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口腔护理操作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护理专业;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是教师备课阶段,为了上课而准备的关于学习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的一种构思和设计,是体现教师对于为上好一堂课所做的准备工作。对于医学护理专业的教师而言,大学教育没有教授如何书写教案和做好教学设计。因此,写教案和做教学设计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医学教师而言,是陌生和艰难的。而医学护理专业课程和普通文化基础课又不同,医学护理课程涉及到大量的需要学生操作的实验课程。下面,笔者会以“口腔护理”的教学为例,介绍一下理论—实验一体化教案和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一堂课应该掌握、熟悉、了解的知识和掌握的能力,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这部分内容学生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是掌握常用漱口溶液的使用方法和作用;能力目标是掌握特殊患者口腔护理的方法,熟悉患者口腔卫生、自理能力和对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的评估方法,了解一般患者的口腔卫生指导,义齿的清洁与护理。情感目标是注意人文关怀,具有爱伤观念,尊重并且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二、教学方法
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问答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方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讲述的形式向学生传递知识。问答法又叫做讨论法,通过教师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方式,得出结论。读书指导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课本的知识,自我总结和分析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演示法是教师通过示范教学的方式,把具体的操作流程直观的展示给学生。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操作练习,从而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教师上课时一般会结合教学内容同时选择多种教学方法组织课堂。“口腔护理”这部分内容是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因此可以选择讲授法、问答法、演示法和练习法4种教学方式并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一堂课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内容,在整节课中,最关键的、最重要的内容。而教学难点是一堂课中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掌握的内容。当教学重点难以理解和掌握时,教学重点也会成为教学难点。“口腔护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是特殊患者的口腔护理的操作方法。口腔护理这项操作是基本的护理技术,是每一个护理专业的学生都应该掌握的操作技术,也是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的操作,因此口腔护理的操作方法是本次课的重点内容。教学难点是常用漱口溶液的选择。因为涉及的漱口液种类繁多,作用和原理不同,配置方法和浓度也都不同,所以学生记忆起来会非常困难,还容易把不同种类漱口液的作用混淆。因此漱口液的选择是本次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上课的基本流程,包括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课堂小结、作业布置和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导入有复习导入、游戏导入、故事导入、直接导入、问题导入、悬念导入、经验导入等方式,以“口腔护理”教学为例,可以用案例导入的方式,插入一个病例,如“患者,女45岁,不慎从高处坠落,经医院诊断为高位截瘫,如何为该患者进行口腔卫生的清洁护理工作?”这样可以迅速提起学生的学习劲头和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病历内容需要书写在教案中。讲授新课环节,教师可以先讲授理论的部分用问答法和讨论法让学生自我讨论什么是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什么是正确的刷牙方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思考如何选择口腔清洁用具,比如吃肉的时候塞牙了应该怎么办,用牙签还是用牙线更好等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常用漱口液的选择上,教师可以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对这部分中间进行讲解。比如在教案中插入案例,教案中的案例一定要简单明了,并且需要教师把参考答案也一并补充在教案中。在一般患者的口腔护理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演示的方式,向学生示范对一般患者如何进行口腔护理,因为这部分内容简单容易掌握,所以不用让学生进行练习操作。接下来教师进行特殊患者的口腔护理操作,实验操作的教案要求教师把每一个步骤都详细记录,并提前在脑海中进行模拟操作,避免上课期间漏掉重要的步骤。在操作中尽量把动作慢下来,让学生看清每一步的操作,并让学生做好记录。演示完成后是学生的练习环节,学生采用分组练习法,要求每个小组的组长从实验老师处领取口腔护理操作的无菌物品。教师需要始终在实验室进行指导操作,对于掌握不好的学生,教师应该为该学生再次示教。操作练习后,教师应请学生进行回示,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对本次课的重难点进行梳理和小结。在作业布置环节,教师应把具体的作业书写在教案当中,比如1%~3%的过氧化氢漱口液是什么作用?再比如在为特殊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操作的顺序是什么?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的重难点内容。板书的书写要求:采用“三区”书写法,即将一块黑板纵向分为三区,一区为主板书区,书写主要框架、大标题;二区为副板書,对一区内容进行填充;三区为每一个小问题又有哪些相关内容。一区为保留区,二区、三区为可擦写区[1]。
五、教学反思
讲课完毕后,需要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分析和记录。把学生掌握情况进行记录,以吸取经验。比如笔者在进行“一般患者的口腔护理操作”环节,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发现这个问题后,及时记录在教案中,再上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就可以采用别的教学方式比如视频教学法让学生观看这部分操作。这就是教学反思的意义。
书写详细教案和对课程进行教学设计有助于医学护理专业课青年教师更快地熟悉教学流程,也使医学护理专业课青年教师更快地成长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教师。这样,他们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医学生,为祖国的医学护理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颌骨骨折;口腔护理;复位固定术;细菌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41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27-01
在外科中颌骨骨折是比较常见的,其发病主要是由外力直接作用引起的,常见的致病原因有车祸、坠落、撞击等。颌骨是人体进行咀嚼等功能的重要骨性支架,骨折后不进行有效治疗不仅会导致面部畸形,而且会发生咬合错乱,影响患者日常进食、说话等。手术对治疗颌骨骨折效果较好,但是要提高手术的治愈率,必须重视术后的口腔护理[1]。我院对79例颌骨骨折复位固定术后患者实施了有效的口腔护理,提高了治愈率,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在2010年6月——2012年10月共收治各类颌骨骨折患者79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34例;年龄在6-67岁,平均年龄(34.7±2.4)岁;致伤原因:工伤23例,交通事故35例,殴打伤11例,摔伤10例;骨折类型:开放性骨折24例,封闭性骨折55例;骨折部位:下颌骨正中骨折12例,上颌骨骨折6例,下颌骨角部骨折22例,下颌多发性骨折21例,颏孔区骨折14例,上下颌联合骨折4例;骨折复位固定术:单纯内固定13例,单纯颌间牵引固定12例,内固定加单颌结扎固定22例,内固定加颌间结扎23例,颌间固定加上颌骨与颅骨9例。固定时间1-6周。
1.2 口腔护理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①提高患者配合度。在进行口腔处理之前应向患者介绍操作方法,患者保持半卧位,头偏向一侧,在患者颈下围好治疗用的围巾。②使用口镜打开患者口角,用手电照明,观察患者口腔,看有无异常现象,如出现异常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在操作中要注意力道不能过大。防止创口再次裂开,影响患者愈合情况。③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的口腔漱洗方法。对于单纯内固定患者要采用漱口液进行漱口,每日进行4次,护理人员要让患者掌握正确的漱口方法,将漱口液含在口中,鼓动唇部和两颊,用舌头在口腔内搅动,让漱口液能够到达口腔的各个部分,实现彻底的清洁。对颌间结扎固定患者主要采用冲洗方法,冲洗时患者保持半卧位,用注射器接头皮针,将针头去掉,然后用生理盐水按照从左到右、从上而下的顺序进行冲洗,边冲洗表抽吸,直到患者口腔清洁为止[2-3]。在冲洗中要对患者口内的情况认真观察,必要时要报告主管医生做出调整。对颌间牵引患者在口腔护理中要采用装有自制针头的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对颊部、牙间隙、龈沟等进行加压冲洗。在口腔清漱洗中要特别注意一些无法配合患者的护理,要避免误吸。④对存在口腔溃疡的患者可以采用双氧水对溃疡部进行清洗。为了防止患者口角破裂、溃烂,可以在上面涂抹红白霉素软膏[4-5]。⑤并发症预防:在护理中操作器械不能深入口腔内部,避免刺激咽反射;对吞咽困难的患者,在口腔护理中头要保持低位,且偏向一侧,确保能将口腔中的分泌物彻底清除。在口腔护理操作中动作轻柔,避免伤口出血。
2 结果
本组79例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和口腔护理,治愈71例,出院时患者的咬合功能恢复正常,治愈率为89.9%。另外8例患者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创口感染,创口感染者均为开放性骨折患者,其中2例为骨折缺损,另外4例患者为牙源性感染,后期将患牙拔除清创后愈合。
3 讨论
颌骨骨折对患者的影响较大,治疗颌骨骨折当前较为常见的是颌骨骨折复位固定术。在手术之后,患者张口受限,为了防止创口裂开,患者较少进行进食、说话、咀嚼、吞咽等活动,患者身体水分和营养不能得到补充,使得患者唾液分泌过少,降低了口腔的自洁能力,口腔内的食物残渣难以清除,细菌滋生,导致口腔感染出现,影响到手术效果[6]。
全面的口腔护理能够减少口腔细菌滋生,对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感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口腔护理中使用棉球擦拭口腔,其抗感染作用相对较好,但是对于颌间结扎患者来说,牙弓夹板、钢丝等对清洁有一定的阻碍,清洁效果降低。而采用漱洗方式进行口腔护理,能够使漱洗液到达口腔的各个部分,有效清除死角细菌。颌骨骨折手术中患者采用的手术复位固定方式不同,在口腔护理中需要注意护理重点,看是选择含漱,还是选择冲洗,一切以提高口腔清洁舒适为主。本组研究中对不同手术固定形式的患者采用了不同的口腔清洁方式,在79例患者中有71例患者痊愈,另外6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经过后期治疗也基本痊愈,治疗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 陈苗.口腔冲洗在颌骨骨折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6):402-403.
[2] 林红,阎丽芝,孙玉芳.下颌骨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包头医学,2009,33(3):169-170.
[3] 管华,张红梅,邓婕.改良口腔冲洗法在颌骨骨折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0):21-22.
[4] 方春辉,高龄一.颌骨骨折术后颌间结扎患者口腔护理方法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3,11(7):483-484.
关键词:牙龈炎冲洗剂 生理盐水 口腔护理 对比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431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93-01
在临床护理中做好口腔护理工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口腔卫生,防止微生物造成口腔发炎及感染[1]。为了改善口腔护理效果,则应注意采用科学的方法清洁口腔。本文分析了牙龈炎冲洗剂与生理盐水对于护理效果的影响,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在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男31例,女17例;年龄在15岁至76岁之间,平均(43.7±2.4)岁。将以上48例患者分为两组,即生理盐水组(A组)、牙龈炎冲洗剂组(B组),每组24例,两组患者的体质状况、口腔状况、性别及年龄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以对比护理效果。
1.2 方法。在进行口腔护理之前,先向患者及患者家属说明实施口腔护理对于疾病康复的重要意义,以便提高护理的依从性。如患者的呼吸道当中插有气管套管,则应先对气囊进行检查,并确认气管壁以及气囊处于密封状态后才能进行操作。使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将头部固定好之后,便可以开液[2]。在进行护理时,应先利用手电筒以及压舌板对患者的口腔状况进行观察,以了解口腔分泌物颜色及性质,是否存在霉菌感染、溃疡,舌面是否肿胀及出血,口腔黏膜是否完好等,在检查的过程中要采集分泌物送检。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护理A组与B组患者,A组的护理方法如下:将清洁棉球浸入生理盐水当中,随后夹紧棉球对患者的硬腭部、舌面、颊部、牙齿以及口唇进行擦洗。B组的护理方法为,将8~9个干棉球浸入到牙龈炎冲洗剂当中,随后利用浸有生理盐水的棉球对患者的口唇进行擦拭,以便使口唇保持湿润。湿润口唇后利用在牙龈炎冲洗剂当中浸泡过的棉球对牙齿外侧及内侧、硬腭部、舌面及颊部进行擦洗。为了有效清洁口腔,每天为A、B两组患者提供两次口腔清洁护理。对于呼吸道中插有气管的患者,则在进行护理之后更换新的胶布及清洗牙垫,并重新将气管固定好,以避免呼吸道感染。
1.3 观察指标。实施口腔护理10d~15d之后,对两组患者的口腔进行观察,并记录是否存在真菌感染、溃疡、牙龈炎及口臭等状况。
1.4 统计学处理。记录好两组数据之后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检验组间差异的方法为X2检验,如P
2 结果
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为A组及B组患者提供口腔护理之后,发现两组的口腔状况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B组患者口腔出现的并发症明显少于A组,两组的差异明显(P
表1 A组与B组口腔状况比较
3 讨论
口腔护理对于口腔卫生的改善及其他疾病的治疗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临床中应重视帮助患者清洁口腔。目前在护理口腔时所采用的常规方法为利用浸有生理盐水的卫生棉球清洁唇舌以及牙齿等[3]。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无法将牙缝当中的污物清理干净,因此可能造成微生物感染等并发症;如采用牙龈炎冲洗剂代替生理盐水,并在清洁口腔的过程中利用冲刷结合的操作方法,便能够有效清洁牙缝及其他口腔死角部位,对于口腔溃疡及口臭等并发症的预防有重要作用[4]。在本研究中采用牙龈炎冲洗剂对B组患者进行护理,而在护理A组患者时所使用的是生理盐水,结果证明B组的护理效果优于A组,与当前的研究成果相符。牙龈炎冲洗剂当中含有多种抑制细菌不断滋生的有效成分,如渗透剂、维生素E、茶多酚以及甘草酸等,能够起到杀菌抑菌以及防治口腔炎症等作用,且不会对口腔黏膜产生强烈的刺激。茶多酚提取自天然植物,是一种广谱类抗生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功能,因此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能够消除口臭及增强黏膜的代谢功能。甘草酸是一种中药活性成分,具有防治口腔溃疡、消除或减少氧自由基以及提高SOD水平等作用[5]。由于牙龈炎冲洗剂当中含有生理盐水所不具备的有效成分,因此采用牙龈炎冲洗剂护理口腔,不但能够使护士的工作强度得以减轻,同时还可以改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许同梅.两种口腔护理液用于经口气管插管危重患者口腔护理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21):3243-3244
[2] 王荣荣,许晓娜,林绮岚,黄婷婷.丁硼乳膏行口腔护理对预防血液透析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观察[J].广东医学,2013,34(20):3221-3222
[3] 安园园,汪惠才,马龙,王梅新.重症监护病人口腔护理使用氯已定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3):263-265
1.1护理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棉球擦拭法,每天两次。实验组在传统口腔护理的基础上,改进和完善口腔护理干预措施。
1.1.1加强培训提高认识强化执行意识加强培训,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因素的知识,明确口咽部的细菌在VAP发病机制中的关键作用,树立保持良好的口腔清洁度在预防VAP发生的重要意义。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对于有人工气道的患者,要求责任护士每天填写人工气道患者护士操作记录表,表格中口腔护理作为其中一项要求,包括口腔分泌物有无及时清洁(每3h评估1次),每天至少3次口腔护理(每班至少1次),护士执行后签名确认,每天由组长检查和小结,同样记录在表格中,强化执行意识。
1.1.2及时清除口腔、鼻咽部分泌物气管导管气囊上分泌物及口咽部分泌物中的细菌下移会导致VAP的发生,另外,气管插管气囊上的黏液会随着患者的呼吸,一过性气囊压力下降和改变等因素从气囊的边缘进入下呼吸道[3],同样是VAP的发生因素之一。先充分吸引口腔、鼻咽部分泌物,再从气管导管的侧管(声门下吸引导管)直接吸出囊上黏液,如囊上分泌物较黏稠时,可用20ml注射器缓慢注入0.9%NaCl液5~10ml后再抽吸囊上分泌物,从而减少或控制进入下呼吸道的细菌的数量,预防VAP。
1.1.3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对于气管切开的患者用双氧水棉球擦拭口腔,擦洗前先用小儿软毛牙刷沾漱口液刷牙,清除粘附在牙齿上难以擦拭的分泌物。擦洗干净后再喷上洁悠神液。1.2.4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气管插管的患者采用二人配合边冲洗边抽吸的操作方法代替传统的棉球擦拭法。操作前先检查气管导道气囊压力,保持在于25~30cmH2O为宜[4],以防误吸,同时吸净气道和口腔的分泌物。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冲洗者在高位,缓慢注入0.05%洗必泰溶液[5]冲洗患者牙面、颊部、舌面咽腭,抽吸者在低位吸引,直至吸出液清洁为止,完成后更换牙垫,重新固定气管插管。更换吸痰管,抽出气囊内气体,负压抽吸气管内分泌物,以清除气囊上残留的分泌物及冲洗液。最后气囊内注入适量气体,封闭气管插管与气管壁之间的空隙。
1.2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生率及插管留置时间。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分别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2结果
试验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患者插管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
3讨论
在我院CCU监护室内,由于收治病人的情况各异,有一些老年病人,由于病情原因,不能进食,保留胃管,应用鼻饲营养液维持患者的生命。患者习惯于张口呼吸,不能闭口,呼吸急促,致使口腔黏膜干燥。张口呼吸会使患者能量消耗很大,水分大量丢失,还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我们护理中不仅按时给予患者每日进行口腔护理2次,用盐水纱布湿润后覆盖于患者口腔,每四小时更换纱布,但效果仍不满意。病人口腔内仍可出现大量的干痂,因此我们尝试使用无色的润唇膏,为患者彻底进行口腔护理后,在唇部及舌面上涂以润唇膏,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推荐使用曼秀雷顿无色润唇膏。
润唇膏的主要作用是为双唇锁住水分提供屏障,它的基本成分离不开凡士林和蜡质,不过现在也有不含蜡质的新配方,还有含维生素A、E等抗氧化成分以及SPF防晒功能的。选用无色的唇膏,避免了口红吸收可见光能量后,能损伤细胞内的脱氧核糖核酸(DNA)使细胞发生突变,而引起唇癌的发生。另一方面进食唇膏中的色素不仅可随食物进入人体,口腔黏膜对色素也有吸收作用,这些色素对机体也会构成潜在性危害,故选择无色的唇膏。
操作方法应注意事项:
1)嘴唇及舌头上有干痂或硬皮时,不要用手硬撕,避免损伤口腔黏膜,最好用毛巾热敷一会儿,待硬皮软化,可以用棉签沾少量的盐水,一点一点的轻轻剥离嘴唇及舌头上的干痂,随时将剥脱物从口中取出,避免落在口腔,而造成患者的窒息,除去干痂然后在嘴唇及舌面上涂用唇膏。临睡前,涂润唇膏可以使效果加倍。也可涂橄榄油
2)每日口腔护理两次,用无菌生理盐水擦拭口腔内部,清洁口腔及唇部皮肤,预防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
3)定时给予唇部按摩,可促进血液循环,收紧嘴部轮廓,消除或减少嘴唇横向皱纹。
4)由于患者应用胃管鼻饲营养液,不经口进食,因此涂用唇膏后应注意观察使用效果,观察唇部及舌面干燥皮肤是否改善,是否已经滋润,如出现即将脱落的干痂应及时取出。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5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ICU气管插管患者80例,年龄为18~70岁。排除标准:基础病情凶险患者,预计48 h内死亡,或可撤机拔管,或己发生肺炎的患者[4]。纳入标准:需要接受机械通气患者。根据氯己定溶液溶度将患者分为A、B、C组,同时设置对照组。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
1.2护理操作方法
采用负压式吸引牙刷和氯己定护理液按口腔护理规范进行[5-6],q6h进行1次口腔护理,两人配合操作。负压式吸引牙刷和牙膏擦洗完毕后[5],A、B、C组分别采用0.06%、0.12%和2%氯己定溶液进行口腔冲洗,边冲洗边吸引,直至吸出液澄清为止。对照组则采用生理盐水冲洗。
1.3观察指标
1.3.1 口腔异味 采用数字分级法(NRS)进行评估[7]。由护士根据自己感觉结合患者口腔情况圈出1个数字来评估,0分:无异味,1~3分:轻度异味,4~6分:中度异味,7~10分:重度度异味。将每个患者的得分取平均值。0~3分表示无明显口腔异味,4~10分则有口腔异味。
1.3.2 牙菌斑指数 按照Silness和Loe提出的方法进行检测并记分[8],每位研究对象的牙菌斑指数为全部牙菌斑指数总分的平均值。计分标准:0分为龈缘附近无牙菌斑;1分为龈缘区的牙面有薄的牙菌斑,但视诊不可见,用探针的侧面可刮出菌斑;2分为龈缘或邻面可见中等量的牙菌斑;3分为龈沟内或龈缘区及邻面有大量软垢。评估时间为气管插管第1天第1次口腔护理前和第5天第2次口腔护理后。
1.3.3 口腔菌落计数 于机械通气后第1、3、5天第2次口腔前及后2 h取咽拭子标本送检[9]。
1.3.4 常规临床指标监测 包括每天体温(当天最高温度)、白细胞(WBC)计数、降钙素原(PCT)等。
1.3.5 VAP相关观察指标 包括VAP发生率及发生时间、总死亡率、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VAP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相关标准[10]。
1.3.6记录口腔护理不良事件 主要是口腔黏膜的情况,有无充血、水肿、溃疡、伪膜、灼痛感等[11]。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取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口腔菌落计数比较采用非参数Wilcoxon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各组口腔异味发生率和牙菌斑指数的比较
A、B、C组的口腔异味发生率依次为40%、30%、10%,均低于对照组的65%(P<0.05),且C组低于A组(P<0.05)。各组间的第1次牙菌斑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的第2次牙菌斑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C组低于A组(P<0.05)(表1)。
2.2各组口腔护理前后菌落计数的比较
护理前,A、B、C组与对照组的菌落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A、B、C组的菌落计数均少于对照组,且C组少于A组(P<0.05)(表2)。
2.3各组体温、WBC计数、PCT水平的比较
C组的体温低于对照组,B、C组的WBC计数少于对照组,A、B、C组的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C组低于A组(表3)。A、B、C组的VAP发生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ICU停留时间、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A、B、C组的VAP发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表4)。
2.4各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C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B组,对照组(P<0.05)(表5)。
3讨论
随着机械通气在ICU的普遍應用,其并发症也普遍受到关注[12],VAP就是其中之一[13]。尽管现在对VAP的流行病学特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但是VAP 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医疗费用状况依然没有改观[14],因此预防VAP 的发生就显得特别重要。有研究表明,胃肠道菌群向口咽部易位和口咽部菌群误吸认定是VAP发生的主要原因[15-16]。诸多实验也认为口腔卫生状况的好坏与VAP 的发生有直接关系[17]。口腔护理通过口咽部的清理可以减少分泌物淤积和细菌寄生繁殖而有效预防VAP的发生[18]。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在预防VAP的指南中也建议加强口腔卫生。氯己定溶液是一种广谱抗菌剂,在组织上化学活性持续可达6 h,即使长期使用也有较低的耐药性[19]。业界虽然普遍接受氯己定进行口腔护理是一种有效降低VAP发生的措施[20],但国内目前暂无设计严格的临床研究,其合适口腔护理浓度和频率目前不明确。
本研究结果显示,A、B、C组的口腔异味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氯己定作为口腔护理液的有效性,且C组低于A组,说明氯己定溶液浓度越高对口腔的抑菌作用更明显;结果还显示,A、B、C组的第2次牙菌斑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C组低于A组,都支持前面提到的观点,表明氯己定溶液对祛除和抑制口腔定植菌有重要作用,且研究范围内浓度越高越好。氯己定各组与对照组的体温、白细胞计数和降钙素原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这些指标对于VAP的诊断和预防有重要作用,同时间接可以预测VAP发生率。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氯己定各组在总死亡率、VAP发生时间、ICU停留时间、总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提示氯己定对VAP的发生和预后都有积极的促进和改善作用。本研究结果中,在口腔护理不良事件上,高浓度氯己定的C组的口腔黏膜不良情况最多,明显多于低浓度组和对照组,因此,氯己定作为一种消毒剂,长期使用较高浓度会相应增加黏膜不良反应,在临床使用过程中还需结合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浓度的氯己定。
综上所述,不同浓度氯己定溶液进行口腔护理可以有效降低VAP发生率、改善VAP相关预后不良情况,但需注意的是一定要结合患者的病情选择使用合适浓度的氯己定。
[参考文献]
[1]何权瀛.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6):326.
[2]胡小欧.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现状[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44-45.
[3]蔡少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新策略[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0,27(6):242-245.
[4]孙梅.2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探究及预防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08,5(35):41-43.
[5]王瑾瑾,刘谆谆,朱健华,等.刷牙对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效果的系统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4):14-19.
[6]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4-69.
[7]刘明华,张庆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流行病学和诊断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116-117.
[8]王辉,王欣然,王卫军.口咽部护理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J].护理学杂志,2006,21(18):76-79.
[9]卢玉林,陈剑,周友全,等.经口气管插管前口腔清洁对减少口咽部细菌黏附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2):1123-1125.
[10]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22(4):201-203.
[11]陈丽调,马会兰,孙友兰,等.重视口咽部护理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 8(1):63-64.
[12]陈鸣,府伟灵,陈依赐.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1):212-213.
[13]唐慧婷,卢惠娟,曹艳佩,等.气管插管危重病人口腔护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3,27(1):9-12.
[14]姜艳,刘洁,田春雨,等.0.1%洗必泰口腔冲洗在气管插管患者中的應用[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6(10):970-971.
[15]吴丽,周丽华,王灿敏,等.气管插管前口腔护理对早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干预效果[J].现代医院,2015,15(8):92-93.
[16]王祎,左泽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胃肺逆行感染途径的研究现状[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3):209-210.
[17]覃丽娟,吴晓云,王飞杰.危重症清醒患者刷牙漱口吸引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11,25(13):53-54.
[18]王英.老年住院病人口咽部定植菌群的改变[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5,5(3):155-156.
【关键词】内镜下小肠置管;胃瘫;吻合口狭窄;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入选研究对象为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住院患者12人,男8人、女4人,年龄63~71岁,原发病胃癌,术后发生PGS 3人、吻合口狭窄5人、PGS和吻合口狭窄均存在4人。
1.2器械Olympus-H260电子内窥镜、复尔凯鼻胃肠管(外径0.33 cm、长130 cm)。
1.3操作方法术前安全告知,患者签检查治疗同意书及麻醉同意书,患者取左侧卧位于操作台,麻醉师行无痛麻醉。首先将营养管自鼻腔送入胃内,以常规方法将胃镜送入残胃,镜下用活检钳夹住营养管前端牵引线由活检管送入胃内,夹住营养管的前端,将营养管尽量送入小肠内约20-30 cm处,BillrothII式的患者营养管应尽量送入吻合口输出段,然后将内镜缓慢退出。在X线检测下口服造影剂,确定营养管的位置。胶布标记置管深度并固定。
2结果
12例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9例,1例首次置管失败,拒绝再次置管,2例因营养管脱落后再次置管成功。首次置管成功率为75%,总的置管成功率为91.67%。术中都无不良反应,术后经X线监测小肠管无移位。置管成功后,开始少量滴入营养液。
3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术前评估
3.1.2术前准备禁食水6~8 h,携带相关的化验、检查结果。
3.1.3心理护理护士应耐心向患者讲解置入小肠营养管的目的、过程、术中配合、注意事项, 介绍成功病例, 消除恐惧心理, 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从而取得患者配合。
3.2术中护理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双腿屈曲,鼓励安慰患者, 转移注意力, 放松身心, 术中密切观察患者面色、生命体征等,备好抢救药品,遵医嘱给药。
3.3术后护理
3.3.1术后评估
3.3.2生命体征的观察术后卧床休息, 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密切观察呕吐物及大便颜色,发现并发症及时处理。
3.3.3小肠营养管的护理密切观察营养管置管深度,固定方式,防止营养管脱出,保持营养管清洁,每次滴入营养液前后用清水冲管,防止阻塞、污染、扭曲。患者术后时间短,吻合口水肿严重,组织松脆,应注意保持胃腔内低压,应滴入少量营养液,观察患者无反应后,给予24 h 2000 ml缓慢滴入,在输注营养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若出现心悸、乏力、出汗、饥饿感、面色苍白和恶心呕吐等低血糖症状时,应立即减慢速度,报告医生,给予治疗。患者病情逐渐好转,15 d开始自行进流食,无不适改半流食,观察3~5 d即可拔管,恢复自主进食。
3.3.4做好口腔护理,放置导管的患者应该加强口腔护理,2次/d。
3.3.5出院前评估并做出院指导加强营养,适当锻炼,增强体质,做到按时服药、定期治疗、定期复查,以提高生存质量。
4讨论
治疗胃癌术后胃瘫和吻合口狭窄的办法是常规置入小肠营养管,经鼻将管送入胃,靠胃的蠕动将营养管头端送入小肠,对胃切除术后吻合口狭窄和胃瘫综合征的患者几乎无效。无痛内镜下的营养管的置入术,方法直观、易行,直视下操作,安全,成功率大大提高,且患者的痛苦轻,为临床上可用的一种好的办法,但置管后的护理非常重要,术前、术中及术后心理护理可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手术,是保证患者安全,促进营养吸收,恢复健康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赵同刚,牟杰.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研究进展.中国现代普外科进展,2009,12(2):149-151.
[2]史俊涛,邹游,童宜欣,等.术后胃瘫的诊断与治疗.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8,3(3):206-208.
医疗工作中,临床护士经常会接触一些体液、血液或一些对其身体有害的药物,甚至被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另外医学的发展使临床护士接触传染病传染源等有害因子的概率也随之增加。美国疾病预防中心监测报道:每年至少发生100万次意外针刺伤,引起20余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医务人员在进行静脉穿刺时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局部接触到的血量会比未戴手套时减少50%以上[1]。为探讨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戴手套情况及影响戴手套操作的因素,我们对本院2007年第2季度护士戴手套情况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本次调查的100名护士均为女性,年龄18~40岁,平均27.0±6.8岁。文化程度:中专34名,大专36名,本科30名。工作年限1~22年,100名均为临床一线护士,身体健康,无特殊疾病。
1.2方法此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问卷是在参阅大量文献和请教临床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基础上自行设计的。内容包括3部分:①一般情况资料:年龄、职称、工龄等;②护理操作时戴手套情况,包括13项护理操作项目(总分26分),全部戴手套为2分、有时戴手套为1分、都不戴手套为0分单选作答;③影响戴手套操作的因素调查,自行填写。为了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制定统一调查问卷的操作方法和解说语,再由指定调查员分别到临床科室发放问卷,当时收回。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100%。数据采用百分比及χ2检验。
2结果
2.1护士在护理操作时戴手套的情况 结果见表1。
从表1显示临床护理人员在进行抽血、静脉输液、加药、口腔护理、褥疮等破损伤口和气管切开换药、持血标本及其他化验标本时使用医用手套的人员比例极低,而进行会阴护理、更换引流管、引料理血液污染的器物、有伤口的手可能与血体液接触时、护理皮肤有血迹的创伤患者时使用医用手套的比例较高。
2.2不同工龄和职称的护士与戴手套情况的关系 调查结果见表2、3。依照护士对第二部分的得分情况作频数分布图,属于偏态分布,取其中位数确定在护理操作时戴手套的情况,确定得分高低的标准,低于或等于中位数值为低分,高于中位数值者作为高分。
从表2显示:不同工龄护士在护理操作时戴手套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随着工龄的增加护士在护理操作时戴手套的意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也增强。
从表3显示:不同职称的护士在护理操作时戴手套情况对比有显著的差异性,这说明随着职称的提高护士在护理操作时戴手套的意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也增强。
2.3影响戴手套操作的因素 根据填写影响戴手套操作的主要原因的100张有效问卷统计结果分析,主观的因素(嫌麻烦、浪费、不方便)所占比例高,具体见表4。
3讨论
3.1不同操作时手套的使用情况不同 首先临床护理人员在进行抽血、静脉输液、加药、口腔护理、褥疮等破损伤口戴手套人员较少,气管切开换药、持血标本及其他化验标本时使用医用手套的人员比例也较低,分析其原因是:①护理人员在进行抽血、静脉输液时戴医用手套会影响一针见血的成功率,尤其是慢性病及化疗患者,因长期输液血管弹性差、血管细、脆性高,戴医用手套会严重影响抽血、静脉输液的成功率,而且戴医用手套进行输液操作时,易发生输液贴与手套粘连的现象,这样既影响操作速度,又易造成医用手套的破损;②护士在进行抽血、静脉输液时戴手套操作担心会给患者造成心理负担,患者怀疑自己是否得了什么传染病,并且影响护士与患者肢体语言的交流;③三基中静脉输液操作中无需戴手套,所以有些护士没想到戴手套;④护士在加药时戴手套少的原因是科室内加药量少,而大多数护士认为影响护士健康的药物主要为化疗药物,且内科护士接触化疗药物的几率低,接触化疗药物时多数会戴手套,护士还认为戴手套影响操作速度;⑤护士在进行口腔护理、褥疮等破损伤口护理及气管切开换药时采用无菌操作规程,认为手未与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进行直接接触,因而多不戴手套;⑥护士在持血标本及其他化验标本时未与患者的标本直接接触,因而多不戴手套。其次护理人员在进行会阴护理、更换引流管、料理血液污染的器物、有伤口的手可能与血液和体液接触时、护理皮肤有血迹的创伤患者时使用医用手套的比例较高,其原因是:绝大部分的护理人员对于进行这些有明显的体液污染或是接触非完整性的皮肤与黏膜时,由于担心传染病,均能戴手套进行自我保护。
3.2不同年龄和职称的护士使用手套情况不同 从表2及表3看出,不同工龄、职称的护士其戴手套的情况不同,随着工龄的增加和职称的提高,护士在护理操作时戴手套的意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也增强。由于积极创造和提供职业安全教育学习机会,每年对新护士进行岗前专门教育,同时送出一些护理人员参加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职业安全知识培训等,每年开展安全知识、医院感染知识讲座。因此,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护理操作时戴手套的意识增强。
3.3影响戴手套的因素表4显示影响戴手套操作因素有:①戴手套时影响操作和担心患者有意见占相当比例;②认为没必要、没想到戴手套或戴手套太浪费、太麻烦,主要反映在临床护理人员进行抽血、静脉输液时。说明护士对标准预防知识认识不强,根据标准预防的观点认为,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其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性的皮肤与黏膜,均需进行隔离。标准预防由美国疾病控制中心1995年提出,我国1999年引入并在2000年编入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中。
3.4下一步的措施①加强业务学习,普及院感知识。据资料显示,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中,要预料到接触血液、体液或其他污染均应戴手套,如抽血、静脉穿刺、伤口换药、料理血液污染器械、持血标本等方面均要戴手套。不论护理的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是否有传染性,均需进行隔离,应加强护理人员对使用医用手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面的培训,加强护士关于使用手套的相关理论知识,使其具备该方面的临床技能,知道何时使用手套,如何使用手套,了解未使用手套可能造成的后果,从思想上接受标准预防的观点,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护理意识;②健全规章制度。在《医疗用品的管理作用条理》中进一步强调关于使用手套的一些规章制度,如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以加强对护理操作的监督。同时改变护理操作规程,如静脉输液中必须带手套操作,以加强护理人员使用医用手套的依从性;③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可利用板报栏、宣传手册或入院宣教中向患者说明什么情况下护理人员必须戴手套、戴手套的目的和意义,消除患者的偏见,解除护士的顾虑,同时也有利于患者对护士是否合理使用手套的情况进行监督。
参考文献
1吴春萍,王钟珍,肖小炜.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基层医学论坛,2007,11(5):396-398.
【关键词】ICU重症患者;经皮气管切开术;护理体会
1957年由Sheldon提出了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概念,现今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数量不断的增加,以及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气管切开术,主要用于危、急、重症患者的治疗及抢救[1]。我院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0月间ICU重症监护室进行诊治的70例经皮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分别对其术前、术中及术后进行护理,总结其护理方法,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我院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0月间ICU重症监护室进行诊治的70例经皮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其中52例为男性,18例为女性;年龄在41-80岁之间;发病原因:其中20例为慢性呼吸衰竭,16例为重症颅脑损伤,10例为多发伤,10例为脑出血,8例为重症肌无力,6例为运动神经元病。原来已经进行气管插管的患者有64例,未进行气管插管的有6例。
1.2手术方法患者取侧卧位,在肩下垫一个小枕头,使其头部后仰,将颈部伸展开来,如有必要可运用药物进行镇静治疗,同时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检查套管气囊有无漏气现象,同时将囊内的气体抽尽,选择好穿刺点,常规铺消毒铺巾。进行局部麻醉后,将气管切开1-1.5cm的切口,用深静脉穿刺针进行穿刺。
2护理
2.1术前护理术前向意识清醒的患者做好解释,说明此操作的目的,缓解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给与高浓度吸氧,保证患者的氧合处于最佳状态,如有必要可遵医嘱给与适量的镇静药物,以便更好的配合手术治疗。
2.2术中护理帮助患者采取最佳的,保持气管居中,将气管内的分泌物吸除,确保手术视野清晰,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血氧、血压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特别是对患者的氧合情况进行观察,注意气道的压力变化以及胸廓起伏幅度[2]。
2.3术后护理①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双侧呼吸音是否对称,血氧饱和度是否在正常范围,气管切开局部有无渗血;②保持气管套管通畅,如出现移位、脱管及窒息等并发症,要立即进行处理,每天对管道进行清洁,同时注意有无渗血、血肿、分泌物以及皮下气肿等情况;③每隔两小时为患者翻一次身,扣一次背,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及深呼吸。对于需要长时间卧床的患者,可运用红花酒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出现褥疮[3];④定时听诊及叩诊患者的肺部,如患者出现呼吸音减弱,呼吸哮鸣音以及呼吸有痰鸣音,应立即将套管内的痰液吸出,对痰液的性质、颜色、粘稠度以及量进行观察。如果痰液粘稠,可间歇滴入加了30mg的250ml生理盐水,如有必要还可右超声雾化稀释痰液;⑤严格无菌操作,应用一次性手套及吸痰管,如果气切口没有连接呼吸机时应选择双层生理盐水进行覆盖,如疑有感染现象,可作痰培养及药敏实验[4];⑥气管切开患者主要取仰卧位及半卧位,将床头稍抬高,清醒的患者主要进食流质及半流质饮食。进食前查看气管套管气囊充气是否完好,防止出现误吸现象;⑦如果患者处于清醒状态,应多与其进行交流,指导其配合医生检查,同时嘱咐患者不可自行将管道拔出,对于不自主意识的患者可适当给与肢体约束,防止自行将管道拔出,引起大出血、窒息等不良后果;⑧多查看约束带的松紧度是否适中,最佳状态为能容纳一指;⑨保持口腔清洁,每隔6h用生理盐水对口腔护理一次;⑩保持室内温度及湿度恒定,这样有助于痰液的排出[5];11脱管护理:当患者的病情稳定后,呼吸功能恢复,能够自行将痰液咳出,即可进行堵管试验,如果经过24-48h的堵管,患者未见有明显不适,就可以考虑拔管,运用蝶形胶布将漏道固定,定时换药。
总而言之,PDT属于一种微创操作方法,主要用于急救,主要特点为:操作简单、需要时间短、容易护理以及出血量少等优点,特别适合对ICU危重患者的抢救与治疗,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黄鹏,黄寨,秦文波,陆政.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J].微创医学,2009(03):712-713.
[2]刘其国.改良式经皮气管切开术在ICU中的应用[J].临床肺科杂志,2010(09):458-459.
[3]拜合提尼沙・吐尔地,姜翠清.经皮气管切开术在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新疆医学,2008(04):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