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金融资产的要素范文

金融资产的要素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金融资产的要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金融资产的要素

第1篇:金融资产的要素范文

一、新金融工具对传统会计的挑战

衍生性新金融工具的出现使得金融市场极为活跃。一方面,由于衍生性新金融工具具有以小搏大的高杠杆效应,投资者只要操作得当,价格变化预测无误,便可以较少的保证金(投资成本)带来十倍或数十倍的巨额收益,因而吸引着大量的投资者;另一方面,新金融工具具有筹资成本低,融资手段多样化的特点,为资金需求者提供了廉价的多种融资手段选择机会,吸引着许多融资者积极应用新金融工具融资。同时,由于新金融工具的多样性,还为投资者提供了防范和规避投资风险的多种选择。但必须看到,如果新金融工具操作失误将带来惊人的风险,使投资者遭受巨额损失,甚至导致企业倒闭和破产。英国巴林银行的倒闭事件,日本大和银行被兼并事件,美国奥治郡事件,香港期所87清算危机,以及上海的327事件等,均是新金融工具操作失误的典型例证。由于新金融工具自身的显著特点而对传统会计提出了多方面的严峻的挑战,主要是:

1.对某些会计原则的挑战

传统会计主要是报告已经实际发生的过去的经济业务,因而在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要贯彻客观性、稳健性、历史成本等一系列原则。新金融工具会计主要是要披露未来才实际发生的具有不确定性的经济业务,按照传统会计的客观性原则,所有新金融工具的经济业务均不得在会计中确认;按照稳健性原则,不得确认这类业务的可能收益和资产。至于历史成本,则根本就不存在,因而也就谈不上历史成本原则。

2.对会计计价基础的挑战

传统会计主要是以历史成本作为计价基础,凡是会计要素的计量均采用历史成本,对于只确认、计量和报告已经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毫无问题,因为这类经济业务在发生时,其历史成本就已经客观地确定。新金融工具会计要揭示的则是未来才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因而也就无法以历史成本计价。

3.对会计报告的挑战

传统会计报表报告的主要是对会计主体源于过去的交易及事项的会计信息,报表体系、报表内部结构及其项目均无法完全满足新金融工具的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例如按现行资产负债表的项目及其分类,金融资产和负债无法得到充分的披露;损益表中也无法体现因新金融工具可能带来的损益。

4.对会计要素的挑战

传统会计下所有资产和负债确认的基本前提条件是要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其未来经济利益从企业的流入和流出都必须来自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则来自双方签定的契约,规定的是未来经济活动,不能据以确认购销业务。传统会计要素已经不能适应新金融工具会计对信息披露的要求。

二、迎接新金融工具挑战的对策

面对新金融工具对传统会计的上述挑战,可能的对策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调整会计原则

考虑到会计所确认和计量的业务特点,对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的会计确认和计量仍应坚持一系列现有公认会计原则,以确保这类会计信息的质量。但对新金融工具业务的确认和计量,则采用与传统会计不尽相同的原则,应更加强调和注重相关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在计价方面应坚持公允价值原则而非历史成本原则,由于这类业务具有风险大、不确定因素多等特点,因而还应坚持适度调整原则,以提高这类信息的相关性。

2.采用多重计价基础

传统会计主要采用历史成本作为计价基础,当然有许多优点,但由于新金融工具业务不存在历史成本,因而也就不能用历史成本计价。新金融工具会计的计价,最可行的办法是按公允价值计价,不论是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初始确认的计价,还是在新金融工具契约生效后的财务报表日对金融资产和负债的计价,均可采用公允价值计价。这样,会计的计价基础就不再是单一的历史成本,而至少是以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并存的双重计价基础。不同的会计计价基础适应了不同的经济业务的计价要求。

有人主张按持有目的对金融工具分类分别以不同计价标准来计价,这种做法在实务中难以操作,因为对金融工具分类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金融工具的创新一刻也没有停止。合成金融工具层出不穷,究竟如何归类计价是个难题。

3.改造会计报表

适应新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要求,最可行的方法是对传统会计报表进行改造,如资产或负债不再只按流动性分类,而且还按金融资产或负债和非金融资产和负债分类;对非金融资产和负债,可沿袭现行做法,即按流动性大小顺序排列;金融资产和负债,则可按风险程度大小顺序排列。要按风险程度大小顺序排列,是因为人们对风险往往特别关注。又如改造表外附注,使得属于表外项目的一些新金融工具得以充分披露。对于报表改造后仍无法披露的重要信息,可考虑增设一些诸如“金融头寸”表等报表。

新金融工具揭示的内容,至少应该包括:

(1)面值或合约金额,如果两者均无,则应当揭示名义金额;

(2)金融工具的性质及条件,至少应当包括衍生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现金要求、金融工具的存续期间、金融工具的交易不履行合约时可能遭受的最大损失的金额和相关的会计政策。

第2篇:金融资产的要素范文

借助会计恒等式进行金融资产业务核算的优点:能够直观地反映会计账户之间的关系;数据计算简单以及方便分析某项经济业务的投资收益情况。

一、会计恒等式运用于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处理例析

[例1]2012年1月10日,A公司以9500000元购入B公司股票1000000股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含每股现金股利0.5元),另支付交易费用27000元,款项已通过银行存款支付。2012年1月20日收到现金股利。2012年3月31日该股票每股市价为10元。2012年4月10日,B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每股0.6元。2012年4月20日,A公司收到分派的现金股利,2012年6月30日,该股票每股市价为9.5元。2012年7月10日以12000000元出售该交易性金融资产,另支付交易费用36000元。假定A公司每季度对外提供财务报告。

该项股票业务中,涉及到的账户包括资产类账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应收股利”、“银行存款”;损益类账户“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运用会计恒等式进行会计业务处理如下表所示。

(1)2012年1月10日,购入股票,会计恒等式等号两方均发生变化, 金额均减少为27000, 等式恒等, 根据表中数据,可编制以下分录: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9000000

应收股利 500000

投资收益 27000

贷:银行存款 9527000

(2)2012年1月20日收到现金股利,会计恒等式只有等号左边发生变化,“银行存款”账户增加500000元,“应收股利”账户减少500000元,等式恒等,会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500000

贷:应收股利 500000

(3)2012年3月31日,股票价格上涨,恒等式左侧资产类账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增加1000000元,右侧损益类账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增加1000000元,等式恒等,会计处理如下: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000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00000

(4)2012年4月10日,B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恒等式等号两边均发生变化,左侧资产类账户“应收股利”增加600000元,右侧损益类账户“投资收益”增加600000元,等式恒等,会计处理如下:

借:应收股利 600000

贷:投资收益 600000

(5)2012年4月20日,A公司收到分派的现金股利,与上述1月20日收到股利处理相同,不再重复解释。

借:银行存款 600000

贷:应收股利 600000

(6)2012年6月30日,股票价格下跌,恒等式左侧资产类账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减少500000元,右侧损益类账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减少500000元,等式恒等,会计处理如下: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500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00000

(7)2012年7月10日股票出售,会计恒等式等号两方金额总额均增加为2464000元,等式恒等,根据表中数据,会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11964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9000000

——公允价值变动 500000

投资收益 2464000

(8)结转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会计恒等式只有等号右边发生变化,“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减少500000元,“投资收益”增加500000元,等式恒等,会计处理如下: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00000

贷:投资收益 500000

通过会计恒等式进行数据填列的图表中还可以计算“投资收益”账户的合计数,直观地分析出该笔股票交易业务共计产生3537000元的投资收益。

二、会计恒等式运用于可供出售金融会计处理例析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与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的区别在于公允价值的波动不会影响当期的损益,而是影响资本公积,即在公允价值发生变化时,会计恒等式等号右侧发生变化的是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而不是损益类账户。

[例2]承例1,假设A公司将上例中的金融资产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涉及的会计账户包括:资产类账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应收股利”、“银行存款”;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类账户“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运用会计恒等式进行会计业务处理如下表所示。

(1)2012年1月10日,购入股票,等式等号两方均发生变化,金额均减少27000元,等式恒等,根据表中数据,可编制以下分录: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9027000

应收股利 500000

贷:银行存款 9527000

(2)2012年1月20日收到现金股利,等式只有等号左边发生变化,“银行存款”增加500000元,“应收股利”减少500000元,等式恒等,会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500000

贷:应收股利 500000

(3)2012年3月31日,股票价格上涨,等式等号左侧资产类账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增加1000000元,右侧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公允价值变动”增加1000000元,等式恒等,会计处理如下: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973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公允价值变动973000

(4)2012年4月10日,B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等式等号两边均发生变化,左侧资产类账户“应收股利”增加600000元,右侧损益类账户“投资收益”增加600000元,等式恒等,会计处理如下:

借:应收股利 600000

贷:投资收益 600000

(5)2012年4月20日,A公司收到分派的现金股利,与上述1月20日收到股利处理相同,不再重复解释。

借:银行存款 600000

贷:应收股利 600000

(6)2012年6月30日,股票价格下跌,等式等号左侧资产类账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减少500000元,右侧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公允价值变动”减少500000元,等式恒等,会计处理如下: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500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公允价值变动500000

(7)2012年7月10日股票出售,等式等号两方均增加2464000元,等式恒等,根据表中数据,会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1196400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9027000

——公允价值变动 473000

投资收益 2464000

(8)结转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式只有等号右边发生变化,“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公允价值变动”减少473000元,“投资收益”增加473000元,等式恒等,会计处理如下: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公允价值变动473000

贷:投资收益 473000

通过会计恒等式进行数据填列的图表中同样可以直观地分析出该笔购入股票的业务共计产生3537000元的投资收益,可见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虽然核算过程不同,但最终给企业创造的投资收益却相同。

三、会计恒等式运用于持有至到期投资会计处理例析

持有至到期投资相对与上述两种金融资产而言,核算较为复杂,关键是实际利率法的运用,而实际利率法的关键点是摊余成本的计算,运用会计恒等式计算表能够直观的计算出摊余成本及每期的投资收益,核算举例如下:

[例3]甲公司于2010年1月2日从证券市场上购入乙公司于2009年1月1日发行的债券,该债券系4年期、票面利率为4%、每年1月10日支付上年度的利息,到期日为2013年1月1日,到期日一次归还本金和最后一次利息。甲公司购入债券的面值为8000000元,实际支付价款为7922800元,另支付相关费用180000元。甲公司购入后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购入债券的实际年利率为5%。假定按年计提利息,所有数字取整数。

该项债券业务中涉及的账户包括资产类账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应收利息”、“银行存款”;损益类账户“投资收益”,运用会计恒等式进行会计处理如下表所示。

(1)2010年1月2日购入债券,会计恒等式只有等号左侧资产内部发生变化,为保持等式恒等,根据表中数据,会计处理如下: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8000000

应收利息 320000

贷:银行存款 81028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17200

(2)2010年1月10日收到上年利息,恒等式只有左侧资产内部变化,等式恒等,会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320000

贷:应收利息 320000

(3)2010年12月31日计提利息及确认收益。利用实际利率法计算当期收益时,投资收益=会计恒等式图表中等号左侧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余额×实际利率=(8000000-217200)×5%=389140(元),为保持等式恒等,左右两侧金额必须相等,投资收益与应收利息的差额即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账户发生额,会计处理如下:

借:应收利息 320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69140

贷:投资收益 389140

(4)2011年1月10日收到上年利息,账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320000

贷:应收利息 320000

(5)2011年12月31日计提利息及确认收益,投资收益=(8000000-217200+69140)×5%=392597(元),会计处理如下:

借:应收利息 320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72597

贷:投资收益 392597

(6)2012年1月10日,收到利息,会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320000

贷:应收利息 320000

(7)2012年12月31日,计提利息及确认收益,本期是利息调整摊销的最后一期,为保证“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摊销完毕,“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账户=217200-69140-72597=75463(元),为保证等式恒等,等号右侧投资收益=应收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320000+75463=395463(元)

借:应收利息 320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75463

贷:投资收益 395463

(8)2013年1月1日债券到期,根据表中数据,会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8320000

贷:应收利息 320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8000000

通过会计恒等式进行数据填列的图表中可以直观地分析出该笔持有至到期投资业务共计产生1177200元的投资收益。

综上所述,在经济业务核算过程中运用会计恒等式能直观地反映交易过程,可理解性强,但在运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掌握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账户;第二,每一个所涉及账户的会计要素归属,;第三,掌握每一类会计要素账户发生额的借贷方向,通过会计恒等式反映各会计要素之间的借贷平衡即可完成业务的会计核算。

参考文献:

第3篇:金融资产的要素范文

关键词:股权投资;金融资产;转换

企业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当某些要素发生改变,不符合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但仍属于权益类投资时,即转换为金融资产,以下将从几个方面对转换过程中的相关会计处理问题进行探讨。

一、长期股权投资转换为金融资产的情形

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文件中有这么一项针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该项规定明确阐述了对股权投资准则及其所属范围、性质,有利于实现会计准则的规范化。首先,只有符合这四类股权投资的企业才可以适用该规定,其中前三种为:受总公司控制的子公司,具有合营性质的合营企业,具有联营性的联营企业等。第四种就是满足这些条件的股权投资:该投资单位对被投资单位所持有的股权比重未达到具有控制或产生重大影响的地步;在公开报价交易市场中没有进行过报价;被投资单位的公允价值不能进行方便的可靠计量。在这些权益性投资过程中,如果存在不满足以上四种规定的情况下,就要放弃这个计量方式,采用《企业会计准则》中第22号里的符合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进行处理!

所以,长期股权投资转换为金融资产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况是企业持有的对子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所进行的投资,当投资单位所持有的股权比例在某报告期内有所下降的情况下,这时候投资单位就不存在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或产生重大影响,另外此时的被投资单位的公允价值能够通过会计方式进行可靠计量,长期股权投资即可转为金融资产;第二种情况是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所持有的比重不会对其产生重大影响或不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时,在活跃市场中没有公开报过价、其公司的公允价值不可能可靠的被计量,当被投资单位股份在活跃市场有报价、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时,计量模式就从长期股权投资转换为金融资产。

二、长期股权投资转换为金融资产可能存在的处理方法及其影响

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文件有这样一条针对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在最初的会计计量中金融资产可细分为四种类型:(1)如果企业管理层持有该项金融资产的目的是为了在短期内出售并获取收益,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其在报告期内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即交易性金融资产;(2)企业管理层有意图一直持有某项金融资产,且直到到期才变现的投资;(3)对外的贷款及发生的应收而未收到的款项;(4)预计在报告期内可能出售的金融资产,这类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应按规定计入企业的资本公积当中,即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根据《会计准则》的定义,这四类情况中属于权益类投资的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划分的主要依据在于企业管理者持有该项资产的意图,以近期内出售为目的就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不能明确确定持有期限的就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因此,当长期股权投资转换为金融资产时,企业可以根据持有意图,将其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然而,企业持有意图是否被真实表达外界难以识别。有研究表明,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划分标准会受到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的影响,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为公司利润的“蓄水池”①。当上市公司持有的金融资产比例较高时,为降低公允价值变动对利润的影响程度,管理层会将较大比例的金融资产确认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为了避免利润的下滑,管理层往往违背最初的持有意图,将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在短期内进行处置②。

三、长期股权投资转换为金融资产的正确处理方法探讨

由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模糊边界,使企业在将长期股权投资转换为金融资产时,对金融资产的划分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盈余管理的选择空间。

实际上,之所以会出现既可以选择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又可以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情况,是隐含了一个假设条件的,即:在长期股权投资转换为金融资产时,将转换后的资产视同为一项新的金融资产。如果不将其视为一项新的金融资产,而是作为金融资产之间的转换,就只有一种方法,即只能转换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因为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文件有这样一条针对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如果公司一开始就将某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归类为通过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在报告期内发生变动的计算到该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后,就不能再对其再次划分为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了;其他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也不能被人为地再次划归为用公允价值来计量且其在报告期内发生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也就是说,其他金融资产是不能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

那么,这个隐含的假设条件是否成立呢?由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将长期股权投资和金融资产分别在两个准则中进行规范的,关于金融资产及其重分类方面的规定是在第22号准则中规定的,关于长期股权投资方面的规定是在第2号准则,因此,一般情况下,都会认为该假设条件成立,即长期股权投资转换为金融资产不属于金融资产的内部转换,而是产生了一项全新的金融资产。但是,《企业会计准则第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五十六条指出,金融资产,是指企业的下列资产:(一)现金;(二)持有的其他单位的权益工具;(三)从其他单位收取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权利;(四)在潜在有利条件下,与其他单位交换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合同权利;(五)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非衍生工具的合同权利,企业根据该合同将收到非固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因此,金融资产包含了长期股权投资,上述隐含的假设条件并不成立。在长期股权投资转换为金融资产时,应视同一项金融资产转换为另一项金融资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十九条的规定,只能将其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作者单位:云南省铁路投资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叶建芳周兰李丹蒙郭琳管理层动机、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基于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分类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 2009.3

[2]何小杨康冬梅关于两类金融资产划分的实证分析经济经纬 2012.4

[3]孙蔓莉蒋艳霞毛珊珊金融资产分类的决定性因素研究——管理者意图是否是真实且唯一标准会计研究 2010.7

[4]《企业会计准则第2 号——长期股权投资》及应用指南

[5]《企业会计准则第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6]《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

注解:

第4篇:金融资产的要素范文

关键词:交易费用 计量 金融资产

为现代经济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投资,无论政府、企业、金融组织还是个人,作为经济主体,都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的方式直接进行或间接地参与进来。原企业会计准则将投资定义为:企业为通过分配来增加财富,或谋求其他利益,而将其他资产让渡给其他单位所获得的另一项资产。虽然新会计准则对投资内容进行了细分,但投资这个基本概念确依然适用。对于投资概念的界定,会计制度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调适过程,2014年陆续出台的新会计准则的调整补充,针对投资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较大的解释修订。本文从常见的与投资有关的交易费用入手,剖析交易费用对投资项目计量产生的实质影响。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金融资产(Financial Assets)。金融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项、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和衍生金融工具形成的资产等。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虽然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和计量没有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中规范,但长期股权投资属于金融资产。

(二)交易费用(Transaction Costs)。交易成本又称交易费用,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Coase R. H.)在其经典论文《企业的性质》中提出,并在《社会成本问题》中给予了具体化。由于交易成本泛指所有为促成交易发生而形成的成本,因此很难进行明确的界定与列举,不同的交易往往涉及不同种类的交易成本。很多学者对交易费用进行了修正,如今,交易费用概念扩展到包括度量、界定和保证产权的,发现交易和交易价格的,讨价还价的费用,以及订立交易合约的费用和执行交易的费用。一般而言,在会计中,我们认为交易费用是指在完成一笔交易时,交易双方在买卖前后所产生的各种与此交易相关的成本。我国会计准则正一步步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任何形式下的交换一般都不可避免地产生相应的交易费用,而交易费用金额的多少,已经不能够完全依靠重要性原则来确定,客观公正透明的交易费用是可以通过准则协调来完成的。

(三)会计计量(Accounting measurement)。会计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企业应该按照规定的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相关金额。计量属性是指所计量的某一要素的特性方面,从会计角度,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确定的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会计目标在整个会计系统中处于最高层次,而会计计量又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环节。无论是受托责任观还是决策有用观,企业对经营业绩的追求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无论哪种计量属性的运用,都应该有助于现在或潜在投资者正确、合理地评价企业的资产质量、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效率等;有助于投资者根据相关会计信息作出理性的投资决策;有助于投资者评估与投资有关的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和风险等。结合投资这一特殊业务,在与投资有关的业务中,交易费用计量的切入点就应该是能客观公正地反映企业的盈利。

二、实例解析

常见的与投资有关的业务一般集中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中,本文主要围绕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及长期股权投资这四项投资业务进行分析比较。交易费用入账的一般规律:取得所有资产的成本包括所支付的全部与取得资产相关的必要对价。亦即交易费用正常情况下应该计入相关资产成本。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金融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1)取得该金融资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近期出售。(2)属于进行集中管理的可辨认金融工具组合的一部分。(3)属于衍生金融工具。

1.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应收股利(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2.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发生的交易费用。借记“投资收益(交易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例1:2014年5月13日,甲公司支付价款1 060 000元从二级市场购入乙公司发行的股票100 000股,每股价格10.6元(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0.6元),另支付交易费用1 000元。甲公司将持有的乙公司股权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 000 000

应收股利 60 000

投资收益(交易费用)1 000

贷:银行存款 1 061 000

结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交易费用计入“投资收益”。

理由: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计算采用公允价值属性,且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如将交易费用计入成本,则期末公允价值计算会出现偏差,导致当期利润出现变动,直接影响损益及税费交纳。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没有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1.股票投资。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与交易费用之和)”“应收股利(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2.债券投资。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面值)”“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贷方,含交易费用)”“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利息)”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例2:同例1,公司将其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含交易费用)

1 001 000

应收股利 60 000

贷:银行存款 1 061 000

例3:2014年1月1日,按每张面值100元,购入10 000张分次付息、一次还本债券,另付交易费用1 000元,款项已用银行存款支付,票面利率5%,每年年末支付利息,期限5年,甲公司将其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1 000 000

――利息调整 (含交易费用)

1 000

贷:银行存款 1 001 000

结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交易费用计入“成本”。

理由: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采用公允价值属性,且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并不影响当期损益,所以交易费用计入“成本”并不影响当期利润及税费。因此,仍按一般规律,交易费用计入当期资产成本。

(三)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贷方,含交易费用)”“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实际付款中包含的利息)”“应收利息(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包含的利息)”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例4:同例3,公司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 000 000

――利息调整 (含交易费用)

1 000

贷:银行存款 1 001 000

结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交易费用计入“成本”。

理由:持有至到期投资后续计量依然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因此,期末除考虑是否有减值因素外,无需考虑其他要素变动。

(四)长期股权投资。2014年7月1日新修订的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中指出:长期股权投资是指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以及对其合营企业的权益性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在取得时,应按初始投资成本入账。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应分别形成控股合并和不形成控股合并情况确定。其中控股合并分成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

1.形成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的长期股权投资。

(1)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贷记“负债”“资产”“资本公积――资本溢价”科目;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例5:某公司与长江公司为同一集团公司,某公司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6 000万元,取得长江公司100%股权,合并日长江公司账面所有者权益8 000万元,在合并中另发生交易费用800万元,以银行存款支付。

借:长期股权投资 8 000 000

贷:无形资产 6 000 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2 000 000

借:管理费用(交易费用) 8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8 000 000

结论:合并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包括为进行企业合并而支付的审计费用、资产评估费用、法律咨询费用等,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理由:合并时交易费用如果计入成本,则会影响期末合并报表的编制。

(2)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等作为合并对价的。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贷记“股本”“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借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注:若“资本公积――资本溢价”不足冲减的,则调整留存收益。

例6:某公司与长江公司为同一集团公司,某公司通过发行1 000万股普通股(每股面值1元,市场价格8元),取得长江公司100%股权,合并日长江公司账面所有者权益8 000万元,在合并中另发生交易费用800万元,以银行存款支付。

借:长期股权投资 80 000 000

贷:股本 10 000 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含交易费用)62 000 000

银行存款 8 000 000

结论:为企业合并发行的债券或承担其他债务支付的手续费、佣金等费用,应当计入所发行债券及其他债务的初始计量金额。企业合并中发行权益性证券发生的手续费、佣金等费用,应当抵减权益性证券溢价收入,溢价收入不足冲减的,冲减留存收益。

理由:以发行权益性证券等作为合并对价的,一般交易费用数额都比较大,如果计入成本,则期末会影响合并报表数据的填制;如果计入损益,则更会影响当期利润及税费计算。

2.形成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的长期股权投资。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相同。

3.不形成控股合并的长期股权投资。

(1)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包括购买过程中支付的手续费等必要支出。借记“长期股权投资(含交易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2)以发行权益性证券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成本为所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但不包括应自被投资单位收取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为发行权益性证券支付给有关证券承销机构等的手续费、佣金等与权益性证券发行直接相关的费用,不构成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该部分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的规定,应自权益性证券的溢价发行收入中扣除,权益性证券的溢价收入不足冲减的,应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借记“长期股权投资”,贷记“股本”“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借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交易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3)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但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不公允的除外,包括购买过程中支付的手续费等必要支出。借记“长期股权投资(含交易费用)”科目,贷记“实收资本”“资本公积――资本溢价”科目。

(4)以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中包括购买过程中支付的手续费等必要支出。参见《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

三、结论

一般地,计入资产成本、与投资有关的交易费用计量最为复杂,根据上文表述总结与投资有关的交易费用计量如下表所示:

交易费用作为企业投资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初始入账计量及期末计量直到最终投资终止,都会有交易费用的存在。交易费用的数额对期末损益及税费的影响,以及计量属性的考虑,都会左右交易费用计入的科目。S

第5篇:金融资产的要素范文

关键词: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处理

前言

在当前条件下,金融资产减值可以对会计产生很大程度上的积极影响,能够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得到有效提升。但现阶段,我国的金融资产减值会计仍然还有很多问题,如计量标准不统一、随意性较强、信息披露太简单、相关人员能力不足等,这些问题限制着金融资产减值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一、金融资产减值概述

金融资产主要指的是企业中能够对未来收益或资产合法权益进行证明的金融工具或金融证券,其归于个人或单位所有,普遍以价值的形态存在于企业中,其中包含所有金融市场能够运用到的金融工具。在当前条件下,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想要确保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就必须依靠金融工具,并对其进行不断的发展与创新。

根据金融资产的分类来看,其表现出来的是企业管理层对企业发展的意图表达。企业一旦产生资产负债,就需要在当日查询企业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且形成数据作为证明,如果企业的金融资产出现减值状况,也需要在第一时间对减值的损失情况进行确认,企业可以以此为基础,对当前的金融资产进行准确客观的计量,如债务人违约、利息偿还逾期、财产存在严重失调等,这些都可以为金融资产的减值提供相应准备。

二、相关会计处理

(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理

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来说,根据其不同的投资方向和投资类型,主要可以分为可供出售的债券投资等债务工具,以及可供出售股票投资等权益工具。在当前的会计准则当中,规定了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测试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实际账面价值。对于金融资产的减值情况,应当通过客观有力的证据进行证明,从而为计提减值提供依据和基础。如果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了减值的情况,无论该金融资产是否被确认终止,在原有的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当中,累计损失如果是在公允价值下降中形成的,那么需要对其进行转出处理,并且在当期损益中予以计入。在这一过程中,金融资产转出的累计损失,与刨除已摊余金额、已收回本金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初始取得成本是相同的,并且包括了原有以及如损益与当前公允价值的价值损失之后的余额。其中,对于可供出售股票投资,利用可收回金额与初始投资成本比较法确定其减值。对于可供出售债券投资,利用可收回金额与摊余成本比较法确定其减值。如果发生减值的是持有到期投资,在确认之后,资产价值恢复,需要相应的客观证据作为基础。发生损失后的事项对其有所影响,因此应当对原确认的减值损失进行转回,同时近期当期损益。

(二)持有到期投资处理

对于持有到期投资的相关会计处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企业会计准则当中的规定,如果这部分投资发生减值,应当对预计未来现金流量、账面价值等进行确认,并且将二者之间的差额作为减值损失,在当期损益中进行计入。在减值损失确认之后,如果能够对金融资产价值的恢复进行证明,同时关联了减值损失之后的相关事项,则应当转回原确认减值损失,并在当期损益中进行计入。在转回之后,在不计提减值准备的基础上,账面价值应当在金融资产转回日摊余成本以下。一般来说,债权性投资通常能够被归入到持有到期投资金融资产的类别当中。在分类债权型投资减值的过程当中,应当确定减值之后的利息收入。同时在发生减值之后,需要对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利息等调整方式加以确认。持有到期投资在发生减值之后,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状态。例如在减值被确认之后,只能对本金进行回收,而不存在相应的利息收入。或者在减值之后,名义利息在减值之前名义利息以下。因此,对于不同情况,应采取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

三、金融资产减值处理意见

针对金融资产减值的情况,在处理过程中,首先应当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相关的会计准则。可以基于公允价值的基本原则,对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在期末不计提减值准备,而是在相应的权益当中,根据公允价值的变化金额进行计入。通过这种方式,企业的财务部门在计量形式的选择和应用当中,就能够更好的避免主观判断失误所造成的偏差。从而使各个企业之间的财务报告具有更为良好的可比性和明晰性。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应当建立专门的国外会计研究机构,努力推动我国会计教育发展水平的提升。在一些财经类高校当中,也应当增设国际会计专业课程。此外,根据中国具体国情,应当建立符合中国人思维方式的比较会计学和国际会计学等。

其次,应当对外部的会计环境进行优化,对损益表进行完善。可将损失、利得等项目添加到会计要素当中,从而对企业的当期收益情况进行反映,对企业的每股收益、净利润等进行计算。此外,应当对传统的利润表进行修改,使其成为全面收益表,对企业的全面收益加以强调,从而对企业档期经营状况进行准确的体现。

最后,对于企业管理层和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与职业素质,也要进行有效的提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财务会计方面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在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企业要想得到更为良好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拥有充足的能力素质与专业技能的专业人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当前很多企业的管理工作已经进入了信息化、自动化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单单是会计人员,企业的管理层也应当掌握和了解一定的财务知识,从而确保会计核算的准确性,更好的应对金融资产减值问题。

结论

综上所述,金融资产减值对于企业来说有很大的积极意义,不仅能够让企业对金融风险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还有利于改善企业的资产与财务状况,在未来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作者单位: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谢诗蕾.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基于赛格三星的案例分析[J].商业会计,2010,10:26―28.

第6篇:金融资产的要素范文

摘要:随着金融资产相关概念被引入新会计准则,给传统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带来了一些变化,如何准确把握这些变化,是会计账务处理是否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笔者结合对新旧准则的解读及多方参考,在此对金融资产的确认提出一点看法。

1引言

2006年2月,财政部了新会计准则,其中显著变化之一是对金融工具相关概念的引入。其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有我们以前在旧准则中接触过的,也有真正全新的交易和业务。此外,对于初次接触金融工具的非银行会计人员来说,会计准则和会计指南的规定并不十分详细,理解并准确把握其概念、确认与计量有一定的难度,对于那些对会计不是很熟悉的财务报告使用者来说难度更大,而且准确理解金融工具的相关概念是关键。由于与金融工具相关的内容较多,笔者在此主要对其形成的金融资产进行分析。

2金融资产的涵义及分类

2.1金融资产的涵义

金融资产是一切可以在有组织的金融市场上进行交易、具有现实价格和未来估价的金融工具的总称。金融资产的最大特征是能够在市场交易中为其所有者提供即期或远期的货币收入流量。尽管金融市场的存在并不是金融资产创造与交易的必要条件,但大多数国家经济中金融资产还是在相应的金融市场上交易的。

2.2金融资产的分类

在1993年最新公布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中,从统计目的出发对金融资产作了以下分类:(1)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2)通货和存款;(3)股票以外的证券(包括衍生金融工具);(4)贷款;(5)股票和其他权益;(6)保险专门准备金;(7)应收/其他应收账款。

SNA中的金融资产;实际是按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资产负债表记录的这些统计对象所有金融资产和负债。对每一部门来说,资产负债表显示的是该部门为筹集资金发生的金融负债和该部门已经获得的金融资产,它提供了有关一个部门金融手段运用程度及该部门在债权、债务关系中所处地位的双重关系。

一般来说,根据金融资产的经济性质可以将金融资产分为:库存现金(包括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贷款、垫款、其他应收款、应收利息、债权投资、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衍生金融资产等。

而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则根据对金融资产投资交易的持有意图的不同,将金融资产分为:(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的投资;(3)贷款和应收款项;(4)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3金融资产的确认

企业成为金融工具合同的一方时,应当确认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3.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3.1.1交易性金融资产

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金融资产,应当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1)取得该金融资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近期内出售。

(2)属于进行集中管理的可辨认金融工具组合的一部分,且有客观证据表明企业近期采用短期获利方式对该组合进行管理。

(3)属于衍生工具。主要指期权和期货。但被指定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属于财务担保合同的衍生工具、与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工具除外。

上述三个条件表明,交易性金融资产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企业持有的目的是短期性的,即在初次确认时即确定其持有目的是为了短期获利。根据旧准则对长短期的划分,此处的短期也应该是不超过一年(包括一年);

(2)该金融资产具有活跃的市场,其公允价值能够通过活跃市场获取;

根据这两个特征可以看出,旧准则中的短期投资如果仅仅是为了随时通过出售获利,则应当属于交易性金融资产。

3.1.2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当金融资产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时,应将其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1)该指定可以消除或明显减少由于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计量基础不同所导致的相关利得或损失在确认或计量方面不一致的情况。

(2)企业风险管理或投资策略的正式书面文件已载明,该金融资产组合、该金融负债组合、或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组合,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管理、评价并向关键管理人员报告。

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不得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3.2持有至到期投资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下列非衍生金融资产不应当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1)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2)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3)贷款和应收款项。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持有意图和能力进行评价。发生变化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有关规定处理。

根据以上规定可以看出,持有至到期投资具有以特征:

(1)持有至到期投资是非权益性的投资;

(2)在初次确认时即明确确定一直持有该投资到期才收回,除非有企业不可控制的原因使得企业无法再对该项投资持有至到期,此时应将其重新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3)该投资到期时收回的金额固定或可确定。

根据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特征可知,旧准则中的长期债权投资中准则持有至债权到期的应确认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此外,对于到期时间短于1年的投资,如果满足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其他条件,也应该确认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因此,旧准则中的短期投资如果在初次确认时即确定持有至到期,也应确认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3.3贷款和应收款项,

贷款和应收账款,是指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企业不应当将下列非衍生金融资产划分为贷款和应收款项:

(1)准备立即出售或在近期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2)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3)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4)因债务人信用恶化以外的原因,使持有方可能难以收回几乎所有初始投资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企业所持证券投资基金或类似基金,不应当划分为贷款和应收款项。

贷款和应收账款的概念明确,确认相对容易。

3.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准则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除下列各类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

(1)贷款和应收款项。

(2)持有至到期投资。

(3)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指南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通常是指企业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产。比如,企业购入的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持有至到期投资等金融资产的,可归为此类。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与前面三类金融资产相比,可出售金融资产具有以下特征:

(1)该资产有活跃市场,公允价值易于取得;

(2)该资产持有限期不定,即企业在初次确认时并不能确定是否在短期内出售以获利,还是长期持有以获利。也就是其持有意图界于交易性金融资产与持有至到期投资之间。

(3)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能是短期持有,也可能长期持有,为了保持计量的一致性,因此与交易性金融资产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不同,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5金融资产与长期股权投资的关系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关于长期股权投资的相关规定,按长期股权投资形成方式或来源不同将长期股权投资分为三类:(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3)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根据投资是否对被投资单位拥有控制及控制的方式或者重大影响分为四类:(1)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子公司投资;(2)能够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合营企业的投资;(3)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即对联营企业投资;(4)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且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根据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式分为两类:(1)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2)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结合前面对金融资产的分析及长期股权投资的不同分类,笔者认为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与金融资产的确认相比具有以下特征:

(1)长期股权投资在初次确认时即能确定将长期持有。笔者认为此处的长期为超过一年的期间;

(2)如果权益性投资目的是出于对被投资者的长期控制、共同控制或者能够施加重大影响,则该项权益性投资无论是否具有活跃市场和公允价值,均应按相关规定确认为长期股权投资。反之持有意图并不是为了控制或重大影响,则应确认为相应的金融资产;

(3)对于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权益性投资也应确认为长期股权投资。反之,对于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报价、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的长期权益性投资应当考虑确认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4总结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对金融资产的确认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当然,由于笔者经验的不足,本文的分析还有待改进。此外,由于会计准则和相关指南对金融资产确认的相关规定相对比较抽象,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可理解性还有一定差距,因此,要准确地理解金融资产及其确认,尽快进一步完善相关指南才是关键。

参考文献:

第7篇:金融资产的要素范文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2006年我国颁布的新会计准则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均按公允价值计价,但其公允价值的变动对企业的影响是不同的。从内蒙古上市公司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公司更喜欢选择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投资。本文分析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投资对上市公司营业利润的影响,并从资本保全角度讨论公司损益情况。文章得出如下结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与其他金融资产相比,时间更自由,更易于进行盈余管理。

关键词: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资产 公司财务 优势

引言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公允价值在美国等国家会计准则及国际会计准则中得到广泛运用。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探索公允价值计量问题,并在1998年颁布的具体准则《非货币换》和《债务重组》中首次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由于我国当时的产权、生产要素市场不太活跃,相关的公允价值难以取得,出现了许多上市公司滥用公允价值的情况,公允价值成为一些企业调解利润的工具。

为了防范类似问题继续发生并及时解决已存在的有关问题,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2001年财政部修改的《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易》准则中取消了公允价值的概念。随着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及资本市场的发展,证券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证券交易也日益活跃,为我国应用公允价值创造了必备条件。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重新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明确地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易等多个具体准则中运用了公允价值。

内蒙古上市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情况

截至笔者成文时,在沪、深两市上市的内蒙古公司(不包括创业板)共计20家,其中涉及到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司(单指母公司)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占各公司资产总额的比例均不超过1%,因此对企业的影响也较小,在此不再进行分析。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例如表2所示。其中西水股份和华资实业近3年都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且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重都较大,因此以下以这两家公司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为依据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分析。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上市公司财务影响的案例分析

西水股份(全称:内蒙古西水创业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于2000年7月13日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该公司主营业务为:水泥、商品熟料的生产与销售;计算机软硬件、网络产品研发、销售及网络集成和技术服务等。

华资实业(全称:包头华资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于1998年12月10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其主营业务:制糖业和电子信息行业,同时涉足乳业并兼有金融业。

(一)对营业利润的影响分析

西水股份和华资实业两家上市公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占比都较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取得的股利或利息及转让取得的价差均作为投资收益,直接影响企业当期的营业利润。

从表3可以看出,在营业利润中投资收益贡献最大,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占营业利润的比重也较大,西水股份2008、2009、2010年的三年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占比分别为39.6%、91.8%和768.9%。尤其需要关注2010年的情况,从母公司的利润表来看,扣除投资收益(11740.05万元)后其营业利润从996.89万元变为亏损10743.16万元,其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也远大于营业利润6668.54万元(7665.43-996.89),说明该公司销售产品为严重亏损。从现金流量表来看(见表5),2010年度,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118498万元,其中较主要的现金流出为“投资支付的现金”165184.77万元,而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只有38857.36万元,该公司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88181.31万元,其中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为264181.72万元,也可以说该公司对外投资所需的资金无法用经营活动取得的现金来支付,有很大一部分需要依靠银行借款取得。

由表4可知,如果剔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华资实业的亏损额较前分别增加9.1%、167.8%、11.7%,影响最大的是2009年,利润表上表明该企业的营业利润为7399.69万元,但是扣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投资收益(12418.22万元)后却表现为亏损5018.53万元,该公司的报表附注中披露:2009年投资收益增加是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转让取得投资收益金额较大以及按权益法确认联营企业经营利润增幅较大所致。而由于此项操作也使该公司避免了连续3年亏损的境地。从2009年母公司的现金流量表来看(见表6),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9208.82万元,其中,经营活动和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分别为-15195.4万元和-13828.59万元,只有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为净增加额19813.9万元,而影响投资活动现金流入的主要项目是“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13613.16万元和“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8177.31万元。说明该公司主营业务经营不善,现金流不足,只能出售投资以弥补部分资金。

华资实业2009年的利润主要是依靠对外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而成,该公司在经营上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而2009年所表现的盈利也使企业降低了被摘牌的危险。

由上分析可知:两家公司都比较善于运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盈余管理。

第8篇:金融资产的要素范文

关键词: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其他综合收益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1

一、引言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没有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企业新会计准则》规定,在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可供出售金融公允价值变动应当计入所有者权益,作为其他综合收益,不构成当期利润。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会计环境的变化,金融工具及其衍生金融工具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收入费用观所提供的信息已经不能满足决策的需要。目前,我国会计准则趋向于资产负债观,资产负债观注重交易实质,要求首先界定每笔交易或事项发生后对企业财务和经营状况产生的影响及其后果。即使这种变动是暂时性的未实现的也要体现企业收益的变动。因此对于可供出售金融公允价值变动会计上予以反映就理所当然的了。但这里有个问题,即为什么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而不计入当期损益呢?其实这是出于向财务报表使用者传递真实可靠的企业经营信息的考虑。

二、案例及分析

[例]2014年10月13日,润泽公司从二级市场购入一批大海公司发行的股票500万股。取得时公允价值为每股7.4元,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为每股0.4元。另支付交易费用8万元,全部以银行存款支付。2014年12月31日,该股票公允价值上升为每股7.9元。2015年3月31日该股票公允价值下降为每股6.9元。甲公司将所购股票划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一)依据题意,2014年12月31日股票公允价值变动为7.9元每股。则按照规定,在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可供出售金融公允价值变动应当计入所有者权益,作为其他综合收益,不构成当期利润。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可做分录为,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4420000贷:其他综合收益4420000。

分析:根据《企业新会计准则》规定,当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增加时,我们将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科目的贷方。原因如下,首先从其他综合收益的定义来解释,其他综合收益是指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未在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扣除所得说影响后的净额。也就是说,以后能够计入损益类的情况,但是还不符合结转损益类的情况,就应该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其次,我们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来看,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当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增加且变动幅度大时,如果按照先前的确认规则,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这样就会影响到利润表。从而使企业利润大大增加,增加企业的效益。影响企业股价。而这些都将在企业财务报表中反映,这样就会给财务报表使用者传递一个不真实、客观的会计信息。

(二)2015年3月31日该股票公允价值为每股6.9元,则会计分录为借:其他综合收益5000000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5000000。

分析:当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减少时,我们将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科目的借方。如果企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减少且幅度较大但不至于提减值准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按照先前的确认原则,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这样就会影响到利润表,企业需要在利润表中确认大量的损失。因为按照公允价值反映,同时将公允价值计入到利润表,企业的损益就会出现大幅度波动,就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的业绩,进而影响企业的股价。对企业造成很不利的影响。投资者可能会撤资,使企业资金减少,影响公司正常运转。

因此,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是不合理的。当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幅度较大时,则会使企业损益出现大幅度的波动。因此,考虑到各方的利益,我们重新规定了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处理方法,即用公允价值反映,但是不能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直接计入利润表。而是在未处置计入资产负债表的其他综合收益予以反映企业收益的变动,并在利润表项目中计入以后期间重分类计入当期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

三、结语

在期末,股票价格上下波动,公允价值也会随之变动,但此时所产生的差额即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并没有真正的实现,是一种潜在的差异。因此规定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大大地压缩了企业利用市场价格波动随意调节利润的空间,也贯彻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理念。笔者希望通过本文介绍,能够让会计工作者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处理有个更深刻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刘华玲.金融资产会计分类的准则规定对企业业绩的影响[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16.

第9篇:金融资产的要素范文

[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传统会计;冲击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出现较晚,对于衍生金融工具的概念进行界定十分困难。美国将衍生金融工具定义为;价值由名义规定的衍生于所依据的资产或指数的义务或合约。我国有关部门的规章称其是“一种金融合约,其价值取决于一种或多种基础资产或指数,其种类包括远期,期权,互换和期货,还包括具有这些产品中一种或多种特征的结构化金融工具”。这就从内涵和外延上揭示了衍生金融工具的概念。

一、衍生金融工具特征

(一)强有力的财务杠杆作用和高度的金融风险性

在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交易时,只需按规定交纳较低的佣金或保证金,就可从事大宗交易,以小博大。投资者只需动用少量的资金便能控制大量的资源,一旦实际的变动趋势与交易者预测的相一致,即可获得丰厚的收益。但是,伴随巨大收益的是巨大的风险,一旦预测有误,出现金融风险,就可能使投资者遭受严重损失,甚至危及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同时衍生金融工具所产生的收益,来自于标的物价值的变动,即约定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差额,将随着未来利率、证券价格、商品价格、汇率或相应的指数变动而变动。

(二)以合约为基础

合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签订合约之日起便基本确定,不需要或只需要少量初始净投资,而交易却要在将来某一时刻才能履行或完成。

(三)产品设计高度灵活

金融衍生产品种类繁多,可以根据客户所要求的时间、金额、杠杆比率、价格、风险级别等参数进行设计,让其达到充分保值避险等目的。然而,由此造成这些金融衍生产品难以在市场上转让,故其流动性风险也增加。

二 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会计的冲击

(一)对传统会计确认的冲击

衍生金融工具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合约,衍生金融工具台约的签订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未来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它符合资产或负债定义的本质特征,因而逻辑上要求在表内确认为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但是,衍生金融工具合约上的这种权利和义务发生与否取决于未来交易和事项,衍生金融工具台约的特殊性对传统会计确认理论提出了挑战:(I)传统会计确认理论只确认过去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因而财务会计又称为交易基础会计;衍生金融工具合约的权利和义务来自未来发生的交易和事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是对未来事项的确认。(2)衍生金融工具合约上的权利和义务不符合传统会计要素定义,衍生金融工具项目在表内确认为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逻辑要求对传统会计要素概念提出了挑战。(3)传统会计确认的环境假设是基于稳定的过去事项的会计环境;而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是为了应对金融创新飞速发展的需要。(4)传统会计理论的确认标准之一是相关风险和报酬是否实质转移,这一标准因衍生金融工具风险和报酬转移判断在实践上缺乏可操作性而受摒弃。

(二)对传统会计计量的冲击

在传统财务会计理论体系中,历史成本是计量基础,各会计要素按历史成本记账,记账后一般不再变动,直到相应的资产已耗用或负债已清偿为止。而衍生金融工具在确认时只产生了权利和义务,交易尚未发生,也就无从得到历史成本。加之衍生交易从合约签订到对冲,再到交割或换回原有资产,都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时间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衍生工具的市场价格不可能保持一成不变,并且合约的标的物,如股票、债券、外汇等都是市场活跃的商品,它们的活跃价格也决定了合约价值必然是处在不断变化中的。这种变动在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传统会计报表中根本无法反映出来。如果坚持历史成本,必然使得会计使用者无法获取真实合理的会计信息,所以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对传统会计的历史成本计量提出了质疑。从反映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出发,对于衍生工具运用公允价值来做为这类交易的计量属性并在会计报表中予以陈报,明显优于历史成本,因为公允价值能够反映人们对未来交易的预期,提醒人们衍生金融工具可能带来的风险收益。可见在衍生金融工具广泛运用的今天,历史成本不可能也不应该是财务会计唯一的计量属性,而应该是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同时并存。

(三)对传统财务会计报告的冲击

现行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记录的目标就是要向外界提供合理、真实的财务报告。财务报告的核心是财务报表,而财务报表通常是由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组成。金融创新导致了金融资产金融负债的增加,与决策有用性目标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更进一步地看,强调合理地确认、计量并揭示衍生金融工具很可能会对原有财务报表的结构体系带来一场革命性的突破,包括重新重视资产负债表。改变资产负债表原有的结构,增加直接反映金融资产和负债等,同时重视会计报表的表外揭示,提高表外的质量。转变以往表外揭示是对会计报表项目的“附注说明”,使之与报表本身共同构成财务报表的基本内容,这是弥补通用会计报表揭示信息的局限性,提高财务报表总水平整体层次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衍生金融工具未来发展思考

(一)重构会计确认标准

在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情况下,如何进行会计确认,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其相关的风险与报酬及其转移程度也存着高度的不确定性。因此决定了衍生金融工具确认的复杂性:在缔结合同时,应当进行金融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根据国际上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发展趋势及我国目前的核算现状,应采取国际会计准则的初始确认标准,即企业成为金融工具台同条款一方时,在其资产负债表中确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二)重构会计计量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业务不存在历史成本,因而也就不能用历史成本计价。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计价,最可行的办法是按公允价值计价,不论是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初始确认的计价,还是在衍生金融工具契约生效后的财务报表日对金融资产和负债的计价,均可采用公允价值计价,其变动计人当期损益。这样,会计的计价基础就不再是单一的历史成本,而至少是以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并存的双重计价基础,不同的会计计价基础适应了不同的经济业务的计价要求。

(三)重构会计要素

号会计准则中提出的关于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概念。认为资产是指包括现金,从另一个企业收取现金或另一个资产的契约性权利、在潜在有利的条件下与另一企业交换金融工具的契约性权利以及另一企业的权益性工具,负债是指向另一企业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和在潜在不利的情况下与另一企业交换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以与其相关的风险与报酬是否已全部转移给企业作为标准。通过单独设置衍生金融工具特例将其引入会计报表反映的范围。

(四)重构会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