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应急工程项目管理范文

应急工程项目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应急工程项目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应急工程项目管理

第1篇:应急工程项目管理范文

关键词:核电工程;进度控制;专项计划

1 专项计划在计划体系中位置和作用

核电工程项目是庞大的系统性工程,安全标准高、技术复杂、建设周期长、工程接口复杂[1]。依托专项计划的编制和执行,全面梳理先决条件,明确责任分解,强化执行管理,确保里程碑节点的按期实现,是核电项目管理中摸索和总结出的、应对非常规进度压力的有效管理手段。

专项计划的定位区别于各级计划,作为计划管理体系的补充(见图1),有一定特殊性,其作用是在非常规施工环境下,协调各参建方,指导并确保里程碑节点的实现。

2 专项计划的编制和执行管理

2.1 编制管理

在资源供应不配套,或涉及多参建方、接口复杂情况下,针对进度压力大且常规进度控制手段相对乏力的特殊目标任务,为加强对资源、接口的协调和进度控制,编制专项计划,专门协调相关人员,积极参与到计划实施中来。

应慎重权衡是否编制专项计划:专项计划区别于常规计划,它在直接指导特定范围施工时,也会对常规计划管理有一定影响;如果专项计划太多将会使整个计划体系变得相对松散,对体系的严密性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应控制专项计划数量。

应合理把握专项计划编制时机:太早,各项外部条件不确定,计划变数多,编制、执行难度大;太晚,距离节点时间短,进度压力突出,计划安排会太紧,突破节点风险就会变大。通常要在节点前较长时间内,关注、跟踪各项外部条件,评估进度压力,权衡各方面因素,适时启动计划编制。

编制专项计划不仅是为了指导具体的现场施工,更重要的是通过编制,各方充分交流,理清技术路线和施工逻辑,明确先决条件及接口需求。专项计划编制时:对施工的技术路线一定要梳理清晰,确定施工逻辑和关键路径;对先决条件和接口梳理一定要全面深入,确定合理的目标;应做到科学、合理、可行性,并适当留有余地[1]。

2.2 执行管理

重视专项计划的执行管理,强化过程管理:

(1)明确责任分解、落实到第一责任人

计划执行要维护稳定性,坚持责任制[2]:梳理先决条件、明确目标分解,落实到第一责任人。如此,强化了责任主体的责任意识和进度观念,彻底避免了因责任主体不明确导致的一系列相互推诿、计划执行低下的不利局面。

(2)开展计划宣贯、渗透到直接参与人

计划后,组织各方对专项计划进行全面、多样式的宣贯,突出目标节点意义,明确重点和难点,让主要参与人员将工作重心投入到计划实施中。

(3)执行风险评估、做好预警管理

基于P6项目管理平台,开展计划维护,完成风险评估、进度趋势分析和预警管理,降低阶段性作业对总体计划的进度压力,有利于进度风险的控制。

(4)加强资源保障、匹配目标需求

资源投入是计划执行的有力保证,编制计划时均衡工程量和进度要求,提出资源配置计划需求。执行过程中加强跟踪控制,确保作业面有充裕劳动力资源。

(5)专题会议监控、解决关键问题

为及时解决工程进度中突出问题,推进专题会议监控[2],重点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和进度偏差变化趋势,指导解决关键问题,必要时对计划进行适当微调。

通过管理层的直接参与和交流,全面调动各方对专项计划的重视程度,对计划的执行和监控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3 专项计划在核电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良好实践

截至2011年11月,某核电工程1PX泵房安装尚未开始,总体进度存在偏差。通过调研其他电站,其安装难度最大、计划工期最长的鼓形滤网安装需4.5个月,兼顾春节期间人员流失等不利因素,进度压力凸显,“2012-4-301PX泵房进水”里程碑按期实现风险较大。

结合现场实际,梳理并明确进水边界,2011年12月8日,项目总承包管理单位组织各部门、相关参建单位编制并专项计划。

2011年12月9日,成立以1PX泵房进水为目标的专项工作组,形成以建设单位、项目总承包管理单位各职能部门联合管理,相关参建单位作为责任主体的协调管理机制。

2012年3月2日,建设单位、项目总承包管理单位及相关参建单位经过友好协商,联合签署进水经济补偿方案,通过经济措施提高责任主体积极、主动性。

专业化开展计划维护管理,基于P6项目管理平台,完成风险评估、进度趋势分析和预警管理。

建立采购、设计快速反应机制:组织采购专题视频会议,并建立应急采购机制;设计代表进驻现场,及时高效处理设计问题。

2012年4月20日,成立进水指挥部,进水实施细则。

2012年4月27日,1PX泵房进水里程碑顺利实现。

专项计划执行期间,专项工作组共组织协调例会29次,管理协调会25次,现场工作会7次,跟踪报告80余份,各类预案、实施细则等4份。

在以专项工作组为中心的协调管理机制下,专项计划得到了切实的执行,考核点按时完成率95%,提前实现里程碑节点。其中鼓形滤网从2012年2月8日主轴吊装,到2012年4月25日电机低速转动,安装工期78天,工期缩短了近2个月。

4 结 语

依托专项计划的编制和执行,并建立以专项工作组为中心的协调管理机制对其执行过程进行管理,能有效的推动并提高责任主体的责任意识和积极性,保证特殊时期重大里程碑节点的实现,是核电工程项目管理中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手段。专项计划的引入及恰当应用,进一步完善了核电工程计划管理体系,对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第2篇:应急工程项目管理范文

[关键词]工程项目;信息工程;技术运用;管理效率

工程项目管理是建设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的工作,要协调好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各项工作,使项目工程顺利、有序地进行,只有通过对信息工程技术的有效应用,整合工程项目管理过程的各项信息,形成有效的管理信息,促使工程项目顺利进行建设,如期完工,达成经济效果。

1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的内涵及意义

由于工程项目工序较多,涉及的面广,施工作业人员多,需要管理的信息量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多个部门、多个专业的配合,因此是一个综合管理的过程。目前的建筑业市场增长速度不断增大,工程项目管理的难度加大,传统模式下的管理不能满足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项目管理在速度、可靠性、便捷程度等方面急需改善,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为建筑行业在新时期的发展提供一条有效的路径。[1]建设工程各部门和单位之间需要交互的信息量大、频繁。因此,在项目管理中的复杂程度也会不断加大。将信息工程技术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中,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和专业软件的功能,将信息工程技术与管理相结合,有利于管理过程的动态控制,提高了管理的规范性。将信息工程技术应用于项目管理中能够适应当前环境下建筑业快速发展的需求,项目管理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科学的管理能够有效提高组织能力,缩短建设工期,降低项目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这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创造更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保证,实现建筑业向现代化跨越。有调查数据显示,将信息工程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工期可以缩短1/5左右,成本大约可降低10个百分点。[2]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知识信息时代的到来,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应用信息工程技术的步伐将会不断加快,企业间的竞争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情况。建筑企业应有发展的眼光,将信息工程技术应用于项目管理中,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

2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现状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建筑行业正处由传统的建筑业向现代化过渡的时期,信息工程技术为建筑业这一传统的行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目前,国内外的建筑企业都将实现工程项目的科学管理,作为行业改革的突破口,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正是将信息工程技术应用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才是实现科学管理的有效途径。但近年来,我国将信息工程技术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现状仍处于探索尝试阶段。[3][4][5]总地来看,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应用信息工程技术于工程项目管理中,需要建立一个庞大的系统,各系统间相互联系,数据库信息量大,需要处理复杂的关系,应用中尚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信息化程度低。企业当中能够使用专门的项目管理软件并不多,一般企业只是使用通用或者专用软件,这些软件多是在简单的应用环境下表现出单一的使用功能,管理模式和工作内容没有交叉。国内在专业的项目管理软件开发中还处于初期阶段,集成化、信息化程度低,应用的层次不高,尚需进一步完善和升级项目管理软件系统。(2)认识程度不到位。企业的全体成员应对信息化项目管理有偏差,未能认识到其重要意义。有些人认为信息化就是单位具备计算机硬件条件,能偶尔上网,能用电脑代替一般的体力劳动,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因此,在实践中逐渐忽略了对项目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在软件的投入使用中更多地重视其工作的效率问题,对基础建设的轻视也不利于信息化管理的建设。管理知识的储备和积累是项目管理的基础,尚需加强对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储备。(3)管理不够规范。企业如果不具备科学的管理系统和管理方法,没有整体的管理意识,那么其项目管理一定不是规范化的,不具备规范化的管理能力,要想实现信息化项目管理水平是不可能的。(4)缺少信息技术人才。企业在信息化管理方面的人才较为短缺,同时具备项目管理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高层人才短缺。企业高层对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实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他们可以结合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组织开发相应的软件管理系统,并推广应用。高层人才的缺乏阻碍了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同时,施工企业项目中一些人员对计算机、网络操作的水平低,引不起他们对信息技术重要性的认识,觉着计算机操作麻烦,所以,对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未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5)软件开发与国内工程管理项目结合少。当前市场中的项目管理软件,在其开发中多是抄袭国外的软件,基本上是对外国软件的演变。但是这些软件的设计思想系国外项目管理模式,与国内的管理理念存在一定的差别,因而我们只能使用其中通用的功能。(6)管理思想的轻视。在信息管理软件开发过程中,对管理思想的轻视,普遍认为项目管理软件的功能就是提供网络图的一项工具,而忽略了其中的管理思想,这种软件如果没有渗透管理思想和理念,那么只是提供技术手段的一种工具,它就没有生命力。(7)软件开发商的理解不够全面。软件开发商缺少项目管理和企业管理知识,对软件应用的理论掌握不够全面,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对生产出的软件系统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不能将项目管理各个组织、部门有机结合起来,造成系统功能的欠缺,适用性差,形成一种被动的状态,只是为了推行而使用,不能灵活、便捷地为企业提供服务。因此,系统先进、适用的理念得不到更好的体现。

3完善信息工程技术应用在项目管理中的措施

3.1充分提高领导的重视程度

领导对于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信息工程技术的重视程度决定其信息化的发展。企业的各部门领导应开放思想,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行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信息知识时代的到来能够为企业高效地创造财富和效益,是企业进行技术改革的目标和方向,能够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应该把实现信息化的项目管理作为工作的重点内容,进行重点管理。[6][7]企业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有:第一,以企业的最高领导为核心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并明确各自职责和任务;第二,各个部门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并进行考核,强化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认识,提高每位员工的技术水平,打造一支具有信息技术能力和业务能力并举的复合型人才队伍;第三,完善企业的网络和计算机硬件条件,配备先进的设备,建立起良好的信息化条件。同时,政府部门也应该出台相关的激励政策,对软件开发公司和建筑企业合作开发相应的管理系统实行鼓励政策,对企业实现信息化工程项目管理建立充分的保障,充分提高企业对应用信息工程技术于项目管理中的积极性。

3.2加强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和升级

在我国,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制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开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时应综合考虑项目的施工工序和要点,首先,对于目前已有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跟踪,不断完善和升级,打造更好的服务效果;其次,加大对项目管理和工艺控制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并逐步推行使用,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8]此管理系统应综合各个部门,将各项管理工作系统联系起来,包括施工现场管理、远程监控、各方工作协助和知识交流等多个层次。这样一个系统平台的开发和建立,对企业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提供了外在条件。组织设计、合同概预算、设备管理、人员统计管理、施工工艺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系统升级等都将包括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中。该系统由专业的软件开发公司进行研发。同时,在使用该系统过程中应定期对其进行漏洞检测和升级,不断完善系统的功能,促进信息化管理有效推进。

3.3重视对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

企业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后,难免会遇到一些系统问题,如操作不正确、系统故障或升级等,如果因缺少专业技术人才而不能进行及时处理,那么整个系统就可能运行不良甚至处于瘫痪状态,若如此,就会给企业带来困扰甚至是经济上的巨大损失。[9]员工是一个企业的宝贵资源,也是挖掘企业管理资源的核心,在进行项目管理中,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才能推动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人才的培养是实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部分。企业应该重点培养既懂业务又善于运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的综合性人才,这是促进信息工程技术运用到项目管理中的关键一环。施工企业更应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加大培训投入,培育出一批技术人才,并不断吸收一些IT业的精英人才,善于和充分利用他们的潜质,并培养他们的技术能力,通过不断加强和提高企业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推进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4结论

将信息工程技术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中对提高项目管理效率、规范企业管理程序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实际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只要坚守信息工程会提高项目管理的理念,提高对项目管理人员对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的重视程度,将信息工程技术存在的薄弱环节与短板进行修正、补齐,促进信息工程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更好地发挥作用,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将会从中得到实在的利益。

作者:陈耀从 单位:晋江市城城置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重党.浅谈建设工程的信息化管理[J].城市建设,2010(9).

[2]周茂刚.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的作用[J].施工技术,2000(11):100-103.

[3]张智钧.浅谈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J].工程技术经济,2005(4):34-38.

[4]袁永博,张明媛.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燕山大学学报,2004(6).

[5]吴铁成.信息网的建设对于工程管理的重要作用[J].价值工程,2010,29(18).

[6]方天培.国外建筑业应用信息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R].北京: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02(3).

[7]金玲.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现状研究及对策分析[J].中外建筑,2010(12):121-122.

第3篇:应急工程项目管理范文

以某住宅小区设计项目为例,从项目管理准备工作、资源计划编制、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三方面,阐述了成本管理在工程设计项目中的应用,为今后同类项目成本管理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成本管理,项目管理,成本控制

0引言

今天,建设行业的市场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状态,在比技术、比质量、比进度、比服务之后,项目成本控制已经成为企业的立身之本。严峻的市场压力,以及企业的迫切需要,促使项目成本管理在理论、方法和实践等方面,均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快速的发展。项目成本的盈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效益、命运和前途。如何在自身的生产实践中,积极推行先进的项目成本管理制度,采用最优的项目成本控制方案,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得以立足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工程设计项目成本以人工费为主,通常工作量大、工期要求紧、项目组织复杂,政策性强、工序制约性强,客户要求比较具体,变更、调整和重复工作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设计成本的变化幅度较大。因此,在工程设计生产实践中,项目成本管理水平对于项目盈利和企业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某住宅小区设计项目为例,分析和研究成本管理在工程设计项目中的应用课题,总结经验得失,力求为今后在同类项目中更好地进行成本管理提供实践基础。该小区共布置59栋住宅楼、10栋配套公共建筑及附属设施建筑,总建筑面积为48.25万m2。设计范围包括:小区围墙以内所有建设工程设计、小区与城市市政设施连接段工程设计、工程竣工前的设计咨询服务等3项工作内容。工程设计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后期服务4个阶段,合同规定的设计周期为4个月。

1项目管理准备工作

1.1项目组织结构设置

依据组织原则,项目采用经理负责制,下设总工办负责技术质量,按专业划分为:规划、建筑、结构、给排水、消防、暖通、电气、弱电、燃气、道路、绿化、环卫、总图、概预算等14个专业设计项目组,各组设专业主任工程师。1.2制定工作进度计划依据合同规定,结合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后期服务4个阶段框架,确定项目工作进度如下:方案设计7d;项目计划编制2d;初步设计45d、施工图设计66d;设计总工期为120d。后期服务贯穿建设项目施工全过程,工程竣工验收后进行收尾工作。

2资源计划编制

2.1工作分解结构

工作分解结构(简称WBS),就是把一个项目层层分解,直至不能再分的一个个单项工作,再把这些单项工作分配到每个人的日常工作安排。WBS是开展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分解的合理性、细致性和准确度,将直接影响最终的控制效果。本项目案例可划分为50个工作单元。

2.2资源分配与计划编制

通过分析完成每一个工作单元所需的资源,汇总出整个项目的资源种类。工程设计项目最大的资源成本是人力资源成本,根据本项目的复杂程度、进度安排、成本限额等目标要求,项目部为每个专业子项目配备的人员组合模式为:专业副总工程师1名,负责方案设计、成果输出的审定工作;具有丰富设计经验的专业负责人1名,负责本专业设计的全过程管理、协调和咨询工作;普通专业设计人员,要求基本具备独立完成设计工作的能力,人员数量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2.3资源单价预测

估算项目的各项成本必须知道各种资源的单价,如所有团队成员的人工费、固定资产的使用费、出版装订的成本等。当项目所需资源来自组织内部时,资源单价可根据组织内部的成本资料进行分析预测后确定。当项目所需资源来自组织外部时,则需进行资源询价。

3项目成本管理过程

3.1项目成本估算

由于项目具有的一次性和独特性,估算时需要结合项目特点来选择最适用的方法。本案例主要采用基于WBS的全面详细估算法,并以专家估算法等其他估算方法作为辅助、补充及校核。在分别对工作1~工作50的工作单元成本进行详细估算后,将各个工作的估算结果进行汇总,再加上企业管理成本、项目经营成本、税金和不可预见费,最终得到项目成本估算结果。估算是在项目管理方案的基础上,以成本最大化进行编制,是项目成本的最高限额。

3.2项目成本预算

项目成本预算就是制定成本控制标准,是将批准的项目总成本估算分配到各项工作单元中,从而确定每个分项工作的成本控制标准。项目成本预算要与项目质量目标、进度目标相联系,以项目需要为基础,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项目的具体特点,收集充分的编制依据,使成本指标既可靠又可行,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根据工程设计项目的特点,本案例在WBS的基础上,按项目构成层次,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进行分解。进行项目成本预算,无论采用哪一种预算方法,当得出一系列预算数字时,下一步工作就是要对已经预算出的结果进行调整。并且这种调整往往需要反复数次,要使成本预算既先进又合理。

3.3项目成本控制

本案例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包括:投标费用成本控制、项目计划成本控制、项目实施成本控制,以及后期服务成本控制等4个方面。成本控制是一个不断循环的程序。

3.4项目成本决算

项目成本决算是项目从启动到结束的全部费用的确定和资料整理工作。本案例最终成本决算结果显示,项目利润率为16.15%,比成本预算提高了2.49个百分点,比成本估算提高了7.06个百分点,超出行业平均利润率4.15个百分点,出色地完成了项目成本管理任务。

4结论与展望

随着项目管理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推崇,管理理论、方法和工具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比如信息系统管理软件的开发和推广,全过程、全方位项目管理理论的研究等。作为一名项目管理者,不仅要不断地更新知识,跟上时展的脚步;还要着重研究这些新知识、新工具的应用,把理论和工作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发挥项目管理的最佳效用,为项目乃至企业的效益最大化奠定基础。

作者:王勇 单位: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设计中心

参考文献:

[1]徐莉.项目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2]任春来,王振雨.项目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3][美]美国项目管理协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M].卢有杰,王勇,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4]DennisLock.项目管理[M].李金海,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5]孙慧.项目成本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6]任国强,黄建瓯.建设项目成本管理理论研究综述[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3):64-69.

[7]王平心.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第4篇:应急工程项目管理范文

【关键词】工程项目;项目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

1引言

二十一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具体到工程项目管理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但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使工作更加具备条理性,对于工程项目起着很大程度的促进作用。

2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重要意义

工程项目管理中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利用相关的软件。在应用软件辅助工作后,不但能有效地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能提升其工作的精度,在提高工作速度的同时保证了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对工程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会涉及多方面的信息管理,对于工程的正常开展与顺利完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引进计算机技术后,利用相关软件的辅助,不但能快速有效地管理大量信息,而且能大幅度的提升管理质量。

3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重要作用

3.1对于内容的管理

在引进计算机技术后,相关软件的辅助不但能有效地帮助管理人员迅速地对复杂、大量的数据信息进行科学的处理,而且有利于管理人员对于工程施工进度情况和现场检测数据进行及时记录。同时计算机软件的辅助也方便了设备和材料部门进行有关记录,对材料的使用情况及供应情况能及时清晰的展示给有关人员,而对设备的调度情况也更加机动灵活,可从大局上对其进行全面的管理。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管理工作的难度,进而提高了管理的质量及效率。通过研究表明,采用计算机技术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的企业正在逐渐增加,在管理加强的同时对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是很大程度的提升。

3.2对于关键节点的管理

每项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都会设置一些关键的施工节点,这既是工作的重点又是工作的难点,工程的管理人员要重点对其进行关注。在引进计算机技术后不但能有效降低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而且对于人工管理中存在的部分问题有着较大程度的改善作用,对于管理质量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工作人员也可借助计算机的数据处理能力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从而能及时找出应对的方法,进而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3.3对于管理的发展

工程项目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保证工程的正常开展,并在规定时间内完工。但是由于我国的工程管理发展较晚,所以其整体水平要较发达国家的管理水平低下,这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是不小的阻力。而在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工程项目管理中后,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管理方法中存在的大部分不足之处,促进了工程的发展进步,在管理水平提升后我国工程的整体水平也有了较大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有了较大提升。

4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足之处

4.1硬件要求较高

对于工程管理来说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于硬件的要求较高,企业在此方面的挑选范围非常有限。而部分工程企业对于计算机硬件的配置计划也存在不合理之处,不但会影响管理的效果,而且不利于工程的顺利开展。

4.2软件种类过多

现阶段市场上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种类过多,给管理人员的选择带来了不小的问题。虽然每款软件都有其自身的优势所在,但是不同的工程项目在实际施工时都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同时具备一些自身的特点,因此很多软件对于工程的实际情况并不适合。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在进行软件选择时要进行多方面的考量,以保证其能适应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而做好管理工作。

4.3管理人员能力不足

很多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对于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对于一些软件的使用不能做到熟练掌握,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工程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而能力的不足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软件的实用性,致使其中的一些功能无法正常的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5解决计算机应用技术不足之处的措施

5.1加大硬件方面的投资

为确保计算机技术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首先要做的就是确保其能正常使用,这就要加大在硬件方面的投资,以确保软件的应用不会受到硬件的限制。其次要对硬件方面的更新换代情况做出相应的预算及规划,以确保企业在此方面留有足够的支持资金。最后是企业在进行硬件投资时要密切结合市场情况进行,保证硬件的性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5.2加大对软件的研发

为确保软件能更好地适应工程项目的实际管理情况,最好地办法是对其进行定向的研发与制作,为工程定制出专业的管理软件。这就要求企业对于软件的价格、匹配度及使用性能进行全方位的考察,确保其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进行软件研发的过程,企业可选择一些专业的研发团队进行软件开发,从而确保了其实际应用效果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5.3加大对管理团队的构建

鉴于很多管理人员在计算机技术方面的能力有待提升的情况,企业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则一定要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管理人员进行专业能力的培训,以此来提高其在此方面的能力。同时要主动吸收一部分高水平的专业型人才,并组建出适合于项目的管理团队,以此来确保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6结语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加入计算机技术能有效提高工程管理的工作效率及其管理质量,应扩大其应用范围。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这应引起有关单位的重视,并通过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改善,以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彩虹.工程项目管理领域中计算机应用技术措施得到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4):87.

第5篇:应急工程项目管理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 工程项目 应用

20世纪有许多项重大技术发明,唯有电子计算机技术得到日新月异的发展,它广泛地涉及社会生活,受到人们极大的重视。我们建筑业在90年代后开始较普遍地使用计算机,在建筑设计和施工经营管理上,计算机技术都是核心工具。本文就计算机技术在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作一些浅析。

1 工程造价管理中的计算机应用

施工企业、建设单位和各种管理机构历来重视的一项工作,就是工程造价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工程监理制度基本建设投资由财政拨款改为银行贷款,以工程承包为核心的各种形式经济责任制的健全,重点工程实行投资包干,一般工程推行招标投标。创造切实可行的、科学的、准确的快速报价方法,促使有关部门必须提高管理水平,改革工程预算管理办法,开发相应的应用软件包已是迫在眉睫的任务。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和竣工决算,是作为招投标报价依据、经济核算基础的三算。不同地区、单位在计算方法、编制原则等方面有很大差异,相应的计算机应用软件五花八门,据不完全统计不下数百个,三算文件栏目、格式也常常是不相同的,但绝大多数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以下几种还属于可行性比较高的。如,为进一步得到科学的理念,应用模糊数学快速测算工程造价等方法会更加成熟;以部分推算整体,用已建工程推算待建工程预测法;用扩大定额加调整系数来简化工程量计算,编制施工企业内部扩大定额;利用预算定额估算工程造价;工业与公共工程实行施工图预算加系数;住宅工程实行平方米造价包干等。研制出一些辅助决策计算机应用系统,论解析和实际应用。

2 施工现场中的计算机应用

施工现场管理用软件的应用最近几年,随着经营体制的变化,在工地现场有不少微型机在使用,在财务和材料管理上,使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已做到账目同步运行,这是很大的进步,在技术水平较高的施工单位,应用这一技术已是成熟手段,可是对于技术水平较差的施工单位,此应用还有段距离。在工地现场应用的重点项目中,还有用CAD技术做工程竣工图等,这些都是很好的应用。

3 工程质量管理中的计算机应用

工程质量管理领域以往主要依靠经验,工程监理迫切要求提出一系列手段和相应仪器设备,只能在局部实现科学测试,总体的质量控制难度大。并要求能及时收集工程不同阶段的相关数据,越来越多的测试工具使我们有可能从定性分析进入定量分析,这些随着微处理器的广泛采用,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工程质量更有保证。我国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对企业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起推动作用,计算机辅助管理将会提高企业在国内与国外竞争中的地位,人们会自觉地通过计算机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反过来又促进计算机应用的发展,向计算机与先进管理要质量、要速度、要效益。

4 施工进度计划管理

施工进度计划管理的方法已比较科学,如流水网络计划方法;搭接网络技术;GERT网络(GraphicalEvaluationand

Review);MPM网络(Metra-PotentialMethod);计划评审技术,简称PERT;关键路线法,也称CPM;横道图(GANTT),俗称面条图方法等将会重新引起更多施工企业的重视。适应中国国情与对外工程承包的需要会产生一些新的方法,并再次在一些工程建设中应用,在实践中逐步完善,相应地会研制一批计算机应用系统,实现在一定条件下,控制工程施工进度,维持合理的工期,并逐步被越来越多的部门采用。

5 施工管理信息技术应用

5.1 以互联网技术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如电子商务,网上项目管理等,开发基于因特网(Internet)的各种应用系统。开发应用以INTERNET为平台的项目信息管理系统,是建筑企业运用信息技术的重点。为实现网上投标、网上查询、网上会议、网上材料采购等,需建立数据库和网络联结。通过建立网上虚拟组织这一概念,提高效率和准确性,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变纵向信息交流方式为平行交流方式,改进沟通与合作,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例如:项目经理可以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召开会议,在施工阶段实现施工过程信息化管理,主要利用以 INTERNET为平台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专项技术软件。项目组成员可以实现审阅施工质量,会签图纸和文件;在竣工验收阶段,根据质量记录自动生成的信息管理;将施工质量检测信息直接上网到公司本部进行评定,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掌上电脑来实现这一目标。

5.2 在施工管理全过程应用基于局域网、因特网的信息共享平台。传统的项目信息管理是以纸为载体,这种方式层次多,效率低,费用高,是与传统的金字塔式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经向沟通方式,极易因信息交流沟通失误造成损失。现代建设项目规模大,参与单位人员多,如信函、通知、图纸、合同、进度报告、采购定单等,建设工程文件多,而且往往涉及国内国外。正如美国BRICSNET公司的调查显示,在美国,每年为了传递项目管理的文件和图纸而花在特快专递上的费用约5亿美元,项目成本中的3%~5%是由于信息失误导致的,项目成本中的1%~2%都用于日常的印刷、复印和传真等。调查还显示,在信息高速膨胀的今天,建筑管理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设项目任何一方所掌握的有用记录文件都不到总量的65%。

5.3 建设部将建设领域信息化工作列为目前的重要任务。企业应根据施工管理信息化的特点,制定战略计划,予以有效实施。部长俞正声强调,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建设领域的工作,特别应加强在工程质量管理等方面信息化建设,不是赶时髦,更不是点缀,而是一个迫在眉睫的紧要问题。由此可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建筑业成为大势所趋。信息化施工的特征是:信息管理系统化(管理信息系统MIS、主管支持系统ESS等)、信息利用科学化(基于数据的各种分析)、信息技术集成化(多媒体技术、专家系统)、信息检索工具化(DBMS、搜索引擎)、信息交换网络化(局域网、万维网)、信息存储自动化(光盘存储、DBMS)、信息收集自动化(传感技术、IC卡技术)。信息化程度,其核心体现在施工管理过程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企业根据以上信息化的特征,逐步建立了各类施工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施工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战略计划。

总之,计算机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上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应用层次在不断深入。为此我们应认识到:应用计算机不仅硬件花钱,在软件上的投资将是比硬件大、时间更长的过程。应用计算机实际上是在应用软件。

参考文献:

[1]步洋.基于4D-CAD技术的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探析[J].价值工程,2010(02).

第6篇:应急工程项目管理范文

关键词:电网工程;送变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U6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4-0127-02

电网工程的健康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随着新增项目越来越多,规模变大,项目结构日益复杂,电力工业所面临的挑战也日益严峻。当前,我国送变电工程在实施过程中,管理水平和技术的相对比较落后,送变电市场依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项目风险表现在多方面,如社会信用观念和制度缺失、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建设单位风险管理意识薄弱等等。为了提高项目建设参与者的风险控制意识,提高管理水平,本文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理论进行了详细分析。然后对风险管理在送变电工程项目中的具体应用做了初步探讨,供大家参考借鉴。

1 风险管理的研究状况

一般而言,风险不会随人们的意识而消失,但人们可以通过具体的控制措施来减少风险的损失。西方发达国家在进行企业管理时,很早就把风险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点来进行研究。根据美国管理学理论,风险管理一般定义为风险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过程,以及项目风险因素识别后所采取的应对策略和监控手段。随着风险管理水平的不断增长,大家对项目风险管理形成了比较统一的观点。管理者把风险管理分成了风险识别、分析、评估、风险应对和监控等几个阶段。目前,在项目工程风险管理中,人们将研究重点集中在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总体而言,风险管理在我国发展比较落后,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我国的工程风险管理多采用定性研究法,通过定量方法取得研究成果较少,创新性也不够。此外,项目风险管理在企业方面的应用中,实际成果不多,尤其是在电力建筑行业,人们对项目风险管理的意识薄弱,机制落后,对风险的预防和监管起不到积极有限的作用。因此,研究人员要结合我国基本国情,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让其在我国各行各业领域取得一定的创新成果,更好的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2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基本理论

2.1 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

项目风险管理是指在工程项目工程中,对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分析和采取应对措施等一系列步骤。通过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采取主动措施,有效降低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保证其预期目标。一般而言,风险管理有以下三个特点:(1)风险管理是一种手段,主要目标是控制相关要素在一定范围以内,明确建设参与者在项目施工中的管控责任;(2)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包括风险识别、分析评估、采取措施等,通过有序的风险管理过程,发现和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各级风险;(3)风险管理有范围性和经济性,项目管理有其不确定性,对管理范围有一定要求。当对风险采取应对措施时,也会导致额外费用的产生,但风险管理费用要远远小于风险意外导致的经济损失。

2.2 主要内容

(1)风险识别和分析。项目执行过程中有不同的风险因素,各个因素属性也不同,风险管理人员首先要对项目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分类、判断和归类。在此基础上再对数据进行定型化分析,并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潜在损失进行估计和判断。

(2)风险评价和风险应对。综合考虑风险发生的几率和损失的大小,对风险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判断是否需要采取应对措施。在风险发生前采取控制措施,可以有效消除风险和降低损失。

(3)风险监控。对于不能完全消除或者已经解决的风险,要更加风险残余值和风险要素,采取跟踪和监控手段,确保风险不再发生或降低风险发生因素。

3 送变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分析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电力建设发展迅速。截止到2011年底,我国220KV以上的输电线路达到近50万千米,公用变设备容量打20亿千瓦,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送变电工程市场。

3.1 送变电工程风险管理的主要特点

送变电工程项目参建单位比较多,为风险管理带来了不小难度。通常而言,送变电项目管理要结合项目具体特点进行风险管理内容划分和责任落实,主要管理特点如下:(1)投资额大、设备费用比重大,项目收益低。对于大多数送电工程项目,设备费用占总投资比例的百分之七十以上,而项目效益主要依靠电价来弥补,这对电网建设投资收益很不利;(2)项目用地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电网建设前期工作主要在土地和线路上,需要花费比较大的工作量,对于地质条件恶劣和气候复杂的地区,对送变电项目的设计有很严格的要求,施工过程中涉及多个专业领域,技术要求很高;(3)项目参建多,关系复杂。对于整个送变电工程项目的建设,参与者比较多,负责的工程过程也不同。送变电项目点多线广,覆盖面积很大,要跨越多种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等。

3.2 送变电项目风险管理的内涵

从风险控制目标来看,送变电项目的控制目标主要是施工时间、施工质量、施工费用等。从质量管理来看,要保障工程项目质量符合相关要求。从费用方面来看,要尽量控制整体费用不超过预算。

送变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可以保障工程施工过程中,相关资源得到有效规划,保证人员、设备、材料及时间得到控制和管理。送变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管理任务。由项目经理和专业管理人员来执行。在整个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涉及的专业领域和参与者也较多。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多个部门。项目经理在整个送变电项目的风险管理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送变电项目经理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背景,要对潜在风险作出迅速反应,要能分析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同的问题。

4 对送变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在实际应用中的探讨

在送变电工程项目风险的实际管理过程中,要结合具体环境,循序渐进。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才能有效控制风险威胁。以下从多方面探讨风险管理在送变电项目中的具体应用。

(1)送变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风险识别。为了能有效找出工程项目潜在的风险因素,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和识别方法。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有故障树法、风险列表法、具体情节分析法、头脑风暴法等。

(2)送变电工程项目风险分析。送变电项目执行过程中,涉及单位众多,风险类型也各不相同。建设单位的风险因素受政府办事效率影响、受征地问题影响、受当地居民影响等。设计单位的风险受设计水平影响、受设计图纸和设计变更影响;环境风险受地质灾害、恶劣天气、不可预判的地下条件影响等。其他影响因素还有人机料相关因素、监理单位因素和土建安装单位因

素等。

(3)送变电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价。风险评价能为管理人员提供必要的策略制定支持。当前风险评价主要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定性评价常用的方法有层次分析法、专家评价法等。定量评价主要有敏感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

(4)送变电工程项目的风险应对和监控。对送变电工程项目中遇到的风险,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常用的具体措施有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减轻、风险自留和风险分散。为了保证项目的完成和后期生产,还要建立有效的风险监管机构和制度,对整个项目进行有效监控。常用的监控方法有横道图法、审核检查法、监视单、偏差分析法等等。

5 结语

目前,我国送变电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电力工程管理人员要充分研究我国经济发展特点,结合国外先进的风险管理经验,进一步规范我国电网工程风险管理制度,更好的服务我国电网工程

建设。

参考文献

[1] 任凯,代高琴.工程项目自然风险管理研究[J].价值工程,2012,(2).

第7篇:应急工程项目管理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工程项目管理;技术应用

引言

20世纪,计算机技术、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不断的融入到人们的工作、生活中,各行各业的发展也同信息技术的应用紧密结合,建筑行业作为国家发展的中心产业,其发展水平和成果能够直接体现我国的技术发展水平。而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为工程项目管理带来了诸多益处,传统的项目工程管理办法逐渐暴露出管理思维理念落后、管理办法效率低、管理精准度低等多个弊端,因此需要利用通过涵盖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等多项先进技术的信息技术逐渐从信息管理和信息处理等方面来弥补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中存在的漏洞。本文将从信息技术的优势、益处入手,全面分析信息技术能够在工程项目管理中进行应用的领域,以此来对项目工程管理中影响整体质量的某些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不断的探寻信息技术与工程项目管理之间更科学的结合方式。

1信息技术为工程项目管理带来的优势与益处

首先,因为信息技术是通过利用计算机、通信等先进技术进行软件的研发与设计,所以信息技术本身就代表着高技术、高信息化水平。而信息技术在项目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是将研发出的软件应用到实际的信息管理、分析、处理等不同的环节,以此来满足工程项目在资源配置、资源调整、科学化管理、信息收集、信息加工等方面的需求。也正是因为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工程项目管理中,使得项目管理的整体水平得到了提升,还能够从时间、资源等多个方面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和分配,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项目的市场竞争力等目的[1]。其次,项目管理能够从人员及设备分配、时间分配、环境条件协调等多个方面提高工作的效率。耗时、耗力是工程项目的两大特点,工程项目的整体工期长,需要的人力资源也较多,需要对整体的施工时间、施工进度进行严格把控,也需要对每一名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分配。而且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地点是固定不变的,这也直接导致工程项目施工安排的灵活性下降,因此必须科学、合理的进行施工人员的分配以及施工设备的调用,才能够在固定的地点范围内,合理的进行人员及设备的调用,保证整体工程的进度和时间。除此之外,项目工程的不可预估因素也影响着整体的进度,所以绝对不能忽略环境因素、施工条件等协调因素,而信息技术对信息的包容性和统筹性极强,能够记录并分析大量的信息,而且信息技术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工作,能够保证工程数据分析的及时性和正确性,有效的对工程整体进度、人员信息进行很好的把控,也能够让管理人员更明确工程进度、工程目标。信息技术对于建筑工程实际的施工环境以及施工条件能够有更深入的了解,帮助项目工程管理者更好的针对建筑工程项目中会发生的突况提前进行有针对性的策略安排,正是因为信息技术多个优势,极大地提升了项目工程多方面的工作效率。当然,信息技术对项目工程的资源安排也包括对资金流动的协调管理,项目工程的进行过程中不仅有建筑材料的采买、建筑设备购买、建筑工人工资等开销,而且还有过程中材料的损耗等多方面的资金流动问题。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将这些大量的信息变更进行简化处理,保证精准度的同时还便于管理者直观的了解数据,对管理有很大的益处[2]。最后,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还有一突出的优势,即在各环节的监督力度有明显的提升。同样是因为信息技术对数据有着极强的处理能力,能够高效、迅速的对数据进行记录、分析,有效的对工程中的每一环节进行监督,也能严格的对施工的质量、进程、成本等进行把控。正是因为信息技术带来的诸多益处,证明了信息技术能够很好的起到辅助项目工程管理工作的作用,所以信息技术与工程项目管理的结合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2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2.1统计分析技术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大数据背景是统计分析的工作基础,现如今工程项目中进行的数据计算、统计、分析几乎是不能够依靠手工计算来完成的,因此需要信息技术的统计分析功能来完成大量复杂的计算。这就要求管理工作依靠计算机来辅助完成数据的管理,确保数据的电子化、信息化,和数据的建立、共享以及再利用。同样也是在要求管理者有针对性的建立数据库,来对数据进行集中的管理,让管理部门、施工单位、监督部门等多单位联动,建立信息快速传递的通道。如此,不仅能够简化数据采集、处理、整理等复杂的工作,还能够提供实时查询、数据流动、共享等便利条件,为管理工作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当然数据库、数据管理平台的建立还需要进行细化和分区域工作,工具型模块的建立就是统计分析细化的具体体现,原材料试验、现场检测数据处理等都是细化的模块,进行这样不同模块的分解,能够有效的完成相应环节的工作任务,让管理者不必在细节处花费大量的时间,就能够直观的通过直方图法、控制图法、统计调查表法等数学模型了解到不同环节的工程进度和成果。统计分析在项目工程管理上的应用还有分区域工作的监督系统,信息的双向流动性让管理者能够轻松的汇总大量信息的同时,还能够更方便快捷的掌握工作中是否出现不良影响和漏洞,提高了资源共享、信息监督的效率。

2.2计算机技术对项目工程进度的管理

计算机技术能够详细计算工程数据化的时间参数,能够将工作项目中的关键点,如:工程持续时间、工程起止时间、预期工作时长、最早及最晚的开始或完成时间、自由时间差等数据绘制成直观的网络图,并且做到工作时间的分段优化,以此来调整工程的时间效率,让时间、工作效率等概念能直观的展现在管理者面前。计算机技术在资金需求、资金流动、人力、物力等资源方面的计划也能够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安排,让每一环节的编制与整体进度计划相吻合,还能够为管理者提供较高的协调性能,让管理者根据需求进行有计划的调整。而计算机技术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功能,也为管理者定期对比现阶段数据和原始数据提供了便利条件,方便其在项目进程中及时的采取“提速”等纠正措施。面对影响项目进程的多种因素,其中不乏无法预估、无法确定的因素的存在,所以想要保证工程的进度,不仅要分析每一阶段的数据进行一定的“提速”,同样也要保证工程的进度不被这些不确定因素影响。而直接利用原始数据进行发展规律的计算是十分困难的,所以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弱化不确定因素、随机数据等,来强化项目工程的规律性,更好的对项目工程的进度进行管理[3]。

2.3信息技术研发、设计软件对工程成本的管理

传统管理模式相较于信息技术管理使用了更多的人力资源,在计算、统计、整理、分析等方面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误差,而这些误差会直接的对成本控制造成影响。但应用信息技术所研发、设计的部分软件能够有效的提升计算的精确度和计算的效率,能够极大程度上减低或消除误差。如此,即使是面对工程项目大量的材料花销、复杂的价格变动等状况,也能够最大程度上减少误差对价格波动的预算、定额编制、工程量计算等数据的影响。而且,随着信息技术在软件功能方面的不断研发,现如今部分软件在资金成本方面的计算能够对工程进行整体、全面的把控,并且能够将复杂的步骤简化,让管理者及时的了解到市场价格的变动,有效的帮助项目管理者科学的控制资金的流动、使用。

第8篇:应急工程项目管理范文

【关键词】企业;税收;成本管理

1.企业税收直接成本管理措施

1.1企业税收的产生

1.1.1税收是成本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随着物化劳动(原燃材料、动力)和活劳动(劳动力)的消耗,新的价值被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而税收就在这些新创造的价值之中。尽管我国不同税种课征对象不一样,但从企业的角度,不管是哪种税,都是需要企业从新增价值中拿出来支付给国家,这就相应减少了企业既得的经济利益。如果没有新增价值而支付税款,那就意味企业的资本金的减少。因此,这种可能性极小,甚至是不可能的。至于实务中的税收补缴、加收滞纳金、罚款则不是这里讨论的概念,应另当别论。税收的核算环节和交纳环节前面已述,这里也不再提及。在清楚了税收的产生后,我们对税收直接成本管理的内容就完全明白了。税收来源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从企业组织形式、生产经营运作、原辅材料供应与采购、产品的市场营销、筹融资和投资的方式、出口产品、资产的购置与处置到会计核算方法等。因此,企业税收直接成本的管理就是对上述各环节产生的各种实体税收实行有效管理,在确保遵从税法的前提下,合理缴纳税款,减少无谓的税收支出,降低税收风险,为企业的不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1.2税收在企业增加值中的地位

根据对目前中国零售业的统计数据,企业税收成本是企业增加值分配环节中的第二或第三大支柱。相当或者略次于房屋租金与设备折旧,而数倍于股东的利润回报。因此,股东的投资回报水平对税收成本具有较高的敏锐性。税收负担必然直接影响企业向员工支付报酬的能力,甚至影响投资是否有利可图。

1.2企业税收成本预算及执行情况报告

下面以增值税为例。企业税收成本预算要通过以往年度的税收成本管理,了解影响企业税负水平偏离的主要因素:供应单位能否依法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自身结算应付帐款的额度与产品(商品)销售的不均衡性;对购买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时间与合同的约定有无不一致;企业内部产品(商品)在部门、核算单位之间的移送;发出产品与购买方约定分期收款时发票的开具与收入的确认;企业发生的非货币交易;企业非正常损失等。预算时,必须对这些因素进行度量,计算出对税负的影响,进而修正税负率预算控制目标。企业一般是通过编制预算主要要素及预算数据来源表和预算工作表来进行税收成本预算的。

企业要在年初根据企业上年纳税情况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税收成本预算,并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为增强税收成本预算的刚性,税收成本预算方案必须在企业决策层形成书面文件,任何变动都必须按原程序获得批准。企业要定期对税收成本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异常要及时查找、分析原因,寻找是否存在管理失误以及其他可以改进的地方,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提出改进和完善的措施。对于能弥补纠正的立即进行弥补纠正。无法弥补纠正的,要认真评估损失,追究原因,建立记录档案,并按规定程序进行预算修正。形成的企业税收成本预算执行报告,按有关规定要求上报管理层。

1.3税负统计与分析

税负统计表和税负率计算表能够对税收成本管理的成效进行评估,并对改善不足找到合适的途径。同时还可以进行实际税负率的纵向和横向比较,发现实际税负率与理论税负率的差异,从而对关键指标加以重点控制。评税检查表全面复核了纳税申报与会计记帐的一致性、准确性,并对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做出判断。

2.税收遵从成本管理措施

2.1提高自觉纳税意识,降低企业的税收遵从成本

向国家缴纳税收,是每个企业应尽的义务,也是企业在国家法律保障下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税务机关与企业征纳关系是相对稳定,不能随意变更的。因此企业在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努力提高自觉纳税意识,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对税法的全面了解,主动、及时、足额地依法申报和缴纳税款,杜绝各种违法行为的发生,特别是偷逃税等行为,不仅有利于保证国家财政资金的来源,又有利于减少企业因无意或有意违反税法规定而遭受的惩罚。

2.2强化纳税人权利,促进纳税遵从

对于纳税人的基本权利,企业高层和税收成本管理部门的人员要认真理解和掌握,并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法律手段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降低企业税收成本。我国公民群体无权利意识普遍存在,纳税人缺乏权利意识主要表现在:在税收征管程序中并不重视自己的陈述、申辩权、享受税收优惠、要求保密等程序性权利;在日常涉税中不能合法表达纳税人正当、合理的诉求,如简化报送资料等;在企业合法权利遭受损害的情况下,没有积极地通过税收救济程序维护自己的权利。因此,企业必须强化纳税人权利意识,这是税收遵从成本管理十分重要的内容。

2.3正确应对税收政策变化

税收政策在不同经济发展时期总是处于调整变化之中,这不仅增加了企业进行税收成本管理的难度,甚至可以使企业税收成本管理的目标招致失败。税收成本管理从某个角度讲,就是利用税收政策与经济实际适应程度的不断变化,寻找企业在税收上的利益增长点,从而达到利益最大化。因此,税收成本管理部门人员要不断研究经济发展的特点,时刻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趋势,及时系统地学习税收政策,全面准确把握税收政策及其变动,从而避免和减少因税收政策变化而带来的税收成本风险。

2.4建立税收信息平台

税收信息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企业税收成本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税收成本管理越来越复杂,尤其是在现代税收成本管理又与科技进步紧密相联。企业税收成本管理水平能否随经济形势发展而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对税收成本的信息反馈水平。因此,企业税收成本管理必须适应这一客观要求,不断提高税收信息管理水平。此外,企业还要尽可能地吸收和借鉴中外税收成本管理的成功经验,抓住机遇,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中的强者。

2.5强化内部审计在税收成本管理中的作用

内部税收审计是内部办税工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内部监督体系的进一步扩展。企业必须把纳税审计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把加强企业的纳税核算、申报缴纳和执行国家有关法规、制度和企业有关规定的情况的检查纳入日常工作,完善运行制度。即使在设有内部办税机构的企业,也要进行内部审计。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应定期对内部纳税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的重点是偏差。因为这偏差可能说明内部控制程序有问题,或内部控制制度无效。

2.6与中介组织合作

虽然企业的内部办税工作体系应该专业化,但我们不能只依靠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来发现内部办税机构工作的风险。毕马威财务税收服务集团2003年的调查报告对此有精辟的论述:因为税收工作的专业性太强,时效性太强,这使得公司内部的审计部门在监督控制税收工作时的局限性是很大的。

【参考文献】

第9篇:应急工程项目管理范文

关键词:建设项目;项目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动态循环模式

一、前言

工程建设部门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生产部门,由于它具有生产流动性、施工多样性、综合协调性和劳动密集性等特征,所以一直是风险、威胁和危险很大的行业。近年来,有关建筑企业的重大、特大恶性事故频发,严重制约了建筑业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影响了建筑业的声誉和可持续发展,建筑企业必须重视和加强应急管理。

二、项目应急管理的概念

1.项目应急管理描述。突发事件(Emergency)是对出乎意料之外突然发生的、具有很大破坏性的事件的总称。

项目突发事件(ProieotEmergency)就是在项目实施中未预料其发生且未做准备的,要求迅速做出决策的紧急事件及灾害事故。

应急管理(EmergencyManagement)是一门应用科学、技术、计划以及管理于一体的学科,处理可能导致重大伤亡、财产损失或扰乱社会生活的一些极端事件。

项目应急管理(ProjectEmergencyManagement)是指针对项目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

2.突发事件的分类。识别突发事件是应急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区别于不同突发事件的特点,对突发事件进行明确的分类,才能很好的识别和检测突发事件。按突发事件产生的起因可分为:技术上的突发事件,主要体现在技术上的错误,缺陷导致的危害;自然上突发事件,主要是自然外界环境突发性影响,如气候的变更、地震等;政治上的突发事件主要是由政治系统、战争及公共事业政策等;社会上的突发事件是由于社会各方利益集团引起,如环保组织的抗议等;组织上的突发事件,是由于组织内部结构、性质带来的,如工作人员不同的民俗、文化造成的冲突。

三、项目应急管理动态过程分析

1.项目应急管理动态模式。针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本身的复杂性、多阶段性,将项目进行的全过程(项目定义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项目实施阶段、竣工验收阶段、运营维护阶段)实行动态管理,将应急管理化分为:检测、确认、决策、执行、反馈、恢复和评价七个阶段,由这七个阶段的相互关联和逻辑性组建了动态突发事件管理模式,这个模式对建筑工程整个全过程和全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均实行动态管理。(1)检测。对突发事件的迅速反应依赖于早期对它的检测,通过监控潜在风险、获取有关信息来完成的。在工程项目的任一阶段内,都应对本阶段和该阶段前遗留下来的所有潜在隐患进行检测。检测的内容从纵向来说,包括工程过去的、现状的研究以及未来的预测;从横向来说,涉及到和工程直接相关的利益团体,间接相关的外部集团以及政策变化等。(2)确认。如果检测出问题就须进入确认阶段,这个阶段的任务是分析、研究问题的性质和条件,并建立问题分析报告。若发现问题不足以伤害工程目标,返回到检测阶段。(3)决策。经过确认突发事件的存在,为了转化或遏止它的发生,就应建立一套应急方案。决策的挑战性在于突发事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就意味着不可避免地影响工程的多目标系统。当目标之间发生冲突时,选择以目标优先级的选择方案。通过对突发事件的诊断,判断它的级别,决定了决策权应由哪个层次管理人员做出。突发事件若是由外部重大事件引起或重要性极高,应由汇集的主要领导做出;若是现场发生的局部隐患,通过检测和确认后,应及时将其化解或缩小化。(4)执行。在解决应急方案的执行过程中,要建立健全的管理信息系统,分清各方责任和风险,同时考虑其他方面可能介入的阻力,进行有效地实施。(5)反馈。执行阶段同样伴随着反馈,此时不但应当及时得到执行的反馈信息,还应对执行过程中产生的新变化进行信息收集,研究潜在的变动。若有新的问题应重新进入到检测阶段。反馈回来的内容都是十分宝贵的,它将决策阶段预测不到的问题全部表现出来。(6)恢复。灾难性的突发事件往往造成对项目人际关系及物质上的伤害,对这种伤害必须进行弥补和修复,尽快使组织和项目回到正常的轨道上。(7)评价。突发事件为人们提供了深远意义的学习机会,它可以展现出组织内的弱点,而这些弱点恰好是在常规情况下不易显露出来的。从这点说,它可以抛弃那些可能永远植根于组织内的、会引起突发事件的行为和过程,提高组织的效率,同时为以后应急管理提供宝贵经验。

2.影响应急管理过程的重要因素。影响应急管理过程的四个重要因素分别为战略管理、企业文化、应急管理组织以及组织行动。战略管理不但涉及企业与环境的关系,而且还通过渗透组织运作的各个层面,从根本上影响应急管理的效果;企业文化既是被突发事件影响的对象又是应对的基础;应急管理组织是重要的执行力量。战略管理、企业文化和应急管理组织三者结成网络,共同决定组织行动的实施。

四、项目应急管理系统的建立

1.项目应急管理系统的组成。项目应急管理系统包括预警系统、识别系统、实施系统以及评估系统。首先要建立应急预警系统,就是对潜在的突发事件进行监测、预测和预控,争取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当面临无明显预兆的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等)以及预控失败无法避免的项目突发事件时,就要启动识别系统,分析突发事件的类型和级别,调动系统资源,拟定处理方案,并对方案的可实施性进行评估,选定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要按照实施系统标准和要求,根据新的情况不断修订计划,灵活应对。评估系统旨在对突发事件进行总结评价,不断完善系统资源,提高项目突发事件预防能力和突发事件管理水平。

2.应急预警系统的建立及措施。建立应急预警系统,即预防和消除危机源。危机源是指有可能导致突发事件最终出现的事件。它有可能是人为的,也有可能不是人为的。比如回填土有机质含量过高,某批材料未按时到货,脚手架存在质量问题或搭设不符合要求,突然性自然灾害等都可能导致项目目标的实现产生困难,从而都属于危机源。应急预防必须从这一阶段就开始,加强对人为危机源的防止、发现和处理,加强对各种非人为危机源(自然灾害)的预测。

正确识别突发事件需要建立在项目的目标描述和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因而在战略制定阶段就要对项目的内外环境进行SWOT分析,即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分析,找出项目内部的优劣势以及外部环境给项目带来的机会和威胁,在此基础上对项目可能存在突发事件的领域进行分析,分析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一旦发生会给项目带来的严重后果。根据这些分析结果,项目管理者可以根据项目特点和资源状况,针对各类威胁及其影响程度制定出若干个相应的应急处理备选方案。

3.应急管理组织的实施对策。在系统资源中,应急管理组织是重要的人力资源,因而应急管理组织平时要进行应急模拟训练,并加强培训员工的应急意识,学会识别项目潜在突发事件。处理突发事件的关键在于首先尽量控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组织应及时启动应变方案。应变方案是平时根据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而制定的方案。如发生爆炸等事故后人员如何撤离,资金周转困难后通过什么渠道可以解决,如何应付新闻媒体等等。

在突发事件爆发之初,应急管理组织要与专家接触,通过头脑风暴、专家论证等方法找出问题症结所在,与预测情况相比较,从而对症下药,制定出企业应对措施,做到详尽果断。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急管理组织要充分发挥核心领导作用,注重各部门的协调,并做好对外宣传与形象塑造工作,注意新情况的发生与对策应变。紧急消除后,应急管理组织还要负责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以提高项目应急管理水平。

4.组织行动的沟通任务。组织行动的首要任务是要明确沟通对象,主要包括:被突发事件所影响的群体和组织、影响项目实施的单位、被卷入到突发事件里的群众或组织、必须被告知的群众和组织等。必须重视沟通渠道的建设,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包括确定沟通媒介和沟通主体以及保证沟通渠道的连续性和畅通性。应急管理组织平时就要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指定各部门的沟通负责人,以确保突发事件信息能够快速到达相关部门,从而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当面临突发事件时,迅速启动应急沟通计划,明确传播所需要的媒介,明确媒介传播的对象,抢占信息源,避免媒介传播中错误信息的。突发事件过后,要与广大公众全面沟通,针对企业形象的受损程度开展相应公关活动,以最大程度减少危机对项目声誉的破坏.恢复正常状态的公关活动。另外,企业平时应注意累积项目沟通资源,与公众和媒体建立良好关系,要在平时资助一些公益活动,积极建构公益形象,在客户和社会大众以及政府中树立正面的形象,以便项目发生突发事件时取得公众同情和支持,占据有利地位。

5.树立项目全员危机意识。该系统高效运作的前提是要求企业树立全员危机意识,实现全员高度自治。通过树立全员危机意识,可以让项目每一位员工都参与到应急管理过程中,加强员工的主动性。这种危机意识在员工心中形成一种定势,就能构成一种响应机制,一旦企业发现应急信号,就能快速反应。

五、结束语

现代工程建设项目面对高度不确定的内外环境,项目应急管理对于企业实现长期稳定发展也愈发显得重要,然而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都投有建立自己的应急管理系统,因此如何针对项目自身特点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系统仍然是建筑企业要面临的难题。本文通过分析应急管理的动态循环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了项目应急管理系统方案,为项目应急管理系统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也为项目应急管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陈熙春.正确应对突发事件和危机.当代行政,2003,(9):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