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加强德育教育范文

加强德育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加强德育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加强德育教育范文

一、身教

德育教育的关键所谓身教,就是树榜样。榜样有两种:一种是教师本人的榜样。教师如果夸夸其谈,只讲大道理,而行动却完全与其相反,这样只能起负作用,为学生所鄙弃。与此相反,教师如果又教书又教人,言教与行动一致,会得到学生的尊敬和效仿。我国教育界涌现了不少受学生们尊敬和爱戴的老师,如陶行知、、、季羡林等。一种是先进人物的榜样。这种榜样的作用是积极的,他们的模范事迹,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教师怎样身教呢?要做到身教,教师必须拥有正直的人格,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来感染学生。教师的人格力量是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保证。教师的人格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这种影响是无形的、潜在的,又是长远的、深刻的,甚至能左右人的终身。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就是人格完善的过程,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的人格力量所施加的影响。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智力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格的伟大,这一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本身有赖于有高尚道德规范的人,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是不可分的。一个人只有具有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人生态度,勇于实践、勤学好问、谦虚诚实的个人品质,远大的理想和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才有助于创新潜能的开发。

二、言传是德育教育的催化剂

第2篇:加强德育教育范文

一、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一)落实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取得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还同素质教育的落实程度有很大的关系。针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求掌握基础文化知识,同时还要求具备较高的品德素质,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发展,能够对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迎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行为规范、道德观、人生观、信仰等都属于思想政治观念,这些都是德育教育研究的对象,是当前社会发展所需人才必备的基础素质。小学德育教育具体的工作目标是使小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帮助学生梳理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水平,从而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1]。

(三)保证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实施的方法、内容和目标,都与学生对人生及理想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观、人生观的建立有很大的关系,只有思想品德教育实行的到位,才能确保小学生心理健康。此外,德育教育还能引导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一定的心理素质是思想政治观念形成的基础,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促进思想政治观念的发展。

二、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分析

(一)实现家庭思想教育与校内德育教育的有机整合

除了校内教育外,小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有积极的作用。基于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学校应加强同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形成良好的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将德育教育工作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家长作为学生的第二任教师,也要注重对自身思想品德素质的提升,意识到强化自身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让学生发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不断做出改正,并对学生的优点进行鼓励,全面落实德育教育[2]。家长在同学校进行沟通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学生德育教育的方面和目标,遵循规范的教育模式,选择有效的教育途径,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和学生共同进步,为学生逐步形成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康的心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形成良好的德育课堂教学氛围,发挥教学资源的优势

在小学德育教育开展的过程中,主要的场所就是课堂,教师要借助有限的教育资源,将社会、思想品德及语文等多个科学整合起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对社会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在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全面贯彻德育教育,从不同学科的基本特点出发,使德育教育与科学教学任务融合为一体,增强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从而更好地实现小学生全面素质和人格的养成。各个学校在制定德育教育规划计划时,应结合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健全德育教育机制,强化德育教育的课堂教学氛围和环境的构建,形成完善的思想品德教育课堂,全面、有序、规范地在课堂教学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三)强化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实践环节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如果仅停留在课堂教学层面,远远达不到教学的目标,也无法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在落实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做到紧抓实践教育环节,防止思想品德教育与实际生活的脱节[3]。要转变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应用多种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实际教育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例如:帮助福利院老人、观察和保护大自然、农田劳动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加强德育教育理论同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程度,使得学生在交往、活动的过程中养成思想品德规律,形成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思想品质。

第3篇:加强德育教育范文

要建立一支以班主任为首的班级德育工作队伍,并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与其他任课教师相比,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长,接触的面最广,对学生的了解也最全面、最深刻。因而班主任最能有的放矢地向学生做思想工作和进行德育教育。当然,做好班级德育教育工作不能光靠班主任一人,而应建立一支以班主任为主,全体任课教师参与的德育教育工作队伍,形成一个德育教育网。通过班级德育工作网坚持天天、课课、事事用良好品德观念去感化学生,熏陶学生,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

要培养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努力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班委会、班级团队组织是班级的核心,是做好班级工作的保证。班委会及班级团队组织成员在日常生活中与其他同学有着密切的接触,他们的言行时刻为同学们所注意。他们表现好,同学们就把他们作为榜样和楷模,对同学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而,用优秀学生组成一个良好的班核心是非常重要的。班级德育教育还必须努力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要能够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动机,才是真正的教育。”班主任的班级德育工作必须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动机,增大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帮助他们树立自我教育的信心。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就能造就出一个能自觉地用道德的准绳进行自我约束,并努力追求精神上的美好境界的学生群,为班级的德育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利用班级文化橱窗进行德育教育,形成良好的德育舆论和德育环境氛围,是做好班级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班主任要利用好班级的学习园地、宣传栏、班级团队板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宣传先进典型,推广先进经验,造成正确的舆论导向。班主任还要利用好《学生守则》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通俗易懂的名言警句布置教室,形成德育教育气氛。班主任还可以利用国旗升降仪式、唱国歌、班活动等集体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班主任通过开展上述活动,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分辨是非的能力和社会道德感,并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从而崇尚前者,鄙视后者,长此以往,就能形成良好的集体舆论。

形成德育教育网络,巩固班级德育教育成果。怎样使班级德育教育与学校、社会、家庭德育教育相沟通,形成庞大的德育教育网络呢?一是要保持学校德育教育一盘棋,在学校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下,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二是要引导学生面对社会,让学生从社会大课堂中接受正确而丰富的道德教育。如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就带领他们去考察名胜古迹,使学生形成祖国山河风光秀丽的概念;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组织他们参观访问有关的单位,组织他们观看反映社会主义优越制度和反映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影片,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富中国是颠扑不灭的真理。三是引导学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他们参与社会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班级通过德育教育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在未来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了,了解未来社会的主人应具备的素质,从而不断地提高和完善充实自己,练就过硬本领,使之能经得起世界的挑战,能经得起未来社会的挑选。四是加强家访,引起家长对子女德育教育的重视。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与子女接触的时间最长,对子女的性格、行为了解得最透彻,依靠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德育教育是促进班级德育教育的根本途径。

第4篇:加强德育教育范文

关 键 词:职业学校;中专生;德育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的广泛传播,能够影响人们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因素越来越多。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中专生,面对道德是非以及传统道德与现实生活的一些冲突时,不能较好地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使中职德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加强中专学校德育教育,与时俱进,改变单调和滞后的德育方法和内容,是摆在每位从事中专德育工作的教师面前的当务之急。

目前,职业学校学生年龄在15-18周岁阶段,其中有相当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思想纯朴,吃苦耐劳,有理想目标,求知愿望迫切,自理能力较强,生活俭朴,遵纪守法。但与此同时,由于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心理承受力比较脆弱,容易受社会不良思想倾向的侵蚀。他们一方面要求改革,渴望成才,另一方面感到不是光凭自己的劳动就能达到所期望的目标,于是容易滋生失落感。因此,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切实加强引导,改进思想教育工作,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以课堂德育为渠道,突出德育教育主体作用。

教育部门下达的各种文件中,都明确提出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课堂教学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渠道,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学校德育实践中,应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于课堂教学,配齐配好德育教师,开足课时,开好课程。各科教材中有着丰富的德育因素,以教材为载体,结合教学过程使其有机有序地渗透到学生中去,其教育效果是其它任何德育活动所不能替代的。利用德育进课堂进行渗透教育,开展职业道德、生涯规划、法律法规、就业创业教育;利用心理健康网页和报纸《心灵空间》,校园网络及广播电视,橱窗、板报等阵地进行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进步。

二、以主题教育为统领,夯实德育内容富有成效。

学生的思想教育是全面而具体的,针对当前的学生素质和我校的实际,突出专题教育,辅以时事教育,坚持活动教育,将学生的思想教育贯穿于各项活动之始终,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就业创业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定期召开学生工作总结大会和专题学生教育会议,将素质教育引进课堂,不断增强教育效果。通过突出主题、创新载体,广泛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不断健全机制,在实现主题活动经常化、制度化、长效化上下功夫;通过广泛宣传,在营造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浓厚氛围上下功夫,为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营造了浓厚氛围。通过开展各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对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不断探索开展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为进一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积累了经验。

三、以活动德育为载体,拓展德育形式丰富多彩。

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工程。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是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搞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应努力更新观念,积极创新内容、形式和手段,充分发挥各种校园活动的作用。当前,在中职学生的德育工作中还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这是与青少年发展规律相违背的。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首先应转变观念,摒弃急功近利的做法,真正关爱学生,把教育的着力点放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让学生在充分享受丰富校园活动的同时实现全面发展。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社团文化节、校园十佳歌手比赛、趣味运动比赛、体育文化艺术节、校运动会、跑操比赛、元旦长跑、书法比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将教育寓于活动之中,举行全校广播操比赛、开展五四系列教育活动、班创建活动和一二·九歌咏比赛,帮助学生成人成才,使教育活动做到有的放矢。

四、以德育创新为动力,推动德育教育与时俱进。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要充分认识职业教育德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以高度文化自觉自信推进职业学校文化育人。始终要以创新精神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一要强化价值引领,创新德育内容,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二要强化文化育人,创新德育途径。要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推进产业文化和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三要强化实践育人,创新德育形式。要推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组织好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切实抓好实习实训期间的德育工作。四要强化能力建设,创新德育保障。要提高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能力,加强德育研究和信息化建设。五要强化工作合力,创新德育管理。要不断健全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完善德育工作督导评价体系,建设多方衔接的德育工作网络。中等职业学校应高度重视学生德育工作,在立德为先的教育理念之下,不断探索德育工作的新路子,坚持以“学分制管理”为主线,以德育主题活动为载体,以班级管理为主阵地,全面开展学校德育工作。

创新教育呼唤德育创新,德育创新是创新教育的环境和条件,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德育创新的思考与实践必将推动创新教育的发展。因此,我们德育工作者理应肩负起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的历史使命,以创新教育为目标,走德育创新之路,把一个充满活力、富于创造的现代德育带入二十一世纪,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中专生是21世纪职业劳动的主力军,加强对他们的职业道德教育,对于克服我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严重道德缺失现象,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一定要结合实际工作,采用多种教育手段和渠道,强化中专生职业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第5篇:加强德育教育范文

思想品德课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要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必须做好两点:一是教会学生做人;二是教会学生做事。教会学生做人,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能辨清是非善恶,能够抵挡住不良诱惑;教会学生做事,就是帮助学生掌握做事的态度、方法、习惯。加强德育教育,培养良好习惯,应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一、确立育人理念,营造德育环境

1、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不论物质条件好坏,都应营造读书育人的良好环境。

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与教育环境是分不开的,事实证明,良好的教育环境具有极其巨大的育人作用,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能产生深远的德育效果。笔者所在学校就特别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每一根柱子闪光。如墙上绘着《中国古代十二孝子图》、《“神六”升天图》等反映中华传统美德和伟大民族精神的图片,柱子上写着“微笑的你真美,乐学的你真好,健康的你真棒”等提示语。当一个小小的信念通过耳濡目染,变成学生自觉的行为和习惯时,学校德育便在不知不觉中成功了。

2、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教学,进行德育渗透。

首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可采用情境训练,即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和所学知识设置情境,对学生进行训练。如讲“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这一知识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2009年国庆盛典实况录像,学生通过观看、讨论,激发了爱国主义情怀,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其次,搞好课外活动。可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做社会调查,了解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二、提高教师素质,突出德育主导作用

1、育人先育己,育己先育心。

教师的言谈举止,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必须加强思想品德修养,树立良好的道德风范,并要不断增加知识储备,提高教育能力,从而提高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确实做到为人师表。教师树立良好的道德风范,为人师表,就能受到学生的信赖和尊重,其教育就具有说服力,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2、以情动人。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快乐的情感状态比冷淡或厌恶的状态远远有利于智慧活动。”以情动人是德育教育的一条重要法宝。教师在德育工作中,对学生既要晓之以理,让学生懂得是非曲直,明辨真假善恶,又要动之以情,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教育,才能产生良好的德育效果。

3、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第6篇:加强德育教育范文

一、当代大学生的现状

当前,我们国家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社会利益关系十分复杂,各种矛盾凸现。在这个深刻变化的时代,一些大学生由于受到学业、心理、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受到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多元文化、各种价值观念的影响,道德水平出现了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和谐的现象,众多媒体更是推波助澜,严肃批评抨击了80后一代,认为这是一个理想信念不足,爱情观轻率,诚信缺失,好逸恶劳铺张浪费、道德观念淡化的一代。但是应该肯定,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这些年,一大批优秀的青年群体和先进个人不断地涌现出来。大学生支教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些支教队员们都是国内名牌大学的毕业生,生活在繁华的大都市,可以想象,如果不去西部支教,完全可以享受舒适的生活。

二、大学生德育教育所遇到的问题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应该关注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1.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引起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为认同竞争,期望创业,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有强烈的效益意识等,大学生比以往更期望有一种多样性和包容性的环境。

2.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最主要途径。然而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环境在提供便利的同时正在极大地改变着高校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甚至是语言习惯,对青年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和思想观念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3.大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独生子女承受父母家庭太多的期望,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还不强,进入大学以后,竞争环境更为激烈,一时的不适应容易导致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三、方法及措施

1.发挥高校阵地作用。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可以说目前的德育教育是有缺点的,多年来的应试教育已经形成了强制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即教师上课就是教,学生学,然而对于思想道德这样一个特殊的课程,这种灌输式的教育不但没有达到教育的目的,可能还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叛逆心理,所以我们必须创新教育模式,创新德育模式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忽视主体需要、轻视人文关怀、注重教条灌输的经验型、单项式的德育模式,以实现高校德育模式的现代化。

2.构建德育环境,营造文明氛围

德育工作的关键是践行,重点应放在知行统一上。德育环境包括两个层面:即学校的内环境和社会的外环境。学校的内环境指学校内部的班级、同辈群体、课堂、师生关系、校园文化等;社会的外环境指学校外部的社会环境,包括家庭社会、大众传媒以及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心理等。为此,我们必须占领宣传教育主阵地,在电视、广播台、新闻报纸,互联网围绕一些重大的政治问题、意识形态敏感问题、影响稳定大局的间题,旗帜鲜明的发表评论,进行积极的引导,对错误思潮敢于开展批评;学校和社会要积极利用一切手段传播介绍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和国外的优秀文化成果,使大学生进一步树立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再次可以在学校、社区设立心里救助站或心理咨询中心,使每一个心里不畅快的学生都可以找到一个倾诉的地方和倾诉的对象,通过心理咨询和救助可以针对个别学生的具体思想问题,提供单独的指导和帮助,实施个性化德育教育。

第7篇:加强德育教育范文

实施“着眼整体发展,立足个体成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三体”教育在德育的总体设计上,坚持以“做人”的教育为基础,以立志成才教育为主线,在教育内容上着重解决:政治方向、学习动力和学风、品德行为和劳动观念等问题。在教育中,要坚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导向,始终抓住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爱国教育;振兴中华、立志成才、勤奋学习、和谐发展的成才教育;行为习惯、劳动及心理素质教育。简而言之,即培养学生具有民族正气、个人志气,维护并建设良好的集体风气。

立志成才教育实质上就是以理想、志向、人生目标、成才道路和条件等为内容的人生价值观教育。立志成才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促进学生接受教育、自我发展的动力。如果说,“做人”的教育主要体现了学生整体的需要和要求,那么立志成才教育则能更多地体现个体的差异和不同层次发展的需要。

在实施上述教育中,要坚持把德育同智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德育同智育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学科教学中除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外,还应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良好习惯的教育,以及意志,毅力等个性品格的培养。重视学生的活动和实践。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是锻炼才干、体验行为准则、接受教育的重要形式。优化学校育人环境。校园环境建设要坚持教育性和知识性原则,做到绿化、美化、净化。要重视个别教育。个别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尤其是对那些发展特别优秀或存在严重不足和缺陷的学生,更具有重要意义。把评价、表彰作为一个教育过程,建立规范化评价表彰制度。每一 个阶段的评价,应帮助班集体和每一个学生,对照班集体建设目标和学生素质培养目标开展自我评价,从而确定新的起点,促使集体意识、学生自主意识的发展和成熟。

第8篇:加强德育教育范文

【论文摘 要】教育部新修订的《中职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附件(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中指出“课堂教学要与日常德育工作、各科教学相结合,教学要与多种德育渠道结合起来。”所以,现代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个体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更重要的是要从人性发展的高度来培养个体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各种能力和素养。 

 

实践证明,只有体现时代精神、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需要的德育内容才能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概念化的空洞理论说教,代之以在德育教学中辅助于各种活动的寓教于乐、寓教于学的教育模式。于是在专业课的教学工作中我紧贴中职生学习生活的实际,寻找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素材和契机,积极开展了育人尝试,努力帮助我的学生提高思想品德水平,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一、通过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来开展德育教育 

中职生的学习状态中,普通存在诸如学习方向感不强、发展目标模糊、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坚持力不够等问题,而且每个学期都会出现不同的状况。我尝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为自己设定学习目标,并与学生一起制定具体操作、考核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和能力。 

中职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后,大多数学生会选择就业,极少数学生会继续接受高等教育。于是教学中借助于介绍学校推荐就业的管理规章制度,让学生明确眼前的学习目标就是:至少保证各科成绩及格,可以正常毕业和参加就业推荐。也借助于高年级不能正常毕业和参加就业推荐的个例说明,引起学生的重视。而且这项教育内容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时不时地提一次,提醒学生不要忘记学习,否则导致了三年后不能正常毕业和正常参加就业推荐,将悔之晚矣。再加上课堂上的教听学练,课后的耐心辅导,认真的作业批改和点评,都可以不断帮助学生巩固学习的信心。当学生们设定了学习的目标,校园生活中就有了一项重要的任务,就不会“无事生非”了,既没有闲暇时间网络上瘾,也没有时间看口袋小说了,而且拥有了良好学风的班级自然拥有了良好的班风,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通过自身的影响力来开展德育教育 

当代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明显提高,再加上网络的流行,人际直接接触减少,家长不能很好地照顾孩子等原因,学生们的人际交往问题越来越突出,出现了不敢交往、不善交往和畸形交往的问题,严重影响到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在中职生中也不乏出现此类问题,于是我尝试着教给学生有关人际交往的基础知识,培养和锻炼他们的交往能力,帮助学生们为自身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和谐做好思想意识和能力的储备。从课堂上师生间的问候和告别,到课堂上听课的状态,从路上见到老师要问好到帮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课堂回答问题的姿势到课后请教问题的态度,于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引导学生养成尊重老师的习惯。 

主动与学生们普遍聊天,加强沟通,加强理解,互相接纳,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果。于沟通中逐渐消融师生间的对立情绪(包括学生与我、与其他老师间的对立情绪),帮助学生们解决对于老师下达的命令,理解和执行间的关系,即理解了最好,乐于执行;不理解也要先执行,在执行中理解,而不能不理解就不执行,培养学生的执行力。这也是走入社会首先要做到的行为准则。 

教学生讲究言行,注意说话场合和说话方式,多用文明用语不说脏话;讲究公德,不随意动用别人的东西,不影响别人的正常生活,不背后说三道四;讲究配合,互相帮助,平和心态,等等,以此引导他们勇于和善于建立起平等友爱、互帮互助、开放宽容、诚实守信的良好人际关系,友善同学,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光。对于学生间发生的小摩擦、小矛盾,见到了就帮忙解决掉,公平公正,不偏不向,也指导学生培养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生亲近家长。中职生中有一部分学生与家长的关系非常紧张,甚至于连最寻常的沟通都做不到,有回到家里跟家长没话的,有多长时间也不跟家长联系的。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利用老师、家长的双重身份,积极引导学生亲近家长,比如,给学生讲我在养育儿子过程中的喜悦和烦恼;教学生回家前给家长打电话请求接站,返校后给家长打电话报平安;记住家长生日和各种节日,主动给家长打电话问候,送些小礼物;假期时与家长一起完成学期总结和新学期计划,做点家务事等等,在实际生活中推动学生与家长的亲近,教学生学会感恩,学会交流。 

施行“无意识”教育,“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至心头。在教学中,我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养成教育,以身作则在教学中养成,使学生在实现全面发展目标的过程中,进入养成“角色”。 

三、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开展德育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采取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或者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更重要的是共享一个了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四、从帮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入手开展德育教育 

社会实践可以将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专业知识学习与实际操作技能相结合,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工要求的有效对接。尽量提供能锻炼学生技术能力和接触社会的地方。我计划尽量尽自己能力帮助学生联系适合社会实践的企业。众所周知,企业环境与学校环境的根本区别,在于企业环境不但具有真实性而且具有直观性。在企业环境中,不仅有真实的产品生产流程、产品营销过程及所要求的行为规范、企业文化,而且具有复杂的人际产系、处世之道。通过工学结合的形式,组织中职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让学生在企业环境中学习锻炼,能打破了德育课固有的时空限制,使学生获取到真实的企业文化和思想道德经验,学到许多课堂上、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加深学生对人生、理想、职业、社会等现实际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使德育与学生的就业、工作、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更加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之,德育工作是一个综合系统教育工程,需要学校各部门的互相配合,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同共努力,无论是专业老师还是班主任,都要把德育工作当作重点来抓,不断的改进教育方法,树立新的德育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教职成〔2006〕4号 

第9篇:加强德育教育范文

面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刑事案件,从“马加爵故意杀人案”,到南京大学刁爱青碎尸案,再到前不久刚刚发生的“复旦投毒案”。使我们反思,学校有没有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当然,德育教育应该渗透到每一科的教学中,语文教学更是要结合自身学科的特点适时地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下面就主要在以下方面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中职生的德育教育。

课前十分钟演讲,增强学生自信心

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中职生,大多是初中毕业后上不了高中才读中职的,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甚至被歧视的弱势群体。许多中职生认为只有升入普高,才是优秀生,进入中职,就是“末等公民”。总是认为自己的学习能力差,以至意志消沉,缺乏自信。

针对中职生的这些特点,每次课上开讲前我都会给学生十分钟的时间进行自我表达。可以背诵文章,可以即兴演讲,老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当然,这些活动都已经给学生们提前说明,以便大家做好充分准备,提高活动效率。这既锻炼了他们上台的勇气,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达到增强自信的效果。

自信是潜能的放大镜,自信是成功的推进器,自信是快乐的催化剂,自信同样是美好品德形成的根基。

介绍作者时适时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能够选入语文课本的文章,都是名家名篇,每位作家都有值得去挖掘和深入探究的美好品质,即使有一些性格或生活上的瑕疵,我们也可以拿过来引以为鉴,对学生进行人身观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时候,我会特别提到朱自清的爱国事迹,特别要提到的就是对他的评价:“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从作者人格美角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高洁的品格。

在讲到苏轼的文章时,会根据苏轼青年时的求学经历,加强学生进取心的教育。根据苏轼在王安石派和司马光派之间的斗争中的遭遇,使学生认识到苏轼一生几度宦海沉浮,却仍然关心百姓疾苦,从不阿谀奉承,从而加强对学生的人格教育。苏轼被贬后,不悲观,不气馁,性格豁达乐观,以此来加强学生的抗挫折教育。

中职生不同于高中生,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我们在深入挖掘作者有关事迹时,不仅加强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掌握,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他们主动学习语文和探究语文的兴趣,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德育教育。

在赏析课文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中职生相对高专生而言,一般年龄较小,行为规范和自律能力较差,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时常有违规行为,且屡教不改。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要结合课本和学生实际,及时加强课堂中的德育渗透,培养出一批德行合格的中职生。

能够选入语文课文的文章都是积极向上的。因此,在整个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当地加强学生德育渗透就显得极为重要。如学习王羲之《兰亭集序》时,讲到“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人生观和生死观,教育学生尊重生命。好景易逝,绝不虚度光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有限的生命里做出最大的贡献。

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感情基调和思想内容,只要老师勇于挖掘,善于引导,都能对学生的思想进行一次次潜移默化的洗礼,从而使德育教育落实到实处。

在作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德育指导

作文是老师检查教学效果如何的一个有效途径,更是学生吐露心迹和感情的主阵地。因此,作文在教学中的德育指导作用更是不容小觑。

作文的批改是一件工作量繁重的事情,语文老师应该慎重而仔细。除了纠正错字病句,教给写作表达技巧之外,还要观察和体悟学生思想感情上的细微变化。有很多的家庭问题和心理困惑,不愿意告诉同学或者老师,都可能在文章中有所提及。正值青春期的中职生,年龄偏小,心理上的不成熟,再加上90后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在集体生活中难免会磕磕绊绊,再加上外界的各种诱惑,她们的价值观和行为上都很可能出现偏颇,我们一定要防微杜渐,及时做出正确引导。作文批改时,积极的正确的想法和行为要鼓励,有问题的思想和行为要指出和纠正,必要时要对其进行谈话和心理指导。作文的批改不仅仅是打个分下个“阅”字那么简单,适时适当的德育教育是一位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