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微商的运营策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上班,地铁里、公车上,举着手机或平板电脑查邮件。
中午和朋友聚餐,到了餐馆寒暄之后就是用手机“签到”;上了菜,第一件事不是动筷子而是掏出手机拍下照片,上传微博。
下班应酬,手机搜索餐馆定地方很省心……
晚上睡觉前还要用手机上个微博,或是浏览购物网站,或是与朋友米聊或微信着……
这样的一天与你现在的生活是否有重合之处?
忽如一夜春风来,不知不觉间我们进入了移动互联生活时代。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报告: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同比增长17.5%。
在网上、在路上、在掌中,这一切只是开端,正在蓄势待发中。
3G时代,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当我们在享受HIGH的3G移动互联生活时开始担心手机套餐流量不够了,而话费却多得用不完。
流量恐惧与移动互联魅力已成当下3G智能手机族们的焦灼现实。
面对用户对流量消费的海量需求,运营商该何去何从?面对3G全新的发展模式及行业环境的变革,运营商该如何转型走上流量经营的道路,如何实现流量经营呢?
流量经营:一片蓝蓝的海
“满城尽显3G潮,跟风追潮占九成”,这是一运营商资深人士在微博中对当前运营商3G客户群的经典总结。
面对3G全业务时代,运营商及业界聚焦的核心为“移动互联”、流量经营,运营商一方面在加速3G网络的布局,另一方面加速3G用户规模的拓展。可是对于运营商1.5亿的3G用户群体中进行细分,用户的3G消费仍停留在语音消费时代,无论是新增用户还是存量用户,其3G流量的消费占比仍属于“初级阶段”。
从当今3G用户消费的数据业务分析看,微博、视频、电子书成为流量消费的三大主流业务,通过碎片化的微营销,3G用户消费流量的业务日趋多样化、个性化、大众化。
在经历了三年3G业务的导入及推广后,用户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需求趋势是用(实用化)、玩(娱乐化)、看(媒体化)。2012年,3G用户流量消费将出现井喷现象,将成为提升运营商收入的引擎。
在奔腾不息的网络流量中视频是最具亮点的业务,在线视频是未来产生流量的主要来源,占比达到30~40%。基于伦敦奥运会和欧洲杯等系列重大赛事启动的推动,2012年将是视频行业的井喷发展期,预计今年我国将成为最大的单一国家视频用户群体,市场规模有望实现翻番。
手机视频方面还将延续去年三位数以上的增长势头,以中国移动手机视频业务为例,近5年来每年用户增长率超过150%,仅1个月的手机视频总收看时长就达3亿分钟,每天点播节目更新量超过2800条。2012年,海量节目加上数百种适配终端将促使该项业务得到迅猛发展。
与手机视频这种高流量消耗的业务相比,低流量高价值的应用将带给运营商更有质量的增长。2012年,移动支付、手机阅读、手机游戏付费使用、移动应用程序商城等将取得长足进展,成为行业新的收入来源。
移动电子商务在2011年获得迅猛发展。目前手机版淘宝网日访问量已经超过3000万,日交易笔数超过10万;凡客诚品移动客户端每日订单数量在6000单左右,每日交易额超过50万元。2011年末,三大运营商一齐获得移动支付牌照。随着移动电子商务的加快发展,手机支付成为2012年网民最期待使用的支付方式。艾瑞咨询预计,2012年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用户将接近2.5亿,手机支付交易规模将有望超过1000亿元。
手机阅读是最能为运营商带来现金流的新兴应用之一。目前中国移动单月手机阅读访问用户数已逾5000万户,手机阅读信息费月收入多次超过1亿元。中国联通数字阅读用户已超过3400万户,日均访问量超过1000万次,2011年实现信息收入3.8亿元。据预测,这些数字今年都将被新的高增速所刷新。
流量经营:激“流”勇“进”
面对全新的3G移动互联时代,运营商一切都在摸索中前进,尤其在流量经营上存在风声大、雨点小,顾虑重重;稳重有余,创新、开放、协同不足;营销方式与方法仍以2G时代“送、存、免”的模式为主,3G服务配套与支撑不足,用户感知欠佳……
没有体验就没有感知,3G时代,运营商在各渠道正启动大规模体验营销,以期通过体验活动带动3G流量经营。这是3G流量经营一个有效突破口,但对整个流量经营来讲,运营商还需要整体的营销与服务策略。
激“流”——激发、激活客户流量消费。在经历3G导入、应用推广的初期,如今3G进入了一个全民时代,运营商要充分借助3G“烘热效应”,不仅要在新增用户上做好发展,更要在存量用户上做好流量经营。
细分客户群,精细运营。首先,运营商要把握影响客户流量消费的关键因素,例如终端类型、应用类型、资费模式、客户特征等,进行细分,定量分析,以3G客户消费导向为中心,采取相应精细化流量经营策略,创新流量经营模式。
运营商要根据3G客户需求的自、便捷性、参与性、时尚性等特点,在3G流量经营产品的研发、服务、售前、售中、售后等环节进行规划,让企业的产品与服务、与客户的需求,在移动互联的“星空”下聚合力量,成为流量经营的核心。
运营商要通过分析用户喜爱的3G产品的特征来挖掘用户需求潜力,分析出最适宜推送的时间、地点和目标人群,推送热门的产品免费体验,使用户感受到3G带来的便捷产生的价值,就会更愿意使用从而实现零流量的激活。锁定低流量、非流量套餐的用户,了解消费者的心理,通过免费3G体检、赠送流量等方法给用户直接的感受,推荐与之消费能力相匹配的流量套餐,同时在用户正式使用后实时监控用户流量变化情况,定期告之用户套餐流量使用情况,让用户无后顾之忧,从而提升这部分低流量人群的使用流量。
产品先导,终端拉动。在3G产品的设计上,中国联通开创的“ABC”套餐模式进一步契合了不同消费类型的3G用户消费选择,为流量经营的产品设计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样本。在流量经营中运营商要激发流量消费的活力,核心之一就是要研究用户的消费需求,制定个性化、订单化、叠加式、优惠套包、组合式的流量产品消费模式;在产品设计的模块方面要转变2G资费的设计模式,要通俗易懂,让用户可量化、可直观体验、可清晰化。
在智能终端的补贴与营销方面,运营商还要加大干元智能终端的推广,培养手机终端的转型与普及,锁定高端的人群如高档商务中心、机场人群及高ARPU人群。该人群一般使用流量较多,挖掘出他们之中潜在的高端3G用户,通过分析他们的流量贡献度来提供一些高流量机型的终端补贴,打造出有影响力的智能终端,提高终端的渗透率。
3G时代,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GPS导航仪、游戏终端等专用移动接入终端日益多样化,在线音乐、社交网络等优势业务也越来越多样化。运营商可以通过流量嵌入终端、流量嵌入业务的经营模式,充分利用第三方优势终端或优势业务提供商的营销力和影响力,借助优势终端和优势业务销售量的提升同步拉动流量的消费,运营商还可以基于对不同终端、业务、平台、应用的感知来提供不同的经营策略。
营销驱动,提升应用吸引力。3G业务呈现多样化,围绕“看、玩、娱”三类消费特征,运营商应深入分析用户的3G应用下载和使用的热点区域,如交通类用户、餐饮类用户,根据用户的特征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宣传热门的应用,开展多种形式的营销活动,提高用户的知晓度。要充分运用活动营销、体验营销、微营销、协同营销、网上营销、线上线下共享的多样营销组合,推广、拉动3G流量消费,通过客户经理、3G达人、3G销售顾问、社会活动等资源与平台营造流量消费的“大势”。
勇“进”——服务支撑跟进。“天价流量事件”给运营商在3G流量经营敲起了警钟,3G要流量经营,3G服务必须全程跟进。
移动互联让手机成为有体温的媒体,可带来的“恐慌”是流量如流水!万一流量用超了就悲催了!
为避免移动互联时代用户的消费“恐慌”,中国联通率先推出了多达12种流量提醒方式,让用户随时随地掌控手机流量,刷围脖、看手机电视、听手机音乐、玩微信、米聊、上网购物,自有主张。
这一切让移动互联时代用户最担心的流量变得明白、透彻、清晰。
全面改进服务,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良好的客户体验是促进客户持续、有效地进行流量消费的基础保障,让客户会用、敢用手机上网业务是优化客户流量消费体验最重要的两方面,即帮助那些不熟悉互联网业务、不了解业务使用方法的客户学会如何使用,帮助那些因担心产生高额流量费用而不敢用的客户消除使用顾虑。如运营商在营业厅应主动推介和演示主流的手机应用并为用户辅助安装,帮助用户入网,通过分析用户第一次的开机流量数据和入网后的流量活跃度,提供有针对性的营销以及客户回访等辅导的服务,让用户亲身体验3G应用,提升流量使用。
如何用服务驱动3G流量经营,运营商还必须在服务方式、手段、服务内容上全面跟进。
建立移动互联社交化服务平台。移动互联的发展要求企业变革传统服务营销思维,契合用户行为,建立微博、微信、视频、电子渠道、网店等社交化、电子渠道服务营销平台,加强电子渠道的拓展,利用3G和网络融合平台,丰富电子营业厅、电子客户呼叫中心,包括短信营业厅和手机营业厅、微博互动服务内容,改变传统语音客户服务,成立专属机构,培养专职人员,进行社会化营销与服务,增强用户的互动感受,提供方便快捷的自助服务。
采取多维度关联策略。面对移动互联的开放性,运营商必须采取多维度关联策略,要聚焦移动互联的特性,以关注网民特性为核心,在产品服务的策略上采取组合策略,要从内部的运营体系着手做好移动互联的内容设计、流程管理、客户关系维系、客户响应机制的建设,并做好移动互联营销服务与传统营销服务的区隔和衔接,在流量经营的服务方式与内容上要出台专属服务内容,打造立体化的流量经营营销服务体系,培养用户在移动互联时代下的消费特性并建立良好的客情关系。
讯:只要企业能以趣味化、娱乐化来吸引大众眼球和市场关注,以利他性和价值认同来诱导客户购买,以创新手段来改变客户固有的看法,打破已有的市场平衡,并在互动和娱乐中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关注,就能创造新的商机,赢得更大的发展。
营销是企业经营核心,是企业围绕其经营目的和利润实现而展开的一系列策略和促销过程。创新、求变、与时俱进是营销发展的精髓。
近年来,随着网络等电子新媒体的普及和媒体的社会化,人们的社会交往和信息沟通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营销关注的重心也随之开始转移,逐渐从以产品为中心,发展到以人(顾客、消费者)为中心。微博营销、论坛推广、QQ推广等都是企业常用的网络营销手段。
以下为上周(1.8——1.14)网络营销盘点:
·火车票钓鱼网站利用腾讯搜索“推广” (12-01-14)·2012数字营销趋势调研 (12-01-14)·产品推广和品牌推广的结合策略 (12-01-14)·浅析微博电商化的4个方向 (12-01-14) ·如何在两个月内将企业站IP从0提升到300? (12-01-14)·电商运营做好会员运营系统 (12-01-14)·无序的竞争中木门企业需提升营销力 (12-01-14)·省政协委员:微博卖农产品已经“审美疲劳” (12-01-14)·利用论坛推广网站的方法 (12-01-13) ·浅谈三四线涂料市场广告宣传策略 (12-01-13)·浅析口碑营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2-01-13)·浅析如何做论坛推广 节约成本 (12-01-13)·展示各种教育产品网站平台的内容走向 (12-01-13)·2012微时代 微博微博或将成为传媒 (12-01-13) ·企业微博营销,如何与“博”共舞 (12-01-13)·多点突围 电商、微博、二手联动渐成主流 (12-01-13)·媒体眼中2012最看好营销产品揭晓 (12-01-13)·2011服装行业十大营销事件 (12-01-12)·清洁服务公司网络营销推广方案建议 (12-01-12)·企业微博营销要注重细分 (12-01-12)·营销的价值需要用产品和服务来体现 (12-01-12)·中小木门企业需采取明智务实的营销策略 (12-01-12)·原创内容给力营销 注重用户效果更佳 (12-01-12)·企业微博运营的21条军规 (12-01-12) ·浅谈地方门户网站如何突破发展瓶颈 (12-01-12)·谁将拥有未来的互联网 网络营销探秘 (12-01-11)·云时代 呼唤新的互联网营销方式 (12-01-11)·揭秘中小企业网络营销迷局与现状 (12-01-11)·浅谈新浪微博加粉:方法+执行力=王道 (12-01-11) ·浅析2011年度十大微博营销赢家 (12-01-11)·精打营销,细算费用 (12-01-11)·借助微博营销构筑新的流量入口体系 (12-01-11)·影响电子营销发展的核心要素 (12-01-11)·分享做问答平台推广一年的经验总结 (12-01-11) ·AB测试可以广泛运用到网络推广中 (12-01-11)·潘币长得像人民币 老潘被指涉嫌违规营销 (12-01-11)·微博运营人才:门槛不高 能力全面 (12-01-10)·盘点8种不适合做微博营销的企业 (12-01-10)·近年微博正成为撬动品牌营销的有力杠杆 (12-01-10) ·浅谈商务微博营销之道 (12-01-10)·地板企业大力调整营销策略 (12-01-10)·2011年网络营销 缺少让人尖叫的案例 (12-01-10)·网络营销 其实只有四步 (12-01-10)·微博营销 传播爆炸式 (12-01-09) ·浅析网络互动营销的组成部分 (12-01-09)·解析三种口碑营销模式 (12-01-09)·2012年微博差异化发展将带领用户走向何方 (12-01-09)·如何使用漂流瓶做节假日营销 (12-01-09)·AppKey应用开启微博营销新纪元 (12-01-09)·善用新工具“武装”微博 (12-01-09)·京东商城“混搭”《男人帮》的全新营销 (12-01-09)·企业微博成功营销“四步曲” (12-01-08)·律师营销之10要点支招邮件营销 (12-01-08)·浅析十种网站推广方法 (12-01-08) ·三个营销原则 网站运营牢记 (12-01-08)·口碑营销,中国家居行业的必杀技 (12-01-08)·2012微时代微博作用更加突显 (12-01-08)·杜子建谈微博力量与微博营销 (12-01-08)
作为最早被定义为社交软件的微信,因为高达7亿用户量的存在被商家看中,并利用该软件的不同功能使其成为产品的最佳流通渠道。微信朋友圈商家的从一开始企业方为了销量进行的各种尝试,到后期以个人创业为基调的商业模式运作,这一改变使得身边一些跟创业、销售完全不搭边的人,开始了在朋友圈的各种产品销售,从食物到电器,从内裤到钻石,从国内到海外代购。我们看到微信朋友圈微商的出现所形成了一股强大影响力,虽然其根由是移动互联网与移动终端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微信电商和其消费者一开始的信任机制。如果把微信的朋友圈看成一个零成本的店面,里面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商品信息,这些微信微商们就可以利用朋友圈的交情进行近乎零成本的广告和基于朋友信任的交易模式。
对于微信朋友圈营销模式的发展,及对成为顾客的朋友的影响和反映机制研究,可以沿着“营销策略(外部刺激)---信任(个人特征)---购买倾向(反应)”的思路进行探讨,在刺激-反应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等相关理论基础上,聚焦不同的营销策略(功能导向、信任导向、关系导向)对于朋友圈中消费者购买倾向的影响差异,以及信任在其中所起的调节作用作为主要研究目的。
一、基于信任机制的微信电商
1.朋友圈信任度高于其他微商模式
虽然微信作为广泛的社交平台,但目前大多数人微信朋友圈的范围都为认识的亲戚、朋友或同学,抑或是通过朋友介绍的朋友,缺并不是一种完全以陌生交友方式为目的的社交平台,也不是以销售产品为目的的营销网络平台。通过问卷调研和专业访谈的数据研究也表明,对微信朋友圈经销商的信任度高于其他微商的信任度,也间接证明了消费者对微信朋友圈产品的信任度显著高于陌生人销售产品的信任度。朋友圈商业模式信任机制形成源于微信这一社会化媒体是以真实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利用互联网的传播性,不断扩展个体的社交网络。社交过程中的真实性可以消除用户的不信任感,使微信朋友圈的营销模式首先是基于真实社交种的信任纬度。
2.信任导向和关系导向营销策略均对购买倾向有正向作用
基于较高信任度的朋友圈微商营销消除了传统网络营销的弊端,比如不信任现象;在微信社会化媒体下的经销商和客户群体具有一致性、信任性,这为微信朋友圈营销的火爆流行创造了先决条件。朋友圈群体的一致性和信任性,更加有利于微商拥有良好的用户群体,及时而迅速的将自身发展、营销及企业核心理念传播给用户,从而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迫于现实交往中的社交压力,消费个体更容易表现出一致性,这种“从众心理”将使微信经销商与客户群体建立将更快更持久良好关系,这对消费者个体的影响更加深刻,可以最大程度的形成用户群和用户归属感。因此,信任导向和关系导向的营销策略,均会对微信朋友圈里用户的购买倾向有着正向推动作用。
3.基于信任机制的营销策略功能导向更强
建立在微信朋友圈基础上的渠道关系总体上是以相互信任为前提的,但信任的程度有差异,针对不同信任度的渠道关系实施差异化的管理方式是渠道分类管理的一个新的视角。朋友圈微信经销商可以根据现实社交中交往关系对用户群体进行信任度划分,依据低度信任、中度信任和高度信任等不同程度的信任关系,通过提供信用支持、信息共享、管理控制等方面不同的营销策略,使得朋友圈微商可以开展更有针对性、更受消费者信任、欢迎的营销活动,并以此建立针对不同信用度客户群体的功能导向营销。
4.基于信任机制下的低运营成本运营
在目前网上信任相对匮乏的环境下,微商通过网络营销平台培养和传递信任感是其核心内容。由于微信朋友圈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创业者本人或各企业通过微商在微信朋友圈营销中更快、更迅速的建立信任机制,这一渠道本身就使微信朋友圈比其他形式的微商有更便捷营销途径,使得其运营成本更低。
二、微信电商发展中的局限性
从上述观点看来,建立在信任机制下的微信电商具有信任度高的先决条件,但在日益增多的微信电商中也出现了一些缺陷:
1.缺乏流量引导机制
传统的PC互联网是一张密密麻麻相连的丝网,那么建立在朋友社交平台上的微信就像是一个又一个的“孤岛”,虽然信任度会比其他电商平台高,但微信朋友圈的客户端与经销商之间并无明显的方式连接。也就是说,每一个微信号的产品和信息,都是和外界孤立的,只能够被少数关注者(或者是好友)看到。在PC互联网上大背景下诞生的淘宝等电商平台,由内到外都能看到很多有利于用户以最便捷的形式获取产品信息的技术。微信电商是基于完全不同的规则和玩法诞生的商业模式,更多的是靠朋友间的信任机制来维护客户关系。到目前为止,微信并没有一个聚合所有商户的页面,也没有一套完善的产品、店铺挖掘系统。对于新开的一家店铺来说,吸引客户和流量的手段非常缺乏,主要仍然依赖于外部的引流。
2.缺乏店铺信誉和比较机制
目前,微信小店并无类似淘宝的这种店铺评级机制,也无商品、店铺的评论功能。和PC互联网相比,孤立的情况让微信店铺的信息变得愈发不透明、不对等。一方面买家很难在不同的微信店铺之间进行比对,另一方面买家也很难对店铺本身的信誉、品质情况进行鉴定。微信电商在利益的促使下海量添加好友、暴力刷屏等极端手段,这些情况下,有很大一部分买家会选择犹豫退缩,最终作出购物决定的人,要么基于对品牌的信赖,要么基于对朋友的信赖。这种购物行为,消费的是人级关系和品牌信誉,一旦产品有问题,店铺和客户之间的关系就会破裂。
三、总结
为什么要在微信上做电商?未来的营销,不需要太多的渠道,只要你的产品进入消费者的手机,就是最好的营销。传统电商和传统企业进入移动互联网成本太高,而微信实现了“零成本”进入移动互联网。二维码是连接线上线下的门,公众平台是交互空间,直接面向4亿用户服务。
微信对于电商来说不是直接的营销渠道,而是高效的客服、CRM、沟通工具。电商客服工具用来解答用户在购买产品、使用产品或服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CRM工具,可把会员按照地域、性别、肤质、身高、来源、购买产品等属性进行分类,定期定向推送精准匹配对应的产品和服务,实现精准营销;常规沟通工具,用来刺激用户再次购买,增进客户感情,提高用户黏度的沟通工具。
如何提高效果?吸纳有效粉丝?
——微信电商营销追求转化率和购买用户的绝对值
微信营销不同于微博,微信已实现展示、购买、支付和售后的闭环。微信粉丝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精准越忠实越好,微信电商营销追求的是转化率和购买用户的绝对值。
先看几个最新的数据:2012年无线成交的淘宝卖家数已经突破了355万,同比增长了86.6%,全年共有18家淘宝店铺的无线支付宝交易额超过千万,其中数量最多的女装类店铺占44%。其中,卖家“小虫米子”排名榜首,其现在每月无线客户端订单占到总数15%,日均成交量达5万元。
唯品会60万微信粉丝,每天成交6000多单;山水旅行网,成立1个多月,通过微信销售额近30万元;某些小淘宝卖家,30%订单来自微信;某知名女装淘宝店,8000多粉丝,到店率30%,购买率10%;某淘宝女装卖家,粉丝4219,打开2089,到店871,实际成交109单。
这些案例背后的关键在于获取有效粉丝并转化为购买用户,如何做到?几点技巧:
第一,大胆利用自有的各类媒体和渠道,聚集大量潜在忠实粉丝。包括公司官网、淘宝店、产品手册、推广手册、产品包装盒、活动现场海报易拉宝、各类投放的硬广。
第二,多做有奖关注活动。
第三,口碑营销。鼓励用户推荐微信公众账号给身边的朋友,如分享到朋友圈,QQ群等。
微信运营团队搭建与考核
服务导向,高层推动,中层主导,全员配合执行
微信运营涉及市场推广、销售、售前售后、物流、财务等环节,因此,微信团队的理想搭建模式是:服务导向,高层推动,中层主导,全员配合执行。较为常见的执行方法是市场专人维护,编辑内容、策划活动,融合企业的市场销售动态需求和信息;与微博运营、网络推广内容同步;客服部门提供微信客服沟通支持;管理人员定期进行数据汇总分析;高层提供资源支持和协调支持,提高运营效率。
微信营销的KPI考核可以设置几个标准:信息到达率40%以上为合格,反推是否对用户足够了解,时间把握是否够准;阅读率30%以上为合格,反推内容编辑是否到位;活动粉丝参与率20%以上为合格,反推活动是否吸引粉丝;推广期间粉丝复合增长率20%以上为合理,如果微信新增用户的活跃率不高,用户反感此类营销。
合适的微信运营人员的几点特质:微信重度使用者;善于内容策划;能换位思考,不以自己折射上亿网民;细心耐心;具备全网思维;有市场嗅觉;精通社交媒体;俯身与网民沟通,心态好。
微信营销运营要素
以用户行为与特性为主的全覆盖
几点经验:做好目标客户群分析;内容为王,兼顾终端;细分基础上做足互动;持续投入,执行为本;沟通基础上实现营销;极尽全力做到简易;牢记微信官方的诉求;润物无声、和谐生态、主轴不变的局部繁荣。
坚持几个原则:持续投入,耐心经营;简易原则,能一只手完成操作;简短原则;实用原则;趣味原则;精准原则;及时亲切原则。
几个关键点:准备工作,选择如QQ号或者好几好记的英文为账号,降低用户导入门槛;内容框架、互动策略、粉丝滚雪球策略制定;提高互动率,通过有奖活动,一定要有趣味性;提高转化率,灵活穿插营销,网站等多个渠道宣传,引导用户购买;避免微信认证的漏洞,微信目前只识别是否认证,而无法识别内容;适度跨界,吸引目标用户的外围粉丝;全方位引流、立体交叉,让粉丝进入并留住。
提升转化率的几个技巧:标题要有吸引力;概要精华,抓住用户心理;配图优美,引导点击;正文精短,突出对用户有用的信息;适当收转、设置悬念;网址可信,跳转快,缓冲少;奖品诱人,获取容易;有奖活动规则简单,操作容易,让用户的操作不要超过3步;精通投放、灵活穿插,实现精准推送。
微信电商营销变现关键
[关键词]微信;海外代购;存在问题;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B
一、微信海外代购
(一)微信海外代购的概述
微信海外代购属于代购的一种类型,即在微信平台以订阅号,朋友圉等途径进行产品推广,接受订单,并从除中国大陆以外的其他国家或地区购买指定商品,通过国际-陕递或者直接携带等方式带给消费者,从中收取一定代购费用的代购服务。代购的产品以奢侈品、奶粉、电子类产品为主,来源于美国、日本、韩国和部分欧洲国家,以关税折扣区为主。
(二)微信海外代购的特点
即时性。微信的信息推送传播速度快,范围广。通过订阅号,朋友圉的产品推送信息可以达到秒回复,而且信息直接面向具有消费能力的终端消费者,这也是其他购物平台无法比拟的。
交互性。基于微信平台的营销推广通过产品的信息(图片,视频),可以直接在评论区进行“客我互动”,询价、渠道来源、评价、反馈等一系列问题。
差异性。朋友圈用户特征分析,针对于客户群体乐于接受的形式及消费偏好,有针对性进行产品推送,而不是一以贯之的产品信息。针对性的产品推广,人性化的客服体验,塑造差异化平台优势。
信任性。微信联系人中大约70%是家人、朋友等熟人群体,通过情感维系的人际关系紧密,信任感强。基于信任而产生的购买行为具有成交率高,对于产品的不良体验承受能力强,复购率高的特点。
二、微信海外代购的发展现状
(一)海外代购发展的现状
受汇率、关税、价格保护等因素影响,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的商品普便存在价格差额,尤其是部分国外奢饰品牌在中国专柜售价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同时在当前网络信息全球化的情况下,消费者很容易获知其他地区同等产品的售价,品质……出于价格优势、商品稀缺、节约时间或质量差异等原因,找人帮忙购买所需要的商品。据2015年6月CNNIC的数据显示2014年消费者通过国内电商平台网站进行海外代购的比重占网购消费者比重的56.7%。海外代购在此前提下应运而生,逐步发展壮大,前景广阔。
(二)微信海外代购发展的现状
1.微信海外代购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众多海外代购在进行电商平台的营销模式下,逐渐开始尝试将附加费用极低的网络社交媒体作为营销突破口。通过广告直接或间接插入以达到营销的目的,微信营销随着微信这种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逐渐被微商海代所关注使用。但许多微商现阶段也是只是通过单纯的产品,活动信息来笼络消费者,并没有较为规范完备的经营流程。不可否认的一点是,这种及时快捷且拥有庞大用户群的社交平台,经过微商的大力推广,使很多商家获得意想不到的营销推广效果。
2.微信海外代购各项功能尚需完善。微信营销属于新型的营销模式,缺少平台支持,在商家准入(实名申请、身份认证、工商注册等)、产品信息整合分类、第三方支付、信用评价体系,消费者维权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改进提升。目前还处于推广探索阶段的微信营销,在如何让商家微店能够持续的引人注目,产生病毒式的营销效果有待考量。在提升微信客户使用的便捷度、客户细分、差异化推广、虚假信息查处、售后服务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改良。
三、微信海外代购存在的问题:
(一)平台单一,未整合资源优势
微信营销中,大部分微商出于降低成本角度考虑,将实现产品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定立在微信平台。仅仅依靠微信作为微商的宣传平台,这是一种极不科学的营销方式。在当今的营销环境下,要想实现最终的营销目的,就必须整合各种资源,线上线下联合互动,进而实现微商的营销目的。
现阶段几乎所有的微商海代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微店,在第三方平台拥有自己的营销空间,并且达到数量可观的客户群体。微商海代适时地运用整合化跨媒介组合的营销方式,在多平台展开营销活动,让更多的消费者参与其中,吸引其他平台用户的关注,提升客户活跃度,增强微商的认可度美誉度,进而提升客户粘性。这是相对于单一的微信营销效果难以比拟的。
(二)缺乏专业化、体系化的微信营销策划
微信作为微商产品推广以及形象塑造的主要渠道,长期专业化的营销策划至关重要。在大量碎片化的微商信息中想要给予用户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性和感染力,吸引用户的眼球,激发用户的购买欲望,专业化体系化的微信营销团队必不可少。
微信作为一个即时信息平台,又是一个机会平台。内容营销方式,抓住热点吸引眼球,需要敏捷地信息捕捉、细致专业的营销策划;病毒营销方式,不可预估及风险性等特点,需要专业整合化的营销策划体系,趋利避害,防患于未然。专业化体系化的微信营销策划有助于微商精简化、精致化的营销推广,要侧重专业的微信团队的构建,运营整体性及长期维护。
(三)硬性广告推送,过度产品推广
微商开通微信的目的是进行产品的信息推广,扩大影响力知名度,吸引潜在消费者进行购买,实现增值。微信商家以何种形式传递何种内容的信息具有一定的技巧性,如果微信商家以硬性的广告推送以及过度商业化的营销推广,文案冗长缺乏新意,商业色彩浓厚,从而降低微商活动的用户参与度,大大削弱营销效果。
微信平台是基于客我双方双向选择的过程,只有符合客户胃口的营销推广方案才具有效用价值。微信用户可以自由的选择是否关注微商。因此,微信营销要具有技巧性,在短时间内吸引粉丝的眼球,尽量避免硬性的产品广告图片视频展示,以及打折促销,返券,参加活动赠送精美礼品等商业化的推广方式,致使刷屏满屏皆广告的现象发生。
(四)营销效果难以评估界定
微商海代通过微信平台进行营销推广,但效果如何并没有一个真正行之有效的评估机制来衡量。微信营销评估效果指标仅仅是通过关注微商的用户数量来测算并不科学,微商注册微店门槛低,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地添加好友致使粉丝泛滥,不足以成为衡量标准。另一个测评标准是通过微商推送浏览量的测算,由于用户点击微商订阅号或者朋友圉就会形成浏览量的提升,但真正对于用户产生的营销效果却无法量化。因此,微信平台营销效果评估难以进行有效的界定。
四、微信海外代购的策略:
(一)整合策略整合微信渠道资源
1.微信与新媒体整合。目前,在自媒体时代一种基于互联网用户关系进行分享传播的社交网络平台微博,以其全球性的信息传播力量收到微商青睐。只需注册微博在网站上进行视频及平面广告的传输,吸引粉丝关注就可以直接面向全球的最终消费者。以及移动客户端中视频网站的APP广告推广,在视频内容中自行制作上传富于创意性娱乐化的产品宣传相关内容,注意应选择在目标用户群集中的视频节目中上进行推广,精准营销针对性更强。
2.微信与线下活动的整合。微商通过微信平台即将发起的线下品牌的活动宣传,以有效的忠实客户群体参与线下互动体验。在微商代购品牌产品在线下举办活动的同时在微信平台实时进行转播,线上线下内外联动。在线下活动现场通过线上平台进行幸运客户的抽取赠送精美礼品。这种做法不但增强客户对于微商海代的认可度与信赖度,同时增强客户粘性,促进复购率的提升。
(二)管理策略;组建专业的营销团队,构建系统的营销策划
组建微商营销运营团队,必须选用专业的营销人员进行明确的定位分工,理想中的营销团队需要运营主管主要负责微商营销活动的整体运行策划,具备前瞻性的营销眼界,掌控恰当的营销推广方案;活动策划主要负责具体营销方案的策划执行,定期造势,进行多平台线上线下推广方案的设计、组织执行,对于营销效果进行跟踪观测,评估分析;文案编辑主要针对于微商代购产品与服务的特点,在图文、视频进行创新味性的内容梳理,进行编排。
(三)内容策略:优化微信营销内容
1.趣味性原则。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分析,人们已经从最基本的生活需要过度到高层次的心理需要,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体验。在人们社交之余的碎片化时段增强营销内容的趣味性(对于用户有价值,创意的内容),有助于用户的喜爱与追捧,进而达到营销目的。
2.相关性原则。微商的信息应该具有实用性,与所宣传的产品密切相关。一方面微商可以品牌文化,产品排名,使用效果等相关信息使产品展示更加直观可信。买家的一些反馈截图、产品配图也可以添加一些有趣的感性文字来充分展示产品的优势,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个性化原则。企业最难以把控的原则无非就是个性化原则,个性往往意味着差异化与不可替代,才能在诸多的微商中脱颖而出。大到平面的设计,信息内容的编排,小到细节展示,回复方式都要做到不拘一格,自成体系。拥有独特性的微商海代推动着在客户粘性以及关注度方面长期的保持与增长。
(四)评估策略;评估微信营销效果
微信视频或视频微信的发展,已经明显看出有异军突起、成为主流的趋势,这个事实正在逐渐明朗化。但对于运营商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三网融合难以正面突破的情况下,通过技术融合和业务融合的形式,实际上解决了三网融合的业务应用问题。所以对微信视频或视频微信这一趋势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也就是站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看待这个潮流。过去经常说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会被某个大的热点带动起来,现在我看视频微信就有这种带动价值。从腾讯的视频微信提出后在市场上的响应情况看,确实有当初短信、QQ那样的发展势头,一下子非常火,并且会持续火下去,这种趋势会带来连锁反应,包括对商业模式和产业格局的影响,这种影响今后会越来越明显。
对于运营商来说微信是一种冲击,目前看到的是互联网企业起了主导作用。运营商在非常早的时候就提出了IMS——基于即时通讯的多媒体系统,也看准了这个趋势,但问题是运营商的脚步明显慢于互联网企业,如果运营商对最主要的盈利增长点抓不住,肯定会对发展有影响,等别人发展起来以后再重视就为时已晚了。现在我认为运营商仍然没有完全抓住这个机遇,或者至少在当前来看,还是运营商必须面对的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战略上讲得再多,到最后临门一脚不解决都是空的,运营商现在还为时不晚,但是要抓住机遇。
微信视频的技术特点是,既有很强的通讯能力,同时又有很强的人际交往能力——SNS的能力,所以在中国非常迅速地传播开来。这种传播有两个特点:通讯的传播一般是点对点,之后SNS互相联络,这和互联网的特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过去理解的互联网是一个人和一片人联系,或者一片人和一个人联系,这种点对点传输网络关系的兴起,将来会成为主要的技术潮流和趋势。在国外借助于小世界网络,或者强关系、弱关系的连接已经迅速地普及,微信视频主要靠着小世界网络类型所谓的网际网络方式迅速地普及和扩大,这会成为未来技术的热点。
对于运营商来说,我认为战略重视这个问题已经不是主要的了,因为大家都已经非常重视了,现在要做的是加快部署和加快推进,对这种推进的重视应该不亚于对宽带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如果说那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话,这几乎就是直接收获,而且属于投入快、见效也快的大的爆发式的增长点。在市场扩张期、爆发期早介入和等以后再介入,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应该尽可能地快速介入。
这方面可以采用谷歌的方式,谷歌是快速迭代,它不像传统开发,一开发好几年,等成熟了再经过试运营,然后一步一步地推向市场。它是版本快速迭代,像小米手机一星期更新一个版本,但每个版本都不很完善,通过测试的方式了解用户的反应,用户用投票的方式来说明新版本是否受欢迎,如果不受欢迎的话,再迅速地还原到满意度比较高的版本上,不断地小步快跑往前迭代。
包括像苹果公司,在三星的追赶下也出现了小步快跑情况。以前苹果都是大版本,现在变成了把一个大的版本拆分成几个小的版本。对于微信问题,运营商也需要打破以前的传统思路——一步到位、一个大跨越酝酿好几年,因为到那个时候市场可能已经丢掉了,应该采取技术开发和市场进入同时并行的策略,在不断迭代中继续修改和完善。我认为采用这种方式才能适应像微信这样大的机遇和大的挑战。
以FMC的思路实施国家宽带战略
这个提法针对的是将固网与移动分开的发展路子。移动互联网要与宽带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现在突出问题是LTE商用滞后。国家宽带战略切不可单纯搞成固网战略,移动互联网要与宽带发展结合起来。
就宽带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来说,显然2013年有大发展的趋势,用户对智能手机的接受非常快,从需求方面来看没有什么障碍,但是从供给的角度看,涉及到宽带化战略和策略问题。现在的一些大问题还有待确定,其一是在我国宽带战略里如何把LTE商用排上议事日程,我认为这是对移动互联网大考验。因为如果中国的宽带战略只是加强固网,当然固网也有很多问题,确实有投入不足的问题,但是我认为在国家有限的投入情况下,是不是应该只偏向固网一个方向去投?我的意思是说即使国家给固网追加了很多投入,也仍然不能满足固网需要的前提下,是不是要把所有的钱都投入到一个地方,这需要考虑。
现在固网与移动融合(FMC)是无线宽带基础设施建设的趋势,固网的建设离不开移动,同样移动也离不开固网,如果把它们割裂开去发展我认为会是有害的。所以我认为国家宽带战略要全面,其别要把4G的商用提前,我认为恰恰是在推进4G商用这方面,我们已经落后了,各国都在明显地加快4G商用步伐,我们还在做实验。当然我们做了很多测试和包括一些地方的试点,这些都是非常好的,但是4G商用能不能纳入到国家战略,并且站在基础设施升级的高度去看待,从某种意义上决定着中国移动互联网和国外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位次问题和竞争优势问题。这个问题光看国内看不清楚,但是如果看到国外的形势就非常明朗化了,各国都在拼命地发展4G,虽然他们现在还没有到马上进入应用阶段,但是如果到了那一天我们再去抓就晚了,所以从2013年开始这是基础设施里面的重大问题,而且是有待于解决的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民族地区居民对现代化社会与经济体系的不适应制约了民族地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进程。在营销理念相对落后、营销渠道组织能力和现代电子商务营销渠道运营能力缺乏以及对渠道商和客户的管理能力不足的制约下,民族文化产品营销渠道运营绩效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为此,在当下全球化和市场化格局中,民族地区居民若要谋求基本生存和发展空间,需基于自身自然禀赋优势和历史人文传统来开拓民族文化产品,并着力推进民族文化资源向文化产品的有效转化,以特色化民族文化产品来取得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竞争优势。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能力的提升不仅利于帮助民族地区群众运用市场化力量来保护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可促进民族地区群众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制约民族文化产品市场营销渠道建设的问题
(一)组织能力匮乏制约民族文化产品营销渠道建设
民族文化产品营销渠道建设者缺乏组织营销中间商的能力。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在选择中间商决策上缺乏多元化渠道运营商布局的能力。这种依赖于单一的营销中间商的营销渠道建设模式虽有助于提升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集中资源重点开拓特定营销渠道环节的能力,但却严重阻滞了民族文化产品营销系统建设的速度。由于缺乏对渠道成员企业的有效控制能力,渠道成员企业有着较强的冲动来同时经营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的竞争对手的产品,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精心打造的营销渠道商可能将其既有客户群转移到其他相关民族文化产品上进行消费,由此产生的渠道产品销售冲突将严重损害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的商业利益。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忽视中间商渠道建设,未能设计有效的渠道运营商激励机制,从而增强渠道运营商放弃与本企业合作并转投竞争对手的意愿。再者,部分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试图运用低价营销策略来迅速扩张市场,而渠道运营商则更多地希望选择那些市场实力强和单位利润高的产品来经销,这就产生了上游供货商和下游渠道商之间的利益冲突。
(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滞缓阻碍民族文化产品渠道建设
1.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冲击民族文化产品营销理念。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民族文化产品营销环境不同于传统文化产品营销环境,其消费者行为特征亦具有较大差异。传统营销理念下的营销者更多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营销理念,而如今其营销理念经由生产者中心理念、推销者中心理念逐步向社会利益中心理念方向转化。网络化营销平台的逐步兴起及由此带来的信息化时代浪潮则是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动力。电子商务产生和发展破除了传统文化产品营销的时间限制和空间界限,切实降低了民族文化产品的营销渠道运营成本并压缩其产品谈判时间和交易后的产品流通时间,从而令民族文化产品供给者和消费者可以展开即时化信息交互。这固然有利于民族文化产品供给者更精准地把握消费者市场变动趋势,但亦对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的素质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受教育水平和知识技能的局限性,民族文化产品生产者难以适应信息化时代新型电子商务营销渠道变革的要求,从而严重阻滞民族文化产品经由电子商务渠道实现产品顺畅销售的目标。
2.电子支付模式影响民族文化产品营销渠道安全。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民族文化产品营销活动的时间连贯性和空间距离缩短性使得民族文化产品营销活动的强度增大。电商经济活动时空范围的扩大在为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提供更为广阔营销空间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渠道财务系统风险。传统支付模式下的交易双方信息以实体形式保存,纸质化交易数据不易被篡改,而与电子商务交易活动伴生的电子支付技术增加了交易欺诈的发生几率,对民族文化产品的电商渠道运营模式的平稳运行构成根本性威胁。
(三)客户关系管理能力薄弱制约民族文化产品渠道建设
1.民族文化产品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设计者缺乏长期利益考量。传统的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通常更为重视在本地的旅游景区推介本民族文化产品,表现为旅游产品形式的民族文化产品的主要消费对象是远道而来的游客。这类消费群体具有消费决策时间短、对消费对象产品的认知水平较低等特点。部分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充分利用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对其产品的认知障碍来定位民族文化产品营销策略,并据此将其客户关系管理策略定位为向具有一次性消费特征的游客高价推介产品。这种赚快钱、不顾民族文化产品的长期市场营销利益的短视型客户关系管理策略势必令多数游客产生厌恶感,放弃再次旅游和重复购买行为,并会将这份负满意心情向其亲朋好友传递,从而损害民族旅游景区和民族文化产品的良好市场形象和远期商业利益。
2.缺乏现代渠道管理技术运用能力将削弱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的客户分析能力。民族文化产品的消费者多为具有一定异质性审美需求的中高收入群体,这部分消费者的人数总量相对较少但消费能力相对较高。由于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缺乏运用诸如CRM管理软件、大数据分析技术等现代客户关系分析技术的能力,这使其难以从海量的游客中有效甄别出这类高价值客户。多数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仍停留于重视产品生产胜于实现产品价值的阶段,多数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无法做到如同其认知其产品价值一般来认知客户价值。缺乏对客户价值的必要了解,这使得营销者缺乏意愿在客户分析上投入必要成本以切实把握客户类别、客户消费状态和客户满意度水平,并使其丧失通过挖掘客户历史消费数据渠道来扩展其产品市场竞争力的营销新机会,更削弱其基于有效的客户历史消费数据分析来重构营销组织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能力。
民族文化产品的市场营销渠道优化策略
(一)规范民族文化产品的市场营销渠道管理
1.规范民族文化产品的市场营销渠道运营者的进入资质管理。民族文化产品是源自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是归属于民族全体成员的文明荣誉。民族文化产品营销渠道管理者应当深入洞悉民族文化的内涵,根据民族文化产品的特点来选择营销渠道。渠道管理者需对经营民族文化产品的经销商进行资质考察,考察标准不应当以经济利益为唯一标准,而应引入民族文化认知度的考察。此举有助于增进经销商对民族文化产品内蕴的了解,将民族文化产品的经销权优化配置给那些热爱民族文化并能通过商业化手段来弘扬民族文化的经销商们,从而确保同步实现民族文化产品中蕴含的商业利益和文化价值。
2.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应当健全渠道冲突管理流程。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应当通过遴选合适的渠道成员企业的方式来切实剔除部分不懂得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文化情感的营销商,留下那些不单是为谋求企业商业利益,而更为关心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高素质民族文化产品渠道商,以民族文化的宏大文明魅力来吸引渠道商参与。再者,为克服民族文化产品营销渠道中的沟通障碍问题,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应当建立渠道的实时化沟通平台,将诸多因沟通不畅而诱发的渠道冲突消灭在萌芽状态。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应当强化渠道冲突的应急管理能力。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应当清醒地认知到,源自独立法人经营实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是构成渠道冲突的根源,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应当建立快速识别渠道冲突机制和渠道冲突的快速治理机制,根据渠道运营实情来及时消除突发性渠道冲突。
(二)拓展民族文化产品的电子商务营销渠道
1.运用电子商务营销渠道来提升民族文化产品的市场影响力。电子商务营销渠道的崛起为民族文化产品的推广提供新途径,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可以通过成立专业化艺术品网站的方式来实施网络自营策略,亦可通过在诸如阿里巴巴、京东商城、国美在线等既有电子商务营销平台上建立营销网点。但是,大型营销平台的营销主体是那些销路畅通、受众广泛的普通产品,诸如民族文化产品等销路较窄且受众少的小众产品并不适合此类营销平台。故民族文化产品应当通过开辟微博、微信等面向特定消费者人群的微平台来打造个性化电子商务营销渠道。从营销策略角度分析,由于民族文化产品的消费人群较为专业化,他们拥有相对固定的消费行为习惯。故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可以针对部分热爱艺术品的人群建立相应的微信公共号和专业化艺术品论坛,通过向受众群体传递关于民族文化产品特色审美观的方式来帮助此类消费者转变其消费行为习惯,从而促使民族文化产品营销公号的受众形成排他性的消费需求。再者,通过建立微信公号等互动式营销平台,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可以帮助此类产品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形成身临其境的文化产品消费情境。针对民族文化产品消费者对指定产品的消费疑虑,营销者可以及时、有针对性的给该消费者做详尽解读,从而省去传统交易方式中高企的谈判时间成本和交易费用。
2.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应加强电子交易渠道的支付管理系统建设。电子支付环节的安全有序运行是支撑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民族文化产品交易活动顺利实施的关键。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应当提升对电子商务交易渠道的安全管理意识,加强对客户企业的信用信息的采集和管理。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应当携手民族文化社会团体和地方政府,共同建设服务电子支付的信用信息保障制度体系,加强对电子支付渠道失信者的惩戒力度,普及网络交易实名制和CA认证制度,以打造强健的网络信用体系,保障民族文化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有序运行。
(三)强化民族文化产品的渠道客户关系建设
1.以人性化营销策略来提升民族文化产品消费者的粘性。在民族文化产品营销渠道运营中,经营者应当重视运用人性化营销理念来指导民族文化产品的客户关系建设。这是由于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有序推进,产品同质化问题日益成为阻滞民族文化产品营销渠道建设的障碍。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应当认识到,决定民族文化产品营销成败的关键不在于产品而在于消费者。营销者应从弘扬消费者人性化需求的角度出发,通过向营销渠道注入人性化关怀的情感因素的方式来激励渠道运营商,让渠道运营商通过精神力量来吸引消费者,从而令民族产品的消费者形成对企业产品的持续性依赖。具体而言,渠道管理者应当首先对渠道成员企业进行人性化关怀式管理,让渠道成员形成人性化产品渠道管理理念,并将这份理念传递给渠道终端消费者。其次,渠道管理者应当对消费者提供可实现的承诺,运用超过竞争对手的可靠承诺的方式来赢得客户的尊重,进而增加客户对民族文化产品的消费粘度。
2.变革渠道客户关系管理技术。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应当强化客户关系管理的技术支撑力。从技术层面分析,民族文化产品的客户关系管理是一种改善营销者与消费者关系的管理技术,它主要由电子商务平台、前台的呼叫中心和后台的数据仓库所构成。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主要任务有:一是通过为客户端提供快捷周到的高品质客服的方式来增强民族文化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二是通过采集客户端反馈的消费者最新需求信息的方式来敦促上游业务诸环节改善其市场营销业务工作的流程,从而降低客户流失率并提升客户满意度。为此,民族文化产品营销企业应比照其他企业资产管理的方式来设计企业的客户资源管理方式,并将客户资源作为企业的核心资产来强化资金投入力度。民族文化企业应当采取决策树、神经网络算法、可视化技术来对既有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进行深度的数据挖掘,运用关联分析技术、聚类分析技术从中找寻出高价值客户群体。此举有助于民族文化产品企业建立起客户类型的马尔可夫转移矩阵,识别客户类别转移模式,然后从利用内设软件来向消费者自动推介产品与服务,提升营销者的营销效率。
【关键词】运营商;流量;经营
在3G时代,语音通信市场目前已经趋向饱和,运营商的主营业务发生转变,按时长计费的话音业务已经日薄西山,基于语音通信的短信、彩铃等增值业务也已有下降的趋势,语音、短信等传统收入不再是运营商收入的主流;而互联网业务的发展,给电信运营商带来了数据业务流量的巨大提升,按流量计费的数据业务供不应求,流量成为运营商最有价值的增长点。
“流量经营”日益成为中国运营商们新的转型焦点。流量经营是以智能管道(物理网络)和聚合平台(商业网络)为基础,以扩大流量规模、提升流量层次、丰富流量内涵为经营方向,以获取流量价值为目的的一系列理念、策略和行动的集合。从话务量经营转向流量经营是运营商的不二选择,然而,电信运营商在流量运营上,依然存在严重问题:
1.爆炸性增长的流量需求对现有的通信网络造成的冲击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最大的问题就是用户的数据业务所带来的流量的爆炸性增长,据中国移动通信原董事长王建宙介绍,这种增长不是20%、30%的增长,而是300%、500%、600%的增长。而网络频谱资源是有限的,无论现有网络怎么扩容,都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手机网民对数据业务流量的爆炸性增长需求。据统计,2007年到2009年,全球移动语音流量增长两倍,但是移动数据流量却增长18倍。数据业务流量对通信网络所带来的强有力冲击,日益成为威胁流量经营问题的心腹之患,这也迫使电信运营商不得不在提升和加强现有网络升级改造的同时,寻求各种途径来平衡流量增长和网络承受能力的矛盾。
2.数据流量的快速增长与数据流量收入的极不匹配
量收不匹配所带来的“剪刀差”是运营商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前文中也提到过,当前各种智能终端设备呈爆发式增长,带动了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移动数据业务层出不穷,蒸蒸日上,为电信运营商带来了巨大流量,但是电信运营商却并没有实现数据业务收益的同步增长,电信运营商在数据流量上的投入与收入的剪刀差正在日益扩大。
移动数据业务的流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增长,而移动数据业务目前主要以包月的资费方式为主,还有电信运营商为争取拉拢用户所推出的各种各样的上网流量套餐包、优惠包等等,这导致收入与流量的增长速度差距逐渐拉大。AT&T2010年移动数据流量较2008年增长161%,而移动数据收入仅增长72%;据咨询公司Informa公司预测,全球移动宽带接入业务的收入从2008-2013年,仅增长1倍,远远无法与数据流量未来5年(2009-2014年)39倍的增速相比。
有机构测算,全球运营商每Gigabyte产生的平均营收,已经从5600美元降到仅仅11美元,即每兆字节的营收仅有0.01美元,而中国的形势则更加严峻,因为中国3G起步较晚,2008年才部署展开3G技术,2009年是中国3G元年,以致于中国在3G网络构建的初期就遭遇到以苹果为代表的智能手机的挑战。电信规划研究院专家吕新杰在采访中称,有研究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移动数据流量要高于移动话音流量,但移动数据流量收入却不及移动话音收入的十分之一。
移动数据流量的增长所带来的巨额收益大部分流向了提供移动应用的创新型技术公司。据市场研究公司iSuppli公布的数据,苹果的应用商店AppStore2010年年收入为17.82亿美元,同比增长131.9%。占行业总销售额的82.7%。在全球移动应用市场独占鳌头。与之相反,许多大型移动运营商的数据流量收入则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下滑。2010年,KDDI、Verizon、BT、DT收入均在下滑。
快速增长的数据流量,大大超过了电信运营商的预期,给运营商的网络带来了巨大挑战,却只产生了很少的经济效益,并没有带来同样增长速率的业务收入增长。这也就是业界常说的“剪刀差”。如图1所示:
在当前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大势下,要解决好这两个问题,做好流量经营业务,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坚持智能终端引领,加快智能手机的全民普及
据全球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论坛的相关统计显示,智能手机用户产生的流量是普通用户的十数倍,智能终端是流量经营的基础,是最有力的“强心剂”;当前C网的智能终端已经极大丰富,摩托、三星、酷派、中兴、华为等各领,小米和最牛的苹果4S也声势浩大地到来,诺基亚牵手微软全球首推的首款C网Windows Phone隆重登场,整个CDMA产业跃出低谷,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但是目前智能机用户的占比不到15%,普及率偏低,因此要继续加大智能手机的话费补贴与终端补贴的力度,停止2G手机的补贴,渠道发展酬金上也要向智能终端倾斜,引导内外渠道发展智能手机,加快智能手机在全民中的普及。
2.合理引导数据流量应对大流量负荷
前文中也提到过,爆炸性增长的流量需求给网络造成了严重的负荷,面对这一严峻局势,运营商的对策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种:分流、限流和节流。
分流是目前国际运营商主要采用的手段,即利用WIFI网络分流3G网络的流量,比如,目前全球iPhone的60%以上流量都已经由WIFI网络分担,这种方法的实质,是用更便宜、更丰富的光网络资源来缓解网络资源的有限性,以日本软银为例。日本软银副总裁松本彻三在一次通信会议上表示,随着智能终端手机市场的快速发展,数据流量呈现爆发式增长,而WIFI与移动网络的结合将成为运营商解决高流量压力的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WIFI负责在网络最后的几米系统连接,通过将WIFI与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连接来缓解流量压力。”但是这一策略有一个弊端,那就是电信运营商只是简单地用WIFI来分流移动网络,运营商越来越难以从网络资源提供中获得收入,也越来越被终端和应用厂商边缘化。其数据业务流量的增长和数据收入的剪刀差不会有明显缓解,更会有逐渐沦为“哑管道”的危险。
限流对于中国用户来说更是毫不陌生,P2P是point to point点对点下载的意思,它是下载术语,意思是在你自己下载的同时,自己的电脑还要继续做主机上传,目前很多下载软件如电驴等都是P2P技术,还有像风行、皮皮等。由于在下载的同时还要上传,所耗费的流量十分惊人,因此,许多地方运营商限制了P2P应用,很多大学宿(下转第63页)(上接第61页)舍、办公室所使用的宽带网络也几乎禁用一切下载和流媒体工具,虽然确实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网络压力,但这种方法实际上是以损害用户体验、伤害用户利益为代价保障最基本的通信服务,长期实行下去,是网络应用的倒退而不是进步。
节流方面,资费手段是管理大流量用户、提升单位流量收益的较有效手段,按流量或应用收费的分级定价资费模式可以优化流量单位收益,2010年下半年以来,欧美多个移动运营商取消了不限流量的包月资费模式.改为基于流量的分级定价模式。目前中国三大运营商基本上都推出了这样的类似服务,三家运营商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推出相应的套餐方案,同时还提供及时的流量提醒服务,让用户的消费更加明白、可控。今年3月,中国电信还为iPhone 4S用户提供流量自动升档:如果用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超出了套餐包含的流量达到更高一档时,将自动升级到更高档位,而不是按标准资费收取。
3.致力于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来增加数据流量收入
对于电信运营商,要想在移动互联网市场占据有利地位,为用户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提升用户体验,是不可或缺的。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增加3G数据应用项目。为什么微博、微信、米聊等这些社交类的应用软件能风靡当下,受到这么多人的喜爱呢?因为它们顺应了当前自媒体时代的特性,碎片化的时间产生了碎片化的需求,社交应用类软件如火如荼,而且和移动互联网完美结合,贴近用户需求,可谓是具备“天时、地利、人和”。在这种形势下,运营商要尽快转变2G时代的思维,不能再单纯依靠传统语音与短信、彩信、彩铃业务收入过日子,向创新型科技公司学习,不断研发出类似“微博社交”或“愤怒的小鸟”这样的符合移动互联网发展大势又迎合用户特性的软件,增加用户3G消费的应用项目,培养用户数据消费习惯,增强用户的消费黏性。以往用户都是在应用商店购买科技公司开发出的软件,如AppStore,今后运营商可开发这类软件,将流量价值导向运营商,实现数据流量业务的增长。从现状来看,国外主要运营商如Verizon、AT&T、Vodafonc、SK电讯、Orange、T-mobile、Telefonlca等都建立了自己的程序应用商店.其中Vodafone、T-mobile、Telefonica向开发者开放广告API.鼓励开发者在应用中嵌入广告,利用电信运营商所拥有的数量庞大的用户规模优势向广告主收费,然后与开发者分成。目前运营商介入应用程序商店,在盈利模式方面仍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未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是做好核心配套服务。3G时代是服务制胜的时代。前段时间在网上引起热议的“微博天价流量事件”已经给运营商敲响了警钟。3G时代,电信运营商对用户的服务必须转型,要在消费环境及用户消费清单上做到更加透明化、清晰化。1G流量能做什么?中国联通就充分作出说明,1G流量能浏览3500个网页,阅读1700篇小说,下载340首歌曲,下载短视频20部,QQ聊天720小时。运营商需要站在用户的角度上,为用户着想,为其提供全面周到的贴心服务,有助于培养消费者对电信运营商的好感度和美誉度、忠诚度,从而提升3G品牌,增强用户在网黏性。
经过几年的3G市场培育,3G技术已日臻成熟,智能终端和软件应用的推广也略有成效,如今,运营商的3G数据流量消费呈现几何级数的增长。3G时代,运营商最宝贵的财富不是号码资源,而是流量资源。流量经营将成为未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基础业务,事关运营商生死。从传统话务量业务经营转向流量业务经营将在根本上重塑电信运营商的盈利模式和价值生产模式,这就必然地要求电信运营商在诸多方面做出改进,专注流量经营,挖掘数据流量中蕴含的价值,才能使电信运营商的流量经营之道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参考文献
[1]CNNIC第29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杜娟.移动互联网流量经营策略研究[J].邮电设计技术,2011(5):61~63.
[3]孙丽娟,方义松.流量经营之道[J].通信企业管理,2012
一、用户购买习惯是第一位,微信缺乏DNA
阿里做电商,先入为主,几年前,淘宝不但用差异化策略打败了易趣,而且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对行业的预见逐渐占据国内C2C市场的老大地位。阿里电商已经在人们心中定格,一提到购物首先想到的是淘宝,天猫,一提到社交首先想到的是QQ,微信。这个心理定势是难以改变的,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这就是中国互联网用户普遍的购买习惯,更细致的是购买网点的习惯,这是定向性的,阿里就是电商的标志。
然而微信并不具有电商的标志,微信和QQ如出一辙,只是微信的功能和体验在诸多方面都是创新的,这更多的体现在社交的视觉体验上,使用便捷性和社交圈子的定位上,而微信本身并不是一个电商平台,也并没有形成一个用户购买习惯,这是先天性的不足,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自然的购物习惯和一个新成长起来的社交工具是不会发生多少关系的。而对用户来说购买习惯往往是决定购买行为的首要因素,而在购买习惯上,微信天生缺乏DNA。
二、公众号媒体承载电商是一个巨大鸿沟
公众号是一个媒体平台,承载着微信作为一个媒体的使命,由于低门槛和顺应微信社交的需求,疯狂蔓延滋长,它的发展对新媒体行业来说,确实是前所未有的改变,基于微信巨量用户的需求,公众号媒体顺水推舟,一蹴而就,所以强社交的微信做媒体毋庸置疑是成功的。
而公众号要做电商却需细细思量,公众号可以带给用户价值信息,甚至让用户对公众号形成依赖,但是一旦信息包含商品欲与用户发生交易,基于人性的特点,原本对这个公众号所能提供的价值甚至也会荡然无存。因为在社交工具上,媒体是社交的必需品,能为社交提供有用信息以为社交服务,而购买商品则不然,在媒体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后,用户行为已经在此时达到饱和。媒体承载电商看似有迹可寻,实际上是逆水行舟。媒体至多能做的就是品牌的宣传,在其中插播广告,而媒体本身只能完成媒体的使命。尤其是在碎片化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电商更需要一个行业垂直平台去完成。
三、服务号到微信小店转化概率微乎其微
转化的前提条件是产生购买行为的用户巨多。对于商家来说,首先有两个问题难以解决:一个是服务号增加用户;一个是让用户产生购买行为。对于一个新申请的服务号,这个服务号用来为微信小店引流,并发生购买行为,对于一般的商家来说,首先想到的是把这个服务号做成一个垂直媒体,用户就自然而然上来了,由上一个观点,媒体承载电商几乎不可能,还有一部分商家告知用户从另外的平台关注公众号后给用户一个折扣,那么公众号的粉丝就雨后春笋般涨起来了,然而只是商家用价格差异法对用户的购买行为进行了一次转移,实际上对商家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对微信小店来说影响并不大。
所以服务号增加用户是简单的,让用户产生购买还是摆在商家和微信小店前面的一大难题。有人说如果是精准用户,那么都会产生购买行为,但是精准用户也需要形成购买习惯,而这些用户的购买习惯商家是无法一一观察的,购物习惯是微信小店难以培养的。
四、社交与电商“泾渭分明”
微信是社交工具,社交的本职还是社交,纯粹的社交圈子是容不下电商交易行为的存在的,微信本身提供了一个天然的熟人圈子的交际环境,还可以同任意地区的朋友发生社交关系,这是前所未有的社交工具,基于地理位置社交的微信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神奇和微妙。
但是一旦要让交往中的人与人之间发生交易行为,就使得人与人之间这种因微信而建立起来的关系变得生硬,甚至陌生,也会让微信失去本身的社交意义,丧失原有的价值。所以社交圈是不存在电商行为的,电商圈子的交易行为只能发生在电商圈子。一个社交工具去做电商那命运必将是异常悲惨的。社交的环境是一个干净,友好的环境,而电商截然相反,是一个商业,利益交换场所,这两者有本质的区别,所以说社交与电商虽近犹远,“泾渭分明”。
五、电商必然会破坏微信的生态环境
微信是一个天然的社交环境,基于良好的情感体验迅速占据移动互联的头把交椅,“天生丽质难自弃”。不管是朋友圈,公众号,摇一摇,扫一扫,附近的人等创新功能的设计,还是微信的良好的UI设计和简洁易用,都是为社交而诞生,微信的生态环境是一个在移动互联时代承载熟人与熟人,熟人与陌生人之间的一种不可忽视的关系的自然环境,这种关系是极其微妙而温暖的。微信悄然改变了社交,并培养了用户之间这种情感关系,良好的社交也应该是不产生交易的来往关系。
所以微信的生态环境本身是只为社交而存在,它的功能和价值不折不扣的是在社交上来实现,一旦电商入侵微信必然会破坏微信原有的社交生态环境,电商行为在微信一旦发生,用户之间的关系就会生变,用户对于微信也将会失去依赖性,微信损失的必将是大量的忠实用户。不管是朋友圈社交还是公众号媒体,用户都会因为商业行为而减少对微信的使用,所以说电商必然会破坏微信的社交生态环境。
六、朋友圈电商因为私密环境见光即死
朋友圈电商做的比较成功的都是微信刚刚兴起时,泰国卖佛牌的姑娘月流水上百万,缔造了朋友圈电商的神话,成功的原因有二:面对新生事物,先入为主。微信的新鲜用途和不错的情感体验积累了部分用户,而朋友圈电商又是此姑娘第一人开始做,源于用户对新生事物的追求和自身对朋友圈电商的无知,这是一个有利的因素。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媒体跟风报道,朋友圈电商确是新生事物,媒体自然不会错过如此之好之新闻,助长了朋友圈电商的疯狂滋长。那么,随着朋友圈电商的风靡,原本一个社交的生态圈子真真正正的就被破坏了,有目共睹,微信的定位是熟人之间的私密社交,朋友圈电商在这样的圈子里定会见光死,建立在情感上的朋友圈关系是容不得交易行为的发生的。听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曾经最好的一位朋友在朋友圈卖面膜,我实在不好意思但又不得不将她彻底拉黑,那是我最厌恶的,所以朋友圈电商会改变朋友圈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关系,进而反作用于朋友圈初衷的价值。有人说,朋友圈个人品牌做的很不错的大咖的朋友圈电商做的是风生水起,但是时间稍久,你会发现他的个人品牌却在随着电商的泛滥而贬值,而且他的电商圈子还是他那个圈子。
七、微信承载不了电商的“重量”
其实微信根本承载不了电商的“重量”,一个朋友圈社交,一个公众号媒体,还有一个扫一扫O2O,还是行得通的,其实搜索也成不了大气候,因为知识库和大数据是微信的软肋,微信搜索也只是一个闭环内的搜索,搜狗和搜搜的基因也并不能满足微信称霸移动搜索的形态。电商就更不必言了,重要的是电商还是需要大数据和云计算作为强有力的支撑。而作为一家社交软件公司腾讯来说,显然是缺乏这个大数据和云计算的生态环境的。
微信本身是一个轻量级的APP,虽然具备了电商的基本功能,载体,支付,场景也可以逐渐培养,但是只适用于O2O,电商是一个“重量级”的大蛋糕,大数据为电商提供大量有效可分析数据市场,进行电商精准营销,云计算低成本同时处理海量数据将为电商提供超级便利,大数据和云计算是微信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微信承载不了电商的重量,因为微信已经太“重”了,严重超载。
八、微信电商缺乏周密的运营体系,注定要失败
有评论人士分析说传统电商是集权,而微信要搞分权。其实我认为恰恰是微信电商在碎片化的移动互联时代搞分权是不会成功的,当信息、流量、电商这些东西因为碎片化而缺乏统一的运营和管理,也是移动时代这些互联网巨头所要解决的问题,在微信中以微信群形式存在的社群经济中经常有人提到去中心化,或者说每一个都是中心,这本质上是不存在的,因为组织更便于取得成功。中心是必须要有的,而且越缜密越规则越便于管理实施,缺乏约束的团队是难以统一管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