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插画设计分析范文

插画设计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插画设计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插画设计分析

第1篇:插画设计分析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差异特征

Abstract: Based on practical work, analysis of urban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reality some of the differences, and analyzes 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of them. Urban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has many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he uncertainty of the design goals, the complexity of the design process of multi-objective design goals ahead of time, and so on. Through this analysis, I hope to bring some enlightenment to the reader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in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architectural design; differences in 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TU98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5-0020-02

城市规划是对具体时期内城市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以及各项相关建设的具体安排、综合部署和实施管理,它在本质上属于宏观的,其研究对象是城市的全部和城市所在的一定区域,而建筑设计是一个微观的设计过程,其研究对象是具体的建筑。具体来说,城市规划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先导与前提,建筑设计在规划设计完成以后在空间上具体落实规划的内容,这两者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差异

1、规划设计构思有很强的概率性

在实际生活中,建筑设计最大的特征就是象征性,这就需要建筑师有很强的思维能力。但城市规划设计人员不仅要有很强的思维能力,而且有很强的逻辑能力。现代的城市规划已不是当年的只是为了满足城市的需要了,而更加注重发展和环境的规划,它所涵盖的知识非常广泛,信息量也非常之巨大,不是一个人所能胜任的,需要有很多人具体分工才能完成这项巨大的工作量,这样就使城市规划设计有很强的概率性,一个细小的失误就会导致整个计划失败。

2、规划设计需要有公众的参与

一般而言,建筑设计和规划设计参与的人员不太一样,建筑设计的参与者是设计院的专业人士和项目的有关负责人,不会出现有公众的参与情况,并且只需要满足相应的使用功能就可以了,然而城市规划设计就必须要有公众的参与了,如今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的时代,一切要为了人民的利益出发,相关规划人员在实际规划过程中可以先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出一份调查问卷,这份问卷要涉及到公众的利益,确保站在公众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

3、建筑设计具有更强的专业性

建筑设计在实际过程中用到的知识更加专业,而规划设计用到的知识更加全面,这是两者的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考虑的专业知识很多,这样才能保证结构的稳固,以后就不会出现意外。每个专业知识都是经过很多试验得出来的结果,相关设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来操作,而相比之下,规划设计就有很大的灵活性,没有建筑设计专业性那么强,但也需要色设计人员的小心谨慎才能做好相关工作。

二、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特征分析

1、规划设计目标有不确定性

一般来说,城市规划设计没有很明确的目标和期限,而建筑设计却不一样。在建筑设计时,设计人员要根据情况设计几种不同的方案给委托人来选择。建筑设计的委托人一般来说就是所设计的建筑的开发者或者说是拥有者,但城市规划设计整个过程就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拥有者,即使有也只是有相关的管理人员来暂时充当,那么这样就没有那所谓的规划目标了。城市的使用者是当地的居民,城市规划者在规划时虽然没有明确的目标,但他们需要考虑的是当地居民到底需要什么或者他们应该得到什么,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整个工作的内容,这也就是所谓的规划目标了,即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城市规划过程并不是一个“根据已知条件来求解”的过程,而是一个一边发现问题一边解决的过程。总的来说,在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不能只是去进行答案的搜索,而也要同时进行问题研究,城市规划是一个充满变数的过程,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

2、设计过程中的多目标复杂性

建筑设计过程一般是事先有目的的答案式的搜索过程。但与建筑设计有区别的规划设计有其自己独特的过程,它在规划过程中还要考虑许多其它突如其来的变化因素,然后要在这些因素之间权衡选择出最佳的方式,所以说它并不是一个思索推理的过程,而是哲学里说的综合与分析的过程。城市在规划过程中,它所面对的是整个城市居民的多方面的需求,并且这些需求之间还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他们的关系错综复杂,总是让规划者捉摸不透,所以说规划设计的多目标复杂性是一个永远需要去慢慢研究的课题。世界上任何两个城市是不可能完全一样的,并且两个城市即使很相似,规划的内容也不可能完全一样。所以,城市规划者需要有很强的创新意识,不能照搬以往的或者别人的经验,那样设计出来的城市才可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3、规划设计目标的相对超前性

建筑设计一般是为明确的目标而设计的,每栋楼基本上在设计稿完成之后就已经成型了,但城市规划设计就不同了,它没有终极目标,整个过程都是对未来目标的修改和调整过程,必须要考虑到当前城市的发展和变化。城市规划设计根据具体的任务可以设计到30年或者更久之后的样子,它只是一个具体的规划,所有规划的内容并不一定会全部实现,因为在整个过程中会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善规划内容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规划设计目标具有相对超前性,它把若干年之后的城市形象已经描绘出来了,等着相关部门去落实计划。城市规划的具体项目有很多,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有交通规划、道路规划、土地规划等等,每一个方面相互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必须要做好每一个细节的规划才能使若干年以后的城市接近当前所规划的内容。城市规划就好比人们实际人生规划一样,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设定目标,并做好一定的规划计划去完成它们,在实现的过程中也许会有很多挫折,但只要摆正心态,总是会取得成功的。城市规划设计的内容在预定的时期内达标了,这就是相当于一个规划成功了,会给规划者莫大的鼓舞,会给他们继续为城市规划的动力。

三、总结

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两者之间有很多区别,但两者又相互互补。规划设计在处理过程中有比较强的灵活性,这也是规划的最大特点,在规划过程中必须要知道规划总的理念,即每一项规划都必须要满足当地市民的需求,使城市的形象更加美观。建筑设计是一项很严格的工作,技术人员要保持科学的态度,因为我国出现了很多这方面的事故,所以要做好项目工程的质量检查工作。如今我国还是一个人才匮乏的时代,很多人都被分配去做基层的技术工作,而高层的规划与建筑设计人员相对较少,主要是我国在这方面的培养还不够,当然也有个人的兴趣原因。总的来说,城市建筑设计与规划设计的差异及其特征在本文有了比较详细的说明,可以供相关人员去参考学习。

参考文献:

[1]殷铭,何善权,徐景猷,黄富厢;上海南京东路综合整建规划设想(续)[J];城市规划;1984年02期

[2]曹万智;王洪镇;邵继新;刘国强;;多功能微孔轻质混凝土复合砌块的研制开发[A];新型建筑材料技术与发展——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新型建筑材料论文集[C];2003年

第2篇:插画设计分析范文

关键词: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道路的平面交叉口是一个城市交通网络中的节点,也是城市交通的瓶颈所在,交叉口的配时、设计以及渠化是否合理,能够直接影响到城市道路网的整个通行的能力,怎样可以使行人和车辆快速通过城市道路的交叉口,是一个城市提升其交通运输能力的关键所在,在道路的交叉口,除了要对信号灯等一系列的交通管理方式加强控制之外,其渠化设计对道路交叉口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缓解交通阻塞的情况、控制行车的速度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城市道路交叉口渠化设计的含义

城市道路的交叉口主要可以分为平面交叉口以及立体的交叉口两种主要类型,由于立体的交叉口具有投资性价比低和占地面积较大的特点,在我国的城市道路管理过程中所占的比例较小,我国城市道路主要是以平面交叉的形式为主。平面交叉口设计过程中的主要一项内容就是渠化交通,所谓渠化交通,就是指给进出交叉口的不同高的交通流安排和组织相应的通行空间,以此来相处交叉通流之间所产生的相互间的干扰,达到交通流顺畅和安全的目的,充分运用实体交通岛、标志以及标线等设施按照流向导向和分流的设计对交通流进行相关设计,其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导向岛、导向标线和车道的功能划分等。有效实现人和车之间的分流,强制或者引导不同流向的行人和车辆能够各行其道,相互之间不产生任何干扰。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网提高其通行能力的重要咽喉,也是交通事故和交通阻塞情况出现最为频繁的地区,城市交通事故的不断增加以及城市拥堵情况的日益加剧,使得我国逐渐面临着严重的城市病,城市道路利用率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交叉口的拥堵,要想快速改善城市交通情况,首先就必须要提升城市道路交叉口的交通通行能力,对交叉口加强渠化就是提升器通行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加强对交叉口进行相应的渠化设计,能够有效实现车与车、人与人之间的分道行驶,不断提高交叉口的交通运输能力。渠化设计并不是指无限制占用城市道路交叉口的空间,特别是对于一些用地较为紧张的道路交叉口地区,更应当结合其周围建筑物、绿化用地以及构筑物用地等进行设计,更为紧凑和实用的渠化设计对提升城市的品质以及道路交通的环境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渠化设计要点

1、进口车道的设计。交叉口的进口道车道的数量设计应当根据其通行能力的大小与同路段车道的通行能力之间相匹配的原则来进行增加的,进口道必须要注意确保和增加其车道数做需要的宽度,新建交叉口的进口道宽度应当根据各个交通流向所预测的流向来决定所需要的车道数量,改建的交通交叉口进口道的宽度应当根据预测或者是实测的交通流向所需要的车道数量来进行决定,治理交叉口的进口道宽度应当根据实际测量的交通流向和所实施条件来进行决定,每条进口道车道的宽度比路段宽度可以略微窄一些,在内环线以内需要建立交叉口,车道最小的宽度可以设定为0.3m,如果是治理性的交叉口,在其用地受到限制的一些地方,其车道的宽度可以设定为2.75m,在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范围之内不需要设置路缘带,进口道的宽度应当可尽量为右转、直行和左转等车道的车辆行驶创造相应的条件,尤其是在设置专门的箭头灯时,必须要设置相关的专用车车道,治理和改建交叉口时,如果左转车在每个信号周期的平均流量能够超过两辆,就应当为其配置相关的专门车道,在设有中央分隔带的一些进口车道上,必须要充分利用其空间将其展宽成为进口的车道,所剩的宽度必须要满足行人在过街时驻足的空间需要。在对进口道进行设计时,右转的车道最好是向进口道的右侧进行展宽,左转的车道最好是向进口道的左侧进行展宽,车道的宽度对于行车的速度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城市道路的设计过程当中,一般车道宽度的标准都会去3.5m,如果车道的宽度大于这一数值,就说明有利于车道上车辆的行驶,可以略微提高车速,如果车道的宽度比这一数值要小,就说明车辆在车道上的行驶自由度需要受到一定的影响,那么就必须要降低车的速度,经过观测发现,车道的宽度如果不足对车速所产生的影响比宽度过大对车速所产生的影响要大,因此,在进行设计时,必须要根据道路上所行驶的车型的车速进行设计,合理确定其车道的宽度。

2、交叉口出口道的设计必须要遵循相关原则。首先,改建或者是新建的交叉口出口道的车道数量应当同其上游的进口道在同一信号相位流的进口车道最大数值相匹配,对出口道的总宽度进行展宽,出口道的宽度不能小于3.5m,在对交叉口进行治理时,如果其条件受到限制,其出口车道的数量只能比上游的进口道的车道数少,治理性的交叉口的车道宽度均不能小于3.25m,如果出口道上有公交停靠站,那么就应当按照港湾停靠站的相关要求对展宽的路段进行设置,利用延伸的展宽段设置相关的港湾式的公交车停靠站。

3、导流岛的设计。向交通岛进行疏导的导流车道宽度必须要适当,尽量避免因为车道宽度过大引起车辆的抢道、并行的现象,右转的专用车道应当按照相关转弯的半径大小对车道进行加宽,在施工时,如果交通岛不应当设在竖直的曲线顶部,最好是先用标线将曲线画出,在实施一段时间之后,按照实际的车流行驶状况对其轨迹作出相应的调整,最后再作出永久性的交通岛。所设计交通岛的面积最好不要超过7.0,如果其面积较小,可以利用路面的表现进行表示,其边缘的形状可以用圆曲线和直线组合画出。

结语:平面交叉口在进行渠化之后,有助于规范其行人行走的路线,通过二次过街、车止石、交通岛、人行横道先等的设置,逐步提高行人行走的安全性,规范行人的交通要求,不断提高行人行走的安全性,在规范行人的交通之后,尽量减少交通对行驶速度的影响,保证路段的行车速度,提高道路的实际通行能力,平面交叉口在进行渠化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相关的道路路口的公交停靠站、交通特性、用地面积以及路口型式等设计要素,合理确定其进出口的长度和宽度,从空间上是各种交通方式达到分流的目的,尽量减少冲突点,降低非机动车辆和行人的不安全因素,使得交通流变的更加顺畅,尽量减少城市道路交叉口的拥堵和延误。

参考文献:

[1] 胡江碧,费雪良,刘小明,孙东银. 路面运营安全性评价模型[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08,(07) .

[2] 潘福全,张丽霞,陆键,项乔君,陆林军. 接入管理技术在公路交叉口安全改善中的运用[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11,(02) .

[3] 张家平,陈化新,于文勇. 运用切基线法测算卵形曲线要点解析[J]. 测绘工程, 2010,(01) .

第3篇:插画设计分析范文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进步,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企业管理信息化(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建设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企业明确管理信息化目标,按自身规模量身定制符合企业发展的信息集成系统,不断改进、持续优化,逐步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目标。一个好的管理信息化规划和实施成果,可以有效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一、勘察设计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动态分析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载体,集成了人员、数据、资源、权限、流程的综合业务系统平台,信息化建设成熟度较好的企业还可以通过数据的综合分析和信息的整合为生产经营和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勘察设计企业战略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企业在其发展战略的指导下逐步实施每个阶段的管理目标,丽战略实施的每个阶段企业所面临的管理需求可能是不同的,所以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规划必然也是动态发展的。企业要想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就需要不断地进行管理创新,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有目的地进行管理方法和手段的更新,以此对应的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结构也要做出优化改进。一方面,勘察设计企业的各种业务活动会随着市场竞争格局的不断变化而做出相应改变,企业MIS的架构也必须迎合企业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会对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提供更好的手段,所以也很有必要依据技术进步而动态调整企业信息化的规划目标和建设重点。

二、勘察设计企业MIS的基本架构

(一)信息系统整合

企业管理信息化最基本的内容就是进行信息的整合与共享,这也是企业实施管理信息化的难点。信息系统的整合不是简单地集和各组织间的系统信息,而是要沿着信息产生和使用的脉络,将

多个系统的信息数据进行有效集成,通过对各系统问的协调、分析和分配,避免重复作业,并真正实现MIS系统的业务及应用信息共享。信息系统整合的基础是企业数据标准的建立,勘察设计企业应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系统地梳理企业的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数据和信息,制定统一的数据编码及数据交换标准,编配特定的接口程序,有效实现数据的传输。

(二)要业务是设计,协同设计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MIS系统架构下的企业内协同设计应该包括设计流程的平台管理,多专业设计接口配合,图纸的校审、存档管理,项目任务计划管理等几方面的内容,协同设计应本着高效、便捷、准确的目的,有机地集合了项目设计的主要内容,提高项目设计的管理效率和图纸管理的共享性与安全性。

(三)资源云化管理

随着云计算在信息化系统的广泛应用,为企业提供了资源的优势化管理,并按业务需要提供给企业按需配置的数据处理系统。勘察设计的项目大而周期短,在设计上图纸及数据处理量大,企业对于系统的数据计算及信息存储能力的要求在不断提高,需要不断更新计算机硬件,造成服务器与存储设备的利用率极低,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依托合理规划和云计算及云存储架构,给勘察设计企业带来了虚拟化的资源管理,能够根据业务系统的流量分析来动

态分配存储资源,不但提高了企业业务的处理效率,而且通过虚拟化的方式提升企业硬件资源的使用效率,这对于资源需求增长速度较快的勘察设计企业是十分关键的。

(四)建设监控平台

企业在成长,信息化建设网络也逐渐膨胀、复杂起来,信息网络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关注。就目前而言,大多数的企业在网络的运行管理及维护中主要依靠企业内部人员的手工管理,且主要任务只是维护网络的正常运行及故障的消除。这对于视信息如生命的现代企业来说显然是不够的,建设全面的业务管理与监控平台是十分必要的。监控平台的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安全设施、数据传输系统等基础设施:业务的处理量及运行能力、存储速度及存储能力等业务运营状态信息:网络内部是否存在恶意代码、计算机病毒,系统补丁是否及时安装等关乎系统安全的信息处理。

三、勘察设计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动态规划策略

勘察设计企业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其管理信息化的动态性,如何有效针对其动态性进行规划管理是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本身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信息化的建设是一项长期投入的系统工程,如何在动态的发展中客观评估,动态调整,规避风险,高效地建设起企业管理信息化,需要企业在经营模式、运作理念、管理体系等多全方位地进行创新改革。

(一)统一思想、明确目标

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否成功,首先一步是要明确目标。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整合各种资源,对企业各个领域系统地进行管理,还需要企业不断地注入资金,可以说是对企业经营模式、管理体系的精细化、专业化管理,这些内容的实施都需要企业内部人员的参与、配合,企业上下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就显得格外关键。尤其是企业内部中层管理人员必须做到思想统一,以便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协同工作,在权力分配、资源共享的诸多问题上目标一致,这是打好信息化建设大战的第一步。

(二)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勘察设计企业的信息系统种类繁多,信息化建设不从整体规划设计就无法形成统一的整体,也不会成功地完成企业管理信息化。企业发展的动态性决定了企业信息化建设也必须是动态的管理,动态的规划不是说走一步看一步,想到哪建设到哪,那样势必造成支离破碎的建设成果。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先进行整体规划,确定分阶段的实施目标,按照规划设计有条不紊的分步进行实施,唯有如此才能保证企业的管理信息化建设朝着同一个目标,保证系统的集成性。

(三)梳理管理系统,从容应对变革

企业实施管理信息化最可见的改变是业务的处理方式和管理理念,企业实施管理信息化会改变当前企业内部的管理模式,对现有的管理方式迸行模式上的变革。勘察设计企业在实施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应对自身管理进行有效梳理,做好业务处理方式、管理理念及模式上的改革准备,做好信息化建设中的人员岗位设置和调整,使企业在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和绩效考核等方面有明显改进、提高和创新。所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前期首先应梳理自身的管理,然后从容地应对信息化建设带给企业的变革。

第4篇:插画设计分析范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信息化教学设计;认知差异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4―0022―05

一 问题的提出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继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之后,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基于信息化教学环境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设计形式。2004年12月25日,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明确规定我国所有中小学教师都应当具备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1],而对于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师范类院校而言,师范生对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信息化课堂的教学质量。而作者在跟踪研究某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信息化教学设计”内容模块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发现,对于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教学策略等各个方面师生之间存在很大的认知差异。所谓认知,就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过程[2],同一个客观事物,由于个人认知心理不同,往往造成产生很大的差异,这种认知上的差异性称为认知差异。而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只有当师生对于所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一致的情况下才会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本文着眼于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养中师生认知差异的分析,期望探讨出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合理的策略建议。

二 研究过程设计

1 研究对象介绍

我们选择某师范类院校全日制本科三年级历史、数学、英语三个不同专业的班级,对他们《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块6个课时的学习进行了全程跟踪。研究过程主要从校方设置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的初衷、教师教学过程的方法策略、学生对该模块内容的认知期望和对于课堂教学的认同倾向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

2 研究方法和内容

本文主要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调查校方设置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的初衷和学生对于该模块内容的学习期望,并运用S-T课堂教学模式分析的方法和田野观察的方法来记录教师的教学过程,最后通过对于师生认知差异的内容分析和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分析得出合理的策略建议。

田野观察是被用来泛指研究者深入被研究对象的实际生活领域,研究人们日常生活的自然行为模式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3],它可以客观的记录一节课的上课流程。S-T课堂教学模式分析方法是一种能够直观表现教学性格的教学分析方法,它可用于对教学过程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与评价,判断课堂性格,获取具有共识的、客观的信息。[4]

3 研究信度和效度

为了保证本研究的信度,我们共有两名研究者对研究中的访谈资料、课堂田野观察日志记录和数据统计等进行了独立分析,并聘请了一位没有参加此研究的教师一起汇总讨论,对不一致的意见进行反复修改,从而使本研究取得了较高的可靠性;在研究的效度方面,我们使用了三角互证法。三角互证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消除只依靠任何一种数据收集方法来源、分析者和理论做研究时可能形成的偏见[5]。为此,我们利用课堂实录分析的数据、师生访谈问卷调查数据,以及研究者的个人反思这三种数据来相互论证,构成了一条证据链,从而保证了研究的效度。

三 研究结果分析

1 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的师生认知差异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广泛运用,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已经成为一种必备素质,而对于面向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师范院校而言,《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开设的目的就是培养具备信息技术能力的新型教师。对于该校此门公共课的开设初衷,我们采访了课程设计的相关人员,得出的结论是“就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块而言,是期望学生了解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概念及其组成要素,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可以独立完成一个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师设计了教学设计概述、学习内容及学习者分析等六个部分的内容学习,期望学生对于信息化教学设计可以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课堂以学生个人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理论讲授为辅的方式进行教学。

而我们对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和访谈,发现学生对于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存在较大的认知差异。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就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而言师生之间存在较大的认知差异,校方培养的重点在于使学生可以感受到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变革,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做到技术与教学的结合应用。而对于学生而言,如果说对于学习目标师生之间尚有半数的相似认同,那么对于学习内容的设置,师生的认知差异格外突出。在座谈中学生普遍反映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应该多介绍如FLASH等各种软件的操作与使用,多进行如何制作课件的练习,而对于理论的讲授十分排斥。而且很多同学对于《现代教育技术》这门公共课本身就很陌生,只是简单的理解为是一门“讲授如何制作课件”的技术操作类课程,这点也可以从问卷中所反映的学生个人对于自己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的差异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于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认知是较为模糊的。

2 教学策略的师生认知差异分析

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7]在相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内容下,不同的教师所采用的不同的教学策略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很重要的影响。我们跟踪分析了A,B,C三位教师的课堂行为,并对“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块三部分教学内容中具有代表性的课堂进行介绍。

对于教师课堂教学流程、所采用的主要的教学方法,媒体的使用等我们采用了田野日志的方法来记录分析,并使用S-T教学模式分析方法进行了课堂类型的划分。

(1) 教师教学策略分析

我们将“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块三部分教学内容和通过田野观察日志记录的教师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和媒体的应用做以陈列,如图1显示:

对于“教学设计基础”的内容,以具有代表性的教师A的课堂实录说明。通过公共课90分钟的课堂拍摄实录,并利用王陆教授及其团队开发的S-T教学模式分析软件得出图2图3所示课堂类型分布图:

如图2所示的Rt-Ch图,是基于行为采样数据而划分教学模式的图表,其中教师的课堂占有率是69%,学生的课堂占有率是31%,师生之间的行为转换率为29%,课堂类型是属于混合型,但接近讲授型的课堂。在图3所示的S-T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四段比较明显的横线,但横线之间是用间断的竖线联结,这说明课堂还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只是其间教师很注重与学生的交流,积极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来进行师生互动。这也与田野日志和Rt-Ch图显示的数据相符。

对于“信息化教学设计”分析的内容,我们以教师B的课堂为例说明。通过课堂田野观察日志记录得出,教师主要是采用小组讨论分析教学设计案例并进行成果展示的方式进行,通过75分钟的课堂实录分析得出其S-T分布类型为练习型(见图4,5)。

从图4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高达83%的学生课堂占有率中师生之间的行为转换率只有16%,这说明整节课都是以学生练习为主很少有教师的指导;图5的S-T图中也反映了这一点,整个课堂是由一条几乎垂直的竖线构成,除了刚开始有一些师生之间的交互以外就较少有横线出现,这也表现出教师留给学生大量充裕的时间自主练习的过程中几乎没有什么指导过程。

对于“完成一个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容,以教师C的课堂为例,通过课堂田野观察日志记录得出教师主要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练习,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案例模板和上节课布置的构思内容进行一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75分钟的课堂实录分析得出其S-T分布类型为练习型(见图6,7)。

如图6所示,这节课中学生的课堂占有率达79%,教师的课堂占有率为21%,刚开始上课时教师介绍了本节课的任务之后就把大量的课堂时间交给了学生自主练习;图7的S-T图中也反映了这一点,整个课堂S-T图是呈垂直状,只有在课堂开始和结束阶段有少量的横线组成,表示教师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偶尔给予个别指导。

(2) 学生认同倾向分析

为了分析学生对于不同教学策略的认同倾向,我们设计了“学生对教师教学策略认同倾向”问卷调查和相关问题的访谈,对于三个班的总体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本文所涉及到的三个典型课堂数据,我们得出:对于三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学生表现出了不同的认同倾向,如图8所示:

就“教学设计基础”内容而言,从图8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学生在对于学习内容期望的调查中较多的排斥理论讲授而更加期望自主练习和个人实践,但是对于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的“教学设计基础”相关理论概念的讲授还是表现出多数的赞同,并认为“教师条理清晰,教学过程完整,呈现资料详尽”。

对于“信息化教学设计”内容来说,通过课后的访谈我们了解到,对于课堂所采用的小组讨论协作学习的方式学生比较感兴趣,但是也普遍反映出存在小组分工不明确,小组内部交流没有开展等问题,认为“课堂讨论内容过多,节奏过快,没有教师指导,教学讨论几乎没有进行小组成果只是个别学生为应付交作业而仓促完成”,从而导致对于该课堂的整体满意度下降。

在“完成一个信息化教学设计”学习中,有部分学生曾在座谈中反映希望教师的作业能尽量在课堂完成,因为很多学生并没有个人电脑,课后上网也不方便,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一个案例设计的方式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同。部分学生认为课堂很好的锻炼了个人的操作能力,但也有学生反映课堂中存在“教师没有引导和讲解,对于学生的问题没有及时解答,对于学习内容十分迷茫”等问题。

四 策略和建议

在总结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中师生认知差异分析的基础上,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

1 明确清晰的学习目标

从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分析中反映出来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学生对这门课程,对这个模块学习的目标不明确,认为与信息技术有关的就应该讲授课件的制作,软件的学习。教学是促使学习者朝着目标所规定的方向产生变化的过程,因此在教学系统设计中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规范,直接影响到教学是否能沿着预定的、正确的方向进行[8]。所以教师在教学初期就应该及时明确清晰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对这个模块的学习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从而积极调解个人的学习态度和期望。

2 案例教学法的推广

根据田野观察日志中对教学方法的记录和课后 “学生对教师教学策略认同倾向”调查问卷中得出,案例教学法是学生最为认同的理论讲授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加深他们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的一种特殊方法[9]。教师不是单纯的介绍理论概念,而是通过案例的学习穿插介绍知识点,这样与实际的案例相结合,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通俗易懂,很适合跨专业的学生公共课的学习。

3 有效提高小组协作学习质量

有学者曾做过研究,通过对于改善学习成绩的创新性教学实践进行调查,他们以有效性为顺序对这些实践活动进行排序,其中合作学习被列为首位[10]。与此相似,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也得出对于B课堂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普遍比较满意,但是,同时也暴露出很多影响学习效果的问题。可见,如何有效的提高小组协作学习的质量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约翰逊和史密斯(Johnson and Smith,1991)清楚的确定了组成合作学习的五个基本要素:①积极的相互依赖;②面对面的互动;③个体责任;④交际技能;⑤小组加工[11]。通过课堂观察我们发现对于满意度不高的课堂存在的普遍现象是:在课堂讨论中几乎都是就近座位的同学共同一组,而且随意指定的小组长很少发挥组织协调的作用。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议在组织小组讨论的时候应该注意明确的小组分工,及时的现场指导,合理的成员评价等几个方面,从而有效的提高小组协作学习的质量。

4 及时指导学生个人实践

通过课程开设前期的访谈和问卷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就态度认知方面学生普遍强调期望更多的个人实践操作,但是从课后“学生对于教师教学策略的认同倾向”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对于B,C这种练习型的课堂的满意度却不高,分析课堂实录及S-T教学模式我们可以得出在B,C课堂中的共同点就是教师留给学生大量充裕的时间自主练习的过程中很少给予了及时的反馈指导,这一点对于要求自主设计一个教学设计的学习内容影响较大,经过四个课时的学习,学生对于信息化教学设计只是有了大概的了解,但在实践应用层次却并不熟练,并且同时通过课后访谈反映出的学生对于操作过程中软件如何操作的问题、教学目标如何分析的问题等等都需要教师及时给予反馈指导。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EB/OL].

[2] 乐国安主编.管理心理学[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0: 48.

[3][5] 王陆,刘菁等著.信息化教育科研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01,160.

[4] 傅德荣,章慧敏.教育信息处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 李玉斌,姚巧红等.双向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电化教育研究,2005,(10):48-52.

[7][8] 何克抗主编.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2:132,80.

第5篇:插画设计分析范文

[关键词]平面规划;设计;节约用地

中图分类号:TD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3-0323-01

一、前言

当前,总图规划设计在工程项目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它能全面反映厂矿企业建设和生产的综合技术水平。合理的项目总图规划设计是保证煤矿生产工艺流程合理和生产经济运行的重要环节,要做好工业场地总平面设计难度还是比较大,要在充分掌握矿区煤田地质和地面自然条件,结合井下开拓、生产工艺与地面布置的要求综合解决各构筑物和公用设施等在场区内的平面布置。现代化煤矿总图规划的主要方向是从满足生产工艺流程的需求着手,合理布置运输线路,妥善处理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关系,重视外部建设条件,场内场外布置协调,符合环境保护要求,搞好绿化美化设计。

二、矿井概况

新疆拜城县铁热克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察尔齐煤矿位于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县城西北约30km处,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0.9Mt/a,采用主、副斜井开拓方式。本矿位于天山南麓的中山区,总体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高差达793m。目前矿井外部电网条件良好,本矿以南现有正在修建的矿区公路,经铁列克镇(14km)可达拜城县县城,交通运输较为便利。井田附近有两条常年流水的河流,一条为塔阿利玛沟河,一条为雅哈塔河。

三、矿井总平面布置方案的选择

本矿总平面布置在符合平面布置原则,遵循设计规范的前提下,本着统一规划、专业协作、提高管理效能及满足井下技术经济合理开采的思路,因地制宜,力求功能分区明确、工艺流程合理、地面建筑简化、布置紧凑合理、少压[番茄花园1]煤炭资源;充分利用矿井的外部交通条件,方便对外联系以及煤炭、货物的运输。

工业场地平面布置经现场踏勘及多方案比选提出如下两个方案:

方案一:工业场地按功能主要划分为三个区,即场前区、辅助生产区及生产区。

场前区:位于场地南部,主要设施由正大门、矿井办公楼、食堂、三栋轮班宿舍等建(构)筑物组成。该区为全矿行政管理和生产指挥中心,是矿井对外联系的窗口和职工上下班必经之地。

场前区采用短边式布置,通过主干道路将场前区与辅助生产区进行分割,使场前区形成一个相对较为独立的空间。矿井办公楼前布置较为开阔的场前空间,设有中心广场、绿地和四季花卉,并通过建筑小品的点缀,环境优雅清静。

辅助生产区:位于工业场地西侧,以副斜井为核心,主要承担着材料、设备的上下井及矸石运输任务,主要设施由副井井口棚、副井提升机房、矿井修理车间、综采设备及液压支架修理车间、消防材料库、电机车库、木材加工房、器材库-器材棚联合建筑、副斜井空气加热室等建(构)筑物组成。

这些设施大都与副井井口联系密切,因此设计本着运输便捷、降低能耗、管理集中的原则,以副井井口为中心,尽量集中联合布置在副井周围。如消防材料库、矿井综合修理车间、综采设备中转库及液压支架维修车间、电机车库、木材加工房及材料堆放场地集中设在副斜井南侧,有利于窄轨铺设,方便井上下物流运输。油脂库布置在辅助生产区东侧,场地边缘,方便运输;汽车库布置在辅助生产区东侧,矿井办公楼东北侧,便于车辆停靠。

生产区:位于场地东北部,以主井为核心,承担着原煤的提升、储存以及外运任务。主要设施由主井井口房、装车仓、筛分拣矸车间、矸石仓及带式输送机走廊等建(构)筑物组成。本区设施大都为全矿噪声和粉尘的主要污染源,集中设在场地东北部,靠近场外运煤公路,有利整个场地的环境卫生。

根据整个场地的安排,矿灯房-浴室-任务交待室联合建筑布置在主井东侧,方便职工上下井;锅炉房布置在装车仓东北侧,地势较低处,便于冷凝水回流及上煤和除渣;矿井35kV变电所布置在场地中部西侧,便于进出线;空压机房-制氮机房联合建布置在副斜井南侧,具有下井管路短顺的优点;供水系统布置在矿井35kV变电所东北侧,有利于与外部供水管网连接;污水处理系统布置在油脂库东北侧,地势最低处;矿井水利用系统布置在主井井口房北侧,便于管路敷设。

方案二:工业场地按功能亦划分为场前区、辅助生产区及生产区三个区。本方案主要思路是场前区布置在场地东侧,与矿灯房和浴室、任务交待室联合建筑联系更紧密,方便职工上下井;辅助生产区布置在场地西北部;生产区布置在场地东北部,同方案一;矿井35kV变电所、锅炉房及矿井水处理系统布置同方案一;污水处理系统及给水系统布置在场地南部。

两个方案均本着功能分区明确、煤流系统顺捷、人流物流分开、土石方量少的原则进行布置。优缺点相比较如下:

方案一优点:场前区布局庄重大气,环境优雅清静,符合现代化矿井的特征;功能分区明确、布局紧凑合理,工业场地占地面积较小;生产生活相对分开,人流物流各行其道,避免相互交叉干扰。

缺点:场前区与矿灯房和浴室、任务交待室联合建筑较远;矸石筛分间及副斜井提升机房对矿灯房-浴室-任务交待室联合建筑存在一定影响。

方案二优点:矿灯房-浴室-任务交待室联合建筑靠近场前区;辅助生产区呈条带布置,砌护工程量相对较小。

缺点:行人下井距离较远;副斜井提升机房较场前区较近,所产生的噪音对本矿职工生活有一定影响。

经过对上述方案的比较,设计认为方案一虽存在场前区与矿灯房-浴室-任务交待室联合建筑较远等缺点,但功能分区明确、布局紧凑合理,工业场地占地面积较小;建(构)筑物集中联合布置,道路系统呈井字型纵横交错,使得场地整齐划一;建(构)筑物布置顺应地势,场地土方工程量相对较小。因此设计推荐方案一为矿井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方案。

四、矿井地面其他场地布置

1、风井场地

本矿风井场地位于矿井工业场地西北方向3.0km处。场地内布置有通风机房、风井10kV变配电室、锅炉房、供水系统、制浆系统及瓦斯抽放系统。通风机房及风井10kV变配电室联合布置在斜风井的西北侧;制浆系统布置在风井10kV变配电室西北侧;锅炉房布置在斜风井东侧;供水系统布置在锅炉房南侧;瓦斯抽放系统布置在给水系统南侧。

2、矸石周转场

矸石周转场位于工业场地西侧约1.1km处,设计存期为3年,最大容量为1.05万m3,占地面积为1.0hm2。本矿矸石排放量为6300t/a,建井矸石用于修路,生产期间矸石主要用于回填塌陷坑。本矿矸石采用汽车运输,矸石周转场为荒地,四周无村庄等敏感目标,矸石的堆放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3、爆破材料库

本矿现有爆破材料库位于工业场地东侧5.0km处,该库外部安全距离满足《民用爆破器材工厂设计安全规范》规定要求,且已经通过当地公安部门验收。

4、矿井救护队

铁热克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现有一四级资质矿山救护队,位于铁列克镇,该救护队东距本矿工业场地14km,符合《煤矿安全规程》30分钟到达事故矿井的要求,满足本矿救护需要。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总图规划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着丰富的内涵。在煤矿总图规划设计中,设计者必须深入现场对选用工业场地的具体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在满足生产需要、符合各种规范的前提下,需要设计者把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科学设计,充分利用空中和地下空间,将工业占地面积减至最小。

第6篇:插画设计分析范文

关键词:林业;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内涵;作用和地位;意见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5009902

1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内涵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是由林业调查、林业规划分析、林业设计说明书组成的,具有丰富的内涵,对林业发展十分重要。

林业调查,也称森林调查,是将林地、林木以及林区范围内生长的动、植物及其环境条件为对象的调查,林业调查是一门专门技术,我国于1982年颁发的《森林资源调查主要技术规定》是林业调查的主要依据,也将林业调查分为3个等级,并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标准。

林业调查主要的调查内容有:①地类。主要按林业用地和非林业用地两大类来调查,林业用地调查有林地、无立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等8N;非林地调查有农林牧副渔地、水域、城乡建设、工矿交通地等;②林种。例如各种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用林、实验林、风景林、国防林等;③树种组。林业调查要调查树种、优势树种等,作为其价值参考;④林龄组。对中幼林、成年林进行调查。⑤调查其他与林业有关的内容。比如出材率、造林率、造林等级、天然林更新速率、地形、地形坡度、坡位、坡向等跟林业资源有关的各项。

林业规划是指对林业生产力的布局,按中长期进行规划分析。通常情况下,林业规划分析是对林业调查数据资源的分析和利用,需要设定林业发展的短期、中期、长期目标进行林业工作的总体部署和阶段性部署。

林业设计一般制作成林业设计说明书,是对林业调查和林业规划的反映,可根据林业种类、用途等用数据、图、表、模型等设计针对性的林业设计说明书,按过程实施的林业设计可分为造林、育林、伐林设计等;从设计的角度讲,又可分为总体设计、项目设计、建设工序设计等。林业设计是林业调查规划工作的中心环节。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主要分3个等级来进行:一类调查、二类调查、三类调查。一类调查主要是森林资源的连续清查;二类调查主要是森林区划、森林调查和森林资源的统计;三类调查是对基层作业设计的调查。在晋宁县主要是三类调查。

由上述可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囊括了林业的方方面面,要做好林业的生产建设,必须做好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这项基本工作。

2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林业生产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是林业生产建设的基础,直接影响着林业生产建设的质量和效率以及林业生产建设的长远发展。

2.1总体把握林业资源情况,促进林业资源保护

林业对人类生产生活环境和人类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有维持大气平衡、吸收二氧化碳、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防洪抗涝、降噪、净化空气的重要作用,也是保持物种多样性、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原材料的重要物质基础。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包含了林业相关的各个方面,对林业资源的整体情况、优势、存在的不足和缺陷等进行整体或部分的把握,能促使有关部门在有效、充分的数据分析结果支持下有针对性的开展林业保护项目、组织林业生产、调整林业发展方向和结构,科学、高效、实用的促进林业资源的保护和发展。

2.2为林业决策提供依据,促进林业生产建设科学布局

根据不同林区的特点而采用不同的林业调查方法得来的林业调查数据,是科学、系统的林业规划的重要依据和参考,在此基础上做成的林业设计说明书对实际的林业生产建设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完整、系统的反应了林业资源的数量、质量、开发环境、经营条件、生产评估、效益等各项的情况及其各自之间的关系,以此为依据和参考可设定新的林业生产建设目标和建设的重点与方向,规划设计林业生产建设的短、中、长期发展目标,具体安排各阶段所需的人力、物力、资金、设备等,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科学的组织林业生产建设。

2.3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安全

我国总体上是个森林覆盖率较小的国家,生态环境脆弱,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存在很多问题。我国的森林资源数量持续增长,但林耗也占据了较高水平。而且宜林地比较少,西南、西北地区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较高,对这些地区的生态建设是国家十分关注的问题。林业生产建设中,违法占林、滥砍滥伐等现象依然较严重,导致森林经营不足。我国的森林经营总体还比较落后,很多稀缺木材和珍贵木材依赖进口,给我国的木材战略安全带来了极大挑战。所以,做好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有利于国家把握全局、统筹规划,做好森林发展战略布局和项目实施,促进国家西部、西南部、西北地区的林业生产建设,改善国家生态环境。同时,也有利于调整林业发展的产业布局、科技投入,发展森林经营,保障社会木材供给,降低对外依存度,促进国家经济稳定和经济安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是保障国家生态利益、社会利益、经济利益等综合利益的重要基础。

第7篇:插画设计分析范文

【关键词】立体化教学资源,问卷调查,访谈

一、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涵义及其体系结构

(一)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涵义

教学资源是指向教师、学生提供的教学内容及其存储形式,是帮助个人有效学习和操作,影响和改变学生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外部条件。立体化教学资源是立足于现代教育理念和网络技术平台,以传统纸质教材为基础,以学科课程为中心,以多媒介、多形态、多用途、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和多种教学服务为内容的结构性配套的教学出版物的集合,是数字化时代教学现代化的标志,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网络化,优化教育资源诸要素配置的重要途径。

(二)立体化教学资源的体系结构

根据我国目前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一般将其体系结构描述为教学包、教学资源库和学科(专业)网站三个层次。

1、立体化教学包。立体化教学包是以课程为单位,将文字教材与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而形成的以纸质主教材为核心、以相应的辅助出版物为配套的多功能、多媒体、系列化的优质教学资源和教学实施方案。就内容而言,立体化教学包一般包括主教材、教师参考书、学习指导书、实验指导书、电子教案、CAI课件、网络课程、电子图书、试题库、案例库等。教学包的产品形态和表现形式主要有纸介质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和网络出版物等。教学包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进行一体化教学设计,呈现包括纸质图书、音像、电子网络出版物等多媒体、立体化产品形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各自应有的优势,满足多种应用需求,支持多种模式的教学环境。教学包中这些内容相关、表现形式各异的教育资源,既有重复和强调,又有交叉和补充,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教学资源的整体解决方案,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2、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是管理教学资源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它将教学资料以知识点为单位,按科学的存储策略组织起来,以光盘或网络服务器的方式,给使用者提供满足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学需要的知识单元素材和媒体素材。为了加快高校教学手段现代化进程,推动教学模式的改革,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启动了大学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该项目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大部分骨干专业和基础课程都已建成了自己的教学资源库,丰富了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在重视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为广大教师提供了高质量、高水平、内容丰富的教学基本素材与优秀的教学示范课程,促进了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3、学科(专业)网站。学科(专业)网站是出版社根据相应的教学层次、学科、专业和领域建设的服务型、综合性的网站,内容包括信息服务、资源服务和教学过程服务。网站为教师、学生、编辑、作者和专家提供在网络上交流的平台,为广大教师信息交流、学术讨论、专家咨询提供服务,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授课。对学生来说,则通过教学支撑平台所提供的自主学习空间来实现学习、答疑、作业、讨论和测试。这样,在编辑、作者、专家、教师、学生之间建立起一个以网络为纽带、以数据库为基础、以网站为门户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实践的体系,用快捷的信息反馈机制和优质的教学服务促进教学改革。

二、课题背景

当前,社会信息化进程把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大学生进行“面向应用,突出实践”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出了新的目标。同时,“多元化、模块化、融合化、网络化”成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发展趋势。

为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在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广东省教育厅的共同推动下,由张景中院士牵头,组织十余所高校共同开展了“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的建设工作 。改革项目力图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恰当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构建适合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多元教学体系。我院以“面向高职高专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应用效果”为项目主题,项目组开展了研究,旨在探究:(1) 面向高职高专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应用效;(2)学生对面向高职高专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应用的满意程度及有待改进的地方。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本研究试图回答以下四个问题:1、高职高专学生是否喜欢并愿意使用立体化教学资源?2、高职高专学生是否认为使用立体化教学资源有利于对课程学习?3、学生对使用立体化教学的各种资源持有何态度?4、该使用立体化教学资源有何地方有待改进?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使用该使用立体化教学资源的178 名学生进行调研,具体形式包括问卷调查和访谈。

1、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78 份,回收有效问卷173 份。为了保证问卷的有效度,调查采用了匿名的方式,事先向学生讲明问卷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对使用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态度及学生对使用立体化教学资源的真实需求,以便进一步改善现有的使用立体化教学资源。问卷由项目组老师发放并当场收回。调查结果用计算机EXCEL 软件进行统计并进行了人工核对。

2、访谈调查。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为了能够交叉引证学生对问卷的回答,证明数据的有效性,项目组成员对15 名学生自愿者进行了采访。访谈语言为中文。具体访谈问题如下:①你是否喜欢使用《C语言实训教程》及其辅助光盘这本教材?为什么?②你觉得《C语言实训教程》及其辅助光盘对你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有帮助吗?具体体现在哪里?③你觉得《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学习资料如何?有何方面需要改进的?④你觉得上《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老师如何?有何方面需要改进的?

(三)调查结果分析

1、高职高专学生是否喜欢并愿意使用立体化教学资源?

这一部分包含两个问题,主要关注学生是否喜欢利用课程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进行学习、使用《C语言实训教程》教程和学习辅助光盘的频率。

其中, 图1中的A选项为“喜欢”,B选项为“不太喜欢”,C 选项为“没有兴趣”,从图表中可看到A选项高达94.68%,由此可知同学们喜欢利用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进行学习。

图2中A选项为“频繁使用”,B选项为“每次课一次”,C选项为“每周一次”,D选项为“一次也没用过”,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学生选A的比率为14.45%,选B的比率为14.45%,选C的比率为64.74%,选D的比率为6.36%,从该项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93.64%的同学会使用到光盘,28.9%的学生使用光盘频率较高。在后续的访谈中,当被问及对立体化教学资源(包括纸质教材、辅助光盘、课程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态度及理由时,有10名学生表示这种立体化教学资源能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应的学习材料;4 名学生表示立体化教学资源里的资源量比较丰富,而且希望资源的形式能多样化,有得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另有1名学生表示对纸质教材中的实例不满意,认为太过于枯燥,建议设计一些能串联整本教材又实用的实例。由此可见,总的来说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学生对于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态度是比较满意的,并没有因为陌生而排除或抵制这一种学习资料。同时,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反映学生有比较强的自主学习愿望和能动性,愿意积极主动地去使用立体化教学资源进行学习。

2、高职高专学生是否认为使用立体化教学资源有利于对课程学习?

这一部分主要探究学生立体化教学资源使用效果如何,既对学习帮助大不大?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1)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对你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帮助大不大?( )

[A]很大 [B]大[C]一般 [D]没帮助

从图3看,只有4.42%的学生认为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对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帮助不大,说明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能较好的促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可进一步加强对它的研究和使用。

(2)您认为该实训教材的对你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的作用大吗?( )

A.非常大 B.较大 C.一般 D.不太大 E.一点也不大

从图4可以看出:同学们选A的比率为38.15%,选B的比率为47.4%,两者合计为:85.55%,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该立体化实训教材的对学生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起到很大的作用,使用效果较好。

(3)您认为该学习辅助光盘的对你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的作用大吗?( )

A.非常大B.较大C.一般D.不太大E.一点也不大

从图5可以看出:同学们选A的比率为34.10%,选B的比率为36.99%,两者合计为:71.09%,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该立体化实训教材的学习辅助光盘对大多数学生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起到很大的作用,使用效果较好。

从图3、图4、图5中可以充分看出立体化教学资源效果较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在后续的访谈中,当被问及立体化教学资源对学习是否有帮助?为什么?有9名学生表示对学习帮助很大,主要是立体化的教学资源比较丰富,形式多样,能适应不同学生的个性和学习风络。其有5名学生特别提到了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有利于学生随时进行学习的有效资源;也有3 名学生提到网络自主学习平台提供了一个和同学讨论及老师交流的平台,这样的互动交流使她获益匪浅。当然也有2名学生提到,由于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相对而言比较自由,不像常规的课堂有老师监督,因而有时学习的效率不是非常的高,还有1个学生提到,希望老师能更多的加强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学习时的指导。

3、学生对使用立体化教学的各种资源持有何态度?

这一部分包括三个问题,主要针对学生对于立体化教学的各种资源的满意程度。

(1)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设计很合理,你认为( )

[A] 很同意 [B] 同意[C] 不好说[D] 不同意

(2)您认为该实训教材的实验设计如何?( )

A.非常好B.较好 C.一般 D.不太好 E.非常不好

(3)您认为该学习辅助光盘中内容设计如何?( )

第8篇:插画设计分析范文

摘 要 本文主要对新疆目前各级中学引进气排球运动的可行性进行了走访研究,通过调查,发现新疆各级中学学生开展的体育项目存在校园体育竞赛活动少、校园文化氛围较单一、形式比较单一、学生参与性受限制等特点,针对这一情况分析在新疆各级中学引进气排球运动的可行性,得出新疆目前具备开展气排球运动的条件,并且探讨出了具体的措施,希望通过开展气排球运动满足中学生的生理成长要求,和丰富校园文化建设,以及为解决中学生心理问题提供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 气排球 新疆各级中学 学校体育

气排球起源于我国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气排球在我国的南方较盛行,在其他地区也逐步开始引进推广普及,目前新疆尤其是南疆各级中学气排球运动仍然是一片空白,气排球集聚健身性、趣味性、娱乐性等优点,如果气排球可以引进到南疆贫困四地州各级中学推广普及,它不仅会丰富南疆校园文化的建设、促进民族团结,同时还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锻炼增进健康并促进6人制排球运动的快速发展。

一、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从1984年气排球运动诞生至今,只有短短25年的时间,如今已经被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作为重点扶持和推荐的对象,最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局,排球协会与国家体育总局排球协会联合,在新疆多数地区基层、中小学、社区、军营、矿产企业等部门进行了,通过一带一路大走访,宣传大美新疆和大众系列排球运动,使广大新疆各族人民,得到了现实意义的重大宣传教育,特别是气排球走进校园后,在校园受到了广大师生员工们的,热烈欢迎,同时此项运动在中小学播下了种子,吸引和启发了更多的中小学生,目前气排球在新疆南疆贫困四地州开始萌芽慢慢生长。我区学校还属于气排球运动的空白地区,响应气排球运动适宜在中学推广的号召,因此学校领导都建议通过加强宣传、同时明确此项运动的健身价值以及社会价值,充分发挥中小学校的广大学生组织气排球队的带领作用,同时组织相关的气排球活动等方法,合理利用我学校现有场地条件,将此项运动成功引入学校课堂,进而更好地推动气排球运动在我区校的发展和壮大。在各级学校中普及和推广气排球运动,不仅可以推动青少年,儿童人群中的气排球运动开展,同时也贯彻了“快乐体育和终身体育” 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精神的教育思想。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气排球选项课总体情况现状及分析

在我区中小学范围中,只有个别学校属于气排球运动开展较好的学校,他们把气排球课设置成为了学生的选修课和课外体育项目,但这些学校仅仅占了所调查中学总数的很小一部分,在剩下的中小学中,均没有开设任何形式的气排球课程。

通过访谈以及调查的情况来看,在被调查的中小学里,气排球教学课的模式单一。

只是把气排球列为体育课的选修内容,教学的内容比较简单,考核的要求也比^简单。这样学时时间少,还不能站稳的情况下,气排球根本就不能推广普及。2、 (二)新疆中小学开设气排球选项课的决定因素

首先,学校领导对于在学校开设某一门课程或者开展某一项运动都具有政策上的决定权。学校领导们的认可,对于气排球运动在学校体育运动中的开展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获得政策扶持,气排球运动在各级学校中才有可能站稳脚跟,这也是今后在新疆各级学校中气排球运动获得更好发展的前提条件。

其次,体育老师作为承上启下的沟通桥梁,对上要向学校领导推荐和介绍气排球的运动,让教育局,整个社会,学校领导尽可能地了解气排球运动,以便获得他们对气排球运动在学校的推广首肯,同时对下要针对小学生们传授大量气排球运动的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起到激发其学习动力和参与热情的作业。因此,这就不得不要求学校的体育教师,不仅要了解到气排球运动的相关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气排球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同时具有在学校推广以及普及气排球运动的强烈激情、愿望和能力。

最后,学生作为气排球运动的主要参与者,在各级学校对于气排球运动的发展走势起着极其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气排球运动课程的对象主要是小学生和中学女生,学生们的态度是非常客观和纯粹的:认可的都会积极参与,并且大力推广。

(三)充分利用室内外塑胶场地和小型场馆设施

目前新疆绝大部分学校,为了提高和加强两基教育条件,教学场地器材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气排球运动总体投资不大、对场地要求也不高、作为室内排球运动的衍生项目,气排球目前可以充分的利用各级学校现有室内外200米塑胶场地,和各类小型场地,并且不必单独新建专属场地,同时适合在各个学校内广泛开展。只要合理的安排与调度,那么气排球可以和其他体育运动“和平共处”的。

三、结论与建议

总之,目前传统排球普及呈现下滑趋势的同时,如果各级中小学不积极引进和推广普及气排球,那么中小学排球运动会走向士气低落,开展下滑的情景。

建议:各级教育部门首先要从思想上,高度认识气排球的发展和推广普及前景,对学校体育师资进行有力的培训措施,通过各种渠道尽快配备好气排球场地器材条件,引进专业的人员来介绍气排球知识,加大培训力度,建立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气排球运动队,确保提高气排球项目的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第9篇:插画设计分析范文

一、网络互动的类型

关于网络互动从用户界面上来考虑可以被分为两种类型:作为结果的互动(Interactivity-as-product)和作为过程的互动(Interactivity-as-process)[1]。作为结果的互动在网络社区中主要是用户在接触网络界面时互动反馈的一系列操作,在作为结果互动中应该更多的考虑用户界面的设计,如在设计金融经贸类虚拟网络社区界面时就应根据该网站的属性、类型来定义互动的方式及视觉界面,界面上文本、图片、动画视频等的交互操作处理时应该更注重其的商务信息化的特点。作为过程的互动涉及到人和人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主要是经过相关媒介网站界面来产生的。作为过程的互动一般要考虑到用户在使用网络时与群体对象在信息交互上如何能恰当的处理矛盾与冲突,如在企业型或交友型虚拟网络社区中可以对不同身份、权力的用户群体在进行人机操作时为其提供一些具像的虚拟社会场景及相关的互动类型和方式等。

二、网络互动的方式

根据不同的互动方式,在网络媒介传播视野下我们可以把SNS虚拟网络社区中的互动总结为三个层次(见表1)。

1.从网站界面的技术设计上及其相关反馈上来考虑SNS虚拟网络社区的互动;

网站界面是通过视觉元素的引人注目而实现信息内容的传达,为了使SNS虚拟网络社区获得最大的视觉传达功能,就特别需要关注用户的心理特征和使用反馈。在这个层面上的互动研究要周全地考虑不同的使用群体产生的不同的互动体验,突出考虑不同的技术有何特点、会引发什么问题、如何增进互动。界面可以依据浏览者的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素养等所形成的层次特点,采用相应的知识水准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例如,如何利用即时聊天的互动性,让身处不同地方人能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界面上的互动元素应该表现出一定的可操作性,即让用户明确哪些元素是可以产生互动行为的,哪些是传递信息的,哪些是纯视觉上创造美感的[2]。另外,界面设计还应该针对浏览者的阅历经验、心理态势和个性特点,熟悉和了解他们,并满足他们的心理要求、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脾气性格和视觉符号。总之在网络界面设计时提供丰富的视觉反馈是保证互动设计成功的关键之一,用户根据不同的视觉界面做出不同的操作反馈;据了解,开心网也目前也在不断地增加语音动态、附近的人、附近照片等功能,在界面上做“加法”和“减法”,试图以此来突出主要功能,界面也更显清新简洁一些。

表1 互动概念的三个层次

(摘自:黄佩著.网络社区:我们在一起[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10:59)

2.从网站的信息交换和符号传播上来观察和理解SNS虚拟网络社区的互动。

信息符号是SNS网站的一个重要的传播元素,它决定着网站界面及网站互动的形式。对于SNS虚拟网络社区界面设计来讲,其信息内容的有效传达是将各种构成要素通过视觉符号的传达来实现的。符号是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符号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一定的时空关系,并产生一定的意义,也被称为“义化符” [3]。符号所传达的意义也要受到一些制约,多个符号组合在一起可以表达出无限的意义,也可以表达出同一种意义。由于传统文化和亚文化的影响,不同用户对符号意义又有不同的解读。在通过符号传播表达意义的过程中,人根据经验不断地创造、运用符号,拓展着意义的空间,而意义又物化为符号,通过传播作用于人,为人们认识的加深和需求的更新提供了条件[4] 。近期,知名SNS网站Facebook近期就邀请了一些著名的插画师正在设计一套全新的界面表情符号来改变以往的过于平淡的界面风格,通过这些表情符号丰富网站交互界面、增加用户的使用网站的乐趣从而来增加网站的用户粘度。

3.从虚拟网络社区受众用户的使用网络的主观感受以及对“互动”的认同程度来理解互动[5]。

受众用户在互动中的主观感受及认同程度又与用户本身的认知有着密切的联系,用户的认知差异对于虚拟网络社区的信息架构设计也有重要的影响;用户在操作网络时态度情绪上的积极与消极、热情与冷漠等差别也影响着互动的内容和方式。从用户的选择过程中可将用户的互动行分为有意参与互动和无意参与互动。有意参与互动常常表现为对某一种互动方式、某一类互动话题的兴趣与偏爱。从用户需要的心理角度看,一种互动内容和方式满足网络用户的需要和爱好越多,用户对它的兴趣和依赖就越大,而他从事有意参与互动的自觉性和稳定性也会相应地得到提高。通过用户有意参与互动的反馈及频率可以体会到用户的需要与嗜好。而用户的无意参与互动在行为上往往表现为上网者的非自觉需要,无意的参与缺乏主动性,对互动在心理上缺乏兴趣和对互动内容的不关注。无意参与的互动其用户行为易受干扰,它处于随时可能终止的状态。

所以在SNS网站快速发展的同时,需要不断深入挖掘用户根本需求与意愿。目前主流SNS网站在一些用户群体中已经拥有较大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同时网民的需求更加理性化和个性化,从客观上应为其提供更为细致和更具针对性的服务。如开心网针对白领群体提供娱乐化服务的成功表明针对细分用户群体的SNS网站依然具有发展机会,地域性、年龄段、爱好等都可以成为其互动的切入点。文章从网络社区的用户界面入手通过对SNS虚拟网络社区用户界面互动中的不同关注角度和不同观察对象进行多层次的分析研究,以在虚拟网络社区界面中来寻找更适合用户使用的互动方式,从而为SNS虚拟网络互动的设计分析找到一个最佳的切入点。

参考文献

[1]黄佩著.网络社区:我们在一起[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10:56-57.

[2]赵慧文,张建军.网络用户体验及互动设计[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62.

[3] 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要[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