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校园的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以网络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信息化在教育行业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以电脑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其表现为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后起之秀,应解放思想,实现跳跃式发展。其中,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对民办高校是挑战,更是机遇。
一、数字化校园的内涵
数字化校园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等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数字化,并科学规范地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统一的权限控制;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增强办学综合实力的目的。
二、数字化校园系统的主要架构
(一)校园网络硬件基础平台。校园网络硬件基础平台是校园数字化的基础。没有完整的校园网络,数字化校园建设就是纸上谈兵。安全而顺畅的网络平台是联系校园网络中各个站点的强力纽带,犹如虚拟世界里的高速公路,有了它,所有的信息才能安全而快速地到处流动。
(二)应用支撑平台。为使校内每个用户实现对Internet的访问,需要建立DHCP服务以及DNS服务,为每个主机动态分配IP地址,解析其所访问的域名。同时,还应建立身份认证系统,以管理校内用户的上网。除此之外,为满足日常教学、管理需要,还应该提供常用的网络服务,如用于文件共享的FTP服务、E-mail邮件服务、服务器等。
(三)公共数据平台。公共数据平台建设是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基础。信息精准、内容全面、架构合理的公共数据平台是整个数字化校园的心脏,通过统一的数据库平台,招生信息、教师信息、学生信息、教学信息、资产信息、财务信息、图书信息、就业信息等所有数据信息就可以统一于一处,避免数据的不一致,保证业务部门对其他部门最新数据的获得,为校内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提供详尽而准确的各类数据;为决策层提供全面而及时的各类报表作为信息支撑。
(四)应用系统建设。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主要包括招生管理系统、迎新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就业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OA办公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等。应用系统是连接公共数据平台具体业务人员的窗口和平台,它提供了一种简易、方便的界面,来协助教工完成学校的管理工作、教学工作,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五)统一身份认证。已有应用系统,由于权限管理机制和身份认证方式的不一致,导致一个用户登录不同的系统需要多个账号和密码,给用户的使用带来很大不便。另外,信息采集和系统管理分散于各职能机构,加重了部门的负担,影响了工作效率。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的建设,将用户权限统一管理,实现了用户的单点登录。当用户从一个功能进入到另一个功能应用时,系统平台依据用户的角色与权限,提供该用户相应的活动“场所”、信息资源和基于其权限的功能模块和工具,避免了重复登陆带来的不便。
(六)综合信息门户。综合信息门户服务作为数字校园窗口,以浏览器的方式向用户展现数字校园的应用信息,通过与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的结合,将学校里所有的业务应用信息集成在一起,如E-mail系统、教务管理系统、OA办公系统、图书管理系统、一卡通信息查询系统等。
(七)系统与信息安全体系。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用户暴涨,信息安全事件也呈现出大幅增长态势,建立系统与信息安全体系,保护信息系统的软硬件及相关数据,使之不因偶然或者恶意侵犯而遭受破坏、更改及泄露,保证信息系统能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成为数字化校园建设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技术安全措施、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对互联网用户教育引导等方面。
三、民办院校数字化校园面临的不利条件
(一)资金短缺,项目实施无法得到保障。民办院校由于其天生的特性――一切全部靠自己。因此,建设资金都是自筹的,且学校大部分资金用于教学与实训的建设,信息化建设资金严重不足。
(二)重硬轻软,利用率不高。只注重硬件投资,应用系统建设投入不足,“重硬轻软”现象严重,以致信息化应用水平低,同时造成硬件资源浪费。
(三)业务流程不规范,员工工作流程随意化,信息标准缺乏。学校各职能部门都制定了相应的内部流程,使工作有章可循,但部门间鲜有规范的业务往来流程。同时,学校虽制定了部分编码规则,但较完备的信息标准仍没有建成。业务流程脱节和信息标准不完善,给数字化校园建设带来很多困扰,特别是公共数据平台的建设。
(四)软件开发能力不足,现有系统之间无法互通。自身研发力量薄弱,开发能力有限,多采用外包形式。因此,缺乏统一的软件设计规范,存在较多兼容性问题,各个系统之间无法进行数据的共享,出现了部分的数据重复现象,造成资源的浪费。各系统之间缺乏统一认证,不能实现统一门户、单点登录。
四、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策略和措施
(一)取得领导支持,成立专门领导小组。数字化校园建设所需的投资,对于民办高校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因此需要领导深刻认识到其重要性,并下定决心推行信息化建设。信息部也应该将自身数字化校园建设使命与学校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以取得领导支持。另外,数字化校园建设涉及到全校各个部门,必须成立由各部门领导参加的信息化领导小组,监督信息部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并带动各部门积极参与、通力配合。
(二)深入调研、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广。各个部门没有专门的信息化人员,无法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这就要求信息部必须深入业务部门,详细了解情况,并利用自身在数字化校园方面所掌握的信息,引导业务部门考虑自身信息化发展规划,建立部门发展目标;对收集来的需求,进行整理、分析,去除不合理需求,整合不同部门相似需求,以此制定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提交信息化领导小组讨论。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学校财务状况,及时作出调整,保证主次,分步实施,逐步推广。
(三)规范业务流程,建立实施保障制度。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学校各部门也应该像一个有序系统,各种信息在各个部门之间顺畅流通。根据以上所述,部门内部没有太大问题,主要是业务部门之间的流程需要进行规范,这是一个比较难的工作,需要有高层领导的大力支持。
(四)公共数据平台建设以信息编码标准制定为前提。公共数据平台是整个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和基础,决定着数字化校园信息整合的成败。要完成公共数据平台,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数据中心和一套规范的信息编码标准。其中,标准信息编码是公共数据平台的核心价值。标准信息编码应以国家标准、教育行业标准为主,结合本校在用的信息编码,总结出一套符合数字化校园特点的权威信息编码体系,作为全校范围内的信息标准。
【关键词】教育信息生态学;数字生态校园;生态化建设;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4-0050-06
近年来,生态理念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极大响应,出现了“生态农业”、“生态文明”、“生态校园”等体现时代特色的名词,高校教育信息化开始呼吁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
一 研究背景
高校数字校园建设不仅仅是技术层面问题,更涉及教育和资源管理问题,当前我国高校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的生态性和可持续不佳,具体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1 理念层面――对数字校园建设认识不到位
认识到位是数字校园建设的基本前提。高校数字校园建设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等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支持,使信息技术成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很多高校领导者对数字校园建设认识不到位:一方面学校领导对数字校园建设的长期性和教育行业固有的周期性认识不足,缺乏长效的投入保障机制,导致数字校园建设项目停滞不前;另一方面,将数字校园建设作为目的,而不是作为提升高校信息化服务水平的手段。如果只是将数字校园建设当作“面子工程”,仅仅注重有形的网络环境建设而忽视无形的软件、管理和服务,则数字校园必将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其实际效用。
2 物质层面一网络宽带不足,设备性能不稳定
随着高校信息用户和应用系统的不断增多,数字校园网络系统存在有线和无线接入点少,宽带不足,系统运行缓慢,关键网络设备质量不一、标准不一、性能不稳定,软件系统升级困难,无法适应业务拓展和模式变更需求等问题,不能很好地满足广大用户群体对便捷上网环境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数字校园的可持续发展。
3 信息资源层面――教学资源针对性不强,缺乏个性化信息服务
当前很多高校都购买了大量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和科研文献资源,但这些资源主要以文字资源的形式存在,资源类型少,教学针对性不强,难以满足师生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此外,由于缺乏统一的信息资源标准,数字校园系统内外部信息资源难以进行有效地交流和共享,造成了整个教育信息系统资源的极大浪费。
4 管理层面――“三大孤岛”现象的存在导致系统间数据不共享
在高校数字校园建设进程中,各部门相对独立的资源管理与应用方式使得校园内部形成了一个个“数据孤岛”、“信息孤岛”和“应用孤岛”,给学校教学与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另一方面,高校在不同时期建立起来的管理信息系统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协调机制,再加上技术、人员调动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信息系统升级与维护困难,难以适应高校信息化发展需求。
5 应用层面――缺乏对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培训,忽视数字校园的教育教学功能
教育领域“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普遍存在,当前很多高校都建立了基础设施相对完备的数字校园系统,但教育层面的应用水平却不高,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没有对用户群体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很多教师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薄弱,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是没有充分重视高校用户群体的信息需求,构建的网络教学平台操作复杂,交互性不强,导致系统的教育教学功能没能很好地发挥。
二 高校数字校园生态化解析
教育信息生态学融合并发展了信息生态学的系统观和教育生态学的生态理念,以“生态化”的视角来解决当前教育信息系统出现的相关问题,为高校数字校园建设及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1 教育信息生态学
教育信息生态学(Education Information Ecology)是借用生态学原理与方法来研究教育信息、人、教育信息环境三者之间相互作用过程、规律及其整体生态平衡的一个崭新分支学科。国内关于“教育信息生态学”的研究主要是围绕教育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教育应用而展开的,重点强调“系统”与“生态”理念,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教育信息生态系统”,促进人与教育信息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教育信息生态系统是教育信息生态学的重点研究对象,即“在教育信息环境中由人、技术、价值和实践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该系统将“技术”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加以强调,但系统的核心要素是技术支持下的人的实践活动,核心价值在于促进“人的信息化发展”。
2 高校数字校园的生态化内涵
生态校园是指以生态学基本原理为指导思想,进行合理的校园建筑与园林规划设计,形成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校园生态系。这里的“生态”主要强调的是校园环境的绿化以及利用“绿色科技”对校园进行绿化处理,形成生态科技园。
什么是数字校园的生态化呢?笔者认为,数字校园的生态化是“绿色”、“生态”理念向教育领域渗透的结果,是在生态学原理的指导下,以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将生态理念和信息技术融入到数字校园建设进程中来而构建的一个人与技术高度协调的数字生态系统。
本文提出高校数字校园的生态化建设,就是要反对不遵循数字校园系统内部活动规律和破坏系统平衡的建设行为,强调以提高数字校园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信息技术在高校信息化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中的应用为核心,致力于构建一个人、技术与信息环境协调发展的数字生态校园。
3 教育信息生态视域下的高校数字校园生态系统阐释
教育信息生态观认为,高校数字校园生态系统是教育信息环境中由“信息人、教育实践和技术化环境”构成的一个有机生态系统,该系统不仅重视“技术”在教育信息环境构建中的独特作用,更关注教育信息环境下“人的生命发展”,如图1所示。
(1)高校数字校园生态系统的主体
高校数字校园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信息人,包括教师、学生、行政人员和管理人员,能对系统进行主观调控,使之朝着既定的目标发展,是该系统最基本、最活跃的组成部分。按照系统内部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过程,信息人可分为信息生产者、信息组织者、信息传递着、信息消费者和信息分解者,在信息资源的生产、组织、传递、消费与分解的过程中形成了互利共生的生态链关系。
(2)高校数字校园生态系统的信息活动
实践活动是信息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桥梁,直接关系到数字校园系统核心价值的实现,是数字校园系统的核心要素。信息人通过一系列的信息活动,包括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等,对社会信息系统输入的各类物质、能量和信息进行筛选、组织与转换,增强高校信息化核心竞争力,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3)高校数字校园系统的生态环境
高校数字校园系统的生态环境可分为宏观生态环境和微观生态环境。宏观生态环境即社会信息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是数字校园生存与发展的大环境;微观生态环境主要是指高校内部的网络基础设施环境、信息技术环境、信息资源环境和信息规范环境,是该系统需要特别关注的生态因子,可调控性强。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高校数字校园系统的内外部生存与发展环境。一方面高校数字校园系统所培养的人才必须符合信息社会需求,信息社会人才培养目标一旦改变,该系统的人才培养方式就必须做出相应调整,否则便会阻碍校园系统的生存与发展;另一方面,数字校园生态系统的变化也会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系统培养出的创造性人才会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相反低劣的人才会阻碍社会进步。
三 高校数字校园的生态化建设模型
高校数字校园的生态化建设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利用信息技术打造人性化数字校园,促进高校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等各方面的均衡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数字校园系统的生态效益,以最小的成本投入,获得最大的系统产出。本文根据树的结构特征,构建了高校数字校园的生态化建设树状模型,重点突出数字校园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特征,如图2所示。
1 社会信息环境是高校数字校园生态树生存与发展的“土壤”
数字校园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开放的人工生态系统,需要不断地从外界吸收物质、能量和信息,在与外界交互过程中,不断改变自身的功能结构以适应信息时展要求,并且通过向社会输出人才、知识和文化等方式不断改变社会信息环境,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做铺垫。
数字校园生态化建设必须保持数字校园内外部系统的协调与平衡发展,确保系统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输入与输出的总体平衡。作为高校数字校园生态树生存与发展的土壤,外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成为该系统进化与发展的外部动力,高校数字校园生态树必须积极吸收土壤中的养料,提高自身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免疫力,同时不断改变土壤环境使之适应自身发展需求。另一方面,该系统本身就具备信息资源生产能力,应注重校本资源的生态积累,生产出更多的可用性养料,创造出肥沃的土壤,通过内外结合的形式,为系统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2 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系统是数字校园生态树的“根系”
网络基础设施是高校数字校园系统的信息高速公路,各类教育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都离不开这个物质载体的支撑,而信息资源则是数字校园系统建设的核心内涵。没有了信息化资源,高校数字校园便如空中楼阁,发挥不了任何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高校数字校园的软硬件支撑环境,成为该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根基。
高校数字校园的生态化建设必须保持生态树的根系发达和稳固,才能保证树体的健康成长。在数字校园生态树中,网络环境和信息资源环境的基本作用就是为这棵树的生存与发展提供物质、能量和信息资源。只有通过构建开放性的技术环境和信息资源环境,不断促进内外部信息资源的交流和共享,才能不断巩固和发展根系,增强根部吸收面积,拓展信息化生存与发展空间,从而增强信息化生存与发展能力。
3 数字校园系统整合平台是数字校园生态树的“主干”
高校数字校园系统整合平台包括公共数据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和信息门户平台,是高校数字校园的骨骼系统,可以整合高校各类管理信息系统,为不同层面的用户主体提供个性化的综合信息服务,集中体现了高校数字校园的信息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高校数字校园的生态化建设必须不断提升数字校园生态树“主干”的支撑作用,将养料传递并按需配置到各个枝干,即通过系统整合平台,对各类物质、能量和信息进行合理分配与调度,传输到各部门单位和各类应用系统,包括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网络教学系统等,实现各类IT资源的按需分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变化,生态树会分生出很多新的侧枝,这就要求系统整合平台要有统一标准化接口,以保证各类应用系统的后续接入,并做好整形修剪工作,确保生态树发展的均衡性和持续性。
4 信息活动是数字校园生态树的“果枝”
信息活动包括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四大类基本活动,是数字校园生态系统核心价值实现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成效,决定着数字校园系统的生态效益。
果枝即果树上能开花结果实的枝,这里指高校各类信息活动。信息活动的开展过程就是生态树吸收养料,促进果实早产、优质生长的过程,即通过一系列的传递、吸收与转化活动(学科教学、科研、资源开发等信息活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数字校园生态化建设必须以应用为导向,关注数字校园系统的应用成效,提高信息活动质量。
5 人的信息化发展是数字校园生态树的“果实”
人的信息化发展是数字校园生态系统的核心价值所在,也是数字校园建设的根本目的与制高点。信息人的发展不仅包括用户群体思想层面的变化,也包括实践层面的变化,具体表现为思想素质的提升和信息能力的提高。
数字校园的生态化建设必须以人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为用户构建良好的信息化生存与发展环境,提高师生群体的信息化生存和发展能力,保证系统知识、文化和人才输出的稳定性和优质性。
6 系统思想和生态理念是数字校园生态化建设的“灵魂”
数字校园生态系统是一个多因子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并在功能上协调一致共同发挥作用的有机系统,任何一个生态因子的变化都将对系统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高校数字校园生态化建设必须以系统和生态理念为指导,在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系统规划和统筹设计数字校园系统,注重系统的生态效益,保证生态树的健康发展。
四 高校数字校园的生态化建设对策
1 以人为本,重视数字校园系统规划和设计
高校数字校园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多种生态因子(技术因子、人力因子、资源因子、文化因子等)的影响。从一定程度上说,数字校园建设与发展的过程就是协调数字校园各子系统使其持续满足高校用户需求的过程,数字校园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诸要素相互协调与合作的程度。
高校数字校园的生态化建设需要综合考虑并协调好人、信息资源、教学实践、技术化环境等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运用“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理念,从整体着眼,根据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和用户需求,对数字校园进行系统规划和设计,寻求最佳方案,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系统整体效应,促进数字校园的生态可持续发展。
2 积极利用云计算技术,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技术环境
在信息时代,数字校园建设必须具备一定的超前性和前瞻性,不能只是追踪式地建设,要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即数字校园建设要以“技术对抗技术”,建设符合国际主流技术标准的数字校园系统平台,包括公共数据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和信息门户平台,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技术环境。
云计算技术为高校数字校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作为一种“一切皆服务”的计算模式,云计算具有五大基本特性:通用性、虚拟化、动态伸缩、规模大和按需服务,用于数字校园服务平台建设不仅可以整合高校分散的信息资源,实现IT资源的统一管理和按需分配,还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基于云计算的数字校园系统服务可以分为校园内部的“私有”云服务和校园外部的“租赁”云服务两大基本模式,用户只需利用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手机、Pad等终端设备接入云服务平台即可获取相应的服务,如图3所示。
高校数字校园生态化建设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采用平台化和服务化的建设思路,构建数字校园云服务平台,创造以人为本,惠及全民,让广大用户用得上、用得好的信息化服务环境,推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
3 加强信息资源的动态积累,促进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信息资源是数字校园系统非常重要的生态因子,也是学校重要的战略资源,对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质量的提高具有最直接的影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十分重视对信息资源的“内涵”建设,每年都会购买大量的信息资源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从生态学的角度看,数字校园的发展需要经历一个“静态一动态一生态”的发展进程,高校信息资源建设不能仅仅作为一种投资行为,游离于教育教学活动,而应在实践活动中实现信息资源的增值和再创造,如图4。
高校信息资源的生态化建设应最大限度地促进静态资源向动态资源的转换,鼓励师生在课堂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创造动态化信息资源,最大化信息资源的生命价值。高校应建立相应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鼓励并动员高校师生贡献个人信息资源,将有价值的信息资源迁移到云端,实现信息资源的按需服务和共享。
4 加强教师种群信息技术培训,促进教师思想观念转变
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渗透是数字校园建设的灵魂。教师作为数字校园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充当着信息和技术“把关人”的角色,师资队伍的信息化素质直接关系到数字校园的应用成效,对高校数字校园生态系统产品(学生)质量有绝对影响。教师种群应通过信息技术培训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尤其是信息整合水平和能力,大力支持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保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落到实处,加快实现教学方式变革。
数字校园环境下的教育技术培训,应通过数字校园远程教育平台来进行,积极采用先进的视频和通讯技术开展网络培训,建立专门的网络培训平台,形成一个长期性的教师专业发展和研讨平台,便于教师学习共同体成员在培训期间和培训后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5 积极采用物联网技术,加快实现数字校园与实体校园之间的耦合
21世纪的高校教育载体有两个:实体校园和数字校园,二者是相辅相成,共同成长的关系。为避免数字校园与实体校园的割裂或数字校园被束之高阁等现象的出现,在高校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应积极采用物联网技术,构建“智慧校园”,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信息交互,形成全校范围内的“物联网”,对校园基础设施设备进行可视化管控,提高物理校园内各类IT资源的利用率。在学习环境应用方面,智慧校园可以有效实现数字学习环境到智能学习环境的转变。在数字学习环境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如人工智能技术、传感器技术、富媒体技术和学习终端技术等可以主动识别学习情境、记录学习过程,按需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形成个性化和智能化的网络学习环境,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
数字校园建设应紧跟时展趋势,积极采用物联网技术构建智慧校园,实现传统校园与数字校园之间的高度融合与协调发展,在更广泛的空间领域内实现高校的动态可持续发展。
6 构建高校信息化建设利益共同体,促进政府、企业与学校的协同发展
高校数字校园的生态化建设需要转变思维方式,运用开放生态系统思维视角,构建信息化教育开放系统,在开放性系统架构、开放性信息技术标准和开源代码的引领下,在政府、企业和学校之间建立长期满意的合作关系,形成高校信息化建设利益共同体,如图5所示。
在政府层面,通过制定信息化发展政策和教育行业管理规范,可以保证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类教育信息系统之间的横向和纵向互联,形成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技术规范和制度环境,促进信息标准和规范的推广和应用,从而带动整个教育行业的发展。在企业层面,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企业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来生产教育信息产品,有助于提高教育产品的效益和价值,推动企业技术和产品服务创新,促进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开放性的技术架构和信息技术标准有助于企业间的相互合作,形成优势互补的教育产业链,有助于教育市场的健康发展。在数字校园层面,随着高校管理软件市场的兴起,高校信息化投入不断向教育产品和服务倾斜,高校可以利用企业先进成熟的信息技术和软件系统来解决数字校园早起局部建设遗留下来的问题,促进异构的教育信息系统的进化与互联,加快实现高校教学与管理体制变革。
1 数字化校园的内涵
最早来源于美国克莱蒙特大学教授凯尼斯·格林于1990年主持的科研项目“信息化校园计划”。数字化校园是以校园网络为载体,整合教师办公、校务管理、教学教研、后勤服务和生活娱乐等各项信息为一体的数字化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使校园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极大延展。数字化校园利用应用系统的密切协作,使各项信息资源得以优化利用。数字化校园由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平台、数据平台、应用系统集成平台及全校的各类应用系统(校园一卡通、图书馆等)等组成。其中,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平台保障网络信息利用的合法性和安全性;数据平台促进了各应用系统之间数据的有效传输和充分共享;应用系统集成平台和各类应用系统能将使用者的各类信息进行整合并连接到网络应用系统,为使用者提供多项便捷的数字化服务。
2 数字化校园的功能
数字化校园是教育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是在技术层面的变革,也是对学校教学和管理等工作的全面优化。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重视和支持力度的加大,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获得了坚实的政策支撑和物质保障。
数字化校园能进一步促进深化教学改革,建立学校现代化长效管理机制,进而能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推进中职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
数字化校园的主要功能表现在:
一是数字化的环境,指网络基础支撑系统,包括网络的硬件设施设备、支持和安全保障系统;
二是数字化的教学,指在网络条件下创设的虚拟的教学环境,教师可藉此完成备课、教学、实训、答疑和评估等各项教学活动;
三是数字化的管理,指依托网络来实现多项管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四是数字化的科研,指借助网络构建一个可以整合与共享资源的科技创新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交流和共享,提高学校整体科研水平;
五是数字化的生活,主要是指支持数字化的阅读、商务、娱乐等日常活动。
3 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的思考
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要根据自身发展和专业建设的实际需要,坚持整体规划、硬软并重,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基本原则,坚持引进与开发并举的方式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在校园网络平台改造升级的基础上,立足数字化校园资源、管理、服务三大要素,通过数据中心及应用支撑平台,重点建设校园资源中心、校园管理中心、校园服务中心三大应用系统,提高师生信息化应用能力,创新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推动教学环境、管理环境和生活环境全面的信息化。
3.1 坚持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适应信息化建设的实际要求
当前,多数中职学校已对数字化校园创建给予了高度关注,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目标。但在这一过程中,往往重建设轻应用,建设与应用、条件保障与教育理念的转变,项目建设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不能完全满足信息化教育的实际需求。
对此,要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遵循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把项目建设与实际需求统一起来,大力做好应用促进与保障工作,同时加强体制、机制变革,调整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式,把现有模式渐变成符合数字化教育统一要求的新模式,发挥其在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等工作中的独特优势。
3.2 落实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提升项目功效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学校的各项工作,需要进行充分论证和科学规划,制定阶段目标和长远目标,明确阶段建设的内容,分步加以实施;需要在学校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各个部门统筹安排,协作完成;需要结合每一阶段的建设内容制定相应的评估考核体系,考核建设的应用性、经济性,以进一步完善今后的工作内容和重点。
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服务于教育教学改革,使信息数字技术与专业课程建设、实施等密切融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注重采用技术成熟、稳定的硬件设施、软件系统,同时要注重不断提高学校自身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3.3 注重教育资源引进和开发,加快软硬件条件的同步改善
学校的教育资源库软件系统在未来的信息化及教育管理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数字化校园需要大量数字化教育资源为支撑,但目前多数学校比较重视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而对教育资源特别是与教学密切相关的一些教育资源的建设力度严重不足,如电子课件、图书及网上备课、教学、评估系统等的建设严重滞后。另外,多数学校对各项教育资源的引进和开发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学校为应付上级检查,临时从市场上购买一些教育光盘或从网络上下载一些内容,缺乏科学性、权威性和实用性。同时,各学校还普遍存有重硬轻软的错误做法,软件建设投入不足,软件升级困难,软件拖了硬件的后腿,束缚了数字化校园整体效能的发挥。
为此,中职学校目前要将教学资源库建设和软件配置作为学校信息化基础建设的重要方面之一,结合学校和专业建设实际,建立网络教育资源信息中心,丰富学校管理、教学、实训、科研、生活服务等各方面的信息资源,加强软件建设,加快教育资源的引进、开发与利用,增强各种资源的适用性、实用性和实效性。资源建设需要根据中职学校发展和专业建设需要,不断充实和丰富。
3.4 密切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健全建设和运行的制度建设
数字化校园建设涉及面广,任务量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与学校教学改革、专业建设、科研发展、生活服务等各方面工作密切结合起来,统筹规划,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需要作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为保障建设与应用同步推进,要不断完善管理、运行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提高建设和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需要出台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所涉及的投入和奖惩、晋职考核等方面的政策,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朝着健康、有序、高效的方向发展。
3.5 强化资源信息安全管理,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信息网络的最大特点是资源共享。很多学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注重资源信息的建设,有专人进行教育资源的分类、整理和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但多数教育参与者的网络和信息安全防范意识不强,缺乏计算机网络和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应对病毒入侵、防毒防黄、恶意代码攻击等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高。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必须强化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加强资源信息安全管理,妥善解决诸多信息安全问题。
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涉及的理念、技术、应用等方面都有较高的标准和要求,对此,我们应予高度重视,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理念为指导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才能为教育的明天构建一个数字化的信息环境,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育现代化。
参考文献
[1]祝智庭.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J].教育技术通讯,2001(5).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以人为本;数字化学习平台
一、数字化校园概述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我国的教育信息化进程发展至今,又发展出其另一标志性产物――数字化校园。
数字化校园(Digital-Campus)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对学校的教学活动中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科学规范地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统一资源,统一管理,实现组织和业务流程再造,推动学校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并最终实现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的和谐校园。
数字化校园内,教学资源、教育管理、教学方法等均实行数字化,学院的管理和教学活动全面实行了数字化,老师实行网上备课、网上教学,网上答疑;学生随时、随地可以实行网上听课、网上提问、网上讨论等。此模式下,学校的教学模式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既缓解了教学资源短缺带来的压力,又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老师们将自己的教学课件传输到数字化校园网上,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和监督;同时也大大方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只要有一台电脑并联网络,随时随地都可以把老师请到身边,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限制,学生只要想学,随时随地都可以学;改变了传统的“你教我听”的课堂教学组织模式,将枯燥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这也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数字化校园还通过公开教学管理活动、学生的学习和表现等,将学生的情况向家长和社会公开,有利于家长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也有利于用人单位客观掌握学生真实情况。以上种种,无不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更加突出了教育教学环节中的人文关怀,达到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企业等多方共赢的良好态势。
因此,权威人士认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学校管理和教学理念的一次全面提升和变革,是传统大学向现代化大学迈进的重要一步,对于培养具有现代化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以人为本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实践
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节约”和“低碳”理念,密切结合学院发展规划,加强校企合作,力争构建以人为本,立足校情,以用为本,应用深入,技术先进,接口开放,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数字化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和服务环境,建立科学的管理服务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院核心竞争力。充分挖掘信息资源优势,真正发挥信息作为学校继“人、财、物”之后的重要资源的优势,加强内涵建设,以科技手段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进一步优化了学院数字化教学与管理环境。
2005年迄今,学校在新校区建设的同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断完善网络基础设施,以实用为标准,以应用为导向,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需要为根本,大力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目前,基本形成了节约型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雏形。网络基础设施齐全,大型数据中心(包括图书馆汇文系统、CNKI中文期刊、专业资源库、精品课程等)的建成为校内外的数字化服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服务校园的视频直播、点播系统、数字广播,以及拥有多项功能的数字校园一卡通均已基本建成;除此以外,学院还独立运行着财务管理、教务管理系统、精品课程网、邮件服务等系统。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校外远程办公的需要,借助远程登录技术,在保障信息安全的条件下,提供给师生员工远程处理办公事务的便利条件。
三、重点打造面向校园、服务社会的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建设
在学院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中,稳定、高速、安全的网络等基础设施,为数字化校园提供了硬件保障,以高速有线网络为基础,在校园内相关位置辅以无线网络的覆盖;稳定、可靠、便利的校园一卡通,支持学校的校园网管理、图书馆、教务、财务、后勤管理等方面业务处理,有多项使用功能,特别是图书馆寄包柜、通道机、图书借阅、学生就餐、校内各类消费、宿舍上网、学生心理咨询等全部使用一卡通,同时依托便捷的圈存功能,基本实现了“数字承载智慧,一卡畅通校园”,极大地方便了师生,让生活和学习更为便利;面向数据统一的数字化校园平台,整合学院各业务系统和流程,实现办公无纸化,有效提高了工作、管理、决策、服务的效率。
规划建设中,重点打造的是面向校园、服务社会的数字化学习平台,以满足师生在线教学的需要,同时也可以满足服务社会的远程教学的需要。一方面,各专业可按照课程的建设要求,逐步建立各个专业自身的精品课程资源库。另一方面,可通过先进的教学平台(如Black Board等),搭建课程资源库,最终形成数字化学习中心,满足师生在线教学,也可以满足服务社会的远程教学的需要。数字化学习中心(数字资源中心)的建设应符合SCORM标准[2]。SCORM强调的是教材可以透过统一的格式跨平台、可真正达到重复使用、追踪学习记录,更要能符合学习者的需要。
教育的中心任务是培养人,教育的根本使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要求我们把培养社会所要求的、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放在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正是在这一教育理念的更好诠释和有力体现,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数字化校园将成为教育模式改革的新阵地。
参考文献:
关键词:虚拟化;服务器整合;数字校园
中图分类号:TP393
随着高校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应用系统不断增多,需要管理的服务器也越来越多。为保证各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各类服务器一般采用集中管理、独立运行模式,其目的是避免各系统之间存在的不兼容引起的冲突。由此产生的问题是,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系统的出现,按照传统做法,将会需要越来越多的服务器,需要增加大量的成本开销。另一方面,由于传统方法一个应用一台服务器,服务器资源利用率低,大量服务器资源被闲置。虚化技术可以避免传统服务器的架构管理模式带来的弊端。通过整合整个生产环境中的物理资源,再通过功能强大的管理中心对整个生产环境中的所有资源实现统一的管理和调度,提高硬件资源利用率和降低管理成本。
1 基于虚拟化技术构建数字化校园平台
虚拟化是对物理资源的抽象化处理。一种是物理资源的多个逻辑表示,可以利用虚拟化软件在一台物理机上虚拟出多个虚拟机,这些虚拟机可以共享这台服务器的CPU、内存、硬盘等资源,而虚拟机对于用户来说和实体机器几乎完全一样。另一种是多个物理资源的单一逻辑表示,即将分离的单个资源按类型集中在一起,然后以一种抽象形式交付给用户使用。虚拟化意味着打破资源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的硬编码连接,当用户提出新的应用需求时可以快速提供服务器及存储资源。虚拟化技术可以让用户不需要将精力放在服务器的购买上,只需要根据应用系统所需的资源配置相应的虚拟机,在虚拟机上安装自己的系统和软件,而各个虚拟中的系统和软件运行是独立的。通过对应用服务的资源整合和统一管理,虚拟化技术可以解决当前高校数据中心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1.1 传统的服务器架构
在传统的数据中心,一个网络应用对应一台物理服务器。当网络应用不断增多时,所需要部署的物理服务器也越来越多,随之带来的是使用空间、硬件成本、机房能耗、环境代价及管理成本等问题;同时,服务的利用率也很低,造成了硬件资源的极大浪费。也有将多个网络应用部署在一台服务器上使用的,这样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采购成本和管理成本,但是当服务器或者是某一网络应用出现问题时,会波及到该硬件节点上所有的服务,造成更大的故障和损失。
1.2 基于虚拟化的服务器架构
服务器虚拟化能够解决传统服务器架构的结构性缺陷。在虚拟化技术中,将一个服务器硬件看成是多个逻辑的硬件的组合,操作系统则是运行于这些虚拟的逻辑硬件之上,然后在操作系统中实现单一或一组相关的服务。这样对于网络用户来讲,他们看到的是建立在独立的操作系统上的系列网络服务;对于操作系统来讲,它与物理硬件是分开的,从而提高了IT资源利用率和灵活性。如图1所示,底层是资源池,借助于虚拟化技术,可以虚拟化出多个虚拟机,每个虚拟机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独立的物理机器一样,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等),有自己的内存、CPU、网卡及硬盘等,但实际上它们可能位于同一台物理机上。
图1 虚拟化示意图
通过虚拟化技术,将基础架构资源池化并打破一个应用一台物理服务器的藩篱,提升资源利用率,大大减少物理服务器的数量,节约硬件成本。虚拟化可以提高IT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使服务器的运行、维护、管理费用大大降低。虚拟化还可以提高业务连续性和应用可用性,以及让灾难恢复变得更加容易。同时,减少数据中心服务器的数量,可以从减少机房空间、能耗与制冷中获益,降低成本。
然而,缺乏共享存储的虚拟化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将服务器虚拟化与存储虚拟化结合起来。那么什么是存储虚拟化呢?所谓的存储虚拟化,是指对硬件资源抽象化,以虚拟形式来表示它们。具体来讲,是把多个存储介质通过一定手段集中起来,形成一个存储资源池。用户看不到具体的存储介质,也不必关心自己的数据存储在哪一个具体的存储设备。对存储设备的管理也是集中化的,并根据需求为服务器提供透明的大容量、高性能数据传输的存储系统。
2 我院服务器资源整合实现方案
本文结合我院目前服务器实际使用情况,给出了一种基于服务器虚拟化及存储虚拟化的一种解决方案。
我院现有服务器20台,其中有一半使用年限几乎接近淘汰,如果全部更换,将需要巨大的硬件成本及空间成本,可考虑使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及共享存储,来实现将多个应用部署到少量的服务器上去,由此可以大大降低硬件成本及提高安全性。采用VMware系列软件技术,具体架构如图2所示:
图2 采用虚拟化技术的服务器架构
VMware虚拟化架构的基础是ESXServer。它提供虚拟化环境中的处理器、内存、硬盘、网络和I/O资源,并被抽象为一个资源池,虚拟机可以从这个资源池中获取所需资源,并且虚拟机和服务器硬件以及虚拟机和虚拟机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互不影响。根据学校目前提供网络服务状况,将多个服务虚拟到2台ESX服务器上。ESX服务器通过共享存储来保证磁盘资源。
VirtualCenterserver类似一个逻辑的虚拟机池,用于管理学校内部的虚拟机资源,能快速实现应用程序和系统服务的重配置和再分配,是整个虚拟化的管理核心。也可以通过vSphereClient实现对单个的ESXServer进行管理。
VMwarevMotion可以保障业务的连续性和高可用性。在不关机的情况下,可以将某个虚拟机迁移到另外一台服务器上,这样可以在不影响业务的前提下对ESX主机进行维护。
3 结论与展望
虚拟化技术所带来的优势是明显的。一是提高了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利用率,实现了服务器的高可用性;二是可以实现异构整合,可在一台服务器上虚拟不同类型的操作系统,便于维护和管理,从而降低硬件与软件成本;三是可以实现虚拟机的动态可迁移性,遇到硬件故障或维护,可以进行快速的迁移、维护和升级,可以大大减轻数据维护人员的负担。虚拟化技术不仅在服务器资源的整合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对高校数据中心的数字资源及网络架构的虚拟化也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Zhi-pingLiu.AConstructionofVirtualNetworkBasedonVMwareSoftware[J].JournalofInnerMongoliaUniversity(ActaScientiarumNaturaliumUniversitatisNeiMongol),2007(01).
[2]XiaokangTang.ApplicationofServerVirtualizationinCampusNetwork[J].ComputerEra,2009(02).
[3]WeiminHuang.ResearchonDigitalLibraryConstructionBasedonServerVirtualization[J].ElectronicScienceandTechnology,2010(05).
[4]Jian-huaZhao,ZhihuiHan.OntheStorageVirtualizationandServerVirtualization[J].ComputerKnowledgeandTechnology,2009(21).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平台;设计;数据共享
1、前言
网格又称下一代互联网,是继Internet出现之后的又一次科技进步。网格是计算与资源环境于一体的互联网,以消除信息孤岛为核心,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我国教育部多次在许多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中都提出了在教育上使用网格的计划,要求我国的学校,尤其是高校能够充分利用我国教育科研网以及其他许多计算资源与信息资源,通过互相开放相应的网络软件,再互相配合网络计算机的使用,并且将这些资源分布到教育科研网上,把海量的教育资源集成一体,从而实现学校在国家教育科研网的环境之下的资源共享。
要想实现以上的教育目标,就需要先在每个学校构建数字化校园的网络环境,通过一定的手段对数字化校园网络的网格平台进行设计与实现,把校内的所有教育资源整合到一起,从而形成一个具有全面功能的资源池,方便校园用户在以后的使用中提高校内资源的使用率。
2、数字化校园的含义、主要特征和层次结构
2.1数字化校园的含义
所谓数字化校园,就是以学校的校园网为背景,构建出把教学、管理和服务集为一体的新兴的数字化校园工作、生活与学习的平台,数字化校园是建立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之上,利用现代先进的科技与信息化技术,从而实现从校园的硬件资源到校园活动等软件资源的全部数字化。
2.2数字化校园的主要特征
郭顺青教授早在2002年就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研讨会上提出了关于数字化校园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以集成化为本质,以应用为重点,以服务为核心,以个性化为主体,以信息到用户。这五个方面就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开始到使用的所用方面进行了总结。而石良武教授则认为数字化校园的特点主要凸显了三个方面,即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及个性化。
2.3数字化校园的结构层次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结构是一个具有层次化的结构,根据其每个层次的不同功能,总共可以划分为以下五个层次。
2.3.1网络基础层
由于数字化校园网络最基础的设施就是学校的校园计算机网络,因为校园网络基础设施的支持,才能够使教育数据与资源得以流动。网络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由计算机连成的网络、服务器系统以及校园数据网络三个部分,由这三个部分来保障信息的存贮与流动,是实现数字化校园平台的硬件基础。
2.3.2网络基本服务层
网络基本服务层就是保障校园网络能够进行数字流通的软件基础,这部分主要包括校园一卡通、校园域名服务、电子文件传输、网络身份认证、网络教学、电子邮件传送、网络会议、网上办公等,是用来衡量数字化校园网络系统功能是否足够完善的标志。
2.3.3应用支撑系统层
应用支撑系统层是数字化校园数据的核心支撑系统,这个层次可以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直接管理,并且能够对信息资源提供一些保护措施,然后通过一些相关的逻辑把教育信息提供给用户使用,该层次是数字校园网络的支撑平台。
2.3.4信息服务系统层
信息服务系统层是专门给校内用户使用的界面,这一个层次把校园教育信息数据进行了条理化的分类,按照用户的需求来提供服务。
2.3.5虚拟大学层
虚拟大学就是指网络学校,是实现数字化校园功能之后学校功能的自然扩展,使学校的功能突破传统教育围墙的限制,逐渐成为一个网络覆盖范围能够实现无疆域限制的学校。
3、数字化校园平台的结构设计
3.1数字化校园系统的结构组成
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统一的数据平台、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统一的门户平台、校园一卡通系统、信息标准以及充分共享的计算软件和数据。
3.2数字化校园平台的技术结构
从技术的角度来划分,可以把数字化校园平台的结构分成以下几个层次:公共基础平台、信息基础平台、应用组件平台、个性化门户。其中个性化门户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访问控制和内容定制。
3.3数字化校园平台的构建
3.3.1身份认证平台
这一平台可以提供统一的用户身份认证、用户的身份管理、保障网络服务的安全。学校通过建立这样一个具有独立性、可靠性和高安全性的身份认证与管理系统,由这个系统来提供校园网用户的身份单点登录,使用户操作更加简化,从而提高成个系统的安全性。而单点登录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用户在经过网络身份的验证之后,不需要额外的验证就能访问所有授权的网络资源。这些网路资源都能够在一个不同类型的服务器或只是正在运行不用操作系统的服务器上。
3.3.2信息门户平台
信息门户平台的统一把信息加工的过程分为了四个层次,包括信息的接入、授权、展现与统一管理,每一部分都有自身的功能特色。统一接入管理可以将所有的信息资源进行集中登记,然后到统一的资源库中,方便以后的统一管理与授权。统一目录管理就是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目录化的管理,实现对所有用户的分类与分组管理。统一授权管理可以实现单点登录,对整个体系授权认证后可以实现用户与栏目之间的双向授权。统一视图管理就是统一信息的输出方式,把信息分层系、分权限的进行个性化的输出。
3.3.3云计算共享数据平台
高性能的云计算技术在近年的发展中取得很大突破,其应用也逐渐广泛。云计算平台包括有必要的存储部分、计算部分以及通用的计算软件等。现代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并应用先进的云计算技术。共享数据平台可以建立起学校统一的数据标准,能够保障系统中数据的一致性,尤其适用于高校的数据共享机制。用户可以依据自身的需要从资源管理中心应用资源进行必要运算。云计算的采用可以将学校有限的资源扩大化应用,解除用户计算机系统繁琐的应用及维护过程,进而让用户更加便捷的享受数字化校园平台。
信息服务层主要是面向最终使用者,可以给校内的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服务内容包括校园一卡通服务、应用系统的服务、共享数据统计与查询的服务、对外数据的服务。
数据访问服务层中的各种服务并不能够直接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必须要经过同意数据访问模块的调动之后,才能够实现数据库的操作。
公共数据库层中的数据主要包括学校中活动所涉及到的、可以用于共享的公共数据库,这部分的数据来源于学校每一个的业务部门,并且有谁产生,谁维护的统一原则,然后再交由对应的业务部门进行管理。
4、小结
综上所述,建设数字化校园紫铜是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带动现代化教育的手段。本文对数字化校园网以及网格结构的基础上,给出了数字化校园网格平台的基本模型。由于互联网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网格,所以在校园网中使用网格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现有校园网络平台应用的现状。随着我国科技的进一步发展,网格技术也会相应的发展,届时网格技术将会应用到各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平台系统之中,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也会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数字校园;建设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3)13/15-0004-02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创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广、渗透力最强的高技术之一,已经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对世界文明产生深远影响。而教育信息化将对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产生一场深刻变革,数字校园更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一、数字校园的含义
数字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它包含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教学、数字化学习、数字化交流,其目的是最终实现教育全面信息化,达到提高教育管理效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的目标。
二、数字校园的建设
数字校园建设应该依据学校实际和自身特色,建设完整统一、技术先进、覆盖全面、应用深入、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数字校园。其建设主要由四个方面组成:数字校园环境建设;数字校园管理建设;数字校园教学平台建设;学校特色资源库平台建设。
(一)数字校园环境建设
1.宽带入校,网络覆盖校园(有线+无线)
校园网络建设要遵循先进性、开放性、灵活性、发展性、可靠性、实用性、安全性、经济性的“八性”原则。网络建设要注意服务器架设、楼宇连接、布线先行、覆盖全面、便于扩容等。例如:南城一中初期采用造价低、性能价格比高的100Mbps快速以太网,以位于科技楼内的信息中心为核心,与世纪楼、行政楼、实验楼和图书馆互连形成园区主干,各建筑物内再扩展面向用户的局域网,近期为适应数字校园建设需要投入三十万将学校网络重新改造,增添服务器、核心交换机和防火墙等,由信息中心直接布光纤至各教学楼,形成园区主干,各建筑物内利用楼层交换机再扩展面向用户的局域网。教师办公室、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和微机房均能上网及相互资源共享,让全校的教学、科研、管理都在网上进行,在网上共享各种软件和信息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同时,这样组网灵活,交换机冗余端口为以后的网络升级与扩充节省资金,减少麻烦。
2.三网融合应用于数字校园网
学校依据实际情况,将学校原有的模拟校园闭路电视、校园监控和校园广播采用数字技术与数字广播技术,把视频信号与广播信号转为IP包,在局域网内广播,形成校内的广播与电视台,网内任何一台电脑终端都可接收。这样即可实现校园多元化广播(分区广播、点对点广播等),电视节目也是如此,可以做到任意多个教室收看。三网融合避免了学校到处是线的局面,其智能化的管理也减轻了学校管理的负担,缓解了学校人力资源缺乏的问题,它强大的功能和方便的操作性,切实为学校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
3.班班通系统完善
数字校园建设改革下的交互式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由他们的直观感受和反馈驱动着整个课程。因此,学校最好建成班班通交互式教学系统(采用电子白板或一体机),同时,学校要将各功能教室配备齐全,均能按照班班通设备配置。例如:临川一中投资100多万元改造班班通设备,为促进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多渠道派人外出参加国家省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及电教馆组织的各项电子白板培训和校内集中全员电子白板培训相接合,开展优秀课例观摩、研讨、评选等活动,有效提升了教师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教学的能力和水平,“班班通”设备成为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的有力支撑。现在已经在大面积开展电子白板技术和常规教学的融合,实现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广泛应用。
(二)数字校园管理系统建设
建设学校门户网站,构建数字校园管理系统,涵盖学校办公、教育教学等所有日常工作,例如:行政、教务、教研、总务等。网站平台数据要及时更新、及时维护。以南城一中为例,从2000年开始建立了一个由学校教师自主编写的动态网站,经过几年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网站的功能日趋完善,包含校园主站、专题学习网站、校园论坛、教师博客和家校同创等,已经成为学校的门户网站,成为学校管理、教学、科研重要信息交流的平台,也为教师、学生、家长的交流提供了一个互动的平台。
(三)数字校园教学平台建设
建设系统的师生网络学习平台,做到人人有学习空间。例如:教师备课授课平台、师生交流平台、学生自主学习平台等。现在打开学校的教师博客网,可以看到教师博客,一页页丰富的教学内容、课后反思,在这些精彩的背后,离不开教师们的智慧和汗水。教师博客不但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促进师生和谐关系的发展。教师们在一次次的反思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整合资源,建设富有学校特色的资源库
以现有教材版本为主,制定学校教学资源建设规划和具体措施。整合国家省市优质资源,鼓励师生建设校本资源,采用专人负责收集、整理资源,严格审查,选择有价值的资源上传到学校资源服务器上,逐步建成符合学校实际、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数字化资源库。资源库要做到及时更新、数据共享。
三、数字校园的管理与应用
(一)领导重视、常抓不懈
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信息技术管理机构,负责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的指导和管理工作。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学校发展规划,积极开展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育资源建设、教育科研和家校互动等方面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做好规划,提供经费和人员保障,加强师生的信息安全教育和学校信息技术装备的维护保障,确保学校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明确职责、完善制度
建立各项管理与奖惩制度,促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数字化应用由被动到主动。随着数字校园建设的深入,学校配备信息化装备的教室与活动室的增加,为了加强信息中心的力量和拓展信息中心功能,应该设立享受学校中层副职的信息中心主任。再比如班班通建设完成后,在每个拥有班班通设备的班级和功能教室,均悬挂管理制度,并制作班班通设备使用和注意事项的即时贴贴在多媒体讲台上,便于教师正确操作与使用班班通设备。
(三)加强培训、定期考核
把教育信息化培训纳入教师专业发展计划。明确教学、管理等不同类别人员的信息化培训要求,加强数字化应用的校本研修和邀请专家来校指导。同时,学校应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外出培训、考察,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可以借鉴的做法:集中培训(理论学习、课件制作、设备使用培训等);问题培训(论坛专题交流、QQ流等);以赛代训(学生信息学和电脑作品比赛,教师课件论文和电子白板课等比赛);外出学习和专家引领。
(四)持续投入、长效保障
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必须有充足的资金保障和人员保障,确保专项经费用于信息技术教育设备运行维护、教学软件资源添置。
Abstract: With the popularity of computers and networks, digital information has becom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ends all around the word, and has brought the profound reform to education. Digital campu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ervice oriented digital campu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content of the digital campus,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y.
关键词: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个性化;高职院校
Key words: service;digital campus(E-Campus);personalized;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5-0071-02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信息数字化在各行业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对教育领域的影响作用越来越深刻,使学校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等发生了质的飞跃。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学校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手段。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社会需要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输送大量应用型人才。
数字化校园是在校园网络系统(主要是硬件平台建设)完善的基础上,对信息资源全面的数字化及整合和集成,侧重的是虚拟大学的存在状态和功能。数字校园具备以下五方面的特征:重点关注学生的有效学习以及创新和转变教学方式;以服务教育教学作为数字校园建设的基本理念;支持学与教的资源比较丰富;多种应用系统有机集成、相关业务高度整合;能拓展学校的时空维度并丰富校园文化。[1]因此,高教育应利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大环境、抓住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契机,在改革创新中实现新发展。
1 高职院校服务型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意义及目标
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已确立为我国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我国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和作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主要目标是以传统的资源为基础,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源的共享,给师生提供了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学习环境,为学校提供信息化的管理,构建高效的资源服务系统,这也给传统的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随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推进,传统教育的教学手段和课堂教学模式有了创新的发展,营造了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和有个性的学习环境。
在信息时代大环境下,构建服务型数字化校园,实现数字化的学习、教学、科研和管理,创建数字化的生活空间,创建虚拟大学空间,是高职院校改革和发展战略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实现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重要部分。
2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内容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服务类型包括三类: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相应的平台架构包括三层:基础设施层、平台层和教育应用软件层。基础设施层,为高层提供计算、数据存储和网络通讯等资源,即提供IaaS;平台层,构建在基础设施层之上,面向开发人员,为开发各类基于云计算的教育应用软件提供开发环境和公用API等,即提供PaaS;教育应用软件层,提供各类的教育教学相关的应用软件,即提供面向教育的SaaS。[2]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应紧紧围绕教师“教”与学生“学”为核心,面向校园的教职工、学生、校领导等各个服务群体,涵盖服务群体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与服务。根据不同解决的差异化需求定制个性化的服务,并且通过对移动终端的拓展,搭建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数字化校园,给师生带来全新的应用体验,系统地实施能够彻底解决学校以往信息不畅、数据孤立在多个部门无法共享的困境。具体来说,服务型数字化校园的的架构,具体如图1所示。
笔者所在职业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采用B/S结构、.NET技术,拓扑结构采用星型模块化结构,易于扩充。数字化校园的硬件基础设施如快速、安全、稳定的校园网已经建成,实现了全校无线网的覆盖,可实现与有线用户的统一管理,共享数据库有多种形式的数据导入、导出和多样化的报表生成功能。数字化校园的日常办公系统、教务教学系统、实践教学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等应用系统进行了前期的集成与整合,数据的可用性得到大幅提高。管理员、班主任、教师、学生、家长等校外人员分别拥有不同的权限,对应不同的门户入口,通过学生、家长、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全方位、多元化的参与评价,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和谐健康发展。但是随着学校各部门对校园网需求的多样化、网络稳定性和安全性等要求的提高,复杂的信息化环境给高职数字化校园建设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3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的构建策略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的是应用,应用的形式是服务。在建设过程中应围绕“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建立个性化的用户环境,以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服务。
3.1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实现数字化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区别于本科教育,且每个高职院校有自身的发展特点。信息化的标准是将信息经过采集、处理和交换之后的过程进行统一的规范,实现资源的共享,完成系统的协同工作,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校准。在高职院校进行数字化院校的建立过程中,学校要有自己的代码集,也要建立自己学校的信息资源的数据交换标准。对于学校已经存在的资源系统,要通过数据处理进行规范统一化,将信息资源变成比较标准的信息资源,能够让这些资源为其他的应用系统提供有效的统一的服务。对于比较新的应用系统,要能够采用统一的标准,以便能够达到统一的信息标准,逐步的实现数字化。
另外,高职院校的数字化的建设要能够对顶层设计进行强化,充分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长,并能够为职业学校特长的发展做好长远的以及阶段性发展的规划。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有关信息化建设的部门要能够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找出学习院的信息化系统的需求以及应用目标,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出有利于高职院校发展的方案。与此同时,也要能够禁止一次性达到目的的现象,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调研工作,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好科学的规划,对信息化的目标做好逐渐分步进行实施,稳扎稳打的做好数字化校园的的建设。[3]
3.2 对学校的资源进行最优配置
在很多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很多部门都建立了各自部门的信息系统,但是还是互不联系,从“部门孤岛”到了“信息孤岛”。根据这种现象,要能够对学校的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在现在的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有两种比较常见的现象。一种是比较集中型的,而另一种则是松耦合型的。第二种松耦合型的模式则相比较来说比较好一点,这种平台运用三大平台,分别是数据、认证以及门户,这种模式将这三大平台进行统一建设,采用对基础比较好的模式进行保留,对重新建立的模式以及之前有缺陷的模式进行数据转换,将数据中心进行迁移。对有关的资源进行了统一的整合,有利于资源的最优配置。
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信息化标准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一个规范,要对学校有关部门的各项业务进行统一的管理。在实施的过程中,要能够准确掌握本学校的运行情况,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合,形成属于学院的数据库。其次对于学校不合适的数据进行筛选,提高数据的有效率,最后则是对所有的稻萁行统一有效的整合,在信息展示上逐渐将业务应用系统的服务,加强数据中心的服务功能。这样能够让学校的有关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达到资源最优配置的功效。
另外,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达到资源的最优分配。很多高职院校在信息技术的开发中存在不足的情况,这时候可以借助外力来进行加强补充。软件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和新的功能需求,这些都是需要软件开发商来做售后的。那么学校可以跟企业进行合作,为学校后期的维护提供了有效合理的保障。学校和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对软件进行拓展,让产品能够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也让软件更加完善,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4]
3.3 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
在软件开发之后,要能够让软件在学校的管理中能够正常的运行,这时候就需要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因此,在软件进行运营之前,有关部门要能够将信息化的授权工作做好,可以按级别进行授权,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授权权限,能够保证有关人的操作访问权限。软件运行的管理员要能够对数据的管理进行严格的把关,防止有关学校私密的数据外泄,给学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高职院校的数字化院校的建设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校方学校要出台有关政策,保证系统能够进行全面的、正常的运营。
4 结语
高职院校服务型数字化校园建设应充分体现“以教育教学为本、以教师学生应用为本”,真正发挥数字化校园的优势,充分利用数字化的工作、学习环境。总之,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一项比较复杂系统的工程,也是现在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道路上,需要不断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和探讨,高瞻远瞩、理清思路、统筹规划、逐步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才能日臻完善。[5]可以说,数字化校园是学校数字化建设优化和发展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杨俊锋.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究,2012,18(4):12-17.
[2]章泽昂,邬家炜.基于云计算的教育信息化平台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2010(6):66-69.
[3]邵冬华.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对策研究[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33-36.
[4]宋玉贤.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07):30-33.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 协同环境 统一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07-02
数字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教育信息化、校园网络化已经成为教育模式改革和创新的必然趋势。因此,单一的软硬件结合的校园信息化模式已遭遇发展瓶颈,要想在新形势下实现高度信息化、教育现代化,为师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教学和科研环境,构建协同环境已是大势所趋。宁波工程学院一直十分关注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本文以OA(Office Automation)协同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为例,来谈谈数字化校园建设。
一、数字化校园的发展现状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推进,各种“智慧”系统的大力提倡,数字化校园建设进程也在快速发展。全国多所高校利用相应的现代网络设施和信息技术,构建一个含有多种应用系统的数字化平台,形成一个综合性的数字化虚拟环境,从而使得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更为高效。
然而,数字化校园的发展却不尽人意,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和难题,比如学校各部门在应用系统设计上只针对自己部门,而未站在学校的高度进行整体设计:各数据库资源无法实现共享;缺乏整体沟通协调或沟通协调不健全、工作不到位;软硬件建设与服务系统建设比重失调等等。这一系列现象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和发展设置了较大障碍,造成了较为明显的信息孤岛现象,若长此以往,必将极大地影响数字化校园的实际应用价值进而严重阻碍校园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协同管理的重要性
数字化校园的协同环境包括校务管理、教学科研、校园生活服务等方面的协同,它保证了数字化校园的资源积累,促进了数字化校园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有效提高了学校各个部门及院系的沟通和管理效率,为在校学生的学习就业等营造了良好的协同虚拟环境。例如,传统数字化校园对于教学、科研以及教务管理系统等只注重计划与成果管理,忽略了教学过程和科研活动,限制了数字化校园的应用价值。而协同环境下的数字化校园则改变了这种传统定式,注重以人为本,以过程为主线,进而实现了有效的人际互动,使数字化校园的应用性强,且最大程度的体现出来。另外,鉴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大趋势及其体现出的诸多问题,一体化的数字化校园协同环境,即构建应用关联、资源共享、以人为本的协同环境已成为数字化校园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学校管理信息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OA协同管理的构建与应用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本文以宁波工程学院为例,讲述如何构建OA协同环境,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对信息资源进行统筹规划,设置统一访问入口,实现单点登录;二是各项协同管理系统的分别构建,实现协同环境的立体化。
1. 统一信息资源规划
构建数字化校园协同环境的关键在于对校园的整体的分析和设计,从而达到校园网中各个协同环境的有效统一,实现整体协同管理。宁波工程学院为建设数字化校园有效良好的协同环境,设计组织了统一门户管理,即将校内分散的、结构不一的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集成和整合, 并设置统一的访问入口。基础服务平台的建设包括统一身份认证与管理平台、统一公共数据与交换平台、统一门户信息与集成平台。
1)统一身份认证与管理平台
为了应用系统安全、集中的管理,建立用户身份的统一管理机制,提供一站式身份管理、访问控制/执行、单点登陆。
2)统一公共数据与交换平台
在校园内搭建一个面向应用、安全可靠、操作便捷、技术先进、规范统一、灵活可扩展的数据平台,通过数据集成工具,进行数据过滤、清洗和双向传递,实现各业务系统、公共数据相互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
3)统一门户信息与集成平台
对校园网内的信息和应用系统进行整合,统一控制用户对信息和应用系统的访问,为用户提供单一的访问入口。用户界面可按照资讯、搜索、协作、业务服务和公共服务几个部分进行内容整合,对信息门户提供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根据用户身份提供满足其需求的特定信息和应用的整合,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2. 各项协同管理系统的分类构建
为实现学校核心业务的全面信息化,应用系统投入使用于教学、科研、管理、校园生活服务的各个智慧化环境。数字化科研资源的种类和总量满足学校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需求,利于学科建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
1)校务管理协同环境
构建校务管理协同环境应以办公自动化为构建核心,以业务管理系统为辅助而形成的校级管理人员和部门之间的网络协作环境,从而达到了学校行政人员办公平台的统一性和各种办公资源的整体性。在构建校务管理协同环境的过程中,应注意3个方面:一是事务处理过程中人员和消息的沟通,可利用校级通讯录或邮件等方式进行预约或沟通;二是事务安排时相关人员的合理调配,由于学校各部门行政人员每天都有大量工作安排,因此应及时在校务管理协同环境中构建相关工作计划,以便合理调配时间和人员;三是办公信息的管理,应针对不同部门设置不同的资源存储系统,以便信息的及时更新与删除,从而提高行政人员的工作效率。
2)教学协同环境
构建教学协同环境应以课程教学事务为中心,其主要使用者是学校的任课教师和学生。从目前各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情况看,教学协同环境发展较快,比如各高等院校特色图书馆资源管理建设等。可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完善和改进,如加入教学步骤和过程,进而达到学生之间可协同学习讨论,教师之间可协同备课教学,促进师生间的沟通交流。此外,应努力实现所有教学资源共享,形成完备的资源共享体系,为教学协同环境的构建打下坚实基础。
3)科研协同环境
构建科研协同环境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一个可为科研工作者提供网上沟通、交流协作服务的平台,同时设置相应的科研项目管理工具,从而提高科研项目的工作效率,促进科研项目成果的产生。科研协同环境一般主要包含三种功能:一是科研项目的时间安排,进展情况和重点难点等;二是设置相应的共享文件储存空间,实现信息及时分享和科研人员的沟通;三是供科研处各类信息:项目申请,立项通知,结题工作的开展以及其他有关项目的通知。
4)校园生活协同环境
校园生活协同环境的构建主要面向学生,为在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数字化、信息化的呈现。学生可在此平台上各类信息,如活动通知、考试交流、就业信息等,也可发表日志,照片,上传各类文件(音乐、视频、学习资料等),类似个人空间的功能。可促进学生间的交流沟通,丰富校园生活,实现信息共享。
四、结束语
构建良好的协同环境,使数字化校园建设平台更优质、更高效地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服务,是数字化校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积极发展以业务流向为主线的协同工作管理系统,整合应用与服务功能,构建统一的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建立一个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各部门工作效率、改善领导决策支持和面向师生员工服务的校务体系,是数字化校园建设成功的关键,也是高校信息化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
参考文献:
[1]战洪飞,李荣彬.基于协同技术的校园网络咨询系统研究.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