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的含义和职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201 文献标识码:B
面对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如何改革传统的会计理论体系,变革当前的会计电算化模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新型的会计信息化体系,是目前会计学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就此问题,在会计信息化的含义、过程、特征、内容及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论述。
1会计信息化的含义
会计信息化是一个新的名词,其含义中应体现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革命,使会计核算工作更多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成果,此外,它同样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会计的基本理论体系和方法、会计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会计和财经法规、政府对会计工作的组织、会计人员的管理和培训等诸多方面;二是现代社会以信息化作为进步的标志,会计信息化是为了更新术语、顺应现代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而产生的;三是会计信息化则要求人们以放眼世界的新视野、站在整个企业的高度来认识信息化工作,构架新一代的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促使企业推进全面信息化建设,最终促使整个社会经济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四是实现会计信息化,其重要的目标和根本任务,在于建设能够迅速提高企业的现代管理水平、满足现代企业管理需要的新一代会计信息系统,也是将会计电算化发展为会计信息化的现实意义所在。
因此,会计信息化的概念可定义为,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会计模型进行重整,并在重整的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高度融合的、充分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这种会计信息系统将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系统,使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能够进行主动和实时报告会计信息。它不仅仅是信息技术运用于会计上的变革,它更代表的是一种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相适应的新的会计思想。
2会计信息系统对传统会计的影响
2.1对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产生影响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一个有经济实体的现实单位,但随着以网络公司为代表的虚拟公司出现,会计主体的概念应更新,其界定的范围在扩大。网络公司为了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在短时间内结合成一体,当特定的目标完成后则立即解散,对此类在未来的即可预见的时间内解散的公司,持续经营的基本前提将受到冲击,此外会计分期基本前提对这类公司是否仍然适用?数字货币的出现将影响着货币计量基本前提,对这种可转换成资产价值的数字在转化前该如何计量?
2.2对会计职能产生的影响
实现会计信息化,企业发生的各项业务,能够自动从企业的内部和外部采集相关的会计核算资料,并汇集于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进行实时处理,由此看来,会计的核算职能事实上会淡化。由于实现了实时和自动的核算处理,那么会计监督就变得越来越重要,监督自动处理系统的过程和结果,监督国家财经法纪和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还应建立一个完善的、功能强大的预策决策支持系统,让企业经营者和外部的信息使用者,可随时利用企业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的未来财务形势作出合理的预测,有助于作出正确的决策,这一职能将显得愈来愈重要。
2.3对会计报告产生的影响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这是当前困扰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一个突出问题。正在搞的会计委派制,以及委派一些财务总监到大中型国有企业去,是一种防范的方法,在一定程度起到了监督作用,但也不能排除这些委派的会计和财务总监受到拉拢腐蚀而同流合污的可能,因此搞会计委派制也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好的办法是让建立向社会公开展示的企业信息网络,接受全社会的监督,让供应商、债权人、投资者、政府等部门都可以上网去查企业的会计报告,同时可提供一个分析和预测系统,让企业和外界对企业的理财情况随时进行网上分析和预测重大财务事项。
2.4对会计的组织产生影响
实行会计信息化后,企业网与外界的网络已实现互联,会计处理系统能自动采集数据,按设定的流程,自动生成电子记帐凭证(或许就没有记帐凭证)和登帐,随时生成会计报表,还通过预测决策系统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因此会计部门的职能已淡化,强化了网络管理、结算管理、财务管理,会计的组织结构将面临信息化带来的挑战。
2.5对会计流程、会计方法的影响
当今会计软件的会计处理流程基本上还是模拟手工会计的处理流程而设计的。实现会计信息化后,会计系统将是一个实时处理、高度自动化的系统,业务内容来自企业内外业务的实时数据,出现真正的电子凭证、电子帐簿和电子报表,会计处理方法将更加多样化。
3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过程及特征
会计电算化基本上可用以机代帐来表达其特征,其目标比较单一,企业一旦实现了以计算机来处理帐务、甩掉手工帐,就可认为实现了会计电算化。而会计信息化的目标是通过将会计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据以建立满足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会计信息系统。因而,会计信息化的本质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一个发展过程。作为会计的一个发展过程,会计信息化具有以下特征:
3.1会计信息化是通过分步骤、分阶段的渐进发展,最终实现会计全面而又多层次的信息化
会计信息化不可能同时在各方面都一步到位。它将从会计工作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开始,会计电算化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并且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首先在会计理论界进行会计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变革探讨,会计实务工作与政府管理都将更多的利用信息技术。最终,理论界的探讨将逐渐地被政府管理部门纳入会计准则体系,会计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被合法化。据此建立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以满足信息环境下企业对会计工作的管理需要。在不同阶段,会计信息化有不同的内容与表现,在企业中主要表现为建立新一代的会计信息系统及相关内容。
3.2会计信息化具有全面参与和全面发展的综合发展过程
关键词: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企业利益;价值
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各个学科体系的交流互补逐渐得到加强。就企业财务方面而言,财务管理与财务会计更是密不可分。两者都属于经济管理活动,但它们之间也有区别。
一、基本含义
财务会计指通过对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周转流动,进行全面系统的核算与监督。这是为了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等经济信息给企业相关的利益人。
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资本的融通和经营中现金流量,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这项活动本质上反映了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经济流动关系。
二、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学术界针对财务与会计之间关系的探讨,经历了“大财务”观点、“大会计”观点和“财务与会计并行”观点三个阶段。三种观点的相同之处是都承认财务管理与会计不是一回事。而两者是包含关系还是并列关系,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对其认识的不断明晰过程中,我们更加深了对两者的联系与区别的理解。
(一)两者的具体对象
对象不同是财务管理与财务会计两者存在区别的根本原因。会计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它的处理对象是价值运动信息。财务管理的目的是根据价值运动规律,为企业带来尽可能大的收益。所以,其管理的对象就是价值运动自身。显然,在信息科学逐渐明了的今天,价值运动信息不等同于价值运动自身。在一定程度上,信息与运动可以分离,可是不能完全独立分离。具体看来,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财务活动及其所体现的关系进行管理,即企业资金筹集、运用、耗费、收回及分配等一系列行为,包括资金的运作、企业与各相关利益单位或个人的关系处理。财务会计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资金运动的全过程进行反映和监督,具体体现为六大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财务人员既要从部分着眼,分析各大要素的变动情况,也要从资产负债表的全局出发,管理分析企业整体的系列行为。
(二)两者的行为目标不同
财务管理目标是对公司财务工作的科学组织和对资源配置使用所要达到的具体标准,是公司财务行为的导向。在有效市场的前提下,努力搞好资本运营,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是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会计系统的目标是会计系统运行的方向,也是连接外部环境和会计系统的纽带。在决策有用观的背景下,会计系统就是向信息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不仅包括提供财务信息,也包括加工利用后的信息。因此,会计系统是会计信息生成系统和会计信息加工利用系统的有机统一。可是,我们这里谈到的只是财务会计,即会计信息生成系统。而加工利用系统是管理会计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利用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有财务管理的性质。
(三)两者的方法依据不同
财务管理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其管理方法主要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财务分析和财务检查及监督等。它侧重于事前的预测、决策、计划和事中的控制与监督。而财务会计作为信息处理系统,则侧重于对事后经济事项进行反映和监督。它以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为主要方法。由此,财务会计通过收集、存贮、传输、和加工会计数据,输出财务信息,满足信息用户的需求。财务管理可以在此基础上,对会计信息做进一步加工,并利用加工后的信息参与经济管理。
(四)两者的行为职能不同
会计最基本的职能是反映。会计通过一系列专门的方法,对价值运动所发生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以如实反映企业的价值运动,使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一个系统、全面和综合的了解,以帮助他们进行管理和决策。会计的另一职能是控制。控制职能主要是利用会计信息的反馈作用,通过使用信息的管理者间接实现的。管理者根据会计信息做出的决策,即影响经济活动的命令,这不能认为是会计的职能,而应是管理的职能。因此,会计并不对价值运动进行直接管理,它也不具备管理所固有的职能。相比之下,财务管理是对企业的财务活动直接进行管理,因而它具有一般管理所固有的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五)两者的法制体系不同
我国的财务会计法规主要包括《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以及行业会计制度等。会计法制体系规范和加强了会计工作,保障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以充分发挥会计工作的作用。然而,公司财务面临更大的法律环境,这不仅包括上述财务会计所面临的法规,还包括公司组织法规、税务法规和证券法律制度。财务法规体系规范了企业的财务行为,有利于企业公平竞争,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
三、结束语
会计与财务管理有着明显的区别,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财务管理离不开由会计提供的财务信息,而会计则要密切跟踪财务活动,捕捉有关资金运动的信息,反转来为财务管理服务。借用日本学者宫臣章在《会计情报手册》中概括的观点来说会计与财务管理的联系,即财务是以资本为对象的实体活动,会计是以财务活动及其结果为对象的情报(即信息)处理活动,会计的机能是组织情报,不处理资金筹集供应与运用,在必要时反映其结果。也就是说,财务管理是进行有关资金筹集供应与运用的意向决定,而会计是为这种意向决定提供情报的。这里所说的提供情报,也就是提供价值运动信息。正是价值运动信息,将两者联系起来。总之,会计与财务管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但联系并不等于相同。在理论上,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和学科,在实践上,它们是两个不同的职能部门。会计与财务管理必须相互独立,分别对待。
参考文献:
[1]赵德武.财务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3]赵德武.会计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 会计职能; 发展与演变
会计信息化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会计模型进行重整,并在重整的现代会计的基础上,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高度融合的、充分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化使会计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并能实现会计信息主动实时报告。而会计最基本的职能就是提供财务信息,这一基本职能在信息化推进的过程也逐渐发展和演变。
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和应用
信息技术与会计的结合,首先是为了提高会计日常处理效率和会计信息服务质量,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逐渐改变了会计的基本工作模式并扩展了现代会计的职能。也就是说,在信息化背景下,会计的职能在逐渐演变和发展,并以会计信息系统的形式得以体现,整个过程渐进而漫长,可概括为如下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会计数据处理自动化。在手工方式下,从取得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到登账、结账、编制会计报表,要经过很多人的手工操作才能完成,增加了数据处理差错的可能性,而采用运行自成体系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则不同,数据一旦进入系统,记账、对账、汇总编制会计报表等,都是在一个一体化处理过程中,查询或者收集某一汇总或加总数据的速度也比手工方式下要快得多,这就大大提高了会计处理效率和会计核算质量,有利于会计工作流程的规范。同时,会计电算化仍然具有不能实现数据充分共享的缺点,无法进行会计数据的实时采集、实时处理以及会计信息的实时报告。造成这一缺点的原因是,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数据的收集总是发生在业务之后,而不是在业务进行时同步采集,无法避免会计信息的延迟,保证不了信息的及时性,影响了会计信息对于决策的重要价值。
(二)第二阶段――财务业务一体化
财务业务一体化,是会计电算化基于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利用信息化工具,突破因职能分工和管理工具落后而造成的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的信息屏障,对财务和业务之间互有的信息交换进行一种集成性的整合。财务业务一体化首先解决了企业业务价值链中各环节产生的大量财务信息从业务部门向财务部门的及时流动、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系统高度融合的问题。通过财务业务一体化系统,业务直接驱动财务,直接产生会计凭证,生成明细账,汇总成实时报告,从根本上缩短了财务记录与业务发生的时间差,提高了财务信息的参考价值。财务人员从大量的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而主要任务从原来的事后检查向事中控制转变,如预算执行管理、信用管理和资金管理,内部控制职能大大增强,财务监管效率逐步提高。
财务业务一体化也给企业增添了新的风险,如信息传递流程的延长,电子数据丢失或损毁的风险,人员职责的变更、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等。这使得会计的职能在原来固有职能之外还要承担企业内部控制职能。在业务财务一体化的环境下,会计的内部控制职能突显,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为了实现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的融合,会计管理人员要参与到业务管理流程优化重组的工作中,规范管理流程。因为会计人员往往比业务部门人员更清楚业务模块与财务模块有机连接的衔接控制点和功能,更熟悉企业业务流程和业务模式。第二,系统之间高度协同,数出一门,数据共享,使会计人员能在第一时间掌握业务的执行状态,预测业务运营中的潜在风险和可能的财务损失。第三,由会计人员制定会计业务运营中的内部控制标准,可以实现系统自动调用相应的控制标准,计算或生成运营情况报告或计划报告,从而促使控制过程自动化,提高整体流程效率。
尽管加强了事中内部控制职能,但财务业务一体化仍有如下一些缺陷:(1)从业务系统中采集的数据只是整个业务过程中的一部分,无法提供所有对企业经营、管理或决策有用的数据。(2)由于数据的可追溯性,会计信息系统可以提供财务分析工作的依据,但不能反映出业务完整的本来面貌。(3)会计信息系统仍然采用会计科目表来组织数据和编制财务报表,限制了决策者所能得到的信息参考种类,使管理者不能从多角度探究和分析所获取的信息。
(三)第三阶段――会计决策支持系统
会计决策支持系统,是决策支持系统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利用ERP系统提供的会计核算数据,结合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系统、数据挖掘、专家系统等决策支持新技术,运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运筹学等数学模型,为决策者分析和探究财务状况提供帮助,提供成本形态分析、成本预测、销售预测、本量利分析、采购决策、定价决策、经济订货量决策、筹资及最佳货币持有量决策、长期投资决策等辅助决策功能。财务状况分析专家系统和审计决策支持系统都是这一阶段的产物,如《用友通宝财务报表分析专家系统》和《中岳通用审计系统》。
会计决策支持系统的最大特点是在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辅助决策能力,为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了辅助决策信息。首先,业务财务一体化提供的数据库和运筹学提供的模型库相结合,支持决策者进行定量分析。其次,利用专家知识和推理方法,辅助决策者进行定性分析。第三,基于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将大量历史、当前、综合数据进行多维分析,转换成辅助决策信息,提取隐含的、以前未知的有用信息。与目前处于成熟应用阶段的业务财务一体化相比,会计决策支持系统仍处于发展阶段,并未解决业务财务一体化的所有弊端,采集的数据仍然只是业务过程产生的价值信息,并不能满足所有使用者的决策需要。而未来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是业务处理、信息处理、实时控制和管理决策的集成,为实现这一目标,会计信息化还有更远的路要走。
二、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职能转型
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尤其是在IT环境下,会计的内涵与外延两方面都同时发生着相应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又直接影响到会计职能的本质内容发生变化。从目前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程度来看,会计职能已经受到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强烈冲击,并有趋势逐步发展到会计决策支持系统阶段所要求的事前监控和综合分析职能,也就是说,会计的基本职能从原来的核算和监督转型为反映(核算和信息服务)和控制(实时控制和预决策支持)。
(一)会计的反映职能――核算和信息服务
会计的反映职能主要体现在财务业务一体化阶段的会计信息系统上,由于系统实现了对与业务同步的会计信息的实时采集、存储和处理,自动完成会计核算,使企业各系统之间达到信息高度共享。作为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会计信息系统把信息的确认、核算、存储、传递、输出整合在一个规范的信息流中,实现了财务会计信息在企业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分解、传递和交换,向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及时、准确、高效的财务和商业报告。
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反映职能与传统会计核算职能相比,在反映信息的质量水平上不可同日而语。传统会计核算反映的是事后检查结果,即历史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信息严重滞后导致参考价值的降低。而业务财务一体化下的会计反映职能,通过实时采集那些影响企业资产、负债或所有者权益构成的详细财务信息,并且进行实时处理和控制,从而使会计信息系统的事中控制和事后统计紧密相扣,有利于决策者和管理者就当前形势快速做出经营决策。
(二)会计的控制职能――实时控制和预决策支持
会计的控制职能由传统的监督职能向实时控制职能转变,并进一步为企业管理提供具有前瞻性的决策支持。传统的会计监督只能局限于会计事后核算,一方面是由于会计信息与业务信息在时间上的滞后,信息采集仅仅以满足登记会计账表为目标,信息加工缺乏与业务活动的关联性,会计信息与业务信息经常存在差异、会计信息严重滞后于业务信息,会计信息缺乏实时性、相关性、有用性;另一方面是由于会计人员无法利用滞后的会计信息对业务经营过程进行控制,更无法为管理层提供预策决策支持。
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控制,是通过三量信息(时间、实物和货币)对企业业务经营过程进行实时控制和实时分析,从而指导、调节、约束企业的业务经营,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的。会计的实时控制职能包括过程控制、时空控制和动态控制三重含义。过程控制,是利用实时信息对整个业务价值链,包括产品研发、采购、仓储、生产、销售、服务等所有环节进行实时控制。时空控制是指通过网络在最短的时间和任意地点获取会计控制所需的信息。动态控制是指不再从事后获取静态会计核算信息,而是实时获取与业务活动同步的动态信息,并实时进行分析和调节,使控制行为从事后走向事中,从静态走向动态。这三层含义的实时控制都必须依靠一个完善的、功能强大的具有预测决策支持功能的会计信息系统。只有这样的会计信息系统才能使会计工作由传统的核算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与决策支持方向迈进,让企业经营者和外部的信息使用者,随时利用企业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的未来财务形势做出合理的预测和正确的决策。
三、结论
通过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进行总结,本文认为:各个阶段的会计信息化并非泾渭分明,而是相互重叠的,无论是会计电算化、财务业务一体化还是会计决策支持系统,都在被使用和研究,阶段的划分只是更清晰地展示各阶段的主要特征。不同阶段的会计信息化作为会计职能发挥的背景和条件,也揭示了现代会计职能演变的原因。因此本文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发展阶段的回顾和讨论,总结各阶段存在的问题和会计职能的发展方向,为会计信息系统规划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杨周南,吴沁红,续慧泓.中国XBRL研讨会综述[J].会计研究,2006(8).
[关键词] 会计;价值;利润;职能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5- 0006- 02
1 会计职能: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
佩顿在《会计理论》中提到:“会计的职能(function)是记录、分类、整理与提供价值的数据,以便(主体)的所有者和代表(即管理者)在处置( disposal )时能周全地( wisely )使用资本”(Paton,1922)。
经济发展决定了会计重要性,会计职能也相应扩展,不应停留在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上,而是创造看得见的价值。
2 会计职能:创造价值
2.1 会计职能演变
马克思提出簿记是“过程的控制和观念的总结”。对会计职能的论述,基本上倾向于 “反映与监督”两大职能,与当时会计界认为会计是“经济管理的工具”是密不可分的(朝阳,1962;贵,1962;谈惠,1963)。
“概括地说,会计具有管理职能。……它大致可分为预测、计划、反映、控制、分析、组织”(郝振平,1982);
“会计是一项管理活动,会计为了发挥其管理经济活动的作用,就必须具备监督、甚至控制的职能”(杨纪琬 等,1982)。
“观念的总结……是会计的基本职能”(赵玉珉,1983)。
“会计的主要职能是反映和控制。其中,反映是基本的,第一位的”(葛家澍、唐予华,1983)。
“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作为一个信息系统,提供信息是其主要职能”(葛家澍,1988)。
2.2 会计职能——创造价值
2.2.1 会计创造价值——融资
企业投资项目:家庭智能电表更换。项目情况,山东省聊城市人口约618万,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智能电表价格500元/台,聊城平均工资1 800元,施工费8 000万元,聊城国家电网与当地财政无资金进行更换并且更换下来旧电表使用时间均在10年以上。考虑到居民家庭经济负担情况,为了和谐社会,智能电表由企业投资。
企业遇到问题:投资10多亿元,投资怎么来?利润怎么回收?项目资金怎么解决?
会计办法:
项目性质:长期稳赚不赔项目,无销售、采购、生产等风险。
项目总投资:10.81亿元
项目总收入:0.48亿元/年
项目运营期:30年
项目建设期:8个月(智能电表运转就开始收费)
资金解决:
三方协议:政府+国家电网+企业
项目融资BOT:国家开发银行+深发展山东分行+财政局
=12亿元授信+利息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下浮3%+财政贴息3%
=实际专项融资额8亿元分批拨付+还贷分期还
融资租赁EL=10年期融资租赁+10年后设备归属居民家庭
建设协议融资=建筑企业2年付款期
结论:会计价值或者利润来自于,会计帮助企业不用投钱完成了一个没风险、高利润的投资。
2.2.2 会计创造价值——成本
企业遇到问题:肉类屠宰企业单位主要重量计量单位为千克,某企业毛利润连续5年每年下降3%左右,在这几年间企业采取了改变原材料供应商、改变销售政策、增加销售人员、加强车间成本节约意识、控制费用等措施,但是仍然没有改观。
采购节约成本:原来养殖原材料全部提价每千克10%。
目的:结合财务资金成本利用提高采购价格来降低付款速度,降低公司资金压力。
生产节约成本:原来肉类屠宰环节中低温消毒时间由6分钟改为8分钟,每人生产良品工资额外奖励为0.001元/千克
目的:财务结合长期成本结算数据计算得,增加两分钟那么整个产品重量增加0.2千克,6分钟与8分钟均在国家规定范围内,并且8分钟消毒效果好于6分钟。
销售模式成本:销售产品结构2∶5∶3(高利润2,一般利润5,亏损或者微利3)
目的:2∶5∶3公司毛利润高于这3个数字其他任意组合毛利,2∶5∶3结合回款能解决公司运营资金,不用融资。
仓库仓储成本:产成品结构2∶5∶3对应产品的存放周期分别为60天、30天、5天,原材料存放周期45天。
目的:仓储成本比原来降低5%。
财务资金成本:销售产品结构2∶5∶3对应回款时间分别为180天内、50天内、0天,采购付款时间为200天。
目的:利用公司原材料提价10%使付款时间延长为200天,公司无任何资金支付压力。销售回款时间确定便于保障日常运营资金。
人事激励成本:按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额外100元/(人·月)。
会计的本质是什么?人们对它的看法五花八门。其中一种较流行的观点是"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我们认为,定义是揭示一门学科的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对会计的定义要求它能揭示现代会计要领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现代会计至少包括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分支。其中财务会计以向主体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相关信息为基本任务,管理会计则主要为企业管理当局提供作为决策依据的会计信息,它们成为主体内、外部会计信息的源原。但如果仅从这一点出发,把会计定义为一个"信息系统",并不能体现现代会计的全部特征。从理论上说,一个独立的信息系统应具备特征包括:(1)以对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要为基础;(2)在必需的数据基础上产生有用的信息;(3)把数据转换成信息并传输给使用者。但这仅仅是财务会计应发挥的功能,旨在保证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而现代会计的特性,不仅在于上述三个方面,它还包括了对信息的利用和对信息合意性的控制。其中利用信息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者要共同履行的职责,即会计的分析、评价等。而对信息合意性的控制昌是管理会计所特有,它要根据企业已定规划的要求,调整其财务数据,使之符合企业规划目标意图。从这一点看,把现代会计定义为一个财务信息控制系统更为准确。如果把会计定义为"信息系统",那么它要解决的是主体(如投资人)对客体(如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确定性的认识以及使信息"保真"的问题,只要使得信息使用者正确了解到客观的信息,那么作为舆论系统的使命便完成了①。显然,"信息系统"的观点是针对财务会计下的定义,而把管理会计摒除在外。事实上,现代会计不仅要解决"信息系统"应解决的问题,而且要更进一步地解决主体对客体的确定性的保证和实现问题。同时还必须按照目标要求,能动地对输出的会计信息进行"干扰",使之符合计划与决策的要求②。这就是作为一个控制系统所有的作用。
<
所以,现代会计是一个旨在提供和控制财务信息,使之符合目标的信息控制系统。这个控制系统把现代会计的两大分支兼容于一体,既体现了财务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性,又表达了管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合意性,从而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个信息范畴统一起来,更有效地发挥会计职能作用。
不言而喻,会计信息控制系统的职能就是为企业外部和内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客观、相关、合意的会计信息。
二、会计目标与会计职能
既然我们把现代会计定义为一个信息控制系统,这个系统就有它既定的目标。所谓目标,按照《现代汉误词典》的解释是:"想要达到境地和标准是什么呢?对这个问题人们有一种较为广泛的共识,即会计的目标是向主体外部的利害集团和内部管理当局提供真实、相关的会计信息。这种认识似乎顺理成章,因为作为财务信息的生产地,会计不就是为提供信息而存在的吗?然而这种认识太表象化。我认为,要认识会计的目标,应当从现代企业制度中会计所扮演的角色去研究。
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特征是投资人的所有权与企业法人的财产权的分离,有限公司是其典型形式。由于投资人的所有权与经理人员的经营权的分离,因而形成了一种委托关系,即投资人授权给经理人员为其利益从事经营活动。实际上这种"关系存在于一切组织、一切合作性活动中,存在于企业每一个管理层级上"③也就是说,企业是由与企业契约有关联的各种利益集团组成的。这些团体为了各自的利益,为企业提供某种投入(资本、管理、技术、人工等),以期从中获得报酬。但由于它们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为了降低风险与成本,提高效益,自然要通过有形或无形的契约来限制不利企业价值增长的行为和合理分配企业创造的现金流量。
关系的产生有赖于经济职能的分解,现代企业经济职能分解有两种最基本形式:一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这种分离导致公司法人财产权的出现,公司所有者只是通过委托关系对公司法人财产权保持最终控制。二是,政策制定与行政管理分离。这种分离导致了公司高层领导(董事会、总经理)与中下层领导及职工之间的复杂的关系④。在多层次的关系中,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存在着利益的不均衡性。如何保证受委托人如是履约即完成委托责任,保证委托人的利益在受委托人倾心尽力的工作下得到最大限的增加?这就需要建立一整套沟通、激励、协调关第的管理机制,而在这个管理机制中,会计接受委托的责任是,将各关系中产生的活动及其结果,遵循一定的规则,客观地记录下来,并经一定程序的加工整理,如实地报告给关系的双方,供其决策作依据。而且,在现代企业两个基本关系中,这种受托人的经营责任的报告,应由财务会计承担;决策者与具体管理者及员工的关系,属于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的关系,这种内部的经营责任的报告,应由管理会计承担。所以,现代会计"因受托责任的发生而发生,因受托责任的发展而发展"⑤,它在关系的管理机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会计以货币度量形式将经营者的所有经济活动的价值方面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汇总、整理、最终以财务报告的形式将经营者的受托责任向委托人报告,并请求审计,以解除经营者的受托责任,这就是现代会计目标所在。"会计人员应站在受委托者立场,帮助受托认定和解除受托责任,会计的终极的原本的目的始终在于完成和认定受责任"⑥。
既然目标是欲达到的境地与标准,也就是说目标是最终的结果。引申到会计,认定和解除受托的受托责任就是现代会计最后的目标。也是会计工作的终结。那么提供财务信息是不是会计目标?自然不是。提供会计信息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依据,而经营者的决策是为了完成其受托责任而必须进行的工作,投资人的决策也是为保证其委托利益受到保障进行的工作,会计只不过是为帮助他们完成委托和受托责任进行决策。由此可见,提供与决策相关的财务信息就是现代会计的基本职能。
三、会计环境与会计职能
勿庸置疑,会计所处的环境对会计目标的确定和会计模式的选择是有重大影响的,会计环境对会计职能的影响也自然存在。
会计受环境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经济因素对会计影响是最大的,诚如一位名人所言:"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这一点已为我国经济改革以来的实践所证明。并且我们也看到,经济体制的改革,必然带来会计制度的变革。企业管理体制及组织形式的变革也会带来会计计职能的返朴归真。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作为企业财产的所有者,通过政府的代表直接行使企业财产的经营权,同时也直接插手企业会计工作,实行统一的、而且多是为宏观经济管理需要设计的会计制度。会计工作仅限于记账、算账、报账,为宏观管理提供设定的各项财务指标和数据,而且会计作为国家财政、计划在企业延伸,理所当然就代表国家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完善和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机制的建立,会计代表国家行使监督权势基础已经更丧失。企业生存于日臻成熟与完备的市场中,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形式发生根本转变,国家要通过财政、税收、货币、产业政策等来实现与企业的协调。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成为企业内、外部利益集团及政府关注焦点,因为,会计所提供的信息直接关系到各方利益的协调。但是会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会计部门只能是一个主要以财务信息的收集、加工、整理,为决策人和执行部门提供决策依据的"情报部",它的地位决定了它不是一个决策或权力机构。会计所能做的,就是与企业利益相关的各方和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竞争能力提供财务信息。而且置身于企业利益之中,企业不具备代表国家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精神上和物质利益上的独立性,所以,会计的所所谓监督自然就随着经济环境的变革和外界强制力的弱化而解除了。这种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只能通过建立完善的外部监督机制和以立法形式明确企业管理当局的财务与会计责任来落实,而会计只是要充分地发挥其唯一的固有职能--反映或曰提供财务信息。
四、关于会计监督问题
综上所述,现代会计是一个以提供客观、相关、合意的财务信息为职能的财务信息控制系统。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以完成和认定受托责任作为最终目标。在市场经济下,服务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企业的会计是为企业内、外部提供决策依据的信息源。
然而理论对会计职能的讨论由来已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择其基本观点,普遍认为会计有两大基本职能,即反映与监督。所谓反映,就是客观地记录和报告企业经济活动与经营成果,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提供财务信息。无论对会计职能持何种鄣阏撸既衔峒朴蟹从持澳埽蠢矗峒频奶峁┎莆裥畔⒌闹澳苁堑玫焦惴喝贤摹?br>会计有没有监督职能?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1.许多同志认为马克思关于会计是"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的总结"这句名言,是对会计职能的最好概括,其中提到的"控制"就是监督的意思。我认为这段说,应根据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及当时会计的发展水平来理解。19世纪中叶的会计是集会计、财务、审计、计划于一身的,会计扮演着多种角色,在这种情况下,认为会计有监督职能是合情合理的。而在会计、财务、审计等学科已经独立的今天,会计的监督职能随之解除了⑦。
2.职能者,事物之固有功能也。会计职能应当是会计所固有的功能。会计的"监督职能"要求会计人员担负国家行使行政监督权,这不是会计所固有的职能,而外部强加的责任。
3.如果说有会计监督,那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对会计工作、会计人员的行为监督,即自我监督;二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监督。前者应当理解为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工作时应当以职业道德规范或行为准则自我约束(自律),正如从事任何职业都应有其职业道德一样,如果把这个意义理解为会计监督,虽然牵强,也无可厚非。对于后者,应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人员在企业所处的地位来分析。其一,会计人员属企业的普通员工,他的各种利益均受制于企业,若要会计人员监督厂长经理,实际是一个"虚拟"监督,原因在于厂长经理与会计人员的利益关系要比国家与会计人员的利益关系具有更大的"趋同性"。况且要一个命运攥在他人手中的会计人员去监督他人,岂非儿戏?其二,要会计人员按法规要求对企业经营施行监督是一种外部强制力,问题在于,会计部门是否是执行部门,会计人员是执法人员?谁来保障他们的执法力度和弥补他们因执法而遭受的利益损失?实际上把这超负荷的监督职能强加于无职无权的会计人员身上,其结果只能导致法规效力的弱化,而会计人员的唯一选择就是为自身利益所驱使,站在企业一方。
4.会计监督意指会计对企业经济行为的监督,它与会计人员按准则、制度要求进行规范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需要相应职权地位为基础的,后者则是由会计工作的性质决定的。如果把会计人员按会计工作规范提供信息,根据会计资料进行预测、分析、参与决策也视同监督,未免把监督的含义扩大化。如此一来,恐怕就不存在没有职能的工作了。
5.有意地拓宽会计职能,造成后果是会计对其他工作的职能(如财务、审计、计划等工作)越俎代庖,这种"侵权"行为违反了职能界线必须明确的管理原则,反而会造成各项工作的混乱。
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不具有监督职能,而恰恰是"提供一种信息的工具,通过该工具把创利企业业绩的有关信息传递给有兴趣的人士。会计提供的基本资料是投资过程中各方经济决策的基础……。会计从而有着三种基本职能:计量经济活动以指导企业家和投资者;计量利润以作为计算风险资本回报率的基础;确保给投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方提供公公的经济状况和业绩报告。这些职能在两个不同的层次上得以履行:管理会计提供信息给企业家用于控制和计划他们自身的活动;财务会计提供必要的信息供投资者参与企业家的活动过程"⑧。而这三种职能归根到底就是和一种职能:提供财务信息。
注释:
①、②庄丹:"会计目标与会计职能之再比较研究",《会计研究》,1996年第6期。
③吴敬琏等:《大中型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
④李心合:"论现代企业关系与会计立场",《财经问题研究》,1995年第5期。
①杨时展:"现代会计的特质",《财会通讯》,1991年第3期。
②杨时展:"会计信息系统说三评",《财会通讯》,1992年第6期。
关键词:管理会计理论;职业院校;财务管理;运用;研究分析
当前,经济发展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所有国家都步入了共同发展道路之中,培养高素质的爱国人才已经成为教育行业的首要目标。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及中国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的要求下,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也在发生着不断的革新。受社会经济发展及教育改革的影响,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逐渐形成产业化趋势,因此,很多职业院校逐渐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并将现代化的管理会計理论引入学校的经济管理之中国。职业院校如果想要有效提高资金的使用率、降低财务运行风险,就要在实际的财务管理过程中积极运用管理会计理论,来规划统筹财务管理并规避风险,让职业院校保持积极健康的发展。
一、管理会计理论的含义及特征
管理会计理论的基本内涵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从管理会计的起源和发展角度来说,它的含义是一种企业用来提高生产经济效益和适应竞争力的策略;从管理会计的本质角度来说,管理会计是一种可以增值企业价值的管理工具,对企业价值增值进行管控和决策,根据企业内部的经济特征及管理特征,来不断提高企业价值;从管理会计的职能角度来说,管理会计的含义是一种不断发挥职能对企业的竞争力价值进行提升的一种工具;从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角度来说,管理会计的含义是根据相关理论的使用情境区别,用不断创新变迁的技术和方法来实现企业增值的目的。
管理会计理论主要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管理会计理论具有环境适用性的特征,在一定环境中的使用效果总受一定的外部因素影响,因此,企业根据自身所处的情境,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管理会计工具,只有全面的了解制约管理会计工具应用的因素,才能在企业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发挥促进作用;其次,管理会计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应该与其他管理职能进行有效的衔接,要对各具特点管理手段进行整合与衔接创新,对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最后,管理会计理论有自身的特殊性,具有一定的“专用性”,因为它的应用环境非常复杂,并且各具差异,所以具有很大的特殊性[1]。
二、管理会计理论及指引体系在职业院校财务管理中的运用策略
(一)管理会计理论及指引体系在财务管理体系构建中的运用及价值
从实际的运行与发展来看,将管理会计理论及指引体系运用于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体系构建中过程中,更能为职业院校的运行与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要根据职业院校地实际情况改进和完善管理会计理论及指引体系,让其能够更加适应院校发展的实际和需求,并积极将其融合于院校财务管理体系中。职业高等院校在各自的财务管理过程中,要紧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合理的财务管理体系,不断与当前的发展需要相结合,才能发挥出实际的效果。在不断地革新与发展过程中,职业院校要积极改革自身的财务管理模式,积极转变为决策型的财务管理模式,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开展前规范预算和决策流程,对财务预算进行必要的管理可以让财务管理过程规范运行,在财务管理结束后要合理评估财务管理效果,不断完善和发展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体系[2]。
(二)管理会计理论及指引体系在报销平台拓展工作中的运用及价值
在当前社会与经济飞速发展的影响下,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运用逐渐普及,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中的运用,可以对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效果及职业院校的持续发展效果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在实际的职业院校在财务管理运行与发展过程中,可以充分将网络信息技术来整合与完善学校的财务信息资源,灵活有效地将管理会计理论运及指引体系用于构建便捷的数字化报销平台工作中,让会计理论指引体系为院校的财务报销体系的构建发挥指导作用,不断提升数字化报销平台的构建和完善,可以让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改善,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效率、成本控制效率和风险规避效率。不断加强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信息化进程,能够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和效率,实现部门之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共享,加强职能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团结。
另外,学校要不断扩大人才管理力度,保持开放的人才吸引态度和策略,不断加强对复合型专业财务管理人才的吸纳与聘用,加强对财务管理理论及指引体系的解读与构建,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及工具来对职业院校的财务信息网络平台进行建设及合理优化,保障良好的性能和运行完整性,构建便捷的财务查询机制。为了加大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力度,就要不断对学校的信息共享程度进行高质量的提升,可以为领导、老师、学生构建一个财务信息公开平台,让他们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公积金查询、业务预约及课业缴费查询等,不断促进财务管理的公开与信息共享。并且,对于财务管理交流平台的构建也和重要,通过平台的构建,可以及时解答领导、教师及学生的相关问题,让疑惑尽快得到解释与答复。当前在部分院校实现的“一卡通服务”等,就是财务管理的具体应用,提高财务报销效率,完善了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有效提高了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三)管理会计理论及指引体系在成本核算工作中的运用及价值
作为以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场所,在长时间的发展中,我国职业院校的主要经费来源是中央财政拨款,实现办学的目的。随着发展的逐步提升,人民在不断提升的生活水平基础上,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也不断提升,但是,由于国家的发展还没有实现发达国家的标准,因此,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无法满足当前基数巨大的人口教育需求。当前,面对高等院校人数急剧增加及教育资源紧张的情况,单一的国家拨款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教育需要,大部分职业院校已经通过合理的措施来进行资金的筹措。
成本核算对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发挥着关键的作用,管理会计理论及指引体系在成本核算中的有效运用,可以提升核算对象的明确力度,促进成本核算的积极效果。成本核算的基本单位可以是经过专业、年级划分的系部,做好这样的成本核算对象的细化工作,为成本的归集和分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成本核算工作趋于成熟时,就可以将成本核算的基本对象确立为以班级为单位,实现经费的合理配,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建立健全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体系。
三、结语
一、财务与会计分设的理论基础
作为企业里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财务管理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并不是一个孤立的领域,而是与会计、经济都有着相当紧密的联系的。
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在企业里各自负责不同的重要领域,财务管理在企业里的作用主要是负责管理一些财务方面的资产和一些实物资产,并且为这些资产进行融资。而会计核算则是作为了一个财务信息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工作者们会按照一定的工作准则来对企业的经济情况进行确定、区分、统计和记录,并且根据情况来编制财务报告,可以直接帮助到管理层面的工作者去对企业过去的业绩进行评比,对企业未来的发展确立方向。所以会计工作者在企业里承担着明确公司各类责任的“记分员”一职。
在近现代,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机构的合并和分别设置是因为在根本上就被?烧咧?间的关系影响到了,在理论上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有着明显不同的本质区别,其职能和本体是并列且不同的含义,这一点就为财务和会计的分离提供了在理论层面的支持。而这一点可分为以下关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几个重要区别:
(一)两者产生的历史背景上的差异
若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产生和发展历史上来看,两者是具有明显的不同点的。会计核算是从人类社会活动之初就开始出现了的,它也随着人类的社会的进步逐渐具体化,如:早期的原始社会中,人类会通过一些计量方法来记下当天的狩猎情况,如最明显的“绳结计数”和“画一计数”,这些都可以归算到会计核算的范畴中来。而财务管理则是在经济货币的流通交易出现后才出现的一个大型经济范围,商品在市面上的流通和交易是财务管理产生的基础。其产生的过程是在公有财产的争斗之时与经济资源出现了少缺之时,所以财务出现的过程是和私有财产的产生过程相伴的,也可以称为私产制的表现。
(二)两者在本质上的基本区别
会计核算的本质取决于会计本身的理论依据和核心问题,而基于这些理论和核心问题产生了一个能表达出会计本质和目标的灵魂学说“受托责任”。这是一种观念,一种学说,一个灵魂,这也是一条概况了会计理论的主线。因此说“受托责任”是会计核算的本质意义,而会计核算的目标就是要确认和解除这种“受托责任”。
财务的本质则是由不同的观念和理论来组成的,比如:货币收支活动论、货币关系论、资金运动论、价值运动论、本金投入与收益论等这几种重要的理论和观念,这些理论和观念在不同层面映射出了财务的本质特性,但每一个理论都不能反映出完全的财务本质。伍中信教授根据以上的不同理论和观念结合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和管理,提出了“财权”的概念,并设定“财权流”为现代财务的本质。“财权流”一词的出现,明确了现代化财务的本质,是企业开展财务部门的依据,也是用于区分财务和会计的重要标准,所以说“财权流”是对现代财务本质的恰当描述。
(三)两者在主体上的差异
伴随着财务本质“财权流”的出现,不仅区分了财务与会计的本质,也让财务主体和会计主体的区别变得更加明显。财务所表现出来的主体是反应在独立产权上的独立核算,是在已有自身利益的情况下使其达到最大化的经济实体。会计所表现出来的主体则是在会计信息中所反映出的某些特定的单位和组织,这便规范了会计的空间范围。二者在联系上可表现为包含关系,即财务的主体肯定是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就是财务的主体。但是对于那些并没有财权或是没有经济性的会计主体,就不能成为财务主体。财务的主体反应的是会计主体更大的职能,这样就可以将财务的两大职能划分出来,即:资源配置职能和财务监管职能。可以并行资源配置职能和财务监管职能是这两大基本职能的关系,而在其中资源配置职能是财务的第一大职能。对于会计来说,核算职能和监管职能是其两个基本职能,但是会计和财务的各自侧重点不同,会计侧重于核算职能,而财务则是侧重于资源配置职能,这就是两者在主体上的明显差异。[1]
二、财务与会计的区别对实际工作的重要意义
由于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本质职能是不相同的,所以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中必须要分清财务和会计这两个概念,并且明确设立财务和会计各自的职责。比如在进行记账时,就必须区分会计机构和被机构各自的责任,并且要明确财务和会计之间的关系。现在正在广泛实行的以记账为基础的政府会计核算,其必要的要求就是单位的理财自主权不能变更。会计核算在单位里实行后就会从单位里单独的独立出来,从核算中心变更为会计核算的工作。但是财务管理并不会单独的独立出来,其仍归于单位,单位里资金的统筹,分配和使用的管理权都是没有变的,但是单位中的一切开支还是需要经过单位同意,才能被会计核算处理。根据《会计法》的规定,会计在单位中的责任主体依旧是单位本身,而核算中心只是记账,也必须按照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管的规定来行事。
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是指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及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对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以及预算情况等进行监督和管控,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1]在执行会计监督职能时,《会计法》是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人员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发挥会计监督职能。[2]
对事业单位进行会计监督,有助于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能够保障投资人、事业单位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使社会经济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
2 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中现存的问题
2.1 事业单位的财务纪律松散
我国许多事业单位的财务纪律相对松散,单位内部未形成较为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使财务纪律缺乏足够的严谨性,导致会计监督工作无法顺利进行。主要表现在:个别事业单位出现私自挪用公款的不良现象,一些相关财务工作人员凭借工作便利为自己谋取私利,严重破坏了我国的社会经济秩序;此外,还有一些事业单位擅自在内部设置自收自支性质的部门,将本该由事业单位收取的费用向私自设立的部门转移,在不知不觉中对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产生不良影响。[3]
2.2 未积极参与定期审查工作
按照法律法规要求,事业单位应定期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审查,并积极配合。在对事业单位的审查过程中,要对表现差的事业单位予以相应的经济处罚或行政处罚。然而,在各方因素的影响下,一些事业单位没有及时参与并配合政府有关部门的定期审查工作,同时对审查过程中所需支付的罚款也未在会计账务中进行明确规范,这些现象说明事业单位的会计账务处理方面存在着弊端。
2.3 监督工作具有一定虚假性
《会计法》中有明确规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事业单位都必须严格遵守《会计法》的相关规定对本单位的财务进行有效管理,及时向上级报告财务支出情况。但在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实际工作过程中,个别事业单位为了躲避会计部门的审查,将账务中的数据进行了二次加工处理,导致会计信息与原始数据不匹配,出现严重失真现象。具体表现为:事业单位存在偷税、漏税、欠税现象,没有严格遵照国家税收法律的相关规定进行缴纳税款;另外,国有资产的流失现象日益严重,一些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限额进行越权审批,未按照相关规定向上级部门报告,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给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工作增大了难度。
2.4 会计监督体制不完善
目前,许多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体制不完善,无法保证会计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使群众无法对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状况有全面的了解,无法做到对事业单位的依法监督。有些事业单位由出纳人员对现金、票据和专用章进行管理,这阻碍了会计工作的牵制制度的形成。大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完善的会计管理机制,会计工作人员缺乏独立性,其在薪资、福利、升迁等方面受到上级管理层的制约,使会计监督人员产生思想顾虑,导致会计监督职能弱化。
3 强化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的具体措施
3.1 建立完善的会计监督体系
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都是由上级管理者直接管理,而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拥有行使权,这一情况会给会计监督工作造成很多困难。因此,在事业单位内部应建立完善的会计监督体系,制定互相监督策略,同时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从而减少会计监督人员与上级管理层之间互相串通、谋取私利的情况。
将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薪资、福利待遇、奖惩措施以及升迁任免等决定权交由财政部门来执行,尽量保证会计监督人员的相对独立性,为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3.2 加大对会计核算过程的监督力度
在加大对会计核算过程的监督力度方面,应做到两点:首先是做到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内容的完善,包括会计信息、会计报表、会计账务的真实性,会计信息处理与工作流程的合法性,以及各项收支数据的准确性;同时,要善于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将计算机与网络应用于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中,对会计工作进行会计电算化改革,保证会计数据的精确度。需要数据化处理的经济活动和数据要得到相关负责人的许可才能进行操作。
3.3 加强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会计监督意识
为了保障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单位内部管理人员必须加大对会计监督的重视程度,培养自身的会计监督意识,积极倡导单位的管理人员进行会计监督知识的学习和交流,使大家对会计监督工作的内容和意义有一定的了解,配合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在会计监督工作中要对个人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将责任落实到个人,避免出现推卸责任的现象。
3.4 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了确保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事业单位要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主要做到两点:第一,要定期对单位员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逐渐提高会计监督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提高其在监督过程中的执行力;第二,要加强对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运用真实案例对会计监督人员进行职业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职业修养,减少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谋取私利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传统会计;会计理论;影响
一、绪论
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已具有相当规模,普及程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会计电算化发展到今天,已不是单纯的会计与计算机的简单结合,而是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延伸到通信学、企业管理学、市场运筹学等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正朝着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方向发展,甚至发展成为不同企业之间跨地区、跨行业相互链接的大型网络化会计信息处理系统。现在很多企业都积极参与会计电算化工作,应用会计电算化改变会计核算方法,数据存储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处理方法,扩大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会计处理信息质量,并改变会计的内部控制和审计方法和技术,从而促进了会计理论的进一步完善,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改善和促进会计管理改革,使得会计管理制度在理论研究和会计实践中发生根本变化。会计电算化是现代化社会大生产和新技术革命的必然产物,它不仅是传统会计数据处理手段的变革,而且也对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二、“会计电算化”含义的理解
会计电算化是指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是一门融系统工程学、电子计算机技术等诸多学科知识于一体的边缘科学,其目的是运用最新科技成果,以现代化的电子计算机工作取代传统的手工记账、算账及报账,以及替代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和判断,它是使会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和提高会计核算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场变革。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使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使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加快了,使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为管理者更好、更快的提供所需会计信息。目前,我国的电算化会计系统仅是对手工会计系统记账、算账及报账全过程的模仿,随着计算机网络经济的发展,将逐步实现网络电算化,即会计电算化的高级阶段——会计信息化。
三、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影响
1.改变了会计核算手段和环境
会计电算化的使用不仅会对会计工作产生影响,也会对核算手段和工作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和会计结合的产物,是一门融入多学科的综合学科。它的出现给会计理论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内容,对传统会计理论结构内容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扩充了内容的宽度。传统的手工会计核算中,由于会计人员手工操作等原因容易出现错误,可靠性相对较差,在信息开发和处理方面还达不到一定的要求。而在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中,能够有效地利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再加上以及网络的优势,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能力,为会计处理提供一定的有利条件。
2.拓宽了会计对象范围
传统的手工会计核算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进行会计信息处理时各种程序比较复杂且人工处理的能力有限,不能有效地将经济信息进行全面综合,只局限于会计核算等小范围。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使信息处理的速度加快,提高了信息处理的能力,使会计信息和企业的其它经济信息充分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更有效地为企业的经济活动服务,扩大了会计的对象,使会计对象扩展到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当前,手工会计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是有限的,单做资金运动就相当困难。会计电算化具有处理数据信息快、效率高的特点,可以对资金运动以外的非资金运动如实物运动采用多种计量单位进行科学的核算,提供完整准确的信息,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社会信息发展的要求。
3.促使会计职能的全面发展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使会计的内在职能增加,使会计核算和信息分析工作都通过计算机来完成,极大提高了信息处理的准确性、时效性。会计人员能够利用充足的时间来进行经营管理,更好的完成会计工作。会计电算化的使用改变了原有的会计方法,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也改善了会计核算质量,使会计核算的内容扩大。会计工作由过去主要是对外报送会计报表转向利用会计数据进行分析,并支持和参与企业内部的业务管理和生产经营活动;由过去单纯的事后核算转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的全面管理。会计人员的角色由为领导提供信息资料转变成为给领导提供决策方案,更多地从事经济活动的预测、决策、分析和控制。未来的会计人员将充当管理角色,其主要任务是为管理部门收集、过滤、分析经济资料,并解释信息。另外,会计电算后,所有经济业务发生时,实时形成会计资料,在经济业务的执行过程中就能由各有关部门实行有效控制,会计监督职能得到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