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语言文化探索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兴起于发展,信息化时代已经来临,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影响社会的各个角落,对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网络文化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在当今的高校中,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教育产生深刻影响,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的语言系统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对普通话教学提出了新要求,面临新挑战。
一、网络语言对普通话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
1.实用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逐渐增强
在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更多的追求“有用”和“简约”,网络的虚拟性使得行为和责任相对分离,给了人们更多的自由空间,激发了创造力,从而导致他们对传统语言进行大胆的改造,以方便使用,创造出了随性而又简约的网络流行词。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行为有很强的导向作用,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繁荣,外来的语言文化对传统文化也形成冲击,多元化的表达成为一种新趋势,作为传统的普通话语言教学,应该结合这种时代特点做出相应改变。
2.网络语言的传播媒介具有特殊性
相比于传统语言依靠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以口耳相传作为传播手段不同,网络语言的转播媒介具有特殊性。网络交际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不同地域文化的距离,来自不同省份甚至不同国家的人实现了实时交流,由于看不到对方表情、手势,因此丧失了传统交际中许多语用优势。但是与此同时,也提供了传统语言交流所不具备的资源和新的表达手段。例如,通过创造非常规的叠音词、谐音词有效的弥补了语音优势的缺失,通过大量的缩略词、缩略句的使用弥补了输速度慢的不足,通过使用形象而幽默的表情包,有效地弥补了不能看到表情的缺憾。
3.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决定语言使用习惯
首先,当代大学生追求自身思想独立,自由,以自我为中心。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富足,90后大学生的生活环境比80后更加优越,他们大都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一出生就是家庭的中心,社会环境的开放化,加上家庭教育的大量投入,90后大学生喜欢展示自我,喜欢彰显个性,喜欢通过与众不同的方式获得关注,因此流行语言最先在这一群体中开始普及。对于传统的语言习惯他们并不盲目遵循,而是独立探索,创造属于自己这一群体的语言习惯。
其次,易于接受新事物,思想开放。90后大学生生活在网络普及、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使得大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更加快捷,知识更加丰富,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对于新事物,他们的态度比较开放,在精神上他们追求新鲜的、时尚的、多元的。通过网络,他们的表现欲、想象力与自我意识都能够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与书写,于是精彩纷呈的网络语言便在这样的条件下应运而生,形成了不同于传统语言的鲜明个性。
二、教学中针对网络语言的解决策略
第一,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网络语言
很多人认为:网络语言的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会对规划的现代汉语形成冲击。这种观点忽视了语言作为一种完整的生态系统有着很强大的自我恢复、自我发展的能力,网络语言作为语言的一种,其发展也必然要遵循“语言要被大多数人认可和使用”这一规律。如果网络语言不符合规律,其注定被淘汰,反之,如果某些网络语言被大多?等巳峡珊褪褂茫?也是语言的发展规律,不可逆转。网络语言不受传统书面语言的规范约束,给学生带来了创造性的思维空间,丰富了汉语的词汇量,增强了汉语的表现方式,作为普通话教师,我们要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网络语言,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更新、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贴近90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满足他们的语言学习需求,尊重他们的语言使用习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于优质的网络语言加以鼓励使用,尽量减少不规范网络语言对学生的影响。
当前,随着我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我国已逐渐进入网络时代。互联网在我国居民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及时性来从网络上获取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以及进行其他多种网络活动。但随着当前我国网络活动的增多,我国的网络语言也得到空前的发展。为了在网络文化背景下更好的生存,我国的汉语言也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中,汉语言的语法、词汇及构成等多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异。
关键词:
网络文化背景;汉语言;变异
语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是人类进行交流沟通最常用的方式之一。随着时代的变化语言文字也在发生着变化,当前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汉语言的变化速度也随之增加,一种崭新的语言形式由此形成——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的形成不是一种偶然,而是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中的一种必然趋势,所以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我们不应当全盘的否定我们的网络语言,而是应该积极地研究网络语言,引导其健康发展。
一、网络语言的相关概述
1、网络语言的含义
网络语言主要是指在互联网发展中兴起的一种新型的语言形式,包括文字、图标、符号、英文字母及标点等多种组合,在网络媒介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人们为了满足精神需要及提高聊天的效率对我国的汉语言采用了替换、简化的方式,并随之约定俗成。现阶段,随着我国传播媒介、社交软件等的不断发展,网络语言得到空前的发展,在我们得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网络语言的特征
当前,在我国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在网络文化背景下我国的汉语言在变异时具有符号化、数字化及字母化等显著的特征。符号化主要是指网民在计算机上输入文字时经常会发送一些符号语言,如:-C代表撇嘴的样子。数字化主要是指网民之间在进行交流沟通时为了提高效率来采用数字的谐音,如88时英语单词bye-bye的谐音。和数字化的作用相同,字母也常常被用于网络聊天中,如+U代表着加油的意思。
二、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的变异
1、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词汇的变异
词汇的变异是当前我国汉语言在网络文化背景下的最为明显的变异。词汇的变异主要包括了词形的变异和词义的变异。在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的词形发生变化主要包括词语的拼音化、词语谐音化、叠音词的大量使用及词缀化新词的大量运用等。在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词汇使用的过程中呈现出词语拼音化这一趋势,人们在利用互联网进行聊天时为了提高聊天效率创造出了缩略词,它不仅丰富了我们在聊天中的语言环境,有效地缩短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同时也将文字具象化,加强了网友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如MM是妹妹的意思,BT则是变态的缩写。在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在使用的过程中词语逐渐的谐音化主要是因为在网民在输入法输入的时候由于错误等多种原因形成的,如神马等。此外,包括如3344、837等类似的数字词语谐音化。人们在网络聊天时应用叠音词可以更加生动形象的表达出自己的意图,例如将吃饭说成饭饭、将东西说成东东等。由于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这些叠音词会给人们一种矫情弱智的感觉,所以使用的频率较低,但在网络虚拟世界中人们为了得到别人的关注使用这种叠音词可以帮助实现更深入的沟通和交流。随着时代的发展,词缀化的新词在不断地发展繁荣,词缀化的新词或词语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现代人们在当前网络文化背景下对个性化的追求及对新鲜事物的新鲜感。高素质、高品位、高富帅、月光族、手机组、追星族等都属于词缀化的新词。在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词义发生变异主要是指人们在使用词语的过程中会对词义进行一定的联想或是重新给老词赋予新义,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们对新鲜事物和创新的追求。例如神童被联想为“神经病儿童”、偶像被联想为“呕吐的对象”、楼主则是指第一个发帖子的人等等。
2、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语法上的变异
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语法上发生变异主要包括人们在聊天中简化省略用字、词性活用及缩略语等多方面。现阶段,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聊天时会忽视汉语言的语言根据自身需求对词语进行简化,即在进行网络聊天时用尽可能少的文字来表达自己所要表达的信息。虽然这样方面了人们的聊天,在它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网民自身的文化程度及知识背景[1]。词性活用主要是指网民在聊天时将名词作动词用、形容词作动词用、形容词作副词用等。例如,网民在聊天时经常会说今天你谷歌了吗、我对你严重支持等等。新构词、新缩略等是网民在网络文化背景下法律的许可范围之内为了简化交流创造出的一些新词,如当代表下载,取英文单词down的谐音,瘟都死是Windows的谐音。
3、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语用层面的变异
由于我们在互联网上大都是与陌生人进行交流,所以我们在自我保护意识会高于平常。例如当有人在网络上问你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等这一隐私性较强的问题时我们一般会采取迂回的方式进行回答,拒绝透漏自己的真实信息。同时,我们在利用互联网与他人进行交流时也存在着运用词语夸大化的现象,如跪求答案等,这样不仅能够更形象的表现出自己的心理活动,同时也会增添别人的新鲜感,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但是经常使用这些词语也会给人们带来一种肤浅、浮躁的认识,所以我们在应用这些词语时要慎重。现阶段,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及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进行网络交流的频率也更加的频繁,所以汉语言在这种环境下会形成一些新的固定用法,词义也更加的丰富和明确[2]。
三、结束语
总之,网络语言的产生不是一个人的力量能够推动的,它是在绝大多数人在探索与磨合之后形成的一个统一性的结果,所以网络文化背景下的汉语言充分的展示了我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为促进我国汉语言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要加强对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变异的研究,在发展网络语言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时刻的保持着我国汉语言的纯洁性。
作者:彭倍 单位:四川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网络语言 中学语文教学 教学利弊
网络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便利是显而易见的,它让我们的信息交流更加便捷,让我们足不出户便能知天下事,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然而,网络上特有的语言也在生活中迅速流行,在可能接触网络语言不久的初中生,更有可能普遍流行,这就给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挑战。
广义上来说,网络语言一是指和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主机、硬盘、宽带、病毒等;二是指和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吧、网虫等。狭义上来说,即是指网络参与者在网上用来交流的文字、符号、图形等。而我们在这所说的对初中语文教学带来冲击的网络语言仅指狭义的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是通过联网的计算机流传的。网络传播具有不受限制、交互性强等特点。与传统的语言相比,网络语言具有时尚新颖、简单幽默、经济简洁、直白易懂等鲜明的特点。这也是它能得到网民的青睐并且迅速流行的原因,而网络本身的特点就造成了它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双刃剑”作用。
一、网络语言对初中教学的积极影响
网络语言有幽默、与时俱进的特点,不仅丰富了现代汉语,而且给初中语言教学带来了好的影响。
(一)网络语言有利于增强初中教学中修辞的丰富性。网络语言的出现很多都是借助于各种修辞手段,如谐音“大虾:指网络中的高手,大侠”,“斑主:指网络中的管理人员,版主”;还有叠加、比喻、仿拟等。丰富多彩的网络语言修辞现象给初中生学习提供了材料,也给初中语言教学带来了生动、新鲜的语料。而这些网络语言的流传使初中生的语言学习具有了生动、活泼的特点,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运用语言创新的能力。
(二)网络语言有利于建立初中生学习汉语的主动性。与传统的语言相比网络语言更加生动鲜活,它不讲究文句的修饰,所构成的简单的语句正好契合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容易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它的时尚、流行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而这往往能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样一来,语言的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三)网络语言能激发初中生学习汉语的创新性。网络语言因其简洁、形象、传神的特点,能使学生在交流时尽情表现自己的个性追求和想象空间,从而天马行空,不受束缚,发挥自己的语言天赋。
(四)网络语言能加强初中生使用语言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初中生渴望交流,又能在隐性的网络中实现交流的时候,他们在使用语言时会极尽自我所能。轻松的聊天方式便成了锻炼其语言运用能力的手段,而聊天时是否被关注取决于聊天者的语言是否诙谐幽默,这就大大刺激了他们追求严谨的逻辑思维。
二、网络语言对初中语言教学的冲击和不良影响
现代汉语一直是中华民族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语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要对象。中学时期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学生不论是在理解能力还是在认知上都处在在不断提高的时期,规范的汉语言教学能让他们打下很好的现代汉语基础,并从学习语言中领略、掌握优秀的民族文化精神。而他们在规范的汉语言尚未学好的时期就过早、过多地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必会影响到其语言知识的学习,阅读能力的培养,书面表达水平的提高和对母语的认同,会对语言审美的形成产生负面的作用。目前看来,网络语言对初中生语言教学产生的冲击和不良影响有以下几点。
(一)网络语言影响初中生规范语言的学习。网络语言有谐音、字母加汉字等构词方式,这就使得它具有不合语法、不合逻辑规范性等特点,而如果初中学生长期使用这样的语言往往会把规范的语言忘记,把它作为规范语言使用。不少网络语言是把错字当对字来用的,比如“非常”写出“灰常”,“奋发图强”写出“粉发涂墙”,“的”变成了“滴”等。如果长期使用这样的错字,就像谎话说了千遍就成了真理一样,错字也会被当成对字来使用,非常不利于初中语言教学的规范化。
(二)网络语言不利于初中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网络语言的特点是感性直白、浅显易懂,而用规范语言来写的文章一般比较含蓄、凝重、典雅。对初中生来说后者就会显得枯燥乏味,深奥难懂。如果长期接触的是网络语言,他们会不自觉地远离有深度的文章而追求浅显的文字,久而久之就失去了阅读有深度的文章的能力,甚至会不自觉地扭曲经典,颠覆经典。比如说网上广为流传的《大话西游》,备受网民的推崇。如果是那些还没读或者是阅读不下去原著的初中生,往往就会以为《西游记》本来就是这样的,这就大大削弱了初中生的阅读能力,也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网络语言影响初中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网络语言比较口语话,而且其中还用有很多字母来替代文字,使用时有多用短句、少用长句等特点。这类语言往往缺乏逻辑性,结构松散,很难经得住推敲。受到这样的影响,初中生往往在作文等需要使用书面表达的文章中出现口语化、逻辑性差,甚至用字母代替汉字和错别字连篇等问题。有个初中学生甚至在作文中写道:“偶今天下楼买东东,知道了一件非常寒的事情。原来邻居家青蛙GG是我非常稀饭的一本IN时尚的主编。”类似这样的句子普遍出现在初中生的作文中,情况令人堪忧。
(四)网络语言影响初中生的语言审美品位。网络语言中有很多的庸俗废话,其中不乏下流、肮脏的垃圾语言。由于初中生正处于自身规范化语言还没真正形成时期,好奇、模仿心强,理性思维辨别能力差,再加上网络的自由传播与迅速流行等原因,使得很多初中生把这些网络语言奉为圭臬。这些粗俗浅薄、低级下流的网络语言使得初中生的语言素养下降,败坏了他们的语言审美品位与能力。比如“我靠”,“TMD”,“WBD”等这样一些粗俗没有内涵的词语势必影响初中生学习规范语言的热情和能力。而这样的网络语言不仅仅影响他们的语言审美能力,还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
网络语言对中学语文教学有利有弊,教师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学生能够从中汲取营养,而不能一味批判,禁止使用。因此中学语文教师不仅要了解网络语言,融入到网络语言中去,而且要善于利用网络语言活跃课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取得更好的课堂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温朝秀.网络语言利弊说.素质教育论坛,2007,(2S).
关键词: 网络语言 语文教学 直面冲击
青少年群体正处于旺盛的求知阶段,对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特别高,他们习惯于挑战传统维护新鲜。而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则能青少年群体的这一需求,对学生具有不可阻挡的吸引力。网络语言越来越挑战传统的语言文字书写、内涵及语法结构的规范要求,新生词汇层出不穷,令成年人应接不暇,而青少年则乐此不疲。网络语言究竟能否走进语文课堂,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网络时代语言变化的挑战,语文老师该如何正视网络语言呢?
一、什么是网络语言
什么是网络语言?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给出的权威标准是:“指网民在网上聊天室和电子公告牌系统等里面习惯使用的特定词语和符号。”周洪波认为:“网络语言,是专指网民在网络交际活动中作为工具使用的,区别于中国语言文字的语言符号系统。它包括具有特定意义的图像、文字、符号、字母以及杂糅组合而成的各种表意图形,表达的意思是在广泛的网络交流当中约定俗成的,是信息时代的产物,而并非是技术层面支持网络应用与运行的计算机编程语言,诸如C/C++之类。”①郭庆花认为:“网络语言是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交际符号,它是信息时代的产物。”②戚晓杰认为:“网络语言是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交际符号,它是信息时代的产物。”③
网络语言是为应对网络交流的表达要求而产生的,互联网时代要求人们在网络资源中以更快的速度、更有吸引力的表现获得更多的关注度,为了提高文字输入速度,网民对文字的要求从精确性、完整性降低到对方能懂即可的程度。年轻一辈在创造和使用网络语言的过程中,融入年轻个性——区别于上一辈成年人的用词习惯。于是互联网每天都会涌现出成百上千的网络新词,这些新词经过年轻人的选择使用后,开始大面积流传,获得较大范围的普遍认可,它的内涵相对固定和集中,有些则悄没声息地被替代和遗忘。所以笔者认为,所谓网络语言,是网民用于网络人际交流的词汇和符号。
二、网络语言的特点
由此我们总结,网络语言是基于网络人际交流的要求,使用于网络条件的交流词汇和符号。基于网络人际交流的基本特点——人与人的沟通关系是通过两台有空间距离的PC凭借互联网的嫁接——网络语言的目标是使空间被实际隔离的双方能够立即明白对方的表达信息,如果发出和接收双方具有共同的理解基础,双方共同认可的语言可省略较多的铺陈前提,变得非常简约;因为言者与听者是存在实际的空间距离的,所以,网络语言无法借助日常语言使用中常伴随有的表情、手势等辅助系统,故而使用网络语言时,为了克服表情缺陷,大量的网络符号应运而生。因此,网络语言具有简约性、形象性的直观特征。
另外,时代潮流的快速更新让新生一代有充分的迫切的摆脱传统规定之束缚的需要。当新生一代迅速掌握网络工具(并且在此方面领先于老一代人),年轻一代的创造性天赋在网络语言系统中得到了充分的肆意的发挥。网络语言作为新时期信息技术时代的产物,是语言在网络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变体,也是汉语发展过程中语言形式的一种创新。创新是语言的生命力所在,没有创新也就没有语言的发展。网络语言作为传统语言学与高科技产品相结合以后产生的一种新的语言形式,它方便简约,形象生动,便于网上快速交流,也颇适应新生代的表达要求与习惯。从心理学层面上,网络语言的日新月异是年轻人求新求异气质的淋漓表现。尽管传统语言中有了一些明确的表达概念,但网络依然创造出更多的表达式,以显示年轻人对陈规传统的超越。在这场两代人争霸世界的网络战争中,毫无疑问“突破”是最活跃的口号,由此网络语言深刻地反映出“反规范性”的特征。
三、面对网络语言的冲击,语文教学必须积极直面应对挑战
就像网络对现代人生活工作方式的冲击无可避免一样,网络语言对语言规范系统的冲击同样不可避免。语文教学必须积极直面应对互联网时出的挑战。
首先我们要善于发现网络语言系统的正面效益。“网络语言具有简约性、形象性、数字化等特点,便于输入。随意性的表达方式、口语化的表述形式及图画性质的表现手段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网上也确实诞生了一些极具趣味性、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潜水”(特指论坛里那些只看不回帖的人)、“汗”((1)感叹词,形容词。被震惊后,尴尬、无奈、无言以对的感觉。(2)甘拜下风,自叹不如。可做动词使用)等。此类语言变体的产生及其发展不但满足了人们网络表达的需要,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汉语表达,为具有凝重的历史底蕴的汉语增加了的现代活力。“网络语言更多地有着生动幽默的表达效果,丰富了现代汉语语料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审判鉴赏能力和语言创新能力”④。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个人电脑技术和互联网络的普及,网络语言更是取得了极为迅速的发展速度,甚至已经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发展成大众语言。
其次,网络语言离开网络环境的超范围使用是需要合理引导的。语言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广泛应用也必然存在着其发生、发展的依据。它并不是网民的随意创造,而是顺应时展的一种必然。有专家甚至预言网络语言的一部分词汇将进入日常交际,甚至可能进入汉语的常用和基本词汇库⑤。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网络语言确实存在许多不规范现象,而中学语文教学是讲求规范性的,因此在语文课堂上使用或者拒绝使用网络语言必然产生一定的冲突。作为教育对象的中小学生是一群可塑性很强的群体,喜欢新事物并受其影响,在他们学习传统语言,为语言打基础阶段,教师通过语文教育,加强语言规范性是必然选择。《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应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等同,语文学习资源无所不在。”据此理解,互联网显然并不能被排除在语文的生活之外,互联网及网络语言长驱直入传统语文领域并施以重大影响在所难免,我们同时必须坚信,网络语言“入侵”的是语文教育的“内容”领域,而不是形式领域。语言形式的基本要求——规范性要求语言教育的基础不能动摇。
如何做到规范网络语言?这可能是整体的社会学问题,超越中学语文课堂的空间要求。对于进入课堂领域的部分网络语言,作为语文工作者有义务进行相应的规范改革。一些网络语言具有创造性特点,本身并没有违反已有的语言规范,比如“潜水”、“水军”、“黑客”等只是网络时代为这些新创词汇注入的新内涵,还比如大量的成语在网络语境下注入了新的内涵,如网民们在形容遇到麻烦时自己应接不暇会说“各种手忙脚乱”、“各种语无伦次”。这些语言使用并没有超越原有语境,表达和接受不会产生歧义,相反更映衬语言的风趣。那么对这些使用频率较高、内涵鲜明的网络用语,有可能在未来短期进入现代汉语组成部分的网络词汇,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争议、使用,在较多的“口头”表达使用之后,再允许少量地有限度地进入写作运用。语文课堂必须重点“规范”的是同音错别字,出于快速输入的需要,大量使用拼音输入法的网民,在输入语言是会产生较大量的同音错误,而在两台PC上的主人显然心领神会,不受错别字的影响,完全和继续着双方的交流。离开PC及互联网语境,人们使用语言是不以拼音输入为支撑的,同音别字在语言规范是“错误”的表达,我们觉得对明显违背语言规范的用法,应该坚决反对在语文表达上的使用。
网络已经成为21世纪生活的一个部分,我们必须正视这个现实,严格遵守语文的必要规范,加强语文基础教育,让21世纪的主人在网络时代和未来其他高科技产品时代,掌握语言技巧,同时也令传统的语言文字在E时代散发独特魅力。
注释:
①周洪波.中国网络语言词典.序.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②郭庆花.网络语言的文化评价及其建设.宜春学院学报,2010.6.
③戚晓杰.网络语言特点探微.语文建设,2001.8.
④彭巧燕、贺方春.网络语言与语言教育.教育探索,2007.6.
⑤李铁范.网络语言研究综述.语文学刊(高教版),2005.(9)1.
参考文献:
[1]戚晓杰.网络语言探微.语文建设,2001,(8):14-151.
[2]李军.浅谈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社会科学战线,2002.(6):265-266.
[3]仲伟丽.网络新语文运动.专访申小龙:革命来了.
[4]宁方民.网络语言对语文教育的冲击及规范.教学与管理,2005.5.
[5]闪雄.网络语言破坏汉语的纯洁.语文建设,20001.
[6]王先霈1.语言是否应该纯洁,是否能够纯洁.湖北大学学报,2003,(5):31.
[7]李宇明.语文现代化与语文教育.语言文字应用,2002.1.
[8]薛薇薇.语文教育终极目标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9.
[9]聂桂兰刘洪.语文教育中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与策略.江西教育科研,2007.1.
关键词:网络 语言 思政课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a)-0150-02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没有语言人与人之间就无法很好沟通。对课堂教学而言,语言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最重要工具和手段。师生之间交流思想、沟通信息都离不开语言的传递。更重要的是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导入、总结,还是提问、讨论都必须通过语言来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效果。所以,课堂教学中语言的应用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更关系到学生在学习中的感受,比如:语言中表达出的尊重、平等和亲切。因此,探索课堂教学中的语言创新是极其重要的。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责任,使学生在课堂中享受学习带来的成就感,从而潜移默化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质。
思政课相比其他学科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比如:思想性、政治性和导向性比较突出,涉及到一些专业性的概念和原理。传统的教材理论性强,学生对书本有一定的距离感,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往往会生搬一些理论,灌输一些思想。对高职院校90后的学生来说,他们充满时代气息,乐于接受新事物,迎接新挑战,思想也呈现多元化,很难接受这种生搬硬套的学习方式和程式化的教学语言。因此,有些学生对思政课感到无趣,有些学生对思政课感到无用,师生之间陷入一种被动局面。如何打破这种局面,使师生在思政课中都成为受益者?那么锤炼思政课的教学语言,学习语言艺术技巧来指导教学活动,这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功课。
今天的社会可谓日新月异,新生事物不断涌现,特别是进入到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的普及,电脑手机等通讯工具普遍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学习方式带来了翻天覆地变化。对于现在高职院校90后学生来说,他们对电脑和手机的热衷是不可质疑的。由于他们有许多闲暇时间,乐意对新事物、新思想和新观点进行探索,互联网对他们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对互联网的文字、图片、视频有更多的了解,并且容易接受和产生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汲取互联网的有用信息,创新教学语言,使思政课的教学语言更富有时代性和艺术性,这样可以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更贴近真实的社会和现实的生活,使学生易懂、易学。正如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讲的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开绪记忆,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那么,互联网时代如何在思政课中进行语言创新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搜集网络热点事件,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语言表达。对90后的高职院校学生来说,他们接受的信息除了校园里发生的事情,更多的来自于网络新闻,特别是网络中的一些热点事件。这些热点事件通常是在某一段时间内经常会在各大媒体平台出现,所以学生的印象也会比较深,比如前几年的药家鑫事件,最近的魏则西事件等。这些事件都曾经在网络中热议,成为公众的话题。对课堂教学来说,这都是丰富的素材,和思政课中的一些理论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而学生对这些事件一定会有所了解,进而产生一种亲切感,并积极探索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引发自己的一些思考。作为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用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并可以在故事中提出一些问题引起思考,学生是比较愿意用听故事的方式来思考问题,了解相关理论的知识的。这些形象生动的事件故事既可以作为某一堂课的导入内容,也可以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学习环节,为课堂学习增添一抹色彩。
其次,关注网络红人,用正反举例的方式进行语言表达。90后的高职院校学生个性张扬,追求新颖,充满好奇心,网络红人是学生网络生活中的重要关注对象,他们对这些人物比较感兴趣,并且会受到这些人物一定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用这些人物作为案例,更有时代感,贴近社会的发展。网络红人可以是正面形象,也可以是反面形象,通过正反举例,可以使学生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比如谈到价值观问题,可以举例拜金女马诺,还有凤姐等人物。讲到职业道德可以举例范跑跑范美忠,最美司机吴斌等人物。这些人物生动形象,网络中对这些人物的介绍和议论也比较多,学生对这些人物是有一定认识的。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这些人物案例非常有助于展开课堂讨论与师生互动。
再次,展示直观生动的网络图片,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进行解读。随着视觉文化时代的来临,读图也成为一种普遍接收信息的方式。特别是图片具有自身的一些优势,比如相对于文字更生动有趣,增强了读者的视觉体验,也节省了阅读时间。因此,在多媒体教学课堂中学生往往喜欢看图片,而不喜欢大量读文字。另外,图片的信息量大,对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很大辅助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图片基本上都是在互联网信息搜索中获得的,作为教师一方面在互联网中要精选图片,可以是新闻图片,也可以是一些创意图片,还可以是漫画。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图片,都必须包含的信息和所学知识紧密结合。图片要一目了然,最好要有亮点,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在图片展示同时教师需要通过语言表达,为学生解读图片。这是因为图片包含的信息是多样化的,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偏差。因此,教师在展示的图片中必须找到重要信息,用轻松的语言从生动的图片中解读出一种道理或规律,起到深入浅出的效果,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理解书本理论。在这方面教师需要抓住关键点,凝练自己的语言,使自己的课堂语言清晰准确,一语中的,提高学生在思政课学习中的注意力。
最后,直接使用网络语言,用轻松幽默的方式进行语言表达。网络语言形象生动,已经成为90后大学生日常生活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经常听到某个大学生嘴里突然蹦出“你肿么了”“神马都是浮云”“也是醉了”等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几乎每段时期都会推陈出新,显示出巨大影响力和创造力。传统思政课给人一种严肃严谨的感觉,甚至是正襟危坐的,因此,幽默轻松的网络语言可以成为课堂的调节剂,拉近书本与现实的距离,老师与学生的距离。不管是讲述事件故事,还是讲述人物案例和解读图片,都可以适当穿插一些网络语言,使课堂语言更加丰富多彩。比如对某些事件表示肯定时可以说“给力”,对某些人表示支持时可以为他“点赞”。也可以运用网络的一些语体进行表达,比如励志型的陈欧体,亲切可爱的淘宝体等。这些网络语体都在某一时期普遍出现在网络,甚至也出现在实际日常生活中,比如宣传广告中会出现,90后的学生是非常熟悉和喜欢的。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恰当运用这些网络语言,对课堂气氛的调节会起到重要作用。当然在运用的时候也要有一些注意点。网络语言是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出现的,难免良莠不齐,选择课堂教学的网络语言必须是文明、健康、向上的,要杜绝粗俗落后的语言,要用网络语言传达给学生一种正能量,并且能够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服务。
在互联网时代思政课进行语言创新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使学生普遍认为乏味说教的思政课充满活力和乐趣,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理论知识,同时也营造出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 曹进.网络语言传播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 陈涵平.教师言语美[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网络语言 “XX狗” 语言隐喻
一、引言
近年来,“狗”一词在互联网上大行其道,尤其在青少年学生中,说人论事言必称“狗”。“单身狗、学位狗、考研狗、销售狗、IT狗”等等,不胜枚举。“冬天冻成狗、夏天热成狗、高考累成狗”,还有逢年过节的“花式虐狗”。
“单身狗”是网络上最早使用的“狗”自称,近年来,“狗”一词被网民广泛使用,各式各样的“狗”层出不穷。汉语中与“狗”相关的俗语多带有贬义色彩,如“狐朋狗友、人模狗样、狗仗人势”等。在网络用语中,“狗”从单身族的自嘲用词转向对五味杂陈的社会生活的调侃或吐槽,多含可爱、萌态的意味。现今,“XX狗”已形成一种格式或方式,是一种开放性表达,其语言中的隐喻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
二、“XX狗”的构成
所谓“XX狗”,指在网络语言环境中用来概括个人或集体特质的一种流行语。比如“单身狗”说的就是到达已婚年龄,但仍然没有男/女朋友的一类群体。
从词语性质来看:“XX狗”结构多以双音节名词和双音节动词为主,形容词为辅,还可以是以述宾短语为主的短语结构。例如:
1.双音节名词+狗。如:
大四狗、程序狗、篮球狗、美剧狗……
2.双音节动词+狗。如:
加班狗、留学狗、健身狗、创业狗……
3.双音节形容词+狗。如:
拜金狗、文艺狗、势利狗、单身狗……
4.双音节词组+狗。如:
考研狗、炫富狗、白金狗、代购狗……
5.动词/形容词+成+狗。如:
哭成狗、累成狗、困成狗、忙成狗……
按其内容不同,可以分成以下几种:
1.以阶段命名
高中狗、高三狗、大学狗、研一狗……
2.以学业命名
考研狗、论文狗、挂科狗、翘课狗……
3.以学校命名
清华狗、交大狗、复旦狗、财大狗……
4.以专业命名
工科狗、文科狗、材料狗、物理狗……
5.以爱好命名
游戏狗、辩论狗、演讲狗、社团狗……
6.以行业命名
银行狗、销售狗、IT狗、科技狗……
7.以行为命名
加班狗、_会狗、接孩狗、排队狗……
8.以地域命名
南方狗、北方狗、华南狗、西北狗、城市狗、乡村狗……
三、“XX狗”语言隐喻的变化
隐喻是指用隐喻的形式来表达的概念,它是人们在认知较抽象的事物概念时用较熟悉的已知的事物概念作为参照来进行认知的一种思维方式[2]。国外的学者研究发现,与动物相关的隐喻是语言隐喻中最常见的方式。如汉语中有“你这个蠢猪/他长得一副人模狗样/她是个母老虎/这个人倔得跟牛一样/他的性格像绵羊一样温顺/她有一副百灵鸟一样的好嗓子”等说法。
自古以来,汉语中与“狗”相关的词或俗语都隐喻着人类某些不好的品质或行为。
1.二字词语
狗官、狗屁、疯狗……
2.三字短语
狗崽子、哈巴狗、癞皮狗、狗腿子……
3.四字俗语
狗胆包天、狗急跳墙、狗肉朋友、偷鸡摸狗、阿猫阿狗、狐朋狗友、狗偷鼠窃、狗走狐、人模狗样、画虎类狗、丧家之狗、行若狗彘、狗仗人势、狗血喷头、狼心狗肺、狗尾续貂、狗屁不通、狗胆包天、狗皮膏药(有“骗人的货色”义)、鸡鸣狗盗、猪狗不如……
4.多字俗语
狗眼看人低、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挂羊头卖狗肉、鸟不生蛋狗不拉屎、一张人脸一张狗脸、狗咬吕洞宾……
从这些“狗”的俗语中可以看出,与“狗”相关的构词结构的语言隐喻多是贬义。
在网络语言环境中,随着“单身狗”一词的走红,“狗”的语言隐喻发生了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于与“狗”(dog)最常联系在一起的语义是“狼狈潦倒、无家可归、悲惨可怜、辛苦、低劣卑微”等,长久以来“潦倒、悲惨”这种语义也深入人心,为此笔者做了一个调查统计,发现网友们之所以自称“单身狗”,许多源于“狗”从古至今的隐喻色彩。“单身狗”此时带有很强的自嘲、自黑的意味。
随着“单身狗”一词的使用泛滥,一系列“XX狗”结构横空出世,这时“XX狗”的语言隐喻色彩再次发生了变化。
第二阶段:笔者调查统计显示,随着“单身狗”一词的普及,经常在生活中使用网络语言的人已经完全接受别人(包括非亲密关系的人)称呼自己为“狗”,且经常在朋友圈调侃自己是“加班狗”“论文狗”“考研狗”等。值得注意的是,这时网友自称“XX狗”多以一种“萌文化”的心态来引领“XX狗”的流行。
四、结语
在“萌文化”和“全民娱乐化”的网络文化背景下,“XX狗”作为一种新兴的开放性表达的构式,已经脱离了汉语中固有的语言隐喻概念。它从原有的贬义向吐槽和调侃进行转变,也形成了一种天然的“反差萌”。“XX狗”作为网友情感宣泄和表达的一个途径,现在,“虐狗”一词已成为网友对婚礼美满的一种祝愿性表达。“XX狗”结构仍在流行,“XX狗”的语言隐喻转变未来如何,值得继续关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赵燕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2]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4]许国璋.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语言哲学探索之一[J].外语
一、网络新新词语的使用和特点
我通过“百度搜索引擎”筛选出2个最受欢迎也最具代表性的字,即“囧”、“槑”,按照它们的使用频率高低依次加以分析。
(一)网语新词代表字分析。
1、囧。
造字方法:象形字。
音:jiǒng 古同“冏”,《唐韵》《集韵》《韵会》并俱永切,音憬。
部首:口。
原义:⑴光明。如:冏冏(光明的样子);冏彻(明亮而通彻)。
⑵鸟飞的样子。如:冏然(鸟飞的样子)。
网义:悔恨、无奈、无力回天、被打败了;拜服、钦佩。
“囧”字乍一看到它我们首先会想到什么?我们第一感觉好像是看到一张脸,方框内一对“八”字形的眉毛,眉毛下面有一个张开的嘴,像是一副哭丧的面孔,让人一看就想到了悲伤和无可奈何。
网民们尝试着单独使用它,于是就给它赋予了“悔恨、无奈”等意思,例如:“上学期英语59,差一分及格,囧!”、“今天股票又跌了,真囧……”这两句话都是网民在bbs中使用的回复,话里的“囧”都表示“悔恨、无奈、无力回天、被打败了”等意思。这是“囧”开始单独使用后被赋予的第一个义项,直接根据“囧”字的字形恶搞得来。
之后,随着“囧”字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一个义项已无法满际的需求,于是它又被网民们赋予了“拜服、钦佩”的义项,例如:“囧!世界上最牛的组图!”、“囧!史上最搞笑的魔法图片!”这两句话摘自网民在bbs上发的帖子标题,结合帖子内容,看帖人很容易就会明白此处表达的是发帖人对所发图片的拜服、钦佩之情。目前,“囧”字主要包含这两个义项,网民在进行网络交际的时候根据语境的不同从而判断“囧”所代表的意思。
2、槑。
音:méi 《唐韵》莫杯切。《集韵》《正韵》模杯切。《韵会》谋杯切。並音枚。
部首:木。
原义:同“梅”,梅的异体字。
网义:形容人很呆,很傻,很天真。 络语言的人们提供一些借鉴。
“槑”是继“囧”之后第二个深受广大网民追捧的网络新新词语,“囧”的流行给了广大网民很大的启示,许多善于恶搞的网民开始把视角转向古汉字和生僻字,“槑”就是在这股潮流中闪亮登场的,网民们之所以把它从古书中重新翻出来,看重的还是它有趣的字形。
之后,随着“槑”的不断流行,为了扩大“槑”的使用范围,网民们便赋予“槑”“很天真,傻到家了”的意思,形容比呆还呆。比如:“你真的很槑,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其实,世上本没有槑,呆的人多了,也便成了槑。”等等都是这个意思。
二、网络新新词语高频使用原因及利弊分析
(一)网络新新词语高频使用的原因。
1、网络词语的发展阶段。
网络语言是不断深化发展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网民们最初在网络上交际,为了节省时间,因此各种缩略语应运而生;谐音也差不多在同时出现,由于五笔输入法的使用并不普及,网民们运用智能abc或者微软输入法的时候常常不能很快输入自己想要输入的字,为了追求速度从而产生了大量谐音词。这算得上是网络语言发展的第一个阶段;网语发展的下一个阶段就是出现了大量的表情符号,体现了网民们在追求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个性;网语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以及网民群体的不断扩大,很多新事物层出不穷,人们越来越追求新奇好玩,在此基础上网语的类型不断丰富,于是“杜撰新词语”、“旧词新义”、“语法变异”三种类型便应运而生。
2、使用者社会心理分析。
这些网络新新词语的流行,从文化的高度而言体现了网络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是一种另类创新。
说到网络文化,主要是指网络中以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形态表现出来的精神文化成果。汉字本身已形成了一种文化系统。汉字中蕴藏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历史渊源、风俗习惯等诸多文化因子。以“囧”为例,它的流行使人们认识到了还有这样一个汉字,从而引起了人们不断探索古汉字的热情,这样一系列的古汉字和生僻字就被挖掘了出来,每当发现一个有趣的汉字,网民们都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同时他们更感觉自豪,惊叹先人们的伟大成就,从而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所以说,网民们通过套取古字字形,创出新的用法,一方面,表达生动形象而不乏趣味;另一个方面,也使网民们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标志,形成自己的圈子,满足当代青少年网民追求非主流的心态。这正符合网民心理主导下的网络语言的特征。
(二)网络新新词语流行的利与弊。
随着这些网络新新词语的日渐流行,也有很多网友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一方面,有人认为,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如此恶搞是对汉字的亵渎。就以“囧”而言,古人依窗户的形象造出“囧”字并赋予其光明的意思,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而网友却完全无视古人的成果根据现代人的思想来解读,赋予其无奈、悔恨等义项,这是一种悲哀。
网络文化是人们以网络技术为手段,以数字形式为载体,以网络资源为依托,在从事网络活动时所创造的一种全新形式的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信息时代而出现的新文化,是一种综合文化。网络文化既包括资源系统、信息技术等物质层面的内容,又包括网络活动的道德准则、社会规范、法律制度等层面的内容,也包括网络活动价值取向、审美情趣、道德观念、社会心理等精神层面的内容。
网络文化具有虚拟性,所有网络文化建立在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网络文化具有多元性,各种平台、各种文化、各类人士在网络这个舞台构建起一个多元化的文化;网络文化具有及时性,最新信息的传播以及网民之间通过各种网络媒体进行互动交流;网络文化还有非中心性的特点,网络文化是一种大众化、非个人权威的大众文化。网络文化的特点决定了网络文化下动漫文化的特点,因此网络动画的创意特点离不开网络文化所特有的属性。
二、矢量动画短片的特点
矢量动画短片具有画面不失真、数据传输快、占用内存少、时长短、成本低、制作流程简单等优点。以上的优点决定了它能在网络广泛传播,并且创意方法受网络文化影响,具有网络文化虚拟性、多元性、及时性、非中心性等特点:创意需要注意其虚拟性,需添加一些网络语言、网络元素;创意的多元性、非中心性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给更多受众提供有价值的内容,并符合观众喜好、常识和观念;及时性则必须及时更新内容,视觉风格上必须舍弃繁琐的造型。最后,矢量动画短片的时长短决定了创意必须在短暂的时间内吸引观众。
三、影响创意的因素
网络文化在价值取、向审美情趣、道德观念、社会心理这些精神层面容易影响创意方法。(1)网络文化的非中心性决定了矢量动画短片的观念必须符合多数人的价值观,并能给观众提供知识;(2)网络文化的及时性、矢量动画的简单色差、短暂的时长决定了它必须以有趣的故事、简洁的视觉造型吸引观众,同时观众易形成了简洁的视觉审美;(3)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各种道德、价值观念相互碰撞融合,并体现出对积极情感与精神的渴求;(4)网络文化的虚拟性,观众渴望在动画中满足自己生活幻想的社会心理,这决定了它需要通过超现实的手法进行创作。
四、矢量动画短片的创意方法
(一)加入网络语言
在矢量动画短片当中,台词加入了类似土豪、萌萌哒、累觉不爱等这类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的使用,符合了网络文化中大众追求潮流时尚的心理。在飞碟说短片中《没有娘炮就没有女汉子》当中,台词多次出现娘炮、女汉子等词语;短片《一个备胎的自我修养》、《屌丝如何进化为魅力男神》当中,台词出现屌丝、男神、高富帅;短片《支付宝,为剁手党而生》当中则多次出现剁手党一词;短片《罗永浩的锤子到底硬不硬》则出现了卖萌、等词;短片《致我们终将脱去的秋裤》当中出现了me more cool(网络名称:棉毛裤)、chill cool(秋裤)、英雄不问出处,天冷要穿秋裤、秋裤党等网络用语。不断增加的网络用语增加了迎合了人们追求时尚的需求,同时也是作为动画创意的一种方式。
(二)简约的视觉风格
矢量动画短片以抽象的风格为主,角色、场景、道具造型简练,同时色彩简洁明快,容易给人带来简单、清新的视觉感受。飞碟说动画短片《别让大学上了你》当中人物角色可以很明显看出,人物是动画《灌篮高手》当中樱木花道、流川枫、赤木三人的形象的Q版化:与原著人物相比,身长以三个头的比例、造型圆润简洁化、色彩少而简洁。而短片《中国电影是如何审查的》更是简洁到极致,里面除了主角都是Q版三个头的形象外,众路人甲的处理更是大胆,都是清一色黑的剪影,轮廓只是简练柔和的线条。短片《没有娘炮就没有女汉子》当中没有大量使用丰富的背景,一座小房子、一个小路灯、一张办公桌就足以表达,造型、颜色简洁明了,给人清新的视觉感受。
(三)先抑后扬的手法
网民有对积极情感与精神的渴求,矢量动画短片惯用先抑后扬的方法,先通过消极的情境说明现实存在,然后在结尾增加了一些积极的价值因素,让观众觉得不只是在看动画,同时也受到激励。飞碟说短片《别让大学上了你》当中,开场的台词有人评论高考就是人生最后一次用脑,以后都得靠脸了,这事儿靠谱吗?他们在大学耗尽青春,却换不来一纸劳工合同,纵然签了三方协议,也是学校威逼利诱签字画押的,你以为是你上了大学,其实是大学上了你,简单粗暴,还不戴套,开场就运用黑色幽默的台词、人物夸张形象的演绎层层递进,数落了国内大学教育的弊端,最后转折处在后面部分上大学的目的绝不是为了发财致富,大学更不是......永远只能是你勤奋的结果,大学可以为你提供知识,但如果你从不学习懒得进步,四年下来一双手除了啥都不会,你注定只能是个整天抱怨的loser,柳暗花明的转折,让整部短片不再是纯粹的批评,而变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警示,让正在读大学、即将进入大学的观众从中得到情感激励和心理慰藉,某种程度还会改变他们对待大学的旧观念。
(四)使用流行符号
多运用一些大家熟悉的视觉符号,容易引起观众内心的共鸣。飞碟说短片《2014十大任性》中,第一任,天下掉下个都敏俊,看脸世界任他行,用简练的造型色块塑造韩星金秀贤形象,他因为《来自星星的你》在国内红起来,又先后在国内代言了一系列产品,可以看到金秀贤所以已经成为一种当前国内流行的视觉符号,而动画短片当中塑造的金秀贤形象,同时迎合了观众对这种符号的认同,描述了一个迷恋韩剧的疯狂国度。在短片《人情买卖》中,用戏说的方式把影视剧《还珠格格》里面的人物改编,动画当中五阿哥带着容嬷嬷跟尔康试婚洞房,迎合网络恶搞尔康跟容嬷嬷才是真爱,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古代宫廷试婚的人情买卖。该短片当中还使用了阿凡提、海尔兄弟等角色来演绎,给人一种亲切怀旧的感觉。由于乔布斯头像以及其苹果商标以及成为一种世界符号,大家都很熟悉,《苹果,你是我的肾》当中则多次使用了Q版的乔布斯形象,而没有直接用乔布斯的真人头像,这样弥漫的是卡通气氛而不是严肃的宣传片味道。
(五)设置有趣氛围
矢量动画短片一般在十分钟以内,能否在短时间内取悦观众显得很重要,多运用搞笑幽默的台词、夸张的人物动作和表情、美妙的音乐,制造一种幽默风趣的体验,这是迎合网络文化的娱乐审美情趣。在飞碟说短片中,《中国地铁历险记》开场的台词:我是一个上班族,每天挤地铁,从家里到公司,从公司到家里,加起来得耗4个小时,说你不信,站了一年的地铁,我都不知道地铁座位是啥色的,可是,这倒把我的颈椎病站好了。这段台词用生动夸张的方式概括了中国地铁拥挤现象,开场语言不失幽默风趣。到了情侣党片段,男孩在地铁上楼一个女孩,正要亲女孩,结果女孩走开了,却亲到了老奶奶,把人家的假牙也咬出来了,接着老奶奶含情脉脉的看着他,一步步向前,把主角吓得退了一步,然后老奶奶开始翩翩起舞,唱着爱我你就亲亲我,爱我你就抱抱我, 接着男孩牵着滑稽的老奶奶伴舞,最后舞蹈结束搂住老奶奶。这里面讲地铁里的情侣,作者并没常规地设定一对青年男女,而让一个高个的男孩和一个小不点的老奶奶搭档,并配合了一段滑稽的舞蹈和一段熟悉有趣的说唱,氛围生动有趣,调动了观众的兴趣。
(六)传播实用知识
不仅仅是娱乐,让观众享受动画的乐趣当中收获一定生活知识、时事热点、科学原理等知识也是必要的。异地恋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动画短片《异地恋如何开花结果》把嗅觉延伸到异地恋如何成功的话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小贴士。短片开始从异地恋存在的问题切入,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方法,先讲了异地恋带来的一些消极方面,接着是积极正面的指导方法:一是要有足够多勇气、耐心和心思;二是要有一定的财力;三是要有足够的自律和信任。类似的片子还有《微信搭讪手册》、《一分钟教你如何租到好房子》、《防安全手册》、《儿童防拐须知》等,这些动画短片都有提供一些攻略、建议、措施,知识普及类矢量动画短片均有寓教于乐的特点。
一、严肃对待“成人化”,在“返老归童”中努力践行“童真”
【现象陈述】
儿童成人化,是指儿童在思维、心理、语言及行为等方面超越了实际年龄及生理界限,表现出的近似成年人的倾向与特征。
儿童成人化表现为多个方面:心理成人化、行为成人化、消费成人化、穿着打扮成人化等。而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讨论儿童成人化,重点关注的是语言成人化。本来,由于小学生受到思维方式、文化程度、社会见识的限制,他们所说的话是“童言”,是他们这个年龄所特有的话,但现在常常出现的是他们说“大人话”,如在酒席上,与大人们一样喝酒,还会在敬酒时对官员说“祝您官运亨通”、对老板说“恭喜发财”等。他们所说的这些客套话,与“大人”一模一样。
究其原因,现在的儿童从出生起,大多生活在成人世界,最少是父母两个大人,多的会加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少儿童就是在这么多大人的包围中成长。而后,他们所看到的电视、他们所听到的对话,大多是成人的。而儿童是模仿能力很强的年龄,他们在成人世界中生存,模仿着他们的行为,也模仿着他们的语言,从而形成了成人化的语言体系。
【影响分析】
就儿童成人化现象,并不是所有的家长包括小学教师都会认为是一个“问题”。因为,据笔者的小范围调查,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是赞成乃至“赞许”儿童成人化的。认为成人化的儿童“懂事”“省心”。也有持“中立”态度的,认为“小孩子不懂事是正常的,但懂事总比不懂事好”。但这些看法中,他们忽略或者“无视”了儿童成人化所带来的一个严重的“问题”——让儿童失去了童年。
成人化意味着非儿童化,也就是使儿童没有或过早结束了童年的生涯。也许,有的人会认为这不是一个问题,但这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为什么?
任何人的一生,都有其自然生长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有其重要性。童年是一个人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而成人化则使这一阶段缩减甚至消失,使这人没有了童年,其人生成为一个残缺的人生。以前所说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是一种无奈,是因为“穷人家”的成人没有能力让孩子过好童年,只能由孩子来承担成人应承担的责任。
何况,人生的童年只能在童年时经历,而人生的任何其他阶段都不能代替或弥补童年。童年只有童年时有,而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可以是终身的,
【对策思考】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严肃认真地对待儿童成人化问题。因为,作为家长,虽说他们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位教师”,但毕竟他们是“业余”的;作为社会,他们有意无意地推进了儿童成人化,但他们毕竟是“无意识”的。所以,只有作为专业的小学语文教师,有着重要的职责去纠正、去除儿童成人化,还儿童一个童年。因此,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上非常重视“返老还童”,让小学生从“成人”回归“童年”。
当然,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童年”。
笔者无力给“童年”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但可以从《现代汉语词典》中了解“童年”的一些关键词。如“童蒙”,年幼无知的儿童;“童趣”,儿童的情趣:“童声”,儿童未变声以前的嗓音;“童心”,小孩子天真纯朴的心;“童言无忌”,小孩子天真无邪,说话没有忌讳;“童真”,儿童的天真稚气。从中看到了什么?童年是可以“无知”的,是天真无邪的,是充满情趣的。他们不需要成人的“学富五车”,他们不需要成人的“严肃认真”,他们不需要成人的“老于世故”。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绝不能成为凌驾于儿童之上的权威人士,也不是儿童的成年玩伴,而是扮演一种支持、协助、保护、关爱、引导儿童的角色,使他们所进行的是真正童年阶段的语文学习,使儿童回归“童年”,说着“童言”“童话”,呈现“童心”“童真”,享受“童趣”。
二、冷静面对“高深化”,在“化繁就简”中正确定位目标
【现象陈述】
所谓高深化,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面对的学生是其语文基础中的一方面或多个方面已高于其应学内容的倾向与特征。
现在的社会上,存在着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是,幼儿还没上幼儿园,就开始学习幼儿园才学的知识;幼儿还在幼儿园,就开始学习小学的内容;小学生还在上小学,就开始学习初中的内容……依次而行。其特点是:先人一步,早学一步。
究其原因,是现在的小学生父母都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而长大成人的,他们经历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他们深切地感受着先人一步、高人一筹的好处。于是,他们就会把这样的经历、这样的体会,贯彻到自己的子女身上。他们想着的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他们与别的父母比起步,比学的内容,比学的项目。总之,在每一步中都要“胜出”。总之,要让自己的子女成龙成凤。
虽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历朝历代的传统,是所有父母的心愿,但上几辈的父母大多因自身受教育程度与经济实力的限制,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对子女大多只能“放养”。但现在小学生的父母,大多有着较高的学历,大多自以为有“科学的教育方法”,于是,从出生起甚至从胎儿时就进行子女教育了,从而形成了小学生语文知识的“高深化”。如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李白的《静夜思》、一年级下册孟浩然的《春晓》,这些古诗,别说是幼儿园,不少幼儿没上幼儿园就会背了。
【影响分析】
有关小学生语文学习高深化问题,如同小学生成人化问题一样,也有不少家长包括小学教师,不会把这一问题当成问题,反而当成“可喜可贺”之好事、好现象。但笔者之所以把它当成“问题”,是因为笔者认为它违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规律。就像什么水果、蔬菜要在什么季节生长、成熟,都有其特定的“生物钟”,如果硬要通过其他手段进行“反季节”生产,也许能“早熟”,也许会卖个好价钱,但一般来说,其品质、营养是与正常成熟的相去甚远的。任何水果、蔬菜,只有是在“当季”生产、收获才是品质最好的。人也一样,通过“催熟”“拔高”的人,是违反自然规律的,是对人性的“摧残”。因为,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在什么年龄段开展怎样的学习,学到怎样一个“高度”和“深度”,是有自身规律的,正因如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别强调“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对策思考】
所谓化繁就简法,就是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去高深化,让教学回归到小学语文教学的本位上来。
高深化是一种“社会化”倾向,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推波助澜,而是应该坚守小学语文学科应有的定位。
其实,就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就各个方面作出明确的规定,如到第三学段(5~6年级)对“识字与写字”的要求有以下四点: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掌握了这四点就够了,高于这四点就是“高深化”。就“口语交际”,《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了以下六点: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3.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4.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5.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6.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口语交际方面,达到这六点就达标了,不需要给小学生“加餐”。初中的学习内容,自有初中语文教师会去承担。
三、坦然应对“网络化”,在“投其所好”中科学渗透规范
【现象陈述】
所谓网络化,是指小学生在说话、写话过程中,较多地受到网络语言的影响,从而表现出用网络语言说话、写作的倾向与特征。
就现代来说,“小朋友”玩手机已经是“常事”,不少父母也把手机当成小孩的玩具,当成小孩的玩伴。小孩一哭闹,就会把手机递给小孩。而不少小孩也是一拿到手机就停止了哭闹,从而进入手机世界、游戏世界、网络世界。
从小的“训练有素”,导致小学生早早地成为网络世界的“熟练工”。也就是说,他们可以自由、无障碍地在网络世界中翱翔。而这是一个“普遍”现象。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2014年7月21日在京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10~1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24.5%,10岁以下人群占比2.1%。而在新增学生网民中,农村10~19岁年龄段人群占比80.2%,10岁以下人群占比16.1%;城市10~19岁年龄段人群占比43.0%,10岁以下人群占比54.2%。从中可以看到,城市10岁以下人群增长迅猛,占到城市新增的学生网民一半还多。
由小学生而成为的小网民,在他们的口语交流与文字交流中,会出现大量的网络语言。
所谓网络语言,就是传统语言学与高科技产品结合后产生的一种新的语言,是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交际符号,由于计算机输入方式的特殊性,它有着特殊的表达形式,并已逐渐形成了网络的行话,它是信息时代的产物。随着小学生上网人数越来越多,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生的语言,越来越受到他们的青睐与关注。但由于网络使用的特殊性,网络语言的使用给全社会交流带来了障碍,也给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课题。
【影响分析】
就小学生语言体系的网络化问题,既是一种紧跟时代的表现,也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既是重叠的,也是有区别的。一方面,网络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反映,是现实世界的延伸:另一方面,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又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如对话,现实世界的交流与网络世界的交流是有区别的,现实世界的面对面交流,声音也是“原汁原味”的,还可以真实地感受对方的肢体语言与情感表达;而网络世界,其声音是可以“变声”的,而其肢体,更会因设备的优劣而导致不同的视觉效果,造成不同程度的“失真”。而在网络世界中,通过语言特别是通过文字进行的交流,其语言体系为了适应网络的简便与快捷,会形成独自的语言体系,这一体系与现实社会的语言体系是存在差异的,特别是在与并不是“网络人”进行交流时,就会因不同的语言体系而出现交流障碍。
更为严重的是,祖国的语言文字,上下五千年,有着自己的规范,虽说也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改进,但这样的改进也是需要“公认”的,而小学生所学习的语言文字也要与“公认”相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其网络语言体系就要规范到“公认”的体系之中,否则,就是失之“规范”。
【对策思考】
所谓投其所好,就是小学语文教师跟着小学生进入网络世界,从而解决小学生网络化语言体系问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规定,在第一学段(1~2年级)的“口语交际”时要“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在第二学段(3~4年级)的“口语交际”时要“能用普通话交谈”。这里的“普通话”,不仅仅是指读音,也包括其语言规范。也就是说,对语言体系进行规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
本文前面讨论到网络语言体系与现实世界的语言体系存在着不同。而小学语文教师要去引导小学生们,就要先去熟悉他们的网络语言,只有熟悉了,才能知道哪些是创新性的语言,是可以试着在现实世界的语言体系中应用的;哪些是不规范的,是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去进行规范的。更重要的是,只有熟悉小学生们所使用的网络语言,才能与他们对话,也才能进行有效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