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工程风险评估范文

建筑工程风险评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工程风险评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工程风险评估

第1篇:建筑工程风险评估范文

一、工程监理中风险的特征

1.风险的客观性。风险的客观性表明风险的发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体。任何与工程相关的活动都是置身于特定的环境中,受到环境的影响,但环境变化是难以控制的,任何不利于建筑工程的因素发生都会导致风险的发生。因此,工程在环境的作用下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风险。

2.风险的不确定性。风险的不确定性表现为风险来源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发生概率的不确定性。从风险来源看,既有来自建筑工程企业和监理工程企业内部的风险,同时也有来自建筑行业、房地产行业的风险和外部环境的风险。企业内部的风险可能表现为企业疏于管理,或者对潜在风险认识不透,导致风险出现。从行业看,由于工程监理质量标准的修订,或经济环境的变化等外在的压力等都会导致风险的发生。监理环境的改变也使得工程监理面临着新的挑战,从而产生风险。这些即将发生的风险不仅来源不确定,而且发生概率的大小也是难以预测和确定的。

3.风险的可控性。尽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风险是可以控制和化解的,这意味着建筑工程中的风险是可以采用一些办法加以解决的。这些解决的办法要么是我们提前布局,寻求解决的对策;要么是在风险发生后,我们及时寻求有针对性的措施控制和化解风险。

二、工程监理风险管理与控制的流程

和其他风险管理与控制一样,建筑工程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流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的评估、风险的应对策略与风险的监督和控制。

1.识别风险的来源。在建筑工程中,风险的主要来源可能包括发包方的风险、承包方的风险和监理自身的风险。来自承包方的风险表现为承包方给予施工方的压力,如工期提前、不配合承包方等都有可能导致风险的发生。从承包方看,风险主要有承包方的资质、建筑技术水平,以及不按照合同的要求施工等。工程监理方的风险主要表现为监理人员的素质、监理的态度是否客观公正、监理的管理体制等。只要有针对性地从这三个方面加以准备,细化来自每一个环节的可能风险,就有可能做到风险来源掌控的万无一失。

2.严格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在识别可能的风险来源基础上,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和风险造成的损失大小加以评价。风险评估是风险应对的前提条件,严格风险评估,要从管理的高度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加以评估,并对每一类风险根据其可能造成损失的大小加以评判。通过风险评估,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准备风险发生后的解决办法,并尽可能地降低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成本。

3.多样化应对风险。风险对策是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风险对策是建筑工程监理管理和控制的核心,只有客观地面对风险,采取措施,才能降低、回避、分散或防范风险,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样化的风险应对,既表现为不同风险来源,风险的应对策略不一样,又表现为每一类风险准备多种风险防范和应对措施。

4.实施风险监控。风险监控的目的是对各项风险应对措施的执行情况不断地进行检查,并评价各项风险对策的执行效果,在环境和条件发生变化时,要确定是否需要提出不同的风险处理方案。

三、工程监理风险管理与控制措施

1.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的主要目标是识别风险源,风险的大小和风险对工程的危害。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可以根据风险的来源加以建立,包括发包方、承包方和监理风险预警。发包方的风险预警可以设定为契约风险预警、工程干预预警、工程资金预警;承包方风险预警包括承包资格预警、承包工作行为预警和承包道德预警;监理方预警包括监理行为预警、管理能力预警和监理队伍预警。针对每一预警,设定相应的机制予以防范。

2.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评估流程。风险评估流程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作出的管理风险的重要手段。一套完善的风险评估流程包括风险评估主体、风险评估规则和风险评估办法。风险评估主体的参与人员应该包括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共同构成,邀请各类专家、学者参与风险的评估。风险评估规则是根据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状况加以制定,风险评估办法主要采用定量和定性的两种。

3.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建筑工程监理中完善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应该包括建筑工程系统性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以及非系统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系统性风险管理重点是对整个建筑工程都产生影响的风险,这种风险管理应该是采取规避的办法以减少风险发生之后的损失。非系统性的风险管理可以根据相应风险发生的来源,制定一系列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刘绍鹏,周荣委,李洪平.浅谈建筑施工监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3).

[2]饶彬.建设工程监理风险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3).

[3]秦佳鑫.风险管理在工程监理项目中应用的探讨[J].民营科技,2012,(3).

[4]董文龙.工程建设监理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与基本原则研究[J].科技信息,2011,(11).

第2篇:建筑工程风险评估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监理;风险管理与控制;新技术

近年来,建筑工程监理地位不断提高,监理机制日益完善,监理范围不断扩大,压力不断增加。面对快速发展的建筑工程,如何跟随发展变化,优化监理工作模式和方法,成为研究的重点。建筑工程监理实践,若能够强化风险管控,对保障工程的效益和质量等目标实现,起到积极作用,能够促使监理价值实现。

1建筑工程监理新形势

从实际情况分析,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开展,面临新形势,体现在以下方面:1)监理环境日益复杂。受到土地资源限制与建筑需求等的影响,使得工程建设环境更加复杂,同理监理环境也如此,工程建造期间面临的风险更加复杂,增加风险管控难度。2)监理对象新型化。近年来,各类新技术和新工艺等的运用,带动着质量与安全等形式变化,监理对象呈现新特点,采取以往的监理手段“有些吃力”,难以实现监理的全面覆盖,要进行监理优化和创新。3)监理工作要求提高。最初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开展,主要围绕质量与安全,如今逐步扩大到多个方面,包括进度和造价等,更加注重监理风险的控制。

2建筑工程监理中风险的特征

2.1不确定性

根据建筑工程实践总结,发生的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等,很多是因为不确定风险因素引发,此类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有着较大的挑战。首先,风险发生概率具有变化特点,难以确定几率。其次,工程风险来源比较广泛,比如天气、人员以及疫情等,都会引发相应的问题。最后,不确定风险难以快速识别,管控工作比较被动,若缺少对风险的全面认知与了解,极易造成风险产生概率增加,造成更大的影响。

2.2客观性

建筑工程风险具有客观性,不会受到内在因素的影响,并且不会因为人的意志转移,为客观真实存在。很多建造任务都是相应的环境下开展,受到环境中的因素影响,难以实现对环境变化的高效控制,极易产生风险,给监理任务的执行提出诸多难题。

2.3可控性

实际上多数风险通过采取合理的方法都能够有效解决,进而减少工程损失。从建筑工程监理的角度分析,当产生风险后,采取相应的手段,实施风险控制,探索适宜的解决方法,防范与控制低风险。例如,吊装施工风险,对其进行风险识别和分析,围绕场地和起吊设备、人员以及操作等,采取风险控制,营造安全的作业环境,采取吊装安全防护措施以及加大安全管理,可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3建筑工程监理中的风险管理策略

3.1增强风险意识

建筑工程监理实践中,实施风险管控措施,要树立风险意识,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进而驱动行为,落实风险管控工作。从当前的情况来说,要增强监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其能够认识到自身的风险管理职责,进而认真落实各项监理工作。这需要制定完善的建筑工程监理制度,明晰风险管控责任,由相关部门和人员负责。做好内部宣传,增强监理人员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意识,严格把控各项工作的落实[1]。

3.2引入BIM技术

从建筑工程监理前沿分析,BIM技术逐渐引入和应用,正在掀起监理改革浪潮,很多地区已经开展在监理领域推广BIM技术。基于BIM技术实施建筑工程监理,能够强化风险管控,体现在以下方面:1)现场环境。搭建建筑施工现场的可视化模型,依据建筑施工方案和进度计划等,为材料和机械设备等的布置,进行动态模拟分析,提出相对较优的方案,减少现场无序组织和其他问题的发生,实现对进度和安全等的风险防范,保障工程的效益目标实现。2)质量风险。最初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应用,就是集中于设计优化,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逐渐拓展到工程管理,为建筑工程质量全过程管控,提供有力支持与保障。设计环节通过协同设计、碰撞检测分析等,实现质量风险的事前控制。施工期间发挥技术交底和质量动态化控制等优势,助力生产质量风险的控制,提高风险管理水平。3)安全风险控制与其他管控。基于BIM技术,开展安全文明施工风险,能够为安全管理和绿色施工管理等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对于监理人员而言,利用BIM技术和平台,高效参与建筑设计和施工等全过程的管理,通过和相关部门的高效共享信息,保障风险管控工作高质量落实,进而发挥监理的作用。

3.3加大监理队伍的建设

建筑工程快速发展,不断涌现新事物,使得建筑工程监理工作发生变化。若想要更好的适应发展,强化风险管控能力,要注重监理队伍的建设[2]。结合工程项目的整体情况,围绕环境和技术以及材料等内容,进行风险识别与分析,针对形成的风险管控方案,对监理人员所需的知识和技术,组织专业人员对监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够高质量落实风险管控工作。对监理行为和风险管控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与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针对建筑工程风险,实施预警制度,强化预防管控能力,保障监理工作落实到位。

3.4优化风险评估流程

实施风险管理,保障风险管控工作落实到位,要搭建完善的风险评估流程。采用风险识别技术,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细化风险因素,明确诱发风险的主要原因,提出防范和应对措施。根据风险管控的情况,动态调险评估系统,不断提高工程质量与安全以及进度等的风险控制水平,切实保障工程监理价值的发挥。需要注意的是,进行风险评估,综合运用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方法,最大程度上保障风险得到有效控制[3]。

第3篇:建筑工程风险评估范文

关键词:城市区域 火灾风险 评估

一、火灾风险评估的概念

过去,人们往往依靠经验和直观推断来做出决策。随着计算机容量不断扩大和模块技术的发展,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和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技术作为复杂或重大事项决策的必要辅助手段,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在决策分析、管理科学、运营研究和系统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知和应用[1]。

通常认为风险(risk)的定义为:能够对研究对象产生影响的事件发生的机会,它通过后果和可能性这两个方面来具体体现。风险概念中包括三个因素:对可能发生的事件的认知;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后果[2]。因而,火灾风险(fire risk)包含火灾危险性(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和火灾危害性(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的后果)双重含义[3]。

现在,在文献中可以看到的与“火灾风险评估”相关的术语有fire risk analysis, fire risk estimation, fire risk evaluation, fire risk assessment等,但基本上火灾风险评估都是指:在火灾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火灾风险进行估算,通过对所选择的风险抵御措施进行评估,把所收集和估算的数据转化为准确的结论的过程。火灾风险评估与火灾模拟、火灾风险管理和消防工程之间有密切关系,为其提供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简单地如消防安全设施检查表,复杂的就会涉及到概率分析,在应用方面针对的风险目标的性质和分析人员的经验有各种变化[4]。

较多的人倾向于从工程角度来定义火灾危害性(fire hazard)和火灾风险(fire risk)。火灾危害性指:凡是根据已有的资料认为能引起火灾或爆炸,或是能为火灾的强度增大或蔓延持续提供燃料,即对人员或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任何情况、工艺过程、材料或形势。火灾危害性分析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针对性,目的是确定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可能发生的可预见性后果。这种设定的条件称为火灾场景,包括建筑物中房间的布局、建材、装修材料及家具、居住者的特征等与相关后果有关的各种具体信息。目前在确定后果方面的趋势是尽可能地利用各种火灾模式,辅以专家判断。此时,危害性分析可以看作是风险评估的一个构成元素,即风险评估是对危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权衡的一系列危害性分析。

从系统分析的角度来看,风险具有系统特性和动态特性。风险实际上并非某一单一实体或事物的固有特性,而是属于一个系统的特性。若系统发生变化,很容易就会使事先对风险所做的估算随之发生变化。火灾风险评估模式包括:系统认定,即明确所要评估的具体系统并定义出风险抵御措施的过程;风险估算,即设定关于火灾的发生几率和严重后果及其伴随的不确定性的衡量标准或尺度,计算和量化系统中的指标的过程;风险评估,对该标准或尺度进行分析和估算,确定某一特定风险值的重要性或某一特定风险发生变化的权重[5]。

二、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的意义及发展概况

在消防方面,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和建筑设计性能化的发展,对建筑工程的安全评估日益受到重视,比如美国消防协会制定的“NFPA101生命安全法规”是一部关注火灾中的人员安全的消防法规,与之同源的“NFPA101A确保生命安全的选择性方法指南”,分别针对医护场所、监禁场所、办公场所等,给出了一系列安全评估方法,多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评估方面[6]。

目前,我国在火灾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大部分是以某一企业,或某一特定建筑物为对象的小系统。例如,由武警学院承担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石化企业消防安全评价方法及软件开发研究”,以“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设计规范”等消防规范和德尔菲专家调查法为基础,设计了石化企业消防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道化指数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线性加权模型得出炼油厂的消防安全评价结果[7]。以某一特定建筑物为对象的火灾风险评价也比较多,如中国矿业大学周心权教授,在分析建筑火灾发生原因的基础上,建立了建筑火灾风险评估因素集,并运用模糊评价法对我国的高层民用建筑进行了消防安全评价[8]。

与上述的安全评估不同,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的目的是根据不同的火灾风险级别,配置消防救援力量,指导城市消防系统改造,指导城市消防规划。对已建成的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必须考虑许多因素,即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区域内所存在的对生命安全造成危险的情况、火灾频率、气候条件、人口统计等因素,进而评价社区的消防部署和消防能力等抵御风险的因素。除此之外,在评估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情况是要关注社区从财政及其他方面为消防规划中所要求的总体消防水平提供支持的能力和意愿。随着城市规模扩大、综合功能增强,在居住区商贸中心、医院、学校、和护理场所增多,评估方法还会相应的改变。现有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出于以下两个目的:

(一)用于保险目的

在火灾保险方面的应用的典型事例为美国保险管理处ISO(Insurance Services Office, ISO)的城市火灾分级法,在美国已经被视为指导社区政府部门对其火灾抵御能力和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和自我评估的良好方法。ISO方法把社区消防状况分为10个等级,10级最差,1级最好。

ISO是按照一套统一的指标来对每个社区的客观存在的灭火能力进行评估,确定该社区的公共消防级别,这套指标来自于由美国消防协会和美国自来水公司协会所制定的各种国家规范。ISO对城市消防的分级方法主要体现在它的“市政消防分级表(Commercial Fire Rating Schedule, CFRS)”上。CFRS把建筑结构、用途、防火间距与公共消防情况(用公共消防分级数目表达)相关联,再以统计数据加以调节后,来确定相应的火险费用。ISO级别仅被保险公司用作确定火险费用的一个成分。ISO分级系统虽然无法反映出消防组织的其他应急救援能力,但实际上也常用于各个区域的公共灭火力量的确定。

市政消防分级表从1974年开始使用,主要考察某城市区域的7个指标情况:供水、消防队、火灾报警、建筑法规、电气法规、消防法规、气候条件。随着技术进步,该表也不断改进。1980年版抽取了CFRS中对公共消防分级的方法,给出了修订后的灭火力量等级表,指标只包括前3项。被删除的指标或者确少区分度,或者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评估时太过于主观,而且74表格中包含许多评估标准是具体的规定,如果某一社区的情况没有满足这些规定,则归属为差额分,规定降低了表格可使用的弹性范围,无法正确评估情况和技术的变化。故而ISO分级表被视为越来越“性能化”[9]。

(二)用于消防力量的部署

当今的消防组织和地方政府要担负日益加重的安全责任,面对来自公众的对抵御各种风险的更多的期望,以及调整消防机构人员、设备及其他预算方面的压力,迫切需要确认某一给定辖区内的具体风险和危险的等级。

第4篇:建筑工程风险评估范文

关键词: 建筑工程 项目管理 项目风险

Abstract: in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risk management to belong to a high-level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work, it is to analyze and deal with the uncertainty to produce a variety of problems set of methods. So, for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discussed in depth, and try to explore and avoid the risk of the enterprise, reduce dissolve the effective way of the risk loss very have realistic significance.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project risk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建筑工程由于其规模大、 周期长、 生产的单件性和复杂性等特点,所以随着建筑项目的规模不断扩大,影响因素的复杂化,以及技术难度增大、分工细化和综合集成化且市场竞争激烈等不确定因素地客观存在,建筑企业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种种风险,风险管理就尤为重要。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指建筑施工单位对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识别、 分析、 评估, 并在此基础上有效的防范风险, 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本文重点阐述风险管理的特点、评估方法以及处理方法。

一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的特点

1.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作为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超越人们主观意识的客观存在,而且在项目的整个寿命周期内,风险是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的。 这说明了为什么虽然人类一直希望认识和控制风险,但直到现在也只是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减少损失程度,而不能也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2.某一具体风险发生的偶然性和大量风险发生的必然性

任何一种具体风险的发生都是诸多风险因素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种随机现象 个别风险事故的发生是偶然的杂乱无章的,但对大量风险事故资料的观察和统计分析,发现其呈现出明显的运动规律,这就使人们有可能用概率统计方法及其它现代风险分析方法去计算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同时也导致风险管理理论的迅猛发展。

3.风险的可变性

风险的可变性在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各种风险在质和量上的变化 随着项目的进行,有些风险将得到控制,有些风险会发生并得到处理,同时在项目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可能产生新的风险。

4.风险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

建设工程项目周期长 、规模大、涉及范围广、风险因素数量多且种类繁杂,致使其在整个寿命周期内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 ,而且大量风险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错综复杂,各风险因素之间并与外界交叉影响又使风险显示出多层次性,这是建设工程项目中风险的主要特点之一。

二、风险识别方法和风险评估方法

风险识别是指通过某种方法识别出工程项目质量、 安全、进度、投资等目标顺利实现的主要风险,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第一步。这一阶段主要侧重于对风险的定性分析。风险识别主要有几种方法:专家调查法(包括专家会议法和德尔菲法等数10种方法) ,幕景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等。风险识别的过程分4个步骤:

① 对工程进行详细地概况分析和限制条件分析,建立WBS和RBS (包括风源分解RSBS和风险事件分解REBS)结构图

② 确认各项风险事件不确定性的客观存在

③ 建立风险清单

④ 进行风险分析

风险评估是指采取科学方法将识别出的风险据其风险水平大小予以排队,按照一定的风险等级评定准则,对各个风险进行风险等级的划分,以便于风险管理方按照规定的风险决策,有针对性、有重点地管理好风险。根据风险评估的目的和对象的不同,有多种的风险评估方法。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有基于检测的风险评估法、 图表法、 层次分析法 (AHP) 、蒙塔卡罗数值模拟法、敏感性分析法等。例如目前最广泛使用的层次分析法[4,5],其计算流程图见图1。通过建立的工程项目层次分析风险评价模型,将复杂的风险问题分解为几个层次和若干要素,并在同一层次的各要素之间简单地进行比较、判断和计算,从而对诸多风险源进行归纳、评价和风险相对重要性程度的排序,并做一致性检验。根据所识别的风险,建立层次分析法风险评估模型,主要包括风险总目标层、风险子目标层、分部风险目标层以及风险因素四个层次。

三、建筑工程项目进行项目风险转移的方法

风险转移是指项目组将风险有意识地转给与其有相互经济利益关系的另一方承担的风险应对方式。转移风险, 包括向对方转移风险和向第三方转移风险。

向对方转移风险, 主要指推行索赔制度

工程索赔是一种权利要求, 其根本原因在于合同条件的变化和外界的干扰, 这正是影响项目实施的众多变化因素的动态反映。没有索赔, 合同就不能体现其公正性, 因为索赔是合同主体对工程风险的重新界定。工程索赔贯穿项目实施的全过程, 重点在施工阶段, 涉及范围相当广泛。比如工程量变化、设计有误、加速施工、施工图变化、不利自然条件或非乙方原因引起的施工条件的变化和工期延误等,这些都属于可计量风险的范畴。 FIDIC 红皮书关于工程索赔的条款已由第三版的 1 个分条款增加为 5 个分条款, 形成独立的主题。我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关于工程索赔也作了相应的明确规定。这些索赔条款可以作为处理工程索赔的原则利法律依据。尽管工程索赔的解不是唯一的, 但却是可以计量的。利用合同条款或推断条款成功地进行索赔不仅是减少工程风险的基本手段, 也反映项目合同管理的水平。对承包商而言, 不善于工期索赔必然导致工期延误的风险; 不善于费用索赔必然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甚至亏本。实践证明, 如果善于进行施工索赔, 其索赔金额往往大于投标报价中的利润部分。因此, 树立合同意识、风险意识和索赔意识, 重视风险管理对降低工程风险是非常重要的。

向第三方转移风险

包括推行担保制度和进行工程保险。在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 风险转移是工程风险管理对策中采用最多的措施, 工程保险和工程担保是风险转移的两种常用方法。( 1) 推行保险制度。工程保险是指业主和承包商为了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向保险人( 公司) 支付保险费, 保险人根据合同约定对在工程建设中可能产生的财产和人身伤害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工程保险一般分为强制性保险和自愿保险两类。保险是最重要的风险转嫁方式。在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 强制性的工程保险主要有以几种: 建筑工程一切险 ( 附加第三者责任险) 、安装工程一切险 ( 附加第三者责任险) 、社会保险 ( 如人身意外险、雇主责任险和其他国家法令规定的强制保险) 、机动车辆险、10 年责任险和 5 年责任险、专业责任险等等。其中, 建筑工程一切险和安装工程一切险是对工程项目在实施期间的所有风险提供全面的保险, 即对施工期间工程本身、工程设备和施工机具以及其他物质所遭受的损失予以赔偿,也对因施工而给第三者造成的人身伤亡和物质损失承担赔偿责任。过去, 一切险的投保人多数为承包商; 现在, 国际上普遍推行由业主投保工程一切险。在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 建筑师、结构; 工程师等设计、咨询专业人均要购买专业责任险, 对由于他们的设计失误或工作疏忽给业主或承包商造成的损失, 将由保险公司赔偿。国际上工程涉及的自愿保险有以下几种: 国际货物运输险、境内货物运输险、财产险、责任险、政治风险保险、汇率保险等等。国际上工程保险的通行做法和特点是; 保险经纪人在保险业务中充当重要角色、健全的法律体系为工程保险发展提供了保障, 投保人与保险商通力合作是控制意外损失的有效途径, 保险公司返赔率高且利润率低。目前, 我国工程建设市场主要开展了建筑(安装)工程一切险, 职工意外伤害保险, 一些保险公司在江浙一带开展了个人建房工程险,开始筹备开展设计责任险。一些利用外资工程普遍地购买了不同品种的建筑工程保险。国内重大工程购买相应保险的已经比较普遍。( 2) 推行担保制度。工程担保是指担保人( 一般为银行、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其他金融机构、商业团体或个人) 应工程合同一方(申请人)的要求向另一方(债权人)做出的书面承诺。工程担保是工程风险转移措施的又一重要手段, 它能有效地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许多国家政府都在法规中规定要求进行工程担保, 在标准合同中也含有关于工程担保的条款。在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 常见的工程担保种类如下: 第一, 投标担保: 指投标人在投标报价之前或同时, 向业主提交投标保证金(俗称抵押金)或投标保函, 保证一旦中标, 则履行受标签约承包工程。一般投标保证金额为标价的0.5- 5% ; 第二, 履约担保: 是为保障承包商履行承包合同所作的一种承诺。一旦承包商没能履行合同义务, 担保人给予赔付, 或者接收工程实施义务, 而另觅经业主同意的其他承包商负责继续履行承包合同义务。这是工程担保中最重要的, 也是担保金额最大的一种工程担保; 第三, 预付款担保: 要求承包商提供, 为保证工程预付款用于该工程项目, 不准承包商挪作他用及卷款潜逃; 第四, 维修担保: 是为保障维修期内出现质量缺陷时, 承包商负责维修而提供的担保, 维修担保可以单列, 也可以包含在履约担保内, 有些工程采取扣留合同价款的5%作为维修保证金。以上四种担保是在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常见的工程担保种类, 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种: 反担保、付款担保、业主无能为力担保、分包担保、临时进口物资税收担保、完工担保、差额担保、施工执照担保等。

3.通过分包合同向分包商转移风险。

非保险型转嫁方式是指项目组将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失通过合同的形式转嫁给另一方, 其主要形式有租赁合同、保证合同、委托合同、分包合同等。通过转嫁方式处置风险, 风险本身并没有减少, 只是风险承担者发生了变化。

四、结语

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方面,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应用,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我国的水平仍然处于引进、吸收和消化阶段。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特点下,竞争的需要和信息技术的支撑,促使了工程项目管理的全球化发展:国际间的工程项目合作日益增多以及国际化的专业活动日益频繁。因此,我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国际化水平还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核成,陶力一,张远福.项目风险分析与管理[J].中国管理科学,1998,(4).

[2] 姜青舫, 陈方正.风险度量原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3] 周慧玲.风险管理学[M].武汉: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第5篇:建筑工程风险评估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建筑工程的项目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于投资大、工期长,需要大量的不同专业的人员参与,内部和外部的影响条件和因素众多,因而面临的风险也比其他行业为多。建筑物在施工中处于最薄弱状态,在施工中具有更大的风险。施工风险将对业主和承包商造成直接和间接损失。因此要加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风险管理工作,提高风险管理意识,掌握风险识别技术,及时防范和化解工程风险。

一、关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处理的方法

1.风险控制是通过对工程项目中存在风险的一定的了解,根据不同的风险类型制定出不同的风险管理规划,以便制定出项目目标、项目工期以及项目资金,以此来减少风险带来的严重后果。一般情况下,施工工地会存在由于施工技术带来的风险以及自然环境带来的风险,同时也会因为社会的影响带来一定的风险,总之,在建筑工地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把关各种项目关口,从而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同时也要在施工过程中就要对施工中存在的风险进行一定的评估,根据各种风险制定出相应的方案,尽可能地降低项目损失。

2.风险保留是指风险存在时,如果不能找到解决风险的方案,为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应用积极的方式承担风险带来的后果的一种方式。风险保留原则是明知道自己承担的后果,尽量使利益最大化,从而减少风险损失的一种方式,通常这种损失一般由企业承担。目前工程项目中,如果企业项目的总风险大于工程的不可预见费,整个工程的预备资金不足以满足整个风险,采用风险保留转移是最佳选择。一般情况可以购买保险,但如果当项目的最大风险比工程的可预费用还小,则可以采用风险保留的方式。

3.风险转移。一般情况下,风险转移是工程项目管理中常见的原则。风险转移是一般是由一方将不可预测的风险通过和另一方协商签订合同转移给对方,比如,业主方发包合同时将原材料价格上涨、施工设备价格上涨,人力资源价格上涨等风险因素一并转移给对方,因为这种转移是为避免自己的损失,所以这种方式必须建立在双方公平的基础上。另外一种是目前最常用的风险管理方式,就是通过向保险机构缴定一定的资金,将风险转移到保险机构上去。这也是一种较成熟、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方式。

二、关于提高建筑施工项目的风险管理的措施分析

1.健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相关法规,构建完整的风险管理机制。因为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还没有完善,所以许多方面的体制还不成熟,尤其是现阶段我国的有关法律制度不能够适应建设项目工程的风险管理,没有工程保险方面的具体法律。现阶段,工程建设的关键就是要建立一种符合中国实际的工程担保和工程保险的制度。

2.在企业内部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建立一个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体系,是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的关键,通过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建立,明确了各方面的职责,并且加深了各方面的风险防范意识以及强化了对风险信息的收集,从而更好地掌握风险的规律性。与此同时承包商还要列出建设工程项目所潜伏的各种风险的清单,通过衡量和对比,然后对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最大程度上减少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3.加强安全风险管理。建筑施工单位的安全风险防范对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有重要影响,并进而影响到施工单位的发展前途和生存环境,所以施工单位安全风险的防范在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管理中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建筑施工企业要全方位,多层面的从引发安全风险的众多层面和众多环节中去控制施工管理风险,安全生产在施工项目的管理上必须要高度重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施工事故风险,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性

4.加强合同的风险管理。工程合同既是项目管理的法律文件, 也是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签订合同要始终坚持“利益原则”。承包人有权签订一个平等互惠的合同条款, 这是承包商减少或转移风险所需坚持的最基本原则。项目的管理者必须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 学会从风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管理的角度研究合同的每一个条款, 对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否则, 风险将给项目带来巨大的损失。合同是合同主体各方应承担风险的一种界定, 风险分配通常在合同与招标文件中定义。例如在FIDIC合同条件中, 明确规定了业主与承包人之间的风险分配, 如果业主的合同条件与FIDIC合同条件不同, 应进行逐条的对比研究, 分析业主为什么要修改这一条, 是否隐含着风险。

5.风险分析与管理的应用。风险管理的最后一个过程是风险监控。为了保证项目风险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实现风险管理预期目标,必须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组织。该综合楼项目采用企业内部自有的风险管理部门来实行风险管理和监督项目部自有风险管理部门,选用工作责任心较强、吃苦耐劳、品德良好、有一定工程经验的管理人员担任,人员均经过培训。在施工现场施工前,现场风险管理人员需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包括: 检查施工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操作条件是否满足旌工工艺要求,特殊工种操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检查材料、半成品和构配件、设备和商品砼是否报验合格,施工设备机械是否运行正常;检查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是否已经过审批,是否己进行技术交底;检查施工环境是否对工程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6.加强风险评估及规避工作。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风险管理中还应当加强风险评估工作,可成立风险评估小组对施工项目可面临的各种可能风险进行正确的评估、分析、控制和监督,并根据相关结果制定风险规避对策方案,从而为风险有效管理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7.提高整体施工队伍的风险管理意识。应该果断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和施工人员的风险意识和法律观念。在实践中,我们的建筑施工企业要加强对风险管理知识的了解。在对施工技术和财务管理等进行了解的同时,要重视对公司的领导或者中层干部的培训,积极引进风险管理方面的人才,在公司重大的工程项目和经济活动中要主动向相关的专业人士和权威机构咨询,邀请专业的施工人才介入,而不是被动的的等待出现问题了才请风险管理来弥补。那样对降低企业的风险很不利,也有损于增加公司的经营效益。鉴于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这些情况,我希望业界人士积极呼吁,不要再走那些浪费金钱的来路了,要聘请风险管理的顾问在公司内部展开培训。同时,如今的经济高速发展,我们要与时俱进切不可再倒在了法律这条坎上,在信息化社会中,要积极构筑合同和法律管理的组织制度网络,提高大家的风险意识。

总而言之,风险管理是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关键,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良好的风险管理,不但可以使建筑施工项目收获最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提高建筑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闫辉.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风险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1).

[2]兰凌.试析施工项目工程管理中的风险[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5).

第6篇:建筑工程风险评估范文

[关键词]建筑 风险管理 识别 措施

中图分类号:F4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0-0117-01

建筑工程具有建设工期长、投资规模大、施工技术复杂等特点,在工程建设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可预见的因素,所以说建筑项目一种高回报,高风险的投资,如不对风险加以防范,很有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尽管在国际上建筑工程的风险管理已经被认定为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但是我国的建筑工程风险管理并未形成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依旧存在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

建筑工程的风险管理是对潜在的意外损失进行识别、分析、评价和控制的过程,通过采取合理的风险应对措施、管理方法、技术手段进行有效地控制,尽量减少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最低的成本来制定具有安全保障的决策行为并谋取最大利润。

有效的实施和推广建筑工程风险管理不仅能够助力建筑企业获得巨大的经济效果,同时有助于企业竞争力、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具体有以下作用:

(1)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的决策是依据于大量准确而可靠的材料,能够增加建筑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建筑工程风险管理减少了工程项目的不确定性,能为建筑企业提供一个安全的生产经营环境,有助于提高各个环节的生产效率。

(3)建筑工程风险管理是一种主动控制,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缩短工期、提高质量、增加工程的安全性,有利于建筑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保障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4)建筑工程风险管理可以提高工程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总结积累以往的经验教训,能够提高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适应力。

2.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系统

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系统的主要职能是辨识和确定工程的风险,并促使建筑企业制定和选择风险处理的方案。通常该系统包含三个阶段,即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三个阶段不断重复进行,使得项目的风险管理达到最优化。本文将项目风险管理规划加入该系统,列于风险识别之前,使之成为整套系统的行动指南。

2.1 风险管理规划

建筑工程风险管理规划是对整个风险管理的计划,目的在于通过有计划有目标的风险管理思路和方式,预防、遏制或消除不利事件的发生概率和后续影响。该规划统领整个风险管理的全程,如果规划合理并加以严格实施,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建筑工程风险管理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应该选择最佳的管理技术,充分的体现成本效益,所以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通常而言,制定规划的依据包括四个方面:该规划所涉及的项目内容,历史累积的风险管理经验,决策者和责任方的授权情况以及项目利益相关者对风险的敏感程度和承受能力。而该规划的内容应该包括建筑工程全周期所涉及的所有人员配置、时间工期、规则标准、资金财务、总结汇报等,并在最终整理为全套文档资料,用于风险管理、项目检查及经验总结等。

2.2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指工程参与主体在通过资料收集和研究分析后,对工程项目中不同的风险源或不确定因素按照产生的背景原因、表征特点及预想后果进行辨别分类的过程。风险识别首先要分析项目的组成、各分项的性质与相互关系以及该项目与环境的关系等。然而多数情况下,风险并不能被准确预测,如何区分潜伏风险和假象风险也是一个难题。因此在此基础上可以利用系统的、明确的方法来针对性的进行研究。常用的识别方法有头脑风暴法、SWOT技术分析、德尔菲法、流程图分析法、访谈法、检查表法、因果分析法、项目工作分解结构、财务报表分析法等,报告中应明确个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及损失,并将最终成果通过风险目录摘要体现出来。

2.3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一般包括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风险估计是以单个风险为对象,而风险评价则全面分析了所有阶段的整体风险、风险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主体对风险的承受力等。通过估计和分析建筑工程风险的性质和大小,可以加深工程参与方对建筑工程及建设环境的理解,有助于合理安排工程风险的处理方式。

风险估计通常运用概率统计的方式,对工程项目风险予以量化,并将已经识别出来并且经过分类的风险按照权重重新排列。风险估计的内容一般包括四个方面,即“对风险事件发生可能性的估计、风险事件发生时间的估计、风险事件发生后严重程度的估计以及风险事件影响范围的估计”。

风险评价则是在之前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系统评价模型来进行分析。风险评价过程可以依照四个步骤进行:确定风险评价基准、确定工程项目的风险水平、比较工程的风险水平和评价标准以及确定工程的风险等级。通常采用的分析方法可以分为两类,即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需要事先主观判断出起主导作用的风险因素,再结合历史经验和相关研究结论做出判断。定量评价的方法在国际工程中更为常见,通过科学、理性及客观的系统数据分析找到风险因素,并将风险造成的损失概率、损失程度及其他因素结合考量,相较于定性分析而言更具为客观稳定,是我国建筑工程风险管理发展的方向。

2.4 风险控制

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控制措施很多,而不同的工程项目可采用不同的方式,具体可以有以下几种策略。

(1)风险回避。风险回避主要是通过中断风险源,杜绝风险的发生或者抑制其继续发展。该策略通常应用在项目的计划阶段,通过放弃具有高风险低收益的项目内容而从根本上避免损失。在这个过程中,一般采取两种方法进行风险回避:拒绝承担风险或者终止已承担的风险项目来避免更严重的损失。从工程风险的处理方式来看,这是一种消极的防范手段,但同时也是最彻底的方式。

(2)损失控制。控制损失应采取主动积极的立场,以预防为主控制为辅,通过研究分析风险根源来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损失控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损失预防和损失遏制。通过前期的损失预测防范以及相关危害程度分析及时制定有效合理的控制措施,有助于建筑企业以较小的经济成本获得较大的安全保障。

(3)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指通过合同或者协议,设法将风险结果连通风险应对的权利和责任都转移到其他具有较强抗风险能力的组织,增加风险承担的主体,降低建筑企业的风险损失。风险转移常用于高风险高收益的工程项目,主要采取工程保险、工程担保及工程分包转包等方式,增加风险承担单位减轻总体风险压力,最终实现共同分摊计提风险。

(4)风险自留。风险自留是指在损失发生后,由项目组自行准备基金,通过资金融通来承担风险损失提供财务保障的风险处理方式。风险自留常用于其他风险处理方式无法有效应对此风险的情况中,虽然可以节约保险成本来带部分效益,但建筑企业也容易因风险过大而造成资金周转困难。

(5)风险储备。风险储备是指在有效地掌握项目发生风险的规律时,对于风险发生有比较准确的测试,事先制定好科学有效的应对风险的计划。风险储备并不直接解决风险,而是当工程项目风险发生时,该储备计划规定相关的组织人员所要采取的行动措施[7]。

3.结语

在我国建筑工程中大力推行风险管理制度,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经营能力的重要措施,也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与国际接轨参与竞争的有利条件。总之,在认识到风险无法避免的前提下,要想将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使企业获得最大的利润,必须对建设项目的特点及企业自身状况的具体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方式并灵活运用各种策略技巧加强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l] 陈惠增.浅析建筑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管理[J].城乡建设,20l2(19).

第7篇:建筑工程风险评估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合同;风险管理

一、引言

对合同管理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能够有效得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确保其经济效益,降低项目工程的风险。因此,建筑企业若想能够稳定而快速的发展,就必须了解影响合同管理的因素,找到相关措施,才能有效提高自身对抗风险的能力,顺利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二、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意义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是为了顺意建筑企业的发展而诞生的一种管理模式。它对建筑业以及工程项目而言有四点意义。第一,合同管理时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实现项目工程的目标,对整个项目工程进行有效的统筹管理。第二,合同管理可通过法律、经济等方式对建筑市场进行引导和规范,顺利了经济市场发展的趋势。第三,建筑工程合同管理能够为工程中所出现的纠纷提供解决的依据,从而规范建筑企业主体,有利于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第四,建筑工程合同管理能够让建筑企业提高其自身水平,对其加强管理才能让企业拥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三、建筑项目工程合同管理风险的形式

建筑项目工程合同自制定到终止的整个过程中都隐含着管理风险,其中合同履行阶段的风险最大。根据合同的性质,可将合同管理风险分几种形式,即不可控风险、可控风险、外环境风险、内环境风险、直接管理风险和间接管理风险等。

(1)外环境风险和内环境风险。外环境风险和内环境风险划分的依据是风险预防的范围。一般而言,导致外环境风险存在的因素包括企业非法竞争、蓄意奇葩、信用等级低、财务存在问题等。而内环境风险是由于企业内部管理中的因素对合同签订的整个过程所造成的风险,例如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强、管理缺乏规范性、人员素质不高等。

(2)不可控风险和可控风险。不可控风险和可控风险的划分依据为风险防范的等级。不可控风险是指无法控制的因素而引发合同风险,且这些风险无法预测或者提前规避。例如,自然灾害、经济环境、法律、政治等因素。这些因素都有可能造成企业无法正常履行合同。可控风险是指在合同管理中因某些变故而引发的风险,且这些风险可通过履约风险评估、合同解除管理、风险评价等方式进行规避。

(3)直接管理风险与间接管理风险。合同管理中的直接风险和间接风险是根据责任划分的。其中,合同直接管理风险是指企业在对合同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因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缺乏规范性、监督不全面等原因造成的风险。而间接管理风险是指企业间接对合同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尤其合同的其他签订方违约而造成的风险。

四、合同管理风险预防和控制措施

(1)构建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所包含的内容多,其管理较为烦琐。因此,建筑单位需构建一个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包括责任分解制度、进度审查批准制度、合同交底制度以及工作报送制度。再在此,责任分解制度能够明确各岗位人员和小组的责任和工作范畴;合同交底制度通过让员工阐述合同的内容,使其对合同内容的理解更为深刻;工作报送制度可让员工及时向各部门提交工作情况和计划,保证合同管理者可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进度审查批准制度是指对合同进行审查找出其中不合理的条款,从而控制合同的风险。

(2)将拟定、分析工程合同文本作为重要内容。鉴于合同的格式也能造成纠结,所以建筑施工单位在拟定合同时尽量使用合同示范文本。其次,合同管理人员在拟定合同前需详细调查施工情况,避免合同存在争议性。合同初稿拟定后,合同管理人员还必须对其进行分析,查看是否存在非法性和不合理性。

(3)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制度。对合同风险进行防范能够有效降低合同存在的风险。因此,建筑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制度,能够对合同的整个有效期进行风险评估,找出其中引发合同管理风险的因素,特别是对那些效益不理想或者存在亏损的项目认真评价,寻找引发风险的根本原因,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而且,建筑企业还必须在合同管理中对风险隐患进行跟踪、反馈,从而最大限度地对风险进行规避。

(4)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建筑工程合同管理若想有效降低合同的风险,就必须将优秀的人才作为基础。所以,建筑工程应该设立完善的人才选拔机制和培养机制。建筑企业在任用人才时需要秉持公正、公平的原则,并根据合同管理的特征和人才的能力对其进行合理安排,使其能够发挥自身作用。同时,企业还必须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不但定期培训人才各类专业知识,拓展其知识领域;还需不时开办法律规章制度培训,并让人才定期参与相关的交流会,丰富其经验。再者,企业还需构建人才考核制度,能够考核合同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专业知识、风险控制和防范能力等,并构建一个和谐且尊重人才的一个文化氛围,从而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

(5)构建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有效提高合同管理的效率,降低其风险。因此,建筑企业需构建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总包合同管理、项目施工预算管理、业主信息管理,项目成本风险管理、项目成本核算管理以及项目结算管理等。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通过企业内部信息网络确保各单位能及时沟通,更新数据,从而反映出合同管理的是实际情况,让企业能够及时解决其中问题,从而实现对合同风险管理的既定目标。

五、结束语

若想有效地提高企业防范和控制合同管理风险的能力,提高企业的效益,就必须懂管理制度、信息、影响因素、企业员工等方面入手,构建完善的合同管理风险防范和控制体系。现阶段,我国建筑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其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都落后于西方国家管理形式。因此,我国建筑企业等相关单位、机构需进一步提高合同管理风险防控和控制措施,有效降低合同管理风险,在保证企业发展的同时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丽丽.浅谈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分包风险的应对与防范措施[J].科技

信息(科学教研),2008(15).

[2] 赵庆晖.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监理风险防范措施探究[J].科技视界,

2012(29).

第8篇:建筑工程风险评估范文

关键词: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

一、火灾风险评估的概念

过去,人们往往依靠经验和直观推断来做出决策。随着计算机容量不断扩大和模块技术的发展,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和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技术作为复杂或重大事项决策的必要辅助手段,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在决策分析、管理科学、运营研究和系统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知和应用[1]。

通常认为风险(risk)的定义为:能够对研究对象产生影响的事件发生的机会,它通过后果和可能性这两个方面来具体体现。风险概念中包括三个因素:对可能发生的事件的认知;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后果[2]。因而,火灾风险(firerisk)包含火灾危险性(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和火灾危害性(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的后果)双重含义[3]。

现在,在文献中可以看到的与“火灾风险评估”相关的术语有fireriskanalysis,fireriskestimation,fireriskevaluation,fireriskassessment等,但基本上火灾风险评估都是指:在火灾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火灾风险进行估算,通过对所选择的风险抵御措施进行评估,把所收集和估算的数据转化为准确的结论的过程。火灾风险评估与火灾模拟、火灾风险管理和消防工程之间有密切关系,为其提供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简单地如消防安全设施检查表,复杂的就会涉及到概率分析,在应用方面针对的风险目标的性质和分析人员的经验有各种变化[4]。

较多的人倾向于从工程角度来定义火灾危害性(firehazard)和火灾风险(firerisk)。火灾危害性指:凡是根据已有的资料认为能引起火灾或爆炸,或是能为火灾的强度增大或蔓延持续提供燃料,即对人员或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任何情况、工艺过程、材料或形势。火灾危害性分析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针对性,目的是确定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可能发生的可预见性后果。这种设定的条件称为火灾场景,包括建筑物中房间的布局、建材、装修材料及家具、居住者的特征等与相关后果有关的各种具体信息。目前在确定后果方面的趋势是尽可能地利用各种火灾模式,辅以专家判断。此时,危害性分析可以看作是风险评估的一个构成元素,即风险评估是对危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权衡的一系列危害性分析。

从系统分析的角度来看,风险具有系统特性和动态特性。风险实际上并非某一单一实体或事物的固有特性,而是属于一个系统的特性。若系统发生变化,很容易就会使事先对风险所做的估算随之发生变化。火灾风险评估模式包括:系统认定,即明确所要评估的具体系统并定义出风险抵御措施的过程;风险估算,即设定关于火灾的发生几率和严重后果及其伴随的不确定性的衡量标准或尺度,计算和量化系统中的指标的过程;风险评估,对该标准或尺度进行分析和估算,确定某一特定风险值的重要性或某一特定风险发生变化的权重[5]。

二、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的意义及发展概况

在消防方面,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和建筑设计性能化的发展,对建筑工程的安全评估日益受到重视,比如美国消防协会制定的“NFPA101生命安全法规”是一部关注火灾中的人员安全的消防法规,与之同源的“NFPA101A确保生命安全的选择性方法指南”,分别针对医护场所、监禁场所、办公场所等,给出了一系列安全评估方法,多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评估方面[6]。

目前,我国在火灾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大部分是以某一企业,或某一特定建筑物为对象的小系统。例如,由武警学院承担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石化企业消防安全评价方法及软件开发研究”,以“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设计规范”等消防规范和德尔菲专家调查法为基础,设计了石化企业消防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道化指数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线性加权模型得出炼油厂的消防安全评价结果[7]。以某一特定建筑物为对象的火灾风险评价也比较多,如中国矿业大学周心权教授,在分析建筑火灾发生原因的基础上,建立了建筑火灾风险评估因素集,并运用模糊评价法对我国的高层民用建筑进行了消防安全评价[8]。

与上述的安全评估不同,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的目的是根据不同的火灾风险级别,配置消防救援力量,指导城市消防系统改造,指导城市消防规划。对已建成的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必须考虑许多因素,即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区域内所存在的对生命安全造成危险的情况、火灾频率、气候条件、人口统计等因素,进而评价社区的消防部署和消防能力等抵御风险的因素。除此之外,在评估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情况是要关注社区从财政及其他方面为消防规划中所要求的总体消防水平提供支持的能力和意愿。随着城市规模扩大、综合功能增强,在居住区商贸中心、医院、学校、和护理场所增多,评估方法还会相应的改变。现有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出于以下两个目的:

(一)用于保险目的

在火灾保险方面的应用的典型事例为美国保险管理处ISO(InsuranceServicesOffice,ISO)的城市火灾分级法,在美国已经被视为指导社区政府部门对其火灾抵御能力和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和自我评估的良好方法。ISO方法把社区消防状况分为10个等级,10级最差,1级最好。

ISO是按照一套统一的指标来对每个社区的客观存在的灭火能力进行评估,确定该社区的公共消防级别,这套指标来自于由美国消防协会和美国自来水公司协会所制定的各种国家规范。ISO对城市消防的分级方法主要体现在它的“市政消防分级表(CommercialFireRatingSchedule,CFRS)”上。CFRS把建筑结构、用途、防火间距与公共消防情况(用公共消防分级数目表达)相关联,再以统计数据加以调节后,来确定相应的火险费用。ISO级别仅被保险公司用作确定火险费用的一个成分。ISO分级系统虽然无法反映出消防组织的其他应急救援能力,但实际上也常用于各个区域的公共灭火力量的确定。

市政消防分级表从1974年开始使用,主要考察某城市区域的7个指标情况:供水、消防队、火灾报警、建筑法规、电气法规、消防法规、气候条件。随着技术进步,该表也不断改进。1980年版抽取了CFRS中对公共消防分级的方法,给出了修订后的灭火力量等级表,指标只包括前3项。被删除的指标或者确少区分度,或者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评估时太过于主观,而且74表格中包含许多评估标准是具体的规定,如果某一社区的情况没有满足这些规定,则归属为差额分,规定降低了表格可使用的弹性范围,无法正确评估情况和技术的变化。故而ISO分级表被视为越来越“性能化”[9]。

(二)用于消防力量的部署

当今的消防组织和地方政府要担负日益加重的安全责任,面对来自公众的对抵御各种风险的更多的期望,以及调整消防机构人员、设备及其他预算方面的压力,迫切需要确认某一给定辖区内的具体风险和危险的等级。

具体地说,城市区域风险评估在消防方面的目的就是:使公众和消防员的生命、财产的预期风险水平与消防安全设施以及火灾和其他应急救援力量的种类和部署达到最佳平衡。

关于火灾风险对于灭火救援力量的影响,美国消防界对此的关注可以说几经反复,其间美国消防学院、NFPA等都做了许多工作。直至20世纪90年代,国际消防局长协会成立了由150名专业人士组成的国际消防组织资质认定委员会(theCommissionofFireAccreditationInternational,CFAI),经过9年的广泛工作,制定了“消防应急救援自我评估方法”,和制定标准的社区消防安全系统。另外,NFPA最终还制定了NFPA1710和1720两个指导消防力量部署的标准,分别帮助职业消防队和志愿消防队和改进为社区提供的消防救援的水平。根据NFPA最近的调查,NFPA1710将在全美30500个消防机构中的3300~3600个得到正式的应用,也推广到加拿大有些地区[10]。

英国对消防救援力量的部署标准是依据内政部批准的“风险指标”,把消防队的辖区划分为“A”、“B”、“C”、“D”四类区域,名为“风险分级”系统。其目的是对消防队的辖区进行风险评估,确定辖区内的各种风险区域,进而确定该风险区域发生火灾后应出动的消防车数量和消防响应时间。1995年,英国的审计委员会了一份题为“消防方针”的考察报告,认为这种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建筑设施的占用情况、社区的人口统计情况和社会经济因素,也没有把建筑物内的消防安全设施纳入考核范围。故而由审计委员会报告联合工作组与内政部的消防研究发展办公室一起,设立了一个研究项目。该项目的目的是开发一套供消防机构划分区域的风险等级,对包括灭火在内的所有应急救援力量进行部署,用于消防安全设施的规划并能解决上述问题的风险评估方法,再对开发出的方法进行测试。最后Entec公司开发出了计算软件,并于1999年4月以内政部的名义出台了“风险评估工具箱”测试版[11]三、国内外近期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

(一)国内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

张一先等采用指数法对苏州古城区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分级[15],该方法的指标体系考虑了数量危险性,着火危险性,人员财产损失严重度,消防能力这四个因素。1995年李杰等在建立火灾平均发生率与城市人口密度﹑城区面积﹑建筑面积间的统计关系基础上,选取建筑面积为主导参量,建立了以建筑面积为单一因子的城市火灾危险评价公式[12]。李华军[16]等在1995年提出了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中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由危害度﹑危险度和安全度三个指标组成,用以评价现实的风险,不能用来指导城市消防规划。

(二)美国的“风险、危害和经济价值评估”方法[13]

美国国家消防局与CFAI于1999年一起,在“消防局自我评估”及“消防安全标准”的工作的基础上,更突出强调了“火灾科学”的“科学性”,开发出名为“风险、危害和经济价值评估(Risk,HazardandValueEvaluation)”的方法。美国消防局于2001年11月19日了该方案,这是一个计算机软件系统,包含了多种表格、公式、数据库、数据分析方法,主要用于采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以确定和评估辖区内火灾及相关风险情况,供地方公共安全政策决策者使用,有助于消防机构和辖区决策者针对其消防及应急救援部门的需求做出客观的、可量化的决策,更加充分地体现了把消防力量布署与社区火灾风险相结合的原则。

该方法的要点集中于两个方面:1、各种建筑场所火灾隐患评估。其目的是收集各种数据元素,这些数据能够通过高度认可的量度方法,以便提供客观的、定量的决策指导。其中的分值分配系统共包括6类数据元素:建筑设施、建筑物、生命安全、供水需求、经济价值。2、社区人口统计信息。用于收集辖区年度收集的相关数据元素。包括居住人口、年均火灾损失总值、每1000人口中的消防员数目等数据元素。

该方法已在一些消防局的救援响应规划中得到应用。以苏福尔斯消防局为例,它利用该方法把其社区风险定义为高中低三类区域,进而再考察这些区域的火灾风险可能性和后果:高风险区域包括风险可能性和后果都很大的以及可能性低、后果大的区域,主要指人员密集的场所和经济利益较大的场所;中等风险区域是风险可能性大,后果小的区域,如居住区;低风险区域是风险可能性和后果都较低的区域,如绿地、水域等,然后再把这些在消防救援响应规划中体现出来。

(三)英国的“风险评估”方法[14]

英国Entec公司研发“消防风险评估工具箱”,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评估方法的现实性,是否在一定的时限内能达到最初设定的目标。经过对环境、管理、海事安全等部门所使用的各种风险评估方法的进行广泛考察之后,研究人员认为如果对这些方法加以适当转换,就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对消防队应该接警响应的不同紧急情况进行评估。二是建立了表达社会对生命安全风险可接受程度的指标。

Entec的方法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对消防队应该接警响应的各类事故和各类建筑设施进行风险评估,这样得到一组关于灭火力量部署和消防安全设施规划的国家指南。对于各类事故和建筑设施而言,由于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数据各不相同,所以对于国家水平上的风险评估设定了一个包括四个阶段的通用的程序:对生命和/或财产的风险水平进行估算;把风险水平与可接受指标进行对比;确定降低风险的方法,包括相应的预防和灭火力量的部署;对不同层次的灭火和预防工作的作用进行估算,确定能合理、可行地降低风险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国家指南确定后,才能提供一套评估工具,各地消防主管部门可以利用这些工具在国家规划要求范围内,对当地的火灾风险进行评估,并对灭火力量进行相应的部署。该项目要求针对以下四类事故制定风险评估工具:住宅火灾;商场、工厂、多用途建筑和民用塔楼这样人员比较密集的建筑的火灾;道路交通事故一类危及生命安全、需要特种救援的事故;船舶失事、飞机坠落这样的重特大事故。

第三个阶段是对使用上述评估工具的区域进行考查,估算其风险水平,与国家风险规划指南对比,并推荐应具备的消防力量和消防安全设施水平。

参考文献:

1、ThomasF.Barry,P.E.Risk-informed,Performance-basedIndustrialFirerotection.

TennesseeValleyPublishing,2002.

&n2、HB142-1999Abasicintroductiontomanagingrisk:AS/NZS4360:1999

3、ISO8421-1:1987(E/F)

4、RichardW.Vukowski,FireHazardAnalysis,FireProtectionHandbook,18thedition,1995.

5、Brannigan,V.,andMeeks,C.,“ComputerizedFireRiskAssessmentModels”,JournalofFireSciences,No.31995.

6、NFPA101AGuideonAlternativeApproachestoLifeSafety.2000edition.

7、赵敏学,吴立志,商靠定,刘义祥,韩冬.石化企业的消防安全评价,安全与环境学报,第3期,2003年

8、李志宪,杨漫红,周心权.建筑火灾风险评价技术初探[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2年第12卷第2期:30~34.

9、FireSuppressionRatingSchedule,ISOCommercialRiskServices,1998edition.

10、NFPA1710:ADecisionGuide,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FireChiefs,Fairfax,Virginia.2001.

11、Entec,ReviewofHighOccupancyRiskAssessmentToolkit.23August2000.

12、李杰等.城市火灾危险性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95年第二期:99~103.

13、InformationontheRisk,HazardandValueEvaluation,USFA,1999.

14、MichaelSWright,DwellingRiskAssessmentToolkit:1999.

第9篇:建筑工程风险评估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风险;质量管理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is also in constant maturity and perfection, all kinds of new technology, new material, new ideas are constantly emerging, promote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but also to the industry to add a lot of quality risk.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isk control,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management, so as to guarantee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Quality risk; Quali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建筑业的进步,风险控制相关的内容、方法在不断更新和完善,现行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制度要求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和控制,贯穿工程设计、施工、竣工验收、保修期等一系列环节,强调预控,重视纵向与横向的拓展,对于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风险控制的分析

风险控制的内容和方法在工程设计、施工、施工动态、运营保修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具体分析如下:

(一)设计阶段

在设计阶段,风险控制主要体现在严格设计审图和变更过程控制上,目的在于控制项目技术风险,具体体现在加强设计风险控制、强化设计产品性能、发挥专家优势三个方面。加强设计风险控制主要指的是对设计方案进行风险识别,依靠专家调查等方法识别、评估设计方案的风险,根据评估结果指导初步设计等阶段的风险控制,有针对性、目的性的进行分析预控。强化设计产品性能主要指的是严格按照规范条文的要求审查设计产品,综合考虑设计工作、当地气候等因素,全面提高产品的安全性等性能。发挥专家优势主要指的是借助风险控制单位的技术优势,严格把关新技术、材料、工艺、设备,以保障工程质量。

(二)施工阶段

在施工阶段,风险控制主要体现在事前预控、过程监控上,通过治理通病来降低质量风险。第一,通过构建风险源清单来科学应对风险,确定有效的应对措施来预先控制风险的产生,实现未雨绸缪;第二,通过构建风险控制平台来动态控制风险,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和影像控制来采取合理的监控方法,设置风险监控的等级参数,全面监控施工现场和有关因素。

(三)施工动态阶段

在施工动态阶段,风险控制主要体现在施工过程的动态控制上,需要强化施工现场人员、设备、材料、工艺、环境等要素的控制,做好资质审查、通病治理、准入控制等工作;对施工全过程实施动态的过程控制,完善重要环节的跟踪控制,严把质量关;保障检测的科学化,工程检测要用数据说话,通过强化检测的公正性来保障工程质量;强化安全教育,依靠观摩、宣传等教育方式对一线工人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完善监管体系,做好安全措施审核工作;完善应急机制,强化应急预演,以尽量降低质量风险的影响。

(四)运营保修阶段

在建筑工程质量风险控制的过程中,针对运营保修阶段的风险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制定缺陷责任期和10 年责任期的风险控制工作计划,督促有关单位提供建筑物和机械设备使用与维护手册,做好设施控制工作,避免因使用不当而引起的质量问题。其次,组织专家对建筑物竣工及保修期结束后的状态进行检查,以后每隔一年对使用状态进行检查,出具检查与评估报告(以理赔范围为基础),必要时可以采取向使用者问卷征求意见的形式。最后,督促尾项工程和质量问题的整改落实,合理规避缺陷责任风险。

二.建筑工程质量风险管理

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工程质量作为工程管理的核心部分,不仅关系着施工单位今后的发展,同时还关系着业主今后的日常生活。在整个工程质量风险管理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进行风险识别

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每时每刻都存在着风险,而管理人员在对风险进行控制的过程中,首先应具备识别风险的能力,即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能够准确找出影响工程项目的风险。在整个风险识别的过程中,多数管理人员通过自身的历史经验进行识别,结合着市场发展趋势以及工程的实际建设状况,通过“逆向思维”进行风险识别。在当前建筑工程质量风险识别的过程中,其常用方法主要包括风险分解法、流程图法、头脑风暴法、检查表法以及情景分析法等等。然而在具体的操作中,则需要通过专家进行调查、分析。

(二)风险评估

在进行风险识别并分类之后,必须就各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概率)和对项目的影响程度做一些分析和评价。风险估计的方法包括风险概率估计方法和风险影响估计方法两类,前者分为主观估计和客观估计,后者有概率树分析、蒙特卡洛模拟等方法。风险估计应采取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而对项目面临的风险做出全面的估计。定性评估是将风险发生概率和影响力分成低、中、高、极高等几个等级,通过相互比较确定每个事件的等级。例如在工程建设项目中,某些风险发生的概率比较高,但影响可能只是局部、有限、轻微的,则该种质量通病风险的等级是低级或中级。反之,如果发生的概率非常低,但风险产生的影响极其严重,则最终的后果可能是中高等级。

(三)风险评价

与风险评估不同的是,风险评价在进行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在风险估计的基础上,由专业的评价人员依据相应的评价体系及标准,对风险带来的损失进行划分,在反映出影响工程施工质量主要因素的同时,还能方便管理人员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应对。

三.风险对策

风险对策研究的基本要求包括:应贯穿于全过程;应具有针对性;应有可行性;必须具有经济性;是参建各方共同任务。风险应对策略主要有四种:首先,风险规避。即工程项目负责人在面对风险的过程中,在条件允许的状况下,通过更改项目计划或消除风险的触发条件来保护工程项目,在规避对策使用的过程中,基本前提在于工程的管理人员能够提前知道风险的发生趋势。其次,风险转移,在风险即将发生时,不改变工程项目,而是将风险造成的结果直接转移到另一方,以此来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再次,风险弱化,即在规定的范围内,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的发生率或影响力,以便降低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后,不改变项目计划,而考虑发生后如何应对。例如当工程建设出现问题时按事先制定好的应急计划处置或执行撤退计划。

四.风险监控

在整个建筑工程质量风险控制的过程中,其根本目的在于对风险的实际发生状况进行确定,即风险是否发生或者风险应对策略是否有效等。在整个建筑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基于建筑工程规模大、工期长,因而在施工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这些风险在影响整个工程顺利施工的同时,还直接影响着工程今后的投入使用。由此就需要工程管理人员能够时刻保持警惕,将风险管理的计划以及行动结果进行及时的总结、分析,为风险管理的措施制定提供有效的信息依据。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筑工程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工程管理人员能否对工程质量风险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不仅关系着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同时还关系着建筑企业今后的发展及市场竞争力的提高。由此就需要施工管理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能够对工程质量风险进行的控制,在风险没有发生前做好充足的准备,以便在风险发生时能够将损失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宋浩明,张建华. 建筑工程质量风险控制几点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1,(11)

[2]刘伟俊,陈骏. 浅析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及应用[J].价值工程,2011,(25)

[3]钱科.刍议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