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利工程公司管理制度范文

水利工程公司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利工程公司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水利工程公司管理制度

第1篇:水利工程公司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质量监督;工程建设;创新;

众所周知,建设工程质量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工程质量优劣维系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因此,为了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必须积极探索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管,努力维护国家和公众的利益。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这一问题作出如下探讨:

一、当前建筑工程监督管理现状分析

我国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9年至1957年,当时没有统一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工程质量主要由施工单位自行控制;第二阶段从1958年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施工单位逐步建立了自检和互检制度,建设单位参与到工程质量验收中;第三阶段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国务院颁发《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提出建立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形成了工程质量政府强制监督的局面。国家实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20多年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稳定和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多重因素相互影响,监管体制中仍存在待需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相关政策和法规还不完善

目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主要依据是国家和地方有关的政策、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等。由于政策和法规不够健全,变动周期短,变动范围大,缺乏连续性。

(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定位不明确

质量监督机构的性质、监督内容、监督方式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和规范。监督工作有时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质量责任混淆。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可以由政府有关部门自己履行,也可以委托合格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执行。监督机构的行政职能不完整,仅有质量监督的执法检查权,而没有行政处罚权,造成发现问题时只能采取停工整改等少数措施,执法无威慑力。监管机构和监管人员的性质与地位不能准确定位,造成了监管内容和监管方式不统一,监管效率不高。

(三)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形式单一

政府对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形式单一,没有充分运用市场手段保证工程质量。主要采取巡回监督的方法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对于发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处罚的单一模式。特别是由于信用制度等一些有效保证工程质量的市场手段没有完全建立和运用,造成建设施工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对政府的依赖性强,缺乏提高质量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四)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主要表现在人员素质不高、行为不规范、工作不到位、把关不严格等四个方面。现有质监人员的素质,人才结构有缺陷高级职称人员偏少,新进人员缺乏施工现场的实际工作经验大多数人并未发挥出与其学历相适应的作用。质监在技术上的专业性尚未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有的专业不对口,存在专业结构配备不齐,专业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

二、转变思路,创新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质量监督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

工程质量监督应当遵循科学、客观、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及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组织有序、突出重点的原则。

(二)质量监督的总目标

质量监督的总目标是通过强有力的政府监督,通过工程从业单位的共同努力,把工程建设成为可靠、实用、耐久、美观的优良工程、精品工程。

(三)质量监督的工作方法

1.履行监督职责,充分发挥质量监督机构的“三性”。质监机构受交通主管部门的委托具体履行监督职责,要有公正性、权威性和有效性。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质监机构出具的检测数据,是全国最终检测数据;各省级质监机构出具的检测数据,是本行政区域内公路行业的最终检测数据。

2.严格把关,做好工程竣工验收前的质量鉴定工作。工程实行交、竣工验收制度,工程完工后,建设单位要按规定提出工程验收申请,质监机构应按工程检验评定标准对工程质量等级进行鉴定。未经鉴定或鉴定不合格的工程,不得组织验收和交付使用。

3.做好宣传,积极推广先进经验。质量监督检查也不是只找问题,同时也要认真全面总结工程管理,尤其是质量管理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对有推广价值的典型经验要积极向交通主管部门推荐,必要时可召开现场会或经验交流会予以示范或推广。

(四)监督工作的重点

1.对业主的监督。重点是监督其工程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和规范的执行情况;建设程序和市场行为;质量保证体系和管理制度的建立;对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的管理考核情况等。通过对业主单位的监督,目的是要让业主更好地行使管理职责,更好地发挥管理水平,更好地担负起工程质量的综合管理责任。

2.对设计单位的监督。重点是监督检查勘察、设计文件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以及强制性标准要求,设计文件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编制要求,设计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如方案论证制、院内审核制、双院复合制、专家评审制等。通过对勘察设计单位的监督,目的是保证工程设计的方案优化、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质量优良。根据以往的工程实践,建议对重大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从前期工作和设计阶段开始监督。

3.对监理单位的监督。重点是对监理单位和人员的资质情况、监理质量控制体系和监理工作质量情况、实验室建设及运行情况、监理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等。

4.对施工单位的监督。重点是施工组织设计、现场施工队伍、人员资质情况、施工现场组织情况、隐蔽工程质量情况、实验室建设及运行情况、施工原始记录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等。

第2篇:水利工程公司管理制度范文

随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问题也随之逐一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执法力度不到位、法制意识不强

首先对水利水电监理、施工等单位及个人的基本合格条件审查力度不够,对无证上岗、高危从业、违法分包等行为不及时查处,甚至对此行为采取睁一眼闭一眼的放任态度。其次从业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够硬,质量监督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人员素质低,不遵守操作章程及偷工减料等现象无处不在,这无疑有碍于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提高。

2施工前准备工作不充分

由于前期施工方的准备工作不到位,没有合理的安排与统筹规划,这无疑会影响工程进度,从而导致人力、物力的浪费。施工方为最大利益化,在施工过程中过分裁减人员配置和挤压工程必要开销,导致在质量管控与监督上出现人员空缺,从而引发后期一系列质量问题。这充分说明工期前期的专业人员统筹规划与资金的合理利用,是做好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前提。

3施工时管控、运作机制不健全

在很多工程项目中,建设企业是先招标,后建设。在前期没有准备充分或者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取得项目建设权,在后期施工时经常出现建设程序执行不严,施工过程工程控制不到位,建设管理精细化不足,质量缺陷等重大问题,最后导致项目产品不合格或逾期交付使用。水利水电工程规模大,监督及管理机制是其得以按时保质完成的重要因素。

4对隐蔽性工程施工质量的不重视

由于质量监督及管理人员的知识局限性及质量责任意识的不强,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忽略或减少对隐蔽性工程施工质量的检查及监督,为施工安全、工程质量留下隐患。所以,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有必要由甲方、施工方和监理方积极配合,对隐蔽性工程的质量问题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工程按时保质完成[2]。

二、水电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的提出

针对目前我国水电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为了提高其管理水平,增加水电水利工程带来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特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改进措施:

1重视行业法规,加强执法力度

鉴于目前,我国水电水利工程施工人员、质量管理人员的素质还不是很高,其自觉性、自律性有限,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可以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利用行业法规来进行人员管理。另一方面,可以完善举报制度。对出现工程质量问题的企业级产生负面影响的行为,决不能姑息,要通过媒体予以曝光,并严格按照行业法规予以惩处,同时加强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与普及,完善行业法规政策。

2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教育

在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要避免施工管理人员因自身质量意识不足而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因此,在加强施工管理人员技术水平的同时,还要向他们灌输质量第一,质量即效益、质量即金钱的意识教育,通过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来减少甚至避免工程质量问题,从而保障工程质量。

3加强对原材料的管理及检测

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原材料不仅种类多,而且数量大,涉及的部门也多。因此,在工程建设开始之前,一定要加强对原材料的管理,首先对原材的进入一定要把好质量关,严格质量检查,要达到水电水利工程施工规格后方可准其进入。而且,对于具有危险性的材料要加强管理,像炸药、水泥等。再者,可以通过使用全新的检测方法和手段保证原材料质量。为确保原材料使用安全,可以加大引进全新的检测方法和仪器,将原材料安全隐患消灭在工程开工之前。第三,在原材料使用过程中,要提醒施工人员要有质量意识,要求其严格按照施工工艺及材料特点进行施工。比如,在运送混凝土的时候,要注意环境温度,分析选择保温措施或者遮盖措施,以确保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达到最佳效果。第四,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也可以引进新的施工工艺,以保证工程技术施工水平,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4建立健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机构,制定配套质量管理制度

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应做到质量管理有部门管,有相关管理法可依,有监督施工单位的监督保障。因此,首先要建立健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质量管理部门,定制岗位质量责任制,将质量任务分配到个人,并制定质量规范以及相关考核方法。其次,要制定配套的质量管理制度,使质量管理有法可依。第三,监督施工单位要以身作则,发挥其正常的监督作用,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5重视工程建设资料的整理

资料整理这一工作对工程竣工后的验收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作为施工单位要重视对资料的收集、整理,真实记录工程建设过程,建立完善的资料管理系统,并在现场检验完后,将其上报监理单位审核之后统一入档,为工程的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第3篇:水利工程公司管理制度范文

目标管理工作不够严格,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成本管理、控制工作落实不到位;质量管理注重结果忽视了过程;安全管理仅靠着自身的经验进行,缺乏一套系统、科学的管理;工期进度控制没有根据合同中的约定办事,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并且计划不够严谨、控制手段缺乏系统化,合同签订过程中,对工期的承诺为了满足业主的要求而忽视了科学性,实际实施过程中没有一套高效的措施作支撑,任其随意发展。

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成本控制问题十分的突出,具体表现在:由于建筑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致使其在工程项目招投标环节的投标报价风险进一步上升,难以对投标过程中的费用进行有效的控制;另外,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中,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往往流于形式,约束力度与执行力度不够。

施工安全管理和控制。第一步要做的是构建一套健全的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监督以及管理体制,以保证工程施工具有较高的质量与安全度;始终将项目经理作为重心,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划分安全管理职责以及权力,制定高效的制度,加强施工安全约束与管理工作。第二步要做的是培训全员安全教育知识;当前,大部分水利工程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没有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忽视了施工的标准规范,并且,施工人员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必须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贯彻到项目的全过程之中,重点对新进员工以及安全管理核心部位的培训。最后,加强施工现场安全巡查力度,把综合性与专项这两方面的安全检查工作结合起来,以避免安全管理隐患的发生。

全面预算管理是产权制度变革过程中的必然趋势,是提高网络信息质量水平的关键措施,是科学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全面预算管理中的预算编制、执行、评估以及内部审计等共同组成了运营管理控制系统。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点:一是外部环境;当前,大部分水电建设业都在进行着简短、扁平以及快速发展模式,对于建设速度快、低成本的输出以及收紧货币政策的预期不够重视,致使资金短缺、收益低、运行困难现象的发生;二是内部环境;机械设备与原材料成本进一步提高,员工薪酬成本提升,且项目经理缺乏必要的意识,从而使得自我管理和控制力度不够。要想将上述局面有效的解决,施工企业就必须在战略上把握好全局,在细分市场时做准确的制导,以获取绝对的优势;在产品成本降低方面要做好节约事项,如,节约水、电、时间等;节约型项目部门应防止物资采购、工程竣工结算以及设备材料使用管理混乱、诸多的非生产性经费开支,比如,招待费、差旅费等不必要的浪费。资金的运作过程中,要有一套健全的承包机制,对资金结构加以调整,盘活闲置、沉淀的资金,强化财务控制力度。资金管理应始终按照“以收限支,以支促收,先收后支,合理有效”的原则办事;而在物流方面,应加强管理与控制实际物流成本、实物流通费用、物流管理费用、信息流通费用;施工实际生产过程中,应采用先进的技术、材料以及工艺,进一步降低实际生产消耗量,提高利润。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就是加强合同管理,特别要对以下几方面的事项加以高度的重视:首先,对合同进行预管理,也就是说,合同签订之前,要对工程项目招标文件进行严格的审查,并对项目进行计划立项与编制;其次,必须按照合同中的规范与程序办事;所有合同签订之前,凡是涉及到的内容必须通过有关部门检查会审之后,合同双方根据平等协商的基本原则,确保施工合同合理性及合法性。另外,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合同内容,规范设计变更的审批程序,有效的管理与控制施工质量、进度、造价等。再有,应对水利工程施工后期合同清算工作加以必要的重视,确保其的完善性。

第4篇:水利工程公司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农田水利;水利现状;基础设施;建设对策

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良好的农田水利设施能够充分发挥农业的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水平,防涝抗旱,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历史各个时期,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都是政府的重要建设项目,如都江堰等著名的水利设施。农田水利的最重要作用就是农田供水灌溉,农田排涝。近几年来,我国发生了多次旱涝自然灾害。仅2013-2014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持续时间长的高温少雨天气,局部出现高于40℃的极端天气。致使众多的农田干旱,庄稼作物歉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目前农田水利系统的缺陷也暴露无遗,因此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是加快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手段。

1 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城镇化建设是经济发展的主力,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加快了城镇化的发展,但这并不代表农业就处于经济建设的次要位置。我国从国外进口粮食量连年递增,2013年又创新高,2013年全年进口粮食总量超过7000万吨。中国粮食自给率已下降到90%以下,对进口粮食依赖越来越重。基本农田的减少,农业生产成本的增加,无不制约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发展农业,建设完善的农田水利设施目前已迫在眉睫。

2 影响现阶段农田水利建设的因素

农田水利工程是指为解决耕地灌溉和农村人畜饮水而修建的小型灌区、小型水库、水陂等水工建筑物。这些看似“简、小、易”的项目建设,在现阶段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影响因素,具体包括:

2.1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没有一个具体全面的统一的标准,存在多部门乱像,如:国土、农业、财政、水利等部门都在投入农田水利建设,造成科学规划技术含量低,存在片区重复,缺乏整体性,建设标准参差不齐,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不能互相兼顾,这使整体功能极大受到影响。

2.2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在建设过于集中,己形成任务式,没有长远计划。近年来,中央加大扶持力度,有些部门己呈现难于消化局面,都以完成任务式争相进行项目建设,管理粗放,各部门都在争吃肥肉,个别造成无谓的“锦上添花”现像。

2.3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投资标准低,以现时期的建设要求及物价不协调,同时要求农民群众投工投劳比例过高,农民群众带有抵触现像。

2.4农田水利工程施工面广、点多,加上阶段性需求施工人员较多,这也使得施工人员的整体水平参差不齐,难于管理,影响工程质量。

3 农田水利供水现状

就目前农村的水利设施来说,农田水利现状不容乐观。不管是技术水平还是组织管理上,都存在较大的问题。

3.1设施设备老化失修

目前,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设备年代久远,多数报废,还有的处于报废的边缘。功能效益下降严重,处于勉强使用的状态。很多沟渠没有按规范设计施工,全靠农民自身出工出力开挖堆砌而成,缺少质量保证,设备及技术落后,简陋而不可靠。随时有坍塌的危险。对于更早年代修建起来的水库,由于年代久远,常常是泥土加石块堆砌而成。而在几十年的使用过程中,缺乏保养和维护,技术水平落后,多数已到达设计使用年限,分布于乡间的大量这类小水库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不仅不能防洪灌溉,还会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农田水利设施的实际供水面积远低于设计供水面积。

3.2资金技术投入严重不足

建国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主要来自于农民自身,但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对“三农”政策进行了调整。在政策的改变下,农民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也开始减少。农民没有能力也没有财力来为农田水利系统买单。虽然国家增加了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但相对于巨大的资金需求,国家财政投入严重不足,而地方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几乎全部落空或者得不到落实。并且,相对于农业,工业和科技产业得到了更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农田水利系统的技术水平过低,依旧是以传统的泥土沟渠为主,灌溉效率低下,机械设备老旧,不适应新时期节约高效的要求。因此,农田水利系统基本处于休克的状态。

3.3管理制度不合理

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基本处于瘫痪状态,组织管理漏洞百出。改革开放实行了“生产承包责任制”,集体的农田被被承包给了每户农民耕种。改革开放初期,农民承包农田需要交农业税。村政府依靠从农民那里收来的农业税来维持农田水利设施的运转。当时农田水利设施主要靠村级政府管理。而2005年,全面取消农业税,政府失去了税收来源,而农田大多成了靠农民自身来管理,水利设施虽还是政府管理,但是由于政府失去了利益,组织管理也多自是一种形式,负责人也是爱管不管。而农田水利系统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在政府不作为的情况下,农民只能自己承担起维持农田水利系统的责任。而这里又有责任的大小,地段好的农田需要的投入少,地段差的农田需要的投入多。让所有人投入相同的资金肯定会引起部分农民的不满。因此,目前农村水利系统处于相当矛盾的状态。无人管理,年久失修,全靠农民自已维持老旧的设施运转,这非常低效并且不能长久。

4 农田水利系统建设对策

4.1加大资金投入

为了改善农田水利设施,首先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扩大资金来源渠道。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资金的投入不仅仅应该只靠政府的财政投入。市场经济是资源自由配置的结果,农田水利系统的建设也可以参考市场经济的发展。将农田水利系统的建设工程由政府公开招标,由有资质的建设工程公司来建设,多渠道吸收资金,采用企业科学规范化的管理,建设质量可靠的农田水利系统。

4.2提高技术支持

应大力提倡高科技的节水灌溉技术,将农田水利建设和这些节水技术结合起来。采用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建立水资源回收再利用系统,充分利用水资源,避免浪费。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和农田水利科研。吸引农业及水利方面的人才,他们掌握着最新的技术,让这些技术人员投入农田水利系统的建设,传播科学用水的知识,提高农民整体的素质和技术水平。用新技术修缮老旧的水利设施,延长其使用寿命。

4.3提高规划和管理水平

政府应负起规划和管理农田水利系统的责任。农田水利系统是农业发展的关键一步,政府应建立健全完善的整体规划和管理计划。从农田水利系统的建设到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和维护,都要建立全面的系统化管理办法。不应让农田水利系统自身自灭,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各上级政府部门应监督下属单位对农田水利系统的规划和管理。使农田水利系统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