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常用的德育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锅炉;日常管理;检测;水压试验
1 检测锅炉的主要方法
锅炉的检测工作是一项非常容易发生事故的作业 ,为了避免发生事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对锅炉进行检测之前 ,务必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和安全措施:认真阅读相关的技术文件和资料;并要确保检测环境的安全性;认真清理锅炉内部的污垢,另外在对锅炉进行测试前要将各种有碍检测人员视线和正常工作的锅筒内件拆除。同时,要做好锅炉内部的照明等一些辅助工作。下面介绍下锅炉的主要检测方法及手段。
2 内部检验的主要方式
2.1 磁粉检测
磁粉检测又称磁粉探伤,其基本原理是磁性材料工件被磁化后,由于不连续性的存在,使工件表面和近表面的磁力线发生局部畸变而产生漏磁场,吸附施加在工件表面的磁粉,在合适的光照下形成目视可见的磁痕,从而显示出不连续性的位置、大小、形状和严重程度。此种方法的优点是:无损,操作简单方便,检测成本低;缺点是:对被检测件的表面光滑度要求高,对检测人员的技术和经验要求高,检测范围小,检测速度慢。
2.2 超声波检测法
超声波检测属于无损检测,是对看不到的表面和内部质量进行检测的一种常用方法,锅炉检测中常用它来检测锅炉角焊缝的熔合程度。此方法检测厚度大、灵敏度高、速度快、成本低、对人体无害,能对缺陷进行定位和定量。锅炉内部检测的内容较多,为规划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必须先制定检测方案,然后再根据检测部位和检测重点的不同来选择相应的检测手段,这样才能使得检测人员能够准确迅速的找出锅炉中的隐患,及时进行维修或采取相关措施,确保锅炉的正常安全运行。
2.3 渗透检测法
锅炉停炉,对其进行内外部检验时,针对烟火锅炉而言,后管板产生裂纹是其最常出现的问题。这类裂纹最先产生于后管板的外侧,然后由外向里,逐渐扩展,直至裂纹穿透后管板,发生泄漏。工程实际中,多采取补焊这种措施来解决该问题,但该方法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消除隐患,在一定时间内,往往需要重复补焊才能防止泄漏,这给用户带来了诸多麻烦和不良影响。故在这类锅炉检验中,工作人员一般先根据使用情况和结构等特点进行分析,若认为有可能产生裂纹,则采用渗透检测方法对其进行辅助检验,确保修理前发现所有存在的裂纹,尤其是从表面看不出的隐藏裂纹。只有这样才能修理全面,彻底避免该缺陷引起的安全事故。
2.4 电磁涡流表面裂纹检测
工业锅炉在使用过程中需进行定期检验,检验方法常采用无损检验,这其中除了目视检测、超声检测和渗透检测外,还会经常用到一种方式,即电磁涡流表面裂纹检测技术。前文已提到,焊缝表面的裂纹采用渗透检测,采用此法时,都应事先将被检焊缝表面进行打磨清洁处理,除去覆盖在表面的氧化层。这一流程操作不便,且增加了锅炉停检的时间和费用,降低了用户的经济效益。
2.5 射线检测
作为五大常规无损检测方法之一的射线检测,在工业上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其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可穿透射线穿透被测工件,如果工件局部区域存在缺陷,它将改变物体对射线的衰减,引起透射射线强度的变化,这样,采用一定的检测方法,比如利用胶片感光来检测透射射线强度,就可以判断工件中是否存在缺陷以及缺陷的位置、大小。射线检测中,射线的选择很重要,因源种类及底片质量级别要求不同,射线能够透射的工件厚度的范围也是不同的。射线源也有其局限性,它对人体辐射危害较大,会对环境造成辐射污染,而且所需透射底片的灰雾度大、灵敏度相对较低,故对底片系统的级别有一定的要求。若被测工件厚度超过200mm,则必须采用射线加速器才能进行射线探伤。
2.6 漏磁通检测技术
电站设备或相关管道的腐蚀缺陷检测常用到漏磁通检测技术,它是以自动化为目的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无损检测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建立在铁磁材料的高磁导率特性之上的。相对其他非磁性介质,铁磁性材料的磁导率要大得多。当被测对象置于磁场中,并采用适当的磁路将磁场集中于材料局部时,被测对象材料表面如果存在缺陷,缺陷附近就会有一部分磁场外泄出来,并且它的强度与缺陷尺寸和深度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利用传感器检测该漏磁,并对检测信号进行一定的数字信号处理与分析,即可知是否有缺陷,若有缺陷,还可确定缺陷的位置、深度和轴向长度等信息。
3 目检和测量
目视检测,是国内实施的比较少,但在国际上非常重视的无损检测第一阶段首要方法。它是通过裸眼或低倍放大镜对各类组件或焊缝的结构及外表面状况进行观察, 以确认不允许的凹坑、锈蚀,组织疏松或裂纹等缺陷是否存在。按照国际惯例,目视检测要先做,以确认不会影响后面的检验。使用于其他检测方法之前不但可以确定将要检查的范围( 例如, 表面裂纹、折痕、管子变形等),而且有时候可以适当缩小范围,提高工作效率。在肉眼不能清楚观察时,要借助低倍放大镜观察,而且条件允许的话,要尽可能多拍些彩照来记录损伤外表状态。
目检和测量工作不需要锅炉停运,在锅炉正常运行状态下即可完成,这点非常重要,是很多检测方法所不具备的。锅炉检测中,目检和测量的主要内容是锅炉运行和操作的规范与否、锅炉的安全附件和保护装置是否达到相关要求以及锅炉管理中是否存在问题。除了这些,目检和测量也可用于检查锅炉的承压元件有无形变和泄漏等问题。实际上,目检和测量就是对内部检验的补充,它弥补了在进行内部检验时某些问题不易发现的缺陷。
4 水压试验
4.1 水压试验的优点
一是安全、经济。作为水压试验的介质—水,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获得,且价格低廉,要对其加压到达目标压力所消耗的机械功也不多。更难能可贵的是它不会对完好的元件造成损害,因为水泄压膨胀而释放的能量很小,而且不会释放热能。二是操作方便。水压试验的操作简洁明了,既不需要借助于复杂的仪器或设备,也不需要专业的操作人员来实施,普通人都可独立完成。三是试压状态与工作状态的可比性较高。不管是工作状态还是试压状态,影响锅炉元件内表面应力的主要因素都是压力,正因如此,试压状态下元件内表面应力的分布可以认为等同于在工作状态下的应力分布,故如果锅炉元件能够承受水压试验的压力,就可以认为其也能承受住工作状态下的压力。
4.2 水压试验的缺点
一是水压试验用到的水没有提出相应的水质标准,实验员往往不对其进行净化处理,这样一来,实验结束后锅炉内表面残留的水容易导致锅炉的锈蚀。二是在同一水压试验的压力下,锅炉各元件能够暴露出的缺陷程度不同,这是由于锅炉各元件由于自身材料和尺寸的差异而导致的。三是在水压试验中,试验员是靠肉眼来分辨锅炉元件的缺陷,因此那些细微或肉眼无法发现的缺陷很容易被忽略。尽管水压试验存在上述不足,但其优点同样显著,故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水压试验仍旧会作为锅炉检测的一种基本手段被广泛运用。
5 结论
切实有效地开展锅炉的检验工作,不仅能改善锅炉的使用寿命和热效率,而且能为企业提供安全生产的重大保障,既经济又安全,因此各单位应给予此项工作更多的关注和支持。随着锅炉业的不断发展,大型锅炉势必成为主力军,这在很多方面会给未来的锅炉检测工作带来挑战。因此,在做好日常检测工作的同时,还应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研究工作,探索新方法和开发新技术,这不仅有利于更好地开展现阶段的工作,也为今后的技术、方法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胜德;锅炉角焊缝未熔合的超声波检测[J];暨南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2] 李淑琴.锅炉检测常用的手段[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21):65-66.
【关键词】 软土地基 加固 排水
地基与建筑物的关系非常密切。地基虽不是建筑物本身的一部分,但它在建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地基问题的处理恰当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建筑物的造价,而且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危,即它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投资和进度,因此其重要性已愈来愈多地被人们所认识。 特殊地基的处理是建筑工程中的重点,若地基处理不当,可能引起建筑沉降,出现墙体裂缝和结构裂缝,影响建筑的安全和使用寿命,下面笔者将简要介绍几种特殊地基的常用处理方法。
1 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建造在软土地基上的建筑物易产生较大沉降或不均匀沉降,必须慎重对待。在设计上,除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外,还需采取以下一些处理措施:
(1)应充分利用软土地基表层的密实土层,作为基础的持力层。(2)减少建筑物对地基土地的附加压力,减少架空地面,减少回填土,设地下室等。(3)砂垫层设置于路堤填土与软土地基之间的透水性垫层,可起排水的作用,从而保证了填土荷载作用下地基中孔隙水的顺利排出,既加快了地基的固结,还可以保护路堤免受孔隙水浸泡。采用换土垫层与桩基,也可在沙垫层内埋设土工织物,提高地基承载力。(4)采用砂井预压,使土层排水固结。(5)可采用高压喷射、深层搅拌。粉体喷射方法,将土粒胶结,从而改善土的工程性质。
以上是处理软土地基常用的几种方法,不能盲目地相信哪一种方法,而是要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及条件选择最适宜的方法来处理软土地基,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2 软土地基常见五种处理方法:
鉴于淤泥软土地基承载力低,压缩性大,透水性差,不易满足水工建筑物地基设计要求,故需进行处理,下面介绍淤泥软土地基五种处理方法。
2.1 桩基法
一旦有较厚的淤土层较厚,无法进行大面积的深处理,在加固处理时,可采用打桩办法。而桩基础具有多种多样的技术,传统方法是采用水泥土搅拌桩,目前这种方法使用的非常少。
2.2 换土法
当有较薄的淤土层厚度时,对于地基的处理,也可采用淤土层换填砂壤土、灰土、粗砂、水泥土及采用沉井基础等办法,因为换砂对防渗不利,且具有极高的工程造价,所以要就地取材,主要是进行换填泥土。为了更好的夯实或压实,换土法要回填有较好压密特性土,这样所形成的持力层非常的良好,进而对地基承载力特性进行改变,使抗变形和稳定能力得到提高,施工时需要稳定坑边,对填料质量做出保障,应分层夯实填料。
2.3 灌浆法
是利用气压、液压或电化学原理将能够固化的某些浆液注入地基介质中或建筑物与地基的缝隙部位。灌浆浆液可以是水泥浆、水泥砂浆、粘土水泥浆、粘土浆及各种化学浆材如聚氨酯类、木质素类、硅酸盐类等。灌浆法对加固淤泥软土地基具有明显效果。
2.4 加筋法
加筋土是在土层中埋置具有极强抗拉能力的土工合成材料,通过对土颗粒位移的充分利用,使其与拉筋产生摩擦力,以形成加筋材料与土的整体性,使整体变形得到减少,并且使整体稳定得到增强。
3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防水是为了防止地基土受水侵入而湿陷,根据防水要求不同,有以下三种防水措施:(1)基本防水措施。(2)检漏防水措施。(3)严格防水措施。
上述防水措施2、3应根据各级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建筑物类别、使用要求来选择。
4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1)垫层法:当建筑物基础下的持力层比较软弱、不能满足上部结构荷载对地基的要求时,常采用换填土垫层来处理软弱地基。即将基础下一定范围内的土层挖去,然后回填以强度较大的砂、砂石或灰土等,并分层夯实至设计要求的密实程度,作为地基的持力层。
(2)夯实法:用夯击、振动或碾压的手段使地表一定深度的土层达到密实状态的方法。经常采用的有:重锤表层夯实法、强夯法和振动压实法。
(3)挤密法:挤密法是桩体材料因受力膨胀或自身物质膨胀的力量把周围的土体颗粒侧向压缩,排去孔隙中的空气、水,缩小土颗粒距离而密实。桩体材料因受力膨胀的如像夯扩桩,夯锤力使混凝土拌合物侧向膨胀挤土,提高了桩周摩阻。自身物质膨胀如像石灰煤渣桩,其化学作用体积膨胀挤土,挤密了桩间土构成复合地基。
(4)桩基础:桩基础由基桩和联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若桩身全部埋于土中,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则称为低承台桩基;若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则称为高承台桩基。建筑桩基通常为低承台桩基础。高层建筑中,桩基础应用广泛。
(5)预浸水法:预浸水法宜用于处理湿陷性黄土层厚度大于1OM,自重湿陷量的计算值不小于500MM的场地。浸水前宜通过现场试坑浸水试验确定浸水时间、耗水量和湿陷量等。
(6)单液硅化或碱液加固法:在不同的地区,应根据不同的地基土质和不同的结构物,对地基处理选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在勘察阶段,经过现场取样,以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判定属于自重湿陷性黄土还是非自重湿陷性黄土,以及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湿陷等级、类别等。
5 膨胀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膨胀土是一种其粘料成分主要由强亲水性矿物组成的高塑性黏土,多呈现坚硬或硬塑状态,强度一般较高,具有吸水膨胀、失水收缩和反复胀缩变形,浸水后强度衰减,干缩裂隙发育的特征。我国膨胀土分布广泛,广西、云南、湖北、江苏、广东等地均有不同范围的分布。
参考文献:
[1]罗严,黄光洪.成都芙蓉花园塔机安装特殊处理方法[J].四川建筑,2006(2).
[2]何水清.焙烧中大火进排处理方法[J].砖瓦世界,2007(1).
[3]曾祖强.如何处理住宅地面的返潮现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4).
[4]林伟祥.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成因、防治措施及处理方法[J].广东建材,2011(10).
[5]林再南.空调洞处理方法[J].建筑工人,2004(9).
[6]白玉刚.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及处理方法[J].才智,2009(32).
[7]常生.浅谈住宅地面返潮原因及处理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5).
[8]吕树强,刘阅峰.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及处理方法[J].经营管理者,2011(5).
一、数形结合思想
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内在联系,既分析其代数含义,又揭示其几何意义,使数量关系和图形巧妙和谐地结合起一,并充分得用这种结合,寻求解题思路,使问题得到解决。
二、联系与转化的思想
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数学学科的各部分之间也是相互联系,可以相互转化的。在解题时,如果能恰当处理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如:代换转化、已知与未知的转化特殊与一般的转化、具体抽象的转化、部分与整体的转化、动与静的转化等等。
三、分类讨论的思想
在数学中,我们常常需要根据研究对象性质的差异,分各种不同的情况予以考查,这种分类思考的方法是一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
四、待定系数法
当我们所研究的数学式子具有某种特定形式时,要确定它,只要求出式子中待确定的字母的值就可以,为此,把已知道条件代入特定形式的式子中,往往会得到含待定字母的方和或方程组就使问题得到解决。待定系数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解题方法,在代数式恒等变形及研究函数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五、配方法
把一个代数式设法构造成平方式,然后再进行所需要的变形,配方法是初中代数中重要的变形技巧,配方法在分解因式、解方程、讨论二次函数等问题,都有重要的作用。
六、换元法
在解题过程中,把某个(或某些)字母的式子作为一个整体,用一个新的字母表示,以便进一步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换元法可以把一个较为复杂的式子化简,把问题归结为比原来更为基本的问题从而过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 七、分析法
在研究或证明一个命题时,由结论向己知条件追溯,即从结论升始,推求它成立的充分条件,这个条件的成立如果还不显然,则再把它当作结论,进一步研究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达到已知条件(或己知的事实)为止,从而使命题得到证明,这种方法叫佬分析法。这种思维过程通常称为“执果寻因”。初中阶段只用分析法求解题,证题的思路,一般不要求用分析法解答或证明命题。
八、综合法
在研究或证明命题时,如果推理的方向是从已知条件中(或已知事实)开始,逐步推导得到结论,这种方法叫综合法。这种思维方块字程通常简称为“自由导果”。我们通常解题或证题所用的方法就是综合法。
九、演绎法
演绎法是由一般事物具有某种性质推出特殊事物也具有某种性质的推理方法,简而言之,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叫做演绎推陈出新理。演绎推陈出新理的主要形式是“三段论”式,即由一个大前提和一个结论组成,三段论的理论依据是逻辑公理。初中阶段彩的是演绎推理解答或证明数不命题。
十、归纳法
归纳法是由特殊事物具有某种性质推出一般事物也是具有某种性质的推理方法,简言之,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叫做归纳法,也叫归纳推理。又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
关键词:软土地基地基沉降沉降量预测
中图分类号: TU47 文献标识码: A
在高速公路的路堤建设过程中,为了控制施工进度,指导后期施工组织及安排并保证路堤的稳定和实用,需要对路基的不同时刻沉降和最终沉降量进行预测,尤其针对以软土为地基的路基施工,路基实际土层的性质很复杂。软土地基在其顶部荷载及重力作用下产生压缩变形,从而引起基础沉降。沉降量是指地基土经压缩变形达到固结稳定状态时的最大沉降量,称为最终沉降量。软土作为一种特殊工程材料,土体本身性质变异性较大,特性复杂,而且取样时容易受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所以无论是传统方法还是数值方法,其本构模型存在的缺点已有共识,如参数的取得、影响因素和破坏准则等,至今仍然没有一种计算方法是能够令人信服的。但是通过现代的预测理论进行分析,根据实测资料或者模拟实验数据推算沉降量以时间关系的预测方法已经在工程中被广泛应用。目前,此类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
1、经验公式法
土体的压缩变形随时间的变化过程不仅能在室内模型试验时观测到,而且在实际工程中也可以通过观测沉降量随时间的变化而得到。采用科学的预测方法处理沉降实测资料和试验数据,有助于准确和预测沉降,从而使后期施工组织安排到达最优化。目前常用的经验公式法主要有:指数曲线法、双曲线法、对数曲线法、抛物线拟合法、三点法、星野法、沉降速率法等等。
(1)指数曲线法模型
指数曲线法是假定沉降的平均速率以指数曲线的形式减少的经验推导法。此法认为曲线
——约呈折线型的三段直线,其经验公式为:
(1-2)
在——直线上选取两点(,)和(,),使其满足,代入式(1-2)即得,由此可求得最终沉降量为:
(1-3)
式中,——对应沉降曲线拐点处的沉降值;
——对应沉降曲线拐点处的沉降速率。
(2)双曲线模型
该法认为沉降-时间关系符合双曲线式(1-2),若沉降过程观测历时较长,在沉降趋于稳定的后段取点计算,能够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8],但在曲线前段应用时便会出现较大的误差,正是因为这点,冯文凯等又提出了修正的双曲线法。
(1-4)
式中,——参数;
其他变量含义同(1-1)。
另外,双曲线式通过坐标零点,对一级加载情形,可把沉降时间关系起点定在处,即施工期的一半处。
2、Asaoka法
该法是由日本学者Asaoka在1978年提出的,又称图解法。是依据某级荷载作用下现场实测的个沉降值,然后再以为坐标系绘出个数据点,其中。可以看出所有的数据点基本都在同一条直线上,设该直线的斜率为,与轴的交点纵坐标为,其延长线与线的交点即为本级荷载下最终沉降量(图1):
(1-5)
式中,——与所选取的时间间隔有关的两个系数。
图中的直线关系只有当土体行为完全符合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假设才能存在。
该法可以作为路堤最终沉降量的一种简便的预测方法,其最突出的优点在于可利用短期的观测资料得到较为可靠的最终沉降推算值。其次,还能够对是否已进入次固结阶段进行分析判断,并进行次固结沉降推算。但此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最终沉降值在一定程度上依赖时间间隔,对主次固结的划分存在一定的人为误差。
图1 Asaoka法预测最终沉降示意图
Fig.1 The schematic of Asaoka method to predict the final settlement
3、灰色理论法
由于引起地基沉降的因素太多,用理论方法计算最终沉降量还有一定的困难,而上述方法都有一定的使用性和地区性。工程实践已经证明:双曲线法拟合出来的沉降量结果偏大,而指数法拟合出来的结果偏小等。近年来,岩土工程领域的科研人员也在采用灰色模型解决一些沉降问题。灰色系统理论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对数据进行累加处理,使数据序列的随机因素影响淡化,从而提高数据序列的内在规律,再将数据序列建成一个具有微分、差分、近似指数规律兼容的灰色模型。利用灰色模型(GM)预测对数据没有严格要求,而且灰色预测是一个动态的预测,可以根据新增加的数据相应的变动模型,而计算程序不用改变,这点正好适用于软土路基的信息化施工。
灰色理论预测是以已知单位时段内的沉降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处理来获得地基沉降的变形规律,从而对工后沉降进行预测。石世云等研究了多变量灰色模型MGM(1,n)在变形预测中的应用,将单点的MGM(1,1)模型扩充为多点的MGM(1,n)模型,通过沉降实例分析证明,MGM(1,n)模型精度高于分别单独使用单点的MGM(1,1)模型;曾超等把灰色模型的路堤沉降预测结果和双曲线法的预测值分别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证明了灰色模型沉降量预测值和实际沉降量更接近。
4、人工神经网络法
人工神经网络(ANN)作为一门新兴的信息处理系统,已经在信息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是模拟生物脑神经系统的一种计算机处理模式,由一系列简单的高度互联的处理单元组成。其优点在于具有较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和学习能力,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对于外加的输入,是以并行的、非确定的方式进行处理的。它在复杂非线性系统中具有较高的建模能力和对所提供数据的良好拟合能力。
在地基沉降计算方法中,分层总和法虽然计算方便但其计算精度不高;数值计算法理论上虽然严谨,但是模型参数的取值是影响计算结果精度的关键,且对技术人员的素质有很高的要求,推广起来比较困难;经验公式法主要是基于地方经验,且存在着取点位置等带来的一些误差。而人工神经网络法在处理非线性问题上具有独特的优越性,能够充分运用人工神经网络较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基于路堤沉降的实测或者试验资料,对高度复杂的非线性的土工结构直接建模来预测路堤的沉降量,这样能够更好的反映软基路堤的沉降规律。
参考文献:
[1] 王志亮. 软土路堤沉降预测和计算[D]. 河海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4.
[2]张诚厚, 袁文明, 戴济群. 高速公路路基处理[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
[3]陈祥福. 沉降计算理论及工程实例[M]. 科学出版社, 2005.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分析
一、引言
虽然“教本无法、教无定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教学实践中,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一些教学方法及模式还是需要被应用起来的。尤其是对于一些学科教学基础弱的教师、学科教学开展教学实践尚未成熟的学科而言,采用相对稳定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学成效的提升是很有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其一般并不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当然在课程教学中也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一般都是参照其他学科的教学的方法、教学模式进行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心理健康教育尤其特殊性,需要在更短的时间内对学生进行更为长久、深远的影响,其课时量、教学内容相对而言不多,强化和巩固的机会也不是特别的多,因此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教学活动而言选择好的教学方法及教学组织形式是十分重要的。
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选择的教学方法
1.教师讲授法。讲授法是最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属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贴近其实际生活,讲授具体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学生了解一些必要的心理知识,这种方法教学信息传递的方式比较直接,更多的是知识的传递,对于行为及情感的影响一般效果不是特别明显。2.课堂合作及讨论法。合作、互动讨论是学科教学中一种相对而言更为开放的教学方法,一般情况下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某个主题、问题进行讨论,合作解决问题表。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小组讨论法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参与学习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学生能够更为主动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特别的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的培养是很显著的。3.利用游戏活动组织教学。游戏可能是学生最为熟悉、最为喜欢的教学组织和活动方式,在游戏中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游戏活动中完成知识的学习,情感的发展。教师在传统的校园游戏中,是完全可以加入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积极的引导下能够更为有效的促进学生其人格的完善与发展。4.角色扮演法与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法是心理活动中一种比较有效的、并且互动性、参与性都比较强的一种教学活动。在角色扮演中,学生模仿一些角色,通过角色的一些活动和一些观点的描述表达想法。角色扮演其实就是一种行动的过程,在这其中,学生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在模拟、想象、感受以及体验的过程中,他们很好的对社会角色、自身原有角色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当然也会学会更加敏锐地观察身边的感受。同时角色的扮演也是表达自己的想法、舒缓紧张、发泄情绪很好途径。对于自闭、自卑、内向的孩子而言,角色扮演还能更为有效的克服其羞怯、自卑等心理,对于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基本类似,往往是放在一起来组织教学活动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将某一种情景、某一角色的体验情绪情感等放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情景、假设来测试学生的心理反应,这种情景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模拟的情境或想像的情境,需要做好情景的构建。比如说,对于具有考试焦虑特点的学生,可以为其创设、设计出一个想像的(当然也可以是现实的)考试的场景,在这样的情景中让学生去反复的训练,在强化中网学生的焦虑逐步消退,起到心理干预的作用。5.实践活动法。实践活动一般都是放在课前、课后等课外活动中的,其的实践方法有很多的类型具,一般参与社会活动(参观、郊游等都是)、考察、社会服务、社会调查等都是常用的形式。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获得的数据信息和资源,能够为其分析解决很多的心理问题提供重要的依据,对于学生的服务意识、实践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6.基于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是心理健康教育中一种很重要的活动形式,其可以和互动、讨论、合作、探究等学生的活动结合起来。案例分析最好选择一些真实的案例,当然教师和学生能够现身说法最好,如某某讲述自己的一些成长故事,讲将家庭、朋友的一些趣事。这个过程能够宣泄情绪、表达自我,也利于促进产生情感的共鸣,增进情谊。基于此,展开的分析能够对心理现象的思考与理解更为的深刻。7.个别辅导法。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广泛的和普遍存在的,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要关注那些特殊的孩子。这些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往往是边缘学生、差生,教师需给予其更多的关爱。对于问题学生要制定特殊教学辅导方案,帮助这部分学生尽快的解决问题,让他们能够更好的融入班集体中,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目前,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摆脱目前建筑施工企业所处的市场覆盖相对狭窄,价值创造相对低端,利润空间日益萎缩,综合实力尚待提升的现状,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将流程管理应用于企业管理中,并通过业务流程再造提升自身内在能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基于建筑施工企业进行流程再造的需求和趋势,对流程再造过程中常用的工具和方法加以研究,以供建筑施工企业在流程再造的过程中加以借鉴和应用,显得非常有必要。
对建筑施工企业来讲,其企业流程再造一般分为:流程梳理、流程诊断、流程再造设计、流程运行及监督改进等环节,结合各个环节的工作内容及企业流程再造的需求,笔者将重点针对流程梳理、流程诊断和流程再造设计这几个环节常用的工具与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流程梳理常用的工具与方法
价值链分析法。对建筑施工企业来讲,其通过工程项目形成企业与供应商和业主之间的纵向价值链,即行业价值链。企业内部通过工程承包业务各个业务环节内能让企业产生价值的主要节点的互相联系,形成企业内部价值链。企业各部门从项目承揽到结算交付整个过程,通过一系列前后有序的作业活动相互衔接,形成企业运营作业链。
价值链分析法正是基于建筑施工企业流程的层级管理现状,对其业务的价值链环节,采用流程树的思想对其进行分解,进而得到二级、三级或者四级流程。通过系统梳理企业现有业务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形成企业流程清单,如图1所示。
对于多元化业务结构的综合性建筑施工企业来讲,需针对每一块业务的价值链环节进行分解,形成每个业务板块的流程清单,为流程分类及诊断做准备。
流程分类矩阵。对于大型建筑施工企业来讲,其业务流程数量繁多,流程再造不可能对企业的每个流程都进行。要选定对企业的运作和效率起关键作用的流程来进行,即企业的核心关键流程。
结合企业的流程清单,运用流程分类矩阵从“重要性”和“紧要性”两个维度将流程进行分类,找到核心关键流程,如图2。
对企业的核心关键流程,从绩效的低下性、位势的重要性、落实的可行性等几个维度进行筛选,作为企业流程再造的优先对象和关注重点,见图3、4。
流程诊断常用的工具与方法
流程诊断是通过研究流程所暴露出来的一些“症状”,运用合适的工具进行分析找到造成流程失效的各种原因,并为流程改进提供依据。流程诊断常用的工具和方法如下。
5W2H法。又叫七何分析法。对流程的每个环节或者要素,需要思考“这个环节为何要存在?” “这个环节的工作内容和产出结果是什么?” “这个环节的工作需要在什么地方来做?” “什么时间做?” “由谁来做?” “需要采用什么方式?” “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和资源?”等,见图5。
通过5W2H所设定的 系列问题,对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判断,发现流程管理中的问题所在,并通过不断设问,寻找解决问题的线索。
头脑风暴法。组织各个部门进行讨论、充分发言,并可结合“专家会诊”的方式,对各个流程问题表象进行陈述,将尽可能多的问题罗列出来。在使用头脑风暴法讨论时遵循三点。
一是 个问题现象只有 个焦点、不要间断、不要盘问;
二是最好能按照实际业务情节展开,多用事实与数据说话;
三是最后对相互重叠的问题表象进行合并整理,对问题现象进行归类排序,分清属于流程相关司题还是流程非相关问题,对于流程非相关问题删除掉,并按照问题严重性进行排序。
时间标记法。对各个流程环节的活动所需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流程瓶颈,见图6。
时可标记法通常用于对时效性要求较高的流程诊断,通过标记流程各个环节所需的时间,分析判断制约流程运转时效的环节,从而发现影响流程效率的问题所在。
鱼骨图分析法。在对流程表象问题进行描述,并通过重复的询问、解答,找出流程的根源问题后,可采用鱼骨图分析法对流程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见图7。
在进行问题原因的归纳时,可以先从广度上发散,通过头脑风暴法、集体讨论,充分找出问题可能存在的原因;再进行层次归类,形成鱼骨图。
对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问题产生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个类别:流程与制度、组织与人员、材料与设备、信息系统、方法、外部原因供应商、客户、政策等。
流程再造设计常用的工具和方法
标杆超越法。采用标杆超越法中的标杆树立目的是为了找出企业流程设计存在的差距,创造性地改进和优化,从而提升流程管理水平。基于企业业务价值链、业务流程的可分解性和和可细化性,对大型综合性建筑施工企业来讲,既可以寻找同一企业中不同业务板块的流程作为标杆,也可选择同 行业中的不同企业或者不同行业中的不同企业作为优秀标杆,进行学习、模仿和超越。
标杆超越的过程自始至终贯穿着比较和衡量,企业可根据流程管理现状及企业管理需要,分阶段、分步骤地确立相应的标杆流程或标杆企业,循序渐进地改善企业的流程管理效率和绩效。
ESA法。ESA法是减少流程中非增值活动以及调整流程的核心增值活动的方法。分为:消除 Emnate 、简化 Smpy 、整合 ntegrate 和自动化 Automate 四个步骤,见图9。
在应用ESA法时需注意:要根据企业流程再造的目标和需求出发,若企业流程再造为缩短工期、提升效率、减少资源配置、降低成本等目标,则可用ESA法减少流程中的非增值活动或整合相应的环节、简化活动等,但是若企业流程再造以控制风险、提升质量、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为导向,则需在某些环节加强审核、监督等非增值活动。
关键词:课堂导入;重要性;原则要求;方法
一、课堂导入的重要性
课堂导入的主要目的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和求知欲。只有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中去,提高教学质量,才有最可靠的基础条件。只有当学生始终为教学活动所吸引并积极参与其中,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效率,提高目标的达成度。
二、课堂导入的原则要求
1.导入要有趣味性
课堂导入要注重趣味性。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精心挑选适合他们的学习材料进行导入。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在导入环节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他们活跃的思维和表达的欲望。导入环节尽可能采用那些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并且趣味十足的方式,如多媒体视听导入、游戏导入、歌曲欣赏和图片等方式。
2.导入要有针对性
课堂导入要具有针对性。教学必须因材施教,导入也是一样。导入要富有趣味,但不能“为导入而导入”,单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设计导入环节。我们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来确定不同的导入方式。但在采取不同的导入方式时必须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
3.导入要具备简洁性
导入所需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要超过5分钟。有时,教师精心设计了导入环节,但往往因为这种“精心”而导致时间过长,内容复杂,使得教学时间得不到保证,同时也会使得这节课重、难点不明,所以教师在导入时应力求做到简约而不简单。
4.导入材料要新颖
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接触新事物的渠道有很多。作为教师,我们也要与时俱进,能够想学生所想。材料越新颖,越是学生关心的事,越贴近其生活,他们参与的兴趣就越浓,效果也就越好。总之,课堂导入要做到精、巧、准。
三、课堂导入的方法
1. 温故而知新――复习导入法
我们常说“温故而知新”,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是最常用的方法。在每堂课的开始,教师可以采用复习上一课的内容作为导入新课的方法。这种方法便于学生巩固已学知识,便于将新旧知识逻辑地联系起来,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
2. 直观有趣――多媒体视听导入法
初中学生活泼好动,且善于接受新事物,他们对歌曲、影片也很感兴趣。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对英语课堂内容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特点,播放一些学生喜欢的歌曲或影片,创设生动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提出相关的思考问题。
3.与时俱进――实事导入法
现行的教材在课改的基础上更加贴近生活和现实,很容易找到教材和现实的结合点。例如:在讲到牛津版8A第六单元时,该单元主题为Natural disaster,可以结合我国“5.12地震”,帮助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契合的。
4.亲身参与――表演导入法
课堂教学应当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著名的语言学家克鲁姆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 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情境,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特定环境中进行表演,运用外语进行听、说训练。例如:在学习牛津英语fashion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邀请几位学生上台来表演台步,展示并简单介绍自己的服装。这样,通过角色扮演,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能增强学生对该话题的兴趣,从而帮助教师把学生恰当地引入到课本中来。
5.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问导入法
利用提问进行导入也是英语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法之一。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使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有兴趣,那么课堂导入的问题相当重要。但要注意的是,提问要选准切入点,紧紧围绕课文内容。所选的问题要经过深思熟虑,仔细推敲。
四、结束语
(2)磷肥:过磷酸钙及磷矿粉是磷的来源之一,有助于花芽分化、能强化植物的根系,并能增加植物的抗寒性。它们的肥效较缓慢,在盆栽培花卉里较少使用,花卉栽培中磷的获得往往是施用复合磷肥。过磷酸钙做追肥时先加水50-100倍,浸泡一昼夜后取上面澄清液浇灌。
(3)钾肥:钾是构成植物的灰分的主要元素,钾可增强植物的抗逆性和抗病力,是植物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常用的钾肥有氯化钾和硫酸钾,使用时可配制成浓度低于0.1%的溶液追施。
(4)复合肥:复合肥的种类较多,是指成分中含有氮、磷、钾三要素或其中的二种元素的化学肥料。常见的磷酸二氢钾、俄罗斯复合肥、二铵等,在追施时可配成浓度为0.1-0.2%的水溶液。
(5)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在植物发育过程中需用量较少,一般情况下土壤中含有的微量元素足够花卉植物的生长的需要,但有些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因缺乏微量元素而表现失绿、斑叶等现象。如花卉缺铁表现为失绿;缺硼表现为顶芽停止生长,植株矮化,叶形变小;缺锌表现为失绿及小叶病等。施用浓度:硼肥叶面喷施浓度为0.1%-0.25%,锌肥喷施浓度为0.05-0.2%,钼肥喷施0.02%-0.05%,铁肥喷施浓度为0.2%-0.5%,锰肥喷施浓度为0.05%-0.1%
关于“合理施肥”
1.合理施肥
充分发挥肥料的增产作用,是实现高产、稳产、低成本的一个重要措施。合理配合、互相促进有机肥料和化肥配合,氮、磷配合,是合理施肥的重要原则。
有机肥料养分全,肥效慢;化肥肥分浓,见效快。特别是有机肥料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经微生物作用,形成腐殖质,能改良土壤结构,使其疏松绵软,透气良好,这不仅有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而且有助于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化肥可以供给微生物活动需要的速效养分,加速微生物繁殖和活动,促进有机肥料分解,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有机酸,这就有利于土壤中难溶性养分的溶解。因而有机肥料和化肥配合施用,能取长补短、互相调剂,充分发挥这两种肥料的作用。
有机肥料一般氮少磷多,和氮肥配合一般有良好反应,和磷肥配合,就要影响磷肥效果。因此,除土壤特别缺磷,有机肥用量又少可以施用少量磷肥外,一般情况下,有机肥和磷肥最好分别施在不同田块,以充分发挥肥料的作用。
2.因土施磷、看地定量
土壤有效磷含量是决定磷肥有无效果以及效果大小的主要因素。要用好磷肥,必须根据土壤有效磷的含量区别对待。
土壤有效磷在20-40PPM之间,是较缺磷土壤。施磷肥对夏播作物效果不稳定,秋播作物仍有明显增产效果,一般增产10-20%,甚至更高一些。这大都是当季未施有机肥料,或有机肥料量不多,或年年施用有机肥料而复种指数高,水分供应充分,对土壤养分消耗较多的中等肥力田块。 在这类土壤上,一般亩施 30斤过磷酸钙即可,且一定要配合氮肥。
土壤有效磷在40PPM以上,属磷素丰富的土壤,施磷增产不明显。这都是年年施用大量有机肥料的肥地,可不施磷肥。
对播期偏晚的回茬小麦,施磷显著增产,要特别注意施用。
作物幼苗期是需磷的关键时期,苗期缺磷,后期迫肥难以补救。因此,磷肥应尽量作基肥或种肥早施。如果来不及作基肥、种肥,应尽早开沟追施,施后灌水。
磷肥有较长的后效,不需要每季作物都施,应重点施在 最好的茬口上。例如,小麦和玉米、谷子等轮作地区,磷肥应施在小麦上,玉米、谷子可利用其后效。小麦(或油莱) 和水稻轮作地区,磷肥应施在小麦(或油莱)上,水稻利用其后效。绿肥和双季稻轮作时,绿肥要施足磷肥;以磷增 氮,早、晚稻利用其后效。
3.根据各类作物需肥要求,合理施用
作物不同,对养分需要的种类、品种、数量都不相同。
首先,要看作物的需肥特性,小麦、水稻、玉米、高梁、糜子、谷子等,需氮较多,需磷、钾较少。应以施用氮肥为主,依土壤条件,配合磷、钾肥。豆科作物有根瘤菌固氮,但需要较多的磷、钾。薯类、烟草、麻、甘蔗、甜菜等,号称“喜钾作物”,在缺钾的土壤上要特别注意施用钾肥。
其次,要看作物的需肥量。玉米、高梁等作物生育期短,需肥量大,施肥量应当高于其它禾谷类作物。小麦茎秆较软,氮肥用量过高,容易一引起倒伏,据西北农学院士肥组多点试验,以亩施20斤尿素增产显著,经济效果也比较高。
4.掌握关键、适期施氮
基肥、种肥和追肥是施肥的三大环节。有机肥和磷肥应当以基肥和种肥为主;氮肥应当把基肥、种肥、追肥结合起来,掌握关键时期,充分发挥氮肥的作用。
据试验,小麦一般大田需氮的关健时期是苗期,苗期施氮可以促进盘根分蘖,为丰产奠定基础。因此,同样数量的氮肥以前重(重施种肥和冬前追肥)效果好。玉米喇叭日期需氮量大,追施氮肥可使棒大、粒多、粒重。同样数量的氮肥,以分成四份,种肥拔节肥备用1份,喇叭口肥用2份,增产效果最高。又据全国各地经验,早稻一般要蘖肥重、穗肥稳、粒肥补,前促、中控、后补。晚稻除重视分蘖肥外,还要注意壮尾肥。棉花应轻施苗肥,稳施营肥、重施花铃肥。谷子要重施拔节肥、孕穗肥。总之要根据具体情况,认真实践,摸索出当地作物的施氮高效期。
5.深施肥料、保肥增效
“肥料施进土,一亩顶二亩”。肥料深施,能减少损失,提高肥效。
农家肥料深施,肥料分布整个耕层,便于作物吸收,减少养分挥发损失,并使土肥相融,培养地力。所以,农肥深施,能显著增产。据试验,万斤土粪作底肥深施6-7寸,平均千斤土粪增产小麦10.7斤,浅施2-3 寸,只增产3.6斤。
磷肥浅施,容易停留在有效磷含量较多的表土内,而有效磷含量低的下层土壤反而得不到磷肥。作物只能在苗期从表层土壤中吸取磷肥,根系伸长以后就难以吸收利用。深施,有效磷含量低的下层土壤也能得到较多的磷肥,从而促进根系发育,充分发挥增产效益。据试验,30斤磷肥深施在5-6寸土层内,每斤磷肥增产小麦6.7斤;浅施在表层内,仅增产3.13斤。
铵态氮肥,尤其是碳酸氢核和氨水,容易挥发损失,更应深施。其它氮肥品种,也应深施。深施可使氮肥被泥土覆盖,防止挥发;铵可被土壤吸附,淋失也很少;肥料分布在根系附近,便于作物吸收。稻田深施,可使铵态氮处于缺氧环境,防止变成硝酸而淋失,或变成氮气挥发掉。
氮肥深施可采取以下方法:
(1)基肥深施。碳酸氢铵或氨水均可作基肥深施。旱地结合犁地顺犁沟溜施,边施边耕;稻田在施肥、犁田后, 随即灌浅水耙湿整。
(2)种肥底施。小麦、玉米、谷子等作物,在墒情较好的情况下,播前开沟或用简易农具集中条施在种子下面或种子侧下方,使种子靠近肥料。
Abstract: The budget of silt amount is the premise of dredging engineering, it is related to the optimal selection of engineering cost and its calculation scheme. The calculation must be precise and consistent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The common methods of calculating the amount of silt are section method, DEM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method, the grid method, the regional earthwork balance method and the average height method. This paper takes the method of square grid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the dredging of volume calculation of Xiang Lake.
关键词:清淤;数据采集;方格网法;方量
Key words: dredging;data acquisition;grid method;volume
中图分类号:TV69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9-0145-03
0 引言
清淤工程指疏浚河道,为水利工程。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的开发建设发展比较迅速,特别是南水北调等战略性工程的快速推进,同时河流对人类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在当今社会,河流治理以及存在的问题也广受群众关注,清淤工程是切断河流内源污染的有效工程措施之一。为了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不对人们的生活以及其它物种的生存造成伤害和影响,我们需要严格按照水利施工的规范,对河流进行清淤工程的措施。使得日益影响到排涝、防洪、供水、通航等种种功能的发挥得以正常,使得群众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而测量工作是清淤工程的首要工作。
1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如今大型工程之中,一般先选择将水库或者某段湖泊内的水抽干,用免棱镜全站仪或者RTK对淤泥表面的高程进行测量,等到施工完成之后,再次用上述办法对测量淤泥低层的高程。或者首先进行水下测量,利用游船和棱镜或者测深杆配合RTK流动站,来测出水下的三维坐标和高程,接着在工程施工结束之后,再用免棱镜的全站仪或者RTK对淤泥底部的高程进行测量,两种方式视测区水深程度和地域坏境而决定。
清淤工程作为水下方施工,其受自然环境与水流速度的影响较大,必须选择在风平浪静的天气,这个对于工程实施的效率造成了困难。其次,在清淤工程测量工作当中,河流或者湖泊边遮盖物较多,例如灌木丛。再者因为天气原因,在水面之上经常雾气腾腾,造成通视困难,遇到这种天气会使得全站仪无法正常工作,对工作进度造成麻烦。最后,由于河流、湖泊周围容易受到河水的冲刷,对控制点,基准站的选择也造成了一定的困扰,综上各种不可预计的自然因素,在选择控制点和测量工具的问题上需要仔细斟酌比较,以便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 研究的意义
基于现今在清淤工程测量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以及在最终方量计算方面不同方法的合适性选择,通过此课题的研究,首先能更好地明确在不同区域环境中测量方式以及测量工具的选择,同时对测量人员的安全如何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以及控制点、基准站的位置选择性。在方量计算方面,通过不同的计算方式结果的分析与比较,给工程实际操作提供合适的借鉴作用,确保精度达到工程规范的要求,以及资金和效率的保证。
3 项目概况
象湖位于南昌市的西郊,由东江、南江、西江、北江和青山湖的水流集合而成,总面积216平方千米。在进行象湖景区建设之前,需进行清淤工程,并将用象湖淤泥来打造湿地景观。
4 外业数据采集
4.1 水域部分的数据采集
对于湖中央等一些水深区域,将全站仪架设在己测控制点上进行碎部测量,测量人员做好相应保护工作,乘坐游船,在待测点位置将棱镜杆插入湖水当中,全站仪进行三维坐标点位的测取。碎部点要求按照10m*10m的方格间距进行淤泥点位测量。
4.2 淤泥较浅区域的数据采集
对于浅水区,采用全站仪碎部测量。测量人员穿着下水裤直接走在淤泥表面进行碎部点的采集,要求棱镜杆立在淤泥的表面,而不能深入其淤泥内部。
4.3 淤泥较深区域的数据采集
象湖少部分区域在自然风干的情况下,导致淤泥厚度较大,土质疏松与湿润,对测量人员的安全与测量精度都造成了一定的麻烦,此时,利用全站仪免棱镜模式对淤泥的三维坐标进行采集。
5 清淤范围的确定
清淤范围的确定影响着清淤量的大小,在实际碎部点采集的过程中,测量人员手持棱镜需要沿着象湖测区的最边缘进行碎部点的测量,测出的数据区域则为整个清淤工程的清淤范围。
将数据点位在CASS图中进行高程点的扩展,检查所有控制点与后视点及一些异常数据点位是否进行了正确的处理。用复合线沿着边缘将所有高程点进行连接,将所有的高程点通过复合线形成闭合图形,即实际清淤工程中清淤的范围(见图1)。
6 方格网法计算方量
方格网法原理是将测区分成若干个边长相等的正方形,通过实地测量测或者相应图纸得到每个方格网点的自然标高,在由已知的地面设计标高,与自然标高的差值,可以求出零线位置,然后求出每个方格的填挖方量,所有方格的填挖方量相加就是整个区域总量。
将清淤前的所有点位在CASS中展开高程点,沿着所有的边缘高程点进行复合线的圈定,将象湖围成一个闭合曲线,注意到小岛同样会进行方格网的计算,新建工程用复合线将两个小岛闭合起来,用方格网的办法求出小岛的方量,将总的方量减去小岛的方量,即清淤前的总方量。
具体步骤:打开【工程应用】菜单栏下的【方格网计算方量】,鼠标选取刚闭合的复合曲线。弹出对话框如图2所示。
在高程点坐标数据文件一栏中选择加载清淤前的总点位数据dat文件目标高程为默认0米根据实际碎部点采集间隔,将方格宽度改为10米点击“确定”,会自动生成经过计算的方格网图,如图3所示。
其中竖列代表挖方量,横排代表填方量,由CASS图可得出,清淤前的挖方量为:
V1=31492878.9m3(包括小u的挖方量)。同样方法新建工程中得出的小岛方量为V岛=835173.7+340707.7=1175881.4m3,如图4所示。
求出清淤前的方量(减去小岛)为:
V前=V1-V岛=31492878.9-1175881.4=30316997.5m3
清淤后的点位展开到象湖地形图中,将象湖的复合线和小岛的复合线分别进行处理,接着与清淤前的方法相同,用方格网法进行方量计算,求出的方量V2=30258404.9m3,如图5所示。
同样求出小岛的清淤量为V岛=341827.7+830700.6=1172528.3m3,如图6所示。
由此得出清淤后的V后=V1-V岛=30258404.9-(341827.7+830700.6)=29085876.6m3。
即清淤总量V清=V前-V后=30316997.5-29085876.6=1231120.9m3。
7 方法评价
地形模型上截取的,算出的填挖高度不准确,求出的方量有误差,方格网法是用平面四边形方格来拟合斜坡,当方格的宽度越小,就越接近斜坡。优点是没有庞大冗杂的数据存储量。缺点是始终存在着一定的误差,因此方格网法只适用于开挖前后比较平坦,高程起伏不大的地面,象湖的清淤工程的淤泥高差总体比较平缓,适用于方格网法。
参考文献:
[1]艾新龙,王莹,齐艳波.提水灌区清淤方量的测量与验收[J]. 黑龙江水利科技,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