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德育学科渗透方案范文

德育学科渗透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德育学科渗透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德育学科渗透方案

第1篇:德育学科渗透方案范文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整体素质。

1、班主任培训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引导教师充分认识学习在教师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鼓励教师以自我学习、同伴互助、实践、反思、积累等学习方式与日常工作对话,以学习的提高促工作水平的提升,努力提高班主任工作责任心和管理艺术水平。组织了题为“我们离生命化教育有多远”的专题培训讲座。并结合自身实际工作,进行交流研讨。交流中,教师们能各抒己见,积极发言,尤其是青年教师将自己工作中的困惑和点滴经验与大家探讨,活动中多数教师表示收获颇多。

2、德育主任培训

积极组织德育主任参加教育局组织的德育干部培训,在学习中认真记录、认真完成培训作业。各校德育主任按时参加进修校德育研修部组织的班主任培训活动,认真记录。回校后开展校本培训,组织班主任老师认真交流研讨,按时完成每次培训作业,并把作业已发表博文的形式上传到班主任“博客”上。学校定期检查班主任博客,留有检查纪实材料。对班主任“博客”完成情况进行记载。组织班主任每周例会,以会代培,在会上对班主任教师进行班主任培训;培训内容为(1)班主任工作艺术系列讲座;(2)网上研讨作业;(3)进修校班主任培训内容;通过学习、交流、研讨等,推进教育创新,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开展班主任经验交流,将老班主任管理班级和学生的经验与好的方法与年轻班主任一起分享。

3、心理健康教育

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对特殊学生进行适时的心理辅导。深入家庭,掌握了解信息。本学期对特殊群体学生家访率达到了100%。学校还利用家长会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1)各校成立心理健康咨询室,班主任教师轮流做岗,疏解学生的心理问题,为一些有心理负担或单亲家庭的和留守儿童解决心理疑问,

(2)建立心理“情景剧”小剧团,同学们乐于参与,通过表演情景剧让他们有了正确的心理认识。

(3)利用广播站和板报宣传心理知识,加强了心育工作的力度,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心理咨询,进一步完善了省级心育课题的结题工作,准备接受省级课题组的验收。

二、开展德育常规工作

1、在开学初,能按时制定并调整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班主任能结合班级实际制定班级德育工作计划,工作目标明确,工作内容和措施具体得当,语句精炼,言简意赅,附有工作计划滚动表,可操作性强。幸福校王品、孙家校宿晓慧做得较为突出。各校德育领导能按照计划要求,开展学校各项德育工作。按期研究、检查学校德育工作和班主任“博客”建设工作,留有工作痕迹。从记录上看,德育领导作了大量工作。

2、德育工作室建设

完善德育工作室建设工作,充分利用德育工作视导机会,对基层各校德育主任手把手指导建立学校德育工作室,督导各校提高德育工作室的利用率,组织计算机教师进行班主任博客链接及相关培训,对于此项工作个别年龄大的教师有一定难度,采取副班主任一帮一协助完成地方法,逐步带动。每月份都能够根据进修校的研讨主题完成作业。

3、学科渗透

(1)各校制定了德育学科渗透工作方案,收集了德育渗透案例和教案,能结合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民族精神、传统教育活动,每次活动过程材料、佐证照片非常齐全,活动后并认真总结;各校制定了学生考评制度和细则,能把德育作为学生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德育常规工作能以《守则》、《规范》为依据,加强常规管理,孙家校做的好些;能组织开展班会活动,有详细的“会案”和“简案”;按期开展优秀班集体和优秀学生的评选活动。

(2)各校充分利用“学科课”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宏伟校检查视导德育工作时,听了一年级孟庆华的一节思想品德课,感受颇深,她的幼教语言、教育方式方法、和学生互动的场面非常受学生的喜爱,教育效果明显。

(3)中心校组织各校校长、德育主任及相关班主任教师联合检查视导,深入课堂听课、评课研讨活动,重点关注学科德育渗透。要求各学科教师在备课中要体现德育渗透点;组织教学时落实德育渗透点;小结时升华德育渗透点。研讨时各位教师踊跃发言,各抒己见,针对教学实际,谈学科渗透;校领导听课对德育渗透做重点指导;不仅提高了教师听评课能力,也提高了教学中学科德育渗透能力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能力。各校还组织教师每月撰写学科德育渗透典型案例。

(4)组织开展了课题课大赛,本次赛课的特点一是体现全员性;二是体现德育渗透点。学校领导及评委对德育渗透进行重点关注。通过赛课,教师们各展所长,异彩纷呈。从本学科的不同角度展现,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认知、感受。取得了良好的收效。

三、工作特色和亮点

本学期,幸福中心校结合学校管理体质,对辖属四所村小德育工作,有重点地开展了月检查视导工作。在检查视导中,发现各校德育工作有好的做法和好的经验及时召开现场交流会共享,进而达到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

1、各校校长加大了重视德育工作力度,能按计划要求,定期组织班子成员研究学校德育工作,形成工作思路,对各项德育工作者培训和德育活动能够积极参与,审阅批示活动方案,并留有签字痕迹,能亲自挂帅担当活动领导小组组长,靠前指挥、亲临一线检查指导德育主任工作的做法和德育活动。德育主任在校长和班子成员的支持、鼓励、帮助下能积极大胆开展各项德育工作,在校领导班子的团结协作下、各位班主任和全体德育工作者的积极配合下,德育主任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完善自我、丰富工作经验,提高工作能力。

2、在继续推广用音乐代替口令的大课间活动基础上,结合各村小办学规模和学校实际特点,扶持各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使各校形成各自学校的特色建设。创建有特色的小课间游戏活动,有学校群体性的特色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2篇:德育学科渗透方案范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 德育教育 教育实践 意义

中学化学德育的实践应包括中学化学德育的课型选择、化学德育教学方案的编制及化学德育教学课例的拟写等,这里仅就后两方面做一些阐释。

一、编写中学化学德育教学方案

精心实施基于化学课程的德育,是教师的当务之急,也是学校构建现代德育系统基础性建设的重要部分,一方面,教师需要认真研读化学课程标准,全面认识、理解“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课程新要求。另一方面,细心探究化学德育在微观课程即课堂教学方案编写上的覆盖与呈示,使之成为课堂教学德育实践的预设与指导编写化学德育教学方案。

二、认识化学德育的深刻意义

一份化学德育教学方案,应体现教师对这一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科学认识。各理科课程的德育,不仅对学校现代化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对于理科课程现代化建设、理科教师自身品牌的打造,同样具有显著的现实与未来意义。社会对一名适合现代化教育需要的化学教师的要求,包括理科课程的教学与基于化学课程德育的综合要求。这一要求其实就是对教师自身的现代化发展水平与素养的要求,按照现代化学校教育要求处理、组织理科课程中的知识、认知教育与德行、人格教育,根据现代化社会要求组织、开展基于化学课程的德育活动,两者不可偏废,从这个意义上说,化学德育并非是外加的要求,其实也是教师为适应社会、教育以及自身发展而提出的自主要求。

三、反映化学德育的认识规律

一份化学的德育教学方案,应反映化学教师对课堂教学化学德育的规律性认识成果。化学教师从只关注化学课程知识教育到将学科德育也同样列入自身的职责与任务,是一个重大的转变。这不仅仅是一个职责与任务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对化学课程与教师作用的重新认识,是认识的升华与飞跃,要使自身能够科学地实施化学德育,十分关键的是从研究、探索课堂教学中的化学德育规律入手,把握其内容、过程、方式、活动中的德育分布、体现与特征,以便能有序、有机、有效地科学开发其中蕴藏着的丰富的德育资源,提高化学德育的科学性,努力改变以往“灌输”、“强化”、“渗透”等学科德育的形式化弊病。

四、开发化学德育的丰富资源

一份化学德育教学方案,应是各类德育资源的组织、应用、开发综合体。前已述及,化学课程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认识到这些化学课程德育资源在哪里,它们是何种性质、呈现出怎样的特征、如何有效开发等,这需要化学教师有一双“慧眼”,善于识别、发现,力求做到“心中有数”。这就是说,对课程德育资源既要有科学认识,也要能够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做到对德育资源的科学开发。教师对学校德育的目标,任务要有全面地了解,知道作为教师的德育责任,才会在认识化学课程德育资源时有新发现、有机结合、有效利用。否则,不仅谈不上科学性,连德育资源也谈不上充分发挥作用。

五、总结化学德育的教学实践

一份化学的教学方案,还应是教师实践活动的概括化总结。将教学方案看作教师德育实践活动的成果,是因为教学方案持续的呈示、总结教师自身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方案是深化、升华理科德育认识的必由之路。根据所制定的化学德育教学方案,经常性地回望已有的德育实践,从一个做法、一次尝试、一件制作、一份设计等总结,从中探寻化学德育规律以使自身逐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这些“一”,就是化学德育案例或课例。在有了一定量的案例积累之后,就具备了进一步总结的条件,从若干“个”归纳出几“类”,从若干“类”中概括出化学课程德育整体的规律性认识,这样一步步探索、践行,化学教师不仅把握了化学德育,而且将会有新的发现与创造,打造出独特的化学课程德育品牌。

六、化学德育教学方案的编写

方案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式,是将目标、任务、实施、方法、评价、调解等综合为一体的行动的研究。实施化学德育要制定科学、有效的微观课程教学方案,这一方案当然不是仅就德育而言的,而是将知识、认知与德行、人格教育综合为一个整体的有机教学活动,这就是两者的相互覆盖与伴随性特征。体现这一特征的认识成果就是教学方案,这是一种综合方案研究。另一种方案是单一的,即就自己的一个或若干个化学德育举措、多个理科德育任务予以构想与安排。

方案的核心在于设计。这不仅是指化学德育应当是有意识的活动,是在一个明确的德育追求下的实践探索,并且是化学德育要有一个认识过程,其存在、开发、配置、创设等都有“试步”的需要,通过不断“试步”来使认识深化与升华。有了方案,就知道自己在化学德育中该做些什么,在什么地方做,做到什么程度等。

无论何种方案,一般都包括目标、方法、过程、评价等要素。一份包括两大教学任务的微观课程(即课堂教学综合方案)的各要素拟定要求是怎样的呢?

目标的拟定。教学方案的“目标”部分应包括两方面内容:知识、认知教育与德行、人格教育。其中,德行、人格教育目标应有德育主题词的概括或设计,诸如“尝试合作学习”、“培养规则意识”、“理解科学精神”、“品味人生价值”等。这样的主题词应在方案中有一定的出现频度。

任务的拟定。“任务”是“目标”与一定对象结合之后的具体化。对于化学德育来说,就是对德育主题词作下位的分解,形成一组下位词,使目标所凝结的德育内容或要求具体为可操作的内容或行为。例如,假如设计一个科学人物,那么“理解科学精神”目标的下位任务就可能是树立科学人物线索,把握科学实践特征,概括科学精神内容等。

方法的拟定。方法是实现目标、完成任务的具体措施、程序、形式等。课堂教学中的理科德育方面包括教师应采取指导方法与学生相应的学习方法,表现为一组具有动作性、成度性的词语,如上述任务表述下的方法拟定就可以是线索“梳理”法、特征“把握”法、精神“概括”法等。

第3篇:德育学科渗透方案范文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德育的主阵地,只有将德育和教学有机融合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 那么怎样才能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本人结合平时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谈一些做法。

一、善于从教材中挖掘、提炼其蕴涵的德育因素

在小学数学科新教材中有许多例题和习题里蕴含着思想教育因素,教师应善于从教材中挖掘、提炼其蕴涵的德育因素,把显性的教学问题和隐性的德育影响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数学的育人功能。例如,在应用题教学中:“啄木鸟吃害虫”、“植树”、“南京长江大桥”、“节约用水、用电、用气”等数学问题分别渗透着环保意识、爱国意识、节约能源意识,都是鲜活的德育素材,教师“画龙点睛”式的积极引导,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如教学“时分的认识”,先出示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认识钟面,让学生认识时间的不可逆性,教育学生从小就要珍惜时间,科学地安排时间,准确地把握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在教学“应用题”时,结合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出示我市城乡建设的一些数据和资料,编出例题和习题,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激励学生为家乡的繁荣而努力学习。这样,既加强了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又赋予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以时代的气息,学生容易产生共鸣,有新鲜感。

二、言传不如身教、师德育人

古人云:“言传不如身教。”对学生来说,教师是他们崇拜的偶像。教师不仅是知识渊博的智者,更是道德修养的楷模,对于每一位教师而言,不管你是否自觉或愿意,本身就是学生的一本活体的德育教材。因此,提高教师的德育素养大有必要。只有教师身体力行,才能确保以身施教。同时还要清楚地认识到对学生的德育教养,身教固然重要,言传也是不容忽视的,即在平时的授课中以及其它的活动中都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上课时,教师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辅导“后进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 除此之外,要使每位教师懂得:教师应具有多元化知识,不只是业务学科知识,还要不断加强教育心理学、社会学、思想品德等学科知识的培训与学习,着重自身道德素质的形成,从而真正担负起既教书又育人的神圣使命。搞好自身建设,树立师德形象已成为新时期条件下每一位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历史和人民既然赋予我们“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我们就应该认清德育渗透的重要性,时刻把德育渗透放在我们平时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把握德育渗透的方法和时机,以达到全体学生政治思想觉悟的提高,抵制精神污染之目的。

三、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开展德育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寓德育教育于数学过程,还应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占有资料,从中受到教育,如六年级学生学习统计知识后,组织一次"我是小小交通员"的数学调查和访问活动,到交通路口测算不同时间段车流量;访问交警,把测算和调查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动手制作统计图,动脑编应用题,使学生了解到随着城市的发展,车辆数量的巨增所涉及到的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等实际问题,让他们提出解决方案,提出建议。通过调查使自己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这样不仅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人际交往、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也得到锻炼,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熏陶。寓教育于学习之中,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四、善于联系生活实际,摄取有关信息,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第4篇:德育学科渗透方案范文

这仅仅是山东省诸城市中小学开展学科德育渗透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诸城市中小学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学科为突破口,积极实践和探索学科渗透德育的路径,通过课程体系构建、主题教育活动、师资队伍建设、评价机制建设等措施,将德育这一“食盐”溶化到中小学各学科的浓汤里,奏响诸城德育最强音。

一、课程体系搭建载体

实现学科渗透德育的目标需要选择恰当的载体,相关课程体系的建设无疑是十分必要的。诸城市中小学在山东省教育厅颁布的《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试行)》指导下,形成了各学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融通、课内外深度融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的学科渗透德育课程实施体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讲,“游戏就是学习,生活就是课程”。诸城市实验幼儿园,依据学校奉行的“一日生活皆课程”理念,自主研发园本课程――七彩生活课程:即红色安全课程、橙色亲子课程、金色游戏课程、绿色生态课程、青色习惯课程、蓝色节日课程、紫色阅读课程。这些课程以生活为核心,辅以幼儿童年的色彩。每天,孩子们都浸润在七彩生活课程的色彩里,绽放着童年的精彩!

走进农村小学诸城市大源学校的展览室,映入眼帘的是一件件学生亲手制作的工艺品:摆在桌上的用残缺的葫芦制作的彩色娃娃,贴在墙上的用五谷杂粮粘贴而成的精美小画,挂在墙上的装饰用的彩纸制作的花束……这些作品都是大源学校学生们在学校精心开发的自然校本课程中自己亲手做的。学校自然校本课程,包括《田野里飘来的花香――插花艺术课程》《难忘那一墙葫芦――魅丽葫芦课程》《种在时光里的向日葵――种植课程》《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建筑欣赏课程》《编织秋天的童话――玉米皮草编课程》《粮食的味道――种子贴画课程》《心随绿叶飞――叶贴画课程》《泥与焰的传承――黑陶课程》《为了一冠不同的葱绿――嫁接课程》《每一块石头都有故事――石头画课程》等十几门课程。孩子们在这些课程中,欣赏自然、感恩自然、热爱自然。

在诸城市明德学校,“四德教育”是学校塑造学生思想品德的着力点。学校全体教师自主研发《明德学校四德教育校本课程》,培养学生以“仁、信、俭、勇”为主线的修养四德和以“勤、恒、智、真”为主线的学业四德。同时,学校利用周六少年宫时间,开设《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校本课程》、文明礼仪、校园规范、交通规则、法制教育等校本课程,以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出高品质的明德学子。

抓住了课程建设就抓住了学校开展学科渗透德育的关键环节。诸城市中小学相关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既体现了我国国家课程的要求、地方课程的特色,又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同时还考虑到了学科的特点,将德育因素“附着”在学科中,丰富德育载体,提高德育实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二、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创新路径

学校的首要任务是育人,这在当今学校已经成为共识。但是,开展学科渗透德育工作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学科内容以及教学形式不受学生喜欢,德育效果不明显,经常是“为了德育而德育”,流于形式。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具有知识性强、吸引力大、参与度高,开阔视野、促进思考的特点,可以有效避免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将学校德育工作尤其是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的开展,与学校德育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可以改变以往形式呆板、学科灌输的现象,可以增强学校德育的生活气息,为传统学科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在《T城市中小学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意见(试行)》的指导下,根据中小学德育目标和学生成长要求,诸城市教育局统一设置了一系列中小学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各个学校结合自身特点与学科特点,将中小学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在诸城市实验初级中学,学校将德育内容细化为十一个主题:一月“责任・效率”、二月“亲情・美德”、三月“文明・礼仪”、四月“传统・习俗”、五月“劳动・恩情”、六月“理想・信念”、七八月“实践・探究”、九月“习惯・规范”、十月“感恩・励志”、十一月“诚信・惜时”、十二月“安全・法治”,力争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人人能参与,各个见成效。

德育主题班会,是德育主题教育活动的一种“变身”。诸城市龙源学校以主题班会的形式,提升学生的品格素养。学校主题班会“月月有主题,周周有内容,课课有目标”,试图做到“四个关注”: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学生的学习和交往生活;关注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教育从细节入手。府前街小学通过开展一系列德育主题活动,比如:我是自理小能手;我是文明礼仪的小学生;我是爸妈的乖孩子;我是节约小能手;我是守时守信的小学生……分主题、分层次、分学段,培养学生成长所需的100个细节行为。走进府前街小学,你会看到这里学生的一言一行都是那样的温文尔雅,一瞥一笑都那样清新可人。

实践告诉我们,鲜明的德育主题教育活动,使得学校德育工作拥有更多新鲜的教育内容,对于学生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对于学生创造精神、责任意识、坚定信念的树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使得学校德育工作者更有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

三、德育师资队伍建设贡献力量

德育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学科教学又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每门学科都有其特殊的育人功能,学科德育效力的发挥,需要动员学校所有教师,尤其是学科教师的力量共同来完成。《中学德育大纲》中明确指出:“各学科教学是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的最经常的途径;对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各科教师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认真落实本学科的德育任务与要求。结合各学科特点,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如何提升学校教师的学科育人能力,成为诸城市中小学校开展学科渗透德育工作必须回答的问题之一。

“一年站稳讲台,两年胜任教学,三年力创佳绩”是诸城市明德学校制定的青年教师的培养目标。学校通过“青蓝工程”为学校新老教师搭建桥梁,师徒结对共成长。老教师要做到“四个带”――一要带德,引领青年教师高尚师德,二要带才,提高青年教师业务水平,三要带教,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四要带研,提升青年教师教研和科研水平。青年教师则要做到“四个心”――从事教育事业要“安心”,教书育人要“热心”,提高业务素质要“恒心”,向师傅学习要“虚心”。这一工程的实施,加快了学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

诸城一中在开展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的过程中,紧紧围绕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这一要素,强化七种意识,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要求教师必须树立几种意识:1)终生学习的意识;2)爱是教育前提的意识;3)培养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意识;4)关注学科核心素养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环节意识;5)新形势下高考评价转轨的意识。

府前街小学则将班主任素质的培养,当作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工作职能,班主任充当学科教师的“协调者”、学生活动的“组织者”、环境卫生的“监督者”、牵手假日的“倡导者”、安全责任的“承担者”,成为学生德育工作的关键人物。

在密州路学校,学校会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实施《指导纲要》,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不断增强广大教师立德树人的意识,提高师德修养和德育能力。同时,学校会定期组织师德培训,建立健全学校师德规章制度,引导教师率先垂范,做好榜样,认真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将“传道”与“授业解惑”统一起来,关爱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关键在人。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专业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将为学校开展德育工作增添强劲的力量。

四、评价机制建设提供保障

学科渗透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正确而有效的评价机制建设是保障。为扎实做好中小学德育的评价改革工作,诸城市教育局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教基二[2013]2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工作的通知》(教基二厅函[2013]22号)和《关于印发的通知》(潍教办字[2014]10号)等要求,制定了《诸城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发挥了良好的导向作用,有力地助推了中小学育人质量的提升。

诸城市中小学将德育工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质量监测与综合评价内容,不断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建设,及时记录、考核学生“道德品质”“公民素养”“身心健康”等方面的表现,同时,将各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情况纳入教育综合督导并占重要权重,确保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

在诸城一中,每个学生手中都有三张表:《日常规范自我测定表》《思想品德自我测定表》《学习效率自我测定表》,他们用这些表定期进行自我测定,学生们将此称作“照镜子”,使自己有“自知”之明,找出差距,自我完善。

科信小学制定了《诸城市科信小学学生文明礼仪规范考评细则》,同时,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特色的、由学生自己制定的《诚信公约》,学生用诚信道德标准衡量自己或他人的行为,用诚信道德标准去辨别是非。学校专门设计了学生日积一善的表格,让学生做好记录,成立学生诚信成长记录;每月开展少先队“小龙人诚信章”争章活动;每月评选校园“文明之星”……通过一系列评价机制的建设,“诚实做人、守信做事”将成为科信学子特有的气质。

诸城市明诚学校将经典诵读作为自己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抓手。学校会定期评选诵读“优秀学生”“优秀班级”“优秀辅导教”,与重大节日结合庆祝并总结表彰。学校每学期初的始业课程和学期末的结业课程都是以“经典诵读”为主题,并评出经典诵读“小学士”“小硕士”“小博士”。在经典诗文的浸润下,明诚学生幼小的心灵受到感染,养成了良好行为习惯,形成了优秀精神品格。

第5篇:德育学科渗透方案范文

关键词:初中 体育教学 德育

目前学校存在诸多的不良现状。学生在教室大声喧哗,或者互相追逐,在寝室不和睦,或者有个别不合群,校园当众接吻,搂抱,在食堂浪费粮食,做公交车不让座位,逃票,在图书馆大声喧哗,借书不还,住宅小区---晚上开音响,高层丢弃垃圾,在公园,践踏草坪,爬树,特别是有部分同学出口脏话一大堆……在体育课堂中顶撞教师,也不少见。这些不文明问题,造成这些原因:包括家庭、社会环境教育因素等等。最重要的是现代的道德教育缺失比较严重。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呢?

一、教师的影响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号称"礼仪之邦"。孔夫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可见,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领导、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科教学过程中以自己正确科学的是非观念,健康纯洁的真实情感,高尚正确的行为习惯来给学生做出好的榜样,以此来示范学生、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授之以渔,我们已经喊了很多年了。但是却没有得到很好落实。我们现在更习惯于授之以鱼。教师以身作则,是教育学生最好的典范。

二、课堂是主阵地

课堂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学科渗透德育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德育的水平。尤其是《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的课改宗旨,“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寓德育于各门课程之中,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程改革指导思想,为加大学科渗透德育的力度提供了保障,为提高德育渗透质量指明了方向。因此,优化学科渗透德育的过程,提高学科渗透德育的质量,是实施新课程方案、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必然要求。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身体活动之中,它将对学生进行道德意识的培养与道德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要求学生在活动中立即付诸实践,使学生的行为表现直接受到实践的检验,这有利于体育教师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三、良好的氛围

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吗?不会!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师生问好,下课与教师说再见,这就是文明的一部分。体育课堂,与学生的交流中,教会学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爱、团结,见面互相打招呼,创造良好的文明道德氛围。

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和道德情操

第6篇:德育学科渗透方案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

目前学校存在诸多的不良现状。学生在教室大声喧哗,或者互相追逐,在寝室不和睦,或者有个别不合群,校园当众接吻,搂抱,在食堂浪费粮食,做公交车不让座位,逃票,在图书馆大声喧哗,借书不还,住宅小区---晚上开音响,高层丢弃垃圾,在公园,践踏草坪,爬树,特别是有部分同学出口脏话一大堆……在体育课堂中顶撞教师,也不少见。这些不文明问题,造成这些原因:包括家庭、社会环境教育因素等等。最重要的是现代的道德教育缺失比较严重。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呢?

一、教师的影响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号称"礼仪之邦"。孔夫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可见,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领导、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科教学过程中以自己正确科学的是非观念,健康纯洁的真实情感,高尚正确的行为习惯来给学生做出好的榜样,以此来示范学生、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授之以渔,我们已经喊了很多年了。但是却没有得到很好落实。我们现在更习惯于授之以鱼。教师以身作则,是教育学生最好的典范。

二、课堂是主阵地

课堂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学科渗透德育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德育的水平。尤其是《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的课改宗旨,“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寓德育于各门课程之中,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程改革指导思想,为加大学科渗透德育的力度提供了保障,为提高德育渗透质量指明了方向。因此,优化学科渗透德育的过程,提高学科渗透德育的质量,是实施新课程方案、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必然要求。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身体活动之中,它将对学生进行道德意识的培养与道德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要求学生在活动中立即付诸实践,使学生的行为表现直接受到实践的检验,这有利于体育教师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三、良好的氛围

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吗?不会!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师生问好,下课与教师说再见,这就是文明的一部分。体育课堂,与学生的交流中,教会学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爱、团结,见面互相打招呼,创造良好的文明道德氛围。

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和道德情操

第7篇:德育学科渗透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渗透式德育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C-0038-03

在多元文化交织、思想观念猛烈碰撞和学生身心复杂多变的社会转型期,渗透式德育作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模式,已逐渐获得了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的认可和关注,借助渗透式德育来突破德育低效的藩篱已然成为共识。本文以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院校开展渗透式德育进行探讨。

一、高职院校开展渗透式德育的意义

渗透式德育是教育者为了实现教育目标,以教学、管理和校内外活动为载体,通过潜藏、暗含和间接等方式去感染、陶冶教育对象,从而使其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德育形式。渗透式德育植根于以人为本的德育土壤,有着无可比拟的广泛性、多样性和灵活性,又因其独特的隐蔽性、间接性和渐进性优势而傲立于德育之林。而高职院校渗透式德育蓬勃的生命力既源自其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和寓教于无形的属性,更因其对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

(一)渗透式德育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改变了传统德育枯燥的理论灌输与空洞的伦理说教。高职院校的“两课”(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德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但“两课”教学多以枯燥的理论灌输与伦理说教为主,多数高职院校学生不喜欢“两课”的教学方式。而渗透式德育是一种开放而形式多样的教育,有内容而无形式,有教学而无定法,有手段而不拘泥于教具。上课不一定非要在教室,在教室不一定非要上课。其实渗透式德育的课堂就是社会大舞台,这种教育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目不暇接的影视、广告可赋予公益意义,琳琅满目的商品可宣传公德,耳濡目染的宗教、信仰亦显民主、文明与和谐。渗透式德育如山川一样包罗万象,像大海一样海纳百川。

(二)渗透式德育的渐进性和广泛性有利于纠正学生的厌学情绪。高职院校学生的厌学情绪已阻碍了教育教学的开展。根据研究者杨小青对广西4所高职院校的调查,90%的学生对自己的学校非常不满,36%的学生对专业不满,学生厌学问题非常严重。造成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方面的原因,也有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又有经过幼儿园、小学和中学长期积储由量变到质变的问题。要转变学风,解决学生的厌学情绪绝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针锋相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能“立竿见影”的。这是一场持久的战争,更是毅力和耐力的考验。渗透式德育则可以其春风化雨般的细致入微和滴水穿石一样的锲而不舍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来有效解决学生的厌学情绪。

(三)渗透式德育的隐蔽性最适合舒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在不当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以及不良的社会环境影响下,处于特殊的身心突变期的高职院校学生有着极强的逆反心理。舒解学生的逆反心理,最忌讳的就是传统德育那种机械空洞的说理、毫无解释的“命令式”要求以及用“必须”、““务必”、“一定”等“植入式”灌输法强加给学生的道理、想法、观念、意见、理想。渗透式德育却不是采取强硬、公开和直接的方式去说理、布置和要求,而是把政治意识、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等教育内容,通过文化传播、载体传送、环境感染、榜样引导、舆论监督等方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和影响,并自觉地内化为个人品德、转化为行动。

(四)渗透式德育的间接性能有效应对学生的恋爱心理。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内心充满矛盾的青春期,半数以上欲爱未爱、似懂非懂,少数是试恋、暗恋和网恋等,真正的爱情和以婚姻为目的的恋爱极少,这是高职院校德育忌讳如深和难以跨越的“暗礁”。学院虽然采取过说服教育、榜样引导、集体辩论等多种方法,但往往难以奏效。而渗透式德育则可以通过在线答疑、角色扮演、案例探究以及视频录像等形式尽量避免尴尬情景并保护学生隐私,利用环境、活动、文化、媒体、人际交往等多种传播中介,依托特定微观背景进行有效启迪,间接地将各种教育信息有效地弥漫于学生周围,让学生在饱食知识、品味思想、陶冶人格的过程中感悟、明理和自我调节,形成正确的爱情观。

二、高职院校渗透式德育的主要内容

传统德育以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为主,缺乏时代性、职业性和人本精神。当前,高职院校德育必须适应社会变革对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以就业为导向,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以培养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团队精神、沟通协调能力等综合素养为主旨,逐步形成艰苦创业、勤奋好学、诚实守信、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等良好的个性品质。而渗透式德育作为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的补充、完善和创新,应当融会贯通于培育学生完整健全的人格与知识体系的各个方面和每个环节。从源泉上看,可以源于历史文化、民族传统、伟人风采、英雄事迹、发展成就、光辉前景,以及日常的典型表现、当地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等等;从表现形式上看,可以是文字的、图像的、视频的、榜样的、警示的、自然景色的,等等;从性质上看,可以是爱国主义教育目标的、集体主义教育目标的、纪律教育目标的、社会公德教育目标的,等等。选择渗透式德育内容必须依据德育目标,考虑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实际水平和发展的可能性,注意教育的条件、时机、情景、氛围,等等。概括起来,主要应包括社会、职业和个人三个方面的思想道德品质:一是社会、民主与法制教育。主要内容有国家观念教育、民族意识与情感教育、国情教育、国防教育、生态与环境保护教育、国际主义教育、人道主义和博爱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等等。二是职业道德与职业价值观教育。主要内容有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企业文化教育、职业理想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等。三是个性人格与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内容有个性教育,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等。

三、高职院校渗透式德育的开展

(一)专业学科教学渗透是主渠道。教学是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也是实施渗透式德育的主渠道。教学具有教育性,而专业学科知识富含的德育元素则是其充分发挥之不竭源泉,渗透式德育正是教学教育性的真正代表者和实践者。学院非常重视专业学科教学的渗透式德育研究和实践。

首先,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了“两课”教学资源库和网络学习平台,社科部教师则通过建立个人网页、博客、QQ群、视频对话等方式进行渗透,使原本陈旧、呆板、枯燥的理论和思想品德课在内容组织上符合学生的思想、知识、心理发展特点和认识规律,在教学方法和形式上注重启发式与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两课”教学散发出浓厚思想性、科学性、人文性和趣味性。

其次,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视挖掘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的内在思想性,对学生进行渗透式德育。专业学科教材都蕴涵有丰富的德育元素,应注重挖掘和贯通并把它渗透到教学的过程中,使教学与德育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取得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如文化基础课中思想观点、情感态度、职业理想、生活体验、文化意识、习俗观念等,专业核心课中的学科知识、理论思维、专业态度、学习策略等,实习实训课中的实验要求、方案设计、操作规程、手脑结合等,都是人类历史的精华、智慧的结晶,应有意识、有计划地渗透于教学过程中,通过思想共鸣、心灵感悟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坚强的意志品质、积极的求知欲望、健康的性格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等个性品质。

最后,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要求教师通过教学环节和自身的个性魅力来进行渗透式德育。比如,组织教学、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课外辅导、复习考试、参观、实习、实训等教学环节都要针对学生特点提出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方面的严格要求,学生在贯彻老师的要求中,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坚强的意志品质以及独立完成任务的自信心和能力,而教师在教学各环节中显露出来的教学艺术、榜样力量也能达到“娱目、动情、激思、励志”的目的,从而使教师威信成为一种积极的教育力量并渗透出德育的功能。

(二)课外活动渗透是突破口。课外活动作为教学的补充和完善,在培养高职院校应用型技能人才和形成学生关键核心能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德育渗透的突破口。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挖掘课外活动的德育价值,开展渗透式德育。

首先,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通过政治性课外活动来进行德育渗透。学院团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革命节日纪念活动、拜会革命老前辈、聆听英雄模范人物报告以及其他慰问军、烈属等社会公益活动,努力渗透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学习英雄模范人物和继承革命传统的积极性,养成关心国家、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的高尚品德。

其次,各系部也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和职业技能大赛以促进德育渗透。教育与艺术设计系的艺术创作成果展,电子与电气工程系的科技小发明,石油与化学工程系、食品与生物工程系、汽车工程系以及机械工程系的科技活动周,经济与管理系的导游、推销、职业礼仪技能大赛等,在渗透学生科学主义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刻苦钻研精神以及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方面取得良好的成效。

最后,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还积极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来进行德育渗透。学院努力通过丰富多彩的绘画、音乐、雕刻、书法文艺创作以及球类、、体操、舞蹈、武术等文体活动来开展渗透式德育,培养学生文明、谦虚、善良、勇敢、顽强、守纪、团结、互助等优良品德。

(三)日常管理渗透是重要环节。高职院校的日常管理以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这本身就渗透着德育为先、素质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高职院校日常管理的目的就是有效协调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诸方面并使之融为一体。这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志。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实现全面发展,就要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使这几方面教育呈现为一个统一的完整过程。”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非常重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实施渗透式德育。

一是学生德育目标制度化,重视发挥隐形德育的功能。学院把学生德育目标分解到学院的各项日常工作中去,形成制度文件,使学生的学习管理、宿舍管理、卫生管理、课外活动管理、学生安全管理制度化,制定了《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管理规定》《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分制教学管理实施方案》《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公寓住宿管理规定》《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管理规定》《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加强学生安全稳定管理规定》《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操行评定管理办法》《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一日常规》《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日常行为规范》等一系列制度文件,让德育渗透到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通过制度管人、舆论管人,使学生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养成良好的品德。

二是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点,着重训练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使艰苦奋斗、廉洁奉公、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相互学习、合作意识等德育目标渗透于内。学院还与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共同制定了《企业员工手册》《校外实习实训操作规程》《企业员工规章制度》等制度章程,明确了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规范、校内实训操作规程,并通过校外拓展训练和企业封闭训练等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职业行为能力,巩固和拓展渗透式德育成果。

(四)校园环境渗透是有力保障。校园环境是高职院校师生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渗透式德育取得成效的有力保障。良好的校园环境能使学生得到精神的鼓舞、心情的愉悦、思想的启迪和人格的感化。

首先,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物质环境的怡情功能来实施渗透式德育。校园内苍松翠柏成行、藤蔓与绿树成荫、亭台楼阁显山露水、假山喷泉动静相伴,加上文化驿站、校训碑林、草坪石山、荷塘走廊等建筑,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充分发挥了校园环境的悦目怡情、潜移默化的德育功能。

其次,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精神环境的感化功能来实施渗透式德育。学院结合“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年活动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学习雷锋精神,做‘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新教师”征文、演讲、“三字一画”等比赛活动,组织广大教师参加广西高校“践行雷锋精神,唱响师德赞歌”歌咏比赛,举办了“北京现代杯”师生职业技能对抗赛和“华隆杯”师生足球赛,通过师生互动和团队协作的方式来进行渗透式德育。

最后,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广播、网络、校报、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阵地,积极进行渗秀式德育,大力宣传敬业爱岗、诚实守信、克己奉献、团结合作、开拓创新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培养学生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

【参考文献】

[1]杨小青.广西四所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之调查与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6)

[2]杨彦冰.高职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分析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8,(10)

[3]B A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第8篇:德育学科渗透方案范文

关键词:德育;校本课程;德育校本;德育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061-02

一、引言

德育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国家和上级有关教育部门规定开设的课程以外,在国家和地方颁布的德育课标指导下,对本校学生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学校及当地社区的德育资源,以学校教师与学生为主体,借助相关人员力量,选择、改编或新编适合于对本校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政治、心理品质教育的教材或活动,并纳入学校正式教学计划的德育课程。国内各中学开发出来高质量的德育校本课程并不多。比较有影响的有上海行知中学“真人教育”系列;上海金山中学的“模拟家庭”系列;青岛第三十九中学开展“德美体”;天津市南开区教育局构建了学科德育,在地方和校本课程中发展学科德育,编写了《学科德育的理论与实践》、《德育课程优秀教案100例》、《德育活动集》德育校本书籍,供全区内的学校使用。当前国内多数学校对开展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不足,也不知道如何开发,开展系统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就更少了,质量也不高,本文对如何开发德育校本课程进行探讨,为各级中学开展德育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借鉴。

二、德育校本教材开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改革德育工作现状的需要。传统的德育教育与学生的实际反差大。德育的“政治化”、“成人化”,德育目标“高、大、全”,德育主题错位等等,影响了德育目标的正常实现,德育工作没有充分发挥出应有的“育德”功能。

2.调动了老师参与德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由原来德育课程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积极参与课程的设计者、执行者、评价者。调动了教师参与德育工作的热情、信心、积极性、主动性。贴近学生实际,学生参与程度高,有利学生个性发展。德育校本课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校、社区、独特的人文、自然资源特点,创建有特色的学校,培养有创造性的独特个体,接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寓于丰富多彩的德育校本课程中,调动了学生参与德育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3.是整合学科教学和德育工作的需要。学校教育与教学没有整合一致,学科教学与德育工作要求不协调的现象普遍存在,抓德育的只抓思想品德教育,不注重发挥学科教学的育人作用;抓教学的往往只管知识传授,不重视学科教学德育渗透。

三、德育校本教材开发的组织与管理

成立德育校本教程开发管理机构。分管德育的副校长为负责人,德育主任为具体组织者和管理者,年段长为实施者,教研组长为协助者,成立德育校本培训、开发管理体系。德育处负责制定德育校本教程开发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内容、考核、评价。管理课程开发的资金、编写进度、开发课程的先后顺序、审核与评价,对课程的实施与考核等。德育校本课程编写流程。专家指点德育处撰写课程纲要评审修改分配任务编写讨论修改审查印刷实施评价。

四、开发德育校本课程,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效益

1.开发校园文化的德育校本课程,激发学生爱校情结。通过立足于校园文化之上的德育校本课程建设和学习,营造学校的校园文化,传递学校的办学理念,传承学校的优秀传统。开发以校园物质环境为素材的德育校本课程,激发学生以校为荣的爱校情节。如《校园建筑历史变革》、《校园植物探秘》等。以校园舆论文化环境为素材的德育校本课程,如设置内容丰富的专栏橱窗、学生电视台以及广播站。如我校厦门集美中学是著名华侨陈嘉庚先生创办的学校,“诚毅”校训,是嘉庚精神的精髓体现。以“诚毅”和“嘉庚”为主线开发系列的德育校本课程。如《“诚毅”校训与集美校友》,《嘉庚建筑》、《陈嘉庚与教育》、《嘉庚与华侨办学》等。开发以校园制度为素材的德育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习惯养成。校园制度包括教学管理制度等各种规章制度,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规范,学校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制度纪律等。优秀的制度文化,可以培养师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形成优秀的品行和价值观念,凝结成一种在代代师生中薪火相传的文化传统,培养出高质量的优秀人才。开发德育校本教材,如《学生手册》、《班主任工作手册》等。

2.开发学科渗透德育的德育校本课程,润物细无声中沐浴德育教育。开发各学科中蕴涵的德育功能,寻找德育和学科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融合点,实现学科教育与德育的无缝隙连接。以教务处为组织者,教研组长为执行者,挖掘各学科中的德育素材,开发学科中渗透德育的校本课程。既可以在学科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也可以编写德育教材,如《化学史与批判精神》、《哲学与延安精神》、《青少年性心理与性生理教育》、《中国历史中的民族英雄》、《感怀哲学》、《欧美文化差异分析》等。

3.开发地方德育校本课程,激发学生爱我家乡的情感。地方德育校本课程是挖掘学校所在地的风土人情、人文地理、风俗、文化、地理等知识,开发出适合本地区特点的地方德育校本课程。如少数民族居住集中地区,可以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德育校本课程,如《藏歌》、《藏文化》,《侗歌飞进校园》、《芦笙飞歌》、《民族服饰》、《民族体育运动》等。

4.开发品德修养类的德育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发适合学生的品德修养类的德育校本课程,提升学生人文品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和进行交流的能力,健全学生的人格。如《礼仪手册》、《人际交际》、《职业规划》、《交通安全教育》、《形体健美》、《中西方美术欣赏》、《艺术与审美》、《插花艺术》、《剪纸艺术》等。

5.开发系列活动类的德育校本课程,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学校有计划地开展月系列活动。如感恩月、民族精神月、艺术月、科技月、体育月、读书月等等。感恩月系列活动,以“感恩”为主线的情感教育,如“感谢父母养育我”、“感谢老师培育我”、“感谢他人帮助我”、“感谢社会关爱我”、“感恩自然赐予我”;艺术月系列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如“书画专场”、“舞蹈专场”、“十佳歌手”评比、“相声、小品”专场、“棋类专场”等等。

6.开发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德育校本课程,在体验中提升道德素养。利用特定的节日或活动为契机,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如清明节,祭扫先烈;端午节,纪念文化名人等。活动如义务劳动、植物、参观访问、社会调查、青年志愿者、服务敬老院等。通过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提升接受教育,提升修养。

因此,开发德育校本课程是提升德育效益的有效途径,通过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等,使德育教育活动生活化、真实化、校本化、趣味化、人文化,为学生今后的生活、工作的继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修养好的建设人。

参考文献:

[1]丁蓓.中学德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第9篇:德育学科渗透方案范文

关键词:教育方针;物理教育;德育;渗透;伟大复兴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其中,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标准。德育作为智育、体育等教育排行之首,它是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学校的目标与主旨、年轻一代的理想志向、品德养成与个人的生存能力形成等等这些总的要求和目标都必须借助德育,而德育与课堂教学又无法完全分裂开来,它总是渗透在各科的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着学生们的品德。

一、课前的德育渗透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有趣而重要但又难学的学科,课堂上的教学都需要课前做好准备。比如:器材的准备、知识的搜集、资料的汇聚、实践的体会等等。如何在这个重要的环节上渗透德育,是实现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全面发展学生、因材施教等新课标理念的关键。

1.要确定一定范围,发动学生寻找范围内的问号,即提出问题

物理知识五彩缤纷,包罗万象,若要让学生真正感兴趣,还得让他们在逐个小范围中去亲身体会,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体会到物理是一门有趣的科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热爱科学、热爱物理、热爱生活。如我在上“声现象”一章时,我提前一周让他们找自己身边的声现象,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然后集体加以讨论解决。学生们发现了声音有时清脆、有时沉闷;有时很响、有时很弱;有时让人愉悦、有时让人厌烦;有时同一个声音,我们可以听到两次或多次。学生们经过课前的活动,学会了与同学合作,学会了与大人们探讨,学会了谦虚与上进,学会了初步的科学探究方法,他们从思想上得到了锻炼,初步形成了良好的探究品德。

2.任何学习都要有一定的目标,德育同样也有自己的目标,它具有发展性、社会性等意义

我们要根据德育的特点,提出合适的学科目标,使德育目标完美地渗于其中,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物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能够非常明显地综合各科知识。只要我们能确定正确的目标,应该说可以轻松地渗透德育。如在“光现象”一章的教学时,我提供了一些资料,如香港的银行大楼上的平面镜、爱迪生小时候的救母故事、近视眼和老花眼的知识等等,确定了目标:光是如何为人们生活服务,人类又应该如何正确利用光去为自己服务,如何去避免一些不正常的用光习惯等等。同学们在探究和讨论中不仅学习了知识,还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会应用简单的光学知识为自己、为他人寻求方便。一些同学甚至因此改正了不正确的用眼习惯,保护了自己的眼睛,一些假性近视的同学因此而‘治好’了,他们还回家去讲给老人听,教家人也学会科学地利用光来工作、生活。热爱生活、乐于助人的品质在同学们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初步形成,长此以往,德育之花已经在渐渐地生根发芽!

二、课堂上的德育渗透

课堂是我们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地渗透德育,关系到学生兴趣的保持、良好的科研品质的形成以及合作精神的养成。课前的一切准备,尽彰显于课堂,同学们交流自己心得的心情是积极的、迫切的。那作为教师应如何抓住这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良好的意志品德的重要环节呢?

1.鼓励大胆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团体精神

要教育学生拿出自己的发现,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成果,最后讨论出共同的研究目标、方案,导入主题。让德育渗透在交流中,学生的成功感、被帮助感和团队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在学习“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时,我让学生们充分讨论交流,他们从各个方面都涉及到了,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再经教师的诱导和指导,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研究框架,此时,一节物理课才真正意义上开始了,同时也开始了同学们品德教育的又一层次升华。

2.指导正确实验,养成求实作风

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的实验态度、科学习惯能否形成,是我们一堂实验课成功的最根本标准之一,也是德育的重要内容。教师一定要指导同学们培养实事求是的良好的学习和工作作风,尊重实验事实,不更改实验数据,不违背实验步骤、实验要求,要和同学团结协作,勤于交流,形成生生、师生之间良好的教学氛围。如在“串、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的实验中,所得出的结论是和“干路电流等于各个之路的电流之和”是有微小的区别的,此时,不能牵强附会,教师应该诱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原因;而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同学们一定要科学分析,用控制变量法作为指导思想,认真讨论影响机械效率的所有因素,不可草草了事。

3.引导学生讨论,找到科学研究的方法

在许多物理课堂中都要用统一的科研思想,较为有效的模式是我们学习的法宝,还要注意分工合作、刻苦钻研、寻找有效的方式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德育的作用就是培养学生经受挫折和失败的承受力、对较复杂事物的分析、推理能力,以及对一些规律的延伸使用能力。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掌握了探究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们的自信心,了解了自身的价值。

三、课后的德育渗透

物理课后德育的渗透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完全属于学生的自控时间环节,教师无法全程加入。我个人的教学实践发现,只要老师的安排让学生入心,学生课后就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尽力去做的。比如在讲污水的危害时,先让学生看看大量的鱼虾等水生植物因为水污染而死亡,造成了人类及自然界的惨剧的画面,学生会如同耳濡目染,深深感触。

综上所述,探究的过程就是意志、品质的培养过程,就是回报社会的过程,就是良好自学习惯养成的过程和德育目标实现的过程!老师应该投入精力着眼于教学过程中德育的渗透,使学生成人成才,让“四化”建设科学、和谐、稳步的发展,实现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