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信息质量问题
2006年,财政部的新会计准则改变了我国的会计制度,该新准则的,促使我国的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接轨,明确了会计中的要素确认条件。新会计准则的实行,不仅能使信息更加的透明化,且提高了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能力,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信息质量的问题。
一、 新会计准则概述
新会计准则是由财政部在2006年的,其主要是38项关于会计制度的具体准则和一项基本准则及一些相关的指南,2007年元旦起对上市公司进行实施。
新会计的准则体系把我国的财务报告规则和国际上的财务报告基本上拉近了。在2005年,财政部过6批关于征求对于新会计准则的意见稿,共有22项。另外,还参考过去的16项会计准则,并根据我国的发展,对其进行修正。最后,在2006年构建出了一套新的会计准则。
新的会计准则在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都有很大的改变,新会计准则下,会计的信息质量问题是存在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
二、探讨新会计准则下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的意义
本文对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探讨,通过探讨新会计准则的动态及系统化事实机制,发现我国的会计准则的实施环境的缺陷,改进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方向以及实施手段,完善我国的会计制度。通过探讨会计的实施环境,分析其过程中,会发现其中的实施问题及其效果,一次作为依据进行改进。
由于会计准则的自身存在缺陷,加上现在的经济业务复杂,企业经济存在着许多的不确定因素,会计准则事先没有明确的处理规则,会计员实施过程中只能根据些准则中的原则规定以及自己的职业道德,得出的结果可能偏差很大,甚至违背了初衷。由此可见,实施的过程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因素。
三、新会计准则下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分析
现状的会计信息报告有失真现象。企业中,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一定程度增加了成本。经营者可以借助信息的优势来粉刷会计信息,会造成一定的失真,尤其是在利益的驱动下,这种失真会导致不可设想的后果。
另外,我国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不完整的,披露信息只是确认及计量日常事项和会计业务,而非财务信息、未来的发展,还有责任之类的都没有披露出来,给一些内部人士制造了违规操作的现象,损坏了投资者的利益。
当然,这也与一些会计工作人员的自身职业素质有关,为了某种利益,对会计信息进行了修改。还有我国没有确立关于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明文法条,更多的是依靠会计员的职业道德约束,这就给不法分子提供了空子。
首先,我们先对2007年新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的实施整体效果进行回顾。由财政部及证监会的调查报告显示,实施的效果良好,上市公司的会计水平亦有明显的提高。在上半年,也就是大牛的股市时刻,两市疯狂地上涨,两市的及利润高达326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了44%。其原因并非上市公司的功劳,主要的是确认了采用公允价值及务重组收益,加上2007年上半年的疯狂牛市,上市公司通过投资也得到了不菲的回报。在这种疯狂地上涨中,许多的投资者失去了理性,没有意识到这没有实际价值的股票,或者说是天价的股票的危险性,到了十月后,冬天的来临,天气黯然失色,划上了一个个句号,股市一泻千里,由中国历史的最高峰走向熊市,给许许多多的投资者带来了一个寒冷的冬天。
导致2007年的股市的悲剧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些机构对股的过度炒作、鼓吹,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悲剧的发生与会计的信息质量也是脱不了关系的,也就是说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信息质量是存在着缺陷。根据上市公司的报表,我国的上市公司收益明显可观,其实很多是“钱生钱”效应,纸上富贵,有人高唱上证指数上万不是问题,可见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危害性之大。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上市公司的价值主要取决因素是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投资的收益及公允价值的变动主要影响因素有证券市场的环境及管理层受到的自律机制的约束。
四、对策建议
怎样避免新新准则对我国的会计的信息质量造成的不利影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对于会计准则的实施过程存在不能忽视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加强对环境的监管,增大惩罚的力度、完善相应的法律规定、对会计各个环节进行监督,还有要对会计工作人员进行素质的培养,提高会计员的诚信职业道德水平,减少相关人员对利益的诱惑而造成的信息披露不真实。只有从知识及思想上对会计人员进行素质的提高才能符合现代化的经济的市场要求,充分利用所拥有的知识应对现代复杂的经济现象。
第二,公司的管理制度要实施规范制度,立法人管理结构。明确划清各个结构的责任及其权利,使财务质量得到监督,同时让股东监督,实现多重对经营者的监督。
第三,规范核算工作。新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值得计量属性,要严格规范会计报表的信息,让投资者了解整个公司的基本情况及风险,然后理性地去做出抉择。
第四,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企业中去。完善单位的各项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环境,确保会计工作的流畅进行。
五、总结
尽管新会计准则增强了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在原有的会计信息质量上有所提高,但是会计准则只能在经济产生后果后提供技术上的规范,效果不但与准则自身有关,更与如何实施准则有关。因此我们既要做好会计的准则,又要注重我们的实施过程,把握会计工作中的各项环节,加强监管力度,健全法制制度,才能提高会计的信息质量,才能促进我国的会计行业跟上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 发展 现状分析 策略探讨
引言
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了我国现代化办公体制的进步与发展,依托网络的迅速普及、计算机的普遍运用等条件,会计信息化也随之快速发展,但我国信息化办公体制引入中国时间较短,目前正处于交汇磨合时期,在其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局限性及其不足,而这些局限性及不足的存在,在限制信息化体制作用的全面发挥时,也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消极作用,从长远来看,更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下面,笔者从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现状入手,着重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足。
一、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
会计信息化是我国企业针对从事会计专业人员,应时展要求,而为其量身定做的工作模式,会计信息化以计算机、互联网的发展为依托,旨在与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相呼应,促进我国会计管理像专业化、规范化转变,近几年来,会计信息化发展势头良好,但也不可避免的在发展过程中暴漏出其不足之处。
(一)会计化人才的信息化程度较低,素质亟待提高
在当前中国,我国培育的人才与企业的发展实际上无法完全适应,无论是在能力还是职业道德素质方面都与企业的发展要求具有一定差距。而且,以往会计人员的录用门槛很低,所录选人员,大多文化素质较低、眼界狭窄,受制于其自身文化素质的影响,在日常工作中难免会力不从心。专业素质不达标的会计人员,无法适应会计化提出的更高层次要求,在日常工作中无法得心应手的处理应付,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转。
(二)会计化体制不成熟,缺乏系统理论支持
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信息化办公的探索时期,缺乏对会计信息化的深入探讨研究,没有对该体制进行全面分析,没有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进而无法对具体的实践活动进行相关指导,会计化体制的不完备,难免在工作中容易造成工作漏洞,从而损害公司的经济利益。
(三)内部机制缺乏监控,弄虚作假现象频繁
会计信息化的应用,在有效提高企业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关的隐患,在先前阶段的会计工作中,纸质材料对账目的整合统计,可以有效防止账目作假,杜绝非法修改,从而为账目准确、明晰提供了条件,但信息化在会计行业的引用,账目等材料在电脑中的存档,极易受到更改和替换,这就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制作假账目获取不义之财的途径;另一方面,会计化初级阶段,需要各种盖章手续,而不同的印章分别被不同的工作人员掌握,这就有效预防了私自盖印章导致的严重后果,而会计信息化改变了企业的授权模式,口令授权模式很容易获取财务掌控权限,不良后果显而易见。
二、我国会计化发展策略探讨
虽然,我国会计化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但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现代化管理体制的引用,显然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进步应运而生,但受制于社会现实、基本国情等因素,在会计信息化引进后的实践中产生的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但这并不是无法解决的,只有充分意识到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才会更好的有侧重的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不利因素对会计信息化体制发展的限制。
(一)提高录用门槛,增强技能培训
人才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如果企业对会计人员的录用门槛太低,将会录用一些专业素质较低的人从事本行业的工作,那势必会对这个部门、这个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企业有必要适度提高人才录用门槛,提高所录用会计人员的质量。在确定录用人员之后,要定期加强对录用人员的培训,定期考察录用人员的表现,对其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及时督促加以改正,提高其职业道德素质。
(二)提高自身技能,增强责任意识
这一点着重强调会计人员要提高自身修养,要增强自身专业素质,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保持一颗不断上进、积极进取的心,增强法律道德意识,用法律法规严格约束自身行为,杜绝违法乱纪行为的产生。提高自身修养,加强道德文化修养,不仅是为了更好的适应信息化时代下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为了勇敢担负自身责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身力量。
(三)完善制度建设,健全会计化体制
企业要加快办公软件的研发,增强财务软件的规范性和透明化,国家要配合企业发展需求,制定相关立法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通过相关法律制约限制员工的不法行为,同时,要完善财务软件的应用,以随意更改信息这个常见问题为例,要健全文件修改检查机制,一旦有过修改痕迹就可以被检测出来,这就一定程度上杜绝了随意修改文件信息现象的发生,增强了对员工的约束力。
结语
会计信息化在现代企业内部的引用,不仅有利于企业内部体制的改革,更有利于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但要重视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利影响,寻求问题的产生根源,着重解决其存在的诸多不足,并试图将该体制予以完善。笔者以对会计信息化的社会调研为基础,在多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会计信息化体制的发展现状着手,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希望被相关人员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合理的吸收、采纳,逐步完善我国会计信息化管理体制,更好的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昔武,纪纲.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会计之友2006年第3期上半月
会计准则就是对会计工作的一种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总结,是会计在工作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工作原则,对会计的工作进行理论性的指导,明确告诉会计应该做什么,要怎么做,需要对哪些项目进行明确记录,如何将工作制度化、透明化等一系列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明确会计的工作方法及工作要求,将会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具体化。新会计准则是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制定的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会计准则,对原有的会计准则进行梳理、调整和修订,对原有的会计准则进行创新,使其更加完善,更能适应新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现状分析
(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基本特征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的财务处信息质量的具体要求,明确财务报告信息中的投资者、使用者、投资金额、投资项目和投资时间等,做到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其基本特征是具有相关性、准确性、可比性、形式化、重要性和及时性等。作为会计信息,最重要的就是真实性,在核算的过程中要遵循客观事实,不得随意虚构捏造数据,同时保障信息的完整性,对于一些辅表格、发票等票据不得出现涂抹、修改的痕迹。会计财务报告的信息一定要具有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这就需要会计在进行财务信息报告时与投资者的世纪经济需求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做好投资方与使用方的纽带作用,进行财务报告时,一定要注意会计信息的可信度与可理解性。会计在进行财务报告的过程中,要按照一定的流程和形式,进行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并做好财务报告,形成一定的固定模式,方便会计工作的顺利进展。
(二)在新会计准则下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现状分析
在新会计准则中,配比原则、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和资本性的支出及划分收益支出的原则都不存在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配比原则不是公允价值的衡量标准,若存在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会出现概念模糊不清的现象,不利于财务报告工作的顺利开展。责权发生制贯穿于整个会计工作过程中,所以应该在会计总则中列出,不需要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细化分析。对于历史成本要面向未来,面向现实,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贬值或减产的情况,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三、新会计准则下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进一步完善的具体措施
新会计准则对于会计工作一些新的要求,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会计准则实际上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要求和准则,由此能够加强会计人员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会计的工作效率,同时能够对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环境进行优化,保证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做到信息的公开、公正和公平,进而保证企业的均衡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所以在现行的会计准则要求下,就需要采取措施,使会计信息质量符合新会计准则的要求:
(一)完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
每一项制度的修订和完善,都是结合当下的经济发展情况制定的,虽然但是在制定的过程中是经过严格的把关和商讨的,但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和改进,一些措施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经济的发展。所以要不断关注国际经济政策的变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对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使之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需求。作为企业,结合国家的会计准则的要求,对企业内部的财政政策进行及时的调整。财务部门也要充分行使职权,监督企业运营过程中的费用支出情况,对企业内部的薪资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达到企业财政收支的平衡。例如某公司在日常经营过程中非常注重销售,所以对员工的销售业绩有很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公司的销售业绩,公司内部对销售人员的业务奖励提成所占比重很大,在2014年,该公司销售的产品中,某种原材料的价格不断上涨,但是市场上该产品的销售价格不能上调,就会使该产品的利润率降低,甚至导致经济亏损。在此过程中,企业内部就要根据该产品的实际销售情况和盈利情况,对销售人员的业务提成进行调整,或降低提成,或将提成按比例分期发放,并在调整过程中,将该产品的销售情况和盈利情况进行公布,保证财务的透明化。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能够保证企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务人员的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企业要注意对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增强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财务人员要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具备过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其次财务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做到信息记录、上报的真实性,同时具有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对财务工作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决策,进而巩固企业经济的发展,增加企业的经济利润,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二)做到会计信息的具有真实性,保障会计信息质量,防止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比较普遍,而且信息一旦失真,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生不良的影响,为了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必须防止会计信息的失真。很多部门或者企业的执法力度不够,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处罚力度比较弱,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普及不到位,导致许多虚假的会计信息没有得到及时的遏制,对于信息造假者也没有受到应有的处罚。所以企业内部要扩大会计法律法规的普及范围,做好内部控制工作,互相监督,同时,要加大执法力度,对于信息造假的行为要一查到底,做到不,提高会计法律的信誉度,严厉杜绝会计信息造假行为。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建设,强化对会计行为的监督监察。《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中对会计师的工作要求和法律责任都要严格的要求,作为会计师,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做到在提交财务报告的过程中,一切按照程序和信息的真实性原则进行报告。在企业内部,要做到人人懂法,人人守法,互相提醒、互相监督,发现违反会计法律法规的行为要及时举报,积极维护企业的利益。同时在执法的过程中,要做到公开、公正,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证内部体系正常运转。公司的经济效益与公司的负责人所采用的管理制度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要及时引导单位负责人的行为,要懂法守法,明确相应的会计法和财务制度,强化企业负责人的会计责任,做到合法经营。其他工作人员要及时遏制企业责任人的经济违法行为,同时要加强负责人的报账制度的建设与管理,确保保障制度的公开性与透明化。
四、结束语
企业会计信息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
1.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变化
目前,企业的信息系统已经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手工记账的方式或者电算化会计的方式,过去“垂直式”的企业组织架构也将会被“扁平化”组织架构所取代,通过企业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决策层能够直接与企业的执行层进行沟通交流,而不需要再像以往那样上传下达,因此,企业的中间层将会被大大的削弱。另一方面,企业的计算机系统也能够更好的联系企业的各个不同的职能部门,从而实现了会计与业务的一体化,会计核算不仅能够在事后进行核算,在事中也能够进行动态的核算。而不同部门之间的便捷的沟通交流,势必可以为企业争取到更多有利的时间优势。
2.企业内部控制范围会进一步的扩大
企业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建立起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之后,也会使得内部控制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首先会计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原本的财务、会计等常规的会计从业人员,而且也必须要安排行营的网络系统的管理人员以及维护人员等。其次会计的业务范围除了常规的会计业务之外,还增加了许多其他的管理功能或财务功能,比如说网上采购、网上报税、网上销售等等。
3.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有所下降
由于网络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除了方便企业的会计相关工作人员的访问和工作之外,也同样容易为其他人员的非法访问提供可能性,尤其是当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出现系统漏洞的时候,如果其相关的系统管理人员和维护人员无法及时反应并处理,则难以保证企业的会计信息不会被他人所盗取。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正是由于企业的会计信息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为了加强企业会计信息的内部控制,企业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重视企业相关工作员工的道德建设
企业的工作离不开员工的支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以及企业的内部控制,尤其是在会计信息方面,更有着直接的效用。加强企业员工的道德建设,可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使之认真务实的为企业工作,从而使得会计信息的质量也有所保证。
2.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
除了要加强企业员工的道德修养之外,企业也必须要同时建立起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明确各个部门之间的职权,使之能够相互制衡,以互相的监督杜绝企业的会计信息的造价现象。在会计信息系统中,要制定合理的分工制度,使得会计财务工作能够在多人协同工作的情况下完成,避免出现一人独自掌控财务的现象出现。另外还应当定期对企业的员工进行考核,有功则赏,有过则罚,赏罚并施,才能确保企业的会计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
3.发挥企业内部控制作用
为了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企业应当设立财务总监的职位以监督和领导整个企业的财务工作,并与企业的经营者相配合开展企业的经营业务。而在事后进行财务核对的工作时,企业的员工也必须按照企业业务特点进行相应的控制,使之符合业务规范。只有有效的发挥出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才能够使得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有所保证。
摘 要 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加强环境管理与控制。会计作为一种微观管理工具,应该在环境管理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其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目前信息披露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
关键词 环境会计 信息 披露
一、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
目前,我国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还比较落后,虽然制定了一些制度规范,但现行企业会计制度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比例不高。
(一)对外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状况
1.披露环境信息的企业数量少。虽然披露环境信息的企业家数逐年稳定增长,但各年度信息披露比例并没有显著提高。
2.公布的环境信息不全面而且可比性差。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差异较大,在披露的信息中,很少表明企业支出的费用、取得的成果以及与设定目标的联系点。在披露内容上没有统一标准,企业的环境指标缺少可比性,且定量信息很少,一般是围绕环保投资、排污费、资源利用、绿化、税收优惠、环境认证等内容进行披露,而对于环保风险、对策以及利用现有自然资源的状况等很少披露。
3.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一般为补充环境会计报告,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企业中,很少以单独的项目在独立的环境报告中反映,而多采取补充环境会计报告的方式。目前,企业对环境信息的披露方式主要有四种:①内部工作会计记录;②包含在会计报表附注中;③包含在年度财务报告中;④包含在董事长的报告中。这四种报告方式均不能使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环境信息的全貌,因此采用这几种报告方式都是不妥当的。
4.环境会计准则制定方面的障碍。我国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还比较落后,现行企业会计制度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比例不高。
5.财会人员素质方面的障碍。目前我国的会计人员基本由会计、财务、审计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员组成。财会人员队伍缺乏相应的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认识,从而制约了环境会计的有效进行。
(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障碍成因分析
1.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自然和环境资源还未能像其它经济元素一样依靠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就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以消除外部不经济。为此,建立健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通过税收、财政补贴、罚款等手段,采取强制性的披露要求,让企业承担必须的社会责任,使其外部成本内部化。
2.公众环境意识不强,未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从“环保民生指数(2007)”的调查结果显示,60.7%的公众对食品安全最不放心,66.9%的公众认同当前我国环境问题非常严重,73.1%的公众认为我国应当推行“绿色GDP”,80%以上公众认同我国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努力。中国公众的环保意识总体得分为42.1,环保行为得分为36.6,环保满意度得分为44.7。这表明在大多数地区,公众的环保知识和意识依然处于一个认识“洼地”,对于环境保护的参与度有待于提高和加强。
二、完善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规章制度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要遵循强制披露与自愿披露相结合的原则,为了保证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数量和质量,可以一方面通过税收减免等政策鼓励企业自愿披露,另一方面要通过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实行强制性披露。
(二)规范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
关于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目前理论界的观点有二:一是编制补充环境会计报告,二是编制独立环境会计报告。补充环境会计报告,顾名思义,是利用现有的财务会计报表体系,通过增加会计科目、会计报表项目的方式,将环境财务信息直接列入现有报表。而独立环境会计报告则是编制单独的环境会计报表和环境报告书来披露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笔者认为,依照中国企业目前的状况,适宜采用补充环境报告的方式,待时机成熟后,再采用独立环境报告。
(三)加快专业环境会计人才的培养
环境会计不仅是一个会计问题,同样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这个信息系统中,会计人员的是信息处理的主要操作者,他们的专业素质决定了环境会计信息的质量。由于环境会计涉及许多学科领域,因此客观上要求环境会计人员要具备较高的知识技能。
三、发展和建议
我国目前应加强国家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及相关会计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完善工作,并以此作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保障。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背景下,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己是大势所趋,我国应立足于本国国情,在充分学习和借鉴国外己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快自身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制度建设工作,完善相应的会计法规和环境法规,制定出优质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准则,并对这些准则的实施和执行进行严格的监管,以尽快形成我国环境会计及信息披露的理论方法和内容体系,从而加快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走向现实的步伐,为环境会计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海涛,王俭.略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中国产业.2011(第2期总第121期).
[2]张晋红.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初探.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3]温蓉.浅谈我国环境会计的发展.现代营销.
【关键词】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
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
会计信息披露,也称会计信息公开,指的是采用公开的方式,按照一定的规范格式,将在证券市场上有关当审人在股票发行、上市和交易过程等一系列环节中依照法律、证券主管机构和证券交易所的规定,以完整、及时、准确的方式向所有投资者和整个证券市场公开、公平、公正地披露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其他相关数据。规范证券市场的发展这是永恒的真理和主题,会计信息披露与证券市场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规范会计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可以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有效运行质量的保证,也促进这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行为的影响因素
1.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
以往的理论和经验已经证实,自愿性披露能够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成本。公司披露有两个方面动机维度:机会主义和形式主义。布朗森(2006)发现,由于管理和公司有责任确保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会计报告通常包含会计信息的陈述,会计信息报告的披露增加了公司的管理和法律责任,但仍带有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报告,因为披露可以减少对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不确定性,自愿性信息披露报告的财务报告使用者可发送信号至外部用户,从而使公司的会计质量信息与其他公司加以区别。
2.会计信息缺陷的影响因素
相关的对会计信息缺陷的分析,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对公司的扩展功能有四个主要方面:第一,业务复杂性和组织的变化;第二,公司治理水平和会计信息监督力度;第三,会计信息建设的资源投入;第四,会计计量和编报的复杂性。
3.审计师特征与会计信息缺陷
外部审计师越独立,企业被确认会计信息缺陷的可能性越大。此外,近期发生审计师变更的企业更可能有会计信息缺陷。在会计信息审计中,会计信息缺陷的后果和评价的主观性促使管理层试图游说审计师降低对控制问题严重程度的评价。运用模拟管理层游说审计师的实验,观察管理层分别采用让步和否认两种游说策略是否会影响审计师对于信息技术控制偏差和人为控制偏差两种会计信息问题的评价。
4.信息披露及时性差
对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应遵循及时性原则,及时披露是上市公司应当及时披露有关的法律信息,以及提供公共信息的时间不得超过法定期限。信息披露不及时是会计信息披露在上市公司中最常见的问题。在年度报告中披露,例如,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范上市公司应在次年的4月30日前的年度报告报道。同时,每年公司须遵守披露延迟罚款的比例是最大的,即使在规定期限内披露的报告,披露不及时这一问题也会明显存在。
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
1.会计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
市场反应是考察经济后果的一个重要视角,2007年通过研究相关立法事件的市场反应检验了SOX法案的经济后果。以非美国交易的国外公司同期股票收益来估计美国公司的正常收益。研究发现,美国公司围绕关键的SOX事件经历了统计上显著的负向累计超额收益。进一步检验表明,延迟遵守404条款能节约非加速申报企业的成本。2010年相关研究人员运用实验模拟和调查研究的方法,检验了投资者是否调整其对投资风险的评估以回应重大会计信息缺陷的披露、缺陷蔓延和披露详细程度。研究发现,投资者会调整其投资风险评估以回应重大缺陷披露。
2.会计信息披露与资本成本
根据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依靠外部融资更可能采用高标准的企业披露决定,以及披露较高的融资成本,提高信息披露的水平和质量水平较低有利于降低公司的成本资本。投资者和债权人的信心,这是企业融资成功的关键,同时也决定了融资成本的高低。目前,大多数外国的研究集中在会计信息披露的缺陷以及是否存在对资本成本产生负面的问题影响,但得出的结论并不完全一致。
3.权益资本成本
会计信息质量具有两种效应影响这权益资本:首先,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将提高企业的财务报告的质量。从而影响投资者所面对的信息风险,从而降低权益资本公司的成本,二是会计信息的质量影响到公司会计工作的真实决策,从而增加归属于股东的现金流,以降低了公司的经营风险,从而减少上市公司的股权资本成本。
4.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由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没有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考评,本文选取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化工行业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共计150家以2009--2012年的数据为依据进行分析,下表数据来源于深圳交易所网站、巨潮资讯网、中国证监会网站、Wind金融数据库、CCER色诺芬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数据库等。
上述表格所公布的信息披露质量考评结果对化工行业的公司自愿性强制性信息披露作出区分,承载着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合法合规性和公平性等方面的影响。
四、规范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
1.会计信息提供者角度
(1)完善独立董事会制度
加强独立董事制度建设,为选拔和任命独立董事应该有一套规范的标准,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建立适当的独立董事任职标准,加强独立董事的管理,规范独立的权利和责任董事,提高独立董事的整体素质;独立董事相关的权利,以便于促进会计信息披露的上市管理。
(2)完善信息披露主动性
实行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把企业相关的工作人员的利益链接以实现协调共同的利益,中国应允许和鼓励上市公司从法规和业主的利益采取各种有效的股权激励政策,以管理者的个人和商业利益挂钩,对于管理者的长期激励机制发挥了作用。
2.会计信息需求者的角度
(1)制定理性的投资者
个人投资者是中国股市投资者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但这些个人投资者的整体素质不高。因此,他们在购买证券多为投机而不是投资的过程。只有理性,对会计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自愿作出正确的理解,为了给会计信息提供者和中介机构的团队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需求施加压力,以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本文认为,市场应该对相关股东进行科学指导和培训,以提高他们对真实和虚假的会计信息做出区分,提高投资风险防范的能力。
(2)强化投资者的监督意识
我国目前的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对上市公司缺乏监督,对相关上市公司的违法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管,投资者一般都是盲目的状态监,督责管理完全由国家监管机构承担。加强监管和投资者的意识,调动广大投资者对会计信息披露上市公司的监测,特别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家监管部门应对广大投资者推广监督管理的知识,提高广大投资者对信息披露上市公司的了解和认识;其次,监管机构可对于投资者行为的有效监督给予一定的奖励,以刺激投资者加强对上市公司的更大程度。
3.会计信息披露监管的角度
(1)完善法律机制
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相关法律法规已明确规定,但到位后没有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责任调查。对于违规的上市公司,投资者不能以维护自身利益找到相关的规律作出有效途径。会计核算可以健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会计信息评级系统进行评分,并将结果公布。为使投资者更好地了解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情况,以便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上市公司分级制度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减少违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违法行为,以确保信息披露的质量。
(2)加强监管权力
在会计信息披露监管上市公司的过程中,应注重政府的作用,加强政府监管和审查。做好政府监管部门的审查,确保实践和道德标准监管的水平,以确保监管机构的政府监管的有效性。此外,因为很多政府监管部门,监管重叠,没有履行好应有的责任。因此,我们应该协调各监管机构之间的关系,做好自己的职责,对各部门的监管范围做出分工明确,此外,委员会应加强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定期或监督不定期抽查,检查发现问题的,从重处罚。因此,对注册会计师可以对其改善实践标准,以确保他们的实习质量,确保会计信息披露上市公司的质量。
五、结论
综上所述,从实际出发,根据自身的需要,积极创造条件,积极借鉴其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准则和法规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本文涉及的方面较少,研究不够深入,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现状做出相关的分析,并对其提出改进措施等方面还有待继续探索,给予相关研究人士以参考。
参考文献:
[1]周友苏.新证券法论[M].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2]桂敏杰,姚刚.证券行政处罚案例判解[M].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3]曾丽萍.对会计信息披露两种类型的探讨[J].中国审计报,2012,(2)
[4]刘静.关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几点思考[J].中华会计网校,2013,(1)
[关键词]经济信息;信息控制;质量评估;风险预估
[DOI]10.13939/ki.zgsc.2016.05.109
随着国外资本主义经济市场的不断扩大,相关投资者对经济公司的财务状况、运营管理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针对上市公司。迄今为止,上市公司对会计信息质量安全问题比较重视,所以许多研究者就开始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大量的研究。在我国,出现过许多会计信息质量不安全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生,导致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心理伤害和金钱损失,也损害了国家的大好形象,从而使我国许多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质疑。为了避免我国上市公司的企业形象受到损害,则必须要加大对会计信息的质量监督,让会计信息质量在经济市场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从而良好地发挥上市公司的资源配置功能,使我国会计信息质量处于一个相比平衡的状态。
1 当前质量现状分析
1.1 隐瞒相关质量信息
作为一个经济投资者,对所投资公司最重要的要求是:公司管理人员可以如实且全面的呈现该公司所有的法定信息,不能对相关信息有所隐瞒,或者提供虚假信息,因为这种行为会导致投资者不能够做一个明智的投资判断。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上市公司为了拉到巨额投资,为各个投资者提供不全面的法定信息,且用一些虚拟信息来误导投资者。对于一个上市公司,往往隐瞒的信息有:公司的金钱偿还能力、公司当前的运营项目是否赢利,等等。
1.2 不及时汇报信息
在经济投资过程中,当上市公司能第一时间汇报会计信息,那么相关投资者就可以根据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合理的判断,从而决定下一步的投资计划。相反的,当一个上市公司不及时汇报相关经济信息,这时,经济投资者的判断力就会有较大的影响,从而会导致错误性的投资,也会导致非法经济事件的发生。我国当前的上市公司,都存在一个通病,就是会提前把公司有利的的经济信息公布出去;当遇到有害于公司的经济信息时,就会把该信息搁置,不及时公布出去。
1.3 经济信息的错误性
在上市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偶尔的公布虚假信息已经成为上市公司整体的一个弊病。它们之所以为公布虚假经济信息,是因为虚假信息有利于公司发展,从而误导各个投资者。然而,上市公司的主要虚假信息为:①公司相关赢利造假,即为了维护公司良好的运作形象,就在经济成本上增加赢利金额,从而投资者会错误性地认为该上市公司发展前景不错,很适合投资。②对于每一个上市公司,每隔一阶段,会有一个公司相关赢利预期,此时,公司为了拉拢更多的投资金,就会给相关投资者进行虚假的赢利预期陈述,或者采用非常手段操控赢利信息及预测信息,从而误导投资者。③一些上市公司在拉拢投资时,会在另一方面虚假的会计质量信息,从而利于不真实的会计信息拉拢投资者进行巨额投资。
2 会计信息质量不佳的要点分析
2.1 进行违规操作
在上市公司的内部管理层,一直处于信息与利益之间。对于上市公司中的大部分股东都倾向于用一些不合理的内部操作去提高公司的相关利润,往往采用的不合理操作都是借助于会计信息来实现的。在我国市场实际不断发展的状态下,许多上市公司开始与一些证券公司相合作,从而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形象,使公司在拉拢投资方面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地位,相反的,大部分的证券投资公司都是近几年才成立起来的,所以公司内部的规章制度及观念意思都不是很健全,所以证券与上市公司所公布的会计信息就会存在一定的虚假性。
2.2 国家的监管措施不全面
在我国,每个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都会受到一定的监督,该监督工作主要是由国家的会计事务所来起作用的,对于国家的其他组织也会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但是只是间接性的监督。其中,国家会计事务所的监督任务主要是:要加强公司内部会计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要及时检查公司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要周期性的对会计信息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与此同时,从目前会计信息工作质量看来,我国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监管工作做得不够全面。
2.3 内部管理存在弊病
就上市公司的内部人员分配情况来看,公司内部结构管理存在严重不平衡问题。主要体现在三方面:①公司内部股权分配不合理,公司中的大股东都拥有高比例的股权,但是他们在工作中并不能发挥相等比例的价值,不能有效地引导员工,而且有时错误性的干预内部的会计信息工作。②在我国,许多上市公司都是由国有企业改革而来。所以,原来国有企业的领导就成为上市公司的老总,此时,公司的经济及相关管理都由老总决策,从而就出现公司单一化功能的局面。③对于上市公司的监督理事会来说,有些人员
监督及管理能力相当薄弱,且缺乏成熟的法律知识和财务管理能力,其主要原因是:公司监督会人员有些是由以前老总的助手转调过来的,则其监督能力必然不好。
3 改善的途径介绍
为了提高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应该先从上市公司内部的治理出发,加强公司内部的权利控制,并且提高大部分投资者的相关素质,最后还应该使我国会计信息公布制度更加全面化,从而使经济市场更加安全。以下是一些改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方法:
(1)对于上市公司内部的人员及股权分配,应该合理化。当前在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在分配各个股东的股权时存在很多不合理现象,公司的投资者和管理者拥有的股权不平衡。对于管理层来说,他们对会计信息具有更大的权利,但是缺乏有利的监督和维护,造成会计信息没有一定的约束力。所以,更好地完善上市公司的法人股权分配情况,可以保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
(2)要合理地改善证券市场中投资者分配结构,及相应提高每个投资者的自身素质。在会计信息市场中,其主体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于经济市场下的能动主体,主要是指良好的信息使用能力,及对经济信息需求的大小。为了增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应该加强对投资者素质的培养,并合理分配股权。
(3)我国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国家的监督能力及处罚制度不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加强证监会的监督力度,使其能够成为一个有实权和做实事的监管部门,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责。以此同时,也应加强政府机关的管理制度。对于处罚制度方面,在经济市场中,对于违法犯纪的人,应该合理的加大惩罚力度,且提高惩罚时间的公开性,从而让其他人引以为戒。
4 结 论
要提高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必须要认真解决影响信息质量的一些实际问题。这是一个比较长远且艰难的工作,需要合法的政治制度与相关会计人士的相关配合。所以,只要合理的实施相关法律规章制度,提高投资者和会计人士的整体素养、职业道德,同时拒绝一些不合理的会计信息,要做到不做假账、不为金钱,不会因为外部因素影响自己的判断力,做到公布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全面性,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保证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从而使我国的证券经济市场处于一个相对稳定且安全的环境中。
关键词:历史回顾;国际协调;现状分析
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作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的会计日益成为各国企业深化交流的重要媒介。这一背景下,过分强调会计国家化必然会阻碍经济发展,会计国际化需求应运而生。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会计的国际协调工作成绩斐然,但任务的复杂性意味着未来较长时间内它仍将是会计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我国会计国际协调的历史回顾
我国会计的国际协调工作始于改革开放,鉴于会计环境的差异,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初步协调阶段(78-91年):78年底,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开端,会计环境的转变要求会计工作做出相应调整。79年起,我国逐步借鉴国际惯例,81年,开始国外会计著作及准则的翻译、出版工作,并结合国情尝试制定会计制度。88年,会计准则研究组成立,负责国际准则的研究及国内准则的制定,后期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是我国会计向国际化迈进的关键一步。
快速发展阶段(92-00年):92年,“两则”、“两制”的是我国会计国际协调工作的重要里程碑。93年,以国际会计准则为基础,财政部与体改委联合颁布《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自97年起,结合市场经济发展实际,我国陆续了16项具体会计准则,同年,我国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观察员的身份正式加入世界会计师联合会,为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打下了坚实基础。00年,结合我国资本市场实情,财政部下发了《企业会计制度》。
不断完善阶段(01年至今):01年4月,我国作为国际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委员参与到会计国际协调的工作中来。11月,WTO的加入为会计成果的借鉴交流提供了机会。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与《小企业会计制度》之后,06年还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目前,我国的会计国际协调工作仍未停止。
二、我国会计国际协调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会计的国际协调工作既取得了丰硕成果,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一)成绩
1.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财政部92年《企业会计准则》及13项会计制度,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准则与制度并行的会计标准体系。基本准则以当时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概念框架为蓝本,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记账方法、报表体系等,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正式开始。近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及《公司法》、《证券法》的修订,会计国际协调全面推进。06年正式的新会计准则体系解决了会计理念、原则和方法等深层次问题,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实质趋同。而趋同“路线图”的,则意味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向全球高质量的统一会计准则迈进。
2.兼顾国情与国际惯例
(1)会计信息透明度方面:从绝对保密转为逐步公开,并对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全过程作了规定。
(2)会计信息质量方面:从仅强调合法性转为兼顾合法性、有用性、可靠性及相关性。
(3)会计和税务的关系方面:从会计制度服从于税法转为实行国际通行的会计制度与税法适当分离。
(4)强调实质重于形式,并积极贯彻国际通行的稳健性原则。
3.国际会计活动的参与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会计活动,力求国际会计指南、文献及惯例能够较多体现发展中国家的需求。目前正在响应G20高峰会议的号召,全面参与全球会计准则制定,加快了我国会计国际协调的进程。
(二)问题
1.实质性差异的存在
二者差异中典型的是对关联方的界定,我国准则规定仅同受国家控制而不存在其他关联方关系的企业,不构成关联方;而国际会计准则则规定,凡同受国家控制的企业均为关联方。这一差异源于我国目前受国家直接或间接控制的企业仍占相当比重,若遵循国际会计准则的界定,很多并无投资纽带关系的企业也会成为关联方,显然,此时完全披露将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2.公允价值运用程度低
公允价值计量能及时确认变动损益,更准确反映资产和负债价值的波动,明确企业财务状况。但从我国经济环境来看,有效市场的缺乏难以为公允价值计量提供可靠的市场信息。若仅为获得相关性而忽视可靠性,公允价值计量也不能产生更有用的会计信息,甚至可能导致利润操纵。
3.会计实务国际化缓慢
相对于会计准则的高度趋同,会计实务的国际协调相对缓慢。专业判断的局限性、准则的不健全以及相应经济法规的不完善,势必会影响会计准则实施的质量,也意味着会计实务国际化是更为艰巨长远的任务。
三、建议
1.正视实质性差异
实质性差异源于中国特色与国际化间的矛盾,这一问题短期内难以消除,但我们可以充分借助国际开放机制发挥作用,尽可能化解差异。同时,主动与经济背景相似、发展水平相当的国家合作,借助区域力量扩大话语权,提高在国际准则制定中的影响力,使这些差异得到充分理解和认可。
2.审慎使用公允价值
结合我国特殊的会计环境,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对公允价值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对于已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企业或项目,注意追踪使用效果,并针对应用障碍,颁布具体指南或解释公告予以指导和规范;对于部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密切关注相关环境的变化,逐步放宽限制条件,使计量属性的使用更接近国际惯例;而对于无法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可通过表内历史成本确认,表外公允价值补充披露的方式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3.重视制度间的关联互补
要确保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不仅需要高质量会计标准,而且必须使其与相关法规相协调,加强彼此的关联性。对于会计准则中与国情不相适应的问题,及时在指南或公告中补充解释,发挥联动功效。
总之,会计的国际协调要求我们正确对待我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处理好国际化与中国特色间的关系。做到在国际层面上,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国家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互助,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研究和制定,而在国内层面上,尽快完善相关的会计制度、法律法规,促进我国会计的国际化。(作者单位:山东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李孟顺.谈中国会计的国际化[J].会计研究,2002(1):32-34
[2]陈文浩,巩方舟.改革开放30年中国会计国际化进程[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8(1):86-92
[3]冯淑萍.中国对于国际会计协调的基本态度与所面临的问题[J].会计研究,2004(1):3-8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应用现状分析
1.会计电算化转换时人员对其功能认识不足。在会计工作中,会计电算化已经普遍的运用到各行各业的各个方面,但是目前仍然存在着许多的企业在运用会计电算化技术时,仅将其作为一种可以改进的核算工具,而忽略了会计管理等职能,这不利于会计电算化高效、合理的运用。
2.会计电算化的时效性较差。在运用会计电算化技术时,人员往往会先将会计数据输入到系统之中,然后再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对会计数据进行处理,再生成企业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报表,但是通常在数据的录入过程中往往采用的是人工录入的方式,而在决策和管理方面缺乏对应的支持功能,从而造成会计电算化的时效性较差。
3.缺乏高素质人才。运用会计电算化技术时,需要人员具备一定的会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目前很多企业的会计电算化人员还比较缺乏会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使得在日常工作中容易出现失误,并且对会计信息也容易被人篡改和侵袭,会计信息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证,对企业的经营带来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
4.难以满足资源共享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会计电算化工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型社会的需求,而会计信息资源共享是会计领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这里的资源不仅仅是指会计信息共享,还有其他方面的资源。目前会计电算化在资源共享上还存在着局限性,这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二、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会计电算化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而且其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并且严重的制约着其发展。由于会计信息电算化具有其局限性,难以满足其发展的要求,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不仅需要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处理,而且还要求会计信息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决策。但是在此过程中企业不能够满足需求,那么其势必会阻碍会计信息化转化进程。另外在会计领域,会计信息化的模式不断革新,使得企业难以满足会计信息的需求,同时在会计领域难以实现资源共享,如果需要获取较新的会计信息就会显得非常困难。企业在信息管理过程中,如何提升其管理效率,并且对会计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以利于企业不断向前发展,从而有效的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以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三、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过渡的措施
1.强化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过渡的认识。我们如何将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转换过程中的相关认识,应不断强化企业对于信息化认识。加强电算化向会计信息过渡的认识,可以通过召开内部会议进行宣传,从而实现对信息化过渡的认识。企业内部信息化过渡中,我们应积极总结相关经验,组织工作学习小组,让广大员工参与到学习之中。企业内部还应加强宣传,因为良好的宣传有利于员工对于电算化向着信息化过渡的认识提升。
2.提升会计人才素质。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非常重要,因为信息技术不断革新,使得工作人员必须满足时代的要求。跟上信息发展的步伐,需要不断强化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工作,因此在训练人才的时候,许加强计算机操作知识教学,促使技术人员能够很快的适应会计信息化的过渡。使得电算化技术能够更加快速的应用与会计之中,会计工作者不仅需要进行简单、系统的计算,而且应该具有相应的数据处理和整理能力,可以实现对即时数据进行处理。会计电算化,向着信息化不断过渡,人才培养非常重要,只有人才具备相应技能才能满足信息化过渡要求。
3.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进程,管理人员需对其重要元素产生足够重视,这样才能满足电算化,向着信息化过渡,企业管理人员应重视和支持对信息化的过渡。只有管理人员产生足够的重视才能够对会计电算化向着会计信息化过渡给予更足够的支持,才能够有效的推动信息化快速发展。企业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重视,只有从管理出发,才能够达到引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