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阶段环境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现阶段环境监测;存在问题;发展措施;环境保护
1.我国现阶段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
1.1我国环境监测工作快速发展
(1)随着我国环境自动检测技术的发展,环境自动监测能力得到进步的提升,这也归功于我国多年一直以来对自动监测技术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我国针对七十个城市建立了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并对三十一个省份和十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开展了全国环保系统环境监测信息卫星通讯系统的建设;在淮河流域及部分省市开展了污染源废水和废气在线自动监测试点工作并已取得了重要成果。
(2)环境监测科研工作迅速发展
全国出现了一批知名的环境监测技术专家和业务骨十,开展了涉及环境容量、排污许可、空气污染预测预报技术及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等方面重要的研究课题,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3)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的形成
我国已有各类方法标准400余项,多数污染因子均已有控制标准和监测方法标准,初步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环境质量标准体系和环境质量报告制度。在一些区域进行的预计污染物调查研究及部分城市开展的城市空气质量预报,在群众中产生强烈的反响,极大的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
1.2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
(1)环境监测队伍建设尚存问题
环境监测队伍素质与紧迫的形势和繁重的任务发展不协调。环境监测人才的引进、管理、培养等缺少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导致我国多数环境监测机构人员结构不合理,出现监测人员知识结构老化、业务能力参差不齐,特别是缺乏复合型高级监测人才。一些新的科学技术被逐渐应用到环境保护工作中,监测技术与方法的不断更新、完善,对监测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这要求我们的监测人员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业务知识。
(2)资源配置不合理
环境监测工作需要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如果缺乏,那么监测工作只能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不到发展,即使业务水平再强的监测人员,不能借助先进的仪器设备,也难以完成高质量的监测任务。
我国环境监测在资源配置上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而另一方面,又存在资源配置手续、制度上的不健全,造成资源上的浪费。特别是一些基层监测站的仪器。
(3)监测技术能力不足,未能有效控制监测质量目前我国环境监测的技术设备相对落后、自动化程度低,大多数仍以人工现场采样、实验室仪器分析为主要的监测手段,各级环境监测站普遍存在重视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忽视环境监测的全过程质量管理,监管力度不够, 自我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薄弱,使环境监测质量体系得不到有效的运行。
2.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对环境监测工作的地位、重要性认识不足很多环保机构及主管环保工作的领导对环境监测工作的地位、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上我国环境管理工作偏于末端治理,即只有哪里出现了污染,才到哪里调查监测,因而造成我国环境监测工作一直处于被动的污染监测阶段,没能切实做到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提供全方位的超前服务。
2.2监测经费投入不足,监测设备陈旧
环境监测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必须配备先进的监测和化验设备,监测仪器设备既要反映仪器本身的性能,又要反映监测和污染治理效果数据的可靠性。经费投入不足,导致监测站的设备不能得到更新、更换、添置,大多数仪器设备处于淘汰半淘汰的状态,缺乏与形势要求相配套的设备,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污染物种类的增加、浓度的变化,原始的监测设备远远适应不了现有监测任务的需要,更谈不上为环境管理提供及时、准确、高效的决策依据。
2.3监测人员配置不当,影响监测工作
环境监测工作对监测人员要求很高,具备以下条件,懂技术、业务精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但由于我国部分地区对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把各级环境监测站看成了“执法的二线”,把环境监测工作当成了软任务,在人员配备上重视程度不够,随意降低监测人员选择标准,甚至把专业不对口、年龄偏大的人员安排在监测部门,致使环境监测站无法完成繁重的监测任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环境监测工作不被人重视。
3.环境监测的发展对策
3.1提高对环境监测地位、重要性的认识
随着环境科学的发展,人们既关注化学物质的污染,又同样注意到辐射等各种物理因素所带来的危害;不仅关注环境污染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而且也逐渐意识到环境污染给生态系统造成的不良影响;不仅关注常规的污染物质,也越来越关注痕量污染物质。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法制建设,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实施行之有效的“环境影响评价”、“排污收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等制度,而这些制度的建立,首先就需要我们加强环境监测工作,才能及时、准确的掌握环境质量和污染状况,为管理部门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3.2资金投入增加,完善监测设备
环境监测工作必须配备精良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相应的测试手段,这就要求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作保障。各级环保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部门和各级环保部门的支持,力争将监测站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科研经费和专项经费全额纳入同级财政年度经费预算,并做到逐年有所增加,有条件的还要积极开辟新的经费来源,充分利用各种援助资金、民间资金等。
要根据环境监测工作的实际需要,完善环境监测购置仪器的调研、审批手续,有计划、有组织的配备、更新、更换环境监测设备,加强环境监测的技术装备保证环境监测工作向测试手段多样化、技术规范化、信息资料计算机化的方面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3.3加强环境监测队伍建设
环境监测是准确地测取数据、科学地解析数据和合理地综合运用数据的过程,准确、可靠、可比的监测数据是环境科学研究工作的基础,是环境管理的依据。要求环境监测队伍必须是一支素质过硬的队伍,有较宽的知识面,同时要求监测人员熟悉国家环境保护和环境监测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熟悉监测技术,掌握监测质量保证的内容、程序和方法,并且要善于分析总结数据变化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
3.4加强制度建设,督促监测部门履行职责
首先:要落实环境监测责任制。各个有关部门要切实完善和落实责任措施,对未履行职责、措施不到位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各级环保部门要积极督促环境监测站做好环境监测工作。
其次,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为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客观,维护环境监测数据的法定权威性,必须严厉打击监测工作中出现的失职渎职的行为。
关键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环境问题
目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加快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作为社会成员之一,企业不但是导致环境问题产生的最主要责任者,其自身生产经营各个方面也受到了环境问题的影响。因此,必须尽快确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开展环境会计的信息披露工作,为企业和社会环境管理提供有用信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我国经济的科学可持续发展。对于现阶段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笔者认为:(1)只能主要依据现有的会计核算体系与会计核算资料,对现阶段可以进行披露的内容进行界定,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2)必须对现阶段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进行初步统一,以保障会计信息的客观性与可比性。
结合环境会计信息的特性及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现阶段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应包含以下内容:
一、企业财务状况方面的环境会计信息
(一)企业资产方面的环境会计信息具体应包括:
1、企业的环境资产。环境资产是指企业用于环境治理与环境保护的资产,是指由于符合资产的确认标准而被资本化的环境成本。企业的环境资产有四种形式,一是环境存货。包括企业开展环境保护与环境治理工作需用到的某些特殊的材料,如进行污水的净化处理需要化学制剂,或虽非环保用的特殊材料,但该材料购入及使用的目的是用于企业的环境工作;对产品进行环保包装用到的特殊包装物;企业的环境管理部门日常所耗用的材料等。二是环境固定资产。环境固定资产是指符合企业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企业用于环境治理与环境保护的资产项目。包括用于治理污染的机械设备、专门的治污场所,如污水处理厂等;企业用于监测环境变化情况的仪器设备;企业环境工作部门的办公楼、办公设备等。三是环境无形资产。企业以环境治理与环境保护为目的而购入或自行研发的专利技术、专有技术等确认为企业的环境无形资产。四是环境长期待摊费用。企业因进行环境清理或污染治理等工作而发生支出时,如这笔支出的受益期涉及到多个会计期间,需在多个会计期间进行摊销,则确认为环境长期待摊费用。
2、环境问题引起的企业资产的价值减损。具体又分为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环境减值。(1)存货的环境减值。在以下情况下应确认为环境问题引起企业存货价值减损:企业进行生产、运输、储存、使用时会造成环境破坏需要发生额外费用的存货;由于国家法律、法规调整或消费者普遍抵制使某些存货项目使用受到限制甚至报废;经检测或证明对环境具有危害后,企业存货低于以前的价值。(2)固定资产的环境减值。包括为某项固定资产发生环境方面额外支出;需对某项固定资产产生污染进行专门清理发生的费用;因环境问题导致企业固定资产使用价值降低等。(3)无形资产的环境减值。无形资产也会因环境问题出现价值减损,这种减损比较模糊但却实际存在,如存在环境损害的专利权、专有技术以及存在污染问题的企业商标使用权、商誉等都会因为其对环境损害使其价值降低,有的甚至变得一文不值。
(二)企业负债方面的环境会计信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其产品和劳务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企业需要承担相应责任,从而形成真实的确定性负债或者或有负债。环境负债指企业因过去环境事项所形成的,需在未来以资产的流出或劳务的提供来履行的义务,特点是企业过去发生的、符合负债确认标准、并与环境成本相关的义务。环境问题涉及的企业负债项目主要有:
1、环境应付账款与环境应付票据。企业因发生购买环保材料、环保设备或雇请专业的环保机构与人员等环境经济事项而形成的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确认为企业的环境应付账款与环境应付票据。
2、环境其他应付款。包括企业的环境工作不符合政府的要求或标准时被政府机构课以的罚款;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所产生的环境污染对他人造成伤害时必须进行的赔偿。
3、环境应付工资与环境应付福利费。(1)环境应付工资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如果因环境问题而存在对职工人身健康的危害,或有发生危害的可能,企业为了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而对受到危害或遭受危害威胁的职工提供超过正常工资以外的额外补贴。(2)环境应付福利费是指工作环境存在环境方面的危害或危害的可能,企业为职工提供相关的保险;当危害发生后,企业为职工的医治、疗养、养老等支付的超过正常福利的额外费用。
4、环境应交税金。目前我国已经开始征收的环境方面税种只有资源税,因此资源税是环境应交税金的唯一确认内容。随着政府环境保护工作的加强,我国可能会加征新的环境方面的税收。
5、环境其他应交款。政府按规定向企业征收的除环境税金以外的排污费、环境方面的管理费等费用确认为企业的环境其他应交款。
6、环境长期借款与环境长期应付款。环境长期借款是企业为进行环境治理与环境保护工作而向金融机构、环保组织等借入的偿还期超过一年的专项借款。企业的环境长期应付款是企业采用补偿贸易方式引进用于环境工作的国外设备而应支付的价款;以及企业采用融资租赁方式引进用于环境工作设备而形成的融资租赁款。
7、环境预提费用。企业在日常会计核算中为进行环境治理、环境清理等工作而预提的费用确认为环境预提费用。
8、环境或有负债。企业在以下情况下应确认环境或有负债:(1)因企业发生重大环境事故而在可预见的将来向受害者或国家支付一定的赔偿、罚款或为环境的治理与恢复发生的支出;(2)因环境问题而引起的未决诉讼,企业可能因为诉讼需要向法院支付一定费用或发生赔偿支出。
(三)环境会计应披露企业所有者权益方面内容所有者权益项目中受环境问题直接影响的项目主要是“资本公积”。企业在治理环境污染的过程中,可能会接收环保组织、其他企业机构或个人无偿捐赠,这将导致企业资本公积的增加。
二、环境会计应披露的企业经营成果方面的内容
(一)环境费用按照环境责任原则的要求,企业生产经营造成对生态环境损害需要以污染后的某种支出作为赔付与补偿;按照预防为主的原则要求,企业也有可能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或之前采取积极的措施,发生必要的费用。
1、与环境相关的税收及政府收费。包括政府对正常排污与超标排污征收的排污费;对生产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损坏的产品和劳务征收的专项治理费用;对使用可能造成污染的商品或包装物的收费以及对企业征收的与环境相关的税收。如资源税等。
2、罚款与赔付。包括超标排污或污染事故的罚款,因污染环境m造成他人的人身和经济损坏的赔偿等。
3、环境期间费用。包括环境管理费用,即企业专门的环境管理机构和人员经费支出及其他环境管理费用;环境财务费用,即企业因为进行环境治理而借入的借款所发生的利息费用等;环境营业费用,即企业在销售产品、提供劳务的日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环境问题相关的各项费用,如企业对产品进行环保包装而发生的费用。
4、日常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支出。包括已发生的污染现场清理支出和目前计提的预计将发生的污染清理支出;监测企业生产经营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监测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和产品对环境的影响而所发生的支出;恢复被企业污染破坏的环境所发生的支出,例如矿山填埋及矿山占用土地复垦支出等;为减少和控制污染而使用新型无污染设备和材料所增加的费用;为进行清洁生产和申请绿色标志而发生的专门费用。
5、停工损失。企业因污染严重而被政府机构勒令停产限期整顿发生的损失。
6、其他。未包含以上各项与环境问题相关的费用。
(二)企业的环境收益环境问题给企业不仅带来支出与损失,还给企业带来一部分收益,其中有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对于环境问题引起的间接收益,主要表现为环境支出减少(如利息节约和环境税费与排污费减少等),不需在收益中进行重复披露,对于难以用货币金额来计量的隐含收益按照谨慎性原则不予披露。对环境问题引起的直接收益必须以一定方式进行定量披露。由于环境问题引起的企业直接收益主要包括:(1)环境方面的其他业务收入,如企业利用三废生产并销售非主营业务产品所得的收入。(2)环境方面的补贴收入,即企业因环境工作显著或行业原因而得到政府的补贴将增加企业的补贴收入。(3)环境方面营业外收入,如企业获得外单位环境损坏方面赔款,或对违反环境工作规则的内部职工罚款收取的营业外收入。
三、环境问题引起的企业现金流量的变化
环境问题引起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变化项目有:(1)现金流出项目。包括以现金方式发生的计入企业产品成本的环境支出;企业因环境问题发生的对外罚款、赔付;企业因环境方面诉讼发生的费用等。(2)现金流入项目。包括企业开展环境方面经济业务取得的收益,如企业销售利用三废生产的产品、企业销售排污许可证、企业销售不需用环保材料取得的收入等;企业因环境问题获得的赔偿、罚款收入;企业因环境工作业绩获得国家的补贴及税费返还等。环境问题引起企业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变化项目有:(1)现金流出项目,如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支出现金。(2)现金流入项目,如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收入现金。环境问题引起企业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变化项目有:(1)现金流入项目,如企业以开展环境工作为目的借人的专项借款。(2)现金流出项目,如企业为偿付环境借款本金与利息支出的现金。
四、企业的环境绩效
环境绩效作为企业环境工作及环境投资的效果,是环境会计的重要核算内容。及时、客观、真实地披露企业环境绩效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不容忽视的内容。企业环境绩效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企业在环境方面的基本情况。如企业在环境方面开展的工作,在改善环境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及它们对环境的影响和效果。
2、企业环境政策的目的与目标。如认定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考虑环境问题的范围,企业的环境政策和环境程序,产品的承诺和评价等。
3、企业环境管理分析。包括分析从事环境治理、检测、研究机构和人员情况;环境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环境目的与目标实现情况等。
4、环境法规执行情况。环境法规执行情况的好坏,既是环境业绩问题,同时也是财务效果问题,应列为环境绩效信息披露的首要内容。
5、环境质量情况。主要环境质量内容应该包含污染物排放情况;主要环境质量指标达标率;发生污染事故情况,如污染性能、环境和经济危害;环境资源的耗用量,如水、电、煤、石油、矿物等耗用量;有毒有害材料物品使用和保管情况。
6、环境治理和污染物利用情况。污染治理和污染物利用情况包括污染治理项目完成数、污染物处理能力、污染物治理设施运行状况、主要污染治理情况;各种污染物回收利用的总量、回收利用的产品产量、产值、收入、利润等。
五、与环境问题相关的会计政策与会计制度
对于与环境问题相关的会计政策与会计制度方面的内容,可以依据惯例在企业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具体内容如下:(1)编制环境会计报告所采取的特定程序和方法。如采用什么方法确认环境支出与环境效益等。(2)说明环境项目的特征。如某种环境负债有无优先要求权。(3)重要的会计政策。如环境资产的计价与摊销方法、资产的环境减值准备的确认与计量方法。(4)环境会计变更事项,包括环境会计方法变更、会计估计变更等。
(一)环境会计与环境信息披露
在我国学术界,尚没有关于环境会计的权威定义。各专家学者所探讨的环境会计,多是针对国外的情况进行介绍和评论。但是,国外对环境会计的看法也不够统一,从笔者掌握的外文资料来看,国外将利用货币工具对环境问题进行管理的范畴都统称为环境会计,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环境会计主要着眼于国民经济中与自然资源和环境有关的内容,是运用物理和货币单位对国家自然资源(包括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的消耗进行的计量;因此,也常被称为“自然资源会计”。微观的环境会计主要反映环境问题对组织财务业绩的影响以及组织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影响,一般分为环境差别会计和生态会计两大类。其中,环境差别会计事实上是传统会计中处理环境问题的部分,它以货币为单位计量环境问题对公司带来的财务影响;生态会计则是环境会计在传统会计领域之外的新发展,它以物理单位(例如千克、焦耳等)计量公司对环境造成的生态影响,并进一步划分为内部生态会计、外部生态会计和其他生态会计三个分支。就此而论,国外的环境会计实际上是一种把生态效应、资源资产、企业环境补偿及其相关财务处理等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综合体系,与我们一般称谓的财务会计大相径庭。
环境信息披露应当是环境会计的主要表现形式。具体来说,我国现阶段的环境信息披露主要在于各企业的范围内,主要是针对企业的环境状况而披露的治理环境的费用、由于环境因素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以及“绿色产品”和“绿色经营”带来的收益等。由于这样的信息一般是用企业的财务数据来表示的,所以也常被称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二)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
应当说,我国的环境会计信息有很多属于宏观性的,比如,国家对维护生态平衡已经有了很大的投入,这些投资带来的效果怎样呢?就我国现阶段的管理水平,还很难直接回答这样的问题。可是,在企业范围就不一样了,企业对自身因治理环境的耗费和收益各是多少?对现在和将来的影响怎样?与国家的环境保护法规又有多大的差距?应当是了如指掌的。因此,我国现阶段的企业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对外披露与环境有关的财务信息。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与环境会计信息有关的披露还只限于企业范围内,而且主要是上市公司。比如,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其1999年的年度报告中就这样进行了披露:
环保因素的限制:磷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存在对“三废”进行处理的问题,1996年、1997年和1998年公司已陆续投资了199万元、24万元和31万元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渣进行了一系列的治理、预计1999年环保投入将达到35万元。目前,公司各项环保指标均已达到了国家标准,并在1997年被评为湖北省合格化工清洁文明工厂。另外,近年国内某些地区禁止使用含磷洗涤用品,将对公司产品市场带来一定影响。
针对环保因素的限制:公司将进一步加大环保投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和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国际标准。对后续拟投资的项目,坚决贯彻“三废”治理与生产装置建设“三同时”的原则,即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产,把“三废”消灭在生产过程之中,使环保指标一次性达到国家环保标准。
当然,这样的披露带有用财务数据对环保状况进行总结的因素,与一些西方国家企业披露的信息相比确实“粗”了一些,但是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一般是这样的。
(三)搞好环境会计与环境信息披露的重要意义
笔者认为,将与环境有关的业务事项专门收集、形成环境会计信息并对外披露,对于环境保护工作是极有意义的。即,虽然这样的内容看起来很简单,但是我们可以就此进一步思考以下问题:如果企业的生产经营会对自然环境形成污染,它是否重视了这样的问题?如果企业属于对社会环境有强污染的企业,它们在怎样防止污染环境?作为这样的上市公司,若不举出与环境有关的财务数据,怎样让社会公众放心?怎样让股民对它投资?作为国家对企业环境的管理,以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如此等等。
通过这样的分析还可以看出:社会管理机构、投资者(含银行、股民等)等需要企业,特别是处于强污染状况的企业及时提供有效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带有综合性的财务信息,从各方面加强对企业环境污染的约束。这是非常重要、切实可行的。对我国现阶段的情况而言,这是必须要做的工作。
二、环境审计及其必要性分析
(一)环境审计及其特征
按照笔者的理解,环境审计应该是由独立的审计人员,按照国家的环保法规与相关规范,对各级政府、企业能够用会计信息反映的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鉴证、评价,使之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审计活动。
进一步,笔者认为,应当将环境审计的对象分为企业能够用会计信息反映的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和各级政府能够用会计信息反映的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这首先因为,企业能够用会计数据的方式解释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以这样的财务数据为基础,能够实现对企业环保状况的有效监督。但是,环境审计与环境会计在工作内容方面并不见得就是等同的。具体来说,我国虽然还没有关于环境方面的宏观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但不见得就没有对宏观环境事项进行审计的业务。比如,我国的生态治理工程都是通过财政资金的投入而实施的,对环境资金投入及其使用效果的审计,应当属于宏观环境审计的内容。但我们必须承认,与企业的状况相比,进行对政府部门的环境保护监督,难度要大得多。一是由于一些环保事项刚刚开展(如集中供热、使用无铅汽油、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城区绿化等),尚没有进行这样监督的实践经验;二是由于各管理机构的工作纵横交错、彼此之间协调配合不够;三是由于这方面的相关法规未见健全。但笔者要说明的是:既然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审计有此功能,我们就应当开展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并努力促使这方面工作的圆满实现。
【关键词】环境材料;农业生产;环境治理;应用
一、环境材料和农业环境概述
环境功能材料、生态材料等指的都是环境材料,这些材料可以被应用于人类生产、制造以及加工当中,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使用功能,但是会产生最小的环境负荷。
环境材料能够协调环境,生a材料中只需要耗费较低的资源和能源即可,排放的温室气体也相对较少;同时环境材料拥有较强的舒适性,不仅经济实用,同时也具有美观舒适的特点。我国现有环境材料包括地环境复合材料以及高分子材料等,对于我国的农业生产以及工业生产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1]。
二、环境材料在盐碱地土壤改良中的应用
(一)盐碱地危害性
土壤盐碱化是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拥有较大面积的盐碱地,在总体的耕地中,20%的耕地都具有一定程度的盐碱化状况。盐土指的是拥有高于0.6%的易容性盐存在于土壤表层中,在盐碱化土地中,植物无法对水分进行有效的吸收,也可能在成长过程中,吸收了过量的高浓度离子,从而产生单盐毒害。同时,过多的盐分产生于植物体内,将导致严重的生理代谢失调现象产生于植物中,从而无法进行有效的光合作用[2]。值得注意的是,高盐浓度会导致呼吸困难,但是低盐浓度对呼吸是有利的,因此,盐碱地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很容易导致植物蛋白质分解和死亡的现象。
(二)环境材料在改良盐碱地中的应用
现阶段,我国在积极进行改良盐碱地的实践过程中,综合应用了多种措施,包括生物、化学水利或物理等,而对环境材料的应用,属于现代化学手段中的代表。现阶段,我国在发展中,将两类环境材料应用在盐碱地的改良中,第一类为加钙环境材料,其拥有较强的替换功能,典型的有石膏、煤矸石和氧化钙等;第二类是甲酸环境材料,拥有一定的化学作用,典型的材料包括酸性肥料、腐殖酸以及硫磺等。
三、环境材料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一)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
不合理的农业施肥、利用污水进行灌溉以及工业污染等是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现阶段,我国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高达2500×104hm2,其中总农田面积的1/5已经遭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土壤耕作层是重金属滞留的主要位置,一旦发生重金属滞留现象,其滞留的时间都相对较长,无法在微生物的基础上被有效分解,长此以往,将导致植物、土壤中的水分都成为重要的介质对重金属的危害进行传递,从而影响人类健康[3]。同时,在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过程中,难度较大。
(二)环境材料的作用
在修复重金属土壤的过程中,现有的关键技术拥有工程措施、物理化学措施、生物措施以及化学改良措施四种类型,现阶段,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是生物修复技术和化学固化修复技术。
从整体上来看,在化学修复技术中,化学固化修复技术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在对该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将重金属固化剂和重金属钝化剂加入到土壤中,从而转变土壤中重金属的理化性质,这样一来,在沉淀、吸附作用的影响下,会降低生物有效性和重金属的迁移能力。现阶段,我国广泛应用的重金属稳定固化修复材料包括无机矿物、磷酸盐和有机堆肥等。其中,能够促使重金属产生稳定效应的材料是矿物材料和有机材料,在对这些有机质进行应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还原土壤中的Cr6+,同时生成Cr3+,导致毒性在土壤中有效降低,并促使重金属向硫化物转变并沉积。在控制和修复重金属土壤的过程中,含铁矿物、磷酸盐以及沸石等也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这些材料同时还具有易获得的特点,在对其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只需要花费较低的成本即可。而在应用环境材料治理重金属土壤的过程中,高分子保水材料是一种新的材料内容,其能够有效固化重金属,降低重金属对植物的污染程度,同时还会减少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材料是环境学和材料学相结合的产物,从我国农业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现阶段我国必须科学应用环境材料加大农业生产和环境治理力度,在将环境材料功能充分发挥出来的基础上,为我国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彭丽成,黄占斌,石宇等.环境材料对Pb、Cd污染土壤玉米生长及土壤改良效果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4,19(6):1386-1392.
【关键词】经济发展 EKC曲线 非适用性 对策
一、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1、我国已进入重化工业主导的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
随着我国经济从改革开放之初的“轻化”型经济特征向自主主导的、带动力较强的、可持续的“重化工业”方向发展,2002年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为12.6%,其中重工业增长率为13.1%,轻工业增长率为12.1%,2003年则分别提高到17.0%、18.6%和14.6%。两年中重工业比轻工业的增长分别高出1个百分点和4个百分点,重工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也从60.9%提高到64.6%。重工业增长不仅明显超过轻工业,成为带动工业增长的主导力量,而且从整个经济增长来看也发挥着主导作用。1998-2002年工业增长为9.2%,同期GDP增长7.7%,工业增长高出GDP增长1.5个百分点;2002年GDP增长10.2%,工业增长8.0%,工业增长高出GDP增长2.2个百分点。2003年GDP增长9.1%,在农业和服务业增长速度均比上一年有所减慢的情况下,工业增长速度却达到了17.0%,高出GDP增长7.9个百分点。同时,我国已把加快城市化发展、逐步消除二元结构,作为调整结构、扩大内需的长期战略。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农村人口,城市化又长期处于滞后状态,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提高,农村居民进入城市所释放出来的潜力不可估量。因此,工业尤其是重化工业增长速度的加快是经济由单纯的外向带来型向自主主导与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发展型转变的重要标志与体现。
2、我国的经济结构仍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加入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行列,90年代随着吸收国际直接投资的迅速增加,世界制造业向我国转移形成浪潮。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500强在华投资的73%集中在制造业领域,极大地带动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但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这些外商投资的加工业制造业企业仍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其资本与技术含量都较低,主要涉及原材料工业,利用我国低廉的劳动力价值与环保门槛较低的“比较优势”,赚取大量利润。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主要利用劳动力无限供给(人口红利)、资源的粗放经营的特征没有实现向主要依靠常规生产要素的投入、主要依靠生产率提高的模式的改变,这是我国处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低端的不得已的体现。
3、发展不平衡现象更加突出
重化工业容易造成资源集中和市场的垄断,拉大城乡、地区和产业之间的发展差距,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平衡。主要原因是:资本的集中带来财富的集中,人的能力的差别带来收益的差别;地区资源禀赋的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川气东输工程气源所在地的四川要求将天然气的深加工产业留在四川则是“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在资源利用、高端价值链争夺博奕中”的最好例证。根据库兹涅茨曲线经济发展倒U型曲线,各种不平衡现象在重化工业阶段将达到顶峰。
4、资源和环境制约增强
我国人均资源不足,经济发展与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矛盾突出。我国人均耕地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2%,人均淡水资源为27%,石油资源最终可采储量仅占世界总量的3%,而单位产出的能源或原材料消耗增加,将使我国短缺的一些重要战略性资源特别是石油和矿产品的供求矛盾进一步加剧,对国际资源的依赖也会明显加强。城市化加快发展也会带来生活方式的改变,汽车、住宅业的发展对于能源、矿产和土地资源的需求也会带来“三废”排放的增加,给已经非常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
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及其成立逻辑条件
1995年,库兹涅茨在其经典论文《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中表述:“在从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极为快速转变的经济增长早期,不平等扩大,一个时期变得稳定;后期不平等缩小”,这就是著名的“库兹涅茨假说”最早提法,学术界亦称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将其应用在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关系时则表述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恶化程度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逐步加深,达到一定严重程度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得以改善,环境状态随经济发展水平呈“倒U型”态势。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出现可能的解释主要有两种:第一,经济增长过程中产业结构的变化,从清洁的农业经济到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经济再到清洁的服务业经济造成了EKC现象的出现;第二,在工业化的第一阶段,污染增长很快,增加物质产出比保护环境有更大的优先权,人们更偏好就业和收入。快速的经济增长不可避免地造成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和严重的环境污染,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但在经济发展的这一阶段,人们没有更多的资源用于保护环境,以致于忽视了环境污染对可持续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在工业化的下一阶段,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开始重视环境问题,并且也有能力解决环境问题了,污染水平就随之下降了。那么根据我国的经济特点,随着产业结构的变迁,是否会出现EKC现象呢?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如下。
1、EKC“倒U型”曲线成立应满足三个基本条件。
(1)经济发展具有较高的自由度。从经济体制方面来说,只有在实行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或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较高的自由度,EKC假说才可能成立,在计划经济体制色彩较浓的国家或区域不可能出现。(2)政府成功地担负起“道德人”的角色。是否具有“道德人”所拥有的财富积累的能力与水平,并实施积极、有效的公共环境治理与保障政策。(3)经济增长处于一个长波周期之内,在一个经济增长周期之内,国家或区域经济增长要先后经历发动,起飞和成熟阶段,以实现国家或区域经济与环境的持续、稳定增长与改善,而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是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不够高,WTO成员国中相当数量的国家还不承认我国完全市场化国家的地位;我国的财政集聚能力还很有限,西部地区老百姓的吃、穿、住的基本生存问题还未彻底解决;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较多,经济很难进入长波周期的稳定发展轨道。
2、发达国家的环境改善以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为前提
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前提,发达国家“环境倒U型曲线”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的。而我国目前正成为世界工厂,成为跨国公司实施落后生产能力的天堂,“污染天堂”假说认为,环境标准较低的国家其企业比拥有较高环境标准国家的企业更具有竞争优势,从而环境质量标准较低的国家将更能吸引国外高污染产业的落脚。因此,EKC在我国不具备可实证化的产业环境基础。
3、我国不具备依靠EKC曲线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基础
任何经济学的假说都有严格的前提备件,EKC曲线也不例外。在一定意义上,关注经济学假说的边界条件比关注假说本身更重要。EKC曲线隐含了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生态阀值”(生态环境承载力)足够大,它假设无论污染多严重,生态环境都是可逆的、可恢复的,因而拐点总是存在的。在我国,尤其在经济承载量大的东部地区,其生态环境承载力经得起这样的假设吗?假如生态环境恶化到不可逆、不可恢复,EKC曲线所假设的拐点还可能出现吗?EKC曲线从来就没有经受过不可逆转的生态阀值的考验,以我国脆弱的生态阀值来探这个底,在理论上是幼稚的,在实践上是灾难性的。
三、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不够协调的对策
1、EKC曲线不能成为环保工作无可作为的“宿命论”依据
环境趋于改善的拐点从来不会自动出现,解决中国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施最严格的环保政策。发展是人类的主题,环境总是经济发展的副产品,没有发展就没有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将伴随着人类发展的全过程。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发展,如何在发展中尽可能把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降到最低程度,并同时保护环境。
2、加强对GDP增长的有效控制,实现持续协调发展
GDP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首先,它在引导经济活动最大化的同时,也相当于促使资源占用和生态破坏达到最大化;其次,GDP核算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甚至主导着各个层面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1)自然资源和土地保有方面:自然资源和土地占用要有严格的限制,18亿亩的基本农田红线底线不能突破。(2)宏观经济调控方面:GDP的过快增长必然导致金融风险、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风险,所以宏观经济必须有一个牵制GDP增长的力量。(3)生态环境保护方面:GDP的增长或多或少会导致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谓能够既带来经济利益又带来生态改善的“双赢”只是一厢情愿的虚幻,所以代表环境利益的环保部门也必须对GDP的增长进行制衡。(4)社会发展方面:经济增长并不意味社会的必然发展,某些情况下GDP的增长是以社会损害为代价的,所以代表社会发展利益的部门也应成为制约GDP增长的力量。
3、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由于目前中国正处于“发展与公平”的两难境地,二者之间矛盾异常尖锐。发展永远是主题,公平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公平与发展双赢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新型工业化。坚持走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安全有保障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结合中国国情的战略与现实选择,也是解决传统工业化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加以贯彻和落实。今后我国应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依靠科技进步节能降耗,减少污染,改善环境,恢复生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4、加快完善环保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我们要集中解决突出的尤其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要加快完善环保法律法规体系,切实解决“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难究”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的积极作用。改革创新环保监管体制与工作机制,落实环保部门的监管责任与属地政府的落实责任,并逐步推行环保后监察制度,以使环保工作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 卢狄:外商投资与中国经济发展[J].经济研究,2003(9).
[2]Soumyananda Dinda . 2004,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Hypothesis: A Survey . Ecological Economics 49.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科学;发展
1引言
随着第三次产业革命的不断深入,科学技术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而在现阶段的科学技术当中,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科学技术的最重要衡量指标,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推动整个科技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而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概念是一个较为宽松的概念,包括众多的子学科。如: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无线电技术等。我国的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的,因此,发展的时间并不长,这也是导致当前阶段我国电子信息科学技术较为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2现阶段我国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今时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现代电子信息科学技术起步较晚,没有抓住发展的机遇,使得我国的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也导致了许多问题的存在。当前阶段我国在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人才问题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在我国不断发展之后,我国各大院校都先后设立了相关的专业。但是大部分的院校所培养的人才都只能从事低端的技术维修工作,而不能进行技术上的创新。而现阶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文/杨森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被广泛的运用到各行各业当中去,逐渐的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对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因此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阶段整个社会的热点话题。但是人们在使用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在本文当中,笔者分析现阶段我国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在发展与使用的过程当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在未来的发展状况。
2.2产业环境问题
当前阶段我国的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产业在产业环境所面临的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市场环境问题。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因为市场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需求,但是从整体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发现,市场竞争机制的不完善也导致了当前阶段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整个产业的发展遭受到了严重的恶化,一些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采用一些不正当的手段进行竞争。第二,国家的相关政策不够完善,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法律法规的支持,例如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但是我国现阶段的知识产权保护法中的关于电子信息技术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并不是很全面,特别是在新技术保护方面存在着很大的漏洞。
2.3结构问题
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产业结构是推动电子技术更新的内部动力,我国目前的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产业虽然实现了规模化发展,但是政府在“铺摊子”的同时忽视了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产业结构的升级,而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使得我国目前的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缺少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无法从根本上推动我国科学技术的全面进步。
3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
3.1光电子技术是未来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
现代的电子信息技术在理论方面经历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两个阶段,我国现在已经全面进入了电子信息科学技术阶段,即将计入光电子阶段。许多科学家曾经预言21世纪是光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得到发展的世纪。光子可以作为一种能量与信息的载体,同时逐渐形成了信息光子学与电子学,并且都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因此,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之内光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时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
3.2计算机技术向智能化发展
计算机技术也是一个较为庞大的技术概念,其中包括计算机硬件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技术等多种不同的技术形式。当前阶段关于计算机硬件的技术已经较为发达,但是在只能化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的便利性必然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智能化设备开始不断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从总体来看,我们西方发达国家在智能化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例如,谷歌公司开发的无人驾驶技术,已经基本完善并能够投入使用。根据谷歌的相关实验数据表明,谷歌无人驾驶技术已经安全行驶了500万公里。
作者:杨森 单位:成都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龚成.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与未来发展趋势[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08):197-198.
[2]李兆铭.论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J].黑龙江科学,2013(12):257.
[3]赵阵.信息时代军事技术变革对作战方式的影响[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环境会计报告;标准化
一、前言
从环境会计报告发展角度来看,其在我国的发展起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经过20几年的发展,环境会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并在应用过程中,对其理论和实践进行了丰富。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环境会计应用过程中,面临着新的问题,其涵盖的内容以及覆盖面积不断扩大,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对环境会计内容予以深化和拓展。环境会计发展过程中,环境报告标准化发展是其必须关注的一个重点内容。同时,结合生态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环境会计报告编制过程中,如何实现体系标准化发展,成为环境会计面临的一个重点问题。除此之外,环境会计报告标准化发展,需要立足于现有理论,并能够就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基础作为参照,突出“生态可持续目标”,以符合环境会计报告标准化需要。
二、目前我国环境会计报告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这一过程中,由于发展过程中不注重环境保护问题,导致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降低,不利于长足发展[1]。基于这一点,加强对环境的有效保护,协调环境、社会、经济三者之间的协调性,成为现阶段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关于我国环境会计报告发展现状,具体可从以下几点看出:
(一)环境会计报告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
环境保护问题在国内得到重视,政府为加强环境保护,立足于生态可持续目标,颁布了一系列法律。例如1979年颁布的《森林法》、《环境保护法》;1994年制定的《中国21世纪议程》;1985年颁布的《草原法》等,以及近年来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等,从这些政策以及法律制度来看,环境问题得到了政府的管饭管住。在进行实际操作过程中,政府在进行会计审计时,注重与环境有关问题的财务影响作为财务会计问题处理,从而将环境会计报告的重要性得到提升,引起企业的关注。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缺乏公认的计量基础,环境信息搜集以及计量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企业在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从而影响到了环境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2]。
(二)环境会计报告信息得到了公众的关注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大幅度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纷纷参与到了环境保护公共事业当中,积极响应国家保护环境的号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使公众对环境会计报告信息予以较大的关注,在进行投资过程中,对企业的能源消耗问题进行了相应的考察。但是公众在环保方面的工作,依旧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与发达国家相比,国民素质仍需进一步提升[3]。
(三)企业对环境会计报告进行披露
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环保总局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对企业环境基本情况进行考察,要求企业编制环境基本情况。这些信息的编制,开始与企业财务关系日益密切,并且将环境与企业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结合。在考量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对企业环境效益也予以相应的关注。企业环境会计报告披露过程中,将环境治理费用进行体现,从而保证企业能够对环境问题予以重点关注。同时,在国家财务方面,注重利用税款对降低污染和改进环境的企业予以鼓励,并注重对绿色能源产业发展予以有效支持。环境会计报告披露,表明了国家对这一问题的持续关注。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一些企业对于环境问题较为敏感,尤其是一些污染较大的企业,像是造纸厂、化工厂,在环境治理方面的投入较大,在谈及环境问题时,这一类的企业存在一定的避讳[4]。还有一些能源企业,其高能耗问题依旧存在。这些企业在进行环境会计报告信息披露过程中,考虑到企业自身的利益,对一些信息存缺少披露,不能够对企业真实的环境状况问题进行反应。
三、生态可持续目标下的环境会计报告本质分析
环境会计报告的本质,在于对当下环境问题予以有效认知,能够基于生态可持续目标下,突出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在进行环境会计报告过程中,以标准化的工作方式,对相关问题进行全面、可靠地反应,为解决环境问题,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创造有利条件[5]。关于生态可持续目标下的环境会计报告本质,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把握:
(一)环境会计报告的历史性
环境会计报告的历史性在于对经济发展的考虑,其注重于环境角度,以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会计地位侧重于经济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而环境会计统筹了环境和经济之间的关系,立足于环境角度,对经济发展问题进行分析。这一过程中,环境保护应该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基础和前提。环境会计理念的提出,势必对原有的会计内容进行丰富和拓展,使其能够在新形势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6]。其次,环境会计报告的历史性还体现在了经济责任方面,这一过程中,需要将经济管理内容拓展到环境方面,并能够对管理责任进行落实,从而保证经济发展对环境问题予以较好的考虑。环境会计报告的产生,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历史性,是在特定历史时期下,对发展形势的一种有效把握。在这一历史时期,环境会计报告要注重对环境问题和经济问题进行有效认知,从而保证社会经济效益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实现[7]。
(二)环境会计报告的国际性
关于环境会计报告的国际性,主要针对于当下各国对环境会计报告的认知角度出发的。可以说,环境会计报告的国际性发展,与当下环境会计报告标准化建设有着密切的关联性。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认为,会计是一种艺术,对经济以货币方式进行表达。在这一过程中,环境效益问题也应该进行货币转换,因为环境影响到了经济的发展。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认为,会计的职能在于对经济主体进行量化处理,从而实现企业决策目标。日本在《新版会计学大辞典》中指出,环境会计报告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它更加关注于环境问题,对原有会计工作的局限性进行了较好的解决。我国在对环境会计报告问题认知过程中,认为传统的会计确认、计量、管理以及披露工作,要在原有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这一内容则是环境方面的内容。综合上述分析来看,环境会计报告的国际性,体现出了国际社会对环境会计报告问题的重要认知。在这一过程中,标准化的环境会计报告发展形势,将会进一步加强,日后环境会计报告的发展,将趋于国际化,将跳出一国的局限。
(三)环境会计报告的内涵性
环境会计报告的内涵性,对于环境会计报告的标准化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环境会计报告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了两个方面。一方面,环境信息反映出了一个国家、地区企业对资源开发和利用情况,环境信息与地区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在发展经济过程中,需要从环境保护方面入手,增强环境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利用质量,
并需要关注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会计工作在协调经济和环境发展过程中,需要融入环境这一内容,并将环境作为其不可忽略的内涵。另一方面,环境信息需要利用环境会计报告进行反应,这一信息对于利益相关者进行经济决策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经济发展需要与环境进行协调,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现实应用。
四、生态可持续目标下的环境会计报告标准化发展
生态可持续目标下的环境会计报告标准化发展,要立足于技术趋势和环境发展形势,将技术趋势在环境会计报告标准化建设中得到较好的体现,并结合环境发展现状的紧迫性,突出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8]。基于生态可持续目标下的环境会计标准化发展,需要考虑以下内容:
(一)环境会计技术层面的新趋势
美国AAA的环境影响委员会认为,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是否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考虑以及财务报告中是否对环境问题进行反应,对环境会计报告有着较大的影响。从这一角度来看,环境会计报告标准化建设过程中,要立足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在此基础上,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退出了《环境成本和负债的财务报告》、《企业环境业绩与财务业绩指标的结合》、《生态效率指标编制者和使用者手册》三份环境会计文件。这三份会计文件立足于生态可持续目标下,对环境会计报告标准化发展问题进行了分析。在进行环境会计报告标准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对这三份国际性的文件进行参考和借鉴,以弥补当下环境会计报告发展中存在的不足问题。其次,在20世纪末,美国AICPA了《论改进企业报告―顾客导向:满足投资者和债权人的信息需求》,这一报告中体现出了企业会计信息时,要对财务和非财务数据进行公布,非财务数据则对环境问题予以了有效关注。由此可见,我国在进行环境会计报告发展过程中,要对会计信息披露问题进行把握,保证会计信息披露能够对环境问题予以重点关注,并在环境会计报告制定过程中,坚持标准化发展模式。
(二)环境会计报告编制体系的标准化
环境与发展大会上,ISO成立了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开始就环境管理的标准化工作展开了分析和探究。这一过程中,出台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该体系中,就环境会计报告编制的相关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ISO14001是现阶段环境审查工作和环境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标准。我国是WTO的重要成员国之一,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对ISO的相关标准予以遵守。这样一来,结合ISO14001环境会计报告编制的相关标准,在发展环境会计报告过程中,就需要对这一标准进行把握,以促进我国环境会计报告的标准化发展。同时,随着我国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国策中,也要求环境会计报告编制体系能够标准化、规范化。
五、结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快速提升,社会经济改革以及转型不断深入,环境会计报告的标准化问题,对于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影响越来越大。在此基础上,环境会计报告标准化发展,要注重对新技术趋势和ISO推出的环境标准进行有效把握,在制定环境会计报告过程中,能够对重要信息进行反应,从而保证环境问题在经济发展中得以有效突出。同时,环境会计报告的功能和作用如何发挥,需要对其予以有效把握,突出其重要性才能够引起企业的关注,使其能够促进环境会计报告标准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守华,陶春华.环境会计:理论综述与启示[J].会计研究,2012,02:3-10+96.
[2] 梁小红.国外环境会计理论研究视域、逻辑及启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9:27-33.
[3] 龚翔.论生态可持续目标下的环境会计报告标准化[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06:78-82+144.
[4] 陈秋霞.浅谈我国环境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03:80-81.
[5] 沈洪涛,廖菁华.会计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J].会计研究,2014,07:12-17+96.
[6] 张长江.生态效益外部性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研究――基于事项法与价值法的契合[J].财会通讯,2010,09:27-29+42.
[关键词]环保组织 倡导功能 环保行动 公共政策 公信力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2-0259-03
引言
现阶段,我国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生态危机显性化。十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生态文明的宣传与教育工作,提升全民节约、环保、生态意识,形成相对合理的社会风尚,创设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基于这种背景下,解决环境问题和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不能光靠政府,还应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而环保组织实现其倡导功能,引导公众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境问题的解决,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本次研究以我国环保组织倡导功能实现情况为视角,综合分析实现环保组织倡导功能存在的问题,从拓宽经费渠道、完善法规制度、加强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出消解环保组织倡导功能实现困境的对策,以期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1 环保组织倡导功能实现的现状
(一)目前环保组织倡导功能实现的方式
根据2008年中国环保联合会调查报告可知,全国共有民间环保组织3539家,由政府成立的民间环保组织共有1309家;民间自发和学生环保社区分别为508家、1382家;国际开展的民间环保组织驻大陆机构有901家,港澳台地区的环保民间组织250家[1]。由此可知,我国环保组织多数由政府部门发起及在学生团体中产生,而环保组织倡导的方式受到政府政策、活动领域、倡导能力等方面的影响。
目前,我国环保组织主要利用开展环保公益活动、组织培训、实施调研、创办讲座、媒体报道等方法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工作,以提升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以“自然之友”这个全国性民间环保组织为例,它在倡导公众环保行动方面,通过推广《零废弃与生命》中小学校本选修课,举办公众课堂、社团活动等形式,开展公众环境教育。上述方法能发挥一定的倡导效果,但若一直不对其进行创新,这些方式的宣传效果会大大降低。
(二)目前环保组织倡导功能实现的绩效
当前,我国环保组织在倡导功能实现的绩效上,虽然取得一定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其成功之处在于:1. 在法律与政策倡导上,能成功呼唤社会大众参与环境立法及政策制定中,并发起环境公益诉讼案件来推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实施;2. 在公众环保行动上,能够积极发动广大群众,并给予相应的指导与支持,促进“垃圾围城”、“藏羚羊保护”、“土地沙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有效解决;3. 在环境教育上,能够与政府、企业等不同部门合作,以讲座宣传、环保公益活动、媒体宣传等方式扩大环保教育的范围,提升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随着环保组织的快速发展,他们在开展倡导活动的过程中,因上述组织存在缺少规范的内部结构、生存能力不确定等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传统的绩效评估体系,加之,日常开展的绩效评估活动存在诸多问题,管理意识淡薄、缺少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等缺点日益显现出来。
2 环保组织倡导功能实现的困境
(一)经费困境
1.经费来源渠道少。我国环保组织的费用主要由收取会费、各组织或企业捐赠、政府拨款咨询服务收入等部分组成。现阶段,我国环保公共资源多集中在政府部门,政府对非其组织的环保机构资助较少,加上社会人公益捐助意识淡薄,上述因素导致我国非政府组织的环保机构经费严重不足。根据中国民间环保组织调查数据可知,76.1%民间环保组织缺少固定的经费来源,32.9%由政府成立的环保组织拥有固定的经费来源,而民间自发和学生环保社团仅有20%拥有固定的经费来源。因多数民间环保组织缺少资金,实际运营中时常出现资金短缺、设施不全、维持能力差等问题,从而影响环保组织发展的稳定性。
2.活动经费匮乏。活动资金匮乏是国内外民间环保组织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阻碍民间环保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各地民间环保组织经费来源主要包括政府补贴、社会捐赠、会费收入等,主要以政府补贴为主,其他收入方式为辅。近些年,我国更加重视民间环保组织,每年会投入2亿元用来支持各地民间组织开展活动,但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2]。在我们此次调查的600人中,仅有6%的民众为环保志愿者,16.5%的人不愿意成为环保志愿者(见图1)。出现上述情况,主要由于我国环保组织发展起步晚,规模较小且宣传力不到位,其微小的影响力无法吸纳更多会员,想要从会费这一角度增加活动经费难以实现。加之,部分企业出于对回收效益的角度考虑,拒绝投资民间环保组织,导致环保组织获得的经济赞助少之又少。因此,环保组织除去人员机构日常开销以外,用来开展活动的经费只占少部分,经费不足必然影响活动的开展效果。
(二)法规困境
[关键词] 环境会计 背景 理论基础 必要性
环境会计目前己成为国内外会计界热点问题。环境会计以改善资源环境为目的,以自然资源耗费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展开的,以货币计量和实物单位计量或用文字说明等方式,将由环境资源所产生的环境收益、环境成本等纳入会计核算体系之中,对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和现象进行确认、计量、核算和披露。环境会计本质上是一种管理活动,是整个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一、环境会计产生的社会背景
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使得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空间和规模越来越大,从自然界获得的资源越来越多,但排放的废弃物也与日俱增,给环境带来沉重负担,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严峻的环境问题已引起全球性关注。从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会计组织都曾就环境问题发表研究公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也就企业环境披露问题发表建议;联合国也开始对企业财务报告的环境披露问题给予越来越多关注,并建议各国研究相关会计准则。严峻的环境形势和会计界的积极参与,以及各国环境法规及有关政策为环境会计产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环境污染的最大污染源来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目前自然环境所接受的污染中80%来自企业。因此,企业应该对环境保护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企业基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压力也不得不重视环境问题。这些活动既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同时又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相联系,企业会计就不能熟视无睹。鉴于会计在现代企业和现代经济社会活动中的重要地位,而利用会计手段对环境活动进行确认和计量,是提高环保投入产出率、改善环保工作效果、确保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二、环境会计产生的思想理论基础
外部不经济理论。外部不经济是指某些企业或个人因其他企业或个人的经济活动而受到不利影响,又不能从造成这些影响的企业或个人那里得到补偿的经济现象。环境资源不可分割性使其产权界定成本非常高或难以界定,环境资源因此具有全部或部分公共性,这使得人们可以互不排斥地共同使用环境资源,而不考虑其公正性和整个社会意愿。这种外部不经济如果光以行政命令来消除效果不会很理想。因此,可以设立环境会计加以约束,以便达到良好环境保护效果。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主动追求企业与社会长远发展,主动创造最大化的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生态财富和实现整个社会有机体持续发展的自觉自愿的行动。现代企业社会责任观对会计学产生了直接影响,表现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社会责任会计。社会责任会计由于覆盖内容太广,而且所涉及的社会责任内容在各国存在较大差异,而环境问题在全球具有普遍性,加之近年来各国对环境问题的一致关注,使得社会责任会计中的环境问题成为会计界专门进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战略着重强调当代人的道义责任,通过立法将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为准则加以确认,如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它从“生态―经济―社会”三维复合系统的各个方面来探讨如何使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是密切相关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使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建立在最低的生态代价和社会成本之上。为了保证持续发展,同样要调动一切因素发挥作用,其中环境会计就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生态经济学理论。生态经济学也是一门综合学科,它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以人类经济活动为中心,围绕着人类经济活动和自然生态之间相互发展的关系,研究其矛盾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生态经济问题,阐明它们产生的生态经济原因和解决的理论原则。在生态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中所涉及到的生态经济系统和生态经济效益问题所形成的基本观点,对环境会计理论体系研究具有很大指导意义。
三、环境会计产生的必要性
推行环境会计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环境会计自身讲,它是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下提出的。从政府角度讲,实行环境会计后,政府就可以通过会计报表和财务报告而准确获知企业的环境保护支出情况、负债情况和损益情况等信息,就可对企业的生产、治理有清晰了解,从而有效落实并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从企业角度讲,实行环境会计后能从根本上治理环境污染问题,促使企业由“被动治污”转向“主动治污”,企业就会逐步走上清洁生产这条道路。
推行环境会计是准确评价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要求。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评估成本与资本时存在缺陷,不考虑自然资源的逐渐稀缺性,一些用来维持环境质量的费用也被当作国民收入和生产的增加来加以核算。以这样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来评价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必然导致环境资源的枯竭和国民经济的虚假繁荣。为此,政府的政策应逐渐把自然资源和环境纳入国民经济活动的核算体系,使市场价格反映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