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资金周转分析范文

资金周转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资金周转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资金周转分析

第1篇:资金周转分析范文

关键词:企业资金周转;资金管理;有效举措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管理机制的逐步完善,企业发展模式逐步走向成熟。而企业资金周转作为影响企业发展效率的重要因素,其地位与价值日益突出。加快企业资金周转速度,是改善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效益的有力体现,也是新形势下改善企业发展结构,促进企业资金周转向精益化、科学化、效益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当前企业资金周转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管理模式、资金调控、供求关系及存货管理等因素的影响,企业资金周转存在一定的发展困扰。因此,积极寻求加快资金周转的有效方式,在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具有深远价值。

一、企业资金周转的定义

企业资金周转是以企业资金为研究对象,其发展的主要形式是资金投入、生产运营、产品产出、资金回收,然后再重新进入到资金投入,从而形成资金在企业内部发展的有效循环。

企业资金周转具有周期性、循环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具体来说,企业资金周转始于资金的筹集,结束于资金的回收,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企业资金周转又是不断循环,往复发展的,企业从发展初期投入资金到实现资金的回收,资金参与生产的过程并未完成,新产生的资金而是进一步投入生产,体现了资金周转的循环性特点;企业资金周转无论是发展规模还是运转的有效性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处于不断发展,循环向上的过程中。

二、影响企业资金周转的主要因素

在现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影响企业资金周转的因素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本研究主要从管理模式、资金调控、供求关系和存货管理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究。

(一)管理模式的影响

管理模式是影响企业资金周转速度的重要因素。一般意义上来说,管理模式主要包括管理观念、管理结构和管理方法。首先,管理观念会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科学管理、人本管理、精益管理等管理观念是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有效提升企业资金周转速度的重要基础。其次,管理结构会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管理层级结构越科学,人员越精简,企业生产运营的效率也就越高,企业资金周转的速度也就越快。最后,管理方法也会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如监管人员财务审批制度、出差人员差旅费报销制度、行政费用审批报销制度等,在企业日常经营中所涉及的管理方法的管控和执行情况,都会对企业资金周转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二)资金调控的影响

企业的发展运营会产生一定规模的现金流,这些现金流构成了企业日常资金需求的有效供给。但由于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偏好性特点,一些行业或某类产品由于发展的优势性,就会产生巨大的资金需求。这时,就需要在企业或者行业内部进行资金的调控,以满足这类行业或企业的需求,实现价值的最大化。资金调控意味着发展运营资金从一个特定领域转向另一个特定的领域,而资金的调控会产生一定的时间成本,这会降低企业资金周转的效率。

(三)供求关系的影响

供求关系是影响企业资金周转的另一重要因素。供求关系一般是指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状况,产品供不应求时,企业就会加大生产力度,资金周转速度会明显加快;供大于求时,产品就会出现滞销的局面,企业就会减少对产品的生产,企业运营放缓,资金周转速度也会随之而降低。

(四)存货管理的影响

存货是企业资产的有效代表,企业存货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资金周转的效率。存货管理机制越完善,监督形式越严格,企业资金流转的效率也就越高。存货管理机制主要是指存货入库管理、存货储存管理、存货出库管理和存货损失管理等。存货监督形式主要是指制度监督和人为监督,如存货出、入库制度、存货保管管理制度、存货损失管理机制等会影响整体存货的运作效率,影响企业运营,进而对企业资金的周转产生影响。

(五)生产过程管理的影响

生产过程简单地说就是指企业产品加工制造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可能内在地包含了产品生产前的准备、生产过程中的控制和生产完成后的反馈调节。加强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可以有效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例如,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领用是否合理,记录是否准确以及核算方法是否科学等,都会影响企业生产运转的效率,进而对资金周转产生影响;产品生产过程中成本的计算、费用的集体,尤其是制造费用的分配处理,其结果及准确性会对企业生产的有效性及发展性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的需求资金周转速度。

(六)应收账款管理的影响

应收账款是企业取得回款资金的有效来源,而由于应收账款的存在,使企业已经取得的收入无法实现及时的收回,从而影响了企业资金周转的速度。企业应收账款过多,必然意味着企业生产经营占用大量的资金,而大量资金无法及时回收,会造成企业内部资金匮乏和无法将取得的盈利资金再投入企业,获得再投入回报。此外,应收账款过多还会造成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流入企业资金减少,严重影响企业资金周转效率。

三、加速企业资金周转的途径与措施

(一)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资金的信息化管理

依托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对企业发展运营资金进行信息化管理是提高企业资金周转效率的有效方式。实现资金的信息化管理,具体来说:全面实施资金管理的数据化和信息化,依托ERP等财务软件,对资金供求信息进行科学分析与诊断;建立资金管理数据库,对流入和流出资金实现有效管控;实行科学合理的资金发展动向的监督,对资金使用效果及周转效率进行系统化监督等。

(二)加强资金调控管理,提高资金综合使用效率

资金的行业、企业发展及需求不同是进行资金调控的基础,但提高资金使用的综合效率,使资金配置效率水平最优是最终的目的。为提高资金周转效率,必须加强对资金的调控管理。一方面,要控制调控资金的数量及规模,减少内部资金的挪借产生的低效率,转而向外部进行借资,提高整体资金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减少调控资金的时间成本,加强对调控资金的管控,从而有效提升资金周转效率。

(三)推进资金预算化管理,保证资金的有效流通

有效的资金预算是企业生产经营顺利推进的保证。推进资金预算化管理,是指将企业发展需求资金进行系统测算,并建立可考量的数据化指标,根据预算数据及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对企业所需周转资金进行适当调整。此外,还应拓展多样化的资金流通渠道,如企业内部融资、银行外部借款、发行股票等权益性融资,从而使融资流转方式得到丰富。

(四)加强存货资金管理,减少资金占用

为减少存货对资金的占用,提高资金周转的利用效率,必须对存货资金进行有效管理。如建立存货管理系统,对存货的入库、储存、出库等环节进行系统化管理。存货的入库应简化入库手续,准确核定,有效记录;存货的储存应反映市场价值,并尽可能降低储存成本;存货的发出应按照预算与计划合理确定,并降低无谓损耗和意外损失。

(五)提高企业的生产组织职能,加速资金周转

企业的生产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资金周转的需求量。提高企业的生产组织职能,就是要规范企业生产制度和组织形式。具体来说,规范企业生产制度就是建立科学的生产机构、完备的生产流程、有效的生产技艺,而规范企业的组织形式就是对企业生产组织机构进行科学优化,如提高生产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操作水平,建立起相对合理的管理组织机构,培育符合人性发展的企业文化等。

(六)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可以通过建立催收、征收机构、提前还款优惠及延期付款惩罚性举措等多种方式来实现。此外,由于应收账款存在坏账损失的风险,所以必须建立相应的坏账损失科目,并对发生坏账的可能性进行科学测量,及时确认损失或将损失转回,以提高企业的资金周转效率。

四、结束语

在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资金周转效率成为衡量一个企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参照指标。积极探究加速企业资金周转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对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甄艳琳.加强企业资金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J].经济论坛,2014(01).

第2篇:资金周转分析范文

【关键词】企业资金周转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C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企业的运行离不开资金运动,任何一种企业都必须有一定数量的资金,没有一定量的资金保障,企业资产无法形成,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发展也就难以进行。随着社会的进步,市场竞争机制的发展,企业资金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方式方法也越来越丰富。但资金短缺问题一直围绕着许多企业,并严重影响到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虽然通过外部筹资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但从长远的角度和根本上要解决问题,必须进行企业内部的挖潜,严格把握资金流动方向,加强资金回收管理,积极寻求提高企业资金周转速度的最佳途径。

一、提高企业资金周转速度的重要性

企业营运的本质就是周转。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资金是血液,企业是肉体。只有血液循环流动起来,肉体才会有生命。所以每一种、每一项业务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它对操纵者的商业才智的要求都大同小异,包括现金、利润率、周转率、资产回报率、增长和有关顾客情况的知识,及综合运用能力等。资金是企业命根子,资金的使用效率如何,关键在其周转速度,而资金周转速度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

若以1万元为单位计算,甲公司每年资金周转率为6次,利润率为20%;乙公司资金周转率为12次,为甲公司的1倍,利润率为10%,为甲公司的一半。一年后,甲公司的资金总额为2.985万,而乙公司为3.317万。由此可见,周转率对一个公司利润的重要性。资金周转的速度越快,企业能够创造的经济利润就越高,在我国包装材料生产企业的资金流转率与快消品行业的资金的周转率相比存在着极大的差距,尤其是在工业产品的包装上。因此在当前提升公司资金的周转率有着重大的意义。

唯有现金如轮转,才能财源滚滚来。资金的使用都有一个机会成本,在一定的时间内,如果在一项业务上投入1元钱,那么这1元钱就失去了投向其他投资业务的机会。很多时候从表面上看,好像已将资金作了最有效的利用,但我们也许付出了更大的机会成本——失去了新的让资金转起来的机会。当企业主们面对众多商业机会时,如何才能将有限的资金用好用活才是他们真正考虑的主题。炒股的人都知道,一般来说股民们更愿意进行短线操作,让钱快速地流动周转起来,收益往往大于全线杀进做中长线,也正是这个原因。

富兰克林说过,“金钱可生金钱,再生的金钱又可再生,如此生生不已。五先令经周转变成六先令,再周转变成七先令三便士,如此周转下去变到一百英镑。”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大规模化发展以来,商品生产周期的长短、商品流通速度与资金周转速度快慢对企业获取利润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高资金周转速度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最重要方法。

二、影响资金周转的因素

造成流动资金使用效益下降的原因很多,既有内部管理方面的原因,也有外部政策和市场变化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种:

1、企业赊销政策不当

合理运用赊销政策有助于稳定销售渠道,开拓市场,有助于企业赢得市场份额,但是,如果对赊销控制不当和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不严,都会影响企业流动资金的正常周转。应收账款增加不仅占用了大量资金,导致流通中资金沉淀,降低了资金周转速度,而且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坏账,影响企业当期实现的利润。

2、企业库存管理效率低下

存货库存量高,资金占用多。库存管理制度不健全,在材料商品储存保管方面制度不严谨,单据手续不健全,对未耗用的原材料不能及时归还材料库,造成材料浪费和生产成本超支;未能建立良好的周期盘存制度,不及时追查记账错误或实物短缺原因;验收制度及退货和折让控制制度不健全。

3、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管理混乱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浪费。生产没有严格的工时定额,流通领域中盲目采购,库存材料占用资金成倍增加,供应商舍近求远,销售货款拖欠严重,造成应收账款收不回来。这些都会影响到资金周转的速度。

另外企业容易忽略原材料、人工费用的上涨。若企业商品紧俏,那么企业可以提高商品价格,把价格上涨的负担转嫁到消费者头上。不过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企业一般很难使用商品加价,最好提倡节约,以各种方法降低消耗,将额外增加的成本内部消耗掉。

4、市场信用恶化

用户拖欠欠款严重,企业自己派员讨债乏力。经济环境中法律制度又不健全,导致活钱变成呆账。这是导致企业资本周转速度下降的关键因素。如果没有恶意拖欠,企业就不至于在产品畅销的情况下仍“半负荷”运转,企业产值和利润可以翻番。价格体制改革不配套。

三、加速企业资金周转、提高企业效益的途径及措施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通过周而复始的运转给企业带来货币的增值。企业一旦出现贫血必须及时加以解决。解决企业资金周转不畅的办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解决企业自身存在的可控问题,如加快存货的周转、加速收回应收账款、合理利用信用资金等。同时,企业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加速企业资金周转

对于应收账款的管理首先要健全企业信用政策。企业应根据自己产品的市场行情,以及自身产品的质量、品种包括规格及价格等方面的竞争能力确定合理的信用标准。在此基础上制定包括折扣期限、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等内容的信用条件,对赊销对象进行必要的信用调查,从而确定其信用等级,并据此决定赊销数量、金额和赊销的期限。双方要签订一个详细的供销信用合同,明确各自的责任与义务、明确具体的还账日期,以及违约责任尽可能防止和减少拖欠和赖账现象。将这些信息存档管理,便于日后进行应收账款的分析与催收。

其次,建立应收账款档案分析账龄,确定催收措施。企业应建立详细的应收账款档案。把应收账款形成的原因、时间、对方拖欠的原因,以及拖欠者的基本情况详细整理并建立档案、为企业今后进一步的催收工作做好准备。企业还可根据应收账款的账龄长短和催收的难易程度,制定相应的惩奖措施,从物资上、精神上充分调动催讨人员的积极性。这是提高应收账款催收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最后,加大清收力度,做好债务重组工作。企业应采用多种手段和方式,加大陈欠款的清收力度。经过多次催讨都不奏效的,企业应及时诉诸法律,或采取以物易物的方式、冲减应收账款,减少企业经济损失。对已发生的债务可以实施债务重组,可通过诸如部分减免、延长还款期限、变更债务债权关系等等各种方法来重新安排。

2、开展多种商品销售方式,减少商品的流转环节

对于包装材料的销售可以在传统的销售的基础上拓展新的销售渠道。如在保证原有客源的基础上,通过销售部门与有需求的终端客户直接取得联系,压缩中间环节使产品获得具有竞争力价格优势;其次是与生产技术部门研究开发符合本厂生产技术水平,且市场上需求的新的产品品种;再次是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紧跟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拓展网络业务,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

3、减低库存存货管理,加速企业资金周转

降低库存量。企业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原材料等合理储备期和储备量,制定材料发放和消耗定额,以减少仓储费用。缩短采购周期和生产时间,减少生产过程停滞。对于长期积压的物资,要进行分类处理,定期对最终货物的适销性与原材料的可用性进行统计,以保证库存物资的有用性。将废旧的、过期的以及损坏的库存商品与其他的最终产品实行可靠的分离,并对其进行监督,确保有效及时地进行处理。

建立健全库存管理制度。一是建立材料商品储存保管制度;二是健全生产制造的控制制度;三是库存产品控制制度至关重要;四是应完善存货盘点控制制度;五是建立购入货物的验收制度;六是退货和折让控制制度。

4、建立齐全的信息网络

企业建立详细齐全的信息网络有利于开辟多种销售渠道,缩短产品在流通领域的停留时间,销售渠道的不畅,主要是由于信息渠道不畅。尤其处在信息时代,必须先建立其功能齐全的信息网,这样才能及时看清市场走向、需求行为变化,寻求广泛的销售渠道。

5、提高资金利用率,强化资金管理方法

将银行结算机制引入企业内部,建立企业内部银行,实行资金有偿使用,定额内按低息或无息执行,超出定额部分按高息执行,促使企业的各个部门减少资金浪费和无效使用,使加强资金管理工作变成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自觉行动,保证资金快速畅通周转。同时企业资金管理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同供、产、销各职能部门都有密切联系。财务部门对资金集中管理,按部门层层分解占用指标,实行目标管理,促进经营者和各个部门自觉树立其合理使用资金的观念,努力节约资金占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结束语

一个企业只有拥有一个充足而合理的现金流,才能够让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必须从实际出发,积极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解决资金周转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问题,加速资金周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谭宪.加强资金周转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企业导报.2011(11)

第3篇:资金周转分析范文

【关键词】医院;营运能力;分析指标

医院营运能力是指医院资产的周转运行能力,也是指医院基于外部市场环境的约束,通过内部人力资源和生产资料的配置组合而对财务目标所产生作用的能力。如果医院资金使用效率较高,结构合理,则医院的营运能力较好。从深层次看,医院营运能力反映的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医院营运能力一般用,流动资产、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和总资产等五个方面的财务指标进行逐层分析评价。

一、流动资产分析

流动资产分析的目的是,为合理使用流动资金,降低医疗服务耗费,促进资金良性循环与供给提供保证。其分析指标主要是:流动资产周转率分析,流动资产结构比重分析,流动资产利用率分析。其分析内容:一是分析取得来源、存在形态、使用情况、组成结构和增减变动情况;二是考核使用效果,分析物资储备是否合理,物资消耗与业务量及业务收入是否相匹配;三是总结流动资金管理经验和存在问题。

1.流动资产周转分析

是分析流动资产周转情况的综合指标,反映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和流动资产的利用效率。流动资产周转快,可以节约资金,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流动资产周转分析有两种表示方法:

(1)流动资产周转次数,计算公式为: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计算期业务总收入/同期全部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流动资产周转次数表示,周转次数越多,效率越高。

(2)流动资产周转天数,计算公式为:

流动资产周转天数=全部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同期业务总收入×计算期天数。流动资产周转天数是一个逆指标,周转天数越短,说明流动资产利用率越高。

2.流动资产结构比重分析

主要分析流动资产与总资产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某种流动资金与流动资金总额之间的比重,用以判明营运发展的有利趋势或不利趋势。计算公式为:

(1)流动资产率=全部流动资产/总资产。流动资产率越高,说明本单位营运发展势头越旺盛,此时,经营管理也显得格外重要。

(2)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100%。流动比率越高,说明医院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强,短期偿债能力亦越强,反之则弱。但是,比率太大表明流动资产占用较多,会影响经营资金周转效率和获利能力。一般认为合理的最低流动比率为2。

(3)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速动比率反映医院在某一时点运用随时可以变现资产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速动比率较流动比率更能准确、可靠地评价医院资产的流动性及其短期偿债能力。

3.流动资产利用分析

主要分析流动资金的利用效果,计算公式为:

(1)百元业务收入占用的流动资金=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业务收入总额×100

(2)百元流动资金业务收入额=业务收入总额/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100

以上两项分析指标反映流动资金与收入的关系,两指标互为倒数,流动资金百元收入越高,流动资金效益越高,从而百元业务收入占用的流动资金额越低。

二、存货分析

存货分析的目的就是在保证正常的医疗运行和供应条件下,对库存进行科学管理。其分析指标主要是:存货周转率分析,存货质量分析。通过分析加强存货信息管理和决策分析,进行有效控制,达到存货管理的最终目的,提高经济效益。

1.存货周转分析

是反映存货停留在医院的时间,也可用周转天数来表示,存货周转天数越少,说明周转速度越快。

计算公式为:存货周转率=医疗支出中的药品、卫生材料、其他材料支出/平均存货支出

(1)药品资金周转率。指药品成本与平均药品库存额的比率,用以衡量医院的药品库存是否过量,测定医院药品的变现速度,在不妨碍医院业务需要的情况下,应以最少限度的储量为最好。以药品为主的医院存货随着药品供应的保证,周转天数可缩短到30天以内。目前扬州市笫一人民医院的药品周转天数不超过15天。计算公式为:

药品资金周转率(次数)=药品费支出/平均药品库存额

药品资金周转天数=本期日历天数/本期周转次数

(2)卫生材料资金周转率。指卫生材料成本与平均卫生材料库存额的比率,用以衡量医院的卫生材料库存是否过量,计算公式为:

卫生材料资金周转率=卫生材料支出/平均卫生材料库存额

现在许多医院都加强了卫生材料的管理,尤其是高值耗材的管理。扬州市笫一人民医院的高值耗材已经实现了零库存。

2.存货质量分析

指存货被利用的质量分析。主要有:(1)物理质量分析。既自然状态是否完好,是否符合相应的等级要求;(2)时效状况分析。按照时效状况对存货分类,与保质期相关联,与内容相关联,与技术相关联;(3)品种构成分析。与医院临床业务开展相关联;(4)周转与积压状况分析。与财务管理相关联等。

三、应收账款分析

应收账款分析的核心是对应收账款的流动性分析,从结构分析和趋势分析中找出应收账款的变动,然后对有异常变化的应收账款的经济实质进行分析,从而对本单位资产的真实风险状况进行评价。应收账款与本单位的经济环境和内部管理都有密切关系。应收账款分析指标主要是:应收账款周转分析和应收账款结构分析。目前,扬州市笫一人民医院每月通过资金动态报表对应收帐款的情况及时分析,以减少呆帐、坏帐的产生。

1.应收账款周转分析

(1)应收账款周转率。是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比率。它说明一定期间内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用时间表示的应收账款周转速度为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表示医院从获得应收账款的权利到收回款项、变成现金所需要的时间。

计算公式为:应收账款周转率=业务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2)应收账款回款率。医院回款速度快、资金占用少、可以减少坏账损失、资金流动快,医院偿债能力强。提高回款率财务要形成定期的对帐制度,每月必须同医保部门核对帐目。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回款率=(期初应收账款余额+本期应收账款发生额-期末应收账款余额)/(期初应收账款余额+本期应收账款发生额)

2.应收账款结构分析

医院的应收账款主要是应收医疗欠款和其他应收账款,通过对应收账款的结构分析,对应收账款占本单位流动资产的比重进行评价。

(1)应收账款比重分析。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占业务收入比=应收账款总额/业务收入总额

(2) 应收账款账龄分析。指从产生应收账款之日起 ,至资产负债表日止所经历的时间。简而言之,就是应收账款在账面上存在的时间。对应收账款的账龄进行分析,有利于加快欠款回收,减少坏账损失。

四、固定资产分析

固定资产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结构比重分析,固定资产利用效率分析。

1.固定资产结构比重分析

固定资产的结构是指医院各类固定资产原值在全部固定资产原值中所占的比重,以及各小类固定资产原值占该类固定资产原值的比重。分析固定资产结构的变化情况,在于考察医院固定资产配置和使用上的合理性,考核利用效果并分析影响效果的原因,以便进一步制订措施、挖掘充分利用固定资产的潜力。计算公式如下:

(1)固定资产比重=某类固定资产原值/全部固定资产原值×100%

(2)固定资产更新率=分析期新增固定资产原值(期末固定资产原值-期初固定资产原值)/期末固定资产原值×100%

(3)固定资产报废率=本期报废的固定资产原值/期初固定资产原值×100%

2.固定资产利用效率分析

医院通过固定资产利用效率分析,考核固定资产营运成果,总结固定资产使用是否合理、能否适应医院的发展需要。计算公式如下:

百元固定资产业务收入=本期业务收入总额/分析期平均占用固定资产净值×100

五、总资产分析

总资产是指经济实体拥有或控制的、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全部资产。一般可以认为,经济实体的总资产金额等于其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总计”金额。其分析指标主要是:总资产周转率。

1.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反映了医院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该周转率高,说明医院全部资产的经营效率高,取得的收入多;该周转率低,说明全部资产的经营效率低,取得的收入少,最终会影响医院的盈利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总资产周转率=业务收入总额/平均总资产

2.总资产周转天数

是指资金周转一次所需天数(即资金周转期)。计算公式如下:

总资产周转天数=计划期日数/总资产周转率(次)

参考文献:

[1] 孙继玲.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研究 [J].企业研究,2012(24)

第4篇:资金周转分析范文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各行各业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高效稳定的资金流动是保证企业良好发展的先决条件。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尚有很多企业的资金管理尚存在不少弊端。本文分析述了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希望能为今后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资金管理;问题;对策;探讨

资金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它是保证企业各项指标运行的基础。在我国的各个企业中,资金管理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资金管理是一个系统而又繁杂的项目,在管理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疏忽,这些疏忽往往导致企业资金周转不灵,致使企业发展受限。因此,企业要想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完善企业资金管理势在必行。

1 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资金监管力度不够

截止到目前,我国多数企业普遍存在不重视资金运动环节的现象,更加严重的是某些企业的所有者擅自挪用或转移资金,甚至侵吞企业固有资产,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企业专门设置了一些监管部门,但是由于缺乏优秀的监督者和监督准则致使监管部门形同虚设,根本起不了多大作用,解决不了实质问题。资金监管监控力不足势必影响企业资金运转,这对于企业发展十分不利。

1.2 资金管理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个良好的资金管理体系应包括资金流通量的管理和企业资金余额的管理两部分。但是,我国的很多企业管理者对资金管理认识不足,在企业内部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资金管理体系。当资金充裕的时候,不知如何利用资金,缺乏提前的资金预算;当资金周转不灵时,不知如何解决问题,为筹集资金而发愁。这会大大降低企业资金的运转效率,不利于企业发展。

1.3 资金支配过于随意,无周密的使用计划

在目前的企业中,不同的生产模块各自为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不集中,这种缺乏科学合理的资金使用规划必将导致企业资金利用效率低。不仅如此,还有一些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对于急需资金、近期需要使用的资金以及将来必须使用的资金缺乏一个统一严格的规划,致使资金支配随意,不能用到真正需要的地方。这种无计划性的资金支配一方面会导致企业资金周转滞后,限制企业发展;另一方面还会造成企业市场经济紊乱,盲目生产造成商品大量积压,销售受限。在资金缺乏的压力下,企业为了继续发展不得不向银行贷款,贷款所产生的利息是巨大的,这在无形当中增加了企业经营的负担,对企业今后的发展十分不利。

1.4 会计核算信息失真,误导企业发展决策

会计核算是资金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不容忽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企业的会计工作状况令人堪忧。有很多企业的会计人员素质低、水平低,往往为了个人利益而修改财务报表。这样不真实的信息必将影响企业的决策,试想在不真实信息的诱导下,企业的决策必将偏离正确的发展轨道,这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加强会计工作的管理是保证资金管理的先决条件。

2 加强企业资金管理的几点措施

2.1 完善企业资金管理制度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好的资金管理制度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如何完善企业内部资金管理制度呢?首先,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使每一名财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都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次,要严格执行财务规章制度,确保每一笔资金的运用都是合理、有效的;最后,在管理制度实施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及时发现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纠正,逐步完善企业资金管理制度,为企业发展做贡献。

2.2 摒弃陈旧的思想理念

目前,很多企业的领导者年龄偏大,思想观念比较守旧,这些陈旧的思想理念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这必将导致企业发展滞后。所以,必须摒弃陈旧的思想理念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首先,企业内部的管理者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其思想觉悟以及处理事务的能力;再者,企业管理者还应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科学的、先进的资金管理系统,以保证企业内部资金良好运转;最后,还要重视资金使用的预测,对于现有资金以及未来可能需要使用的资金进行评估预算,避免资金周转不灵。

2.3 降低成本,最大程度减小资金投入

企业内部成本控制也是资金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首先,企业内部要对成本、费用支出等做好预算,避免在采购材料等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尽可能减少投入的成本,减少开支;再者,精准良好的预算也能够为企业的下一步发展决策提供一些参考,为企业发展指明方向。

2.4 资金周转要灵活

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每个企业都要考虑的问题。如何使资金周转变得灵活,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效率

现今,我国很多企业由于生产设备陈旧、生产技术水平低,致使产品的生产效率低,产品收益低,这势必影响资金周转。因此,企业应优先选购一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产品生产效率,促进资金周转。

(2)加强产品的销售

销售是每个企业应重视的一个环节,产品卖得出去,资金才收得回来。因此,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长久的销售计划,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加强资金的回收。

(3)加强应收账款的回收工作

应收账款的回收工作可通过销售信用、现金折扣、结算方式等手段来完成,以此来促进资金的回收工作,促进企业资金的运转。

2.5 坚持做好财务分析工作

什么是财务分析?即以企业财务报表上反映的各项指标为依据,对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资金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财务分析是企业对以前完成的经营活动的总结,其不仅能够使企业管理者清楚、直观的看到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资金流动情况,同时也能为企业管理者未来的决策提供一些参考。因此,财务分析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企业资金的管理,不容忽视。做好财务分析工作关键是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因此,企业在聘用财务管理人员时要严格选拔,对于已经入职的人员还要定期培训,让他们不断更新新知识、学习新技能,为企业资金管理提供保障。

3 结束语

企业资金管理工作系统而又繁杂,做好这项工作不仅需要企业领导者的英明领导,更需要从业人员的积极配合,相信如果二者配合默契,企业的资金管理将毫无纰漏,企业的发展也将不可限量。

【参考文献】

第5篇:资金周转分析范文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流动性;应对策略

1.引言

流动性是商业银行获取利润、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源泉。而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具有十分关键的影响,随着我国存款准备金率频繁的变动,其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主要影响表现在提升了资金周转的难度与波动性、不利于商业银行流动性战略的制定和实施、降低了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利润空间等。因此,必须要对这些影响进行有效的分析,并以存款准备金率变动为背景,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应对策略,以充分保证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全面稳定和促进商业银行的发展。

2.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主要影响

2.1 提升了资金周转的难度与波动性

资金周转速度是商业银行获取利润的关键所在,对其整体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使得商业银行资金周转出现了诸多的困难,尤其是加大了商业银行资金周转的难度,在稳定的存款准备金率下,商业银行无需过多地考虑资金周转问题,其周转的波动性较小,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较强的保障。而随着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使得商业银行传统的资金周转模式受到较大的挑战,在短时间内其资金周转的波动性较大,对资金周转的把握程度不断下降。这是目前我国存款准备金率不断变动对商业银行流动性所带来的最基本的影响之一。

2.2 不利于商业银行流动性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流动性战略是商业银行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当前在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背景下,商业银行流动性战略不断出现变动,使其流动性战略在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难度。一方面,商业银行在制定流动性战略的过程中都是以固定存款准备金率为基础,在此基础上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实施流动性战略,而随着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其战略的制定难度不断提升。另一方面,流动性战略的实施是建立在一定的规划基础之上的,而随着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使得商业银行流动性战略的实施缺乏稳定的规划,其实施的难度自然不断提升,使其对整个流动性的把控能力不断下降,危及商业银行的发展。

2.3 降低了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利润空间

流动性是商业银行重要的利润来源,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使得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受到了较大的威胁,其流动性所带来的利润自然不断下降。一方面,商业银行在吸取存款之后用于各项投资以赚取利润,随着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使其对各项资金的管理能力受到较大的冲击,各项投资战略的实施难度增加,使其获取利润的能力受到了影响。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各项政策的变动与实施,尤其是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使得商业银行必须要转变其传统的流动性模式,而中间所花费的各项成本较大,进而也缩减了其流动性所具有的盈利空间。

3.存款准备金率变动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3.1 制定动态化的流动性战略机制

在存款准备金率不断变动的背景下,商业银行要想应对其对流动性的不利影响,因此必须要制定动态化的流动性战略机制。一方面,要根据传统模式下商业银行流动性战略的实施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改进,使其能够形成动态化的发展和实施机制,随时应对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所带来的各项影响。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要通过对自身发展战略的定位,以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为基础,形成上下一致、管理有序的流动性发展战略规划,并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不断对其进行调整和优化,使其能够保证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同时,要广泛参考和借鉴国内外商业银行的经验,在动态化的发展过程中完善自身的流动性战略机制。

3.2 准确预测和应对政策的变动

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主要是来自于国家各项发展战略的需要,政策的变动会对商业银行产生很多的影响。因此,其必须要充分把握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背景下对各项政策的预测和应对能力。一方面,要对之前的各项政策变动所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以史为鉴,总结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带来的不利影响,以此提升对各项政策可能变动的预测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另一方面,要组建专门的部门,负责对政策及存款准备金率变动的预测、分析及应对,并形成报告的形式及时向管理层进行反映,及时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应对策略,避免存款准备金率变动给流动性带来重大的影响。

3.3 强化资金流动环节的管理

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直接影响着商业银行的资金流动,因此必须要全面强化商业银行资金流动环节的管理能力。一方面,要制定严格的策略,提升各环节的衔接度,通过有效的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能,使其在存款准备金率变动的情况下能够实施有效的资金管理。另一方面,要制定有效的管理规划,保证对资金流动环节进行严格化的管理,同时要完善各项监督机制、激励机制等措施,使得商业银行各部门能够在资金流动环节上实现通力合作,共同应对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总结

在存款准备金率不断变动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从本文的研究来看,商业银行应该通过制定动态化的流动性战略机制、准确预测和应对政策的变动、强化资金流动环节的管理等措施,全面应对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流动性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升其整体的把控能力,保证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地位。

参考文献:

第6篇:资金周转分析范文

关键词:财务危机;目的;内容;方法

中图分类号:F239.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8-0143-02

在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同时,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概率也在不断提高。有效地发现财务危机并对其进行规避,是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都极为关注的问题,也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一、财务危机分析的目的

(一)为企业预警,使企业及时应对财务危机、避免破产

财务危机分析人员通过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可以为企业进行财务预警,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及时找出财务危机的成因,并提出恰当的财务危机应对策略,使企业及时走出财务危机,避免破产、倒闭。

(二)为投资人和债权人预警,使其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财务危机分析人员通过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可以为企业的投资人和债权人进行财务预警,帮助投资人做出投资、再投资和终止投资的决策,帮助债权人做出是否进行债务重组以及如何进行债务重组等信贷决策,以减少投资人和债权人可能遭受的投资风险。

(三)为政府机构服务,使其做出合理的优化资源配置的决策

财务危机分析人员通过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可以为政府部门进行财务预警,帮助政府部门进行资源的配置、再配置和优化,同时妥善安排破产企业的人员,以减少破产成本和社会不稳定因素。

(四)为企业客户预警,使其做出恰当的购买和销售决策

财务危机分析人员通过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可以为企业的供货商和采购商进行财务预警,帮助供货商做出正确的信用政策,帮助采购商制定正确的采购策略,以减少企业客户可能遭受的连带财务危机。

二、财务危机分析的内容

(一)发现财务危机的征兆,建立财务预警机制

财务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企业的财务结构是否恶化、财务经营信誉是否降低、自有资金是否充足、经营主业是否明确、经营效益是否明显下降等征兆来识别财务危机,同时通过建立单变量和多变量财务预警模型来判断财务危机的存在及其严重程度。

(二)发现财务危机的内外部诱因,提出财务危机的应对措施

财务管理人员在识别财务危机之后,应进一步分析企业财务危机的内外部诱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财务危机的应对措施。财务危机的内部诱因可能包括负债过度、资产周转缓慢、扩张速度过快等。财务危机的应对措施可能包括拓展融资渠道、处置闲置资产、盘活存量资产、保持合理的现金流量、建立财务监控体系等。

三、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与方法

企业财务预警是财务危机的预测与警报,是以企业财务信息为基础,利用企业财务报表、经营计划等资料,通过选择和观察敏感性预警指标的变化,借助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分析方法,对企业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进行实时监控和预测报警,并及时向企业管理者、债权人、所有者及潜在投资者等诸多利益相关者发出警示。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可以分成定性和定量预警两大类,定性预警得出的结果是一种判断,定量预警得出的结果可以测出财务危机的警度数值。本文主要对定性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与方法进行探讨。

(一)标准化调查法

标准化调查法是指通过风险管理部门、研究机构和专业人员,就企业可能遇到的问题加以详细调查与分析,通过企业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形成对警情的预测,形成报告文件供企业经营管理者使用的方法,标准化调查法又称风险分析调查法。标准化调查法是一种常用的识别风险的方法。标准化调查法通过直接观察风险管理单位的设备、设施和操作等,可以了解风险管理单位的活动和行为方式,发现潜在的风险隐患。标准化调查法简单易懂、操作性强、对所有企业普遍适用。其缺点是:标准化调查法耗费的时间较多,成本较高。无针对表内问题的解释;缺少对表外信息的判断。

(二)“四阶段症状”分析法

财务危机潜伏期:盲目扩张;企业资产流动性差,资源分配不当;无效市场营销,销售额上升,利润下降;财务经营信誉持续降低,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资本结构不合理,疏于风险管理;无视环境的重大变化。财务危机发作期:过分依赖外部资金,利息负担重;自有资本不足;利息负担过重、缺乏会计的预警作用;债务拖延偿付。财务危机恶化期:资金周转困难,债务到期违约不支付;经营者无心经营业务,专心于财务周转。财务危机实现期:资不抵债,丧失偿付能力;宣布倒闭。根据上述,每个阶段都有反映危机轻重程度的典型症状。企业如有相应症状出现,一定要尽快弄清病因,判定公司财务危机的程度,如果财务运营情况不佳,出现资不抵债等财务危机时要对症下药,使企业尽快摆脱财务困境。这种方法使用简单、易于实施,缺点是在实际中很难将这四个阶段作截然的划分。

(三)“三个月资金周转表”分析法

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判断是通过结转额占收入的比例和企业三个月资金周转表而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该方法认为资金周转率是判断企业运营能力的重要标准,而企业是处于一个时刻变化的经营环境当中的。从短期来看,若企业不能制定出三个月资金周转表,则说明企业发生了财务危机,财务状况已经恶化;若能制定出资金周转表,而且转入下个月的结转额超过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以上。应付票据总支付额占销售收入的百分之四十以下〈制造业〉或百分之六十以下(批发商)。否则的话企业将发生财务危机。该方法的实质是企业为抵御财务出现困难时的危机而在多变的理财环境中保持一定的现金流量和资产的流动性。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懂、实施方便,但是目前来说判断标准不够科学,还存在一定的争议。

(四)流程图分析法

流程图分析法对识别公司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的关键点特别有用,它是一种企业动态的识别其生产和财务的关键点以防范风险的分析方法。一些关键点必然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流程中,如果关键点出现堵塞和发生损失,那么企业全部经营活动将会导致终止。对企业潜在风险进行判断和分析,画出企业流程图并找到关键点,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这种方法对识别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关键点特别有用,而且流程图分析法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实施方便。但流程图法作为一种防范手段,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应与识别损失的其他方法同时使用。但绘图人员须有较高的水平,且对企业情况有较深的了解。

(五)管理评分法

管理评分法是由美国学者约翰·阿吉蒂最先使用的,这种方法又称人记分法。他根据可能导致破产的企业缺陷和企业的管理特性,对这些缺点、错误进行对比打分,并对破产过程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处理,以总分数的高低来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这种管理评分法试图把定性分析判断定量化,而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全面了解公司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细致的调查,才能对企业的管理进行客观的评价。这种方法简单易懂,行之有效,但其效果需要评分者对企业及管理者相当的了解。

参考文献:

第7篇:资金周转分析范文

【关键词】资金 风险 防范

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血脉,资金能否正常周转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然而面临着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企业资金管理的风险也逐渐加大,存在着各种难以预测的不确定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因此,加强资金管理,防范资金风险显得尤为重要,这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确保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资金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

(1)缺乏资金风险意识。有些企业平时对资金风险不够重视,缺乏风险意识,不能做到将风险防范于未然。只有当资金出现问题时才引起重视,但往往为时晚矣,企业将面临资金周转不灵、现金流断裂,甚至造成巨额资金损失的局面,致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严重影响正常经营。

(2)财务信息失真,无法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企业需及时掌握真实准确的信息来控制资金流,然而有的企业财务信息不透明、不完整、不及时,会计核算不准确,无法真实反映经营状况,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得准确的财务信息,无法掌握基层的资金情况,从而做出错误的决策,产生资金风险。

(3)内控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监督。有的企业内控制度不完善,没有很好地执行内部牵制原则,资金运作环节监控不力,资金运转中容易出现漏洞,在重大投资等问题上没有形成有效的决策约束机制,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容易出现资金风险。有些企业尽管设置了一些监督职能,也制定了多种内控制度,但制度流于形式,未得到贯彻执行,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

(4)资金管理不强,使用效率低。如果资金缺乏有效管理,使用效率不高,资金周转不利,将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有的企

业为了追求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采用过于宽松的信用政策,企业赊销过多,信用期限较长,产生大量的应收账款,占用企业大量的资金,资金周转缓慢。有的企业片面追求现金充裕对经营安全性的保障,资金没有得到充分使用,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使得企业盈利能力下降。有的企业不顾自身的财务状况,盲目投资,使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雪上加霜,增加了经营风险。

二、企业资金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企业的资金风险主要可分为三大类:安全风险、短缺风险、使用效率风险。

(1)资金安全风险。资金安全风险主要是指资金被挪用、诈骗和贪污的风险。货币资金具有高流动性的特点,可以转换为其他任何类型的资产,因此极易引发贪污、诈骗、挪用等行为。

(2)资金短缺风险。资金短缺风险,是指企业不能及时、足额地筹集到生产经营所需资金,无法及时清偿债务导致的风险。当企业所拥有的资金量少于维持企业正常生产所需要的资金量时,势必会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如果资金短缺无法偿还债务,将会影响企业信用,给企业未来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3)资金使用效率风险。资金使用效率风险为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不高,企业资金不能充分利用以取得较高收益。

三、防范企业资金风险的主要措施

(1)加强教育,提高风险意识。企业应该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和安全意识教育,提高风险意识,以便及时发现风险并采取措施,将风险消灭在萌芽阶段,防止财务风险的进一步发生。管理层人员应树立现代的资金管理意识,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和技能,加强资金管理。

(2)建立健全内控制度,防范资金安全风险。资金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堵住各种安全漏洞。针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各项风险点,从授权审批制度、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内部审计等方面入手,完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的控制体系。建立健全授权审批制度,对货币资金收入与支付业务,按照严格的授权审批、支付制度,合规合法地办理各项支付业务,重点控制大额资金的支付。贯彻内部牵制原则,确保不兼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加强内部审计,健全内部审计监督控制制度,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漏洞和薄弱环节,通过严密的内部审计监督,及时发现不合法的货币资金收、付行为,充分落实责任,加强考核监督,防范资金风险。

(3)加强资金预算管理,有效防范财务资金风险。资金预算管理是全面预算管理的一部分,企业要以现金流量管理为核心,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细化资金安排,增强现金保障能力。首先要科学编制现金流量预算,统筹规划生产经营与投融资活动的资金供给,合理预测资金需求,安全高效地做好资金筹划工作,加强现金流入流出全过程预算控制。其次要严把预算执行关,严格按企业审批的预算组织收支活动,对没有预算的项目拒绝支付,任何单位不得超出预算项目违规使用资金。如确需调整预算的,应按照预算调整审批程序办理,报经审批后执行,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随意变更资金用途。最后要做好资金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监督与考核。企业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有关人员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速资金周转。加强资金管理,确保企业资金安全完整、正常周转和合理使用,减少和避免损失浪费。企业应对采购、生产、销售各环节建立严格控制制度,严格控制开支范围,杜绝一切不合理开支,减少浪费,降低消耗,促进资金合理有效地使用。

在资金不足时努力提高预收款比例,减少预付款金额。加强付款管理,优化支付方案,在不影响正常经营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商业信誉暂缓支付账款,减轻支付压力。资金紧张时应优化资金支付顺序,应根据生产经营实际,区分轻重缓急,合理安排预算,优先保证安全生产资金。

(5)加快应收款项及存货周转。企业应当制定积极灵活的销售政策,既要促进销售,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强竞争力,又要尽量避免由于应收账款回收较慢而给企业带来资金周转困难、坏账损失等。销售部门要及时了解主要客户的生产经营及资金周转情况,建立健全客户信用管理体系,适时调整营销策略,加快应收款项的周转,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同时加强账款回收管理,落实催收责任,从合同签订、资金结算、款项催收等环节严格把关,加快现金回流,提高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加速资金周转。对存货加强管理,合理控制存货的储备,减少存货的浪费,加强存货的流动性,减少资金的占压,提高资金的利用效果。

(6)建立资金风险预警监测机制。在企业内部建立高效的资金管理风险预警系统,对企业资金管理状况随时监控,有效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保证企业健康发展。从资金供给、周转效率、债务风险水平等方面建立和完善预警监测指标体系,认真分析经营活动现金流、应收账款周转率、营运资金周转率、资产负债率等重要指标变动情况,重点关注到期债务,对可能出现的资金风险,提前做好应急预案,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综上所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可以通过加强风险意识、完善内部控制、加强资金预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快应收款项及存货周转、建立资金风险预警机制等方面加强资金管理,降低资金风险,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使企业保持蓬勃的生命力,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维华.企业营运资金风险管理策略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2).

[2]张英,徐彬.中小企业如何防范经营活动中的财务风险[J].企业经济,2006,(7).

第8篇:资金周转分析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存货分析;周转效率;措施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存货是企业流动资产,它具有数量大,品种多,流动性强的特点,其价值一般占流动资产的50%~60%.

一、制造企业存货管理的主要问题

(1)仓储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仓储人员主要来自于企业内部有关生产岗位,对于与存货相关工作岗位业务不太了解,工作往往限于日常存货收、发、存业务中,常常出现差错。对于存货结构的是否合理,往往提不出好的管理建议。(2)企业管理的有关部门对于存货的储备的额度标准,判断不统一。财务部门为了减少资金的压力,控制流动资金占用额,认为存货占用资金越少越好,这样可能影响了正常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合理存货储备量。销售部门为了扩大销售空间,在销售计划的制定中,往往加大未来销售的计划产品数量,导致产品的销售与市场脱节,公司内外仓库库存产品出现积压。由于管理层观念的不统一,导致部门间的协调能力降低,存货结构不适应企业优化科学管理的需要。(3)毁损待报废存货,得不到及时处理。由于生产产品的转型或产品品种结构的调整等,导致某些与产品生产相关物资,出现毁损待报废的问题,出于上级年度考核或贷款的需要,管理层不愿意及时处理报废物资。在财务报表中反映的存货金额与实际可使用的物资量脱节,虚增储备量。(4)供应链系统在应用过程中,有关模块查询权限设置过于保守。企业有关部门通过供应链有关按钮进入相关模块,操作业务。一般是企业赋予高层管理人员最大范围的查询有关经济数据的权利,对于仓储管理人员,只给予录入查询日常存货收、发,存业务的权限,导致仓库人员不太了解企业的财务、生产、销售等相关指标的变化状态,管理视野狭窄,对于存货结构变化,难以作出准确的判断和预警。

二、企业要加强存货结构分析,提高物资周转效率的措施

(1)管理层通过多方途径,提高企业存货管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充分挖掘仓储人员的潜力,鼓励他们立足本职,定期组织他们参加有关业务培训工作。通过培训,弥补相关业务能力的不足,还要全面了解管理相关业务的变化状态,深入生产实际,熟悉产品工艺制造过程,掌握投入产出计划的完成情况。(2)科学设置供应链管理模块权限,促进全员当家做主,管好企业。在设置供应链模块处理权限时,应考虑几个因素:首先,平台的安全运行。其次,利于全员管理。例如,为了扩大仓储人员视野,参与企业的其他管理工作,管理层可以赋予其查询会计三大报表,采购材料、销售货物等权限。最后,企业要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灵活科学的调整权限设置。(3)利用供应链系统,建立相应的存货结构分析模式。企业管理人员可根据ERP 系统输出的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公式,利用计算机程序或电子表格,对企业有关经济指标进行变动分析,如:储备、生产,销售资金周转率,存货ABC比重变动,存货最小最大库存量等,通过平台实时传递所有相关信息,使供应链中的成员能及时地掌握存货等的流动状况,信息平台的完善有利于合理的确认存货库存水平、减少了资金占用和库存维持成本,提高客户的满意度。(4)加强经济活动分析工作,发现问题,采取对策。要定期组织召开经济活动分析工作,明确有关部门需要分析的经济指标、内容、方法、报告框架等,分析内容包括:总体效益、财务等指标分析,分析方法主要是利用供应链系统提供的数据和其他与分析有关的间接数据,对有关数据、图表,进行解剖,反映有关指标的纵横、结构变化,结合管理定性认识,提出预警和解决问题的措施。例如:为了分析公司2010~2011年各月某类产品的资金周转天数的变化,可以计算此类产品的储备资金,生产资金、销售产品的周转率,通过统计图表,对比分析变化规律,根据2年的变化规律,预测下一年度资金周转的大致情况。并根据企业的的供应商供货,产品工艺制造过程,劳动生产效率高低、顾客的需求变化状态等,提出加快资金周转率的有关措施。与会报告人员要制作PPT,演示整个报告,做到简洁明快,全面分析,大家都能及时了解到管理现状和量化指标的变化趋势,分管领导应根据有关科室的分析报告,在会议上加以点评、引导。比如,仓储部门在分析存货时,反映A类储备材料与去年同期相比,出现了大幅度增加,有关领导要深入探询此类材料产生具体原因,以利及时采取措施,制定合理的储备量,降低存货积压风险。

综上,从仓储管理角度出发,说明了对存货结构分析一般规律,在分析过程中,要立足仓库管理工作,结合生产,销售的相关情况。在供应链系统下,采用一定的电子技术手段,全面的分析存货的状态,提高存货的周转效率,加快物资的流动速度。

参考文献

第9篇:资金周转分析范文

误区一:营运资金越多越好

营运资金是企业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基础。有的管理者趋向极端,认为营运资金越多越好,有不少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货币资金的金额巨大,流动负债很少,流动比率畸高,资金闲置严重,其中不乏一些被广泛认同的优质上市公司。不可否认,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营运资金不足的现象,营运资金不足可能导致企业不能偿还到期负债,陷入流动性危机,严重的会破产。但过犹不及,营运资金过多,就意味着资金闲置,相应会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周转速度。另外,占有资金是有资本成本的,在股东采用经济增加值考核评价经营者业绩时,股东要求的回报会显性化同时,由于多余资金的存在,经营者过度投资和不合理职位消费的可能性大增,会产生治理成本。现代企业理财必须对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以及两者之间的变动所引起的盈利与风险之间的消长关系进行全面的估量,正确地进行营运资金的结构性管理。同时,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发展阶段、经营规模、资金需求状况预测营运资金的需求量,提高营运资金的利用率。营运资金不是越多越好,够用就好。有的公司在首发上市和再融资时,不顾自身资金实际需求,超额募集,最后用于偿还本来并不多的银行贷款,导致有息负债率为零,不能利用财务杠杆效应为股东创造更多收益,教训深刻!

误区二:任何企业都适用零营运资金管理模式

零营运资金管理已经是当前国际通行的一种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它是从营运资金管理的着重点出发,在满足流动资产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在流动资产上的投资额。作为营运资金管理决策中的风险性决策方法,零营运资金管理的显著特点是:高盈利、高风险。国外的戴尔电脑,国内海尔等企业在零营运资金管理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于是国内众多企业家纷纷追求零营运资金。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零营运资金。可以看到,海尔在进行零营运资金之前先进行了业务的流程再造,通过实施信息化,以信息流、物流加速资金流,实现零营运资金管理。通过海尔、戴尔等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企业都具备以下条件:

1.企业管理水平较高,财务人员素质较好,可以准确预测盈利情况,合理安排偿债计划。

2.企业资产雄厚,经营风险较小,企业的盈利较稳定。

3.企业信用程度较高,一方面企业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凭借良好的信用来筹措资金;另一方面,债权人(包括潜在的债权人)对流动比率的要求会降低。

4.企业具有较好的存货管理能力,可以实现零存货。

5.业务流程信息化程度高。

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它们首先考虑的不是效率而是生存。由于企业自身资产实力不够雄厚,处于供应链的非核心环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方面往往受大企业的影响,其自主性相对较差。因此,对于这些企业关键是保证营运资金的充足,抵抗来源于供应链和经济环境的影响。

误医三:营运资金周转率越大越好

许多企业认为用来考核营运资金绩效的周转率指标越大越好。这种认识是有缺陷的。

首先,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一企业是否盈利。例如某项存货不盈利,那么它周转得越快,亏损得就越多。在这种情况下,追求营运资金周转率无意于加速灭亡。

其次,影响营运资金周转率的因素总体来讲有两个:一是营运资金总量,二是销售收入。在销售收入为正且不变的情况下,营运资金增加,周转次数减少;营运资金减少,周转次数增加,呈反比关系。营运资金周转率=销售收入/(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下面分析一下造成企业绩效虚高的三种情况:(1)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同增同减;(2)自有资产减少流动资产不变;(3)销售增加同时流动资产增加更快,但营运资金增加较慢。在第一种情况下,若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同时增加此如公司新借的大量流动负债用于购买存货,而销售收入不变,这样营运资金周转率未发生变化,但是实际上掩盖了企业流动资金结构中负债大量增加、利用效率降低的问题。在第二种情况下,如果企业利用新借人的短期借款购买固定资产,那么流动资产总额不变流动负债增加,在销售收入不变的情况下,营运资金周转率是上升的,但很显然,企业资产流动性变差,企业处于不利的境地。在第三种情况下,销售增加但流动资产增加的速度更快,比如用长期借款购买存货等,因流动负债同时以较快速度增加,致使营运资金增加速度缓慢。这种情况下流动资产利用效率并不好,但通过指标计算,也可能会使一些信息使用者得出与事实相反的结论。

另外,当营运资金为负的时候,若用该指标来考察资金利用效率则显然不能反映出什么问题。

综上所述,营运资金周转率并不是越大越好,单纯的从周转率来评价营运资金管理效率是不恰当的。

误区四:只要达到流动资产项目指标就可以

我国企业常用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有: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因此很多人简单地认为,绩效评价只要达到这些流动资产项目指标就可以了。事实上,这些指标只能孤立地考察营运资金中流动资产部分的管理状况,忽视了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放宽信用政策虽然有利于存货销售,加快存货周转率,但又会增加应收账款的占用额,并使应收账款周转率降低。同时,没有考虑流动负债的项目,更没有将营运资金和业务流程以及渠道管理结合起来。而且我国企业往往将指标分配到不同的部门进行考核,这就造成了部门之间只考虑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导致企业整体营运资金管理的效率低下。

营运资金各个部分的管理固然重要,但是在考虑个别项目的同时要考虑整个营运资金的效率。建议将营运资金进行重新分类,分为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和理财活动营运资金,经营活动营云资金包括材料存货、在产品存货、库存商品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税费等,这部分营运资金管理的首要目标是追求周转效率从而提高盈利能力,理财活动营运资金包括现金、应收利息、应收股利、有价证券或交易性金融资产、短期借款、应付股利、应付利息等,该部分营运资金的管理主要是在保证企业经营活动营运资金需要的前提下,具有足够的流动陛和偿债能力。然后再将经营活动营运资金按照其与供应链或渠道的关系分为营销渠道的营运资金(成品存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应交税费)、

生产渠道的营运资金(在产品存货+其他应收款-应付职工薪酬-其他应付款)和采购渠道的营运资金(材料存货+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这种分类既能将各个营运资金项目涵盖在内,而且能够清晰地反映出营运资金在渠道上的分布状况。对于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的考核则采用营运资金周转期。选取按渠道分类的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包括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采购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理财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营运资金周转期以及按要素分类的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作为评价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指标。这样既能考核各部门的管理绩效,又能通盘考虑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效率。

误区五:营运资金管理只考虑企业个体价值就可以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各企业都在积极探索改善营运资金管理。有的企业凭借自己财大气粗,对于自己的供应商延迟付款对于经销商擅自提高信用门槛,使自己在整个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还能使营运资金保持较高的周转率,完全置其他企业生死于不顾。这不仅是一种不道义的商业行为,而且是一种短视行为。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调查数据,不仅说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水平在行业之间不仅存在较大的差别,也说明行业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任何企业都是供应链上的一个节点。营运资金在产业链上的流动客观上形成了一条连接企业和上下游企业的价值链。价值链上的每个企业对于其他企业都有很强的依赖性,只有每一个节点企业都处于高效运作状态,价值链才能畅通,从而提升整个价值链的效率。因此,对于营运资金管理,应该将整个价值链(供应链)作为最终目标而不是企业个体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