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闻宣传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指导思想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全会精神,紧密结合学校实际,紧紧围绕稳定社会大局、保障师生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宗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及安全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五五”普法和依法治校进程,以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为契机,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注重实效,办好实事,进一步增强学校领导综合治理责任意识,更广泛地动员全体师生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我校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二、活动主题
“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
三、组织领导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
组员:各处室人员、年级组长、各班主任
(二)建立有效工作机制。法制宣传活动由校长直接领导,政教处统筹,各处室分工配合,各班积极参与。
四、活动内容
1、将周一(11月30日)升旗仪式中国旗下的讲话时间,作为12.4法制宣传月活动的正式启动,由学生发出活动倡议;活动小组全面部署主题宣传活动,提出工作要求,制定措施意见。
2、教职工宣传工作。通过法律培训、配发资料,采用集体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对本校教职工进行法制知识宣传,重点宣传义务教育法、劳动合同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禁毒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行政复议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
3、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标语、班级黑板报等形式做好12月4日法制宣传日主题教育活动。
4、学生法律知识宣传。围绕活动主题开展班、团队会和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在我校学生中,大力宣传法律知识,树立我校学生的法律意识,养成学法守法的行为习惯。政教处做好优秀主题班会的评比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统一部署。充分认识法制宣传日活动在普法工作及学校法制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要积极组织领导、精心策划实施,确保各项宣传任务的落实。
(二)围绕主题,突出重点。紧紧围绕“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教”这一主题,结合我校实际,突出重点,增强法制宣传的实效性。
(三)创新形式,丰富内容。
一、思想明确、组织健全
在今年黄金周新闻宣传工作中,为进一步强化我县黄金周新闻宣传报道和广播电视安全传输工作,县广播电视台早谋划、早安排,及时成立了以台长为组长,分管副台长为副组长,新闻、专题、总编室三个部室全体新闻采编人员为成员的宣传报道工作小组,技术部门全体工作人员我成员的广播电视网络维护组。并召开专项会议,对各项任务、重点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和部署。
二、新闻宣传突出重点、提前策划
我台早在九月中旬就已经启动“十一”黄金周新闻宣传工作,要求对“十一”旅游黄金周新闻宣传分节前、节中、节后三个阶段进行采访报道。节前主要进行思想发动,舆论引导和宣传动员,重点报道我县各涉旅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备战旅游黄金周的动态宣传,以及各乡镇、各部门为确保黄金周期间的社会稳定、旅游安全所做的各项筹备工作。节中集中报道“十一”旅游黄金周期间我县各涉旅部门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搞好服务、我县各景区景点接待游客情况、游客到我县旅游情况、我县优美的自然风光、安全有序的旅游环境等,把全县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为“十一”旅游黄金周服务上来,真正形成我县“人人都是旅游环境、个个都是形象宣传”的良好氛围。节后宣传重点突出我县“十一”旅游黄金周所取得的成绩,营造凝聚人心、统一思想、鼓舞士气、欢乐喜悦的良好舆论氛围,主要报道各相关单位总结“十一”旅游黄金周成绩、发现存在问题、制定改进措施的情况。黄金周期间,共在新闻中制作播出相关新闻39条,上送州电视台并播出12条,卫视播出10条,康巴卫视11条,中央电视台1条。
三、强化安全播出管理
播出机房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做好播出节目监听、监看和信号监测工作,24小时动态监看各频道的播出情况;各宣传口部门严格审核自办节目和制播各个环节的管理,目前一切运行正常。
四、措施得力保障广播电视信号优质安全传输
从开展“十一”黄金周假日旅游服务和安全工作以来,我台主要责任人入住漳扎镇,对宾馆饭店进行走访,带领技术人员对酒店等区域的有线电视信号进行维护,更换光接收机2台,放大器8台,新增设放大器4台,更换电缆400米,并对机房光发射机信号进行调试,确保信号的稳定性和安全传输。
要把新闻宣传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助推器”,营造浓厚发展氛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统一思想才能统一行动。要充分发挥电视、报纸、网站三大媒体作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针对矿井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管理难度大的实际,强化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兖矿集团及矿党政工作部署的宣传报道,强化形势任务宣传教育,加大舆论宣传报道力度,分主题,列重点,挖经验,加大活动的动态进展和经验典型报道,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深化安全视频教育专题和《济三矿讯》开设专栏、创新济三新闻网站管理等有效形式,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矿井重大决定、会议精神在第一时间传达到职工,达到安全教育创新、直观、生动、及时的良好效果,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浓厚氛围。将各基层单位在工作中涌现的先进经验做法和成效进行集中报道,形成浓厚的发展氛围。
要把新闻宣传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切入点,加强写稿策划。面对复杂严峻经济形势,在信息传递主动作为上坚定恒心,及时传递信息,沟通互联,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宣传报道,力求实际效果。针对形势任务教育、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党建创新、党风廉政建设、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稳定、企业文化建设、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和谐矿井建设、先进典型等各项工作进行精心策划,深入报道。对矿井分阶段开展的重大活动都制定专门宣传报道方案,通过在电视、报纸、手机短信、济三网站等媒体,精作专题、现场采访、连续报道、征文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报道,使全矿上下掌握活动动态、了解工作成效,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鼓舞士气,为矿井的中心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要把新闻宣传作为思想政治工作中维护队伍稳定、促进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新闻宣传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引导作用,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坚持聚焦基层,深入基层,服务基层,动态式跟踪,采取日常动态与集中挖掘相结合,大力挖掘基层先进经验。重策划,围绕年度涌现出来的劳动模范、和谐济三建设楷模、优秀班组长、技术革新、节支降耗、感动兖矿人物的挖掘宣传及各项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等先模人物、先进典型和各类先进经验,及时制定宣传报道方案,进行深入系统的报道,树立的典型让职工感觉可亲可敬可学。
分阶段组织宣传
宣传与专项整治同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新闻宣传要根据专项整治行动的阶段安排,组织不同侧重点内容的宣传。
(一)动员部署阶段(9月初—9月30日)
1、在专项整治开始时,对全乡质量工作会议和专项整治工作动员大会,集中力量、集中媒体,开展集中宣传;对会后各村、各相关单位有关动员部署工作、执法检查情况进行动态宣传。
2、有关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
3、有关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常识的普及宣传。
(二)集中行动阶段(10月8日—11月30日)
1、持续对各行政村、各单位的专项行动宣传报道,始终保持行动期间良好的舆论氛围。
2、充分展示各地整治行动的阶段性成果,对重点产品、重点单位、重点区域的专项整治以及大案要案的查处进行集中报道。
3、结合专项行动,继续做好长效宣传报道工作,展示整治行动的“十大内容”,即十个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实施情况和工作成果,全面展示专项整治工作的措施和成就。
4、宣传重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讲求信誉、规范产品生产经营行为,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的典型;宣传一批优质产品、优良品牌和放心食品企业,提高我乡产品信誉,增强群众消费信心。
(三)总结验收阶段(12月1日—12月底)
展示专项整治行动的成效,报道先进经验、先进典型。
宣传原则,统筹、策划
这次的宣传要坚持三个原则,即动态宣传和专题宣传相结合,既要有密集的宣传频次,又要有可读好看的深度报道;正面宣传和名单曝光相结合,在坚持正面宣传的同时,还要安排好被取缔企业、问题企业的名单曝光;遵循专项整治行动报道和综合性报道相结合,既要注意宣传某一行业某一产品的整治工作,又要注意制作出能综合反映各单位行动的综合报道,形成报道的强大声势。
这次的宣传要着重做好“专项活动”和“专访”的媒体策划,以集中展示整治行动的“十大内容”。
工作要求
(一)乡直各相关单位的专项整治工作小组要成立新闻宣传组,确定专人负责,专事本系统专项整治行动情况的收集、整理、制作、策划,同时作为“乡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新闻宣传组的联络员。
(二)协调好本地主要的宣传媒体,专项整治工作的宣传做到有可见的报纸版面,有上农村的黑板报。
(三)切实做好宣传经费的保障,乡级各专项整治单位和各村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根据宣传的需要,筹措必要的经费,确保工作开展。
一、在局领导的领导和指挥下,在科室同志的支持和帮助下,我们共同努力,积极工作,力争将我分局新闻宣传工作提上一个新的台阶。纵观一年来新闻宣传工作,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一)、摸索阶段(20*年2月前)
这一阶段新闻稿没有形成规模,主要依靠各业务科室就科室工作向媒体进行投稿,相互间很少沟通也没有进行信息整合和再挖掘。最重要的是没有和媒体间建立联系和有效沟通,不熟悉媒体公告的特点和要求,使得很多好的稿件没有被采纳。所以这一时期稿件量普遍偏少,只有不到10条。
(二)、探索阶段(20*年2月至八月)
这一阶段在局领导关注和支持下,展览中心对前一阶段新闻宣传工作进行总结和剖析,明确自身工作任务,研究制定新闻宣传方案和可行性措施,加大新闻报送及挖掘力度,加强与各类媒体的沟通和交流,并多次邀请媒体工作者对我局信息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了信息员的新闻采编水平。
具体采取了一下措施:
(1)对内制定《展览中心规划宣传制度》,其中包括座谈制度、日常业务工作宣传流程、会议及活动宣传流程、媒体联络流程、奖惩制度等,为今后的新闻宣传工作有了一个明确的规定。
(2)坚持科务会制度继续加强对外宣传力度,通过科务会对重点、难点、有价值新闻进行挖掘和再加工,使之具有深度和广度,提高被媒体采用率。
(3)加大业务技能培训力度和跟进考核制度在请专家到我局进行写作、摄像等知识的专业培训后,对参加考核人员进行考核,对培训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巩固培训成果。
(4)对局内宣传资料进行更新及深化对已有宣传材料进行更新和在加工,必要时采取新的形势和手段进行宣传。
(5)对外也制定了相应的沟通机制和策略
加大与媒体联系、沟通通过加强我局与广大新闻媒体之间的联系和沟通,确保信息渠道畅通,保证新闻宣传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同时深化特邀通讯员制度,并建立起有效沟通,使新闻能够及时准确的报送到相关媒体,共同,产生组团式效果。
(6)建立反馈机制对新闻宣传(媒体单位)、法制宣传(志愿者)、规划宣传(局刊)的传播效果及时有效地进行调查,并对反馈回来的意见及时进行调整。
(7)建立专家沟通机制利用现有资源,与专家学者建立长期联系,为今后的稿件创作提供质量保障和技术支持。
(8)下半年,展览中心准备缩短专栏刊登周期,加大新闻稿件的报送量,还准备举办一期关于《城市规划管理条例》的专版。
截止到6月16日,我局在各类新闻媒体播报新闻共
计48条,其中报社23篇,电台16条,电视台9条。
(三)、逐渐成熟(20*年8月至今)
今年八月,在现有新闻宣传工作的基础上,分局同志再接再厉,深化座谈机制,积极与业务科室同志共同对新闻素材进行撰写;加强与媒体间的有效沟通,是新闻报道工作更加顺畅、高效;强化项目负责人制度,使得新闻宣传更加准时和有针对性。
据宣传部统计,截至20*年9月,我分局共发送新闻稿件79条,位列城建工委系统第二位,接近我分局年中目标115条的目标。市政管委以363条名列第一,国土局以67条位列第三。
二、经过一年的努力,2009年新闻宣传工作将在今年宣传工作由探索到成熟再到步入正轨的基础上,将存在更多的挑战和机遇,主要包括:
(一)新的新闻采用量目标将为新闻宣传工作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明年新闻宣传工作目标将达到165条,除去12月份(不确定是否在宣传部统计范围内)平均每月15条左右,即每周要出4条新闻(同一新闻被转载两遍算两条)。
(二)更加合理利用科室资源。业务科室的工作要逐渐成为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以事件的影响及作用为主线,以事件解决的问题及措施为着眼点,逐级分析,层层深入。
(三)更加合理优化宣传资源。新闻报送将更加迅捷、通畅,新闻,新闻报送的格式、内容、途径将更加正规、合理、准确。实现当天事当天报,新闻不过夜;报一条采一条,无额外沟通;保持每一周与媒体联系一次,了解最近最新的动态及新闻主题。
(四)更加熟悉业务工作。展览中心将更加了解业务科室工作,规划编制、规划审批、市政基础建设、规划执法等方面的工作内容及流程,结合与群众利益相关的部分予以报道。
一、整改落实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按照区整改落实阶段工作方案的要求,紧密结合全区宣传文化工作实际,对梳理出的影响和制约全区宣传文化工作的突出问题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归类,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逐条制定整改措施。对具备解决条件的问题立即着手解决,对暂不具备解决条件的问题,积极创造条件,明确时限,分步实施,有效解决,确保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二、需要整改落实的突出问题
通过对方方面面反馈上来的意见、建议及查摆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和提炼,共整理归纳出5个影响和制约我区宣传文化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1、宣传文化工作与企业联系不够紧密。尚未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没能及时把握企业对宣传文化工作的最新需求,企业也没有及时了解我区宣传工作的发展状况,宣传文化工作在企业的成效未能充分体现。
2、新闻宣传的特色不够突出,针对性不够强。目前我区的新闻宣传做得还不够精细,对有线电视新闻,区政府信息网和南沙e报的内容加工力度不够,未能有效体现一台一网一报的针对性。
3、对现有新闻宣传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力有待提高,尤其是与省、市媒体平台的合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南沙是一个新区,新闻宣传工作的底子比较薄弱。在现有条件下,亟待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同时借助外界力量,提高工作效能。看待宣传文化工作问题仍相对局限于本地区,未能从科学发展的高度,跳出南沙、甚至跳出*,统筹全局,通盘考虑南沙的宣传。
4、文明示范村创建工作地区特色不够突出,创建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高。文明示范村的创建尚未形成各村积极主动开发具有自身文明创建特色项目的生动局面,仍停留在依靠区文明委的要求立项落实创建工作的层面上,主动性和积极性离目标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5、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现代化滨海新城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仍有部分地区有线电视收视质量比较差;南沙虎门炮台的历史文化价值尚需全面挖掘,提升开发水平;基层文化活动阵地尚需进一步拓展,扩大覆盖面;公共文化服务运作机制和队伍建设滞后,亟待创新。
三、整改落实的活动内容
(一)加强宣传文化工作与企业的联系
1、目标要求:构建区委宣传部与企业的联系平台,进一步开拓沟通渠道,提高交流宣传文化工作信息的速度和效果,为提高宣传文化工作的效能获取更多的资源。
2、方式措施:创建企业文化协会,找准宣传文化工作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契合点。
3、时限:2009年第一季度。
4、责任领导:*
(二)打造一台一网一报的新闻特色
1、目标要求:按照有线电视新闻主要面向南沙本地居民、区政府新闻网主要面向社会公众尤其是广大网民、南沙e报主要面向政府机关干部职工的设想,针对不同受众的需求,侧重不同方面的宣传重点,大力改善新闻宣传效果。
2、方式措施:有效区分新闻宣传的受众,深挖不同受众的新闻诉求,打造精细化新闻宣传。
3、时限:2009年第一季度
4、责任领导:*。
(三)加强与省、市媒体的合作
1、目标要求:充分整合现有新闻宣传资源,同时借助外界力量,提高工作效能。要从科学发展的高度,跳出南沙、甚至跳出*来看待全区宣传文化工作的发展,统筹全局,通盘考虑南沙的宣传。
2、方式措施:加强与省、市新闻媒体的合作,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平台,“借台唱戏”,做好系列专题策划,大力提高南沙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时限:2009年底前
4、责任领导:*
(四)形成文明示范村创建工作地区特色
1、目标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理念,转变文明创建的思路,调整文明示范村的工作方法。文明示范村的创建要形成各村积极主动开发具有自身文明创建特色项目的生动局面
2、方式措施:根据事前激励,事后奖励的原则,增强基层组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专项资金的利用效率,走出一条凸显南沙文明创建工作特色的道路。
3、时限:2009年底前
4、责任领导:*
(五)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1、目标要求: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努力建设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框架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大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要通过引进、挖掘、培训以及指导等途径,初步形成一支专兼职相结合、长年活动基层的文化人才队伍。
2、方式措施:联系区文化部门,改变部分地区有线电视收视质量比较差的局面;全面挖掘南沙虎门炮台的历史文化价值,提升开发水平;进一步拓展基层文化活动阵地,扩大覆盖面;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作机制和加强队伍建设。
“共建”新闻学院,正是通过交流与互动有效地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让教学人员和媒体工作者产生知识和功能的互补,共同从理论抽象和基础学术层面来深入研究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用正确理论促进新闻传播事业跟上时展的步伐。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学院在前期反复调研、论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和探索。下面选取了共建方案的部分主要内容,作如下推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闻观为统领,立足于资源共享、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加强高校新闻院系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机制,提高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水平,着力培养一批具有“正确立场、人民情怀、责任担当、传播创新”的新闻工作者队伍和新闻传播后备人才,为推进成都市新闻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二)共建任务
1.建立联合培养新闻传播人才机制
建立由成都市委宣传部领导,市教育局、市广新局,各区(市)县委宣传部、高新区发展策划局、天府新区成都片区科宣局,成都传媒集团、市广播电视台,市记协及各主流新闻单位等共同参与,成都学院组织实施的联合培养新闻传播人才的机制,推动成都学院与新闻宣传单位在师资队伍、实践基地方面的共建,鼓励成都学院与境内外高水平大学开展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交流合作,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
2.加强新闻观教育
把新闻观教育融入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引导师生始终坚持新闻工作党性原则,坚持正确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加强新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师生秉持新闻职业操守,履行新闻工作社会责任,增强做好党的新闻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3.加强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按照更加注重新闻观统领、更加注重学科交叉融合、更加注重职业道德培养、更加注重现代技术运用的原则,制订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三)共建内容
1.办学设计
结合现代媒体业的发展,顶层设计新闻学院的教育教学,努力构建多维度、多层次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教育体系,推进成都市新闻传播人才的学业教育、继续教育和提高教育。切实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以满足支撑成都市作为首位城市,在领跑全川发展中对各级各类新闻传播人才的大量需求。
2.加强学科专业建设
结合学校自身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切实加强专业建设,完善培养计划,致力于把成都学院的新闻传播类相关专业建设成省级、市级普通高等院校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切实加强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积极引入媒体实战项目置换现有学校课程,推进实战型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力求在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方面有新突破。在教材选用和编写中强化教学与教改建设,体现出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基础性(新闻观)、系统性(职前职后一体化)、广泛性(学生涉猎的知识面)。学校加大投入,组织教师、行业专家合作编写出版培养成都市新闻传播人才的相关教材。
3.开展师资队伍建设
成都市委宣传部每年定期从新闻单位挑选10名优秀编辑记者到成都学院兼职或挂职任教,从成都学院选派10名骨干教师到新闻单位兼职或挂职1~2年,或到国内外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学习。派出单位在人员职级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每年推荐1~2名学界知名学者、业界知名专家、媒体精英、优秀从业人员到成都学院兼职授课或从教。引入“双导师”制,聘请业界导师和学校教师共同在选课、实习、撰写毕业论文、就业等方面指导学生,推进教学与行业的接轨,让学生与行业“零距离”接触,加强学生一线体验和业界专业训练。
4.推动资源共建共享
共建“成都市新闻传播研究中心”,开展新闻传播趋势研究,指导成都市新闻传播行业的实践。成立“成都市新闻传播培训中心”,开展新闻传播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共建实训、实习基地,成都学院与市新闻单位合作,共建5~10个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基地,积极建设校外实践平台,强化新闻传播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从业技能。
5.构建评估机制
健全成都市委宣传部组织,市级相关单位、专家阅评组、市级媒体等多方参与的评估机制,对新闻学院开展的新闻工作者和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办学效果。
(四)保障措施
1.组织领导
成立由成都市委宣传部牵头,相关市级单位、各区(市)县委宣传部、高新区发展策划局、天府新区成都片区科宣局、新闻媒体等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与成都学院共同参与的院务委员会;制定共建新闻学院章程,明确各方权利和责任,在多方面加强深度合作。院务委员会要发挥共建优势,加强和完善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领导机制建设,牢牢把握正确办学方向,积极统筹协调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为成都学院新闻学院实施新闻传播教育的创新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的提质升位、新闻传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智力支撑。
2.政策支持
成都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各相关单位给予成都学院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计划所需的相关配套政策支持。支持成都学院与新闻宣传单位的合作,建立联合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支持新闻学院师资队伍建设,鼓励高校与新闻宣传单位从业人员的互聘制度;支持参与“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新闻宣传单位与成都学院共同建立大学生校外实践平台。3.稳步推进。强化统筹,有序推进,根据各项工作特点,做好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方案、培养标准、培养计划、专业建设、师资引进工作规划,科学安排工作步骤,把握时间节点,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二、取得的主要经验
1.加强重视,凝聚共识,突出制度建设
组织机构是工作运行的平台,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是工作得以正常运行的有效保证。在新闻学院筹备前期,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学院高度重视新闻学院建设工作。成都市委宣传部成立了以副部长牵头,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新闻学院筹备工作组;成都学院在学校党委书记统筹安排下,成立了以主管副校长牵头,学校宣传部、教务处、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和艺术学院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小组。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学院在认真贯彻国家文件精神和中央、省、市思想宣传工作会议要求的基础上,双方结合地方新闻事业发展实际和学校新闻后备人才培养需求,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资源,互通有无,凝聚共识,有力有序推进新闻学院建设工作。在新闻学院筹备前期,双方在全面调研、研讨的基础上,详细规划了新闻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共建方案、领导小组、共建章程等。这些规章制度既考虑了国家的相关文件精神,又考虑了各级党委宣传思想工作的会议精神;既考虑了地方党委宣传部门的要求,又考虑了地方新闻事业发展的实际;既考虑了学校当前的自身条件,又考虑了今后新闻人才培养的长远需求。
2.找准定位,“计划”驱动,打造特色品牌
成都学院在主管副校长的组织下,先后多次召集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学单位负责人、各专业负责教师、学界和行业专家等召开了共建新闻学院研讨会。专家们根据学校的发展实际,学校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城市型综合大学的定位,并结合学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优势,从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培养模式、运行机制等方面,就校地共建新闻学院,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方案展开研讨,并形成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成都学院坚持以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为驱动,在办学设计、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资源共建共享方面等都有新突破,为培育、造就一批高素质新闻工作者和新闻传播后备人才,进一步推动成都市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有效保证。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学院在共建新闻学院,全面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过程中,既体现了国家的改革精神,符合国家的要求;又充分体现了成都特色、“成大”特色,将以共建新闻学院为契机,打造一批学界与业界的特色品牌。
3.汲取经验,追求卓越,推进改革创新
俗语说,采他山之石以攻玉,纳百家之长以厚己。国内一些重点高校在2013年已率先实施了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并形成了不少有益经验,并已取得了明显进展,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值得积极正视和借鉴。成都学院教务处、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多次向国内新闻传播学科知名院校进行调研,搜集了大量参考资料,汲取了国内知名院校在新闻学院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有益经验和主要做法,并将这些好经验、好做法融入到了成都学院新闻学院的各项制度中。成都学院在汲取这些好经验的基础上,力争顶层设计各项规章制度,逐步构建卓越新闻人才培养教育体系,全面推进新闻人才教育培养、地方新闻事业的改革创新。
4.强化过程,及时反馈,注重内涵建设
画面问题。不少记者在新闻画面的拍摄中,不能使画面更好地体现电视特点。在领导活动和会议的报道中,记者因在拍摄画面时过分强调领导的形象,却往往在不经意间损坏了领导形象。如领导参加的各种会议,把领导聚精会神参加会议、认认真真发言的画面表现出来,对维护领导形象有积极的作用。但是,有些不雅的动作,如有的领导有爱抖动摇晃以及挖鼻孔、抓耳朵的习惯,有的领导因为没有休息好,哈欠连连等等,就需要规避。这就要求现场记者要有捕捉现场画面的能力。
在一些新闻节目中,新闻记者往往为了追求画面的完美,维护领导的形象,反而使画面失去了冲击力,损害了领导的形象。如在抗洪救灾的新闻报道中,领导打着伞、穿着水鞋、挽起裤脚走在被洪水冲过的泥泞道路上,类似这样体现领导亲民的画面在抗洪救灾现场可以说随处可见,但现场记者往往认为这样的镜头有损领导的形象,非要把镜头对准领导背着手、站在现场指手画脚甚至秘书为其打着伞的情景,把领导拍摄成为官僚形象。这都是应当注意改进的。
同期声问题。近年来,市县广播电视台较为重视同期声在新闻节目中的应用,这对提升市县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质量和提升新闻宣传的舆论引导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同期声的应用要根据节目的需要,根据新闻事实和新闻内容的需要来使用。新闻的表现形式是服务于新闻内容的。当前,不少新闻节目在同期声的应用上过犹不及,认为只要应用了同期声就能提高新闻节目的可听、可看性。不论反映什么问题的新闻,也不论这条新闻的长短,都要来上一段同期声,为同期声而同期声。有的认为同期声越多,新闻事件就交待得越清楚,本来一段同期声就能说清楚新闻事实的,却非要来几个人、几大段的同期声,结果同期声的内容雷同、意思相近。同时,市县台新闻节目中的同期声不太会说“人话”,不是官话,就是“感谢某某”“非常激动”等等修饰夸张的词语。这样的同期声让观众感到非常做作。因此在同期声录制时,记者要引导采访对象说与新闻事实相关的话,不能不着边际地说官话、套话、空话。
出镜记者问题。记者出镜对提高新闻节目的真实可信性显得非常重要,是提高新闻节目可视性的具体表现形式。在市县台新闻节目中,出镜记者往往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出镜记者穿着与所报道的新闻现场的环境很不协调。如在一些抗洪救灾的现场报道中,现场记者穿着非常时尚的服饰,与其报道的灾难格格不入,让观众感到现场记者的麻木,影响观众对记者所在媒体的认同。其次是在语言的表述上,有的现场记者面对灾害,在其语言和面部表情上往往过于高亢和兴奋,让人感到记者对于灾害有些幸灾乐祸。第三是有的出镜记者为了展示自己,在新闻现场往往会故作高深地卖弄几句与新闻事实毫不相干的朗诵或者歌词,让观众倒胃口。
音乐应用问题。近几年来,音乐在新闻节目尤其是新闻专题中的应用较为普遍,对深化新闻主题,提升新闻节目的听觉冲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不少市县台新闻节目尤其是新闻专题中,不少是为了应用音乐而应用音乐,应用的音乐与要反映的新闻事件相差甚远,导致观众对要叙述的新闻事件云里雾里。目前,市县台新闻节目普遍存在一个误区,就是过分强调听觉、视觉的冲击力,认为让观众的听觉、视觉得到充分的调动,制作的新闻节目、新闻专题就有影响力、感染力。其实,受众对新闻事件是否感兴趣,最主要的还是取决于新闻内容、新闻事实。
一、围绕经济,突出特色,做好对外新闻宣传工作。2011年对外新闻宣传工作,重点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思路和战略目标开展对外新闻宣传。主要抓好三个方面。一抓经济宣传。重点抓住我县如何推进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在抓好面上宣传的同时,重点突出抓好若干典型宣传。二抓环境宣传。积极报道我县有效地利用外资,进一步改善投资硬环境,并重视加强软环境建设,利用外资有关法律法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宣传我县有利的投资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吸引外资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三抓报刊宣传:外宣办把报刊宣传尤其是党报党刊宣传工作始终放在第一位,落实到每一位工作同志的实际行动,参与报道的每条新闻除在县委、县政府网站上及时提交外,还积极向中央、省、市等主流报刊投送,有不少有份量的稿件得到了主流报社编辑的认可并得以刊发。今年来,在各类重点报刊上发表稿件共3156篇。其中:中央级286篇(条),省级670篇(条),市级2200篇(条)。二是为县政府重大经贸活动提供宣传服务。先后参与了三次招商等活动的宣传。
二、精心制作外宣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对外宣传。在部领导重视下,争取到县委、县政府有力支持,部里抽调力量,精心策划,严格按照对外宣传品要求编辑出版了展示利辛县人文、工农业风采的《七彩利辛》画册1000册,展示利辛县绚丽多彩风光的画集《淝河之韵》XX册和《淝河墨韵》XX册。这也是我县在对外宣传品制作上的一个新突破。今年第三季度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期间,县电视台制作了《淝河春潮涌,风劲帆正扬》的专题片,全面反映今年以来全县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在县电视台播出后,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各企事业都制作了精美招商指南与产品介绍。
三、加大对本地互联网的监督管理,确保网络宣传安全。认真贯彻《互联网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安徽省贯彻执行<互联网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的通告》等有关规定,二次召开公安、电信部门有关人员座谈我县互联网管理事宜,进一步加强互联网的新闻宣传和管理。
四、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借船出海的办法,提升利辛的影响力。今年以来,我们邀请了中央、省、市新闻媒体的编辑、记者10余名到我县采访。在接待中,根据媒体的不同特点,我们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选题,制定采访方案,积极向他们提供资料,特别是围绕利辛近年来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加大了宣传力度,并邀请相关领导向他们介绍情况。热情地接待,精心的采访安排,给来访的客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来访的媒体及时对我县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稳定、人文历史、资源优势等进行了多角度的充分报道,既有大篇幅的文字,又有直观的图片,既有专题又有综述。在县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收到了良好宣传效果,为我县的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五、网站维护:在对利辛县新闻网、利辛人民政府网新闻进行及时更新的同时,安排专人对县委网和政府网站进行不断的升级、更新和管理维护,并经常与安徽在线利辛频道保持联系,对反映我县的经济建设新成就等方面的新闻进行了及时、更大范围的和宣传,先后开辟了 “推进全民创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扬正气、促和谐”、“淝河之韵”等专题专栏。县委、县政府门户网成为利辛对外新闻最及时、最准确、最权威的平台和窗口。
外宣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我们要把外宣工作当作党的一项紧迫的战略性任务来抓。2011年我们要在遵循外宣规律、拓展外宣思路、改进外宣方式、创新外宣体制、提高外宣实效上下功夫。按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要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促进我县外宣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此,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功实加强外宣工作的统筹协调。加强外宣工作的统筹协调,充分发挥现有外宣资源的潜力,提高外宣整体实力,增强外宣效果。
3、进一步加强互联网新闻宣传工作。按照“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进一步加强互联网新闻宣传工作。把网上对内宣传与对外宣传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掌握并自觉运用互联网新闻宣传规律,使互联网真正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对外宣传工作的新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