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师之家范文

教师之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之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师之家

第1篇:教师之家范文

一、首先的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塑造教师良好形象

打铁还须自身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是开创教育教学工作新局面的决定因素。提高自身素质,塑造教师良好新形象,既是广大教职工的殷切希望,也是学校与时俱进的要求,不断深入的改革对教育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课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抓住机遇,实现教育工作的新突破,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改、发展和稳定大局中的作用,教师的素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搞好教学工作,教师既要热心、细心、用心,又要多才、多艺、多技,这样才能成为学生信赖的服务者。

1、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政治素质是灵魂,是方向,是教师素质中的关键。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一是表现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和党保持一致;二是要牢记教职工是学校的主人,离开教职工的参与和支持,学校将一事无成,教学工作将一事无成。所以,教师说话办事始终要遵循“依靠”方针,始终要着眼于我是学校的主体这个基本点,通过学习不断的提高并展示自己的工作才能,使人信服,受人尊敬,塑造博学多能的服务者形象。

2、提高文化业务素质,认真履行教学职能。

作为教师,要努力提高洞察能力,塑造优秀的人格形象,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要精通业务,吃透有关工会工作基本理论和相关的知识。熟悉工会工作的特点与规律,自觉贯彻执行工会工作方针和总体思路,全面履行工会的基本职能,善于将工会工作与学校的教学任务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工会说话办事才有底气,在教师中才有号召力,才能使工会工作开展得正确规范,富有成效。

3、提高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自身的利益。做好教学工作,必须要树立强烈的法治意识。作为一名教师,既要承担教育学生的职责,又要支持学校的行政管理,同时要学法、知法、用法、护法。能够利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的权益及时将职工的愿望和要求,通过法律反映、呼吁,,这就需要教师干部增强法律意识,做到依法施教,依法维护职工的利益。这对我们每一个教师干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有很强的法律知识,并且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二.其次要搞好学校工会工作解决教师后顾之忧

教职工是学校的主人,是学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和建设者。学校工会要关心职工生活,增强教师的主人翁精神,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1.实施民主管理。

每学期初,学校都要召开全体教师大会,积极让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工会事先要下发工会活动计划草案,并广泛征求各教研组的建议。根据广泛征求的意见,配合学校,列出学校发展的目标改革;如学校教师外出请假制度;教师外出学习制度;学校教师奖励分配方案;学校教师考核方案;教师评聘方案;学校安全教育等教职工所关心的要点,要让全体教师参与讨论。让他们以主人翁的精神参与学校全方位的民主管理,并最终修订成学校的各有关制度并加以落实。

2.坚持校务公开

学校工会要全面贯彻、执行县政府、教科局关于“校务公开”的意见精神,积极组织实施学校校务公开。学校党支部和工会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向全校教职工全面公开学校财务、职评、评先、考核、福利、教学、培训、后勤等整个工作情况,倾听全校师生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校务公开能促使教职工对学校发展前途、改革的目标、管理的方法、工作的程序进行了全面的、深入的了解,全面调动广大教职员的积极性,增强广大教职工参与管理学校的意识,加强了学校的民主建设和廉政建设。

3、关心教工,关爱学生,把工会建成温暖的师生之家

工会干部要做到时刻把职工、学生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切实把表达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进一步密切与教职工的联系,听取职工的意见,反映职工的呼声,吸取群众的智慧。工会干部要带着满腔热情和深厚感情帮助师生解决实际问题,使教职工从心底依赖工会,安心教学。

4、关心教职工生活。

(1)教职工生病住院、结婚生育看望慰问制度。学校教职工遇有婚丧产假,学校工会都要组织人员前去慰问,把学校的关心送到每个教职工的心坎上。真挚的关怀为广大教职工解除后顾之忧,使他们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把学校事当作自己事,积极地以主人翁的精神投入到学校管理和建设中,为学校发展作贡献。

(2)教职工奖励制度。学校工会对于荣获省、市科研成果、论文、优质课及教师指导奖的教师,按照不同级别分别给予物质奖励,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层次。

(3)关注教职工的身心健康。教师的职业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整天跟学生和粉笔打交道,很少参加户外活动,容易导致各种疾病,因此,防病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

教师是教育之本,工会组织要充分认识到教师在学校建设发展中的作用,从工作、生活、健康、休养等方面给他们特别的关心与服务。一是为教职工建立健康体检档案和健康跟踪机制,定期体检,掌握其健康状况,及时提供保健咨询服务。

5、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陶冶教职工情操

(1)开展各种艺术活动。为提高教师们的审美情趣,学校工会要在开学初就制定了一系列文艺活动计划,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师生们在活动中放松了身心,促进了相互了解,摒弃了庸俗的人际关系,使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第2篇:教师之家范文

大家好!

我叫***,来自**小学。非常荣幸参加今天的竞聘演讲,并期望能在教改的大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生在教育之家我出生在东江边上的一个小镇,父亲是一位深受学生爱戴、教龄长达35年的中学教师;母亲是一位受人尊敬、能干的妇女干部,后来也在学校工作。我的一位姐姐是教师,我的嫂子是教师,我的弟媳是教师,我的爱人和我都是教师,一句话:我的家是教师之家,我以教师之家为荣!

我在教育中长大我能当教师,除了家庭的影响外,我的启蒙老师对我的影响特别深刻。由于当时小镇上没有学前教育,我在写小写“3”的时候写成了像在飞的小鸟。是老师手把手地教我学会的,就像我妈妈那样,我不由自主地叫了一声:妈妈。从此,在我心中播下了当教师的种子。

我要在罗湖教育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以上的人生经历,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有百倍的信心当好校长的助手,协助他办好学校,让学校上档次,上水平,为罗湖教育强区增光添彩。

当前,教育战线正迎来了改革的春天,各项改革措施逐步推出,素质教育实施正方兴未艾。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面向全体”就是坚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帮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因材施教,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如果有幸当上副校长,我将协助校长做好分管的工作,并实行“一个转变,三个改革”。一个转变就是转变我们的人才观:我们小学的任务是把儿童培养成具备初级生存能力的少年,为初中输送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合格并有特长的生源。

一改教学法。我崇拜的教育家有很多:卡耐基、杜威、孔子、陶行知、支玉恒等,然而我最崇拜的是现代教育家魏书生。他成了我学习的偶像,从他那里我学到了不少为人处世的道理,学到了不少教育教学的经验。我特别佩服他的教法,他身为中学校长,不但当班主任,还担任语文课,还要经常在外作报告。按道理,他所任教的班级一定是差班,不说差班也一定是后进班。但事实胜于雄辩,他所带的班级不但不是后进班,而是先进班,学生语文科成绩名列前茅。我左思右想,他与我们传统的教育方法不同,他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大大地挖掘了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在创造中进步。他把学生分成语音组、词语组、语句组、段落组、写作组等。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有哪一方面的问题,就去找那个小组的成员解决。学生如此学习,他当然可以自由了。我也在小学生中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针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怕写作文、日记的问题,要求学生亲自种豆子,把劳动的经过和豆子发芽的情况如实地记录下来。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不但喜欢写作,还写得好。到了六年级,不少学生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我以此为素材写的论文获得了中央教科所学法指导论文二等奖。

二改教材。新一轮的课程教改革早就定好了调子:国家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课程体系;实行一纲多本;打破出版、发行的大一统局面。这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作为基层的教育工作者,对这一改革从内心感到高兴。一是我们有选用教材的权利;二是我们可以编写校本教材;三是实行综合课程后,我们的课本种类可以大大地减少,学生的书包将会真正地减轻,才能把素质教育深入地开展下去,教师才能抽出一点时间去进修,以适应时代的要求。目前,莲南小学围绕科普兴校这一特色,正在进行“三模”科普活动课程的研究和开发。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把教材开发出来。届时,我们还要申请鉴定和专利。

三改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是方向标,具有强大的导向作用。一是上级政府部门对一所学校的评价;二是学校本身对教师工作的评价;三是对学生的评价。我认为,要评价一所小学办得怎么样,广东省督导评价体系是比较科学的、系统的。在评估标准里面,包括了学校办学条件和管理两大类别,一灿?9条指标,每一指标有相应的分值,总分值500分。对学校的每一环节,每一个角落都纳入评估体系。我将协助校长按督导评估的的标准建设和管理好莲南小学,力争早日实现五年规划的目标——把莲南办成省一级学校。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评价,一直是校长们头痛的问题,因为教师的工作是良心工作,难以衡量。我认为可以制定相应的量化评比标准,实行量化考核,过程和结果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三个有利于”和“三公”为原则:有利于学校整体工作;有利于教师积极性的调动;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作为学校领导绝对不能以班级平均分或合格率作为教师工作评价的唯一标准。要是这样,接到后进班的教师再认真、再负责,第一学年可能什么也评不上。教师工作的评价考核,在莲南小学做得很好,从来没有教师因年度考核、评先、评优闹意见,真正考出业绩、评出先进、鼓足了干劲。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相当重要。评价学综合生素质的标准就是你认为需要培养的目的。我们小学的培养目的是要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个性有特长的初级人才。考核学生要以综合考核为主,兼顾特殊,要不然就会扼杀学生的创造能力,特长生受打击。当今世界级的钢琴王子——李运迪,他要是在普通的小学、中学学习,就可能没有今天。像韩寒这样的特长生,一定要他在数理化方面齐头并进,他可能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学生。我举的两个例子,不是说明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要全面发展,而是想说明我们要让某一部分学生的某一方面优先发展,使我们的小学教育在普及的基础上实行优者更优,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真正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其次,树立终生教育的观念,活到老学到老,更新知识,优化知识结构,特别是我们中青年一代,处在改革的潮头,国家已加入WTO,祖国申奥的成功,都向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勇敢地迎上去,使自己与时俱进,不断努力进取,将来成为深圳、全国的名师,同时愿自己的桃李芬芳。我能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奉献青春热血,实现人生最大的价值,是我最大的幸福!

最后,我想说,不管能否当上副校长,但就我的人生旅程来说:我的过去属于罗湖教育,现在属于罗湖教育,将来仍然属于罗湖教育。

谢谢!

第3篇:教师之家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校教学质量评价意义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2-0224-02

随着中职学校各类教学评估工作的深入开展,作为质量监控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学生评教工作受到教学管理部门的重视。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虽然影响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因素较多,但作为教学管理部门来说,教师的教学质量是最为关键的。而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他们与教师直接接触,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感受最深,是教学效果的直接体现者,因此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最了解。

1中职学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意义

教学质量是现代教学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构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机制,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与标准,意义重大。

1.1 有利于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建立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机制,通过良性的信息反馈,教学管理部门科学、客观、准确地给教师本人反馈评价结果[1],使教师正确认识自己的教学状况,促使教师注意发挥优势,改正缺点,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

1.2 中职学生评教是以人为本现代教育理念的体现

中职学生对教师课堂质量的评教,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2]及对学生的尊重,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自己、教师和学校的责任感。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也可增进学生与教师的沟通,有利于改善师生的关系,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1.3 中职学生评教是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师教学质量考察的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

为教学管理部门提供较客观的教师教学现状的信息。为制定合理的教学管理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对影响教师教学质量的不利因素还可及时地加以干预。

2中职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评教存在的问题

2.1 中职学生缺乏相关的评价知识和技巧

中职学生由于年龄小,缺乏相关的评价知识和技巧,难以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做出科学而全面的评价,使评价结果与事实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为此我们在评教的最后增加了学生对教师的文字评语。

2.2 中职学生对评价缺乏正确的认识

中职学生对评价缺乏正确的认识,可能使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流于形式而做出不负责的评价。

2.3 学生在评教时,感情用事

有个别的学生在评教时,感情用事,将自己的情绪和个人情感带进评价体系中去,表现出非理性的一面[3],使得评教结果失真,影响管理部门领导对教师教学工作质量结果的客观、公正的判断。

3中职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对策

3.1 科学地设计指标体系

制订科学的评价体系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建立指标体系及评价过程要始终以客观事实为标准,能准确地反映评价对象的基本特征、基本属性及教育的客观规律,保证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二是方向性原则。教学质量评价必须以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为依据,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统帅课堂教学体系。指标体系既是为当前教学的评价,又能成为引导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遵循的规范。三是可行性原则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要有统一性,也要将指标具体化,达到符合中职学生的要求。

3.2 合理地组织学生评教

为了减少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不正常现象的发生,我们在每个班级挑选了学校学习前十名的优秀学生参加评教,并对她们进行评教目的和意义方面的培训,认真宣传,详细地向学生讲解评教指标的含义,结果使2010-2011第二学期的学生对教师课堂质量的评价效果良好,可信度也较高。

3.3 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教应采取综合评定的方法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除学生评教外,应结合学校教学管理部门领导组织的听课督导小组,分成文科与理科理,理论课与实践课,新生班与高年级班,将教师划分为年轻教师和资深教师组,对教师从组织教学、课堂与学生的互动、教学语言是否规范、授课内容的正确性等方面做出客观和全面的评课。另外还要参考教师之间的同行互评,最后给每位教师评价出较公正的分数。

总之,教育作为培养人的场所,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长期的过程,而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教手段往往只能反映一些短期可测目标及个体学生当前的状况。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吴国华.论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机制[J].天中学刊,2010,25(2):65.

第4篇:教师之家范文

一、相关概念界定

1.教师培训教师培训,广义讲地讲,指的是教师教育,以前成为师范教育,包括职前教师培养和在职教师培训;狭义地讲,在职教师培训又叫做教师继续教育。时至今日,通常意义上讲,教师培训指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以及满足教育与课程改革对教师素养的要求,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在职教师开展各种层次、形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在职教师在专业上,学术上和人格上得到可持续的发展与提高。2.教师教育的价值取向教师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指对接受培训和提高价值观念和行为的反映,是对教师价值观念和行为的反映,是对教师教育价值功用和行为取向的系统认识和基本看法。

二、教师价值观念的形成

教育信念是教师教育历程中内心所信以为真的理念,受到个人经验、学习背景、教育情境、教育对象和工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并且这些影响因素决定着教师教育教学的判断,对于教师教学理念、课程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的使用会产生很强的影响力。因此,教师是否具备积极向上的教育信念对以后自己的教育教学必然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教育信念是教师进入教师职业领域的一种重要的专业特质。教师培训过程中,教师同时与教师自身学校和政府发生关系,产生个体价值(关注的是促进个人知识与理智的发展;达到个性的完善)、文化价值(关注的是知识的创新,学术的探求和科学的研究);社会价值(关注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科学与文化素质为目标),即价值的多样性。教师在培训过程中,价值观的形成旨在保障教师教育质量,而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培养或培训高质量的教师。

三、教师教育的价值取向研究

教师教育价值取向是在不同的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形成的,从而体现出多层次、多形式的特性。1.工具性价值取向其实质在于教师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以促进教师自身、学校或教育主体的社会价值的实现,以获取利益最大化。主要体现在一下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本位的工具价值取向,强调教师培训的社会服务性。二是,文化本位的工具价值观,强调教师培训对人类文化的传递,延续及发展的作用,以知识教育为主要特征。2.主体性价值取向其实质在于教师在培训过程中,以促进教师身心的和谐发展及完善健全人格为目标。主体性价值取向要体现出各种价值的平衡与协调,教师培训的出发点,立足点和归宿点应该是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3.教师教育的行为取向教师培训的教育价值取向决定了教师的培训要求和行为取向。教师的培训,从教师个人而言,是受精神支配的内在动机,这一行为从培训的需要开始,进而引发培训的动机和行为,教师的培训要求是教师培训行为的原驱动力。4.教师教育的实践取向我国对教师的培训次数日益渐长,然而,由于培训模式只局限于理论上,从教师培训的效果来看,出现教育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实践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具体表现为:(1)培训内容脱离教学实际,削弱了教师在职培训的积极性;(2)只重形式,不重成效。一大部分教师对在职培训的价值认识低调,态度冷漠,更多的是履行过场。如评职称必须参加的英语、教育学、心理学、普通、新教案培训等。5.教师教育:重建“发展育人”的价值教师教育必须回归育人的原点,寻求育人素养与教学技能课程的深度融合。教师在培训中,首先,应该激发教师育人动机,其次,是育人角色的认同,最后,才是育人方法和技能的训练。教师教育,首先,是一个关乎教师价值观的问题,其次,才是方法论的问题。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汲取科学主义的丰富营养,顺应人本主义的发展潮流,关注教师主体性、课程教育性和发展引领性是当下教师教育的必然选择。

四、教师教育中有关“人的研究”

第5篇:教师之家范文

1.建立广泛的社会支持性环境,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教师的经济收入、政治待遇和专业待遇。

(1)创建自由、平等、和谐的工作环境,是推动教师主体价值实现的外保障。教师要求在实行民主管理、尊重个人价值、重视人的主体性的环境里工作,是教师的权利。重视教师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是更新社会对教师的认识,促使教师主体价值实现的关键。社会各界应有意识地为教师群体提供宽松的精神环境,对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归因,减少教师的精神压力,为其提供自我超越、自我反思和我批判的社会前提。教师在遵从社会主流的善的价值观念的同时应关注身生命价值的完善,在获得自我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促进社会进步社会也应为教师职业提供宽松的舆论氛围,以使人们的思想感情得到最普遍的相互沟通,使人们的行为方式得到最直接的相互协调,最终使教师的内心世界得到最便捷的自我认同。

(2)改善教师经济待遇和工作条件,是教师主体价值充分实现的物质保障。至少从目前来说,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还比较低,教师职业也远未成为最受尊重的职业。教师的重要性人人皆知,但是影响教师作用发挥的教师地位并未随之提高,人们更多地看到教师的义务,而忽视了其权利的存在。许多教师常年领不到微薄的薪水,生活失去保障;一些地区。尤其是广大农村贫困地区和边远的山区,还存在长期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教师工作积极性,淡化了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和成就感。我国《教师法》虽然明确了教师的权利,但过于原则,还未进一步明确教师享有的专业权利,进一步行使和保障这项权利。

2.完善教师教育制度,树立持续开放和发展的教师教育观

教师教育作为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应从教师的成长过程和一体化的立场来组织,教师职业生涯的所有阶段都应得到有力的支持。在可能的情况下,允许教师按照个人的学习意愿与学习需要,选择自身专业发展的途径,力求把国家对教师的要求与教师个人的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满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及每个教师主发展的需要。从终身学习的理念来看,任何职业水平的发展都存在“高原”现象。研究表明,教师在其从事教师职业

五、六年后已基本定型,如果不实施强有力的继续教育,使其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技术等全方位更新,其职业水平将在垂直层级上出现停顿。因此要落实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尽快出台有关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的法律、法规,明确教师的权利、义务等相应约束机制,切实给教师继续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和物质保障并建立与聘任、加薪、晋级相关的激励机制,把教师的在职培训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1)转变教育机制,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对教师进行培养与培训时,应在模式上实现从知识传授的经院式教学向注重求知过程与方法的实践反思式转变;在内容上实现由知识补偿教育向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提高教育转变;在教育手段上,实现由课堂教学手段向现代教育技术为中心的网络化培训转变等等。既调动参与培训教师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使教师在接受新思想和形成新观念方面有所进展,从而使教师获得自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而不仅仅只是为了适应教育教学实践而接受培训。

(2)转变教育观念,着眼于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

教师教育必须关照社会变革对人(特别是教师和学生)的生存和发展提出的挑战,致力于帮助教师形成良好的教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改善和提升教师的生活质量,促进教师热爱教育生活,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为此,教师教育应当正视当今学校师生的精神状况,淡化工具性教师培训和机械性重复训练。要帮助教师主动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从传统的“劳力型”教书匠转变为开发学生智慧、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智慧型良师益友。通过教育传承和迁移,促进教师建构人性化师生关系,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从而改善和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

3.倡导人性化教师管理,强化对教师的人性化关怀

从教育活动本身来说,应给教师主体发展留出相应的制度空间,实制度规定的人性化。近年来,教育中行的末位淘汰制、下岗制、教师聘制、工资级别制,以及按级取酬等竞性的评价制度给教师带来持续不断紧张感,每位教师都感受到了前所有的压力。一些心理压力比较脆弱教师往往因为压力过度而导致心理碍。形成职业倦怠。学校应实行“弹管理”,保证教师自由支配时间,给师以更多的个人独立思考与钻研的时间。当前,人们已经理解到“违背教意愿或没有教师参与的教育改革从没有成功过。”也就懂得了“进一步收教师参与有关教育的各种决策”重要性。因此。真正具有主体性、追求主体价值实现的教师,是参与型、主人型、自己把握并决定着自己命运与前途的教师。

4.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培植终身学习和反思的理念

人们都主张教师必须掌握教育的技术,但同时又力求避免教师成为技术的奴隶,为此,有理由鼓励教师成为教育的工艺学家,鼓励每个教师都有或者说应该有自己的教学风格。都期望达到教学艺术的高水准。因此,尊重个性的创造,鼓励教师提升职业活动的境界,使教学活动成为一个艺术创造的过程。教师职业活动的理想境界是指教师作为职业活动的主体。将职业活动看作生命成长和价值实现的手段。教师要想真正实现主体价值。就要成为教育生活的主体。这样,教师具有内在积极要求发展动机,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究、不断进取,不断自我反思、自我建构,成为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教师。

(1)“专家型”、“专业化”作为主体价值实现的目标和核心

新世纪教育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专家型、学者型、研究型将成为教师的职业定位。专家型教师应该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自觉的职业规范和高度成熟的技能技巧,在实践中能够不断研究和探索,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专家型教师与一般教师不同,突出地表现在教学效能感、教学监控能力、教学行为和教育科研素质等方面。这些应该成为教师不断调整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内容、方式和策略的重要参考。

(2)自觉反思是教师主体价值实现的主要途径教师还应在自身的整个教育教学

生涯的每一个进程中培植“反思”的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使自我的发展和完善变成自觉的行动,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发展。教师发展与成长的第一步,就在于教师自身的反思、教师对自身评价和教师自身的自我改造。目前,反思已被广泛看成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性地考察自我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回顾、判断、自我监控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需要强调的是教师的反思是将反思目标直接指向专业化发展,进行多方面、全方位的审视和分析。因此,它是一个深刻的、经常性的、制度化和系统化的反思。

第6篇:教师之家范文

幼儿教师和护士一样,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只有女性才能从事的职业。这种观点无疑是偏激的,也是错误的。但是要彻底改变社会对它们的看法,却并非易事。可喜的是近些年来,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注重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逐渐意识到幼儿教师单性别化和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诸多不和谐之处,认为男性在幼教工作中可以弥补幼儿园中“阴盛阳衰”的状况,对幼儿的思维方式和性格发展等多方面都可起到女性所不能起到的功能,于是社会上开始出现鼓励男性加入到幼教行列中去的声音,幼儿园的大门也开始纷纷向男教师们敞开,越来越多的幼儿男教师由此诞生。私以为,幼儿男教师这项职业的出现并非出自偶然,而是时代的产物。

其实,幼儿男教师在中国早已有之。上溯到上个世纪

二、三十年代,中国教育界就涌现出了一大批为学前教育奋斗的有志之士,陈鹤琴、陶行知、张宗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为学前教育的发展和理论建设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张宗麟先生更是有着“中国第一位男幼师”的称号,他在对现实学前教育状况不满的情况下,毅然决定前往陈鹤琴先生创办的南京鼓楼幼稚园做教师,一边教学一边探究,并于1926年到1928年间先后发表《幼稚教育概论》等数十篇论文和译著,震动了中国教育界。张宗麟先生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他的事迹无疑为当今社会的男幼师们树立了楷模。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张宗麟先生那个迷茫和探索的时代已经过去,学前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我国社会主义虽然只处在初级阶段,但国家重视教育,改良政策向教育倾斜,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充分发展壮大。学前教育作为教育领域里最基础的部分,它的发展和建设理所当然地被提上计事议程。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21世纪最关键的是人才,而人才的培养要从幼儿抓起。于是全国各地的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喷薄而出。许多女性开始从事幼教工作,并一度占据了幼儿教师头衔的主导地位。

可是随着幼儿的主体地位的越来越被重视,如何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成了所有幼教工作者头疼的新问题。逐渐地又有人开始反映许多男幼儿具有女性化倾向,矛头直指幼儿园教师性别单一化新问题。人们开始觉察到幼儿园里应该拥有一定比例的男幼师。因为“男性有阳刚之气,其外表刚毅、果断,若揉合了女教师的耐心、细致、温柔、能歌善舞、富于表现力等优点,将会使幼儿园茶馆暖气以来的‘阴盛阳衰’现象逐渐得到平衡、调和,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除此之外,他们认为男性在电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设备的配套使用、名目繁杂的体育设施方面将大有用武之地。或认为男教师的心理特征及行为方式对幼儿有积极的促进功能;或认为男教师会对幼儿的性别意识起到积极影响;更有甚者称其为“为儿童的精神世界补钙”。总而言之,在各方面的努力之下,男性开始打破传统的思想偏见,逐步迈向幼儿教师的行列,肩负起培养后代的责任和义务,成为了学前教育探究领域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幼儿男教师的职业价值和职业尊严

客观地讲,幼儿男教师在社会的呼声是越来越高的。许多大城市的幼儿园和家庭都熟悉到男性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也都欢迎男性前来担任这一职业;绝大多数学者也都呼吁广大热爱学前教育的男性青年参加到这一工作中来,共同为学前教育和幼儿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从长远的角度上看,这也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但是在现阶段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幼儿男教师们却碰到了诸多困难。他们一方面被人们用空洞的褒扬抛向高空,一方面又被现实的重力拉回地面——可谓结坚固实地摔了个“重伤”。在对武汉市内几所幼儿园里仅有的六名男幼师的一项专项访谈中,作者发现六名“园宝级人物”均或多或少对现实有所抱怨,而抱怨的最关键新问题还不是事先意料中的低薪新问题,而是社会对幼儿男教师这项职业的认同感新问题。

有着两年工作经验的李明(化名)告诉我,尽管每年的年终评选他都会有奖项归入囊中,但是他由衷地感觉到“我的职业价值在世俗的眼中是一文不值的”;“从而我的人身价值也似乎因此贬值”;“感到很没有尊严”;“等到真正工作了之后才发现原来这个社会上更多的是对幼儿男教师这项职业的嘲笑和讥讽,绝少有人能够真正理解”。

这样的目前状况是作者始料不及的。尤其是当作者满怀豪情地采访一位“武汉市先进幼儿教师”的时候,听到他这样说,心里更是久久不能平静。幼儿男教师这项职业是社会需要的职业,但在它为社会服务的时候却遭到社会无情地鞭笞。究其原因依旧是传统社会观点的束缚新问题。长期以来,人们都以为教育孩子是女儿家的事情,社会、包括家人对男性从事幼儿教育的角色熟悉不足。这对他们的工作、生活以至于心理都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如恋爱、婚姻、社会地位……同时,人们心理普遍存在着学校等级制度,认为从幼儿园到大学,肯定是越高级越好,学校的老师水平也理应是一层比一层高;反过来,幼儿园里的老师就被认为是能力和水平低下,自身修养不够了。

我们说,职业价值的体现不仅仅在于这项职业是否为社会所需要,同时社会和四周人的眼光以及他们对待这项职业的看法也正是职业价值的侧面反映。幼儿男教师在生活和工作中处处受限的现实状况,仿若有人在他们背上贴上了一道标签,这对幼儿男教师这项职业本身的发展是不利的,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如此。正如前面所说,幼儿男教师需要来自社会各方面更多的理解和尊重。

三、幼儿男教师的发展前景展望

如今,21世纪即将迈入第九个年头,学前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在各个领域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进步之一便是幼儿的地位日渐被抬升,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幼儿在幼儿园中的主体性地位,还了幼儿在学前教育中的“本来面目”。可是,在幼儿的主体性越来越被社会认可的时候,人们对于幼儿男教师的关注程度却并没有因此而递增,相反,似乎还有削弱的趋向。“以人为本”的口号喊了几十年,却仅仅局限在了学生这个主体上面,却没有涉及到学校、幼儿园的另一个主体——教师,非凡是男教师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可悲的现象。

第7篇:教师之家范文

关 键 词 :高师 音乐教育 素质教育 分析 思考

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面向中小学教学,他们大多数从事基本的中小学基础教学工作。从工作性质和职能的位置看,他们处在我国基础教育由普及性的小学教育跃升到“术业有专攻”的大学教育之间的过渡期,是基础环节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因此,加强对高师院校学生的素质培养,使他们毕业后成为合格的小学教师,以满足中小学基础教学的需要,是高师教育的当务之急。

全面培养高师院校学生的素质,与高师教育的质量密不可分。从适应中小学教学的角度看,高师教育应在重视较高层次的教学、科研的基础上,重视对基础教育的研究,有针对性地缩短高师教育与中小学教学的距离,减少毕业生与中小学教师角色转换的时间,使他们尽快地成长起来,以适应21世纪基础教育的需要。然而,目前的高师教育尚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其中,与基础教育脱节的现象表现得极为突出,而要达到上述目的,高师教育必须不断完善。作为高师教师的一员,笔者从教学实践中总结以下几点供同行参考。

第一,高师音乐教育应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切实教育学生热爱教育事业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兴旺发达,关键在于教育。而教育的发展,一靠国家的重视,二靠教师的努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未来世界的塑造者,是成功的桥梁,是前进路上拓荒者坚实的后盾。教师只有热爱本职工作,时刻牢记自己是美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才能自觉地加强自身修养,尽到教师应尽的责任。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在各种类型的教育中,师范教育又处于重中之重的首位,是“教师之母”。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时刻认识到国家赋予自己的重任和未来的真正价值。

教育学生具有牢固的专业思想,不只表现在德育课上,古人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师教师应把丰富的学识与高尚的情操贯穿在每一堂课、每一环节中,要时刻注意基础教育的重要性。教师言传身教,学生躬行领会,使高师毕业生具备较强的事业心,全身心地投入到未来的基础教育工作中。

第二,牢记高师毕业生绝大部分从事中小学教育的宗旨,严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关

高师院校面对的是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它开设的课程都是以基础教育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其中有涉及中小学实际的基础理论,诸如心理学、教育学,又有站在更高层次的中小学教学各门类专业知识,如文学、数理、艺术的各门类专业等等,它们分类详细,但都是站在同一领域由浅入深地阐述问题,与中小学基础教育一脉相承。高师学生如果真正掌握在学校里所学的各门课程,能够融会贯通,那么面对中小学教育定能游刃有余、运用自如。

为此,高师教师应尽快在高师院校与中小学之间搭架桥梁,帮助学生尽快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使学生在学好各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将实践环节贯穿于日常教学中,以避免枯燥的理论讲解,代之以各种类型的训练达标;避免空洞的说教,代之以脚踏实地的活动和竞赛,从根本上解决高师教育与中小学教学某些方面的脱节问题。比如为加强基础训练,可以搞一些普通话竞赛、文艺演出、书画展、仪态仪表比赛、百科知识竞赛等等;为沟通高师与中小学教学的关系,可以在每学期适当时候与中小学搞联合教学,召开大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理论研讨会,探讨两者的差距,取长补短,随时了解中小学的各种信息;为适应未来的中小学教育,还应组织好社会调查,然后针对实际制订教育教学方案,使高师教育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基础,真正发挥“教师之母”的作用。

第三,厚积薄发,居高临下,时刻把学科最前沿的信息传授给学生

在学校期间的几年应该是“术业有专攻”的时期。作为教师,应把自己的学识和研究成果全部都传授给学生,使其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丰富、广博的知识,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传授知识是教师的职责,但是,高等师范院校教师还应传授教学方法,传授“转化”知识的具体操作过程,使学生在学与教两方面都获得收益。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未来根本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学习和创造的能力。在教育方法上,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真正主体,让他们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和创新,从而改变目前的“教师——书本——学生”的单向多维信息交流发展,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高师院校的教师在给学生“鱼”(知识)的同时,还要教会他们“渔”(方法)。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只有学会了“渔”,才会得到源源不断的“鱼”。注意传授教学方法,教会学生针对不同的对象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课堂知识,使接受者领会自然、触类旁通。

第四,全面提高高师教师的素质,使教师不仅具有高尚的师德、丰富的学识,还要有精明的才干、多才的技艺

培养学生具有高素质、高水平,教师自己要首先具备高素质和高水平。依据21世纪教育的要求,教师应是开拓型的,应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和教育能力,一专多能、风格独特、乐观热情、努力进取。在校期间,既要打好坚实的基础,又要培养聪慧的个性、多才的技艺和完美的气质,要既会学习,又会工作,既能精诚合作,又能独当一面。教师要把这些优良作风贯穿在教学及与学生交流的每一个环节中,全方位地培养学生,逐渐使这些未来的教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里,我们的教师不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还是胸怀博大的思想者、科学和理想的宣传者、知识与力量的播种者、智慧和才能的表演者,教师应集多种职业于一身。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全方位地培养学生,尽快缩短高师与中小学的距离,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

第8篇:教师之家范文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评价是按照传统的普通高校教师评价体系,主要从“勤、德、绩、能”四方面进行。高职院校不同于普通的高等院校,其主要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主要承担一线基层岗位工作、对行业前沿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理论知识与实训、本行业通用技术与前沿技术都要进行合理的配比,使得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相应地,高职院校教师同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师相比要具备一定的行业工作经验,了解本行业各类岗位对人员素质的基本要求。因此,传统的普通高教教师评价体系已不适合新型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评价的需求。

1.教学评价结果不够客观和全面。一些高职院校目前采用的教学评价方法多是以定量评价为主,评价结果表现为一定的分数,通过分数来判断一名教师的教学水平。这样的评价方法对于找出不足、激励教师帮助很小。而进行教学评价的真正目的在于通过评价活动来完善教学体系、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如果只将教学评价理解为给每位教师打分排序的话,可能会消减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甚至激化教师与学校管理者的矛盾,这就完全背离了进行教学评价的初衷。

2.技能实操在教学评价中权重过低。高职院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训实践在教学中占有很高的比重,学生在实践环节中掌握了专业基本技能的同时强化了对知识的理解认知。但是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远远多于对实训的评价,存在实训评价标准体系不完善、对实训质量评价不够重视、缺乏实习单位评价内容、信息的反馈不及时或改进建议不被采纳等问题。在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阶段,学生们都走出校门,到用人单位实习,学校很难全面、详细地掌握学生的工作情况,这也给实践环节的教学评价造成很大困难。

3.评价指标的设置不能适应教学方法的革新。为了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活力,充分体现实践性和社会性的特点,近些年高职院校一直尝试着引入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一方面鼓励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另一方面鼓励教师进行改革创新,越来越多地采用项目化教学法,边教、边学、边做。随着职业基本素养教育的大力提倡,教师不仅仅只负责教授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向学生灌输职业理念、职业发展规划等对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产生长期影响的知识。教学目的的多元化要求教学评价体系拥有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指标体系。4.教学活动的利益相关者未能全部参与教学评价。传统的教学评价结果多出自学校管理者和教学专家的评审意见。但是,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合作越来越紧密,各个专业的订单班、学生校外实训基地及学校承接的企业项目的不断增加说明高职院校正逐步与社会融合,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所需人才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评价应该在突出学生主导地位的同时,加入社会、行业专家、企业经营者等群体的代表,进行全方位评价。

二、改进和完善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对策及建议

教师教学评价工作,是对教师的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和教学成果进行全面考察,为教师的薪酬分配和选聘提供参考依据,能够激励教师紧随学校改革的步伐,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完善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笔者认为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培育健康的校园文化,做好教师教学评价的组织和管理。教师是学校最重要的生产力,各部门应该提高对教师教学评价的认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培育客观、公正的氛围和主人翁意识,使学生和教师这两大群体能够认真对待教学评价活动。在学生方面,通过教学评价活动,发表对任课指导教师工作的评价和在课堂上的真实感受,教学水平提高的最终受益者是学生,但避免学生将对教师的个人情感带到教学评价中;在教师方面,教学评价不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怀疑和否定,而是要使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学生整体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的提升,教师应该配合教学评价,并认真对待反馈信息和采纳反馈意见。教学评价还是一项长期活动,要成立一个强有力的专门机构进行组织和管理,以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建立和健全教师教学评价的制度。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一项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高职院校建立和健全教师评价制度,首先,要引入新的评价方式和方法。随着教学方式和方法变得越来越灵活多样,相应地教学评价方式也不能局限于每学期一次等固定单一的模式,可以将期中评价和期末评价、随机抽查与固定时间检查、学生评价和专家评价、座谈法和观察法等结合在一起。其次,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教学活动直接作用于学生身上,要注重学生的感受和评价,在欧美等一些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学生评价在教师教学评价标准体系中占比达80%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教师重视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的互动、沟通和交流,学生充分理解教师教学的理念和出发点。同时,考虑到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工作,所以用人单位和行业专家的评价意见也非常重要。

3.完善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应根据高职院校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进行设计和建设。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教学科研能力及社会服务能力等。每一项能力下又包括多个细分项目。具体内容见高职教师教学能力表。

4.建立动态的评价机制。要从发展的角度对教师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价。除了期末等时间节点上的评价外,在授课后的一学期或一年,由相同的评审人,尤其是学生再进行一次评价。随着时间的推移,管理者和教学专家、行业专家、用人单位等对教学的看法会更加透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加成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较首次评价相比要更加客观公正。学校可以通过电话调查、发送电子邮件等形式使已经毕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后续评价结果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比重不宜过高,它是作为对前期评价结果的验证。

第9篇:教师之家范文

一、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一种新的认知理论,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其最早思想可追溯到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协作与交流,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因此,建构主义的学习就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交流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其中,“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理论的四大要素。“情境”、“协作”、“交流”是学习的条件和过程,而“意义建构”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

2.“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在20世纪30年代初,研究如何正确解决儿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问题时提出的。维果茨基认为:儿童发展存在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最近发展区”,教学能加速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不应该指望儿童的昨天,而应指望于他的明天”,“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

3.自主学习理论

自主学习理论是美国学者齐莫曼、宾特里奇等在综合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是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有三个特征:强调元认知、动机等方面的自我调节策略的运用;强调自主学习是一种自我定向的反馈循环过程,认为自主学习者能够监控自己的学习方法或策略的效果,并根据这些反馈反复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强调自主学习者知道何时、如何使用某种特定的学习策略,或者做出合适的反应。自主学习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学习活动的监察、评价及反馈;三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调节、修正和控制。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步骤

1.搭脚手架

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一个复杂的学习任务分解为若干步骤,每一步即是一个台阶,同时适度地逐步增加难度。

2.进人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脚手架搭成之后,教师可以运用设置悬念,实验操作,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工具把握好活动情景的创造,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景中。

3.独立探索

探索开始时,先由教师启发引导,再让学生独立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提示,使得学生在“框架”中能够独立逐步攀升。

4.协作学习

独立探索结束时,教师组织小组协商,讨论。通过进行小组协商、讨论,学生较全面、正确地理解当前所学知识,完成意义建构。

5.效果评价

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体做出的自我评价、学习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三、“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学习观,教学观,师生观

1.学习观

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中,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而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并由此引发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变化。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条基本途径。所谓同化是指学习者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纳入自己的原有认知结构,以丰富和加强已有的思维倾向和行为模式。顺应是指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的外在信息冲突,引发原有认知结构的改造与重组,从而创立新的认知结构。同化引起认知结构的量变,顺应则会引起认知结构的质变。人的认知水平的发展总是这样一个同化与顺应的循环往复、平衡与不平衡之间相互交错的结构变化过程。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积极构建知识的过程。因此,学习不应该由外部决定,学习也不是对外部准备好的信息加工;学习是一种对现实世界创造性的理解过程,理解是一个意义赋予的过程,学生必须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建构现象做出解释。

2.教学观

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中,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是简单的知识呈现者,应该重视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依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同时,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学习中,已形成了丰富的经验。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各异,在学习共同体中,这些差异本身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促进下,学生积极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理解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始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兴趣,学习是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兴趣与新的经验相互作用而发生的。

3.师生观

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互动的合作关系。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和灌输对象。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围绕学生,让学生多方面发挥主体作用,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知识的主动建构,逐渐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与促进者,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和合作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教师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揭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四、“支架”式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运用“支架”式教学模式组织课堂教学时师生关系的度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主宰”。而“支架”式教学模式只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下把握师生关系的度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2.运用“支架”式教学模式组织课堂教学时如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支架”

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中,“支架”喻指对学生解决问题和建构意义起辅助作用的概念框架。通过其支撑作用,学生的认知发展不断得到提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支架”是值得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