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金融决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行为金融;误区;企业投资;思考
行为金融是当前金融领域的一个新发展,这一金融理论创造性的将心理学引入到了金融学中,从金融决策的微观主体来对于金融行为进行一个解释,这一理论对于创通金融理论是一个创新以及发展,目前行为金融理论应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金融行为决策领域。在企业投融资领域行为金融理论有很广泛的应用,其对于企业投融资行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不过目前我国行为金融在我国企业投融资方面的应用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很少有学者从行为金融的角度分析指导企业投融资行为。本文试图从行为金融理论角度出发,针对企业投融资误区,分别从多个维度进行了具体的解决策略,从而帮助企业更好的去开展投融资。
一、行为金融理论概述
行为金融理论是传统金融学与心理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金融理论,这一理论关注个体心理状态对于金融决策行为的影响,这一理论的基本假设以及核心理论具体如下。
1.基本假设
在基本假设方面,传统金融理论都认为金融决策主体是理性经济人,对于风险厌恶,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而行为金融理论则认为决策主体一般都过于自信,实际决策总并不能够充分表现出来理性经济人特质,从而很难实现决策效益的最大化。传统金融理论认为市场竞争是有效的,理性的经济人总是能够把握住各种机会套利,因此市场上最终幸存下来的人基本上都是理性经济人,而行为金融理论则不认同这种假设,因为现实中存在大量反常行为,市场实践中并没有一条最优的路径。行为金融理论认为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参与者并不都是理性经济人,人的非理性行为将会对于金融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行为金融的研究重点侧重于实际发生金融行为,而不是建设的行为。
2.核心理论
期望理论以及后悔理论是行为金融的两个核心理论,期望理论认为在人为投资决策中,等量的亏损所带来的负面情绪要远远甚于等量盈利所带来积极情绪,期望理论认为在人们股票投资获利的情况下,其往往会继续持有,而一旦股票投资亏损持续减少,其持有股票的信心就会减弱。后悔理论在投资领域的表现就是在投资赚钱的时候,人们会为了没有及早进行投资而感到后悔,而在投资出现亏损的时候,人们又会因为没有及早的退出而感到后悔。当投资者投资股票有亏损、有盈利的情况下,如果其脱手套现,其往往更倾向于售卖赚钱的股票。
二、企业投融资存在的误区
企业在投资融中存在很多的误区,这对于企业投融资决策正确性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总结企业投融资中存在的误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投融资行为从众
投融资行为的从众性是企业投融资中存在的主要失误,企业在投资中往往理性思考不足,在投资项目选择方面,看到其它企业投资赚钱,就会盲目跟进,结果进入之后却发现并不能从中赚钱,从而感到后悔。融资方面,同样存在这种情况,看到其它企业纷纷开展融资投资一些新的项目,企业也不管企业自身是否需要,一味进行跟进,结果往往导致企业背负沉重的债务包袱。投资行为的从众行为表现出来了企业管理者投融资决策的不理性,盲目进行投融资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决策失误。
2.止损机制不完善
企业在投融资方面止损机制不是很完善,在投资亏损发生的时候,企业经营管理者总是心疼沉淀投资,不愿意退出已经发生亏损的投资项目,结果导致亏损的越来越大,进而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隐患。在企业的投资项目中,究竟亏损多少企业必须要果断终止投资,很多企业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止损是投资中的关键点,没有这一机制可能会给企业带来难以承受的损失。止损机制在企业融资领域的运用不足,主要就是在借贷方进行资金回收导致的风险方面没有应对机制。
3.风险分散不健全
风险分散是企业投融资决策中必须要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做不到风险分散则很容易出现风险一旦发生,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的情况。在投资领域,企业风险分散的不健全主要就是在投资领域部分、区域分布方面没有综合考虑,投资主体方面没有多元化,投资风险转移不够完善,从而导致企业投资风险比较高。在融资领域,企业风险分散的不健全主要表现为就是融资渠道单一、融资结构不合理等等,这导致了企业融资风险的居高不下。
三、企业投融资决策思考
根据行为金融期望理论以及后悔理论的内涵,结合目前企业投资行为存在的误区,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尽量减少投资者的不理性行为,全面提升企业投融资决策的正确性。
1.避免投融资行为从众
从众是企业投融资行为的大忌,正所谓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企业投融资需要做到足够理性。在企业投融资活动开展方面,需要注意进行投资项目的分析,对于投资项目的发展前景,盈利空间等进行的全面分析,避免脑子一热进行盲目投资。企业在投资项目的选择方面要独具慧眼,建立起来投资收益评估机制,对于那些过热的投资项目不能够眼热,不能因为自己不介入而后悔。在企业融资方面,需要注意分析融资的必要性,融资使用安排、融资成本承受能力等等,通过全面了解这些方面的内容来确保投融资的准确性。
2.合理确定止损机制
企业投融资决策开展中需要确定止损机制,止损机制包括减少风险发生措施以及风险发生之后的具体损失减少应对。在企业投资项目发生亏损之后,企业要资信分析项目的前景,如果短时间内扭亏无望,而长期来看,项目也没有良好的前景,一旦损失超过临界点,企业就要果断舍弃这些投资项目。不能够因为企业投资发生了亏损,有大量的沉淀投资无法回收,就不愿因进行投资项目的舍弃。在融资风险止损方面,关键就是要面对筹资风险进行预警,通过预警发现风险,并及时进行应对。
3.健全投资风险分散机制
企业的投融资行为总是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因此在投融资决策中必需要健全风险分散机制,确保对于投融资行为风险的可控性。在企业投资中,企业可以通过投资多元化,投资具有相反行业周期的行业来对冲投资风险,可以选择和一些投资伙伴合作来分担潜在的风险等等,这样就能够较好的实现风险的可控。在企业融资风险分散方面则关键就是要进行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分散融资渠道单一的风险,避免单一渠道抽贷给企业现金流带来巨大的冲击以及影响,通过合理安排融资结构,避免某一时间段内,企业还债压力过大。
总之,行为金融理论在企业投融资决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深刻理解行为金融理论的内涵,有助于企业在投融资决策中规避各种误区,减少决策失误。目前行为金融理论在企业投融资决策中的应用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未来企业在投融资决策中要注意汲取行为金融理论的思想,全面提升企业投融资决策的科学性,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微企业 互联网金融 决策优化
网络信息技术在商业活动中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促进了传统商业模式的改变。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互联网金融模式在社会经济中不断普及,小微企业逐渐建立起适应自身的信贷模式,为小微企业突破发展瓶颈提供了一条路径,并对传统金融模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与此同时,这种全新的、尚待完善的金融模式也存在不少风险,小微企业必须找出对策来应对这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及融资难原因分析
(一)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
金融危机和接踵而至的欧债危机给小微企业带来严峻的挑战,很多小微企业在客观及主观原因的双重打击下举步维艰甚至宣告破产。同时,随着人工、原材料、房租等价格的升高,又使得幸存下来的小微企业面临成本快速增长的困境,小微企业的发展前景显得很不明朗,这些因素导致很多金融机构不愿贷款给他们。难以解决融资问题,小微企业就无法扩大经营规模和进行有效的改革创新,迫使其只能原地踏步。因此,解决融资问题是小微企业面临的首要任务[1]。
(二)融资难原因分析
小微企业之所以面临这样的局面,有其自身的原因,也与金融机构和相关政府政策有着诸多关联。
1.自身的局限性。小微企业自身有很多难以突破的局限性。首先,小微企业规模小,层次不高,市场竞争能力弱,在不稳定的市场环境中缺乏足够的抵抗力。其次,小微企业有限的管理水平,不健全的管理机制(如在财务范畴,普遍存在不规范的操作,易滋生逃税漏税现象),又加大了小微企业在申请贷款时的难度。此外,小微企业没有太多的固定资产可以拿去抵押,使它们在申请贷款时常常难以获得审核通过。
2.金融机构的无奈之选。金融机构愿意选择大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是因为大企业有较高的信用度,雄厚的物质资金实力。而对于小微企业,金融机构提供贷款不仅得不到较高的收益,复杂的程序也加大了办理贷款时的成本。同时,小微企业在信用度和发展性上的不稳定性,使得金融机构在考虑风险性时,尽量排除与小微企业的合作。这些因素导致小微企业在融资大环境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劣势地位。
3.相关政策的缺失。一段时期,国家很多的税收优惠政策都是针对大企业的,而没有切实地为小微企业谋到福利。扶持政策的缺乏,使小微企业一直面临着税收的沉重负担,发展受到限制。目前,我国对促进小微企业发展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管理体系,也缺乏特殊的扶持政策和真正面向小微企业的金融机构,政策优惠方面处于劣势的小微企业难以难找到更好的发展出路[2]。
二、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意义及创新
(一)互联网金融对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意义
互联网金融的诞生,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注入了血液,激发了活力。目前,我国正处于国民经济发展的转型期,小微企业的灵活性和易塑性使其在经济转型中大有可为,潜力巨大,是国民经济的潜力股。首先,小微企业能够积极调动全民创业的积极性,发挥市场经济更大的优势。其次,小微企业的发展使民生问题得到了改善,为剩余劳动力创造了就业机会,减轻了社会的负担。此外,小微企业也为大众提供了更为丰富商品和服务,满足了人们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二)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创新
1.网络联保模式。网络联保是互联网金融模式中的常见模式,它由三个或者更多的小微企业组成。这些小微企业之间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也有牢固的信任关系,他们之间的融资联盟完全出于自愿,并愿意为彼此担保,然后以电商平台的方式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融资额度由几个企业以联盟的需要进行协商,每个企业都对联盟可能产生的债务负连带责任,每个企业根据自身的资产能力还清贷款。电商平台的作用是为小微企业的联盟和贷款提供平台帮助,同时也增加了小微企业本身的信用度[3]。
2.网络信用池信贷模式。这种模式要求小微企业的网络信用度要好,电商平台不仅是借款人,同样也是贷款人。电商平台将很多信用好的小微企业放在网络信用池里,按照他们的需求,电商平台可以以其自己的名义对小微企业发放贷款。在这种模式下,小微企业是独立的,一旦出现信用问题或违约情况,就要对电商平台偿还贷款,而电商平台有连带责任,对偿还商业银行的债务负责。
3.善融商务平台。与阿里巴巴相似,建设银行通过平台的建立为客户服务。个人商城与企业商城是其主要项目,除了向个人提供服务以外,还向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方面的服务。它是小微企业之间的循环贷款,有抵押物作保证。这种模式可以帮助小微企业进行贷款申请,也可以在企业网银的支持下使用。
4.人人贷。缺少资金且信用度低的小微企业可以运用人人贷这种模式,其以第三方电商平台为依托,将银行与需要借贷的小微企业创建联系。这种模式下,不需要抵押物,只需提供企业信息、银行的信用报告等,电商平台对相关信息进行汇总后,整理给资金提供方,保证程序上的完整。
三、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决策优化
(一)小微企业层面的决策优化
网络联保模式中,小微企业要注意融资联盟成员的信誉度、数量和效益。当融资额度过大或过小的时候,要尽量减少或者增加额度,各成员之间的风险等级应该大体相当,以此来进行相互监督。
(二)电商平台层面的决策优化
电商平台的网络信用体系要不断完善和发展,清楚各小微企业的信用度,并对此进行分析,以降低小微企业的违约风险,在还款能力有保证的情况下,实现企业的效益。
(三)商业银行层面的决策优化
商业银行要有风险预警机制,贷款前,商业银行要对电子商务和小微企业进行相应记录,避免出现虚假情况。一旦有违约现象的产生,要把该企业拉入黑名单并及时进行曝光。
四、结束语
小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小微企业发展的诸多矛盾中,融资问题是主要的矛盾。互联网金融模式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路径,电商平台、商业银行与小微企业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发挥了其应有的价值,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同时,应当看到,互联网金融模式会衍生出的一定的风险问题,需优化决策、合理规避。
参考文献
[1]晏妮娜,孙宝文.面向小微企业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与决策优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7):74-78.
[2]李晓宇,陆昕.探讨面向小微企业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与决策优化[J].时代金融(中旬),2014,3(9):35-36.
产业资本一般投资于工农、物流业、建筑业,重点在于物质资料的生产,产业资本本质特征是可以产生剩余价值。产业资本只有在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不断的运动中才能实现增殖自身,所以产业资本运动呈现为一种循环运动。金融资本产生于产业资本之后,是产业资本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产生的,金融资本依附于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独立于产业资本,是在工业革命发生之后。产业资本的表现形式是实体经济,产业资本往往在资本市场中控制公司股权,参与公司的管理。金融资本的表现形式是虚拟经济,金融资本以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为代表。股权分置的改革,加速了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转化,所以研究资本市场产业与金融资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托宾Q理论下的投资决策
产业资本转化为金融资本,通过金融资本进行套利,理论基础是托宾Q理论。根据托宾Q理论,企业的市场价值与重置成本之比,是进行新投资的判断标准,企业的市场价值与重置成本之比为“Q”。企业的重置成本指按照当时的市场价,重新建造这个企业所需的成本,企业的市场价值是企业股票的每股的价格乘总股数之积,即企业股票的市场价格总额.它等于。用公式表示为:
Q=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新建造企业的成本
如果Q小于1,那么企业的市场价值小于重置成本时,收购些企业比建造一个新的企业便宜。这时的投资决策,会倾向于收购企业,不会出现新增投资。如果Q大于1,因为企业的市场价值大于重置成本,进行投资决策时,新建造企业比收购该企业便宜,所以建造新企业是合适的,此时新增投资就会出现。
当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上涨,出现Q大于1的情况时,企业的市场价值大于在实体经济中产业资本定价,这样产业资本就会出售股票,从股票市场退出,卖出上市公司的股权,然后重新投资企业进行生产运营,从而形成获利。原来的上市公司,因为投资者的退出,失去一部分主要管理团队成员,管理水平下降,开始走下坡路。而投资者刚刚投资成立的新公司,因为资金、管理人员资源丰富,不断发展壮大,通过运作上市,进一步为产业资本的套利提供了机会。所以由于企业重置成本和市场价值和存在价格差异,股东减持的一个动力就是产业资本的这种直接套现。投资者在合适时,卖出股票获得资金,投入下一个公司并争取上市,上市后可以再次套现。
当Q小于1时,如果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下跌,企业的市场价值小于企业重置价值,此时重新建造企业成本高,投资者会选择购买市值较低的公司的股票,进行收购、并购。如果股票价格偏低,产业资本此时从股票市场退出的可能性变小。
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转化模型
1、模型的假设条件
存在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在股票市场上进行投资运作,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都有两个可选择的策略,即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都可以做空与做多。如果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都选择做多,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得到的最终效用都是9;如果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都选择做空,则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得到的最终效用都是2;如果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中,一种资本选择做空,另一种资本选择做多,那么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之中,做空的最终效用为10,做多的最终效用为0。下面的支付矩阵,描述了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博弈。
2、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博弈过程
金融资本先进行决策,产业资本在金融资本策略选择的前提下,进行策略选择。如果金融资本在投资时选择做空,因为做空的效用2优于做多的效用0,产业资本根据金融资本的选择也会倾向于做空。如果金融资本首先选择做多,因为产业资本做空的效用10优于做多的效用9,产业资本仍然选择做空。所以在金融资本首先决策的情况下,无论金融资本做空还是做多.产业资本都会在决策时选择做空,所以做空是产业资本进行投资决策时的占优策略。
分析金融资本的投资决策时,原理是一样的。所以在产业资本首先决策的情况下,无论产业资本做空还是做多,金融资本都会在决策时选择做空,所以做空是金融资本进行投资决策时的占优策略。
3、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博弈的分析
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博弈双方都有一个占优策略,即在投资决策时进行做空。这样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博弈有一个占优策略均衡,即(做空,做空)。此时即使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都选择做多,股票价格在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都做多的情况下可能会上涨,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整体上会达到最好的效果,实现共赢。但是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是进行分散决策的,而不是进行整体决策的,所以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每一方都存在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即单方面偷偷采取做空手段,实现个体利益最大化。因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都会担心因为对方不配合,选择做空而给选择作多的自己的带来损失,这样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双方都会进行做空。这样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在博弈中,(做空,做空)的最差结局就会出现,整体利益最低,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各自利益也很低。
另外,产业资本套利还存在一种可能,即产业资本套现后,继续进入到下一个待上市公司,等时机成熟后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开始新一轮套现。产业资本可能会大量抛售现有企业的股票,金融资本相信产业资本做空的策略。此时,如果通盘涌现的速度高于股票市场上流动性的增长,股票价格就会出现下跌,金融资本会选择会做空,资本市场走低。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都选择做空,二者收益同时最小化,形成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博弈中的“囚徒困境”。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投资的恶性循环,使股价进一步下跌。当股价下跌到一定程度时并购行为出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会倾向于做多,股价重新上升,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进地新一轮的博弈,又出现重复的“囚徒困境”。
一、本通知适用于国有金融企业,包括所有获得金融业务许可证的国有企业、国有金融控股公司、国有担保公司以及其他金融类国有企业。
本通知所称直接股权投资,是指国有金融企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相关行业监管法律法规等规定,以自有资金和其他合法来源资金,通过对非公开发行上市企业股权进行的不以长期持有为目的、非控股财务投资的行为。
本通知所称投资机构,是指在中国境内外依法注册登记,从事直接股权投资的机构;所称专业服务机构,是指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可,具有相应专业资质,为投资非上市企业股权提供投资咨询、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和法律意见等服务的机构。
二、国有金融企业开展直接股权投资业务,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遵循稳健、安全原则,综合考虑效益和风险,建立完备的决策程序,审慎运作。直接股权投资项目应当符合国家产业、投资、宏观调控政策。
三、国有金融企业开展直接股权投资业务,可以按照监管规定组建内部投资管理团队实施,也可以通过委托外部投资机构管理运作。内部投资管理团队和受托外部投资机构应当符合监管部门要求的资质条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决策流程和内控体系,设立资产托管和风险隔离机制。
四、国有金融企业通过内部投资管理团队开展直接股权投资业务的,应当按照风险控制的要求,规范完善决策程序和授权机制,确定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的决策及批准权限,并根据投资方式、目标和规模等因素,做好相关制度安排。
五、国有金融企业开展直接股权投资,可以聘请符合相关资质条件的专业服务机构,提供尽职调查和估值、投资咨询及法律咨询等专业服务,对拟投资企业的经营资质、股权结构、财务状况、法律风险等进行清查、评价。
六、国有金融企业开展直接股权投资,应当根据拟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采用国际通用的估值方法,对拟投资企业的投资价值进行评估,得出审慎合理的估值结果。估值方法包括:账面价值法、重置成本法、市场比较法、现金流量折现法以及倍数法等。
国有金融企业可以按照成本效益和效率原则,自主确定是否聘请专业机构对拟投资企业进行资产评估,资产评估结果由企业履行内部备案程序。
国有金融企业应参照估值结果或评估结果确定拟投资企业的底价,供投资决策参考。
七、国有金融企业开展直接股权投资,应当根据尽职调查情况、行业分析、财务分析、估值或评估结果,撰写投资项目分析报告,并按公司章程、管理协议等有关规定履行投资决策程序。决策层在对投资方案进行审核时,应着重考虑项目的投资成本、估值或评估结果、项目的预计收益、风险的可控性等因素,并结合自身的市场定位和经营情况统筹决策。
八、国有金融企业开展直接股权投资,应当加强项目投后管理,充分行使股东权利,通过向被投资企业提供综合增值服务,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价值。
进行直接股权投资所形成的不享有控股权的股权类资产,不属于金融类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范围,但国有金融企业应当建立完备的股权登记台账制度,并做好管理工作。
九、国有金融企业开展直接股权投资,应当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包括:公开发行上市、并购重组、协议转让、股权回购等方式。
按照投资协议约定的价格和条件、以协议转让或股权回购方式退出的,按照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由国有金融企业股东(大)会、董事会或其他机构自行决策,并办理股权转让手续;以其他方式进行股权转让的,遵照国有金融资产管理相关规定执行。
十、国有金融企业所投资企业通过公开发行上市方式退出的,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国有股减转持义务。可豁免国有股转持义务的,应按相关规定向有关部门提出豁免申请。
十一、国有金融企业应当根据本通知要求,加强对直接股权投资业务的管理。各地方财政部门可依据本通知制定相关实施细则。
【关键词】低碳经济 金融激励 金融创新
“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一词最早是由英国政府在2003年2月24日的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一个低碳经济》中首先提出来的。能源白皮书的总体目标是到2050年CO2的排放量比在1990年的基础上削减60%,这一措施一旦顺利执行,将会彻底改变英国经济发展模式,把英国变为一个低碳经济的国家。虽然英国是历史上最早完成工业化的国家,但我们同时也看到它也是全球减排行动的主要推动力量,尤其是“低碳经济”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在《京都议定书》遭受巨大执行挫折的形势下由英国打破国际气候谈判的僵局率先提出的。
如今,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式已经被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所认可,转变当前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可持续的低碳经济已经是大势所趋,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声。所谓低碳经济,本质就是转变当前传统的以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方式,以低碳技术创新为核心来构建低碳、清洁、环保的产业结构与制度。毫无疑问,这必将是人类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的产业革命。而在低碳经济发展中,金融通过资源配置、分散风险等功能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持,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不可分割的最重要力量,可以说,金融创新是当前低碳经济发展的选择与出路。
一、低碳金融相关概念与特征
低碳金融,也叫绿色金融、可持续金融,它是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的所有金融活动与相关金融制度的总称。低碳金融的目的是通过充分发挥金融体系强大的资源配置与分散风险等功能来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应用,实现整个生态环境系统的改善,进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金融在低碳经济发展的支持方面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支持低碳产业的发展。包括对电力、交通、化工等传统产业的改造与升级的支持,也包括对推动光伏产业、物联网、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的支持。
第二,支持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传统化石能源终究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随着传统能源的日趋枯竭,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将更加得到重视,低碳金融政策需要向这方面倾斜。
第三,支持低碳技术研发。我们都知道技术知识的开发往往具有正的外部性,在缺乏政府金融支持的前提下,私人研发部门难以达到社会最优的生产水平。
第四,支持碳排放市场的交易。低碳经济发展将产生巨大的全球性以及地方性的碳交易市场,并有可能超越石油成为全球第一商品交易市场,在这个过程中碳金融的发展水平将成为非常重要的影响与制约因素。
二、金融支持下的生产企业行为博弈决策分析
(一)模型介绍
在低碳经济发展的循环链中,生产环节是其中最重要一环,而国内造成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能的行业无不是企业在生产环节“酿下的恶果”,由于产品特性及市场特征决定了这些“三高”企业通常在一定程度上的垄断特性。为从博弈论角度来揭开金融支持下的企业进行低碳生产与否的决策分析,我们采用“古诺寡头”模型,争取以简单的博弈模型分析出金融支持下的企业生产行为的作用机理。
假设有A、B两家生产企业,它们生产完全一样的产品。企业A、B的产量分别为qA、qB,那么总产量是Q=qA+qB。并假设市场出清时,产品价格P是总产量函数:P=P(q)=a-q。再假定两家企业不存在固定成本,单位产品边际成本均为c。此外,如果企业采取环保的方式生产,那么其边际成本增加为c1,两家企业生产过程各自独立,产量不受对方决策影响,生产决策是同时做出的。
(二)企业博弈决策分析
1.企业A、B均不按环保方式生产。
在这个博弈模型中:
πA=qAP(q)-cqA=qA(a-Q)-cqA;πB=qBP(q)-cqB=qB(a-Q)-cqB
这个问题就变成了典型的古诺模型,两家企业最终的博弈产量与利润均衡解为:
q■■=q■■=(a-c)/3;π■=(a-c)■/9=π■=(a-c)■/9 (1)
2.企业A按环保方式生产,企业B不环保。
A、B各自收益为:π■=qAP(q)-c1qA=qA(a-Q)-c1qA与π■=qBP(q)-cqB=qB(a-Q)-cqB
可得均衡解:
q■■=(a+c-2c1)/3;q■■=(a+c1-2c)/3 (2)
π■=(a+c-2c1)2/9;πB=(a+c1-2c)2/9 (3)
3.企业B按环保方式生产,企业A不环保。
根据上面的结果我们可直接得到A、B企业的决策结果:
q■■=(a+c1-2c)/3;q■■=(a+c-2c1)/3 (4)
π■=(a+c-2c1)2/9;πB=(a+c1-2c)2/9 (5)
4.企业A、B均按照环境保护方式生产。
决策结果为:
q■■=q■■=(a-c1)/3;π■=(a-c1)2/9=π■=(a-c1)2/9 (6)
在上述四种可选决策下,毫无疑问,两企业最终博弈的结果是纳什均衡解:A、B企业都将不采取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因此说,低碳经济的发展下仅仅单纯依靠市场机制是不能够解决的,必须依靠政府参与,采取相应政策及金融手段,以影响企业的生产决策。
下面我们在前面博弈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简单的金融支持手段来分析新条件下企业的生产决策。低碳金融手段是利用贷款、保险、证券等方式引导经济主体的市场行为,从而实现经济的低碳发展,为了模型分析的简单化,这里我们把政府及金融机构的金融支持看作是对企业的一种激励,这种激励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企业如不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相反会受到政府或金融机构的惩罚。
假定企业A、B刚开始时的生产方式都不环保,生产成本仍然为c。新的政策实施后,假设从第一期开始,第一年企业A按照环保方式生产,其边际成本增加为c1,企业B仍旧不采取环保措施,成本为c。到了第二期也即下一年政府对A、B上一期的生产情况做出鉴定,生产方式环保的企业将在第二期享受金融激励,使其生产的边际成本变为c2,且有c2
在第一年,由于企业A采取环保措施,成本是c1,企业B生产方式不环保其成本是c,则第一年企业A利润为(a+c-2c1)2/9,企业B的利润为(a+c1-2c)2/9,B的收益为大于A。
在第二年,A将继续采取环保生产方式,因此得到金融机构奖励,成本降低至c2,企业B因第一年行为而没有奖励,成本是c。那么本期A的利润为(a+c-2c2)2/9,B的利润为(a+c2-2c)2/9。
这样,企业B开始分析自己当年的决策了,是否在一开始即第一年就需要按照不环保的方式生产,其行为依据就是生产方式环保带来的利润是否会大于一直不按照环保方式生产或者大于第一年不按照环保方式生产而从下一年采取环保的方式带来的利润。
企业B如若第一期就按照环保方式生产,则其在第二年及以后的成本将降低为c2,此时A、B两企业的利润都一致为(a-c2)2/9。
第一种情形:企业B一直按照环保方式生产。行为依据就是一直按照环保方式生产的利润大于第一年采用不环保的生产方式而下一年开始环保的利润,则对于B来说应满足:
(a-c■)■/9+(a-c2■)■■■■θ■/9>(a+c■-2c)■/9+■+(a-c2■)2■■■θ■/9
即:(a-c1)2/9+θ(a-c2)2/9>(a+c1-2c)2/9+θ(a+c2-2c)2/9。
可得:θ>c(a-c1-c)/[(a-c)(c2-c)]。
如果a-c1-c?叟0,则由于c2
所以,在这种情形下,依靠金融激励的手段来调节生产,需要有:c2
对于第二种情形,企业B一直都按照非环保的方式生产。行为依据是一直非环保的生产方式产生的利润大于一直按照环保方式生产的利润,即:
(a+c1-2c)2/9+(a+c2-2c)2/9■■■θ■/9>(a-c2)2/■■■θ■/9
化简之后得:θ(2a+c1+c2-4c)(c2-c1)>(2a+c1-2c-2c2)(2c-c1-2c2)。
又由(a+c1-2c)2/9得到a+c2>2c,同理a+c2>2c,从而有2a+c1+c2-4c>0。
即:θ
上式成立的条件是(2c-c1-2c2)
即企业得到的激励在(2c-c1)/2
三、生产企业博弈行为对于我国金融创新的启示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从垄断竞争的博弈角度看,企业正常的生产决策不是最优的(即企业将不会采取保护环境的措施生产),政府政策、金融支持等手段需要介入。通过政府行为与金融体系的作用发挥来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行为决策,使之采取低碳的方式进行生产。
二是运用金融手段调节经济主体的市场行为是可行的,但这需要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政府与金融机构需要视不同产品或不同行业的生产函数与生产特征,科学制定金融支持的力度与程度。不同行业的生产函数有较大差别,行业之间应该调整到多大幅度才能达到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此外不同地区之间由于生产成本、生产技术使用上的差异也会造成很大差异,那么金融创新以及金融支持的力度或手段就应当在这些差异点有轻有重、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一视同仁,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尊重每一个行业的实际生产需求与规律,“对症下药”。
三是金融体系或者政府机构如要对采用环保技术的生产企业进行激励,那么激励的金额就必须接近甚至大于企业因放弃传统生产方式而额外减少的利润,或者激励金额虽没有达到应有的强度,金融机构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提供足够的弥补,比如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对使用低碳环保技术的企业提供更大程度的信贷额度或者优惠贷款等等。
四是金融机构对于企业的低碳生产决策的支持同样需要政府等部门的金融支持,或者采用某种其他市场化的金融运作方式弥补金融机构为绿色金融支持做出的额外牺牲。低碳技术创新具有风险较高,投资期限较长,绝大多数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角度考虑不愿低碳项目融资,这也是金融机构市场选择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要促使金融机构对低碳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就必须采取行政或市场手段来影响金融机构行为。即政府要么用行政命令方式强制要求金融机构的信贷行为,要么采用市场激励手段来影响金融机构的低碳金融支持行为。
五是金融支持与创新必须是全面的、系统化的、可循环的。本模型是针对生产企业的生产行为分析,但是如要实现低碳经济的完整产业链循环,仅仅影响生产企业这其中一个环节的行为是远远不够的。对参与到低碳经济各个环节的经济主体,只要他们自主决策的行为与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相悖,就需要考虑用金融市场的力量来影响他们的决策。只有对经济循环产业链上各个环节同时提供支持,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目的。一项低碳技术如要真正地发挥作用,就必须经过研发、使用、生产、消费等环节来最终实现,否则即便某项低碳技术被开发出来,生产企业出于生产成本等因素考虑不去购买,或者即便生产企业购买新的低碳技术并用之生产低碳产品,而消费者出于商品价格等因素考虑不去购买低碳产品的话,那么这一低碳技术就难以真正作用于经济运行中,更谈不上对低碳经济增长的作用发挥了。
六是监管部门需要对低碳经济主体进行有效监督。经济中各主体拿到金融机构补贴或支持的资金,能否真正应用到低碳技术研发与使用上,这需要相关监管部门做出持续、全面的监督,以保证这些资金发挥到实处。这也是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重要环节。
七是金融支持的手段与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不能只是补贴、激励等措施,应该充分发挥金融体系的每个功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以丰富的金融手段对低碳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这也是低碳金融创新的目的。
总之,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血液与核心,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金融的各项功能,通过创新的金融体系来有效地优化资源配置,进而影响企业的生产行为决策,促进低碳经济活动的科学、合理开展。让创新的低碳金融体系这个绿色引擎来强力推动低碳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
参考文献
[1]雷鹏.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论[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2]雷立钧.碳金融研究——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3]巴曙松,严敏,吴大义.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发展趋势[J].金融管理与研究,2010(2):11-13.
[4]天大研究院课题组,王元龙.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战略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1(39):4-27.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融资决策;影响因素
企业的产生、生存及发展均离不开投资与融资活动。随着我国加入wto 组织,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投资与融资效率也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应要根据自身发展需求,认真考虑如何选择自己需要和适合自己发展阶段的融资方式以及各种融资方式的利用时机、条件、成本和风险,确定合适的融资规模以及制定最佳融资期限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中小型企业制定适当的融资策略,以作出最优化的融资决策。
一、企业融资决策概述
(一)企业融资决策概述
企业融资决策,是企业根据其价值创造目标需要,利用一定时机与渠道,采取经济有效的融资工具,为公司筹集所需资金的一种市场行为。它不仅改变了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而且影响了企业内部管理、经营业绩、可持续发展及价值增长。典型的融资决策包括出售何种债务和股权(融资方式)、如何确定所要出售债务和股权的价值(融资成本)、何时出售些债务和股权(融资时机)等等。而其中最主要的包括融资规模的决策和融资方式的决策。融资规模应为企业完成资金使用目的的最低需要量。而企业的融资方式则多种多样,常见的以下几种:
1.财政融资。财政融资方式从融出的角度来讲,可分为:预算内拨款、财政贷款、通过授权机构的国有资产投资、政策性银行贷款、预算外专项建设基金、财政补贴。
2.银行融资。从资金融出角度即银行的资金运用来说,主要是各种代款,例如:信用贷款、抵押贷款、担保贷款、贴现贷款、融资租凭、证券投资。
3.商业融资。其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商品交易过程中各企业间发生的赊购商品、预收货款等形式。
4.政券融资。该方式主要包括股标融资和债券融资两大类。
(二)融资决策过程
企业制定融资决策的过程,也即确定最优资本结构的过程。具体决策程序是:首先,当一家企业为筹措一笔资金面临几种融资方案时,企业可以分别计算出各个融资方案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然后选择其中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最低的一种。其次,被选中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最低的那种融资方案只是诸种方案中最佳的,并不意味着它已经形成了最佳资本结构,这时,企业要观察投资者对贷出款项的要求、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等情况,根据财务判断分析资本结构的合理性,同时企业财务人员可利用一些财务分析方法对资本结构通行更详尽的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在企业进一步的融资决策中改进其资本结构。
(三)中小企业融资的总思路
中小企业融资的总体思路应是:投资与融资相结合,以投资带动融资。融资决策在中小企业财务决策中并不具备像大企业(尤其是股份公司)那样的独立性,它应该是企业投资决策的一部分,融资必须直接为投资服务。这也就是说,中小企业的融资决策必须通过投资决策这一环节才能通向财务管理目标,而不是像股份公司那样,融资决策与财务目标之间可以建立直接的函数关系。这是因为:
1.中小企业财务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只有投资活动才能为企业带来利润,即最优的投资决策就是最优的筹资决策。
2. 中小企业的资金供需矛盾突出,企业融资的渠道、数量、时间都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要像大企业那样灵活地运用多种手段来自由调整资本结构,对中小企业来说是不现实的。
因此,对于有数十年经营历史,由职业经理层管理的中小型企业而言,融资计划是为投资服务的,必须与投资需求相匹配,包括融资金额和融资时间上的匹配。更重要的,投资项目必须是经过多方面因素考虑的,不是盲目圈钱的幌子,否则容易出现投融资决策失效,导致投资失败、损害企业权益的问题。在监督职能缺乏的中小型企业中,进行程序化的项目可行性论证是必要的,但只是决策的一个部分,提供财务上的参考,不能对整个计划是否可行提供意见,更不能作为项目可行的决定性依据。战略和内部需要等各种因素综合考虑是很重要的。
二、我国中小型企业融资环境分析
企业是在一定环境下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有机集合体。企业运营只有适应和了解环境变化的要求,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企业面临的环境是指存在于企业周围,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客观因素和力量的总称,它是企业选择筹资方式的基础。就现阶段而言,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中小企业自身的状况来看
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往往比较低,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这样造成的一个结果就是资金使用效率不高,风险比较大。因此,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经营和发展的信任度很低,所以也不会轻易地将资金借贷给中小企业。
(二)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营原则来考虑
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营讲究资金的“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在实践中银行等金融机构给予客户贷款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求客户能够提供有效的担保,中小企业自身则因资力有限而无法提供有效的担保,同时因为中小企业经营的风险性,第三人在一般情况下也不会为中小企业的债务提供担保。既然不能提供足额有效的担保,银行等金融机构就不会给中小企业发放贷款。
(三)从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经济政策来看
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不足也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对中小企业虽然也有一些扶持政策,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当中也规定,“国家运用信贷手段,鼓励和扶持乡镇企业的发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设立乡镇企业发展基金”,“乡镇企业发展基金专门用于扶持乡镇企业发展”等,但是因为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这些规定很难落到实处。
(四)从我国的金融管制来看
企业之间不能相互借贷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依据我国现行法律,公民之间、企业与公民之间、企业或公民与金融机构之间可以发生合法的借贷关系,然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借贷却被视为非法借贷关系而为法律所不允许。这样,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等于少了一条融资的途径,无形之中也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
三、中小型企业应制定合理融资的具体策略
因此,对于在现阶段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对中小企业融资不利的情况下而言,中小企业在制定具体的融资策略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金数量上追求合理性
对以股份公司为代表的大企业来讲,融资的目的在于实现最佳资本结构,即追求资金成本最低和企业价值最大;而对中小企业来讲,融资的目的是直接确保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资金不足会影响生产发展,而资金过剩也会导致资金使用效果降低,形成浪费。由于中小企业融资不易,所以经营者在遇到比较宽松的筹资环境时,往往容易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错误。但如果筹来的资金用得不合理或者并非真正需要,那么好事就变成了坏事,企业反倒可能背负沉重的债务负担,进一步影响融资能力和获利能力。因此,企业界在进行融资决策之初,要根据企业对资金的需要、企业自身的实际条件以及融资决策的难易程度和成本情况下,量力而行,确定企业合理的融资规模。
(二)资金使用上追求效益性
中小企业在融资渠道和方式上不像大企业那样存在较大的选择余地,但这并不是说中小企业只能“饥不择食”,相反,由于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弱以及筹资困难,更应该对每笔资金善加权衡,综合考虑经营需要与资金成本、融资风险及投资收益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必须把资金的来源和投向结合起来,分析资金成本率与投资收益串的关系,避免决策失误。
(三)资金结构上追求配比性
中小企业的资金运用决定资金筹集的类型和数量。我们知道,企业总资产由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部分构成。流动资产又分为两种不同性态:一是其数量随生产经营的变动而波动的流动资产,即所谓的暂时性流动资产;二是类似于固定资产那样长期保持稳定水平的流动资产,即所谓的永久性流动资产。按结构上的配比原则,中小企业用于固定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上的资金,以中长期融资方式筹措为宜;由于季节性、周期性和随机因素造成企业经营活动变化所需的资金,则主要以短期融资方式筹措为宜。强调融资和投资在资金结构上的配比关系对中小企业尤为重要。
(四)资金运作上,在追求增量筹资的同时更加注重存量筹资
增量筹资指从数量上增加资金总占用量,以满足生产经营需要;存量筹资是指在不增加资金总占用量的前提下,通过调整资金占用结构、加速资金周转,尽量避免不合理的资金使用,提高单位资金的使用效果,以满足企业不断扩大的生产经营需要。增量筹资与存量筹资的紧密结合,也反映出中小企业的筹资活动与投资活动的内在必然联系,因为存量筹资实际上就是一种资金运用,它属于投资活动的范畴。比如,企业若能将闲置设备适时采用出租、出售转让等形式进行“存量筹资”,则不但可以避免损失和资金的积压,而且有助于提高长期资金的流动性,减轻过于沉重的融资压力。
(五)筹资渠道上,追求以信誉取胜
主动与金融机构保持良好关系,使之了解企业,看到企业远大的前景,愿意支持企业的发展,这对每一个成功的中小企业经营者来说都是必修的一课。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金融机构的选择,应选择对中小企业立业与成长前途感兴趣并愿意对其投资的金融机构;能给予企业经营指导的金融机构;分支机构多、交易方便的金融机构;资金充足,而且资金费用低的金融机构;员工素质好、职业道德良好的金融机构等。另一方面是中小企业要主动向合作的金融机构沟通企业的经营方针、发展计划、财务状况,说明遇到的困难,以实绩和信誉赢得金融机构的信任和支持,而不应以各种违法或不正当的手段套取资金。
(六)筹资方式上,选择适合企业本身规模、实力与所处阶段
在对融资收益与成本进行比较之后,认为确有必要融资时,就需要考虑选择什么样的融资方式。在选择融资方式时,通常要考虑企业自身规模的大小、实力强弱以及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同时结合不同融资方式的特点,选择适合本企业发展的融资方式,例如,在中小企业创业初期,其融资方式可以上选择股权融资,因为创业初期,风险很大,很少有金融机构等债权人来为你融资。而在股权融资中,企业主与其朋友和家庭成员的资金占了绝大多数。这部分融资是属于“内部人融资”或“内部融资”,也叫企业“自己投资”。到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时期和规模以后,就可以选择债权融资。债权融资主要来自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和财务公司等。属于高科技行业的中小企业,可以考虑到创业板市场发行股票融资;不符合上市条件的中小企业,则可以考虑银行贷款融资等。
(七)融资方式上,选择最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融资方式
中小企业融资通常会给企业带来以下直接影响:首先,通过融资,可以壮大中小企业资本实力,增强中小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发展后劲;其次,通过融资,可以提高中小企业的信誉,扩大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再次,通过融资,可以扩大中小企业规模,增强企业获利能力,从而充分利用规模经济优势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快企业的发展。但是企业竞争力的提高程度因企业融资方式、融资收益的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比如,股票融资、尤其是初次发行普通股并上市流通,不仅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资金融通,还会大大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商誉,使企业的竞争力获得提高。因此,在进行融资决策时,中小企业要先选择最有利于提高竞争力的融资方式。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中小企业的准入领域将会进一步拓展,这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但同时也向中小企业提出了挑战。而中小企业在发展中作出的融资决策,直接关系着中小企业的存亡,所以,中小企业的投融资决策中应在充分考虑企业自身条件的基础上,考虑企业融资策略可行性的各个方面和可能会带来的各种问题,寻求企业整体收益的均衡。
参考文献:
[1] 魏成龙.企业金融———证券市场下的企业投融资[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2] 宋力刚.国际化企业投资与融资风险运行[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1.
[3] 洪金镳.入世后中小企业融资实务[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2.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融资决策;影响因素
一、企业融资决策概述
(一)企业融资决策概述
企业融资决策,是企业根据其价值创造目标需要,利用一定时机与渠道,采取经济有效的融资工具,为公司筹集所需资金的一种市场行为。企业的融资方式则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财政融资。财政融资方式从融出的角度来讲,可分为:预算内拨款、财政贷款、通过授权机构的国有资产投资、政策性银行贷款、预算外专项建设基金、财政补贴。
2.银行融资。从资金融出角度即银行的资金运用来说,主要是各种贷款,例如:信用贷款、抵押贷款、担保贷款、贴现贷款、融资租凭、证券投资。
3.商业融资。其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商品交易过程中各企业间发生的赊购商品、预收货款等形式。
4.政券融资。该方式主要包括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两大类。
(二)中小企业融资的总思路
中小企业融资的总体思路应是:投资与融资相结合,以投资带动融资。中小企业的融资决策是企业投资决策的一部分,融资必须直接为投资服务,包括融资金额和融资时间上的匹配,通过投资决策这一环节通向财务管理目标。
更重要的,投资项目必须是经过多方面因素考虑的,不是盲目圈钱的幌子,否则容易出现投融资决策失效,导致投资失败、损害企业权益的问题。在监督职能缺乏的中小型企业中,进行程序化的项目可行性论证是必要的,但只是决策的一个部分,提供财务上的参考,不能对整个计划是否可行提供意见,更不能作为项目可行的决定性依据。战略和内部需要等各种因素综合考虑是很重要的。
二、我国中小型企业融资环境分析
企业是在一定环境下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有机集合体。企业运营只有适应和了解环境变化的要求,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企业面临的环境是指存在于企业周围,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客观因素和力量的总称,它是企业选择筹资方式的基础。就现阶段而言,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经济政策来看
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不足也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对中小企业虽然也有一些扶持政策,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当中也规定,“国家运用信贷手段,鼓励和扶持乡镇企业的发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设立乡镇企业发展基金”、“乡镇企业发展基金专门用于扶持乡镇企业发展”等,但是因为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这些规定很难落在实处。
(二)从我国的金融管制来看
企业之间不能相互借贷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依据我国现行法律,公民之间、企业与公民之间、企业或公民与金融机构之间可以发生合法的借贷关系,然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借贷却被视为非法借贷关系而为法律所不允许。这样,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等于少了一条融资的途径,无形之中也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
(三)从中小企业自身的状况来看
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往往比较低,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这样造成的一个结果就是资金使用效率不高,风险比较大。因此,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经营和发展的信任度很低,所以也不会轻易地将资金借贷给中小企业。
(四)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营原则来考虑
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营讲究资金的“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在实践中银行等金融机构给予客户贷款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求客户能够提供有效的担保,中小企业自身则因资力有限而无法提供有效的担保,同时因为中小企业经营的风险性,第三人在一般情况下也不会为中小企业的债务提供担保。既然不能提供足额有效的担保,银行等金融机构就不会给中小企业发放贷款。三、中小型企业合理融资的具体策略
对于在现阶段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对中小企业融资不利的情况下而言,中小企业在制定具体的融资策略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金数量上追求合理性
对以股份公司为代表的大企业来讲,融资的目的在于实现最佳资本结构,即追求资金成本最低和企业价值最大;而对中小企业来讲,融资的目的是直接确保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资金不足会影响生产发展,而资金过剩也会导致资金使用效果降低,形成浪费。由于中小企业融资不易,所以经营者在遇到比较宽松的筹资环境时,往往容易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错误。但如果筹来的资金用得不合理或者并非真正需要,那么好事就变成了坏事,企业反倒可能背负沉重的债务负担,进一步影响融资能力和获利能力。因此,企业界在进行融资决策之初,要根据企业对资金的需要、企业自身的实际条件以及融资决策的难易程度和成本情况下,量力而行,确定企业合理的融资规模。
(二)资金使用上追求效益性
中小企业在融资渠道和方式上不像大企业那样存在较大的选择余地,但这并不是说中小企业只能“饥不择食”,相反,由于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弱以及筹资困难,更应该对每笔资金善加权衡,综合考虑经营需要与资金成本、融资风险及投资收益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必须把资金的来源和投向结合起来,分析资金成本率与投资收益串的关系,避免决策失误。
(三)资金结构上追求配比性
中小企业的资金运用决定资金筹集的类型和数量。我们知道,企业总资产由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部分构成。流动资产又分为两种不同性态:一是其数量随生产经营的变动而波动的流动资产,即所谓的暂时性流动资产;二是类似于固定资产那样长期保持稳定水平的流动资产,即所谓的永久性流动资产。按结构上的配比原则,中小企业用于固定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上的资金,以中长期融资方式筹措为宜;由于季节性、周期性和随机因素造成企业经营活动变化所需的资金,则主要以短期融资方式筹措为宜。强调融资和投资在资金结构上的配比关系对中小企业尤为重要。
(四)资金运作上,在追求增量筹资的同时更加注重存量筹资
增量筹资指从数量上增加资金总占用量,以满足生产经营需要;存量筹资是指在不增加资金总占用量的前提下,通过调整资金占用结构、加速资金周转,尽量避免不合理的资金使用,提高单位资金的使用效果,以满足企业不断扩大的生产经营需要。增量筹资与存量筹资的紧密结合,也反映出中小企业的筹资活动与投资活动的内在必然联系,因为存量筹资实际上就是一种资金运用,它属于投资活动的范畴。比如,企业若能将闲置没备适时采用出租、出售转让等形式进行“存量筹资”,则不但可以避免损失和资金的积压,而且有助于提高长期资金的流动性,减轻过于沉重的融资压力。
(五)筹资渠道上,追求以信誉取胜
主动与金融机构保持良好关系,使之了解企业,看到企业远大的前景,愿意支持企业的发展,这对每一个成功的中小企业经营者来说都是必修的一课。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金融机构的选择,应选择对中小企业立业与成长前途感兴趣并愿意对其投资的金融机构;能给予企业经营指导的金融机构;分支机构多、交易方便的金融机构;资金充足,而且资金费用低的金融机构;员工素质好、职业道德良好的金融机构等。另一方面是中小企业要主动向合作的金融机构沟通企业的经营方针、发展计划、财务状况,说明遇到的困难,以实绩和信誉赢得金融机构的信任和支持,而不应以各种违法或不正当的手段套取资金。
(六)筹资方式上,选择适合企业本身规模、实力与所处阶段
在选择融资方式时,通常要考虑企业自身规模的大小、实力强弱以及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同时结合不同融资方式的特点,选择适合本企业发展的融资方式,例如,在中小企业创业初期,其融资方式上可以选择股权融资,因为创业初期,风险很大,很少有金融机构等债权人来为你融资。而在股权融资中,企业主与其朋友和家庭成员的资金占了绝大多数。这部分融资是属于“内部人融资”或“内部融资”,也叫企业“自己投资”。到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时期和规模以后,就可以选择债权融资。债权融资主要来自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和财务公司等。属于高科技行业的中小企业,可以考虑到创业板市场发行股票融资;不符合上市条件的中小企业,则可以考虑银行贷款融资等。
(七)融资方式上,选择最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融资方式
中小企业融资通常会给企业带来以下直接影响:首先,通过融资,可以壮大中小企业资本实力,增强中小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发展后劲;其次,通过融资,可以提高中小企业的信誉,扩大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再次,通过融资,可以扩大中小企业规模,增强企业获利能力,从而充分利用规模经济优势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快企业的发展。但是企业竞争力的提高程度因企业融资方式、融资收益的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比如,股票融资,尤其是初次发行普通股并上市流通,不仅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资金融通,还会大大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商誉,使企业的竞争力获得提高。因此,在进行融资决策时,中小企业要选择最有利于提高竞争力的融资方式。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中小企业的准入领域将会进一步拓展,这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但同时也给中小企业提出了挑战。而中小企业在发展中作出的融资决策,直接关系着中小企业的存亡,因此,中小企业投融资决策应在充分考虑企业自身条件的基础上,考虑企业融资策略可行性的各个方面和可能带来的各种问题,寻求企业整体收益的均衡。
参考文献:
[1] 魏成龙.企业金融——证券市场下的企业投融资[m].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关键词:金融风险管理;财务管理
一、金融风险概述
金融风险指的是企业在进行金融活动时,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商品价格、金融资产价格、利率、汇率偏离了预期值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金融风险具有普遍性特点,并非由企业决策决定。企业金融风险要受到金融市场的影响,如期货、汇率市场变动,造成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为企业盈利能力带来风险。但也应认识到,金融风险虽然具有普遍性,但并非所有企业在面临金融风险时都难逃厄运。许多经营机制灵活、资产收益高、资信状况良好的企业能够防范和化解风险。
金融风险控制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财务法,即在金融风险事件出现后,通过财务工具,及时补偿金融风险事件造成的损失,尽快恢复企业正常经营的方法;二是控制法,即在发生损失前,通过各种控制方法,消除隐患,将损失控制到最低的方法。从实践结果来看,财务法的效果更优。
二、强化财务管理体系,控制金融风险
1.明确财务管理对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
首先,应明确金融风险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关系,突出财务管理对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从国外来看,金融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内容,金融风险管理包涵了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成为衡量企业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因此,企业在金融风险管理时,应立足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优化财务管理流程,改革财务管理方法,选择合适的财务管理方式,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如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以专业的财务软件,实行科学化管理。还可以借助社会力量,聘请专业的财务管理公司,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
2.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与风险管理制度
不少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企业金融风险管理缺乏专业性和连续性,增加了企业的金融风险。因此,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与风险管理制度,包括风险实时预警制度、风险定量评估制度、定期报告制度等。如对现金流量表、损益表、资产负债表中所涉及的项目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经营活动中所暴露出来的风险问题,对风险种类及大小进行评估。在风险评估时,应考虑风险的程度和数量、企业风险管理条件和能力、风险管理成本、风险管理外部条件。如果发现风险,应立即发出风险预警,并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对金融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3.完善决策机制,加强成本管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受到影响,不少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首先考虑的是削减企业经营成本。但应注意成本管理的方法。具体如下:
(1)加强企业财务管理,通过多种方法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利润。以出口型企业为例,由于缺乏核心品牌、核心技术,出口利润较低,谈判能力低下,这种情况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而随着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上升,在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的情况下,企业经营压力较大。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可通过降低库存、在企业固定成本中寻找发展空间、优化采购流程、合理部署生产周期等方法,提高原材料的使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加强资金管理,拓展筹资渠道,提高资金利用率。目前,企业普遍面临着订单少、融资难、收账难的困境。虽然国家财政、银行都对企业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但企业融资难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据资料显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其资金来源情况如下:65%以上的资金为原始积累或自有资金,20%来自金融机构的借款,企业通过发行债券或上市等方法融资的仅占1%。因此,企业在资金管理中,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尽可能争取银行贷款,改善企业的资信状况,防止不良信用问题,争取长期合作;二是拓展筹资渠道,如创业板或股市主板上市等,谋求更大发展。三是发展民间贷款,在民间贷款时应特别注意,只能将其作为短期应急资金,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也应有较高的管理水平,才能发展民间贷款。四是企业应将存留收益和原始积累作为主要的资金来源,不能将利润用于非生产领域分配。五是对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都应加强财务管理,挖掘发展空间,对非生产支出进行严格控制,提高资金利用率。通过开源、节流的方法,扩充企业资产,积累资金,为企业发展创造条件。
(3)加强投资管理,保证投资决策科学化。由于国际、国内市场变化较快,企业投资面临的风险增大。大多数企业由于受到经营规模的限制,要想在短时间内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是不现实的。因此,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应量力而行,对主业盈利情况及项目回报能力进行分析,保证投资决策科学化,防止投资失误而让企业面临困境。企业在投资前,应进行充分论证,开展可行性研究,降低投资风险。在投资决策时,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坚持合理、科学决策方法,才能保证投资成功。
三、结语
综上所述,强化财务管理体系,对防范金融风险有重要作用。因此,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首先应明确金融风险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关系,突出财务管理对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其次,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与风险管理制度;最后,完善决策机制,加强成本管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行为金融;信用风险;金融租赁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款而构成违约,致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基于传统金融学理论许多金融机构和研究者对信用风险管理作出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计量模型和支持工具,但也存在明显缺陷。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兴起和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来研究信用风险管理。
1行为金融学的产生
20世纪50年代,冯·纽曼和摩根斯坦(VonNeumannMorgenstem)在公理化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了不确定条件下对理性人(rationalactor)选择进行分析的框架,即期望效用函数理论。阿罗和德布鲁(Arrow,Debreu)后来发展并完善了一般均衡理论,成为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从而建立了经济学统一的分析范式。这个范式也成为金融学分析理性人决策的基础。1952年马克威茨(Markowi)发表了著名的论文“portfoliosdeefion”,建立了现代资产组合理论,标志着现代金融学的诞生。此后,莫迪戈里安尼和米勒(Modigliani-Miller)建立了MM定理,开创了公司金融学,成为现代金融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自上个世纪60年代夏普和林特纳等(Sharp-Limner),建立并扩展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至布莱克、斯科尔斯和莫顿(Black-Scholes-Merton)建立了期权定价模型(OPM),至此,现代金融学,已经成为一门逻辑严密的具有统一分析框架的学科。
随着金融市场上各种异常现象的累积,模型和实际的背离使得传统金融理论的理性分析范式陷入了尴尬境地。20世纪80年代,通过对传统金融学的反思和修正,行为金融理论悄然兴起,并开始动摇了CAMP和EMH的权威地位。行为金融理论在博弈论和实验经济学被主流经济学接纳之际,对人类个体和群体行为研究的日益重视,促成了传统的力学研究范式向以生命为中心的非线性复杂范式的转换,使得我们看到了金融理论与实际的沟壑有了弥合的可能。1999年克拉克奖得主马修(MatthewRabin)和2002年诺贝尔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DanielKahneman)和弗农·史密斯(VemonSmith),都是这个领域的代表人物,为这个领域的基础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国外将这一领域称之为behaviorfinance,国内大多数的文献和专著将其称为“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发现,人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过程中并不是完全理性的,会受到过度自信、代表性、可得性、锚定和调整、损失规避等信念影响,出现系统性认知偏差。而传统金融学是基于理性人假设,认为理性人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是严格依照贝叶斯法则计算的期望效用函数进行决策的。即使有些人非理性,这种非理性也是非系统性的,会彼此抵消,从而在总体上是理性的;如果这种错误不能完全相互抵消,套利者的套利也会淘汰这些犯错误的决策者,使市场恢复到均衡状态,达到总体理性。
2行为金融对信用风险管理的影响
2.1风险偏好
根据行为金融学的基本理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不同于传统金融学理论下风险偏好是不变的,而是变化的,是会随着绝对财富等一些其他因素的改变而发生改变的。因此,我们就没有理由相信借款人是特殊的群体,他们借款的目的大多都是为了投资,也是众多投资者中的一部分,他们的风险偏好也会发生改变。风险偏好的改变就会直接影响到他们面临的风险,最终会影响贷款方面临的信用风险。
2.2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或许是人类最为稳固的心理特征,人们在作决策时,对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概率的估计过于自信。投资者可能对自己驾驭市场的能力过于自信,在投资决策中过高估计自己的技能和预测成功的趋势,或者过分依赖自己的信息而忽视公司基本面状况从而造成决策失误的可能性。这种过度自信完全有可能导致大量盲目投资的产生,盲目的多元化和贪大求全。
2.3羊群行为
企业决策由于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并涉及较多的技术环节,其决策往往由决策团体共同协商作出,主要属于群体决策,而群体决策有可能导致羊群行为(HerdBehaviors)的发生。羊群行为主要是指投资者在掌握信息不充分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而模仿他人决策的行为。在企业决策中,羊群行为的表现可能是决策团体中多数人对团体中领导者的遵从,也可能是领导者对决策团体中多数人的遵从,而且是一种盲目的遵从。决策中的羊群行为可能造成决策失误。
2.4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
1958年,美国经济学家费朗哥·莫迪格里安尼(FraneoModigliani)和默顿·米勒(MertonMiller)在《美国经济评论》发表了题为《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的论文,提出了著名的MM定理,主要内容是:在市场完全的前提下,企业的资本结构与企业的市场价值无关。即企业价值与企业是否负债无关,不存在最佳资本结构问题。如果证券价格准确地反映了公司未来现金收入流量的值,那么不管发行的是什么类型的证券,只要把公司发行的所有证券的市场价值加在一起,一定等于这个公司未来利润的现值。无风险套利活动也使得资本结构无关紧要,如果两个本质完全相同的公司因资本结构不同在市场上卖出的价格不一样的话,套利者就可以将更便宜的公司的证券全部买下,然后在价格相对较高的市场上卖出。因此,公司的资本结构就不再是不相干的问题。不同的现金收入流量对不同的投资者的吸引力也会各不相同,这些投资者对于他们感兴趣的现金收入流量愿意付出高价。特别是由于噪声交易者的存在,套利仍充满风险。所以,不同的资本结构,其公司价值显然是不同的,其信用风险必然不同。
3行为金融对金融租赁公司信用风险管理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