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校教育数字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Research on digital resources management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cloud computing
WANG Fengling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ezhou University, Hezhou Guangxi 542800, China)
Abstract: The research aims at realizing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tegration management, reduce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maintenance costs, improve the overall efficiency of the digital educ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Combined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digital educ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of universities,the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of college education resources, and uses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to put forward feasibility analysis and the cloud computing resource management education scheme of the digital education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could promote the unified management of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implements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sharing, therefore enhance the digital educ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Key words: cloud computing; digit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source management
0引言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捷更新与长足进步,许多在高校数字化教育管 理领域都无一例外地面临着信息用户需求和社会信 息量日益增加的巨大压 力,传统的教 育管理已难以适应目前高校的规模升级与开拓发展。而时下的各类研究实践均已表明,可以借助云计算来创新实现高校数 字化教育管理,从而全面满足当下及未来高校中不断增长的用户信息与大量数 据存储的强大需求。为此,展开此类研究,即有着不可低估的重大现实意义。
1 云计算概述
1.1 云计算的定义
云计算 (Cloud Computing)是一种通过互 联网以服务的方式提 供动 态可伸缩的虚拟化资 源的计算模式。这是一种能够利用、且通过网络 以 便利、且按需的方式获 取计算资源的技术模式。云计算融合发 展了分 布式计算、网络存储、并行计算 、虚拟化、效用计算、负载均衡等传统计 算方式与网络技术。
1.2 云计算的特点
1.2.1 虚拟化技术
云计算使用虚 拟化技术来最佳配 置存储、应用软件、服务器、网络、服务等各 种资源,使用户能够获得比以往更趋丰 富的服务与资源,在使用过程中对各类资 源实现最大限度利用,资源能力对用 户来说是相对透明的。
1.2.2 网络安全的可靠性
云计算将数 据存储在云端服务器,本地PC机无需存 放数据,云端上服务 器都是由专业团队进行管理 维护,对于用户来说,免除了对计算及存 储方面安全的分配与投入。
1.2.3稳定性
由于云 计算将海 量的数据 资源通过虚拟化技术统一优化整合存储在虚 拟资源池中,用户尽可将各类数字资 源存 储在云平台中,数据的安全 性也随即得到了提升完善。云计算还提供良 好的容 错功能,一旦某个节 点 发生故障,云管理系 统会迅 速查证与高速恢复,保障了云计 算环 境的稳定性。
1.2.4 具有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
在云计算架 构不变的情况下,对于新增的用户需求,可以根据需 求资 源类型,针对性地优化各类 资 源能力,提升服务处理级别,云计算的存储能力和计算能 力具有无限的可扩充性。
1.2. 5 运行成本低
云计算的自动化管 理使数 据中心管理成本大幅度 降低,云计算的特殊容 错措 施使得可以用优质廉价的节 点来构建云体系。
1.2.6 网络成本的可控性
只需提供有接入终端,用户将只需专 注自身业务,而无需再分散兼顾网络的复杂 性,可以最大限度地调用架 构网络所需要的资源[1]。
1.2.7个性定制
根据不同用 户的使用需求来部署相应的资源,以最大限 度地贴近用户研究模态,云计算平台具有良 好的伸缩性。
1.2.8 可扩展性
云计 算的规 模可以动态扩展和 伸缩,满足用户规 模的 增长和需要。
2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管理现存的问题
目前,高校 数字化教育资 源管 理存在着诸如组织 架构混乱、信息化 建设整 体性不高、IT建设成本有 限等多 重因素影响。具体阐释分析如下。
2.1 硬件设备的更新成本高
随着硬 件任务对教育资源的新增需求,同时由于高校数字化教 育资源管理的整体性不高 ,各类软、硬件设备在内容、数量上的补充更新,使得网络在构造设计上也需要 陆续拓展增加,且价 值不菲。
2.2 网络维护成本高
由于网络维护在水平层次上高低不齐,使得整体网络的安全防 护提升了保障难度。同时,每个独立的IT网络都需要特别专门维护,这对维护人员和资 源投入均呈现更高要求。
2.3 教育资源分布不均
由于高校中各部门之间工 作职 责相对离散,各部门开发的信息管 理系 统大多是围绕解决本部门的某 一具体业 务或具体问题而设计建立的。高校数字 化教育资源,包括软、硬件资 源以及人才优势等在分布上并不均衡,这就给数字化教育管理工 作形成诸多掣肘。结果就是高校各项资源在低水平重 复建设中日渐消耗殆尽。
2.4 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度低
不同院校、职能部门间资 源共 享手段单一,效率 不高,跨学院、跨部门的教学、科研合作将更多受制 于时下的资源管理水平[2]。
2.5 信息化管理系统安全与便利难以兼顾
为了强化教育资 源管理的安全管理,大多高校都采用C/S(客 户机/服务器)结构 系统设计模式。C/S设计模式要求用 户只能在安装客户端的特定主 机上使 用管理系统,一旦使用环 境发生变化,则将无法使 用系统。这种设计模式虽然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系统风险,但在用户操作上却受到诸多限制。
2.6 基础设施的闲置
在许多基础设 施购入以后,由于多方 面的原因,大多数时间均会处于一种闲 置状态,这样不仅增加了设备的运 行成本,而且对设备本身也形成一种浪费,从而给电 力资源和基础资金带来重大的虚耗损失。
3 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数字化教育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借助云计算技术来实 现高校数字化教育管理,能够满足用户信 息 需求与大量数据存储的要求。本次即从理论可行性、经济成本可行性和技术可行性这3个方面对基于云 计算的高校数字化教 育管 理给出可行性分析。研究可得,分析论述内容如下。
3.1 理论可行性
近些年来,云计算吸引了国内外相关领域专 家的高度密切关注,云计算的理 论已较为成熟,并已涌现可观的文献对云计 算理论进行介绍,这就为云计算 理论的推广提供了重要的先期积淀。首先,云计算能够让 计 算机的计算能力成为一 种商品在网络上实现流通。其次,云计算在整体上具备了 管理 集中化、功能开放化 、处理规模化、客户 端轻量化和存储 海量化等特点。因此,利用云计算可将高 校数字化教育管理进一步整 合
为储容量大、地域宽 广的分布式网络。
3.2 经济成本可行性
由于不需要花费高昂的建 设费用,就能够构建基于云 计算的高校数字化教育管 理平台,而在其成功运行后还能够减少管 理成本,并且相关技术和软 件更新均是由平台专业技 术人员担负完成,各高校不必再额外支付费用,节约了大 量的时 间成本,使数字化教育的服 务和管理更加优化科学。
3.3 技术可行性
随着云 计算技术体系的逐步形成,基于云计算的高 校数字化教育管理,使得各家高校均可利 用现有的服务平台将数字化信息部分或全部上传至云空间,并由云数据中心来统一组 织、规范调度,不仅能够实现海量数据存储,而且还能够使海 量资源在统一标 准模式 下构建完善互补链接,使各类资 源实现按序存储和使用,服务更 趋
便捷和理想个性化[3]。
4 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管理研究
4.1云计算应用于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管理的优势
1)实现随时随地满足高校各项教育资源的需求。云计算模 式能满足用户对资源随时随地的接入需求,对终端要 求低,网络的健壮性和灵活性得到了极大增强,对实 现教育资源信 息化,并降低成本,具有重 要意义。
2)通过数字化教育资源整合,建立统一的高校存储、计算、业务服务平台。只需一个与网络架构无 关的终端设备,通过云计算模 式整合后的高校教学、教务、科研、管理资源,优势设计并展示在 统一平台,就可以依据各校资源需求,实现高校 资源的统一调度、集中展现、全面整合。
3)可以保障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数据的安全性。高校资源数据覆盖面广,甚至包括一些学术、教学、科研、财务等保护性敏感信息,这就对安全性提出了非同一般的较高要求。云计算模式中,这些资源都保存在安 全级别 较高的集群服务器中,不会因为个体疏 忽而导致重 要数据的丢 失和损坏。
4)降低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综合管理成本。基于云计算的高校 数字化教育资 源管理的整合方案可将日 常的软硬件设施购置、网络维护等需求集中交付 给云端服务器管辖与实现,从而减少本地服务 器的需求与交互,充分有效利用各种资源,降低网络建设 缺因 乏 整体性而带来的附加资金投入,综合提升整 体的资源利用水平[4]。
4.2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管理方案
高校数字 化教育资 源服务于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多个方向,数据 种类众多,数据量庞大。数据管理时既要具有足 够的存储设备,又要建立安全科学的存 储和管理机制,如此才能满足对数 据检索、备份等操作功能的设计需要。
通常,大型高端 服务 器可选作为云中心的核心装备,海量存储设备择用于给云存 储 提供存储支持,而高密度的刀片服 务 器用于承接众多的普通应用。
基于云计算的高校 数 字化教育资源管理要综合考虑云存储、云安全、核心基础设备、虚拟化技术等多个方面,全面整 合,协同部署,最终实现高校资源综合管理[5]。
云安全除了立足于虑 云存储安全外,还要深入探讨基于虚拟化的云 中心的内 部安全,涉及到的技术包括访问控制、私有云、身份验证等。
利用虚拟化技术,将物理机 的资源 根据二级部门的IT业务需 求进行切割,实现计算资源 ,存储资源的随 机分配。随着高校信息化工 作的开展,应用和业务不断增加,IT系统规模日渐庞大 ,也随即带来了数据中心 空间紧张、高能耗、IT系统总体 拥有成 本过高等问题[6]。
综合以上内容分析,再结合高 校教育 资源管理现状,本文提出基于 云计算的高校数字化教育 资源管理方案,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管理方案
迄今为止,对于云计算的研 究日趋热烈,在某些领域收获了一定的智能成果。目前,各种高性能的服务器及网络 架构即已在高校中得到了普及应用,数据处理能力提升较快,性能呈现稳定优良。同时,高校自身人才 优势明显,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对基于云计算的高校 资源整合应用提供了实际优越条件。因此,为云计算在高校资源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奠定了坚实基础。
5 结束语
云计算概念的提出和运 用能够有效的整合高校数字化 教育资源的管理,高校通过各类资源整合实 现资源统一规划、应用和维护,降低数字化教 育资源成本消耗,提高数字化教育资 源利用效率。与此同时,云计算对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整合还存在着诸多困难。比如,现有资源的理性整合优化问题、高校政策层面问题、不同种类资源数据的整合、资源统一规划建设问题及深度挖掘 问题,这些都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研究内容则为促进高校数字化教育 管理的深入发展提出 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朱惠娟.云计算及其在网络学习环境构建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09(4):105-107.
[2] 王丽颖.浅析云计算对高校教学资源的影响[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8):151-153.
[3]程娟娟.基于云计算的高校资源管理方案探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9(27):6214-6216.
[4] 吴永红. 学校教育资源管理平台的建设与应用[J]. 电化教育研究. 2004(11):66-69.
Universi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Xiong Xiaoli; Hou Yongguang
(①Weinan Norm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Media Engineering,Weinan 714000,China;
②Publicity Department,Weinan Normal University,Weinan 714000,China)
摘要: 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是地方高校数字化建设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内容,影响到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各个层面。但目前地方高校的资源建设还存在着重复性建设、缺乏整体规划、整合与共享难度大等问题,文章针对地方高校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is premise condition and core content of local colleges digital construction, which can influence all levels of school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However, there are some issues in resources construction of local colleges, such as repetitive construction, imperfection overall planning and big difficulty in integration and sharing etc. Aiming at these issue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关键词: 数字化教育资源 地方高校 教育资源
Key words: digital education resources;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education resources
中图分类号:G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6-0191-02
0引言
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内容,在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我国地方高校约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92%[1],这一绝对性的数据决定着地方高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在整个教育信息化中所占的重要地位。然而地方性高校资源建设存在着重复性建设、整合与共享难度大、缺乏统一规划等问题,本文意在指出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策略。
1地方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地方高校的数字化建设备受关注,鉴于地方高校的特殊性,地方高校的数字化建设的质量和数量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水平。近年来,地方高校在资源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网络课程的数量不断增加,校园网络设施比较完善等。但是地方高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仍然存在着重复性建设、缺乏整体规划、整合与共享难度大等问题,致使资源建设的总体质量不高。综合来讲,地方高校数字化资源建设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1 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管理体制不顺畅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概念是什么?对此至今没有统一、权威的定义。在中国知网搜索栏中输入“数字化教育资源”进行相关的检索,仅查阅到9篇相关的文献。可见我们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探讨相当匮乏。基础性研究尚未做好,研究的深度也不够,这是目前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另外管理体制不顺畅,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面,管理体制不健全。地方性高校部门配置不完善,在资源建设的过程中,缺乏专业机构的参与,没有能够将本校的教育技术方面的人力资源的潜能发挥和挖掘出来。另一方面,管理人员的能力不足。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明显缺乏,对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了解甚少, 管理人员是整个资源建设中的重用领导角色,管理人员自身的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
1.2 资源建设的标准缺乏统一性2000年,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颁布《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3],但从对十几所地方性高校网络课程的建设调查来看,仍然存在着建设混乱、缺少规划的现象。《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只是从技术功能层面上作出指导、参考,但在资源建设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其执行度和可行性有多少,仍然有待实践的检验。另外,地方性高校的显著特点就是带有地方特色,所以在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结合其自身的特色。如何处理资源建设的标准与地方特色之间的关系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一旦处理不好他们之间的关系将有可能导致地方高校在资源建设中出现重复性建设的现象。再者,常年以来地方高校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中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那么如何检验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成效,目前仍然缺少相应的评价标准。
1.3 缺乏交流合作的经验这里所指的合作,包括与国外的合作、国内高校间的合作以及高校与其他单位的合作。目前,各个高校之间的合作甚少,都是孤军奋战,仅仅依靠自身的薄弱力量建设所谓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资源,这种现象势必会造成资源整合共享难度大的问题。当然,也有一些地方高校与企业合作,如聊城大学与天空教师合作开发出来一系列的网络课程,这些成功的案例值得推广借鉴。但在合作过程中,高校往往忽略了其自身作为教育部门的重要优势,高校应注意将其自身的教育资源设计的优势与企业公司的技术有事相结合,打造真正的“双赢”。
1.4 追求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建设据相关数据显示超过90%的高校,约6%的中小学(38000多所),约35%的中职学校(近6000所)的校园网络设施较为完备。[4]但是这些硬件资源的功能却未得到充分发挥。在各校对外宣传中,校方人员通常以我校拥有多少台计算机,拥有多少个多媒体教室和多媒体实验室等硬件条件作为评测学校信息化程度的标准,这些硬件设施可以从直观上展示该校的雄厚实力,但是硬件资源却不是信息化资源建设的全部,信息化资源还有一个重要部分――软件资源,不少高校在资源建设时忽视了软件资源的建设。他们倾向于将更多的资金投向硬件设施的建设上。上文提到人力资源是通过软件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为标志的,忽视软件资源建设就是削弱对人的潜能的挖掘,严重影响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师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1.5 知识产权和安全问题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知识产权问题愈来愈受关注,到目前为止知识产权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如何处理资源的开放共享与著作权之间的关系,做好既实现资源的共享,发挥其更大的价值,又尊重开发者的原创权,避免侵权事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网络环境下的安全性问题也令人担忧,虽然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资源的安全性会得到更好的保障,但一些隐藏在背后的漏洞仍然令人担忧。
2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对策
2.1 标准化与个性化有机结合的策略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方面同样如此,没有标准化的约束,就难看到资源建设的整齐和谐。我国2000年出台的《教育资源建设的技术规范》虽然还不是很成熟,但是它标志着我国教育资源建设的巨大进步,其为各高校资源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标准,有利于资源建设的规划、共享与整合。在高校进行资源建设时,首先要分析规范中所提出的要求,组织教师学习规范,最好请相关方面的专家来培训,做好资源建设前的准备工作。目前,高校提供教育资源多是一些文字型的文件、课件、网络课程等,只是将书本上的东西呆板生硬转变成电子文档,缺乏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媒体元素,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全然无法体现。开发人员就是要开发多种形式的资源,充分发挥视音频、动画、图片、文字等多媒体素材的表现形式,调动学习者的多重感官,让学习具有趣味性。资源建设的标准化,一方面可以避免资源重复性建设,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多个库之间的资源共享与交流,避免资源库成为信息孤岛。
个性化就是在标准化的基础上要兼顾学校和专业的特点。它有双层内涵:一是要兼顾学校的特色,在统一的标准下,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自身优势,建设有特色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二是要兼顾学科专业特点,有针对性,不同的学科要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在资源开发过程中,个性化可以使开发人员灵活地开发,具有专业特色和地方特点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不至于缩手缩脚、生搬硬套。
2.2 强自身、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策略强自身是指挖掘本校的潜力资源,充分挖掘本校人力资源,调动不同岗位教学和技术人员,积极投入到资源建设中,实行各尽所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资源建设贡献自身的力量。教学人员主要负责资源的收集,并且参与技术性开发,在技术性开发中根据自身经验,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技术人员则根据教学人员提出的要求及相关资源建设的规范,进行自主研发。管理人员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他们要对资源建设做出科学的、前瞻性的总体规划,从整体上把握资源建设前进的状态,及时给予指导。在资源建设完成后,要注意不断更新完善与维护。为了充分体现出人力资源的价值,可以设置相关的措施来激发和鼓励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引进来是指加强对外合作,吸收校外资源建设的经验。一方面,可以从社会各个渠道吸收外来投资,与企业合作,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其中社会上的开发公司可以为学校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可以与其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另一方面,要注重加强与国外高校的合作,吸收、借鉴国外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经验。走出去是指将本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推广出去,树立开放的意识,实现资源共享,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建立更好的共享机制,增加可利用资源,避免资源的重复性建设。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本校的知名度,方便招商引资。麻省理工学院的院长在接受《纽约时报》的采访时曾说:“教育是可以不断扩展接触信息的途径,并不断通过鼓励更多的人参与来得到发展的。”[5]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建设,需要不同人的积极参与,参与者在自己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可以从别人那里获取更多的资源。这才是网络环境下教育的最大优势之一。地方高校应树立一种“共享文化”,开放意识。
2.3 加强理论研究,组建专业团队正确处理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组建一支专业化的团队。鉴于数字化资源建设理论研究深度不足,地方高校应抓住时机组建团队,争取在理论研究上有所突破。理论研究的提升,在应用中就能更好的指导本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这样就可以提高自己实力,同时为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做出贡献。注意,理论研究应从实际问题出发,避免脱离实际需要。另外,鼓励教师参与,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对获取或做出一定贡献的人员给予嘉奖从而激励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2.4 知识产权的保护与信息安全在政策上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尤其是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对于侵权现象,要给予严肃处理,以规范网络行为。在思想上要加强版权保护的意识,尊重他人的原创权。网上教育资源是开放性的,树立开放的态度是正确的,但要注意保护原创人的利益,使用他人的成果要注明出处。随着新技术的更新,其将为信息安全提供更多的保障机制。地方高校要及时做好查找漏洞、更新防护软件、备份文件资源等安全措施,尤其要注意数据库的安全防范,防止网络攻击。
3结束语
地方高校要建设具有高质量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就必须解决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做好前期的设计开发和后期的更新维护等工作,高质量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不仅能为我国数字化建设添砖加瓦,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而且还能提高本校的办学质量和竞争力,为学校教育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2]曹卫真.地方高校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7,(8).
[3]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EB/OL]./new_web/keyan/xdycjygf.doc.
[4]王运武.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现状及发展策略[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
[5]邢红宇,杨庚宇,钱辉镜.美国远程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J].中国远程教育,2004,(8).
[6]戴洪霞,程达武.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利用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图书馆学研究,2001,(5).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经过数字技术处理的文字、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课件、网络课程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包括各级各类精品课程、网络课程、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等。体育专业的学生经常参加比赛或训练,“学训矛盾”难以避免,教师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借助网络远程教育平台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开展同步或异步教学,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提供了方便。基于多媒体技术开发体育专业理论和技术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借助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声并茂的信息传播方式展示课程内容,既可以扩大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又能克服书本知识的教条与乏味,也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
2高校体育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现状与发展困境
实施“质量工程”以来,从2003年开始到2010年底,全国已有3693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其中体育学50门),这些课程在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开放,提高教育质量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2011年10月10日,教育部选出首批103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其中有一门东北大学的体育《滑冰课》。到目前为止,大多高校都有一定数量的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体育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和视频公开课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据《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体育学类317门网络课程分析发现,大多网络课程的建设无连续性、不完善、利用率不高。精品课程交流互动环节薄弱,课程评价少。体育类精品课程主讲教师年龄普遍偏大,后备力量略显不足,不利于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传统体育教学是在相应场馆依靠教师的口传身授进行术科教学,在室内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理论或实验教学,教师和学生基本习惯了这种固定的模式。另外,体育专业教师普遍存在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信息处理能力较弱等特点,也影响了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发展。
3高校体育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推进策略
3.1基于课程,自建资源
数字化教学资源服务课程教学是其建设的出发点。体育专业教师要根据所讲授课程的特点和自身优势,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设备,自主拍摄教学图片、录制音频视频和制作简单动画等素材,开发多媒体课件,建设网络课堂等,辅助教学实践。自建资源是一个教学资源的日积月累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拍摄典型照片(如武术套路分解动作)、录制视频(如田径跨栏的过栏动作)等,供学生课后观看或以后教学使用。素材中的学生角色扮演会提升其学习兴趣,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2立足本校,筹建资源
数字化教学资源服务学校发展是其建设的生长点。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把精品课程建设作为一项评估指标,催生了一批省级、校级精品课程的立项和建设。体育是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各高校要统筹安排,给体育专业数字化资源建设一定资金和技术力量的支持,帮助体育教师建设资源。积极解决体育专业师生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鼓励他们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3.3跨校合作,共建资源
数字化教学资源跨校合作开发是其建设的闪光点。与其他学科专业一样,体育专业同样存在校级差异和地域差异。国家级体育类本科精品课程各学科之间的课程发展比例不平衡,不同学科在不同类型院校的分布也存在差异,师范类院校课程类型的发展比较均衡,体育院校在体育教育训练学和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课程更具优势,而综合类院校为我国公共体育精品课程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通过跨校合作可以发挥各自的师资优势,节约资金和避免重复建设。
3.4区域联盟,共建共享
数字化教学资源区域联盟开发是其建设的落脚点。有文献报道,我国国家级体育类精品课程地域分布极其不均衡,华北华东立项数较多,东北、西南和西北地区较少,且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文化底蕴、硬件设施和师资条件决定着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数量和质量,通过区域联盟,可以在一定程度解决上述问题。特别是一些地域性特色体育项目(如南方的游泳、北方的滑雪滑冰等),通过区域联盟,共建共享可以超越地理空间限制,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
4结语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系统的建设
数字化教学资源系统的建设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充分体现数字化教学与数字化学习的需求特点,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系统模型。主要理论点有:(1)建成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系统可以实现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讲授式教学等多种教学/学习模式。(2)建成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系统可以支持师生间畅通无阻的交流与协作。(3)体现网络化的特点,具备大容量,大规模,开放式,共享性等特性。(4)体现资源丰富的特点,资源种类丰富,形式多样,容量巨大。(5)体现技术先进的特点,可采用SAN技术、全文检索技术、流媒体技术等。(6)能实现以多样化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服务应用于各个教学与学习环节。
数字化教学资源系统主要包括多媒体素材库、多媒体课件库、校园视频点播系统、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库、讲授型网络课程库、教师个人教学网站群和学校精品课程库等。
1.多媒体素材库
多媒体素材库中存放各类教育教学所需的资源,如文字材料、图片资料、图表资料、各种动画、声音、片段型视频等。
多媒体素材库应有的技术特点有:基于全文检索系统核心技术开发,检索功能强大;基于WEB技术开发,所有操作均在浏览器中进行;可管理多种素材格式如各类流式媒体、文档文件、图片文件、动画文件、音频文件、视频文件;教师通过浏览器上传素材,填写各类属性描述,便于素材的查询与检索;系统设置临时上传目录,素材经过管理员审核后,才可进入正式库中:设计多种查询方式如按学科素材查询、按素材格式查询、按素材类型查询、按关键词查询,在前一次查询的结果中再进一步更精确查询;实现跨库检索功能,可同时检索多个数据库(素材库、课件库、VOD视频点播系统)的记录,检索的结果可在线呈现;基于WEB方式的管理功能,管理员可进行方便管理。
教师可以方便地从多媒体素材库中查找、调用各类素材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还可以在上课时,通过网络直接调用某一图片、声音、动画、片段型视频素材直接用于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前与课后通过校园网系统,查阅、观看或下载各类素材资源进行自主性学习。
2.多媒体课件库
多媒体课件库设计有课件的上传、查询、下载、管理等功能。教师可以通过关键词查找到你所需的课件,然后下载试用,如果觉得可以用于教学,则可以在多媒体教室中通过校园网用本教室的多媒体计算机进入课件库中,直接调用,通过大屏幕投影进行教学。学生也可以登陆进入课件库,下载、使用他所需的课件。课件的上传、管理、下载等功能和环节针对不同的用户都设有权限,以便整个系统的维护管理,并对教师的作品进行版权保护。
多媒体课件库中的课件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购买有效实用的多媒体教学光盘,再将光盘上的内容拷贝到服务器中即可。另一种是发动全校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上传。教师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进行开发的多媒体课件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库的技术特点有:基于WEB技术开发,所有操作均通过WEB浏览器进行;采用多媒体数据库技术,实现对多种格式课件的存储与管理。可管理的课件格式有PPT格式课件、WEB网页格式课件、可执行文件格式课件、光盘课件、视音频格式课件等;采用流媒体技术实现对视音频课件的管理。系统采用RealServerBasic和Windows Media Technology技术,构架通用的流媒体服务系统。可以运行、管理多种流媒体格式的课件,如RM、RAM、ASF、WMV、WMA、MOV、MP3等;设计用户课件上传功能。系统采用两种上传方式,一种是基于WEB的上传方式,一种是通过FTP的传输方式。
3.教育视频资源库
教育视频资源库内含有各种教育教学用的视频资料。如教育电视片、教学电视片、各类经典影视片、爱国主义教育片和学校自行拍摄制作的实用操作型教学环节录像片等。教师和学生可以对所有视频资料进行查询检索,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实践教学前进行预览。学生可以随时进入该系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视频资料进行观看和学习。
教育视频资源库的技术特点有:基于WEB技术开发,客户端需经过初始化操作;能承担几百个用户同时点播;教师申请注册,管理员审核通过后才可以进行视频节目的点播;学生也可注册,点播视频资料,进行在线学习或下载后播放;采用流式媒体技术,播放效果优良。
视频资源库WEB端主要功能模块:
(1)用户注册模块。用户从网上注册后,经审核通过后可开始使用本系统。
(2)节目列表模块。按一定规律(如学科)进行节目列表,单击相应节目条目可查看详细信息。
(3)节目检索模块。可按照各种方式灵活组合进行检索。
(4)视频点播模块。用户点击相应节目的点播按钮即可启动此模块进行播放。
(5)私人收藏夹模块。用户可使用此功能形成自己的视频资源中心。
(6)其他信息模块。包括在线用户,人气排行榜,公告,调查,推荐节目,最新节目,使用帮助等等。
4.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库
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库建议以教育部推荐使用的4A网络教学平台为管理系统平台。
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开发统一基于WEB格式,每一门网络课程内有多个功能模块,如本课程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安排、教师特征、学生特征、教师的电子教案、各类参考文献、背景材料(或是超链接)、习题库、E-MAIL作业布置与答疑、课程BBS论坛、各种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素材库等。此类网络课程能有效的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的数字化生存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的来源主要有获赠、购买和自制三种。
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设计开发原则:
(1)注重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及教学内容分析,保证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又充分体现其生动性、灵活性。
(2)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自主学习设计;强调体现“协作学习”方式,注重基于网络的教学策略设计。
(3)课程内容符合学科本身的内在逻辑体系,符合学生认知心理。
(4)根据课程内容特点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如实 时答疑、分组讨论、布置作业、作业讲评、问题解决等。
(5)网络课程的导航设计要简单、明确,易于浏览。
(6)充分体现网络课程教学多媒体性、交互性、自主性、协作性的特点。
5.讲授型网络课程库
讲授型网络课程开发是指以一门课的课程讲授为对象,将教师上课的视音频信号、教师上课用的演示文稿或软件、教师在电子白板上的讲解备注等多路信号合成一种高级流媒体,形成独立单元的网络课件,并分章分节进行制作,最后形成一门完整的网络教学课程。完成的网络课程存放于TOD点播服务器中,教师和学生均可以随机点播,来进行教学或是学习活动。此类网络课程最大特点是在扩大教学规模的同时,再造教学情景,增强教学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讲授型网络课程库的建设主要以自己摄制为主,且可以与其他高校进行资源共享。
讲授型网络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及要求:
(1)选择使用面广,可充分发挥课程效益的课程,如公共课、专业基础课等。
(2)综合运用视频技术、艺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3)教师讲解视频画面清晰、稳定、色彩逼真;语音清晰、准确。
(4)多媒体课件形式多样,影像丰富,信息适量,能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5)教师的讲解与多媒体课件的演示相辅相成,声画同步,教学效果好。
6.教师个人教学网站群
教学网站以“站点”形式连接到校园网中,教学内容以web页面为基本元素出现在网点中。在构建教学网站时,要充分利用了网页的基本组成要素把声音、图像、动画、视频、文本恰当地融入到教学资源之中。教师个人教学网站的设计比较灵活,可有选择地开设预习室、网上课堂、案例欣赏、在线练习、网上资源、教学BBS、自我测评等栏目。学生课外可在网上复习所学内容,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进行在线测试或者参加该课程的问题讨论,通过留言板或E-mail对教学提出意见或建议。教师个人教学网站不仅含有具较高学术价值的专题性内容,还可包括教师个人成果的汇集以及个人的兴趣爱好。这样,通过教师个人教学网站,学生不仅能进行多层次的学习,还能增进师生间的交流与了解。
教师建立个人教学网站的过程,同时也是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开发和应用的过程。教师个人教学网站规模不一定要很大,也可以体现出比较浓厚的个性化,但必须要能够为教学服务,并且考虑到师生互动的需要。教师建立个人教学网站将成为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建设的一种趋势。
7.学校精品课程库
“国家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五个一流”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课程的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师生互动学习,可大大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网络教学环境,具体包括网络资源、网络教学硬件环境和软件资源的建设,是精品课程的重要的评审指标。学校在教育技术中心的积极配合下,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网络教学环境,进行网络资源、网络教学硬件环境和软件资源的建设,逐步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并将本校一流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等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师生互动学习。各高校应充分利用其他学校的精品课程,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优秀课程资源共享。并在此基础上,高度重视自身精品课程的建设。
目前,很多高校均参照国家有关文件,结合自身课程教学的优势与特色,制定了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标准,并开展大规模的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
以上多个资源库的建立,多种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必将为学校的数字化教学和学习营造一个相当优良的环境。
二、数字化教学资源系统的管理
数字化教学资源系统的建设为全面开展数字化教学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让系统运行更加稳定、高效,更好地支持数字化教学和学习,必须对系统进行科学的管理。
1.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技术层面的高效管理
采用各系统自成体系、相对独立的管理模式。此种模式具有系统轻便、易于维护、管理负荷分散、减轻工作量、风险分散等特点,且单个子系统故障并不影响其它子系统的正常工作。
多媒体素材库系统采用了以中文分词技术为基础的词索引技术,实现多媒体数据的存储与检索。采用数据库网关的技术,实现了跨数据库平台的数据检索。
多媒体课件库系统是一个完全的B/S系统。系统采用了RealNetworks, MediaServer等免费的视频内核技术,以及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思想,结合后台数据库对课件资料信息进行处理,能够实现在校园网上实时顺畅地播放教师的各种教学课件。
教育视频资源库主要采用3CX的内核技术,以及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技术,结合后台数据库对视频资料信息进行处理;支持国际工业标准的视频格式及多种事实性标准的视频格式;管理中心综合信息平台可提供文本、语言及静态图像服务。对视频资料具有强大的查询搜索功能,支持多种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信息终端,服务器端支持多种视频文件格式(MPEG―1、MPEG-2、MPEG-4、DAT、AVl、DVI等等)。
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库以教育部推荐的4A网络教学平台为管理平台,实现对多门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的管理。
讲授型网络课程库可以江苏科建教育软件有限责任公司的TOD网络课程点播系统为管理平台。
教师个人教学网站群以独立网站的方式统一存于专用的服务器中,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统一管理维护。
学校精品课程库以网站管理的方式进行,精品课程开发完毕后,独立存于服务器上,统一由技术人员管理维护。
2.人力资源科学分配,职责明确,各项工作运转高效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有必要成立资源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任组长,下设多个工作小组,有视频资源建设小组,多媒体素材资源建设小组,多媒体课件库建设小组,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建设小组,讲授型网络课程建设小组,教师个人教学网站群建设与维护小组,学校精品课程开发与维护小组等。
视频资源建设小组又分电视节目录制人员、录像资料压缩人员、录像资料信息描述人员、视频资料上传人员、学校自摄节目制作人员等。
电视节目录制人员的工作职责为不定期广泛收集学校教师对电视节目录制的需求信息,根据需求信息制订录制计划,在电视报的帮助下,准点录制电视节目。负责随时接收教师临时提出的录制需求,及时满足 教师的教学需要。并负责粗略写出节目的简要内容描述。并将录像带归类存放入库,供录像资料压缩人员查阅,压缩。
录像资料压缩人员负责从录像带库中选出急需压缩的资料进行数字化压缩,并截去广告等非教学内容部分,采集压缩成MPC格式的光盘。交给录像资料信息描述人员进行信息描述。
录像资料信息描述人员负责在录制人员粗略信息内容描述的基础上进行较为具体、准确的信息描述,包括节目名称、关键字、所属学科/专业、作者、上传时间、节目简介等等。这些信息描述将在使用全文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检索时发挥巨大的作用,可极大提高检索的查全率、查准率。
视频资料上传人员负责将数字化的视频节目上传到校园视频点播库中,并及时将入库的最新资源目录对全院师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学校自摄节目制作人员负责对学校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学术讲座进行记录,并将录像带交给录像资料压缩人员,继续后面的工作。如各类重大新闻、各类学术报告、讲座、培训等。另外还负责进行学校电视教学片的制作。
多媒体素材资源建设小组主要负责多媒体素材库中的素材建设。有多名人员专门进行素材的收集、整理、信息描述,并入库。素材的来源主要有购买、下载、自制等方式。购买大量的素材光盘,特别是各类图片库、材质库、模型库、动画库、音频库等。上传时为每一条素材加入较为详细的信息描述。或从Intemet网上下载各类素材,进行信息描述后入库。有些素材通过自己拍摄、扫描获取,加上信息描述后入库。
多媒体课件库建设小组负责课件的购买,上传与系统维护。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建设小组负责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的购买、上传、维护。讲授型网络课程建设小组负责学校优秀课程的选取、录制、上传与系统管理。教师个人教学网站群建设与维护小组负责所有教师个人教学网站的管理与维护。学校精品课程开发与维护小组负责学校优秀课程的技术开发、课程入库、管理与维护等。
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已颇具成效,本文以营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了学院数字化校园的发展进程,同时也总结了高等数学教学资源库建设上出现的问题.并针对省内评价体系,给出了学院今后在教学资源库建设方面的前进方向,对学院的数字化校园的发展给出了宝贵意见.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高等数学;资源库建设
近年来,国内高职院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我校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并在全校教师的积极响应中建立了专业教学资源库.为加强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制定以及应用推广,指导和规范省内普通高校信息化建设,省教育厅于2014年11月19日颁布《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试行).(见附件1)
而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学校应用校园网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瓶颈,高等数学是高校各专业的公共基础学科,为学生学好专业课程提供了基础知识和研究理论.为此,高等数学网络教学的实现是当下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对照《评价体系》,我们有必要对我院信息化发展情况进行总结,对不足之处欲以完善和改进.
1.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内容
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内容主要由教学资源数据库、教学支持系统以及资源管理系统等三大部分构成.
(1)教学资源数据库是实现网络教学的基础,主要包括素材库、题库、课件库、案例库、网络课程库以及各专业学习资源.
素材库――是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材料单元,可分为视频、音频、动画、图片和文本等.
题库――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测量理论,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的某个学科(课程)题目的集合,是在数学模型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教育测量.试题数量和类型要足够多,并且分布要合理,试题内容要科学.
课件(网络课件)库――是对一个或多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教学的用于教育、教学的软件.根据运行平台可分为网络版和单机版两种:网络版的课件要求能在标准浏览器中运行,并且能通过网络教学环境被大家共享;单机版的课件可通过网络下载后在本地电脑上运行.
案例库――是指由各种媒体元素组合表现的有实现指导意义和教学意义的代表性事件或现象.
网络课程库――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2)教学支持系统是信息化应用的核心,主要包括网上备课、网上教学、网上交流、网上考试、自主学习几个模块.教学资源库必须体现为教学服务这一根本目标,因此要充分考虑教学需求,使教师和学生能方便及时的获取所需信息,并能实现教师和学生以此为平台的充分交流.
(3) 资源管理系统是信息化应用的保障,主要包括对后台管理、用户管理、系统维护以及教学管理等几个模块.维护人员通过资源管理系统上传各类媒体资源,并对教学资源库进行数据备份与数据恢复操作;对用户提供的资源进行管理、维护和监督,防止资源平台上出现各种不良信息;对新注册用户进行审批;对教师、学生、技术人员等不同用户赋予不同权限,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进行系统维护工作,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扩展性;管理学生日常选课、各类考试、学生成绩等日常教务工作、评价学生在资源库中的学习情况.
2.我校高等数学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现状
依据《评价体系》,在二级目标网络教学中必须对5个三级指标进行评价估分,即教学资源、教学平台、应用效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及管理平台和校际课程共享与学分互认.
一级指标:3.信息化应用
节选自《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试行)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三级指标
3.2网络教学
3.2.1教学资源
素材库(视频、音频、动画、图片、文本等)、题库、课件库、案例库、网络课程库、各专业学习资源.
3.2.2教学平台
师生交互、实名认证;课程信息、教学资源、教学交互、资源分类管理;在线学习的过程管理.3.2.3应用效果
实际课程总数:上网课程数;实际提供在线课程门数;平台应用效果.
3.2.4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及管理平台
是否建立,软件名称,(仿真实验分类及管理).3.2.5校际课程共享与学分互认
提供数量及互认方式;MOOC课程数.
针对此《评价体系》,我院高等数学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情况如下:
(1)教学资源库基本建立,学科媒体素材相对单调.
目前,我校十个院系十多个专业开设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目标、教材、学生情况都不相同.仅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小学教育(本科)两个专业提供了高等数学的相关教学资源,且多为文本和图片素材.其内容主要针对理论知识的教学,信息化实训教学资源缺乏.对于把职业岗位动手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的高职院校来说,音频、视频和动画素材是培养动手能力的理想教育载体,但目前相关资源较少.
(2)教学平台启动缓慢,师生缺乏相关技术知识.
学校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完成了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缺少对相应群体的培训和配套应用教育.由于教师自身对信息技术手段掌握不够,造成建成的教学资源库质量不高.较为集中地表现是纸质教学资源Word文档化或PPT化,教学设计不合理,缺乏相应的教学理论和有效的教学方法,未体现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特点.
(3)师生教学理念传统,现有资源并未充分利用.
一方面师生比较习惯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另一方面建成的教学资源库资源分类混乱,导致检索困难,使用不便,使得现有资源利用率低,形成了重建设、轻应用的局面.
3.我校高等数学教学资源库建设对策
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对常规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而非替代.根据我院高等数学教学资源库建设现状,结合《评价体系》,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建设:
(1)不断完善教学资源数据库,丰富专业教学素材.
首先,按照数字化、多媒体的技术要求对现有的数字资源予以编制、调整、修改、补充和完善,以适应多媒体教学和网上教学的需要.除了现有的文字素材外,还要建立视频素材,比如神州七号发射动画,可用于微分概念和曲线积分教学.建立高职专业定向网络教程,比如《高等数学(建筑工程系专用)》等.建立图片库,比如数学家,数学趣味题等.
然后,实现资源共享.开展这项工作,可以通过对现有资源进行整理、改编,引进其他的优质资源,自建精品课程和课件等多种途径,不断充实教学信息和多媒体资源,同时要注意收集、存储多种优秀教案和各学科备课资料、教学论文、期刊等教学资料,建立素材资料库,为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创造条件,下载网上教育信息,存储与教育有关的视听材料、图书目录和各种图书资料,为数字化教学提供更好的教学支持服务.
(2)继续加强教学支持系统,师生定期定向培训.
首先,在完善教学资源数据库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网上备课、网上教学、网上交流、网上考试、自主学习几个模块.教学资源库的功能之一就是要为教学服务,因此要充分考虑教学需求,使教师和学生能方便及时的获取所需信息,并能实现教师和学生以此为平台的充分交流.
其次,学校应定期定向组织教师和学生学习使用教学平台,使得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平台中的模块实现资源浏览与下载、课件运行、媒体课件点播、视频点播、在线答疑和在线考试,学生可以通过教学资源库环境下的Blog、Email、自动答疑、虚拟社区等网络工具实现网上自主学习.
(3)保障资源管理系统,实行专人专管制度.
学校应建立独立部门以进行资源管理系统保障工作.实行专人专管制度,将上传资源、数据备份与数据恢复操作;资源管理、维护和监督;审批新注册用户;对不同用户赋予不同权限;系统维护工作;日常教务等,交予不同的专业技术人员,以确保校园信息化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李烁等.关于交予资源库建设的几点思考.中国电化教育.2008(1).
[2]教育部交予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CELTS-41.1 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S].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型资源库;建设
随着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电子设备等数字化终端在学生中普及,使得建设适合高职学生学习、实训需要的课程数字化资源,成为目前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必不可少的重要一项。它主要体现在专业课程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通过构建丰富而实用的数字化学习和教学资源,借助先进的网络教学环境和资源管理服务平台,实现更加自主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该资源库不但支撑专业教学,更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路,支撑学生自主学习实训需要。
一、课程资源库建设目标及条件
近年我们学院花大力气建设了校园网络及服务平台,对全院师生免费开放,为普及和广泛使用数字化资源库学习提供了基础。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资源库能够满足学习者多样化需求。在国家投入巨资进行高职院校专业共享资源库建设的同时,突出地缘特色建设自己的课程学习资源库,能够结合自己学院学生情况对共享的本专业国家资源库做以补充,尽可能真正发挥“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专业课程资源库的预期效果,避免资源闲置和供求不对应,学生上课玩儿手机不听课下课上网搜答案写作业的窘境。
二、课程资源库建设思路
以教职成 【2011】12 号文为指导,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从职业岗位和课程目标分析入手,同企业专家一道分析策划框架,根据学生眼下真实需要和实际水平,以及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流程和行业标准,对课程资源库内容进行规划设计和充实采集。
1.明确需求。根据课改设计的课程框架及课程涉及的几大工作任务,确保资源库建设和使用的实效性。通过深度校企及行业协作,对市场及企业人才需求情况等进行充分调研,改革教学模式,使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实际工作紧密关联,确保课程资源库建设的实效性。
2.优化整合资源,保障课程资源建设的前瞻性,科学性。根据热点行业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特点,充分吸纳行业及企业优质资源,在形成优质市场营销课程资源库的同时,通过合作开发在岗人员参加行业继续教育培训,不断开阔眼界并丰富完善专业教学资源。力求满足教师、学生、企业员工多元学习需求。
3.持续更新、动态管理、提高资源库建设的延续性。加强教学及学习资源库开放性、探索资源建设动态管理,共享性建设机制,与企业和行业分享资源并不断丰富,把握行业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持续建设满足职业岗位需求和发展,学习实训过程中确切需要的资源内容。
三、建设方法
《市场营销实务》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有:
1.调研法:经过外出学习和调研,目前传统资源库框架基本包括:计划、大纲、教案、课件、案例、题库。我们拟增加行业专家视频讲座、行业标准和操作规范、专业策划样板、行业发展前沿、方法能力训练等,强化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及时掌握热点行业营销岗位新动态;和优秀毕业生座谈,对学生就业的工作进行跟踪调查,将学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融入资源库建设中。
2.案例研究法:案例教学是市场营销类课程教学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案例选取行业热点和企业真实案例,学生就后业面对的真实项目等,通过对这些“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寻求待解决的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
3.行动研究法:通过开展一系列目的明确的,有意义的课改团队研讨,参与教学和行业经验交流,聘请专家培训指导,外出参加专业会议,各级专业比赛交流等活动,实施研究、探索、分析、归纳总结。
四、建设方案
充分利用现有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成果,围绕行业及工作岗位需求,以充分调研为基础,以毕业生就业岗位分析为切入点,以专业课程实用性资源为重点,搭建该课程教学数字化资源库训练学习平台。建设步骤包括:项目调研、选准定位、设定目标、项目预算、培训研讨、方案实施、阶段评价、方案修订、项目收尾验收。
项目建设在整体设计上,以学校、企业、社会行业、学生和员工为本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主体及应用服务对象,紧密结合需求,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及混合媒体等多种可修改半开放化形式呈现,实现诸如教学指导、职业岗位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训练、学生自学为主的学习训练等功能,并集成为开放性、共享型网络资源平台。
五、建设特点
1.教学资源库建设采取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模式,与本地企业公司共同培养学生,参与建设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师生可以随时访问平台的资源。
2.立体化教学资源,推动教学做一体化实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完善教学和学习实训资源建设。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提高了教师综合素质和资源建设水平。
3.网络运行。校园网络包括无线网络对学生免费开放,资源库资源不断持续更新,利用教学及学习资源库平台为使用人员提供资源在线使用、资料下载、网上答疑、人员培训、服务等功能。可在网上平台开展实时 互动交流活动,教师、学生、企业培训员工等都能开展学习、讨论、答疑和交流等活动。
六、使用效果和不足
预期效果:
1.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必将增强我院营销类高职专业教学团队的社会服务能力,提升高职教育的社会声誉和教学水平,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开展和今后市场营销专业资源库建设和专业发展做出贡献。
2.通过共享和利用资源加强了学校和企业交流合作,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专业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3.把专业人才培养、学习、实训、专业竞赛有机结合,根据相关行业企业需要与企业深度合作,充分走进行业、企业,确保了课程资源库的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不足:资源库建设从建设之初至今一直处于边建设、边应用、边探索、边改进状态,各部分框架水平高低不同步状态。作为一个普通学习者,很容易就感觉被淹没在资源的海洋中没有方向。从开始看热闹走马观花,到后面对资源库的学习兴趣骤然下降,从而导致无法有效的利用资源。
为整合优化教学资源,依托高校所在地的相关企业及高职院校,虽然在资源库的建设上实现了预期的目的,但在资源库的完善和特色上仍需不断改进。如果没有足够的先进性、前瞻性、延续性,那么我们用过去陈旧的知识、通过现在的技能训练和学习、去解决未来工作中的问题会遇到很多困难。
参考文献:
[1].王静燕,李雅丽,马琳 浅谈高职《通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9)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2011 年度第二批立项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S].教职成 函[2012]1 号.2012.
一、更新观念,增强学校教师数字化意识
“数字化校园”是以学校网络为背景,集教学、管理、娱乐为一体的新型数字化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最大限度地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效率和管理效能。因此, 数字化校园建设应更新观念、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分类指导,结合学校信息技术的发展,从各部门及相关领域的实际出发,围绕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及环境建设模式的探索而展开,并以此增强学校教师数字化意识。同时,需要强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证,形成一套较完整的数字化教育组织和管理制度,必须由学校主要领导直接负责数字化校园建设,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对有关工作进行规划、组织、协调,明确各职能部门及相关信息人员的职责。要落实好学校信息技术的培训和普及工作,深层次地全面提高学校师生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和意识。在这一基础上,让学校的信息技术环境与校园人文环境实现有机融合,信息技术应用在学校实现全面渗透,教育信息化延伸至家庭和社区,构建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学校。
二、全面优化学校信息化软硬件环境
校园网络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设施,同时也是数字化教育建设的重要内容。本着这一数字化教育的观念,学校应不断优化学校公共网络设施,优化学校有线电视网络、广播网络、有线电视射频信号的数字化,做到数字化的语音、视频信号在网上传输。教室内的计算机除拥有普通计算机的常规功能外,还应融集控、视音频直播等功能,并有课件点播、VOD点播等多项功能。此外,还要建设网络基本服务体系,加大校园服务器的数量,保证学校电脑和因特网的数据交换,同时提供相当数量的服务器用于校园网的各种功能的开发。办公自动化系统、自主学习平台、数字图书馆、教学资源库、管理信息系统和网络教学系统,都需要不断完善。
数字化校园管理应用平台能将教师人事管理和学生管理、教务管理、档案管理、课题管理等各管理系统相对集成,有通用的数据格式和数据交换标准,实现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后勤服务管理的数字化。校园网络平台应做到每个处室、各教研组都有自己的信息、成果展示板块,每个学科都有教学资源库,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展示平台;在办公自动化方面,通过校园邮件系统实现学校信息处理、工作活动安排、文件收发等管理功能,促进学校日常办公事务的数字化。在教师人事管理和学生学籍管理方面,建立学校完备的教师人事档案和学生学籍档案,对教师的学历、职称、进修及考核获奖等情况进行管理,对学生的毕业升学、转学插班及德育评价等进行管理;在教务管理方面,实现对学校教学基本信息、教学计划、学生成绩、学科和课程、课表和课务等管理功能,可以对教师课表的编排,网上备课、电子教案、课件管理、论文管理、试题库、学生成绩管理等实现网上管理;校产管理方面,可以实现校产的编目、入库、领用、查询等功能,使整个办公、教育教学管理体系更高效、更便捷,决策更民主、更科学;在财务管理方面,按财务管理的要求,能对学校账务进行数字化处理。在图书管理方面,实现学校图书的入库、借阅、催还、挂失、查询、统计等功能。
三、重视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库体系的建设,提高资源使用的效率
资源的生命力在于运用。课程改革呼唤信息技术的支撑,信息技术的运用渴望新教育理念的指导。我们发现“书本教材再现式”、“灌输辅助式”、“板书替代式”的教学模式比比皆是,导致多媒体教学进入这种误区的主要因素就是资源太少,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为一节课去准备大量的资源。资源一直是制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
通过联合教育网站建立基于教育城域网的教育资源中心,教师可以获得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注重自身资源建设的同时,积极鼓励教师充分发挥城域网的作用,对这些资源进行“再加工”,形成服务教师的宝贵资源。
学校应把资源建设定位为教育信息化工程中的中心工作,搭建起共享资源库的架构,分门别类的存储,建立科学有效的检索系统和应用系统,做到教学资源的流通和共享,实现网上实时传输,并及时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资源进行筛选、加工、转化并进行再利用,以此来加大校本资源的建设。同时,教师使用信息化与校园网不仅仅是参与使用,还参与校园网络资源的充实、网络信息的提供、制作,参与对数字化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这样一来,数字化教育的作用获得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四、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教师是数字化教育实际应用的核心和骨干力量。建设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业务水平高、技术较强的骨干教师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全面提高教师信息技能和信息素养,能使数字化校园建设顺利进行,并为数字化校园使用效率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制订好每学期的教师校本培训计划,对学校教师进行有计划、分层次的数字化教育培训,鼓励他们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与数字化教育相适应的教学理论,努力把数字化技术融入到学科教学活动中,实现数字化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指导教师参加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使教师普遍具备多媒体课件制作、网页制作,网上资料查询、演示文稿制作等应用能力,为学校和教师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使教师从制作演示型课件的阶段转向以改变传统教和学为重点的课程整合阶段,探索基于多媒体环境以及网络资源环境下教与学的问题研究,全方位营造学校教育的数字化环境。
积极推行网上电子备课制度,要求同年级教研组分工合作备好一册教材,共同分享教案资料,其流程为:整体理解――合理分工――集体讨论――分开备课――结果共享,既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又避免了教师的重复劳动。要求教师提高课堂效率,按时下课、放学,推行教师“学习时空”,保证教师在学生放学离校后有自主的理论学习时间。
五、利用数字化平台,强化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校要重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借助创建数字化校园大力推动全体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全校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能力。上好信息技术课,同时结合兴趣活动课对学生进行特色化教育。把信息技术教学与其他课程相整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第二课堂,组织并定期开展电脑兴趣小组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区举办的各类信息技术比赛,把学生平时所做的作品及心得体会发送到网站上去发表,经常利用信息技术课在校园网络上展示一些学生的优秀作品,并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管理中来,以此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热情,强化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样,不仅提高了数字化校园的使用效益,还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培养。
关键词: 档案信息化策略
21世纪是全球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的普及和各类信息技术的推广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便捷。信息资源共享让我们用最小的投入获得资讯利益的最大化,各种科学技术信息资源的传递已由传统纸质方式逐步向数字化信息转换,多年来在公众眼里较为神秘的档案信息资源也不例外,互联网上纷纷出现大量的公共档案数字信息资源。
受大环境的影响,高校传统的档案管理也在悄然发生着可喜的变化,与其它信息资源相比,档案信息具保密性、政治性,这就使得高校档案数字化信息的开发受到一定的限制,院系级档案的数字化信息建设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一、高校艺术系院数字档案建设的必要性
近几年,随着高校艺术专业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艺术院系的各类档案数量迅速增加,有限的存储空间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把现有的档案信息资源转化为数字信息即可解决这个日渐突出的矛盾。
院系级的档案信息除了文书档案信息外,还有教学档案信息。院系级的档案管理能直接反映出院系的教学管理、教学活动等情况。由于艺术专业的独特性,大量的档案信息是在师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直接产生形成的,用传统的存储方式会丢掉许多有价值的教学信息,而数字档案信息的开发改变了这个窘况,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可采用摄像、录音等技术手段对原始材料进行及时有效的存储。
与艺术专业院系相比,其它学科专业院系的教学档案管理相对容易,艺术院系的特殊性决定了艺术院系教学档案载体的多样性,我们有时必须用不同的储存介质(图片、磁带、CD、VCD)来保存同一个教学档案,因为这样教学档案信息才会更加详实、可靠,同时档案保存的时间较过去也有所延长。
以美术系为例,各个专业方向的教学效果完全可以通过学生平时作业和考试试卷来衡量,用传统方式来保存这些极具价值的教学档案除了需要大量的人力对此进行整理外,还需要大量的存放空间,纸张的吸湿特性更增加了档案管理的难度,因此数字档案建设势在必行。
以音乐系为例,《声乐》这门课程的教学档案,如用传统的方式,我们只能通过教学目标要求、考试评分标准及成绩册上面的分数来衡量教学效果。如此一来,该门课程的教学档案信息显得过于简单。但是如果通过采用录音、录像等科技手段真实记录考试过程,就能让我们把“声音”这一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确实存在的原始教学档案有效的保存起来。当学生对教师是否严格按评分标准做出相应的成绩评定产生质疑时,声像档案的详实性、可靠性就会有效发挥重要作用。
二、高校艺术系院教学档案数字化的开发与建设
凡是利用价值较大的教学纸质档案都应尽早转化为数字档案。对于办学规模较早的高校艺术系院来说,专业方向越多,教学档案的数量就越大,学生试卷、学生名册、学生各项过级率统计、学生成绩册、学生的专业实践等,都是纸质档案居多,保管成本较高、易磨损、检索和利用效率较低,这给档案资源共享造成了相对的障碍。通过教学档案的数字化建设,可将学生名册、学生成绩甚至教师的教学课件都挂上网,既能提高教学档案的有效利用率,同时又能为校园档案的数字化建设提供最为基础、详实的数字信息数据。
如若原始的纸质教学档案数量较大,便可通过图文软件,对纸质教学档案进行扫描,实现数字信息的转换。这样做除了准确率高,便于管理之外,还比人工录入要快了许多,更重要的就是档案信息的利用者还可以看到档案最为原始的特征,比如美术系的专业课试卷,试卷原始的纸张颜色、教师批改的成绩等,这些都能更加有效的说明教学数字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高校艺术系院教学档案数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艺术系院教学档案数字化档案建设离不开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技术支持。它的重点是整个数字化系统,该系统的各个环节都应保持一定水平,通过局域网络进行各环节的联系,这样才能发挥整体优势,提高数字系统的综合能力。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将可能导致整个系统无法正常使用。
在档案进行数字化转换工作之前,相关部门应该进行精心地组织准备工作。首先对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数字化转换工作不仅技术要求高、操作有一定难度,并且还需要资金、时间投入,通过对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可提高档案数字化转换的工作效率;其次,对要进行数字化转换的非数字化档案,进行数字化之前的认定,并提出明确的转换意见,经部门领导和学校主管部门领导同意后,方可进行数字转换工作,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档案数字化转换工作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
高校艺术系院传统的教学档案数字化转换成功后,档案查询者通过互网络就可利用这些档案信息,这就对档案信息网络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提供远程服务时,档案管理软件方面要做到有入侵预警机制,采取防火墙、身份鉴定一系列的措施确保教学数字档案的安全,同时采用现在流行的Fair fox网页浏览器,提供远程利用,有效防止病毒软件入侵。
教学课件是教学档案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此一来,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就成为高校艺术系院教学档案数字化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在教学档案数字化的过程中,我们可通过技术加密,建立内、外网两个管理系统,通过网页访问权限等设置,对一些重要的教学档案进行知识产权保护。
高校艺术院系的教学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工程,它需要技术、资金支撑,我们只有从档案的利用率出发,合理分出轻重缓急,才能完全做好教学档案数字化的转换工作。
参考文献:
[1]周振朝.高校系级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初探[J].山西大学学报,1999.1.
关键词:师资配置 教室配置 0-1规划 lingo11.0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c)-0192-02
中国高等教育在最近l0余年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全国在校大学生数量从1998年的623万发展到2011年的3167万,而在岗教师及教室等教学资源却没有按这样的速度同步增长,教学资源的总量明显不足,过去几十人的课堂,现在变成了上百人甚至几百人,使得课堂提问、师生互动难以操作,不仅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影响,而且课外答疑、作业批改等环节也变成了粗放式。在教师指导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上,普遍出现一个教师负责的学生人数过多,指导不到位的问题,这种情况在湖北经济学院更加明显与突出。
姚桂霞等[1]用集合、映射以及多次分层然后总和的方法解决了高校教师的排课问题;顾兴强等[2]从当前宏观和微观的背景着手,分析了高校教室资源优化配置的内容,从三个方面分析了高校教室资源优化配置的途径。在总结现有文献资料后可以发现,目前很少有文章对高校各专业院系应配置的教师人数进行定量的分析和测算,本文以湖北经济学院为例,具体测算各专业院系所需的专任教师数量,进而估算学生人数,再根据师生规模研究教室资源配置问题,以期为我国高校师资与教室资源配置问题提供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
1 师资资源配置的优化模型
这样就求出了每个院系所需配置的教师人数,同时还求出了每个院系的教师平均每年所需完成的除公选课以外的课时数和每年所需完成的公选课课时数。当然,模型中计算的教师人数只是完成基本教学任务所需的教师人数,高校中除了基本教学任务之外还存在科研、培训、专业论文与实习指导等任务,根据文献资料,我们将这部分教师资源数与完成基本教学任务所需教师资源数设为1∶3,并假设第一部分教师也同时承担基本教学任务,设他们所需完成的课时数为只承担基本教学任务教师的10%。设教师总数为N名,则可列方程:;可以解得:N=616
故最终的教师总数为616名,把补增的139名教师均分到每个院系,结果如表2。
2 教室资源配置的0-1规划模型
首先我们对课程进行分类,把课程分为:(1)专业课(包括专业必修和专业选修);(2)其他必修课;(3)公共选修课。假设专业课在小规模教室里教学,其他必修课在中等规模教室里教学,公共选修课在大规模教室里教学。笔者统计了每个院系在每个星期承担的专业课课时数,及其他必修课课时数和公共选修课课时数,并且统计了每个院系每星期在小规模教室、中等规模教室及大规模教室里分别进行教学的总课时数,还统计了每个班级每星期在小规模教室、中等规模教室及大规模教室里分别上课的总课时数。
为了构建0-1规划模型,我们假设专业课在小规模教室里教学,其他必修课在中等规模教室里教学,公共选修课在大规模教室里教学,并假设晚上不排课。做出如下定义:
(1)教师集合,…,表示第个教师。
(2)班级集合,…,表示第个班级。
(3)课程集合,…,表示第类课程。
(4)小规模教室集合,…,表示第个教室。
(5)中等规模教室集合,…,表示第个教室。
(6)大规模教室集合,…,表示第个教室。
(7)上课课时集合,…,表示第个时间单元(一个星期内的第节课)。
(8)教学任务的集合,…,表示第个教学任务。
(9)排课任务的集合,…,表示第个排课任务。
令:,即,表示第个老师担任第个班的第们课程。这样,在具体操作时就可以把教学任务确定下来,因为每个老师上的课程是确定的,即老师和课程之间建立起了对应关系;又上某一课程的某几个班级也是确定的,即课程与班级之间也就建立起了对应关系。这样,老师、课程、班级的关系也就基本确定了。实际上,经过分析,上述式子也可以理解为多少个老师给多少个班级代了多少课程。
所以,该高校根据师生规模应该配置50个容纳64名学生的小规模教室,用于上专业课(包括专业必修和专业选修);配置50个容纳128名学生的中等规模教室,用于上其他必修课;配置30个容纳213名学生的大规模教室,用于上公共选修课。
参考文献
[1] 姚桂霞,杨付超,王小丽.基于高校教室资源优化方案探索[J].数学教学研究,2009,28(8):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