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贸易公司融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物流金融业务模式研究 Lacroix和Varangis 对世界各国物流金融业务进行调查,总结了其主流的发展模式。Poe分析了担保物在物流金融业务中的关键作用,指出了该融资模式适用的三个范围。Gertzof从银行业务创新角度,指出该业务对银行拓展业务范围,有减低贷款业务风险的作用。Rutberg通过对UPS的分析,总结了物流金融融资模式的基本特征。国内与物流金融业务基础研究相关的文献也有很多,任文超认为“物资银行”运作模式本质是提供智能化的服务,从而最终解决企业之间资金相互拖欠的问题,实现物资的良性流通。罗齐和朱道立提出了融通仓模式,通过建立第三方物流服务平台,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同时为银行和3PL带来了收益,实现了多方共赢。陈祥峰、石代伦、朱道立等进一步讨论了融通仓的定义,给出了系统的运作模式。邓哲锋等在分析了仅有第三方物流参与的融通仓的局限性之后,分析了第四方物流参与融通仓业务的可行性,最后给出委托、统一授信及联盟三种基于第四方物流参与的融通仓运作模式。冯耕中界定了我国库存商品融资业务的两类基本模式,仓单质押融资和存货质押融资业务。李毅学、徐渝和冯耕中通过案例比较了国内外物流金融业务发展现状,分析了国内外存货质押融资业务的演化过程。李毅学、汪寿阳、冯耕中评述了国内外物流金融的发展现状,从物流金融的理论基础、企业与银行的关系及风险控制三方面,总结归纳了当前的发展特征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千辉、甄学平针对供应链节点企业,提出了“先票后货”模式下收益驱动型供应链金融模型,研究了生产商的订单能力和融资决策。万媛媛、张颖分析了当前我国物流金融发展现状及特征,从融资方式、融资平台、融资体系及机制等角度,提出了进一步的发展模式。
(二)物流金融业务风险监控研究 Wright认为物流金融的存货价值及监控是开展该项业务的重点环节,如何准确评估存货价值及实施严格监管面临很大的困难和很高的成本,从而提出引入有实力的3PL的建议。Barsky和Catanach从物流金融业务特点出发,区别于传统的信贷业务,提出建立基于过程控制的风险管理思想。Diercks基于风险控制角度,提出物流企业参与风险监控的必要性。李毅学、冯耕中、张媛媛基于存货质押融资成本结构及监管模式,研究银行与融资企业之间的存货质押率问题,指出银行面临的下侧风险随着企业性质、质押率的改变而变化,与企业违约风险及质押存货的销售债项有关。李毅学从金融系统论角度,提出识别物流金融风险的技术框架,从风险来源、风险控制出发,给出了详细的风险分类,对深入分析物流金融风险提供了帮助。
(三)供应链资金约束研究 Birge、Birge和Zhang从采购具有的延期选择权角度,基于参与者的风险中性假设,运用期权定价方法,研究经营决策中的融资问题。上述研究都是从企业内部需求出发研究融资问题,没有考虑实际的外部融资约束问题。Buzacott和Zhang基于贷款的外部融资约束,建立了资金约束条件下的生产和库存相关模型,指出融资约束是影响企业最优决策的关键因素。李毅学、汪寿阳、冯耕中针对物流金融的风险控制问题,分析了周期性存货质押融资面临的主要风险指标,依据报童模型研究质押率的确定,并从下侧风险控制出发角度,讨论了融资企业和物流企业的动态博弈过程,指出融资企业的初始质押率和再订购决策共同影响物流企业的最优决策。袁光从物流金融主体之间的合作角度,基于链条中三方参与主体之间的制约关系,构建了以各方利润为权重的总体目标函数,讨论了联合最优决策问题。但相关的定量研究还很少。
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关于物流金融的统一准确定义,在实践中出现的一些与物流和企业融资相关的金融服务模式被宽泛的称为物流金融业务。本文中,物流金融是指金融服务和物流服务相互集成的创新综合服务。具体来讲,就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为资金不足的供应链提供融资和物流集成式服务,解决供应链资金约束的问题。
二、物流金融参与主体分析
物流金融系统结构较为复杂,其参与主体包括供应链核心企业、融资企业、物流企业及金融机构等。
(一)金融机构 在物流金融系统中,商业银行等提供贷款融资的机构,为规避贷款风险,通常需要企业用不动产作为抵押或质押。但是,供应链中需要融资的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较小、制度不完善等因素,缺乏不动产,信用评级不高,通过传统方式很难得到贷款。因此,银行要扩展中小企业的市场,就必须开拓创新性业务,为中小企业提供创新性金融服务。
(二)物流企业 参与物流金融的物流企业目前主要指第三方物流企业(3PL)。3PL企业主要提供质押物(指流动资产)的物流服务以及资产管理服务(包括监管、评估、拍卖等)。3PL企业作为物流金融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方面,由于供应链中的内部物流逐渐成为物流企业业务当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因此,物流企业客户与供应链中融资企业存在高度重叠。而银行与3PL企业之间的客户共享,实现多窗口客户的导入,则为物流金融业务的扩展提供了重要途径。另一方面,物流金融的运作模式涉及很多物流的控制环节,此时物流企业充当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人角色,负责质押物的监控,并就授信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向银行提供预警。
(三)融资企业 融资企业主要指的是供应链中资金周转困难,需要融资的中小企业。从传统的授信角度出发,因其融资少且以流动资产作为担保,同时由于中小企业信用评级较低,财务状况较差等因素,很难得到银行的信贷支持。但从供应链关系出发,供应链中成员企业的交易是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集成,是相对封闭的,这为银行监控提供了可能性。中小企业可以通过银行提供的物流金融业务获得信贷支持。
(四)物流金融核心企业 物流金融核心企业是供应链体系中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企业。在物流金融中,核心企业的信用往往作为银行对其上下游中小企业授信的基础。借助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信用,供应链中融资企业才得以获得信贷支持,解决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
三、钢铁企业物流金融运作模式分析
随着近年我国钢铁行业持续的高速发展,产能过剩成为行业面临的共性问题。为拓展市场,增加客户群体,钢铁企业经常采取定金方式的营销策略,以扩大市场份额。这种销售策略的本质是,钢铁企业自身对供应链中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进行授信,为其提供的除定金以外的货款垫付,从而实现产品的销售。但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钢铁行业的下游产业,以汽车、轮船、家电为代表的钢铁需求锐减,钢铁企业的风险库存迅速增加,企业的现金回流和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同时,由于钢材价格大幅跳水,之前以定金方式高价购入钢材的企业面对巨大的跌价损失,无力偿还钢铁企业货款,违约事件屡屡发生。面对供应链核心企业的钢铁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面临着资金缺口、流动资金紧张的问题,采用何种融资方式解决供应链中物流和资金流的匹配问题,将影响到核心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体系的运作效率和业绩水平。下面对三种新的物流融资模式进行分析。
(一)期货草约融资模式 如图1所示,首先,融资企业通过B2B电子商务平台选择需要的产品类型,形成贸易订单(如图中“1”,简称1,以下同),并根据自身资金状况选择融资方式付款,电子商务平台将融资贸易信息下传给贸易公司(如2)。贸易公司对企业的需求以及钢铁生产厂的排产计划进行评估,审核通过后,形成期货草约,并上传至融资平台(如3)。其次,融资企业通过融资平台向银行提出融资申请(如4)。银行对企业的融资申请进行在线评审并批准融资(如5)。融资批准后,融资企业向银行交纳一定的保证金(如6),银行向贸易公司支付全部货款(如7),贸易公司收到货款后,期货草约转成期货合同并反馈给融资平台。贸易公司向钢铁生产厂支付货款,并与其形成期货合同(如8)。然后,4PL根据贸易信息以及3PL的自身资源情况,提出优化的物流解决方案并选择最适合的3PL提供物流支持(如9),3PL将出厂的货物作为质押物运送至贸易公司的协议仓库存储(如10),协议仓库向贸易商提供具体的货物信息(如11)。贸易公司负责货物进行质押物监管,在对质押物进行评估后,贸易公司向融资平台上传质押清单等信息(如12)。最后,当需要提货向银行还款时,融资企业向融资平台提交赎单申请(如13)。银行确认还款后,通过融资平台发出解除质押的命令(如14)。贸易公司在接到银行指令后,向协议仓库发出放行通知(如15)。协议仓库解除质押,货物归还融资企业(如16)。
(二)定金入库融资模式 如图2所示,首先,融资企业通过B2B电子商务平台选择需要的产品类型,形成定金方式付款的贸易订单(如图中“1”,简称1,以下同),电子商务平台将贸易信息下传给贸易公司(如2)。融资企业向贸易公司支付定金,定金合同成立(如3)。贸易公司垫资,向钢铁生产厂支付货款,并与其形成期货合同(如4)。4PL根据贸易信息以及3PL的自身资源情况,提出优化的物流解决方案并选择最适合的3PL提供物流支持(如5),3PL将出厂的货物运送至贸易公司的协议仓库中存储(如6),协议仓库向贸易商提供具体的货物信息(如7)。其次,贸易公司通知企业清库提货,当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时,向其提供融资方式,并将定金合同传至融资平台(如8)。在对质押物进行评估后,贸易公司向融资平台上传质押清单等信息(如9)。然后,融资企业通过融资平台向银行提出融资申请(如10)。银行对企业的融资申请进行在线评审并批准融资(如11)。融资批准后,融资企业向银行交纳一定的保证金(如12),银行向贸易公司支付全部货款(如13)。贸易公司收到货款后,向融资企业归还定金(如14)。最后,当需要提货向银行还款时,融资企业向融资平台提交赎单申请(如15)。银行确认还款后,通过融资平台发出解除质押的命令(如16)。贸易公司在接到银行指令后,向协议仓库发出放行通知(如17)。协议仓库解除质押,货物归还融资企业(如18)。
(三)现货融资模式 如图3所示,首先,协议仓库向贸易公司提供库存现货的具体货物信息(如图中“1”,简称1,以下同)。其次,融资企业通过B2B电子商务平台选择需要的现货产品,形成贸易订单(如2),并根据自身的资金状况选择融资方式付款。电子商务平台将融资贸易信息下传给贸易公司(如3),贸易公司确认订单,形成现货融资订单合同并上传至融资平台(如4)。在对质押物进行评估后,贸易公司向融资平台上传质押清单等信息(如5)。然后,融资企业通过融资平台向银行提出现货融资申请(如6)。银行对企业的融资申请进行在线评审并批准融资(如7)。融资批准后,融资企业向银行交纳一定的保证金(如8),银行向贸易公司支付全部货款(如9)。最后,当需要提货向银行还款时,融资企业向融资平台提交赎单申请(如10)。银行确认还款后,通过融资平台发出解除质押的命令(如11)。贸易公司在接到银行指令后,向协议仓库发出放行通知(如12)。4PL根据贸易信息以及3PL的自身资源情况,提出优化的物流解决方案并选择最适合的3PL提供物流支持(如13)。协议仓库解除质押,货物归还融资企业(如14)。
四、结论
本文基于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探讨了物流金融的运作模式。从目前我国物流金融的实践发展看,物流金融业务的开展多集中在供应链的下游阶段,即属于渠道融资的范畴。当前钢铁行业面临产能过剩,成本压力不断提高,行业竞争加剧的问题。由于国家新产业政策的出台,钢铁企业可获得的信贷规模受到制约,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再加上产业升级对资金的需求,钢铁企业资金链面临的压力不断加大,作为供应链核心企业的钢铁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面临着资金缺口、流动资金紧张的问题,采用何种融资方式解决供应量中物流和资金流的匹配问题,将影响到核心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体系的运作效率和业绩水平。作为供应链核心的大型钢铁企业可以利用物流金融的模式,借助4PL的配合,通过银行授信解决供应链中的资金缺口问题。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71171042)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71101024)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陈祥锋、石代伦、朱道立:《融通仓与物流金融创新》,《科技导报》2005年第8期。
[2]李毅学、冯耕中、张媛媛:《委托监管下存货质押融资的关键风险控制指标》,《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4期。
[3]袁光:《物流金融参与主体间联合最优决策分析》,《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第9期。
[4]Lacroix R,Varnangis P.Using warehouse receipts in developing and transition economies.Finance & Development,1996, (9).
【关键词】贸易 模式 改革 流程 再造
我国的传统贸易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货物贸易”,一类是“服务贸易”。顾名思义,前者是实物贸易,后者是非实物贸易。它们是我国国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外贸环境出现恶化,我国经济也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2013年,我们一方面根据国际需求调整国际贸易战略对策,回暖对外贸易。另一方面,国务院内贸“十二五”规划,明确行业发展战略,促进国内贸易发展。本文针对目前我国贸易大环境和面临现状,具体分析,提出改革盈利模式和进行流程再造,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促进国内贸易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我国国内贸易现状
目前我国许多贸易公司所处的大环境有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全国性的经济低迷,企业盈利能力低下;由于政府调控房地产、控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世界性的造船业不景气,造成了煤炭、焦化、钢铁、水泥、基建等相关行业盈利能力受限;利润透明,企业盈利空间逐步缩小;企业赊销成为趋势,货款回收成本和风险极高;大型贸易公司应收账款急剧增加、坏账风险加大;中小企业经营灵活、管理成本低、盈利能力强,但几乎无法取得银行贷款支持。
其面临现状表现在:仍然依靠信息不对称或信息不流畅赚取贸易伙伴差价,贸易伙伴之间无法透明与完全信任;由于银行采用延迟支付手段(如国内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保理业务)造成大型贸易企业盈利空间进一步被银行挤占;大型贸易企业短期闲置资金利用率低下。
为了寻求贸易公司科学发展,我认为,改革其盈利模式,进行流程再造是十分必要的。
二、改革盈利模式
确立供应链模式。在实践中,我体会到供应链取代传统贸易模式是突破贸易公司业务发展模式瓶颈的好方案。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它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服务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带来收益。
确立“核心企业”。首先要确立好供应链管理中的“核心企业”,这就需要在以往的贸易伙伴中进行梳理:央企、大型国企业、盈利能力强现金流充沛的公司无疑是贸易公司的核心企业。利用大型央企、上市公司的大资源、大市场、大物流背景构成的供应链、利用中小型贸易公司灵活、敏捷的市场反应,在整合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基础上嵌入贸易公司的供应链管理服务。
这样,围绕核心企业、以资金流为抓手实施供应链模式,较传统贸易的优势在于:一是贸易对象得到优化,企业坏账风险大幅缩小,应收账款正好匹配了银行延迟支付手段,现金结算逐步改为票据结算,收款成本大幅缩小;二是企业业务流程大大缩短,资金流由以往的采购、在途、应收账款这种传统的三套资金做一套业务的流程变为一套资金做一套业务,资金使用效率和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三是专注于核心企业的供应链服务,企业贸易额大幅提升,贸易对象间依存度和信任度得到提高;四是由于与核心企业间大量采用票据结算,规避了银行延迟支付手段对实体企业利润的挤占,公司贷款额度大幅提高、贷款成本降低,盈利能力得以进一步提高;五是公司业务量在短时间内得以飞速发展,资金利用率进一步提高,闲置资金可通过与银行的票据贴现、再贴现业务及银行理财业务将利润最大化,真正实现了“现金为王”的经营要求。
三、再造业务流程
根据实际情况,在认真思考、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公司发展思路与升级转型措施。逐步放弃传统的采购、简单加工、发运、销售、货款回收的全流程贸易模式,代之以供应链环节中的合同执行(如销售、采购、物流、咨询服务、方案策划)、结算(如验收、支付、收款)等业务,强化公司的运营能力、风险控制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从而实现公司业务流程的扁平化。
以某煤炭贸易公司为例说明业务流程再造的好处。
项目是由煤炭贸易公司向x钢铁公司供应主焦煤。以前的做法是:煤炭贸易公司与钢铁公司签订合同后,煤炭公司向煤矿采购、委托洗煤厂加工、组织发运、账款回收;老做法存在问题表现在;一是物流链涉及采购、加工、发运、验收、回款,风险节点多;二是货物价款的资金被采购、加工物流、应收账款三大节点占用,资金利用率低;三是业务、财务、管理人员被漫长的物流链所占用,管理费用高。
改造后做法:煤炭贸易公司与x钢铁公司签订焦煤供应合同,贸易链前端的采购、加工、物流打包后外包给小型贸易公司;贸易链后端的应收账款打包后外包给银行。公司向x钢铁公司收取服务费。
改造后的优点表现如下:一是服务外包后,无论受托执行合同采购的小型贸易公司或受托收款的银行,由于煤炭贸易公司已将x钢铁公司的权责利背书,所以风险节点的控制得到了加强;二是物流链缩短,实现了业务的扁平化管理,管理费用大减;三是资金高度集中于钢铁公司验收后的环节,资金利用率大大提高;四是表面看公司服务外包后利润受到压缩,但由于公司业务人员、大量资金得到释放,在提高公司运营效率的同时增加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这样,在业务模式固化后并大力推广,做到企业资源有效整合,促进贸易健康发展。
关键词:碳排放权;会计确认;交易类型;持有目的
碳排放权在市场进行有偿的交易后会为企业带来利益,国内外学者已广泛认同将其确认为资产。碳排放权无论是无偿获得或是购买所得,企业对其都有控制权与排他权,碳排放权带来的经济利益也会流入企业,因此将其确认为资产是合理的。但是将其确认为何种类别的资产,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朱玫林与耿泽涵(2011)认为碳排放权不具有实物形态,也不属于货币性资产,同时能够在市场上单独出售,应将其确认为无形资产。王艳和李亚培(2011)提出,碳排放权作为一种能在资本市场上流通的稀缺的有价经济资源,具有自由交易市场,除了现货交易外,可以进行远期、期货、期权等交易,这些都具有与金融工具类似的特征,所以应该按照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会计确认。Wambsganss and Sanford(1996)认为,政府无偿配给或企业购买的用于生产经营的碳排放权应该归属于存货这类资产。可以看出,目前对碳排放权的资产类别确认主要有无形资产、金融资产、存货三种看法,但笔者认为将碳排放权无区别地划分为某一资产类别是不合理的,因将其根据持有目的与交易类型划分为不同的资产类别。
一、政府无偿为企业划分排放配额用于生产
即使碳排放权的发展趋势是企业将来需要全部购买自己用于生产的碳排放权,但起步阶段还是以免费发放配额为主。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都是通过政府相关部门将碳排放权配额划拨给企业。此时,将其确认为存货是不合理的,不满足存货持有出售的目的;也不可以确认为金融资产,无偿分配所得的碳排放权的主要用于生产,并不能在市场交易中为企业带来即期或远期的货币收入,不符合金融资产的主要特征。政府无偿划分的排放配额不具有实物形态,并且具备在市场上单独出售的可能性,具有可辨认性,是非货币性资产,符合朱玫林与耿泽涵(2011)确认为无形资产的观点。但这个观点存在很大的缺陷,一是由于碳排放权是政府无偿分配的,企业在将其归类为无形资产时不能确定其价值;二是碳排放权的无偿获得不涉及资产减少和负债的增加,不满足会计恒等式,确认为无形资产会打破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间的平衡关系。所以,笔者认为对政府无偿分配的碳排放权份额应不确认为某种资产,而是直接在报表附注中对分配所得份额以及使用情况进行披露。
若企业政府免费分配的碳排放权配额尚未用完且剩余,可以在市场上将其出售给排放权配额不足需要购买的企业以盈利。企业的持有目的由用于生产变为用于出售,理论上应改变其确认的资产类别。但由于初次确认时,并没有划分资产类别,而是直接在报表附注中披露,当改变持有目的时,不应该重新确认为某类资产,而是依旧在报表附注中披露,但同时要披露政府无偿分配的碳排放权配额的使用计划。
二、企业外购碳排放权用于生产
企业从二级市场购买碳排放权用于生产,企业拥有其所有权,可以自由地使用,而且碳排放权是指企业能够排放一定限额温室气体的无形权利,不具有实物形态并且目的不是用于出售,无法转换为货币资产,因将其确认为无形资产。
若企业外购的排放权尚有剩余,准备在短期内出售,其持有目的发生改变。由于此时碳排放权的持有目的是用于出售,对企业而言是以价值形态存在的,并且可以形成即期或者远期的货币流入,应重新将其确认为金融资产。我国会计准则认为金融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划分交易性金融资产时首要要满足企业近期内出售的要求。这时碳排放权首先满足金融资产的要求,又满易性金融资产的要求,应将其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三、企业购买排放权在短期内自用或出售目的不明
企业在预估自身碳排放权配额不足且猜测排放权的价格在日后是上升趋势时,或单纯看好碳排放权的价格前景,会提前购买持有目的不明确的碳排放交易权。目的不明的碳排放权满足金融资产以价值形态存在,可能形成货币流入的定义,又区别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可将其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四、碳排放权贸易公司取得排放权用于出售
目前国内交易市场不够成熟,交易类型单一,但我们可以大胆揣测一下未来可能出现的交易类型:存在贸易公司,专门从事碳排放权买卖,但持有目的又跟金融资产不同,不以资产增值为目的,而只是出售以赚取差价,此类贸易公司的会计确认问题值得思考。笔者认为此时碳排放权的资产性质其实与存货更加一致,存货是持有准备出售或日常耗用的产品,虽然定义上的存货都具有实物形态,与碳排放权的形态有所差异,但对理论来说不应过于拘泥形式,而要注重性质。碳排放权对于贸易公司来说是有待出售的商品存货,出售给那些排放权配额不够的企业。
五、以投资为目的的期货交易
期货与现货完全不同,现货交易的是交换现实存在的商品,期货主要不是现货而是合约,主要以某种大众产品、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等为标的物,规定某一时间或地点交割符合合约要求的标的物。因此,这个标的物形式多样,可以是金融工具也可以是某种商品。碳排放权期货属于商品期货中的能源期货,算是衍生工具。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衍生工具不作为有效套期工具的,一般应按交易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核算。碳排放权期货属于能源期货,在买入时,应确认为金融衍生工具。
六、期权交易
期权又称选择权,其不同于期货,实际上期权交易的是一种权利但不存在义务,买方拥有选择买入或卖出的权利,但并没有对应的义务,但只要买方做出选择,卖方必须无条件履行。最简单的对期权的理解是看跌期权和看涨期权。买入看涨期权时,由于企业在期权合同日期是买入商品还是直接出售期权目的不明;或买入看跌期权时,可以选择在到期日按约定价格卖出商品或不卖目的不明,应将其计入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本文在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刚起步阶段就对已存在的交易类型进行分析,并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交易类型充分展望,充分体现了本文的创新之处。当然,本文的研究是纯理论的,有不足之处还要结合实践情况进行改进。目前,关于碳排放权的会计准则还没有完整落实,只有不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发现实践中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才能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
参考文献:
[1]袁芬.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问题研究[J].时代金融,2015(09).
[2]周姣.从碳交易机制初衷探讨谈会计[J].实务探讨,2015(10).
[3]吴一东.中国碳排放权期货市场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经济,2015(09).
[4]张娟.碳会计国内外研究综述[J].专家视点,2014(01).
[5]黄洪伟,肖婕,樊鑫淼,孙铭遥.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研究[A].COMMERCIAL ACCPUMTING,2015(17).
[6]葛菁,张潇文,杨石宝.我国碳会计研究述评及其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4(17).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但也面临着新问题,集中表现为三个“不足”:
一是文化产业高层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缺乏,难以满足文化强国建设的需要。总体上看,我国文化人才具有“四多四少”的特征:体制内从事传统文化事业文化专业人才较多,体制外适应市场现实需求的专业文化人才较少;从事艺术事业的人才较多,懂文化产业经营的人才较少;具备文学艺术专业素质的高校毕业生人较多,但既具备文化专业素质又懂产业运作的人较少;单一专业的人才较多,文化产业复合型人才较少。
二是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但深层次问题还有待解决。“十一五”期间,文化体制改革已初有成效,但许多关键性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更多的则还没有展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文化立法工作和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对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导向、保护和促进作用的法规和制度安排研究得还不够,没有统一的规范,比如文化产业促进法、文化要素专业市场建设、准入制度,进入壁垒门槛、退税及特殊性税费政策等都还没有建立。第二,文化大部委制的改革还有待深化,文广新局虽已整合到位,但对于文化产业这样一个具有很强关联效应的产业来说,国家旅游和体育总局这两个部门还游离于文化产业之外,造成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文化资源链和产业链被行政壁垒割裂,阻碍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第三,国有文化事业单位许多还是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有待切实转换机制,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组织结构,努力实现在一个事业单位中将事业任务和产业义务分开,发展现代企业制度,实现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与收购,打造区域文化战略品牌联盟。
三是对外文化交流规模和影响力还远远不够。主要表现在目前我国文化贸易处于较大的逆差状况。文化出口贸易结构不合理,贸易层次都还比较低,每年进口为数不多的国外电影在中国实现的销售收入与为数众多的国产电影收入相当,以技术为依托的高附加值文化产品对外贸易比重很小。文化贸易中的许多制度设计还处于计划经济时期的阶段,缺乏新推出的大型对外文化交流项目,对外文化交流的品牌项目与产品供给不足,对无形文化产品与服务“走出去”的支持还很欠缺。中国自主文化品牌对外宣传的力度和手段还比较落后,具有国际公认的文化交流平台培育与建设与我国强大经济实力所产生的国际影响力远不相称。
机遇与挑战并存
首先,当前中国经济正经历着转型关键时期,要求经济增长方式从生产型经济向需求经济转变。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3000美元,经济发展很容易陷入国际公认的“中等收入陷阱”。要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一方面,经济增长必须由依赖传统要素驱动转向依靠效率、资本积聚以及创新驱动模式发展。另一方面,必须扩大国内文化消费需求,随着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正在朝有利于文化消费结构方向发展,人口红利在文化消费中的效应正在日益凸显,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给文化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和环境制度保证。所以如何抓住体制机制改革以及文化生产力推动社会经济大繁荣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是时代赋予我们神圣的历史使命。
其次,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需要为文化产业开辟了新的战略方向。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积极加入国际产业价值链,参与国际分工,使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水平获得了快速提升。但一直以来我国被当作“世界工厂”,为其他发达国家产品贴牌生产,很多行业都处于“微笑曲线”的底部,也就是产业链低端,而处于“微笑曲线”两端的高附加值环节被发达国家大企业所占据,对我国制造业升级形成“倒逼”,阻碍着我国产业结构向高级化转化。文化产业兼具生活业和生产业双重特征,其生产性特征可为传统产业在生产上的各个层面和阶段提供创意创新支持,因而传统产业的升级客观上要求文化产业作为生产业的需求与融合大大增长。
再次,科学技术的运用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为文化产业特别是新型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技术和效益平台支撑。从国内外文化产业形态来看,信息技术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比如美国的电影产业和数字出版业、日本的动漫和数字艺术设计产业、韩国的游戏产业都依靠先进的电脑技术和数字信息技术。随着我国信息化水平的快速提高以及三网融合的业务不断创新与发展,高新信息技术会不断向文化产业领域扩散与融合,文化产业将在内容和形式上得到不断创新与发展。
文化产业市场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同时,随着我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及国际文化多元化的需求,为文化产业“走出去”奠定了基础。
文化产业虽有“走出去”的大好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挑战:
首先,我国文化产业规模小,在世界文化市场上占的比重低。根据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报告显示,美国文化产业占世界文化市场份额的43%,欧盟占34%,日本占10%,澳大利亚占5%,而中国所占的份额不足4%。从整体上看,我国文化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跟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其次,文化产业人才缺乏。文化产业十分注重创新,创意、创新知识以及高新技术人才需求的水平和结构,决定了人才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在文化产业各层次就业比重当中,文化相关层和层所占的比重较大,文化核心层中拥有自主创意创新能力的人才比重很低,并且整体水平不高。
再次,文化企业缺乏品牌效应,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不完善。文化产业与生产制造型企业存在重要区别,生产制造型企业有形资产多,无形资产少;文化企业自主品牌意识不强,开发创新能力比较弱。这就导致文化企业在缺乏自由资金需要融资时就面临抵押品的品牌效应不足,而使企业融资难度加大。目前文化产业处于起步阶段,行业政策缺乏稳定性,文化产品与服务的评估指标体系与评估机制还不够科学,主观意识较强,许多文化评估机构主体越位和缺位的情况普遍存在,市场化程度低,导致风险的不确定性,即使能获得高额回报,也对投资者缺乏吸引力。
最后,区域间文化主导产业定位不明确,生产的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在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后,各地方也紧随中央脚步,纷纷开始制定本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然而在制定规划过程中,片面追求文化产业的全面性,不根据本地实际选取主导产业,从而使地区间文化产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同质化,加剧地区之间的竞争。同时,文化产品的可复制性要求市场有良好的制度作为保障,但在目前中国的制度环境中,制度体系不健全,尤其是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不完善使得市场上产品同质化更加严重,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创新积极性。
主导性文化产业培育的具体对策
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文化产业科技含量。一是加强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研究。构建文化产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整合文化企业在文化市场信息搜集方面的优势,以及高校与科研机构在技术研究方面的优势,增强文化产业领域支撑技术研究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二是提高文化生产主体技术吸收能力。不断培养和引进复合型文化科技人才,促进知识在组织内扩散与分享;三是注重高新技术与文化产业的融合。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出版印刷等传统文化产业,提高产品服务生产效率。
着力投融资改革,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一是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加大文化产业引导资金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重;二是丰富投融资渠道,综合使用融资租赁、私募股权基金、夹层融资、资产证券化、产业基金、资本市场、借壳上市等方式畅通文化产业融资渠道(张立波,2009);三是建立健全中介组织结构。
[关键词]中钢集团 海外资源战略 铁矿石
一、中钢集团简单介绍
中钢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是一家为钢铁工业和钢铁生产企业提供综合配套、系统集成服务的集资源开发、贸易物流、工程技术为一体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作为为钢铁生产企业服务的综合型贸易公司,中钢为拓展钢铁的原料:铁矿石以及镍矿、铬矿等,在海外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取得了一定成绩。
二、在澳洲的铁矿石项目
1.恰那铁矿石项目是年产量达1250万吨的矿山,矿山不但开采成本低、品位高,而且基础设施成熟。不仅如此,恰那铁矿在融资模式上,也受到澳大利亚财税部门的照顾。恰那铁矿采用的是有限追索的杠杆租赁结构,利用前期的税务亏损和投资减免等政府税务政策,大大地降低了融资成本。因为当时中钢投资恰那铁矿石项目时正是铁矿石供过于求的时候,所以澳洲政府在税收上给予很大支持。自恰那铁矿后,澳大利亚税务机构明确表示,不再批准完整项目的杠杆租赁融资。
自从2003年,铁矿石价格一路上涨,恰那铁矿为中钢集团做了很大贡献。通过恰那一个项目,中钢澳大利亚公司在2007年至2009年三年间,就给集团提供了超过2亿美元的利润。这2亿多美元,还不包括中钢贸易公司将铁矿石倒给钢厂和贸易商的差价。2009年,铁矿石长协价和现货价每吨差价平均约10美元,恰那年产量1250万吨,这意味着,中钢贸易公司将恰那所生产的铁矿石包销出去后,当年获得1亿美元的利润。
2.中西部公司。考虑到恰那铁矿续约存在的风险,所以为了支持企业的铁矿石销售业务,中钢集团在2008年击退了澳大利亚默契森公司,收购了中西部公司的全部股权。中钢集团从2007年10月开始着手实施对中西部矿业公司的收购,2008年3月14日在澳大利亚证券交易市场正式发起全面要约收购,于2008年9月15日结束,共获得中西部矿业公司98.6%股权。截至2008年底,中钢集团已实现对该公司100%的控股权。中西部矿业公司拥有4个赤铁矿和3个磁铁矿项目,总计控制赤铁矿资源超过6亿吨,平均品位约为58%―59%;磁铁矿资源超过13亿吨,远景储量近100亿吨,平均品位为45%―50%。中钢集团总裁黄天文这样评价,这次收购使中钢集团获得了大约20亿吨的优质铁矿资源,为企业下一步的健康稳定发展和我国钢铁工业长远科学发展的资源供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西部公司的规模在澳洲铁矿企业中属于中等,并且项目刚刚开始启动。
3.同时,为了有更长远的打算,中钢在澳大利亚的另一潜在权益矿是澳洲矿业公司Brockman,中钢集团已与后者签订一个包销协议的“理解备忘录”,未来五年将每年从Brockman进口1000万吨铁矿石,交易总价值60亿澳元。
三、其他项目
除了澳洲的铁矿石项目以外,中钢的海外资源战略还包括了南非铬业和铬矿,在东南亚的红土镍矿业务以及印度的铁矿石销售等,其中比较成功的是南非的铬业和铬矿业务。中钢在南非的铬业布局主要是通过中钢南非铬业有限公司来实现的。其中中钢占60%股份,当地的合作伙伴占40%股份。旗下拥有Dilokong矿山共拥有储量约5000多万吨,设计采矿能力为年产原矿40万吨。中钢南非铬业有限公司设计铬铁年产量为12万吨。其主营产品,主要用于不锈钢冶炼。产品质量优良,销往日本,欧洲,中国,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围绕中钢集团的主业,中钢南非铬业有限公司的发展目标为进一步扩大铬矿及铬铁的生产规模,并在南非及周边地区进一步开发优质铬矿资源。
中钢集团的南非铬业进入时机不错,主要是当地合作伙伴资金出现困难,所以中钢把握了不错的进入时机。铬铁是不锈钢的主要原料,通过掌握铬铁资源,中钢集团实现了在钢铁产业上游成功布局的愿望。
四、总结
1.把握时机
中钢集团在海外成功的投资,最主要的一点是把握时机。比如恰那铁矿的参股,因为当时参股是在铁矿石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介入的,所以项目的资源储量和品位,以及交通条件都不错,投资成本相对较低,并且很好地利用了政府的优惠税收政策。这样有效降低了投资成本,提高了投资成功的保险系数。
2.控制风险
在海外的投资,要对投资的政治风险,环境风险,项目的运营风险,以及主要产品的市场价格风险,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且能把这种认识贯彻到投资的整个过程中。中钢也有一些不成功的海外投资,主要就是在控制风险的环节相对缺失。
3.建立合适的制度以及培养国际化人才
海外资源投资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企业内部建立高效灵活的投资机制和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同时,对海外市场和产业熟悉,了解当地的法律政策以及商业环境的国际化人才,是海外投资成功的重要保障。当然,一种手段是雇佣当地人士,这样能有效规避一些不必要的风险,但最终还是需要企业在海外投资的过程中锻炼队伍,形成一支熟悉海外市场,了解投资游戏规则,又有很强使命感的企业经理队伍,是中钢成功的关键,也值得其他投资海外企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严江宁.中钢澳洲收购战.财经,2008.12.
【关键词】物流 贸易 产业 规划
一、树立物流产业新概念,建立新的运营体制。
首先,要树立物流产业的新概念。现代化的能源产业供应物流不仅对提高经济效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际上,对促进能源产业的设备、工艺更新,对采用更多新型材料和节约资源都具有重大促进作用。所以企业上下要统一树立统一的企业大物流的战略思想,明确实现企业物流的远景目标,通过调查研究、统计分析、摸清企业自身的物流资源;通过科学整合资源并建立组织,规划设计,初步完成企业物流的组织管理框架搭建;
其次,通过系统和行业的整合,形成统一体制。在现有的框架内,明确职责,整合资源,理顺企业物流管理程序;完成信息联网,资源共享,实现企业物流系统网络化管理:重视物流专业技能培训,强化物流企业人才战略。成立独立的物流管理职能部门或高管岗位,建立企业内部储运部门和产销及贸易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在企业内部实行物流贸易动作的一体化管理。
第三,成立独立的物流贸易经营公司,对物流资源和职能进行企业化分立。增强物流贸易在集团公司发展中的突出地位,组建专业化物流贸易公司,整合集团公司物流贸易板块,涵盖物资供应、仓储配送、煤炭产品销售、铁路运输、大宗商品贸易等业务,建设集团公司 “大物流产业格局”,推进产业集约、集群发展,凸显规模效应。整合内部资源,搭建涵盖全国,科学布局的煤炭配售基地,利用好煤炭期货等交易工具,做强煤炭物流;构建能源企业的专业化、社会化物流航母,做好大宗商品的仓储、加工和配送,做好运输物流业,打造新的就业和效益增长点,以新农业产品为载体,做好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配送等等。
二、发挥名牌优势,发展壮大物流贸易产业。
第一,品牌优势:大同煤矿集团在国际、国内有着较强的影响力和较高的知名度。在国内外有完善的市场网络,市场知名度、美誉度等方面都有着较好的口碑,品牌优势明显。
第二,产业产品优势:大同煤矿集团多年来在企业的发展中,培育和造就了一支以煤矿建设和生产为主的多学科、多专业的高素质技术队伍, 在技术、装备、管理等方面处于全国煤炭行业的领先地位,发挥着较张的行业示范作用。特别是近年来大同煤矿集团发挥“以千万吨级矿井为龙头的安全高效矿井集群发展优势、深度融合的煤电一体化发展优势、"集约、绿色、多元、低碳"的循环经济发展优势”三大核心竞争优势,在行业内形成了独有战略优势。
第三,区域优势:大同地处晋、陕、蒙、冀交汇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区位优势,交通枢纽优势、产业集群优势突出,大同为核心的晋、蒙、陕地区有着高度集群化的煤炭、电力、煤化工、钢铁产业。集群内企业产业链上下游有大量物流需求和市场。现代的贸易不仅包括原有的采购和销售,还包括运输、仓储、包装、管理、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的物流信息等多个环节,建立集群产业专业物流基地具备突出的优势。
第四,布局优势:按照“按照产业园区化、布局专业化、管理现代化”的要求,全面建设了晋北、临汾基地,扩展蒙疆基地;不断扩展北京、太原、天津、上海等国内办事处、子公司的区位优势;通过打造德国、美国、澳大利亚、土耳其等项目部和商贸公司树立了企业的海外基地优势。
三、有序推进企业物流贸易产业的发展
(一)打造全国一流的煤炭储运、选配、物贸中心。
目前在同煤集团供应链物流贸易中,煤炭生产和销售己经形成了高效模式,从煤炭开采一配煤加工-铁路一运输一港口装卸一航运一用户达到全程煤炭产品无缝化的境界,生产效率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准,体现了同煤集团产运销一条龙的巨大优势和产品的强大竞争能力,可以说从企业生产出产品向下游用户流动过程的物流解决得比较好,但存在空白地区薄弱环节,存在一定程度的被动销售。今后,集团公司煤炭物流产业链条不断延伸,逐步形成以煤炭转运为主体,煤炭交易电子化、煤炭储配自动化等新兴业态不断发展的格局。
(二)整合能源工业供应链管理,打造以工业超市、保税仓库、配送仓储中心为主的物流基地。
从集团公司物贸易供应链中最薄弱,最影响企业整体竞争实力的就是矿用材料、配件的采购供应环节,同煤集团供应链物流管理战略的核心工作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规划设计同煤集团的采购与供应战略,使企业上游供应链的物流合理化,降低采购成本,减少库存,提高供应速度响应能力,使企业供应链进一步优化并环环相扣,消除“木桶短边效应”,形成同煤集团整体的竞争优势。
第一,建设一个以保税仓库为基础的晋北保税物流园区。产业集群是现代区域经济发张的普遍趋势,以大同为核心的晋、冀、蒙、陕地区高度集群化的煤炭、电力、钢铁产业。集群内企业大量消耗国际化,高端化,大功率的进口通用设备和配件,这些企业每年耗费大量资金储存进口备件、配件、材料等,不仅大量占用资金,而且严重影响安全生产。同煤可利用大同的区位优势、专业化运营优势和企业的品牌效应,以保税库为平台,打造一个从煤矿、电厂、冶金等企业所需设备、材料供应为主的区域物流基地。
第二,建立一个以工业超市为基础的物流基地。以晋、冀、蒙、陕地区高度集群化的煤炭、电力、煤化工、钢铁产业等等,所用大量国产矿用材料和配件都具有高度集中性和同质性,这就给区域物流基地的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所以同煤可以积极与供货厂商合作,特别是与距晋、陕、蒙、京、津、唐较远地区的供货厂商合作,把企业的物流基地作为区域内各企业其产品供应的集散地。通过整合采购和销售,还包括运输、仓储、包装、管理、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的物流信息等多个环节,打造一个以工业超市为基础的物流基地。
(三)打造大宗商品仓储、加工、配送的配送中心
同煤集团各成员企业普遍存在库存物资较大的问题,其原因就是单独采购和采购的物资信息不沟通,造成各企业无法共享这部分资源。另外大成本(指生产成本)核算概念,也使经营者大手大脚而忽视物流采购成本。这样长期以来给企业造成的浪费和损失是惊人的。所以集团公司应在重组成立的物流贸易公司的统一管理下,全面负责集团公司仓储物流网络建设,从集团公司看,集团公司具有资源、资本、资信、品牌、管理等优势,通过加强战略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协同效应,构建大物流贸易网,形成全供应链模式,实现规模效益。
(四)打造企业物贸产业平台建设
1.打造集团公司电子商务平台
传统物流配送与电子商务的结合使得物流配送的效率大大提升,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被配送双方所广泛认可和接受。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之所以成为发展的主流,主要原因在于这种配送模式能够使配送企业快捷、高效、低成本地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配送服务。
2.打造集团公司物流金融平台
随着同煤物流企业逐步走向成熟,物流服务在向价值链的其他环节延伸时产生了许多衍生服务。物流金融服务是物流衍生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在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基础上展开的,是物流与资金流结合的产物。企业可利用好物流金融这一新的利润增长点,并将其作为新的物流延伸服务和金融产品推向市场并且不断拓展其业务内容。
在传统的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过程中,开展物流金融服务不但提升了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而且加强了物流企业的客户控制力和市场竞争力,在实现客户、物流企业、银行三赢的基础上,使物流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按照融资对象的不同以及产品生产经营的不同阶段和方式,“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可以分成两大类,其一是基于存货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其二是基于贸易合同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
3.打造集团公司融资租赁平台
集团公司转型升级的方向应是打造成为综合型能源金融服务供应商。全面推进融资、贸易金融、融资租赁和供应链金融服务四大板块。贸易金融服务,整合贸易升级,为集团公司国内及进出口贸易提供贯穿贸易活动整个价值链的全面金融服务;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其次,以保税物流基地和工业超市物流基地开展融资租赁,提供以矿山工程设备、工业设备租赁为主融资租赁服务。
第三,开展境外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利用广泛的银行及其他合作伙伴建立牢固的合作关系进行银租、信租等多样化、多渠道、结构化创新融资合作模式。另外,还可与国际化的融资伙伴进行广泛合作,打通国际资金、资本融资渠道,为不同需求和条件的融资客户提供多种融资服务。
3月25日,大连商品交易所铁矿石期货价格超跌反弹,铁矿石期货1405合约和1409合约均涨停。铁矿石价格的企稳反弹给钢铁贸易商们带来了喘气的机会。
自去年以来,钢铁业成为削减产能的首要对象,计划在未来五年压缩8000万吨的钢铁总产能。受钢铁产业发展和国家行业政策变化的影响,钢企普遍面临资金链紧张的局面。再加上国内信贷收紧、信贷成本高等因素,铁矿石贸易融资已经成为钢材行业上下游普遍的融资方式。
贸易融资激增
在钢铁产量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国内铁矿石供应量却大幅增长。数据显示,当前中国铁矿石库存量已经超亿吨,创出新高。而据业内分析师预计,中国2014年铁矿石进口量将上升至历史高位。原因在于贸易商利用铁矿石融资进行套利,铁矿石已经成为铜等大宗商品之后重要的融资套利品种。
钢铁信贷受阻时,钢企及贸易商只能通过产业链上游的铁矿石贸易融资。所谓“融资矿”,就是指企业在进口铁矿石中,通过银行开出的远期信用证(通常为3到6个月),在支付15%到30%不等的保证金后,由银行支付货款,从而获得一定期限短期融资的模式。
一位钢铁贸易商向《中国经济信息》记者描述了整个操作流程:首先,国内的钢厂或贸易商A与离岸公司B签订进口合同,然后在国内银行开立承兑日为90天的美元信用证,以离岸公司B为受益人。开设信用证缴付的保证金视公司资质背景而定,如果资质好的企业可以免保证金,最多为货款的15%-20%。然后离岸公司B凭借自己为受益人的信用证即主证,在离岸银行抵押开出背对背信用证,也即子证。子证的受益人为铁矿石第三方供应商。铁矿石供应商在审核完信用证子证后,按规定发货,开出汇票,并在信用证有效期内要求离岸银行垫付货款。离岸银行付款后再将汇票和货运单要求国内银行支付。在90天到期后,国内银行通知国内钢厂或贸易商付款。
以1亿人民币的信用证为例,扣除2%左右的利率和财务费用,企业可以获得9800万元的净现金流,而这部分已变现的资金将在90天后,偿还给银行之前为其垫付的货款,但在此期间,企业的这部分货款就相当于一个短期贷款,利息成本在3%,远远低于国内8%的水平。
由于大部分公司的国际贸易计价结算货币都用美元,所开的信用证也是用美元,在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的情况下,等到90天期限将满还款时,A公司还可同时获得汇兑收益。
一位民营钢厂人士透露,自去年7月1日铁矿石进口企业资质管理“解禁”后,现在越来越多的民营钢厂通过自己注册的境外离岸贸易公司来进行融资操作。
催生连环风险
有机构测算,目前我国30%-40%的港口铁矿石库存都是融资矿,风险系数较高。目前,大规模的融资矿正经受价格波动的考验。
铁矿石贸易融资面临的最大风险是资金成本和短时间内的资金回笼还贷。在铁矿石价格下跌预期较强以及人民币贬值压力下,不断扩大的铁矿石融资进口规模会让境内银行形成一定的坏账。
银行针对价格波动通常会设定相应的风险补偿机制,如果铁矿石价格下跌超过一定幅度,银行会要求企业追加保证金来降低风险。而如果铁矿石价格继续下跌,企业就会出现偿债困难的局面,这时银行拍卖抵押品,会导致矿石价格进一步下滑,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的局面。
这样一来钢铁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原本就不宽松的资金状况将越发紧张,不仅是参与融资矿的钢厂和贸易商资金状况恶化,之前没有参与融资矿、资金还相对宽松的钢厂和贸易商也可能因此受到牵连,甚至涉钢整个产业链上的相关品种,如螺纹钢、焦炭、焦煤等都将受到拖累。
对于信用证融资隐含的风险,银行并非不知情。一位银行高管表示,国际信用证属于贸易授信,为银行的表外业务,风险相对可控,而且这些业务本身没有违规之处。同时银行向企业收取保证金、开户费,并赚取美元兑换的差价,利润很丰厚,所以银行开国际信用证的条件相对宽松,而且鼓励向优质企业开展国际信用证业务。
业内人士认为,铁矿石融资并不会重演钢贸信贷乱局,因为银行业已经有了足够的重视。3月25日,上海银行业正式推出动产质押信息平台,该平台以钢材质押为切入点,辐射各类动产质押业务,旨在通过全流程风险管控,完善银行融资业务模式,降低信贷风险。目前,动产质押信息登记支持多渠道、多类型、多品种的质押业务登记,可支持黑色金属类(钢材等)、有色金属类(铜铝等)、化工产品等品种。这将帮助市场杜绝此前钢贸行业频频出现的虚假仓单、重复质押、仓库人员监守自盗的现象,整肃大宗商品贸易融资环境。
风险管控
铁矿石贸易融资多为真实交易,风险是否可控,仍扑朔迷离。
钢铁行业利用铁矿石融资本来是为了度过行业的寒冬期避免遭遇淘汰的风险,而在目前产业融资渠道缩窄,环境恶化的情况下,如果价格走势看跌,铁矿石融资将成为新的风险来源。
据了解,铁矿石贸易融资中,有部分钢企及贸易商对上市不久的铁矿石期货持观望态度,只是一味采购铁矿石进行融资,而没有进行对冲避险。铁矿石价格一旦出现大幅下挫,对铁矿石贸易商而言,资金将缩水严重。业内专家认为,为防范铁矿石贸易融资可能出现的风险,钢企及贸易商需要合理利用期货工具避险。
上一次实习时到工厂里实习,没有学到多少技术,但是却学到了不少怎么样去实习的方法,和怎么样在工厂里和师傅们搞好关系。我想我来公司实习后,大体的方法和在工厂实习的方法出不多吧,万变不离其宗吗,我想应该是的。
一、实习目的
本次实习目的主要是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工作,通过实践体会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中的差别。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提高自己分析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明确自己的工作兴趣所在,最终给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定位。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
(一)单位简介
我有幸到**公司融资部实习。该公司是一家主要经营礼品批发的综合性贸易公司,属于中小型企业。公司产品主要包括广告小礼品、商务礼品、会议礼品、办公礼品、外事礼品、电子小礼品、小电器礼品、皮具礼品、野营户外礼品、健康礼品等等。公司细化的产品一共有5000多种,现在公司正处在飞速发展阶段。
公司的前景非常广阔,计划在2009年10月在上海和山东开设两家分公司。并且逐步完善企业文化,建立健全公司各项制度。为了适应公司的规模扩张,势必需要大量资金。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公司于2009年11月正式成立了专项融资部。该部门主要是利用合法渠道为公司筹集自身发展所需资金。
(二)岗位介绍
我的职位是融资专员助理。主要职责是结合核算部的财务预算制定几套可选的融资方案,并进行可行性分析最终选出一个最佳的方案。最后把方案付诸实施的过程。我们的工作方式主要是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
1、收集一些有关融资的材料,主要包括国家现行的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以及地方政策。
2、一些有关公司历史发展过程中曾经用过的融资方案。再次是制定个人想到的融资方案或是方向,以辩论的形式确定几个优选的方案。
3、结合当前行业前景和公司前景对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得出最佳方案并付诸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一些突然的变化,那么我们的方案会随之修改。我们的最终目标是用最少的财务费用融到最多的资金。
三、实习内容及过程
实习主要分为两个环节第一岗前培训,第二正式上岗。经过一个星期的严格培训,我走上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班时间是每天上午9:00到12:00点,下午2:00到下午5:00点。
刚开始上班的半个月主要是搞市场调查和公司内部调查,后半个月主要是对所收集信息进行分析。再结合以往的资金运营情况制作公司资金流量预算表。最后根据每期的实际资金需求制定不同的融资方案,然后分析改融资项目的可行性。
对于融资方式的确定,要在权衡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个或者数个融资方式。
第一是内部融资。它的特点是融资成本较低,因为自由资金完全由自己安排。唯一的缺点就是筹集数额受公司自身实力限制。
第二是外部融资。主要包括贷款和发行债券和股票等等。银行贷款的审批程序比较复杂,时间跨度可能比较长。发行债券的费用相对较低,能起到财务杠杆的效应。最终敲定一个可行性的方案,当然我们还会对未来的产业政策和地方政策进行预估,并配套制定一些应急方案。
四、实结及体会
1、在这短暂的两个月实习生活里,我的综合素质在不断提高。我对我自己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发现我在这里工作的特别快乐,而且很有激情。能够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当然这是与大家创造的良好氛围分不开的。我把自己的未来发展定位于企业重组顾问。我在学校学习过一门投资银行学,这是一门很有吸引力的科学。现在的中小企业要想从扩容到上市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我今后要边工作边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自己在金融工程这方面是比较欠缺的,我决定两年后考研。我下定决心成为一名职业的公司财务顾问。我相信一分天注定,九分靠我拼。我会成功的!
2、让我明白的是书本理论与实际工作运用的差别。学好专业知识理论是在实际中应用的基础,但是不能照搬过来使用。因为学校所学的理论大都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理论,或者说是一种有假设条件的理论。不管是显性的还是隐形的,总之都是存在一些假设的。但是现实社会工作中是没有如果的,现实是在既定的条件下你改怎么做才能达到目的。
3、我的社会交际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工作中我会经常性的向同事请教问题,与他们进行讨论。除此以外,还会代表公司去和对手方谈判。这样经过不断地磨练和学习,我变得很成熟、理智。其次,我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广泛利用各种可能资源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五、实习展望
关键词:银行 贸易融资 现状 情况
一、我国贸易融资现状
国际贸易融资是外汇银行围绕着国际结算的各个环节为进出口商提供的资金便利的总和。与其它业务不同的是,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集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于一身,无论对银行还是对进出口企业均有着积极的影响,已成为许多国际性银行的主要业务之一。有的银行设在国外的分支机构,主要的业务就是开展国际贸易结算与融资,其业务收入可占到银行总收入的八成。此项业务的发达程度与否,已被视为银行国际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我国,90%以上的企业是中小企业。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和发展前景,银行对风险的控制能力较弱,资金扶持和贷款投向普遍向大企业倾斜,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难、担保难的发展困境。由于受到人才、资金等方面的制约,中小企业希望银行能够提供一条龙式专业化贸易结算和融资服务。华夏银行就推出了这样的一系列创新产品。比如针对台资企业推出的两岸汇划直通车、美元汇款全额到帐和去年推出的出口票证通等等。其中,出口票证通是以出口收汇权为担保,为客户提供银行承兑汇票和进日开证服务,组成??以应收帐款权益为保证手段、还款来源的业务,也就是说基于应收帐款基础上的贸易金融服务,这是在物权法基础上的一个业务创新,也体现了进出口贸易的自偿性特点。还有近几年推出的华夏贸易宝是为解决中小企业出口结算环节融资难,担保难等问题而推出的出口押汇、出口贴现、福费廷和信保融资四种出口贸易融资产品的组合套餐,这是第一期,第二期还要推出进口产品的服务组合就是在进口环节对进口商进行金融产品组合,进口商可以从产品组合的篮子里选择能够适合他们需要的服务以及产品组合和打包。
众所周知,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一起被称为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的三大支柱,中间业务的发展是商业银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国内各商业银行都把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列入重要发展内容。据统计,股份制商业银行近50%的中间收入是国际业务带来的。而贸易融资业务能促进国际贸易结算业务的开展,进而拉动中间业务的快速增长。贸易融资以其在风险资本占用和交叉销售等方薅的优势,正日渐成为各家银行竞相发展的业务重点之一,已成为各银行竞争的重要领域。外资银行首先是在中国开展跨国公司的国际结算,然后是做所有外币的贸易结算,接着是傲中国公司的本外币贸易结算,现在才开始人民币零售业务。外资银行在国际业务方面有相当的市场实力和产品优势,比如在上海地区,大概有一半以上的国际业务是被外资银行瓜分的。
中资银行在国际业务方面很早就和外资银行直接竞争,在竞争过程中,中资银行逐渐提高了能力,外资银行也了解了中国。不过由于中国市场潜力巨大,整个盘子也越做越大,所以中外资银行更多的是处于发展状态。并没有太多的激烈竞争。
二、我国银行在贸易融资方面反映的情况及对我国银行贸易融资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