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减脂训练范文

减脂训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减脂训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减脂训练

第1篇:减脂训练范文

关键字:健美操; 训练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aerobics sports is rapid developing all over the world, it will refer to the PE, culture and education three fields, intergrate the gym, dance and music into the whole, it also requires the trainers should feature certain culture quality and pursue and apperaciting ability for the beauty and ar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will analysis on how to improve the aerobics sports training for references.

Key Words: aerobics sports; training

在科学技术现代化,信息技术网络化,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类在按照美的规律改造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改造和完善着人类自身。近十年来,一个追求和完善自身的健美操运动已蓬勃兴起,风靡全球,它跨体育、文化和教育三大领域,集体操、舞蹈、音乐于一体,要求练习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对美与艺术的追求及鉴赏能力。然而,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在训练中应多元素发展,相互融合,取长补短,这就需要在训练方法上不断改进,使之更有效、更科学。

一、国内外竞技健美操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美国从1985年开始举行一年一度的阿洛别克健美操锦标赛,1987年我国举办首届健身邀请赛,以后每年均有如全国锦标赛、大学生健美操比赛等各种性质的比赛。随着该项运动的开展,竞技健美操的运动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其主要特点:音乐。音乐是健美操的灵魂,是夺冠向上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动作曲调设计动作以满足不了当今求新的创编需要,请专家根据动作特点、运动员的个性制作新颖、独特、动人、符合竞赛规则的音乐,已成为健美操发展的趋势。而制作音乐更能发挥教练员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运动员的表现力,使健美操的动作、风格、音乐浑然一体,突出健美操的特点;难度。难度动作的新形势 近年来,国际健美操比赛中明显的特征呈现出比难度的趋势。难度动作是运动员综合素质的体现,只有在素质能力达到一定水平的情况下,才能选择与其相适应的动作,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难度动作的发展,一定要考虑到一个“新”字。要与众不同,花色品种要多样化、出人意料。难度动作的选择应是全方位的,既有上肢力量动作,又有下肢和腰腹力量动作;既有静力性力量、柔韧性动作,又有动力性力量、柔韧性动作,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当今竞技健美操的发展要求。

二、身体素质的训练方法

竞技健美操对人身体的影响是全面性的,因此全面地发展身体素质,并重点对项目素质相结合。

1.力量素质。成套动作中力量性动作的增加,特别是复合型力量动作。把力量在健美操中的作用提到了一个新的顶点,力量展现美。首先训练力量一定要根据个人情况以及生理周期制定力量训练计划。当刚接触力量器械训练时。应注意安全,并有导师指导。力量训练原则应是波峰低谷式。同时练习应以隔天为宜。锻炼过程中要在适应原来的负荷基础上,逐渐增加负荷,并应全面安排,协调发展。全身不同部位或不同性质的练习交替进行,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2.柔韧性。成套动作中,大幅度的踢腿和跳步能充分的体现运动员的柔韧性并在动作串联中充分展示肌肉美,良好的柔韧性是完成一些难度动作和高质量动作的基础。发展柔韧性有主动和被动两种方法,主动柔韧性练习更接近于实际需要。而被动柔韧性练习则能有效地提高柔韧性,发展柔韧性要与放松练习交替进行,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综合的进行训练。柔韧性的练习中要注意腿的控制能力以及髋关节的灵活性,不要强求。但在每一次练习中都要尽力而做,并且注意姿势,以免导致身体体形不正小腿部成“S”变曲,从而影响整个身体的感观美。

3 .协调性。协调性是身体素质中最不好练习的,也是最容易提高的一项素质。但它却是健美操所必须的素质之一。协调性可通过各种舞蹈组合、徒手体操、健美操跑跳组合来提高。进行组合练习时应选择需要上下肢、躯干、头等多身体部位相互配合,具有一定复杂性的动作。协调性训练应近厂变换舞蹈,徒手体操,健美操等组合的练习内容,动作编排应对称与不对称相结合,高、低冲力组合,节奏快、慢、变节奏相结合,选择的动作注意不同的肌肉群同时参加运动,特别是小肌肉群参加运动的动作。练习性具体动作,为分为理解性动作、分解性动作,整体感观动作,动作熟练后填加新的难度动作,不同方式提高认识动作的能力。从而提高协调性。

4. 耐力素质.一般普通比赛曲约为3――5分钟,并且在开场就有难度动作要求运动员有一定的耐力,在耐力训练方面可变项练习。例如,每月两次中长跑,变速跑等。可用套路练习并把难度动作加在其中,平时训练应把套路练习时间拉长可至6分钟。这样可使运动员有充足的力量,瑜珈呼吸练习可在耐力训练中得以任用。可使人体放松,并加强运动员的呼吸量。

三、 难度动作训练坚持系统性

竞技健美操的“重心”就在难度动作上。评价一个运动员或一套操的完美程度,重点就在难度动作做的标准化程度,这是竞技健美操训练的一个难点。人体的生理规律是“用进废退”。也就是说,只有坚持经常练习,系统练习,而且逐渐加强运动量,才能促进机能得以发展,改善动作,从而达到难度动作标准化。因此,必须使锻炼长期,持续,不间断进行,时断时练的练习。靠一时的兴趣和短时期的突机,既不能使有机体产生良好的生理适应性变化,也不能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想要达到一定的效果,必须坚持长期而系统性的训练。

1.据运动员自身特点选择难度、练习难度。 过分追求难度动作就运动员本身来说 ,是不切合实际的。对于过高的难度,很难保持质量。而削弱难度动作训练,不能完整地完成一套合理的健美操动作。不能使一套操达到规定的要求。因此,在训练中应根据运动员在身体素质各个方面的特点,设计.练习适合本身的难度动作。例如:某运动员的柔韧性较好,而力量稍差,那么在柔韧这一类难度动作中就可以选择难度水平较高的动作。而在静力性力量这类难度动作上就可以选择较底水平的动作。这样选择难度动作,就做到了科学合理。

2.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助训练。在难度动作练习过程中,就难度动作练习要素动作,有时是欲速而不达,就运动员选定的难度动作,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助练习,对难度运动训练来讲往往会起到事办功倍的效果。例一:学生完成前倒俯撑,直角支撑时总会感到腕关节疼痛,那么在练习时就要有针对性地加强腕关节的力量练习,利用哑铃等辅助措施进行腕关节力量的练习,通过这些辅助练习,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薄弱环节进行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完成难度动作的质量,受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四、音乐与动作结合要体现内容

第2篇:减脂训练范文

一、了解足球,让孩子热爱足球运动

足球运动是以脚支配球为主,两个队在同一场地内进行攻守的体育运动项目。它是世界上最受人们喜爱、开展最广泛、影响最大的体育运动项目,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让孩子了解足球起源、发展史,以及现代足球运动的起源、发展和变化,规则的演变,体验足球的激情和魅力,切实让孩子喜欢足球,热爱足球,投身于足球运动。

二、足球本位意识是必要的课前准备

1.家长和孩子心中必须有这样的意识:一旦选择足球,就应当把她作为自己的生活必需品,持之以恒的对待她,恋上她。

2.足够的、较稳定的训练时间是孩子练足球的必要保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足球素质的提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培养过程,这就需要家长配合孩子选择稳定合适的时间进行足球训练。

3.家长应为孩子营造学足球的氛围,生活中家长需要尽可能多学一些基础足球知识,尽可能对孩子的兴趣、注意力、意志力、情感等非智力因素进行潜移默化地培养,条件允许的话,家长和孩子进行足球练习的互动,可能会提高孩子的足球学习兴趣。

三、培养孩子学习足球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知识或参与某项活动所具有的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在足球教学中,孩子如果缺乏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就不可能产生爱好,没有爱好,也就不可能形成从事足球运动的习惯。而足球练习是一个具有长期的、反复性的较枯燥的机械系练习。所以在教学当中兴趣的培养是关键,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学习足球的兴趣呢?本人总结出自己的几点观点:(1)学好足球理论基础,了解足球规则,同时了解足球运动对人体健康、对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深刻认识足球,喜爱足球,并积极参与到足球运动中去。(2)通过组织足球比赛和观看足球比赛或者比赛视频刺激扩大直接兴趣。(3)在学足球的漫长过程中,家长必须认识到良好的学习气氛和家长对学足球的正确认识态度是孩子学好足球的重要心理基础,做到收放自如及控制好孩子练足球的松紧度,以使青少年在良好和谐轻松的环境中保持学足球的兴趣。否则孩子对足球的兴趣会由喜欢――不喜欢――厌烦――厌恶,最终会导致教育的失败。(4)教师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应营造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尊重青少年,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支持,从而增加他们的学习信心;还应正确积极地鼓励青少年学习足球技能,帮助他们形成主动、积极的内在动力,使孩子能感受到爱护、关注、鼓励、支持、赞许等,这样青少年的足球学习才会从简单到复杂,从稚嫩到成熟,从失败到成功。在足球技术技能教学中,适当运用游戏能有效地调动孩子学习情绪,使身心得到放松,消除疲劳,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改变单一枯燥的练习形式,提高孩子的兴奋度,有助于孩子掌握各种运动技能。比如通过“躲闪追逐”“背人踢球”“颠球比赛”等游戏,可以明显提高孩子的球性和球感,大大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运球接力赛”“抢球”“射门晋级”等游戏把足球的基本技术游戏化,使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使孩子在游戏中充分体验到足球的乐趣,吸引孩子全身心投入,这样更有利于掌握动作技能,防止孩子感到枯燥,影响练习效果。将足球训练融于游戏之中,来调整练习中产生的抑制心理,使孩子在情趣盎然的游戏中增长足球技术,大大激发孩子对足球的兴趣。

四、加强情感、审美教育的引导

第3篇:减脂训练范文

一、注重直观教学,理解口算的方法

从运算形式看,小学低年级的口算是从直观感知过渡到表象的运算。因此我从学生认识10以内数开始,就始终注重直观教学。课前师生共同准备大量学生喜爱的实物图片、小棒等。课堂上让学生数一数图片、小棒,再数一数自己的小手指,强化数感训练。再通过分一分、并一并的直观操作活动建立表象,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熟练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如进位加法9+2的表象建立,我是这样进行的:课堂上先出示盒子里9个小球,外面2个小球,想一想,怎样摆就可以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呢?学生很快地想出办法来,说:“我将外面2个中拿1个放到盒子里,这样盒子里就是10个,外面是1个,一共11个。”我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并当场奖励给他一颗星表示对他的奖励,同时向学生说明这种方法叫“凑十法”,看到9,就想9和几凑成10。在此基础上我马上出了几道:9+3=?,9+4=?……学生都对答如流,并准确地说出了凑十的方法,这样既建立了表象又提高了口算的准确率。

二、注重算理教学,加快口算的速度

有人认为口算题易教,学生易学,则出现了重算法,轻算理;重练习,轻理解;重速度,轻质量;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导致学生产生了口算又简单又好学,一听就会,因而学生不肯动脑筋,仅满足于机械练习。其实这是低年级口算教学的一个误区。在基本口算教学中,不在于单一的追求口算速度,而在于使学生理清算理,只有弄清了算理,才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而口算方法的灵活运用,又能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因此在教学时,我不仅仅教给学生正确合理的算法,而且十分重视算理教学。

三、注重变换形式,提高口算的趣味性

口算的正确率和速度需要多练,才能得以提高。在一年级的口算教学中尤其如此。因此,每节数学课,教师都应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时间,安排3~5分钟的口算练习,这样长期进行,持之以恒,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但是我们也发现,学生做得多了,就会产生厌烦的心理,不仅口算的速度慢,效率更是差,因此老师一定要注意口算形式的变换,不同的口算形式交替使用,以激发并保持学生口算的兴趣。如上课时可以形象地表演“数的组成”、“数的分成”、“数字歌”、“找邻居”、“找朋友”、“送信”、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对抗赛”、“接力赛”等游戏,都是借助学生的表演动作和生活常识来理解数学知识。再如儿歌“2字像小鸭,圆圆小脑瓜,斜着长脖子,直着小尾巴。”形象地描述了数字“2”的字形和书写要领。

四、建立奖励竞赛机制,提高口算的积极性

第4篇:减脂训练范文

一、仔细观察,说话、写作

学生的生活是一个色彩缤纷、五颜六色的世界。它推动着学生的认知发展,也是作文的重要源泉。引导他们观察、描述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如根据初一学生好吃、好玩、好奇的心理,常买来几种不同的水果,让学生说这些是什么季节产的,最喜欢吃哪种水果,它的形状、颜色、味道怎么样。也可以找些小动物挂图,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哪种小动物,它的外形是什么样,怎么叫,爱吃什么食物,有什么特点。这样的训练,学生看得认真,听得仔细,说得有趣。这时要求他们把内容写下来,内容具体,形象生动。

二、利用活动,说话、写作

活泼好动是学生的天性。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是训练学生说话、写作的极好题材。

1.利用活动课时间,进行说话写作训练。如科技活动课上,学生学会制作风车后,我要求学生先说说制作风车的过程,然后把“先——再——后——”用在说话中,最后要他们写下来,这便是内容具体的文字。

2.利用课外活动,进行说话、写作训练

课外活动时,我常有目的地带学生做游戏,然后让学生说游戏内容,说游戏方法,谈做游戏的感受等。学生玩得高兴,说得有趣,写下来便是极好的小作文。如有一位学生写到:今天课外活动时,老师领着我们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班长当老鹰,老师当母鸡,我们都是小鸡,我们这些小鸡紧紧跟在母鸡后面,很怕被老鹰捉住,我玩得可高兴了。

3.参与社会活动,进行说话、写作训练

学生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说的、写的不只是校园生活,走出校园,能说出、写出老师意料不到的精彩语段。如我市在创建旅游城市时,我要求学生搜集我市旅游景点的知识,活动课上开展“我说濮阳名胜景点”的活动。课后,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一位学生写下了下面的话:今天,我知道了我们濮阳是集古代文明和现代科技于一身的新兴城市,我要努力学习,把她打扮得更漂亮。

三、利用阅读,说话、写作

阅读可以吸取知识营养,只有读得多了,说、写出来才能准确表达出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在教学实践中,我由课内指导阅读做起,再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最后利用课外阅读,进行说、写训练。

1.指导阅读,模仿说话。在教《山的那一面》时,让学生体会“山”、“海”的意义,在学生理解后,再指导学生用这两个词造句,这样不仅对所学内容有更深的理解,还实现了读写结合。

2.拓宽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为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我在班内建立了图书角,还鼓励学生节假日去书店或阅览室。大部分学生有自己喜爱的书,有的学生有几十本属于自己的书。

3.利用课外阅读,进行说话、写作训练。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把好词好句抄下来,不定期进行“优美词句大展示”,同学之间交换优美词语、句子摘录本。再进行优秀作文评选活动,以读促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5篇:减脂训练范文

一、对一年级本科生开展科研训练的必要性

科研训练是培养大众型人才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的手段,它的实施依托于实验实践教学改革[1]。大多数高校的实验教学体系是:大学一年级开设基础设计型实验,二年级增加基础综合实验,三年级的时候才有研究综合实验和业余科研。即使一些高校设置了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如中国农大的URP计划),也是从二年级学生开始的[2]。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大家普遍认为低年级的学生理论知识不全面,实践经验不足,达不到完成科研项目的水平,不能出成果。但实际上,现如今大学本科生主要是“90后”,这一学生群体的特点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3],他们做事的目的性非常明确,且独立性强、信心十足,希望尽快立足于社会。这使得很多大一的学生一步入校园就开始思考和追问:我在这个专业能学到什么?对我的就业有什么影响?鉴于这种情况,我们的教育理念与方法、手段也应适时改变,要尽早地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获,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科研训练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能满足学生学有所获的这一需求,而且能够让学生正确地审视自己,拓展知识面,锻炼能力,增加实战机会。但关键是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能够适应在一年级学生中开展科研训练的要求。

二、在一年级本科生科研训练中实施项目递进教学模式的构建

化学专业是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的特色专业。在多年的教学实验改革中,笔者所在教研室围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积极探索出一套适合农林院校特色的“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实验体系,通过对不同阶段不同的教学内容尝试了启发讨论式、问题导向式、比较式、开放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对一年级本科生开展科研训练的项目递进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项目递进式教学模式简单地讲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对一个独立完整的实验项目进行层层推进式研究的教学活动。它由项目教学法发展而来[4],是对项目教学法的引申和扩充,因而不仅保留了项目教学法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特点,更重要的是还增加了递进环节。递进就是按照一定章法层层深入、环环紧扣地解决问题,它最大的益处是将一个问题的难度分散,采取后者否定前者的形式达到预期的目标。这种方式弥补了低年级本科生理论实践知识薄弱、不能直接入题的缺陷,使得在一年级本科生中进行科研训练成为可能。项目递进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可以用图1简略表示。

三、项目递进教学模式的实践

(一)科研训练的选题

本科生进行科研训练可以直接参与到教师的课题中,也可以开展自主项目研究[5]。显然直接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更适合一年级学生。由于题目选取得是否恰当,是训练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要求所选的项目课题贴近生活,为学生所识,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便使其充满兴趣地、自愿地去做。而且这个项目不能过于细小,它要有系统性,关联众多知识点。笔者以中国农业大学化学专业一年级本科生科研选题为例进行详释。环保是当前热门的社会话题,重金属离子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影响为大家所共知,因而污水的净化处理方法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絮凝剂可以使液体中分散的细粒固体形成絮凝物,经过处理使其沉降,再用物理方法把它们分离出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所以絮凝剂在污水中的应用是科研的一个热点。为此,我们就选择研究制备不同类型的絮凝剂为科研训练内容,并探讨它的应用。选题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有近1/4的本专业学生参与研究。这个题目既包含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也用到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的内容。对一年级学生来说,相关物理、化学的知识还未接触,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将这个题目分成若干个阶段任务,先提出第一阶段的要求———制备一种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科研训练的实施安排在一年级第二学期的期末和夏季小学期进行。这时学生们已经基本适应了大学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所以拿到题目后大家知道首先要做的就是查阅文献。

(二)自主查阅文献制定实验方案

与其他项目教学法不同的是,这一科研训练要求每个人独立完成实验,不分小组,避免了鱼目混珠的现象。所以大家根据自己查阅的文献设置出许多不同的实验步骤和工作程序,比如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铝、聚合硫酸铁、聚合硅酸铝、聚合硅酸铁等,单单聚合氯化铝的合成方法就有4种方案。对方案的优劣,教师不作过多评价,而是在查看实验方案后,准备必要的实验条件,让学生们独立完成。

(三)项目的实施

项目的实施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环节。实验室的使用处于一种开放状态,学生根据自己既定方案独立制备出絮凝剂,并要检查去污效果。教师充当引导者,巡视实验过程,随时解答实验中的问题。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们不仅使用了平常教学接触不到的浊度计、化学耗氧量(COD)测定仪、原子吸收光谱仪,而且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彼此可以近距离地沟通交流,营造了一种浓厚的学术气氛。

(四)项目讨论评价并引申

这一步是完成第一阶段实验,递进到第二阶段的重要过程。在学生们制备出实验产品后,大家一起分析评价每个人实验操作的得与失:为什么各人实验时间长短不一?为什么同类型产品去污效果却存在差异?期间特别要求学生比较不同类型产品间的去污能力。由此推进引申出第二阶段实验要求———改进实验设计,提高水质净化效果。比如,对于聚合氯化铝合成时的温度、酸度及碱液加入方式的选择;对于聚合硅酸铁,如何寻找恰当的铁(Fe)/硅(Si)配比等等。

(五)项目的再实施与再引申

学生们在经过前面实验的锻炼后,对絮凝剂有了感性认识,这时,经过再次查阅文献,并且深入地理解相关的理论,对影响实验步骤的每一种因素反复进行实验探讨,可以寻找出最佳的实验方法。这样,学生们真切地体会到了实验由无数次的失败到成功的过程。在以上基础上再向学生指出合成絮凝剂的研发趋势是廉价、实用、无毒和高效,从而进一步提出新的目标要求:用天然原料合成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友好的高效絮凝剂,不仅要降低水质的浊度,而且要能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这一步是项目递进式教学模式进行科研训练的关键,教师在这一步将训练的层次推向高层。这也是科研训练与综合设计实验不同的地方。学生们不仅要了解未学过的吸附知识,而且所做的课题别人未必做了或做的不全,所以这方面的资料比较少,学生们需要借鉴前面的实验方法,自己提出设计思路并试验之。

(六)递进过程:项目扩展

学生们经过不断地探索研究,发现可以用农村常见的麦秸秆制备黄原酸酯絮凝剂,其独特的空间网状结构可以对污染物进行网捕,另外由于其阴离子的官能团为sp2杂化,具有共轭体系,使得硫离子的负电荷能在较大的空间分散,呈现的负电场能够捕集重金属离子,对重金属离子有很好的亲和作用。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又设法寻找最佳的合成条件,并且进一步试验了它对铜离子的去除率。

(七)项目再评价

这一步是对全部实验过程的总结,是实验结果的升华。在对絮凝剂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论总结时,特别指出这一科研训练项目的重点不在结果上,而在于学生们自己从实验实施过程中学到了什么。

四、项目递进教学模式在一年级本科生科研训练中的作用

在2009年北京市高校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中,“利用农业废弃物制备絮凝剂处理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这一项目获得了三等奖。这个项目就是在一年级本科生科研训练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的成果。这充分说明采用项目递进教学模式对一年级本科生进行科研训练是可行的。项目递进教学模式将一个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科研课题分成若干层次,每个层次有不同程度的发展递进,直至达到最终的研究目的。这种模式在训练一年级学生吃苦精神、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方面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项目递进式教学模式的训练过程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过程。由于教学模式是在贴近生活的项目上进行,目的明确,极大地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经常有同学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而废寝忘食。项目递进式教学模式的训练过程也是能力培养的过程。在实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现象,比如在麦秸秆磺化过程中为什么会有气泡,同样铁(Fe)/硅(Si)配比的絮凝剂性能上差别怎么那么大等等。学生遇到问题再也不是躲,而是主动地寻找答案,因此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使用递进式教学模式在一年级本科生中进行科研训练还带来了良好的辐射作用。在暑假红色“1+1”科技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发现密云县丰各庄村水的颜色有问题,立刻取样化验水的各项指标,并设想各种解决办法。虽然最终水质的检测是合格的,但同学们这种敢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做法不就是这种科研训练带来的益处体现吗?

五、开展项目递进式科研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一)充分做好物质、人员准备

教师在项目递进这种科研训练中起主导作用,他引导作为实验主体的学生从被动实践自觉过渡到主动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手段有清晰的认识,而且能够灵活地应用多种教学方法(诸如启发式、讨论式等等)耐心地引领学生完成整个实验过程,还必须要求教师有从事科研工作的经历,有深厚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沉积,只有这样才能从科研积累中,提炼出能够与现实结合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项目内容,才能做到教学的引申和推进,并能准确地解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物质准备包括完善的创新教学实践体系和实验室的硬件配置。合理完善的教学体系是进行有效教学活动的基础,实验室资源(经费、空间、时间)是项目能否顺利进行的决定性外部条件。试想,如果没有教学体系改革,没有与实验相关的人、物作支撑,项目递进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不就是空中之阁吗?

(二)合理安排时间

项目递进式教学模式操作时间长,从训练项目的布置到结束,短时间是无法完成的。笔者的经验是,采用正常教学周和小学期结合来分段完成。正常教学周查找资料做前期的准备工作;小学期时间充裕,可以有连续的时间反复实验,为科研训练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第6篇:减脂训练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软件技术专业 职业修养训练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5.034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当今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软件技术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它更关注员工有没有较高的职业理想,是否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是否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否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从这个角度而言,对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开展职业修养训练有其自身的重要性和必然性。高职院校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通过职业规划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使学生成为时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1 通过入学教育使学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理想,就是对未来所从事职业的追求与憧憬。在入学教育中,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是对他们进行职业修养训练的核心内容。高职生刚刚入校,对什么都抱有好奇感,他们的思想和认识正处于发展期,教师要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巩固专业思想。教师要在学生入学时,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帮助他们了解软件技术这一专业,包括该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专业发展现状和就业前景等等。可以通过沙龙、座谈会或者讲座等形式传达信息,帮助新生对软件技术专业有一个宏观的了解。

其次,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新生入学后,可以为学生组织科技报告会,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好本专业的信心,也为他们指明了未来学习的方向。

2 通过设计职业规划帮助学生实现职业理想

实现职业理想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

首先,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的职业认识。如果不能对软件技术专业有清醒的认识,是无法制定出有效的职业规划的,还会产生盲目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学校周围或者本地区比较知名的软件园,或者一些著名的大中型软件企业,让学生与企业员工进行直接交流,了解软件开发过程,以便在日后的学习中更有针对性。

其次,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长短期计划。高职生要对自己三年的学习生活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制定出合理的长短期计划。计划必须具备持续性和可行性,不可盲目、空洞。软件技术专业辅导员可以不定时地让学生上交自己的长短期计划,看看学生有没有按照计划完成自己的目标,同时帮助学生纠正不切实际的计划。另外,由于IT行业是一个瞬息万变的行业,所以学生指定的职业规划应该具备动态性。辅导员要适时让学生评价自己制定的职业规划能否适应IT行业的发展,以求与时俱进。

再次,开展及时的沟通、交流活动。高职院校可以定期邀请一些知名企业的优秀员工、管理者为学生开设职业规划讲座,并鼓励学生与这些专业人士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以确定学习方向。

3 通过礼仪教育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

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高低可以从这个民族的礼仪教育判断出来。同时,礼仪教育也是提升一个人交际能力的“钥匙”。德国慕尼黑大学为了防止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成为只懂技术不懂社交的“计算机怪人”,特地为他们开设的礼仪教育课程,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社交技能。

慕尼黑大学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我国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也可以开设礼仪教育课程,强调社交礼仪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神态和引导手势的培训。教学方式以教师示范加学生演示为主。值得注意的是,不光要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社交礼仪的训练,在课下也要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互相监督,并定期评出礼仪标兵,激发学生更加注意自己的仪表、姿态等。

4 通过道德教育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最让IT企业头疼的就是技术人员的频繁流动,这种现象会导致企业加大运营成本,延长项目周期。同时,技术人员流走后,还有可能会带走大量公司数据,导致公司机密外泄,严重时会导致公司倒闭。此外,利用计算机进行高科技犯罪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由此看来,加强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的职业道德素质是高职院校必须慎重对待的任务。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要加强“两课”的教育,并辅之以实习、实践等活动,从多方面入手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通过讲授有关职业道德的规范和原则,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和感染,激发他们爱岗敬业的良好思想。

5 通过团队合作加强学生的交流能力

软件行业尤为强调合作,这就需要员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拥有快捷的反应能力,从而保证软件开发的实效性。高职院校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首先,鼓励学生多参加社团活动。社团活动是培养交流与沟通能力的最佳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节目主持、知识竞赛等活动训练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

其次,高职院校要建立项目实战模拟工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项目开发。在开发活动中,让学生扮演项目经理、代码编写员、客户等角色,让学生提前拥有职业代入感,学会如何在实践过程中处理事情,从而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国明.从企业视角谈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09,(8).

[2]刘伟.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0,(20).

[3]罗箭华.对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0,(2).

[4]张钊,姜凤艳.现代服务业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内涵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16).

第7篇:减脂训练范文

1炼化企业事故的原因探析

通过近几年来发生的一些典型事故案例剖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大多数安全事故都是由于在思想上、管理上和技术上都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一是由于安全管理制度还存在空白点,管理不科学,致使工作中无章可循,现有制度也严重存在有章不循问题;比如,违章操作是目前现场安全生产中最突出的矛盾;而对于那些重点装置、关键生产环节的安全管理重视不够、管理不严格、不细致,基础工作不扎实。

所有这些问题,其实归根结底都是由于操作人员应知应会没有完全掌握,职工平时参加安全培训的自主性不强,存在侥幸心理,而一旦当遇到突发事件时,在执行应急预案时难免就会有所失误,成为引发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

2炼化企业提高安全培训实效性的措施

炼化企业的特点,决定了员工必须先进行技能操作培训,决定了培训的效果必须要切实有成效。下面结合作者组织职工培训的经验和体会,简单总结如下。

2.1 企业管理层领导必须对培训充分重视和支持

身为炼化企业的领导,必须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生命线,这也是直接关系到安全培训效果的关键因素。在某些企业的安全培训过程中可以看到,当生产任务与安全培训相矛盾时,有些领导往往是重生产,轻安全;害怕安全培训耽误生产时间,在员工没有经过充分培训的情况,就让他们盲目上岗,员工为了赶生产任务,就随意缩短培训时间,这样的培训效果可想而知。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在安全理念在领导的思想观念中落实得还不到位。这对炼化企业的职工安全培训来说,实在是一个最突出的问题。

2.2 健全完善培训机制

由于炼化企业设备不同,岗位众多,对员工的操作技能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基于这一特点,对职工的安全培训要有良好的机制,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针对这种情况,一是对于员工的安全培训绝不能依靠专门的培训机构,通过组织大规模的讲座式培训,而是要把培训的阵地转移到岗位上来。因为如果进行大规模的培训,各岗位及人员素质和岗位要求各不相同,集中培训缺乏针对性;更为主要的是,在实际操作经验和针对性方面,有经验的基层骨干人员往往要比专业培训机构更具优势。

另外,还可以生产操作人员的定期轮训制度,完善培训激励机制,把培训的内容、机会、成绩与职工的待遇、荣誉和工资有效挂钩,员工参加培训,经考试、考核,其知识和能力达到相应等级就应给予相应待遇。对无正当理由拒绝参加培训者,或虽参加培训但经考核不合格者,则给予降级、少发奖金等手段,相反,对于那些培训考核优秀的职工,则应给以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激发员工对参加培训的热情。

2.3 创新培训方法

炼化设备操作的技能操作培训,应从实际出发,可以灵活机动地采取多种创新思路和方法。

在培训方式上要杜绝“满堂灌”和单纯以“讲座”的做法,而是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培训方法,使培训内容以预案演练、岗位练兵、安全技术、设备通用知识、仿真操作等方式,使培训内容更逼真更贴近实际生产。即培训教师要“多做导演少做演员”。培训教师力求少讲、精讲,更多的是通过设计一些精美的活动和案例,引导学员参与其中,教师的“教”、学员的“学和做”同时进行。通过对话、互动、参与、合作、分享、体验等方式,使学员获得切身的经验和安全知识,形成全新的安全理念。

安全培训部门还可以采用项目或案例教学法,针对操作中容易出现失误的岗位和规范,设置虚拟场景,让培训职工在规定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判断,增加和强化培训的真实性和应对性。

2.4 让职工充分认识安全培训的重要性

炼化企业安全培训时,切忌把培训的意义放在让职工获得培训证书上面,而忽略了培训的核心和实质。因为如果把获得证书放在第一位,当获得证书后,职工在提高自我、甚至应用从培训中所获得安全技能的积极性就会削弱。另外,培训结束后,切忌给全部学员都发证书,否则,就会丧失培训的激励的作用。正确的做法是每次培训都要通过严格考核,确定一定比例的优秀和不及格名单,这样才能促进职工都能积极主动地真正参与到培训中来。对于不及格者,可让其延期结束培训,直到合格后,才给其颁发证书。

为此,就要严格培训的评估制度,培训的效果要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全方位的测评,这样,对教师的评估有利于提高培训的质量;而对学员的成绩评估则是为了强化职工对安全培训的重视程度,从而保证培训的有效性。培训的评估与考核是对培训学员学习状况的检验,是加强培训管理的有力手段,如果忽视了培训的评估与考核这个环节,不但会让职工漠视培训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还会给以后的培训带来隐患,因为一旦职工把这种做法传播出去,肯定会影响到后续培训职工的心态,从而造成培训质量的急剧滑坡。

3结语

总之,在炼化企业内,对于一线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从不同的途径,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提高他们的综合技能,保证上岗操作人员百分之百参加培训、百分之百持证上岗、百分之百掌握岗位应知应会操作知识和技能,才能夯实安全工作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宗之.安全生产技术[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

[2] 王秀香,苏国胜,张艳,等.石化企业HSE教育培训的启示[J].安全、健康和环境,2008,1.

[3] 赵文武,谢东海,罗一新.工科学生工程安全素质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2.

[4] 王祥林.浅议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安全、健康和环境,2007,1.

第8篇:减脂训练范文

幼儿品德的形成是知、情、意、行统一的过程,知是基础,行是关键,习惯是归宿。教师只有将幼儿对道德行为的认识变为自觉的行为,才真正达到了品德教育的目的。但在教育实践中,由于幼儿人数较多,言语说服、形象感染等方法成了教师常用的教育手法,而忽视了德育实践活动。那么,教师在提高幼儿道德认识的同时,如何加强幼儿道德行为训练,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呢?

一、设置特定情境。激发行为意识

我曾见过这样一个场面:加餐时,大班的老师特意安排了几个小班的幼儿一起取豆浆,教师注意观察本班幼儿的行为,并进行记录,喝完豆浆后,教师将记录的情况告诉幼儿,引导幼儿讨论,谁的做法最好?热烈讨论之后,送豆浆杯时,很多孩子都知道应该让小弟弟、小妹妹先放。

我在“喝豆浆”这样一个生活细节中设置了一个特定的情境,通过讨论,激发了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意识。在送杯子时,幼儿的行为意识已发展为自身的道德行为。可见,特定情境的多次或反复创设,将会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有利于道德意识向行为的转化。

二、创设条件,为幼儿提供练习机会

1 寓行为实践于德育活动之中

德育活动是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行为实践是德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开展德育活动时,只有精心设计德育实践活动,促使幼儿的认识在行动中得到巩固,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一节“谦让”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中,我设计了这样三个环节:(1)故事:小红花找朋:友;(2)讨论:为什么小红花找红红做朋友?你还听说过哪些谦让别:人的事(孔融让梨,雷锋的故事等)?(3)实践活动:教师将霸道、攻一击性强的幼儿分散到各个小组玩搭积木、滑滑梯。结果,这些霸道:的孩子变得乖巧多了,也懂得了谦让。在这样一节活动中,教师在幼儿对谦让有所认识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针对性较强的实践活动,让幼儿通过实践练习,知道了该怎么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通过扮演角色,增强自觉

幼儿在一定的德育氛围中常常能表现出良好的道德行为,但离开了这一特定的环境,便会是另一种表现。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角色游戏为幼儿提供多次练习机会,是增强自觉的有效教育手段。

角色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扮演自己想做的角色。为了让游戏顺利地进行下去,幼儿必须控制自己,用角色的规则要求自己;同时,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安排某位幼儿担任某一角色,用角色的行为来约束他。如在角色游戏“交通警”中,教师让一位平时不守纪律、攻击性强的幼儿担任“警察”,幼儿因为做了小“警察”,在游戏中必须坚守岗位,送老人、孩子过马路。幼儿在游戏情境中,通过扮演角色达到多次练习的目的。

三、抓住教育契机,强化习惯养成

幼儿良好品德习惯的形成是品德教育的最终目标。幼儿的品德形成后,通过反复的实践、练习就可以形成习惯。抓住教育契机是巩固品德教育成果、强化习惯的有效手段。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及时发现教育契机,如“一张小椅倒在地上,几个小朋友走过去,竟无一人扶起时”,“某某小朋友发现地上有一块雪花积木,悄悄送进篓子时”,诸如这类司空见惯的现象,教师切不可熟视无睹,应积极引导孩子去做,同时辅之以表扬或批评等品德评价手段,巩固习惯的养成。否则,将会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影响品德教育的效果。

第9篇:减脂训练范文

【关键词】创新思维;平面设计;能力训练

一、深刻认识创新思维对平面设计作品的影响

创新思维是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加上合理的想象,产生新思想、新观点的思维方式。一件设计作品的优劣从某种角度来说是设计思维深入程度决定的,自己作为大学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平面设计课程的学习中,时常在做东西的过程中,往往是形式意味太重,创造意味不强,这种现象体现在专业设计中尤其明显,其中原因我感觉主要是自身忽略了对自身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对于专门学习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有一个清新的认识,要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必须要有不断求新求异,借鉴和汲取他人优秀的成果和营养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充分认识到创新思维的重要性,才能更好的完成专业学习任务。

二、对提升自我创新思维能力的思考

对于创新思维方法如何培养和运用,如何使自己的设计具有时代美感?如何创造出有创意的作品?如何在设计中创造出“有意味的形式”?这应是我们平面设计专业学生应该时时思考的问题。创新思维是智能发展的高级形式,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平面设计人才须从创造性思维培养入手,运用恰当的方法,加强对自身以下几个方面创新性思维的训练。

一是灵感思维训练。灵感思维是平面设计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思维形式。在创作活动中,人们潜藏于心灵深处的想法经过反复思考而突然闪现出来,或因某种偶然因素激发突然有所领悟,达到认识上的飞跃,各种新概念、新形象、新思路、新发现突然而至,犹如进入“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这就是灵感思维。在西方,灵感思维又称“魔岛理论”,灵感的出现是思维过程中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是智力达到一个新层次的标志。

通过训练自己的灵感思维就是要学会及时准确地捕捉住转瞬即逝的创意火花,不放弃任何有用的、可取的闪光点,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火星也要牢牢地抓住,这颗小小的火星很可能就是足以燎原的智慧火花。在许多艺术家的创作设计生涯中都有这样的体验。平面设计中灵感思维的训练要求我们尽量的学习文化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当然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对知识的广泛涉猎和对专业的专注既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前者是灵感和表现方式的源泉,后者是工作的态度。好的设计并不只是图形的创作,是综合了许多智力劳动的结果。涉猎不同的领域,担当不同的角色,可以使我们保持开阔的视野,可以让设计带有更多的信息,而产生好的“意念”,好的意念需要培养和时间的孵化。设计还需要开阔的视野,使信息有广阔的来源,触类旁通是学习平面设计的重要特点之一。[1]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大脑就好像是浮在大海上的冰山,海面以上为显意识,海平面以下为潜意识,而灵感思维的产生就是潜意识被重新刺激产生的。所以说灵感出现的机遇对每个人是公平存在的,灵感就在每一个人的身边。尽管它有时是稍纵即逝,甚至令人百思不解,难以捕捉。那些努力追求、刻意进取、随时留意并敏锐地感觉、捕捉到灵感的人是成功的典范。培根说:“人在开始做事前要像千眼神那样察视时机,而在进行时要像千手神那样抓住时机。”不停的思考、努力的探索,为艺术创作中灵感的出现铺平了道路,因而灵感始终是那些勤于思考的人。

二是独创性思维训练。设计的创新思维离不开想象,所谓想象是对已有的感性形象进行分析综合、提炼、加工改造并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运用创造想象的构思常常具有独创性、新颖性,更具有艺术的生动性和感染力。[2]独创性要求艺术家在艺术思维中不顺从既定的思路,采取灵活多变的思维战术,多方位、跳跃式地从一个思维基点跳到另一个思维基点。思维空间的基点,代表着一个个思维的要素,如在视觉艺术创作中需要考虑的风格、流派、色彩、图案、题材、材料或肌理等。多一个思维的基点,就多一条创新的思路,艺术家要从众多的思路中寻找出最新、最佳的方案。标新立异的视觉艺术思维训练强调个性的表现,任何艺术作品,如果没有独特的个性特征,则容易流于平淡、落入俗套。特别在这种信息传递高度发达的社会,个性表现是平面设计的生命力所在。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到受众的眼球,达到传达信息引起受众关注的效果。充分的个性表现属于个体及其对象,在于艺术创作的具体性、独特性和自由发展的意识。艺术创作的审美需求是不可重复的。对于同一个艺术形象,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同的,各自都有自己的审美体验,表现出人们的个性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在平面设计学习过程当中把自身看成是有独特内心世界和巨大生命潜能的个体,重视和鼓励自身大胆求异、质疑探索,积极提出新思想、新方法,努力让我们成为科学知识的“再发现者”。有学生提出,由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始,通过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情境和活动,使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得以充分释放,这是教学的真正生命活力所在。[3]另外,训练自身的独创性思维,一定要克服习惯,就是克服旧的思维定式,打破创造思维障碍,积极开展创造性活动。反观我们学生的平面设计作品为什么没有创意,就是因为没有独创性思维的习惯,没有克服习惯的思维定势。平面设计作品是靠视觉进行传达的,所以平面设计作品的终极目的就是传达,即将抽象的概念转化成视觉符号,平面设计的作品有没有独创性,能不能吸引别人的眼球主要在于转化过程上是不是克服习惯思维定势,用独创性的眼光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象的图形。

三是求同与求异思维训练。艺术的求同、求异思维,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以人的大脑为思维的中心点,思维的模式从外部聚合到这个中心点,或从中心点向外发散出去。以此为基础,又引申出思维的方向性模式,即思维的定向性,侧向性和逆向性发展。对于艺术的思维形式来说,这几个方面都是进行艺术创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因素。重视培养自身了解、掌握并有意识地进行这种思维方法的训练,有利于在现代艺术创作中充分开发艺术潜力,提高视觉艺术思维的效率和创作能力。

求同思维就是将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所感知到的对象、搜集到的信息依据一定的标准“聚集”起来,探求其共性和本质特征。求同思维的运动过程中,最先表现出的是处于朦胧状态的各种信息和素材,这些信息和素材可能是杂乱的、无秩序的,其特征也并不明显突出。但随着思维活动的不断深人,创作主题思路渐渐清晰明确,各个素材或信息的共性逐渐显现出来,成为彼此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具有共同特征的要素,焦点也逐渐地聚集于思维的中心,使创作的形式逐渐地完善起来。

求异思维是以思维的中心点向外辐射发散,产生多方向、多角度的捕捉创作灵感的触角。我们如果把人的大脑比喻为一棵大树,人的思维、感受、想像等活动促使“树枝”衍生,“树枝”越多,与其他“树枝”接触的机会越多,产生的交叉点(突触)也就越多,并继续衍生新的“树枝”,结成新的突触。如此循环往复,每一个突触都可以产生变化,新的想法也就层出不穷。人类的大脑在进行思维活动时,就是依照这种模式进行思维活动的。人们每接触一件事、看到一个物体,都会产生印象和记忆,接触的事物越多,想像力越丰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越强。这种思维形式不受常规思维定势的局限,综合创作的主题、内容、对象等多方面的因素,以此作为思维空间中一个个中心点,向外发散吸收诸如艺术风格、民族习俗、社会潮流等一切可能借鉴吸收的要素,将其综合在自己的视觉艺术思维中。因此,求异思维法作为推动视觉艺术思维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动力,是视觉艺术思维的重要形式之一。

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是视觉艺术思维过程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在创作思维过程中,以求异思维去广泛搜集素材,自由联想,寻找创作灵感和创作契机,为艺术创作创造多种条件。然后运用求同思维法对所得素材进行筛选、归纳、概括、判断等,从而产生正确的创意和结论。这个过程也不是一次就能够完成的,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求异―求同―再求异一再求同,二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转化,从而产生新的认识和创作思路。

总之,平面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课程,和包装设计、标志设计、书籍设计等,都属于视觉传达设计的范畴。但就其思维方式来说,运用的都是一套系统化的思维方法,题材的变换只是表达主题的不同,设计元素运用的差异,但其本质是相同的,即创新思维的方式和过程是相同的。所以在平面设计专业学习中只有不断进行创新思维训练,不断开发自身创造性思维,培养自身的创造能力,这样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张 冲.创意思维和设计[J].美与时代,2005,(4):53.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