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村镇银行监管范文

村镇银行监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村镇银行监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村镇银行监管

第1篇:村镇银行监管范文

 省银监局:

欣悉村镇银行在***已试点成功,省银监局正有计划、有步骤、有选择地在省内发展村镇银行,并有优先在欠发达地区扶持发展村镇银行的思路。这与我们拓宽民间投融资渠道、切实帮助返乡农民工创新创业,推进“三农”发展,改变本地村镇居民生产与生活落后状况的思路正好形成交集。我县领导班子经多次认真研究,现提出组建响水县村镇银行的申请,恳望得到省银监局领导的倾斜支持。

一直被视为“苏北兰考”、长期拖了整个***经济发展后腿的响水县,近几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引进了总投资170亿元的16家造船企业和33家造船配套加工企业(目前已有12家开工建设,两艘万吨级远洋巨轮建成下水)。正在形成年销售收入300亿元、700万载重吨的大型船舶生产能力;沿海陈家港化工集中区做长做粗石油化工、***化工、生物化工三条产业链,现有企业68家,其中投资超亿元的企业12家,上市公司2家。当下正加大污水处理厂的扩建、二期收集池的建设、管网改造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近期可望成为年产值达200亿元的环保化工特色产业集群;紧紧围绕“海上三峡”电力工程响水段500万千瓦的建设目标,国华陈家港电厂今年投资35亿元,年底第一台机组并网发电,现筹备上二期2乘100万千瓦机组,并为三期预留扩建场地。装机容量20万千瓦的沿海风电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施工,确保134台风机明年全部投入运营。同时正加快落实1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现三座海上测风塔已建成……

可以这样说,这些大项目全面落成之日,就是响水县经济在苏北后来居上之时。

百年未遇的金融危机,给响水县跨越式发展带来了相当大的阻碍,但也蕴育着更大的发展机遇:国家扩内需、保增长、促发展、扶持十大产业发展的政策陆续出台,***沿海开发已从地方议题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响水作为***沿海的一个重要节点,正在分享国家基础设施投入的重大利好。同时,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推动在响水投资的大型企业提速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领域进军,如造船企业正大力拓展制造特种船、工程船、超浅水船、海上作业平台等先进船舶和修船业务。

更为重要的是,为保障地方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形成地方经济的造血功能,我县通过各种优惠政策措施,已把改善投资发展环境与推进“三农”建设紧密相套搭:激励经过城市和非农部门人力资本投资过的、与现代技术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力广大农民工回乡创业;引导分散、过小的村庄人口向公共基础设施、公共产品能够有效建成有效供给的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切实改善农民居住和生活条件,让农民能够安居乐业,为提高村镇发展能力夯实基础;激励农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通过生物创新、机械创新,改善农产品品质和扩大农产品品种,走出优质、高效、高附加值的农业生产新路子;引导提高农民组织程度,兴办与发展各类合作化组织,克服农民市场经济知识不足的缺陷、因分散而产生的市场不平等地位:提高讨价还价的谈判能力,避免中间商的盘剥,抗衡经济领域各环节的“歧视性”价格;激励农业产业组织由初级产品向中间产品乃至最终产品延伸,从根本上提高农业收益……

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撑,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服务。而国有商业银行客观上实施“抓大放小”的经营方略,农村信用联社投资力量过于分散,使村镇组织和村镇居民在发展中面临“贷款难”的瓶颈,组建以扩大农村需求、缩小城乡差距、推动村镇建设为定位的村镇银行,现已成为我县经济发展最为迫切的内在要求。

我县申办村镇银行具备如下基础条件:

一、已取得中国民生银行总行的首肯承诺,由中国民生银行总行参股并负责村镇银行的内部审计、监督和业务指导;

二、境内有大、中型企业的支持,不缺乏建立村镇银行所需资本金的筹集来源。开业后当地家家户户都有农民工,储源业务有保证。

三、响水县具有得天独厚的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在自然资源匮乏的***,响水县拥有“苏北的黄浦江”———灌河下游。灌河是整个***唯一在干流上没有建闸的天然入海潮汐河道,途经连云港、淮阴、宿迁及***所属八县区,全长74.5公里。灌河河宽水深,岸线稳定,我县已落实投资方进行入海口拦门沙治理。届时,灌河可直航3.5万吨以下的载货船和10万吨以下的空载船。同时,我县境内的灌河岸线有近60万亩可作为工业用地开发的***田资源,尤其适应承接大进大出、用地量大、用电量大、用水量大的工业大项目。这些资源,不仅是我响水的资源,也是***的资源,更是全省的资源。前不久,罗志军省长前来调研时一再强调:灌河开发是沿海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成本比沿海要低得多……

四、***沿海开发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响水县作为***沿海开发的一个重要节点,以现在的基础条件,必将得到国家和省里财政及政策的进一步倾斜扶持。基础设施的全面升级改造有望在加大投资、拉动内需的新一轮热潮中得到实施。年内开工的***宁铁路就将途经本县,再加上陈家港的海港、灌河、运河、高等级公路以及附近建设中的涟水机场,将使我县形成完整的一体贯通的集疏运的交通物流体系。多重优势资源要素的组合,将为响水县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带来强大的“洼地效应”和“磁吸效应”。县内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已经日趋活跃,响水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子必将越来越宽广。在新观念、新知识、新资本的撞击下,与今天苏南进入“中速高效”的发展阶段相比,起步晚、基数低的我县已进入“高速、高效” 的发展新阶段。

五、村镇银行高层管理团队有恰当的人选。***银行***分行刚退居二线的李新安同志曾白手起家创办了***市建军城市信用社,他领导下的金融机构没发生过一笔风险贷款,贷款逾期率长期处于0.4%以下,该同志作风正派、办事干净,事业心和组织能力强,富有开拓进取精神,擅长金融业务管理,在支持企业和个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保障金融资产安全,能确保金融机构健康持续发展。

批准成立响水县村镇银行,不仅是推动全省重点扶贫县响水脱贫致富奔小康功德无量的善举,也是拉长制约***经济发展的“短板”、缩小南北差距、加速***经济发展的一项实事工程。恳望***银监局领导能及早批准响水县村镇银行的组建,灌河两岸人民对此翘首以待!

以上申请,望及早示复!

第2篇:村镇银行监管范文

Abstract: To establish the Rural Bank can solve a lot of problems efficiently. Nevertheless,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Banks in our country.Based on analyzing the restrainingfactors of its development,we nee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of the Rural Bank.

关键词: 村镇银行;制约因素;优化;环境

Key words: Rural Bank;restraining factors;improve;the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1-0177-02

0 引言

村镇银行是中国银行体系中的新生儿,它的诞生为原本单一的、缺乏活力的农村金融服务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从目前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状况来看,还存在着一系列制约因素,困扰着村镇银行的发展。因此加快村镇银行的发展不仅需要村镇银行自身的不断探索和努力,还离不开政府、社会的大力扶持,优化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环境,促进其可持续健康发展,进而发挥服务“三农”的功能。

1 制约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因素分析

1.1 股权设置不合理 由于《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村镇银行的最大股东或惟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并且最大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20%”,股权高度集中致使村镇银行在成立之初相当于控股银行的分支机构,人员、业务、体制等方面都受到约束,自主经营权很难体现。

1.2 资金来源不足且业务类型有限 从目前已成立的村镇银行来看,其经营模式以存贷业务为主,存贷利差为其主要收入来源,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依然偏低。吸储困难成为头等难题:①村镇银行立足于我国广大的农村贫困地区,农民收入低且闲置资金匮乏,客观上阻碍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加。②由于村镇银行作为新生事物,成立时间短,公众缺乏了解,社会公信度欠缺,对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的吸引力小。③网点少、ATM机缺乏、结算渠道不畅、理财产品单一。

1.3 专业人才的匮乏与服务的不完善 村镇银行主要设立于我国广大的农村贫困地区,在机构成立初期甚至更长一段时期里,由于缺乏足够的地理、薪酬等优势很难吸引高素质人才的加入。这样就导致招聘的员工金融专业知识水平低、综合素质差,导致一些票据承兑与贴现等专业要求较高且风险较大的业务一时难以开展。同时,由于贷款户数比较多且分散,而村镇银行的信贷人员不够,贷后的管理也很困难,专业人才的匮乏导致服务质量和水平较低。

1.4 配套的法规政策与基础设施不健全 法规政策上的不健全具体表现为:①国家税收政策扶持较模糊,如能减税多少、免税多少年没有相关规定;②国家对支农有突出贡献的单位未建立支农激励机制,影响其支农积极性;③当前未明确村镇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能否享受原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剥离、核销政策;④中国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未提供向村镇银行优惠。从配套基础设施方面来看:首先,村镇银行的结算渠道是与当地中国人民银行直接对接,还是由其他金融机构,尚无界定。其次,由于村镇银行目前不能进入全国拆借市场,仅能向当地金融机构拆借,村镇银行的融资能力和规模受限。再次,银联对村镇银行这类小银行机构缺乏差别性的支持政策。村镇银行加入中国银联的入网费用高达300万元,而部分村镇银行注册资本还不到300万元,村镇银行的入会费和它的规模相比明显偏高,村镇银行的银行卡业务迟迟开办不了,阻碍了客户与村镇银行的业务往来。

1.5 农村信用环境较差且贷款风险防控难 虽然近年来县域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但不良贷款比例仍然较高。如2010年第四季度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95%,相比于2009年第四季度的2.76%,同比下降了0.81%,但其不良贷款比率仍为所有商业银行中的最高值。农村金融机构除了自身经营风险外,由于农业的弱质性、农民的个体分散性、农村地区的欠发达性以及农业保险、信贷抵押担保发展的滞后性,成为农村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较高的重要原因。

1.6 金融“严监管”难以实现 首先,监管力量不够充足。从目前各地县级银监办的情况来看,普遍存在人员少、监管任务重的现状。据了解,大部分县级银监办事处只有3至4人,面对银行、信用社、邮政储蓄等众多机构的业务监管就已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因此,村镇银行成立后,伴随其业务开展的各项监管,银监办将面临更复杂的监管形势。其次,经营管理模式多样增加监管难度。因各村镇银行经营规模及业务复杂程度不同,经营管理模式各异,监管者不能实施统一监管,需要实行“一行一策”监管,有效监管面临巨大挑战。另外,由于村镇银行设于农村地区,监管半径大,越过县乡两级,也造成了监管成本过高。

第3篇:村镇银行监管范文

【关键词】村镇银行;金融创新;风险管理

2013年6月,河北首家外资村镇银行――澳洲联邦银行(辛集)村镇银行于河北省辛集市正式开业,以方便农户、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迅速获得融资支持。据悉,澳洲联邦银行还将在邯郸市永年县和磁县再开两家村镇银行。澳洲联邦银行为什么会选择河北,为什么会选择投资村镇银行,与河北省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村镇银行的地位密切相关。

一、河北省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一)数量增长迅速

2008年6月,张北信达村镇银行在张北县成立,实现了河北省村镇银行从无到有的转变。自此,河北省村镇银行业务不断发展,机构数量迅速增加,经营财务状况总体良好,资产负债规模呈稳定增长态势。截至2013年7月,河北省村镇银行开业24家,注册资本总额为11.8亿元,从业人员621名。

(二)经营状况良好

河北省村镇银行业务发展迅速,除了部分村镇银行由于开业时间短、前期投入大而未有盈利外,总体经营财务状况总体良好。截止2013年3月末,河北省村镇银行资产总额82.83亿元,负债总额70.72亿元,各项存款60.30亿元,各项贷款37.22亿元,贷款户数3898户,实现净利润948万元。

(三)市场定位明确

通过成立城镇银行,可以增加外部供给资金,增加业内竞争、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增强农村金融服务透明性。截止2013年3月,河北省村镇银行发放小微企业贷款19.65亿元、997户,发放农户贷款16.16亿元、2728户,投向小微企业和农户的贷款占全部贷款的96.22%。具体情况见表1。

资料来源:河北金融网 注:数据截止到2013年7月底

二、河北省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认知度低、吸收资金能力欠缺

首先,成立时间短。村镇银行在河北省成立和运行的时间只有5年,农村居民和中小企业对其还缺乏认识,接受度不高。其次,认可度较低。在农村地区,大部分人对村镇银行业务不熟悉,不愿到村镇银行存款,而更倾向于传统金融机构。再次,融资不便。村镇银行目前主要位于农村地区,而河北省农民收入水平较低,这使得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相对不足,造成村镇银行融资困难。

(二)金融服务产品单一,金融创新不足

根据银监会的规定,村镇银行可经营与其他商业银行相同的业务。但从实际上来看,村镇银行除了经营存贷款、国内结算、票据的承兑和贴现等基本业务外,其他中间业务和创新业务基本没有。另外,由于注册资金较少(通常河北省村镇银行注册资本金为1000万元左右),贷款额度受到限制,影响了贷款企业的资金需求与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三)贷款风险大,控制难

首先,村镇银行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当地农户和小微企业,而目前河北省农业保险覆盖率不高,对农业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自然灾害风险较大。其次,借款人对信用贷款认识不清。河北省村镇银行发放贷款的形式主要属于信用贷款,即无抵押贷款,导致农民普遍认为信用贷款无抵押,不用按时还款,因此极易导致道德风险。

(四)内部管理混乱,监管难以到位

由于河北省大部分村镇银行成立时间短,相关配套措施准备不充分,在实际业务操作中遇到很多困难,且大部分非金融股东并不具备专业金融知识,专业操作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缺乏,导致经营理念混乱。另外,由于村镇银行主要集中于县域及农村地区,监管部门存在人员少、专业技能差和监管成本高的问题,导致监管难以到位。

三、河北省村镇银行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拓展资金来源渠道

根据调查发现,广大的农村小微企业和农民对村镇银行知之甚少,甚至完全不了解。因此,首先,村镇银行需要通过各种媒介和载体,例如每年定期举办村镇银行宣传日,广泛宣传其主要业务范围及其优势,提高广大农村小微企业和农户对其认可度和信任度。其次,加大政府、银行股东的存款带头作用。凡是政府涉及农业投资或补贴资金一律在村镇银行开户存款,股东的资金优先存放在村镇银行,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二)创新金融产品和经营管理方式,提高自身竞争能力

首先,河北省在鼓励发展村镇银行的同时,牢牢把握以服务 “三农”、服务“县域”为宗旨,结合自身迅速、便捷、灵活的优势,为农村广大小微企业和农户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其贷款需求,从而不断提高自身公信力,扩大客户基础。其次,创新经营管理方式,降低经营成本,简化服务程序和流程,吸引更多客户。

(三)加强风险管理,控制贷款风险

首先,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资金需求者信用档案,完善信用记录,严密跟踪资金用途流向。其次,提供村镇银行经营保险服务。在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同时逐步引入商业保险机构,当贷款者因自然环境因素而蒙受损失时,保险公司给予赔偿。再次,加强内部控制,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下转9页)(上接11页)评估机制,完善和简化贷款流程,提高风险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四)加强员工培训,完善监管体系

首先,村镇银行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系统内部展开业务培训和知识竞赛,或者到其他业务较为完善的金融机构参加岗前培训,加强其工作人员的业务熟悉程度和创新意识。其次,建立村镇银行监管指标体系并加以完善,对工作人员的业务操作和经营管理实施动态跟踪监管。再次,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对监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实行优化配置,提高监管人员素质和监管效率。

四、结束语

要妥善解决“三农”问题,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发展,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作为支持,这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尤其是村镇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河北省村镇银行只有凭借自身具有竞争力的金融产品和专业服务,将自身建设成为以服务当地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批量农户为核心的特色银行,实现规模化经营和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隆建.村镇银行边界分析:从概念与区域出发[J].武汉金融.2011,(4)

第4篇:村镇银行监管范文

两家村镇银行经营管理的现状

F和X相继成立于2008年2月和2008年5月,注册资本分别为1亿元和2亿元。经过两年左右的发展,两家村镇银行已经建立了独立性较高的公司治理机制,存贷款规模迅速扩大,业务发展已步入正轨。尽管两地经济金融环境具有显著差异,但两家村镇银行在经营发展上具有一些共同特点。

良好的银政关系是村镇银行发展壮大的基础

享受地方政府奖补政策。一是开展包括村镇银行在内的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试点工作,对县域金融机构上年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超过15%的部分,按2%的比例给予奖励,目前试点范围已经扩大到黑龙江、河南、湖南等八个省。二是财政部出台《中央财政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当年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年末存贷比高于50%且达到银监会监管指标要求的村镇银行,按其当年贷款平均余额的2%给予补贴。三是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印发了《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有关政策的通知》,明确了村镇银行在存款准备金、利率、支付清算等方面的政策。四是人民银行印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完善支农再贷款管理、支持春耕备耕、扩大“三农”信贷投放的通知》,将支农再贷款对象由农村信用社扩大到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以及村镇银行等县域内存款类金融机构。

除此之外,其余奖补政策均由地方财政提供,一般为税费补贴、一次性的开办费奖励和不同形式的支农风险补偿等。2008~2010年,F得到当地县政府的税费补贴为:以年计征的企业所得税县级留成部分以及营业税,按年度全额奖励村镇银行。X则得到当地县政府奖励的200万元开办费,同时针对支农贷款的发放,按比例以财政存款的形式给予奖励。

积极建立银政企合作平台。一是在法人客户方面,通过银政企对接会牵线搭桥。2010年一季度,F与当地镇政府共同举办“2010年银政企对接会”,与32家企业达成1.02亿元的合作意向,其中,与17家企业当场签订了5700万元的合作协议。二是在个人客户方面,与政府及事业单位合作,针对特定客户群体推出金融创新产品。例如,F与县政府合作,发放农村青年创业贷款;X先后与农业局、残联、妇联、团委等单位合作,推出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农村残疾人贷款、农村巾帼创业贷款等有针对性的信贷产品。

村镇银行业务规模迅速扩大

F和X的股权结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一是主发起人均为所在地农村信用联社改制而成的地方性商业银行。二是两家村镇银行主发起人均持股40%,其中,F除主发起人外,另有8家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和80名自然人作为股东;X共有25家法人股东。

2009年,两家村镇银行在第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中均实现了同比高速增长,存贷款同比增速超过100%。2010年末,F各项存款余额9亿元,同比增长34%;各项贷款余额6亿元,同比增长62%。X各项存款余额18亿元,同比增长38%;各项贷款余额20亿元,同比增长54%。X的存贷比高达90%,超过监管红线。

F和X分别位于中部和东部地区,经济环境的差异使两家村镇银行面临不同的信用环境和金融需求。2010年末,F的存贷款市场份额分别为10%、14%;X的存贷款市场份额分别为9%、10%。X的业务规模明显大于F,但由于F所在地区经济金融发达程度高、金融总量大,其存贷款市场份额反而较低。值得注意的是,两家村镇银行的贷款市场份额均高于存款市场份额,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其资产负债业务发展的不平衡。

金融创新是村镇银行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经营决策链条短,贷款审批方便快捷。大型商业银行的县级支行审批权限往往受到较多的限制,村镇银行在贷款审批速度上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具有明显优势。从审批时间来看,对于符合条件、手续齐全的单笔贷款申请,村镇银行从调查到放款,一般不超过5个工作日。F农户贷款授信一般实行“一次受理,分别授信”,先通过合作社摸排农户资金需求,若一次受理40~50户,20天左右能够放款完毕;若是单户申请贷款,一般3~5个工作日可以办结。X规定,从客户申请贷款到正式批复和办结,不得超过5个工作日,对于小额贷款则实行“绿色通道”服务,整个流程不超过3个工作日。

经营机制灵活,有助于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两家村镇银行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业务经营灵活的特点,在贷款产品流程设计、风险识别、担保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创新。一是授信机制创新。针对小微型企业财务不健全的问题,F运用企业“三品”(产品、物品、人品)和“四表”(报表、电表、水表、纳税申报表),进行“四性”(资金需求的合理性、贷款用途的真实性、还款来源的可靠性和担保措施的有效性)分析,力争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降低信贷门槛。二是担保物创新。村镇银行积极拓展担保物范围,将农户和农村企业拥有的林权、土地经营权纳入担保范围,推出了林权抵押贷款和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质押贷款。F已发放林权抵押贷款4笔,总金额640万元。X已发放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质押贷款29户,总金额165万元。三是通过开展“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信贷创新业务,将支农金融服务的对象范围不断向农业生产的上下游延伸。四是推出农户联保贷款、小企业联保贷款等产品,根据借款人自身信用或信用联合体的信用等级确定授信额度,在为借款人提供便利的同时,有力推动农村信用环境的改善。五是与当地担保公司展开广泛合作。

小微企业和农户是村镇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

从目前的经营情况来看,两家村镇银行均以县域小企业和农户为主要服务对象,并在加强“三农”服务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一是针对网点少,单点服务半径过大的问题,灵活创新用人机制。F和X在县城以外的网点分别为1个和2个;客户经理分别为9人和24人。尽管客户经理占比高于同业,但其人均管户数仍然偏高,分别为50户和84户。为缓解人员压力,X建立了支农联络员制度,聘请村支书、村会计、行业领头人等协助推广支农金融产品和服务,推荐优质客户;在大学生村官中招聘支农见习客户经理,有效扩大客户经理队伍。二是以考核激励机制引导资源向支农支小业务倾斜。例如X对农户、小企业贷款按发放户数和金额实行专项奖励,并实行差别化的费用配置政策。三是推动小企业业务的专业化经营。F设立了“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对200万元以下的贷款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突出“简、短、快”的特点。X也于2009年2月成立了“农户和小企业专营部”,专营涉农和小企业贷款。

村镇银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出现不同程度偏离

目前村镇银行的定位不很清晰,部分村镇银行的脱农倾向逐渐显现。从村镇银行的公司治理架构来看,两家村镇银行均建立了相对比较完善的股东大会、董事会、高级管理层,以及相应的聘选、监督制度框架,并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在公司经营目标的引导下,村镇银行更多地介入了风险较小的县域中小工业项目、城镇化建设项目,与其设立初衷为农村社区“草根”银行的定位逐渐背离。甚至一些外资银行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其申办的目的在于避开监管,通过村镇银行较低的市场准入门槛,将网点建在大企业生产基地集聚的县级经济开发区,村镇银行成为其大城市战略的一部分。

村镇银行诞生的特殊背景和条件决定了其服务县域经济的定位,而作为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具有与生俱来的逐利性。调研发现,两家村镇银行在有限的优惠和扶持政策下,很难商业化运作和服务“三农”的统一。在县域金融市场,“啄序”行为难以避免,村镇银行也会倾向于选择规模较大的优质客户。从目前两家村镇银行的实践来看,经济发达地区的村镇银行在业务经营中贯彻“小额、分散”的原则更加困难,表现为贷款投向分散度低、户均贷款额度较高。从法人客户看,F与X的户均贷款分别为264.96万元、515.6万元;从农户贷款看,F与X的户均贷款分别为14.19万元、33.07万元。

村镇银行的商业化运作原则与涉农政策性业务的市场定位的矛盾,是村镇银行未来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村镇银行如何在保证服务“三农”的同时,实现风险可控及商业可持续运作,既能保证参与各方的积极性,又能保证其服务“三农”的定位不动摇,这可能既需要各种金融机构和当地政府的积极参与,更需要完整的机制作保障。

村镇银行的发展极不平衡

村镇银行的设立,为当地的农村社区金融服务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由于各地经济、文化存在的巨大差异,村镇银行的发展也表现出了巨大的差异性,发展极不平衡。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客户资源较好,村镇银行由于其灵活的运作机制,对当地的信贷资金投入较大,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发展速度也较快。而在经济基础薄弱的地区,客户资源较差,村镇银行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也较小。例如,位于中部的F存款规模为9亿元,占当地市场份额的比例为10%;贷款规模为6亿元,占当地市场份额的比例为14%。位于东部的X存款规模18亿元,占当地市场份额的比例为9%,贷款规模为18亿元,占当地市场份额的比例为10%。

村镇银行的发展缺乏稳定资金来源

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较短,客户基础相对薄弱,在农户中还没有形成较高的知名度,普遍缺乏农户的认可和信任,加之信贷业务之外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不及其他银行机构,农户不愿把资金存放在村镇银行。因此,村镇银行吸收储蓄存款的难度很大,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是当前村镇银行面临的共同难题。截至2010年末,X的储蓄存款余额为45193万元,占当地各项存款余额的2%;F的储蓄存款余额为7393万元,占当地各项存款余额的1%。这两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当地政府的财政存款。然而,大部分的村镇银行是没有当地政府财政资金支持的。存款规模限制了村镇银行发放贷款的规模,缺乏稳定的低成本存款来源是困扰村镇银行发展的一个长期问题。

村镇银行的发展受业务系统和科技网络的制约

尽管人民银行和银监会2008年在《关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有关政策的通知》中规定:“具备条件的四类机构可以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规定加入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和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符合条件的村镇银行可以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申请加入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和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但由于建设自己的网络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维护成本,村镇银行根本没有能力支付如此庞大的费用,目前已经成为银行科技网络的“孤岛”。具体来说,当前村镇银行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网络问题:

一是以大小额结算系统为主的支付结算网络。村镇银行由于无法直接接入大额支付系统和小额支付系统,只能通过其发起行间接接入,或者根本无法接入,这就造成村镇银行在支付结算方面处于竞争劣势,甚至成为“孤岛”而无法与其他银行结算,从而也严重影响了村镇银行的吸储能力。

二是征信系统。征信系统在农户小额贷款的发放过程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目前村镇银行还无法直接接入该系统,只能通过当地人民银行进行核查,这样就降低了村镇银行贷款发放的效率,增加了村镇银行的人员成本。

三是反洗钱系统。村镇银行由于规模较小、结算及账户管理等方面水平较低,在大额现金审批报备、大额交易报告、可疑交易报告等方面的网络监测能力不足,仍然需要加以改进。

村镇银行扩展中的经营风险日渐增大

从全国来看,村镇银行的发展极不平衡,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村镇银行依托当地良好的客户资源,凭借村镇银行的人缘地理优势以及灵活快速的决策能力,贷款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由于村镇银行在资金、网络方面存在的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因此,业务快速扩张所带来的一系列金融风险应引起监管部门和村镇银行管理层的足够重视。

一是信贷业务快速扩张,存贷比监管压力较大。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持续改善,一些村镇银行的资产业务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2010年末,X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58%;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长34%;2008~2010年的贷存比分别是92%、98%和116%,均已超过商业银行法规定的75%的比例。

二是经营利润来源单一,经营稳健性较差。村镇银行在开展中间业务方面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其主营业务收入完全依靠存贷款利差。以X为例,2009年营业收入7074万元中,利息收入为6692万元,占比达95%。

三是村镇银行的客户结构同质化,加大了潜在信贷风险。村镇银行的业务范围均在本地,其客户的行业特征比较相似,这就造成村镇银行贷款的行业集中度较高,贷款客户的行业风险难以有效转移,从而会影响村镇银行经营的稳定性。

促进村镇银行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为有效发挥村镇银行在服务“三农”、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需要地方政府、监管机构和中央银行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村镇银行进一步明确市场定位、拓宽资金来源和网络渠道,共同推动村镇银行的持续稳健发展。

明确市场定位的独特性,防止服务方向出现偏离。一是监管机构加强市场定位监管。建立支农服务质量评价考核体系,对村镇银行“三农”贷款投向和占比作出明确规定,引导村镇银行准确把握农村社区“草根”银行的市场定位,紧贴支农支小服务方向,有效平衡服务“三农”与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立足县域, 服务“三农”,防止“去农化”趋势。二是充分利用发起银行现有成熟的金融产品、工具、技术与服务模式,提升村镇银行核心竞争力,推动各项业务快速发展。三是在贷款准入标准、审批模式、利率定价和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积极探索新的业务模式,为符合条件的“三农”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缓解村镇银行资金压力。一是实行差别化的支农再贷款政策。对中西部贫困地区的村镇银行,人民银行给予一定的支农再贷款支持,缓解村镇银行的资金压力,鼓励其增强涉农贷款投放力度。二是明确村镇银行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资格,增加其资金补充渠道。三是探索村镇银行发行金融债券的有效模式,鼓励村镇银行联合发起银行或发起人在区域性金融市场发行集合债券或次级债券,拓宽村镇银行资金来源渠道,扩充村镇银行资本金。四是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实行储蓄激励机制,每个贷款户都必须设立个人账户、特别账户和养老账户,实行强制储蓄,增加银行资金来源,充实银行资本金,增强抵抗风险能力。五是可通过村镇银行试点农村利率市场化改革,允许村镇银行的存款利率在小范围内浮动,从而增强村镇银行在负债业务市场的竞争力。

畅通村镇银行网络渠道,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一是创新金融服务渠道模式,扩大村镇银行服务半径。以村镇银行营业网点为主要节点,探索建立农村自助店、便利店和流动店等特色服务渠道,切实解决村镇银行网点不足的困境,尽可能为广大农村地区客户提供优质、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二是深化与发起银行或同业之间在支付结算、风险管理和反洗钱技术系统等方面的合作,弥补村镇银行业务技术网络劣势,提升村镇银行金融服务水平。三是加强与支付清算组织和技术服务商的合作,拓宽村镇银行网络渠道,提升村镇银行金融服务电子化水平。借助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第三方支付服务机构支付清算网络,畅通村镇银行支付结算渠道,为农村客户提供快捷、便利、高效的支付服务。积极推动村镇银行与电信运营商合作开办手机银行业务,使“三农”客户尽早享受到金融电子化的好处。四是结合业务发展实际,有序推进行内核心业务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系统运行管理水平,争取尽早具备和达到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征信管理系统和反洗钱监测系统的条件,力争早日接入上述系统。

分类指导,差异化监管,防范村镇银行经营风险。一是对村镇银行进行风险评级,按等级高低合理配置监管资源,通过有效的外部监管,督促村镇银行加强内控管理、提高服务水平、规范业务操作行为,防止金融案件的发生,确保农民存放资金的安全。二是实施差别监管。根据村镇银行的特点和风险,探索建立村镇银行支农贷款考评体系,建立涵盖内部控制、资产质量、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风险集中、关联交易等方面的非现场监管指标体系,将村镇银行纳入非现场监管系统,对其实施动态差别监管。三是强化流动性监管。督促村镇银行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避免贷款投向过度集中,防范流动性风险。四是引导和帮助村镇银行,建立完善独立的内部审计组织体系和内控制度,建立健全农户信贷档案,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第5篇:村镇银行监管范文

7月末,银监会在官方网站上关于调整村镇银行组建核准有关事项的答记者问,将村镇银行组建的核准权,从地方银监局上收至银监会。业内普遍认为,此调整势必影响村镇银行在全国铺建的速度,进而间接表明2009年制定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三年规划流产。

银监会曾计划在2009年至2011年间,在全国35个省市自治区和计划单列市设立1294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中以村镇银行为主,规划总数达1027家。

实际上,即使按照此前下放审批权的做法,完成三年规划亦相当困难。据银监会数字,2010年底仅设349家,截至2011年5月末,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536家,其中开业440家,筹建96家。尽管2011年设立速度突然加快,但时至今日,时间几乎用尽,指标完成仅仅过半。

据了解,“三年规划”的终止不仅因为成立数量不理想,还与此前新设立的村镇银行服务方向偏移、经营状况欠佳有关。

计划流产

2006年底中国银监会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政策。随后在2009年出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年-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确立三年填补近3000个乡镇金融空白的目标。

为了确保三年规划按时完成,银监会出台了多项激励措施,其中“准入挂钩”措施激起部分城商行乃至外资行的兴趣。

该措施规定,主发起人在规划内的全国百强县或大中城市市辖区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行1∶1挂钩,或与中西部地区实行1∶2挂钩,主发起人在这些地区没有分支机构的可以设立分支机构;在东部地区(全国百强县、国定贫困县和大中城市市辖区除外)规划地点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与国定贫困县实行2∶1挂钩,或与中西部地区实行1∶1挂钩,主发起人在这些地区没有分支机构的可以设立分支机构。

为获得稀缺的金融牌照,规模较小的股份制银行甚至城商行对设立村镇银行表现积极。而此类小型银行原本在异地扩张和开设分支机构方面受到较为严格的限制。

但是,小型银行势单力薄,村镇银行组建速度并不乐观,导致银监会随后调整了思路。

新思路主要是希望大银行“沉下来”填补农村金融的空白。借助大银行的管理力量,也可以解决小金融机构监管难的问题。2010年监管部门召集大中型银行开了吹风会,并下发通知强调三年规划的重要性,号召大中型银行积极参与。

“大家都很有信心,一度认为三年的计划两年就可以完成。”一位监管层人士说。

三年规划的时间安排、东西部挂钩政策、主发起人范围、集中度要求均做出调整。其中设立30家或以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主发起人,将允许其探索组建控股公司,并允许主发起人到西部及边穷地区以地市州为单位建立总分行制的村镇银行。

但是,大中型银行则对“下乡务农”态度谨慎。此前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包括工、中、建在内的几大国有银行逐步撤出县域市场,主攻城市金融。经过十几年的快速扩张,谙熟大中型企业、中长期贷款,对农村金融并不擅长。

“赚不了多少钱,还要承担发起行的责任,所以都不热心。”一位大型银行人士说。但是出于“完成任务”的考虑,以建行和中行为主分别制定了批量成立村镇银行的大计划。

此前,中行、建行试图通过批量化模式设立村镇银行。在建行内部,更是将100家村镇银行的目标,翻倍定为200家。但是随后建行的村镇银行控股公司成立申请报送国务院后被搁置至今无望通过。

中行曾尝试采取总分行模式进军村镇银行市场,且规划未来五年使其村镇银行网络覆盖绝大部分省份,至少成立200家到400家,成为国内村镇银行中市场占有率最高的金融机构。但是其总分行相关方案也没有得到国务院的批准。目前中国银行与富登金融(即淡马锡富登金融控股私人有限公司)的合作仍在持续,模式则变批量为单个。

到今年上半年为止,四大行设立村镇银行节奏缓慢。建行开设了9家村镇银行,农行已发起设立4家村镇银行,均位于中西部地区;工行已发起设立两家村镇银行,东西部各一家;交行已发起设立3家村镇银行,分布在东、中、西部。中行9家,集中在山东、浙江、湖北等地。五大行总计27家。

大行批量设立村镇银行的方案暂缓,则年底完成1027家设立目标变得无望,而新的批量模式正在研究中。

7月末银监会调整了村镇银行设立的审批程序,由现行银监会负责指标管理、银监局确定主发起行和地点并具体实施准入,调整为由银监会确定主发起行及设立数量和地点,由银监局具体实施准入。此举被业界看做是放弃最初的数量达标。

事与愿违

农村新型金融机构三年规划设立之初,监管部门内部就存在诸多疑虑。其中不乏有人认为片面强调速度,并不能实现设立初衷。

“农信社这样的机构已经遍布全国,但是也没有搞好,所以不是设多少机构的问题,而是这些机构真正扎根乡村有效运转的问题。”一位参与农村金融规划的监管层人士说。

另外,他认为,短期内成立数千家机构,对监管层的监管能力也提出挑战。

当前,村镇银行政策已成为中小银行实现跨区发展的跳板。包商银行在过去几年共设立了超过20家村镇银行,这些银行散布在新疆、四川、贵州、宁夏等地,管理半径涉及大半个中国。

事实上,包括城商行、农商行、农合行在内的中小银行一直是村镇银行的主发起行。

而一直以来对中国业务颇感兴趣、但困于政策约束的外资汇丰银行也陆续设立16家村镇银行网点。

“总体是城商行积极,全国性银行冷漠。”一位银行业人士总结说,而城商行设立村镇银行的目的并不单纯。

“其他都管得很严,村镇银行是中央、银监会唯一支持的机构,只有这个可以支持快速扩张。”一位熟悉农村金融的专家说。但在他看来城商行热衷此道并非真想“下乡”。

从东西部成立村镇银行的规模差异上可以看出,在资本规模上,东部地区村镇银行的平均资本规模要远远高于西部地区。

“在偏远地区开村镇银行,就是派两个人坐在那里,”一位享受了挂钩政策的城商行负责人说,“这样就可以在东部地区开分行了。”新设村镇银行是否赢利,也并不是重点,外界也较难评估。

“对外公开当然是赢利的,至少是打平的,但是如果把各种费用算进去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这位负责人说,由于外省新设村镇银行距离总部遥远,管理半径很大,日常人员往来沟通均有诸多不便,费用自然也高出不少。但这些“代价”对于急切跨区经营的城商行来说是愿意支付的。

据了解,在已经成立的接近500家村镇银行中,为数不少并不甘于深耕农村业务。“一些村镇银行开办当年就能赢利,比如吉林的一家被称为业绩排头兵的银行,最后被发现是以城市业务为主导的。”上述人士介绍说,当地银监局给予警告,但是并没有具体的处罚措施。

而按照中国银监会实施的挂钩激励措施,主发起人在规划内的全国百强县或大中城市市辖区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原则上应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行1∶1挂钩。另外东西部也可以按照一对一挂钩。

但实际上,在江浙一带乃至几无真正意义村镇的深圳,对于村镇银行牌照的争夺颇为激烈。然而传统意义上金融资源匮乏的中西部地区则并不受关注。

“我们去年好不容易申请到了一个村镇银行的牌照,但是找了大半年也没有找到愿意参与的发起行。” 以农业为主的山西永济当地政府人员无奈地说,“没办法又把指标还了回去。”

最初,村镇银行设立的独立法人被要求在县域以下,初衷在于“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但扎根农村的限定,使得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对于商业金融机构的吸引力不足。

为加快组建速度,银监会于2010年4月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关事宜的通知》,允许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发起人到西部地区(除省会城市外)和中部老、少、边、穷地区以地(市)为单位组建总分行制的村镇银行。此后包括成都农商银行、天津农商银行、宁波鄞州农村合作银行均陆续建立地市级村镇银行。

突破县域的“升级版”村镇银行,可以选址在经济较为活跃的地市,存贷业务也有了更丰厚的基础,但也就出现了远离乡村和偏离“三农”初衷的问题。

成都农商银行、湖南湘西长行村镇银行、广西桂林国民村镇银行、四川自贡农商村镇银行、河南南阳村镇银行等率先成立的地市级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均在亿元以上,已跃过城商行注册资本门槛,其中最大的河南南阳村镇银行注册资本突破5亿元。

“越做越大”已经成为村镇银行发展的明显趋势。据权威调查,2007年村镇银行建设初期,平均注册资本仅约为2000万元;2008年平均注册资本近5000万元,是2007年的2倍多;2009年进一步增加到7000余万元;2010年至今注册资本过亿的村镇银行已司空见惯。

虽然有地方资金和地方金融机构投资村镇银行热情升温的因素,但是做大村镇银行亦是其中重要动力。

“还是想做大客户,”一位村镇银行人士说,“否则资金的周转和效益都不是特别理想。”

另外,存在地方政府做大地方金融机构支持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村镇银行也必然升级为大客户服务。

思路求解

据了解,银监会上收村镇银行核准权后,会对现有政策进行调整。从此前的全国范围内“点对点”挂钩,调整为省份与省份挂钩,并且优先考虑西部和欠发达县域。这被认为有利于缓解“东多西少”的村镇银行布局。

除此之外,银监会提高发起行门槛,在此前“监管评级达二级以上”追加了风控能力、资本实力等要求。此前获批设立村镇银行的小型银行,例如成立期较短、资金实力较弱的农商行可能减少获批数量,甚至失去资格。已受理而尚未获批的村镇银行也可能被撤销。大中型银行将在发起村镇银行方面获得更大优势。

“村镇银行已经成立了500家,基数也不小了,”一位参与银监会相关政策制定人士说,“先把这一部分做好,以免出现问题。”

截至今年5月,500余家村镇银行总资产为1492.6亿元,其中贷款余额870.5亿元,只占银行业总资产不足千分之二。

“但是如果出现问题,那就占用的不是千分之二的监管资源了。”上述人士说。业内担心大规模推进村镇银行数量存在隐患,认为农信社即为教训。

农信社自2003年启动改革试点以来,依靠央行置换不良资产,“花钱买机制”,过于强调改革速度以及依赖地方财政。

而随后的省联社模式更是弊病重重,“依靠行政安排的省联社模式本身并不合理,内部人控制现象并没有丝毫改变。”一位农村金融专家告诉记者,如果忽视市场真正需求、基层制度完善,而仅仅依靠政府创新模式的方式,村镇银行很容易重蹈农信社覆辙。

目前,监管部门出于对“三农”的支持,对村镇银行的监管指标有所放宽,要求其五年内逐步达标。相当数量的村镇银行由于网点少、吸存难、存贷比超过75%上限,甚至突破80%,短期内时点数据最高的甚至超过200倍,流动性风险不得不防。

另外由于管理半径较大,一些村镇银行存在操作规范等方面的不足。大中型银行设立村镇银行态度不温不火,也正是考虑到村镇银行难以管理,风险不好把控。

“贷一万块钱买种子,这业务芝麻大,但惹了麻烦就是发起行背着,影响总行业务,不值得。”一位大行人士说,小银行的风控模式跟大银行完全不一样,大银行一笔贷款五年十年,当时是暴露不出来的,所以贷前审核繁琐,但是小额贷款讲究短、频、快,技术完全不一样。

据了解,除了变相实现跨区经营,以及迅速拿到金融牌照,村镇银行对于发起行的经济效益并不丰厚。

“三四百家村镇银行中,至少40%是亏损的。”一位银行业人士透露目前村镇银行的经营现状。即便是2010年后成立的地市级村镇银行,“有60%赢利就不错了。”目前,尚未有官方数据应证上述说法。

试图通过发起行来监管村镇银行,并且三年内完成这个不可思议的规划是非常难的,某接近决策层的专家分析目前的境况。

他认为,“从上而下”施压银行沉下去,最终会因为“用办城市银行的思路办农村金融业务”而夭折。

“独立的法人机构设在越下层,就越能够为农民服务,如果在乡一级是独立实体,根据所处的环境作决策,自己说了算,就可以灵活开展业务,放到县一级就会不熟悉,如若真正的控制力来自省一级就可想而知后果了。”上述专家分析。

仅仅依靠数量并不能解决问题,这已经成为业内共识。关键还是机构如何建立。

相比于大行控股的模式,多元股权结构的村镇银行模式得到很多人认同。据多家村镇银行数据,有无其他法人机构的参与,村镇银行的赢利能力会有不同表现。

股东中不存在其他法人机构的村镇银行平均资产收益率远低于存在其他法人机构的村镇银行。另外,如果存在自然人股东,则赢利能力也显著高于无自然人股东的村镇银行。

更直接的观点则认为,放宽民间资本参股甚至控股小型金融机构可解困农村金融难题。

“商业银行只占20%-50%的股份,留给民间资本、产业资本进入的可能,虽然在管理水平上有所欠缺,但其自是最高的,可以随时根据市场和形势的变化,及时转变经营方式和策略。”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任常青认为。

第6篇:村镇银行监管范文

关键词:村镇银行;农村金融;经营问题;建议

虽然村镇行发展中法人治理初步形成、内控建设也逐步健全,同时业务经营也进一步发展,金融服务也逐步加强,发展势头越来越好,但是仍然在经营的过程中存在各方面的问题。

一、村镇银行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认知度依然不高

一方面社会公众对村镇银行的认可度低。由于村镇银行新成立且网点单一,特别是在发起成立时有部分民企参与,导致社会公众对其认知度和依赖度不够,影响村镇银行发展,另一方面当地政府对村镇银行的认可度低。由于村镇银行目前相比于其他企业的经营规模小,金融供给能力弱,村镇银行受自身经营实力和股本金的限制,不能满足政府对项目的融资需求,从而难以获得当地政府的大力扶助,不利于村镇银行的发展。

(二)目标定位依然不清

村镇银行的利益最优和服务“三农”“双重”目标使其处于“两难”境地:经营目标方面,村镇银行实行的是商业性运作,必须自担风险与自负盈亏,追求利润最大化和投资人的利益最大化,在市场开拓与客户选择时首先考虑资金的盈利性,即考虑资金的经济价值;政策目标方面,村镇银行设立的目的是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真空”,引进农村金融领域竞争,加大服务“三农”力度。而农业作为高风险低效益行业,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影响巨大,影响村镇银行的资金安全和增值能力,村镇银行无高效益项目支持,盈利空间较小,存续前景不乐观。

(三)资产比率和股本总量依然过小

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做农村工作缺乏经验,加之经营规模小,无营业网点,工作成本高,服务区域受限,市场占有率不高,在提供金融服务与加大农村资金投入方面,短时期内难以与农信社等老的银行机构相比,难以实现农村金融机构良性竞争的初衷,难以取到适度竞争的“鲢鱼效应”。股本总量过小,导致其抗风险能力减弱,存款客户存有顾虑,特别是一些大额资金,影响了其负债业务的壮大。此外,由于受最大贷款户比例限制,对于一些目前经营状况良好并有良好发展势头的中小企业不具吸引力,影响了资产业务的拓展。

(四)政策扶持依然不足

村镇银行有运营成本高、经营风险大、收益周期长、经营利润率低的特点,虽然财政部门对于贷款增量与投向达到相关要求的村镇银行给予贷款平均余额2%的补贴,这对村镇银行的业务发展有一定的支撑作用,但力度不大也不全面:一是国家税收政策扶持不明确;二是当地政府还未建立和落实支农奖励机制,影响村镇银行的支农积极性;三是人民银行在结算、再贷款、贷款规模控制等相关政策对村行的发展不利。

(五)运行环境依然不优

首先是信用环境较差。农村信用环境是农村银行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但目前农村信用环境还不乐观;其次是担保机制缺失。村镇银行信贷资金的有效运作也依赖于农村地区信贷担保体系的完善,农村地区可用担保资源稀少,遏制了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目前在我们县乡级担保机构不健全,特别是乡镇一级几乎缺失;再次是民间借贷冲击。民间借贷便利快捷,民间借贷双方就当事人品性及经营项目收益性较为熟悉,所以民间借贷领域的资金往往相对较为安全和盈利性较高,这样对村镇银行拓展信贷业务形成了较大冲击。

二、加强村镇银行建设的三点建议

建议一:强化自身建设,练好“内功”

一是做好宣传工作。可以通过在当地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报纸、电台等新闻媒体上广告,加大村镇银行的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二是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村镇银行要本着可持续和健康发展的原则,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强化员工培训力度,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三是打造核心竞争优势。村镇银行应坚持服务“三农”初衷不动摇,加快信贷产品创新力度,有力支持当地“三农”事业发展,形成特色竞争优势。四是建立长效资本补充机制。村镇银行应制定自身中长期比本补充规划,根据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适时申请增资或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不断提高自身资本金规模,进一步提高自身风险抵御能力,为自身的业务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建议二:优化政策配套,借好“外力”

一是完善服务功能。人行等有关部门应尽快协调解决村镇银行支付结算难题,畅通结算渠道,完善村镇银行功能,促进其健康发展。二是加大支持力度。要在存款准备率、财政补贴、税收征收、不良资产处置等方面给予村镇银行特殊的优惠政策,促进其加快支农以及自身发展步伐。三是构建诚信体系。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适合农村地区的金融保障制度,尽快出台存贷款保险制度,各级政府要着力培育面向农村的金融担保体系建设,为村镇银行安全运营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要强化农村法制建设和诚信文化建设,增强公众法纪观念和道德观念,培育公众良好的信誉意识。

建议三:细化监管服务,当好“保姆”

一是明确风险监管为重点。监管部门要科学开展对村镇银行的风险评估和日常监管,合理配置监管资源,督促村镇银行切实按照“准确分类-提足拨备-做实利润-资本充足率达标”的监管要求,做好风险防范工作。二是保障市场定位为基础。督促村镇银行明确服务“三农”、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市场定位,均衡发展业务,对偏离这一市场定位的行为,积极采取有效监管措施。三是坚持科学评价为手段。建立对村镇银行支农服务质量的考核体系,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村镇银行发放支农贷款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三、结语

要发展适合中国国情、适合广大农村地区不同需求的农村金融,就需要勇于创新和探索,不能光按照老的经营模式,要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多种新模式促进农村经济,这样村镇银行的金融业才能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黄庆华.三农贷款难与村镇银行的构建[D].福建师范大学,2007(12)

[2]曹艺,才凤玲,苗闰.关于我国村镇银行经营模式的现实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09(3)

第7篇:村镇银行监管范文

[关键词] 村镇银行 新制度经济学 制度安排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存在明显的制度供给不足。国有商业银行大量撤并县以下的金融分支机构,同时把县级分支机构的贷款权限上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工作重点则放在大中型城市中,为普通农户和乡镇中小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仅有农村信用社。

自2007年以来,随着原有村镇银行扩大业务规模和新机构不断设立,村镇银行的存贷款以几何级数增加,2007年7月底三类新型金融机构仅有1.13亿元存款和0.94亿元贷款,2008年底,已开业的107家三类机构共吸纳股金41.2亿元,吸收存款64.6亿元,贷款余额34.2亿元,96%的贷款投向农村小企业和农户。中西部地区农村金融机构覆盖率有所提高,“鲶鱼效应”初步显现,试点地区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显著改善。面对村镇银行的改革实践,近年来理论与实务界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取得不少的研究成果。

在国外,Ronald.I.McKinnon和Edwards.S.Shawd(1973)提出“金融抑制”理论,主张深化金融,推行金融自由化;Berger和Udell(1998)提出“关系型贷款”,并认为中小型银行在对中小企业融资时因为便于获取非公开的关联信息,而比大银行更具优势。在国内,乔海曙(2001)认为我国农村金融抑制属于供给型金融抑制,导致我国农村金融抑制的主要原因是正规金融部门对农户贷款的资金有限;何广文(2004)认为我国不同地区的中小经济主体的市场生存竞争能力差别很大,在农村金融市场,应该走多样化的方式来满足对金融机构的不同的服务需求。

二、研究方法

本文对村镇银行发展的现状通过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交易成本与产权两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发展村镇银行的必要性。提出目前村镇银行制度上所存在的几个问题,并试图通过提供一定的制度供给解决或缓和这些问题。

1.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

新制度经济学中,在正交易成本的世界里要使交易成本最小化,通过科斯定理、现代企业产权理论以及委托理论对产权的分析,得知需要提高制度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关键是要形成合理的产权结构。

2.村镇银行发展的交易成本优势分析

根据金融交易成本狭义的定义,从微观层面上看,主要包括贷款人的成本和金融中介的成本。

(1)从贷款人的角度

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借款人主要为普通农户与乡镇中小企业。农户信贷需求付出的成本除贷款利息外,考虑到农业生产的时效性,还有时间成本。农民的信贷需求与商业银行所能提供的供给存在严重的不均衡,普通农户获得贷款,需要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这也形成农户的交易成本。乡镇中小型企业,因为规模问题,在获取银行贷款时,往往被加以更高的贷款利率。另外,银行的贷款审批权回收导致其获取贷款的环节较多,所花费的时间较长,一般乡镇中小企业自身缺乏足值抵押品,这些必然导致乡镇中小型企业获取贷款的成本升高。

村镇银行加入农村金融市场所导致的“鲶鱼效应”,对农村金融市场贷款利率的适度下降有积极的影响。村镇银行管理环节少,经营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有助于减少普通农户与乡镇中小型企业贷款时的时间成本。同时村镇银行的设立增加了农村地区的金融供给能力,提高了他们获取贷款的可能性,降低了在获取贷款过程中可能支付的隐易成本。

(2)从金融中介的角度

金融中介的交易成本主要包括金融机构在金融交易中为搜寻信息所耗费的信息成本,为了达成交易所耗费的谈判成本,保证交易正常进行所耗费的实施监督成本等。

商业银行面向农村普通农户和乡镇中小企业时,因为信息不对称,为规避信贷风险,在搜寻贷款人相关信息时所付出的成本比较高,在发放贷款时,从贷款申请到贷款审批,国有商业银行的管理环节多,达成决策的时间长,在这一过程中耗费的谈判成本比较高。

村镇银行提供金融服务时,具有信息优势,不仅对贷款人的财务状况与经营业绩更加了解,对贷款人的管理方法,发展前景等方面较为隐蔽的信息比较熟悉,对贷款人的经济状况的变化方面的信息更加敏感,也能更快的得到这些信息。因此,谈判成本较国有商业银行低。

3.村镇银行发展的产权优势分析

在新制度经济学中产权通常被定义为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

(1)村镇银行产权结构的形成

村镇银行的产权结构吸取了当年的农村合作基金会的经验教训,明确规定村镇银行的最大或唯一股东必须为银行业金融机构且持股20%以上,其余股东持股不得超过10%,这保证了村镇银行股东的相对集中的同时也保持了事实上的分散比例,也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由村镇银行的设立过程可以发现,村镇银行的产权明晰,根据科斯第二定理,在交易成本不为零的情况下,交易成本的大小,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就直接取决于产权区分的清晰度,相对于目前产权仍不明晰的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具有极大优势。

(2)村镇银行的产权流动

产权的趋利性要求产权能够顺畅流动,产权的持有人才能通过调整拥有产权的投向来获取最高的回报,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村镇银行股份的转让和退出根据银监会的相关文件规定为村镇银行成立3年内不得转让或质押,虽然目前村镇银行试点开展仅一年时间,暂时无法实现,但其产权明晰,3年后依法转让、继承和赠与都不会有阻碍。

三、村镇银行发展的制约因素

1.政策性目标与盈利性目标的矛盾

从根本上说,农民是弱势群体,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村是弱势地区。传统农业是一个没有太多增长潜力的弱势产业,为这一产业服务的金融空间是有限的。

在《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中对村镇银行的业务范围也进行了明确界定,并要求村镇银行吸引的存款在缴足存款准备金后的可用资金应全部用于当地农村经济建设。从这个角度来看,村镇银行面临着与农村信用社同样的困境:服务“三农”的政策性目标与经营利润最大化的盈利性目标的矛盾。

在监管要求方面,目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村信用社都一般在县级行政区域内经营动作,而银监会在县一级只有监管办,人数一般只有4~6个人,同时还要对其余商业银行进行监管,这无疑对银监会的监管能力是一大挑战,特别是当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普遍化后,是否会出现在县级监管办对其监管力不从心的情况也是一个疑问。这样很难以监管的手段确保村镇银行不偏离支持“三农”的政策性目标。

2.缺乏规模效应

小范围经营的灵活与信息优势与金融业网络性、金融风险的外部性有冲突。村镇银行一般是在县级区域经营的独立法人,在当地农村地区经营传统信贷产品。作为服务“三农”的小型金融机构,小规模小范围经营有其灵活、熟悉当地情况、信息成本低等优势。但是,规模太小,就可能出现难以维持的局面,从商业银行经营来看,规模和资产流动性和资本充足率之间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村镇银行规模较小,而在农村金融市场,因为农民居住相对城镇居民来说较为分散,需要一定数量的网点才能覆盖到整个市场。但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分支网点出于安全性与信息化的考虑,开设成本较高,同时还要负担一定的人力资源费用,对于起始资金较少的村镇银行来说,是难以承受的。

3.缺乏抗风险能力

村镇银行业务主要还是集中于传统的信贷产品,同时对农民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因为农村地区的贷款业务很大程度上缺乏有效的担保和具有较好流动性的可变现抵押物,也没有第三方专业机构对贷款项目进行评估,信贷风险和信贷成本都比较高。同时,因为村镇银行的贷款集中在县级范围的农村地区,对于区域性的自然灾害和农产品的市场风险所造成的风险无力应对。当自然灾害发生时,容易形成村镇银行区域内的贷款者大范围无力偿还贷款的情况,并且因为在灾后重建工作中,弥补灾害造成损失并重新投入生产,对资金的需求量增大,也容易造成挤兑存款的情况。

4.缺乏品牌和信誉

在传统信贷业务,特别是存款业务上,一般储户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储蓄资金的安全性,其次才会考虑收益。村镇银行作为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并且由普通商业银行和企业法人、自然人出资组成,其信誉和品牌在当地无从谈起。对于村镇银行所面对的主要客户群体――普通农民来说,更是注重金融机构的品牌和信誉。这对于村镇银行的业务开展产生了很大的困难,在吸纳存款的竞争上占据劣势,将极大地影响村镇银行的资金来源。

四、村镇银行发展的制度安排

1.通过加强监管确保资金投向

对于一般商业银行,监管部门设置了包括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率、贷款集中度等营运指标。对于村镇银行,因为其经营中所具有的高风险性并且自身抗风险能力不强,应该对其审慎经营方面的要求更不能放宽。针对村镇银行小规模小范围的特点,对其监管应重视采用现场检查制度,并以非现场检查制度为补充,按照属地原则承担监管责任,实施贴近式、盯住式的持续监管和差别监管。

2.通过政策扶植促进村镇银行发展

(1)引入非正规金融拓展业务空间

非正规金融灵活、广泛的特性和信息优势也对村镇银行的经营有很大帮助。在非正规金融盛行的农村地区,广泛存在的是建立在亲缘、业缘和地缘关系之上的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构成了社会资本。村镇银行引入非正规金融,可以有效利用农村地区的社会资本,只要村镇银行能够提供合理的信贷产品,就可以减少大部分贷款的信用风险。

(2)在财政税收方面给予适当优惠

由于村镇银行在保证完成盈利的经营目标的同时还需要完成支持“三农”的政策性目标,这种经营模式不可能创造丰厚的利润,政府应该给予村镇银行适当税收优惠政策,这是引导他们不放弃公益性目标的基础和前提。目前可以考虑对于村镇银行的一部分支农业务,特别是对于普通农户的小额信用贷款,通过直接减免或先征收再返还的方式给予税收优惠,减少村镇银行的成本,引导村镇银行的信贷资源向支农业务倾斜。

3.通过立法保障优化金融生态

(1)强化协调工作完善配套规定

货币政策职能与银行监管职能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冲突,容易相互干扰,出现人民银行和银监会从各自的利益需要出发制定相关政策的情况。

按照目前的发行库管理制度规定,多数村镇银行不符合相关规定要求,能否直接在当地人民银行发行库存取款以解决其现金供应,如果可以在发行库存取款,而县级支行的发行库已经撤并,又将以何种方式来保障村镇银行的现金供应。在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情况下,村镇银行出现支付危机,所在地基层人民银行将在何时以何种方式介入,承担最后贷款人的角色,也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规定。这些都需要人民银行与银监会加强协调,完善相关制度。

(2)建立退出机制维护行业信誉

我国仍缺乏银行业金融机构破产的相关法规,村镇银行小型化、分散化,在适应分散和农户金融需求的同时也存在风险防范能力差的隐患,如果出现因经营困难而无法维持的情况时,将其以破产的方式退出市场,可以有效阻断金融危机的传导,遏制危机扩散,锁定危机损失,从而维护农村金融体系的安全。同时,将无法维持的村镇银行淘汰,符合“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竞争规则,有助于金融生态的优化。建立起存款保险制度,并在一定程度上赋予存款保险机构对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监督管理权,并明确其作为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清算人的角色和地位,既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市场退出处理的效率,也能保护存款者的利益。特别是村镇银行的经营范围主要在农村欠发达地区、贫困地区,其客户主要为普通农户,这些弱势群体的利益更加需要得到保护。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也能给储户以信心,让村镇银行的信誉得到一个大幅度的提升,有利于村镇银行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村镇银行监管范文

关键词:村镇银行;市场定位;定位偏差;对策

1.村镇银行设立时的市场定位

目前,我国的金融机构的分布出现了不合理的局面,虽然拥有较多的金融机构,但是运营效率却相对低下,运营效率与资产负债规模出现反比例增长的趋势。因此,在区域定位上,村镇银行的定位主要为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在客户定位上,由于农民和小型企业的经济较弱,创收能力不强,在市场竞争中也处于劣势地位,但是它们却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村镇银行的定位主要以农民和小型企业为主。在产品开发上,村镇银行的定位主要以小额信贷为主。①目前我国村镇银行发放的贷款一般为2—10万元的小额贷款,其中2万元以下的小额农户贷款无需实物抵押担保,只需根据农户的信用状况来决定是否贷款,且贷款的期限较灵活,利率也可在国家基准利率的基础上略作上浮自行商议决定。

2.村镇银行市场定位偏差的表现

2.1 区域定位的偏离

由于其商业性质的盈利性,为了最求利润最大化和规模经济的发展,这也往往使得村镇银行偏离其原有的区域定位,将经营的中心偏向农村以外的县域地区。

2.2 客户定位的偏离

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同时也为了减少自身在经营的过程中产生的资本风险,村镇银行将客户定位于县域的一些中型企业和具有优质资产的龙头型企业,对于真正需要资金运作的小型企业和贫困的农户却忽视,甚至对于无法提供担保的农户不予贷款,这就造成了村镇银行客户定位的偏离。

2.3 产品开发的偏离

村镇银行在金融产品开发上以中高端客户群为重点,对于无担保能力的客户群,往往忽视,这也脱离了原有设定的以农村小额信贷为主要产品开发的方向。

3.村镇银行市场定位产生偏差的原因

3.1 村镇银行的商业性与政策性存在冲突

小型企业和贫困农户往往具有风险大、资金担保不足的特点,村镇银行出于自身风险性和盈利性的考虑,必然会把大部分资金投向风险性更小、抵押担保更安全的中型企业和较为富裕的农户群体。在追逐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以及注重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经营原则下,村镇银行会忽视农村当地贫困户的资金需求,偏离了原本服务“三农”的初衷和政策。

3.2 村镇银行的风险可控制性弱

现阶段主要能约束村镇银行经营行为的法律和规章主要是《商业银行法》和《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前者侧重于监管方对整个银行业的宏观把握,后者主要体现在村镇银行的发起、具体经营管理、公司治理等操作层面,后者对村镇银行的退出机制都没有很明确的规定,仅有的几点也是体现在风险监管指标上,重点关注点在资产质量上,而对具体的支农却没有详细的规定。针对农村中小型企业和贫困农户缺乏有效抵押担保的情况,目前没有有一个有效的解决措施,这造成了村镇银行风险可控制性弱的主要原因。

3.3 村镇银行吸收存款难

村镇银行的发展规模相较一般的商业银行来说很小,在社会的知名度不高,因此造成了人们对于村镇银行的认识度不够,多数农户质疑将钱存在村镇银行是否安全。据浙江龙湾农业合作银行的调查,82%的居民认为村镇银行是“杂牌军”,钱存进去会打了水漂;45%希望将钱存人势力较强的信用社;37%希望将钱存如国有银行;仅10%愿意将钱存入村镇银行,目的是支持其发展;另有10%将钱存人村镇银行,目的是希望得到优惠贷款。

3.4 国家的优惠政策扶持缺位

尽管基于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加之农村经济收益低和风险高的特点,应该受到国家优惠政策的扶持,特别是在财税和金融政策上的照顾。但是,村镇银行发展初期的办公开销和房屋购置等费用并未享受国家的补贴,补贴额度过低等原因也造成了国家优惠政策扶持的缺位。

4.矫正村镇银行市场定位偏差的对策

4.1 制定精准的市场定位

只有立足于农村地区的金融市场,才能够更好的发挥自己在农村地区的优势,凭借本地化从业人员在当地的社会人际关系,拓展农村金融业务,可持续地发展下去。这不但能够避开和其他银行类金融机构的竞争,还能够巩固自己在农村地区的地位。

4.2 加强金融产品创新

村镇银行要凭借在农村地区的外部优势,因地制宜,努力创新符合当地情况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实行差异化的经营管理模式,打破传统的经营方式,同其他商业银行进行错位竞争,针对不同的市场、客户来制定不同的市场战略。这样才能实现农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不偏离原有的市场定位。

4.3 拓展资金来源

村镇银行在国家原有的资金支持上,要努力降低自身的经营和管理成本,减少经营和管理中产生的风险和损失。利用各种宣传途径,让更多的农户和农村小型企业了解村镇银行设立的目的和意义,让其了解村镇银行所开展的业务,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同时要设立更多的银行分支机构,拓宽自身的业务和服务渠道,及时了解当地农村的生产经营情况,加快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样就能更好的拓展村镇银行的资金来源。

4.4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中央银行应给予其再贷款的支持,扩大村镇银行的资金实力,在利率管制上要适当的放松。加快建立农业政策性保险机构,这样才能使村镇银行的资金得到安全的保障。相关政府和部门要对村镇银行的建设给予鼓励,并建立必要的风险补偿机制。金融监管部门要出台相关的监管措施来指导和防范村镇银行的业务和信用风险,建立独立的信用评级机构来加强对当地村镇银行的有效监管。(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笑尘.村镇银行市场定位分析:中国,《西部金融》2009年第6 期

[2]邱峰.村镇银行市场定位偏离及其矫正策略研究:中国,《吉林金融研究》2012年第4 期

[3]程昆.吴倩.储昭东.略论我国村镇银行市场定位及发展:中国,《经济问题》 2009年第2 期

[4]郭俊.村镇银行市场定位——独特性与阶段性:中国,《武汉金融》2008年第4期

[5]刘虹.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问题分析:中国,《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年第21卷第12 期

[6]孟磊.我国村镇银行偏离“三农”的必然性分析:中国,《价值工程》2011年19期

[7]阮勇.村镇银行发展的制约因素及改善建议——从村镇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的定位入手:中国,《农村经济》 2009年第1期

[8]吴治成.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与发展研究:中国,《经济师》2010年第2期

[9]张宏斌.村镇银行市场定位的探析:中国,《金融时报》2012年11月15日第012 版

[10]张纪安.谭春兰.浅析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与策略:中国,《湖南农业科学》2011年第6期

[11]朱海城.我国村镇银行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23 期

[12]邹力宏.姚滢.我国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分析:中国,《金融与经济》2008年第4期

第9篇:村镇银行监管范文

关键词:农村金融;村镇银行;对策

截至2009年2月末,全国已设立三十余家村镇银行。为充分了解全国不同地区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笔者选取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仪陇惠民村镇银行)、重庆大足汇丰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大足汇丰村镇银行)、吉林东丰诚信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丰诚信村镇银行)三家银行进行调查研究。

一、三家村镇银行的基本情况

(一)公司治理情况

从成立时间看,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和东丰诚信村镇银行均是全国首批试点成立的村镇银行,大足汇丰村镇银行是重庆第一家村镇银行,也是西部第一家外资村镇银行,成立时间较晚。从人员组成来看,人数都为20人左右,数量较少。从资本金看,三家村镇银行的资本金较为充足,大足汇丰村镇银行资本金最高,这与汇丰银行雄厚的实力密不可分。从资本金来源及股东构成来看,控股方均为银行类金融机构,且均有绝对控股权。除大足汇丰村镇银行为独资外,其他两家银行资金来源较为分散。

(二)业务开展情况

3家村镇银行的业务自开办以来得到一定发展,但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存贷款增速较慢,与东丰诚信村镇银行相比,两家银行成立时间相同,但后者存贷款数量是前者的6倍,并实现盈利38万元。大足汇丰村镇银行由于开业时间较晚,存贷款数量较低,目前尚未盈利。

二、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村镇银行准入门槛过高

银监会于2006年的《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规定,村镇银行应采取发起方式设立,且应有一家以上(含一家)境内外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规定村镇银行的最大股东或惟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一旦找不到这样的机构,村镇银行便无法设立。这一规定虽然有利于村镇银行获得成熟的专业技术和人才支持,但客观情况是很多贫困农村很难找到合格又有意愿的发起人。《意见》还规定,单一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持股比例不得低于20%,单一自然人持股比例、单一其他非银行企业法人及其关联方合计持股比例不得超过10%,这也限制企业或社团法人作为主发起人继而成为控股方的机会。这些规定表明村镇银行仍对民间资本持谨慎态度,持股比例的限制降低了民间资金参股的积极性,这种较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容易导致村镇银行“一股独大”,村镇银行的经营必将受大股东也就是发起人的支配,很容易蜕化成发起人的“吸储机构”,造成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低下。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商业银行或农村信用社作为发起人产权归属不清晰,会造成村镇银行的内部治理出现严重扭曲,从而诱发人的道德风险。

(二)村镇银行的税负比信用社(农商行)重

如,东丰诚信村镇银行的营业税为5%,营业税附加为3%,城市建设税为5%,所得税为25%。税收种类较多,税负较重。而当地农村信用社营业税仅为3.3%,比村镇银行低1.7%,并且免三年所得税。同时,政府对村镇银行的支持力度不够,村镇银行没有获得农村信用社已享受到的支农再贷款、委托贷款、贴息贷款、财政性存款等优惠政策。税务负担及优惠政策的不一致,使村镇银行利润空间受到进一步挤压,也使其在与农信社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三)金融产品、服务、担保和抵押方式创新不足

第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不足。目前村镇银行开展的主要业务还是传统的存贷款,盈利渠道单一,在金融产品开发,如,购买基金、债券,代缴水电费,购买理财产品,保险等业务方面没有得到开展。第二,农户担保和抵押手段创新不足。大足村镇银行在贷款中,主要局限于传统抵押方式,如住房、汽车等,缺乏新型化的担保和抵押方式。汇丰村镇银行部设计的价值链模式、人民币流动资金循环贷款、循环透支、“公司+农户/中间商”贷款、“合作社+社员”贷款、联保贷款等业务均未开展。同时,信贷审批流程繁琐、效率低下。大足汇丰村镇银行在信贷管理上主要借鉴汇丰银行已形成的操作经验和内部控制系统,而这套制度在发达地区和城市是有效的,但在中国西部农村则显得效率低下、不合时宜。另外,村镇银行存贷比失衡,存在流动性风险且容易产生支付危机。截止2009年2月末,东丰诚信村镇银行存款和贷款余额分别为15 8886元万和150920万元,存贷款比例高达95%,较银监会要求的75%超出20%,存在较大的流动性风险。同时,村镇银行存贷款期限不匹配容易引发金融风险。调查发现,部分村镇银行的存款主要为活期存款,而贷款主要为定期贷款,致使存款流动性偏强,贷款稳定性偏高,如果防范不当很容易引发支付危机。

(四)贷款利率较低

目前,虽然监管部门并没有设定贷款利率上限,但村镇银行和信用社(农商行)执行的是不同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村镇银行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比信用社小。东丰村镇银行的贷款利率是基准利率上浮70%~75%,而当地的农村信用社是上浮130%。大足村镇银行是基准利率上浮70%,而大足的农商行是上浮130%。另外,目前村镇银行的资金外流现象较为严重,即所谓资金的“农转非”。2009年2月末,大足汇丰村镇银行贷款余额为1 649万元,全部为公司类抵押贷款,没有个人贷款和农户贷款金额。开业至今还没有一笔涉农贷款,业务也没有深入到村镇地区,更多的是流向县城的其他类型企业。截止2008年12月2日,仪陇惠民村镇银行贷款634笔,金额为3 719万元,但对农户的贷款金额占比却只有40%,农户没有成为贷款的绝对主体。相比之下,东丰村镇银行在资金外流上做得很好,贷款发放对象完全为农民,对城镇业务没有开展,是真正的农民银行。

(五)村镇银行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少

大足县有25个乡镇、人口93万,而村镇银行只有一家,很难覆盖所有乡镇。仪陇县有56个乡镇、918个村、人口108万,2008年11月26日,仪陇村镇银行开设全国第一家村镇银行分支机构,但与农村信用社和邮政银行相比仍显得势单力薄。而且村镇银行目前的地点都在县城或县城附近的乡镇,没有深入到农村偏远乡镇,与村镇银行定位在“村镇”的初衷还有差距。这种状况使村镇银行处于经营上的恶性循环:网点少,客户存款越少,资金约束越大;贷款越少,银行绩效越低,开设新网点的能力越低。

三、对策

(一)完善有关金融配套政策

适当放开村镇银行“发起人”制度限制。可考虑适当放开民间资本准入限制,允许企业或社团法人、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直接投资并控股,让农民参股或入股,有利于村镇银行生存发展。同时,可利用外资银行的资金和管理优势,吸引更多外资银行投资村镇银行。完善资金拆借、反洗钱监管政策。一是加大资金拆借支持,使其享受与商业银行一样的待遇,缓解其资金不足问题。二是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制定异常情况应急预案,及时发现和化解村镇银行的支付危机,降低村镇银行的风险,保护存款人的利益。三是加强反洗钱监管,防治贪污等赃款向村镇银行转移,避免村镇银行成为洗钱资金的流向地。

(二)地方政府应大力支持村镇银行发展

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给予税收优惠支持。地方政府应在财政、税收政策上给予村镇银行倾斜。如:在营业税方面享受与农商行相同的待遇,允许在税前多提坏账准备,并给予村镇银行一至三年所得税免税期,使村镇银行资本积累稳步递增。加强对村镇银行的监管,减少资金外流。在央行的政策框架内,地方政府可率先建立涉农贷款发放奖惩机制,设定村镇银行涉农贷款的限额,根据额度来确定奖惩依据。对完成目标较好的村镇银行,可由地方财政出资建立奖励基金。地方政府给予税收、支农再贷款、委托贷款、贴息贷款、财政性存款等优惠政策,以此鼓励村镇银行加大对三农的资金投入,避免资金外流。同时,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从而减少村镇银行的风险及提高农户的违约成本。

(三)村镇银行加强自身建设

1,创新金融产品、信贷模式和担保抵押模式。一是创新金融服务品种,尽快在农村推广保险、担保、、个人理财、信息咨询、基金、债券、代缴水电费和银行卡等在城市常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日益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二是创新信贷抵押和担保模式。积极发展“银行+保险公司”、“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企业+农户+村镇银行”、“企业+协会+农户”的信贷模式;建立乡村联络员制度、金融服务站、农民贷款小组,积极开展村委会担保、农户互保等模式。

2,拓展资金来源。一是增设储蓄网点。村镇银行根据业务发展需要,选择有利时机,在所在县域储蓄资源较丰富的城区、乡镇适当增设储蓄网点,吸收存款,有效扩大资金来源。同时,对设立分支机构时机还未成熟的银行,可先行在部分乡镇增设储蓄网点。二是可在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设立村镇银行分支机构。三是银行同业支持。村镇银行应加强与所在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联系,主要是加强与有支农意愿的银行机构的业务联系,在季节性支农资金需求高峰或临时性周转资金需求时,可得到同业支持,获得同业存款、拆入资金等,解决支农资金急需。四是支持村镇银行积极探索开办新业务。支持村镇银行开办低成本的资金来源业务和中间业务。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