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产业园区经营管理范文

产业园区经营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产业园区经营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产业园区经营管理

第1篇:产业园区经营管理范文

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

以品牌为引领

园区发展应以品牌为引领,以培育骨干企业和催生产业链为重点。品牌包括园区品牌、企业品牌和园区的自主活动品牌等多种类型,最好以打造自主品牌为主,同时引进一些高端品牌,形成品牌的联动和综合影响力。品牌增值是通过自主品牌和联动品牌来体现的,自主品牌的价值不仅在于促进经营,还在于无形资产的积淀和可持续发展。园区整体品牌和专业内容创意与服务公司及其园区所合作的各个品牌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可以通过各种品牌积累来形成对园区整体品牌知名度的快速提升。

例如,嵩山文化产业园区可以致力于打造中原首屈一指的“少林禅武文化”核心品牌,塑造强势“少林功夫”品牌和“嵩山·少林”联动品牌,同时带动各子品牌的市场推广,形成“风中少林”、“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国际武术文化论坛”、“嵩山论坛”、“禅文化国际论坛”等文化品牌系列,使“少林禅武文化”品牌成为国内、国际家喻户晓的驰名品牌。

大众化、平台化和可复制化

作为文化产业园区,园区经营的基本定位需要考虑与“产业”发展理念相适应,体现大众化、平台化、可复制化的基本要素。大众化就是紧紧把握市场的需求,坚持以大众导向为主。要锁定核心顾客的消费需求,创意生活,同时综合运用渠道资源,分类提供各层次产品和服务,全方位覆盖相关消费需求。大众化应重点从内容方面思考和策划,开发有体验价值的文化产品。首先要充分利用和挖掘内容产品的体验价值,满足消费者的休闲娱乐需求。例如,音乐产业基地的音乐体验是全景式体验,包括全类型音乐体验、驻地观赏体验、驻场互动体验、自主体验、音乐茶座及关联体验、活动观赏体验、活动参与体验、与明星互动体验、新媒体体验、鉴赏与教育体验等体验形态和类别。此外还得注重开发或挖掘特色体验项目,形成差异化。根据创意内容等资源的特点,以企业为运作主体开发具有差异化的、可持续的、具有知识产权和品牌价值的项目,并形成无形资产积累和品牌沉淀。

平台间的融合

文化产业园区建设要致力于形成园区的物理平台与虚拟平台互动融合。通过打造物理平台和虚拟平台,形成平台的联动和资源整合。比如,可以以园区的经营管理公司为主经营物理平台,以专业服务公司为主经营虚拟平台,园区管委会同时负责两个平台的协调与联动经营。平台化应重点从渠道角度思考和策划建设若干个平台,至少包括内容交易平台、内容传播平台、产业信息平台、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平台、创业融资支持平台、创意产品交易平台等。

文化产业园区的商业模式

构建相应的产业链

园区要通过活动和合作延伸产业链,形成园区产业链、园区与活动产业链、园区活动与新媒体产业链等产业链的整合。

例如,音乐产业基地可以从细分产业链结构的角度,形成以音乐原创活动、选秀活动、艺人经纪、内容提供、延伸产品开发等纵向产业链和新媒体体验、时尚产业配套、自主活动体验、交流与合作等横向产业链,以及其他配套为第一形态的细分产业链,以园区、媒体和企业向外经营为第二形态的产业链。

具体盈利模式

园区的商业模式应包括园区投资人和其中的企业两个方面,园区应主要依靠吸引或培育企业来赚钱,注重企业的成长性。相应地,园区的盈利模式依靠四种收入:自有或合资公司经营收入和企业增值、投资公司投资收益(股权或债权收益)、物业收入(租金和服务收益等)、土地增值收益。其中,以自有公司经营和投资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

例如,音乐产业基地应以音乐现场体验(LIVE)和参与为核心,打造系列产品。通过打造参与性和体验性的若干核心活动品牌,吸引本地和外地音乐爱好者和音乐消费者全面参与,形成集聚人气的氛围。产业基地应以具有独特性的音乐产品及其产业链结构的商业模式,依托物理平台和商业平台,充分挖掘资源和潜力,形成主题公园的商业模式、公司发展的商业模式及其联动发展的商业模式。

第2篇:产业园区经营管理范文

关键词:产业服务;产业园区;发展趋势

为了推动中国各项产业高效率、高层次发展,“十三五”规划将产业园区建设作为一个重要措施,产业地产开发成为众多传统房企转型升级的最佳发展途径。产业地产是一种将地产、产业、城市三方面发展相结合的一种商业模式,以产业为依托,地产为载体,最终达到产城一体。随着产业地产的开发模式日趋成熟,产业园区的硬件、软件设施、管理制度、运营方式不断趋于完善,产业园区服务迅速发展,对产业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的产业服务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它是指在特定的产业空间载体内,以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空间高水平运营管理为目标,面向载体拥有方、产业组织、企业、企业员工等特定对象,提供的一系列专业服务的总称[1]。与传统物业管服务和企业服务不同的是,产业服务针对的是“人”及企业的全生命周期,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打造园区众联平台,助力企业发展,实现产业升级,在构建园区运营环境、提升服务质量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除了以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等地方政府为主导运营的产业园区之外,市场上还有很多由产业地产商开发运营的产业园区,不同的产业园区开发模式。

一、不同开发模式下园区产业服务体系比较

(一)以PPP为主的产业新城开发商模式

PPP模式是公共部门和民营部门为提供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以正式协议建立长合作伙伴关系的一种模式[2]。产业园区PPP模式指先进园区、专业化运营企业独立出资或与合作园区当地政府共同投资,以资本为纽带,接受当地政府的授权委托[3],对园区进行开发、管理、招商、运营的一种合作模式。“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成为产业园区开发的主要思路[4]。HX公司开发的固安产业新城、南京溧水产业新城就是这类园区的代表。基本开发流程为:与政府签订PPP协议,划定委托范围;对委托区域进行规划设计;招引企业入园。企业入园的方式主要有三种:拿地新建厂房、“腾龙换鸟”——盘活域内闲置资产、企业租赁厂房生产。这类开发模式的特点是企业必须有一定的规模,可以承担拿地建厂的费用,并且开发周期比较长,涉及的环节多。针对园区特点,产业服务主要分为以下阶段:促开工阶段。帮助企业拍得工业用地,报批报建,取得各项许可证;帮助企业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发改委批复;完成环境影响评估、能源评估、安全评价;厂房施工队建厂;督促厂房建设进程。该阶段的产业服务的重点是加快企业厂房建设前期的各项手续进程,推动企业尽快开工。促开工阶段的产业服务工作主要面临以下挑战:①异地企业管理不便,与园区产业服务人员信息不对称;②企业对当地各项政策及流程不了解,过于依赖产业服务人员,加大园区产业服务工作压力及难度。促投产阶段。厂房建设完成之后,推进企业尽快搬运、购买设备,安装设备,实现资产投入,实施生产。该阶段的产业服务内容包括:企业工商、税务等行政手续办理;员工招聘;政企对接;园区政策宣讲等。促投产阶段的产业服务工作面临以下挑战:①PPP模式下的产业新城多数定位在核心城市100KM辐射半径内的产业欠发达区,各项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招工难、留人难是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②外地企业及管理人员来到新区域发展,容易产生水土不服的问题,对当地产业环境、政府政策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增值服务阶段。企业生产进入平稳状态后,对园区活动、企业资质、市场平台等各方面的需求逐渐增大。该阶段产业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综合金融服务,如银行融资、税务优化等;②知识产权服务,如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专利申报等;③资源平台服务,如人力资源平台、法律服务平台、专项培训等。这个阶段的产业服务超越了传统的企业服务,向更高层次迈进。PPP模式下的产业服务应具备如下特点:首先,对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并且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应不同的产业服务内容。其次,园区运营管理人员需要具备极高的综合素质,对企业发展各阶段的流程及具体工作有全面了解。再次,政府在企业落地生根的过程中,积极发挥引导、配合的作用。

(二)以产业物业开发租售为主的地产开发商模式

地产开发商模式指地产开发商按照法定程序获取园区土地后,开发建设基础设施以及厂房、仓库、研发楼等房产,然后以租赁、转让或合资等方式对项目进行经营管理、获取利润的开发模式[5]。其基本开发流程是:拿地-规划-招商-运营。以X产业园为例,在产业服务体系方面建设以物业服务为基础、企业服务为亮点、增值服务为特色的“1+3+6”产业服务体系,其中“1”是物业基础服务,包含保洁服务、秩序维护、绿化养护、工程维修等;“3”是企业服务,包括园区配套服务,园区食堂、便利店、物流服务等;行政代办服务,如入园审批、工商税务手续办理等;审批验收服务,包含环境评价、安全评价、消防验收等。“6”是指产业服务,包含政务服务,即企业资质认定、奖励扶持申报等;综合金融服务,即债权融资、资产评估等;人力资源服务,帮助企业招聘需要的人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知识产权服务,如专利申报、质量标准认证等;市场服务,如供应链协同、市场对接等;园区活动包含园区娱乐、企业家俱乐部等。服务内容从功能化配套服务到多样性增值服务,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以奠定入园企业的发展信心,为当地经济注入稳定发展活力。地产开发商模式的产业服务特点明显:产业服务与物业服务紧密结合,相互配合,共同打造园区优质营商环境。这种模式的弊端很明显:众多园区开发商的运营模式仅仅是“低廉拿地增值、商业住宅获利、引资落地分成、招商政府分税”[6]。

(三)以双轮驱动为主的产业投资商模式

随着产业园区运营多元化发展,产业园区通过“众筹”向社会资本募集园区开发基金。该基金用于进行产业园区物业开发,同时,对于发展潜力大的初创型、创新型、科技型优质企业进行投资,产业投资在实现资本溢价的同时还带动园区资产增值。这类型园区的入园企业一般规模较小,需要一定时间成长。园区产业服务的重点聚焦在以下方面:①园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如众创空间、公共会议室、实验室、多媒体室等;②资质认定就政策申报,园区对政府政策保持高度关注,并随时指导企业申报;③校企合作,园区帮助企业搭建校企合作平台,进一步提升科研技术向产业化转变。产业投资商模式有一定的弊端:入园企业规模较小,企业成长周期较长,而且企业夭折风险大。

二、园区产业服务体系的提升建议

(一)搭建产业资源服务平台

产业园区不仅仅是为企业提供一个物理场所去生产和经营,更要为企业提供各种产业资源。一方面,以园区为主体引入第三方合作平台,并对其进行筛选,使园区企业可以放心使用,省钱省心省力。另一方面,举办各种产业资源活动,加强企业之间的交流互通,为企业创造合作机会。

(二)打造产业服务品牌

将部分园区打造为产业服务标杆,并快速向其他园区复制推广,各园区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微调。高标准、高要求,促就高发展。

三、未来产业园区运营特点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产业园区之间的竞争格局日趋激烈,传统产业园区不断创新新模式,“创新驱动,服务为王”是产业园区的发展方向。未来一段时期,产业服务及运营管理的趋势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从物理集聚区到产业集聚区

传统的产业园区是厂房在空间上的聚集区,一个产业园区内,涉及的行业类型多种多样,比如X园区里有近100套厂房,里面有环保设备生产、电子信息、电子商务等企业,产业业态分散,产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园区企业与区域产业联系度弱。未来产业园区首先是一个产业集聚区。园区在建设之初就有明确的产业定位,产业定位根据当地产业基础,区域产业链条及国家政策导向确定,形成产业集群。结合园区产业集群的需求,制定更细分、更贴合产业发展需要的服务措施。

(二)从线下服务为主到线上线下相结合

传统的园区服务多以线下服务为主,为企业日常运营提供辅助配合作用。大数据时代到来,要求园区运营服务也走向数字化,线下服务无法满足日趋丰富的线上需要。近两年来,在大环境影响之下,线上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比如“云上企业”、“线上培训咨询服务”等等,让企业足不出户就享受到产业服务。

(三)从刚性管理到柔性管理

企业管理从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发展,产业服务也这样。一方面,产业服务在不断的探索和完善中,朝着科学化、精确化的方向发展,这是刚性管理;另一方面,产业强调感情管理,塑造园区文化,使入园企业对园区具有归属感、依赖感,从而对园区的各项政策、制度高度配合,这就是产业服务柔性管理。前期,产业园区以刚性管理为主,根据园区特质制定不同产业服务内容;后期结合柔性管理,将园区变成一个人性的整体,吸引产业链条上下游企业入园。

(四)从产城分离到产城融合

传统的工业园区大多分布在城市边缘,承载产业发展的职能。未来产业园区将更多融入城市,产城一体,产业园区内配套商业服务内容,构建一站式的产业服务运营体系。我国“北上广深”的很多园区正在向这个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杨掌法,张福军,李飞.构建与创新:新时代产业服务探索与实践[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9.

[2]李秀辉,张世英.PPP:一种新型的项目融资方式[J].中国软科学,2002(2):52-55.

[3]梅佳.创新贺州市工业园区运营管理模式——引入高端品牌共建产业新城[J].广西经济,2015(11):53-54.

[4]凌华.国有产业园区运营模式与创新举措分析[J].中国高新区,2019(20).

[5]姚伟坤.科技型产业园区PPP开发模式研究——以滁州高教城科创产业园开发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9):20-23.

第3篇:产业园区经营管理范文

关键词:创意文化产业 园区 天津

检 索:.cn

一、创意文化产业异军突起

近年来,创意文化产业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悄然兴起,它已成为衡量国家与地区经济竞争力和文化向心力的重要内容,是各地发展“新经济”的切入点。打造创意文化产业园、创意文化集聚区成为了城市政府工作的焦点,而各种创意园、文化园、产业园也成为大众生活休闲与消费的新时尚。目前,在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大连、杭州、武汉、台湾等地已经相继建立了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许多城市创意产业园的数量已达到数十家,甚至上百家。虽然我国产业园的数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但从产业园的经营管理上看我们还处于探索阶段,并存在一定的泡沫。如果产业园建设过多,超过了现有承载力,反而会把力量分散开来,使产业集聚程度降低。

二、天津创意文化产业园的发展情况

(一)初步完成产业规模集聚

天津是我国的直辖市,既是沿海开放的国际港口城市,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经济商贸中心,地理文化优势使得其创意产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亮点。天津市拥有大量历史遗留的车间、厂房和仓库等。从2004年起,天津市内各区把现有的工业遗址利用起来,在原厂基础上进行了艺术设计和外貌改造,初步形成以文化为内容、科技为载体、创意为核心的创意产业发展模式。从2008年开始,本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0%左右,2009年达到235亿元,2010年达到303亿元,2011年达到392.7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07年的2.3%上升到2011年的3.5%,初步形成了以动漫游戏、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业设计、建筑设计、软件开发服务、网络服务、咨询策划、文化传媒、影视制作和时尚消费为产业主体,以创意设计工作室、创意产业园、创意产业社区和创意体验为载体的门类齐全,具备一定产业规模的创意产业体系。

目前天津市已经授牌的创意产业园有:华苑软件园、天津动漫创意产业基地、凌奥创意产业园、意库创意产业园、六号院创意产业园、辰赫创意产业园、北新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始运营的创意产业园有:泰达软件园、陈塘科技文化园、3526创意工厂、C92创意集聚区、太阳树创意产业园、中汇创意公社、画国人动漫产业园、博远创意天地、艺华轮创意工厂、桥园创意产业园、民园西里创意街区、泰达国际创业中心、华夏未来发展中心等。正在规划的创意产业园有:中新生态城国家动漫基地、空港软件园、滨海新区创意中心、盘龙谷文化城、团泊新城文化产业园、武清中国艺术家中心、中华自行车王国产业园、天津电影艺术中心、东丽湖创意文化园、大学城智造业服务核、飞鸽88创意产业园、南口路创意产业集聚区等。

(二)产业园过快建设所暴露的问题

1.产业园区缺少独立的个性与设计的美感

如今,天津市拥有创意产业园30多家,这对刚刚涉足创意文化产业的城市来说已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虽然我们建设有很多园区,但相关的条件却并不完善,集中表现在特色不突出和功能不明确,这样难免造成资源的相互牵制,甚至是浪费。

现在大家说的“创意文化产业园区”有以下几类:一、产业集聚园,以企业总部为主比如美国的硅谷;二、交易平台,例如大型的工艺品交易平台,如北京的潘家园;三、文化园,例如北京的798、天津的六号院等;四、艺术家园,如北京的宋庄,主要是艺术家个人的进驻;五、以物业、房地产开发为主的园区,这种园区入驻的企业类型复杂,收入以房地产开发为主;六、主题公园,以娱乐中心、商贸街等形式为主,例如香港迪斯尼乐园、北京欢乐谷等;七、混合型园区,既包括文化企业也有商业中心等。

真正的创意文化产业园要具备三个特点:一、相关的专业化总部基地及产业链;二、完善的交易平台与体系;三、专业的企业入驻,并设有部分体验性的园区。例如建设一个动漫园区既需要有高科技的、创意的、娱乐的、动漫体验的综合体,同时还要有相关企业的入驻与产业链打造。具备这三方面的特点才是比较正规的创意文化产业园,其他的就只能叫文化园、文化娱乐园、艺术园或主题公园。

天津很多园区是在老工业厂房重新利用和改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并不是说换上产业园的牌子,简单的做一些改造就成为了创意产业园。产业园之间一定要有个性的美感,应该依托自身的特点和定位打造出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园区形象,否则就是重复建设。在这方面,上海的创意文化产业园做的比较出色,如8号桥、M50、新十钢等,这些园区在美学设计上都做了充分的考虑,园区古朴且又不乏时尚感,创意、产业、环境及景观完美融合在一起,这些较为成功的园区设计规划案例,对于国内产业园后发地区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2.产业园区缺少企业入驻系统规划

目前,天津市园区普遍存在缺少系统的企业入驻规划的现象,很多园区的企业类型过杂,而真正可以带动园区发展的、特别是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却很少。另外,与政府共同打造园区的多有房地产公司,他们对产业的发展没有进行充分的考虑,这就造成当园区建立后入驻企业质量高低不齐,许多空间被设计成简单的小型商店和餐饮店。如果规划不当,园区将变成普通的商业集散地,从而忽略了创意和产业,最终也将丧失园区的吸引力。

3.政府的扶植资金过于分散

政府对入驻企业缺乏评估意识,没有对小型创新型企业进行系统的分析就给予补贴,从而造成扶植资金分散,最终没有投向重点企业。政府应该着重扶持那些优秀的、有能力的企业。例如针对动漫产业,应该给予那些有具备一定规模、质量可靠、能够赢利的企业,而不是以承诺能否播出动画片为标准,否则很容易出现项目还未完成资金就已耗尽、企业面临倒闭的风险,这无疑是对资源的浪费。另外,政府对于能力弱小的新企业可以从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扶持,如在入驻园区的初期可以减免税收,以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和创业风险,使园区成为企业的孵化器。

三、合理发展创意文化产业园经济

(一)根据地域特点合理发展

创意产业园建设应该依托和利用其所在地域的独特文化,并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统一规划,发挥辐射效应,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集群的发展。深圳建设微型景观世界、河南创意建设清明上河园,而天津“地处九河要津,陆通七省舟车”,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洋文化融合而生的中西合璧文化,同时也是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其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民间艺术传统为创意文化产业提供了先天的滋养。因此,天津发展创意文化产业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例如杨柳青、意式风情街、古文化街、滨海新区及大量工业遗存等都具有非常合适的地缘基础,只有依托其地域文化,天津的创意产业才能焕发出独特的魅力。

(二)加强对园区的规划和管理

虽然天津拥有发展创意文化产业的优厚条件,但并不意味着要盲目的发展。目前天津创意文化产业园的发展速度快于其经营管理,众多的园区中并没有哪一个能够真正把创意和产业同时抓好。创意产业园的建设不能片面的看数量,更要注重园区的质量。一方面要发挥政府的调控职能,既在宏观上给予规划和引导,各项扶持政策要切实有效的落到实处;同时园区的整体运行情况需要政府部门不断的进行评估,对于不够条件的园区应该整改或撤销。另一方面园区也应加强自身管理,为企业提供一个立体的发展平台,切实有效的发挥出园区的孵化器作用。只有力争先打造出几家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园区,才能带动其他园区的发展,从而给地区经济的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三)应发挥为教育和企业服务的职能

我国许多大中城市都设有创意产业园、动漫产业园或软件园,而这些产业园区通常都把软件、动漫、游戏、影视等行业作为拉动创意产业的重要力量而纳入其中,在这一点天津也不例外。现在,很多园区都具备优美的环境和良好的硬件设施,但是有相当多的园区是在作秀并没有真正的围绕着产业去服务。园区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给与企业和有创造力的年轻人提供一个能够施展才华的空间,这样不仅增强了企业资源活力,而且也发挥了产业园区对企业和人才进行孵化与培养的的作用。

要提高园区的教育和人才孵化职能,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做起:首先,园区在吸引各类相关企业入驻的同时可以连同高校一同建立一个实训平台,进而更好的发挥产业园区的孵化器作用,不但孵化了企业也培养了后续人才。其次,产业园区的服务应该是关联的、配套的和多元的,在集研发、生产、经营为一体的前提下,为入驻企业提供系统的咨询和培训,包括政策、融资、法律和企业管理等服务。以降低企业的创业风险和成本,提高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为企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条件,帮助创业者把创意成果尽快投入市场并形成产业。总之,园区要负担起为企业成长以及人才教育提供各种资源及整合平台的职责,建设需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管理和经营也应符合产业和市场发展的规律,使其最大限度发挥作用,为区域经济做出贡献。

(四)发展生态产业园区

未来的产业园区已不是传统的、粗放的、高能耗和高污染的工业集聚,而是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园区。天津创意产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尚处于探索时期,其定位非常关键,为企业、个人创业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产业服务是园区的主要功能。现在国内上海、苏州的一些园区已经走上生态发展规划的道路,从基础能源配备到环境景观规划都已形成体系,为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天津正在规划建设中的中新生态城就是一个生态的、环保的大型综合产业园区,也是国内首个示范性生态创意产业园区,它的建成必将引领行业走进生态化时代。

结语

创意文化产业在我国是一个新生事物,其发展历史不过十几年时间,而天津刚刚走过6年,这期间虽发展势头迅猛,但由于缺乏经验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我们充分发挥天津独特的地理文化优势,并积极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创意产业园区的成功管理经验和模式,同时加强政府对产业园区的监管,那么天津迈进创意之路将为时不远。

参考文献

1 月龙:《释放创意――2009年天津创意产业发展综述》,《创意时代》,2009(12)。

2 陈少峰:《北大文化产业》,第一版,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

3 康军:《从赛恩斯波利评估看中国创意产业发展的新观念》,《创意时代》,2009(12)。

4 梅松:《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几种模式》,《炎黄纵横》,2008(10)。

第4篇:产业园区经营管理范文

关键词:深圳宝安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引 言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中国社会从劳动密集型社会向知识密集型社会转化过程中的新生事物,正活跃在中国部分发达城市的经济体系中,为人们所关注。近几年来,深圳宝安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广东建设“文化大省”和深圳“文化立市”战略,大力实施“文化强区”,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扎实推进,宝安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果,片区经济辐射示范作用初见成效,成为宝安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本文在研究深圳宝安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整体性、功能性和前瞻性的视角观察出发,力图发现深圳宝安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路径提供几点构想及对策建议。

一、宝安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基本情况

2007年以来,宝安区已培育了F518时尚创意园、雁盟酒店文化产业园、西部国际珠宝城和宝安艺术城4家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及圈子艺术中心、亚克西和田玉交易中心和深圳22艺术区等7家区级文化产业园区。截至2012年底,7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已建成面积约为27万平方米,入驻园区文化企业298家,个体工商户194家,园区从业人员6704人,园区内文化企业实现年总产值 6.3亿元,实现年总利润8147万元,园区经济的示范作用初现。

(一) F518时尚创意园

F518时尚创意园由深圳市创意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运营,占地约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已入驻广告创意设计、影视动漫等企业139家。是宝安区第一个通过旧厂房升级改造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已经成为集创意产品研发与交易、广告策划、动漫游戏、影视制作和艺术品创作与销售为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二)西部国际珠宝城

西部国际珠宝城由深圳明金海集团有限公司投资,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2万平方米。目前已入驻珠宝企业45家,珠宝品牌280多个,个体工商户117家。项目二期宝立方珠宝玉石文化创意园将以国际珠宝文化为核心,发展成为集珠宝品牌展览交易、创意研发、文化交流为一体的珠宝玉石高端流转基地。

(三)雁盟酒店文化产业园

雁盟酒店文化产业园由深圳市惠宝隆酒店设备用品有限公司投资,占地面积2.3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园区已入驻酒店文化用品企业21家,品牌100多个,是目前深圳市最大的酒店文化装饰用品、酒店艺术品及设备展示、销售、酒店物流配送为一体高端酒店文化用品展示交易中心。

(四)宝安艺术城

宝安艺术城由深圳市德明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园区已有紫砂壶博物馆、文房四宝精粹博物馆、景德镇艺术陶瓷博物馆等89家文化艺术机构及个体工商户入驻经营,已经成为深圳市高端工艺品展示交易、艺术交流和文化活动的集聚中心。

(五)圈子艺术中心

圈子艺术中心由深圳市圈子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总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中心倡导“用艺术链接世界,把文化融于市场”的理念,是一个以当代艺术为核心,以艺术主题酒店为交易展示平台,将学术、创意和交易有机结合的文化产业园区。

(六)亚克西和田玉交易中心

亚克西和田玉交易中心由深圳市亚克西和田玉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投资,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将建成国内首家会员制和田玉原材料电子网络交易平台。

二、宝安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路径

(一)民营资本是园区建设主力,走出了一条“文化+实业”模式发展道路

目前宝安区已建成和在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均由民营企业投资运营,从资金注入到开发市场,从文化挖掘到市场运营,都是由民营企业主导,这在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中是一抹亮色。本土民营企业家在实业经济领域获得的雄厚资本后,抢抓先机、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投身于文化创意产业中;在园区建设初期,民营企业边实践边摸索,不断优化整合,促使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找准方向,甚至不惜用实体资本利润来支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运营;在园区提升发展过程中,民营企业不断提升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创亮点、出佳绩,走出了一条具有宝安特色的“文化+实业”之路。F518时尚创意园是运用了文化教育领域的经验实力来运营,西部国际珠宝城由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宝安艺术城由五金制造业企业转型运营,雁盟酒店文化产业园是由酒店用品销售企业整合全国的营销网络和行业资源投资兴建。

(二)旧工业厂房华丽转身,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

35年前,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正式落户宝安石岩街道,自此,出口加工业带动了宝安的繁荣与发展,宝安成为全市的工业大区和出口大区,目前全区有各类企业5.81万家,其中工业企业2.47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63家,占全市49.2%;然而,这种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也发挥到了极致。根据产业梯度转移规律,随着各类成本的不断上升,宝安土地、资源、人口、环境等日益难以为继。为此,宝安区实施“载体优先”战略,有近400万平方米的旧工业片区列入城市更新计划,将这些旧工业区通过淘汰低端产能、升级改造、综合整治等途径,提高对高端产业的承载力和吸引力,引导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既拓展了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又优化了环境,提升了城市文化底蕴,又优化了产业空间布局,实现了旧工业厂房的华丽转身。以F518时尚创意园为例。其前身是宝源股份合作公司的综合楼,建成后以低租金(12元/㎡/月)的形式租给五金厂、皮具厂、塑胶厂、制衣厂等75家小工厂和小餐馆、菜市场、小商品市场,从业人数约3500多人,全部工厂年产值约3000多万元,年上缴税金约150多万元,年缴纳租金约650多万元。园区改造前物业破烂不堪、乱搭建、乱拉电,是典型的脏、乱、差的地方。2007年建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后,经过6年的发展,园区入住率已达到100%。平均租金50元/平方米/月,吸纳创意人才1000余人。2012年园区入驻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约6亿元,上缴租金约1250万元,上缴税金900余万元。目前,园区通过对公共景观空间、户外广告牌、园区整体灯光系统、园区展厅改造、品味街及停车场涂鸦墙展示等的改造,园区的整体视觉体系更加完整、艺术氛围更加浓郁,给周边社区提供良好的文化休闲氛围。

(三)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政府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的主力推手

一是高度重视文化创意园区基地的规划和引导,2009年在全市率先出台《宝安区文化产业园(基地)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园区基地的运营,提高文化产业园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2012年6月出台《宝安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在规划中明确提出以推进“一街道一园区一品牌”建设为抓手,积极推动优势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项目引进。

二是通过资金杠杆撬动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每年配套3500万元,采取项目补贴、奖励等资助方式,对符合条件的文博会分会场、专项活动、园区基地入驻企业等予以扶持。自2007年至今,投入1.47亿元资助了60多家企业160多个项目,强力推动了F518时尚创意园、西部国际珠宝城、宝安艺术城等一批优势重点项目的建设和发展。

三是积极搭建宣传推介公共服务平台,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吸纳了区内百余家文化企业成立“宝安区文化产业协会”、“创意产业联合会”,搭建政企沟通桥梁。建立文化创意网,设立公共文化信息、文化投融资、文化交流等版块,为文化企业文化人才提供无边际的政府公共服务平台。每周在《宝安日报》推出《文产周刊》,每月刊发《宝安文化产业信息》,及时报道本区域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文化企业和项目发展态势,提供宣传推介平台。

(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带动片区经济业态调整,园区经济成效明显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逐步成为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带动就业和劳动人口转移的重要支柱性力量。以西乡街道为例。宝安区西乡街道挖掘自身优势,通过加强规划引导、多领域相互融合,打造文化亮点、建设公共服务平台等措施,形成F518片区、港隆城片区、雁盟片区、银田片区四大文化片区,培育了F518、雁盟、宝立方、多彩汇威、文化潮汕、先歌国际影音园、产升网、深圳创意设计总部大厦等一批特色文产项目,其中F518时尚创意园和雁盟酒店文化产业园分别于2010年纪2011年成为深圳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目前该街道辖区共有各类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约1068家,数量居全区各街道之首。2012年,该街道辖区文化产业增加值约50亿元,占GDP比重14.8%,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三、宝安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园区发展受区位、城市基础设施、人文环境等多种因素制约

宝安区作为原特区外的工业大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起步晚、历史欠账多,与原特区内相比差距很大。而宝安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一般选址在工业区,园区内外的交通、购物、餐饮等服务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和齐全,人文环境也比较欠缺,因此宝安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普遍规模较小,档次较低,对外招商以及人气聚集方面存在较大困难,对专业采购商和创意人才的吸引也显得不足。

(二)园区的经济效益达不到社会公众的期待值

宝安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现有企业298家,个体工商户194家。从营业收入看,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仅8个,2012年宝安区文化产业园区的产值约为6.3亿元,园区文化创意产值只占全区文化产业产值的不足十分之一;从产业集聚方面来看,园区局限于地理空间意义上的集聚,而非产业集群,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F518时尚创意园作为宝安目前入驻企业数量最多,运作最为成熟的文化园区,现有企业139家,成功孵化了高斯贝尔、雨桥动漫,火种科技等创意设计企业。但与宝安桃花源科技创新园相比,还是差距较大。

(三)园区运营机构大多缺乏专业人才队伍

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既要懂得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也要懂企业经营管理。受各种因素影响,目前各园区对人才的吸引力显得不足,尤其是知名文化创意人才和高素质的复合型文化经营管理人才。且现有文化创作人才基本以本地为主,与外界相关专业人才的交流和引进机制相对欠缺,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人才更是缺乏,一定程度上导致产业发展无法得到更高的具有创新性的理论和实践指引,形成制约产业园区发展前进的瓶颈。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强化园区孵化功能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基本功能是孵化企业,它通过提供一系列企业发展所需的管理支持和资源网络,帮助入园的初创阶段或相对弱小的企业,使其能够独立运作并健康成长。因此,在不断优化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等“硬”环境的同时,我们应着重为园区的转型升级搭建了一是孵化平台,构建相对完善的科技信息、公共研发、公共检测等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通过对入园中小型文化企业等实行贷款担保、贴息、房租减免等政策举措,大力鼓励扶持中小文化创意企业。二是融资平台。广泛开展银企对接和信用担保,着力解决中小科技企业融资难题。特别是将国有企业的资源与全区的转型服务结合起来,设立创投基金,重点支持企业转型发展。三是企业合作平台。积极支持和鼓励企业、园区建立行业协会,引导行业自律、放大行业呼声,推进企业间的同业交流和异业合作,共享转型信息和经验。

(二)加强统筹规划,引导园区多元化发展

目前全市已有几十个文化产业园区,部分文化产业园区定位缺乏清晰认识,重复建设严重,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和恶性竞争。因此,建议市在园区规划引导上,做好统盘部署,形成“特色聚集、良性竞争、合作联动、分布合理”的新格局;在园区认定管理上,进一步规范园区的认定标准和管理制度;在内容导向上,更加注重内在的发展质量,并逐步转型至增强园区产业集聚效应的新发展思路;在园区间的合作交流上,多创造条件为各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学习交流,即便是同类型的园区,通过考察交流,也能找到各自的定位和发展,避免同质竞争。

(三)加强合作交流,建立园区的文化网络

要培育园区间的创新文化氛围,就要推动企业间建立联系以促进学习与交流,增强企业间的信任。鼓励通过举办各种展览会议、创意工作坊、相互考察调研、企业家沙龙、联谊会等,促进各方了解与交流,提升企业间的信任度,促进企业相互挖掘发展后劲和潜能。只有在信任形成的基础上,才有利于各文化企业之间学习和知识传递的顺畅进行,才有利于形成企业之间的合作创新机制

参考文献:

[1]王伟年,张平宇.创意产业与城市再生[J].城市规划学刊,2002(6):22-27.

[2]耿斌.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开发特征及规划对策研究[D].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7.

[3]邵培仁,杨丽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园区发展现状与问题[J].文化产业导刊,2010(5):62-69.

第5篇:产业园区经营管理范文

关键词: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1-0212-02

一、天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概述

(一)园区数量众多,发展错落有致

自2000年以来,天津市已经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创意产业园区。海河西岸的六院,有十几家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公司来这里发展,如意库产业园区,凌奥创意产业园区、华苑高新科技产业园区、太阳城“建筑师走廊”等,天津各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及创意基地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二)政府主导聚集,创造新型园区

1、政府主导集聚,重新规划。

政府通过盘活现有场所及不景气的工业企业逐步建立、形成产业园区,比如天津意库创意园区。这种模式形成的创意产业园区有很多好处:(1)利用原有基础设施、节约了建设成本,解决了创意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2)园区内积聚了一定数量的相关企业,使他们在信息获取上十分便利;(3)已有的一定规模的企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将吸引更多文化创意企业在园区内入驻、发展;(4)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支持园区发展,使入驻企业在经营管理上节约成本。缺点是:该模式只适合于原有工业场地基础较好,并且在该场地已存有一定数量的创意企业。

2、政府主动规划,创建新型园区。

政府根据城市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划拨土地,创建新型创意产业园区,并通过对园区政策性的支持引导相关企业入驻的发展模式,如天津智慧山创意产业园区。采用该模式的创意产业园,其优点很明显:(1)基础设施建设及风格上很一致,企业入驻该类型园区手续简便,只需交纳数额不等的房屋租金,有利于吸引高素质的创意企业入驻(2)新建园区通常会借鉴很多成熟园区的运行机制,保证了入驻企业的正常发展。缺点是:企业被动入驻园区的,产业链需重新整合,园区形成集聚效应也需要过程。

(三)依托业态差异,凸显园区主题

综合分析天津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可以概括为三个类型:资源依托型、文化创意型和科技引领型。

1、资源依托型。杨柳青文化示范基地的建立,就是依据浓郁的民俗文化,延伸千年古镇的历史内涵,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打造“风物醇美、文化昌盛、商业发达”的杨柳青古镇。

2、文化创意型。如和平区的6号院创意产业基地,经过市场的培育和打造,如今已有几十家从事创意产业的设计公司和艺术家在这里落户,并有不少外地机构对这里表现出极大兴趣。

3、科技引领型。中新生态城的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是国内规模最大、也是唯一由文化部确认的动漫产业园。目前入驻中新生态城的动漫项目有:“中国传媒大学国际动画学院”、“国家动漫国际交流与研究中心”、《读者》新媒体公司等。

二、天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问题分析

(一)前期规划不完善,发展思路不清晰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在中国发展的时间不够长。在国外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天津,由于前期规划不够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没有形成规模。政府发展思路也不够清晰,未能从战略高度认识文化创意产业,从而不能指导相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3256”创意工场是在天津河北区政府的支持下由天津美术学院和华津制药厂建立的。园区建成以来,由于缺少政府的正确方向指导,园区发展速度不尽人意。

(二)相关扶持政策不够到位

在国外的某些发达国家,政府都制订了相关的法律政策来确保文化创意产业的稳固持续的发展。在港澳台地区,由于长期吸取国外文化创意产业优秀成功的经验,政府也制订了相关的政策来扶持本土的文化创意产业。而天津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和规划问题上政府还做不到位。“飞鸽——88”领飞文化是天津市内容种类较多的创意产业园区。天津市政府在指导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时,没有及时推行新的政策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阻止和制约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没有完整的扶持鼓励计划、合理的竞争机制以及吸引投资者的优惠政策,导致了现在天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粗放式经济的经营状况。

(三)文化创意集聚区管理人才匮乏

天津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所涉及的行业范围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理论研究相对滞后,没有出台一个完整的管理方案,定位也不够明确,园区内的企业缺乏对于现状及未来的探讨及研究,园区没有科学系统的管理方案。太阳树创意产业园以休闲、办公、研发项目等来确立该园区的大体定位。该园区由于发展的项目较多,管理团队没有做到工作的及时交流,使得园区的管理相对落后。

(四)自主研发能力较低,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现今社会,创新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关键。目前天津市缺乏经验较为丰富且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未形成“设计开发——加工制造——产品营销”式的完整产业链,创意产业园区产业聚集性太低。完整的产业链应该包括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产品和行业的相对独立,最终形成以核心产品为中心的衍生商品。而天津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相对单一。就拿天津的数字动漫企业为例。他们基本是通过贩卖播映版权为主要的盈利手段。由此可见,单一的发展模式很难吸收更多资本投入,缺乏强大的资本支持。单一的靠政府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生存空间局限。

(五)发展规模小,无独特的本土创意品牌

文化创意产业这个新兴产业近几年在国内发展迅速,尤其在沿海城市,已具有不小的规模,成为城市的重要文化发展名片。天津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主要是以中小企业为主流,缺乏有形资产。政府不能提供更多的福利政策和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很大的影响了投资者的积极性,使得中小企业得不到发展。2008年在本市西北部重点打造天津酿酒厂创意产业园、水西庄创意产业园区、估衣街民俗创意产业园区,以进一步推动创意产业发展,发挥了创意产业园区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但园区内的品牌走的是“持久”路线,多年以来都没有吸引人的卖点出现,使得创意产业园区的经济近几年都在持续走“下坡路线”。

三、天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建议

近几年,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崛起了各种品牌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构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需要向国内发展较好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北京798、中影集团、横店集团等学习经验,以创新和营销促发展。

(一)建立支持体系,创办交流活动

为了进一步促进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天津政府应该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关文化政策的法律法规及相关信息,制定比较全面完整的体系,在融资立项、用地规划、知识产权等方面给予政府支持。尽可能多的举办文化创意园区的宣传交流活动,建立文化产业项目交易平台,促进文化产业与资金的有效对接。以国家级展会为平台,展示天津创意企业项目,加大交易招商力度,扩大经济效益。以此来巩固、稳定天津创意产业园的长期的、有效地发展。

(二)制定激励机制,吸引商家入驻

制定完整的激励计划,合理的竞争机制以及吸引投资者的优惠政策。设立天津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专项资金,建立天津市文化创意产业投资有限公司,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重点项目授信机制,通过多种渠道筹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基金,解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资金需求。

(三)科学管理,集聚精英化管理队伍

目前,天津很多园区都缺乏科学的规划,盲目扩充加盟企业的数量园区,忽视入驻企业的规模大小、经营好坏。因此,在园区成立之初,应集聚精英化的管理队伍,在园区现有企业规模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案,对各个企业进行评选,并根据园区长期发展的战略规划目标,对园区企业加以整改。在日后进驻园区的企业,进行严格的制度审查。在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基础上,制定园区的发展战略,确保园区的综合实力。

(四)打造天津文化创意品牌

文化产业创新应当提升本土文化产业的原创力。天津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文化创新能力较差, 真正属于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品牌非常有限, 导致其竞争力较弱。天津拥有独特的地域文化, 这将是天津在全国乃至世界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比较竞争优势。为此, 天津各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应致力于本土文化的创新, 发掘天津本土的传统优秀文化, 走文化产业化和商业化的道路, 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核心竞争力, 这必将会给天津带来巨大的经济意义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天津市各区县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概况[N].人民网, ,2010年6月14日.

[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产业园[M].2012年3月.

[3]李凤香.天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2011年5月.

第6篇:产业园区经营管理范文

关键词:铜仁市西边县;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2

近年来,铜仁市在抓工业化进程中进行了诸多卓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较好成绩。特别是规划建设的玉碧松工业循环经济产业带,引领全市工业产业快速发展,然而,园区集聚效应弱、产业结构不合理、龙头企业缺乏等问题依然突出,严重制约了全市工业经济跨越发展。规划建设铜仁市黔东工业集聚区,是市委、市政府基于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现状所作出的策略、力量、重心的调整和转移,是对“玉碧松工业循环经济产业带”区域的工业发展资源进行更高层面的统筹、整合、开发、利用。把黔东工业集聚区建设成为铜仁市工业经济发展动力源、主战场、核心圈,成为全市工业发展乃至贵州省东部工业发展的龙头和高低,助推铜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后发赶超。

依托工业园区办工业,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快铜仁市各县域经济融入玉铜松产业带,是铜仁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要决策。如何在全市甚至在省层面统筹规划,科学定位,合理布局,推动工业园区健康发展,值得关注和思考,一些突出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比如如何发展“飞地经济”、如何引导主导产业进入工业园区、如何结合本地实际发展工业等等是此次西边县调研的主要观察点和思考点。

一、本调研报告从经济发展、工业园区发展、金融发展、职业教育等四个不同的维度对西边县代表石阡县、思南县、德江县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1.西边县的经济发展情况

石阡、思南、德江同处于铜仁市西部,工业发展比较滞后,所调研的三个县的工业生产总值都低于农业,三次产业发展情况与各县所处环境有关,石阡县和德江县的比例差距不大,思南县的农业比重相对较低。具体情况如下表:

通过三次产业比重可以看出,石阡、思南、德江等三个县的工业产值都不高,都没有达到各县生产总值的主要贡献率,而石阡和德江县的农业产值贡献率远远高于工业产值,这与当前的工业化。

2.西边县的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

石阡县、思南县、德江县等西边县的工业基础底子比较薄,工业发展不平衡、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上下游不配套,没有形成一条成熟的产业链,离铜仁市的循环经济产业带规划还有所差距,西边县的工业发展刚刚起步,像德江县发展之前规划先行,在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厂房、公租房等方面都进行在前,规划引进相关产业配套,打造产业一条龙建设。有利于发展规模产业,产业集聚,与铜仁市的产业规划相匹配。具体到各县的工业园区发展如下:

石阡县:紧紧围绕“一园四区一飞地”的发展思路,创新举措,实行“两条腿走路”发展工业,让工业经济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相得益彰。工业园区规划面积为24.2平方公里(其中县内规划为14.2平方公里,大龙“石阡产业园”规划为10平方公里)。

县内围绕“一园四区”总体布局,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方投入”模式,切实加快园区基础建设,努力实现资源型产业集聚。截至目前,县内园区核心区累计完成土地收储3600亩,园区各项基础建设推进顺利,实施基础设施项目10个,完成厂房建设2.1万平方米,已入驻企业23家,其中投产企业12家,在建企业11家,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48亿元。

县外飞地经济,石阡县依托大龙经济开发区的区位优势和产业集群优势,积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进行招商引资。截止到目前,已签约项目13个,签约资金35亿元,已有5家企业入驻,6家企业正在办理相关手续。

思南县:按照建设省级产业园区的战略定位,紧紧围绕“一区三园”的总体规划。双塘产业园位于县城西面,通过长888米小岩关隧道与县城紧密相连;关中坝产业园位于县城下游东西岸,与县城相邻;灯油坝产业园位于县城东南部,距县城8公里。规划建设总面积38.18km2,规划工业总产值250亿元,规划就业人数达2.5万人。该县按照“基础先行,整体配套”的原则,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加快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大幅提升园区、城镇综合服务功能。随着园区道路、场平、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快,建成园区内10.19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新开工建设10万平方米多层标准厂房。工业园区签约项目59个,园区入驻企业达到58家,其中投资亿元以上企业18家。园区2012年新开工项目数达23个,园区2012年新投产项目数达13个,园区引资到位资金达54.59万元。

德江县:近年来,德江县紧紧围绕“生态宜居·产城一体”目标,加快推进总面积45平方公里的“三大产业园区”规划建设,通过采取融资建设基础设施、异地搬迁扩能技改、以商招商集群发展等措施,着力培育装备制造、孵化动能、产业承接、本地特色、高新技术、现代物流6个工业组团,累计已完成投资11.8亿元,建成园区核心示范区4平方公里(“八通一平”)、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正在建设多层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45家、建成投产34家、解决就业3000余人,已获省政府批准设立为“贵州德江经济开发区”。2012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5.1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7.7%。今年元至4月,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6.68亿元,增长45%。

3.西边县的金融发展及投融资现状

石阡县、思南县、德江县等三个西边县的经济都在快速发展,人均收入及银行存贷款余额同样保持高速增长,但存贷比例的不合理,制约了地方融资平台的发展,也制约了地方固定资产、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与当前加大投资发展地方经济不相符。

目前,县级投融资平台主要采用BT融资模式、BOT融资模式、TOT融资模式、IPF投融资模式、ABS融资模式等多种投融资模式,而所调研的三个西边县很多项目采用的是BT模式,只有极少项目采用BOT融资模式,这样就减弱了投融资平台发挥的作用。融资形式单一,银行授信、授权低同样制约了银行给企业、政府的贷款需求,跟不上政府、企业的资金需求量,制约了地方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的发展。

4.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现状

每一个西边县都有一所中职学校,其中,石阡县投资2.6亿元建立一所240余亩、容纳5000名学生的新校区;思南县中等职业学校是铜仁市唯一一所跻身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德江县中等职业学校集职业教育、劳动力技能培训、农民工转移培训、成人学历教育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通过调研发现,中等职业学校在快速发展,但是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地点都在沿海城市,真正留在本地的毕业生只有汽车维修等少数专业。

二、西边县的共性问题分析

西边县在地理区位、交通环境、投融资平台建设、职业学校教育等方面都存在相似的情况,通过此次调研可以发现西边县面临着一些共性的问题亟需解决,存在着一些区域性差异(如飞地经济、政府绩效考核等)需要从市级层面甚至省级层面进行统筹规划,才能促进铜仁市黔东工业集聚区的进一步发展。

1.“飞地经济”的发展模式没有一个合理可控的管理机制

现在的“飞地经济”发展模式只是在一个区县“合作框架协议”下进行的,对落户的企业如何管理、税收征收、民事纠纷等问题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处理方案和机制,这对“飞地经济”的后期经营管理造成滞后性阻碍。

以石阡县为例,石阡县与大龙经济开发区合作建设的“石阡产业园”,按照开发区规划功能进行分期、分批次、分条块的建设供地政策,给予石阡产业园用地规划总面积10平方公里。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1)地块的选择问题,现在石阡产业园的地块分布不是固定的,而是先大龙后石阡的原则,很有可能造成石阡招商引资的企业流产;

(2)用地指标的申报,目前规划的石阡产业园核心区按开发区的用地指标是有条件建设利用区,入驻石阡产业园的企业用地指标应统一纳入开发区的总体指标申报,在用地规模上本着节约用地的原则,不应占石阡的用地指标;

(3)标准化厂房的补助问题,对入驻石阡产业园的企业和石阡县所建的标准化厂房按标准实行补助,有利于调动企业和石阡县的积极性;

(4)税收的征收管理,现在的税收征收管理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机制,税收分成、产值登记都没有一个确切的解决机制;

(5)公租房的建设规划及指标,公租房关系着石阡产业园的工人居住、配套服务,而铜仁市在飞地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统一分配公租房的指标。

“飞地经济”面临的一些问题主要是由现有的政策不明朗造成的,应该由市层面统筹,在“飞地经济”的基地规划、税收征收及组织管理等方面都统一部署,要能跨县发展的合作模式会牵涉到市级甚至省级层面,许多政策性问题需要政策的支持,特别是大面积土地的管理政策。可以通过基地规划、组织管理、税收分配、激励政策等方面,举全市之力共同发展铜仁市的工业产业,共同打造出一个百花齐放的态势,工业园区发展逐步加强。

2.现有的投融资平台建设跟不上实际需要

从石阡、思南、德江等县的存贷款余额的比例可以看出,各县的贷款比例比较低,融资水平都不高,银行的信贷权限不高,现有的融资水平远远不足以支撑各县的规划建设需要。同时,银行贷款审核只支持实体经济,不支持虚拟经济,对技术、预期收益等都没有纳入抵押范围,现在国家政策又在逐步取消县级投融资平台,应从市级层面成立一个投融资平台,以各县的资产打包,统一融资,然后按各县的资产大小,统一把资金分配到各县。

铜仁市应在市级层面上,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改变过去单一的政府投融资模式,努力打造强势平台,进一步增强政府投融资能力,支持和促进全市各县、各工业园区的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做大做强现有平台。对政策允许范围内的国有资产划入融资担保,如德江县的保障房建设,把保障房的出租、出售价值作质押,同时将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内具备经营条件的资产及项目划入,打造一个集融资、投资、资产管理和资本运营为一体的企业集团。

(2)培育搭建新平台。利用现有优良国企资源,依托市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搭建工业资产投融资平台,特别是从市级层面成立一家市级投融资平台,参与国有及集体资产经营和资本运作。

(3)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投融资平台建设要建立落实政府决策管理、企业独立经营、项目市场运作、财政补贴防范、资产良性循环的经营机制。

3.工业园区的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关联程度不高

石阡县、思南县、德江县的工业园区所引进的企业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关联程度不高,没有形成一条产业集群的产业链,产业互相之间依存度不高,不能形成有效的集群效应,也不能进一步引进关联企业中的龙头企业。园区在项目引进过程中,过度依靠土地价格低廉或规费减免等政策,无序恶性竞争现象突出。如石阡的大关酒业、恒源矿业、佛顶山水泥、古耕农牧、盘兴石材等,德江的迪蒙科技、共和水泥、三诺科技等,思南的化工、食品加工、轻纺等,三个县的工业园区都没有比较突出的产业龙头企业,产业关联程度都不高,与市政府的循环经济工业发展模式相背离。

4.职业教育没有和当地企业发展相联系

当前的西边县中等职业教育和地方企业联系紧密度不够,当前校企合作情况一般,没能充分调动双方合作的积极性,缺少一个能够协调双方利益的双赢机制。具体来说,石阡县、思南县、德江县等县级中等职业学校甚至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使数以万计的农民子弟通过职业教育掌握一技之长,走出大山,成为发达地区产业技术工人。然而,地方县域企业的产业工人却大部分还是未经过正规职业教育的低素质劳动者,其劳动生产效率达不到企业所需水平。因此,职业教育如何主动对接地方产业需求,在政府主导和推动下与地方企业深度合作,强化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持和人力支持,值得学校和政府深思。

第7篇:产业园区经营管理范文

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成效有目共睹,但是,随着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

(一)园区运行机制与模式创新的问题。经过不断探索创新,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主要形成了三种发展模式:一是政府主导型,此类园区一般由涉农部门或从各政府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园区管委会或发展公司,在园区初建阶段具有强大的推进动力,但是往往受行政领导决策影响较大,形象意识大于效益意识,后续建设积极性消减,运行成本高、效率低;二是企业带动型,此类园区一般由一个上规模的投资企业自主经营,投入较大,设施装备先进,技术含量高,机制灵活,运行效率高,但存在重效益、轻示范带动的问题;三是农民合作型,此类园区一般由农民通过合作社的形式自主经营,投资规模相对较小,机制灵活,结构简单,但是组织较松散,经营管理能力、市场运作能力、统筹建设能力较弱。在园区建设初始阶段,这些模式都发挥了各自的重要作用,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由于产业发展、规划调整等因素,一些园区的现有运行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园区发展的需求。近二年来,苏中、苏北东部沿海地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较快,特别是一些企业带动型、农民合作型园区建设水平提高快,发展后劲足,相比而言,苏南、苏中一些政府主导型园区似乎正在进入发展瓶颈期,速度明显放缓。

(二)招引工商资本入园与确保农民利益问题。近年来,受农产品价格上涨和中央支农政策力度加大等诸多因素影响,农业领域逐步成为工商资本投资热点。各地利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这个平台开展招商引资,可以带来农业园区发展急需的资金、技术、人才等稀缺资源,发挥技术示范、市场引导等积极作用,促进园区发展。但工商企业大规模直接租赁农户承包地,会带来三个方面问题:一是挤占农民利益,尤其是挤占农民就业和发展空间。据有关调查,工商企业直接经营农地,原承包农户的劳动力只有20%左右能够进入园区企业工作,“既收取流转费又赚打工钱”代表不了大多数农民的实际情况,企业与农民利益关系不顺,尚未真正形成相互依存荣辱与共的利益共同体。二是有可能加剧土地流转“非农化”和“非粮化”倾向。工商资本为追求最大利润,多数会搞效益高的“非粮化”生产,有的甚至进行部分“非农化”建设,如利用园区良好的基础设施,发展餐饮、旅游甚至房地产等产业。三是盲目投资,一些在其他行业赚了钱的老板以为投资农业生产很简单,脑袋一拍投入资金圈地几百甚至上千亩,结果由于技术、管理、自然灾害等多方面因素导致大面积亏损,形成“空棚”等现象,给园区建设造成不良影响。

(三)发展高效农业与确保粮食安全的问题。江苏是个人多地少的省份,有限的耕地资源主要用来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应。开展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米袋子”、“菜篮子”等重要农产品的产出能力,在此基础上促进农民增收。目前纳入全省重点农业园区监测统计范围的143个农业园区的规划面积已达404万亩,再加上各类市、县级农业园区,全省农业园区的规划面积已超过70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10。由于比较效益的原因,这些园区产业类型大都为蔬菜、瓜果、花木、水产等高效设施农业,鲜有粮食产业。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对粮食的需求在逐渐加大,粮食保供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如何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对粮食等传统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四)正确处理自身建设与示范带动的问题。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最终目的是要把园区打造成为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示范样板,带动区域现代农业的发展。江苏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与国内其他省份的现代农业园区不同之处就在于突出了“产业”两字。“产业”意味着既要注重自身建设,提高产出效益,同时又要通过产业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区域农民增收,两者是并重的。一些园区偏重于自身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忽视了同步提升示范带动能力,主要表现在只注重自身核心区建设,而忽视示范区和辐射区的建设,导致难以取得科技示范、产业辐射作用,这就违背了我们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的初衷。

二、进一步推进园区发展的几点建议

目前,我省农业发展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变的关键阶段,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是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新形势下提出的新要求。根据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当前及以下时期,建议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科学选择园区运行模式,增强园区持续发展动力。有针对性地改进完善不同运行模式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科学、合理选择适合园区特点的运行模式。政府主导型园区要正确处理行政主导与市场运行“两只手”的关系,让政府官员从经营者的角色转变为服务者的角色,在入园主体的培育上下功夫;企业带动型园区要与有关利益主体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引导产业经营向纵深方向发展;农民合作型园区应注重提高统筹管理水平,促进信息、技术、资金向合作组织倾斜。建议重点发展农民合作型和企业带动型。

(二)大力培育新型主体,提高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充分发挥各类建设主体在园区建设中的作用。突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园区生产环节中的主体作用。在用足用好国家和省有关政策的基础上,制定针对入园创业的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以土地入股、资金参股、多户共建等形式加入或成立农民合作组织入园从事生产经营,让农民充分享受园区建设带来的成果,确保农民利益。严把入园企业“门槛”,突出农业龙头企业等在产前、产后的带动作用,切实提高园区产业化水平。加快培育相应的专业化服务组织,通过专业化服务,实行育苗、播种、病虫防治、肥水管理、收获或采摘等各个环节的标准化管理,更好地推进规模经营发展。

(三)完善产业发展规划,提升综合生产能力。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是园区建设和发展的纲领,要坚持规划引领理念,规划一旦确立,园区产业特色、建设进度、基础配套等严格按照规划付诸实施,确保高质量、高标准推进园区建设,不断提高园区的承载能力。在产业内容上,围绕“米袋子”、“菜篮子”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宜粮则粮,宜经则经,特别是在适宜发展优质粮油的农业大县,要把优质粮食产业纳入园区发展规划,结合粮食高产增效创建、优质稻米基地建设等项目实施,加强水稻标准化育秧基地等服务平台建设,切实增强园区对粮食生产的示范带动作用,确保我省粮食安全。

第8篇:产业园区经营管理范文

加快推进兵团新型工业化,要树立正确的资源观。要发挥优势积极招商引资,破除兵团人习惯于用农业经济方式思考问题、用行政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定式,善于组织生产管理活动而不善于用市场观念组织经营管理活动的行为定式,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作用,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组合。要采用现代企业的方式组合企业,通过合资、合作、收购等形式,实现资本对资源的控制,达到为我所用、壮大兵团经济目的。

加快推进兵团新型工业化,必须把加快城镇化步伐和产业园区建设相结合。城镇发展需要产业支撑,产业园区发展需要功能完善的城镇作为依托。要对城镇进行科学的规划,使之宜居宜业。通过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高起点引入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入驻兵团各类产业园区,对兵团现有产业进行区域和行业整合,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集团。通过建设新城镇,高起点地完善城镇设施,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加快推进兵团新型工业化,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工业企业要广泛采用信息技术,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在工业企业的运用,建立企业网站及主页,积极推行电,子商务。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渗透性强的特点,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转变传统产业增长方式,提升传统产业资源、能源利用水平,降低污染,在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上下工夫。围绕提高装备智能水平和优化工艺流程,促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绿色制造、柔性制造、并行工程、智能制造、敏捷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管理、营销等环节的创新应用。以信息化为统领,大力普及先进管理和营销方式,实现经营方式的转变。

加快推进兵团新型工业化,要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水平。要高度重视招商工作,不但要以园招商,还要以商招商。现有企业拥有现成的生产经营资源和要素,要通过合资合作实现招商引资。要完善招商引资环境,强化服务的理念,要招得进、留得住、发展好,实现互利共赢。

加快推进兵团新型工业化,要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俗话说,一流的企业做品牌,二流的企业搞加工,三流的企业卖资源。要充分认识品牌是生产的延伸,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价值的重要环节。品牌建设是企业的长期任务,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有好的品牌企业才具有生存价值。

第9篇:产业园区经营管理范文

关键词:探索;建设;经营;发展

曲靖开发区保障性住房开发投资有限公司2012年4月5日注册成立,为国有独资公司,公司注册资本金5000万元,于2012年4月5日注册成立,是曲靖开发区保障性住房“投、融、建、管、营”一体化模式的建设实施主体和开发区统一的保障性住房项目专营机构。公司设综合管理部、投资发展部、财务融资部、工程管理部、营销策划部、拆迁安置部。公司经营管理开发区国有资产、筹措开发区建设资金,对公司投资使用跟踪监管,房地产投资开发,保障性住房投资开发,物业管理,建筑工程施工、装潢,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房屋拆迁,标准厂房建设工程,土地开发,项目投资,高新技术开发,资产管理,工程造价咨询。曲靖开发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2013年5月16日注册成立,为国有独资公司,公司注册资本金1亿元,,公司设综合管理部、投资发展部、财务融资部、工程管理部、拆迁安置部。主要负责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和资本运作,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经营,园区建设项目投资与建设,物业投资与管理,土地开发经营,公共事业、基础产业投资建设、运营,绿化、亮化等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旧城(村)改造、城乡一体化建设,环境治理和水资源开发建设及投资利用,室内外装饰装修工程。

1公司目前状况

曲靖开发区保障性住房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自2012年4月5日注册成立以来,一直承担曲靖保障性住房三江大道点和白石江点项目建设任务,并完成翠和路(宁州路~翠峰西路)代建任务,完成11.6亿投资任务;曲靖开发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自2013年5月16日注册成立以来,一直承担龙街工业标准厂房建设任务,并完成南小线(响水河村至三江大道段)道路建设、瑞和公园、三晏公程代建任务,完成3.6亿投资任务,正在建设的白石江中央商务区河道治理及景观提升工程(占地432亩,投资2.5亿)、上坝水库清淤加固建设工程(规划用地327.66亩,投资0.5亿)、瑞和西路(宁州路—翠峰西路)道路工程(长1900m,红线宽60m,投资1.9亿)、南海子标识标牌工程(投资500万),办理前期手续项目:上坝水库周边景观工程(景观用地423.01亩,投资1.1亿),和兴街(宁州路—三元路)道路工程(长1066.532m,红线宽40m,投资0.76亿),宁州路(瑞和西路—和兴街)道路工程(长560m,红线宽40m,投资0.36亿),三元路(瑞和西路—环北路)道路工程(长867m,红线宽50m,投资0.84亿),翠峰西路(瑞和西路—环北路)道路工程(长850m,红线宽60m,投资0.83亿),环北路(宁州路—翠峰西路)道路工程(长1905m,红线宽60m,投资1.96亿)。

2周边投资环境

曲靖开发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主要负责曲靖西城工业园区道路建设及人居环境提升工程。曲靖西城工业园区城市交通网络发达,与昆曲、曲陆、宣曲三条高速公路公路相连,贯通全省。园区内瑞和西路、三江大道、学府路、宁州路、胜峰路、和兴街、环北路、翠和路、翠峰西路、靖阳路、路等环状交通网路已经基本形成。贵昆线、南昆线及沪昆高铁贯穿境内,开发区距新昆明长水国际机场80km。庞大的立体交通网络,使工业园区发展具备便捷的交通条件。曲靖西城工业园区有恒大名都、曲靖盛世锦华、境胜房地产、保障性住房投资公司、云南工投曲靖公司、曲靖安厦房地产等房地厂开发成片小区,为居民生活提供了便利。曲靖西城工业园区附近拥有本科院校1所,高等专科院校1所,高中初中2所,小学4所,开发区近年来努力吸纳各类技术人才,逐步完善了人才政策环境,为优秀人才的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区内集聚了丰富的技术人才资源,为开发区的开发建设提供了不可比拟的人才优势。工业园区开发区内汇集了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曲靖商业银行等多家金融办事机构和多家小额信贷公司以及中国人保、太平洋保险、平安保险、阳光保险、大地保险、太平保险等社会保险机构。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的金融类办事途径。2014年建成泰丰公园、瑞和公园,2015年启动白石江中央商务区段河道治理及景观提升工程。泰丰公园紧紧围绕“以人为本,人水相亲,和谐自然”的生态理念,利用自然河流的天然形态,保持河道岸线顺其自然,建设生态河道。瑞和公园紧邻曲靖师院、医专、开发区三中,将为周边居民、企业员工及学校师生提供了提供一个可观、可赏、可游的活动场所,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一个美好环境。白石江中央商务区段河道治理及景观提升工程地处开发区中心片区核心位置,占地432亩,规划设计按照“一轴、一环、两带、三区”的空间结构,重点建设中央景观轴、景观漫步环、休闲景观带和入口景观区、滨水休闲区、文化展示区,充分体现“麒麟城下,有凤来仪,千年爨乡,文脉传承”的文化内涵和独特景观,打造曲靖山水园林城市的新亮点,力争建成曲靖中心城区最靓丽的城市名片。

3公司转型发展

自2014年曲靖开发区保障性住房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与曲靖开发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合署办公,资源互用,充分发展人才管理优势,引进优秀管理人员,组建营销团队,筹划成立物业管理公司。2015年底将完成5532套公租房配租手续,2016年将完成15000m2商销售铺配套任务,完成29941.71m2标准厂房配租任务,投资经营保障房幼儿园项目。2015年12月底成立物业管理公司,将承担曲靖保障性住房三江大道点和白石江点项目、龙街标准厂房及园区周边生活小区物业管理工作。标准厂房与公租房之间开通22路公交专线。公司的转型将带动周边服务行业发展。

4探索发展之路

企业要转型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策略。建立和完善市场营销网络,大力推进企业实体化经营,工作落实工程中及时调整经营思路,提出“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自营率、促进规模导向型向经济效益型转变”的经营思路,努力创造更大的顾客价值。同时建立“模拟法人制”,做到对各管理层充分授权,对职工实施有效激励,强化企业内部约束机制,用好每一位管理者。

作者:王定宝 单位:曲靖开发区开发建设有限公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