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经济探讨范文

现代经济探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经济探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经济探讨

第1篇:现代经济探讨范文

关键词: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

最近几年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这种快速的发展和当前的经济管控方式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当前的现代化管控工作的开展是时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同时它还是带动生产力进步的关键保障。

1 经济管理现代化

定义简述。所谓的经济管理现代化,具体的讲就是说通过使用优秀的管理方法和设备,搭配先进的管理理念,比如控制论等,打造一个合乎当前社会发展的优秀的管控体系以及管控队伍,进而确保经济获取显著的发展。在这种模式里,经济管理工作必须要使用优秀的管控措施和方法。第一要确保其经济理念合理。市场发展本身是遵循特定模式的,所以该项管控工作要和当前的市场发展趋势保持一致,要时刻关注行业发展,不断的更新思想,树立现代管理的市场观念,以跟进时代要求的思想武装现代经济管理,为经济管理现代化做好科学指向。其次,要使管理方式民主化。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经济的主要形态是社会主义公有制,这就使民主化管理有了最前提的保证。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经济管理者作为人民的代表,要进行民主化管理,尽最大努力的激发出人的主观能动性,确保经济管理工作更加的合乎人的发展需要,进而更好的为经济的发展奠定强有力的根基。除此之外,管理者还应该非常专业。这主要是因为经济管理活动的开展主要是由管理者来操作的,因此管理者素养的高低会对管控活动的总体质量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管理者应该具有良好的业务能力,同时还要对综合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带动经济进步。

开展现代化管控工作的缘由分析。第一,经济管理现代化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都带来了管理科学和实践的变革。以蒸汽技术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的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了机器大工业,管理科学则实现了由传统管理到科学管理的变革;以电力技术为标志的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使社会生产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以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正推动着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迈进。卫星电视等高度的现代信息传播和处理技术,导致了管理方式方法和手段的新的变革,使管理指挥的有效性、管理决策的科学性都在更高层次上丰富了现代管理的内涵。第二,经济管理现代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生产专业化和联合化将会更加细致和广泛。经济生活的复杂化,要求具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理、组织水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两个方面对经济管理现代化提出了客观要求:一是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使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不断变革,引起生产力的诸要素在新的水平和规模上的重组和配置,同时也不断改变着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流程和操作方式,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合理组织生产力的管理水平。第三,经济管理现代化是提高经济管理效益的迫切要求。管理是社会劳动中一个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在生产过程中它与直接社会劳动形成一个整体而共同运动。但管理劳动又具有不同于直接社会劳动的功能。直接社会劳动的目的是向社会提品或劳务,以获取经济效益;管理劳动的目的是把直接社会劳动协调组织起来,以较高的管理效率来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所以从根本上来说二者的最终目的都是一致的,而较高的管理效率则离不开管理现代化。

2 当前时期我国经管现代化的特征分析

第一,也是非常显著的一点就是管理的理念十分人性化。当前社会是一个和谐社会,和谐二字重视的是人的发展,任何活动都是以人为前提的,对于经管工作来讲亦是如此。所谓的人性化管控工作具体的说即管控的措施要以人性为关键点,要结合人的状态来开展管控工作。在发展经济的时候要激发出人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要经由人力效益的进步,起到带动经济发展的意义。所以,管控工作的开展必须要遵照人性化的发展思想。在过去的经济管控工作中,人们过分的关注硬件装置等配置,其在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经济的进步。不过在当前时代,人已经超过了其他的要素成为了最为关键的生产要素,人是带动经济进步最为关键的要素,所以在管控的时候要通过多种措施引入优秀的人才,在确保其需要得以维护的前提下尽量的激发出他们的活动热情和主观能动意识,为经济的进步打造优秀的前提。

第二,管控方式非常大众。这种大众化是比对于百分百的服从来讲的。管理人员在公平公开的理念之下,积极科学的进行管理理念的传递,确保管理的目的得以实现。民主管理符合或以人为本“管理思想,也是管理者所追求的是一种管理艺术。在这种民主的管理模式之下,管理人员的权利被分解,此时工作者的权利就相应的增多,此举能够保证工作者更为主动热情的参加到项目的管控工作中,发挥其活动的热情和能动意识,此时工作者也会以管理人的身份来严格的规定自身的活动。

第三,导向具有需求化的特征。当前的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非常残酷的经济,要想在市场上获取发展,就要切实的将市场当成是发展的导向,确保当前的管控工作朝着需求发展。在当前的经济体制中,经济的主导方由过去的卖家转变为了买家。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加的重视需求模式,人们的需要制约着供应的发展。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此时买方的需求再经济中的低位更加的显著,在这种背景下就需要卖家不断的变化经营方法,将发展的重点转变到生产大众喜爱的物品上面。

第四,当前的管理方法更加的体现出了知识化的特征。管理方法是管理工作开展的关键工具。由于科技高速发展,此时的管理方法获取了非常显著的进步,出现了很多优秀的管理方法。在当前的背景下,不单单要关注管理手段的“硬件”发展,更要注重管理手段的“软件”应用。在当前时期,知识变成了企业最为关键的资源,此时就带动了企业创新工作的开展,同时管理知识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优质的经济管理离不开丰富的知识经济理论与经验,所以在具体发展的时候不单单要关注管理经验还要做好创新工作。我们坚信积极的创新管理模式,使用优秀的创新方法,我国的经济发展必然会走向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3 结束语

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必然会衍生出很多的存在体,比如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出现就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它的存在是为了更好的和当前的经济发展保持一致,是为了获取更为显著的利润。对于我们国家来讲,在当前时期要以国家的具体情况为出发点,要不断的发展管理,使用有效的管理措施,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带动经济朝着更为先进的方向发展迈进。

参考文献

[1]杨晓冬.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探析[J].青年文学家,2012(9).

[2]许志辉.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3(3)

第2篇:现代经济探讨范文

关键词:企业管理 经济管理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是企业进行经济发展状况良好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利润空间的标志,在发展过程中,企业需要调动各种资源使用各种手段来确保企业经济管理目标的有效完成。所以如何对于企业的经济管理进行有效创新和发展是企业实践中的重要部分。这也将直接影响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制约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发展的主要原因

1、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中权责不清。企业经济管理离不开企业员工的主体意识,如果企业员工自身缺乏主体意识就会导致职责不分,对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建立造成不良的影响,企业无法实现进一步发展,同时也不能实现其真正经济效益。现代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要针对这个目标,必须确保良好的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建立。但是实际操作中,企业面临着更多的目标和任务,需要实现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同发展,就必须有很强的大局意识和系统思想,这样才能使企业找到自身发展方向,从而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可持续发展。

2、现代企业管理组织结构的松散性。在现代企业的阻止结构中存在着一定的松散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企业受传统的管理思想的影响,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比较单一,主要采用去值化的管理模式。虽然这种模式可以更快的执行企业管理层的指令,但是这种管理方式却大大的降低了基层人员的主动性,从长远角度分析,容易出现人员浮躁和部门间相互重复等问题;(2)使领导层不能正确有效的做出各种决策。因为企业内部结构的松散性,企业领导对于企业运营状况不能及时掌握和,从而不能更好的做出管理决策;(3)企业内的各种部门和层级之间的交叉性较强。企业内部的交叉性强,在互相配合的同时也容易导致内部矛盾;(4)企业自身竞争力提高速度减慢。企业结构松散会大大的阻碍企业自身竞争力的提高,同时对于企业的宏观调整和运行效率都有着一定的制约。

二、现代企业在建立经济管理体系时的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现代企业在建立经济管理体系时,首先要对于其自身的运营和实践情况进行系统的测评和监督。制定相关企业经济管理目标,并且对于现实状况进行对比,如果两者出现不符时应及时的进行应对预案的调整,实现和企业经济发展的协同统一。

2、依法治企原则。企业的市场竞争和发展必须要首先遵从于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要依法办事。充分认识到国家相关法律和法规的重要作用,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等都是企业建构经济管理体系的有力依据,企业的经营活动范围要在各项法律法规所允许的范围之内。同时在构建企业经济管理体系时也要以法律条文作为依据,要做到有法必依的原则。

3、与时俱进原则。必须用变化的眼光来建立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并且使之不断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才能够使企业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充分意识到行业发展和市场变化的动向,同时要充分给予企业员工最新的相关理念,用先进的理念不断推动企业的发展。

三、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对策研究

1、将理念进行不断转变,是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系统能够不断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前提。理念是一个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灵魂,对企业的各项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现代企业经济管理观念需要从上到下贯穿企业各个层面,尤其是企业管理层要加强思想观念的创新要不断宣传和推广现代经济管理理念,首先要认识到企业经济管理的管理特点,同时根据企业自身发展需要,不断提高员工的危机意识和鹇苑⒄挂馐叮更好的应对市场经济的激烈的竞争。实现健康有序发展。

2、提高认识,提高对于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认可能力。目前我国的企业中大部分还是在使用传统的管理体系,但是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老旧的体系已经不能面对当前繁杂的市场经济体制,所以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认可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体系为企业发展不断注入活力和生机。要取长补短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采取走出去战略,积极引进新的管理方式。

3、完善战略目标。在实行现代化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同时也应该不断的完善自身的战略目标。在意识到现代化企业管理体系的作用和重要性以后,企业相关的决策部门应当根据这一体系结合自身的企业状况来制定和规划符合企业自身的核心战略目标。使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和战略目标两者结合,真正的加速企业自身的发展。

4、对于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体系进行积极调整,在体系的使用过程中,根据自身的成本,损耗以及产量和效益等各个方面因素,来对于这一体系进行不断的调整,从而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也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立足并且发展,就需要根据自身状况,不断调整管理水平,并且将经济管理工作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使用现代化经济管理体系,联合有效的摘录方针,不断的提高企业自身效益,使企业真正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东旭,周骥. 当前如何加强企业经济管理[J].现代国企研究. 2016(20)

第3篇:现代经济探讨范文

关键词: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利用经济管理现代化的系统与信息等科学理论,并运用先进科技工具与管理措施,建立起适合现代社会生产的管理体制与组织,使经济管理活动得到最大化的经济效果,达到世界现代化水平。经济管理现代化也是社会生产力实现不断发展所采取的主要措施,这也是我国科技进步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经济管理现代化的表现形式

1、经济管理现代化的艺术性

高水平的经济管理具有一定的艺术性特质,这种特质表现是由经济管理特殊性来决定的。经济和艺术其实是相通的,虽然艺术在大众的角度上来看,属于高端范畴,不过,在抽象意义上分析,经济也等同于艺术。忽视世界“二元论”的理论,才能理解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所以,经济对物质世界做出的贡献和艺术对精神世界做出的贡献是等同的,只是形式有区别。而管理在过程中和使用手段上都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并不像经济行为中其他过程那样。

2、经济管理能动性与创造性

经济管理既有艺术性的特征,也有人性化特质,这都基于管理人的学科。人作为管理最重要的因素,所有因素都是以人的因素为中心才能运转起来,因此管理中如果能将人这个主要因素解决好,那么企业其它的管理问题上,也就自然都能得到顺利的解决。

3、经济管理民主性与专业性

西方一直注重先进的管理技术,而这些先进的管理技术中有些内容是我国企业没有办法实现的,这一点就是决策全员的表决化,也就是管理的民主化。西方发达国家进行民主化的管理是发展中国家很难模仿的,更加难以实现。管理专业性则对管理者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管理者既要具备管理的能力,还要具备管理的素质,可以通过经济运行的原理,能够熟练地掌握管理工具的应用。

二、经济管理现代化实现的途径

1、中国特色的经济管理现代化

中国的管理现代化,要遵从本国的国情,同时要同国际公认的标准相结合。由于我国经济东西南北发展不平衡,社会生产力在各个部门间有较大的差异,这就带来了管理水平的不同。而且我国有着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多种经营方式并存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实际。

2、国外先进工作经验的借鉴和运用

我国多年的经济管理实践所积累的宝贵经验是搞现代化管理的基础,不能弃之不用;同时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手段和技术也应当借鉴并消化运用,如利用电子计算机的预测技术、决策技术、投入产出分析技术、信息加工处理技术等,都是管理现代化经济所必不可少的。

三、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1、管理观念受发展潮流影响,发生了新变化

受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影响,我国国门打开后,企业经济管理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原本传统的、落后的经济管理理念面临淘汰,新的管理观念正在滋生,这是新形势下我国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理念实现转变,是推动我国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分析企业经济管理理念的转变内容,发现企业当前已经将现代化经济管理放到了企业管理工作的首位,并放弃了传统的“重技术,轻管理”的理念,重新对管理进行了认识,并加大了对管理的重视;此外,现代企业改进了经济管理的模式,将现代化技术手段应用到了经济管理中,将经济管理能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实现了经济管理的科学化;在人员聘请方面,企业聘请了具备专业经济管理知识的人才,依靠完善、健全的经济管理制度来对经济进行管理,确保了经济管理的专业性和自动性,切实推动了经济管理的发展。

2、企业团队协作精神发展

团队本身的协作,实际上是随着经济体系的发展而不断衍生出的新型团队形式。这种类型的团队本身,可以直接通过任务的需求来构成,也可以在任务需求变化的情况下,进行重组。也就是说,在如今的市场之上,企业本身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完全告别了以往单纯的孤军奋战模式,如今市场的经济管理更崇尚的是虎狼结亲,创造双赢的时代。在这一新时期发展阶段,企业之间可以直接利用优势互补的方式,来促使各个方面能够亲密的合作。并且在相应的企业管理内部,也依然如此。也就是说,经济管理团队本身必须要确保密切的合作,各个位置的成员都要发挥出自身的重要作用,为团队的发展而努力。在这一过程中,团队所表现出的合作过程,实际上能够对技能、专业知识等进行有效地共享和传播,让整个团体都有所收获、进步、发展。

3、组织结构扁平化

以往传统管理模式之下的企业构成,实际上都是金字塔模式,并且命令是完全从上到下传递的,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权威,实际上就是相应的管理职位,如何对于权威的指挥链进行维持,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管理原则。在传统管理模式之下,管理人和员工之间有着明确的界限划分,也就是命令和服从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过多地强调了员工对于企业的忠心。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人员在企业中表现出的能动性也就被直接限制。在知识成为最重要资源的条件下,必须让员工参与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这就会催生出自我管理型的网络组织,即以激发员工中各种类型并能自我控制的知识型人才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为目的,在结构上分散而又能被信息和技术紧密联结,有快速敏捷的应变能力,既有创造性又有团队合作精神的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结构由于管理层次的减少而呈扁平状。

4、企业经济管理的消费者导向趋势

市场的发展不仅经历了从买方市场转变成卖方市场,也有过从卖方市场转变成买方市场的经历。在变化莫测的市场挑战中,只有那种真正经历过且动脑冷静思索的企业才察觉,消费者其实才是企业顺利开展的根本。在企业整体经营的程序中,消费者在首位,最大程度地达到消费者的需求。企业的管理措施以及工作人员当然也很关键。不过最后对企业兴盛衰败有着直接作用的还是消费者。因此,现在企业的管理重心慢慢地转变成以消费者为中心。

5、硬件管理转变为软件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经济管理中软件的作用日益明显,以往以人、财、物等硬件为主的硬件管理变得逐渐次要甚至被淘汰。软件管理指的是对学习及知识的管理工作,当前人们对知识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加深,同时企业经济管理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也在不断改变。现今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由此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优质的经济管理离不开丰富的经济知识和有效的经验。创新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创新给企业带来活力,更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在经济管理的规划和实施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软件的渗透和支持,所以,软件管理是经济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6、网络式沟通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时代,人们的沟通越来越便捷,而网络就是整个社会沟通最便捷的方式之一。现代化经济管理要使企业和基层人员实现更好、更快的联系和沟通,要快速完成工作任务,达成企业发展的目标。网络沟通和交通可以满足企业需求,更好地解决企业内部的问题,利于企业的内部联系,还能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信息,将信息有效地、广泛地进行传播。

结束语

总之,经济管理现代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完成经济管理现代化并非十分简单的事情。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全以及社会经济的进行,开展现代化经济管理也是必然的趋势。我们必须了解时代的精神,清楚经济管理的特征,清楚其发展的走向,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地推动经济管理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第4篇:现代经济探讨范文

关键词:现代化管理;经济管理;企业发展;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12.31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12-75-02

一、企业现代化经济管理概述

1、企业现代化经济管理的含义。经济管理是贯穿于企业各项管理工作中的一项活动,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工具,进而达到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因此,企业现代化管理即是指对企业各种资源的整合,并运用现代化技术,使企业价值能够得到充分实现。企业现代化经济管理是生产经营中重要的一项管理职能,能够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同时控制成本费用。

2、企业现代化经济管理的特征。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形势等都对企业现代化经济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对于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明确其特征,将更加有利于我们实现管理的高效性。特征一,关联性。所有的企业活动都是围绕着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而展开的,在经营管理的整个过程中,资源配置和管理贯穿始终,经济管理作为重要的手段对企业的管理制度落实、成本控制等有直接的影响;特征二,指导性。企业的现代化经济管理,不仅仅依赖于领导的决策,同时会结合企业财务指标、业务指标的分析,因此企业现代化经济管理对企业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具有指导性的作用;特征三,综合性。企业现代化经济管理贯穿于整个企业活动始终,这也是其综合性最大的体现。

二、企业现代化经济管理的问题

1、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因为我国现代化企业经济管理起步相对较晚,因此很多企业没有提升对此项管理手段的重视度,经济管理制度一直流于形式,制度建设不健全且缺乏操作性。同时,经济管理制度也没有对各环节、部门、岗位的职能进行明确,存在着管理混乱的现象。另一方面,大多数企业都更加重视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注重产、购、销情况,而忽视了经济管理工作在这些环节的重要性,以至于经济管理没有落实到位,没有起到提升各部门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目的。

2、经济管理组织落后。一方面是企业的经济管理组织模式较为单一化,还没有打破原有的直线职能制的管理形式;另一方面则是企业在开展此项管理工作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导致无法对薄弱环节和问题及时发现并管理,不利于企业经济管理组织形式的完善。

3、经济管理人员匮乏。首先是因为企业的人员流动大,一旦企业的福利待遇无法满足员工的要求,就会造成在其岗不谋其职的情况,进而导致员工流动;其次是因为企业缺乏有效的培训,另外企业的员工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也没有及时提升员工的素质和道德觉悟,导致员工的个人追求与企业经营目标不一致;最后是因为企业缺乏有效的奖惩措施,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调动企业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企业缺乏则会导致员工缺乏热情和激情。

三、企业现代化经济管理创新措施

1、创新经济管理制度。首先创新组织结构,由直线型转为扁平状。传统的组织结构属于直线型管理,命令由上至下,管理职位代表了其权威性,管理原则则维持着整个工作链条。而在知识资源日益发展的今天,员工的积极参与,将更加有利于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进而促进企业信息流通,进而就能够建立结构分散、信息紧密、技术雄厚的网络型管理组织,这种管理组织由于层次的减少,而由直线型转为扁平状。其次,创新管理。扁平化的管理组织导致企业决策中心将逐渐下移,企业在日常运营过程中,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应对多变的经济环境,企业更需要民主化的集中,以通过集思广益的方式,实现企业决策最优化,进而帮助企业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最后,完善管理制度。加入绩效管理手段、奖惩措施等,将员工的工资与企业效益挂钩,依据绩效评估结果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奖惩,提升员工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优化经济管理人力资源。首先,建立优秀的管理团队,由注重个人成绩转为注重集体成绩。企业的传统管理更多都注重个人业绩,大家也大多都是单打独斗,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公司也日益发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一个优秀的团队能够根据公司需求适时调整,对团队进行重组,进而实现资源互补、优势互补,进而促进企业发展。而为了能够促进企业各个成员间的合作,实现技能和知识的有效共享,通过互补、合作,团队成员之间都能够互相促进,有所进步和提升。其次,加强人本化管理。所谓的人本化管理即是指能够最大程度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进而全心全意的投入工作,用最大的工作激情和热情为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传统的经济管理中缺乏科学化的技术,而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已经能够实现高效率的运作,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企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企业只有通过人本化的管理才能够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因此企业要充分关注员工的心理状况、身体状况及生活状态,让员工感受家一般的温暖,感受企业对他们的关怀。因此,企业逐渐认识人本化管理理念的重要性,并将其运用于日常经营过程中。

3、借用现代化管理工作。首先,运用现代化软件管理技术。现在的软件化管理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硬件化管理,硬件化管理即是指“人、财、物”,而软件化管理则是指“知识”和“经验”。更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软件化对企业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仅是实现企业有效管理的基础,同时也是促进企业健康且充满活力发展的催化剂。其次,运用有效的网络化沟通工具。进入21世纪以来,网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企业也通过网络实现了全面的沟通和管理。通过网络,能够实现沟通的时效性,进而提升沟通的效率。不仅仅提升的员工之间的沟通频率,也是员工与领导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促进了企业实现人本化和民主化。而且网络化的沟通也增强了信息的传播,增加了信息共享的机会,降低了管理成本,更有效的促进企业组织管理。

企业经营目标即为实现利润最大化,而经济管理作为有效且重要的管理手段,应该与企业的各项工作相结合,通过不断的调整制度、完善管理手段等,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在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不断更新、完善,运用先进、科学且规范的模式和手段,从制度建设、员工管理、信息化使用等多方面不断优化和改进,最终达到提升企业经营效益的目的,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企业社会价值和核心竞争力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张孟航.浅析经济管理的现代化进程[J].经营管理者,2010,(07).

第5篇:现代经济探讨范文

(一)落后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

相较于发展国家的现代化企业,我国里的很多企业所运行的经济管理规范化模式中的某些部分显然是还处在婴幼儿时期,显得不够成熟,不够细致,不够完善。从而,最终看这个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则是由于它的各种问题而导致企业的经济管理效果的不如人意,经济管理成果的效益较低。在所有企业中,一个生产部门无论何时何地,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生产在一个正式企业发展中充当着重要环节,一个现代化企业的发展由许多不定性因素影响着:无论是对于现代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的定位不够明确清晰,还是这个企业它所发展生产的品牌的建设性不够有力的与市场中其他的品牌的竞争,或者是这个现代企业对它所持有品牌的产品宣传不够到位,不够广泛等。在这里,我只列出一些关键性的例子。对于其他隐患,我相信,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问题。因此并不能够一概而论,还需根据企业的需要来做出相应措施。

(二)企业的不完善组织体系结构建设

从一个企业的开始成立,到它发现的过程,到这个企业的现在模式,它都会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组织体系结构。但是在这个无论什么竞争都日益激烈的市场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的企业管理者会将企业的日常运行和它所发展的重点规划于这个企业对市场的占占有率是否有明显的提高,和在这个市场――现代企业林立的地方,一个企业对于竞争手段的创新等方面。从而,会由于长期以来的这种形式,而对于一个企业该有并重点关注的组织体系结构的建设造成不够的重视。在各种问题的包裹中,而忽略了要依从新时期企业发展的特点和它所要面临的形势做到能够及时的调整企业组织架构。从而导致了一个企业内部的组织体系?Y构要么是过于简单,要么是或许臃肿不必要。而企业的经营管理则无法得到可靠的组织保障,并且这个企业的经济管理效率也会因此而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到最后,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会一并受到影响。

二、在现代企业中的经济管理模式规范与策略

(一)改善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

改善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的基础工作重点在下面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要在原来的基础上改善并健全企业的经济管理组织结构,不仅如此,还要结合有关的法律规定和企业经济管理制度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再加上企业的实际发展和发展现状,由这些来对经济管理组织结构的经营进行改善和健全。在一个企业中,要有一套适合自己的上下级沟通组织体系,不管是上至企业中的高层管理人员,还是下至企业基层工作员工,都要一并纳入到所建立的组织结构体系中,而且要使每一个人都在组织结构体系中能够占据一定的地位。第二部分: 一个企业中,要有完善的经济管理组织的制度建设,并从而确保在各个经济管理结构中的各个基层的人员都能有明确详细的分工。有了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还要有一定的保障确定 他可以正常良好地实施。因此我们还需要制定相关的制度保证,从而能够更好的协调各级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这样才能保证不会因为种种原因而导致各级部门之间的人员出现纷争与混乱。重要的一点是要将企业所选择发展的目标和方针作为制定经济管理制度的重要依据,以确保经济管理制度的可用性和实用性。

(二)完善经济管理模式的运行制度

完善经济管理模式的运行制度有几大要点,第一是一个企业要有要对该企业经济管理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对它依据一定理论从而进行科学有效的规范。而且这个规划还不能盲目设计,要有一定的实际依据。主要是一个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还有发展目标,并且企业经营的现状与产品的特点需要特别注意,并根据经济管理目标进行新的更好更完善的规划,希望能通过这次的策划,能够确保经济管理模式目标的合理性与可实施性。还有便是,要制定科学有效有可用性的经济管理模式运行评定制度,从这个制度中,要能对经济管理模式的工作进行准确及时的评定和总结,这样才能更仔细便捷的从中找到经济管理工作里隐藏着但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然后对其及时的进行修改与完善,这样企业的经济管理运行才能很好的和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相适应。最后一点,无论什么企业,都需要优秀的专业人员,因此提高企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这一任务是刻不容缓的,所以企业里应该尝试在内部采取优秀人员的选拔、在外部优秀人才的引进等各种能建立一个企业的经济管理人才的部门。所以,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专业人才的注重与培养断断不可少,只有这样才能给自己的企业带来更可靠更有实力的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工作才能顺利的开展。

(三)制定可行性的经济管理考评机制

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需要高效益的经济管理考评机制来调节提升。而好的经济管理考评机制又能够监督和改善企业的全面经营管理。而它也包含了两个部分的内容:其一是对在企业中表现优异,创新能力强,能为企业带来利益的员工的鼓励和奖赏。其二是对工作能力低下,工作不认真频繁的出现错误为企业带来恶劣影响的员工施以惩戒。只有奖罚并赏才能严格控制并调节经济管理中不够完善和谐的地方。

(四)提升企业经济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

经济管理人员对企业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为能够有高效益的管理企业经济活动,并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显著帮助,从外部引进高素质高专业水平的人才是一个企业必须也是至关重要的项目。与此同时,企业内部也不能放松对这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从而才能更好的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

第6篇:现代经济探讨范文

关键词区域经济区域产业结构区域市场现代物流

从世界范围看,物流对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已被许多国家的实践所证实,特别是近年来,物流的系统、集约作用,又展现了它降低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价值,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1997年开始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新加坡、香港为代表的将物流作为支柱产业的国家和地区表现了很强的抗御危机能力,这使人们对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又有了进一步深刻的认识和重视。

我国区域物流的弱点,概括起来就是经营分散,产业社会化、组织化程度低;物流布局不合理;物流技术含量不高,现代化程度低等。目前,沿海一些城市开始建立物流中心,在发展中向规模化、社会化过渡,这些实践行为都是基于一个共同的认识,即物流对促进区域乃至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区域乃至国家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

一、社会经济发展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第一,经济全球化促进现代物流的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着不同内容的经济结构调整。企业间全球范围的重新组合,使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和流通企业间的融合与联盟日趋频繁,产生许多新的管理制度的创新。供应链管理就是通过对相关企业间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管理,在相关企业间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提高整个链条上相关企业的竞争力,这直接导致专门为供应链中相关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组织的出现,从而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同时,各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重新组合与配置,使得现代物流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工业化进程中最为经济合理的综合服务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

第二,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现代物流的发展。

一般来说,区域中心城市是商品集散和加工的中心,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优势明显,而且物流设施和基础设施齐全,流通人力资本高,消费集中而且需求量大,交通与信息发达,人才众多,城市与周围地区存在不对称性,在这种非对称结构中城市扮演着“中心地”与“增长极”的作用,以其为核心枢纽将其他地域“极化”成一个商品流通整体,所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现代物流的发展。

根据区域经济理论,一个区域只要具备某种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这个区域与其他区域的差异就会形成一种优势,产生一种引力,有可能把相关企业和生产力要素吸纳过来,在利益原则的驱动下形成产业布局上的相对集中和聚集,从而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根据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协调理论,在整个产业结构中,产业结构的基本演进方向是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由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以城市为中心的物流中心正是适应区域经济理论和产业结构协调理论的要求的。

第三,企业追求利润和核心竞争能力促进了现代物流发展。

随着企业对战略管理的重视,企业通过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取得市场竞争的优势已为管理者所认同。由于企业更多的是注重发挥其核心业务,即他们擅长的、具有差别化优势的业务,其他业务通过从企业外部采购,即“资源外购”获得,作为生产型企业非核心竞争能力的物流部门开始与企业本身相脱离,成为独立发展的现代物流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已经形成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采购,在本土进行研制和生产,然后再到全球范围销售这样一种运作模式,这一“购—销”模式都离不开现代物流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越来越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据统计,到1999年8月底,中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3。5万家,世界500强企业已有300多家进入中国市场。外资企业的进入,一方面带来了现代物流的观念和先进的运作方式,另一方面。也迫切希望中国能有方便、及时、低成本、高效率的现代物流系统作为其跨国生产和营销的服务保障。过去主要依靠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吸引外资的做法,已不能完全适应境外投资者的需求,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将更加密切,外资企业会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企业及其产品也会更多地走向国际市场,面对这一必然趋势,同样需要发展我国的现代物流业。

我国企业长期以来“重生产,轻物流”,对生产领域内的各个环节和企业内部管理比较重视,也有一定的基础。但对生产领域以外的采购、运输、仓储、、包装、加工、配送等环节顾及甚少,加上历史形成的条块分割体制,“大而全”、“小而全”、“自成体系”等传统观念,在“采购黑洞”、“物流陷阱”中造成的损失和浪费难以计算,使得我国企业物流费用平均占商品价格的40%,物流过程占用的时间几乎占整个生产过程的90%,而美国的物流费用平均只占货价的10%——20%,最高为32%。巨大的反差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我国要增强在世界经济中的竞争力,必须加强物流管理,发展现代物流业。

第四,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我国是一个大国,国土面积达960万平方公里。在这样广阔的国土上资源的分布又很不均衡,多数自然资源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以及北方地区,而人口多集中在中部和沿海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较好的地区,历史上就形成了原材料采掘、粗加工等基础工业远离加工工业的产业布局,物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跨度极大,“北煤南运”,“南粮北调”等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导致我国物流费用较高。据统计我国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高达20%左右,而美国和日本只有10%和14%。因此,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均衡发展的客观需要。

加入WTO,开放分销服务业,对我国服务贸易业提出了严峻挑战的同时创造了相应的机遇,促使国内不同部门、不同区域和不同所有制的企业进一步消除存在于他们之间的壁垒,加快分销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的步伐。适应这一改革与调整的现代物流业必然成为现代分销网络建设中的重点之一。同时,为生产领域的开放所带动,适应现代生产需要的现代物流业也必然迅速发展。因此,扩大开放为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二、现代物流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区域经济是一种聚集经济,是人流、商流、资本流等各种生产要素聚集在一起的规模化生产,以生产的批量化和连续性为特征。但是,聚集不是目的,要素的聚集是为了商品的扩散,如果没有发达的商业贸易做保障,生产的大量产品就会堆积在狭小的空间里,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都难以实现,区域经济的基本运转就会中断。因此,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合理的物流系统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第一,降低运行成本,改变区域经济增长方式。世界银行在其2000年研究报告《中国:服务业发展和中国经济竞争力》中说明,在中国有4个服务性行业对于提高生产力和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是物流服务、商业服务、电子商务和电讯。其中,物流服务占1997年服务业产出的42。4%,比重最大。从市场运行成本的角度分析,物流业的突出作为是其对普遍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所作的贡献。

物流业之所以能够显著降低交易成本,主要是因为,现代物流业的主体是由诸多节点和线路组成的网络体系。以点状松散存在的要素组成物流网络后,原来点和点、要素和要素之间偶然的、随机的关系随之变成网络成员之间的稳定的、紧密的联系。一个结构稳定、高效运作的物流网络,不仅可以减少组成要素之间的磨损和交易成本,减少用户使用网络资源和要素的成本,还可以放大各要素的功能,提高要素和整个网络的收益。

现代物流业对普遍降低交易成本所作的贡献可以从对交易过程和交易主体行为的考察中得到进一步的证实。一方面,从交易的全过程看,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助于物流合作伙伴之间在交易过程中减少相关交易费用。由于物流合作伙伴之间经常沟通与合作,可使搜寻交易对象信息方面的费用大为降低;提供个性化物流服务建立起来的相互信任和承诺,可以减少各种履约风险:即便在服务过程中产生冲突,也会因为合同时效的长期性而可通过协商加以解决,从而避免仲裁、法律诉讼等行为所产生的费用。另一方面,从交易主体行为看,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将促使伙伴之间的“组织学习”,从而提高双方对不确定性环境的认知能力,减少因交易主体的“有限理性”而产生的交易费用;物流联盟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将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交易双方之间的机会主义行为,这使得交易双方机会主义交易费用有望控制在最低限度。

第二,形成新的产业形态,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根据产业结构发展演进规律,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是合理化和高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以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来衡量的。产业结构高度化是一次产业向二、三次产业升级演进,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演进。

现代物流的实现方法之一就是通过培育并集中物流企业,使其发挥整体优势和规模效益,促使区域物流业形成并向专业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本质是第三产业,是现代经济分工和专业化高度发展的产物。物流产业的发展将对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发达国家的实践还表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推动、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既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问题,又增加了税收,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发展。此外,现代物流业将进一步带来商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的集聚,以及交通运输业、商贸业、金融业、信息业和旅游等多种产业的发展,这些产业都是第三产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是第三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

现代物流还有利于对分散的物流进行集中处理,量的集约必然要求利用现代化的物流设施、先进的信息网络进行协调和管理。相对于分散经营、功能单一、技术原始的储运业务,现代物流属于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业,具有资产结构高度化、技术结构高度化、劳动力高度化等特征。从这个角度来说,建立现代物流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向高度化方向发展。

第7篇:现代经济探讨范文

关键词:公允价值 历史成本 会计计量

公允价值概念自提出以来,在会计界一直引发着各种争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对公允价值也做出了不少的研究与规范。落后于国际趋势,我国于1998年首次使用这一概念但其后并无发展。2006年,在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中重新将公允价值纳入到了财务信息披露的框架之中,这也预示着以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在会计上的广泛应用和这一必然的趋势。

1、公允价值的概念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结合国内外对公允价值的界定不难看出,公允价值的定义主要在于这三个方面:一是公平的市场环境;二是充分市场信息下的交易价格;三是资产计量属性以市场为基础。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必要性

2.1公允价值优于历史成本的特点更适合于动态市场的计量

(1)公允价值反映的是不断变化的资产的价值,在计量时,只要某项资产的价值发生了变化就要对其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历史成本表现的是某一时点的某资产或负债的价值,一般情况下不会对入账资产的价值作出调整。

(2)公允价值是以公平市场上该资产的成交价进行的计量,它不一定要通过真实交易。而历史成本只有在该交易实实在在的发生了才能进行会计记录。

2.2 以历史成本计量和以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的反映角度不同

(1)历史成本侧重于反映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以历史成本计量要求如实记录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因而无法顾及这些结果的真实性。它虽然能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但是却不能给予企业经营者一个面向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

(2)公允价值侧重于解决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不仅在陈美华所著的《公允价值计量基础研究》一书可以看到以公允价值计量为基础的会计信息具有较高的决策相关性。结合现实经济我们也可以发现,企业的经营者和决策相关者对企业财务报表的会计信息相关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一点上,以公允价值计量是符合市场发展的趋势和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要求的。

2.3 以公允价值计量是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必然要求

以公允价值计量并不是我国在会计准则上的创新,而是为了保证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加快实现我国的会计准则国际化步伐,减少因为会计计量标准的差异对进入国际市场的我国企业信息披露造成影响。

以公允价值计量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相关议题、准则中得到不断的关注;另一方面,自从我国加入WTO后,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也是越来越快,如果还是以我国的会计标准来计量企业资产就会造成我国企业与国际企业会计信息的不可比,这是有悖于我国进入国际经济市场的愿望的,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2.4 以公允价值计量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虽然我国财政部多次修改会计准则,减少企业钻准则空子以达到虚增利润上市的目的,或是操纵费用减少企业所得税的目的,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国内的很多企业总是能有办法向外界披露不实的会计信息而不被发现,这样一来,最终的受害者往往是上市公司的股民或是企业的投资者。透明、可比的高质量的信息披露制度不仅成为了会计上的一个需要,也成为了投资者们进行投资决策的可靠保证。以公允价值计量是规范我国会计准则中关于资产计量的有效方式,能为财务信息使用者提供较为正确、有效的市场信息,能减少企业会计提供会计信息的不真实性,有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3、以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

3.1 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还有待与会计准则的完善

虽然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性得到了会计界的广泛认可,也符合现在市场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但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公允价值是以当前的价格为基础,以公平活跃的市场为前提,如果某项资产或负债不存在活跃市场,其公允价值必须要被估计,这样就难以保证其价值的可靠性。同时,王建成、胡振国在《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研究的现状及相关问题探析》一文中也指出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确实会受到影响。所以说,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还依赖于会计准则关于计量问题的进一步完善。

3.2 以公允价值计量在短时间内还不能得到广泛实施

公允价值相较于历史成本的获取方式,除了依赖原始凭证外,还需要通过拍照、摄像等等方式取得。这一方面是增加了财务工作的难度;另一方面要求财务人员有较高的道德素质;更重要的是,这种取证方式在无形之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允价值计量在企业中的广泛实施造成了困难。

当然,每一项新会计准则的出台都会有它的优缺点,并且每一个准则的切实实施都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理论和实务在很多方面存在者差异,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以公允价值计量对投资者、对企业、对社会经济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美毕.公允价值计量基础研究[M].1.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2] 李红霞. 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的国际进展 及其在中国应用的思考[J]. 会计研究, 2008(10).

第8篇:现代经济探讨范文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用地;传统理法;实践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将对中国风景园林设计的传统理论精华 《园冶》的理论研究结合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将风景园林场地与周边环境结合并拓展, 可将现代风景园林自然环境用地归纳为平坦地势环境 、山体环境 、傍水环境 、依靠建筑环境 4种类型 ,笔者针对 4种园林用地分析了其场地选择及利用的方法 。

1地势平坦的园林场地

目前的生活环境随着人口增加 、城市建筑密度加大,市区内的公用空间的面积越来越小 ,为了改善生活环境和质量 ,多设置城市广场来满足人们沟通交流、聚会等精神文化需要,同时这些广场也成为城市的标志 ,与城市和人类的发展相辅相成。

在处理城市景观用地时,可以发现这种环境的几个相同特点:由于在进行城市建设规划时已经对现有的土地 、地势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和规划 ,所以在城市中所能兴造的风景园林大多是地势相对平缓,处理地形的难度相对比较低。这样的平坦地形可以使景物一览无云,可设置大型集中的标志性景观。如上海世博园的世博轴,地势平坦,主轴景观突出,设计大气而又具震撼力 。但是坦荡的地势也是景观设计表现时最难处理的地理环境,相对其他环境来说它可以因借的条件比较少 ,如果处理不好,就容易使园林设计仅仅停留于平面的布局形式美观上,缺少竖向的震撼和吸引力 。打造风景豁然的效果要保持主体景观的体量感,主次分明才能体现出坦荡地势的大气、重心突出之感 ;同时要注意配景的点缀效果,不可喧宾夺主。

2山体园林场地

《园冶》“相地篇”对山林地的选择理法有详细的说明,园林中属山林地最富盛名, 因为山林地势是受自然陶冶后最有代表性的自然环境,高低起伏、蜿蜒连绵,高山险峻、悬崖峭壁、巍峨壮丽 ;地势平缓之处风景豁然 。开凿凹地可以深挖水源成湖泊,就地取用山石建造房屋 ,沿山势建造曲廊, “曲 ”线自然蜿蜒,像盘龙卧于山中。亭台楼阁于陡峭山涧中被云雾环绕 ,像仙境一般 ,山花烂漫、遍地郁郁葱葱。这样的景象才体现了文人隐士 “阶前自扫云,岭上谁锄月”避绝凡尘的清高气节 。相地蕴涵了用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风景名胜和大地景物也要相地 ,但主要是保护和利用天然资源。

3傍水园林场地

水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水孕育了生物的生命,亲水是人与生物的天性。水景是风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造景元素,它以各种形态出现在各种形式的园林中,模糊了古今、中外的界限。另外 ,水景也是很多文人兼设计师抒感和思想的工具,借水环境扩大景观的隐性范围,拓宽景观视觉效果。

计成在《园冶》中对择水造景有这样的观点:首先在水边建造园林,不仅绿色植物生长得非常好,可以给园林提供很好的景色,更重要的是可以获得开拓的景观环境。其次水上的点点泛舟,三两只水鸟 ,烟雾环绕,若隐若现的景象是陆地景象不能比拟的,这样的景色能唤起人心灵深处的情感,这也是古代园林造园中所独有的意境。在当代风景园林设计,尤其是我国很多沿海、沿江 、内河的城市规划设计中 ,都利用水环境的处理来突出城市的地域特色 ,因此滨水景观的处理就成为景观设计理论和实践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虽然水能延长景观轴线,拓宽景观视角,塑造城市人文特征,但是不同的水系―――江、河、湖 、海给人的景观感受又是大不相同的,江河等长条状水系需选择水流转角处这些景观焦点设置观景点,以竖向高点取胜;湖海等块状水体需设置亲水平台以最大限度满足人的亲水性。

4依靠建筑的园林场地

城市绿地面积的增加不能仅仅依靠对现有山体、荒地的绿化恢复改造工程,更重要的是要使风景园林的理念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随着人们精神生活需要的提高,办公空间,学校、宅院里的园林设计也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 。这种依附于建筑体的景观设计自然会受到建筑基地环境条件的制约,布局相对比较分散,地形比较复杂,处理起来有一定难度。计成在《园冶》中对此类园林场地也有所阐述:在建筑环境周围建造园林最大的作用就是保护建筑区域 。园的大小不重要 ,重要的是游园的乐趣 ,将天下之景尽揽于园中,最易触发文人雅士的诗人情怀,因此这种风景园林的设计需要兼顾实用与休闲双重功能。建筑周围的绿地设计将满足功能需求放在首位,包括必要的道路交通 、休憩平台、遮阴的亭廊花架 ,甚至水池,壁炉等,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将其融入景观,并使其成为景观的一部分。

5自然风景园林场地的劣势及改善措施

自然地势环境条件是景观设计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地形地势在景观设计中往往起到决定性作用。在处理基地环境时 ,并不是所有自然条件都是可以因借利用的,很多基地条件受到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形成了一些不利因素,这些不利因素直接影响着设计规划的每一个环节。

不利因素通常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自然不利因素;二是人为不利因素 。自然不利因素包括地势环境险要,它给施工以及后期的设备配置带来一定难度;人为不利因素是指在人工开发和利用时,没有考虑到自然的要求 ,违背自然规律,造成土地不可利用,如土壤的酸碱性改变、地质结构变化、水环境遭到严重污染等 。对于自然不利的因素 ,要在实地考察和分析后找出矛盾的焦点。在满足基本的造园要素前提下(通达的道路、安全的观景点等)突出其显著特点,并将其特点放大,达到变不利为有利的景观效果 。设计师的职责是尽最大努力在设计时加强对不利因素的处理,通过各种科技手段、生态保护的方法将不利因素变为有利条件 ,而那些人为不能改变的环境条件就可以通过特定的造景手段将其隐藏或融合在环境中,甚至可以使其成为基地环境中的景观核心,这样的设计才能在社会效益和人类发展的历程上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我国自古就对废弃采石坑进行有规划的开采 ,如绍兴东湖就是在有规律地开采废弃的采石坑稍加点缀而形成的“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风景名胜。

6结论

造园的重要理法之一就是用地,了解用地理法的主要做法就要首先了解地的具体情况,与其他的 “地”又有何不同 。相地的含义有两个方面 :一是选择用地,即择址 ;二是对用地基址进行全面勘踏 。用地是相地域内的环境,选址是相地域周围的环境。兴造园林的目的和用地实际现状是“因”,设计任务是藉因成果。在设计任务书中,现场分析相当于设计手法的伏笔。不要简单罗列 、堆砌用地的一般材料 ,而要将其视为设计先头工作的组成部分 ,着重分析有利和不利的条件 。利用有利条件,避免不利条件影响景观效果 ,充分考虑人文背景 、人流趋向、面积的大小与容积率等现状问题 。正确的用地是发展节约型园林的理念,促成适宜的人居环境的根本 ,更是连接古今中国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实践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 1] 计成.园冶注释[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8

第9篇:现代经济探讨范文

关键词:现代园林; 设计探讨Abstract:Landscape design theme consists of natural beauty and cultural ecological beauty in two aspects. The natural ecological beauty refers to the natural ecological system demonstrated the beauty, it is the result of long-term evolution in nature, is a kind of original beauty and direct beauty. Natural beauty and cultural beauty is not conflict, can you have me, I have you, but the landscape design must define its own theme, namely, to determine in the end to the beauty of nature or the beauty of humanity, which can display of landscape features. Each place should build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so that visitors find everything fresh and new, memorable; let the local residents to enhance understanding of local culture, enhance the sense of pride.

Keywords: modern gardens; discussion on the design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我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主要问题

我国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地方历史文化特色。我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作品越来越趋于雷同,模仿之风盛行,无法持续贯彻。

(2)规划理念与方案缺乏连贯性,设计理念空洞,肤浅而花哨,不能在作品中得到切实反映。

(3)方案停留在平面阶段,追求形式上的美而忽略功能,规划设计名品精品意识太强,对人性的关怀不够,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不能满足市民的工作生活需求。

(4)没有很好的立足于基地本体,基地生态的观点、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目标均等未能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实际结合,对有限的自然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应有的破坏。

2解决园林设计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2.1 确立传统与现代园林有机融合的理念

传统与现代生活相距甚远,与大厦林立的现代城市难以融合。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过分强调任一方都是错误的,我们应该转变思想,继往开来,在批判中吸收和借鉴,促进传统和现代有机融合。园林的有机融合创造出既能体现社会、民族发展的文脉,又符合现代功能与审美要求的富有时代气息的风景园林新形式。如某公园园林项目南北景观轴上,在景观廊架里能观赏到影壁墙,在影壁墙处又可观赏到廊架,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的造园手法为对景,应用对景的手法,丰富观景内容。

2.2 遵循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1)功能性原则。园路不仅是二维平面的几何构成,而更多的考虑其功能性,即满足道路承重及安全使用。安全性中很重要的就是使用便捷性,譬如步石之间的距离如果不合理,使用起来就比较整脚。

(2)艺术性原则。对于普通受众而言,美学感受往往就是其对景观评判的直接标谁,感受营造良好的视觉景观氛围,是基于所有的自然与人工形态及其感受而设计,不然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因此景观的艺术美感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一点同样也在某公园景点设计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如辅设聚点湖石或黄石数块,又缀以花草竹木,这样粉墙似纸 , 石和花木似笔,在不同的光阴之下,形成静中有动的一幅幅活的画面。

(3)文脉性原则。尊重地域文脉,延续地域文脉,是当代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如某公园景观意在现代社会营造古代文化意境美的园林文化,塑造现代公园景观。运用现代的水泥、钢板、玻璃等材料来着力表现中国古代山水园的意境美,并运用竹、荷、水、桥、榭、 窗等植物及小品的构成,达到景中有景,意外有意的中国园林的特色,延续中国人心理文脉的继承感。

(4)经济性原则。对短中长期各项绿化指标进行认真计算,包括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率、立体绿量、多层次植物配置、保持水土、有效地吸收有害气体及灰尘和是否符合生态效益等。只有这样才能决定是选择单一的草坪还是乔灌木与林下草坪相结合,避免盲目追求草坪的现象,使草坪与树林相得益彰。

(5)可持续性原则。应引进多方参与制度,好的设计应该是可以在使用中不断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经过充分论证的设计,并非完美无缺或不可更改的,应该留有选择余地。设计在实施和维护中,也难免费有忽视之处,或者需要扩建等更改,在实施中还能达到具有可操作性的理想效果。而公众则能有效地对领导者和设计者这两个主体进行制约,形成合理的公众参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决策模式。

2.3注重园林景观设计的和谐,以人为本

注重园林设计的和谐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园林内景观配置的和谐;二是园林景观设计与人的和谐。

园林内景观的配置要和谐指两个方面:一是某一种景观的配置要和谐。例如园林中植物的配置要和谐,这就涉及到植物树种的选择、植物布局的策略、不同冠形植物间的搭配、植物颜色的选择和搭配等。二是在园林中山、水、石、林、路、草坪等景观的配置要和谐,不能顾此失彼。山有真山和假山,有真山的要注重在原有山体的基础上创新,将其雕琢为更美的景观。假山的营造不能随意为之,要模仿自然真山,不仅要外形像,更重要的是模仿其自然之性,让人不见其假但睹其真。水是最具韵味的景观,它有生命、有神韵。水有静态之美,宁静的水面宛如明镜,让人看了心平气和;水也有动态之美,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观,会让人不禁怀疑是银河落九天。石和林则给人一种回归自然、远离尘嚣的感觉,沏一壶茶、听几声鸟鸣,微风吹过,神清气爽。路径亦有意趣,有曲径通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草坪是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园林景物的基调。在园林设计中,山、水、石、林、路、草坪等景观和谐地配置,将能使园林更受欢迎。

2.4重视园林景观设计的创新,与时俱进园林景观设计创新要注重理念的创新,注重与时俱进。如生态园林的设计、节约型园林的设计、低碳型园林的设计等等。创新也可以融入地域特色,如贵阳市小河航天园景观设计方案,它以植物造景为主,根据场地实际情况,选用贵州省布依族特色乐器铜鼓为设计原色,利用铜鼓的十二则鼓谱符号的形状进行植物造景,并配套设计了绿色环保材料的民族少女图样的地面铺装,形成少数民族少女在铜鼓上起舞的景观效果。

3风景园林创新设计方法

3.1运用科学严谨的方法实施创新设计

中国园林曾经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留下了辉煌的功绩,对西方园林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造园既可以遵从古代的方法,也可以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两者都不排斥。古今结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必然的趋势。对古今中外的造园史、造园术以及它们的美学思想、历史文化条件进行探讨,继承传统,吸取精华,取西方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融中国文化思想之内涵与西方现代之观念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沿着民族文化的文脉,以严谨的态度进行设计。只有端正态度,融会贯通,方可运用自如,创造出更精彩、层次更高的新园林。

3.2运用农业产业方法进行创新设计

欧洲的一些乡村地区看上去就象一座大花园——那些自然的乡村田园风光、错落有致的村舍、有高高尖顶的小教堂一起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同样,中国传统的村落中那从门前潺潺流过的溪水,那白墙灰瓦,那竹楼、圆楼、吊脚楼等等无一不给人一种优美的意境享受。现在,多数大中城市的边缘区,除了已开发的大量的住宅、工厂、大学城、主题公园等人工及半自然的环境外,还有大量的乡村环境,我们大可就其村落本身和田园环境,结合农业产业,创造既能提供一定生产功能又能满足观赏与休闲度假需求的环境场所,如观光农业园区、都市农业公园等,从而就近满足了都市居民回归自然田园、亲近自然的本性需求,同时也能够让都市走进乡村,乡村融入都市,实现城乡共融。

3.3运用现代技术进行创新设计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我们一般将现代景观的造景素材,作为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的基本区分之一。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其内涵与外延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展与深化。硬质景观中相对突出的是混凝土、玻璃及不锈钢等造景元素的运用。混凝土不仅可以取代传统的硬质景观,还具有更高的可塑性;对玻璃反射、折射、透射等特性的创意性表现,让我们在真实与虚幻之间游移;不锈钢简洁、优雅的造型,则让我们体味到传统园林中不曾有过的精美。软质景观中,大量热塑塑料、合成纤维、橡胶、聚酯织物的引入,正为庭园的外观增辉添彩,甚至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景观的外貌。而现代无土栽培技术的出现,甚至促进了可移动式景观的产生,这就是说外延的扩展,引起内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景观并非一定就是固定不变的。现代照明技术的飞速发展,则催生了一种新型景观——夜景观的出现。色性不同的光源,效果各异的灯具,将我们的视觉与心理感受,带入一种如梦似幻般的迷离境界。现代景观设计则可利用众多的技术手段将之“定格”下来,以令“好景常在”。

4结语

总之,在中国景观蓬勃发展的今天,仍然有许多严峻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社会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学科相互渗透已使得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不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因此,作为新一代园林设计师,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必须与现代美学、现代心理学、行为学等相关学科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中国风景园林艺术获得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