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会调查服务范文

社会调查服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会调查服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会调查服务

第1篇:社会调查服务范文

(一)人口老龄化现状。截止2009年底,全县人口总数387330人,其中60岁以上老龄人口63803人,占人口总数的16.5%;65岁以上40936人,占人口总数的10.66%;80岁以上7117人、90岁以上751人、100岁以上6人。全县空巢和独居老人21299人,占老龄人口的34.4%;基本生活有保障或受到救助的老人13310人(享受农村低保3037人、城市低保1414人,五保2120人,领取养老金6100人,享受新农保老人639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或城镇医疗保险的老人53696人。根据现状推测,我县老年人口将以年均3%的比例快速增长,到2015年可达76250人。我县人口老龄化具有老年人口规模大、增长速度快、日趋高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即“未富先老”及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等明显特征。

(二)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状况。近几年通过抢抓“福星工程”建设机遇,城乡福利院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五保集中供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全县建有福利院21所,集中供养五保老人1060人,入住率50%,现有床位1375张,电视机210台,健身器材8套,沼汽池18个,洗衣机50台,冰柜60个,太阳能12组,空调2台,电脑1台,投影仪1台。福利院建筑总面积18.6万平方米,人均使用面积达到5.1平方米。现有生产基地465亩,其中经济林95亩,年饲养出栏牲猪500多头,折合经济收入25万元,年人均增加收入200元。部分福利院还办有柑橘厂、茶厂、养猪厂,所有福利院基本实现了蔬菜和肉食自给。

(三)政府扶持和投入情况。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老年人优待和服务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初步建立了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等为主要内容的养老保障体系。截至2009年底,全县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558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2978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6.3万人。农村“五保”分散供养标准每人每年1300元,集中供养标准每人每年1800元。百岁老年人长寿补贴金每人每月200元。在资金投入上,2006年至2009年,省、县级财政累计投入养老服务专项资金2500多万元,其中,养老机构房屋和设施建设经费800多万元,新农保养老金300多万元,“五保”老人供养经费1415.7万元。

二、当前我县社会养老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空巢留守老人养老十分困难。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时期,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的发展,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逐年增多,使得一些老人只得独居。经过调查,农村外出务工经商的子女有59.89%的人给父母生活费,但同时将子女留在农村由老人抚养,所给生活费,大多数还不够第三代生活、教育费开支,还得由老人补贴。有40%在外务工子女不给付老人养老费用。老人患病,身边需有人照料时,能回家照顾老人的只占外出务工人员的6.3%。调查中农村空巢老人普遍存在忧虑经济困难、生活无助,怕看病难、看病贵,怕精神感情孤独寂寞等问题。可见,农村空巢老人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存在“缺位”与“错位”的现象,养老十分困难。当前对大多数农村空巢老人而言,保障温饱、有基本的经济收入应对养老和疾病显得尤为迫切。

(二)集中供养入住率偏低。现阶段我县养老服务仍然是以家庭养老为主。通过对杨林桥镇天鹅、响水洞、杨林桥三个村空巢老人调查显示,120人中有111人不愿意去福利院,占94.1%;因为自己生活不能自理或半自理,子女又不在身边或工作繁忙难以照料日常生活,有选择机构养老愿望的仅有5%。绝大多数老年人,特别是需要生活照料的老人,目前还没有形成选择机构养老或社区生活照料的自觉意识。其主要原因是:思想观念守旧,认为到福利院养老给子女丢面子。一部分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养老新模式不适应而不愿“走出家门”;一些子女因怕背“不孝之名”也不同意老人进入社会养老机构;还有部分“五保”老人认为在家住习惯了,入住福利院属异地搬迁难以适应,怕受约束,还担心死亡后回不到本村本地,成为孤坟野鬼。这些守旧观念,导致老人社会化养老参与率较低。

(三)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不健全。一是公办养老机构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硬件设施落后和服务质量不高两个方面。我县福利院中,除县福利院配套设施标准较高以外,农村福利院有19所是通过原有学校、厂房以及乡镇合并后闲置房屋改、扩建而成,房屋设施设备陈旧,配套设施落后,养老服务设施、床位数依然较少,福利机构服务对象仍然以传统的社会救助对象为主,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据统计,2009年底,全县养老服务床位数仅达到每百名老人2.1个床位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只能基本满足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老年服务设施尤其是各供养机构的功能用房十分紧缺。同时全县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医疗服务设施、村(居)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及公共娱乐、健身设施都严重不足。福利院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在社会上临时雇请的,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现有101个管理人员中,50岁以上的有39人,占管理人员总数的39%;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5人,仅占管理人员的14.8%,其余为文盲半文盲状态。精通老年心理学、护理学等专业知识的人员极少,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二是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尚未起步。目前我县老年福利设施主要由国家包办,依附行政部门特别是直办直管的做法没有根本改变,政府负担十分沉重。而有巨大潜力的社会力量还在观望徘徊,没有加入到养老服务行业中来,养老服务行业缺乏生机和活力。三是社区养老服务力量薄弱。基层社区目前普遍存在着服务人员少、工作任务重的窘境,既要组织居民开展民主自治,又要协助政府工作,工作上往往顾此失彼、流于形式。据统计,全县7个城镇社区,从事社区专职工作人员6名,平均每个社区的工作人员还不到1人,但其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平均达9项之多。四是社区养老经费不足。社区资源有限,办公经费捉襟见肘,人员工资待遇低,难以吸引专职人员和专业人才从事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服务尚未启动。

三、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老龄化的严峻形势,提高社会养老服务水平,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必须认真对待,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积极应对。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浓厚的养老氛围。尊老、敬老、爱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责任和义务,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各类政策法规和孝亲敬老模范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认识到“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尊重今天的老人就是尊重明天的自己”。要以加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宣传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养老的意识。各乡镇要以司法调解中心为依托,建立老年人维权保护工作站和老年人司法援助公开宣判机制,引导群众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养老意识。村级组织要通过《村民自治法》,完善村规民约,将不尊敬赡养老人纳入村规民约的范畴进行自治约束。

(二)努力构建多层次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一是加大城乡公办养老机构投入建设力度。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多方争取资金,加快城乡公办养老院、老年公寓等福利机构的建设步伐。要加大城乡福利院维修、改造力度,不断完善配套设施,积极探索集中供养、分散供养有效途径,努力提高供养水平,基本实现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以集中供养为主、分散供养为辅的养老格局。二是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坚持“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支持社会力量以各种形式兴办养老机构,增强社会养老服务的生机和活力。通过床位补贴、运营补贴、购买服务、税费减免等形式,鼓励社会力量利用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农村集体组织闲置土地、场所、设施等,开办各种模式的养老院、托老所等养老服务机构。对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服务机构,一方面要按照省、市文件落实优惠政策,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督管理,逐步推行养老服务ISO质量体系认证,确保社会养老机构健康发展。三是探索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和特殊群体社会福利服务。把城乡社区作为养老服务的重要阵地,加快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的建设,积极探索社区养老的服务形式,努力提高社区养老服务水平。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中介机构、家政服务、物业公司以及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积极培育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加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孤儿等特殊群体的福利服务工作,探索建立机构福利服务、公共福利服务和公益服务相结合的特殊群体服务体系。

(三)建立健全县社会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强化行业管理和指导。一是依托现有公办养老服务机构或构建相应的养老服务平台,建立具有组织、指导、服务、培训等功能的社会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强化对养老服务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的行业管理和指导,加强对老年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水平。二是要切实提高基层老龄工作者的待遇,确保他们进得来、留得住、能安心工作。三是要积极发展志愿者队伍,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志愿服务。

第2篇:社会调查服务范文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图书馆 社会化服务

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发展和终身学习、全民阅读理念的加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已备受关注。安徽省教育厅于2014年8月份下发的《关于推进高等学校教育科研资源有序开放的意见》,要求安徽全省各高等学校充分利用现有各类教育、文化、科研、体育等资源,最大限度向社区居民开放。这就对我省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做出了硬性规定,本文对安徽省地方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一、调查方法

本文通过面向社会人员发放安徽省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调查问卷,了解社会人员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发放问卷112份,回收112份,回收率为100%。再通过互联网了解安徽省地方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现状,逐一访问安徽省地方高校图书馆网站,浏览其信息服务、规章制度等内容,确定提供社会化服务的安徽省地方高校图书馆名单。对这些高校发放面向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安徽省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调查问卷,发放问卷36份,回收23份,回收率为63.4%。由于回收率较低,笔者针对没有收到回复的高校,进行电话访问。最后综合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电话访问,了解安徽省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现状。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面向社会人员的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需求状况调查

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中,男女比例相当,男性占51.8%,女性占48.2%,平均年龄为25~30岁。调查对象比较广泛,被调查者主要集中为在校学生和普通员工,各占34.8%和28.6%。从教育程度来说,以大学专科、本科和硕士及以上人群为主,占88.3%。

2、用户对图书馆社会化服务需求情况的调查

调查显示,89.3%的被调查者希望高校图书馆提供社会化服务,然而,有68.8%的被调查者表示不了解或不清楚有哪些本地高校图书馆已经开展社会化服务。说明安徽省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被认知度低,大多高校把图书馆当作大学独有的财产,仅供本校教学和科研使用,缺乏为社会公众服务的理念是导致这个结果的主要原因。

3、社会人员希望高校图书馆提供社会化服务的内容和方式情况的调查

在社会人员通常需要高校图书馆提供哪些资源的调查中,与专业相关的文献需求最大,占73.1%,这与高校图书馆具有公共图书馆不能比拟的丰富专业文献有非常大的关系;用户希望得到的高校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服务主要为书刊借阅(67.9%)、参考咨询(63.4%)、文献传递(47.3%)、文献检索(43.8%)、科技查新(42.8%)、在室阅览(42.8%);71.4%的被调查者理想的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途径和手段是办理外来读者证,并且大部分被调查者可能平时工作繁忙希望高校图书馆在双休日、节假日和寒暑假依旧对外开放;64.3%的被调查者能够接受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收取一定得费用。

4、社会人员对曾经接受本地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满意度

在对社会人员曾经接受的本地高校图书馆提供的社会化服务满意度调查中,表示一般的占59.8%,满意的占22.3%,表示非常不满意、不满意和非常满意的都占6%左右,说明高校图书馆在开展社会化服务方面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二)面向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安徽省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现状调查

据统计,安徽省现有30多所地方高校开展了社会化服务,笔者就其中的15所地方高校图书馆提供的社会化服务情况,从服务内容和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其服务范围和程度。

1、安徽省地方高校图书馆提供社会化服务情况

调查的15所安徽省地方高校图书馆基本上是面向本地公众或社会人员开展社会化服务。服务方式主要有两种方式,即办证服务和临时服务,15所安徽省高校图书馆11所采取办证服务,4所采取临时服务。服务时间主要集中在正常开馆日和双休日。对于提供的社会化服务,大部分安徽省地方高校实行免费服务,只有少数几个高校收取一定得费用(工本费、服务费、押金)。可见,安徽省已提供社会化服务的高校,面向社会公共提供社会化服务的同时,却又基于可能带来诸多问题的考虑,对其进行多样限制,导致社会读者对安徽省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满意度并不高。(见表1)

2、安徽省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内容的调查

安徽省地方高校开展社会化服务的都提供读者阅读纸质书籍和纸质报刊,但被调查的15所高校图书馆中只有5所允许读者将书籍外借。只有6所高校开放了其数字资源供读者查阅。15所安徽省地方高校只有安徽科技学院和安徽工业大学提供了信息素养培训和文献传递服务,提供参考咨询服务的只有安徽科技学院。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安徽省地方高校提供的社会化服务属于最基础的社会服务,主要是借阅服务和借阅证的办理。然而,根据面向用户的问卷调查中,被调查者还希望得到科技查新、代查代检、定题服务、在室阅览等服务,这些安徽省地方高校图书馆大多都没有提供。

三、安徽省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策略

(一)转变传统观念,加大宣传力度

高校的经费由国家的财政拨款支持,国家的财政来自每个纳税的社会公众,所以,高校图书馆不仅要为本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也应该尽力为社会公众服务,求得社会的支持。安徽省地方高校图书馆应该转变传统观念,树立为公众服务的意识,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公众需求。

为了让公众了解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政策和内容,对于已向社会开放的高校图书馆,转变传统观念的第一步就是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公众了解哪些高校图书馆已对社会公众开放,了解高校图书馆可供对外开放的馆藏资源、先进技术和设备,将社会公众“请进来”而不是“不作为”。

(二)拓宽服务范围,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服务

高校图书馆应该利用自己的优势,拓宽服务范围,在原有的借阅服务的基础上,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服务,如科技查新服务、代查代检服务、定题服务、文献传递服务、参考咨询服务、信息检索培训服务、特色服务等。如高校图书馆可以加强图书馆联盟建设,通过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实现馆藏资源共享;高校图书馆可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丰富的数字资源优势,提供网上电子阅览服务、信息检索服务和参考咨询服务,这样既不影响本校师生利用信息资源,又满足了社会读者的信息需求。

(三)完善社会化服务管理体制和相关规章制度

社会公众人员构成复杂,综合素养参差不齐,不同于高校学生,他们大多没有经过信息素养培训,所以高校图书馆在管理上有一定的难度。无规矩,不成方圆,高校图书馆应该逐步完善社会化服务管理体制和制定相关规章制度。[3]如在制定借阅规章制度时,要明确服务对象、借阅方式、借阅时间、借阅手续、借阅权限、收费情况等规定,避免出现不必要纠纷。在资源开放的范围和程度上要结合本馆实际情况和社会读者需求来合理规划,做到尽力为社会公共服务。在服务方式和服务时间上要符合社会公众的特点,如可以在节假日和寒暑假提供社会化服务,满足社会读者的需求。

四、结语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已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和专业的人才优势,应该充分发挥其优势为社会公众服务,在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通过对安徽省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调查研究,发现其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发展也比较缓慢,需要完善的地方还很多,以期更好地做到资源充分利用和共享,为社会公众服务。

参考文献:

[1]安徽省教育厅关于推进高等学校教育科研资源有序开放的意见[EB/OL].http:///72/view/2774,2014-08-12.

第3篇:社会调查服务范文

兴安盟地处内蒙古东部,辖一县两市三旗,71个苏木乡镇街道办事处,1001个嘎查村居委会,总人口164.56万。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兴安盟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正确认识兴安盟老龄事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采取有效对策,对加快老龄事业发展,应对人口结构老龄化,促进兴安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兴安盟社会化养老基本情况

(一)全盟老年人口基本情况

截至2016年底,全盟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23.8万人,约占总人口的14.4%,高龄化进一步加速。80岁以上的老年人17275人,100岁以上的83,共有空巢老人3848人。老龄化进程与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相伴随,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急剧增加。

(二)全盟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近年来,全盟立足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相适应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加强公办养老机构建设,推进民办养老机构发展,依托社区积极开展日间照料服务等便民为老服务,努力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使全盟养老服务事业得到不断发展。

1.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2013年开始续建新建了盟社会福利院、阿尔山市福利中心、科右前旗巴拉格歹区域性敬老院、扎赉特旗茂力格尔区域性敬老院,全盟现有公办和民办养老机构75家,其中公办社会福利院(养护院)6家,床位740张;区域性敬老院8家,床位1200张;旗县市中心敬老院4个,床位650张,乡域敬老院8家,床位430张;农村互助幸福院19处,床位1756张;民办养老机构30家,床位399张。全盟60岁以上老人231008人,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31张,基本满足了社会养老需求。

2.社区养老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2014年,根据《农村牧区养老幸福家园建设指导意见》,全盟现已开工建设农村牧区幸福家园13处,717户。盟社会福利中心养护楼已正式启用,全区五保供养现场会也在兴安盟召开,12349便民为老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营情况良好。

3.各项养老惠民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加快城镇居家养老服务建设、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加大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加强农牧区养老服务建设等任务。根据自治区民政厅的要求,兴安盟行政公署办公厅印发了《农村牧区养老幸福家园建设指导意见》。各旗县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养老幸福家园建设总体规划和具体的年度实施方案或细则,部门联动,推动养老事业发展。

二、兴安盟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扶持服务企业发展的政策、项目少

虽然国家和自治区出台了一些关于养老方面的政策,但都是原则性的,具体操作性不强。兴安盟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但缺少有针对性和具体操作的政策和制度。

(二)服务机构形式单一,企业少、内容少、水平低

兴安盟现有养老机还是以政府提供公益为主,供养对象大部分是城市“三无”和农村“五保”老人,受益人数少,养老服务享受面较窄。社会养老机构规模小、环境差、配套功能弱,存在消防、食品安全隐患。

(三) 政府财政投入不足

目前兴安盟各级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资金,基本上来源于中央、自治区项目资助资金和盟级福利彩票公益资金,盟、旗(县、市)财政均未列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经费。一是各级政府投入力度不够,二是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的机制尚未形成,三是社区养老资源效率不高。

(四)?B老服务组织少,队伍建设滞后

我国目前尚无专门的养老服务技能培训、鉴定机构和统一的国家职业标准,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兴安盟尚未形成专业的养老服务队伍,缺少专业培训机构,服务组织数量少,养老护理人员普遍缺乏,养老服务水平不高。一些养老机构尤其是民办养老机构,护理员大部分为进城务工人员及城镇下岗职工,文化水平低、年龄偏大,只能从事生活照料等简单护理工作。

三、兴安盟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对策与建议

(一) 加大教育宣传,营造浓厚的养老氛围

积极引导老年群体树立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消费观念,使更多的老年人理解和接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形成一定规模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奠定基础。为确保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及规划的顺利开展,各地应专门成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各类政策法规和孝亲敬老模范的宣传,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养老的意识。

(二)大力推进养老机构改革

随着中国老龄化速度的加快,推广智能化养老正当其时,应从生理、心理、行为及生活环境四方面提供多方位养老管理服务,以智能化引领养老服务方式转变。这就需要政府从顶层设计上给予扶持政策,同时配套技术、产品、服务,突出智能管理服务,全面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数。改革公办养老机构,对其加强管理,提升服务质量。一是盘活现有福利设施,对全盟9个公办社会福利机构进行改造,实现综合福利院、临时救助站、养老院的功能;二是加快老年养护院建设,推进乌兰浩特市老年养护院建设,争取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三是协调和推进已开工的老年公寓建设,争取早日建成并投入使用,解决中高收入老年人的社会化养老问题。

(三) 加速“互联网+”进入养老产业

社区居家养老要超越社区的狭小空间,充分利用社区外的资源更好地服务老年群体,就必须真正让老年人融入到“互联网+”时代,让老年人感受到“互联网+”所带来的的改变与实惠。一是建立社区老人电子档案。社区要为“空巢”家庭、独居老人、病残老人、高龄老人建立信息库,把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健康状况、家庭情况、子女联系方式、希望得到的服务项目等相关资料输入电脑,传送到网上数据中心,便于为老人提供所需服务。二是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加盟机构档案。三是加速养老服务手段创新。通过大数据分析、物联网建设,向老年人提供性能稳定、方便易用、物美价廉的老人定位、健康数据监测、智能穿戴设备等在内的新型养老服务,探索“智慧养老”,实现老年人服务需求与各类服务实体之间的无缝对接,促进养老产业快速发展。

(四)增加政府对社区养老服务的财力投入

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多方争取资金,加快城乡公办养老院、老年公寓等福利机构建设,完善城乡敬老院配套设施,努力提高集中供养水平,实现农村五保户和城镇“三无”对象以集中供养为主、分散供养为辅的养老格局。养老服务业涉及长期照料、医疗康复、精神慰藉乃至饮食服装、营养保健、休闲旅游等方面。社区老年服务发展所需资金主要是来源于政府、各地街道、社区居民捐献、社会捐献等,但这些资金的数量是极为有限的。政府需要尽快确立公共财政支出社区养老的比例,不断拓展经费来源的渠道,形成长效机制,把政府的投入、政策的扶持、社会的支援、老人的支付和子女的赡养义务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对非营利性的社区养老服务项目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 这种补贴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实施。通过政府财政向各类社会服务机构直接购买,实现政府财政效力最大化。

第4篇:社会调查服务范文

>> 法学实践教学中的社会调查方法 浅谈社会调查在人文地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社会调查在灾后安置规划中的应用――以舟曲为例 社会调查在高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和思考 社会调查在人文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项目主导的社会调查在培养社会学应用型人才中的成效、困境与对策 社会调查中的伦理限制 浅谈社会调查方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三学期制”模式下法学本科社会调查课程的改革 以探究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社会调查方法”教学改革 反思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社会调查研究 学前教育男教师专业成长困境的社会调查 破解中国社会调查的统计迷思 社会调查,钱与的关系 社会调查的种类和方法 诉前社会调查制度的缺陷及完善 提高社会调查法效率的对策研究 关于社区卫生服务的社会调查 浅论社区矫正前的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的“真情实意”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2-09-18.

⑵ 韩东 . 法学实践性教学的价值与基本运作,赤峰学院学报( 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J]. 2008,( 5) : 102 - 105.

⑶ 周刚志、张小罗. 论模拟法庭课程的设置与实施[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 2) .

⑷ 中国民商法律网:学术上盲目创新是浅薄的表现(孙笑侠)[EB/OL]. 2012-09-20.

第5篇:社会调查服务范文

关键词社会调查 实践教学 应用型人才

一、引言

社会学学科在中国大陆经历了迅速扩张。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社会学恢复较早的高等院校,以其优势的师资、教学、教材等,影响乃至指导了国内社会学专业教学实践。然而,这些研究型院校的社会学人才培养偏好理论,注重西方社会学派的引入,沉醉于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搬用。其教学体系突出了研究型能力,忽略了应用型能力培养。

因此,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社会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不仅是一项有待完成的教学任务,而且将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社会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重要途径。社会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要对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

二、社会调查: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重点形式

社会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系统的社会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较熟练的社会调查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依据这一目标,社会学实践教学应充分考虑社会学学科特性,确定适当的社会实践方式与实践内容,培养应用型的专业人才。

据社会学专业毕业生的反馈及社会需求调查,社会学专业应用型技能大致包括“社会调查研究技能”、“社会现象研究技能”、“个人综合素质”等,所占比例如下:社会调查方法训练,29%;社会现象综合研究,23%;个人综合素质训练,19%;社会政策分析,14%;基础理论研究,9%。

毕业生的反馈和社会需求调查显示了对社会学专业社会调查技能的浓厚兴趣和应用前景。社会调查锻炼了学生专业的思维能力,提高了术语表达能力,加强了探知社会事实的能力,从而夯实了专业基础。社会调查锻炼了学生专业的创新能力,回应社会转型的重要命题。同时,社会调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交际和协作能力,增强职业适应能力。

现有专业实践教学包含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等形式。教学研究型院校的社会学实践教学可以将实证调查作为实践教学的基本方式,以将学生的理论与方法论经由实践加以融会贯通,使学生能够进行比较科学的社会调查研究与统计分析,具备一定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综合能力与科研素质。

三、现有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的不足

注重社会调查研究是社会学学科的突出特点和优良传统。目前许多教学研究型高校积极主动地整合资源,加强国内外交流、校企合作,创造实践教学条件和机会,实践教学状况将逐渐好转。但就目前教学研究型高校社会学专业的情况来看,实践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不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因素。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调查实践观念朴素

社会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师生普遍存在朴素的实践教学观念,认为实践教学是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是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和经验技术的课程。这种观念影响了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没有完整理解实践教学的内涵,没有认识到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适应职业岗位群的应用型能力。

这种观念反应到实践教学中,体现为社会调查的学科化倾向,将社会调查的实践教学转换成了理论教学,讲授社会学实证研究的方法和具体操作程序。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只掌握了社会调查的方法论环节和基本形式,但难以在实践上具体操作具体问题的应用分析。

(二)实践教学机会较匮乏

根据学科性质和人才培养要求,开设社会学专业的院系通常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实习基地,重视实践教学的开展工作。此外,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也组织策划学生利用假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这些实践基地和活动对于非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能够重要的帮助。但就社会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而言,走马观花式的参观调查,只是最低水平的社会调查活动,很难达到专业化的素养和水平。因此,社会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本科阶段社会调查实践存在机会较少,实践程度较浅,应用调查方法较弱的问题。

(三)社会调查安排程序化

实践教学课程的持续时间较长,分为教师学校内外教学和学生自寻实践两大部分。教师学校内外的实践教学主要指涉及技能训练的社会调查,按照教学大纲安排在第四学年第一学期持续七周集中实施。

单次较长的实践教学容易滋生懈怠和厌烦情绪,直接影响学生对社会调查实践的精力投入。这段时间学生将考虑毕业去向,考研、找工作,易与实践教学发生冲突,且是学生和职业岗位使用技能而非进行培养的阶段,影响实践教学的进展和技能训练的质量。

社会调查的实践教学,按照选定调查课题、设计调查方案、设计调查工具、实施调查工作、编录调查资料、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的程式展开。程序严谨,但社会调查实践本身缺乏灵活操作,因为时间限定,程序环节一旦出漏,极易导致无果而终。

(四)实践教学主体被教学

社会调查是社会学专业实践教与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融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教师助学为辅。在低年级的实践教学中,学生表现为社会调查的无意识或低意识。在现有的社会调查实践中,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受到压制,缺乏有效自觉、主动地进行调查实践学习。因此,涉及社会调查的课题选定、方案设计、工具选取、调查实施等环节,学生表现出“填鸭式”操作实践,主动性较差。

如何在社会调查的实践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社会调查,让学生尝到实践教学的乐趣,使学生从“学会”变成“会学”,是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

(五)社会调查考核绩效低

有效的实践教学考核,能监督和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目前的社会调查实践教学考核是以学生实践单位给予的评价、学生调查实践日志、调查实践总结和教师观察为依据,尚未充分发挥考核的实践效果。

实践教学考核绩效较低主要在于:社会调查实践教学的环节模糊,缺乏标准化依据,导致实践教学考核不够充分;社会调查实践教学尚有难以操作性的飞地;社会调查实践缺乏考核学生掌握调查技能的最终成果等原因,需要进行考核创新。

转贴于

四、以创新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

社会学专业的本科实践教学需在创新教育思想的指导下,结合实际情况,针对以前实践教学的不足,创新实践教学的观念,完善实践培养模式,充分吸纳其他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和借鉴其他专业实践教学的先进经验,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努力建立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激发学生创造性和创新性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理顺社会调查实践观念

社会调查实践作为社会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最能体现以“学生为教学活动主体”的教学环节,在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社会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必须紧跟社会转型,着眼时代内容,不断进行创新。

实践教学首要理顺观念认识。通过各种途径,教师需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是全面提高社会学专业的教育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需充分认识到,社会调查为主的实践教学是成为拥有社会调查等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手段,是面临职业岗位必不可少的保证。

(二)增加社会调查实践机会

社会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突出社会调查实践。针对本科阶段社会调查机会较少,实践程度较浅,应用调查方法较弱的问题,需密切关注转型社会的热点问题和区域发展的重要命题,千方百计的增加社会调查实践机会。

同时,更新社会调查的技术手段。积极利用现代化信息和传播技术,大力推动社会调查实践信息化,开展网络调查、电话访谈等调查手段,充分利用STATA、SPSS、访谈专家等软件,使社会调查的技术手段更新,多渠道开展实践教学。

(三)灵活安排社会调查实践

实践教学安排需根据理论研习和现实需要灵活分配时间。单次较长的社会调查实践可以做出原则范围内的调整,根据学生的时间安排作更合理的时间与进度规划。针对这一问题的初步设想是,将系统社会调查实践的部分内容分散在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中,以减少社会调查实践与学生个人发展规划的时间冲突。

社会调查实践的流程,因为部分内容的前移和更为充分的选题准备、方法选取和使用,可以做出更为合理的调适。社会调查实践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科学合理的指导,允许失败的时间和反复中掌握应用型技能的可能,使实践教学环环相扣,既具有原则性,又具有灵活性,真正成为有机整体。

(四)激发社会调查主体动力

社会调查实践教学,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加强教师的责任感、紧迫感,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改进教育方法。同时,社会调查实践要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让学生尝到实践教学的乐趣,积极主动参与社会调查,大胆进行各种创新。

根据专业特性,社会调查主要从社会研究方法的回顾与深化、社会问题研究、市场调查研究、选题案例研究、统计分析方法与技术、社会实践指导等方面进行教学,强调学习的系统性、完整性,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有机地结合。社会调查实践可由兴趣相近的学生组成小组,选择相关主题持续的追踪调查实践。让学生自主选择研究课题、担任课题负责人、自主撰写研究方案、自主搜集资料、自主撰写研究报告,得到综合训练,在实践的过程中去培养应用型能力。

(五)改革社会调查考核形成

社会调查实践的考核形式可以进行创新。在实证研究中,各个研究环节的质量都会影响整体研究成效,因而,对成绩的考核与评审应建立于社会调查的各环节中,而且还应将考核与评审方法标准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这样的成绩考核评审制度才有效和科学。

根据专业实践教学特点,社会调查实践可以尝试依照社会调查环节,从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实践的态度、纪律、能力、效果,包括学生本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和社会调查实践教学成果四方面进行全面综合考核,对课题负责人和课题参与人员形成不同考核内容,采取学生参与考核的方法公开、公平考核。

第6篇:社会调查服务范文

一、基本情况和做法

我所在的活动小组的主题是关注民生民情,共筑和谐家园。我系这次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从年月日开始至月日结束,前后经历了准备工作、实施部分、后续工作三个阶段。

(一)准备工作。年月日,师范学院《关于组织开展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下发后,我系领导积极开展工作,确定活动主题,并把活动布置下来。年月日至日,在系学生会、团总支的努力下,最后确定了总的活动方案,明确分工,共同行动,参与活动的志愿者积极热情,收集相关的资料和图片,形成宣传材料。通过紧张有序的准备工作,为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矗

(二)实施部分。年月日,我们“师范学院经济与法学系年暑期‘三下乡’青年志愿者服务团”一行15人来到了的一个千年古镇——龚滩镇,在岁后的三天时间里,我们积极热情地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实地调查了当地的民生民情,并深入到当地的一个模范村——艾坝村体验了农村生活,体会了社会和谐的真谛。我主要进行了以下活动:调查民生之就业问题,了解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外出就业、就近业的情况;调查民生之教育问题,着重关注“留守儿童”,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调查民生之分配问题,了解居民收入状况以及当扶贫工作的开展情况;调查民生之社保问题,前往当地卫生院,了解农村医疗合作保险的情况了解当地和谐社会建设情况,并深入基层进行体验;与当地政府或村委会座谈,了解当地的一些基本情况,并做如实的记录;在开展活动的同时,结合当地情况,做好宣传工作。

我们在龚滩镇艾坝村开展了改革开放30周年图片展、禁毒、医疗卫生、节能减排宣传、农村农业政策宣讲、农民工法律服务及咨询、关注留守儿童等一系列有关民生民情的活动,在与该村村长、支部书记和文书举行会谈时,了解该村的一些基本情况,结合自身专业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建议,并在烈日下走进该村的烤烟种植基地,参观了烤烟烘烤的烤棚,详细询问了烤烟烘烤技术。我们在龚滩镇集镇进行调查时,得到了镇政府的大力配合,重点了解了当地政府在龚滩古镇移民工作中所推行的一系列政策,以及在移民搬迁过程中处理突发事件的办法,还访问了当地的革命老前辈。为了进一步了解民生的医疗合作问题,我们走进了龚滩镇卫生院,在院长的帮助下,深刻地认识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后续工作。在活动结束后,整理在活动中获取的材料,包括文字材料和活动图片,并进行分析,做好统计工作;活动小组分工负责,撰写社会调查实践报告;召开活动总结会议,与同学们分享所见所闻、所得所感。

二、主要体会

自去年进入师范学院以来,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地参加社会调查实践活动。这项活动的开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不仅能让同学们得到了一定的锻炼,更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在活动中,我们明显感觉自己的知识结构还不够完善,甚至是缺乏,这让我们不得不在未来的学习中注意自己的知识的积累。这次活动能取得圆满成功,得到了各个方面的支持,我的体会是:

(一)领导高度重视。暑期派遣在校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也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我们这次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得到了院领导和系领导的关注的支持,系领导还专门给作了相应的部署。同时,我们也得到了龚滩镇政府以及龚滩镇艾坝村村委会的支持和热情接待。

(二)活动组织开展工作严紧。根据院文件精神以及系领导的要求,我们充分的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并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按照事先的计划,一步一步地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采集了大量的资料、图片,为最后撰写社会调查实践报告奠定了基矗。

(三)注重活动宣传。在我们进行社会调查实践的同时,我们系专门安排了一名同学进行新闻的宣传报道,及时把活动的开展情况向社会公开。

(四)团队合作精神十分重要。在这次活动中虽然采取了“明确分工,共同行动”的原则,但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大家一起行动,各取所需的资料,互相帮助,互相合作,顺利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团队合作精神在这次活动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加深了同学们彼此的了解,也加深了彼此友情。

三、主要成果与收获

(一)通过这次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增长了同学们的见识与才干,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阈与眼界,也让同学们更加清楚了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重新审视自己,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去完善自己。

(二)通过这次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展示了我们师范学院经济与法学系学子的风采,向社会传达了我们在校大学生注重社会调查实践的讯息,让我们们从过去的观念中解放出来,从书本知识里解放出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走出学校,涉足基层。

(三)通过这次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我们基本了解了龚滩镇的民生民情,也亲身体验了和谐社会建设的成果。纯朴的民风民情,让我们为之感动;和谐的社会面貌,让我们为之歌唱。

第7篇:社会调查服务范文

我们选择了一个星期六的早上在学校门口集合,分别去了代表中式餐馆的百年老店刘长兴和代表西式餐馆的肯德基、麦当劳做社会调查。开始,餐馆的服务员并不欢迎我们,在刘长兴店甚至被餐馆里的服务员给赶了出来,这可比我们想象的要困难多了。当我们带着沮丧的心情来到麦当劳的时候,服务员开始也不同意我们进行采访,也许是看我们几个小朋友很执著,又因为那天天气非常的冷,餐馆里就餐的人也不是很多,在我们一再的恳求下,服务员终于同意接受我们的采访,(这可是他们餐馆第一次接受小朋友的采访呀!)。我们这时心里有一种胜利的喜悦,一种成功的骄傲,我们终于迈出了社会调查实践的第一步,而且这全是我们自己努力的结果。我们全没有顾得上冻得通红的小手,就和服务员阿姨聊了起来,服务员先将我们安顿下来,又给我们每人端来一杯热水,这才回答起我们的问题。这时我们心理热乎乎的了,有一种被别人尊重的感觉。在这之前父母就曾告诫我们外出做社会调查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开始我们还认为是父母看不起我们,你们大人能够做到的事情,我们为什么就办不到?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们终于明白了父母的苦衷。。。。。。

社会调查工作结束,我们就开始赶紧问卷调查的准备工作,就调查什么样的人群、什么内容等一一商量,并用电脑设计打印出来,分发到我们组组员手里,在学校请班主任王老师帮助在其他年级共选择了3个班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见附件。)开始,我们认为调查完了,我们社会调查的课题也就结束了。可哪里知道,这只是要做的一部分工作,接下来的工作是要将调查的结果统计出来,并做文字处理后写出结论。当时我们一听吓了一大跳,原来做社会调查课题那么复杂,那么烦琐。我们都有些泄气了。这时,王老师鼓励我们不要泄气,并教会我们一些统计的方法,(比如筛选、对比等)。我们又重新鼓舞起士气,赶紧投入到资料的收集和数据的统计之中。在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将所有的调查问卷一一统计,并将统计结果用电脑做出统计表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统计结果表明:在我们所选的调查人群中,高、中、低年级同学各占1/3,男女生的比例也接近一半,同学们之所以能够接受西式快餐的原因主要是它的口味比我们中式餐饮的口味要新颖一些,其次是在外出或节假日与父母共同享用,再就是在考试成绩较好或过生日的时候,父母或是我们的爷爷奶奶会带我们去享用一下,做为对我们一次奖赏或是庆祝。但对于我们每天在家或在学校里多数时间仍然享用的是我们的中式餐饮而言,我们同学们还是喜欢中式餐饮,有时父母在带我们外出吃一些好吃的中式菜肴后,我们同学们有时还在一起相互交流,特别是在今年元旦的庆祝联欢会上,老师让我们自己在家动手每人做一道菜,最后大多数同学带到学校的仍然是中式菜肴多余西式菜肴,而且受同学们欢迎的仍然是中式菜肴。

为了使我们的调查结果更有说服力,我们还利用电脑进行网上查资料,了解中西餐饮食文化各自的特点,我们通过查资料了解到我国有菜系(川菜、粤菜、苏菜、浙菜、鲁菜、赣菜、闽菜、徽菜),在世界上都是有名的,并且各自菜系里都有自己菜系的看家本领。有些菜系的名字如果不是通过这次查资料,我们还没有听说过呢!比如:徽菜我们还是第一次听说。另外我们还听说或吃过上海菜、天津菜、潮州菜、淮扬菜等等。我们曾经也思考过我们国家有那么多菜系为什么就没有一个象西式快餐那样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开那么多的连锁店,并让在世界五湖四海所有外国的朋友们都喜欢我们中国的各种菜肴,就象现在人们预计在21世纪将是“汉”字的世界一样,人们为能够吃上中国菜肴并宣传中国菜肴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这次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给了我们一次了解社会、接触社会的实践机会,使我们学到了在课堂上不可能学到的社会知识,增长了见识。我们知道做任何事情并不是像我们自己所想象的那么简单容易,我们要尊重父母给我们提出的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而不能由着自己的个性来。以后在遇到任何事情,均要先思考,将可能发生的情况要做好全面的、充分的分析和准备,分析事情可能发生的两个方面,好的形势要分析清楚,坏的趋势同样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在分析问题感到有困难时要请教父母,请他们为我们把关,毕竟父母比我们更能了解社会。同时在学校里我们要学好文化知识,让知识武装我们的头脑,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而不是急于处理或了却什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不断前进和进步,才能在锻炼中健康成长。

一次有意义的社会调查活动,能够给我们带来如此多的收获和快乐,它的意义远比社会实践本身所赋予的要求,我们同学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尽量多的创造条件,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丰富我们的阅历和知识。

附件:

关于“中西餐饮食文化”调查问卷统计情况如下:共发放调查问卷135份,收回调查问

卷135份,调查有效问卷率达100%。具体情况汇总如下:

?

?

你在学校是属于哪个年级

低年级

33%

中年级

33%

高年级

33%

?

你的性别

52%

48%

?

你爸爸的职业

干部

64%

外企职员 11%

下岗工人 0

其他

25%

?

你妈妈的职业

干部

36%

外企职员 38%

下岗工人 0

其他

27%

?

你在什么情况下享用快餐

考试成绩好 40%

外出游玩

51%

节假日

?

你认为西式快餐吸引你在什么地方

口味

62%

营养

22%

快餐中随增的礼物

16%

?

你在过生日的时候是否选择西式快餐

40%

20%

随意

40%

?

你多长时间享用一次西式快餐

每月一次

11%

每半月一次 11%

不定期

78%

?

你去吃快餐是否有宣传活动

18%

24%

其他原因

58%

?

你了解宣传活动的途径

电视

56%

报纸或其他

18%

同学处

27%

?

第8篇:社会调查服务范文

1.综合实践环节要求。根据2009年9月制定的《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专科)综合环节教学实施细则》(以下简称2009年《实施细则》)的要求,行政管理专业综合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不仅能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而且能通过对热点或焦点问题的社会调查,培养、训练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及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专科)的学员都必须参加社会调查,完成毕业作业,毕业作业形式改为调查报告。2009年《实施细则》还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了调查内容、调查方式和方法,对社会调查的过程作了统一安排,对社会调查报告的形式、内容、格式作了具体的规定,要求学员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制定调查计划,有计划按步骤开展社会调查,搜集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在此基础上完成调查报告,从而圆满完成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目标。

2.教学改革后综合实践环节教学的特点。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综合实践环节教学改革在基层电大实施已近两年。2009年《实施细则》,明确社会调查选题,对调查过程要求详细,便于学生具体操作,便于教师在指导中监控,符合人才培养目标。

(1)明确选题,确定调查方向,使学员克服了选题的盲目性。2009年《实施细则》规定,社会调查对象由过去的自定命题调整为定向命题,提出以下三项专题内容供学生选择:“农村青年学习需求调查”、“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质量调查”,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其中之一。选准、选好题目,在社会调查过程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反之则会给社会调查的开展、调查报告的撰写等带来很多麻烦。社会调查题目首先要“新”,调查内容应关注当下的社会热点、焦点,关注前沿性问题。其次,必须具体,题目过大过空,学员不易进行实际的调查。最后,选题应切合实际,应与学员的工作、生活实际联系紧密,调查自己熟悉的内容,这样调查才能顺利有效。在以往对学员综合实践环节指导中,我们发现不少学员选题简单化、形式化,有的题目陈旧,缺乏前沿性、现实意义;有的题目大而空,没有考虑主客观条件,最后难以完成。也有少数学员选题不认真,到撰写调查报告或论文时,无资料可用,没有实际内容可写,无奈临时更换题目。还有的学员所选题目根本不属于自己所学专业的范畴,不符合要求。盲目选题结果只能半途而废,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影响了实践环节整体质量。综合实践环节教学改革,调查题目与学员工作生活密切相关。明确选题,确定社会调查方向,保证学员的在本专业范围中进行有效调查,有助于学员顺利开展社会调查。调查对象的定向使学员减少了选题的盲目性,帮助学员走好了社会调查第一步。

(2)重视调查过程,强调过程监控。综合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没有得到学员的充分理解和重视。少数学员态度不端正,只求通过这个环节教学的思想比较严重,无论对调查报告还是毕业论文,他们都敷衍了事,存在侥幸心理。东拼西凑,没有实际参与过程,文章没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更有甚者在网上或杂志上抄袭以前毕业学员的文章,直接窃取别人的劳动成果,企图蒙混过关,这样的做法达不到综合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要求,势必影响到教学质量。一直以来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综合实践环节对学生成绩考核的依据主要是学生撰写的调查报告、毕业论文、评审表等书面材料,以结果考核为主,对学生的调查过程虽也有要求,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却没有有效的监控,使部分学员钻了空子。2009年《实施细则》对综合实践的教学过程作了详细的安排,具体主要有:学期第四周前完成大课辅导;第六周前,师生共同研究确定调查对象;第9—12周前完成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工作;第14—15周,将审核后的调查问卷输入计算机网络系统;第16—18周,完成社会调查报告。教学改革后的综合实践环节的教学强调了教学过程,并对整个教学过程都有一个有效的监控。学员每完成一个环节操作,都必须经过指导老师甚至是上级电大的审核,只有审核合格后学员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这样既保证了过程的完整性,又保证了整个环节的教学质量。综合实践环节教学改革后,社会调查的成绩考核以学生提供的社会调查基本信息表、社会调查设计、访谈记录、问卷的填写、回收、输入验收和回访结果等为依据,最后才根据这些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撰写调查报告。教学改革细化了学生综合实践环节社会调查的过程,并且要求具体、明确,强调学生的实际参与,方便学生实际操作,便于基层辅导教师在具体工作过程中的监控,克服了以往抄袭等顽疾。

(3)注重一手资料的积累,为学员撰写调查报告奠定基础,培养学员良好的科研习惯。2009年《实施细则》要求每位学员在认真做好调查的同时,必须保管好相关数据和信息,并做好保密工作。具体表现在上交材料中,除了原有的调查报告、社会调查报告评定表外,还要有在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第一手资料的原始材料:调查对象信息表提供了调查对象真实可靠的信息,调查问卷根据调查类型设置了个人基本情况、学习需求、您目前最关心的问题、希望和要求等四方面的调查内容,而且这些第一手调查数据通过网络平台汇总到上级电大甚至中央电大,可供需要时查阅。在此基础上,学员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对相关的调查资料进行认真整理,结合自身的感悟能力对资料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调查结论,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社会调查活动的最终成果,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反映。

二、积极推进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专科)综合实践环节教学改革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员对综合实践环节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学校、教师、学员都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综合实践环节教学不仅是开放教育实践教育的重要环节,而且是检验学员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主要手段,是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训练。因此从校领导到指导教师、从班主任到学员都要提高认识,学校对学员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宣传工作,使学员从思想上、行动上端正态度,对综合实践环节教育工作予以充分的重视。

2.举办专题辅导讲座,做好学员社会调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按2009年《实施细则》要求,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的综合实践环节一般安排在第五学期,第4周前各教学点必须做好社会调查组织工作,完成行政管理专业集中实践环节社会调查大课辅导,举办专题辅导讲座。举办专题辅导讲座,一是指导学生制定社会调查计划。按上级电大规定的综合实践环节操作流程要求,辅导教师必须根据每一学期实际情况提前制定一份操作流程表,指导学员按此制定一份社会调查计划,保证每一学员的社会调查顺利进行,及时完成。二是落实辅导小组。行政专科学员人数比较多,责任教师负责把学员划分若干小组,每一小组都配备相应辅导教师,制定师生联系卡,明确师生联系方法(电话、邮箱等),方便调查过程中的师生联系,方便辅导教师对学员调查过程的指导与管理。三是强调社会调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如调查对象的条件、调查对象信息表的填写、调查问卷的操作、调查报告的要求和格式等,提醒学员在每一阶段应注意的问题。四是剖解往届学员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如在调查报告撰写过程中,出现报告内容和调查内容不符合等。大课辅导的效果直接影响综合实践环节的教学,一方面责任老师必须预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认真备课,另一方面必须提高学员的到课率,责任教师在班主任的配合和支持下,必须课前对学员做好宣传动员,强调辅导讲座的重要性,绝不能走过场,敷衍了事。

3.教师有效指导,培养学员自信心。电大的学员绝大多数是利用业余时间,边工作边读书。有的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已经干了十几年,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平时工作中从事文字方面的写作并不多,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差,为此,指导老师一定要提高服务意识,通过改进指导方式和方法,培养学员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在综合实践环节学习中克服畏难情绪。

(1)积极鼓励,多看闪光点。指导老师对电大学员的要求不能过高,只要学员能配合学校要求,参与社会调查,指导老师都应给予充分肯定。

(2)积极沟通,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电大学员是业余学习,大多数人正处在工作紧、家事忙的创业阶段,能挤时间学习实属不易。各方面的压力有时使他们心情烦躁,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容易退缩。一听说自己调查报告需要修改,就紧张。有时不免有些怨气,情绪容易激动。这时指导老师更需要有耐心,注意做好沟通工作,充分理解学员的心情,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让他们明白,调查报告的修改是一个非常正常的过程,所有学员都要经历这个过程。有的学员因工作忙等原因,不能及时完成综合实践环节的学习任务,指导老师需主动联系学员,积极鼓励学员在紧张的工作生活之余,争取按时完成教学计划。

(3)指导意见要具体。特别是社会调查报告的指导意见一定要具体,多提建议性意见。不能说大话套话,不能只提否定性意见,让学员一头雾水,修改时无从下笔。教师要明确指出问题在哪里,提出修改方案供学员选择,这样学员愿意接受老师的意见,便于进行修改。

第9篇:社会调查服务范文

关键词 “社会调查方法” 探究能力培养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社会调查方法”是社会学、经济学、公共管理学、政治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普及型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领会系统的社会研究方法论的基础上,掌握具体的调查方法和技术,具备探究社会真实的能力,兼具理论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在实用主义教学观下,“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教学一直定位于技能获得,将学生作为技能培训的对象,忽视了社会调查调查方法在大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科学探究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这不仅不符合对素质教育和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忽视了”社会调查方法”这门课程应具有的终极目标。本文以风笑天著《社会研究方法》的教材所包含的教学内容为例,提出旨在提高学生探究能力为核心的综合性教学改革思路。

1 以探究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必要性

“社会调查方法”是社会科学诸学科探索社会现象、发现社会规律的方法和途径,从素质教育和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单纯的方法和技能是不够的。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社会科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探索精神,并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即获得“如何了解事物,而不是知道什么事物”的探究能力。①在建构主义学习观看来,单纯的科学知识是一种不完美的知识,(科学事实、科学概念和原理)是不断发展的、暂时的,相比于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具有更高的价值。②大多关于“社会调查方法”的教改思路都将实践教学放在了突出位置,忽视了对学生探究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③

笔者在“社会调查方法”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之所以造成以上倾向的主要原因是对这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性质认识不够充分,对“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所指涉的终极教学目标认识不到位。“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内容可分为个方面,社会调查理论(科学方法论)、调查的方法和技术,多学科的综合知识。除调查的方法和技术之外,科学方法论和多学科综合知识两方面的教学内容皆不适合实践教学。教学内容的性质决定了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一定的教学方法又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必须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为旨归,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实践中有针对性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2 “社会调查方法”教学内容的性质

作为一种系统的科学方法,“社会调查方法”的教学内容既包含了对学生而言的先验性的理论知识,又包含了让学生以经验的方式认知社会现实,形成新认识和创造新知识的实操性课程内容。国内使用较为普遍“社会调查方法”教材是风笑天所著的《社会研究方法》,其主要内容分为3个部分:社会调查的基础、社会调查的方式,资料的分析和表达。④社会调查基础实质上是科学调查方法论的内容,是科学探究方法的总论。社会调查方式包括问卷法、实验法、文献法、实地调查等4种方式,具体的方法和技术包含在以上4种研究方式的不同环节以及资料的分析与表达中,科学世界观和科学探究精神渗透在各部分教学内容中。此外,该门课程还包含了社会统计学、概率论和统计分析软件的应用等涉及多个学科的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从探究能力培养的角度来看具有不同性质。

(1)理论性的调查方法论:作为指导社会调查的理论基础,方法性课程必然包含着方法论的理论内容。社会调查的哲学基础、社会调查的方法体系、科学求知的一般程序、调查方式的概要介绍等都属于这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明白:科学的、可靠的认识是如何来的;以经验观察和逻辑推理为核心的科学求知方式与传统的权威法、朴素经验法和思辨法的不同之处。此外,这部分教学内容还对上述4种研究方式从研究范式层次进行了归类,并区分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这些内容与哲学上的认识论内有关,其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科学探究的哲学基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应该能体会到科学探究的精神内核。在教学实践中,习惯了基础知识接受性学习的低年级大学生接受这方面内容有一些困难,而这部分内容也不可能通过实践性教学来完成。

(2)实操性的调查方法和技术:“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具体目标是教给学生从现实生活中获取有用信息的系统方法,必然涉及到一些实操性内容,这些内容就是调查方式和具体的方法与技术。这部分内容是“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主体部分,是科学探究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调查方式指的是贯穿于调查研究全过程的程序与方法,包括抽样、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具体的方法与技术。如,如何选题、如何抽样、调查方式的选择,4种研究方式的操作过程,以及资料分析的方法和技术。与上述理论性内容不同,这部分教学内容如同操作说明书,程序性较强,课堂教授只能一般性地介绍各种方法和技术的操作规程,以及各个环节的注意事项。从知识内容角度来看,这部分实操性的教学内容是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的知识有两种表现形态,一是“技术知识”,如一些操作步骤,可以在课堂讲解中被告知;二是表现为“实践的知识”,其特点是内隐的,很难通过课堂讲解方式传递给学习者,学习者只能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才能意会或体验到。⑤可以说这种知识是不能被“教”会的,只能在做的过程中被“领悟”。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注意到,仅仅通过课堂讲授,很难引起学生高度注意力和兴趣,学生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各种操作程序和技术记下,一些需要理解的内容也只有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理解。

(3)多学科的综合性知识和素养:“社会调查方法”是社会学、心理学、统计学、人类学等学科的共同研究手段,同时,“社会调查方法”也是借鉴和吸纳了上述多学科的方法而逐渐发展成熟的。⑥这就决定了这门课程一些教学内容会涉及到多学科的知识,其教学内容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比如,来源于统计学的抽样和定量资料分析,借鉴于心理学的实验法,借鉴于人类学的观察法和访谈法,借鉴于历史学的文献法,还有计算机辅助技术以及基于网络的调查分析。各种调查方式各有其不同的学科背景,而且随着社会调查方法的发展,其他一些方法和技术也不断地被吸纳进来,调查方法越来越走向多学科的综合。比如,近年来基于大数据的社会计算的发展,是社会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果,⑦跨越了人文社会科学和理工学科的界限。

要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仅仅掌握了具体的方法和技术是不够的。学生如果要开展社会调查,必须深入到社会生活中去,主动与日常生活之外的人打交道,因此与人沟通的艺术也是“社会调查方法”课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除了文献研究之外其他3种调查方式,都要求调查者与他人打交道,因此,调查者必须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社会调查过程中的人际交往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问卷和调查表的间接交往,一种是与调查对象直接接触。前者要求调查者与调查对象进行书面沟通,后者要求调查者与调查对象面对面沟通。无论是哪一种沟通方式,都是对调查者社交能力的考验。从这一点来说,“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教学就不仅仅是让学生习得一种方法和技术那么简单,人际交往、沟通协调等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其必然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3 以提高学生探究能力为目标的教改思路

按照课程设计理论中的目标模式,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和核心,教学设计要围绕着教学目标的确立、实现及评价而进行。⑧要建立与上述教学内容性质相协调的教学方案,达到提高学生探究能力为核心综合素质,首先必须明确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其次确立达到相应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最后要注意将科学世界观、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等综合素养的培养渗透在各个教学环节。“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理论性的内容大多指向科学世界观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而实操性的内容指向科学探究方法的培养,这几个方面共同构成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显然,要达到这些教学目标需按照“有的放矢”的原则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具体的教学改革思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针对理论性内容采取启发式教学:“社会调查方法”中理论性的教学内容从知识类型上来说是理解性知识,这部分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是间接性的经验,不宜采用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启发式教学的直接目标在于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让学生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领会科学思维的精神,具备科学探究的气质。比如,在对“科学环”知识点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基本内容讲解之后,引入相关实例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学生通过积极地、独立地思考,尝试形成自己对科学思维的认识。在此,教师起到引导者的作用。这样的教学设计思路的思想基础是,让学生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体验运用科学方法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间接性的经验转变成直接性的经验,以促成其探究能力的养成。

(2)针对实操性的内容采取分组实训模式:要让学生真正掌握一种方法,最好的方式当然是让学生在应用中掌握。针对“社会调查方法”课程中的实操性内容,教学实践中宜采取项目分组实训方式,将其与学生主持或参加的各种项目课题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如何进行社会调查,训练其探索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能力。具体做法是:①从选择调查题目的章节开始,将学生分为每组6人左右的实训小组,指定一名组长;②在选择调研题目、制定调查方案、概念的操作化、抽样、问卷设计、访谈提纲的制定、观察表格的制定、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研究报告等关键环节让学生提交书面作业;③针对学生所提交的作业,结合相关教学内容进行纠错整改;④每个小组的作业完成情况作为课程成绩的一部分,一般占最终成绩的20%。分组实训的方法是任务教学法的一种具体运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课程纠错和整改中还可以让学生发现理论内容的重要性,使其切身体会到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性。在分组实训中学生所选择的调查课题贯穿整个课程的始终,学生上完这门课程,相当于完成了一个小的课题调查,社会调查的各个环节以及一些关键的方法和技术都将有所实践。“吃过桃子的人,才知道桃子的滋味”,经过分组实训,学生一方面实践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另一方面也切身体验了科学方法的魅力。

(3)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将“社会调查方法”的教学内容分为理论性的内容和实操性的内容,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叙述的方便,从知识论的角度来讲,一些教学内容实际上很难绝对地区分为是理论性的内容还是实操性的内容。针对这些既有理论性特征又有操作性特征的教学内容,不应拘泥某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和对教学效果的评估笔者发现,通过课堂精解、主题式学习和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概念的操作化”既具有理论性的特征,又是任何一种调查方法的必不可少环节,具有一定的实操性。“概念的操作化”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成可以进行经验观察的指标体系,经过概念的操作化,较为抽象调查内容才有可能转化成现实生活可以经验观察的现象。在笔者的实践中,尽管结合多个操作化的实例进行了精讲,但是在学生课后交回的作业中,经常发现一些学生并没有完全理解“概念操作化”的要义。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将“概念的操作化”作为一个知识点来学习,而没有理解“概念的操作化”是整个调查方法体系的一环。针对这种情况,单一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行,需要在课堂精讲的基础上,将主题式教学与案例教学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与其生活实际相贴近的需要进行操作化的概念主题,在现实情景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激发其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做”的过程中学习概念操作化的内涵和方法。

4 余论

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作为“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核心,最为重要的是通过精讲、实训及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让学生具备进行科学探究的素养。不同性质的教学内容相辅相成,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如果对理论性的方法论内容没有深透的理解,学生即使会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技术,那也只能是成为一个调查员,而不具备进行科学探究的精神气质。反之,如果仅仅以灌输科学探索精神的理论性内容为主要教学目标,那么这门课程就失去了方法的意义,且无益于对学生实操能力、协同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实践素质的培养。总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课堂精讲和实操训练两个不可偏废,应着力做到让学生在理解理论内容的基础上展开实操训练,以科学探索的精神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和技术。这样才能够达到让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社会现象、解释社会现象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教学目标。这也是创新性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所在。

项目:本文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主题教学法在通识课程《社会调查方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项目编号:JY1302118)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 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第十一版)[M].邱泽奇,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5.

② 袁维新.科学探究:当代科学教学的基本理念[J].上海教育科研,2004.35(4):68-71.

③ 相关文献可参见:周琳琳.《社会调查方法》实践教学设计与效果评价[J].学理论,2013.17(4):241-243;李向前.围绕三个环节强化实践教学效果――“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教学探索[J].2012.4(21);徐晓军、郑伦楚.“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参与式研究性教学模式[J].中国大学教育,2010.36(2):48-50.

④ 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3.

⑤ 夏正江,梅珍兰.对研究性课程内涵的一种解读[J].教育研究,2001.31(6):66-70.

⑥ 袁方主编.社会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