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在自然环境的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环境保护;自然环境
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短缺的国家,每年的新房建设中有80%为高耗能建筑,因此,目前我国的建筑能耗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如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等概念在建筑行业成为了一种时尚,同时也实实在在地成为建筑学科发展的前沿。
一、绿色建筑涵义的界定
随着绿色生活理念的日益普及,人们开始向往在绿色建筑中轻松愉快地生活、工作,但对什么样的建筑才算“绿色”,学术界、产业界始终没有定论。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定义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简称“四节-环保”),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l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主要有两点:①提供给使用者有益健康的建筑环境,并提供高质量的生存活动空间;②尽最大限度回归自然,保护环境减少能耗。在人类建造过程中,这两者是相互矛盾的。人类为了达到舒适的生活及工作环境.就要通过各种手段向大自然索取和消耗自然资源。然而。光有索取而没有回报必然对自然环境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为此,人类索取与回报之间的矛盾.已成为绿色建筑的核心问题。
绿色建筑实际上是这样的一种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利用天然条件并通过人工手段创造宜憩舒适的环境.同时又要严格控制和减少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占有。确保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动态平衡。这种动态平衡不但要反映在建筑设计和建造时所采用的合适方法及因地制宜的材料上.而且更为体现在它对资源的消耗利用程度和回报自然程度状态上。由此看来.可以这样说:绿色建筑是一种崭新的设计思维和模式在使用中对精神层面的重要性给予更多的关注.全方位的关心使用者的生理以及心理的健康。
2绿色建筑的意义
“绿色建筑”这一概念是在全球范围内对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对于生活与消费方式的深刻反思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在现实生活中,一望无际的森林被蚕食和毁灭.沙漠化风暴席卷了广阔的绿野,生物物种的生命力在人类前进的步伐面前显得如此脆弱。城市中的人们很难见到湛蓝的天空与明媚的阳光。
建筑师们跳出曾经习惯了的思维模式,开始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建筑的真意所在.思考建筑所应担负的社会责任。虽然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足够理想的技术与材料支持“绿色建筑”的设计实践.虽然这一理论在大多数情况下还只限于纸上谈兵,但它的提出至少为未来建筑的发展指出了一种美好的方向。人们开始提出这样的问题:建筑师的社会责任以及建筑在保护和改善环境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绿色建筑的提出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背景.试图对于这些问题给予回答.这也正是“绿色建筑”这一概念提出的最大意义所在。
二、绿色建筑的价值观
绿色建筑这一概念。事实上正是基于建筑领域中绿色人本主义价值的觉醒。然而从觉醒到占据主流的地位.这种价值观的确立还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因此绿色人本主义只能成为未来绿色建筑存在的动力。而在现阶段.在工业、后工业文明的人类中心论占主导地位的时期。绿色建筑的发展是不能仅仅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的.经济杠杆此时此刻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绿色建筑赖以生存的经济理由就是对运营费用的节省。一次性投资的回报将是长期的。积累的结果必将远远大于对初次投资成本的节约。这是一个比较有吸引力的理由。这显然是一种乐观、积极的思想。事实上也正是目前支持绿色建筑研究与实践的主要经济动力。然而。无论是“长期回报”还是“绿色成本’当前来看都是虚无缥缈的。对大多数投资者而言,任何形式和远期平衡表或是成本核算评价与初期投资与直接利润相比.恐怕都是不足以使人为之心动的.更不用说考虑到远期的各种变故或是灾难。考虑到长期回报是否还能落入投资者的腰包。这也正是为何“绿色建筑”在实践的道路上如此举步艰难的原因之一。
为此。国家对于建材选择每平方米所耗标准等方面做一些必要的规定乃至立法.对可持续技术的研究.对新的洁净高效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的研究方面增加投入的力度。都将成为推进绿色建筑运动发展的主要动力。
三、绿色建筑在设计中的体现
绿色建筑的理解与衡量标准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但其基本原则不会改变。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1、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节省能源、尽量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
2、对使用者生活工作环境给予更多的考虑。
3、对于沟通人类与自然环境创造条件。
4、面向未来发展要有足够的发展弹性空间。
5、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与尊重
对自然环境的关注是绿色建筑存在的根本是一种环境共生意识的体现,要求建筑师调整自己的心态.不但要有满腔创作激情,而且要有一颗平常的心,正确地认识到建筑作品仅仅是环境中的一份子,以一种谦逊的姿态去处理与环境的关系.给予自然环境以更多的关注.这种关注主要体现在:
(1)对建筑场地的充分考虑,其内容有:建筑物的朝向、方位、布局、对地形地势的利用、场地气候条件的影响以及植被的关注。
(2)对节省能源的考虑:建筑能耗是建筑物对自然界造成的主要间接危害之一。如何尽可能多地降低能耗提高效率成为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课题。
(3)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设计中应尽量考虑利用可再生的能源,如太阳能利用、天然冷源(地源热泵)的利用、自然的采光、通风、温湿度的控制等。
(4)尽可能利用当地技术、材料以降低建造成本。
四、绿色建筑设计中应注意的事项
作为人类每曰起居、生活、办公的微观环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建筑环境的品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的质量。绿色建筑在注重环保的同时还应给使用者以足够的关注,具体来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使用者给予更多的关照
(1)尽可能利用自然的方法创造宜人的温度湿度环境.在尽量减少能耗的同时保证甚至提高其舒适性。
(2)创造良好的声环境氛围。给使用者提供一个安静、和谐、宜人的居住工作环境。
(3)良好的照明系统、合理的房间进深、宜人的光环境。
(4)合理的空间布局、宜人的空间环境。
(5)对不同使用者的全方位考虑。包括对残疾人、老年人的关心。
(6)提高安全性,增强防灾能力。
(7)完善的通讯系统。让使用者可以方便快捷地与外界沟通。
2.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沟通
建筑物作为联系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桥梁应该尽可能多地将自然的元素引入使用者身边,这也是绿色原则的一个重要体现。在这里建筑提供给人们的是一种
崭新的生活,空气来自树林与花园而非风扇与风机盘管:光线来自天空的太阳而非从各种发光顶棚与荧光灯管中洒落;人们耳边萦绕不绝的是鸟儿的啼鸣与泉水的流淌.而不是镇流器与各种马达的轰鸣。人们应该在这样的建筑中生活与工作,更加舒适,更加健康.更加充满活力,对于自然元素的引入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沟通是绿色建筑追求的另一个主要目标。它的原则主要应该体现在以下几点:
(1)尽可能增加自然采光系数,建立建筑物内外高品质的自然采光系统。
(2)创造良好的通风对流环境’建立自然空气循环系统。
(3)建立水循环系统,尽可能将水引入~些容易让人疲劳的环境中。
(4)建立立体的多层次绿化系统’净化小环境,改善小气候。
(5)创造开敞的空间环境。使用者能更加方便地接近自然环境。
3.具有足够的弹性空间来满足未来科技的应用与发展
可持续的概念是一种动态的思想.体现在绿色建筑中就是建筑应具有足够的弹性,以适应未来的发展。这就体现在对建筑的结构、设备等灵活性的要求上。
(1)楼体的可生长性。包括基础的预留量,楼地板对承重的预考虑以及周边环境的生长预留地等。
(2)预留的管道空间.包括给水、排水、强电、弱电、采暖、通风的发展空间。
(3)依据上述绿色建筑在设计中所体现的四条基本原则,同时考虑建筑科学技术发展现状,绿色建筑的切入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方案设计的构思:
①处理好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充分考虑建筑的朝向以及地形地貌的特点.给自然环境予。
②为建筑内工作的人员提供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在建筑项层设计屋顶花园。其他工作层的共享空间集中设置阳光室并引入植被.建立高品质的绿色工作环境以及立体多层次的绿化系统。
③为了减少对能源的浪费与消耗,而利用一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顶层设置太阳能吸收板。实现太阳能庭院灯及太阳能路灯照明系统墙面在符合规范及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扩大窗面积,建立良好的建筑内外采光系统。
④最大限度控制水资源的消耗,在建筑内部设置中水设施,对各类废水进行处理,处理之后的中水用于冲厕和绿化灌溉;在建筑外部铺设透水性强的广场砖。同时对雨水进行有组织收集。
⑤利用自然冷源(地球)设置地源热泵,在大片的绿地中打百米管井.建立冷源场地.为建筑夏季提供冷源。
⑥建筑内部设置冰蓄冷系统,用电削峰填谷减少电网负荷和装机容量。
⑦采用高性能的保温材料,以及低辐射的玻璃进行外墙维护。
五、结语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教学现状;可持续发展;教学策略
高中地理这门学科主要研究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有效的解决人与自然间的矛盾,并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保护意识的意识。
一、积极开展第二n堂,拓宽学生的视野
要想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渗透到高中地理教学中,仅仅依靠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是不行的。高中地理教师要带领学生从地理课堂走出来,走入到第二课堂,即课外课堂,这样便于学生掌握到更多有用、贴近自然的地理信息。
在开展第二课程时,教师不能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是要将第二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主观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查找资料。同时,学生之间针对某一问题要相互讨论、相互交流,这样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当前,很多高中地理教师通过开展讲座、开展调查等方式来丰富第二课程。首先,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和之前所学到的知识,定期开展主题不同的讲座,比如:《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家》、《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原则》等。其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在寒假或者暑假,组织学生进行为期五天的乡土调查工作,分析该区域的实际情况,找到推动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再次,教师要将全国具有代表性、典范性的实例通过多媒体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在观看、分析完实例之后,结合自身所学的知识撰写与之相关的小论文,不断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最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随处可见,教师可以组织观看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电视,了解当前世界自然环境的发展状况,从我国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我国当前环境现状,找出导致环境恶化的原因,并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导向,提出切之可行的对策。这样做还能增强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识,便于学生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运用到实际环境问题中。
二、结合教材的实际特点,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
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时,要将基础作为出发点,结合教材的实际特点,一步步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的渗透便于提高学生的是非观,还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资源观。比如:在讲解“工业三废”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要合理划分教学步骤,明确此次教学活动的目标。具体的教学步骤如下:第一,工业三废这一词相信大多数学生并不陌生,教师要以此为噱头,让学生罗列出工业三废不合理的排放给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第二,当不利影响被罗列出来之后,教师要让学生思考如何消除工业三废呢,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呢。第三,哪些地方成功的将工业三废消除掉,并推动该区域经济的发展呢。通过按照这三个教学步骤来开展教学活动,这加深了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识,还大大提高了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近几年来,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在理解这些概念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起来,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周边的环境问题、资源问题融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比如:当老师谈到“雾霾”这一环境污染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谈论“雾霾”天气所带来的不理影响。随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当年的伦敦雾霾事件,以及那次雾霾事件给伦敦所带来的人员伤亡情况。随后,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分析伦敦雾霾事件的原因以及伦敦当地政府是如何治理雾霾的。伦敦雾霾事件给人们一次血的教训,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突飞猛进之势,随之而来的环境的不断恶化。由此可见,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我国必须走人口、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合理运用乡土地理,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新课程标准中曾明确指出:高中地理教学要结合乡土地理,分析本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并结合本区域的特征,走与本区域特征相符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当人类开始大肆发展经济,肆意破坏自然环境时,一系列自然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在此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理念被提出来。为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开展乡土地理学习,通过观察、调查等方式来让学生了解到家乡的环境、经济、资源等,并分析家乡人们的生产活动、生活活动对自然环境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可持续发展理念。由此可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确定具有实践性,如果脱离了实践而一味的讲解理论知识,这样的方法是不可行的。比如:当老师要讲解“自然资源”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让学生分析自身所处区域的资源特点以及发展现状,并对本区域的资源进行划分,将其划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这样便于学生合理的认识自然资源,并认识到资源与经济这两者的关系是相互协调的,不能为了发展经济,过度消耗资源,从而有助于学生树立资源与经济同步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五、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要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来将可持续发展渗透到高中地理教学中,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还加深了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识与理解。对于高中地理教师而言,教学目标不应该仅仅局限在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上,还需要将可持续发展教育作为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谐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徐莉.浅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策略[J].知识经济,2016(03)
【关键词】左权原生态民歌;生存现状;存在价值;传承发展;建议对策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民间音乐是民族音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源泉。在当前,对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进行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原生态属于民歌的一种。是一种社会现象、一种文化艺术。近两年来得到了广大音乐工作者的重视,并予以挖掘和整理。但由于原生态民歌自身的原因与自然环境的恶化、人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展示机会的欠缺,原生态民歌的生存环境堪忧。这就需要我们对原生态民歌进行有效的保护,不仅是因为原生态民歌本身具有超凡的艺术表现力,还是我们进行民族传统教育的需要,更是我们进行专业民歌创作的源泉。
中国原生态民歌的种类非常丰富,主要有内蒙古的长、短调牧歌,朝鲜族的抒情谣,河套及周边地区的漫翰调、爬山调,陕北和山西西北部的山曲、信天游,甘、青、宁地区的花儿,江浙一带的吴歌,赣、闽、粤交汇地区的客家山歌,云、贵、川交界的晨歌、大定山歌、弥渡山歌及其他各民族的山歌等。
左权原生态民歌是中国原生态民歌众多种类中的一个分支,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过程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它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存在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提炼,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日臻完美。是一种以原生性为主、衍生性为辅,以古朴的风格向观众呈现源于乡土的鲜活艺术形态。
一、山西左权原生态民歌的生存现状
左权县位于太行山主脉西侧,山西省东部边缘。左权民歌曲目丰富,由大腔、小调、开花调、杂曲四大类组成。小调是左权民歌的主体部分,也是民间曲调的俗称,比较适合于人们在从事较轻松的农田劳作、家务劳动时演唱。其中左权开花调已经成为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开花调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从小调中派生出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曲式结构上下句平行,曲调短小。开花调曲调柔美、婉转,而又俏丽、活泼,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深深扎根在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开花调”在太行山深处飘荡流转千百个轮回,它透射着祖先对苍天的诘问,代表着人类对大地的感恩,传递着男女之间质朴热烈的爱情,传承着一方水土之间的一段段动人传说。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部鲜活的左权人民生活史。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现代化娱乐方式在古老的村落中展开,左权民歌所赖以生存的原生态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被越来越多的流行歌曲所取代。
1、自然环境的恶化,给左权原生态民歌的生存造成极大的威胁
左权原生态民歌具有土生土长的特殊性,它不同于其他的专业声乐形式,有一间专门的培训机构就行,而是要给它特殊的自然环境。所以左权民歌与他的地理环境有关系,人民长期在山上放羊,孤独无人陪伴,于是形成了自言自语的方式,用歌声来表达。这种充满原生性的艺术形式,就必须有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但是, 由开发建设、气候变暖等许多因素的影响,生存的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小江小河断流了,山上野生的林木也逐渐被一片片人工果园所代替,现代的左权青年一代更注重去发展自己的事业,左权民歌的传承也面临了“后继无人”的状况。它的生存现状也日益受到严峻的威胁。
2、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让参与左权原生态民歌的人群越来越少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机械化、规模化逐渐取代了过去的生产方式,这也让左权民歌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小。从边远农村到城市乡镇,生活环境产生了变化,原来的生活方式也跟着改变。电视、网络、卡拉OK 、小型乐队等娱乐休闲方式的出现,人们的娱乐生活也就开始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有空的时候可以跟家人、朋友一起在家里、歌舞厅唱歌跳舞、愉悦身心。因此,左权原生态民歌的参与人群尤其是年轻一代也就变得越来越少了,正因为这样,使得左权原生态民歌的处境非常尴尬。
3、可怜的展示机会,没有扩大影响的机遇
由于左权民歌是真正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形式,唱歌的人随心所欲,想到什么就唱什么;他们既没有华丽的舞台服装、也没有专门学过表演,更没有专门的伴奏乐队,展示机会相对来说很少。当歌手阿宝获得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栏目第一期的冠军时,那泪流满面的场景至今令人难以忘怀,他的那份获奖感言,无不让人为原生态民歌的举步维艰感到震撼。由于缺少必要的展示机会,左权民歌无法扩大自身的社会影响,缺少必要的群众基础,虽然人们喜爱它,但了解、参与的人群却越来越少。
二、山西左权原生态民歌的存在价值
1、左权原生态民歌是民族声乐创作的源泉之一
我国专业的声乐创作是在我国传统音乐,特别是在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借鉴西方现代创作技法而创作的。在民歌的改编创作中,以原生态民歌为素材的运用非常广泛。如保留原民歌曲调再进行改变创作。歌剧《刘胡兰》的终幕合唱就是根据《左权将军》这首民歌来改编的,高音声部在前两个分句的终止落音上大体保留了原民歌的音调特征,而在下句则几乎全部保留了《左权将军》原来的曲调。
2、具有超凡的艺术表现力
首先,从舞台形象上,左权原生态民歌的表演超出了现有的固定模式。他们可以穿着各自朴素不华丽的甚至放羊的服装,给观众耳目一新的视觉享受。其次,左权民歌具有超凡的声音魅力。它们或高亢飘逸或深沉沧桑,都充满着原生态的乡土野性气息。甩出的高腔和持续的长度,都令人感到震撼。它的歌词通俗而富有诗意,曲调短小,用材经济而集中,结构精练,旋律清晰、易于上口、易于记忆。左权民歌具有丰富的内涵,它记录了当地的生活传统,充满了乡土气息,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的智慧,是我们华夏儿女共有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对下一代进行传统教育的重要手段。
三、山西左权原生态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是在历史的流变中形成的,也必然随着历史的进程在新的流变中寻求新发展。
1、人才的培养
在对左权原生态民歌进行传承方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培植人才。左权现在普遍存在人才资源匮乏的现状,这并不是说左权当地民间歌手不多,而是有特点、出类拔萃的不多。上世纪50年代以来,有代表性、有名气、有特点的只有刘改鱼、冀爱芳、阿宝、石占明等屈指可数的成功歌手,没有形成一个梯次递进的歌手队伍,导致了人力资源青黄不接。现在由一些年轻人、年轻演员演绎出来的左权民歌,其传统的特征和味道已经淡化了,在风格上模仿的痕迹很浓,缺乏自己的个性,原生态的状态已被逐渐破坏了。所以现在对左权原生态民歌的传承上,最重要的就是人才的发现、培养和锻炼。要积极引导人们珍惜祖先传统文化的精华,重新摆正原生态民歌在人民生活中的地位。可以通过文艺活动、民间歌赛、社火活动来发现新的民间歌手,鼓励他们大胆从事民间艺术事业,对他们集中进行培训,并且要多创造演出锻炼的机会来扶持新的人才。
2、作品的研究与创作
在进行传承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停滞不前,还应该从理论上对左权原生态民歌的发展进行研究、指导。政府专业机构应组织专业的音乐理论人才对左权民歌进行研究和创作。之前存在一种现象,每年的文艺演出中很难出现优秀的作品,既无法满足广大观众的需要,也不被观众所喜欢传唱,导致一个比较好的节目一唱就是许多年,例如现在的演出中每次必唱的就是《桃花红,杏花白》、《亲格蛋下河洗衣裳》、《土地还家》、《会哥哥》等几部作品。现在最为迫切的任务,就是招聘起用老艺人,开展传帮带活动,参与演出、创作、教学活动,同时聘请专家举办讲座,现场指导,建立一支既具有地方的原生态特色又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演出和研究队伍,来促进左权原生态民歌的健康发展。
3. 采取有力的保护措施,营造左权原生态民歌的生存环境
加强左权原生态民歌的保护,首先政府要出台一些确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如保护生态环境、鼓励开办一些左权原生态民歌的教育机构等,从而帮助原生态民歌顺利渡过生存的难关;其次还要各级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鼓励文化工作者关心左权原生态民歌的生存和发展,对左权民歌进行搜集和整理, 让其得以传承和发展;原生态民歌的生存更有赖于民间各种团体和个人的积极参与。只有从政府到地方都形成共识,左权原生态民歌才能很好地生存和发展。众所周知,左权民歌的生存是以特有的自然环境为基础的,加强民歌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它生存的首要条件。因此,国家狠下决心整治沙尘暴、保护母亲河等举措,不但对改善人民的生存环境有益, 还对我国北部地区广大草原地带及黄河流域生存的原生态文化包括原生态民歌是个很好的保护。
4、加强教育力度,为原生态民歌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左权民歌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更多的人去学习和了解这门艺术。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加大左权民歌的教育力度,把一些与左权原生态民歌相关的内容引进课堂,只要我们都来关心左权原生态民歌,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可以使其在全国的中小学音乐课很好地生存和发展,同时能带给我们更多的快乐!用比较宽松的教学环境,鼓励左权原生态民歌自然地按照它独有的原生性去发展,让左权原生态民歌的教育走上规范的教学模式并注重开发创新,让左权原生态民歌适应社会的同时也得到了自身更多的发展。
三、结语
左权原生态民歌;是中国传统文化下民间音乐形式;在整个音乐专业基础领域和专业创作领域里;可以说是独具代表性的一个中国民歌歌种。传承和发展左权原生态民歌,唱出时代强音,走出山西,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使其艺术魅力在中华沃土上深根发芽,历久弥新,
参考文献:
[1]周青青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8年3月.
[2]王耀华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9年8月.
[3]赵海英 《左权民歌现状调查报告》[N] 山西大学期刊 2007年7月.
[4] 伍国栋 《中国民间音乐》[M]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版.
[5] 周彪青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M]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版.
关键词:安康;体验;主题旅游产品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022-01
一、引言
休闲、体验正成为人们对旅游活动更深的追求,游客在旅行过程中更加注重自身的体验。在雾霾为代表的环境危机下,人们更加向往自然环境优美旅游目的的生活体验。森林浴、空气游的发展表明回归美好自然,体验享受健康自然环境成为人们现在以及未来的主要需求,生态环境保护良好的地区正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但有学者认为人类活动是不能与自然生态环境并存在的,人类的活动必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虽然这种说法有些消极保守的倾向,但却说明了生态环境的资源的脆弱性。
二、安康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安康地处秦巴怀抱、汉水之滨,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森林平均覆盖率65%以上,据陕西省之首。作为南北过度地带,这里物种多样化,物产丰富,为我国生态资源富集区。安康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江水源涵养、保护的核心地区,是限制发展的生态脆弱区。因此,安康市将绿色、生态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以及主要发展方向,并将“生态安康”作为了城市形象定位,生态旅游成为安康地区旅游发展的方向。生态旅游的发展既能够发挥安康地区的环境优势,同时又能在最大限度的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满足游客体验自然生态的需求。但目前安康旅游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1、自然观光为主、不能真正发挥生态环境优势满足游客休闲体验。尽管宁陕县现在及未来将大规模投资建设度假疗养地,宁陕筒车湾、石泉中坝峡谷、岚皋岚河等旅游地也开发了漂流项目,但目前安康的旅游产品主要是以观光为主。首先,安康最高级别的4A级景区,南宫山、燕翔洞、湖生态旅游区、香溪洞风景名胜区,主要是山岳、溶洞、湖区观光旅游地。其次,从安康重点打造的“一城(安康市城区)、一山(南宫山)、一湖”旅游产品可以看出,依然是以生态观光为主。最后,旅行社主推的安康旅游路线为南宫山、湖、汉阴油菜花节,同样以观光产品为主。观光只能使游客感受生态环境最浅层的魅力,同时,游览时间较短,影响了安康旅游收益的提高。
2、旅游资源品级较低、丰度高、零散分布。安康地区最高级别景区为4A级,缺乏影响力较大的国家级、世界级旅游资源,市场范围仅限于西安及周边市县。但本地区旅游资源特别是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品种多样。4A级景4个,3A景区9个,4个国家森林公园、4个国家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地质公园、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7个省级森林公园、西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但这些资源散布与秦岭、巴山之中,景区间交通条件较差,多为县道、乡道。
3、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不足。“生态旅游”大多被作为一种营销的手段,真正的生态旅游活动项目开发不足。生态旅游的内涵主要表现在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生态旅游的对象物或旅游活动开展的环境应该是没有或很少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遗存。另一方面,游客文明的活动方式。游客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尽量减少自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这两方面出发分析安康地区目前的生态旅游产品,如湖生态旅游区。湖中的岛屿已经人为的严重改造,失去了环境的本真性。湖水域生态环境保护良好,但正在遭受日益繁忙的游船的破坏。湖所开发的旅游项目主要湖中乘游船观光以及登岛观光,而湖完好的生态资源未能被游客深入体验。
三、安康体验旅游产品主题定位
1、漫游汉江。良好的生态环境需要游客细致地慢慢体会,汉江流域山水交映,营造出适宜休闲、度假的环境,开发游客可进行细致体验的游览、休闲项目,慢节奏可以让游客深入的感受本地区美好环境的魅力。同时,漫游引导游客放弃机动车辆,采用徒步、自行车等环境友好型的旅行方式,起到保护自然环境的作用。
2、秦巴深呼吸。秦巴山区茂密的原始森林中,负离子含量高,植物分泌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香精。游客身处其中,“深呼吸”氧吧中有益空气,开展强身健体、休闲疗养的活动。“深呼吸”一方面彰显了秦巴山区天然氧吧(可以放心深呼吸)的生态环境优势。另一方面,通过森林中多种休闲、疗养、运动健身的活动,最深层次吸收秦巴山区中有益身心健康的自然要素,收获最大的益处。
3、探索神秘。“探索”与“神秘”都说明安康地区存在着尚未被人类侵染的自然生态环境,它们被完好的保存下来,这是本地区最大的资源优势。另外“探索”暗指小规模、轻微影响或无影响、无干扰的生态旅游的方式,通过这种旅游方式引导游客感受自然魅力的同时更加热爱自然、保护自然,这是本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4、激情挑战。安康地区山岭、峡谷、河流造就的极限运动、体育健身场所,可以满足游客在自然环境中追求运动、刺激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彰显本地生态环境的多功能性。
四、安康体验主题旅游产品
1、自行车自驾游。选取风光优美、景点较为集中的路线,作为自行车骑游线路。例如开发大湖环湖游览自行车道,南宫山――八仙镇――天书峡――化龙山自行车越野车道。
2、徒步探险旅游。选取非生态脆弱地带的、未开发的、环境适宜、安全有保障的山岭、峡谷设计探险路线,提供专业向导、领队及生态教育服务,在保护环境、控制游客规模的前提下开展溯溪、探寻陕南鸽子树等主题活动。
3、氧吧度假、森林浴疗养。发挥安康地区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基础,开发森林疗养、健身、运动、休闲、度假主题旅游活动项目。如森林瑜伽、散步、保健操、山珍药膳调理、森林木屋休闲等活动。
4、激流勇进、体育健身。利用已开发的漂流项目如岚河漂流、任何漂流、中坝峡谷漂流、筒车湾漂流等漂流项目,开发悬崖攀岩、山地自行车等极限运动及体验运动项目。对不同地区的极限、运动项目进行资源整合,联合设计主题活动,以扩大影响力,丰富活动内容。
参考文献:
水产养殖病害现状及病害防治现状
由于我国水产养殖的规模较大,并且我国自然环境状况呈整体下降的水平。池塘、河流、水库、湖泊、沿海都不同程度受到了污染,并且一些工业污染不仅仅对养殖产品造成了危害,还滋生了相当一部分的病菌,严重影响了水产品的养殖环境。传统的水产品病害发病高峰期在夏秋两季,但是现在的状况是一年四季都成为了水产养殖的发病高峰期。病害的爆发率大幅度提高。由于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地区的养殖场地都毗连在一起,相互的传染性较高。同时由于江湖水质较差,极易造成病菌滋生,为病害生长提供了温床。所以,病害通过水质传染的速率也较高,这就造成了当今水产养殖病害规模越来越大,影响范围越来越广的现象。并且由于多个物种共用同一片养殖水域,许多病菌产生了交叉感染,产生了一些新的更具有危害力的病菌。
我国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基本都是以药物为主,同时由于饲养人员大多不具备专业的防治知识,病害的防治情况非常不理想。由于我国的水产养殖大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的养殖场都是个人承包,缺乏专业的养殖人员和病害防治人员。并且由于养殖工人水平有限,对于病害的防治并不具备专业的知识。种种原因造成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病害防治管理粗放的局面,并且管理水平较低。许多养殖人员病害防治与管理意识较差,特别是海水养殖和湖泊养殖产业,由于面临自然环境较为优越,养殖人员的防治心理较差,认为有自然的庇护,水产养殖不会遭受太大的病害。但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现在即使是海水养殖及江河湖泊养殖也面临着巨大的病害。船舶污染物、石油污染、外来物种、蓝藻、浒苔、各种水生生物、人类排放的垃圾,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水产养殖病害爆发频繁,但是人们的防治意识与管理意识较差,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病害的发生。由于我国的水产品病害药业研究领域起步较晚,许多水产养殖病害得不到有效的防治。由于长时间使用药物,许多病菌已经对传统的药物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这就需要新的药物的出现。但是由于我国的相关产业发展落后,渔药企业较少,并且企业创新精神较差,研发新产品的能力也较差,不能有效地满足渔业养殖对药品的需求。面对工业污染时,防治手段更为落后。大部分养殖户只能看着自己的养殖产品被工业垃圾所污染。由于没有充足的预警与防治机制,我国水产养殖业的防治手段非常落后。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对策
许多水产养殖户因为无法提前得到相关的病害预警信息,只有在养殖产品受到病害的侵袭之后才能发现,并作出一定的反应。这种事后的补救措施往往只能起到较小的补救效用。缺乏专业的病害防治预警与监控体系使得我国的水产养殖行业遭受巨大损失。这就要求地方政府牵头,联合水产养殖企业,建立信息互通,及时病害预警。并且政府要积极地对相关的养殖水域的水质展开监控,及时发现工业污染可能会对水产养殖带来的危害。在工业较为发达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以及环渤海地区要格外重视对水质的监控,要通过建立有效的病害防治监控与预警机制,来减轻病害对水产养殖带来的危害。
针对水产养殖病害爆发突然、影响广泛等特点,要加大对病害危害的宣传力度,使得养殖人员充分提高对病害的防范意识。针对养殖户知识水平有限现状,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养殖户的扶持力度,配备专门的技术咨询人员,必要时要进行上门指导。并且鼓励水产养殖户通过自学等途径,积极地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加强对相关的水产养殖知识的储备,将知识转变成为生产力,促进水产养殖的生产效率。并且要加强养殖人员对于病害的快速诊断能力,确保基层养殖人员可以及时有效的发现病害,并且明确其种类,以便及时地采取预防与救治措施。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近些年来我国的水资源污染严重,这给水产养殖带来很大的困扰。许多地区的水产养殖行业因为水资源的污染而逐渐衰落。国家要加大对工业污染的治理力度。国际贸易日益发达的今天,世界各地的远洋货轮穿梭在我国的各个港口码头,而货轮带来的外来物种和生物极有可能在没有天敌的我国水生环境,对我国的水域环境造成重要的影响。同时破坏水产养殖的环境,国家要针对外来物种展开积极的防治工作。我国当前的渔药企业较少,针对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药品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国家应该加强对相关的渔药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相关的科研工作以及新的病害防治药物的开发工作。
关键词:自然景观;生态建筑;设计
1 生态建筑概述
目前,有学者认为生态建筑是指“具有生命意识的建筑”。把建筑作为一个有生命的机体,提供了基本的容纳人口功能,又能依靠建筑内外的组成部分稳定循环,获得节能、高效、无污染的环境空间,以此达到建筑与人与自然生态和谐相处的目的。生态建筑设计的内容与普通的建筑设计不尽相同,但它又不是单指某一类别的建筑形式。与常规建筑相比,除了基本的建筑选址规划、场地设计、建筑空间布局和景观设计等等,还需要重点关注建筑自身对各方面的一些影响。生态建筑被看作一个具有结构和功能的整体系统,它是以改善现有居住环境,创造出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共同和谐的环境为目标的一项全方位建设工程。在设计中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类自身的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需要,生态建筑需要以人为核心,但也不能忽视自然的基本规律。概括起来说就是将生态理念作为生态建筑设计的基础,以尊重自然为前提,关注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针对它的独特性运用生态方法进行设计的一系列活动[1]。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19 世纪中后期到20 世纪前期,是现代建筑发展的初步阶段,在有关现代建筑的一些理论著作和设计作品中看到了建筑生态化的特征,西方这时已经开始考虑建筑如何去面对地域和气候的影响。在1969 年,美国建筑师麦克哈格所写的《设计结合自然》关注到人类创造的生存环境需要适应自然,是最早提出将生态学理论运用到城市和建筑设计规划中的著作。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能源消耗,自然环境污染成为了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人类对于绿色、节能等建筑生态化的关注和研究也越来越多,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设计师们开始对之前的建筑设计工作中的各个方面进行反思[2]。目前,国外经济发达的国家已经对生态建筑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有了一定的研究,通过新的科技手段,为生态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的高效融合提供了技术支持。
2.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在生态建筑方面的研究相较于国外要晚很多。中国古代的儒家、道家学派寻求的是一种人类与自然生态融合、返璞归真、万物共生的思想,讲求“天人合一”,认为天是最大,世间万物围绕其运转,这种古代营建理论影响着当时的建筑活动,也对现代的生态建筑研究有一定借鉴。随着国外生态建筑的研究渗透,也对我国的建筑设计思想产生了影响。20 世纪90 年代,生态建筑的理念逐渐被人们接受,我国开始对建筑生态设计进行研究。现在,我国在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的研究大多数是在生态建筑设计原理以及设计方法理论等方面,在实际中的应用研究较少。
3 基于自然景观的生态建筑设计实例分析
工业革命对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让社会环境下的建筑设计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很多建筑师的设计观念有了不同的转变,在生态学以及绿色可持续观念产生后,建筑也走向了与自然气候环境相结合的道路。美国建筑师赖特的建筑作品遵循的就是将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的设计原则。他的建筑设计被称作“有机的建筑”,“有机的建筑”则是自然的建筑,整体都贯彻了生态学的设计理念。赖特的“流水别墅”(如图1 )就是将建筑整体的造型和周围山体地形地貌最大限度的融合在一起,建筑和环境紧密相连达到了与自然的交流。春湖公园游客中心设计也受到了赖特的启发,融入了对自然景观的关注,与自然紧密联系。春湖公园游客中心力图让建筑自身成为自然进程的活教材,所以极大地保留了当地原始森林的原貌和特色。整个游客中心是顺着山坡而建,周围的绿化都是当地植物,以及按照山体的自然坡度修建的墙体,达到了建筑形式与自然地形的相互融合,最大限度地减小了建筑物的体量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他将周围的古代岩石、红杉和橡树作为建筑的外部景观,减少了人为造景的消耗,一切设计都符合自然的规律。因建筑仅在参观期间才需要供热,因此,在设计上让东南方向的太阳能集热器为室内空间供热,而地下的冷却管和热虹吸系统则提供了制冷和通风,建筑的玻璃窗则提供了大量的自然采光(如图2 )。这些良好的设计让该建筑被称为是“艺术与生态的完美结合”(如图3 )。日本的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的建筑设计注重与自然的完美融合,让内心在此寻得一份宁静。他认为建筑是人和自然两者的中介,反对割裂人与自然之间联系的设计。他所设计的本福寺水御堂就将自然的天空、水体、光源充分利用在建筑中。整个建筑很大一部分被当地原生的茂密植被所包围(如图4 ),它是由地上和半埋在地下的两部分空间所构成。地上的入口引导空间由直线和曲线的墙体组成,延伸又突显了山丘的坡度与高度,并引导了空间序列的变化发展。半地下的建筑形态是原始性的椭圆形,顶部设计成莲花水池,在水池中分出了一条窄窄的切口,石阶让通道一直通往莲花池底深处的佛堂(如图5 )。建筑的材料是清水混凝土和室内的木制栅格,在空间光线的变化中不仅体现了传统哲学的理念也达到了人与自然的融合与交流。
4 基于自然景观的生态建筑设计方法
4.1 综合整体的设计方法
由于整体生态系统是个庞大的系统,它所包含的功能是很多组成部分的功能之和。在建筑设计时就要求先要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得出正确的已知条件,为构建建筑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供基础。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Designwithnature)详细地论述了自然环境的各种因素与变化对设计的影响。需要把建筑看成是自然景观系统中的一部分,从场地的基础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水文等方面分析,统一考虑选择出最优方案,进行一个综合整体的规划[3]。
4.2 因地制宜的设计方法
我国地域广阔,形成了不同的地形、气候、人文等条件,不同地域的差异性对生态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设计标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设计。例如,传统建筑庭院多数采用四合院、H型或U型等庭院围合布局的形式,这样的布局能够在保证空间使用功能的同时,又起到防风防沙的维护作用,也符合我国传统的宗教礼仪法则。其中,天井类建筑的布局形式对于提高建筑的自然采光、噪声控制、热量控制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在我国华北地区由于地理位置较高[4],冬季寒冷,当地建筑作为围护结构的外墙相对较厚,遵循向阳南面开窗,背阴背面则少开或不开窗的原则。南方的建筑因气候相对炎热,通常注重建筑小气候的调节和自然通风、绿植的遮阳等。同时,也可采用提高建筑对当地自然环境适应能力的设计方法,从当地地形和地貌等方面出发设计的生态建筑具有更舒适、更健康、更高效的性能。例如,北方窑洞建筑多依当地山势,根据山体进行深挖建造。在设计中设计师也要重点突显出建筑的自然景观,尽可能的保留环境本来原貌,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材料。类似通过将室外自然景观引入到室内形成有机整体的设计手法,使得建筑物可以和谐的融入周边环境等等。
4.3 高效节能的设计方法
在生态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尽量利用当地的自然材料或者对旧建筑材料进行回收利用,减少能源消耗和在材料上的污染浪费。把握好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将周围环境中土地和植物等天然温暖调节功能结合到建筑设计中。在室内的采暖制冷上也可以合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天然能源,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4.4 灵活多适的设计方法
建筑从开始进行生产活动的时候就避免不了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在建成之后还会面临着更新以及拆除的二次污染破坏。所以,要从生态的理念去看待建筑,在设计的前期就要对建筑在不同阶段会产生的负面消耗进行一定的考量。一定程度上减少后期维护所需资源的使用,还需降低建筑使用年限太低或被废弃的可能性,让建筑能够被灵活的再利用。对生态建筑的室内空间设计,进行良好的空间布局,避免有害材料的使用,多用合适的自然陈设装饰来为人们打造一个良好的环境[5]。
5 结语
生态建筑是符合人类发展的产物,基于自然景观的生态建筑设计更应该把握“融合”与“共生”两个核心范畴。不以机械的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为目的,致力于让整个建筑的设计与自然生态融合为一体,符合自然规律。在此基础上,运用生态建筑设计的方法再结合新技术,设计出具有生态效益的建筑,将对建筑领域的发展和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冉茂宇,刘煜.生态建筑[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
[2]黄丹麾.生态建筑[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 .
[3]李计忠.生态景观与建筑艺术[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6 .
[4]洪哲雄.生态建筑设计初探[J].山西建筑,2008 (34 ):73 .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环保节能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green building has become the main theme of the present times, we should be fully aware of the green building is important for our life. Therefore, the author firstly analyze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nergy saving design of green buildings, and then study the embodiment of green in the architecture design.
Key words: green building; desig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nergy saving
中图分类号:TU2
一、绿色建筑设计应用
1、设计阶段设计是绿色建筑的重要阶段。绿色建筑在设计中,就要体现环保健康和节能的特点。一般采用整体设计。建筑整体设计就是指在建筑设计的初始阶段,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通过被动式建筑设计、建筑参数优化设计等建筑设计及技术手段,并结合周边建筑及环境的影响,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有机能源的依赖,创造舒适的人居化境。在设计中,做好整体规划,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减少重建。例如南方地区绿色建筑成功设计最关键的因素一是通风,二是遮阳,三是建筑立面绿色和屋顶绿化。这三项非常简单的技术应用可大大降低空调的使用,可使建筑能耗降低50%以上。在北方,需要在建筑墙体中加仁非常厚的聚乙烯泡沫保温材料,因为北方冬天的室内外温差可高达40℃以上;而南方室内外温差一般不超过10 0C,这种气候条件下就不需要特别加强墙体构造来保温。
2、施工阶段 施工是建筑中能耗消耗最多的阶段,也是环保和节能技术中关键阶段。在施工中,使用健康和节能的材料和设备,强化绿色建筑的施土技术,是绿色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手段。(1)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建筑构件和建筑设备的环保健康和节能,是绿色建筑中的关键技术。例如合理使用经济适用的节能技术可在满足舒适要求的同时使建筑节约1/3左右的能源费用。低能耗高效能的建材、先进的绝热技术、充分考虑遮阳和日光利用的高性能集成窗系统、建筑气密性的处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系统的使用、高能效设备和用具的使用、区域热电冷联技术等在建筑的使用,将是绿色建筑中的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
(2)建筑施工方法绿色施工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有较大区别。传统的施工方法以满足工程本身指标为目的,以工程质量、工期、成本等为根本目标,在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考虑很少,当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与工程质量、工期、成本等发生冲突时,总是采取保证后者,放弃前者,这样做的后果常常是工程本身的质量、工期、成本达到了要求,但浪费了资源,破坏了环境,给社会留下了不可弥补的遗憾。建筑物绿色施工是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进行控制,强调施工全过程“四节一环保”。就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以环保优先为原则,追求高效、低耗、环保,统筹兼顾,实现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效益、环保综合效益最大化,是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施工方法。
使用阶段绿色建筑的最终功能是满足使用的功能。因此,要求环境品质能够满足环保健康和满足人们的舒适性。室内环境品质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室内热环境问题,一个是室内空气质量问题。因此,室内环境要讲究通风和采光技术,还要采用地热,分户计暖等措施来进行节能。室外环境要能够美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因此,要采用绿化措施还要采用节水、绿化等技术措施。二、绿色建筑在设计中的体现绿色建筑的理解与衡量标准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但其基本原则不会改变。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1)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节省能源、尽量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2)对使用者生活工作环境给予更多的考虑。(3)对于沟通人类与自然环境创造条件。(4)面向未来发展要有足够的发展弹性空间。
1、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与尊重对自然环境的关注是绿色建筑存在的根本是一种环境共生意识的体现,要求建筑师调整自己的心态.不但要有满腔创作激情,而且要有一颗平常的心,正确地认识到建筑作品仅仅是环境中的一份子,以一种谦逊的姿态去处理与环境的关系.给予自然环境以更多的关注.这种关注主要体现在:(1)对建筑场地的充分考虑,其内容有:建筑物的朝向、方位、布局、对地形地势的利用、场地气候条件的影响以及植被的关注。(2)对节省能源的考虑:建筑能耗是建筑物对自然界造成的主要间接危害之一。如何尽可能多地降低能耗提高效率成为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课题。(3)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设计中应尽量考虑利用可再生的能源,如太阳能利用、天然冷源(地源热泵)的利用、自然的采光、通风、温湿度的控制等。(4)尽可能利用当地技术、材料以降低建造成本。(5)尽可能使用无污染、可再生的环保材料。
2、对使用者给予更多的关照作为人类每曰起居、生活、办公的微观环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建筑环境的品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的质量。绿色建筑在注重环保的同时还应给使用者以足够的关注,具体来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尽可能利用自然的方法创造宜人的温度湿度环境.在尽量减少能耗的同时保证甚至提高其舒适性。(2)创造良好的声环境氛围。给使用者提供一个安静、和谐、宜人的居住工作环境。(3)良好的照明系统、合理的房间进深、宜人的光环境。(4)合理的空间布局、宜人的空间环境。(5)对不同使用者的全方位考虑。包括对残疾人、老年人的关心。(6)提高安全性,增强防灾能力。(7)完善的通讯系统。让使用者可以方便快捷地与外界沟通。
3、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沟通 建筑物作为联系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桥梁应该尽可能多地将自然的元素引入使用者身边,这也是绿色原则的一个重要体现。在这里建筑提供给人们的是一种崭新的生活,空气来自树林与花园而非风扇与风机盘管:光线来自天空的太阳而非从各种发光顶棚与荧光灯管中洒落;人们耳边萦绕不绝的是鸟儿的啼鸣与泉水的流淌.而不是镇流器与各种马达的轰鸣。人们应该在这样的建筑中生活与工作,更加舒适,更加健康.更加充满活力,对于自然元素的引入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沟通是绿色建筑追求的另一个主要目标。它的原则主要应该体现在以下几点:(1)尽可能增加自然采光系数,建立建筑物内外高品质的自然采光系统。(2)创造良好的通风对流环境’建立自然空气循环系统。(3)建立水循环系统,尽可能将水引入~些容易让人疲劳的环境中。(4)建立立体的多层次绿化系统’净化小环境,改善小气候。(5)创造开敞的空间环境。使用者能更加方便地接近自然环境。
4、具有足够的弹性空间来满足未来科技的应用与发展 可持续的概念是一种动态的思想.体现在绿色建筑中就是建筑应具有足够的弹性,以适应未来的发展。这就体现在对建筑的结构、设备等灵活性的要求上。(1)楼体的可生长性。包括基础的预留量,楼地板对承重的预考虑以及周边环境的生长预留地等。(2)预留的管道空间.包括给水、排水、强电、弱电、采暖、通风的发展空间。(3)依据上述绿色建筑在设计中所体现的四条基本原则,同时考虑建筑科学技术发展现状,绿色建筑的切入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方案设计的构思:处理好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充分考虑建筑的朝向以及地形地貌的特点.给自然环境予。为建筑内工作的人员提供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在建筑项层设计屋顶花园。其他工作层的共享空间集中设置阳光室并引入植被.建立高品质的绿色工作环境以及立体多层次的绿化系统。为了减少对能源的浪费与消耗,而利用一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顶层设置太阳能吸收板。实现太阳能庭院灯及太阳能路灯照明系统墙面在符合规范及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扩大窗面积,建立良好的建筑内外采光系统。最大限度控制水资源的消耗,在建筑内部设置中水设施,对各类废水进行处理,处理之后的中水用于冲厕和绿化灌溉;在建筑外部铺设透水性强的广场砖。同时对雨水进行有组织收集。利用自然冷源(地球)设置地源热泵,在大片的绿地中打百米管井.建立冷源场地.为建筑夏季提供冷源。建筑内部设置冰蓄冷系统,用电削峰填谷减少电网负荷和装机容量。采用高性能的保温材料,以及低辐射的玻璃进行外墙维护。
关键词:化学生产;化工生产工艺;化工技术
化学工程通常就是指为达到一定效果在理论基础上进行的一系列化学生产活动,它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一个过程。现如今化工行业除了包括石油化工、催化制造等传统化工,还囊括了生物制药、纳米技术等现代化工。但目前化工生产行业还是主要以化石燃料等传统化学工业为动力,但是燃烧化石燃料不仅使得不可再生资源的减少,更对自然环境造成重大的污染。很显然,这和人们日渐追求绿色环保的观念产生矛盾。因此,面对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及时地做出科学合理的改进措施已经变得至关重要。
1化工生产行业当前现状
1.1对环境造成重大污染
化工行业是目前当今世界最主要的污染源之一。首先,化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如果不加以合理处理直接排放到水源里,那么对当地的地下水生态系统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其次,化工行业在生产大量日常生活品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生活垃圾,由于很多生活垃圾都是高分子化学材料,处理起来非常困难,如果将它们直接采取填埋的方式处理,将很长时间难以降解,这会对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化工生产过程中不仅会对当地的土质、水源造成污染,而且对空气也会有很严重的影响。化工行业主要以燃烧化石燃料为主。燃烧化石燃料会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固态颗粒物,不仅会造成温室效应加剧的后果,还会形成雾霾、酸雨等恶劣现象,给人们经济和健康带来巨大的损失。
1.2化工生产效率太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化工生产工艺已经无法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日常需要了,这是由于化工生产工艺本身的缺陷造成的。化工生产工艺是将理论的化学反应放大应用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因此在具体工艺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例如化学反应过程中转化率太低,化工生产过程中连续性较低等。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化学反应不充分,最终造成化工生产效率比较低。另外,反应设备的效率太低也是造成化工生产过程中效率比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2化工生产行业改进措施
2.1优化化学反应环境
每一个化工工艺都是化学反应的放大过程,但是又要比简单的化学反应复杂得多。就像化学反应的各个参数一样,反应条件也是化工生产中最为重要的环节。而每一个化学反应都会有其最佳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参数,同理,化工生产过程中的最佳反应条件决定着化工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因此,要想实现提高化工生产过程效率的目的,也应该最大限度地创造一个最佳的化工反应环境,同时应该尽可能避免各种副反应的出现。另外,在适当的情况下,也要使用恰当的催化剂以提高化工生产过程中的速率。
2.2改进化工生产工艺
在化工工艺的改进方面,不仅要提高反应生产过程的效率,更应该注重化工生产工艺的绿色安全环保。通过调整化学反应的反应参数和条件可以实现对化工生产过程中效率的改进。而化工工艺要想实现绿色环保,就需要寻求一些新的途径,例如,更加绿色环保的化学反应,使用最少的生产原料,生成对环境友好的产物等。在日趋崇尚绿色环保的当今社会,化工生产工艺走向绿色安全是大势所趋,而绿色安全环保的生产工艺也能带领化工行业走上新的辉煌。
2.3合理处置生产废料
化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而这些废料通常都是对自然环境和人体有严重危害的。所以在处置这些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废料时应该格外注意。通常处理这些废料主要采用物理法和化学法,但是二者各有利弊,物理法较为环保,而化学法较为彻底,具体是由废料的种类来决定采用哪种方法处置。另外,生物法处理化工废料也逐渐受到科学家们的关注,生物法处理化工废料既绿色环保又反应彻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处理办法。综上所述,无论采取何种方法处理化工废料,都应该秉持绿色安全的原则,将其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降到最低。
2.4寻求化工新能源
当今化工生产行业仍然是主要以燃烧化石燃料为主。但是化石燃料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已经面临很多的问题,而且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也会对自然环境和我们人类的健康带来巨大影响,因此寻求别的能源来替代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已经迫在眉睫。新的可再生能源不仅保障了化工生产的长久稳定发展,也避免了传统化工行业对人类和自然环境带来的恶劣影响。而科学家们也在这一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例如,电化工、生物化工、纳米技术等。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下,将新能源大量普及并应用于化工领域指日可待。
3结束语
通过对我国当前化工生产行业现状的了解和分析,我们发现化工生产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正待我们去研究和解决。我们要想改良化工工艺就需要对科学进行不断探索,要想维持自然环境的不被污染,就需要找到更加科学环保的办法保护自然环境,这是考验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共同长久发展的重大课题。而现在的我们要做的就是认真探索,寻求突破创新,对传统化工工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改进,最终保障化工行业的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这样我们才能稳定的推动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李珺瑶.化学工程中的化工生产工艺[J].化工管理,2017,(06):90.
[2]罗泽鹏,刘森,都颖,刘思乐.浅谈化学工程中的化工生产工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2):76.
一、体育旅游概述
社会经济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人们对于生活的态度与方式也有了极大地改变。人们从单一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在闲暇之余享受大自然的丰富多彩,从中释放心理压力。体育旅游就应运而生,它是依托自然环境资源来开展体育与旅游的一种综合性的活动。
从旅游意义上来讲,体育旅游是指一种运用各种体育活动的魅力来吸引游客的一种旅游形式,在旅游的过程中,游客可以通过各种体育活动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同时又兼备娱乐、体育竞赛和体育文化建设等各种功能。
二、发展体育旅游的影响因素
我国的体育旅游行业还处于一种发展壮大阶段,还没能够形成完善的产业化链条。但其发展的势头宽广,潜力巨大。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制度因素
开展体育旅游要有管理制度作为保障,同时在开展一系列的体育旅游活动的过程中,各职能部门只有协同合作、密切配合才能够保证此行业健康、稳定、快速地发展下去。体育旅游不同于传统的体育和旅游行业,体育资源的合理利用,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商业利润的合理分配和资源开发过程的有效保护等问题都需要相关的法律制度来保护,如何尽快健全体育旅游行业的法律法规,加强各个职能部门的协同配合是体育旅游行业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发展基础因素
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在近三十年里,人们对于旅游消费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对于体育锻炼必要性的认知还欠改善。所以体育旅游行业一旦得到了政府的扶持,旅游者作为此行业的的主体能否充当起主角的作用还不能确定。所以发展的基础不牢必然造成发展市场的不完善。
(三)消费能力因素
人们对于消费的认识很大程度上还局限在吃、住、行等方面,对于体育健身消费和旅游消费的认同度还有待提升。虽然说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但消费的观念却没能够跟得上,具相关调查发现在体育旅游的众多消费中交通、吃住占到了总体消费的绝大部分,购买景区纪念品占到少部分,而体育健身消费的比重几乎为零。因此,体育旅游行业的发展不一定意味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陈旧对于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困惑。
(四)宣传因素
媒体宣传现在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前提,所以体育旅游行业的宣传引导工作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但是媒体宣传把握重点能力差,针对性不足,后果必然是人们对于体育旅游的认识不足。
体育旅游项目的发展不够局限于某些自然环境,举例来说冰雪旅游项目,一旦到了冬季,旅游市场非常火爆,甚至常常出现人满为患的现象,但是旅游者多是为了滑雪而去,对于相关旅游项目的想去不高。
三、可持续发展体育旅游的措施
(一)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监管力度
每个自然生态系统,都具有内部自身的调解保护功能,但人为的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导致这种自身的调节能力的降低,要加强环境与资源的保护工作。政府职能的发挥对于环境与资源的保护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体育旅游行业的开发离不开政府的主导,同时也离不开政府部门的监督,要建立健全环境资源开发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切实将保护环境落到实处。完善制度是以提高人们对于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认识和约束,提高旅游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
(二)树立正确的体育旅游观念
体育旅游的发展与壮大离不开对于自然环境的依托,离不开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发展体育旅游产业时,要树立长期发展观念,尊重自然环境的规律。切不可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发展的效益。现阶段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已经非常严重:植被破坏、地下水污染、空气污染、水土流失等,这都在说明了环境保护的刻不容缓。同时要加强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环境危机的科普性教育,切实做好宣传工作,使游客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建设体育旅游专业人才队伍
作为体育旅游行业的策划与管理人员对于行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旅游不同于传统的体育或是旅游,它需要一大批素质高、能力强、既懂体育又懂旅游的专门人才进行管理。加强人才的培养,注重对于本行业专业知识的学习,建设一支具备体育与旅游专业知识的人才队伍,对于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四)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做到协调健康发展
体育旅游要根据具体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来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方案,一概而论的方法是不能够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做到资源的合理分配,方案的统筹规划。同时,发展体育旅游行业要与当地的整体经济相适应,与社会的发展相互促进,服务当地社会。此外,体育旅游管理者要合理的利用各种媒体手段,加强对于旅游者的环保意识教育,通过舆论导向作用,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从源头截断环境污染。
四、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