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经营的具体内容范文

城市经营的具体内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经营的具体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市经营的具体内容

第1篇:城市经营的具体内容范文

第一条为落实《*市商业服务业迎奥运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解决社区居民买菜难和不方便问题,根据《*市商业流通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社区便民菜店发展资金由市财政在本级预算中安排,从市商业流通发展资金中列支。

第二章适用范围

第三条凡符合以下条件,且在*年至*年期间发展社区便民菜店的农产品流通企业,均可申请社区便民菜店发展资金。

(一)农产品流通企业应具备的条件:

1、企业注册资本金50万元以上。

2、企业年新发展社区便民菜店达8家以上。

(二)社区便民菜店应具备的条件:

1、社区便民菜店的选址符合城市规划,且开办在居民买菜不便的社区内或社区附近,菜店营业面积原则上应不低于20平方米。

2、社区便民菜店经营以蔬菜及其他生鲜食品为主的商品,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食品安全标准;经营蔬菜品种不低于15种。

3、社区便民菜店按照开办方式可分为直营型、搭载型、配送型。

直营型社区便民菜店是指农产品流通企业利用新建或租赁房屋等方式开办,并由其统一经营的社区便民菜店。

搭载型社区便民菜店是指农产品流通企业利用现有商业网点搭载开办蔬菜专卖区(专柜),并由其统一经营的社区便民菜店。

配送型社区便民菜店是指农产品流通企业为他人经营的社区便民菜店进行统一配送的社区便民菜店。

第三章资金支持的方式及额度

第四条资金支持的方式

对符合资金支持条件的农产品流通企业,采取给予开店补助资金和配送中心建设补助资金的方式支持。

第五条资金支持额度

(一)对于直营型社区便民菜店项目,给予3万元的开店补助资金。

(二)对于搭载型社区便民菜店项目,给予1万元的开店补助资金。

(三)对于配送型社区便民菜店项目,给予5000元的补助资金。

(四)对于完成当年社区便民配送菜店发展任务,并于当年对其自有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进行建设改造的项目,给予不高于40万元的配送中心建设改造补助资金,具体补助金额根据建设改造具体内容确定,不高于配送中心当年建设改造总投资的50%。

第四章资金用途

第六条农产品流通企业的开店补助资金,主要用于社区便民菜店网络的设立和发展,用于社区便民菜店建设或装修、经营场所和经营设备的购置等;农产品流通企业的配送中心建设改造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本企业食品安全检测设备、加工设备、配送车辆的购置等。

第五章资金的申请、审批和拨付程序

第七条资金的申请、审批

申请社区便民菜店发展资金的项目由农产品流通企业向区(县)商务局提交书面申请,经区(县)商务局初审后报市商务局,由市商务局会同市财政局对申请项目进行审核,审核确定的项目纳入市财政局专项资金项目库实施。

第八条申请材料包括

(一)农产品流通企业基本情况

(二)发展社区便民菜店及农产品配送中心建设改造年度计划

(三)发展社区便民菜店及农产品配送中心建设改造年度投资预算

第九条资金的拨付程序

社区便民菜店及配送中心项目完成后,农产品流通企业应向区(县)商务局提供社区便民菜店名单、社区便民菜店营业执照复印件和与相关部门、单位签订的合同复印件、配送中心建设改造资金投入发票复印件,经区(县)商务局初步审核后报市商务局。市商务局组织项目验收,由市商业投资服务中心、区(县)商务局具体负责项目验收工作。项目验收合格后,由市商务局提出资金补助意见并经市财政局审核批准,按国库直接支付程序办理资金拨付手续。

第六章资金的监督管理

第十条对项目资金要实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借口截留、挪用社区便民菜店发展资金。

第2篇:城市经营的具体内容范文

1 国外乡村旅游发展历程与特征

1.1 国外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

国外乡村旅游萌芽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但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化的乡村旅游则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班牙。由于工业化与城市进程的加快,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导致城市居民开始向往和追求乡村宁静的田园生活和美好的自然环境,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西班牙政府将废弃的贵族古堡改造成为简单的农舍,并把规模较大的农庄也列为供游客旅游参观的范围,接待乐意到乡村观光的旅游者,由此乡村旅游应运而生。但在这个时期,乡村旅游者的人数较少,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为旅游者专门服务的乡村旅游设施,致使乡村旅游还处于在初级发展阶段。在20世纪70年代,由于铁路等交通设施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与乡村地区的通达性得到改善,旅游者的可进入性增强,这促使了乡村旅游在许多国家广泛的开展起来,并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在20世纪80年代,全球绿色运动的掀起,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并使之成为欧美发达国家现代旅游者重要选择之一。在20世纪90年代,乡村旅游已成为生态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旅游组织大力推动和鼓励下,乡村旅游开始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展,成为振兴地方经济的重要手段。

总体而言,乡村旅游在各国的发展虽然在时间、内容和形式上不尽相同,但其发展背景都十分相似,主要来自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由于城市化和现代化快速发展,使人们产生了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第二,是由于工业化高速发展后,农业和农村地区逐渐被边缘化。在这种状况下,各国政府为提高农民收入、拓宽农业功能,改善农村面貌,面对城市居民的乡村旅游需求,所实施的一系列的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力措施。

1.2 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的特征

1.2.1 合理规划,有效管理

北美乡村旅游发达的国家,上级主管部门一般把发展地区乡村旅游的权利下方到当地政府,由当地政府根据本地区的旅游资源特点,并请各方面专家进行周详的旅游规划,使开发出能满足旅游者需求的旅游产品。

1.2.2 强化社区,注重发展

若想使乡村旅游健康、持续的发展,消除政策壁垒是关键。政府通过积极的宣传和教育,让当地社区居民了解开发乡村旅游的积极作用,吸引居民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乡村旅游开发中,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开发出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并通过提供服务和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来支持乡村旅游的发展。

1.2.3 制定政策,规范市场

乡村旅游目的地所在地区政府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进行宏观管理,如通过制定政策来规范市场,通过成立监督机构来监督乡村旅游市场、通过建立对乡村旅游的统计指标来评价其投资情况,通过给予借贷利息减免的优惠政策,为乡村旅游的快速、健康和持续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如美国明确农场应具备的软、硬件设施;编制针对乡村旅游的政策和规划;成立“农村旅游发展基金”,对农场主进行资助等等。

1.3 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类型

国外乡村旅游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至今已发展了半个世纪,其乡村旅游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并积累了成功的经验。通过对国外乡村旅游文献的搜集、分析以及政府或协会官方网站报道的梳理,发现国外发达国家已形成了较为丰富的乡村旅游类型体系。其乡村旅游旅游产品涵盖的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很广,主要有六种形式:(1)农产品生产基地型。该类型产品的核心为农业观光,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粮食和蔬菜生产基地、葡萄园、草毒园、南瓜园等各类果园、奶粉和干酪农场、加拿大枫糖农庄等;(2)动物农场型。该类型产品的核心为乡村娱乐,具体内容包括奶牛或肉牛农场、羊驼或美洲驼农场、马场、山羊农场及其它牧场、养鱼场、烟熏肉等肉制品农场、蜜蜂养殖场等;(3)花卉园艺型。该类型产品的核心为乡村休闲。具体内容包括温室、切花、苗圃、种子、公共花园、水上花园、香草园、圣诞树等;(4)乡村旅游购物型。该类型产品的核心为旅游购物,具体内容包括农贸展销会、主题节庆活动、传统乡村工艺品展览、土特礼品零售商店、葡萄酒厂参观等;(5)乡村体验型。该类型产品的核心为乡村节庆活动,具体包括农场婚礼、郊野驾车游、科普教育班、农田迷宫、滑雪比赛、民俗歌舞表演、嘉年华等;(6)乡村度假型。该产品的核心为提供餐饮及住宿服务,具体包括民宿牧场、度假农场、露营等。

1.4 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势

1.4.1 政策扶持全面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纵观世界各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和壮大,无不与各国政府支持和鼓励密切相关。如英国为了解决日渐凸显的农村贫困、农民收入下降、农村环境等问题,在2001年将原农业、渔业及食品部改为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增加了环境和农村事务,实施了更灵活、更富竞争性并且对环境负责的政策,政府每年投资大约5亿英镑来改善本国的农村基础设施。在2007年,英国政府为了继续提高对农村事务的支持水平,拨款16亿英镑来推进农村发展计划。英国政府通过这些政策和措施,使得英国乡村休闲农作和生态旅游的人数超过10亿万人次。

1.4.2 注重保持乡村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原真性

使乡村地区所拥有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尽可能的保持原真性、原生态,是乡村旅游能进行开发并能激发旅游者前来游览的原动力。在法国、日本等乡村旅游发达国家,它们在进行乡村旅游开发和规划时,非常注重对乡村原真性的景物、景观修复和保护,尽可能保持其传统的、旧式的、古董的和原貌的景观。

1.4.3 旅游方式朝着自助化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乡村旅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已经不再满足于一些成熟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和乡村旅游景点,也不再满足于形式陈旧的乡村旅游项目,他们对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内容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开始自主开辟新的旅游景点和新的乡村旅游项目。

2 国内乡村旅游的兴起与发展

2.1 国内乡村旅游的兴起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乡村资源丰富,景观类型多样,农耕文化悠久,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就起源而言,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我国乡村旅游的萌芽应该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当时政府为了外事接待的需要,在北京近郊的四季青人民公社、山西昔阳县大寨大队、天津静海县小靳庄、上海崇明岛等地定点开展了一些具有乡村旅游性质的政治性接待活动。而另一种说法认为我国乡村旅游应该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的,以深圳首次举办的荔枝节为标志。此后,在东部地区特别是比较发达的城郊纷纷效仿深圳荔枝节的做法,举办各具特色、形式多样的乡村旅游项目。

对于乡村旅游起源的两种说法,绝大多数国内学者都倾向于第二种,认为我国乡村旅游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这主要是由这个时期的旅游市场的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因素决定的。首先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人们亲近自然、缓解城市压力的愿望与日俱增,经济的飞速发展促使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逐日增加,后现代主义的生活方式全面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追求传统,渴望自由,而具有回归自然的乡村旅游恰恰能够满足人们的这些需求。其次从供给角度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产业结构面临调整,那么如何振兴乡村地区的经济?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成为乡村地区政府必须面对的问题。根据国外发达国家乡村地区发展的经验,国内各级政府纷纷把旅游业作为促进乡村地区经济复苏的有效手段,致力于各种乡村旅游项目的规划和开发。在1990年后,乡村旅游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乡村旅游产品以“看农家景,尝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已开发的乡村旅游地往往为景区依附型开发模式,且多分布在大城市的近郊和特色农业地区以及东部发达地区。国家旅游局在1998年至2006年先后四次推出的以乡村旅游为主题的旅游年,把我国乡村旅游推向了新高,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乡村旅游热潮。截止到2006年,我国己建成乡村旅游景区(点)2万多个,其中“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359家,遍布31个省区市。仅2006年一年,全国乡村旅游景区(点)接待旅游者3亿多人次,旅游收入400多亿元人民币。(邵琪伟,2006)。2008年,国家旅游局推出国民休闲计划,并将乡村休闲纳入国民休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省市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合力推动下,乡村旅游已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2.2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特征(如图1)

2.2.1 规模持续扩大,表现形式多样

在乡村旅游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共同驱动下,乡村旅游规模持续扩大。首先,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其所面对的旅游者逐渐从精英阶层过渡到普通大众阶层,成为一种新型的大众旅游方式。其次,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凸显出较好的经济、社会影响,成为当地发展经济的重要产业。自1998年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至少l万个村、约300 万人口从事乡村旅游业,乡村旅游的增长规模呈现持续扩大的态势。从已开发的乡村旅游产品类型上看,我国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多样,主要有农业观光游、休闲度假游、修学教育游、乡村土地产购物游、健身疗养游和乡村美食文化游等形式。

2.2.2 乡村旅游地区发展不平衡

截止2003年,国家旅游局共选出203个农业旅游示范点,其中东部地区100个,占49.76%;中部地区65个,占32.1%;西部地区38个,占18.7%。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在地域上呈现出不均衡的特征,乡村旅游景区(点)主要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而西部地区由于经济、观念等制约发展数量较少(中国乡村旅游网2011)。

2.2.3 旅游功能单一,品味不高

截止2003年,国家旅游局共选出203个农业旅游示范点,其中农业观光项目共计154个,约占77%。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产品主要功能比较单一,仍以观光为主。国内许多地区政府为了追求政绩在对乡村旅游进行开发时,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盲目跟风,一哄而上的现象,这就造成乡村旅游大规模扩张,低水平发展的状态,并且所提供的乡村旅游产品雷同,品味不高,不能满足旅游者多层次、多样化和高文化品味的旅游需求。

2.2.4 消费水平低,重复性消费

任何事物的发展存在量变和质变的过程,同样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量变和质变的过程。当乡村旅游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时,其发展通常是以数量取胜,在追求数量增长的基础上再寻求质的突破。因此,在乡村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表现出总体规模大,而单体规模小的特点。如成都郫县农科村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初期,郫县农科全村居民都经营“农家乐”,以小规模经营的经营方式为主,通过参与乡村旅游所获得的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50%以上。而到2001年以后,“农家乐”经过重组兼并或联营的方式,使直接经营“农家乐”农户数量由103家锐减至10多家,并形成较大的规模经营模式,从每天接待50多人次发展到600多人次提供餐饮服务。这种情况的另一种表现则是消费水平低,如“农家乐”的花费一般20~30元/人天,与其他旅游形式相比,乡村旅游的价格优势明显,旅游者的需求旺盛,导致乡村旅游重游率高。

2.2.5 近距离、本地化

随着我国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休闲意识的逐渐增强以及闲暇时间的增多,城市居民的出游愿望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旅游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在长假有限,长途旅游成本高的情况下,利用周末近距离旅游的人数逐渐增多,而位于交通便利的城市周边近郊和远郊的乡村旅游地成为人们放松、休闲的首选之地,乡村旅游已成为城市居民周末度假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在这种旅游需求的推动下,已开发的乡村旅游地一般具有近距离和本土化的特点。

第3篇:城市经营的具体内容范文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重要作用;发展空间

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是相互作用的,企业资金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内部分工和企业职能的发挥,而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资本融通和现金流量的制约,因此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需要合理地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这对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一、内部控制理论及问题分析

1.内部控制基本理论

企业通过内部控制理论要实现现代化的管理,单位的员工通过内部控制对其行为上进行规范和约束,企业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法律法规进行生产,并且通过落实本单位的生产经营政策来保障资产的安全运行,这些都离不开企业的内部控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风险,管理层的人员在面对各种信息时要进行筛选从而使真实可靠的信息在企业中流通,而且有效利用企业的财产需要具体的制度和程序的保证,这些情况都是企业控制理论的具体内容。内部控制按照不同的划分有不同的种类,在内部控制中起着基础作用,并且主要针对企业的会计行为和财务信息进行控制的是内部会计控制;而对企业资金及各部门的职能进行管理的控制属于内部管理控制。

2.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的缺乏会导致企业在很多方面都会出现问题,比如说会计造假行为严重,很多企业的财务数据缺乏真实性,这些虚假的会计帐簿主要是会计人员伪造的,他们通过各种不真实的形式来掩盖真实的企业效益;有些时候由于会计人员的疏忽或者自身专业知识的欠缺也会导致财务信息背离真实的情况,这些失真的情况主要表现在成本费用核算、税金核算和经营成果核算等方面,因此这些财务管理的不足对企业的内部控制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二、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措施分析

企业的经营管理对其工作效率有很大的影响,为了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的安全,会计人员可以运用必要的手段来使财务信息合理化,为了使查询相关的信息更加方便,可以使用专门的用户口令,这样可以完善系统的准入许可制度,也可以有效防止不法分子入侵数据系统盗取信息。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帮助会计人员及管理人员及时处理一些错误的财务信息和其他的经营信息,而且还能实现单位员工间的信息共享,这种高效率的管理制度可以优化工作人员的行业行为并且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益。内部审计体系的建立主要是针对企业中各管理部门的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通过开展审计工作可以充分体现财务管理内部牵制制度的效益并且能够规范财务活动,使企业的财务信息更加安全和真实。现在很多企业都是在问题出现后再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补救,这样的控制效果较差并且需要花费很大的成本,因此企业在管理方面要加强过程控制,从而有效地降低事故的严重性。

三、企业财务管理在内部控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更好地实施企业的计划

对一些不符合经营计划的生产活动要进行有效地调节,这样才能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企业的内部控制可以帮助单位的工作人员发现计划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保证计划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企业的计划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而且计划的科学性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外界的竞争和社会的需求都是很重要的外部环境,企业经营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不是靠单个人的力量可以完成的,团队的配合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2.完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

风险防范体系有利于企业经营的正常运行,并且可以保障员工的切身利益。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可以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明确不同监管部门的具体责任,并且要认真分析各个环节的具体制度。企业在进行投资时要仔细分析各种外来因素,并且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这样才能将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对一些财务信息要确保其准确性,这些关系到企业经营的合法性。公司在治理方面可以引进一些先进的理念,使企业的结构符合现代化的需求。

3.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步骤

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既需要预测、决算和预算,也需要适当的控制,对企业的财务进行控制既要保证外部的竞争优势,又要对具体规范的落实进行管理。有效的财务控制需要进行方向引导,还需要依据和完善措施,因此企业可以针对财务管理工作建立一个完整的控制体系,这样可以充分发挥预算和决策的作用,使财务控制有更好的实施基础。企业内部的控制体系有很多不同的层次,在处理财务的相关业务时要加强不同部门的制约,还要做好核查工作,最后要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作用,这样才能使制定好的管理目标得到有效的实施。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中要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针对具体的管理问题要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这样才能保证企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万玉.浅谈如何完善企业内部控制[J].时代金融,2012(21):54-56.

[2]郝一洁.企业内部控制原则在小微型企业的应用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07):12-15.

[3]王棣华.传统财务管理管理范式与柔性财务管理范式的比较[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03):71-73.

第4篇:城市经营的具体内容范文

上述永久性差异中,第(1)种和第(4)种都是按会计标准应确认收入而税法规定不确认收入或按会计标准不确认费用、损失而按税法规定确认费用、损失,应在利润总额的基础上调减应纳税所得额。第(2)种和第(3)种永久性差异,都是按会计标准不确认收入而按税法规定确认收入或按会计标准确认费用、损失而按税法规定不确认费用、损失,应在利润总额的基础上调增应纳税所得额。第(1)种和第(2)种永久性差异都是与收入有关的,可称为收入的永久性差异,第(3)种和第(4)种永久性差异都是与费用、损失有关的,可称为扣除项目的永久性差异。收入的永久性差异的产生原因主要是会计标准和税法对收入的确认标准不同,收入永久性差异按对应纳税所得额调整的不同影响可分为可免税收入和应纳税收益两大类。扣除项目的永久性差异产生原因主要是税法和会计标准对有关费用或损失的确认标准和计量方法不同造成的,主要包括不可抵减费用、损失以及可抵减费用、损失。

一、可免税收入的调整核算

可免税收入是指按会计标准规定核算时作为收益计人利润表,在按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确认为收益。对可免税收入这种永久性差异,应在利润总额的基础上调减应纳税所得额。该永久性差异包括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企业购买国债取得的利息收入、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价值恢复、处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长期股权投资、在权益法下核算的投资收益等。

以企业购买国债取得的利息收入的永久性差异及相应的调整核算为例。税法规定,企业购买国债取得的利息收入不计人应纳税所得额,但按会计标准的规定,企业购买国债取得的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构成利润总额。税务会计中在所得税调整核算时需调整的金额为企业购买国债取得的全部利息收入,应在财务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调整减少应纳税所得额。

财务会计中对购买国债取得的利息收入,借记“银行存款”或“应收利息”、“长期债权投资――应收利息”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因此,税务会计的调整分录为借记“投资收益调整”科目,贷记“长期债权投资调整”科目,同时,借记“本年利润调整”科目,贷记“投资收益调整”科目。最后,在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后,借记“长期债权投资调整”科目,贷记“本年利润调整”科目。

二、应纳税收益的调整核算

应纳税收益是按会计标准核算时不作为收入计人利润表,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作为收益,需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项目,对这种永久性差异,应在利润总额的基础上调增应纳税所得额。该永久性差异包括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企业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企业以非货币易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企业接受捐赠资产,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用于集体或个人消费,会计标准和税法对关联企业间收入计量差异的调整核算,会计标准和税法对有关收入计量差异的调整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在权益法下核算的投资收益等。

企业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会计标准规定应按成本转账,不核算收入和成本,而税法规定既要核算收入又要核算成本,按该产品的计税价格或售价与成本的差额计人应纳税所得额。财务会计的处理为借记“在建工程”科目,按产品成本贷记“产成品”或“原材料”等科目,按计税价格和适用税率计算的税额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税务会计在调整营业收入时调整金额为用于非应税项目的自产或委托加工货物的计税价格,在调整营业成本时调整金额为用于非应税项目的自产或委托加工货物的成本,应在财务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按计税价格与产品成本的差额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的税务会计调整分录应为按计税价格与产品成本的差额借记“在建工程调整”等科目,按产品成本借记“营业成本调整”科目,按计税价格贷记“营业收入调整”科目;同时借记“营业收入调整”科目,贷记“本年利润调整”科目,借记“本年利润调整”科目,贷记“营业成本调整”科目;最后,在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后,借记“本年利润调整”科目,贷记“在建工程调整”科目。此外,该类业务还涉及增值税、消费税的调整核算。

三、不可抵减费用、损失的调整核算

不可抵减费用、损失,是按会计标准规定确认为费用或损失,计入利润表,但按税法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允许扣减。对该永久性差异,应在财务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调增应纳税所得额,进行调整核算。该永久性差异包括的具体内容主要有违法经营的罚款、各种税收的滞纳金、罚金和违法经营被没收的财物损失等、捐赠支出、超计税工资标准的工资性支出、超标准的业务招待费支出、超计税工资标准的三项经费支出、超标准借款利息支出、提取减值准备当期的处理等。

纳税人因违法经营被有关部门处以的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因违反税法按规定应缴纳的罚金和滞纳金,在财务会计中计入营业外支出,抵减了企业当期利润总额,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这些项目不应扣除,应调增应税所得。当企业发生因违法经营被有关部门处以的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因违反税法按规定应缴纳的罚金和滞纳金时,财务会计中的会计分录为: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费”等科目。税务会计的调整金额为罚款、各种税收的滞纳金、罚金和违法经营被没收的财物损失的金额。税务会计的调整分录为:借记“银行存款调整”等科目,贷记“营业外支出调整”科目;同时,借记“营业外支出调整”科目,贷记“本年利润调整”科目;最后,在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后,借记“本年利润调整”科目,贷记“银行存款调整”科目。

四、可抵减费用、损失的调整核算

可抵减费用、损失,是按会计标准规定核算时不确认为费用和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则允许扣减,对这种永久性差异,应在利润总额的基础上调减应纳税所得额。该永久性差异主要有企业发给无房老职工的一次性住房补贴资金、超过5年的税前补亏、各流转税应纳税额的调整等。

第5篇:城市经营的具体内容范文

综合各地在实际中的探索,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就是通过城乡道路客运诸元素的合理配置,将场站建设、经营结构、车辆运行、网络延伸、管理体制等有机结合成为一体,实现旅客的有序流动和市场的有序运行,最终达到方便旅客出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通过对各种客运组织形式的分类,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也可以理解为,根据旅客运输发展的客观要求,适应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的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使中心城市内的城市公交、城间客运、出租客运、城市与农村之间以及城市周边农村的各种客运整体协调发展的过程,通过对各种运力的合理调控,更好地进行旅客运输工作组织,实现统一、有序、高效、协调发展的客运系统模式。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是公路客运与城市公交实行统一管理、合理分工、衔接有序、资源共享、有利发展的一种客运组织模式。

一、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的特点

1、系统性

对城乡道路客运的理解不能按照字面意思教条地以为只是城市公交与农村客运的结合,它实际上指的是发生在以区域内某一运输枢纽为中心的公共道路上的所有客运组织方式的有机结合,是建立在完善道路网基础上的各种运输资源要素的有效整合。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的人、车、路、站等系统要素共同作用,使运输系统更好地发挥出社会经济结构中血脉的作用。

2、动态发展性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的具体内容以及涉及的领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各种要素在系统中的功能和作用也会与已往有所不同。例如,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出行次数增加,农村客运服务的范围会越来越广,对运输组织方式、车型结构都会提出新的要求。

3、协调性

从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的外部环境看,城乡道路客运要与铁路、航空、水运等方式更好地协调,这样既有利于道路客运本身的发展,也有利于发挥综合运输体系的作用。从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的内部要素看,各种运输组织形式必须服从系统发展的整体要求,否则就有可能产生木桶效应,造成道路运输市场混乱的局面。

4、开放性

城乡道路客运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只要符合经营资质,满足进入这个行业的各种资金技术等条件,就可以进入运输市场。另一方面,为了确定运输服务的稳定性,保持运输市场结构的合理性,对于原来分散经营的公路客运业户,要推行灵活的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在允许新的运输业户进入市场的同时,对于服务水平差、不符合经营资质的经营业户要限令其退出城乡客运系统。这种开放性能够很好地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避免产生过度竞争及垄断。

5、地域性

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是在一定区域内的道路客运网络系统化。区域是按一定标准划分的有限空间范围。对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活动空间按不同的标准划分,便产生了不同的区域,但不论按哪种方式划分的区域,一般而言都有以下两条共性:一是区域内某种事物的空间连续性,如行政区域在权力延伸上的连续性,经济区在经济活动联系上的连续性等。没有连续性或连续性间断,区域就会出现“飞地”,原有的某种区域划分就要改变。

二是区域内某组事物的同类性或联系性。一般来说,这种同类性或联系性是相对的,是随区域的大小而变化的,同时区域内的同类性总是高于区域外的同类性。区域代表的范围可大可小。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涉及的区域是根据中心城市道路客运辐射的范围确定的。

二、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基本内容

1、基础设施一体化

基础设施一体化是指要在实现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的过程中,将原来分处不同部门管理的各种客运站、停车场、经营线路等基础设施按照统一布局、合理规划的原则,重新加以利用。对于线路,要改变线路经营权终身制的做法,通过服务质量招投标实行期限制管理,到期后由行业管理部门收回,如原经营者服务质量良好,可以继续授予经营权,或采用服务质量招投标重新确定经营者。在客运站、停车场的规划建设中,要充分考虑班线客运、出租客运以及公交客运的衔接。基础设施一体化最主要的就是可以改变原来一个运输统一体被肢解后导致的资源浪费,使运输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

2、管理主体一体化

管理主体一体化是指道路客运应该归属一家管理。公路运输和公交本来就处在一个行业,具有同样的性质,应该由按照运输发展运行规律设立的交通部门主管。交通部门是我们国家公路运输与水运的主管机构,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建立了符合交通行业特点的一整套组织机构,拥有一批熟悉交通法规、懂得运输专业知识的交通科技人才,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不论是从运输管理的历史渊源,还是从交通部门特点看,交通部门都应该成为整个道路运输的主管部门。

管理主体一体化具有以下优点:

①强化行业管理。实行一家管理的新体制后,可以杜绝相互扯皮、推诿等现象,强化交通行业管理及其政策法规研究、监督检查等方面的工作,使行业管理力度加大。②机构精简,效能提高。变过去两家管理为一家管理,可以使机构得到压缩,人员得到精简,同时新的管理部门通过推行录用考试、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等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考试、考评、晋升、培训、激励、监督等内部管理新体制,使效率得到提高。通过弱化微观管理、强化宏观管理,从而真正实现从部门管理到行业管理的重大变革。③由一个部门对城乡客运的发展进行统一规划,统筹管理和协调衔接,有利于建立畅通、安全、便捷的现代化城乡道路客运体系。

3、经营主体一体化

从公司经营的角度来讲,有一个主导产品问题,但是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经营产品选择不应该由政府加以限制。经营主体一体化是指只要具有符合法律规定的资金技术等要求,满足开业条件,具有进入道路客运的经营资质,就可以由企业自己选择其经营范围,经过法律以及政策规定的各种许可,进入道路客运经营市场。原来的公交和班车运输不应该因为政策原因使得其经营范围截然分开,公交公司和班车客运公司可根据情况采用互相参股等方式参与线路运营。每一个企业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竞争优势,与别的企业进行协作与竞争,这是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中的策略选择。经营主体一体化还包括以下方面:消除原来分散经营的运输经营业户各自为战、风险承担能力差、恶性竞争不断、经营秩序混乱、社会效益差的状况,走集约化经营之路;采用参股经营,实行公司制改造,把原来车辆的所有权、经营权纳入公司所有;同时公司要配置安全、调度、财务等相应机构,健全规章制度。

三、实现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的基本原则

1、统一管理,合理分工。由交通主管部门对本地的道路客运交通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依照有关法规合理划分公路客运和城市公交客运及其他客运组织方式的经营范围。

2、方便乘客,有机衔接。要从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通过科学的网络布局,实现一体化区域内与区域外的各种客运方式的有机衔接,实现区域内公交线网与公路客运网有机衔接,实现各客运站之间、客运站与火车站、航空港、商品集散地之间的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机衔接,方便转乘,缩短乘客的平均出行时间。

3、站运分离,有偿共用。对客运站应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场站和车辆管理分离,做到合理分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四、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所要达到的目标

1、建立起“安全可靠、方便高效、经济舒适、沟通城乡”的道路客运运营网络体系

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表现之一就是营运线路的系统化。经营线路辐射农村,停靠站点覆盖各乡(镇)、村。以中心城市为集散点往外辐射,线路是长短线路的有机结合。市、郊区、中心镇(乡)、村等逐级辐射,覆盖领域广泛,成为网络化、系统化的体系。

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要求从事农村客运的车辆档次要合理,运行班次和时间要稳定,经营秩序要规范,服务质量要优良,经营主体要集中。所有这些单靠松散的公司和个体经营是远远不够的,为适应新形势,必须实行公司化经营。

2、建立起“分工明确、有机衔接、竞争有序、行为规范、城乡一体”的道路客运市场体系

在城市区域内,要实行公交优先发展的战略,要合理布局公交网络,设置公交站点。班线运输是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联系的纽带,对于城市之间以及城市与周围农村之间的人员流动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合理分配运力,加强线路经营权管理,避免热线线路过度竞争、冷线旅客出行不能满足的情况。城市出租客运是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的一个环节。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出租客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是城乡客运与中长途客运之间旅客中转的重要环节。旅游客运与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有机结合是开展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建设的一个新思路。根据旅游资源分布特点,在发展旅游客运中融入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的思路是可行的。我国的旅游资源丰富,各地对旅游资源这种无污染的第三产业开发都比较重视。旅游客运既要服务于外出到外地旅游的游客,又要满足本地区内在地区周边旅游的人群。

建立现代综合客运体系,要求各种客运组织方式既有序衔接又合理分工。一体化道路客运系统与外部运输方式以及内部运营方式的协调性会促进区域交通的畅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3、建立起“统一管理机构、统一政策法规、统一站场规划、统一经营证照、统一服务标准”的道路客运管理体系

第6篇:城市经营的具体内容范文

【关键词】 房地产项目;管理运营

因为社会迅速的发展,调整房地产项目的管理运营成为其项目中的重要一项,从而使得项目的管理运营的水平可以大程度提高,继而为相关企业发展房地产奠定良好基础。现今,我国企业的房地产项目管理运营依旧有很多问题存在,所以深入探索其项目的管理运营是必须进行的。如下是站在我国现今房地产的实际发展角度,为管理与计划房地产项目提供有效方法,希望可以为创新房地产项目的管理运营的提供参考与帮助。

一、项目组织结构的常见形式

1.职能型结构组织

现今在我国非常多历史很久远的企业都属于职能型结构,在职能型结构模式之下,房地产公司设置各部门是依照职工不同职能来进行分类的,所以房地产企业中具体的部门是招标部门、项目部门以及设计部门等。同时职能型结构的房地产企业,他们的特点就是有着很狭窄的开发项目的范围,而且其企业通常都是在对开发项目城市确定之后就不会再选择别的城市。针对此种组织结构的企业来讲,他们有着明确的职能分工,所以造成职员对本身所负责的业务范围很明确。同时,因为职能型结构的专业化分工,所以房地产企业在管理各部门时,程序的掌握也很明确。

2.项目型结构组织

开发工程项目很多的房地产公司通常会让项目型结构成为他们的选择,尤其是在企业开发房地产的早期,项目型结构的采用能够对配置人力资源的合理化起到促进作用。同时项目型结构的房地产公司在开发房地产早期,总部会引导别的分部来实行项目工程的工作,而在职员全面了解了项目的开发之后,公司总部才可以把项目交付高能力职员来完成。

3.矩阵型结构组织

规模比较大的房地产公司为了使运营有序性有所保证,通常会在公司到达一定程度的规模之后来对区域进行分工。这种方式能够使同时兼顾很多业务的群体对业务范围的处理更加明确,比如,房地产企业项目品质能够保证的前提下实F各部门间共享知识。矩阵型结构下的房地产公司,一定要有着绝佳协调与沟通能力,同时也需要在项目的管理与运营中,安排有关专业人员整合处理公司资源,便于给企业开发房地产项目提供绝佳条件,使得项目的目标可以最终完成。

二、工程管理运营工作的内容

1.房地产项目的管理运营定义

现今我国非常多房地产公司有着管理运营方面的困扰,由于项目管理与运营自身有着大风险、长周期等现象存在,所以针对一些管理早期仅对项目的计划管理重视的企业来讲,施行项目的管理与运营工作变得极为艰难。为此,管理房地产项目的有关单位必须定期检查所有职能单位工作的进程,继而保证每个单位可以严格依据公司的管理计划开展工作。另外,在管理项目的过程中房地产企业需要逐步转移重点到项目品质与进度上,继而做到全面管理该项目。同时在发展项目工程时,房地产项目管理与运营的有关人员也需要定期检查工程的服务,进而使项目规范化能够保证。还有,因为管理项目的水平对开发房地产项目的经济效益有直接影响,所以在房地产项目的管理与运营中也必须有有关措施的采取,这样项目的管理水平才能得以提升。

2.房地产项目所管理的具体内容

因为我国施行房地产项目管理与运营的时间很短,所以对于参考案例比较缺乏,造成房地产项目管理与运营有关人员不能对管理与运营的重点摆放位置确定。所以,在我国其项目的管理与运营早期需要对每个地区的项目管理资料进行搜集整理,从而总结与分析别的企业的项目实践管理与运营经验,进而完善自己企业项目的管理与运营。同时进行房地产项目管理与运营之前,有关企业部门还需要依照公司的发展目标与方向进行有关项目管理的风险、进度以及目标的制定,之后规定有关单位严格依据项目管理的要求开展工作,进而使房地产项目管理与运营工作能够稳定有序开展。另外,在管理与运营项目时有关项目管理风险计划的制定也很重要,如果管理项目时因为外在因素的干涉使管理发生了混乱时,能够启动项目的管理风险计划,来使企业管理能够具有最小程度的负面影响。

3.项目管理与运营执行内容

项目管理与运营管理过程中公司有关单位必须首先给发展房地产企业制定一个具体的经营目标,并依照设定的目标建立对应的跟踪管理机制,进而使设立的经营目标可以真正落实到位。同时在设立经营的目标之后,还需要有有关的方法保证公司收益的管理进程可以向着设立的目标前进。再者,房地产项目管理与运营还担负着建立资金管理、成本管理、销售管理以及计划管理体系的责任,便于保证房地产项目开发的品质能合乎标准,同时在开发项目时,资金也能很充分利用。

三、项目计划管理的方法

1.管控主项计划的措施

在项目的计划管理过程中,因为每个单位职能的差异,所以单位之间有着交流上的制约,进而为项目的管理与运营带来很大程度的负面效应。所以公司有关单位在管理项目的运营的基础之上必须明确公司方案任务书由谁负责设计等,继而有效对其项目运营进行协助管理。在企业施行管控主项计划的措施时,必须先依照房地产公司的实际发展现状对有关工程的主项计划进行制定,之后依据计划完成工作,使企业工作责任安排信息更加清晰明确。

2.执行主项计划的措施

由于我国很多企业房地产规模的持续扩张,进而造成运营项目的技术人员不能对公司的变化做到短期内适应,所以有关企业单位需要细分公司内短期的主项计划,并在计划细分之后向有关人员下达任务,规定其在现实工作中一定要依据计划流程进行操作,进而使得职工们的工作标准可以与企业发展相符合。同时因为在发展公司进程中别的外界因素会对其造成影响而使得主项计划必须有相应改变,所以有关单位需要在发展企业进程中对计划具体内容进行随时随地调整,便于职员可以依据计划正确执行有关工作,继而给运营房地产工程的管理者带来便利。

3.执行计划管理具体案例

在发展房地产企业时,计划管理对项目的管理与运营有直接影响,所以公司运营经理在对运用策略把控的同时,还需要持续提升计划管理的能力,从而促使他们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之下能为发展企业奉献出自身的力量。针对房地产公司来讲,确定目标是极为关键的,比如,某某公司在计划管理进程中,设定推销为公司运营的目标,之后在发展企业过程中持续的依靠计划管理为项目工程的管理与运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另外,企业的发展目标制定完成之后,还需要有效把控目标实现的整个进程,进而使所有任务工作都能够在计划制定的时间内完成,使房地产公司在科学合理的管理与运营模式下确保可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收益。

四、总结

通过以上了解,项目的管理与运营对企业的发展与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对现今我国房地产公司项目的管理与经营出现的状况,有关单位需要从目标的制定开始入手,从而促使公司所有单位可以对自身业务的范围有所明确。同时,项目的管理经营者在管理房地产的企业时,也必须依照公司发展的目标与方向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并且在管理过程之中持续的完善管理的方略,以便可以为房地产公司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淳博.浅析企业的归核化管理[J] .城市开发,2012.

[2]高映辉 .房地产项目的规划设计管理研究 ,2014.

[3]杨也容 .房地产项目开发风险管理案例研究 ,2013.

[4]宋云婷. 房地产项目运营管理[J] .管理视窗 -- 经营管理 .2015.

第7篇:城市经营的具体内容范文

内容摘要:从欧美国家农业旅游发展的总体现状入手,总结了其旅游景点、旅游者需求、旅游产品类型,以及旅游市场结构方面的特征,这些特征对我国农业旅游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欧美国家农业旅游特征

欧美国家农业旅游发展大都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则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就相对进入了成熟发展时期。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其农业旅游仍呈现持续发展的强劲势头。如美国2003年有1800万人去农场度假,法国年农业旅游收入达100亿法郎,占其全国年旅游收入的四分之一。农业旅游已成为欧美国家后工业时代的主要旅游形式之一。

欧美国家农业旅游从起步到现在已有近50年的发展历史,并且历经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从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到相对成熟阶段的发展过程。总结其农业旅游发展上所呈现出的一些基本特征,对于我国农业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旅游景点经营的特征

私营化。欧美国家的农业旅游大多是在私营农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场主同时成为了旅游业经营者。这种发展历史导致了农业旅游经营方式的主体为家庭私营经营。这与我国当前农业旅游产品的经营者以国家集体为主体的经营方式区别是极大的。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是国家所有制结构体制所决定的,欧美国家的农业私有化由来已久,而我国农业至今还未彻底地推行经营的持续私营化,这主要表现在对土地不具有永久的独立可支配性使用权,这导致我国农业很少形成私营形式的农场,更谈不上独立开展农业旅游活动。另外我国农业旅游目前处于起步阶段,此时期农业旅游主要以观光为主,大规模、现代化的农业旅游项目更易成为首选的农业旅游目的地,而这些大规模、现代化的农业旅游项目大多只有国家或集体才能拥有并经营。

小型化。以英国开展农业旅游的农场为例,从面积上看,各农场面积有大有小,差别很大,但其中游客真正活动的空间不大;从雇佣人员上看,平均雇佣全日制职工大多在10名左右,而农场为开展旅游的投资平均也大多只有5万英磅左右,可见其经营规模之小。开展农业旅游的基本经营单位大多为一个农场或一个家庭,这种小型化的经营既体现了农业旅游是在家庭农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历史,同时也恰好符合了市场需求的特点。现代的欧美农业旅游者大多为城市居民,他们到农村去放松紧张的心理压力,寻觅一种自然、休闲、恬静的感受,而这些只有在小型化的“农家”才能找得到。而一旦追求规模建起大型旅馆、饭店、停车场、吸引来大量的人流,那么其所追求的目标就必然随之破灭,农业旅游休闲、绿色、自然的优点也就消耗殆尽,丧失了应有的个性特征。

兼营化。一方面农业旅游业大都是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开展多种经营;另一方面开展农业旅游也要依托农业生产,农业旅游和农业生产是不可分的,即便农业旅游的收入远远大于农业生产本身的收入,从经济活动上来说已成为主业,农业生产需要一丝不苟、真真实实地进行,切忌将农业生产全部表演化,那样的结果可能严重损害消费者旅游效果进而损害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旅游者来说更想了解体验的是原原本本的农业,因此农业旅游中农业生产的主体地位不能丢。

分散化。庞大的需求市场与小型化的经营规模必然导致分散化、多点式的发展格局。近年欧美国家农业旅游分散布局表现十分明显,法国推出的“农庄旅游”,全国有1.6万户农家建设了家庭旅馆开展旅游业;意大利开展“绿色农业旅游”的农庄已有6500家,日本供大城市休闲的农园有4590个,巴西有5000家农场旅馆;美国纽约有1500家开展农业旅游的农场,而夏威夷州更多达5500个农场。众多的农业旅游景点分散吸引了庞大的农业旅游群体,满足了市场需求,同时又保证了农场的旅游产品质量不会因游人的过度集中而遭到破坏,这种小型化多点分散布局也是市场需求的产物。

旅游者需求的动机

观光旅游。农业观光旅游是伴随着整个农业旅游发展全过程的一种旅游形式,人们到农村、农场去旅游或多或少都有观光游的成分包含其中,但是这种观光在不同的农业旅游景点、不同的农业旅游发展阶段所表现出的地位是不同的。以观赏景观活动为主的农业观光旅游往往是农业旅游起步发展的初期阶段的主要旅游形式,此阶段人们更多的旅游目的动机是观赏农业、农村自然、人文景观,了解认识农业生产发展水平和特色传统性农业生产的一些基本状况,一旦进入了农业旅游的快速发展阶段和相对成熟阶段,观光游就退居次要地位,而休闲、度假、参与体验性旅游便逐步上升到主要地位上来,成为市场追求的主要目标。目前,观光旅游已不是欧美国家农业旅游的主要形式了,取而代之的是农业休闲、参与体验、度假等形式的旅游。

休闲旅游。在欧美国家人们可自由支配的收入不断增长,闲暇时间也不断增多,人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城市拥挤和喧闹,给人们造成的心理混乱增强,这种背景下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农村、农业旅游作为自己度过闲暇时间的主要目的地。享受农村的自然风光、恬静氛围,悠闲的生活和朴实的民风,以排解心理上的压力、放松身心,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工作环境,以求获得全新的感受。这种旅游目的需求已成为目前欧美国家农业旅游者的主要动机。

度假旅游。在欧美国家度假旅游已成为主要旅游形式,度假旅游可选取的旅游目的地也是多样的。近年来,随着人们旅游消费心理的转变,使适应这种心理转变需求的农业旅游日益成为重要的度假旅游目的地。农村、农场成为重要的度假旅游目的地和其能满足人们的休闲心理及活动需求密切相关的场所。在农村、农场度假,人们能够更好地享受自然、享受田园风光、享受淳朴的民俗民风、享受农村生活、享受恬静的氛围,使人们的度假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到农村、农场度假的旅游形式在我国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这种旅游形式必将得到推广。

参与旅游。欧美国家的人们到农场旅游已不甘于做农业生产的局外人,他们更愿意参与到各种农事活动当中,去体验农业农村的生产和生活。这种动机需求是近年来欧美农业旅游发展中的一种重要需求方式,特别是在日本已成为主要的动机需求。这种参与性旅游更加要求农场要在发展旅游同时保持农业生产持续下去,也在相当程度上保证了只有实际农场才有条件发展这种旅游,旅游者更愿意选择实际农场而不是为旅游而另辟建的专门农场作为旅游目的地。

旅游产品类型的形式

观光参与产品。到农村进行农业旅游观光有二层含义,一是观赏整体农村的自然人文风光,体验大自然、接触大自然、回归大自然;二是观赏农业生产、生活场景和田园风光,这种产品形式是绝大多数农村、农业旅游产品经营者都自然或不自然给旅游者提供的产品。为更好地观赏农业生产、生活场景,农场主有意地将一些生产活动呈现出来,并与旅游时间结合开展,如夏威夷农民就将咖啡加工全过程有计划地展示给旅游者。参与性农业旅游是近几年在市场需求下产生出来的重要产品形式。如日本的农业旅游就十分注重这种参与性,在秋收季节、果实采摘季节旅行社便组织大量城市居民到农村去参加农业生产活动,而有的城市居民到农村租种耕地,全过程地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农民成为旅游者的田地看护人。针对此种需求,各农场纷纷推出旅游者可以力所能及参与多种多样的农业活动,如动物家禽饲养、果实采摘、秋季收割、捕鱼生产等活动。

娱乐休闲产品。农场为了更好地满足于旅游者的各方面需求,往往开展多种形式的娱乐休闲活动。美国有的农场举办诸如西红柿节、甜洋葱节、土豆装袋节等活动,更多的农场则推出骑马、乘马拉车、雪橇、滑翔、登山、漂流、徙步、钓鱼等活动;还有的农场推出玉米地迷宫,请专家将玉米地种植设计成迷宫形式,然后开展活动。因场制宜地开展旅游休闲娱乐活动是各农场开展旅游时所尽力设计优化推出的产品形式,虽然从活动本身看有的已超出了农业旅游这一主题范围,但是这种扩展对农业旅游或农场开展旅游是十分有益的,且又可以充分利用农场资源。

住宿饮食服务产品。提供住宿和餐饮服务是为旅游者提供的必需基本服务。而且提供住宿和饮食服务也是开展农业旅游的最重要服务项目,也是能否接待旅游者,能接待多少旅游者的基本保证条件。这在各国对农业旅游景点的统计都以旅馆数为标准上都充分表明这一点,如意大利有6500间可住宿用农庄,巴西有5000家农场旅馆,法国有16000户家庭旅馆等。当然这些旅馆同时还可提供餐饮服务。与小型化的经营模式相对应,这些旅馆的床位数也是很少的,有的就是已有农舍的改造,小规模的接待量更能体现出农业旅游的特色。

旅游商品。各农场开发旅游往往推出一些商品以满足旅游者购物需求,并籍此推销农副产品,并从中获取更多的收益。这些旅游商品,首先是农场出产的农产品和农副产品,如蔬菜、瓜果、粮食、咖啡、干酪、奶油等特产,另外有的农场推出一些编织等手工艺品和纪念品。这些旅游商品销售收入往往成为全部农业旅游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夏威夷农业旅游产值有三分之一来自于农副产品的直接销售。相对于同类产品来说,游人更愿意从农场直接购买,如直接从农场亲手采摘的蔬菜水果,农场现场加工的奶油、咖啡、农场酒窖中的葡萄酒等。

旅游市场取向的特点

本地化。农业旅游市场首要特征是旅游者当中属于本地的游客占七成以上,按英国统计2—3小时车程之内、西班牙统计为景区周边100-200公里范围内是主要市场。产生这种格局的原因有二个方面,一是农业旅游景点众多,各地区广泛分布,人们在各地区内都可以有农业旅游景点供选择;二是农业旅游者对农业旅游景点的选择性不是很强,只要有相应环境、相应气氛、相应情境等就可以满足需求,不会对具体内容过分选择,这样就无需跨区旅游。

城市化。城市人口占欧美国家人口比重大都在70%以上,城市人口是国家人口主体,也是国家旅游人口主体,更是农业旅游市场主体所在。农业旅游产品的市场也正是立足城市人口的需要而产生的,如日本的农业旅游景点称为“城市居民休闲农园”就充分表明了这层含义。

家庭化。据英国的一些农场旅游景点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以家庭为组织形式的农业旅游客人占景点旅游者大致达到40%左右,可见家庭游客比重之大。另外欧美国家近距离经常性地利用双休日进行的以家庭为组织形式自驾车旅游也是最普遍的形式,农业旅游也不例外,特别是农业旅游的观光、休闲和参与特征更适合于家庭旅游。

学生化。学生是农业旅游的一个重要群体,这一原因主要是城市学生需要学习知识,认识自然,了解农村、农业、农民,因此学校或旅行社便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开展农业旅游,农场也针对学生需求开发农业旅游产品。如德国、法国等旅游农场中许多都设有农业课堂,而学生也有对农村环境认识上的新奇感觉,且学生由于出生在城市、生长于城市,对农村农业的完全陌生更增强其到农场去旅游需求的迫切性,因此学生市场潜力巨大。新晨

参考文献:

第8篇:城市经营的具体内容范文

[关键词]4S店;农村市场;汽车营销策略

随着城市4S店饱和式的发展,汽车营销层面的竞争进入了白炽化的状态,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汽车营销层面上的一个客观事实。所以,几乎每个城市的每一个4S店都面临着相同的营销课题:如何拓展农村的汽车市场。然而,农村市场的汽车营销毕竟与城市的汽车营销完全有别,因此,探讨4S店面向农村市场的汽车营销策略及其相关问题极具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4S店面向农村市场的汽车营销策略就其相关问题的分析,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层面的问题:

一、营销形式分析

分析城市4S店汽车营销形式,既是突出城市4S店拓展农村汽车市场的必要性,又是说明目前城市4S店营销困境的客观基础。

(一)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4S店之间的竞争可以用一个简单的词语来概括,即:日趋激烈。虽然词语“日趋激烈”的概括力极强,但它却表明了一个事实:城市4S店之间的行业竞争态势不仅现在可以用“激烈”来形容,而且这种“激烈的竞争”还表现出可持续增长的态势。4S店的竞争来自于两个层面,一个是其所经营的汽车品牌之间竞争的被动性转移,另一个是汽车其它营销方式的参与。特别是对于后者而言,汽车电商的出现就是典型的个案。例如,汽车电商市场主要分为三大领域,新车市场、汽车配件及用品市场、汽车后市场。其中新车市场,2015年“双十一”,易车订购总量为77882辆,交易总额达125.6亿元;汽车之家“双十一”订购总量达到54085辆,交易总额达到87.95亿元。面对这样的竞争力,汽车4S店的营销策略必须在开拓新市场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改变。否则,继续进行传统营销策略的4S店最终一定会被市场淘汰。

(二)市场拓展势在必行

营销策略是与市场密切相关的。有什么样的市场就应该有什么样的营销策略。但这句话却绝对不可以表述为:有什么样的营销策略就会赢得什么样的市场。面对汽车电商的竞争,4S店的竞争压力主要来自于城市的汽车消费市场。因为网络普及的限制,汽车消费观念的影响等诸多原因的存在,在目前这一特定的时间段里,汽车电商给予农村汽车消费者的影响还是相当有限的。因此,拓展农村汽车市场,既是缓解城市4S店之间彼此竞争压力的最佳途径,也是缓解城市4S店与汽车电商之间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市场拓展势在必行。但是面对城市汽车市场的相对饱和状态,拓展汽车的农村市场几乎是所有4S店的必然选择。

二、农村潜在消费者的调研

农村汽车市场的拓展应该是始于农村汽车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出现之时。但汽车的消费需求却来自于农村汽车消费团体的存在。因此,在制定营销策略之前还需要对农村汽车消费者的情况进行一个简单的说明:

(一)农村汽车的消费者

农村汽车的消费者可以简单地分为两类,即显性的消费者和隐性的消费者。对于前者而言,所谓显性的消费者就是指在目前这一时间段有购车计划的消费者以及计划因各种原因准备更换汽车的消费者;所谓的隐性消费者是指目前没有购车计划,但随着各种条件的成熟而能够购买汽车的消费者。

(二)农村汽车的消费需求不同

消费者有不同的消费需求。对于农村显性的汽车消费者而言,因为这一部分消费者大多是农村的中青年,但他们的购车并非只局限于日常的代步,例如自驾游等、因此他们选车的价位较高,重视汽车的品牌以及相应的驾驶乐趣,特别是那些适合于激烈驾驶的汽车更是他们的最爱;对于隐性的消费者而言,他们一般以农村的中老年为主,其购车的目的大多局限在日常代步,一少部分也有自驾游的目的。这一部分汽车消费者非常注重汽车的合适性。因此,他们有非常理性的购车计划,所以更强调汽车的性价比。

三、营销策略制定

农村市场汽车的营销策略的制定必须基于农村汽车市场的消费需求以及目前汽车4S店在汽车营销中暴露出来的弊端。所以,在对农村汽车市场科学预测的基础上,结合其他研究者对传统4S店在汽车营销中存在问题的说明,确定了如下营销策略供大家参考、指正:

(一)针对性策略

所谓针对性策略就是指针对农村汽车市场的消费需求和传统4S店在汽车营销中存在的问题确定相应的汽车营销方式。这也就是说在针对性营销策略里,针对的内容主要存在于两个层面,一个是农村汽车市场的消费需求,另一个针对4S店汽车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前者上边已有详述,故不再赘述。对于传统4S店汽车营销优势与存在问题有研究者进行过如下的总结:由于其(指4S店)受到厂家技术上的支持,具有维修、服务的专业针对性,进而有利于在汽车使用者面前建立良好的信誉和口碑。各品牌4S店没有独立的品牌形象并不具备研发能力,而是仅仅依附于整车企业,所以如何提升服务能力,打造公司服务品牌成为其核心任务[2]。这也就是说,虽然4S店没有品牌的研究能力,不可能创立属于自己的汽车品牌,但它却可以在农村汽车市场的开拓中,依赖自己的技术优势树立自己的服务品牌,从而为其营销的汽车赢得更多的消费者。因此,上述针对性策略的具体内容又可以称为服务品牌性策略。

(二)系统性策略

所谓系统性策略是指在农村市场的汽车营销中,4S店应该坚持汽车及其附属用品的系统性营销。不能仅以整车的销售为主。这既是前一个针对性策略的延续,也是针对农村汽车市场缺少相关服务而采取的改革性措施。从另一个层面分析,这也是4S店在农村汽车开拓过程中树立品牌形象的关键所在。关于汽车的售后服务及其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有研究者这样总结过:“汽车售后服务”是指汽车自出厂之日开始一直到若干年后汽车报废之日截止,在这一段时间内在该车身上所有的花费所引起的商机,包括:保养维修、汽车美容、事故赔偿、二手车转让、报废车处理等内容[3]。这也就是说,4S店在农村汽车市场的开拓过程中,应该从汽车销售开始就抓住所有的商机。从而在独具特色的经营中赢得自己的市场。如果说,汽车销售是4S店在开拓农村汽车市场中为了赢得显性消费者的具体措施,那么后者抓住所有服务性的商机则是针对其隐性消费者的创新举措。但是4S店所具备的传统技术优势也不能在农村汽车的开拓中,特别是针对汽车保养、用车养车培训等方面的潜在市场被忽视。

(三)客户拓展性策略

由于农村汽车营销现状的相对滞后,4S店还要坚持客户拓展性营销策略。即,以老用户拓展新用户的方式进行汽车营销。虽然农村网络普及呈现出逐年扩大的趋势,但是针对那些隐性消费者而言,由于他们对网络的不熟悉,因而汽车电商对其的影响还是相对有限的。但是,通过老用户用车介绍这些人极有可能成为新的汽车消费者。因此,无论是在汽车的营销过程中,还是后期的汽车服务保养范畴里,老用户的评价都是至关重要的。他们的评价不仅会影响到新车的销售,而且也会激发其他消费者买车消费需求的产生。所以,无论如何都要注意在汽车营销中关注这一点。从另一个层面分析,这种以老客户带新客户的营销方式,既能减少广告性宣传费用,又能提升4S店服务性品牌的说服力。

(四)反馈性调整策略

虽然在营销策略的制定之初进行过相关的市场调研和农村汽车消费需求的客观评估,但这并不能绝对地保证汽车营销策略制定的科学性、正确性。尤其在汽车营销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在每一个4S店的汽车营销策略里都应该有反馈性调整策略。即根据具体的汽车营销实践,通过其反馈的信息进行策略内容的调整。以期实现汽车营销利润的最大化。因此,在这个策略的实施过程中,反馈性信息的收集是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些反馈性信息的来源应该来自于两个方面。针对显性消费者而言,可以通过汽车微信朋友圈的方式进行及时性的总结;对于隐性消费者而言,可以通过相关的问卷调查、电话回访等方式进行收集。然后在确保反馈信息真实性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策略性调整。

总之,4S店面向农村市场的汽车营销策略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是每一个汽车4S店都必须面对的课题。为了制定一个科学而实用的、针对农村汽车的营销策略,首先应该明确农村汽车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其次才能探讨如何构建汽车营销策略的问题。因此,按照这样的思路,本文提出了四种营销策略并通过这样的抛砖引玉之举引起大家给予农村汽车营销策略及其相关问题的关注。

[参考文献]

[1]汪文忠.新时期汽车4S店的营销策略[J].汽车与配件,2016(33):50

[2]王斯斯.汽车4S店服务营销策略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8):254

第9篇:城市经营的具体内容范文

关键词:城乡统筹;城乡二元结构;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近些年来,统筹城乡发展已经从理论研究、方略制定进入实践探索阶段。如何统筹城乡发展、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高度关注。笔者结合平昌县的发展慨况作了一些调研和思考,形成了一些初步的看法。

一、统筹城乡的现实意义

(一)缩小城乡贫穷差距。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过于重视城市,忽视农村,一贯依靠行政力量汲取农业剩余资源投入到工业和城市中去。所以尽管以农民、农业和农村为构成要素的乡村为国家的工业化作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城乡分割,农副产品价值走低,而工业产品价格却居高不下,导致城乡差距越来越大。我县是贫困县,也由于农产品贬值及工业产品增值的剪刀差导致城乡公共品供给失衡,城乡居民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差距拉大;城乡民间投资失衡,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拉越大;资源要素流动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失衡,城乡就业差距在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失衡,农村消费品市场份额在持续萎缩;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失衡,各种相关制度不能很好地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县域经济发展,减缓了城镇化进程,因此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势在必行。

(二)实现均等公共服务。山阴县县长侯元说过:“农村是被文明遗忘的角落,如果现在都给农民以市民的待遇,城市又负担不起,所以要把城市与乡村放在一块考虑。”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建设主体将公共服务资源集中在城市,地方用于乡村的投入严重不足,乡村水、电、路、通讯、教育、医疗、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同时,由于受城乡二元体制影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困难,经济增速明显放缓。要解决发展的问题必须重点解决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因此。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把城市和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其相互因果关系综合起来统筹解决,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使城市和农村相互促进、工业和农业协调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统筹城乡的具体内容

(一)统筹资源配置。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变化要求我们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改变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城市偏向,合理分配资源,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将农村交通、环保、生态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都列入政府财政支出范围。统筹资源要更加注重农村的发展,确立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促进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统筹空间发展。抓好城市定位,编制全域规划。按照“南拓、北控、东保、西优”空间发展策略,形成“一城三片区”的城市空间结构的县城发展理念及产村相融,产城一体,成片连线,扩面连片,全面覆盖的乡村发展理念。充分考虑平昌城镇建成区、广大乡村以及非建设用地等发展要素的集聚,实现了全空间的转变。要改变目前城乡规划分割、建设分治的状况,使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一协调,促进城乡联动,实现共同繁荣。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促进城镇有序发展,农民梯度转移。

(三)统筹产业布局。充分统筹平昌的经济、社会、资源、产业、生态系统性,挖掘平昌地域特色,找准旅游、物流、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发展爆破点,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以工业化支撑城市化,以城市化提升工业化,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我县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加快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促进土地向规模农户集中,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促进城市社会服务事业向农村覆盖,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使城乡有序、协调、快速发展。

三、统筹城乡的方法探究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口的聚集,人口的聚集离不开产业的支撑。统筹城乡的本质就是培育产业、形成规模效应、提升经济效益、解决就业问题。

(一)乡的效益,以农业产业化和旅游产业化促进经济发展。

1、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是农业产业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经营着重跨行业的产业整合,我县作为山区,一贯从事传统农业经营方式,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不高,因此要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实现规模经济、加工增值相结合。第一、紧密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在建立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确保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权益,构建合作社和参与农户认同的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使各环节参与主体都得到产业投入的平均利润率;第二、重构农村微观经营主体,确立农民个人、农民团体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培育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第三、建立健全优质农业经营服务体系和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合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协调、宏观指导,优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促进农业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

2、旅游业的产业化发展。首先,资源基础的分析。平昌县农业、资源基础、自然景观系列、乡村民俗具有可展示性。应着眼于能够突出我县特色、见效快、风险小的旅游线路,围绕“一乡两园三线”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格局,编制得胜、五木、灵山、镇龙、西兴、青凤乡村旅游景区规划,以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其次,市场定位分析。从目前我县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其目标市场应主要定位于服务周边大中城市的居民,为他们提供一个自然、传统、休闲的场所,因为我县地处四川、陕西交界处,交通便利、山、水、植被基础较好,适合发展旅游业。第三,目标市场、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分析。目前我县及周围县市已有相当一部分的居民具有进行旅游的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一消费群体将不断扩大,消费水平也将随之提高,我县重点打造三条旅游线路,沿途景点都可以互为补充,共同发展。

所以,我们要依托特色资源,开发特色旅游。通过开发红色旅游,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加通过大古镇古村、古建筑、古文物等历史遗存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建设民族历史文化博物馆,实现历史文化资源向旅游资源转化;挖掘民间节庆、民间艺术、民族歌舞等,打造巴文化民族风情旅游品牌;通过发展会展商务旅游,培育新旅游经济增长点。从而带动和促进交通、通讯、商贸、餐饮以及金融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城的效益,工业的产业化发展。我县要发展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加工制造业。分析人士认为,我国东部地区资本相对饱和,本地市场已难以满足资本增值需要,加工工业和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腾笼换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趋势明显。因此我县要借助外资,大力发展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加工制造业,进一步强化承接产业转移力度,形成以摩托车制造为引领的的制造产业集群,并促进该集群向星光工业园区集中,加快工业园上规模、上档次进程。 同时对现有的传统优势产业白酒生产及食品生产提速升级,因此应依托江口醇、小角楼发展白酒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白酒文化展示体验园,促进白酒生产再上新台阶。同时加大何家坪、马家坪食品工业园建设力度,积极引进食品加工企业,将我县粮食深加工,促进农产品增值,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

(三)公共服务均等化。时下,我县的公共服务的对象少,服务内容不全,服务水平低现象较为突出,要解决这一问题,主要有以下方略:

1、公共服务平等。要实现公共服务平等,一是继续坚持基础教育的公益性质,努力实现教育公平,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保障经济困难家庭、农村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二是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三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四是完善公共就业服务,统筹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毕业生、农民工、复员转业军人等各类群众的就业服务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2、教育培训平等。没有人的全面发展,就没有城乡一体化。产业人口的转移再培训、再教育至关重要。但是我们又要思考城市不可能接受全部的农民,农民也并非全部都想进入城市,因此从两个方面思考如何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我县城乡居民就业技能及生存能力

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1)对就地转移后脱离了传统农业的作业方式的农民,一方面要加强技能培训,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改变观念。在促进农民就地变市民、农业就地变工业、农村就地变城镇的基础上,我们应针对不同群体劳动者,组织开展相应的职业培训,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不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和技能水平。在观念改变上,我们要引导农民以土地入股,进行规模化经营,使农民一方面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分红,一方面在合作社或公司打工挣工资;同时提高“耕地流转”,解决农村土地的利用率,提高土地价值。把一家一户农民集聚到一块,把传统农业方式向现代农业方式转变。

(2)农民转化为市民后的新技能的培训。首先,整合现有培训资源,搞好技能培训,在培训形式上,充分思考我县产业布局,整合现有的各类教育资源,加大对职业技能培训专项资金的投入,合理布置培训项目,根据市场需要和农民就业意向选择培训内容,有的放矢的开展订单式培训和定向培训;其次,针对培训成本高支付能力低的现实,还可以采取多方渠道集资,提供免费培训等方式来调动农民工的积极性,增强新市民的职业技能和素质;再次,要增强其法律意识和市场意识。加强对新市民法律及市场意识的培养,全面提升其自我保护和自我发展能力,通过提高整体素质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增强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四、结束语

统筹城乡作为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产物。在实际过程中,还存在问题和不足,需要深刻解剖,联系区域状况,纵深推进统筹城乡,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