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字化经营体系范文

数字化经营体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化经营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字化经营体系

第1篇:数字化经营体系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 校园环境网络 构建 平台 应用

数字化校园的形成是通过成熟的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相结合,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规范及技术要求,按照信息标准的统一及各种信息资源的集中,促使可靠、安全、易维护及可扩展的综合平台得以构建。

我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2012年7月已被湖南省教育厅评定为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而该专业具有办学历史长和良好的基础条件等特点,作为中央财政支持的综合实训基地,在省、市、县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还被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评定为设计创意教学中心,并获得广泛的关注。所以依托数字化校园网络,立足顶岗实习,建立用于实习的数字资源,强化学校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指导和监控完全可以实现。

1 顶岗实习教学体系在数字化校园环境中应用的必要性

1.1 能够将个人潜力得到充分挖掘,对合适的岗位需求进行选择

由于中职学生在成长经历、爱好、性格、智商及情商等存在多元化的特点,要求学校及企业在顶岗实训环节中应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分析,将其多元性的实习岗位需求进行考虑,促使教育教学中公平及人性化的特点得到充分发挥。

在不同的岗位中,学生所挖掘出的潜力是不同的,因此,应运用体验实习的方式,促使每个学生都会有2~3个岗位进行选择,从而在其中对合适的学习岗位进行挑选,使自己的职业生涯得到开展。当选择之后,经过一年的定岗实习过程,学习自身所感兴趣的岗位,促使学生能够将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最终达到职业教育人性化的目的。

1.2 对学生就业机会的需求得到扩大

通过体验实习能够使学生充分体验及了解各个岗位,对学生和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能力进行增强,将实习给学生带来的多岗位经历进行体验,之后通过学生选择,在一年时间内实施顶岗实习,促使自身技能得到有效完善,进一步在求知过程中被招聘单位所关注,使得学生的就业机会得到扩大。通过实习的体验,使学生对不同的岗位进行体验,深刻了解各个岗位的状况,使得各个岗位之间的密切合作得到熟悉,最大程度上将一线技术人员招聘需求被用人单位所了解。特别是对于中小型企业及中小型工程项目,更加侧重于员工自身技能的运用,因此对多个岗位职能进行熟悉的员工容易得到企业的关注。

2 顶岗实习在数字化环境中的分析

作为学校对技能型、实用型的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顶岗实习是通过将学生专业技能及理论实施的检验及综合运用,也是对现阶段激烈的就业环境及岗位竞争中的需求得以了解。结合现阶段用人单位的实际招聘情况,顶岗实习主要分为两种:就业型顶岗实习和实习型顶岗实习,校企双方对不同的管理责任进行承担。

2.1 就业型顶岗实习

现阶段大多数用人单位都会对就业型顶岗实习学生进行招收,该类学生在校两年或两年半的学习后,通过企业招聘直接进行工作。对于企业方面,虽然学生在该过程中仍需通过试用期或培训期,但学生仍处于为企业劳动状态,也就是说学生实际上已经成为企业的职工,顶岗实习则是就业。对于学校方面,虽然学生已经到企业实施顶岗实习,但仍然处于未毕业状态,也未对毕业证进行颁发,因此仍处于学校学生的身份。因此,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不仅作为企业职工,而且还拥有学校学生的双重身份。由于在实习前企业已经对招工手续进行办理,而学生作为一名企业职工,也应根据企业的分工及要求进行定岗劳动,因此,在管理学生方面,企业应进行直接负责,而学校进行间接负责。其原因是在整个过程中,虽然学生仍属于在校学生,但实际的日常生活却在企业中渡过,已经在企业的工作及生活环境中完全融入,因此应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负主要责任。学校在该过程中通过网络可与企业管理相互协调,从而达到管理的目的。其次,学校还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的表现状况进行跟踪调查,综合评价学生的实习过程,在网络中通过运用疏导教育及企业相互配合的方式促使对学生的管理得到落实。

2.2 实习型顶岗实习

现阶段,实习型顶岗实习学生的招收数量较少,该类学生到企业内进行实习前,企业并未对安排就业进行确定,只是对顶岗实习进行安排,对于学生顶岗实习结束后的留用状况应按照实际情况进行确定,通常情况下,企业只对极少部分优秀学生进行留用。在该过程中,学生只存在在校学生单独的身份,虽然学生的日常生活都在企业中渡过,且必须按照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实习,当在实际情况下,学生并未真正意义上属于企业职工,且企业具有有限的学生管理能力。因此在实习过程中,企业只能对学生的安全生产过程中进行负责,其余都属于校方进行负责。其原因是由于学生并不完全属于企业职工,只拥有学生单独的身份,在日常管理中仍需要校方作为主导进行参与,网络的利用尤其重要。对于企业方面,根据学校实现协商后的要求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安排,而对于学校方面,主要对企业进行配合,利用网络对实习的学生进行指导和监控,以更好的实现实习任务的目的。

3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顶岗实习平台的建立

3.1 准备阶段

(1)根据岗位的不同对明确的顶岗实习计划进行编制。在学生正式上岗之前,应先通过网络对顶岗实习计划及你选哪个岗位进行拟定,其中主要包括:实习时间、实习目的、实习任务以及怎样在顶岗实习中将自身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运用等。由于初次对顶岗实习进行参与的学生无法单独对完善的实习计划进行制定,因此应通过指导老师的指导与参与来共同实现。

(2)实习制度的建立。不仅对学生进行实习制度的建立,而且对企业进行制度实施的约束。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处于跑腿打杂阶段,几乎很少人在实质工作中进行操作,所以导致企业不仅无法对学校负责,而且还无法对学生的实习进行负责。通过对学习制度的构建,确保在顶岗实习中作为企业、学校及学生自身义务里的权益的保障。

(3)对实习指导老师进行委派。大多数学生进入企业后会出现无人管理的状态,因此应运用具有丰富经验的实习指导老师在实现过程中进行辅导,学校可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远程指导及监控。在企业内运用常驻的方法密切关注学生的实习状况,并在学生的实习过程中进行专业知识的指导。

(4)安全教育的落实。作为顶岗实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应使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进行掌握,可以利用网络进一步将学生的防范能力及自我保护意识得到提升,避免自身伤害事故出现,最终顺利圆满的将顶岗实习工作进行完成。

3.2 顶岗实习阶段

制度的构建。无论学生所处在体验实习阶段还是顶岗实习阶段,都应对实习过程中的制度进行建立,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在顶岗实习中落实组织管理工作,通过对实习小组的建立,并对小组中的组长进行选拔的方式,定期对小组长会议进行召开,定期组织小组长通过网络学习;条件允许时,还可对全体学生大会进行组织,及时指导学生的整个实习工作。

(2)与企业进行自动的沟通及协调。网络让双方的沟通可以实时化,同时校方代表应及时与企业进行相互沟通,确保顶岗实习学生的生产工作得到实施,当有突发事件发生时应及时进行处理。

(3)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应加强学生的指导及检查工作,随时利用网络进行监控和指导,避免有做样子的事情出现。

(4)负责实习学生的生活、思想及安全,对学生的工作、身体健康及生活等方面状况进行关心,促使学生自身的利益得到有效维护。

3.3 体验实习阶段

在之前的实习准备过程中,学校、企业及学生三者之间通过网络已经对顶岗实习的岗位问题得到明确。当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后,应根据企业管理人员的协调,在岗位中进行实习。通常体验实习阶段的时间为6个月。学生在第一个工作岗位上进行实习前,应与实习准备阶段所制定的实习计划相结合,通过对该岗位工作的训练,当评估检测达标后即可转向下一岗位的顶岗实习中。

3.4 顶岗实习阶段

当学生通过体验实习过程后,则开始顶岗实习。顶岗实习主要是指,在体验实习中对自身感兴趣的岗位进行选择或对实习评估值最高的岗位进行选择,从而实施集中顶岗实习,该阶段时间为一年,虽然时间较长,然而通过网络的应用对学生的管理和指导可以实时化,能够促使学生在自己选择的岗位中对各方面的知识及技能得到有效的深入。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数字化校园环境中,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顶岗实习方式的运用是需要学校、社会、学生及家庭各方面的相互努力,与媒体、网络及报刊等多种手段进行运用,促使各级维权组织的积极作用得到发挥,进一步将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的权益问题得到保障,实现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的充分实践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康兴娜.关于顶岗实习的认识与思考[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5).

[2]吴松,邹劲松,何小波,胡勇.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0(35).

[3]杨成美,张国保.高职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创新―"学院+企业"双主体的人才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1(23).

第2篇:数字化经营体系范文

[关键词]提升;数字化;造船管理;经营水平;途径

中图分类号:F407.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6-0374-01

在现代化背景下,若要进一步推动我国造船行业的发展,就应当不断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提升我国造船水平,同时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加强我国造船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加快我国走进海洋强国的行列。而数字化造船管理是目前一种较为普遍的管理方式,我国应当以此为入口,不断强化数字化造船管理和经营水平,从而促进我国船舶行业的发展。

一、数字化造船概述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在造船工业的应用方式、深度等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造船工业水平的关键。为此,我国必须重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当前,数字化造船管理的难点还在于全过程的信息集成,如果缺乏一体化的设计生产管理系统,会使得管理需求与生产实际脱离。虽然我国很多企业已经引进了一些较为先进、完善的设计系统,但是并还没有能从根本上解决数字化造船管理问题。目前,我国造船数字化的建设总体上还处于“分段制造”向中间产品专业化生产为导向的“分道制造”过渡中,而日韩等造船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壳舾涂一体化”的“集成制造”模式,并开始进入到“敏捷制造”模式。显然,我国数字化造船水平仍然不足。

业界人士指出,若要提升我国数字化造船水平还要建立造船企业内部、造船企业之间以及造船企业与配套企业之间的信息数字化平台,保证船舶的生产、管理都能够建立在数字化信息系统之上共享信息;另外,还应当建立系统化的造船行业数字化平台,保证各大、中小企业之间都能够共享数字资源,从而促进我国造船行业更大范围的发展;除此之外,还应当加大资金投入,目前我国中小船企普遍本身经济实力有限,加上造船行业生产的特点是资金占用量大,盈利微薄,能够投入数字化建设的资金有限。国家应该加大对大型造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并给予优惠政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数字化造船管理与经营水平。

二、提升数字化造船管理与经营水平的途径

1.政策引导,统筹发展

纵观国内外先进的造船企业,其之所以成功主要是依赖于国家政策和政府的支持。比如韩国和日本在政策、资金方面对数字化造船都有明确的优惠政策。因而,我国也应当实时地出台一些国家政策,正确引导我国造船工业数字化的发展。

早在2009年我国出台的《船舶工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无论是从宏观上还是从微观上来看,对船舶工业数字化建设产生了非常好的影响。有关专家也认为,国家加大对数字化造船行业的扶持和引导,有利于提高整个造船工业的数字化水平。2016年出台的《推进船舶智能制造指б饧》进一步指出要完善造船精益管理体系,全面推广数字化造船。只有国家出台相关的引导政策才能进一步推动我国造船工业的数字化发展,才能营造出良好的大环境,确保企业能够看清当前形势不断采用新方法、新理念,创新数字化造船工业体系,最终提升自身的数字化造船管理与经营水平。

2.研发新的数字化造船管理与经营系统

首先,在当前形势下,国外一些先进企业已经具备了非常完善的数字化造船系统。为此,我国造船企业可以积极借鉴先进经验,引进新的管理系统实现我国数字化造船管理与经营的创新,改变当前我国数字化造船管理的现状。目前较为常见的数字化造船管理系统有三菱重工的MATES系统、万国造船的HICADEC系统、川崎重工的KHI CIMS、住友重机械SUMIRE等等。与此同时,我国企业还应当认清当前发展形势,创新管理与经营模式,而不是一味地模仿,我国应当加大科研力度开发出符合我国造船工业实际的数字化造船管理系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我国数字化造船管理与经营水平的提高。

在实施应用过程中,还应当认识到数字化造船行业中的风险,科学规划企业发展。立足行业发展现状,结合造船模式转化和推进,以数字化造船管理系统为手段和载体,固化转模成果,实现缩短造船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造船成本的目标;积极探索建立系统的行业数字化平台,促进全行业数字化的建设与共同发展。

3.实施技术创新,努力提高数字化造船管理与经营水平

随着我国造船工业的逐渐发展,国内市场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此,我国造船企业应当认真分析当前船舶行业形势,并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提升数字化造船管理的水平。在稳定中求发展,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创新经营模式为基准。

各造船企业还应当结合各种先进科学技术实现数字化造船管理的创新。比如上海外高桥造船公司围绕提高数字化研发设计能力、数字化制造能力、数字化管理能力,制定了加快两化融合工作规划和计划,其中利用移动网络通信技术优化精细化派工管理项目已覆盖所有生产部门和班组,共 9000 多人实行精细化派工管理,公司整体生产效率平均提升 10%。又如南通中远川崎在全面推进“数字化造船”基础上,2012 年起连续引进条材、型材、装配、先行等 4 条机器人自动生产线,改造了多条流水化生产线,大部分内场实现了设计与生产联网的自动化操作,为迈向智能船厂打实了基础。从中能够看出,只有企业认准当前发展形势,结合新技术、新理念,创新数字化造船管理与经营方式,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也才能真正提高我国造船工业的水平,更进一步加快我国船舶事业发展。

综上所述,提升数字化造船管理与经营水平有助于推进我国造船行业的迅速发展。为此,我国政府应当出台一定的政策支持、扶持数字化造船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而企业则应当结合自身企业实际不断实现数字化造船管理与经营方式的创新,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造船工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泽,侯政友.提升数字化造船管理与经营水平初探[J].舰船科学技术,2014,03:146-150.

第3篇:数字化经营体系范文

关键词:数字经济;跨境电商;生态系统

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和普及,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逐渐加快,成为推动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跨境电商是我国数字经济的重要体现,数字经济在此背景下不可避免地改变了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为跨境贸易提供了新的窗口,扩大了国际市场份额,在发展跨境电商的前提下改变外贸发展方式和国际贸易规则。它兼具结构调整和整合世界资源的优势,即形成有效的跨国合作新渠道,提供发展空间,优化产业结构,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探索,中国跨境电商正在进入跨境电商生态系统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阶段。随着数字化技术发展的不断成熟,跨境电商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因此,构建跨境电商生态系统对于促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数字经济及其对跨境电商的影响

1.1基本概念

数字经济是一个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石的全新经济形式,以大数据技术为发展导向,实现社会经济的高效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与资源再生。数字经济将促进经济社会在各领域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推动各领域与国际贸易合作的进程,推动社会经济成长,提升劳动生产率,培养新市场、新增长点。跨境电商,是指在全球商务活动中与世界各个国家的交易主体开展跨境交易,并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结算和跨境物流配送完成交易。在国家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和“一带一路”政策倡议下,我国跨境电商交易量持续稳定增长。

1.2数字经济对跨境电商的影响

在中国数字经济的带动下,跨境电商的发展越来越快,这也带动着中国外贸企业跨界融合的快速发展。自2016年数字经济成为我国创新发展战略提出以来,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庞大的市场需求和新型信息的广泛运用,都推动了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随着数字科技的日益发达,无形商品和服务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流行。数字化服务主要通过电子商务等网络平台进行跨境服务,将原来有形的产品和服务,逐步地向无形的产品和服务转化。无形产品和服务的输出,已经彻底改变了中国以往的线下贸易流程,实现了线上即时交付,并由此大大提高了贸易效率。但如今,由于交易内容和贸易模式的改变,导致了中国现行的跨境电子商务规则体系已经无法支撑中国现实发展的市场需求,因此跨境电子商务规则体系迫切需要弥补中国数字商品市场与服务领域的空缺。

2数字经济中跨境电商生态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跨境电商服务平台存在缺陷

跨境电商平台的综合业务能力定位,由于缺少对行业和企业发展的深度认识,仅在经营策略上重视企业利益,而忽略了客户的现实业务需要,最后造成了资源投放走向偏离,企业服务质量无法提高,使基本业务功能难以实现,也难以实现整个企业综合业务能力的改善与提升。同时,因为没有跨境电商平台服务体系的策划与构建,在交易过程中就会存在着环境风险、流程风险与结果风险。目前,国内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仍然着眼于基本业务,而不是从企业需求的视角来思考问题,系统平台需要从结构、业务、系统、标准化、便利化等方面进行重新规划和重建。

2.2跨境电商物流系统有待完善

现有的物流运输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跨境电商的发展。海铁联运作为跨境物流的主要运输方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着联运不畅、松散等问题,这增加了运输成本,使使用环节更加复杂,也浪费了时间。根据跨境电商的业务运作,物流模式可分为商流和物流。构建跨境电商生态系统,最重要的是建立跨境物流体系。由于交通枢纽和物流设施建设时间长、周期长,物流运输对跨境电商的帮助有限。同时,不同的物流模式有着不同的物流标准,往往无法顺利对接,影响跨境电商的有效开展。物流设施的不同标准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跨境电商的工作效率。这些成本最终会由跨境电商企业承担,不利于跨境电商企业的发展。

2.3海关流程仍旧处于模糊监管

由于货物种类繁多,不同的部门需要协同工作来协调和监督。由于中国各地海关的监管职责分工边界并不清楚,各监管部门任务目标的不同,工作重心也有所不同,监管流程和监管成本增加,从而造成了跨境电子商务的经营成本和商品价格增加,这也最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销售额的减少。同时,跨境电商是一个服务性的营销活动,需要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要。但国外顾客的需要无法精确预估,企业无法根据不确定的需求制定相应准确的运输计划。当货物到达顾客手中时,顾客经常会因为对货物不满意而退换货,因此他们不得不支付退货或换货所需的关税。虽然我国的保税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但其实施过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复杂性,会增加跨境电子商务的时间和成本。

2.4跨境电商经营理念陈旧

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是生态系统中的核心点,其自身陈旧的经营理念,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首先,供应链的风险很大。跨境电商作为一个长产业链,其经营风险不易控制,上游商品供应出现虚假宣传的行为,下游服务出现退货流程繁琐、时效延长的现象。其次,资本流转风险较大。在资本流转中,最主要的条件是安全性和便捷性,但是目前的跨境支付方式面临着不少风险,比如由于现在的外汇管制制度,使人民币无法自主地兑换和在全球流动,使跨境出口的公司主要在境外采用第三方付款方式。这样,就可能会面临着帐号被盗、资金冻结乃至洗钱和套现的经营风险,不仅对消费者的资金安全构成了威胁,也给跨境支付安全带来了挑战。最后,缺乏数字思维。在实际运行中,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通常较为简单,其管理主要集中在库存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使库存的预测与实际销售产生一定的差异,因此库存成本控制不科学。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是基于信息技术,而缺乏数字管理思想导致的静态库存管理和落后供应链管理能力问题,使其发展无法赶上数字经济发展速度。

2.5跨境电商生态系统不平衡

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着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快速发展,从而参与到全球数字商务中来。由于跨国电子商务公司的初始数字化管理水平相对较低,没有数字化人才和数字化管理理念,其数字化发展水平也和公司增长速度不相适应,从而造成了其抗经营风险能力相对薄弱,无法对抗因国际数字商业而产生的各类经营风险。跨国电子商务公司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交易,能够更好地实现全球贸易,但是经营风险也会增加,比如中美贸易摩擦、数字贸易壁垒等。跨境电商企业数字化水平落后,缺乏竞争优势,无法应对各种风险。数字经营中的跨国运营,对数字水平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同时跨国电子商务企业也必须向数字化经营转变,才能更好地处理各种风险。

3数字经济下跨境电商生态系统的发展策略

3.1专注于平台服务

跨境电商平台是跨境电商生态系统的核心,应加强对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特别是适合本土企业需求的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政府部门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积极推动贸易便利化;大力支持本土跨境电商平台的发展,推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境电商平台建设;在发达国家和重要节点国家适时布局,沿着“一带一路”路径,加快跨境电商平台全球化覆盖的进程;通过完善基础设施网络,促进综合服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通关服务平台的融合发展,提升各平台的协调服务能力,从而加快信息、资金、货物自由流通。同时跨境电商企业应通过国际合作或并购等方式扩大销售网络、物流网络和支付网络,并通过本地化经营提高对海外市场的认识和服务能力。

3.2完善物流体系

跨境电商应逐步按照核心和的方式适应数字经济环境。除了打造更完善的跨境电商平台外,也要重视跨境物流体系的完善。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已经进入每个家庭,这种信息和网络环境被应用到各个领域,这就为跨境物流运输业务流程的改进提供了保障。跨境电商存在着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如对消费者市场的认识不准确、消费者心理不一致等,提升了供应链管理的难度和退换货的风险。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更为完善,更加灵活的物流体系的支撑。外贸企业可以比较国内港口到世界各地的运价,降低物流成本,实现利润,帮助客户获得最高的性价比。“海外直销、本地配送”的新模式和仓储物流的进一步转型升级,为跨境电商卖家提供了新的机遇,通过投入资金和资源,创造更高效的国际贸易市场,建立更为高效的物流体系势在必行。商流与物流深度融合,并协调发展,共同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3.3完善海关作业设备和流程

为了支持跨境电商业务的发展,海关监管部门和相关业务流程部门应共同完善通关流程,解决如海关监管严格、流程复杂、等待时间长、用户需求大等问题。因此,海关监管部门应在不降低监管效果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电子技术和设备,在推进电子口岸建设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对于不同信用的跨境电商企业,海关监管部门应采取不同的监管政策。例如,对跨境电商进行分类监管,将不同诚信、信誉等级的跨境电商企业进行分类监管。同时,还需要对海关管理系统方案进行修改设计,完善部门的业务操作流程。要明确职责,减少空白处和监管重叠,各部门要在监管管理范围内恪尽职守,做好本职工作,使通关手续更加灵活,海关审批手续更加便利。此外,要加强各业务监管部门的监管合作,提高进出口货物的质量,共同建立一个严格维护、协调、高效的通关环境。

3.4采用先进的经营理念

在发展过程中,跨境电商企业必须注意对数字技术的投资,确保数字技术发展有稳定的资金来源。跨境电子商务公司要从模块经营转变为数字化管理,并高度重视经营中的数字化发展,把数字化发展融入到公司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如编制相关的数字化发展计划,制定相关预算,并设立年度技术研发专项资金等。在数字技术的开发过程中,公司应重视科技研究成果的转化,对取得的研究成果加以检测与评价,使得新的数字科技可以促进跨国电子商务公司的数字化发展。对跨国物流来说,打通环节不仅是宏观政策层面的,也是技术层面的。新一代信息系统的引入,显著提高了跨境电子商务的产业竞争力、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其中,区块链技术手段大大改善了传统底层的支付技术,显著提升了支付效率。另外,由于大数据分析、新一代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现代信息系统的运用,使以往许多非标准化问题转变为标准化问题,大大促进了企业管理过程规范化的进展。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产品与服务,极大地提升了使用体验。因此必须大力支持和引导创新,运用区块链技术手段,强化企业合作关系,保障跨境支付的安全性。要更加重视企业内外部数据建设,进一步丰富信息应用手段,建立和健全信息管理网络平台,增强供应链管理的有效性,运用信息推动跨国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

3.5优化生态环境

首先,从政治制度与社会文化环境的视角,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特别是政府监管。政府部门要抓好政策保障工作,形成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总体布局,通过采取税费优惠政策或政府财政补贴等相关政策措施,促进国家生态战略的落实,以宏观策略的视角引导中小企业规范运营;同相关国家开展政治沟通和文化交流,积极降低贸易壁垒与摩擦;推动各级、各地方政府、各监管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作;全面开通国际监管协作平台,建立全球信用风险监测系统。其次,从技术环境的视角,关注数字人才的培育,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在中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数字人才培养已成为从根本上促进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跨境电子商务公司也应该更加重视对数字人才的培育。一方面,跨国电子商务公司应该主动吸纳优秀的数字人才,并利用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培养优秀的数字人才。此外,跨国电子商务企业还应该定期地对现有人才开展数字技术培训,并构建好数字人才发展评价系统,建立自己的数字人才团队。唯有如此,数字化管理思想才能代替传统的管理思想,而数字化人才的优势,也才能充分体现到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经营管理工作中。

4总结

生态系统建设是跨境电商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路径,特别是在数字经济时代下,研究和发展跨境电商的生态系统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相关人员需要结合现有条件进行探索和实践,依靠数字化信息技术为跨境电商开发新的商业模式和物流模式,以改进和加强跨境电商的生态系统建设。本文通过研究,指出数字经济时代下,跨境电商的生态系统建设应明确遵循核心原则,构建适应数字经济时展的生态系统。同时,跨境电商应该以主营业务为方向,以相关产业为支柱,构建具有优势资源的核心业务生态集群。此外,跨境物流业务具有的独特复杂性和货物流通高风险的特点,决定了跨境物流是跨境电商快速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跨境物流应通过优化物流业务流程,提高跨境物流与跨境电商的融合程度,这有助于跨境电商生态系统建设中物流资源的高效利用。数字经济时代下的跨境电商生态系统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通过对综合性人才的引进和管理,可以实现跨境电商生态系统的高质量建设。

参考文献

[1]戴永辉等.基于广义生态群落的跨境电商软性供应链仿真分析[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

[2]曲维玺,王惠敏.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态势及创新发展策略研究[J].国际贸易,2021,(3).

[3]肖亮,柯彤萍.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演化动力与创新实现机制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20,(2).

[4]熊励,叶凯雯.跨境电子商务生态发展与政策组合维度的关联性研究[J].软科学,2020,(2).

第4篇:数字化经营体系范文

数字化管理模式也就相当于现代化信息管理,因此数字化管理模式同样以计算机为信息处理手段,传输工具为现代化的通信设备,真正实现了人机一体的信息服务系统,这也标志着我的管理信息系统跟现代化接轨,是我国电力企业营销业务中科技化管理的一重大提高,人机一体的管理体系为我国电力企业现代化建设带来了很大的便捷。数字化管理模式是紧随网络而产生的,将企业内部的供应链管理和信息化管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是信息化管理的衍生物,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来对供电企业内部电力营销业务流程进行的一种再生产。数字化管理模式有效地将企业内部各种资源数据、客户资料以及企业财富数字化起来,完美的体现出供电企业营销业务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可计算性,使得供电企业各个部门出现的管理问题都可以通过量化管理技术得到彻底的解决。总而言之,数字化管理模式的优势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定量化、综合化、智能化、集成化、动态化以及系统化,这些优点是其他管理模式触不可及的,值得深入研究和广泛采纳。

二、电力营销业务中数字化管理模式的作用和发展现状

1.发展现状

如今,据专业资料显示,在全球范围内,大多数先进企业都摒弃了传统的企业管理体系改为先进的字数字化管理系统,使得企业的管理体系以及各项数据都经过科学的数字化系统进行分析。但是,我国的数字化管理模式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相对国外广泛和熟练地应用,我国在此种技术上占据劣势。我国电力企业的经营理念大多都已技术为主,忽略了对企业的管理,这就使得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实质不能充分体现出来,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企业管理真正的宗旨。其次,由于我国各大供电企业的发展水平不同导致了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出现瓶颈,不能使企业实现完整的、彻底的以及系统的数字化管理。

2.数字化管理的作用

供电企业电力营销业务数字化管理模式的作用体现在经营管理者以及员工工作效率两大方面,下文就将这些作用总结起来。⑴经营管理者的角度①通过数字化的管理将各种信息资料的整合大力提高了供电企业信息资源的利用率。②通过数字化的管理使得企业配备物资以及信息资源得到优化,不仅使供电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得到降低,还为企业抢占了市场先机,创造巨大财富。③数字化的管理使企业设计效率得到提升,不仅能使设计的周期能够提前结束,同时也使设计的质量得到了保证。④数字化的管理彻底实现了资金的快速流通,使得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之间都能有效地对资金进行快速利用。⑤数字化的管理可以及时捕捉到不同客户的各种需求,大幅度提高了客户对企业的满意程度,真正实现了“按计划生产、按订单生产”的宗旨。⑵员工工作效率角度①数字化管理的应用大幅度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②数字化管理的应用在节约时间的基础上也使企业内人力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③数字化管理的应用使员工的工作质量得到保证。④数字化管理的应用可以真正挖掘出员工的核心价值。

三、结语

第5篇:数字化经营体系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国有企业;经济发展;深远影响

数字化转型主要是通过数字技术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改造过程。在生产、管理、运营、营销方面上应用数字化,能够促进国有企业尽快实现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然而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也要认识到数字化转型在给国有企业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国有企业经济也将面临较大的挑战,因此,国企管理者需要积极地应对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变化,提升国有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1.数字化转型对国有企业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

1.1数字化转型给国有经济带来的机遇

激发国有经济增长的动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消费的效率和形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数字化转型从多方面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拉动国有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式,拥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很多国家都将数字经济提高到了较高的战略地位,政府部门也相继制定了相关数字化转型的激励政策,能够为国有企业开拓良好的市场环境,大大的拉动国有企业经济的发展。同时,数字化转型能够提高投资的活跃度,在建设数字经济的过程中,在研发前沿技术和基础设施方面于需要投入较大量的资金,数字经济的预期收益会增加投资的数额,提高资本的流通速度。为国企经济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在科学技术水平日益提升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数字化转型能够突破时空上的限制,使得国际经济交流变得更加密切,加快了经贸往来交易的速度,能有为国有企业经济的发展提供较大的空间。能够提升国有企业的管理效能:企业在保持持续的规划、运转和调整中实现既定的目标,获得收益和成长。数字经济的出现,为企业的运营和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遇。通过现代技术的革新,能够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加智能化、科学化、现代化。

1.2数字化转型给国有企业经济带来的挑战

跨行业、跨区域的发展:在数字化转型经济背景下,对国有企业的经营方式和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字化转型可以说是传统经济和现代经济的一个分水岭,一方面传统国有企业会面临被替代、被淘汰的经营风险,由于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的应用,能够提供比传统国有企业更优的服务和商品,因此对于传统国有企业经济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例如现代市场经济中能够提供甚至优于传统经济中企业提供商品和服务,给传统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发展挑战。从现阶段市场经济形式来看,传统实体经济的消费额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信息服务业、咨询行业也处在被替代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数字化转型中经济融合、跨界业也加快了竞争格局的变化,在传统经济市场背景下企业探索的相关领域也不同,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较大的发展机遇。例如谷歌、百度等互联网企业在无人驾驶、导航、地图开发等领域的研发,也提高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国有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信息传统的安全性和及时性: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机遇与风险是并存的,国有企业只有通过准确的信息来对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判断,对机遇和风险进行合理的把控。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加快了信息的传递,也对国企辨别。获取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方面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有关国企的负面信息传播的速度会变快,因此国有企业就必须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维护自身企业的形象。与传统渠道传递信息一点对多点的模式相比,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传播信息具备多维度、多点的特征,因此传播负面信息的速度也较快,因此国有企业必须有较大的应对能力。同时,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会存在一些失真、虚假的信息,对判断和分析经济环境的能力起到了负面性的影响,开发互联网环境中涉及到大量复杂的信息,也存在着一些不真实的信息。信息失真、扭曲严重影响企业对经营环境的正确性分析,会导致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发生偏差。延缓了获取信息的及时性,不能紧紧抓住良好的发展机遇。

2.数字化转型下国有企业经营的难题

缺乏对数字化转型的正确性认识:数字化转型既是对技术进行的更新,也是全方位对经营理念、战略、组织和营运进行的变革,主要是从全局的方面来谋划。现阶段很多国有企业有着比较强烈的数字化转型意愿,但是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径和战略目标并不是很清晰,主要将重点放在了如何在生产端引入相关信息系统,并没有结合自身的发展战略来进行综合性的谋划,高层管理者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也没能达成共识。同时,数字化转型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是一项系统复杂的任务,对国有企业提出了人才培养、业务能力建设和技术创新等方面新的要求,一部分国有企业并没有重塑组织和完善相关制度,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也没有明确部门之间的权利和职责,激励奖罚制度和考核制度也不够完善。数据资产应用范围不广泛:数字化转型从实际上来看是国有企业对数据资产不断积累、应用的过程,在数字化转型的经济背景下,国有企业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如何对数据价值的合理利用、加工。现阶段对数据应用方面,很多一部分国有企业还处在感知阶段,并没有进入到行动阶段,尚未形成一个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全流程的工业数据链;在内部各个业务系统中散落着分布不同数据资源,在过程控制层和底层设备层之间不能进行及时的沟通,引发了“数据孤岛”的问题出现;融合外部数据的能力不高,不能对数据的更新与分布进行全面、及时地感知。目前由于受到数据的质量、规模、种类方面的限制,一部分国有企业应用数据还处在起步阶段,在风险控制、精准营销方面还缺乏广泛的应用,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缺乏从决策性和预测性的分析,不能都会数据资产的潜在价值进行合理的挖掘。缺乏数字核心技术和第三方服务:传统产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会存在成本较高的问题,也会面临供给数字核心技术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在战略架构设计、咨询和数据运营等任务方面缺乏应该有的承担能力。同时由于市场上的大数据、软件和云计算服务商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也就加大了国有企业选择的难度。明显的数字鸿沟:传统国有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会存在比较突出的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很多国有企业并不具备较高的数字化水平,智能化和网络化的基础相对薄弱,虽然对数字化转型有着比较强烈的意愿,但是有时会受到资金、人力方面的限制,这就会严重影响数字化转型的进度。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互联网的建设在功能完整性、行业覆盖面、模型组建系统性等方面还不够先进,在行业内还存在着较大的数字鸿沟。

3.国有企业应对数字化转型的对策

转变生产经营管理思维:一方面国有企业的管理者要提高员工对数字化的认识,现阶段有一部分国有企业的管理者认为通过数字技术就能够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缺乏对数字化转型的正确性认识,因此就需要对数字化转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环境下,技术与人才的合理搭配是比较重要的,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并不能盲目地追求先进技术,不能简单地认为数字转型就是机器代替人工,而是要综合考虑到人工和机器相互配合,调动起员工在更新产品、日常管理等方面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另一方面,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和习惯也在发生着变化,因此国企管理者也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产品服务,重视消费者体验,培养国企员工社会责任意识,在消费者中树立良好的国企社会形象,带动消费者消费。鼓励员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提出大胆创新的改革理念,并积极吸取员工提出的合理化意见,在数字化转型中提升员工的归属感。提高国企的生产经营能力:一方面对风险和创新进行正确的衡量。数字化转型对国有企业的交易结构、运作结构和成本结构带来的较大的创新和改变,使得传统国有企业从原来以服务和生产为核心体系向数据和信息为核心体系转变,因此,在转变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风险,国有企业要对这些风险进行正确的衡量。另一方面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需要国有企业决策者应该具备较强应用数字思维的能力,创新性数字化思维可以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优势,能够积极应对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挑战。建设高效的数字技术供给体系:国有企业在数值化转型的经济背景下,需要建设一个数字经济创新平台,提升自身技术创新水平,特别是提高基础理论研究创新水平和原创创新技术水平,加大对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研究力度。对全球平台和人才资源进行整合,加大与全球科研机构进行紧密合作,推进融合性创新和数字技术原创性研发。制定任务明确、目标清晰的数字化转型策略:国有企业设定数字化转型战略目标不能采用传统的方法,要组织企业员工、管理层和董事会召开座谈会,聘请新兴数字技术能力较强的人参与数字技术的研究工作。在选择数字转型路径的过程中,国有企业要选择自上而下的局部尝试和顶层规划并行的方法,在发生局部突出的时候,要坚持“客户优先”的基本原则,积极采纳客户提供的合理解决方案。国有企业可以应用联合项目组的方法,来制定出一个统一高效的数字化转型推进机制。强化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方面的支持:对政府服务进行优化,提升政策的精准度,对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进行统筹研究,对土地、人才、金融和财税方面的政策力量进行整合,全面推动国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同时在取得财税支持上,需要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统筹,加大对各级财政资金的引导力度,这样可以为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国有企业需要探索成立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基金,推动各级政府产业基金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与社会资本合作设立数字经济发展相关投资子基金;积极落实数字经济领域的相关惠企政策,确保落地见效。

4.结语

第6篇:数字化经营体系范文

关键词:数字农业;问题;构想

在我国2000年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中,将数字农业放在农业信息技术的首要位置,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试图谈谈对数字农业的认识、存在的问题和建设数字农业的基本设想,以供参考。

1对数字农业的认识

数字农业(digitalagriculture)就是用数字化技术,按人类需要的目标,对农业所涉及的对象和全过程进行数字化和可视化的表达、设计、控制和管理。其本质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农业生产力要素,将工业可控生产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思想引入农业,通过计算机、地学空间、网络通讯、电子工程技术与农业的融合,在数字水平上对农业生产、管理、经营、流通、服务以及农业资源环境等领域进行数字化设计、可视化表达和智能化控制,使农业按照人类的需求目标发展[1]。

有的学者认为[2],数字农业是“数字地球”在农业领域的延伸。正如“数字地球”的概念一样,数字农业这一概念体现了数据和技术的综合集成。数字农业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数字农业,即信息化农业,包括农业要素(生物要素、环境要素、技术要素、社会经济要素等)、农业过程(生产、管理、储运、流通等)的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形成数字驱动的农业生产管理体系。狭义的数字农业,是以农业空间信息机理为基础的、以“3S”技术为支撑的农业系统空间信息技术体系。

事实上数字农业是一个学术性很强的综合概念。近年来,与数字农业技术体系有关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已经成为主要发达国家发展高新技术农业的侧重点,成为极其活跃的科技创新领域。数字农业是一项集农业科学、地球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空间对地观测、数字通讯、环境科学等众多学科理论与技术于一体的现代科学体系,是由理论、技术和工程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庞大系统工程。数字农业是对有关农业资源(植物、动物、土地等)、技术(品种、栽培、病虫害防治、开发利用等)、环境、经济等各类数据的获取、存贮、处理、分析、查询、预测与决策支持系统的总称。数字农业是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高级阶段,是农业信息化的必由之路;农业信息化、智能化、精确化与数字化将是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结果。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保障我国的食物安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推动农业科技的发展,创造条件进行一次新的技术革命,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使粗放生产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可以预言,数字农业及其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推广应用,必将成为新世纪农业科技革命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必将推动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方向发展,在带动广大农民致富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

2存在的问题

2.1农业信息化水平较低

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传播信息的软硬件设备与网络体系不健全;已开发的大量农业经济信息系统、农作物病虫害数据库、作物品种资源管理数据库系统、农业土壤系统分类数据库系统等大多不涉及空间维度,难以适应当前对空间数据信息的需求;对于来源多种多样、格式也不尽相同的各种数据的实时性、地域性、综合性处理还需作出很多努力。

2.2农业信息化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强

一方面,许多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农业从业者,知识老化,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利用现代技术,收集、处理、利用农业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另一方面,农业信息加工处理的技术人员缺乏,当前,就连最基本的能够及时、准确地提供农产品供需信息,对网络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市场形势,回复网络用户的电子邮件,解答疑问等方面的人才也不多,更谈不上能够满足数字农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

2.3农业信息化效益不明显

数字农业还刚刚起步,在国内总体上尚处于探索阶段,实用性、普遍性的技术应用还很少,直接带来的经济效益还没有很好地显现出来。

2.4农业信息数据的管理和标准化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及其他农业信息管理系统为了完成某种分析工作所要求的各种农业数据往往格式与结构不同,而且往往掌握在不同的管理部门或研究机构中。因此,未来建立在网络上的农业地理信息系统要具备获取和分析分布式存储数据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要使所谓的WebGIS能够协同处理来自不同组织和机构的农业数据[2]。

3建设数字农业的基本设想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台州在数字网络建设、原始数字化数据积累、数字化信息采集及其处理等

方面的工作已有一定的基础,起动发展数字农业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借鉴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4,5],提出建设台州数字农业的基本设想,就是要在台州已有农业信息化建设成果基础上,建立可视化的台州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构建直观形象的农业信息管理与辅助决策视频体系,实现农业信息的现代化综合管理、分析、共享和,彻底改造台州传统的农业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台州农业工作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

3.1整合已有的农业信息

在国家、省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以各级农业部门为依托,建设中央一省一市县信息骨干网络系统,形成一个功能完善、性能优良的农业综合信息网络系统,并与其他网络互联,成为一个全方位的农业资源和经济信息网络系统。

3.2信息表达要直观、形象,并要实现信息系统的联网

把市内的地形、地貌、交通、村镇、行政区划等基础地理信息以及耕地分布、土壤类型、种植结构、水肥状况、农作物生长发育、气象、病虫害、农民知识、乡镇企业、农业法律法规等各种农业信息以图形图像等直观形象的可视化电子地图与相关信息的形式在投影视频系统上进行显示和表达,随着数字农业的发展,逐步做到与省级、国家级类似的信息系统进行交互式查询等。

3.3强化对科研、管理等的服务工作

通过对基础地理信息和农业专题信息的空间分析、网络分析和追踪分析等,实现农业科研、管理和决策人员在全市三维农业电子模型上,对农业生产中的现象、过程进行模拟,高效、直观、形象地为农业工作的规划、设计、建设、经营、管理、服务、决策等提供科学依据。

4参考文献

[1]蒋建科.“数字农业”带动农业现代化[J].农资科技,2003(5):41.

[2]薛领,雪燕.数字农业与我国农业空间信息网格(Grid)技术的发展[J].农业网络信息,2004(4):4-7.

[3]曹宏鑫,王家利,郑宏伟.发展“数字农业”推动农村信息化[J].农业网络信息,2004(1):17-20.

第7篇:数字化经营体系范文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移动2015年工作会议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尚冰肯定了中国移动2014年各项工作,并特别指出其TD-LTE发展成效显著,一年时间建设70万个基站,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有力带动了TD-LTE的产业化和国际化进程。

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表示,在2014年,中国移动顺应移动互联网发展潮流,大力推动从以语音经营为主向流量经营为主转变,创造了令人瞩目的4G发展速度。

保持4G领先优势

2014年被誉为中国4G元年,中国移动在这一年里掀起了一场迅速而卓有成效的4G建设“运动”,其发展远远超过2014年年初制定的目标。

据了解,2014年,中移动建设4G基站超过70万个,发展4G用户超过8000万,终端累计销量达到2.4亿部。

但是,2015年情况将发生很大的变化,4G已成为三大运营商竞争主力点,不同的4G技术将同台竞技,用户继续从2G和3G向4G迁移,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为此,中国移动在2015年的工作也将与时俱进,进行较大调整。

“要将工作重心从资源投入转向能力提升,把数量优势转换成质量优势,把先发优势转化为领先优势。”奚国华强调,要扩大4G发展成果和巩固领先优势,首先要打造一张4G精品网络,深化4G与2G/3G/WLAN在网络、市场上的协同效应。其次要以扩大4G用户规模为抓手,进一步提升营销能力,加快2G/3G客户向4G转化。最后要注重降本增效,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要有保有压,把资源聚焦到4G发展、流量经营等核心工作上,严格压缩非生产性支出。

中国移动总裁李跃也表示,中移动发展方向已经基本清晰,要围绕做好“三篇文章”,紧抓4G发展机遇,保持4G网络、市场、业务等方面的领先,争取到2015年年底建成4G基站达到100万个,销售终端2.5亿部,其中4G终端2亿部,4G客户达到2.5亿户。重点保证4G建设投入,全力做好4G网络优化,积极引领4G演进发展;全面实现“新通话、新消息、新联系”融合通信商用,努力扩大4G国际漫游,打造4G特色业务。

拓展数字化服务

中国移动4G建设成绩显著,但是面对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OTT业务替代作用的进一步增强,中移动已走到非常关键的十字路口。

奚国华将其总结为,传统话音进入加速衰退期,流量经营迎来黄金期,数字化服务推展面临窗口期,改革创新处于攻坚期,这是中移动发展的新常态。

当前,语音业务、流量业务和数字化服务是运营商的三条增长曲线。中移动在保持4G领先优势,深入开展流量经营的同时,还要培育第三条增长曲线,因为“价值链中利润最丰厚的部分开始转向数字化服务。”奚国华表示:“拓展数字化服务关乎中移动的未来。”

为此,中移动要以互联网思维发展互联网业务。奚国华指出,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只有第一,没有第二,跟随没有出路,一定要发挥比较优势实现突破发展。要着力解决影响拓展数字化服务的观念障碍和关键问题;要加快发展和布局重点领域,在内容和应用、融合通信、电商等业务领域快步发展。

李跃也表示,中移动要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要求,重塑产品理念、重构产品体系,提升产品质量,加强产品销售,积极拓展第三条增长曲线,努力扩大“两个份额”。

坚持创新

第8篇:数字化经营体系范文

三大策略同时推进

据了解,西安-咸阳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正在按照地区抓特色、行业抓重点、企业抓示范,以点带面、逐步深入的思路,积极推进地区、行业、企业的“两化融合”。

首先是西安-咸阳“两化融合”试验区推进策略。通过“建立两平台、构筑三体系、打造六基地”,积极推进西安-咸阳试验区“两化融合”。建立两大平台,即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信息技术创新平台;构筑三大体系,即信息技术推广体系、信息技术服务体系和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六大融合支撑基地,即西安软件园、电子工业园、集成电路产业基地、通讯设备产业基地、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和国家(咸阳)显示器件产业园区。

行业推进策略包括大力发展信息产业、重点发展支柱产业、努力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四大环节。大力发展信息产业首先要提升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通信业创新转型,加快光纤宽带接入建设和应用创新;重点发展支柱产业首先应明确能源化工行业“两化融合”的目标与工作重点。通过油气田、矿山数字化工程的实施,以空间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生产经营管理为主线,安全生产为中心,积极推广实用的信息技术,加快采掘业生产过程的远程监测、监控及油气田、矿山、管道的数字化建设,建立井上与井下、矿区与政府间的网络监测与管理系统;努力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围绕食品工业“两化融合”、医药工业“两化融合”、纺织工业“两化融合”三个行业展开。食品工业“两化融合”应重点提升关键生产工艺、专用装备及生产线的数字化控制水平,运用信息技术重点加强企业诚信体系、产品质量控制系统与可追溯系统的建设;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应重点针对航空工业、太阳能光伏产业、工业软件产业三大产业。

企业推进策略要从处于集成应用阶段的大型企业和处于单项信息技术应用阶段的中小型企业入手,推进“两化融合”。具体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以信息化创新研发设计手段,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推动企业生产装备智能化和生产过程自动化;推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加快建立现代经营管理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流程,实施财务、采购、生产、营销等各个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实现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经营管理的实时化和运作过程的规范化;以信息化推动节能减排,提高企业资源利用和安全生产水平。推动企业采用信息技术,积极发展新型业态。

七项重点工程

据介绍,为了实现总体目标,西安-咸阳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从区域、行业、企业三个层面有效推进“两化融合”,将积极实施七大重点工程。

企业生产制造数字化工程。以企业生产制造数字化为方向,大力推进大中型企业生产装备和生产线的信息化技术改造,加强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功能块(FB)等先进制造技术和过程控制技术的应用,实现生产过程的信息化、自动化与柔性化;强化企业管理信息化,推广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等现代企业运营体系,促进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制造资源的优化配置。

产品数字化与智能化提升工程。重点提高数控机床、输配电设备、航天设备、石油钻采机械、冶金重型装备、矿山机械、工程机械、轻纺印刷机械、新能源(太阳能与风能发电设备)等主要装备产品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和成套设备集成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满足工业装备的更新换代需求。

信息化节能减排应用工程。积极鼓励和扶持节能减排关键共性信息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和应用,重点在有色、冶金、建材、电力、化工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中推广使用数字化、智能化生产设备,建立生产过程、环境监测、污染源监控和“三废”的循环利用等信息系统,降低单位工业产值能耗,减少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依托大型企业和第三方机构,进一步构建和完善行业性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一是鼓励支持装备制造、建材、能源化工、医药、纺织服装等行业建设公共技术研发和应用平台。二是构建专业咨询服务平台。三是建设和完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重点推进中试环境、物流服务、电子支付、信用服务、产权交易、认证检测、人才中介和人事等领域第三方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油气田矿山数字化工程。加快油气田、矿山、管道的数字化建设,实现对石油、天然气、煤炭、有色、黑色金属和非金属矿藏等不可再生资源的精准描述、科学规划,提高资源勘探、开发能力和采收率;加快提高油气田矿山采掘自动化水平和安全生产能力,大力推进远程监测、监控及油气田、矿山、管道的数字化、应急救援系统建设。在油气生产和炼油化工过程中,积极推广应用集散控制系统(DCS)、计算机监控系统(SCADA)、现场总线(EPA)等生产控制系统。

智能电网工程。采用宽带无线专网、宽带电力线通信、远程通信、集中器、采集器、试点主站、智能用电服务以及其他附属系统实施“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以电网自动化、智能化安全运行和调度信息化、管理精益化为目标实现输电、变电、配电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升陕西省电网的抗灾容灾能力。

第9篇:数字化经营体系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管理;基本生产单元;电子巡井;劳动组织架构

中图分类号:F416 文献标识码:A

数字化管理及其应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油田生产的管理水准,促进了劳动组织结构的深层次改革,实现了油田生产形式的变革。任何的区域只要具备网络通信功能,就可以实现对油井的工作进行远程操控。数字化管理的形式大幅度提升了油田生产的效率性,对油田安全监控的能力提供了保障,同时减轻了油田生产中一线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条件,进而有效的促进了我国油田企业的良好发展。

一、数字化管理

(一)数字化管理的基本概念。数字化管理的含义就是指运用计算机、电子通信、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化等方面的技术。对所管理的对象以及管理的行为进行量化,以此实现计划、服务、协作、探究和创新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以及管理方式的总称。

(二)数字化管理的管理层次。数字化管理主要是以管理生产流程为基本目的的信息化系统,是油田企业在信息系统相关功能的扩展和延伸。数字化管理体系主要包含了三大层次:(1)以前端基础的生产模式相关流程控制为重点功能的生产管理系统。这一层次主要是来实现对单个油井、单条管线以及单独的采集站等基础生产模块的相关远程操控和管理。(2)就是处在中段层次的生产管理体系。(3)是针对后端方面的,以油气存储管理、经营模式相关管理为核心的支持与决策系统。

二、油田生产中的数字化管理实际应用

(一)油田生产中的相关技术。油田的数字化信息管理,它主要是以重要的技术研发以及生产现场的具体实验为管理重点,以此来实现数字化管理相关的配套技术的开发和生成。早在2007年初,相关的油田生产领域的研究人员就对油气田的数字化管理以及其建设的具体模式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到2008年就已经实现了油田生产过程中的相关数据收集、单井电子化检测、气井的远程操控、生产方案自动形成、异常状况自动报警等等相关的配套技术的使用和推广。

(二)数字化管理形式、方法借鉴。为了使数字化管理在实际油田生产过程中发挥出其最大的优势,我们还需要对一些在数字化管理实际运用中获得良好效果的油田企业的管理经验进行借鉴。比如像苏里格油田以及西峰油田,这二者在数字化管理方面上都取得很大的收获,并且在油气的生产方面上取得了很明显的进展。其中主要涉及到的技术和手段主要有自动投球、远程操控注水、单井自动电子巡检、撬装集成加压、远程抽油机运行操控、路口电子防护、安全系统以及相关报警系统等。这些技术在目前的油田生产方面上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我国油田的高效、安全生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增强企业的管理制度。在油田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具体管理方面,企业要以市场化运营为中心,初步针对性的制定出数字化管理体系在实际生产建设当中的管理方式和方法,通过对相关建设企业的检查、施工人员审核准入、建设生产方案的核查、生产过程中的监督等手段,逐步增强企业的数字化管理体系中的统筹管理、整体调整。依据有关部门的审核、推举和批准,数字化管理通过管理部门的考核、准入等有关程序,进一步增强对施工单位的审核和管理。

(四)培养工作人员的工作素养。对油田生产中工作人员的操作技术进行提升,培养出一批适应油田数字化管理的员工队伍。为了推进油田行业的数字化管理体系,使油田企业高效快速的发展,油田企业必须要对数字化管理进行有效施行,开展丰富的数字化管理课程,逐渐形成油田数字化体系管理以及员工技术培训的“五个一”策略,即打造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制定出一系列系统性的教材、编制出全面的培训策略、制定一套完整的培训网络进而为油田的生产提供一支技术全面的数字化管理群体。

三、油田数字化管理方面的运用及其效果

(一)数字化管理在生产建设中的作用。油田的数字化信息管理的本质就是在对油田的生产工艺过程进行相应改进的基础之上,把数字化管理和劳动组织框架相结合起来,按照生产过程对劳动组织结构进行相应的设置,以此来达到生产组织形式和劳动组织结构更深层次的变革。将油田相关的数字化管理逐渐由后端的策略支持发展到前端实际生产流程控制,最大程度上运用以及展现出数字化管理在生产建设过程中的实际作用。数字化管理体系的重点内容在于对工艺生产流程的优化和配套。经过数字化模式的相关管理,对地面的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实质性的优化,建立出相关的条件让生产组织结构和生产的具体布局进行和谐统一。真正的达到有站必有组织,需要指挥的区域有相应的控制。

(二)数字化管理给石油企业带来的益处。数字化先关管理的运用和实现,使我们国家的油田生产管理体系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在自动投球、远程操控注水、单井自动电子巡检、撬装集成加压、远程抽油机运行操控、路口电子防护、安全系统以及相关报警系统方面开发和运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油田生产过程中一线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这就为实现一线全自动操控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对更深层次的改善和优化生产流程组织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对减少生产中的安全事故以及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社会效益双丰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结语

本文主要是对目前我国的油田数字化管理在实际生产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阐述。通过本文我们了解到了,数字化管理及其应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油田生产的管理水准,促进了劳动组织结构的深层次改革,实现了油田生产形式的变革。数字化管理的形式大幅度提升了油田生产的效率性,对油田安全监控的能力提供了保障,提高了生产条件进而有效的促进了我国油田企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