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动物医学研究范文

动物医学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动物医学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动物医学研究

第1篇:动物医学研究范文

1适配体及其优点

适配体的概念在1990年由Tuerk等首次提出,来源于拉丁语“aptus”,即“匹配”的意思,指能结合蛋白或其他小分子物质的单链或双链寡核苷酸片段。研究表明,在一定环境下,单链DNA或RNA能与某些物质形成多种热力学稳定的三维空间结构而成为各种功能分子。在大多数情况下,溶液中的单链DNA或RNA的空间构象是不确定的,当有目标分子存在时,在合适的环境下寡聚单链会发生适应性折叠,形成发夹(hairpin)、假结(pseudoknot)、凸环(bulge)、G-四分体(G-quartet)等特殊结构,通过氢键、疏水堆积作用、范德华力等与目标分子紧密结合[1]。研究者们在单链DNA或RNA自身形成的空间结构与目标分子高效特异结合的基础上,建立随机寡核苷酸文库,将该库中的核苷酸序列与目标分子混合,用洗脱、过滤、亲和色谱、磁性微球等方法筛选出与其特异性结合的核苷酸片段,再通过PCR进行扩增,经多个循环分离得到亲和力和特异性都最高的寡核苷酸结合序列[2]。筛选出的寡核苷酸片段被称为适配体,与适配体能进行特异性结合的目标分子称为配体(ligand)。

与传统抗体相比,适配体具有以下优点。①靶标广。适配体可以与小分子物质如氨基酸、金属离子、辅助因子FMN、核苷等结合,也可以是药物、类固醇、糖类等,甚至是完整的细胞、病毒和细菌等结合,拓宽了其应用范围。②有高亲和性和特异性。

核酸适配体只识别与其互补的分子空间结构,能够分辨出靶分子结构上的细微差别,比如相差一个甲基或一个羟基或D/L镜像体之间的区别等。同时核酸适配体与靶分子结合的解离常数(kd)可以达到纳摩尔甚至皮摩尔水平,具有比抗体或其他类型配基更高的亲和力和特异性,有的甚至高于天然配体[3],几乎可以完全避免非特异性结合。如茶碱与其他黄嘌呤类似物咖啡因、可可碱的结构非常相似,常规的茶碱单抗与后两者有交叉反应,而核酸适配体只特异结合茶碱,与其他两种物质无反应,且与茶碱的亲和力比与咖啡因高10000倍。③可以大量、快速地在体外合成,筛选制备简单快速,结构易改造与修饰。2001年Cox等[4]成功地建立了适配体自动化筛选平台,筛选到了溶菌酶的适配体。筛选流程包括:通过链霉亲和素(SA)与生物素的相互作用将生物素化的靶蛋白固定在磁珠上,随后特异结合序列的分离,RT-PCR扩增和转录都通过设定的程序自动化完成,最后将筛选得到的序列克隆到载体中进行测序鉴定。2002年又做了进一步改进[5],直接利用基因体外转录与翻译的方法产生靶蛋白。④稳定性优于抗体,利于储存。核酸适配体在亲和力和特异性方面可与抗体媲美,甚至优于抗体,并且具有抗体所不具备的其他一些优点[6]。⑤具有低免疫原性,能干扰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核酸适配体不具有免疫原性,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即使应用剂量高于治疗剂量的1000倍[7],也不会引起免疫反应,没有明显的毒性和副作用。

2适配体的研究现状

2.1治疗药物的选择

理论上,适配体可以被用于治疗任何由有害基因的表达而引起的疾病,如病毒感染、癌增长和炎性疾病等。核酸适配体作为治疗药物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首先被证明具有治疗功能的适配体是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适配体,也是适配体治疗药物中最成功的一例,后来被EyetechPharmaceuticals公司和Pfizer公司共同开发为一种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药物,已经通过第三阶段临床试验[8]。

此后,适配体作为治疗药物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推进,并深入到各个领域,如心血管疾病治疗、肿瘤的显像和治疗、流感病毒的检测和治疗药物等各个方面。近年来,核酸适配体类抗病毒药物的筛选研究进行得尤其迅速,如通过筛选抑制A20蛋白适配体来抑制牛痘病毒的复制[9],丙型肝炎病毒RNA复制子的适配体的筛选[10]及抗HIV药物筛选等。其中,对抗HIV适配体类药物的研究最多,如Kissel等[11]通过抑制HIV-1逆转录酶制备的适配体、Hannoush等[12]通过抑制HIV-1核糖核酸酶H制备的适配体及Katahira等[13]通过抑制HIV-1Tat蛋白介导的反式激活制备的核酸适配体等。

2.2小分子物质检测

人们设计出各种新型的生物传感器来检测金属离子、药物、核酸、蛋白质和细胞等小分子物质,并通过荧光染料、荧光共轭高聚物、纳米粒子、电化学活性探针等材料以及核酸的级数扩增特性、核酶的催化活性及镜像适配体的手性识别特性等多种形式增加检测灵敏度。基于适配体的检测技术也令人振奋,如荧光染料TOTO常温下直接与适配体混合即完成“标记”而用于靶分子检测[14],基于适配体的生物传感器可达到“无试剂、可再生、超敏感”的靶分子检测新要求[15]。McCauley等[16]以核酸适配体制成生物芯片,能同时、定量、特异地检出3种混于血清和细胞提取物中的肿瘤相关蛋白(次黄嘌呤单磷酸脱氢酶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显示出良好的特异性和应用前景。

目前已开发了基于适配体的比色、荧光及电化学等方法,用于各种疾病相关蛋白质的检测。Wang等[17]利用硅纳米颗粒与金电极技术结合,将适配体应用到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上,采用竞争模式对凝血酶蛋白进行了定量检测,检测限可达1.0×10-12mol/L。2006年我国徒永华等[18]利用凝血酶的2条核酸适配体与凝血酶的高亲和力构建了三明治结构,利用磁性纳米颗粒的磁性分离技术,设计并制作了一种新型的荧光纳米生物传感器,用其检测凝血酶,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由于目标分子在适配体上精确的结合位点与构象变化通常并不十分清楚,直接导致合适标记核酸适配体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适配体的无标记型检测技术已经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尤其在生物检测、环境监控等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3基因调控领域

适配体可通过与靶位点结合而影响生物体的遗传功能,适配体可以直接在转录和翻译两个水平上对基因表达产物进行调控。适配体通过对构成表达体系中的各类因子的作用,抑制或激活调控蛋白的活性来影响mRNA或蛋白质的表达量。或将适配体作为调控元件插入到表达体系中,通过适配体与靶分子结合时的变构效应,影响蛋白质最终表达,从而对蛋白质的功能进行调控。LXRs是肝中胆固醇逆向转运调节的一种重要因子,它通过干预机体内众多胆固醇调节蛋白的表达量来调节血液中胆固醇代谢。Surugiu-warnmark等[19]通过体外筛选技术筛选到一种LXRs受体抑制剂,该适配体能有效地降低LXR-α和LXR-β受体浓度,通过控制脂肪酸的合成和高密度脂蛋白的组装来调节胆固醇的合成。该适配体是一种潜在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药物。Charlton等[20]利用适配体结合中性粒细胞中弹性蛋白酶从而阻止其催化反应,其作用超过了此蛋白酶的天然抑制因子。而可识别凝血因子Ⅸa的RNA适配体在临床中已可替代肝素,并可通过适配体的互补序列来调控抗凝效果[21]。最近人们开发出一些与肿瘤、艾滋病、肝炎相关蛋白质的适配体,可直接用于干扰疾病的发展过程[22]。原核生物中发现的Riboswitch更是适配体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一大里程碑,该发现提示不需要蛋白质因子的参与,RNA与代谢产物结合即可调控自身的转录和/或翻译。根据这一原理,人工构建的Ribos-witch能够实现目的基因的可调控表达[23],利用Ri-boswitch特性有可能开发出新型抗生素。

3适配体在动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3.1动物疫病治疗中的应用

适配体在治疗动物疫病方面的研究还处在起始阶段,近年来在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治疗方面都有了初步探索结果。病毒性疾病方面,Cheng等[24]利用SELEX技术筛选出与H5N1亚型流感病毒HA1蛋白结合的DNA适配体,对H5N1亚型流感病毒具有抑制活性;Jang等[25]在体外筛选出抑制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SARS)NT-Pase/解旋酶的RNA适配体,通过抑制该病毒双链DNA的解旋来抑制病毒复制。King等[26]以纯化的朊病毒蛋白质作为靶物质,筛选到了适配体97,试验证明该适配体在脑组织匀浆中能特异性地识别和结合朊病毒蛋白质。细菌性疾病方面,江丽等[27]筛选到了与葡萄球菌肠毒素B(ESB)特异、高亲和力结合的单链DNA(ssDNA)适配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诊治奠定了基础;潘勤等[28]筛选出了针对伤寒杆菌IBV型纤毛操纵子的适配体,该适配体能显著抑制伤寒杆菌侵入THP-1细胞。这些研究成果使得开发新型预防和控制动物传染病感染的药物成为可能。

此外,在寄生虫病的防治方面,也有人进行了初步研究。非洲布氏锥虫是人与家畜易感的致命的寄生虫病的病原,目前所使用的药物毒副作用大,且存在耐药现象。Homann等[29]构建了85个核苷酸的RNA序列文库,得到了3个家族的抗布氏锥虫适配体。其中,适配体2-16能折叠形成假结发夹结构并能够与血流阶段的布氏锥虫结合,亲和力达到6·0×10-5mol/L。这不仅对寄生虫病的治疗方法进行了探索,还为适配体用于活组织或其他复合物表面成分的鉴定及定位提供了依据。

3.2动物产品检验中的应用

第2篇:动物医学研究范文

摘要:毕业实习是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针对目前动物医学专业毕业实习的现状,以及毕业实习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从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师资队伍的优化、实习过程的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深化毕业实习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动物医学专业是传统的农科专业,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其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专业理论和生产实践操作技能,能胜任在兽医管理部门、基层业务单位从事畜禽疫病防控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这个培养宗旨决定了实践教学无疑是动物医学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1]。毕业实习作为动物医学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内容,是联系课堂与生产最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毕业实习,可以达到巩固专业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对行业与专业的再认识,从而建立清晰的专业意识,进而形成专业视角稳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因此,毕业实习是其他专业教学无法替代的重要环节。然而从近年来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表明:动物医学专业的毕业生专业实践操作技能普遍较弱,必须经过长期磨合才能开展业务工作。动物医学专业是塔里木大学传统的农口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分布在新疆各基层动物防疫站、动物卫生监督所、养殖企业和宠物医院,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技术性人才,笔者现就实践教学的核心环节毕业实习进行改革。

1塔里木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的现状

塔里木大学动物医学毕业大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由学院主管领导统一安排,依据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对分散的封闭式管理。时间安排在第七学期,历时3个月。实习前由学生填报志愿,学院根据班主任及辅导员的动员情况进行统一分配,部分实习点配备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实习期间的业务工作由实习单位全权负责,并配备技术指导员,无特殊情况不允许学生擅自离岗。实习结束后,学生撰写实习报告,实习单位根据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出勤和专业技能表现出具实习鉴定和实习成绩。

2塔里木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

2.1思想教育有待加强

要将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作为毕业实习的主要指导思想,传统的毕业实习无论在内容、方式和实施过程上都存在问题,学生的思想教育亟待加强。很大一部分学生不愿意到基层单位去实习,尤其不愿意到基层养殖场去锻炼,而选择相对待遇较好、劳动强度较低的实习单位,从而错过了专业一线的学习机会。近年来部分学生借考研究生的名义留在学校复习,据了解50%以上的学生是为了躲避毕业大实习。因此,需要加强对毕业实习生的专业思想教育。

2.2过程管理难以到位

目前本校部分实习点配备了专业指导教师,但是毕业实习的带队教师大多数又承担着教学与科研工作,没有足够的精力到实习单位检查指导,绝大部分实习点的管理工作仍由实习单位自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往往会导致毕业实习过程的指导和管理工作欠佳,部分实习单位配备的技术指导人员缺乏责任感,致使不认真实习的学生也能得到较高的成绩,甚至个别没参加实习的学生,也能通过关系拿到实习单位鉴定表,毕业实习变成了“走马观花”的过程。

2.3就业与实习日趋矛盾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部分科研院所和动物医院,甚至一些大型养殖场都不太愿意接纳实习学生,理想的用人单位也趋于饱和,使得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因此,实习生也忙于提前参加各种就业供需见面会而无暇顾及毕业实习,这种“人在心不在”的局面给毕业实习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实习质量不能完全保证[2]。现行的毕业实习模式很难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需要对动物医学专业的毕业实习进行探索改革。

3毕业实习的教学改革措施

3.1建立稳定、高效的毕业实习教学基地

毕业实习教学基地是培养专业复合型人才的理想场所,稳定高效的实践教学基地应该集教学、科研和生产于一体,能够为教学与科研提供各种服务。因此,学校应当谋各方力量将毕业实习教学基地的建设摆在与实验室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使之成为布局合理、设施先进,能够融合教学、科研与生产为一体的高新科技示范园。学校应追求质量,不图数量,集中精力、财力与物力打造2~3个高效的滚动式毕业实习教学基地,使毕业实习教学基地能够真正起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功能。

3.2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实习指导教师对整个毕业实习的每个环节都起着关键的作用,实习指导教师不仅要对学生实习内容、实习方法和专业实践操作技能进行指导,还要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生活安全和为人处世等方方面面的全方位指导。因此,实习指导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毕业实习管理经验。对于不配备专业带队教师的实习点,学校应为实习单位指定的技术指导人员颁发聘书,以明确毕业实习的责任,确保毕业大实习的质量。

3.3加大经费投入,激励教师潜心于实践教学

学校应当通过多种渠道筹措经费,会同实习单位尽量改善学生与实习带队教师的生活问题。实习单位能够为学生就餐与住宿提供便利,学院应当设立专项实习基金,对实习指导教师进行差旅与生活补贴,使更多的专业教师,尤其使具有专业特长的老教师积极参与到毕业大实习的环节中来[3-4]。

3.4强化毕业实习的过程监督

学院应当建立一套规范化、常态化的毕业实习教学管理制度,以明确实践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建立切实可行的学生考勤制度、指导教师职责与奖惩制度、实习鉴定标准、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等具有指导性的教学文件,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毕业实习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促使教学质量、教学水平和专业实践技能再上台阶,真正使实践教学基地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依托。

参考文献:

[1]计红,王春仁,张旭,等.动物医学专业校内实践基地建设的实践: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医学专业为范例[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02上):150-151.

[2]刘晓红,张东晓,董迎娜.新建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实习质量保障体系[J].中国冶金教育,2010(6):63-65.

[3]何萍,彭佑生.高职高专生产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23-25.

第3篇:动物医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动态教学法;国际贸易实务;任务驱动

一、“动态教学法”的提出

当今传统课堂教学多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课堂参与程度较低。在高职学生必须适应当今社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情况下,这种教学方式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忽视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环节,忽视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己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因此,我们必须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由此,动态教学法应运而生。动态教学法,既在原有的教学过程中,为改变师生思维矛盾的动态、平衡体系,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使平衡不断打破,向着学生的思维矛盾运动方向不断的移动,进而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方法现存的几个主要问题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高职国际商务、商务英语、报关等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该课程专门研究国际商品交换的具体过程,要求学生掌握进出口贸易的基本知识和具体业务流程,它是一门具有很强的涉外性和实践性的综合性学科。本人自2007年以来一直从事高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教学工作,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很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目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方法还主要以教师的理论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教材内容,而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本身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习内容是以定论式的形式直接灌输给学生,这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模式单一,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枯燥无味,学生们缺少学习的动力和兴趣,缺乏自己动手操作和自我探索的机会。因此,如何丰富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成了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中的重要问题。

(二)实践性教学环节重视不够,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不强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比例较低,学生缺少实训基地和实习平台,很少有机会能够亲身感受进出口贸易的流程、体验外贸业务员的真实工作过程,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操作技能较差,不能很好的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外贸实践。而目前大多数的外贸企业在招聘外贸人员时都很重视应聘者的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传统教学模式之下培养出的学生往往由于缺乏基本的专业操作能力,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需求,从而降低了他们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和适应工作的速度。因此如何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让学生亲身感受国际贸易的真实业务过程,掌握外贸业务员的具体工作内容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是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方面需要解决的又一重点问题。

三、“动态教学法”

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运用为了配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响应学院号召,在引进国际商务实训室和外贸实习平台simtrade软件的条件之下,我在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13国际商务1班的教学中,尝试采用了动态教学法,试图进行基于动态教学法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取得了令我意想不到的效果。本人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运用的动态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课堂教学与实训基地软件教学相结合,以“提出业务背景———自主探索———完成任务———教师点拨”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全程参与教与学的活动中,并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一)教学地点的“动态”

本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分为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实训基地教学两部分,这首先就是一种尝试,以前的课程一直都是在单一的授课地点普通大屏教室来进行,而这次我将实训基地的外贸实习平台simtrade软件引入到了教学过程中来,学生在后半学期有一半的学时都要在实训基地的国际商务实训室来完成。外贸实习平台主要分为交易中心、认证中心、国际业务中心等模块,以真实的国际贸易业务环节为训练要点,学生将分别扮演进口商、出口商、进口地银行、出口地银行等角色真实模拟进出口贸易的全过程,真正将课堂教学中所学的理论内容在外贸实习平台上进行实际的模拟操作,使他们在学中做、做中学,更好的理解课堂的教学内容,体现了工学结合,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动态”

在教学方法上,我也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摒弃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将分组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双语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结合,贯穿于整个的教学设计,它包括提出业务背景、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探索相结合、完成任务和教师点拨等四个主要环节。

1.提出业务背景

本学期我采用的教材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来设计的,整本教材都是以河北绿色陶瓷公司和阿联酋ABH公司的进出口业务环节展开,学生的角色为绿色陶瓷公司销售部的业务员,每一个项目都是以任务引出本项目要学习的内容,这就为我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任务来源。在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后,我将教学内容整合为8个典型性的工作任务。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欲望,我还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些了子任务,让全体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使学生迫切要求往下学习,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想学”。同时由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涉外性特点,每一个业务背景基本都是以英文的外贸函电作为任务提出,所以我还用到了双语教学,要求学生对于国际贸易实务中的一些常用英文单词、专业术语进行记忆,加强外贸英语的学习。对于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我还在教学时,创设“虚拟剧场”开展情景表演,这样可以使教学内容不拘泥于静止的纸面叙述,而是以生动现实的情景模式展现出来,引发学生的亲切感与新鲜感,使之在身临其境的环境里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进行主动学习,并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2.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探索相结合

在我的教学之初,我就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负责小组的管理,课上学生的回答问题、讨论、案例分析、任务完成等都是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的,每个小组和小组成员的每一次表现都会计分,小组之间、小组成员之间都会有竞争,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一节课中,我将提出的任务分解成几个子任务,在对主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后就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学生根据任务要求,首先通过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再进行阅读、分析教材,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在自主探索活动中,既加深了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还活跃了思维,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对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还在教学的后期安排了学生讲课的实训环节,将学生比较熟悉的“商品的品质、数量和包装”这一教学内容,分配给各小组,让学生课下查资料、做课件,然后派小组代表在课上讲解,再由学生评委点评打分,这种教学设计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完成任务

在学生对每个任务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后,就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的内容来完成每一个项目所提出的任务。在这个环节中,各个小组会采用交流讨论的方式来完成,小组成员通过讨论达成一致,委派一名成员陈述任务的解决方案,各小组还会对于一些问题进行论辩,在这样的讨论与论辩中,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4.教师点拨

这一环节的核心是让学生掌握整个对外贸易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操作要点,帮助学生把问题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从而解决外贸实际业务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对于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完成任务的质量,教师应该给出及时的点评和点拨。这一点非常重要。为此,教师应该在“精”和“活”上下功夫。“精”要求教师不做简单重复的泛泛而谈,而是要根据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疑问,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有针对性的讲解,使学生能够在仿真的国际贸易环境中掌握外贸业务各个环节的操作要点。“活”指不应把讲解过程仅仅定位在告诉学生正确的解决方案,而更要把解决问题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运用、学会操作,从而提高解决对外贸易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实施“动态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通过动态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应用和实施,无论从课堂效果还是考核成绩看,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分组之后,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了,课堂生动、活跃起来,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积极回答课堂提问,还经常在课下与老师进行交流。另外,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了加强,在案例分析和任务完成环节,小组成员之间会在讨论之后给出答案,每当得到教师的肯定与鼓励,都会大大提升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实训基地的教学中,学生真正动手在外贸实习平台simtrade软件上进行实训,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从考核结果上看,学生成绩的及格率达到100%,优秀率也都在20%以上,成绩较为理想。本人在2013-2014年第二学期教学考核中,《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获得了课程教学质量考核优秀,也证明了动态教学法实施的教学效果。当然,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初步尝试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继续改进和探索的地方,如自主学习与软件模拟的配合问题,自主学习时间与课堂时间匹配问题、考核方法的合理化等,但我相信这种尝试,为我今后的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对于高职国际商务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作者:赵红梅 单位:天津滨海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章冀.浅析《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在高职教学中的改革[J].中国市场,2013,(06).

第4篇:动物医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教学实践一体化;任务驱动;水利水电工程CAD;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鲍海艳(1982-),女,蒙古族,内蒙赤峰人,长沙理工大学水利工程学院,讲师;张贵金(1964-),男,土家族,湖南张家界人,长沙理工大学水利工程学院,教授。(湖南 长沙 41011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1211s)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0-0065-02

传统培养模式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强调个人学术能力而忽视团队协作精神、重视知识学习而轻视开拓创新的培养等问题,同时存在“课堂结构传统,成绩评价单一,教而不用”三大尴尬,因此课堂教学改革非常必要,并且要遵循“达目标、易实施”的原则,这样改革成果才能获得广泛应用和持续发展。[1] 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是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因此进行该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水利水电工程CAD”是高等学校针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针对这样的课程,如何把理论知识、操作技术和学科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是课程的重点与难点,也是改革的切入点。本文以“水利水电工程CAD”课程为例,进行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

一、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色

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任务驱动“边做边学、边学边教”,促使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打破了理论课和实训课的界限,是一种事半功倍的高效学习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该教学模式的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有:

1.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课程的理论与实训、教学充分融合,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创新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摒弃教师满堂灌输的授课方式,采取单元任务驱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学做结合、全程指导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结合专业知识构建教学内容

突出专业知识,重新构建教学内容。在“水利水电工程CAD”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不仅包括基本图形的绘制,也包含真实的工程图纸;既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又突出了专业性、针对性、应用性、实用性,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问题

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是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教育理论与现代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其核心为“教学实践一体化”及“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实践一体化”是能将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只有让学生真正“实践”起来,才能充分调到学生的积极性,使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能力相融合,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2]“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学习各类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3]围绕这两个核心内容,笔者认为实施该教学模式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有:如何结合该教学模式及课程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进行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制定何种与教学模式相适应的考核评价方式。

三、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内容

“水利水电工程CAD”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除了培养学生CAD绘制图形的能力外,还必须使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为提高学生素质,注重能力培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文对“水利水电工程CAD”课程进行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从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四个方面进行改革探索。

1.设置人机交互的授课条件

课程的教学安排原来是教室、机房交替上课,理论和实践课时1︰1分配。为实现“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需对课程安排进行改革。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将课程安排在多功能机房,这样边学边练,动静结合,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实现教与学、学与实践的一体化。

2.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课程单元的教学实施是以任务的布置为开端,以任务的完成、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为结束。整个过程中实现了“两个结合”,一是以任务为驱动,教、学、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二是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紧密结合。

(1)布置单元任务,由单元任务总领单元知识体系。在单元课程里布置一个或几个任务,任务中包含所要讲述的知识点,学生在完成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单元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单元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的学习。

(2)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施完成任务。教师引导,提出引导问题,分解任务需求及知识点,让学生明白单元任务的目的、完成任务的途径及可能遇到的困难。在任务实施过程中,不仅是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且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新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

(3)成果展示,进行总结评比。引导学生积极指出自己在实施任务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及解决方法,其他学生可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通过交流评价激励学生自主创新。

3.分解整合知识点,重构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不分专业,各个专业采用相同的图例。现打破原有教学内容,结合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及课程特点,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构,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课程单元内容任务化。[4]在一条教学主线的前提下,通过一个教学任务巧妙地将烦琐的操作命令联系起来,教学思路清晰。单元任务既要包含单元内容知识点,又要尽可能体现趣味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课程单元内容专业化。根据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以及后续课程对本课程教学的技能与理论要求选择、整合课程内容,将绘图技能与专业知识相结合。

(3)课程单元内容阶段化。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根据学生认知规律,按照“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要求,课程单元内容包涵的知识点与学习阶段相统一,由基础到提高、由单一到综合设计教学内容。

4.适应教学实践一体化的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关键,需探索适应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考核方式,考核评价策略是注重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以上机操作为主,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制定详细的考核评分细则。

四、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结合改革内容,本文制定该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案如图1所示。

五、结论

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是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教育理论与现代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本文阐述了此新型教学模式的特色及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问题,并探究了如何从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四个方面进行改革以实现此新型教学模式。“水利水电工程CAD”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实施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后,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进。

参考文献:

[1]黄予,郑小军.“教学做合一”理念下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高教论坛,2011,(12):29-31.

[2]杨瑞萍.“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应用于“电子线路CAD”教学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11):105-106.

[3]陆清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第5篇:动物医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教学改革;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网络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4G网络已经遍布全球,移动互联网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正是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大力发展,使得我国电子商务有着越来越好的发展空间,移动电子商务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在这种背景下,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多,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为满足社会需求,培养更多优秀的电子商务人才,各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必须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实施有效的把改革措施,以帮助学生就业,为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一、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

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改变。移动互联网其实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结合,这是一种新兴行业,具有多样性。因此在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上,其要求也比较高,更倾向于综合型人才。身为一名移动电子商务工作人员,其必须在熟悉电子商务相关理论的同时,拥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要具备跨行业的能力。比如说,电子商务营销人员就需要其掌握一定的市场管理知识,要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宣传方式有所了解,要掌握一定的营销渠道等;而研发人员,不仅要会编写网络代码,还要对移动端平台有一定的熟知程度。因此,作为高校而言,在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时候,需要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既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要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现阶段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课程设置不科学,缺乏完善的教学计划。移动互联网是一个新兴产业,发展速度极快,但是人才的培养确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因而这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在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对专业课程的设计不够科学,其仅仅只能体现出电子商务某个阶段的发展需求,而无法满足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人才需求。另外,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的时候,也未基于当下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来考虑,以致于设计的不够合理。

第二,教学方法有待改善,缺乏有效性。目前,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传统的注重理论的教学手段,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未能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起到作用,以致于影响了整体的教学效果,需要进一步调整和改善。

第三,未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各大高校在实施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时候,都将学生局限于课堂之中,仅仅只是对课本内容进行理论了解,却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电子商务又是一门操作性比较强的专业,这就使得学生无法驾驭实际操作工作,不符合市场对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一)优化教学内容,合理设置课程

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环境下,社会需要更多能够适应当下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因而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应当先对目前的市场人才需求状况进行了解,并根据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来优化教学内容,合理设置教学课程。对于移动电子商务来说,其所涉及的方面十分广泛,不仅需要参与者,更需要开发者。在教学过程中,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除了学习电子商务基本理论课程之外,还应当融入一些有关电子商务技术的课程,比如说:信息处理技术、移动支付等。除此之外,教师在为学生设置专业课程之外,还应当让学生去选修与之相关的基础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

在移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采用过去那种“填鸭式”教学,应当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对电子商务产生兴趣。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当下一些受欢迎的软件、资源等来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实施微课教学。这是互联网时代下一种十分受欢迎的学习方式。精湛短小的微课形式生动而富有生命力,能够抓住学生的眼球,充分利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移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质量提供有效保障。

(三)与企业合作,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下要求教师在教授学生的时候,不可只重视理论基础教学,而应当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来说实际操作能力十分重要。为满足市场对实践型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各大高校应当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建立实训基地。高校一方面应优化资源配置,在校内创建能够满足电子商务岗位需求的实践基地,另一方面则要需求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机会,促使学生在真正工作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

四、结束语

移动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既为高校学生的就业带来了机遇,也对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带来了挑战。为满足移动电子商务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各大高校必须响应素质教育号召,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学习主动性,以为社会提供创新型、实践型人才,使其能够快速适应当下移动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提升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印旭斌.浅谈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J].读天下,2016,15:235.

[2]周欢.“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通讯世界,2016,02:97-98.

[3]范敏,方小教.“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电子商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6,01:117-120.

第6篇:动物医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商务英语;翻译;广东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3.079

随着全球化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涉外商务活动日益频繁,国际商务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我国社会对商务英语类文本翻译的需求也相应不断增大。广东省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前沿地区和我国利用外资最多的省份,长期坚持经济国际化的发展战略,亟需大量高素质的商务英语翻译人才。

高职教育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实践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培养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最主要手段和途径,在整个高职教学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将商务英语翻译课程定为商务英语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以培养学生英语翻译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目标,旨在使学生掌握翻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掌握各类型商务文本的文体特征和各种翻译技巧的使用,为将来在商务英语翻译等相关岗位准确规范地翻译各类商务文本奠定坚实的基础。商务英语翻译的实践教学,是目前培养学生商务英语翻译职业能力的最主要手段,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目标的实现。

作为高职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受到高职教育界的广泛重视。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高职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总体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功。高职教育确立了实践教学的主体教学地位,积极探索并建立了有高职教育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对于高职院校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实践教学的探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 在教学制度上确立商务英语翻译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

将商务英语翻译实践教学项目写入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针对商务翻译、外事接待等岗位,确定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广东中小企业和生活产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强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熟练掌握基本的商务知识及技能,能熟练运用英语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高级应用性专门人才。本课程旨在通过课堂内教学和商贸企业、翻译公司的实践操作,使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翻译理论和技巧,及时解决国际商务交往流程各个环节出现的各种商务翻译问题,培养较高的翻译素质。

2 根据目标岗位素质要求和实践教学理念进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设计

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翻译的原则、技巧,并能将书本知识运用于翻译实践中,提高英汉语言知识和语言应用能力,熟悉公司翻译业务流程,培养商务英语翻译的专业素质。根据目标岗位素质要求和实践教学理念进行了商务英语翻译课程设计,突出“学生能力本位”思想,征询学院专家和企业管理人士意见共同设计了以实践为主的商务英语翻译课程。课程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课程内容实践性强,确保学生翻译专业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3 建立校内校外翻译教学实训基地,结合学生顶岗实习,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在校内实训基地,模拟翻译公司典型操作流程,虚拟翻译公司,采用语境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引进翻译公司典型工作流程,把学生分为若干翻译小组,按照公司翻译流程完成指定的翻译任务,并进行课堂展示、讨论和评比。学生通过翻译实训掌握商务英语翻译的基本步骤、标准和原则,英汉语义逻辑分析,基本表达方法和实用的翻译技巧,提高商务英语翻译的效率和质量。

在校外实训基地,引进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实现教学、实习、培训全真化,实现校企零距离接轨,采取订单式的产学研结合,以职业需求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摒弃了陈旧教学思路和方法,教学做相结合,使学生真正能在做中学、学中做,理论实践一体化,有条不紊地安排理论授课和实践教学环节,逐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通过广交会实习和承接企业翻译任务,学生在实践工作中进一步了解英汉语言文化、思维、语法、逻辑、语义等方面的差异,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和语境,选择合适的目标语表达方式,提高翻译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4 对商务英语翻译教材内容进行筛选、修改,摈弃陈旧材料

选择符合时下社会企业需求的材料进行翻译学习,摒弃陈旧、过时的翻译文本。笔者对一些企业的专职翻译人士和已毕业学生进行调查采访和资料收集发现,商务英语翻译岗位一般接触公司名称、企业宣传资料、产品商标、商务函电、商务合同、产品说明书等翻译资料。因此,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教材应以这些方面的内容为主导。同时根据广东行业企业特点,对广东省主要产业和广东省一些大型企业的相关资料进行翻译的集中学习和练习。

5 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实践能力

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将语境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英汉比较法、自主学习法、协作学习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相结合。开展学生翻译竞赛,将企业资料的翻译作为比赛内容,以赛促学,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翻译的积极性和潜能。通过翻译竞赛,学生学习兴趣大增,变被动消极的接受知识为主动自觉的吸收知识。把沉闷的封闭式课堂教学转变为生动活泼的开放式课堂教学,让师生在和谐融洽的合作中轻松愉快的学到新知识。

6 利用多媒体数字化网络平台资源,确保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

使用数字语音室和自主学习中心,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资源,使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更加高效,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翻译实训的参与度。同时,学生能够浏览教学共享课件,进行自主学习、自我测评,使学生从被动知识接受者转化为主动的知识学习者和实践者,更有效地确保了商务英语翻译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学校购买了蓝鸽多媒体教学平台,使用商务英语翻译软件进行教学和学生自学,翻译资源丰富,教师能够通过多媒体数字化平台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翻译实践教学和学生自主翻译训练及测试,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明.论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与应用能力培养[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1).

[2]张慧.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济南:山东大学,2010.

[3]李镔.基于就业的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05).

第7篇:动物医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互动式教学;模拟任务

当今,整个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国际市场需求疲软,我国外贸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沿海一大部分微型外贸企业或中小外贸企业,由于订单锐减而大量裁员或倒闭。这对于即将走出校园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来说,无疑使他们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但是,中国外贸企业就不需要国贸的人才吗?答案是否定的。中国作为世界上一个重要的新兴经济体,进出口贸易在中国的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由于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使中国的外贸企业对外贸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来一家外贸公司的职位可能设有外贸业务员、跟单员、报关员、外汇结算人员等等,但为了节省开支,现在很多外贸公司要求一名外贸业务员不仅仅开发客户接单,还要负责跟单、报关、报检到最后货款的回笼等。这个趋势也得到了今年我院2008级国贸毕业生的证实,他们反映在求职过程中频频碰壁,对进出口整体流程不熟,甚至有些同学还不清楚外贸具体有哪些环节,即使了解步骤,但是每一步骤具体的操作也是一知半解。

《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基础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也是影响学生在外贸实际工作中对整体进出口流程掌握和具体环节操作水平的重要课程。为了使外贸人才的培养满足企业的要求,非常有必要就该门课程的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互动式教学是适应当代教育教学改革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加强了师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本文,将通过实证对比采用互动式教学的学生和采用传统教学的学生在该门课程学习效果、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差异,探索互动式教学在该门课程实践中的可行性与否及其具体运用。

一、互动式教学的含义和类型

王竹玲和邵晓明(2008)指出互动式教学又称交互式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任务。徐敏(2009)提到互动教学是一种主体性教学模式,即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并且,提出互动式教学的类型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人境互动,情知互动;师生间互动和学生间互动也被侯方淼等(2011)提出了,他们还提出知识与能力互动。其次,很多学者还对互动式教学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比如:王竹玲和邵晓明(2008)、侯方淼(2011)探讨了课堂讨论教学法的运用,徐敏(2009)探讨了案例教学法,张君斐(2010)探讨了情境模拟在教学中的运用,李冰(2009)探讨了角色扮演在教学中的运用。

二、互动式教学方案的设计和运用

笔者根据相关理论和自己对互动式教学的理解,设计了互动式教学方案并运用到2009级国贸专业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整个课程分为出口和进口两大块,以出口为主,其中出口又由四大部分组成。授课的具体做法为,弱化传统的课堂讲授法,对于每一章节涉及的知识,教师首先以一个案例导入提出问题,课堂讲授法作为知识的解释,再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巩固和扩展所学的知识。在每一部分学习过后,笔者设计了相应的情景模拟任务。以出口为例的四个情景模拟任务为课程主线,涵盖出口的整个流程,四个任务全部由学生分组完成,教师只引导、解释需完成的任务、观看学生完成任务并给予评价和反馈。笔者的做法是在课程的第一节课时把所有的任务介绍给学生,以便学生做好心理准备,给予他们充分的准备时间。整个教学设计注重师生间互动、学生间互动及教师对学生间互动的反应或教师与一个个学生小组的互动。

出口的四个情景模拟任务:

模拟任务1:海外客户的开发。两个班都是43人,每一个班共分为6个组,即6家公司(外贸公司或外贸工厂),学生讨论自行决定公司经营的范围和产品,办公地点,人员安排等。需完成的任务为,选公司经营的其中一种产品做国际市场调研包括:(1)①国际市场环境;②国际市场商品情况;③国际市场营销情况。(2)生产、货源可行性研究。(3)申办出口文件(相关政策)。(4)寻找目标客户(客户基本情况、资信调查)。(5)出口计划。(6)就已经找到的目标客户发联络信。

模拟任务2:广交会与客户初次见面,全英文对话(两组合作,出口商和进口商)。包括:(1)交易会布展(产品布置、宣传册、名片等等)。(2)跟客户介绍公司、产品及销售情况等。(3)在谈话中了解客户情况(国家、经营产品范围、客户分类等),客户的期望,与其他合作公司情况。(4)带客户参观工厂,共进午餐或晚餐。

模拟任务3:与客户洽谈订立合同(包含合同所有细节,品名、数量、贸易术语、运输、保险…),两组合作,1个组出口商,另一个组进口商,抽签决定。场景可选择:在交易会上或公司会议室。

模拟任务4:完成合同规定的所有单证(根据洽谈结果,按步骤准备单证),包括:发票、装箱单和货物运输托运单等。

在任务实施前至少两周教师需再次提醒学生准备。每个组都需准备幻灯片,产品展示或其他道具由学生自行安排,每组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不发表意见,待所有组完成后,教师对每组给予评价打分,评价需包括优点、缺点及其改进的意见。待学生完成四个任务后,也就经历了一次完整的出口过程。

三、对比我系09级采用互动式教学的学生和08级采用传统教学的学生在该门课程学习上的差异

2008级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采用的是以传统的课堂教授法(上接第252页)为主,加上一些案例分析、课堂小讨论和课后作业(课后习题)为辅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主体明显。学生没有自己动手操作、主动为完成任务而查资料学习和相互讨论,是一种典型的被动学习。

笔者分别在2008级和2009级国贸专业的学生中按学号随机抽取各10名同学,分年级进行访谈。在访谈前跟学生说明,所有的发言都不记录名字,也不会对学生所说提出批评或处分,尽量创造一个轻松、畅所欲言的环境。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查:

1、学生花费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上的课外时间

08级国贸学生平均花在该门课程上的课外时间为30个小时,其中包括准备期末考试的时间并且占绝大部分。除去为准备考试所花费的时间,平时只用了不到10个小时,而且主要是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只有一位同学有时会预习,复习则很少。

09级国贸学生平均花在该门课程上的课外时间为80个小时,其中也包括准备期末考试的时间,但准备模拟任务上的时间占绝大部分,平均每个任务每位同学需花费15-30个小时。除去为准备考试所花费的时间,平时在50个小时以上,主要用于查资料和小组讨论。有一位同学每节课前都预习,10位同学在完成任务前都会复习。有同学反映是其中一个组的组长要求组员必须复习相关知识后再参加小组分任务和讨论,结果效率和效果都很好,其他组纷纷效仿。

2、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对基本概念的掌握和对知识理解程度的考查,笔者在访谈前准备一份一样的国际贸易实务相关知识的试题,分别在两个年级的访谈中请学生现场回答,可以相互补充和纠正,试题形式为五个名词解释和五个判断题。从结果来看,两个年级的学生对名词解释都回答得不错,做判断题时虽有不确定,最后经同学间补充也较好完成。但是,09级学生对问题的反应速度要明显快于08级的学生。

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笔者提供一个女士手袋,请学生共同完成就这一产品如何进行国际市场开拓问题做一个15分钟的简短报告,给予15分钟的准备时间。08级国贸学生讨论国际市场开拓涉及的内容花费了近12分钟的时间,最后决定由其中有主意的两位同学进行讲述。整个讲述,缺乏逻辑性、条理性和整体性,不时之前所说或对自己的观点持不确定的态度。最后问同学们,如果他们作为老板是否会接受这个市场开拓的方案,都一致认为不接受不可行。相反,09级国贸学生接到任务后,先把重要的几点写下来,询问谁比较熟悉的部分然后把任务分工并安排顺序,10位同学都有需要完成的部分,当然比重有多有少。整个过程下来,虽然有同学讲述得不顺畅的地方,但是很像公司里专业的业务报告,很难想象只是临时组成的团队,体现了逻辑性、针对性和专业性。

3、外贸操作水平

对外贸操作的水平的考查,笔者通过事先准备一份出口合同、发票、装箱单和提单,要求学生写一份装船通知给国外客商,时间为20分钟。在规定时间内,08级有一位同学基本完成,三位同学写了一部分涉及到了主要的关键点,四位同学零零散散写了一部分但错误很多,另外两位同学不知该如何下手,甚至有一位同学说对装船通知没有一点印象,怀疑是否学过。09级国贸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同学们都基本完成了装船通知。其中有两位同学完成得非常好,无论是用词的准确性还是内容的完整性都算得上模板。这两位同学反映说在情景模拟任务4当中,她们分别在自己小组中正好负责完成装船通知。但是,也有一位同学,只零星写了一部分内容。

4、处理实际外贸问题的能力

笔者讲述一个小案例,关于客人索赔的问题,请同学们决定我方是否有义务进行赔付,并提供依据说明理由。08级国贸的学生一直在纠结是否应该赔付的问题,但是说不上合理的理由,发言都是以“我认为,我觉得”这类纯主观的词说明。最后由一位同学提醒,带着怀疑的语气提出了关键性的依据,但大部分同学也都不敢确定。09级国贸学生在经过5分钟讨论,给出一个结论,并列举了相关的理论依据,还提供了他们知道的其他类似案例相同的处理方法和依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5、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对外贸职业的兴趣

08级国贸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是呈下降趋势,开始很有兴趣,但越到后面越没兴趣,在考试前突击复习应考。对外贸职业都表示很感兴趣,特别是想着能代表公司到国外参展或考察,但同时又表现出担忧,因为他们觉得不了解外贸职业,担心专业不扎实,无法胜任。09级国贸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比较稳定,到期中时有所波动下降,但经过1,2周的时间又回归并稳步上升,在最后一个模拟任务结束时达到最高点。对外贸职业同样表示很感兴趣,觉得自己已经有一定基础,再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完全可以胜任外贸工作。

6、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的培养

08级国贸学生表示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并没有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无论是对学业还是将来的工作。对团队合作有一定的练习,主要是通过课堂讨论,坐在一起的几个同学组织一起合作讨论。然而,09级国贸学生被问及时,很肯定地表示该门课程让他们觉得很有成就感,特别是通过小组一起完成了任务,得到大家的肯定,这极大增强了自信心。虽然,在第一次小组合作时不顺畅,在讨论过程中有争论,但一次次合作下来,同学的关系没有恶化反而更加亲密了。

四、总结

通过对比我系09级采用互动式教学的学生和08级采用传统教学的学生在学习《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上的差异,我们可以看出:两种教学方法下的学生对国际贸易实务相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和知识理解程度相当,没有明显的不同。但是,采用互动式教学的学生更愿意花费课外时间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上的学习,学习形式更多样,并且更愿意复习;在知识的应用上,更游刃有余;从完成外贸具体操作的情况来看,能够更好地单独完成一项实务操作,即动手能力更胜一筹;在处理实际外贸问题时,更自信,更善于用客观事实、相关理论和先例来合理解决问题;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对外贸职业的兴趣更大;表现得更加自信和善于团队合作。

所以,互动式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实践是可行的、有效的。并且,采用互动式教学下的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优势正是目前外贸公司对外贸人才的要求,即理论基础知识扎实,更重要的是实际操作能力强、能够独立妥善处理外贸实际问题、善于与团队合作、能够促进公司发展的全面型人才。

五、采用互动式教学需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互动式教学强调一个互动,不论是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都要求学生的参与,特别是情景模拟任务的实施,不仅需要学生参与更要求他们主动并有意识地合作,这样学生的意愿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模拟任务以小组的形式考核,难免会有学生偷懒,寄希望于其他组员而坐享其成,这可能会打击小组的士气,导致最后谁都不愿意做的情况。另外,模拟任务要求学生主动查大量的资料,特别对于当今已经习惯被动学习的一部分大学生来说,无疑是痛苦和抵触的。再有,大学生强调独立和个性的特点,使团队分工协作可能困难重重。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互动式教学实施的关键。教师在实施互动式教学时,应先了解学生的意愿,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尽可能选择真实、时事和贴近学生的案例提出问题和扩展知识,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教师不要急于提供答案,可留给学生回去查资料下次课再回答的机会。充分解释情景模拟任务,让学生感觉不是布置的强制任务而是为他们将来的工作所作的准备,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小组合作,在完成任务后及时给予评价和建议,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学生寻求帮助时,教师应尽可能提供帮助,但不是指帮学生把事情做完,而是引导和启发学生怎样解决问题。关爱学生,做到良好的师生交流,以促进互动式教学的实施。

参考文献:

[1]王竹玲,邵晓明.管理学课程中实行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探讨[J].黑龙江教育,2008(7):

127-128.

[2]徐敏.互动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的运用[J].大众商务,2009(11):188.

[3]侯方淼,吴红梅,付亦重.“国际结算"课程多层互动式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11(1):73-75.

[4]张君斐,蒋紫文.《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情境训练教学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10(21):

59-62.

[5]李冰.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辽宁高职学报,2009(11):43-44.

第8篇:动物医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移动信息技术;物理实验教学;整合;在线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22-5268-02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对高校学生进行系统的科学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非常重要的实践性课程。

从这几年的实际教学来看,实验课程的教学确实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1) 在课前预习过程中,学生面对陌生的实验内容和枯燥的实验步骤,不能有效的联系理论知识和实验仪器,久而久之,使得学生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失去学习兴趣,造成学生采取应付手段完成预习,实际效果很差;2)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碍于课时的限制、教学任务的完成等原因,授课教师不得不采取“手把手”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往往做过就忘,更别谈对实验的理解和认识,极大的抑制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3) 测得实验数据后,学生不能有效的分析和鉴别数据的正误,往往采取相互对数据的判断方法,甚至对数据进行随意的更改和伪造,造成学生缺乏科学素养,影响了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在教学活动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大学物理实验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学科,也是高等院校理工科学生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

现在的90后大学生,大多是伴随着智能触控手机和平板电脑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他(她)们用电子产品进行“拇指交流”,在智能电子产品与虚拟世界的“包围”中成长,更倾向于通过手机和电脑获取网络上的信息。这深深地激发了笔者进行教学改革实践的兴趣,利用移动信息技术,对现有的物理实验教学资源进行改进和有效整合,建立新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模式。

1 教学整合的可行性分析

1.1 网络硬件条件

学校建成了以千兆光纤为主体的宽带高速校园网,通过Cernet及Chinanet双路由与Internet联网,同时覆盖无线网络的区域包括各个校区所有的教学楼、办公楼、宿舍区、食堂、操场和室外公共活动场所等,占地面积超过140万平方米。学生在校园里的任何一个地点,打开手机或笔记本电脑的wifi功能,就可以免费登陆校内各网站。

当今社会已然是信息高速发展、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大学生们至少人手一部手机,笔记本电脑也成为学习的标准配备,平板电脑也逐渐成为学生学习和娱乐的主要设备。作为高校教师,不能对这些先进的智能设备视而不见,闲而不用,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现有资源,结合学校的有线和无线网络,使教学手段丰富化,教学形式多样化。

1.2 软件资源支持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网站也已建成投入使用,已挂载了一部分教学课件、示范报告等网络教学资源,有些资源已经陈旧,和实验室现有的新型教学仪器不是完全吻合,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直接利用学生熟悉并喜爱的腾讯QQ,微信,优酷视频等网络载体,进行实验教学内容的挂载。学生利用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终端进行在线学习,能随时随地的享受网络学习的便捷,这种新颖的学习方式易于学生接受,且不需要进行特殊的培训,方便快捷,同时可以让充分发挥其学习自主性,激发学生实验学习的兴趣,拥有更多思考的空间,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2 教学整合的研究思路

2.1 充分调研

充分梳理我校物理实验课程开设的情况,对其特点进行全面分析,选取一些讲授难、学习难的典型实验(如分光计的调节、等厚干涉等实验),作为本次教学实践的研究对象。

对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网站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逐一排查,找出与现开设实验内容不相符合的和仪器已经更新的部分实验课件和示范报告。

考察国内各大视频网站关于物理实验教学实验视频资源的现状,分析比较其内容和差异性。

2.2 整合改进

对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网站的相关内容进行删除和修改,同时制作新开设实验的课件和示范报告,并进行上传。

针对我校课程开设的特点,录制相关物理实验的预习视频,不断进行讨论和改进,必要情况下,可进行多次录制,便于比较,选出适合学生理解,具有鲜明特点的预习视频课件。

选取合适的编程软件,编写物理实验数据诊断程序,进行数据准确性和运行稳定性的测试。

2.3 网络挂载

把视频课件和诊断软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网站进行挂载,同时选取其他合适的网络载体,进行视频和软件的上传,初步实现移动终端的访问。

3 教学整合的实践

3.1 考察调研移动信息技术使用现状

对国内各视频教学资源进行综合调研,梳理物理实验中心网站现有资源,进行相关编程软件的学习。对视频录制技术和后期剪接处理等多媒体技术,进行初步学习。

3.2 物理实验预习视频的录制

对课本中的重点、难点进行简要讲解,并提出学生在预习中需要思考的问题,便于在课堂教学中互动。对实验仪器的重要部件进行介绍,着重对主要部件进行特写镜头的展示,同时简要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并做简单的使用演示。

3.3 实验数据诊断软件的编写

结合实际教学,编写相关实验的数据诊断程序软件。初步进行软件的试用,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形成完善稳定的软件系统。

3.4 完善物理实验教学资源

根据现在的教学实际,完善和改进一部分课件和示范报告,制作新增加实验项目的课件和示范报告,把录制好的预习视频和数据诊断软件,在物理实验中心网站进行初步的试运行。

3.5 有效整合资源,实现手机等终端的资源共享

利用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的校内网站和腾讯QQ、优酷视频等外部载体,将实验预习视频和数据诊断软件等挂载到网上。学生通过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终端设备,利用其自带的的GPRS,WIFI和蓝牙等无线通信功能,下载或在线观看相关视频、课件和诊断软件的在线使用。

3.6 教学效果的评议鉴定

在学生中进行广泛宣传,鼓励学生试用,并及时搜集学生对该视频和软件使用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做出相应的改进和完善。比较采取新的教学手段后的实际教学效果,找出视频课件和诊断软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优化改善。

4 结论

迎合新一代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将移动信息技术引入到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通过随身携带的手机等终端设备,随时随地进行物理实验的预习工作,运用数据诊断软件,有效分析数据的合理性范围,养成实事求是的学习习惯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实践证明,该整合工作极大提高了学生预习的效率,提升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课堂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夏. 移动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J]. 通信技术, 2013, 46 (7): 115-118, 122.

[2] 张玉冰, 胡保宇, 殷樱, 等.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4, 10(12): 2811-2812.

第9篇:动物医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WLAN;移动教学;中等职业教育教学

近些年,无线网络技术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以快捷高效、组网灵活等优势得到了飞速发展,并且其应用日益增加。无线网络在教育事业中的应用则主要体现在移动学习领域和校园网络建设上。移动学习是实现教育活动技术化、数字化、终身化的中坚力量,是数字化学习与移动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无线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移动学习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也必将推动我国教育事业中教学教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随着国家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口号的提出,结合中等职业学校自身教学特点的移动学习的应用研究具有极其现实而重要的意义。

1.概念界定

1.1 无线网络

无线网络是利用无线信道来代替传统有线传输介质所构成的网络,可以实现无线设备可移动的网络数据传输系统[1]。无线网络是在有线网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有线网络的一种有效补充;两者形成一种很好的互补,给中等职业学校一个稳定、高速、便利的校园网络环境。

可移动性,是无线网络最为突出的优点,是指无需接入网络的移动自由性。此外,无线网络的优势还包括安装更迅捷、费用更低、网络可靠性更高等。

1.2 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是对E-learning数字学习的扩展,是使用移动通信设备,借助移动计算技术、无线通信网络技术(无线网络)、多媒体技术等,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学习者提供各种教育信息、教育资源、教育服务,同时为师生提供双向动态交流机会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2]。

2.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现状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现状主要有几种:

随着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生源组成复杂及生源质量普遍偏低。

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学习倦怠感,成就感低的占大部分,其次是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中等职业学校本身的教学水平不高,一些学校都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在教学方式上缺乏创新,授课吸引力不够,考试方式陈旧等。

因此,在现有的教学环境中,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和移动教学平台,对教学的内容和方式进行整理,适应不同层次基础的学生的学习需要。特别地,在移动设备普及率极高的情况下,移动教学平台可以进一步起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学生的学习倦怠感的作用,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3.中等职业学校中移动学习应用的可行性

随着移动通信中3G技术的投入使用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新兴技术的出现都会使教育在内容、结构、存储方式、传播手段及呈现设备等方面发生重大变革,给教育增加了新的内容以及新的知识传播形式,同时在这些新技术的支持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之间远程交流犹如面对面交流一样通畅,这极大地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兴趣。基于无线网络将移动学习应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主要表现为:

3.1 理论可行性

国内针对无线网络、移动学习的相关研究已相对成熟,研究涉及理论、技术、应用模式、设计开发、总结评价等方面,为基于无线网络的移动学习在中等职业学校领域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3]。

3.2 技术可行性

移动终端设备已在中等职业学校得到广泛的普及,如普通手机、智能手机、个人笔记本等。不断发展的无线通信技术(GSM、CDMA、3G等)也为手机网页浏览、实时通话交流、远程授课等提供了支持。无线网络的可用性。目前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可靠的、高稳定性的网络连接服务。移动流媒体技术及移动学习资源开发技术为移动学习内容的设计与开发提供了技术指导。键盘技术、触摸屏技术、语音识别、动作感知等人机交互技术的兴起,也为移动设备应用于教育领域提供了支持。

3.3 操作可行性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的教授内容基本上分为专业基础理论及专业操作技能。对于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以静态图文形式传给学生,这样学生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容掌握基础专业知识,便于原理的理解、分析与推理。

此外,利用无线网络通过移动教学平台利用视频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操作技能方面的能力。动态视频教学资源指导学生的操作行为,免去学生对材料的理解与自加工过程,将具体工作步骤及场景清晰展现给学生以培养其技能学习。所以说,无线网络应用于中等职业学校的移动学习中具有一定的操作可行性。

4.基于无线网络的移动学习对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方式的影响

4.1 对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

无线网络带来了教学中心和教学角色的改变。传统的教学以老师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权威的代言人;而无线网络在教育中的应用实现,把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的老师变为配角。师生之间的交互关系发生了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发生了改变。基于无线网络的移动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需要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还要熟练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要求掌握更多、更新、专业知识[4,5]。

4.2 对教学模式的影响

传统教学模式是一种单一的“人-人”对话的面授教学模式,无线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活动,还会产生“人-机”对话的在线教学模式。突破单一的面授式教学是无线网络带来的变革,这将会对授课内容、组织形式、教学场所等产生影响。

(1)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传统教学的表达方式主要借助于黑板和粉笔,虽然现在配以PPT等教学手段,但教学内容仍以文字方式表达为主;而无线网络教学的资源本身就以多媒体形式存在,且基于无线网络的移动教学知识更新快,传播迅速。

(2)课堂教学形式更灵活。利用无线网络开展的教学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协作性、自主性的特点,使得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无线网络教学环境下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任务、课程进度和教学要求、自学参考资料和课程结业方法等方面的要求都十分明确。学生摆脱了单一的集中学习的模式,可以比较自由地选择时空。

(3)教学场所移动开放。无线网络环境下,教学活动场所不再局限于教室,还可以延伸到任何具有无线网络覆盖的校园,教师和学生可从空间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教学中,教师安排的课堂讲述、课堂讨论、模拟演习、实验学习场所都从封闭到开放,从室内空间扩展到室外空间,从集中到分散。学生还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随时查询教学计划、电子教材、习题库、辅导答疑系统等。

4.3 对教学资源建设和利用的影响

首先,无线网络环境下,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教辅工具的存在形态和利用方式发生改变,对传统纸质材料的需要降低;利用无线网络可以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利用,学校精品课程、优秀教师的课堂录像资料均可以通过视频、音频等传播,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其次,图书馆资源利用方式发生改变,使用率提高。学校内数字图书馆的建成,使得资料的存在形态已由单一的纸质书籍、报刊扩展到网上图书馆等。无线网的使用,师生可以在具有网络覆盖的校园自由访问图书馆,下载相关学习资料。

5.结语

无线网络环境下的移动教学比传统教学更具延展性、自主性和灵活性。要实现这种以学习者为中心、合作式、持续性以及无处不在的新型学习环境,除了寻求软硬件条件支持外,更为重要的是要注重对师生教与学观念的转变,只有教与学观念得到与无线校园网发展同步的更新,无线网络对教学的作用和优势才能真正体现。移动学习可以为学习者量身定制富有趣味性、实用性的信息、资源和服务,使学习者能够保持积极的学习热情。为了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技能与创新能力,将无线网络技术应用于中等职业学校移动学习之中势在必行,也是未来教育领域研究的重点内容。

参考文献:

[1]谭荣艺.高校校园无线网络的构建和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2.

[2]张翠荣.移动学习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2.

[3]李岚岚.基于WLAN技术的移动学习终端的设计与应用[J].计算机时代,2009(4):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