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探究教学的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探究性阅读;内涵;思维特征
探究,在《现代汉语规范辞典》中解释为:“探讨深究”,在《汉语大词典》中解释为“探索研究”。综合这两者的意思,表明探究应该是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探讨的方式,对问题和现象进行深入的理解和研究。
一、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内涵
(一)探究是人类的天性从心理学角度讲,“探究”是人类的天性。布鲁纳曾说:“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从婴幼儿呱呱落地那一刻起,就对其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床上的被子,屋顶上的吊灯,将之抱在怀里的母亲和周围的每一个人,对他(她)来说都是新奇的。稍微长大学会说话时,总是有问不完的“为什么?”,教育者(老师、父母和其他教育者)如果善于启发,那么就会在满足该孩子好奇心、教给该孩子基本常识的同时,激起该孩子对周围事物浓厚的兴趣和深究的欲望,这应该就是成功的教育者。但有些教育者对儿童、青少年的好奇心出于不理解。对于他们众多的“为什么?”,总是出于不耐烦,或者干脆回答说:“等你长大就会知道了”。久而久之,儿童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逐渐失去了问“为什么?”的兴趣,探究的天性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孩子对周围的事物逐渐处于麻痹状态,结果严重阻碍了孩子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二)探究性教学方式是个体发展对阅读教学的内在要求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重新看到了人类的这种天性,也意识到“探究”的重要性。它明确地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力、思辨力和批判能力。”由此可见,“探究”也成为了本次阅读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探究性阅读教学是对传统阅读教学的继承和超越。后者本质上是一种被动接受式的教学方式,对阅读活动进行生硬的肢解和技巧性的分析,对文本进行“纯生理式”的解剖,将原本生动丰富,意境深远的文本分割成一系列毫无生机和情趣的字词、修辞手法、句型“灌”给学生,把学生当成“容器”。“结论几乎都是以完成的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体会不到探索和发现的喜悦,感觉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动过程。也很难达到清楚地理解全部情况”(爱因斯坦语)。传统阅读教学方式是更多地单向的活动,以教师讲授为中心。视学生求真、索理、探究的天性于不顾。其不良后果就是阅读理解能力和思想情感得不到有效培养,不利于学生的想像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对旧事物批判继承的过程,只有“站在巨人的肩上”才能看得更远,探究性阅读教学也不例外。探究性阅读教学不应是对传统接受式阅读教学方式的完全否定,而应继承传统阅读教学中一些合理的方法和手段。传统阅读教学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接受能力,有效的接受能为学生提供丰厚的知识储备,为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探究性阅读教学所应放弃的只是那些机械划一、盲目跟从书本和权威的做法。探究性阅读教学对传统阅读教学最根本的变革在于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上,强调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视学生为主动的建构者,还学生以自由发展的空间。
探究性阅读教学以学生的探究思维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和归宿,不是仅以知识为本位。它的主要目的不在于使学生掌握多少具体的知识,而在于以学生个人的知识、生活阅历为基础。让学生自主、快乐地去探索,遨游于知识的海洋,激起一朵朵思维灵感的浪花,使探究性阅读教学得到深化,并使隐藏在探究性阅读教学背后的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提升。这种优化的思维品质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思维方法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思维是探究性阅读教学的灵魂。阅读过程实际上就是思维过程,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阅读的整个过程。“新课标”的阅读部分也无处不闪现出对思维的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阅读的课程目标中指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注重个性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在对思维培养的上,提出了明确的方法――“探究”;在探究的方法上,要求充分利用各种思维,以拓展探究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在探究气氛上,提倡自主、融洽,并且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一个动态过程。”
阅读实际上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这一交流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思维。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首先与文本展开对话,这一过程是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知识和思维能力以及世界观对文本的解读,通过与文本的对话,达到与作者交流的目的;然后,再通过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达到对文本更高层次的理解,从而拓展自身的知识,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丰富自身的世界观。在阅读过程中,思维方法起到了关键的纽带作用。
探究性阅读的对象――文本,是思维的产物,阅读方法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方法。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利器。在探究性阅读中,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各种思维方法去阅读,去理解作品的内容,去探究作者的内心世界,去领悟作品所蕴含的哲理。同时,又在阅读中使自己的思维方法得到训练,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因此,当今探究性阅读教学的研究应更多的考虑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思维方法,重新审视思维方法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力求探究性阅读教学研究在思维方法上有新突破。
三、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思维特征
(一)重视学生体验基础上思维的主动性
探究性阅读教学让学生根据其自身的知识背景和现实生活经验为基础展开自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阅读过程的体验、感悟中去发现某些事物和问题。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贴近生活,加强学生的体验,强调自主性与体验性是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情趣所在。
探究性阅读教学应强调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此次基础教育改革是对传统教育思维方法的一次改革,强调将学生的需求、动机和兴趣置于重要地位,注重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探究性阅读教学正是这一教育理念的真实呈现。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发现探究问题的主动性;二是围绕探究问题进行探究的主动性;三是总结探究结果及问题再发现的主动性。因此,就要求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转换为探究教学的指导者和组织者,还学生以本位,让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体。也就是说,教师的作用应主要体现在帮助学生自主选择的角度、启发学生思维,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进行价值判断等方面,让学生积极主动且自主完成探究性阅读教学中的学习和探究任务。
(二)关注探究中思维的过程性和开放性
探究性阅读教学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反对结果的唯一性。歌德指出:“我们都不应把画家的笔墨或诗人的语言看得太死、太狭窄。一件艺术作品是由自由大胆的精神创造出来的,我们也应尽可能地用自由大胆的精神去关照和欣赏。”探究性阅读教学应如歌德所言,重视探究的过程和开放性。
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要把思维的过程和空间留给学生。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充分体验文本所表达的情感和作者的喜怒哀乐,在自主构建中掌握知识、发现问题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发展,而这一发展所依赖的正是探究的“过程”。袁振国先生指出,“我们不仅希望学生掌握知识,更希望学生掌握分析知识、选择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简单地说,智慧比知识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知识是启发智慧的手段,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教学中能够把结果变成过程,才能把知识变成智慧。”
同时,探究性阅读教学具有开放性,其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探究内容的开放性。二是探究过程的开放性。三是探究结果的开放性。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老师所应关注的是怎样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怎样查找资料进行论证,始终以学生为探究的主体,从而形成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见解,而不是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走向预先设定好的答案。
(三)探索思维方法运用的综合性
关键词 生物教学;在线讨论;WISE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2-0167-02
Characteristics and Enlightenment of Foreign Biology Inquiry Teaching Case//WU Tianhao
Abstract Our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promotes inquiry learning
vigorously, but in the actual teaching is not so perfect. Inquiry teaching abroad has many features like inquiry-based learning process visualization, emphasizing the integration of knowledge and problem solving, scientific inquiry with technical support, which provides important inspiration for our biology teaching.
Key words biology teaching; online discussion; WISE
1 前言
目前我国中学生物教学中大力倡导探究性学习[1],但在实际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施并不到位。究其原因多种多样,如现行评价体系对于探究的重视程度不足,探究教学所需的教学资源要求过高等,这些原因造成生物探究教学开展受阻。而生物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探究教学又是必不可少的,这样的矛盾严重阻碍生物教学的效果。此类问题也曾在国外生物教学中出现,为了应对这一问题,美国伯克利大学开发了WISE平台,辅助开展生物探究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功效。WISE中有许多经过教学实践的成功案例,分析其特征及优势,能为我国生物教学提供一些启示与借鉴。
2 WISE及其案例特征分析
WISE全称为基于网络的探究式科学环境(Web-based Inquiry Science Environment,简称WISE)[2],其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赞助,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Bell和Linn教授开发,1998推广使用。WISE平台的使用者可以注册教师账号或学生账号,教师账号可以使用项目管理、学生管理、课程开发和编辑等功能,而学生账号则提供在学项目列表、作业单等;学生账号可组成课程探究小组,进行协作学习。WISE提供了一个基于网络进行科学探究的学习环境,其中的课程囊括了中小学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用户登录后即可开展相应课程的学习或管理[3]。
WISE平台中有一个典型生物教学案例:“Ocean Bottom Trawling, What A Drag!”(海底拖网捕捞,这是个错误!)其以海洋拖网捕捞为背景,帮助学生了解被捕捞鱼群的变化,从而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并使学生对于进化理论产生较为深入的理解。这个探究教学案例具有如下主要特征。
探究学习过程可视化
首先,WISE使学生探究过程可视化。平台项目常将探究过程分为数个步骤,逐步开展。在“Ocean Bottom Trawling, What A Drag!”中,探究过程被分为问题介绍、进化理论阐述、鱼群进化实验、鱼群变异与遗传、鱼群代际变化和汇总六个步骤,吻合美国国家课程标准中根据实验证据来核查已有结论,运用各种手段来搜集、分析和解释数据,得出答案、进行解释并做出预测,把结果告知于人这几个探究步骤[4]。
其次,WISE使学生探究思维做到可视化。WISE在每个教学步骤之后都提供了一个笔记(note)板块,要求学生记录思维过程,以及对于课程内容的思考,保留探究过程和思维的痕迹;在学习过程中的协作学习部分,WISE提供了在线讨论(online discussion)功能,方便学生在线讨论问题,在开展协作学习的同时将讨论过程、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等内容提供给教师,呈现交流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此外,项目提供给学生一个思维集锦(idea basket),要求学生记录自己的想法,并在后面的学习中及时补充、修正这些想法,最后整理这些观点,帮助学生完整记录思维过程。
强调知识整合学习与问题解决 在本案例中,教学活动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学习拉马克和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但是并没有一开始就提出进行两个理论比较,而是在问题介绍部分中提出属于生态学范畴的海洋拖网捕捞活动,以拖网捕捞中小丑鱼的生存问题引入进化理论,强调不同知识之间的整合学习。在项目的中间部分通过实验等方式让学生学习进化理论,进而得出小丑鱼种群将如何变化的答案。在学习进化理论的过程中,目标始终指向预测小丑鱼生存的问题,旨在解决实际问题。
技术支持下的科学探究 WISE通过提供一系列基于网络技术支持的模拟实验帮助教师开展探究教学。模拟实验完全符合科学探究过程,这一系列的过程在帮助师生开展探究活动的同时也强化了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认知,对于探究流程更加熟悉。“Ocean Bottom Trawling, What A Drag!”中为了证明进化对于生物种群的影响,项目提供了一个模拟实验,比较各种生存环境下池塘中鱼的游泳速度,最终得出结论:在存在选择压力的情况下,游泳速度慢的鱼会被淘汰,从而在多代之后留下速度越来越快的鱼。
3 WISE及其案例对于我国生物教学的启示
积极建立网络平台,促进探究学习过程可视化 探究学习在我国难以开展的一大原因就是探究过程的内隐性,学生探究活动完成后除去数据记录之外,极少有表现学生探究过程、思维历程的载体,由此使探究学习这一过程难以直观观察。而WISE则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探究过程做到可视化,将探究过程按步骤分开,使学生对探究过程有直观的认识和总体的把握。
不仅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内隐性这一问题,探究学习在课程评价阶段同样存在相当的难度,我国现行评价体系难以量化甚至无法展示学生的探究能力。这正是目前教学评价体系重视知识而轻视能力这一弊端产生的原因之一。评价的难以开展导致在需要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情境中,教师难以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而只能对于知识进行评价,导致纸笔测验成为唯一评价标准,应试教育无法根除,素质教育难以开展。比如在自主招生等要求对于学术型人才筛选的测试中,校方可以通过对于学生探究学习情况的调查,了解学生的探究能力,了解其是否适合于本校或本专业。由此,评价才能发挥其导向作用,引导教学偏重探究、偏重能力,而不是一味追求知识。
此外,在现行教育体系中,教师在学生学习后很难准确掌握每个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情况,因此很难针对性地对于学生的学习误区进行纠正。尤其在国内大班教学的现实情况中,了解每个学生学习过程和思维过程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造成学生学习产生误区而无法及时纠正,错误屡屡发生却不清楚发生原因,对于教学造成极大不良影响。而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思维的可视化来观察每个学生的思维,由此来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纠正思维误区,帮助学生保持思路正确。由此可见,探究学习过程可视化对于探究教学的开展、教学评价都有重要意义,如果积极推动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学生的探究学习就有可能作为学习评价的重要一环而存在,促使学校、教师和学生重视科学探究。
强调知识整合学习,以解决问题为导向 在我国现行教学体系中,知识点常以专题形式呈现,虽然便于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知识之间关联较好,但是在知识掌握之后缺乏知识的整合,使知识仍然是独立的知识,而难以产生相互之间的关联,难以形成逻辑上完整、可以用于解决完整问题的完整知识体系。课程难以突破分科课程的壁垒,无法形成在教学中有重要意义的综合课程。学科间的横向联系被割裂,由于不符合认知的逻辑,导致学生难以整体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一点与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高中生物课程理念是相左的,因此应当注重知识整合与解决问题。
我国生物教学在生物进化一部分的教学导入使用的例子为枯叶蝶的进化原因,这一例子在生物知识如此普及的今天似乎已落后于时代,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难以使学生真正对问题产生好奇,进而进行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探究,而是仅仅注意书本材料。无法做到以问题为导向确实是我国生物教学的一大遗憾,而WISE则重视真正以问题为导向,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指向解决小丑鱼生存的问题,由此使学习的目的针对解决问题而非获得知识,这一点是完全符合探究学习本质的。通过网络平台的推广,以解决问题为指向的综合课程将更加易于开发。
加强技术支持,促进对生物概念、理论的深刻理解 WISE在“进化”部分设计的模拟进化实验很好地模拟了进化过程,让学生直观看到进化如何发生,如何影响生物的性状,使学生具象地了解进化。WISE提供的活动不仅有实验,还有建模设计、辩论、讨论、头脑风暴、角色扮演等,可以充分活跃学生的思维。探究教学在我国教学中无法顺利开展的一大关键问题在于资源不足。受限于时间、空间、客观条件等因素,很多探究活动难以开展。如生物教学中“进化”这一部分,教师很难在现实中找到适合的例子来证明进化的发生,更难以向学生展示进化对于生物性状的影响。在人教版课本中,“进化”这一部分没有提供探究实验,因为确实难以开展实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或完全不进行实验,或使用类比模拟实验,如在某一颜色背景板上“抓”颜色不同的“猎物”,以此模拟自然选择的过程。这样的教学不但耗费教师的精力,而且在实际开展中会遇到学生故意捣乱等未知问题,教学效果如何尚不得而知。
通过对比发现,WISE所提供的模拟进化中自然选择的实验不但无需模拟,真实再现可能发生的情况,而且不需要教师做大量准备,更不存在学生捣乱的情况,教学效果必将十分良好。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的探究教学不仅可以节约课堂时间,促进对生物概念、理论的深刻理解,增强教学效果,甚至能打破教学资源不足的窘境。这些优势将促使教师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探究教学。
我国由于探究教学起步较晚,与国外尚有一定差距,而WISE的成功带来很多启示。如果在我国能够全面推广类似的网络平台教学,相信对于我国生物课程及教学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WISE[EB/OL].[2015-05-30].http://wise.berkeley.edu.
关键词:舞蹈;教学;心理特征
在国内各大高校中,女大学生的比例持续增加,年龄一般在十八至二十三岁之间。对于女大学生而言,自从进入青春期之后,其身体形态、心理状态、行为特征、情绪个性等都不断地在发生变化,特别是第二性征的发育促使女大学生可能容易出现好静、害羞、好清洁、胆怯等生理与心理层面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对于高校舞蹈教学来说,就带来了一定的麻烦,女大学生在舞蹈课程上容易产生了“站”、“混”、“溜”等不良现象,她们对于舞蹈课程也提不起学习热情。而本文将从女大学生的心理特征的分析出发,探讨如何在高校舞蹈教学中改进女大学生的心态,提升舞蹈教育的教学效率。
一、舞蹈教学中女大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近年来,舞蹈课已成为高校教学中的热门课程。舞蹈课程相较于其他大学课程,内容更加丰富精彩,形式更加多样化,在舞蹈表演中能够展示优美的动作,以及文明高雅的精神风格,因此在高校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近年来,我们也发现女大学生在舞蹈课堂上容易出现胆怯的心理,缺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这些心理特点严重影响了高校舞蹈教学的质量,也使得学生无法充分感受舞蹈之美,享受舞蹈带来的益处。本文认为,女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从生理原因和心理原因两个方面出发进行探讨。
首先是女大学生生理层面的原因。女生进入大学校园之后,身体形态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伴随着皮下脂肪的增厚,女大学生如果平时没有运动的习惯那么身体的肌肉力量就会被减弱,整体运动协调能力会下降。因此当女大学生在舞蹈学习中,遇到一些对身体肌肉力量、身体协调性要求较强的动作时,往往就会产生胆怯的心理,往往不敢自己主动去尝试学习。
其次是心理层面的原因。女大学生总的来说仍旧处于青春期,而青春期的女生比较爱面子,自尊心又比较强,因此在舞蹈动作练习的时候容易敷衍了事,不够认真。特别是当男生在舞蹈课堂上主要邀请女生跳舞的时候,女大学生容易退缩羞怯。
二、舞蹈教学中改进女大学生心态的措施
1.结合女生的心理变化,多途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及时地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念,能够及时明白课程的重要性。在舞蹈教育中,教师应当及时使学生群体明白舞蹈课程的安排是我国在社会发展取得重大进步的大环境中所设立的重要教育项目,让女大学生不仅能够在舞蹈教育中享受舞蹈之美、音乐之美,同时也能够锻炼身体,在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层面都取得良好的进步发展。
(2)教师应当适时地与女学生们进行思想交流,及时知悉女大学生的内心想法,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她们交流,知道以何种方式向她们灌输舞蹈教育内容。在教育内容安排上,可以听取她们的建议,安排一些女大学生们更愿意接受的曲目和舞蹈,这样才能够提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够使得舞蹈教育工作在更加和谐的氛围中开展。
(3)运用音乐的感召力,提高学习兴趣。好的音乐能影响人的情绪,陶冶人的情操,将人们引入美的艺术境界。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通过音乐特有的魅力激发学习情绪、活跃课堂气氛是取得良好教学情境的关键。因此,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和教材特点,选择舞蹈的音乐就显得十分重要。如准备部分热身操的音乐时,一般是选择节奏感强的迪士高,但笔者改用我国民族音乐“梁祝”做热身练习,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劲头十足,练习认真,把动作、音乐、感情融为一体。
2.根据女生心理特点,采用启发鼓励式的教学方法
针对女生的心理特点,在舞蹈教学中采用多鼓励、少指责,多指导、少挑剔的教学方式,培养其自尊、自信、自强的良好心理素质,提高学习兴趣。
(1)准备活动应多做些女生愿意做的动作,如形体训练,手位、脚位的练习,柔韧性较多的练习。大部分女生对音乐特别热爱,多放音乐,增加音乐方面的知识,慢慢引导她们对舞蹈的重视、喜欢。
(2)刚开始上课采用男、女生分开站排、分开练习的方式,让她们敢于做动作,敢于参加活动,有了基本功、有了基础,便增强了信心,做动作也敢做。大部分女生记忆力非常好,对整体动作比男生做的要熟练,多让女生做示范,让她们在男生面前有表演的欲望,增强信心,慢慢过渡到个人的表演。
(3)学会舞蹈动作之后,先由老师带着女生练习,让她们体会到男生伴舞的感觉,有了第一次感受,慢慢对男生的羞怯逐渐消失,这时再不失时机地配上男生。有了前面的渗透和基础,女生们自然而然地接受了邀请,很快便在舞池中跳了起来。
3.采用合理的考核方法,消除女大学生惧怕心理,达到教学目标
制定合理的考核方法,既能检验教学效果,又能达到考核目的,是一项很好的科研课题。
(1)分组进行考核。先考核形体方面素质。因在舞蹈教学中每堂课都出现形体方面的训练,占整个课的20%左右,这是上好舞蹈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们都喜欢上,因此作为一项考核内容出现,让学生都能接受,达到检验教学效果的目的。男、女生分为两大组,再将女生分成若干组,使她们不是孤立地站出来接受考试,以消除心理压力,减轻负担。教师则根据学生们在集体小组中的个人表现打分,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2)在表演中考核。在上述考核都完成的情况下,最后让全体都参加,共同完成考核内容,像舞会形式一样,大家在一起跳舞,完全不考]考核打分的事情,在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完成任务。教师在大家的表演中,根据每对选手在实践中的表现给予打分。这种打分真实地反映了每对选手的情况.既掌握了学习内容.又锻炼了实践能力,考核效果最好。
参考文献: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由留守学生、单亲学生、学困生和家境贫困学生组成的一个特殊的集体。由这样的几类学生构成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具有其特殊性,由此而引发对于他们的教育的特殊要求,我们不但要完成他们的文化课与专业课的教育,更重要的是要完成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的教育,高尚的思想品德教育。以上种种都要求我们采取能够走进学生内心世界的教育教学方法。
一、各类学生各自具有的心理特征
1.留守学生及其心理特征
所谓的留守学生就是父母双方在外打工,孩子留在农村交给兄弟姐妹或者祖父辈监护,每年与父母相见的时间短、次数又少,这些在成长的道路上缺乏家庭温暖,没有父母照料,被留在农村的学生,我们称为留守学生。
留守学生的心理特征:(1)由于他们长期缺乏父母的疼爱,所以性格孤僻、任性、冷漠。(2)不能很好与同伴相处,对老师和同学不信任,逆反心理特别严重。(3)对外界十分敏感,由于缺少父母的言传身教,缺乏组织性、纪律性,经常违反校规、校纪,甚至个别学生有违法行为。(4)有的自闭,不愿与人交往。(5)虚荣攀比,在有充足经济来源的前提下,留守学生会用物质的丰裕来掩盖自己心理的自卑,在攀比中,获得较多的自信心。(6)他们缺乏基本交流的能力,沉默寡言,封闭自己,在人际关系上不和谐。
2.单亲学生及其心理特征
单亲中学生是指因家庭或事故造成的由父亲或母亲单方抚养的中学生。
单亲学生的心理特征:(1)孤僻、自卑,期盼着亲人的爱。(2)暴躁、偏激、情绪不稳定。(3)沉默寡言,对亲人失去了信任,多疑。(4)成绩普遍差,没有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5)早恋、撒谎、花钱大手大脚的现象较普遍存在。
3.学困生及其心理特征
学困生是指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或其中某一方面落后于教育目标对他所规定的要求指标,表现比较差的学生或者是由于教师教育有失公平而造成的成绩偏差的学生。
学困生的心理特征:(1)自卑感强。后进生由于各方面较差,受到批评较多。父母的训斥、怒骂,同学的讽刺、挖苦,加上某些教师的“另眼相看”,使他们感觉低人一等,进而自暴自弃。(2)缺乏自信心。由于屡屡受挫,他们对自己失去了自信,有的孩子甚至破罐子破摔。(3)缺少恒心,自制较力差,遇到困难畏手畏脚。(4)逆反心理较强,盲目地认为老师家长处处和作对,对老师家长的批评当作耳旁风,甚至不失时机的和大人对着干。(5)厌倦学习,对学习不感兴趣。
4.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及其心理特征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是指父母因身体健康原因或其他不可抗因素造成的家庭正常生活经济来源难以维续,需要亲朋及政府帮扶的学生。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的心理特征:(1)对待周围的事物敏感,做事表现自卑,没有自信。(2)由于生活上的落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灵封闭,性格孤僻。(3)对家庭及社会歉疚,对自己的生活焦虑不安。(4)生活的贫困使得他们看重金钱,爱慕虚荣,伪装自己的贫困。(5)面对压力他们选择逃避,甚至生活颓废,荒废学业。
二、采取的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就是由以上不同特征的学生构成的,而我们的学校也有责任、有义务肩负着将他们转化为心理健康、技术过硬、业务水平突出的专业性人才,所以我们至少应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亲情谈心教育
每周要选择一到二名学生谈心,以心换心。用宽容之心、仁爱之心、真诚之心,唤醒学生的心灵。用“期待”的目光、鼓励的话语、友善的接近、朋友的热情、长辈的爱怜、睿智的严厉呵护学生脆弱的心灵。用教师心中的暖暖亲情,萌发学生的亲情,在一次次的交流中潜移默化地化解孩子与祖辈之间的隔阂和矛盾。
2.角色替换教育
教师以父母和朋友的角色出现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给予他们父母般的关爱和照顾,朋友式的支持和鼓励,让这些学生感受到教师如父母如亲朋,学校是家庭良好亲情氛围。
3.心理干预教育
学校配备专业兼职心理教师,建立心理咨询室,有条件的学校还要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周记,抒发他们的心声,为他们搭建倾诉的平台,教师坚持认真批改、点评,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告诉他们该怎样正确处理生活中的烦恼和问题,实现师生之间及时的沟通。
4.模范人物感召法
利用学科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通过书信寄情、亲情电话、网络聊天传递亲情;父母或亲人利用工作之余写亲情日记,写工作生活的酸甜苦辣,对孩子的思念和牵挂,跟孩子谈心等等。
5.主题班会突破法
通过主题班会、让父母或亲人走进课堂等方式,加强学生对父母或亲人的理解,教育启发他们认真学习,以良好的品德、健康的心理、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及监护人的辛苦养育之恩。
6.真心感动法
教师应多关心、体贴他们。要多鼓励,不指责;要像保护眼睛那样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告诫其他学生不要歧视和嘲笑同学,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减轻学生的焦虑、自卑以及惶恐等消极心理。
7.活动触动教育法
【关键词】 科学探究 特征 策略
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积累科学知识和学习方法。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和训练性学习相比,探究性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1 科学探究体现了科学的本质特征,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课主要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科学的本质特征可以看作由两方面组成,一方面是其过程性特征,即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探究,体现了自然科学的共性;另一方面是研究对象和追求目标上的特征,以无生命的世界为主要研究领域,力图确认世界最基本的原理,追求内在的统一性。科学是在不断追求认识统一性的探究过程中发展的,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寻求事物的本质特征及统一规律的思想方法是科学的本质特征,是科学教学首先要体现的。科学课不应当是听课、记笔记、做实验、做习题的结合,而应当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科学探究关注的目标是: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积累科学知识和学习方法。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和训练性学习相比,探究性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2 科学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内在动机
科学课程难教又难学,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存在差异,这是科学教育领域面临的共同难题,表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许多研究者关于探究式教学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探究式教学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和发展过程。在科学教学中,科学探究将科学科的探究本质与学生学习的探究过程有机地统一起来,体现了科学教学的本质特征。学生从原有的认识出发,积极参与寻找解释和答案的过程,真正成为探索科学世界的主体。科学探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内在动机,充分发挥学习的潜能。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要明确研究的问题,自己收集和分析信息,做出假设或预测;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共同讨论证据、比较结论以及把自己的结论和科学知识进行比较和建立联系的过程中,获得新的观点和新的思维方式,主动地构建、修正或放弃自己原有的认识和解释,从而扩展对科学的理解和认识。这个过程涉及到深层次思维过程结构的重组和元认知意义上的建构,可以提高学生的质疑、推理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增强他们对自己学习的控制和责任感,从而更加有效地学习科学。
3 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探究的基本特征是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并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围绕教学内容提出科学性的、并能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问题要与学生必学的科学概念相联系,并能引发他们进行实验研究、收集数据和利用数据对科学现象做出解释。根据确定的探究课题,设计科学的探究计划和方案。探究计划应包括探究的课题、实验器材和资料的准备、探究的程序与过程(包括观察、实验、信息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通过怎样的分析整理得出探究的结论、以及怎样对探究过程进行评估和反思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探究方案,利用观察、实验和其他的方法与技术,收集数据、资料和信息。
学生相互交流信息对构建个体和群体的理解力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当学生公布自己的解释时,别人就有机会就这些解释提出疑问、审查证据、挑出逻辑错误、指出解释中有悖于事实证据的地方,或者就相同的观察提出不同的解释。在讨论中往往引发新的问题,导致进一步的求证活动和最终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共识。科学科技论文的写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指导学生撰写科学探究报告、设计表格、图像(包括应用计算机进行设计等),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尽可能使用已有的科学知识和较为准确的语言科学地表达自己的探究成果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索和科学实践的过程和方法。
4 科学探究的教学策略
4.1 创设激发好奇心的问题情境。探究性教学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教师应尽可能地通过实物、模型、演示实验或电教媒体等来创设问题情景,以唤起学生注意,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要围绕探究的主题进行精心设计,使探究的问题步步深入,层层推进,直至获得新知。
4.2 提供有结构的材料。培养学生自行探究和获得知识的能力,就是要让学生通过搜集事实、参加实践、亲自观察实验与操作,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去获得知识。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创造条件,提供有结构的、能揭示自然现象间的某种关系的材料。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认识水平、心理特点,根据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去寻找材料,选择材料,适时适量提供那些与揭示科学概念有关的、有吸引力的、使用时有安全感并适合学生自行探索的材料。
[关键词]高中政治 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施瓦布教授在“教育现代化运动”中倡导提出的。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学生应像“科学家”一样,以主人的身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精神、价值观的教育,并发展自己的个性。在我国的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中,《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将科学探究纳入内容标准。在新课程背景下,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能否有效的实施探究式教学方法,对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积极作用。在这里就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和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内涵和特征
(一)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内涵。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的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它是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较为普遍运用的一种方法。
(二)探究式教学方法的特征。探究式课堂教学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教师是居高临下的传授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的师生关系,为相互平等的组织者、协作者、参与者的新型师生关系。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个特征:
1、问题情境特征。问题与疑问是探究式学习的起点,也是探究式学习的一个基本特征。高中政治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努力创设政治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政治问题情境中自主参与、主动探求,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思维开放特征。探究式学习是通过发现问题,研究探索,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学习形式。探究式学习关注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结果的过程,关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途径。
3、实践探索特征。实践是探究式学习的灵魂。实施高中政治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加强实践探索活动,让学生围绕研究的问题,在读书、查阅资料、搜集信息、访问、调查、分析现象、判断和决策、交往等大量实践、探索活动中,丰富感性认识,训练、提高实践能力。
4、学生主体特征。探究式学习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的。因此,高中政治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主体特征,使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独立思考,自主实践,主动学习。
5、能力培养特征。探究式学习,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高中政治探究式课堂教学,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努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这里的能力不仅是读书能力,还包括社会实践设计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搜集信息能力、判断和决策能力、交往能力等等。
二、政治课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意义
(一)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趋势。当前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提倡综合能力的提高,提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式教学方法学生探究过程完全是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思维来完成分析推理形成结论,并能应用提高,符合了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
(二)有助于学生科学精神与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学生探究交流的过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合作的精神。通过对问题的探讨,对实际的体验,培养学生求真实证的精神。通过对材料分析筛选,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三)有助于学生实现终身学习。它的设计就是让学生学会对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学会透过复杂的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在探究学习过程中,通过对自己没有预料到的问题,深入学习探究,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实现终身学习。
三、探究式教学方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实施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实施探究式教学方法,真正实现知识、能力、觉悟三者统一,必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要充分善于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创设积极思考的教学氛围,使整堂课充满新意,以激起学生的创造精神。在自主探究中实现自我发展,主动内化。
(一)激活探究。探究式教学过程一般都是围绕问题进行的,教师可利用一些教学素材,通过精心加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以导入新课唤起学生探究的动机与欲望。在激活这一环节,否定了以传授知识为目标的注入式教学,把教学的基点放在发展思维和能力培养上,教师创设的问题一定是源于学生生活的,这样他们才会有兴趣;必须与教学的难点重点内容有关联性、指向性,难易要适中,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不能给学生提供结论性的答案,而要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以便充分发挥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参与新课教学奠定基础,通过教师设置疑景,能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主动性。
(二)引导探究。通过激活诱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教师应承接激活环节,决不能把现成的答案完整的告诉学生。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应为学生创造获得正确结论的条件,引导学生逐步接近知识内涵与结构,如讲《哲学生活》中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时,结合课本知识提出如下问题: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明了什么?孟母三迁说明了什么?如何看待马加爵杀人事件?应用本课知识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通过诱导引出了内外因的辩证关系这一重点教学内容。在探究疑问的过程中,要采取师生互动的合作方式解疑点拔,归纳总结。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人际间交流,互相启迪、丰富知识,促使交际表达能力的提高,为此教师可以设置认知过程中的障碍。
四、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政治课教学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一)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的问题。开展探究要选择好探究内容,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采用探究形式,一些陈述性知识,如体现名称、事实等方面的内容,采用接受阅读等方式就能较好掌握。有些内容由于受学生学习准备情况或知识掌握深度限制,不宜进行探究教学。如:同是对“中国加入WTO”问题进行探究,选择“中国加入WTO对金融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开展探究就十分困难,而选择“中国加入WTO对生活的影响”,则相对来讲学生容易进行探究。选择适宜的探究内容是实施探究式教学形式的载体,切忌随意选择探究内容,造成内容与形式的脱离。活动“走过场”、刻意地单纯地追求活动的次数和学生参与的人数,为活动而活动,讲“热闹”,都是不可取的。
(二)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结合问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方法的目标,传授知识仅仅是手段,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学习结果,更要注重其学习过程,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学会收集并分析资料,学会解难释疑方法,进而培养创新能力。
(三)教师的导向问题。教师要唤起学生开放的心态,提供合作讨论互相交流的机会,在师生、生生互动中探究。教师提供探索的线索,提供充分探索的时空,应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保证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好政治课。在现实的操作中,由于学生在知识、经验、心理等方面的限制,难免会出现一些与我们教学的目标方向相背离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方向,起好主导作用。如当学生为现实生活中某些现象所迷惑时,当学生不能把握好合作与竞争的“度”而出现不和谐时,教师的及时、有效引导成为必需。
(四)学生的兴趣、爱好、积极性能否被充分调动的问题。探究教学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机会和权利,引导每个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并获得一定成功,但是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方式、分析能力等等造成学生个体的差异,问题情景设置时,要贴近学生的现实,靠近学生认识的最近发展区,要对探究教学进行“粗线条设计”,留出“弹性区间”。新课程特别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同时也强调这些东西不再是灌输,而是要求学生在自己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
(五)活动的时间长短问题。这里讲的活动时间的长短包括学生查找资料的时间,进行调查的时间,到具体活动的完成所需要的时间。因为在教学的过程中,课程还有其他的任务,同时,学生所学科目多达十科左右,许多的科目都有综合探究活动,这就注定了每一个科目的活动时间不能占用学生太多的时间,否则会影响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从长远看也不利于本学科的能力培养和知识掌握。这要求教师要有全局观,要求从活动设计过程就预计好时间安排。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之一。自主、探究、合作三者的核心与关键是探究,探究统领着自主与合作。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加强探究式教学的研究,使探究式教学在课堂中的运用更有实效。
[参考文献]:
[1]“科学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课题组探究式学习:含义、特征及核心要素
[2]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该模式的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过程:
(1)个体自学教师根据该课堂的教学目标、内容设计好自学提纲,明确自学要求,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性自学。该环节中,教师要对课本上的教学内容进行再编制,使教材内容变薄,并将教材上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加以平易化,同时将精简后的教材内容设置成问题情境,进行有目的的探究。
(2)小组讨论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对相关内容、概念、规律进行辨析,对自学提纲中设置的问题情境进行初探。对小组内已解决和还不能解决的自学思考题分类标出,以备在全班交流。教师在这个环节里要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并有意识地参与学习小组的活动,及时了解小组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倾听和交流中发现学生新知识时“瓶颈”之处,以便在全班交流后的精讲点拨时能一语中的。
(3)全班交流在小组讨论之后,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之际,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交流探究的问题情境,对学生的交流发言进行恰到好处的点评。学生交流之后,应组织学生进行简明扼要的归纳、提炼和画龙点睛的小结,并达成一致意见,对于重点关键处,进行规范得体的板书。
(4)自主测评在全班交流、教师或学生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对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或关键点进行自主性测评。教师将课前针对自学提纲、教材内容而精心编制的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练习卷发给学生进行课堂检测,教师对完成好的、目标达成高的学习小组给予表扬或肯定,对部分学习困难生进行必要的个别辅导,促其获得成功。
二、“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与要领
“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施要把握以下几点策略:
1.质量标准要把握效度
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人们往往习惯地用分数的高低来评判其质量的优劣,这显然是片面的。由于初中物理新课教学时间一般不超过30分钟,为了在这么短教学时间内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把握好《课程标准》的基础要求,创设好问题情景,借助先进的教学媒体,用情意的手段打通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通道,形成最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因此,教师必须遵守教育法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角度出发,以最佳教学效益为标准,努力降低学生的学习负担和体能的有效消耗。因此,低消耗是一种手段,高效益才是追求的目标。
2.知识拓宽要把握广度
物理教学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应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扩大其知识视野,拓展其思维空间,力求放得开,收得拢。
所谓“放得开”,是指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渗透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知识,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广泛迁移,使学生学习的知识能够再生。“收得拢”是指适时地把拓展了的知识进行归纳和综合,回落到具体的知识结构中去。
3.思维起点要把握深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严格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进行深入浅出的教学,力求做到深得进去、浅得出来。
讲深要以讲浅为基础,以浅显的物理情景引起学生深思熟虑,对学生思维起点的“深度”要进行把握,积极有效实施以浅引深策略。
4.施教过程要把握速度
物理课堂教学过程的进行必须依据教与学同步的规律,对教学速度进行适当调控,必须注意入境宜缓、取快。这里,入境宜缓是手段,促使教学的迅速到来,取快是目的,以较慢的速度入境换取快速的思维。
5.难点设置要把握坡度
课堂教学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难点化解做到有坡度无难度。通过坡度的设计,帮助学生化解学习中的难点,教学内容上要先易后难,进度上先慢后快,方法上要先死后活,这样便于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接受新的知识内容。
6.课堂提问要把握时度
学习效率的高低与学习过程中大脑兴奋持续时间的长短有关。对某一知识点的讲授或对某一问题的思考需要对时间进行有效控制。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把握两个重要的等待时间,一是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等待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二是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也要等待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判断正误,然后才能评价学生的回答或提出另一个问题,以提高中、下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的比率。但教师提问的时间要短,学生回答的时间也要短,对稍微复杂的问题可分步设问,以便缩短回答时间,确保学生正确作答。
7.习题训练要把握精度
学习和巩固知识,必须要解答习题,才能实现认识上的第二飞跃。因此,习题训练应把握广度和精度。各种题目的类型要多,解题方法要多,题型变化的方式要多,但同一类型的题目和重复性的练习应少做。这样能使学生见多识广。
三、“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施要领
“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实施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具体操作时,必须要掌握以下几个要领:
1.以自主为核心,营造和睦氛围。
“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让学生能自主学习。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容许学生形成他们自己的见解,容许他们寻找各种资料去阐明他们所观察到的东西,甚至自学提纲也逐步由学生去构思。
教师还必须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营造一种和睦的氛围,实现师生关系的民主化。确保学生主体地位、营造和睦氛围是学生得以自主学习的前提,也是本模式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
2.以合作为形式,组建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的建立应遵循“同组异质”和“异组同质”的分组原则。“同组异质”旨在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形成优势互补。“异组同质”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各个学习小组的起点基本一样,有利于合作竞争。这样可以保证组内旺盛的合作和组际间积极的竞争。
小组划分好后就向学生提出小组的合作任务,并对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考核评价,并将个体成绩融入到集体成绩中,使个人与小组荣辱与共。
3.以探究为过程,贯穿教学始终。
探究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并通过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信息处理、表达与交流等研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这种探究活动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乃至课前的预习、课后的反思。
尽管探究发现是以学生为主体,但学生的探究不应该是随心所欲、完全自由的。探究是否取得实效,关键的因素还是在于教师是否善于引导。
四、“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艺术特征体现
“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具有如下的艺术特征:
1.创造性特征
“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首先要向学生提供足够的信息量、足够的密集度和足够的理解深度,通过教师的创造性处理,为学生创设使其富于想象的问题情景。这种情景的创设既不过难,又不过浅;既不过多,又不过少;既适合学生的多数,更兼顾其中的个别。这里的艺术性全在于恰如其分、恰到好处。不仅如此,这些内容还应当经过审美性的艺术加工,并以适当方式表现出来。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创造性。因此创造性是“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最本质的内部特征。
2.表现性特征
教师通过知识内容、语言动作、姿态情感去获得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成为探究物理问题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能善于捕捉师生最佳共鸣的一瞬间来展示自己的教学机智,这种机智是通过教师的语言、表情、手势、板书等形式展示出来,体现出教师的整体素质和综合涵养。同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在师生共同探究的问题情景中,将教师的口才、风度、动作、气质和机智一展无遗,充分表现出教师教学语言是否简洁优美、板书板画是否富有创意、手势表情是否协调得体、教学组织是否合理有序、处理突发事件是否恰到好处、演示实验是否确保成功,以及师生共同探究的物理问题是否和谐共振。从这一意义上说,表现性是探究课堂教学艺术的外显特征。
3.审美性特征
教学活动的探究合作、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教学内容的美化整形、教学媒体的和谐运用、教学环境的情感培养等,既有科学美,又有艺术美,更有教学美。
课堂教学中,难点的化解是课堂教学艺术发挥的最好机会。教材中的难点常常出现在物理思想极为丰富或较为深刻的地方,出现在物理概念较为抽象、更为综合的地方。在物理教堂教学中,最富有挑战性的、最有实际意义的并不是若干结论、规律,而是发现这些结论、规律的过程,这就是探究。勇敢地面对物理思维最为丰富、最为深刻的地方,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充分的挖掘,正是“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最迷人、最精彩的一幕。
4.征服性特征
【关键词】 自主探究式学习;基本特征;基本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式学习,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探究精神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那么,怎样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活用教材,构建探究式学习方式呢?下面是我对探究式学习的一些肤浅认识.
一、探究式学习体现的基本特征
探究式学习是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参考性为前提,以类似或模拟科学研究的方式所进行的学习. 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一是问题性. 探究式学习是让学生去探究问题,而非简单地让学生理解记忆现成的结论. 即使是一个不太确定的问题也需要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究来加深理解. 因此,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起点.
二是生活性. 探究式学习要与生活紧密结合,教师要创造一切条件,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特点,需要学生在生活实际中进行数学抽象. 学生的学习应该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使学生真正学会数学知识.
三是参与性. 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是自主探究式学习最主要的特征. 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没有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 自主探究式教学主张教师必须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尽可能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基本策略
1.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一是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培养知识迁移类推能力. 二是在教学中结合自身和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三是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提倡多样性算法,渗透优化思想. 四是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2. 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亲身体验探究过程
一是质疑问难,激活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许多情境插图、语言提示、说明和拓展性问题,这些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充分的材料,同时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教师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引导学生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见解,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敢问善思的自主学习意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是独立探究,讨论交流.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去创造. 因此要强化学生的探究活动. 教学中要让每名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独立探究,去发现,重新创造有关的知识. 独立探究后再讨论交流,说出各自的心得或疑惑,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双向、多向交流,产生效应,共同进步.
三是实践应用,注重评价. 探究式学习应重视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学习数学,把数学的学习过程真正变成学生亲身实践、探究、应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既动手做又动口说,既用眼看又用脑想,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同时要注重评价. 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评价不仅要注重评价学生探究学习的成果,更要注重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和表现,重视学生通过探究学习获得的情感体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发展趋势及科学协作的精神. 不能以单纯的分数或单一的模式对待每一名学生.
3. 遵循原则,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情境
有价值的问题情境一定具有目的性、适应性和新颖性,这样的问题会成为学生感知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而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因此,有价值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思考. 但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该注意:一是问题情境要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方式,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二是问题情境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 加强指导,不断提高探究能力
学生是探究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指导者、帮助者. 教师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个性差异等来组织调控学生的探究活动,必要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而指导的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策略,尤其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数感是必不可少的. 小学常见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包括分类、符号化、集合对应、数形结合、数学模型、化归、等价变换、统计等思想,解题常用顺推、倒推、枚举、归纳、类比、试探变更问题、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等思考方法. 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暗示. 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及时鼓励,让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有趣乐学的问题情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张万龙.素质教育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0(4).
在自主探究式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包括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会采取各种有趣的方式比如结合现实生活中与知识点相关的事物或故事作为引导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这就是“趣味性”特征;只有融合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性,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教学,这就是“主动性”特征;寻找并提出问题是探究活动的开端,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应该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这就是“问题性”特征;探索结果能够直观反映教学质量,但是教学过程能够及时反映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进度,及时纠正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因此探索性教学同样重视教学结果和过程,这就是“过程性”特征。
商务英语自主探究式教学则是自主探究式教学的一个特例,它是将自主探究式教学与商务英语教学结合的方式。探索式教学要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开拓性的改革,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并根据学生的的特点开展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思维结构体系,提高学生的课堂互动活跃度,重视知识的积累过程以及知识储备的质量。如must的用法:Youmustgotobedbeforenine.在这句中,must是必须的意思,然而在这句“Hemustbeathief.”则表示一定的意思,学生可以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自主体会和探究。
二、情景教学模式
情景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在进行课程的讲解的时候,创设一定的情景,帮助学生对于某个知识进行有效的辅助理解,让学生切身感受所学的内容,主动积极地探索交流,从而来强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实践能力。情景教学法的优势显著,通常在情景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角色发生着明显的转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要参与者,就是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引导者,这就意味着这种情景创设中,学生可以更加主动、积极的参与学习中,不断进行自我学习和知识的强化。
三、互动式教学模式
互动式教学作为现代化教学的策略,不断满足现代社会对高技术性人才的需求目标,是传统教学的一种改革和创新。在商务英语互动式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身边的环境都在她们认知的过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学生之间与师生之间的互动也能不断的促进学习和发展,通过互动,学生的语言能力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教师应可以通过互动来激发学生运用英语交流的能力和积极性,提高英语的“说能力”。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或者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来作答,以此来形成一种互动的课堂关系。比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商务相关的英语词语,来让学生进行翻译。WBG=TheWorldBank世界银行,IMF=TheWorldBank国际货币基金组织,ADB=TheAsianDevelopmentBank亚洲开发银行,ASEAN=AssociationofSoutheastAsianNations东南亚联盟,c.o.d=Cashondelivery货到付款,D/Adepositaccount存款帐户。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