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重点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重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语文教学重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语文教学重点

第1篇:小学语文教学重点范文

1、 在识字教学中不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缺乏情趣。汉字是中华民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语言工具,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这一点,把学生识字当成教师教字,而忽视了语文素养的培养,使语文变得死板而缺乏生动性和情趣性。

2、教学策略不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课堂上往往是靠单纯的讲解、示范和机械性练习,进行“灌输式”的教学,扼杀了学生学汉字的欲望。

3、不注重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必定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却忽视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不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导致识字课变得呆板、机械。

4、缺乏开拓识字资源的意识。汉字是母语,作为母语教学,应广泛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打开生活识字的大门,可许多老师往往死捧着一本教科书,把书本上的知识嚼碎嚼烂,让学生学得滚瓜滥熟、倒背如流,就是不舍得花一些时间让学生在鲜活的、灵动的生活中学些更有趣、更有意义的知识。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一、汉字是祖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

汉字是世界迄今为止独一无二的仍在使用的表意文字,由于它生动而形象的造字心理机制,不间断使用而保存下来的文化信息,从不同侧面展示的观念心态和悠远记忆,由于它的博大、厚重与缜密,决定了中国必然是一个在基础教育中注重识字教学的国家。正是基于以上的意义,识字教学历来被认为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

因此,要求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对于汉字应该有较为深入的研究,把握汉字的特点,提高汉字知识素养,提高自身汉语言文化素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有利于学生的终身持续发展。 郭沫若 先生曾经说过:"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著名特级教 师于漪 老师有一段精辟的话:“教语文,必须站在文化的平台上。汉语言文字记载着中华数千年的古老文化,它不是无生命的僵硬的符号,而是蕴涵着中华民族独特性格的精灵。读古人的书能承受古圣先贤的精神遗产,读现代的书,能与同时代人做精神上的沟通交流……使学生受到人类优秀文化的哺育。”所以,教师要在在识字教学中开拓进取,勇于实践探索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方式。每一位教师要能在教学实践中张扬汉字的美丽、睿智与广博,启迪初入语文殿堂的孩童心智,传播中华民族悠远厚重的文明。语文教师只有具备厚实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气韵,注重自身文化积累,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对古今中外不同文化的要求,才能真正激活新课程新理念背景下的语文教育,才能真正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全面提高。这是我们语 文 老师义不容辞的使命。

二、积极开展识字教学策略研究,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即使不去叫他,它也会去主动的学。因此教师应该在识字教学策略上下大功夫,多途径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只有抓住这一儿童心理,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才能使识字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面简单介绍几种识字方法:

1、儿歌识字法

如“清”“请”“倩”“情”“晴”“睛”“蜻”“精”,这些字,学生难以分清,老师们就编出了这样几首儿歌:“有水方说清,用言去邀请,丽人留倩影,日出天气晴,有目是眼睛,有心情更浓,有虫是蜻蜓,有米人精神”;“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蛙大眼睛。保护禾苗吃害虫,做了不少好事情。请你保护小青蛙,它是庄稼好卫兵”。儿歌这种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大提高的学生的识字效率,增强了识字教学的趣味性,可谓是寓教于乐,特别是第二首不仅让同学们辨识了这几个字的字形,而且还培养了孩子们爱护动物,提倡环保的人文素养。

2、猜谜识字法

猜谜语 ,能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也能让学生长知识,开阔眼界, 是培养学生从小养成求知欲和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好渠道,它用有韵顺口的语言形成,描述着某个汉字所表示事物的特征,琅琅上口,易学易记。

比如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风车迷社栏目就很不错,除了编谜让学生猜字外,更主要的是让大家认识汉字的字形特点。例如教学“闪”字时,先引导学生把字分成“人”“门”,在老师动作的暗示下,学生心领神会,很快编出了谜语“人快进了门”,学生不仅记住了字形,而且还懂得了字义。

3、故事识字法

第2篇:小学语文教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语言特点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66-01

一、语言规范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认为教师是无所不能的,教师说的、做的都是正确的,在这种思维意识下,小学生会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师的言行举止对于小学生来讲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明确语文教学的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语文教学方案,按照事先制定的顺序进行语文教学,促进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完成教学任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实现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通过语言的表达开展教学。教师应注意言语的表达要规范、科学,语音、语法等要正确、合理,为小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形成良好的语言教学氛围,加强对小学生语言行为的规范,促进小学生实现良好的发展。

二、可接受性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还受到一定的限制,想象力处于逐渐提升的阶段,接受能力也比较差,因此在小学语言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的思维以及身心特点进行学习,通过简单易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教师要按照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生动形象的表达,使小学生能够明确教师讲述的内容,促进语言能力的培养。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的小学生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不同阶段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同时教师应认真细致的阅读和分析语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地思考,鼓励和肯定学生,使学生的愉快的学习语文知识,强化自身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台湾蝴蝶甲天下》时,教师可以先询问学生,你们喜欢蝴蝶吗?蝴蝶漂亮吗?“老师觉得蝴蝶翩翩起舞的时候最美丽了,蝴蝶在空中跳舞就像是一个个的仙子一样,你们觉得像不像呀?”等,然后再说“今天,我们要学的是关于蝴蝶的课文。有一个蝴蝶聚集的地方――台湾,那里的蝴蝶是最美丽,种类最多的。”通过这种比较简洁的语言引导学生学习,学生能够快速的接受和理解。

三、语言要生动有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看待事物时比较稚嫩,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比较强,但是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努力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的表达对于教学效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应努力提高语言的生动性和有效性,使学习中的学生能够被生动的语言吸引,从而积极的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生动形象且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内容帮助学生解疑答惑,促进语文课堂的生动,也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指导学生对“鸟”和“乌”进行分辨时,教师可以说:“小鸟身上长着花羽毛,它头上黑黑的眼珠,我们一眼就能看到,所以‘鸟’字里有一点;可是乌鸦全身长着黑羽毛,它的黑眼珠我们看不到了,所以‘乌’字里没有一点了。”通过这种有趣的说法,生动的语言,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四、科学性

学校教学就是为了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学时,不仅要注重课本上的内容,还需要对文章中的语言、情感等进行充分的表达,将文章的含义准确的传达给学生,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获得。

例如在学习《落花生》时,从表面上看,这篇文章讲的是种花生,因为落也有种的意思,但其实落花生是花生的另一个名字,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对题目表面进行理解就容易给学生传达错误的信息,影响学生的学习。语文其实是一个比较开放的科学,教师应在教学中正确认识和评价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准确的进行语言表达。

与此同时,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应注意自己语言表达的简洁精练,能够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文章最基本的内涵和意思,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目前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语言比较繁琐、嗦,讲解时没有重点,学生的注意力无法有效地集中,语文学习的效果也不理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强化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能够将教学的重点突出,不重要的位置一笔带过,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更多有用的知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把握语言特点,吸引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注意力,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中,使小学生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中进行语文学习,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3篇:小学语文教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作品;诵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言能力的培养分为四个方面,即听、说、读、写的能力。没有读,便没有高水平的听;没有对语言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等技巧的把握,便不能自然、流畅、充分地说出自己的思想;没有相当的语感积淀和语言材料,肯定也写不出文从字顺的文章。看来语言能力的培养,哪条也离不开诵读。诵读,是语感形成的基础,是分析、研讨语言的前提,是积累语言、培养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学生的表达能力、理解文章的能力自然也能提高。在教学中必须使每个学生都有朗读课文的机会,在阅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往往叫一些朗读能力强的学生来读,而忽略了大部分学生。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经典作品诵读的意义

1.有利于传承中华美德。经典诗文中蕴含着包括“仁、义、礼、智、信”的道德伦理观以及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复杂关系的指引,而且构成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这些传统美德不仅仅深深的扎根于学生幼小的心灵中,丰富和拓展了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而且最重要的是为中华美德的传承和发扬提供了更广阔的天空。

2.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借助于“经典诵读”的活动的开展,不仅夯实了学生的文化底蕴,使得中华经典得以丰富和发展,而且最重要的是,相对于以往的语文教学,该形式的采取大大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小学生的视野,为其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作了坚实有力的铺垫。

3.培养语感,积累语言。在有着灵巧的修饰、铿锵的声韵、优美的文字等特点的好文章的诵读中,学生大大地增加了自己的语言词汇量,逐渐地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和锻炼了自己在语文方面的语感,慢慢地将优秀作品中的好词、佳句转为己用,在语感的培养中积累了语言,提升语文成绩。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文学作品诵读的实施

(一)制订诵读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诵读

新课标中推荐篇目大多是古今中外一流大家的精品,强调学生朗读,要求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味、揣摩、感悟、积累,逐步学会欣赏,防止把理解与欣赏变成支离破碎的作品分析和文学知识传授,提倡学生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发表独立见解,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同时,课程标准对阅读的速度有了量化指标,并要求学生学会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因此,首先我们要以共同诵读与自选相结合原则,确定好必读的篇目;其次,要有序地安排好诵读的时间和进度;再次,制定学生诵读的方式方法;最后,根据作品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可以在完成必背篇目的基础上自选喜爱的古诗练习,鼓励学生超前完成。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由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对古代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育部教材审定专家刘国正曾提出两点建议:其一,让学生熟读背诵,感受其中的诗美,受到熏陶感染;其二,教师只稍略加点拨,学生不懂的,留待以后加深理解。具体说来,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要采用多种方式激励学生进行多次诵读。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通过激励学生兴味盎然地诵读,使学生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效果,从而提高诵读的质量和效率。其次对重点字词句及艺术空白给予巧妙点拨。古诗文语言精警含蓄、意趣无穷、跳跃灵动,常给人不著一字而尽得风流之感。为了使学生在诵读积累过程中能够感受尽可能丰富的诗美,受到更多的熏陶浸染,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巧妙点拨。通过教师的点拨,可以引导学生调用自身积累,发挥独特想象,就可以变抽象为形象、静止为灵动,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古代经典文学作品的情趣与哲理。最后把对古代经典文学作品诵读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外界环境的持续浸染对于小学生诵读和理解古代经典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教师要特别注意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组织,把古代经典文学作品诵读活动与学生的校园、家庭生活结合起来,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渗透情感,为经典诵读活动的思想引领指明方向

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教师一定要立体化地设计活动目标,不仅要让学生在经典诗文的诵读之中获得文学积累,同时要让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将情感的因素充分发挥作用,让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在诵读活动中精心选取与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直接关联的内容,让学生在诵读中逐步感悟、思考与提高。例如为了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可向学生补充相关的诵读内容,如颜真卿的《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诗迟”。同时引导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深刻领悟诗词中蕴含的情感与教育意义,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总之,文学经典名著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人,它是人类文化的结晶,对孩子来说阅读文学经典名著,接受古今中外文化的传承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就具体的教学环节来说,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实施高效的、科学的文学经典教学是很有价值的。大力倡导文学经典教育教学, 有效地进行文学经典的教学。所谓“读‘经典’的书, 听‘经典’的课, 做一个有根的人”, 这也许就是文学经典阅读与语文教学的内在真谛吧。

参考文献

[1]李杉杉.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探索[J].现代阅读,2011(10).

第4篇:小学语文教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想情感价值观,因此,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教师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才能有效地完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在语文课程中,阅读教学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因此,语文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明确这一点,并在阅读教学时充分引导小学生的阅读。语文教师要转变阅读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创造新颖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中以小学生为主导,充分发挥小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表现能力。例如,语文教师在讲《雪孩子》时,可以先有感情地朗读示范,其次,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找同学读,最后齐读,语文教师也可以在讲解每个自然段的时候再对学生进行朗读的训练。

二、提升小学生的思想情感

在小学语文阅读中,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难点则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想情感。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带领学生逐段地分析课文内容,还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思想情感。例如,语文教师在讲《林海雪原》时,可以带领学生逐段地理解其描述的风景,然后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通过学习后提升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三、语文教师应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教师要对阅读教学方式有所创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积极与学生交流沟通,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在课后也能够积极地学习。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教师要能够明确教学目标,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这样才会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内容,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认识到培养学生情感发展的重要性。只有从多方面考虑,全面地进行阅读教学,才能真正地提升教学质量。

第5篇:小学语文教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兴趣;质量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把握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反映教学大纲的目的和要求。首先,教师必须对所教的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和研究。通过对教材的熟悉和分析,教师要明确课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关键的知识点是什么?难点在哪里?需要明确和重点讲解的内容是什么?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掌握了主动权,能够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把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科学地归纳,并向学生进行传授,增强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要善于对教材内容进行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在教学内容的准备上,教师在对教材本身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后,要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融合起来,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让内容更丰富、更精彩、更实用、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而且,教师要善于把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前后联系,反映教材内容的完整性和连贯性,让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知识。

二、关心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学生

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信赖、喜欢的老师,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上课时应用循循善诱的语言启发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应用期待的目光看待他们。回答错了既不能讽刺,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能不加理睬,而是耐心的引导这些学生,使之正确的回答完毕,再予以肯定,这样,学生体会到探索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必趣,增强了学习语文的信心。

三、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考和质疑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质疑是动脑思考的结果,也是学生创造的起点。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例如《诚实的孩子》一文,在讲到第三自然段时,有个细心的小女孩提了个问题:为什么姑妈问花瓶是谁打碎的时候,表兄妹回答‘不是我’,句末用的是感叹号,而列宁回答‘不是我’却用的是句号呢?”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马上做了个小实验,指着一块本来破碎的玻璃问一学生:“是你打碎的?”学生不假思索地说:“不是我!”这时学生明白了文中感叹号表示表妹没有打碎的语气十分肯定,列宁的回答用句号,表明了他撒谎,语气不十分肯定。这时学生感受到了自己提问与自我解决问题的乐趣,于是纷纷举手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共同讨论并得出了较满意的答案。可见在教学中,教师鼓励质疑,会大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四、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培养多方面人才,塑造学生良好的性格,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他们的沟通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共同努力,共同进步,从而获得知识。通过交流合作,找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发现别人的闪光点,拉近同学问的距离,培养更深的友谊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浓厚,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提高首先,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人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都有自己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学生增添了责任感,能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发表各自的见解,主动与他人沟通,学习积极性提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学习兴趣浓厚。其次,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在平时的课堂活动教学中,不能每个学生都受到关注,教师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全面照顾每个学生由于每个学生的能力水平不同,学习成绩有所差异。通过合作学习,每个学生都有了表现自己的机会,都有各自的任务和角色,学生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学习,优势得到发挥,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学习效率提高,学习热情高涨最后,合作学习有利于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共同学习,一起解决问题,互相交流,相互帮助,课堂氛围变得和谐融洽,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培养了他们的交往沟通能力。

五、作业要量少而精,培养学生能力

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手段之一,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可以达到巩固课堂知识的目的。但作业的质量不是只靠布置大量的作业来实现的,教师可以控制作业的数量,尽量做到题目精、数量少,而且一些与课堂教学重点相关的作业,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另外,在时间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当堂的作业当堂完成,或者大部分在学校就可以做完,只留下少量的作业回家做,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在作业题目的设置上,可以布置部分与课文相关的作业,但要灵活一点,并不是都是用书写就可以完成的,可以是阅读课外书籍。可以是让学生进行观察生活中的问题等。同时。要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用自己的语言回答,而不是课文中的原文,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六、善于表扬,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教学就是“教”与“学”的互动,在互动过程中,特别是学生回答,答案有对的,有不对的,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善于运用激励手段,对学生积极参与互动的表现进行表扬。即使回答问题不全面甚至不正确,教师也要对他进行表扬,多加夸奖,让学生明白教师是关心自己的,肯定自己的,学生在心里就会感到很愉快,就会使学生的身心始终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从而对学习充满了信心,产生了兴趣。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巧妙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杜非枝,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外教学研究,2008

第6篇:小学语文教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电子白板;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方式;兴趣爱好

电子白板在语文中的运用可以把所要展现的语文知识投影于白板当中,教师对其进行积极的利用,有效地节约课堂时间,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更多的练习,促使其获取更多的知识。

一、运用电子白板进行生字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生字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而这一部分教学有一个较大的特点,就是内容比较枯燥乏味,这样比较单一乏味的教学内容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时学生都是进行机械的记忆,生硬地学习这些生字的写法、结构等,这样的学习方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甚至出现学习的抵触情绪,厌倦语文的学习。因此,新时期的生字教学,教师可以将电子白板应用到语文课堂上,电子白板是一个比较新颖的教学辅助工具,学生对它的接触不多,将电子白板融入课堂中的时候,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好奇心,在课堂上学生会对认真地听讲,这样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在使用电子白板的时候,教师可以将白板与班级中的电脑连接起来,然后将教师事情准备好的课件展示给学生,然后利用鼠标进行点击,利用生字的特点,让这些生字展示出一些有趣的形状和动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感觉学习生字的过程就仿佛是一个游戏的过程,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参与点击操作,将这些生字进行放大缩小或者是翻转等。通过这样的动态演变不但能够让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更加感兴趣,还能够增加学生对语文生字的记忆力,提高生字的理解和吸收效率。

二、利用电子白板渲染课文情境,给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审美教学也是至关重要的组成环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也应该重视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文化背景、作者等方面进行了解,进而进行作品的赏析。在此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能够认真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些语文情境,根据作品内容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使学生的文学修养得到提升。曾经有位文学家说过:“想要深刻地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感悟作品的真谛,就应该让鉴赏者进入情境中去。因此,教师应该重视语文情境的创设。在学习过程中,只有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才能够积极地投入到语文的学习过程中,体会语文的奥妙。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为学生创设情境,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是站在三尺讲台上枯燥无味地讲课,学生在下面被动地听讲,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很难提起兴趣。而电子白板教学是一个比较先进的教学工具,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图片、文字或者是动画视频将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比较适宜的音乐,这样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形象生动的语文情境。在此过程中,教师再巧妙地穿插一些语言,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技能,还能够使学生有效地掌握语文鉴赏思路,利用语文的学习思路鉴赏语文作品,从而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

三、运用电子白板随时进行圈点和批注,增加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电子白板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优势,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现场及时进行批注,在原来的课件上进行圈画、圈注和修改。在进行圈点的时候,能够有效地引发学生对于圈画内容的注意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随意地圈画,教师应该将重点和难点内容圈画出来,这样不但能够使学生对于重点知识记忆深刻,掌握得更加牢固,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在读书的时候学会圈画。而要想实现这样的教学,教师就应该事前做一些工作,教师要将教学内容输入到计算机上,然后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针对白板的内容进行提问,再让学生利用书写笔在白板上直接圈画出问题的答案,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与可操作性,使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有效的提高。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电子白板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电子白板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非常大的优势,它能够让教师提前制作课件,在课堂上依照教师制作的课件提前进行教学,这样能够大大降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工作量。同时,电子白板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其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创新性和探究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巧妙地利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出新一代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

第7篇:小学语文教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重点段;教学

一、采用提问方式启发学生,层层深入重点

课文的重点往往与作者的写作目的紧密相连,它在文中占有大量的段落,也难以理解。教师在辅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段落时,需要设置好台阶,让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课文中的内容。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再对学生进行提问:“你们说说小女孩一共擦了多少次火柴,每次均幻想到哪些东西?”学生听到纷纷举手回答:“小女孩一共擦了五次火柴,她在微弱的火柴光中看见暖烘烘的火炉、香喷喷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还有疼爱她的奶奶。”“大家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令小女孩产生这些幻想的呢?从这些幻想中反映当时怎样的社会背景?作者写这些又是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学生听后,议论纷纷,积极举手表述自己的观点。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抓住文章重点对学生进行提问,使学生更加认真地阅读课文,以更好地回答问题。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让学生深刻地感悟到课文中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二、创设情境,加强感受

文章通常是作者仔细观察、体验生活而写成的。所以,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依据课文内容创设情境,并使学生获得充分的体验,就有益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师在讲授课文中的重点段时,也可以千方百计地创设课文情境,加强学生的感受。如此,可以使学生一直在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中学习,获得体验,不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而且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恰当补充,增强理解

显而易见,课文中的重点通常亦是理解的难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则需要教师挖空心思地充实内容,为学生的理解做好铺垫。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选取一部分和课文重点段有关的内容当作补充材料,综合课文展开阅读。例如,在教学《海底世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海底鱼类内容,我指导学生读《海底的冷灯》这篇文章。如此不但让学生丰富了海洋鱼类方面的知识,而且让学生明白了海底鱼类发光的秘密。这样恰当地补充一些材料,有益于发挥学生的思维,有益于加深学生对课文重点段的理解。

四、启发想象,丰富体验

在讲授课文的重点段时,依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加深学生的体会,对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突破教学重难点十分有益。例如,在教学《小小的船》时,我采用生动的语言引领学生到院子里看星星、看月亮,再运用音乐启迪学生想象飞向月亮,有的学生说自己身子好像变轻了,有的学生说自己的腿好像变长了,还有的学生说自己好像坐上月亮了。然后,我把学生所说的画在黑板上画好的月亮里,再使学生发挥想象力:如果自己飞上蓝天后坐在月亮的小船上会看到些什么景象?这一连串的想象活动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一幅优美的画面,进而让学生深刻领悟课文的丰富美感。

综上所述,课文中重点段落的教学是影响教学成功的最大原因。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重视重点段的教学,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注重扩展延伸,方法上应注重指引与点拨,理解时应重视感受体验,进而更好地完成课文重点段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汤鸣鸣.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课程教育研究,2012(25).

第8篇:小学语文教学重点范文

(一)积极宣传诵读经典古诗文的意义。

新学期开学时在班上宣传经典诵读的意义: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树立学生的品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要求学生们积极参与。还可以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把诵读篇目推荐给家长,让家长参与到诵读活动中,让学生在家里也能诵读经典古诗文。

(二)树立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信心。

古人作诗必要吟诗,只有通过吟才能把诗文中的情感充分表达处理。但由于担心被笑话,很多学生并不敢尝试这种摇头晃脑,抑扬顿挫的吟诗方式。老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读诗观,消除他们的胆怯心理,在班级中营造诵读古诗文的良好氛围,让孩子们能够充满自信和激情地去诵读经典古诗文[1]。

(三)培养学生的经典古诗文审美能力。

每首经典古诗文都是一个故事、一种精神,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内容。老师们在经典古诗文教学中要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到经典古诗文的画面之美、故事之美、语言之美、韵律之美和精神之美,培养学生的经典古诗文审美能力。让学生们爱上经典古诗文的美,提高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积极性[2]。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古诗文诵读的教学方法

(一)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诵读指导。

对于刚入学年龄较小的学生可以采用被动养成法:利用他们善于模仿的特点,老师读一句,让学生跟着念一句,读完一段了,再重复几遍,然后学生自己读一遍、两遍、多遍,还可以采取齐读、接龙读等方式促进学生的诵读喜好,重点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记忆力、直觉力、而不是理解力。对于年龄稍大的学生则采用主动引导的方法,首先要让学生理解经典古诗文诵读的意义,在诵读实践中强调学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诵读,老师还要检查学生的诵读效果,纠正学生在诵读中的字音、语气、语调、节奏的错误,提高诵读的准确性。

(二)指导学生巧妙背诵经典古诗文。

背诵对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而机械的背诵是十分枯燥的,学生容易产生抗拒心理。因此,老师需要指导学生进行巧妙地背诵,提高经典古诗文的背诵效率。对于中低年级学生可以指导他们进行表演背背诵,让他们在背诵时,配合适当的语气和动作,有条件的还可以为学生的表演提供画面背景和音乐,让学生边表演边背诵,提高对经典诗文的理解,进而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恰当的语气和动作能促进小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背诵效率。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引导他们根据诗的内容分类进行背诵,如将诗分为叙事诗、写景诗、抒情诗、言志诗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分清类,提高背诵的数量和效率[3]。另外还可以采取两人赛、小组赛等竞赛形式,又如限时背、接龙背、轮换背、听记背、问答背等多种灵活变化的形式,调动学生背诵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背诵效率。

第9篇:小学语文教学重点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小学语文教学 识字能力 兴趣 课堂空间

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特别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发挥出独特的魅力,促进了语文课堂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和教学质量的普遍提升,从而给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阐释了笔者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教学点滴。

一、在培养小学生识字能力方面运用多媒体技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心理学表明,在学习过程中,视觉、听觉、触觉和运动觉等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可以大大提高记忆效率。多媒体可将文、图、画、音频等融于一体,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增强了记忆效果,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重要内容,因为识字是小学生逐步掌握书面语言、培养读写能力的前提条件。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整节课教学生字,往往使教师教起来感到枯燥,学生学起来觉得乏味。所以,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巩固识字教学的效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小学生识字的兴趣

多媒体赋予了语文教学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艳丽的色彩、生动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图文并茂、栩栩如生,在儿童的认识与教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他们能愉快地探索知识的奥秘。例如在教学《小小的船》这一课时,一开始,在屏幕上展示动态画面“一艘船在海面上行驶”,立刻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与同学闲聊或玩耍中转移到课堂上来,使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中。接着引入课题后,马上展开课题画面:蓝蓝的夜空中,有着闪闪的星星,一个小姑娘坐在弯弯的月亮上,犹如坐在小船上划着桨。在画面切换的同时,配以背景音乐:童声朗读《小小的船》。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精美的画面首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这一画面产生好奇心,进而开始探测下面将要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美妙的童声朗诵课文,使学生注意到课文中的部分生字,如船、弯等,部分学生会主动开始跟着朗读,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这些生字的兴趣,使他们尽早地全身心投入到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体验识字的乐趣。

(二)运用多媒体,拓宽学生的识字空间

利用多媒体识字,能帮助学生尽早学会识字方法, 解决了识字教学中最基础、最难突破、最重要的部分――看图识字。为了使学生掌握字的结构,制作课件时要充分显示汉字的构字规律,在教学中很好体现形声字的特征。

二、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启发小学生思考方面运用多媒体技术

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渴求知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地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锄禾》一文,教师用大屏幕展示一组“动画”: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辛勤的农民手拿锄头在耕地,大颗大颗的汗珠从额头滚落下来,滴入稻田里。面对此情此景,学生在脑海中已有了深刻的感性认识。随后,教师在图画上方出示古诗,诗句和图相对照,激起了学生思维的层层涟漪。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明白了带点字“锄、汗、粒”等字意,并领会了诗意。

三、在营造课堂教学氛围中运用多媒体技术

(一)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受时空限制,形象地传输、保存和再现知识原型,把间接的知识转化为直接的知识,从而加快理解和记忆的速度。例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由于我们师生们大多生活在内地,对我国南海上的西沙群岛了解甚少。所以上课前,我首先引导学生观看彩色纪录片《美丽的西沙群岛》,通过观看,大家知道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海防前哨,是一个美丽的地方;然后让学生闭目倾听配乐课文朗读录音,生动、优美、逼真的声音使学生仿佛走进了西沙群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从课题入手,抓住“富饶”二字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写了哪些内容。由此来把握学生思路,引导其学习。这样,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学习起来非常轻松。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释难解疑。语文教学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和把握,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多媒体,化抽象概括的语言文字为形象具体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间建立起联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

四、拓展课堂空间,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一改以往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打破封闭式的死水一潭的教学状态,将古今中外、天南海北的信息为课堂所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适时地补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文资料,随时展现在课堂上。这样就大大拓展了课堂教学空间,增加了课堂教学容量,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时间便被充分利用起来。如《观潮》一课,作者描述的是潮来之时像“一条白线”,像“一道白色的城墙”,像“千万匹白色的战马”。其实,钱塘江大潮远不止书中描绘的一种情景,还有交叉潮和回头潮。教师备课时通过丰富的网上资源,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扩大课堂教学容量,寓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增强师生之间交互性和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教学时借助各种信息媒介丰富的信息源,并通过多样化的技术手段予以展示,教师轻松地教,学生轻松地学,使寓教于乐成为现实,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声像图文并茂,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

我们可以创设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逼真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再现文本的意境之美、音韵之美和精神之美;也可以用色彩的明暗、布局的合理、文字的对比等,给学生美的享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