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经营管理观念范文

企业经营管理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经营管理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经营管理观念

第1篇:企业经营管理观念范文

摘要: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在1990年代由美国学者提出,并被学界和企业界所推崇。核心竞争力理论具有价值优越性、资源集合性、能力整体性、异质性和动态性等特征。长期以来核心竞争力理论均被使用在大型企业的资源整合和长期竞争优势的构建。本文认为构建核心竞争力同样对我国中小企业具有紧迫性,并带来了中小企业经营理念的变化。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经营理念;转变

随着我国中小企业在推动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技术持续创新和活跃市场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中小企业的成长战略问题也成为理论界和实业界共同关注的课题。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可持续发展能力薄弱,抗击市场系统风险的能力低下。从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也曾给我国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严重影响。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我国中小企业只有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断提升,才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生存、壮大和发展。

一、关于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的研究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又称之为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e),它是企业竞争力的基础和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源。对于具体企业而言,不是每种竞争力都同样重要、等量齐观的。1990年,帕拉哈拉德(G.K.Prahalad)和哈默尔(Gary 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明确指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对企业拥有的资源、技能、知识的综合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知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整合各种技术流的知识”,并据此创造出超越其他竞争对手的独特的经营理念、技术、产品和服务[1]。这篇论文一被发表,立刻引起理论界和实业界的巨大反响,成为《哈佛商业评论》历史上被引用频率最高的管理学文献之一。自那以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际上已成为企业经济学和企业战略管理领域的主要研究课题。

在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工商管理实践中应用的同时,世界各国经济学家、战略管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核心竞争力理论作了诸多研究,并取得瞩目的成果。目前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观点包括:①技术观,认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差异是企业异质性存在的根本原因(Patel and Pavit,1997);②知识观,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使企业独具特色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Barton,1992;魏江,1997);③组织观,认为企业组织的协调能力、整合能力和灵活性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最为关键的因素(Prahalad and Hamel,1990;魏大鹏,2000);④文化观,认为企业中难以完全仿效的有价值的组织文化是企业最为重要的核心竞争力(Barney,1986;Durand,1997)。[2]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被引入中国后,引起了理论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吴敬琏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是将技能和运作机制有机融合的企业自组织能力,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性战略和外部交易性战略的结果[3]。康荣平指出: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所具有的在本行业独树一帜的、难以复制和模仿的能力,可实现用户看重的、高于竞争对手的价值,可提供进入广阔市场的潜能,从而是长期利润的源泉[4]。管益忻则把企业特有的足以胜过对手的市场预测、研究开发、市场营销、加工制作、经营决策、品牌战略、企业文化、战略管理以及企业的产品开发、制度创新等一系列的关键程序、能力、资源、机制均看作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因此,核心竞争力是资源、知识、技能、信息和价值的集合体,不仅包括对已有的知识、资源、技能的融合和运用,而且包括敏锐感觉市场要求、准确把握市场机遇和及时为顾客提供价值的能力和服务。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以表征或外显为市场预测能力、研究与开发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生产制造能力、产品营销能力、经营管理能力、资金投入能力、企业文化氛围、战略决策能力、价值增长能力、组织学习能力等等。企业一旦形成其核心竞争力,实际上,它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特的竞争力的组合关系。[5]例如,Intel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能够凭借自己的微处理技术和知识在很短的时间内推出高质量的微处理器,并促使消费者接受其新产品而获得价值增长。

笔者集合各位学者的观点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就是企业适应外部环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的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实质是企业独具的,使企业能在一系列产品和服务取得领先地位所必须依赖的关键能力;它是企业所拥有的各项技术和技能的有机集合,并与企业的内部独特的组织运行机制和环境相融合,最终形成了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企业竞争力是企业或企业家在各种环境中成功地进行设计、生产、销售产品及劳务的能力。企业的竞争力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在获取资源及经营管理上相对竞争者所具有的优势;独自享有的技术能力和强大的经营能力等等。但是,对于具体企业而言,不是每种竞争力都同样重要,这就要求企业能够从各种竞争力中识别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奠定基础。[6]核心竞争力可以把企业之间具体产品和业务单元的竞争直接升华为企业整体实力之间的对抗,以避免企业目光短浅的行为。那么,企业拥有的各种竞争力哪个是核心的,它又具有什么特征?

1.价值优越性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特的竞争能力,应当有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能够使企业在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比竞争对手更优秀。同时,它能够为顾客创造独特的价值和利益。

2.资源集合性

建立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思想,就是将企业的资源集中于少数关键的领域,以便使自己在这些领域中建立优势,成为价值增值链中一个不可替代的节点。例如Microsoft(微软)有极其强大的软件设计能力,它把自己的资源集中用于开发桌面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奠定了自己在IT业中难以撼动的地位,其Windows操作系统几乎成了桌面操作系统的一个标准,其它软件厂商开发的程序软件不得不考虑与Windows操作系统的兼容。

3.能力整体性

一般情况下,它是企业内部不同能力的集成组合,很少有企业的单一能力能够成为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是企业跨部门人员不断学习、获得知识、共享知识与运用知识而形成的整合知识和技能。这也是为什么一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和复制的原因。单一的能力比较容易模仿与复制,但是要仿制经过整合了的核心竞争力就困难得多。因为核心竞争力的整合机制与相关的企业文化环境是难以模仿和复制的。

4.异质性

正是因为核心竞争力的能力整体性,一个企业拥有的核心竞争力才是企业独一无二的,即其他企业不具备或至少暂时不具备的。这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核心竞争力的异质性决定了企业之间的异质性和效率差异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积累形成的,深深地打上了企业特殊组织机制、特殊经历或其他烙印。那些内在于整个组织体系,建立在系统学习经验积累之上的专长,比建立在个别专利、个别技术骨干或某个出色的管理者基础上的专长,更具有持久性。

5.动态性

技术是有生命周期的,产品也是有生命周期的,外部环境更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企业必须根据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对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断优化和提升,做到“人优我更优”

二、培育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已客观地摆在我们面前,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都面临着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求。笔者认为,培育我国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有其重要性与紧迫性,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由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

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据国家经贸委提供的最新资料表明,截至2009年9月底,全国工商登记的中小企业从数量上说已达到4153.1万户,其中中小企业达1023.1万户,个体工商户达3130万户,站全国企业总户数的99.6%。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上缴税收约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机会。中国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近年来的出口总额中,有60%以上是中小企业提供的。可见,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由我国微观经济的现实性所决定

我国中小企业严峻的现实同中小企业在微观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相比,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资料表明,在美国的中小企业中,约有68%在第一个5年倒闭,19%可存活6-10年,只有13%寿命超过10年。中国的中小企业命运又如何呢?中国企业评价协会会同国家经贸委中小企业司、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司《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联合课题组指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整体发展状况不容乐观。我国仅有三成左右的中小企业具有一定成长潜能,而七成左右的中小企业的发展能力是很弱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

(三)由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所决定

我国加入WTO后,企业的竞争不再是国内同行之间的竞争,而是直接与世界强劲对手展开竞争。企业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迅速加快,企业间的竞争将愈演愈烈,如果企业缺乏竞争力,就会被逐出竞争的舞台而趋于倒闭。

我国的中小企业可以利用分工协作优势、灵活调整优势、快速反应优势、技术创新优势、电子商务优势,集中自己有限资源发展价值链中某一个或几个关键环节机会发展自己,就这一点来说,中小企业在世界经济的大舞台上具有比较优势。

三、基于核心竞争力理论我国中小企业管理理念的转变

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一个带有里程碑意义的全新概念,对企业管理尤其是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实践正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7]那么,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引进,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又有哪些启示和影响呢?

(一)中小企业应加强对核心性中间产品市场份额的争夺

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企业之间的竞争虽然是表现为企业最终产品之间的竞争,但从深层次分析,却是企业素质的竞争。帕拉哈拉德(Parahaled)和哈默尔(Hamel)在《竞争大未来》一书中指出,核心性中间产品的竞争是企业竞争层级中最关键的环节,把握了核心性中间产品的竞争主动权,就把握了整个市场的主动权,并将实现最终产品的竞争主动权。

传统管理理论是,企业应将自己独家生产的最优秀的关键性中间产品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只许用于自己的最终产品生产,以此确保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主动权。而核心竞争力的观念是,只要企业生产的关键性中间产品具备有核心竞争力的独具性质(难以模仿或模仿的成本极高),企业就应该鼓励竞争对手采用本企业的关键性中间产品作为他们的外协部件,并使他们逐步形成对本企业所提供的关键性中间产品的依赖性。

(二)中小企业应从做好全面管理转向注重集中做好关键环节的管理

传统的企业管理注重管理的全面性,要求企业做好经营管理方方面面的工作,诸如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营销管理、全面顾客满意管理等。希望企业全员都来重视并参与管理,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到很好。但事实上不可能每一个环节、每一件事情都能做得最好。若要凡事都做得很好,又必然形成眉毛胡子一把抓,分散管理层的时间和精力;更重要的是全面铺开就会影响对关键部门、关键环节的投入,实际上制约了这些方面的发展,进而对全局产生负面影响,因为中小企业拥有的资源总是极其有限的。

中小企业要达到的发展目标总是无止境的,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资源比起大型企业集团更是非常有限,决策者们时时感到捉襟见肘。核心竞争力理论提倡资源使用集中的原则,它强调企业要把自己的物力、人力、财力、信息投向企业的经济管理关键环节上去,而对非关键的环节仅要求做到合格,达到正常运转状态即可。只要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得到强化,就能带动其他环节的提升。只有中小企业某一关键性竞争力比竞争对手优越的,才能使企业具备独特的竞争优势,才能确保企业获得长期的竞争主动性。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集中中小企业所拥有资源、精力和时间,创造关键环节上的绝对优势,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中小企业要注重对价值链关键环节的把握

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理论认为:企业是增加值的创造者,而增加值的创造是由一系列环节完成的,许多企业沿着从最初的原料生产开始,经由中间产品生产、最终产品生产到产品流通经营的全过程,这就构成了一条产业价值链。

核心竞争力理论与传统管理理论强调的全方位控制产业价值链不同,它突出强调的是:企业必须成为产业价值链某一环节,尤其是关键环节上最优秀的生产厂家,这样企业就能把握竞争的主动权,确保自己在行业中的强者地位。因此,中小企业应该努力创造在产业价值链关键环节上的独特优势,把握这一环节生产经营的核心技术,从而获取这一关键环节中间产品的最大市场份额。

以上三个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观念的转变可归纳为两个根本性的要点:一是从资源优化配置角度出发,企业从原先分散配置资源转向集中配置战略资源。核心竞争力理论强调企业应尽可能地将资源和优势集中到有限的关键环节,反对资源使用上的“平均主义”;一是从竞争优势培育角度出发,企业从原先的培育全面性竞争优势转向培育差异化优势。努力把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环节做强,要在与大部分竞争对手所具备共同优势的不同方面上实现超越,才能有真正的持续性的竞争主动权。

结论

企业核心竞争理论不应该是大型企业或者拥有大量资源企业的专利,同样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理念。当然,我国中小企业要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需要从经营理念上发生根本的变革。要从以前传统的“做大”,追求规模的扩张,转向“做强”,成为价值链中充满优势的一个关键环节,同时这个优势还将赋于中小企业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只有这样我国中小企业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追求更大的发展。

(重庆教育学院工商管理系;重庆;400067)

参考文献

[1] C.K.Prahalad and Gary Hamel.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Harvard Business Review.May-June,1990.

[2] 徐康宁.《现代企业竞争战略》[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01 页。

[3] 吴敬琏等.《核心竞争力:企业重组中的一个新概念》[J]经济工作者学习资料,1999。(3)

[4] 康荣平.中国国有企业的成长――核心竞争力分析模型与实践[J]中国社会科学辑刊,2000.(3)

[5] 管益忻.《论企业核心竞争力――开创战略管理新纪元的第一选择》[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第2篇:企业经营管理观念范文

企业管理是现代企业保持良好运营状态的重要条件,良好的企业管理模式不仅可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可以使企业形成良性发展循环,逐步实现企业的壮大。企业的管理模式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主要表现是泰勒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下,人被当作是挣钱的机器,企业的最终目的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不注重人的全面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企业管理更加注重人的作用,生产经营能力的提高,技术的革新都是靠人才来推动的,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取决于技术、人才的竞争。所以,企业要想实现持续的发展,必须立足于包括科技创新、理念创新、管理创新等在内的创新体制

二、企业经营管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依赖资本资源,忽视知识资源

无论是一个企业,还是一个国家,如果一味的依赖资本资源谋求生存与发展。那么这个企业或这个国家必定走不远,因为不仅仅是资本资源,科技、人力与文化同样是对企业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我们这里所说的知识文化指的是科学技术的产物,是先进的、符合时展的知识,而不是以往那种落伍的、传统的知识,某些企业之所以在发展阶段处处碰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资本资源的依赖程度太高,而把知识资源抛之脑后。

(二)管理理念过于单一、陈旧

管理方法决定了管理水平的高低,而管理水平的高低关乎企业的发展与存亡,所以,优秀的管理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必要基础和重要前提。只有进行人性化的管理,才能招揽人才使其为企业的发展服务,才能避免“身在曹营心在汉”情况的出现。以往,人力是企业内部的主要管理对象,公司的员工单纯作为挣钱的机器而存在,把人的功能和作用局限在一个牢笼里,这就直接阻碍了被管理者积极性的降低,公司的运营水平也被拉了后腿。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势在必行,因为只有得到全面的开发与发展,人才能激发自身的最大潜力,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出全部的力量。

三、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理念的运用

(一)技术创新理念的运用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真理对于企业同样适用,如果企业加强对科学技术的重视,就能够将科技转化为切切实实的生产力,为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事实可以证明,两次工业革命证明了科技革新的力量,我国在重视科学技术的情况下也取得了令人惊异的效果,上海、北京的科技发展水平就相当高,而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其他地区难以望其项背的,因此,企业必须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投入,促进企业的发展。1.招聘技术革新方面的人才。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人才是企业的支柱和支撑。尤其是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所以,企业要大力引进技术革新方面的人才。2.2.加大资金在技术革新上面。一个企业,在争取利益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企业的资金情况,它可是一切的基本保证。人力物力的增加,改善公司的经营管理战略,根据本身实力量力而行,保证一切的运作正常进行。3.对技术革新方面应该多加鼓励。如果某些人员对技术革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一定要进行奖励,使其有更多的积极性进行技术革新。

(二)确立资本经营理念的运用

不确定性是资本的本质特征,有着它自己的不确定因素,也只有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才能体现自身的魅力所在,自身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这不确定且变化多端的情形下确定了资本经营。企业会将资产的不固定性、存量的不固定性等等都经过调节整理,将其变得越来越保值。经营一个企业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对这些进行改进的过程,不断地将各方面进行加工和完善,让企业优势发挥更大得到更多的利益,再是竞争中,提高自己的竞争率,完善资本内部的管理,确认资本经营。企业的经营过程其实就是将这些资本进行增值的过程,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改善企业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从而为自身创造出更多的利润、价值,将这些价值进一步进行生产规模的扩大,实现资本的内部积累,扩大生产能力,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资本运营是企业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资本运营的良好性是保证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资本经营的原则是不仅充分利用好企业自身的资本,而且充分利用和支配好社会资源。对于国有大中型企业来讲,在其成长期间,资本扩张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对资产重组和企业内外的资本运营达到资本扩张的目的。

(三)风险管理意识理念的运用

风险是由于企业内外环境的不确定性,信息的不对称以及企业自身认识的局限性等因素造成的企业收益偏离既定的目标轨道。风险本身有两种可能性结果,一种是收益超出原来预期,这是正的风险;另一种是指收益达不到预定目标,导致相关经营活动失败,这是负的风险。企业风险管理即是试图将各类不确定因素产生的结果控制在预期可接受范围内的方法和过程,以确保和促进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企业风险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内部风险主要是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中财务风险。企业外部风险主要是企业外部政策、法律、技术和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造成的外部风险。企业应在了解外部风险的同时,做好内部风险控制。对内部风险控制,首先,应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使制度上有法可依,执行上严格管控,通过内部审计监控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避免财务风险。其次,重视资金流量风险控制,防止现金缺口出现。再次,严格税务管理,建立合理的税务程序,优化税务结构,在符合税法管理规定的情况下充分挖掘税务筹划利益。

四、做好现今企业经营管理的工作思路

(一)调整业务,拓宽发展与经营思路

遵循公司的规章制度,进行一体化管理,调整相关业务。服务质量是在所有业务当中占主导地位的,因此要保证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做好售后售前的服务工作,确保客户满意,以及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发觉企业亮点,发展企业特色

企业要树立自己的品牌,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建自己的品牌和特色,扩展市场领域,准确地预测市场的变化并积极的做出应对措施,将自己准确的在市场上定位,不仅要做好企业的产品,还要提高服务质量,谋求一个良好的外在形象,做好售后工作,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不要局限于一个领域。

(三)以人为本,注重合作

第3篇:企业经营管理观念范文

关键词: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创新

一、引言

在企业改革全面深入的大背景下,对企业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经营管理理念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依据,现代社会里,传统的经营管理理念很显然已经难以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了。而在现代社会里,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企业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更好地生存下去,就必须积极地创新经营管理理念,只有不断创新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才能更好地开展经营管理工作,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进而为企业带来更好的效益。

二、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理念创新的必要性

所谓的经营管理理念就是管理者获取效益的依据,是企业管理者在实施企业管理过程中采用的价值观念,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密切相关。长期以来,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一直是以经济效益为主,企业为了获取超高的经济效益,会采取一系列的手段、途径。在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同时,往往会造成一系列的问题,如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缺乏人文关怀,一味剥削员工劳动力,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再如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获取经济效益等。而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矛盾日益突出的环境下,企业传统的经营管理理念已经逐渐暴露出它的弊端,不仅制约了企业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威胁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环境下,发展绿色经济是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主要方面,而绿色经营管理理念也必将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在企业改革全面深入的背景下,对员工队伍建设也越来越看重。而企业要想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就必须创新管理理念,在管理中贯彻人本管理,要体现人文关怀精神。企业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也促进了企业竞争的加剧,对企业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动力,对于企业而言,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创新,要摒弃那些旧的观念、理念,不断创新,进而获得更好地发展。

三、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理念创新

1.知识管理理念

随着知识时代的带来,知识管理理念也受到了高度重视。所谓的知识管理就是在在企业中构建一个全面的知识系统,让企业中的信息透过获得、创造、分享、记录、创新等过程,不断的回馈到知识系统内,进而形成永不间断的企业知识,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科学地服务。21世纪的今天,知识的力量越来越大,对于企业而言,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重视企业知识的质量,利用企业所拥有的知识,可以有效地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助于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在知识经济时代下,创造性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任务和动力,是企业发展的必然,只有创新,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下去。而知识管理作为知识经济时展的必然,知识管理的目标和核心就是通过人的发明和创新能力来实现企业创新。而企业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重视知识管理,管理者要始终将知识作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要善于挖掘知识资源,加大知识的利用,将知识管理的能力放在企业战略的中心,通过知识的力量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2.人本管理理念

长期以来,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主要集中在制度方面,强化制度管理,以制度来约束人。而企业经营管理的目的就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过分地压榨企业员工,同时,企业员工付出了劳动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严重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就目前来看,企业管理一直是沿用传统的管理理念,管理中缺乏人文情怀。在这样的管理理念下,企业难以获得长足的发展。在现代社会里,人本管理理念受到了高度重视。人们管理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它是一种全面的企业管理理念,它强调的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要重视员工的作用,要将员工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和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将企业全体员工作为管理的主体,围绕如何利用和开发企业人力资源。对于企业而言,员工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企业自身的发展。而企业要想获得更好地发展,就必须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经营管理中,要充分体现人本管理理念,要尊重员工,在管理中要体现人文关怀精神,要对员工从生活上给予关怀,在工作上要让员工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作用,让保护员工的利益,要为员工着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拥有的力量,推动企业的更好发展。

3.绿色经营管理理念

绿色经营管理理念是在我国环境与经济矛盾日益突出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发展绿色经营管理理念也是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所谓的绿色经营管理理念就是绿色经营,是指企业适应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把节约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与环境、有益于消费者和公众身心健康的理念,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以实现可持续增长,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的有机统一。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一直采用的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企业为了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不顾环境保护,使得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同时,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企业被利益蒙蔽,生产出了一些质量不合格的产品,既浪费了资源,同时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在这样的环境下,绿色经营管理理念也随之诞生。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空间,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也越来越高,使得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逐渐失去生存的空间,而企业要想在更好地发展下去,就必须全面落实绿色经营管理理念,坚持绿色发展。

4.责任管理理念

责任管理理念就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将相关责任落实,以促进企业经营活动获得更好的效益。对于企业而言,责任管理理念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外,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一部分,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会给社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作为经营管理主体,企业要想对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就必须对自身的经营管理活动承担责任,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另一方面对内责任管理。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企业而言,企业要想更好发展,就必须加强内部管理,而落实责任管理理念,可以将企业内部相关工作落实到具体人的身上,进而更好地规范员工的工作责任心和责任意识,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和战斗力。

5.服务管理理念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一部分,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以市场为导向,服务客户、服务消费者的。长期以来,我国企业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在经营管理中忽视了服务工作,由于客户、消费者对服务工作的不满意,就会造成客源的流失,而客源是企业立足的根本,是企业的衣食父母,客源的流失势必就会制约到企业的发展。在现代社会里,一条龙的服务理念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那种只重售前服务、售中服务的理念很显然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里,人们对服务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企业要想更好地发展下去,就必须创新服务管理理念,不仅要注重售前、售中服务,同时还要做好售后服务,以客户的利益为中心,企业只有做好服务工作,才能赢得客户的满意,进而稳定客源。同时,通过客户,还可以为企业带来新的客户,推动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6.风险管理理念

风险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里,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企业经营风险也在不断增加。对于企业而言,企业经营管理中一旦出现风险,势必就会威胁到企业发展。故此,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企业必须重视风险管理。对于企业而言,风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部风险,另一方面是内部风险。而企业要想真正的实现健康发展,就必须实现两手抓,既要强化外部风险管理,又要强化内部风险管理,要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机制,要立足市场,做好风险评估工作,进而减少风险,规避风险,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健康的环境。

四、结语

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依据,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站稳脚跟,就必须创新经营管理理念,在经营管理中要注重人本管理、知识管理、风险管理、绿色管理,要强化服务理念,进而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荆晨 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参考文献:

[1]路蕾.试论如何全面构建企业经济管理体系[J].现代商业,2014(14).

[2]朱华伦.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发展与创新[J].经营管理者,2012(13).

[3]严瑜筱,汪占熬.企业经济管理创新之我见[J].商,2012(11).

第4篇:企业经营管理观念范文

关键词: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创新;具体对策

近些年来,各个行业都获得了显著发展,与之相应的企业管理也逐步获得了完善。面对信息化以及市场化的新背景,企业只有密切关注内部管理那么才能获得更好的经营实效;反之,企业如果忽视了管理创新与经营理念的改进,那么很可能遭受竞争淘汰。因此可以得知,经营管理不能缺少全过程的理念创新。作为现代企业来讲,应当致力于最基本的理念创新,结合自身的真实状况来选择适当的理念创新途径。此外,作为管理者本身也应当意识到理念创新的价值所在,确保因地制宜运用适当的措施来推进理念创新,从而帮助企业获得更好的竞争地位与更强的综合实力。

一、理念创新的价值与意义

管理者具体在推行企业的日常管理时,不能缺少基本理念作为支撑。企业如果秉持了正确理念,那么将会有助于推进企业经营实效的提高;反之,如果忽视了最根本的经营理念,企业将会很难保持长期的竞争实力,甚至将会遭受激烈行业竞争的淘汰。由此可见,企业不仅有必要密切关注日常经营,同时还要把经营理念融入全过程的经营中。面对信息化的新环境,各个行业都承受了较重的竞争压力;面对这种现状,现代企业也有必要致力于转变模式,通过推行新型管理模式的方式来改进自身的理念。因此可以得知,现代企业只有在拥有全新理念的前提下,才能逐步提升自身具备的综合实力,从而为企业赢取良好信誉与更高的竞争效益。较长时间以来,很多企业及其管理者都把经济效益视作判断经营实效的唯一指标。受到这种理念的驱动,企业将会致力于谋求更高额的经济收益,因此很可能就会忽视其他要素。例如:某些管理者对于内部员工缺乏足够的关爱,为了获取利润而不惜剥削内部员工,这种现状实质上不利于调动职员本身的自主性以及能动性;某些企业为了提升产能,通常就会选择损伤周边生态环境的手段,因此逐渐暴露了生态与产能的严峻矛盾。究其根源,就是由于这部分企业并没有认识到经营理念在整个经营流程中的价值与意义,因此也无法运用理念创新的方式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企业如果要获得更好的经营收益,那么前提就在于创新日常经营以及日常管理的基本理念。面对全新的市场竞争形势,企业不仅应当密切关注产能的提高,同时更有必要关注生态保护以及人文关怀等要素。从塑造优良气氛的角度来讲,管理者有必要接受以人为本的新型管理理念,对于职员予以真诚的关爱,在此基础上才能激发职员的积极性并且调动自主性。同时,企业如果要引进新型的生产项目,那么也不应当忽视周边环境因此遭受的影响;在全面开展生态评价的前提下,才能引进新型的生产项目。由此可见,新时期的企业有必要推行理念创新的措施,确保新型的经营理念能起到提升企业综合能力的重要作用。

二、探究完善思路

经营管理理念只有融入了全过程的企业经营,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与作用。企业具体在推行理念创新的同时,也要密切结合自身在现阶段的真实状况,依照因地制宜的基本思路来实现理念创新。企业及其内部人员都应当明确自身的职责所在,在此基础上依照现行的管理流程来推行管理创新,进而提升企业的信誉。具体来讲,企业如果要致力于创新日常经营管理的基本理念,那么有必要遵循如下的思路:1.重视知识管理。从目前现状来看,各个行业都已经进入了知识时代。面对新的背景,企业如果欠缺知识管理,那么可能会忽视引进优质的人才,这种现状不利于企业获得更好的综合效益。由此可见,作为现代化企业有必要密切关注知识管理,对于知识管理的新理念进行全面的引进。从本质上讲,知识管理应当建立于知识系统的基础上,在企业内部应当致力于构建多层次的知识系统。在知识系统的内部,企业及其全体人员就能分享实时性的经营管理信息,确保运用知识分享的方式来获得更多收获。实际上,知识经济在客观上需要企业接受知识管理的新措施,对于人力资源也要给予更多关注。企业为了获得支持自身长期发展的知识资源,那么应当提升知识利用的效率,管理者及其内部职员都要更加关注知识资源在日常经营中的具体运用。2.营造友爱的内部氛围。企业如果要持续提升自身的产能,不仅需要引入新型的生产流程或者生产技术,同时还不能缺少优良气氛作为保障。较长时期以来,某些管理者单纯关注了整体产能的提高,这种状态下很可能将会忽视职员的真实需要。情况严重时,某些管理者还会压榨职员,导致企业内部充满了压抑与紧张的氛围。为了改进现状,作为管理者有必要遵照以人为本的基本思路来健全内部管理,确保在整个企业范围内营造愉悦轻松的氛围。管理者及其内部职员都应当真诚关怀彼此,确保密切交流并且实现经常性的沟通。管理者应当耐心倾听职员的心理困惑,对于职员的真实需要应当予以满足。只有增强沟通,才能拉近企业内部各个层次人员的距离,确保企业能有序面对现阶段的竞争压力,在企业内部构建友爱和谐的良好氛围。3.关注环境保护。近些年来,很多行业都在逐步加快发展;然而与此同时,很多地区却遭受了相对严重的生态破坏。企业如果忽视了环保,那么即便产能扩大的速度再快,企业也无法获得更好的综合效益。因此,企业经营中有必要运用绿色经营的基本理念,对于现阶段的环境保护也要予以更多的重视。在绿色经营的基本理念引导下,企业应当致力于节省珍贵的资源,同时也要在最大限度内消除日常生产给周边环境带来的干扰。企业应当明确的是:环境与生态构成了自身发展的基本前提,如果要提升效益那么必须保持环境的洁净性。企业如果能秉持绿色经营的基本理念,那么就可以节省资源并且减少成本,这种现状符合了理念创新的宗旨。

三、结语

对于任何企业来讲,经营管理都需要基本理念作为支撑。企业如果单纯关注经营效益但却忽视了管理创新,那么时间一长将会表现为管理混乱的状况。情况严重时,企业甚至会很难适应现阶段的激烈行业竞争。因此,经营管理的前提与宗旨就在于创新管理理念,通过运用新型的理念来完成企业的日常管理。从目前现状来看,多数企业都已意识到了理念创新在整个管理与经营中的重要价值,因此也开始尝试着创新经营模式与经营理念。然而实质上,仍有某些企业并没有真正达到完善,对此仍然有待加以改进。未来在实践中,企业有必要不断接受新时期的新型管理理念,通过运用绿色管理、风险管理以及知识管理的新模式来推进企业管理的健全,在此前提下服务于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荆晨.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理念创新[J].商场现代化,2016(15):68-69.

[2]尉金珍.浅论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理念创新[J].中国机电工业,2012(08):112-114.

[3]曹福庭.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人本管理理念创新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3(03):237+239.

[4]关秋丽.工商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理念实施[J].企业研究,2013(22):26-27.

[5]张文杰.二次经营理念在项目经营管理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4(17):100-101.

第5篇:企业经营管理观念范文

[关键词] 企业 科学发展观 经营理念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论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时,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论题。而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物质载体,在企业中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更新企业经营理念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经营企业,是企业长期生存发展的需要,是企业与社会共同发展的需要,是企业的信誉和发展环境的需要。

1.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企业经营理念,必须做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

突出以人为本,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企业管理者和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成为当今企业经营的重要内容。突出以人为本,首要任务是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明确企业经营和管理理念,培育企业精神,树立企业形象,规范员工的行为,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从而不断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创建学习型企业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有效载体,通过对员工不断的培训教育,使企业发挥生产优质产品和培养优秀人才双重功能,同时使企业员工可以尽快适应新技术和新要求,并能主动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积极开展技术革新和管理创新,实现企业战略、企业目标和员工理想的有机结合,实现企业长期稳定、健康有序、持续发展。

2.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企业经营理念,必须做到企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相结合

首先,要在企业界及参与企业决策的各级政府和投资主体中牢固树立环保意识,要努力做到企业发展和环境治理的协调发展,从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认识环保的重要意义。其次,要做到企业立项、建设、生产、运营各个环节要充分重视环保问题,要大力引进和开发环保先进技术,加大资源利用和回收治理,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努力做到产生外部效应的企业生产边际成本等于社会边际成本。再次,在企业发展的模式上要切实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变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发展模式为资源节约型、质量效益型、科技先导型的发展模式;变先建设后治理的做法为经济建设、资源利用、生态保护、污染治理的有机结合。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培育和谐发展型企业

和谐企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系极为密切,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建设和谐企业的主要手段,而和谐企业则是确立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目的。

1.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员工的利益作为企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企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坚持以人为本,把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作为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也是资本,而且是更重要的资本。因此,企业要把不断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为员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机会。

2.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首先,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政企分开。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股权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从根本上解决政府越位、缺位的问题,使企业按照市场的要求,制定发展战略,实现持续、长久的发展。其次,建立资源节约型企业,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企业要在内部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大力宣传,深入人心,培育人人节约资源的良好风尚。要建立全面节约资源的管理、监督和奖励制度。同时,也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依据技术改造和科技进步,推进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切实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彻底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再次,企业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子孙后代和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牢固树立社会责任意识,为社会的全面进步做出贡献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企业仅仅讲求经济效益是不够的,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要适当地回报社会。首先,企业要贯彻落实国家的社会保障政策,建立完善的企业保障机制,要足额、及时地向社会保障机构交纳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等各种保险。对下岗人员按时足额地发放最低生活保障工资,确保一方平安,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其次,在国家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企业应根据单位的经济效益情况从税后利润中拿出一部分,支援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再次,捐助贫困地区教育、医疗和基本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做出贡献;最后,协助公、检、法、司机关打击刑事、经济等各种犯罪活动,以维护改革开放的大局,保持社会的稳定。

总之,企业应在发展过程中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意识,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承担起社会责任,不断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君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3

[2]陈世清:和谐经济[M].中国世代经济出版社,2005.5

第6篇:企业经营管理观念范文

[关键词]煤矿企业;精细化理念;生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6-0059-02

煤炭是重要的传统能源之一,加强煤矿企业生产管理效率、提高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步入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我国煤炭产业格局的日渐明确,煤矿企业生存能力和竞争优势更多地依赖于对企业内部生产管理效率的挖潜。一直以来,我国煤矿企业管理都偏向粗放型模式,企业工作标准过于简单,生产管理过程控制失于细致,工作制度执行不够严格,企业成本费用持续增加,这些现象对于煤矿企业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煤矿企业应致力于研究并改善这一现状,在坚持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基础上,从企业文化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内部市场机制引入、企业职工素质提高等方面入手,切实将煤矿企业中的成本消耗降到最低,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 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内涵及价值

精细化管理理念是指在社会分工愈加精细化的大趋势下,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以较小的管理部门为基本的核算单位,通过量化、细化管理目标,建立和完善各类责任机制,对其任务完成、效益评价、费用控制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考察,以最大限度地细化管理流程、减少管理消耗、降低管理成本的管理思想。煤炭生产涉及人员众多,作业环境复杂,针对煤矿企业的管理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精细化管理理念能够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剖析这一工程,在加强企业基础管理的基础上,构建以安全生产为前提、高效生产为核心、精细经营为基础、工作制度为保障的全新管理模式,在搞好安全、生产、经营等各方面工作的同时,提高煤矿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促使企业发展步入良性轨道。当前,在外部环境相对固定的情况下,经营管理已经成为关系到煤矿企业竞争的重要因素。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构建,以品质优良的产品、明显的成本优势、良好的企业发展态势,成为煤矿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落脚点和市场竞争优势的支撑力,这也是加强煤矿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强化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2 煤矿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几点原则

2.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理论只有用于指导具体实践,才能创造一定的价值;理论也只有与具体实践真正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效用。在煤矿企业生产实践中,要结合我国煤炭行业以及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实施精细化管理,或者仅仅只是勾勒出停留在纸面上的蓝图,或是脱离现实而不假思索地应用推广,或者是“照搬照抄”地生硬套用,都不可能产生实际的效果。煤矿企业及其经营者应当积极学习先进的精细化管理理论,在全面掌握企业实际问题及优势的前提下,加强对其他优秀企业的考察和学习,同时,还应不断创新和完善,构建起更加符合现实及自身特点的、更为科学有效的精细化管理模式。

2.2 责任与权力相对等的原则

承担多大的“责任”,就应当赋予与之相对等的“权利”。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将管理责任具体化、细致化和明确化的系统工程,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每一份职责,都应当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身上;与此同时,精细化管理同样也要给予负责人一定的权力,使之能够更好地履行自身的岗位职责。权责清晰,正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关键前提,也是企业实现目标效益、稳定发展的起点和基石。

2.3 制度与行为一致化原则

制度是构建精细化管理体系的重要保障;制度发挥效用,关键在于其执行力度。因此,煤矿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必须建立与制度相配套的责任追究机制。首先,要依据煤炭精细化管理的现实要求,建立一整套科学完备的规章制度体系;其次,要结合煤矿企业的生产实践中的新情况、新要求,不断补充和完善这一制度体系,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精细化管理;最后,要建立起公正客观的监督和激励机制,及时反馈并强化制度的落实效果。

2.4 目标确立与分解相统筹的原则

煤矿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总目标是要降低生产成本的消耗、提高产品生产的效益,但这一目标对于企业员工而言则有些空泛、不利于具体操作,要结合精细化管理将这一总目标进行逐层分解,使之成为可贯彻的具体目标;而具体目标也应当以总目标为方向,二者之间协调一致。在精细化管理模式下,分解目标时要注意目标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使之成为衡量员工全面工作和真实贡献的有效手段,激发出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也便于员工的自觉行为和自我管理。

2.5 精细与效益相协调的原则

精细化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益,精细化管理与效益化管理应当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精细化管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全面性,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必然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间接造成企业经营成本的增加,再加之我国煤矿企业管理相对落后,存在着生产条件较差、管理基础较弱、员工素质偏低等实际问题,如果盲目实施所谓的“精细化”而忽视“效益原则”,则容易造成管理混论、流于形式,反而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3 煤矿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的相关策略

近年来,我国煤炭行业中的一些优强企业,能够结合我国国情、煤炭行业发展以及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锐意改革、大胆尝试、勇于实践,针对精细化管理理念实施中的一些现实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的策略和办法,为我国煤炭行业的整体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3.1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自身发展进程中,不断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和吸收其他行业或组织的文化精髓而逐渐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价值理念、行为方式和规范的总和。加强煤矿企业文化建设,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引导、凝聚和激励广大职工,树立共同的理想,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转变过去那种“效益靠条件”、“安全靠运气”、“质量靠资源”的消极观念,有助于煤矿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从本质上来看,精细化管理理念同样是一种企业文化。塑造崇尚精细化管理的企业文化,提升煤矿企业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创造力,将精细化管理的企业价值观,贯彻落实到具体的企业管理制度和措施之中,充分体现在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员工的行为规范之中,使之成为深入经营管理者和广大职工内心的思想理念,更有利于精细化管理的实施。

3.2 借助信息化手段

现代信息技术引起了包括煤炭行业在内的社会方方面面的巨大变革。尤其是精细化管理涵盖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十分琐碎和繁杂,为了提高企业管理的效度,必须强化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力度,借助现代化信息手段实现企业经营管理信息的采集、加工、传递、利用的综合化运行,使整个精细化管理实现全面化、系统化、协调化,确保企业精细化管理的高效实施。

3.3 引入市场机制

煤矿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要在企业内部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定额分解、价值量化等这些公平透明且操作简便的手段,实现企业内部运营和员工行为的市场化,严格控制生产资料的消耗,杜绝任何浪费现象。例如,在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可以对煤矿企业的各项费用指标进行精细预算和核算,从部门领导至基层进行层层分解,由主要责任人实行费用定额、全额承包。从目前来看,企业内部市场化管理手段已经相对成熟,对于精细化管理的贯彻实施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4 提高企业职工素质

企业职工是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办法的具体操作者和执行者。煤矿企业属于传统能源企业,管理模式和方法相对薄弱,企业员工的素质也相对落后,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煤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成为妨碍精细化管理理念贯彻实施的一大难题。首先,要转变企业职工的思想观念,使之充分理解精细化管理的内涵、价值、作用,将自身的利益与企业的发展仅仅联系在一起,更乐于在日常工作中贯彻实施精细化管理理念;其次,要为职工创造参与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切实提高职工的知识文化素养,尤其是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以适应当前煤矿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要求;最后,要建立公正客观的考评和激励机制,对于在日常工作中有创新、有贡献的职工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

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包括煤炭资源在内的能源需求不断加大。与其他行业相比,煤矿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在经营管理中也偏重于粗放型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煤矿企业的发展。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管理理念,有利于提高煤矿企业的生产效能、减少生产消耗,对于煤矿企业发展有着重大意义。近一段时期,我国许多优强煤矿企业立足于现实,在实践中贯彻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使企业的管理水平、经济效益和发展速度明显提高,推动了我国煤炭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幸有文.试论煤矿企业成本管理与技术管理的结合[J].煤矿开采,2002(3).

[2]秦岭,罗凤燕.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及制度完善[J].煤炭经济研究,2002(8).

[3]涂兴子,张驎,周延虎.煤矿精细管理[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4.

第7篇:企业经营管理观念范文

关键词: 理财观念 创新 知识经济

绪论

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建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对于人们以高效率从事理财活动是非常重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企业带来了风险与机遇,企业应该树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理财观念,以期达到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目的。

一、企业理财观念创新的必要性

(一)传统理财观念中理财也称为财务管理。传统的财务管理包含了企业资金的筹集、运转(货币资金和非货币资金)和分配的全部过程。

(二)对理财观念进行创新的必要。当下是以知识创新、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快速发展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是一种以知识为基础、以知识创新为内在驱动力、无形资产发挥主导作用、以服务业为导向、以人力素质和技能为先决条件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与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的经济。它扩展了资本范围,改变了资本结构,使物资资本与知识资本的结合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理财只有在观念上积极变革创新,才能统一思想和行动,增强企业的财务管理优势和资源整合能力,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企业理财观念创新的内容

(一)人本化理财观念。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是一个以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所组成的和谐的经济体。贯彻“人本财务观念”要求做到:1.增加人力资源投资,提高企业领导和员工素质。2.推行财务分层管理和全员财务管理,实行民主式和参与式财务管理,提高员工对财务管理的参与意识。3.加大软资源投资力度,为培养企业文化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优良的环境。

(二)竞争与合作相统一的理财观念。竞争与合作相统一是知识经济时代所要求的企业发展的基本模式。这是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一方面,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均越来越快,这就必然加剧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哪个企业在知识竞争上抢先一步,就会获得竞争的优势。另一方面,信息的网络化、科学技术的综合化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又必然要求各企业之间互相沟通与合作,使各方面的经济利益达到和谐和统一。

(三)信息理财观念。在知识经济时代,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以快、准、全的信息为导向,信息成为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媒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上交易的不断扩展,使信息传播在瞬间完成,科学周密的理财决策在短时间内能够作出,改变了传统的理财只注重过去业绩的观念,要求更多地掌握各种有用信息科学预测产品成本、盈利状况。

(四)知识化理财观念。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将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将对企业利润的形成和分配产生重要影响。与此相适应,未来的财务管理将更是一种知识化管理,其知识含量将成为决定财务管理是否创新的关键性因素。那么,理财就应侧重于对知识资本的管理。知识资本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超前性,用管理有形资产的方法很难管理好知识资本。在知识经济时代中,理财能否成功,关键在于理财人员拥有的知识和努力程度。他们不但要精通理财理论,还应具备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树立知识理财观念。所以,理财人员必须掌握更多的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在筹资、投资和利润分配中,采用一切先进技术和全方位的信息进行科学决策,获得竞争优势,实现企业持续发展。

三、企业理财观念创新的途径

新经济于20世纪80年代已初露端倪,90年展趋势日益明显。明显的标志是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正发生本质的变化。一个显著的变化是以物品为基础的生产明显地转向高技能、高技术和以服务为基础的增长。在这一时代,知识本身的稀缺性及知识的生产效率,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瓶颈;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知识需求才成为人类实现其他一切预期的前提,知识生产本身才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中心。

(一)转变理财观念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创造企业财富的主要要素由物质资本转向知识资本,商业企业理财不能只盯着物质资产和金融资本,必须转变观念。

(二)加强理论研究。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看,尽管短期内不会有大量商业企业直接成为知识型企业,但商业企业知识资本所占比例的上升将是一个明显的趋势。如何成功地对知识资本进行动作,是现代商业企业理财和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1.筹资管理创新

传统的企业筹集资本是筹集低成本的资金,而知识经济时代的筹资不是单纯筹集资金,更重要的是筹集知识资本,金融资本的主导地位逐步被知识资本所取代,筹集知识资本成为理财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筹资管理应有所创新,改变过去筹资单靠银行信贷资金的局面,应采取各种筹资渠道和方式,达到企业资本的最佳组合;尤其要注重吸收风险投资,把吸收风险投资作为企业资金的重要来源;要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争取风险投资机构的信任,提高筹资效益,促进企业发展。

2.投资管理创新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为快速发展,将投资的重点从有形资产转向无形资产,人力资本投资将是投资的重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无形资产的投资充满不确定性,企业将面临更大的风险。为此应确保投资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并对投资的过程进行控制,监控投资资金的使用、成本定额和项目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投资决策的有效实施。

3.分配管理创新

人力资本参与企业税后利润分配是分配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才以及技术工人等是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应同物资资本的所有者一样,享有企业利润的分配权,参与利润分配。企业应打破长期以来单一的工资分配形式,给予人力资本所有者相应的利润分配权,从而充分调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创造性,不断提高企业管理能力和产品的科技含量,进而促进企业发展。

4.知识资本与财务的配合

将知识资本纳入财务学范围,主要研究知识资本的构成、知识资本的培养、筹措、分配、运营效率及评价指标体系等问题。企业要把知识资本作为对未来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战略资本来培育,需要财务的有效配合。

(三)提高人员素质。对知识资本进行市场动作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综合性和超前性,用管理有形资产的传统手段是难以适应的,必须提高财务人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我国目前急需造就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经济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较宽知识面和较扎实的商业经济理论的财会人员。要能不断吸取知识,能够根据变化的理财环境,对整个企业的运行状况和不断扩大的业务范围进行评估和风险分析,这就要企业和财务人员一起努力。

1.财会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新知识、新信息的学习。

2.财会人员对快速更新的知识和灵活多变的经济活动,要从社会、法律、经济、技术等多角度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理财策略,利用知识资本,以最大限度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实现商业企业的振兴。

结论

由上可知,企业必须建立正确的理财观念,积极变革创新,才能适应新知识经济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跃华.财会日报,2001年8月.

第8篇:企业经营管理观念范文

第一,园林企业管理机制不完善。在园林企业的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管理机构的权利相对集中,现有的工作流程不够科学与规范,很多管理策略不能有效地执行,管理机构的工作效率不高,存在着办事推拉、扯皮等现象。在工作审批的过程中,部分人员不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造成了内部管理工作开展层层受阻,影响了园林企业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二,园林企业缺乏正确的行政观念。由于管理者缺乏正确的管理观念,导致对于经营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存在很大的不足,行政部门的工作职责被不同程度弱化。另外,行政部门人员自身缺乏足够的专业管理素质,难以真正将行政管理的目的进行实现,影响了对于企业管理制度的贯彻实施,不利于企业管理工作开展的持久性。

第三,园林企业规模与资质有待提高。大多数园林企业都处于二级与三级资质之间,由于园林资源以绿色植物为主,在施工过程中要通过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的投入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对于园林企业自身产生了很大的限制,影响了企业资金的正常流动,造成了大量园林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第四,园林企业的管理过程存在着政企不分的问题。政企不分是现阶段园林企业自身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园林企业的产品具有公共性,其管理工作与政府相关部门交叉较多,并且很多管理工作的进行需要政府进行审批、验收、指导与约束。由于政企不分的问题,导致管理过程过于依赖政府,并且管理模式与政府行政模式过于相近,造成了企业管理存在一定的偏差。

二、解决园林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的对策

要解决园林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就必须对于现有管理观念进行改进,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园林企业的管理者要从思想层面上,认识到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且针对于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特点,建立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管理架构,并且对于管理体系进行不断的调整与更新,与时俱进地保持管理体系的先进性。在对于企业组织的类型、概念、组织结构设计、人力资源、岗位职能、工作流程等各方面的建立上,要保证后续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一条畅通、高效的管理渠道。管理者要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进行深入的了解,并且丰富沟通渠道,了解管理工作中的不足,重视基层人员的工作效果,通过有效的协调,来实现企业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的优化配置。

管理者还要注重对于企业人才的培养,通过日常开展林技术培训,对于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进行培养,并且通过开展管理技能的培训,提高管理层的管理能力,保证管理者具有足够的管理素质。只有保证企业员工与管理者具有良好的素质,才可以更好地执行企业管理制度,真正发挥先进管理体系的特色与优势,进而在提高园林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这一场战役中获得胜利。

三、结束语

第9篇:企业经营管理观念范文

关键词:企业经营;管理创新

一、企业当前生存发展状态

当前面临的问题,是经营发展的主要经营问题。市场开放是发展的必然环节。面对跨国集团和巨型企业会用更大的规模和更加强劲的姿态占领中国市场。构筑国内市场的奠基石,中国企业在发展中需要具备居安思危的竞争意识。从某种角度上看,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竞争本身带有极大的挑战性,竞争观念的加强是竞争者在观念和行动上出现是否一致的主要原因。给我们带来困扰的是竞争在观念中的不一致和行动上的犹豫不决。观念的滞后以及行动的迟缓是竞争者出现淘汰出局的局面。所以,中国企业如果需要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对经营管理作出重塑。

二、企业经营管理创新时机的选择

企业的经营发展理念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企业的经营理念随时牵动着企业发展的全局方向。因此,企业在实施管理理念时,必须仔细和慎重的推敲。一般来说,企业在实施活动理念时,没有出现消极被动的局面一般不会轻易改动。一旦出现以下情况,必须要仔细阅读并且及时更新理念。发现经营管理理念对企业有一定的负向影响时,立即制止,防止员工出现消极情绪。一旦员工消极作用明显时,需要及时变更创新理念。当前,科技与经济体制的不断变化,市场出现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应该放弃就观念建立新的理念。企业要想高速发展成为巨型财团,可以及时的对员工进行思想修正和加强企业管理。世界经济舞台越演越烈,中国可以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寻找适合自身的生存发展之道。中国的企业家在面对形势多变的企业时,有了更高更好的要求。我国企业在面临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概念时,需要为国家宏观经济作出一定的努力为企业提供更宽更广的平台。减小企业的盲目行为对企业的宏观经济进行有效的调控,正确处理了企业的短期利益以及公司长远发展的规划。有利于起到导向性的作用。企业内部体制的深化改革进一步明确了企业的市场主导地位。不仅充分肯定了企业的经营,使得更多的企业有更多的精力投身入企业竞争之中。关注客户的发展需求,研究市场的导向,创造出适合公司发展的独特创新理念。

三、企业经营管理创新中的价值取向

企业进行高速增长时会给现实社会中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和巨大的破坏。在这项情况中,明确决策者自身的价值和企业的对外价值以及自身责任和使命显得非常重要。企业家真正关心的是企业对整个经济和社会作出的贡献。企业管理者在发挥企业管理作用的同时,要将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必须得到有效的统一。企业是社会的一分子,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需要寻找机会,为社会发展服务尽一份力。当企业利润与社会效益发生冲突时,不仅要研究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一个企业能够长期存在需要遵循社会和谐理念,作到相辅相成的互助作用。适当引入社会经营效益理念的同时,强调企业管理的社会创新取向,保障企业获得长期有效的利益。

企业经营者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只有充分认识到经营管理中经营管理效益和社会效益和谐统一。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获得最大的企业利益。实现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的和谐统一。企业的目标是所有者利益的最大化,不仅企业需要在社会伦理规范的程度下满足他人利益的最大化,还要寻找活动对不同程度的人造成的不良影响。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不受到他人的伤害时,或者以不损害他人利益为前提时,以及不再牺牲环境为代价时,都会起到人人向上的良好工作作风。企业经营者只有人人自律才能实现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企业家在社团发展中,要积极引导企业树立管理创新的意识,大力宣传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和优秀的企业家。形成规范性企业。

四、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若干思路

确定高资本的运做管理理念。在增加增长率时,利润会不断提高,这种资本运作理念从本质上讲,就是割裂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发展速度,只要抓住企业的成长过程进行一方面的论诉,但要注意的是光是片面的理论是不成立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转换才能将企业发展速度和企业经济速度相互协调,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实际上是发展速度和企业经济速度相互统一的过程,企业的成长在一方面取决于较快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在于取决较高的收益水平。中国企业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定的优势,必须屏除传统资本的创作理念,正确处理企业经济发展和经济管理的相互关系。注重市场占有率和高额利润。

树立坚定的产品开发研究理念。在市场经济理念中,企业要想获得赢利或者利润,都要在最大程度上推出供消费者选择的高质量产品和市场推出的高质量服务。满足它难以实现的生产跳跃,决不能把自我利益看的太重,要将一方的利益和另一方的想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难以完成的生产增值和保值。高品质的人性化服务必须要作到两点一是让客户满意,简单来说是企业给客户提供一定的物质化服务和精神化服务,其中包括顾客对产品的服务以及客户对产品的满意程度。企业向客户提供一定的产品和劳务活动也必须超过社会期待,不能对其他消费者和整个社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即使产生不利的影响也应该采取保护措施进行挽救和补偿。

五、结语

企业在经营管理模式从根本上决定企业的潜在利润和增值空间大小,直接影响这种潜在利润消费的主要原因是将现实利润和潜在利润的相互转化。作为一名成功的企业经济管理者,只有深刻意识到企业的核心竞争意识才能在竞争中占有一定地位。国内外企业的成功经验给我国企业带来一定的借鉴。只有善于总结他人经验才能更好的在竞争环境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并且通过一定的经营管理理念使自己的公司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