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传统文化与经营管理范文

传统文化与经营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文化与经营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传统文化与经营管理

第1篇:传统文化与经营管理范文

摘 要 文章主要针对家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之间的融合方式进行分析与研究,结合当下家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之间的发展现状为根据,从家文化在现代企业文化发展中的关系,以及融合方式优化等进行深入探索,主要目的在于更好的实现家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的融合,促进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 家文化 现代企业文化 融合方式

随着现在城市的发展以及经济的进步,在很多方面很好的实现了企业的发展与进步,在此基础上怎样更好的推动现代企业文化的发展与建设,成为现代企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根据家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之间的玩美融合,能够很好的推动现代企业的发展与进步,文章着重对家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之间的融合进行详细分析,实现家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之间的融合。

一、家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阐述

家庭是我国社会组成的重要因素,每个家庭都是社会上的一份子,对于家文化在我们身边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文化形式,但是却也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一种文化形式,家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之前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家文化是组成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现代企业文化也是社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相互辅助与实现,家文化在现代企业文化中的融合,很好的对企业的发展与进步,同时家文化在企业文化中应用过程中,也很好的实现自身的文化发展价值。从国家发展与进步上来讲,家文化是民族形成与强大的基础,对于家文化来讲,是推动民族发展与进步的基础,对于家族成员更是影响深远,对于人们的发展以及各种行为处事等都进行着约束于管理。在家文化的影响下,人们更容易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等,帮助家族成员更加清晰的认清社会发展与进步,认清自己的发展方向,为自己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家文化中对于团结勇敢的精神进行不断传递,将这种家文化融入现代企业文化中,利用家文化中的家族团结精神等优势更好的推动现代企业的发展。这种文化之间的融合与实现,很好的推动了现代企业文化的完善与优化,同时根据现代企业文化中的勤奋刻苦、尽职尽责等精神帮助家文化之间实现丰富。根据市场经济发展与进步的角度下,更好的实现现代企业文化与家文化之间的完美融合,更好的实现现代企业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文化的丰富与发展。

二、家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之间的融合发展

家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之前的融合主要是顺应社会对时展的需要以及丰富社会文化的重要内容,家文化与现代文化企业之间的融合,更好的增强了企业现代文化发展的进步,以及现代企业的进步与发展,并且很好的丰富了家文化的发展热荩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根据社会发展角度以及现代企业发展角度方向进行分析,详细的阐述了家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之间的融合,实现整体上的发展。根据家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之前的发展与融合,根据发展历程进行详细分析,实现改善与优化。

首先,利用家文化的发展进行分析,家文化在现代企业文化中的发展逐渐渗透其中,家文化在现代企业发展逐渐在现代企业文化发展中形成固定的发展规模,并且在现代企业管理与经营等方面都产生重要的作用,但是现代企业文化中家文化渗透的并不理想,在很多方面还需要更深一步的进行渗透。从企业现代文化发展中的企业规模上来讲,不断创大企业发展形式,在管理方面以及企业的经营手段等方面,进行不断创新,改善企业经营运行中管理与经营为一体的方式,将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之间进行科学分离,在提高经营管理的基础上,加强家文化在现代企业文化中的融合,逐层改善基础上实现现代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其次,根据家文化中的企业文化发展进行分析,根据现代企业文化子啊发展中的自由发展方式进行加强,现代企业文化在没有改革与优化期间,不管是经营方式上还是管理文化上都比较单一,不利于现代企业的发展与进步。随着社发展的进步,传统单一的企业文化发展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与进步,因此需要根据在现代企业文化发展的需要对家文化进行深入分析,促进家文化于现代企业文化发展之间的融合,创新现代企业发展的经营模式以及进步,当然在不断改善与创新基础上,现代企业文化与家文化之间的融合还需要时间。

最后,利用现代文化融和的方式对家文化进行完善,根据现代企业文化发展的企业特色为出发点,在企业的管理模式上以及企业经营手段上不断进行创新,改善传统企业经营模式中比较落后的企业文化,积极推动家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发展之间的融合,将家文化中的积极向上精神与现代企业文化中的职业精神之间进行结合,团结企业发展的中心凝聚力,根据企业更加完善的发展实现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家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之间的融合是促进现代企业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现代企业文化与家文化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利用逐渐渗透的方式更好的实现现代企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第2篇:传统文化与经营管理范文

【关键词】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8-039-02

一、毕节试验区民族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丰富

(一)毕节试验区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

1.彝族文化。毕节试验区是彝族历史文化保存得最多且最完整的地区之一,其丰富的彝文古籍在全世界都是首屈一指的。有被著名地质学家丁文江先生组织编译出版的享誉海内外的《爨文丛刻》等纸本古籍,有《妥阿哲纪功碑》、《水西大渡河建桥碑》等金石彝文古籍,有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的彝族《铃铛舞》,被戏剧大师誉为中国戏剧的源头、被中外专家称为“人之初、戏之始、舞之源”,有被第一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的彝族古戏《撮泰吉》等;彝族的民间风俗风情、节日活动,涵载着十分丰富的彝族传统文化,火把节、彝族十月年等等都是这样。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神秘的“向天坟”,有专家认为与彝族古代的天文学密切相关,是彝族古代的“天文台”。

2.苗族文化。毕节试验区苗语中蕴涵着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对苗语的研究可以寻绎到内蕴深厚的苗族历史和文化传统信息。现在已经整理出版的口碑文献有《纳雍苗族丧祭词》,《苗族丧祭》,《苗族民间故事选》等。苗族服饰的丰富内容。尤其是其工艺如蜡染、刺绣、提绣、挑绣等都非常精细,其图案构成的艺术观感非常强烈,具有非常高审美价值。

苗族的歌舞艺术内容繁多,口琴、三眼箫和芦笙都是流传广泛的乐器,其中尤其以芦笙舞最为著名。曾经在波兰获得过世界民间文艺最高奖―金山杖奖的苗族芦笙舞“滚山珠”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作品。苗族文学目前主要以民间文学最为丰富,其体裁有诗歌、故事、格言、谚语、谜语、古词等。

3.回族文化。回族文化最明显而又突出的特色就是信仰伊斯兰教,这个共同的信仰把回族人民紧密凝聚在一起。威宁自治县全境有55座清真寺,而清真寺是集中反映伊斯兰文化最有代表性能建筑,凝结了伊斯兰文化的精华。回族节日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和主要是妇女过的姑太节。回族文学主要以民间文学为主,尤其以民间传说居多,有《老蛇和人》、《哎勒娥》、《水神下凡保草海》、《猫的来历》、《蜜蜂的传说》等,这些传说都与回族的有关。此外还有白族、布依族、仡佬族等世居民族文化等等。

(二)毕节试验区旅游资源丰富

毕节试验区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织金洞,为世界上开发供游览的最大最美溶洞;有国家级森林公园百里杜鹃,总面积130平方公里,杜鹃品种达23种,阳春季节,繁花似锦;有国家自然保护区草海,是与滇池齐名的高原淡水湖之一,面积27.5平方公里,有鸟类155种,草海被誉为云贵高原的明珠,“鸟的乐园”;有国家级风景区“九洞天”,7公里伏流连九洞,集古、奇、秀、险、幽于一体;有贵州屋脊韭菜坪风景名胜区,面积26.5平方公里,有贵州第一峰、千亩石林、万亩草场,自然景观秀美、奇险;有赫章可乐、威宁中水是古夜郎文明探幽寻秘之地;有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等红色旅游景点,是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圣地。此外,区内广阔的岩溶地貌,绮丽的自然风光,众多的名胜古迹,著名的革命遗址,浓郁的民族风情,均是旅游开发的宝贵资源。

二、毕节试验区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上认识不够。毕节试验区的民族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都是原生态的,体现“真山、真洞、真水、真花、真文化”的原生态特色,但认识上还不够深入,主要体现在:一是认为旅游只是提高知名度而已,很难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二是认为旅游资源开发是就事论事,就洞开发洞,就水开发水,旅游景区单调,没有注重民族文化资源与各种旅游资源的融合,很难发挥旅游的聚集效应。

2.体制上有待完善。旅游的经营管理主要是政府主导、门票收入,缺乏市场主体运作。政府在相关旅游景区设置相应的机构或部门,从基础设施建设到经营管理大包大揽。而政府管得太多,太宽,是很难经营管理好旅游这一产业的,旅游业的经营管理和市场开拓必须由旅游公司等具有市场主体的企业来运作,但毕节的旅游却缺乏这样的市场主体。

3.旅游景区缺乏相应的文化元素,聚集人气难。毕节试验区有“真山、真水、真洞、真花”,这是上帝赐予毕节的天然之宝,也是发展旅游业重要条件,但文化是旅游之魂,是旅游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元素。然而我们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对文化元素的重视不够,给游客留下的印象是虽然震撼却很单一。譬如,大方宣慰府,给人的感觉是几栋房子、几张椅子,几件漆器,如此而已。再如织金洞,洞内洞外两重天,洞内震撼而洞外平淡,给人的感觉总是缺少些什么。

4.旅游商品的开发不够.在毕节试验区的旅游景区中,有一定规模的旅游商品是苗族的蜡染、刺绣、提绣、挑绣和漆器,因而旅游商品的品种、数量极少,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开发。

三、毕节试验区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

(一)以清凉气候统领民族文化旅游

毕节试验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季风气候比较明显,降雨量较为充沛,立体气候突出,全区各区县多年(1951--1998)平均温度在10℃~15℃之间;年日照数在1096-1769小时之间;无霜期为245-290天;年均降水量849-1399毫米之间。20lO年,年平均气温在12℃~15.4℃之间,年平均日照时数在995.2小时~1631.6小时之间,年平均降水量在727.3mm~1193.2mm之间。可见毕节试验区气候是广大游客所向往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前提下,在全球气候不断变暖,我国的东南沿海和内陆低洼地区夏季出现酷热的高温天气的环境下,毕节试验区以清凉气候统领民族文化旅游,打造清凉旅游品牌,开拓旅游市场,不但条件具备,而且时机成熟。

(二)以财富的理念经营民族文化产品

统文化是一笔丰厚的财产,经营和发展好传统文化可以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当传统文化特别是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的可供消费的特点被人们认识之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财产、文化产业、文化经济等等理念就会被人们所接受。如果认识到民族文化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财,而且是所在地区的文化财,乃至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财,那么我们认识民族文化的视角将会得到更新,对民族文化的认识也会得到提高。因而,作为一种财产,人们就会把它作为一种资本进行经营。

(三)推进旅游产业的市场化改革

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旅游产业的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旅游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市场需求是旅游业发展的原动力,市场需求变化决定了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因此,推动旅游业发展,把旅游业培育成现代服务业,必须遵循旅游经济发展规律。利用市场化手段,搭建民间资本与旅游业之间的互动平台,为旅游项目寻找资本,为资本寻找旅游项目,积极探索旅游业与金融业融合发展新模式。而政府的作用主要是指导、规范与服务,为旅游市场主体提供公开公平、竞争、开放的旅游发展平台。

(四)以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为载体,开发旅游商品

一是要编制旅游商品开发园区规划,明确旅游商品开发取向。深入挖掘民族工艺,发挥旅游商品开发的规模和聚集效应。

二是要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拉动旅游商品开发。市场需求是拉动旅游商品开发的外力,必须努力突破大小交通瓶颈制约,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吸引外地游客旅游消费,为旅游商品开发创造需求,促进旅游商品开发。

三是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着力培育旅游商品市场主体。旅游局牵头,各相关部门配合,对工艺美术大师、能工巧匠进行调查登记,建立人才档案,组织旅游商品开发创业培训,协调银行提供小额优惠贷款,鼓励其创办企业开发旅游新产品。要优先为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申报项目,并积极为项目建设落实用地、环境评价及资金配套等,并对开发旅游商品的企业给予奖励。

(五)促进民族文化与旅游景区的融合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搭台、文化唱戏是提高旅游资源观赏性和地方知名度的内在要求。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目的地,只会使绝大多数游客“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由此可见,文化和旅游天生就有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那么如何实现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元素融合发展呢?

一是深刻认识文化与旅游的联系。文化与旅游紧密相关,二者有着天然的联系。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提升旅游内涵,旅游实现文化价值。旅游是文化消费的重要形式、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文化形象的重要载体和文化繁荣的重要支撑。文化赋予旅游魅力和活力,提升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可以在融合发展中达到互促共赢,产生叠加放大效应。旅游为文化创造市场需求,文化为旅游插上腾飞翅膀。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能够活化历史、丰富旅游,让文化更生动、旅游更精彩;能够提升、增值传统产品,赋予传统产业新活力;能够促进城市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

第3篇:传统文化与经营管理范文

Abstract: Hospital is affiliated to the culture of enterprise is a special performance of enterprise culture, but it was not entirely to corporate culture. In recent years, the hospital positively learned useful experience and practices of Chinese and foreign enterprise culture which promote the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hospital. So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same and difference of enterprise culture with hospital culture and use reasonable part.

关键词: 企业文化;医院文化

Key words: enterprise culture;hospital cultural

中图分类号:F270・7 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3-0324-02

0 引言

文化一般为道德、哲学思想、艺术等,引申到企业文化、医院文化中就是它们所倡导的精神、理念。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上世纪八十年代兴起企业文化。企业员工共同分享的行为规范与核心价值等称为企业文化,它是一个重要动力源使优秀企业基业长寿,也是一种重要工具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

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医院文化并逐渐发展起来。它是指一个医院独特的文化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是以价值为核心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一种以提升医院竞争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文化力量与资本积累。

企业文化与医院文化相比,它的兴起、发展与总结的内容要丰富、时间要早。两者的属性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企业文化的功能,医院拿来借鉴,使医院文化得以发展与丰富,医院管理得以加强,促进医院可持续性、全面、健康发展。

1 企业文化与医院文化的相同性

企业文化与医院文化属于文化的一部分,它们的规范和作用、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发展与要求是相同的。

1.1 企业文化与医院文化的规范与作用 医院文化和企业文化都是最新的管理科学,一定要把管理和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使其职能作用能够得到发挥。实行文化管理的过程就是对科学严格管理的实行。不仅要使“硬性”作用在制度管理中得到加强,而且还要使“软性”中的教化作用在文化管理中得到加强。医院文化与企业文化所具有的精神力:一种信仰、追求、理想所具有的激发力、感召力与约束力,是其强大作用的来源。

1.2 企业文化与医院文化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 作为社会不同的两个系统的企业文化和医院文化,在文化管理的形式与内容上它们是一样的。医院向病人提供的技术服务和企业向社会提供的物质产品,行业行为准则与规范,以及共同的经营服务理念、价值观念、精神境界,是它们的文化元素反映出来的,是一种群体意识,是为文化全体成员所认同、接纳而形成的,即成为文化体内在的共同约束、共同追求、共同信仰与统一准则,又成为文化体外在的制度文化形象与规范。

1.3 企业文化与医院文化的发展方向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不同的历史阶段的文化具有不同的历史特征。作为企业文化与医院文化,它们发展方向是一致的,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等特征。同志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作了十分明确而简要的概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就要求企业文化和医院文化在建设中要注重鲜明的时代性、浓郁的民族性、高度的科学性、广泛的大众性。

2 企业文化与医院文化的相异性

虽然企业文化与医院文化都属于中华文化的文化体,是现代中国特色文化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发展的历程和生产经营服务对象是不同的,具有特异性。

2.1 企业文化与医院文化的经营与服务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企业组织力量,它能将一个组织的众多成员聚集在一起,围绕一项共同的事业协同工作。企业作为生产力的承担者,在生产领域它是产品的生产者,在流通领域它是商品交换的经营者。企业文化是通过企业全体成员的文化理念、精神等体现在一个产品或一项技术或一项服务上[1]。一种企业文化的起源与公司创始人的创业意识、人生哲学、经营理念息息相关。迅猛发展的新经济时代的以网络和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促使知识成为一个重要的因素决定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受到冲击的新经济浪潮中,根本性的改变了企业所面对的自身的管理方式、经营方式及企业的市场需求、管理对象、竞争环境等,这样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中企业文化管理就凸显出来了。通过中外成功企业发展的例子可知道,在他们做背后支撑的是优秀的企业文化。例如中国海尔集团、日本松下电气公司等,主要因为他们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因此经营绩效才能长盛不衰。实践证明,企业之间合作、交流和沟通的基础与通用话语正是企业文化。由此可知,新经济一方面增加着新的内容给企业文化,另一方面也赋予新的形式在企业文化中,新的演变趋势就呈现出来。

医院文化的特征、作用与企业文化具有相通性,但医院文化作用的对象有所不同,医院文化教化医院全体员工,服务对象是患者。医院是一个特殊机构,其效益的获得不是靠生产产品,而是靠一种特殊的服务,这种服务针对的是一些特殊的的人物,这些人物的身体和心理受病痛的折磨已经发生了重大的扭曲和变化[2]。由此医院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应当从以人为本的观念出发,在关心人,体贴人,帮助人,温暖人的状态下,实现医院的目标,达到人的身心健康和精神健康。就是在传统医学文化的基础上,把救死扶伤、人道主义的传统文化与整体医学、人文关怀的医学观点和现代医院的科学管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并使之成为医院管理及其全体员工的思维方式,整体理念和行为标准的过程,是创建现代医院文化的基本流程[3]。由此可见,医院文化的传播者要提供服务对象是比较单一的,对人文关怀的需要更多。它在社会生产力中充当维护者的身份。

2.2 企业文化与医院文化的基础与成分 影响企业文化、医院文化的因素是很多的。以企业文化而言,企业文化一般以民族文化为基础,不同的产业结构的企业也具有不同的企业文化,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也是这样,有其历史的传承性、也有其民族的传统性,还有着本身组织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新的文化思想,每个企业都具有不同历史传统和经营特点,企业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建设具有正确方向和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又有根据其特点建立自己特色的文化。企业有了自己的特色,而且被社会所公认,才能在企业之林中独树一帜,才有竞争的优势。

就我国医院文化而言,大多数国有医院有“公性”成分,部分独资医院和合资股份制医院具有“私人”成分,它们各自的文化形成不相同,但是无论公私医院,都需要一种文化精神作指导,健康向上的医院文化,对医务人员的群体意识起着导向、激励、凝聚、约束和辐射作用,为新时期医院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医院文化作为医院“实力”,对技术进步是一个强大的“助跑器”,文化力量是医院在医疗市场永恒的竞争力。医院文化水平的高低是医院整体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决定着医院的兴衰[4]。只有建立与医院有关的文化根基,医院才能够获得生存和发展。企业文化具备多元性,医院也要有差异性,因此,企业文化和医院文化势必就体现出不但具备多元性同时还有差异性,这是其基础和成分共同决定的。

3 医院文化借鉴企业文化的可行性

企业文化为医院文化所借鉴是可能的:一是,企业文化相对于医院文化来讲,其形成发展相对较早,也有良好的理论体系;二是企业文化有较多和较大的文化层面以及文化规模,成果也相对丰富;三是,对于优秀的和现金的文化,我们都可以采取“拿来主义”;四是使医疗服务体制改革深化,公立机构基本垄断改变医疗服务,这样就使不同所有制的带有企业性质的医院不断增多,为企业文化被企业式的医院所吸收进而形成新的医院文化,提供了可能的途径。

医院文化最主要的是借鉴企业文化的功能。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和众多企业的实践,企业文化主要有激励、育人、凝聚、约束、融合、审美、辐射、导向功能。借鉴是为了吸收,吸收是为了发展,形成个性鲜明的医院文化。医院文化将成为医院员工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循的理念与行为方式的总和,是由医院发展方略、经营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组成,是医院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深层动力[5]。

综上所诉,通过对企业文化与医院文化相同性、特异性的一般比较,医院文化可借鉴企业文化功能的阐述,其目的在于探讨文化管理的共性与个性,不同行业之间的互相学习与借鉴,从而发展丰富中国文化管理和管理文化。

参考文献:

[1]张云初,王清.企业文化实践[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5.

[2]孟志辉.医院文化理念创建与构建[J].中国医院管理,2007,27(9):45-46.

[3]王彬夫,秦霞玉.关于传统中医文化与现代医院文化结合的时间和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11):45-46.

第4篇:传统文化与经营管理范文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企业文化的建设与研究备受关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基石和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所在。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应引起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重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何建设和塑造企业文化,将备受关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越来越表现为企业文化方面建设与发展,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已成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之所在。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条件下,对企业文化的研究、运用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要以一种全面、动态、历史和全球的经济战略眼光,积极营造以人为本、创新为本的企业文化,为企业经济战略发展与科学管理提供最有力、最长效的平台。目前,企业文化又是企业管理中最模糊的领域,企业文化建设也是迄今为止对企业来说最具挑战性的一环。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赋予现代企业管理者一种全新的意义。

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对现代企业文化的研究

从企业文化现象的发现到企业文化研究的发展来看,应该注重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思路与方法。使企业文化研究的新成果,直接指导企业建设与发展。当代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主要应侧重于以下方面:(1)在中国五千年文明背景下,探讨和研究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研究现代企业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文化的关系,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企业环境、企业发展和企业创新的关系等,提出适合中国基本国情、民情、社情的企业文化理论;(2)加强企业文化的应用研究,不断提高企业的社会竞争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测量、诊断和评估.首先企业凝聚力方面,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粘合剂,可以把职工紧紧团结在一起,把企业的利益和广大员工的利益统一起来,在此基础上,企业就能够形成强大凝聚力,推动企业文化发展;其次是导向方面;导向包括价值导向和行为导向;再次是激励和约束功能,企业文化能够起到精神激励的作用,能够将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与激发起来,能够将人们的潜在智慧诱发出来,使员工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要有制度来约束,约束功能能够提高员工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加强企业文化的追踪研究,企业文化的塑造不是一次完成的作品,要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变化做出及时的调整和改变,对企业文化追踪研究的价值不可低估。

二、正确处理好企业文化与经济、社会、人文等方面的关系

企业文化是在现代工业文明和市场经济发展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思想和理论,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既是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又是当今社会新经济时代所倡导的价值理念,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着人们的观念,从而为社会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丰富社会文化的内涵。当今社会,是网络经济、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等先进文化大发展大融合时代,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文化素养,直接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发展。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很好体现,是通过企业家这个载体。企业家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直接运用于企业发展和企业管理过程中,形成独特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准则、行为规范、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和企业产品的文化品味。开放的、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源泉和基础,而这样的企业文化来源于企业家对社会发展方向的把握,来源于企业家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对当代社会文化变迁过程的深刻理解。社会文化对企业文化发展产生影响的另一个途径是对市场的渗透。不同的社会文化影响人们的价值选择,社会文化的变化也会引起人们在价值选择方面的变化,影响人们对产品的认同程度和心理需求。自上个世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观念由原来的注重产品的使用价值,转变为在严格对待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产品的品牌、售后服务、环保性能和更新换代的前景,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多样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因此,企业在塑造企业文化、确定企业经营策略、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方向上,做出相应的调整,使产品、经营和社会文化之间协调与相容,在此基础上,企业为社会提供的就不仅仅是一种产品,而且还是一种社会文化。

三、注重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的环境意识、生活品味在企业文化中的体现

当今时代人们的社会人文素质的不断提高,对日益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不仅仅对数量方面有更高的要求,更加注意质量方面的提高。这些方面对企业生产和发展提出了新挑战,而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企业社会形象和声誉的良好体现。对企业信誉不仅看企业的技术环保、人力资源环境、金融环境、投资环境、市场需求环境等,这些固然是企业发展所依存的客观环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短期效益和生存。此外,还有政策、法制、社会评价、公平竞争、社会信誉等主要由人为因素控制的社会发展软环境,对企业文化发展的影响看起来较为间接,然而实际上对企业长期的经营业绩和企业的竞争力有着潜在而深刻的影响。在经济发展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的今天,这些环境因素在21世纪呈现更加复杂的联系和难以想象的变化,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在其发展战略、经营策略和管理模式方面及时做出调整,通过对企业主导价值和经营理念的改革推动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策略的转变,形成企业文化竞争力。

参考文献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现代企业管理》

第5篇:传统文化与经营管理范文

在瓷业古镇快速推进城镇化的战略进程中,通过改革释放城镇化发展潜力,注入休闲旅游元素,促进城市生态体系和人文环境的打造和升级成为古镇再造的重要出路。

一、整合游憩资源

(一)根据《景德镇市“十三五”时期旅游业发展规划》要求,古镇着力推出以御窑遗址、龙珠阁、景德镇陶瓷馆、陶瓷历史博览区为主线陶瓷文化旅游精品游;以瑶里风景区、高岭山、浮梁古县衙为主线的乡村风情精品游;以景德镇陶瓷学院、创意陶瓷工业园区、三宝陶艺村、明清园为代表的当代瓷业文化精品游;以故居、宏毅祠为代表的红色文化精品游。

(二)保护好老城区以及历史街区的风貌,重点做好老街区、老厂区、老窑址的保护和利用工作。

(三)加强休闲思想对旅游过程的渗透,根据游客的参与需求,使得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从事与体验相关的活动。

(四)应该结合景德镇特色的休闲旅游资源,适当合理的开发一些休闲农业、自然生态产品等,如开发景德镇特色小吃食品,将景德镇的特色小吃(碱水粑)采用现代包装技术,推向休闲旅游消费市场,以满足不同阶层休闲旅游消费者的需求。

二、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一)以区域内主体景区作为交通节点,以旅游中心城市作为枢纽,加强交通运输网络建设,推进古镇高速公路、铁路、民航及地区内部交通线建设,缩短内部空间转移时间,为客源在有限的时间里游览各地景区构建通道。区域应尽早开通城市旅游专线,改变区域部分景区间换乘公路交通耗时过长的现象。

(二)统筹利用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现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加强“智慧景德镇”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公共服务及社区管理等方面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加快推进城市感知系统、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运营海量信息捕捉和处理、信息决策系统等软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地理信息、智能交通、社会治安、环境管理、市容管理、灾害应急处置等智能化信息系统。

三、改善城市治理环境

从旅游项目、旅游需求、旅游供给及制度层次入手推进环境友好与资源节约建设。按照“显山、露水、透绿、靓景、洁净”的要求,治理三边(山边、路边、水边)和“三节点”(城市中心节点、市民活动节点、交通枢纽节点),打造城市景观走廊。加强风景名胜区和旅游景点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抓好旅游景区及周边环境、公路铁路沿线整治,改造提升主要景点公厕、标牌、停车场等服务设施,规范购物、餐饮等经营场所,同步开展景区周边村庄环境整治提升。按照“连点成线扩面”的总体要求,集中精力、集中资源、精心打造沿昌江五桥和南河四桥两条的特色景观带(廊道)。

四、打造文化传承载体

文化是增强城市休闲旅游吸引力的重要符号。

(一)注重在新区建设中融入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元素,既要建设一批反映陶瓷文化、徽文化、红色文化、历史文化、生态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又要重视“一街一景一路一灯”的文化景观改造,实现现代城市功能、现代建筑功能、新型建筑材料与传统文化元素的有机结合,与原有城市自然人文特征相协调。注重城镇文化多样化发展,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交融,形成多元开放的现代城市文化。

(二)加强老城区历史文化传承保护。保护好老城区以及历史街区的风貌,重点做好老街区、老厂区、老窑址的保护和利用工作。保护好北起观音阁,南至小港嘴,东至马鞍山,西临昌江的老街区建筑风貌,民风民俗和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保护历史脉络,以“一轴四片六厂”现代工业遗存保护为核心,打造集现代服务业和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于一体的陶溪川国际陶瓷文化产业园;推进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和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提升企业竞争力

(一)以市场为导向,以资产为纽带,通过发行债券、股票、合资、融资等创新资本经营理念,鼓励省内、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境外大企业与古镇合作组建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旅游集团或旅游联合公司,实现规模经营,提高运行效率,改变原有单一企业“散小弱”的状况,盘活资产,降低成本,解决资金建设不足问题,培育古镇旅游业的主力军。

第6篇:传统文化与经营管理范文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发展

企业文化是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思维、心理和行为方式,是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反映了企业的精神面貌,而且有利于振奋斗志,提高劳动生产力和群众素质,具有导向、凝聚、协调、规范、鼓励功能,对发展企业,造福职工有重大作用。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指企业在技术因素之外所独具有的价值体系、行为方式、文化积累、文化传统,包括企业价值观念、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行为规范和思想方法等。

1 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

早在五十年代,在我国的一些大型国有企业中,就有自己独具特色的经营理念,如鞍钢宪法、大庆铁人精神等,当时虽未冠之以企业文化的概念,但实际上发挥着企业文化的价值功能和整合功能。后来,随着人们对精神激励作用的客观认识和对物质激励手段的运用,人们迅速从精神控制的桎锆中觉醒起来,这些“企业文化”也由于未能适应时代的变化而逐渐衰落了。从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在引进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的过程中,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模式又被引入我国的企业中。一时间,许多企业都风起云涌地搞起了企业文化,在全国掀起了企业文化的热潮。有些企业模仿外资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的一些形式,如热中于搞文艺活动、喊口号、统一服装、统一标志,有些企业还直接请广告公司做CI形象设计, 认为这样就是塑造企业文化。固然这些都是塑造企业文化的一般做法,但是,由于多数企业忽略了在这些形式下面的内涵和基础,因此就给人一种误导,似乎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开展的文化活动或企业形象设计。直到九十年代中期,中国的企业文化热才逐渐降温,许多在当时企业文化热中涌现出来的明星企业也纷纷星辰坠落。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在此期间,也曾有学者对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表示过担忧,他们提出了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等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在当时并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2 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就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把握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要加强企业文化的研究,提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理论,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的科学理论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适应于改革开放的需要,适应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具体需要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要加强企业文化研究。二十一世纪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应该坚持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主要侧重于以下三个方面:一,在中国文化背景下, 探讨中国企业文化的基础理论,研究企业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文化的关系、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企业环境、企业发展和企业创新的关系等,提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理论;二,加强企业文化的应用研究 , 关于企业文化的测量、诊断、评估和咨询的实证研究,在此过程中,推动企业文化实践的发展;三, 加强企业文化的追踪研究,企业文化的塑造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作品,它要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变化而作出及时的调整和改变,才能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对企业文化进行追踪研究的价值是不可低估的。

第二,要正确处理好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既是社会文化变迁的缩影,又通过其新技术、新产品所倡导的理念引导市场潮流、引领社会时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人们的观念,从而为社会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丰富社会文化的内涵。社会文化对企业文化产生影响的途径之一是通过企业家这个载体,将其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运用于企业发展和企业管理过程中,形成独特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准则、行为规范、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和企业产品的文化品味。这是社会文化渗透于市场经济运作过程的一种重要形式。一种开放的、适应性强、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很明显是多数成功企业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源泉和基础,而这样的企业文化来源于企业家对社会发展方向的把握,来源于企业家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对当代社会文化变迁过程的深刻理解,来源于企业家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观念和素质。没有这些对社会生活的深厚积累,要塑造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并把握其发展是比较困难的。

第三, 注重企业环境变化对企业文化发展的影响

第7篇:传统文化与经营管理范文

关键词:孙子兵法;企业经营战略;领导艺术;人才战略

引言

兵家管理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明史最受世界瞩目的一页之一。兵书中所揭示的战略战术理论和经营管理原则被世界各行各业吸收和发扬, 使古代兵法焕发出新的青春。在诸多兵法思想宝库中,以《孙子兵法》为典型代表。《孙子兵法》被誉为中外古代第一兵书。此书不只为世界军事学家视为瑰宝,现今海外不少企业界人士也从此书中汲取其思想精华,用之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而得益非浅。

日本企业家大桥武夫著有《用兵法经营》一书,是专述以兵争战术之法来进行企业经营管理的,书中说:他的公司从《孙子兵法》的军事理论中,获得很高的益处,使他经营的业务迅速发展起来。[1]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史密斯是一位有战略学头脑的计划者,他自称经营之道是从多年前中国的《孙子兵法》中学到的,美国C.S.乔治在他所著的《管理思想史》一书中曾说:你如果想在管理方面有成就, 就必须读《孙子兵法》。

由上可以看出,现代人研究古代兵法,并非坐而论道, 而是着眼于实际,将兵法兵要与经营管理相结合,最大与最小对比,求以最小代价即最小成本获得最大胜利即最大利润。本书主要从《孙子兵法》与现代企业经营战略、领导艺术和人才战略等三个方面做了简单的论述。

一、《孙子兵法》与企业经营战略

企业经营战略,是指导企业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总体谋划。《孙子·计篇》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不可不察也。”《孙子·谋攻篇》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企业经营战略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不能不认真加以研究。而制定企业经营战略的首要问题,则要做到“知彼知己”。以企业的内外划分,所谓“彼”指企业的外部环境;所谓“己”指企业的内部条件。在与竞争对手较量的过程中,对手为“彼”我则为“己”,如果不能做到“知彼知己”,就不能制定出符合主客观条件的企业经营战略。

《孙子·计篇》又说:“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一日道,二日天,三日地,四日将,五日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这本是衡量战争胜负的五点依据、五个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它进行企业环境分析,以便制定符合生产经营活动规律的企业经营战略,使企业沿着一条正确、健康的道路,顺利地向前发展。

二、《孙子兵法》与领导艺术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这是《孙子兵法》对将帅提出的严格要求。企业领导也应具备这些素质。“智”,企业领导以其所处的位置要求能做到足智多谋,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信”,即企业领导要注意在群众中树立威信,要言而有信,才能赢得职工的支持。“仁”,要求企业领导者关心群众,发挥企业集体的作用,帮助职工解决个人无力解决的困难。“勇”,即做企业领导工作要有魄力,富有开拓精神,敢于负责,敢于冒风险。“严”,要求企业有严明的纪律,领导者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同时还要注意教育职工遵守厂规、厂法,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秩序。以上五点,是对企业领导者最基本的要求。每一个企业领导者都应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以适应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要求。

《孙子兵法》谈到如何利用手中权力的问题!“不知三军之事而问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将能而君不御者胜”。企业领导者在工作中要注意分清什么是自己应做的,什么是应让别人去做的。要注意适当的授权,不要对下级过多的千预。上级向下级授权至少有三点好处:第一、可以节省领导者很多时间,腾出精力来研究企业的经营策略(下转第59页)(上接第57页)、经营方针等大事;第二、授予下级一定的权力,可以增强下级工作的灵活性,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第三,通过授权,还可以将复杂的目标分解开,变成各部门的小目标,更有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2]

企业经营要处于领先地位,领导者还必须要有超过一般的认识水平。孙子说:“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日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这是说,预见胜利不超过一般人的见识,算不得高明, 经过力战而后取胜,天下人都说好,也算不得了不起的高明, 就象能举秋毫算不得力气大,看得见日月算不得眼明,听得见雷霆算不得耳聪一样。古时所说善于打仗的人,都是在确有把握容易取胜的条件下战胜敌人的。拿经营企业来说, 一个企业家求生存发展,在改进管理措施方面,必须超过一般企业管理人员的见识,善于预测消费者的需求,生产市场适销的产品,这些作到了,容易取胜的条件具备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就稳操胜券,也就是达到了“善之善者”的地步。

三、《孙子兵法》与人才战略

管理学上非常重视用人,对人才应作适当而有效的评定、遴选和培养,这样才能使企业结构中各部门、各层次的人员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怎样用人,孙子精辟地说:“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这是说,善于打仗的人,很会因势利导,对部属不求全责备,要善于造成一种形势、趋向,人就会被带动起来。有的企业领导,在业务开展不利时往往埋怨属下,工作不积极,缺乏上动性。对此情况,孙子的主张是“不责于人”,而要“择人而任势”,人无全才,用人不宜责问人的短处,而应着重发挥其长处。择人,现在叫开发人才资源,这是企业成败的关键。怎样择人?“为政之本在于任贤”,任贤与择人是一件事两种说法。孙子曾说:“任势者, 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切之山者,势也。”这是说,善于任势的领导,他指挥将士作战,如同运转木石一样。木石的特性,放在平坦处稳定,放在陡斜处就滚动,方的稳当,圆的容易滚动。所以善于指挥打仗的人要造成有利势态,就象把圆石从千初高山上推滚下来那样。这就是所谓的“势”,所以企业家要善于把本单位的人员组织起来造成一个势态。在择人上,要知人善任,才能因势利导,这样才能人尽其才,发挥出每个人的特长来。天津永利碱厂的创办人范旭东曾经说过:事业的真正基础是人才。有了人才,“任势”才能发挥得好。[3]

结语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给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增添了无限光辉,它向世界传播了智慧之光,它悠久澎湃的的生命力是人类文化的一笔巨大财富。《孙子兵法》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更是体现了这一点。所以我国的企业家们更应该好好研习和借鉴《孙子兵法》的用兵之道,并且将它们运用到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去,实现传播传统文化与成功的企业经营管理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周止礼《孙子兵法与现在企业管理》.

第8篇:传统文化与经营管理范文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企业文化;以人为本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韧性精神、自省精神和人格精神等价值观念,润泽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商人,并形成了儒商的文化传统。当代中国企业家也应当从几千年的文明中汲取营养,培育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以对现代企业管理提供重要的理念支撑。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1]它不仅可以对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起导向和约束作用,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而且还可以更加鲜明地将本企业同竞争对手区别开来,以便消费者对企业进行识别,进而产生认同感。企业文化产生于企业长期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它又为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服务。企业文化始于国外,进入中国后便需要跳出西方管理理论的框架而与中国文化体系相融合。中国现代企业文化发展的最根本问题是企业文化的中国化。在《企业文化》一书的序言中指出:“中国的企业文化在与国际交流中最有生命力的还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那部分。想发展、繁荣中国的企业文化,一方面要吸收国外企业文化的优秀部分;另一方面要把我们好的传统继承下来,在融合的过程中创新,实现两种文化的对接和超越。”[2]

中国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是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之上的,市场经济首先是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演进过程中逐步产生的,其内在充分反映了西方所尊崇的自由以及契约等精神,这些精神必然会对中国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产生根本性影响。

同时,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它具有继承性、差异性、相对稳定性以及民族性等特点。因此,中国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同时也要结合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充分体现企业文化的民族性特点。实质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之间也存在共通与兼容的一面。中国文化之所以持久的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恰恰在于其强大的适应性与宽容性,不断的自我调整,与时偕行。正是这些共通与兼容才保持了中华文化的时代性,也构成了现代企业文化的民族特色。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不仅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其中的儒家文化可以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因此,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显得非常重要。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助于培养员工的忠诚度,有助于促进企业和谐,有助于企业奉行“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助于建立企业诚信等方面。

(一)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能够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人为本”能够使员工自觉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勤奋、自省和人格精神有助于员工提高自爱自重意识。儒家的“君子”人格思想,有助于员工提升其人格品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对自我身心的修炼。一个人要成为有所作为的人,就要注重正身、自律,化伦理为德性,“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3],以实现个体的“内圣”。儒家修身思想强调道德约束先于法律约束,强调治理主体的自身素质。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3],强调了人的主动性,以及贤人、圣君的决定作用。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员工要通过“修己”实施自我管理、自我约束,遵守职业道德,增强奉献精神,以更好的胜任本职工作。

(二)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员工的忠诚度

“忠”是忠诚、尽心竭力之义。“忠”还包含忠于职守、勤奋努力的意思。孔子强调“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3]。这些思想有助于使员工树立恭敬谨慎的工作态度和奉献精神,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只有忠诚、勤奋的员工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当企业的目标和员工的个人目标统一的时候,才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人本主义。在现代企业中,员工们忠诚敬业、严于律己是企业宝贵的财富,更是企业发展的坚定基石。但忠诚的员工是企业教育和培训出来的。从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同一的角度来看,企业有责任和义务教化员工。而教化员工的最好方式就是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企业文化中,使员工注重“修己养性”、“内省自律”,使其人格不断得到完善,基本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只有这样,企业才会拥有良好的企业凝聚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会有更强的战斗力竞争力。

(三)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促进企业和谐

中国传统文化中富含和谐的理念,并将和谐视为极高的一种境界。《中庸》一书中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3]就是将“不偏不倚”的中和状态视之为天地万物的大本大源,和谐统一乃是世间万事万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法则。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与“和谐”理念,不仅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强调人自身的和谐。它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提倡社会责任感,鼓励勤奋工作。“以和为贵”是儒家伦理思想中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矛盾非常重要和有效的工具。在人与人的相处中,“以和为贵”思想强调人只有以爱人为出发点,才能够达到人恒爱之的境界;在个人修养上,强调要讲礼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为人处事上,要讲礼仪和礼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和为贵”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和谐理念不谋而合。“和谐”理念强调群体利益,追求群体和谐与发展。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伦理规范融入企业,与现代企业运行机制相协调,可以培育企业员工的恪尽职守和主人翁意识,形成企业内部的和谐风气和团队精神。

随着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企业要保持自身的稳定发展,迫切需要培育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对内形成凝聚力,对外形成吸引力。通过企业和谐文化建设,培养企业内部共同的理想、目标、价值观念与行为取向,有利于员工团结一致,形成企业合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和为贵”的思想,是现代企业文化发挥凝聚力功能的重要途径。因此,建设现代企业文化需要努力培育和建构“以和为贵”的企业伦理,使企业对内能够保持部门之间、员工之间、上下级之间关系的协调和有效沟通,对外能够建设与政府、同行、客户之间的和谐关系,从而达到利益同一、共同双赢的效果。

(四)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企业奉行“以人为本”的理念

“人为贵”、“人为本”、“仁者人也,亲亲为大”[3]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其本质就是爱人、关心人、尊重人。所谓以人为本,是指在企业的管理中,要以人为中心,尊重人才,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尽量满足人才提出的合理要求,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氛围,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的。

企业由人组成,企业的发展最终也是为了人。人是企业中最重要的生产因素,在企业的发展中具有决定的意义。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构建企业文化,拥有优秀的创新型人才,推动企业发展,必然要求企业树立一种以人为本,唯人兴业的企业管理理念。只有重视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将员工的利益、客户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放在企业利益之前,企业才能在竞争中求得发展,获得长久的信誉和竞争优势,同时企业才能拥有长久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而且,企业文化的重要目标是激发员工的潜力和创造精神,改善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作为企业最宝贵、最稀缺的资源,对企业的核心能力培养具有关键意义。现代企业管理,要从以物为主的管理,转变为以人为主的管理;从硬性管理,转变为柔性管理。优秀的企业文化,应该以人为本,平等待人,关心各级员工的需求,提倡团队精神。

(五)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建立企业诚信

儒家思想认为,诚信是人性之本、大道之源。儒家认为“在心为德,施之为行”,无德即无行。孔子认为“德”的基本内容是仁义,“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诚之。”[3]诚信是市场经济的最高智慧。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以商业道德为前提的,道德是市场经济的通行证。

企业道德的核心是诚信,诚信是做人之本,也是企业立身之本。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信用经济。重约守信、言而有信、诚信为本是现代企业必须具备的商业道德,也是公平有序竞争的基本条件。从长远来看,企业只有严守商业道德,讲求诚信,才能够与客户建立起长久的良好关系,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市场优势。商业道德中的诚信表现为讲究商品质量,货真价实,严守合同协议;对政府、社会、合作伙伴、员工讲诚信、讲道德。在目前中国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牢固树立以契约意识和商业诚信为代表的商业精神,只有重约守信,讲究双赢,自觉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才能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为企业的品牌树立和长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德,吴剑平.企业文化与cI策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企业文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第9篇:传统文化与经营管理范文

1.以人为本。在此基础之上,更着重强调了人才选拔任用的重要性,而不是单一的个人主义。由“爱人”外延至“得人”和“用人”,再引申到现代企业管理之中,也是同样适用的。“爱人”并非指要对“爱”所有人,而是灵活而不冲突地通过人性化的手段进行企业管理。管理活动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并非是敌对阵营的角色,而是管理活动的参与者和协作者。许多企业通过人性化的措施使得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得到缓解,也使管理更加轻松,企业内部和谐,增强了企业凝聚力。“得人”和“用人”则是指管理者慷慨选拔任用可以满足企业要求,为企业做出贡献的人,并能够有效利用他们的能力,做到“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再者,许多企业的管理者都会有体会,企业不可能以一人之力运作,但得到的人的品质往往良莠不齐,并且除了稀缺型人才,辅助型人员也十分重要,“犁牛之子新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便是这个道理。另一方面,这也是为什么管理者对每一职务的人员安排并不是统一高标准,而是需要对不同种类的人员采取不同的对策,只有这样才能使其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让集体的的行动力拥有1+1>2的效果。2.礼。儒学范畴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礼”。“礼”指一种规章制度,也可以理解成道一种德规范。孔子认为“礼”是修养的标准,也是治民的标志、治国的依据。从今天的视角看,“礼”可以是法律、社会道德。但是作为一种规范,“礼”在现代企业管理里拓展出了更为广阔和丰富的内涵。作为市场经济的有机体,每个企业都必须适合自身情况的公共准则,才可以作为企业对外行为的依据。对内部,用来规范员工行为的准则,也是“礼”的具体体现。不过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很多人忽略了一点。孔子在提倡礼的前提下,更提倡遵循“礼”的精神,而非形式。所以很多企业并不是缺少各种繁琐的条条框框,而是缺少适合企业情况的管理条例,更重要的是,企业员工缺少自觉遵守管理条例的意识,才会使得许多企业的规章制度知识“纸上谈兵”。3.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论语•子路》之中有一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一句就提醒了管理者自己的角色在企业管理中起到多么重要作用。儒家有“百姓有过,在予一人”的话,也是表明了管理者,也是领导者是管理的关键。管理者的自身素质是个人独有,管理者自身的品行、作风会对被管理者有重要影响,这也是很多企业管理者早早就认识到的一点。管理者,也可以称领导者的一些特质是天生的,但是提高自身素质、培养个人魅力、遵守诚信都是必须要做的功课。只有这样才能在企业中树立威信,得到员工、合作伙伴和消费者的信任,做到真正“取信于民”。这样一来,儒学之中的“信”的思想,也得到了延伸。然而把视线放在生活中,可以发现这“一人”有时候并不仅仅指职权最高的人,而是可以拓展为一批人。由企业领导者所挑选的骨干精英,也可以充当这“一人”的角色。这些人才不仅在才能贡献上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更是同企业领导者一起,对企业员工和社会公众,都起到了表率作用。

二、儒学管理思想的对现代管理的重要启发

1.开放兼容。站在历史、政治等多种角度来说,儒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样的开放性也是儒家文化能够有如此浩瀚内涵的原因。在对传统文化有强烈认同感的基础上,一些经营者发现,即便着智慧结晶的时代背景是千年以前,却仍可以与现代行为理论接轨。所以企业的管理,必须具有开放性、兼容性。管理者经可以有针对地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理念,也可以借鉴中外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也可以通过对骨干人才的培养,协同提高管理能力。中国的企业只有找到能够承受住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共同考验的管理理念和体系,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2.可发展持续发展。儒学在数千年的历史中,能够推陈出新、海纳百川,不断发展至今,足以体现了其强大的可发展性,然而对企业来说,可持续发展也是长远的目标。企业的管理者在学习管理理念、进行管理实践的时候,必须以发展为目标,并以此为标准作出决定。在企业中,管理者个人的精神品质,以及在企业管理过程中通过条例所体现的企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企业诚信、企业态度,坚持以仁爱为核心的企业精神、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和职业使命感等,都是企业管理可发展性的具体行为。西方管理思想集大成者彼得•德鲁克曾提出企业使命理论,也是与此不谋而合。3.和而不同。对于“和而不同”这个启发,个人认为有两种不同角度的启发。首先,是企业对于内部的管理。前面也提到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需要有的和谐性,这页是一个企业能够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和谐相处能够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拥有更多沟通,方便管理活动的进行,同时也可以增强企业凝聚力和企业归属感。但和谐并不意味着言听计从,只有不拘泥于职位限制,用于说出自己的“不同”才能给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其次,从大的方面入手,商海茫茫,但企业管理的基础理念却是相差不远。儒学中“和而不同”的观点在此也可为经营管理者点一盏明灯。虽然基础理念相差不远,但是万千企业各自情况却不同。所以企业管理者应当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从平庸的“和”中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管理之路,找到自己的“不同”才能使企业不失生命力。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