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子合同管理规程范文

电子合同管理规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子合同管理规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子合同管理规程

第1篇:电子合同管理规程范文

[关键词]国际工程 合同管理 索赔研究

中图分类号:G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6-0086-01

引言

随着人们对建筑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工程施工也变得越来越专业化,建设工程项目的建设方面通常是把复杂的工作交由一个承包商来全面管理,并与之签订总承包合同。合同成为建筑工程项目顺利推进的一个重要保障,对于承包商、业主、施工企业等多方面主体的行为都有规范的作用,当建筑施工项目出现变更的时候,则可以根据合同的内容进行索赔,对于各方的利益都有保护。加强合同管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国际化工程中,合同的管理更有必要,因此在国际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合同管理。

一、国内外工程合同管理

近年来,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也越来越多,加强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的解决,对不工程项目的顺利推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合同成为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受到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当前,国内外的工程建设都开始积极加强了合同管理。国际工程由于涉及到不同的国家,不同国家关于建筑合同管理的要求有所不同,因此国际工程的合同管理难度更大。国际工程合同体系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不断得到完善,合同种类齐全,针对不同性质的工程,合同标准有所不同,国际工程的合同内容涵盖了国际工程的各个方面。当前,国外已经有许多种总承包合同文本,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FIDIC的《土木工程施工分包合同条件》,美国AIA文件A401《总承包商与分包商协议书标准格式》,英国ICE的分包商合同标准格式,新加坡的指定分包商标准合同条件(NSC)等。从国际建筑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市场的变化使得工程的承包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新的工程承包方式不断出现,在当前的国际工程合同管理过程中,比较常用的工程承包方式有EPC,即设计、采购、施工一体的工程建筑管理模式;PM,即项目管理模式;CM,即施工管理模式;BOT模式,即伙伴关系项目管理模式等,对于不同的合作模式,有不同的合同内容进行规范和指导,使得建筑行业的发展可以有条不紊。

国际工程的合同管理,因为参与方不仅是国内的与建筑相关的企业、业主等主体,还有国外的建筑主体,因此国际工程的合同签订是一个十分严肃的过程。合同签订过程中,应该要对其中的各种详细的内容进行仔细地研究,防止出现各种漏洞,合同一旦被签订,则双方都应该要按照合同的相应条款遵守,履行自己的职责,按合同办事。如果某一方违约,造成另一方的损失,则另一方可依据合同条款,向对方索赔。

在国际工程的合同管理过程中,应该要做好全过程的管理,施工前以及施工中的合同管理最为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要做好监理工作,签订合同之前的监理工作的开展有助于根据项目的具体内容对合同的内容进行确定,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在合同中对施工进度、施工原料的准备、施工人力资源的配备、工程招标计划等内容进行明确的制定。在国际工程项目的招标文件中,各种专用的合同条款对整个项目的开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合同的管理需要专门的监理人员参与进来,参与到合同条款的编写过程中,与业主进行商定研究,对合同的内容进行确定,以便在后续的国际工程中进行合同解释以及具体的合同管理。比如在合同的技术条款的编写过程中,对于施工进度、质量以及投资三个方面的内容都要进行详细的编写,保证工程可以顺利推进。此外,在施工过程中也应该要做好合同管理,首先需要对合同管理的规程进行强化,国际工程的监理人员应该要参与到监理规划编制过程中,对监理目标进行明确,要对具体的合同监理工作进行细化,比如对国际工程文件管理进行监督管理,对施工进度计划进行监督管理,对国际工程质量检测进行监督管理,对国际工程合同的支付进行监督管理,对合同项目的验收进行监督管理等。国际建筑工程的监理人员在具有的监理工作中要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不同的项目情况对具体内容进行监管。

二、国际工程的索赔管理

工程索赔是合同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各种工程推进的过程中,由于一些特殊状况的出现,将很容易导致国际工程的出现变更。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应该要根据合同的内容,进行索赔,以防各种经济损失的进一步扩大。

在国际工程的索赔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对正确的索赔观念的确定,对于承包人所提出各种符合要求的索赔,需要对其进行核对,要根据合同的内容对各项索赔内容进行确定,从而能够将双方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国际工程建设过程中,合同管理人员应该要不断学习,对各种索赔的原则、方法等进行进行掌握,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用先进的管理方法进行索赔问题处理,一旦自己所参与的工程出现任何问题的时候,都要及时进行处理,防止经济损失扩大。第三,在进行索赔的过程中,要对合同文件进行仔细的阅读和分析,当遇到索赔要求时,要对具体的索赔要求和合同约定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差异,以确定索赔是否成立。第四,在工程的索赔过程中,各种基本资料是一个关键,在索赔的时候,应该要注意对各种资料以及凭证进行收集,作为索赔问题处理过程中的证据,对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的索赔是不能受理的。在进行各种凭证以及资料收集时,不仅要安排索赔人员进行收集整理,还应该要配备监理人员,确保所收集整理的资料的准确性、真实性。对于证据齐全的、符合要求的索赔要及时受理。最后,在国际工程的索赔管理中,应该要加强相关人员的职责规范,进行规范化操作,尽量减少工作中的失误。

结语

近年来,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使得国际工程数量变得越来越多,加强国际工程中的合同管理以及索赔管理,对于工程项目的顺利推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合同管理和索赔研究的过程中,都应该要加强监管,发挥相应人员的作用,确保工程可以按照合同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 刘兴华.国际工程承包合同管理中的索赔探讨[J].山东煤炭科技,2004(08).

第2篇:电子合同管理规程范文

关键词:电力工程;档案管理;质量控制;措施

引言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旺盛,电力项目建设得到深入发展。为保障电力项目的建设管理高效化,有关电力工程档案管理也应该逐步完善,其相应的法律规划及管理标准也理所应当与国际惯例实现接轨。加强对电力工程档案管理,特别是做好电力工程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移交等工作既是实现电力工程档案的高效化管理,也是确保电力工程项目的顺利完工的重要保障。

1 电力工程档案质量控制管理的必要性

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把可能造成档案质量问题的因素加以控制和消除,确保工程档案齐全、完整、准确、规范。齐全是指根据项目档案归档范围所确定的内容,结合项目建设实际情况,将建设项目全过程中应该归档的文件材料全部归档; 完整是指文件材料之间相互支撑,形成闭环;准确是指归档文件材料的内容真实反映建设项目实际情况和建设过程,原件归档,图物相符,技术数据准确可靠,签字、盖章手续完备,文件材料的形成日期与工程建设同步; 规范是指归档文件材料编制和整理符合现行技术标准、规程、规范和归档整编要求。电力工程档案质量控制包括齐全完整、内容真实、数据准确、编制规范、分类科学、组卷合理和检索方便。归档文件的完整、准确、真实、规范是影响工程档案内在质量的主要因素,而归档文件记录的内容、形式、书写材料、制成材料和案卷整理的规范性则是影响工程档案外在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从归档文件材料形成的源头上进行有效控制,强化电力建设过程工程档案质量管理是提高工程档案质量的必然要求。

2 建立健全电力工程档案质量控制管理体系

电力工程档案产生于项目建设全过程,其形成、积累和整理应列入项目建设计划和有关人员的工作标准中。为确保工程档案编制、整理质量,必须建立工程档案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按照电力工程建设相关技术标准、规程、规范和档案管理有关规定编制形成工程档案,为日后档案信息利用提供保障。

1) 建立以建设管理单位为基础,档案管理部门为核心,各参建单位工程管理人员、专兼职档案资料管理人员为骨干的档案组织保障体系,将电力工程档案管理纳入建设管理程序、工作计划、合同管理和岗位责任制中。在签订项目设计、施工及监理等合同、协议时,应设立专门条款,明确有关方面提交工程档案的责任。

2) 电力建设项目法人、建设管理单位、设计、监理、施工、调试、采购( 含招标) 、物资供应及运行单位均应建立工程档案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将工程档案管理纳入有关领导、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职责范围、工作标准中,做好项目档案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确保工程档案完整、准确、系统。

3 电力工程档案质量管理控制

电力工程档案是工程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也是检验工程质量的法律凭证。工程档案质量如何,反映了建设管理、施工、监理等单位的质量意识和管理水平。工程档案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管理过程,是对工程档案形成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必须多管齐下。

3. 1 建设管理单位是电力工程档案质量控制管理的主体

电力工程档案是工程建设活动的真实记录,是对工程质量正确评价及日后运行、维护、改扩建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建设管理单位受项目法人委托全权负责档案管理工作,是工程档案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收集、积累和整理项目前期、质量监督和竣工验收等归档纸质、声像、电子等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按照工程进度,适时开展工程档案日常检查、指导工作; 组织各参建单位对所有应归档项目文件材料按档案管理要求进行整理、组卷、编目。

1) 工程之初,建设管理单位应明确参建各方对档案编制形成质量的管理要求,对于归档文件材料规格、书写材料的耐久性及竣工图编制等都应做出明确规定,并在工程合同条款中加以明确,确保各参建单位对工程档案质量管理,职责明确,做到心中有数。

2) 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分别对工程准备、施工和竣工验收等阶段加强工程档案编制质量控制管理。准备阶段虽然大多归档文件尚未形成,但却是控制工程档案质量的关键时期。事实上,很多工程档案质量问题都是由于事前重视不够或缺乏基本知识造成的。所以,从工程立项开始,档案管理人员就应提前介入,对工程档案的质量进行预控。首先,要加强对工程管理部门分管领导(项目经理) 档案意识的宣传,如果分管领导对档案工作不重视,工程档案质量就无从谈起,也不可能建立起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措施就难以落实到位; 其次,要加强对现场技术人员档案知识培训和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现场技术管理人员对工程档案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工程参建人员按照相关规程规范和档案管理要求各负其责,才能有效实现工程档案的质量控制,不断提高工程档案编制质量。

第3篇:电子合同管理规程范文

摘 要 近几年来,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施工企业也步入了“微利”时代,为了提高自身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企业的平稳健康发展,项目成本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切实有效地强化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呢?本文在阐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较为可行的对策,以期给广大施工企业提供可以借鉴的参考。

关键词 施工企业 成本控制 原则 方法

项目成本控制,指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快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降低项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一、当前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责、权、利不明确,成本控制意识较为淡薄。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利益与风险不对等,权利与义务不相称。有的项目经理权利很大,但风险却很小,企业的盈亏很大程度依赖于项目经理的个人素质,而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包盈不包亏损,正是由于这种弊端的存在,可能导致项目经营者对各类成本不重视,管理不精细,甚至有可能出现“黑洞”。而项目的职工由于成本与自己的切身利益并无太大关系,对企业的发展,企业的成本控制与管理模式是漠不关心,可能导致工作的失误,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2.成本管理方法较为落后,不能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许多施工企业管理方法陈旧、手段落后,不能适应管理工作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从成本管理的方法来看,成本预测和成本控制相互脱节。有不少施工企业,工程完工后成本才被反映出来,这种成本管理方法不能及时收集、传递、处理、储存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大量数据信息,也不能及时发现成本管理中存在的根本问题及原因,难以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从成本管理手段来看,仍以手工操作为主,缺少现代化管理手段。主要表现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电算化程度偏低,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等的运用尚处初级阶段,计算机在成本管理中的潜力尚未有效利用。

3.转变经营管理模式,提高成本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多年来,我国企业利润分配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在“按劳分配”的口号下,实质上存在严重的平均主义,极大地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这也是不少企业长期处于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科技工作以科学技术入股分红,企业经营者实行年薪制度,可以说是利润分配在新形势下的必然结果,职工持股、经营者持股将使企业和员工成为一个利益的共体,风险共担。在这种形势下,企业的利润分配如何才能更合理,更能发挥经济杠杆作用,从而调动各层次,各种人员的积极性,将是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

4.材料管理粗放,人工、设备管理也存在诸多问题。施工企业一方面由于工程材料采购品种杂,环节多,很多材料无法从厂家直接采购,并且新材料层出不穷,使得价格不宜控制;另一方面工程材料品种、规格多,材料质量、档次、价格相差大,定量分析和预算较难统一,因此,造成实际成本偏离目标成本。人员管理混乱,人工费用居高不下;机械设备管理不到位,利用效率低下等这些问题都普遍存在。

二、施工企业实施成本控制应当遵循的原则

1.降本增效原则。施工生产既是消耗资财人力的过程,也是创造财富增加收入的过程,其成本控制也应坚持增收与节约相结合的原则。在编制预算过程时应“以支定收”,保证预算收入;在施工过程中,要“以收定支”,控制资源消耗和费用支出。对于每一笔成本费用,都要核查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开支标准及有关财务制度。提高施工项目的科学管理水平、优化施工方案,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人、财、物的消耗,采取预防成本失控的措施,制止可能发生的浪费。

2.动态控制原则。由于项目施工是一次,其成本控制更应重视事前、事中控制,在施工开始之前要进行成本预测,确定目标成本,编制成本计划,制订或修订各种定额和费用开支标准。在施工阶段重在执行成本计划,落实降低成本措施,实行成本目标管理;建立灵敏的成本信息反馈系统,使成本责任部门及时获得信息,纠正不利成本偏差;制止不合理开支,把可能导致损失和浪费的苗头消失在萌芽状态。在竣工阶段,则主要进行整个项目的成本核算、分析、考评。

3.全面控制原则。全面控制是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管理,亦称“三全”管理。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要建立全员参加的责、权、利相结合的项目成本控制责任体系。项目经理、各部门、施工队、班组人员都负有成本控制的责任,在一定的范围内享用成本控制的权利,在成本控制方面的业绩与工资奖金挂钩,从而形成一个有效地成本控制责任网络。项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要求成本控制工作要随着项目施工进展的各个阶段连续进行,既不能疏漏,又不能时紧时松,应使施工项目成本自始至终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下,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纳入成本控制的轨道,经常性成本的控制通过制度保证,不常发生的“例外问题”也要有相应控制措施。

三、施工企业强化项目成本控制的切实对策

1.完善成本控制体系。建筑企业的施工项目辐射全国各地,各项目的具体情况又不尽相同。因此,企业对项目成本管理控制往往难以到位。所以必须建立项目成本管理、成本控制体系。在项目成本管理中,项目部要根据项目内部责任承包指标,按照内部承包价、税金及附加费、劳务分包成本、项目部必需的直接成本和所有项目间接费计划,制定科学合理的项目目标利润计划。从项目班子到管理人员都必须按照各自的职责去落实成本管理责任,知道自己在成本管理链条中的工作职责是什么,要达到怎样的控制目标以及如何控制。成本控制体系应根据工程的进展和需要及时调整和完善,同时要注重对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以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项目成本管理控制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项制度是否健全,要靠制度来规范操作行为,所以企业要制定一套完整的制度规章,并根据各项规章制度对个人的行为进行控制、约束、跟踪监督。

2.加强经济合同管理,维护企业利益。合同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项目施工合同管理的时间范围应从合同谈判开始,至保修期结束为止,尤其加强施工过程的合同管理。抓好合同管理,在合同执行期间密切注意我方履行合同的进展效果,以防止被对方索赔。合同管理主要把握几点:一是印章管理,落实专人保管、使用登记。二是合同归口管理,就是建立合同审核会签制,重要的合同必须报经单位主管部门和领导审阅,所有合同均应建立台帐,统一保管。三是尽可能使用统一格式合同,如设备租赁合同,材料供应合同,临时用工合同,以确保合同条款的严密性和合法性,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

3.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成本费用。确定适宜的成本,在提高工程质量的同时,把成本控制在某一水平,经过综合考虑成本各方面因素,使工程项目的质量既符合工程标准要求又具有经济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在施工中,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规范允许的正负偏差,节约材料的使用量,降低项目成本,严格按照工程技术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办事,减少和消灭质量和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各种损失减到最低限度。

4.强化人、材、物管理,进一步提高成本控制水平。精简管理机构人员,避免人浮于事,减少不必要的工资性支出。在工程建设中,材料成本占整个工程成本的60%―70%,有较大的节约潜力。因此,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坚持“阳光采购”,从“廉”采购,杜绝“灰色收入”;根据施工程序及工程进度,周密安排分阶段的材料采购计划;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较少搬运和倒运损耗;要严格执行材料消耗定额,对周转材料及大宗材料,以限额领料来落实。合理选用机械,充分发挥机械的效能;通过合理组织施工,调配机械,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同时,加强现场设备维修、保养工作,降低大修,经常修理等各项费用的开支等从不同角度降低机械台班费用。

参考文献:

[1]邱玲莉.工程项目的管理成本控制.广东输电与变电技术.2006(01).

第4篇:电子合同管理规程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多个问题解析

0.引言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是实践施工管理理论的重要渊源之一,融合了施工管理实践经验,施工管理理论又为建设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提供了理论工具,使得建设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日益系统化、科学化。而一个优秀的施工管理人员,应该注重实践中的分析问题能力,结合理论知识,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并再通过实践来检验它的科学性。

1.房屋建筑工程施工问题分析

1.1施工管理面临着日趋复杂的来自市场和社会各方面的各种问题

现代社会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趋势日益增强,发展速度加快,过程复杂,新的行业、领域不断出现,产品开发周期缩短,导致越来越多的“一次性”、无先例可循的任务的出现,尤其是企业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政府,更面临着日趋复杂的来自市场和社会各方面的各种问题,涉及到的因素、利益主体越来越多,这些问题常规的管理办法难以解决或圆满解决,而来自建设工程施工及军事、空间探索等领域的施工管理方法经提升为施工管理理论和思想,提供了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非常规问题的手段。可以认为,施工管理的发展与应用在于它的方法。施工管理在中国广泛推广普及是近几年的事,方兴未艾,而我们引进、普及的重点,不应是繁琐的理论、概念、程序,而应该是简明、适用、有效的方法。

1.2管理科学的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效结合

施工管理的理论至今已可以说是很完备的,这不仅表现在丰富多样的理论成果如各种施工管理书籍(包括翻译)的面世,更表现在这个领域有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不论经济结构如何变化,工程施工建设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在我国目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发西北、振兴东北的背景下,施工建设成为许多地区经济振兴的重要手段。有的城市甚至提出“施工兴市”的口号。在经济进步主要依靠新科技成果应用、依靠内涵式扩展、依靠知识创新的形势下,靠粗放式施工建设并不是合适的振兴经济的手段,我国也一直在为投资决策的失误付出巨大代价。

2.抓好建筑工程施工的几个管理问题

2.1合同管理问题

工程承包合同是承发包双方用以明确工程承包的内容和范围、工程进度、质量、造价、双方权利、义务、规范双方行为准则的契约,是双方协商一致具有法律效力的重要文件,是完成施工建设的依据,也是施工经理工作的主要依据。任何超越合同条款范围的内容,均要通过重新谈判,签订补充协议后执行。所以施工经理必须加强施工的合同管理,领导施工组人员认真履行合同条款。

合同管理包括总承包合同管理和分包合同管理。总承包合同管理贯穿于施工建设的全过程,首先施工经理要组织学习合同文件,熟悉合同内容,以便全面掌握合同情况,认真地贯彻执行;其次根据总承包合同的内容,研究确定施工管理的内容和方式。对争端和违约的处理,首先双方要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时,提交合同规定的机构仲裁,要及时进行合同的补充修改和变更。分包合同要保证总包合同的完成,对分包合同的管理,施工经理首先要督促做好对分包合同的准备工作,然后组织研究与审定重大的分包合同,并做好争端和违约的处理,及时进行分包合同的补充、修改和变更。

2.2施工协调程序管理问题

施工协调程序是指在承发包合同的基础上,为完成建设任务,双方在工作上需要协商联系、审查确认的程序和内容。为了做好工程施工的建设工作,施工经理经常要与业主及分包单位协调和配合,在正确处理各方利益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抓好施工协调程序管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矛盾,为创造良好的合作气氛打下基础。

2.3施工中重大变更管理问题

在工程建设周期中,业主方的变更及内部变更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好,既要为业主服务,让其满意,同时还要使合同的执行不受大的影响,以保证公司的经济利益。首先,要在合同或协调程序中明确规定处理各种变更的程序,使其有章可循,减少或避免矛盾和争议。同时,项目经理要控制尽量减少重大变更,对必须要变更的情况认真计算其对施工进度、费用、质量等综合影响,并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控制,尽量避免打乱施工的正常工作秩序。另外,对于因业主方变更所需要的合理延长工期的费用补偿应及时核算出来,以书面报告业主代表请求批准。要使业主知道,变更是要花时间和费用的。

2.4计划管理问题

项目的建设周期是施工合同的主要目标之一,对此,施工经理要努力实现,并消除误期赔偿风险。施工的进度计划一般分为五级,第一级是施工总进度计划;第二级是装置总进度计划、项目总体施工进度计划;第三级是组码进度计划;第四级是记账码进度计划;第五级是工作包计划。计划管理是重要管理目标之一,要注意计划的层层约束,下级计划一般应绝对保证上级计划的实现并略留有余地。要使各类计划密切配合、互相衔接、合理交叉形成完整的计划系统。

2.5信息管理问题

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有大量的信息和数据产生,需要收集、传输和处理。施工的基础资料、设计数据、设计输入输出、文件图纸、各种记录统计都是信息。在施工管理中如果信息不准确,必然给施工实施效果带来损失,信息的准确、及时和统一,对于控制和决策是很重要的。所以信息管理是施工经理要抓好的五大管理之一。利用计算机进行综合信息处理,建立施工信息数据库,各种信息输入到处理中心,计算机就系统地高速地输出处理过的信息,并作出各种报告供施工经理及时作出准确的决策和命令,从而使施工建设实现现代化管理。

3.强化施工管理信息技术建设实施

3.1强化施工管理相关人员的信息化意识

提高信息化意识是做好信息化工作的保证。对信息化观念淡薄的人员,要加大对实施建筑业信息化意义与作用的宣传教育。用事实证明信息化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程施工投资效益,减少失误和浪费,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管理过程中,使用信息系统存储工程文档,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投资控制,积极推动信息化,让各参与方尤其是业主感受并认可信息化的重要性。

3.2加强施工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

特别是关键技术的研究,只有在关键技术的研究上取得突破,才能真正实现施工管理信息化。

3.3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

基础设施的投资主要取决于各参建单位的盈利情况,在成本核算时,应考虑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费用。同时引导民间资金的投入,扩大第三方(如信息化建设服务商)的投资力量。

3.4大力培养跨专业信息技术人才

通过建立培训基地,举办培训班,增加大学教育相应内容,通过网上培训、知识普及等多种形式,加快专业人才建设。

3.5自上而下为施工管理信息化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健康的外部环境对推动施工管理信息化至关重要。应加大因特网的普及率,提高网速,政府及部门应建立统一的信息化规程,并立法加以保障,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建立发展施工管理信息化的平台。

第5篇:电子合同管理规程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信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处理的效率提高,信息传递速度加快,信息存 量和密度增大,信息再生能力增强,信息工作内容和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最终将促进信息大幅度增值。信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毫无疑问,信息化是关系到我们建筑企业未来生存的关键之一,为了合理的管理工程项目,不仅需要在建工程的数据,还需要随时调用储存在数据库中的已建下程历史数据,这些数据对项目规划、控制、报告和决策等任务来说是最基本、最宝贵的资源。

1 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作用

信息化数据和纸面文件的主要区别在于,信息化两个最主要的特性:准确与即时。为了提高建筑行业的效率和管理水平,使所有参与项目参与方能在适当地点、时间,以适当的身份、适当方式,处理适当的文件。

1.1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建筑施工企业具有劳动密集、丁程项目分布点多、而广和人员流动性强等特点,采用传统的信息交流手段往往造成企业横向与纵向的信息流通渠道不畅;阻碍企业各类信息的及时交流,制约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企业汁算机网络信息系统恰恰能够针对建筑施工企业点多、面广和流动性强的特点,为企业创造一个新的 工 作环境,打破时间、卒问和地域限制,让企业管理人员方便、快捷、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企业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建筑施工企业建立企业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是为企业构建了一个信息和共享信息的信息网络环境,而作为建筑施工企业、 成本中心的施工项目,则是整个系统最重要的信息来源。

1.2 提高施工技术的整体水平

建筑施工行业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行业特点和传统的施工习惯对建筑施工企业在具体施工生产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造成了很多不便。建筑施工 企业要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施工一生产,运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施 方法和生产方式。

1.3 杜绝扰乱建筑市场的不良行为产生

对于行业主管部门,在建筑企业资质管理、执业资格人员管理、招标投标管理、质量安全管理、建设T程监理等诸多方面,长期缺乏一种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科学的、动态的管理手段,从而导致一些扰乱建筑市场的不良行为产生。或者南于没有现代化的管理lT具和手段,致使招标投标活动不够规范,在招标信息的及时性、招标信息传递的广泛性、决标的公正性等方面不能公开、公平、公正。因此,行业信息化管理为支撑采取有效的管理,能够有效地监管建筑市场,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1.4 降低信息的风险性

建筑施工是个系统工程。每天每时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各类咨询、情况交流、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推广以及合作、供求等信息,这些信息都需要及时的沟通和交流。如果信息在整个数据的流动过程中形成阻碍,不能通过有效、方便和快捷的途径反馈到相关部门,就可能造成极大的人力、物力资源浪费。这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利益,也对整个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可见,科学的、动态的信息化管理能够弥补信息的流通、反馈机制不健全带来的闲扰。将网络用于项目协作,使参与建筑施T项目的业主、开发商、承包商、分包商、监理单位和材料供应商、设备供应商以及设计师、工程师等各方能够协同工作,便能达到减少风险、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并缩短期的目的。

2 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设计和应用

2.1 进度控制信息化管理

2.1.1 施工总承包部进度管理信息化

编制T程进度总体进度网络计划。支持网络― ―子网络和WBS(项目工程分解结构)两种工作方式,并且建立里程碑。在WBS节点上分配的资源自动导入网络图。通过网络下发工作分解任务,接收分包商上传的任务完成情况,并进行实际进度的自动统计汇总,做出与计划进度的对比分析。

2.1.2 进度管理模块与其他信息模块的连接

进度与采购模块连接;进度与合同管理模块连接;进度与支付申请连接;进度与合同变更、设计变更连接。

2.2 材料与机械设备管理信息化

2.2.1 材料管理信息化

施工总承包部关键材料管理:根据网络计划图编制采购进度计划;编制资金使用计划;根据网络计划图的资源生成:T程用设备清单、表格形式的主要材料采购计划、表格形式的T程用设备采购计划分包商材料管理:通过网络接收总进度计划和总材料需用计划;根据物资信息库中的信息,将材料阶段性物资需用进行分类,通过材料属性设置, 自动生成月阶段性料具租赁计划、阶段性物资采购计划。

2.2.2 机械设备管理信息化

机械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设备计划(需用、租赁、采购)的编制和审核;设备进出场的记录;设备维护的提示维修保养时间;设备易损件的查阅和统计;设备的消耗统计(燃料、配件、租赁费);设备档案等。

2.3 质量与安全控制信息化

2.3.1 质量控制信息化

.r程项目的质量信息化管理是根据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规范和标准,对每一质量控制单元进行控制管理。包括质量检测标准、工程项目划分、工序检测(记录)管理、质量缺陷及事故的登记和处理、质量验收与评估等功能模块。按照IS09001标准进行按模块划分的质量管理,帮助管理者在施T过程中严把质量关,创造优质丁程。另外系统还包括对工程质量评优评奖的申报,收集汇总质量信息并提出纠正预防措施,以及参与质量事故处理等内容。

2.3.2 安全控制信息化

安全控制信息化主要实现施T安全相关信息的收集与维护,主要包括安全措施(方案)、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检查、安全事故及处理、伤亡事故、安全会议、安全培训等功能。

2.4 合同与资料管理信息化

2.4.1 合同管理信息化

合同信息化管理,可以让施T总承包部、分包商以多种形式依据权限实现对总包合同、分包合同、材料采购合同等进行查询、追踪,以考察合同的执行情况。最终做到合同的建档、归档以及合同分类、变更等的全面管理。项目合同管理模块,除了能满足日常管理工作的需要外,还提供了相应的制作、查询、合同监控、冲突检查等功能,使用户可以随时掌握合同执行情况。

2.4.2 施工资料管理信息化

在施T管理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施T资料,尤其是过程资料众多繁杂,而所有的资料又与时间和编号紧密相关。这些资料要以一定的顺序归档,还要满足《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管理规程》、监理规定、IS09001及城建档案馆的要求和规定,以及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要做到资料管理的可追溯性、创T程精品,仅依靠传统的资料整理已难以达到上述要求的高度。因此,采用施工资料信息化管理模块来进行,该模块实现了资料的电子化的综合管理,实现快捷的“傻瓜式”录入、规整的存档、方便的查询、简洁的报表输 。

第6篇:电子合同管理规程范文

摘 要 目前我国煤炭企业正步入转型发展、资源整合的重大时期,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对于煤炭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信息化时代背景,对煤炭企业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做了一些有利的探讨,指出了目前煤炭企业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会计档案管理的思路和对策,以期推动煤炭企业会计档案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煤炭企业 会计档案 管理

随着我国煤炭企业步入转型发展和资源整合的重大时期,煤炭企业会计档案管理迫切需要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在过去矿务局的基础上改制后组建的国有企业通过近几年的跨越式大发展,走多元化一体化道路逐步形成了具有煤炭开采、煤化工、火力发电、房地产等多个产业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和旧的手工账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双重影响,煤炭企业会计档案管理逐步地与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要求不相适应。会计信息化发展提高了会计核算、资产资金管理的准确性,进一步规范了操作流程,提升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了他们的劳动强度,使他们从繁重而繁琐的核算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好地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中来。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既是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时展的必然诉求。管好用好会计档案是企业每一个财务工作者的重要责任,也是会计工作向高水平方向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不够。不少企业重会计业务工作,忽视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未设置专职的会计档案管理员,在制度设计上缺少档案保管项目,监督管理缺乏。这种作法导致会计业务工作于档案保管工作差距日益拉大,不利于企业的管理水平的提升。会计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迟延拖沓,不少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多年来只归档不鉴定,更不销毁,认为地将会计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一拖再拖,导致新的凭证档案不能顺利归档,会计部门暂行保管的凭证超出一年的情况甚至成为普遍现象,这甚至影响到后续会计业务的开展,从而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2.会计档案制度缺乏具体操作规程,责任不明确。目前国家会计培训教材往往偏重于规范会计业务操作,属于会计档案管理内容,主要是规范了保存年限等内容,对于具体的装订等方面没有做具体要求。具体档案保管操作规范需要企业在本企业会计制度中自行规范。会计档案是会计信息的载体,对于档案要求不明确,会计人员执行主观性偏大造成会计档案达不到管理要求。对于合同类会计档案,财务部门往往错误认为合同属于煤矿企业管理科管理,自己就无须整理了,这样不仅导致了会计档案不全,还造成了财务付款缺乏依据,不能按照合同进度进行付款,甚至出现超付,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财务风险。

3.会计档案整理工作不够规范,未能实行分类别管理。往往在整理归档时侧重于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资料的打印、装订归档,但是与会计业务相关的文件资料并没有进行整理,如财务决算批复、审计意见等资料未能及时附到凭证后面。部分煤矿财务由于出料单多装订到凭证后面较厚,出于省事而未作为凭证附件单独装订。对于资料的轻重缓急区分不够,遗漏重要会计文件的存档工作,给未来查阅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会计档案在销毁时未能及时将土地使用权等涉及资产购置的凭证、未了结的债权债务的原始凭证及时抽出,导致对未来会计期间会计工作产生重大影响。

4.会计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从业人员由于缺乏档案管理经验,对档案的基本操作规程、财务档案的归档范围等标准不清楚。有的单位甚至存在财务人员利用会计档案管理的职权违反会计法规,私自伪造、篡改、变换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为个人谋取私利。有的单位为完成虚假收入指标,在没有实际经营业务的情况下违反国家税收征管和发票管理规定,为他人虚开、为自己虚开、让他人为自己虚开、介绍他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玩企业的考核办法于股掌之间,欺骗上级监管部门。有的则为了完成项目部经营指标而人为调剂原煤与项目部利润。建假账、建账外账、虚列成本设置“小金库”行为造成会计核算工作的很不规范,会计信息失真,进而影响了企业集团的战略决策。

5.财务档案管理重书面资料,轻视电子档案的保管。随着计算机普及和网络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企业逐步地考虑到将纸质文档以电子文本的形式保存下来,但是由于保存措施不当,未能进行防火、防水、防潮、防盗等工作导致数据丢失。由于没有及时办理借阅手续,导致不知所踪难以找回。由于网络传播的普遍性和及时性,不经意间透露的企业的某些会计档案信息有可能会被人利用,泄露企业的商业机密,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加强电子数据安全性成为当务之急。

二、完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1.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会计档案工作的领导。我国会计法律体系的基本法《会计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各单位对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妥善保管。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和销毁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单位负责人负有依法办理本单位会计工作移交和保管会计档案资料的责任。单位负责人作为会计工作的主要责任人,要进一步提高对档案工作的认识,树立“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理念,从维护企业真实面貌的高度,切实加强对本单位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把档案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纳入本单位发展规划,及时解决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本单位的财务机构负责人要把会计档案工作列入本部门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落实会计档案工作人员职责,有效地开展工作,为会计档案工作创造有利条件,确保会计档案完整有效。

2.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档案管理知识的考核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作为会计档案整理的直接责任人,专职(或兼管)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对会计档案规范化整理的认知和熟练度,直接决定了会计档案工作质量。会计档案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会计档案管理人员除了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以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档案管理能力,培养知识技能全面的会计档案管理人员是做好新形势下财务管理工作的保证。要从政治上、工作上和生活上关心爱护会计档案工作人员,为他们排忧解难,选派会计人员参加档案部门举办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充分调动和发挥好会计档案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企业财务部门会计档案管理水平。

3.建立健全本单位会计档案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为落实会计档案管理责任制,加强会计档案工作,做到管理到位、责任到人,各单位要建立健全会计档案室,明确财务机构负责人和专(兼)职会计档案员,会计档案管理员要保持相对稳定,若要更换则要做好交接手续。会计档案室主要履行以下职责:贯彻执行会计档案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会计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对本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会计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统一保管财务部门的各种会计档案,并按规定向本单位档案室移交;负责所保管会计档案的提供和利用;协助税务、财政机关查阅会计档案;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任务。建立健全会计档案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安全保密、开发利用、鉴定销毁、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等制度,并严格执行。因管理不善或给档案造成严重损失的,依法追究有关负责人及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财务工作实行定期轮岗制度,会计档案管理人员也不例外,通过档案管理工作定期轮岗有利于提高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4.会计档案管理内容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以及事务特点,将会计档案分类进行管理以提高会计档案利用率。会计档案可以按照来源不同分为内部会计档案和外部会计档案。外部会计档案是按照会计档案管理规定要定期移送到档案管理部门的资料,如年度财务报告、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而内部会计档案是财务部门自行保存的会计档案,如预算管理类报告、工程管理类、税政管理类、资产资金管理类、合同管理类等等。在整理档案时要根据档案的连续性、系统性加以筛选保存,制定统一格式,实行标准化管理,便于查询利用。

5.建立健全会计档案安全机制,维护企业商业机密。安全是会计档案工作的头等大事,必须高度重视,警钟长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巨大的变化,电子文档在信息存储上相对于传统的纸质文档具有空间小而容量大的特点。这给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但并不意味着纸质档案不重要。我们要在保留一份纸质会计档案的同时,保留一份电子档案,实现双备份,双保险。在保存上对电子信息要定期刻制光盘加以保存。要定期检查档案保管情况,制定档案安全应急方案,确保档案绝对安全。在信息化时代,会计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显得重要,企业应当加强信息资源的安全保障,避免被不法分子所利用。目前有的企业设置了财务信息专网,要设置权限限制非本企业财务人员登录访问,及时修改登录密码,防止财务信息泄露。对于财务部门以外人员要求提供财务报告、审计报告等会计信息要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未经财务部门负责人的批准不得对外提供企业的财务信息,否则要承担相应的经济法律责任,情节严重的还要加以辞退。

6.深化ERP系统应用,实现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电子档案联查功能。会计核算软件中不能仅仅是账务处理系统,应当深化会计档案功能的应用,实现记账凭证与相关原始凭证和支持文件的联查功能。目前个别国产软件如用友的NC系统实现了该功能,即在编制凭证分录的同时,能够在对应的凭证分录上实现相关文件资料的上传和查阅功能,但不足的是对于上传附件的大小不能限定,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应当在满足电子查阅功能的同时,最大限度提升系统空间的使用效率,加强凭证附件上传的监督管理工作,防止无效文件上传,并定期做好数据备份工作。

总之,会计档案工作应当要紧密联系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时代要求,在遵守现有的档案管理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探索创新会计档案管理模式,促进煤炭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赵清和.谈财务部门会计档案的管理.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2]张雪珍.会计管理体制改革中的会计档案管理.财会通讯.2007(7).

[3]苗巍.如何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商业.2008(14).

第7篇:电子合同管理规程范文

关键词:集团财务公司;信贷风险;风险防控

一、引言

作为金融体系殊组成部分——非银行性金融机构的财务公司从1987年诞生起,现已历经近30年,凭借着高效的集团内部资金运作效率、促进集团资源优化配置及日臻完善的金融服务质量,充分发挥“集团资金归集平台、集团资金结算平台、集团资金监控平台、集团金融服务平台”1四项功能,创新金融服务手段,拓展金融服务领域,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不断壮大自身金融实力,已在金融体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信贷业务是为成员单位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手段,是财务公司业务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做好信贷风险防控对财务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二、财务公司信贷业务风险因素分析

(一)财务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的外因

1、政策因素影响。

一是国家政策因素。由于财务公司必须向中央银行缴存一定比例的存款准备金,因而自身用以周转和兑现的资金数量有限。二是监管多头化。目前我国财务公司面临较强势的分业监管,监管部门较多,政策分散。各个监管主体基于自身需求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制定政策,用以指导财务公司行业的规范、创新和发展。这就要求财务公司需要在经营上满足各监管主体的要求,一些监管要求可能给财务公司业务带来不利影响。2三是集团政策因素。我国财务公司的股比结构基本上由集团母公司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集团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对财务公司产生影响,甚至个别方面对财务公司的正常经营形成干预,市场规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不是实际遵循的最高法则,这就导致工作过程中,财务公司可能存在即便明知道相关决定不合理却依然要执行的客观现象。

2、“服务集团”属性易致风险集中。

财务公司在集团内开展金融业务,客户均为集团内成员单位,风险相较于银行金融机构较为可控,但同时因其依托集团、服务集团,受到集团整体经济形势的影响,加之各个成员单位在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不可预见风险因素,易导致风险集中。而财务公司属于集团内生性金融机构,相对商业银行而言,分散风险的手段较单一,可能出现拓扑学连锁反应,产生信贷风险,致使集团整体利益受损。

3、成员单位的偿债能力。

信用风险上升较快,出现信用事件的概率将明显上升。以能源集团为例,近两年来,能源主业板块煤炭行业受生产成本的逐年递增和市场的低迷及进口煤炭竞争激烈等内外在因素的影响,煤炭市场需求趋缓与煤炭产能释放的矛盾将愈加突出,供需两端的“一增一减”使得煤炭企业经营效益日趋下降。另一大主业水泥板块属周期性行业,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较大,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市场竞争激烈的风险。与此同时国内水泥需求已经进入低速增长期,水泥价格的淡旺季波动更为明显。由于水泥行业的产业集中度仍处较低水平,与下游产业的议价能力普遍较弱,导致水泥产品长期低价运行,盈利能力偏低。基于上述原因作为主业的两大板块净利润、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下滑,部分企业亏损严重,可能导致信贷风险。同时成员单位在借贷过程中常出现“借新还旧”的情况,一旦财务公司的筹资能力出现变动或者资金短缺,支付危机出现的概率便相应加大很多。

(二)财务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的内因

1、管理处摸索阶段。

财务公司在金融市场上是近三十年来出现的新生力量,其在自身的信用管理机制与信贷方式上,还处在摸索阶段,出现信贷风险是成长过程中无法避免的“尴尬期”。

2、风险管控体系有待完善。

一是风险管控独立性问题。拓展业务往往和合规稳健存在一定的冲突性,可能出现为业务拓展而忽略合规的情况。部分财务公司尚未形成完善、垂直、独立的风险管控体系,在履行风险管理职责的过程中可能受到的干扰性因素较多,独立性体现不够,部门与岗位之间职责可能存在模糊地带,可能出现“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情况,从而影响风控独立性判断。二是风险管理方法滞后。财务公司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重视定性分析,主观性强,在风险识别、度量、监测等方面的科学性不够,与商业银行运用大量数理统计模型等先进方法相比,仍有待提升。三是风险管控人员素质仍待提高。风险管理缺乏精通风险管理理论和风险计量技术的专业领军人才,导致可能存在监督管理留有盲区,或由主观性较强的人工稽核的审查制度占主导,易导致公司内部控制风险的能力不稳定。随着信贷业务品种推陈出新,每个信贷业务的风险点及防控方式各有不同,财务公司较难做到各个业务品种匹配相应专业人才。同时大部分中小型财务公司存在人员储备的不足的问题,员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多肩挑的情况,面对繁重的任务,自身能力与工作意愿大打折扣,埋下了信贷风险隐患。四是全员合规理念树立不到位。尚未对全员形成全面的风险管控理念,导致在实际中出现风险管控仅仅是风控合规部门的事,致使很难将风险管理贯穿于各个岗位业务全流程。

三、财务公司的信贷风险危害

(一)与商业银行不同,财务公司以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为集团成员企业提供资金管理和金融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盈利目标和发展战略不一味以利润为导向,且受到吸收存款范围的制约,决定了财务公司主要利润来源于同业存放、信贷业务。近年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同业存放利差空间不断缩小,信贷业务收入将成为财务公司主要利润来源,一旦发生信贷风险,产生不良资产,其危害的集中度与难以化解的程度将更甚于商业银行。

(二)设立集团财务公司的基本属于大型企业集团,在国民经济各领域中充当领军企业,而财务公司通过发挥资金管控能力,构建内外一体化、渠道互补、结构合理的融资体系,实现提高集团资金使用效率、盘活集团资金的作用,尤其当集团、成员单位面临临时性资金短缺时,能够发挥内部资金融通功能,确保整体资金链条安全,从而实现集团战略规划3。

四、财务公司信贷风险防范对策

(一)风险防控、构建体系

第一,构建全面风险管控制度体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约束的风险管理终究是纸上谈兵。在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建设过程中,明确业务制度与风险制度的联系与区别。作为业务部门制定业务管理办法,作为风险合规部门,制定相关内控合规制度,同样是制度,但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国投财务公司业务制度侧重按照业务条线,从贷款申请、资料审查、合同审批、贷款发放、贷后管理、档案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流程管理;内控合规制度对各业务流程的风险点进行梳理和细化4。能源集团财务公司从开业以来便注重制度建设,根据业务发展实际情况,及时梳理、更新、拟定制度,对尚无制度规范的业务和环节设立制度予以规范,消除制度的空白点,提高制度的适用性。通过制定《贷款业务操作规程》、《信贷及投资审查委员会工作规则》、《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有效规范信贷业务的开展。同时及时根据各项信贷业务品种拓新情况,做到制度先行,及时制定相关新制度,确保新业务稳健合规开展。第二,设置专业委员会强化内控。在董事会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内部控制委员会、信贷审查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等专门组织,通过设置合理的组织架构,确保各专业委员会充分发挥作用,从战略高度提高内控的重要性。各专业委员会实行实名表决制,审批程序流程化、透明化、公正化,确保各位委员可以充分发表意见,提高公司对贷款的审批效率和防范增量风险的能力。第三,牢固构筑前中后台三道防线。三道防线指构建事前、事中、事后三道风险防线。业务部门为第一道风险防线,风控合规部门为第二道防线,审计稽核部门为第三道风险防线,从监督和事后检查的角度对风险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部检查和评价。通过明确内部控制职责,完善内部控制措施,强化内部控制保障,防微杜渐,将风险管控融入公司各项业务流程,让风险防范和合规管理成为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的共同职责。第四,尊重财务公司独立性。集团公司在财务公司业务发展的过程中指导与协助解决经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给与一定的政策支持,但与此同时应当尊重财务公司作为独立法人的主体地位,给予财务公司充分的经营自,不采取行政手段人为干预。同时应注意在机构、制度、人员、资金、资产、账务、营业场所等方面的相分离,切断风险相互传导渠道,严防系统性风险。

(二)把控源头、规范合同

注重规范、强化流程、有序开展合同管理工作,从合同源头遏制遏制信贷风险源。能源集团财务公司采取以下措施防控合同风险:一是注重文本规范。对公司常用的如《固定资产借款合同》、《电子商业汇票业务服务协议》、《最高额保证协议》、《流动资金借款合同》等信贷业务合同制作格式文本,并明确规定业务部门、经办人未经流程报批,严禁擅自修订格式文本进行修订,切实把控合同风险源。二是强调流程管控。严格把握“合同审查、签订、履约”三道程序,执行合同会审会签制度,重大合同执行报送制度,实现合同全过程管理。三是强化担保措施。多样化方式加大成员单位保证责任,能够有效保障信贷资产安全。四是落实岗位责任。落实合同管理岗位责任制,建立合同纠纷预警机制,形成预防为主、过程控制、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归口把关的合同管理体系,杜绝发生因合同管理不善造成纠纷或损失的情况。五是加强履约跟踪。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业务主办部门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跟踪,相关部门在本部门职责范围内予以协助,每月初由业务部门向风控合规部门报送该月合同台账,风控合规部门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监督。

(三)稽核检查、不留盲区

首先,通过日常开展信贷管控工作,对每笔发放信贷业务进行合法性、合规性的贷前审核,把好准入关口,提高风险识别能力,保证公司信贷业务质量运行良好,防止出现不良信贷资产。其次,针对性开展专项稽核工作。如能源集团财务公司通过开展信贷业务、信贷档案管理、票据业务等专项稽核,提出合理化建议,督促相关部门及时整改落实,从而保证信贷业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风控管理到位。

(四)审慎分类、增强防御

对存量资产进行风险分类,有利于有效化解历史遗留不良资产,同时不断增加不良资产准备,提高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一是坚持每季度依据监管要求和相关标准对存量资产进行五级分类,确保公司对信贷资产有更为清晰的了解,对可能出现的不良资产进行及时预警,加强对信贷风险的监测。二是实施动态拨备管理。以中国电子财务公司为例,其在按原标准集体资产减值准备的基础上,每年增加计提1000万元,直到贷款损失准备金占贷款余额的比例达到2.5%为止。

(五)量化风险、提高管理

我国财务公司大多采取定性分析为主的风险分析模式,没有通过严格的数据模型进行分析,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应积极借鉴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研究成果,逐步实现由定性分析为主到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由单一资产的信贷风险分析向资产组合分析转变,建立信贷业务风险识别模型。采用外部评级数据计算VAR,以保证评级及违约概率的准确性。在实际操作中,财务公司也可借鉴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利用内部评级结果来替代VAR,用以计算近似VAR的方式。在时机成熟时建立内部评级结果与外部评级结果之间的对应关系,提高内部评级的权威性和使用价值,最终达到准确计算VAR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信贷风险的定量分析。这样,在信贷资产的风险管理中,就可以通过监控相关因素的变化,预测信贷资产的违约风险,及时采取控制风险的措施,有效地提高信贷资产的质量5。

(六)宣贯合规、全员普及

信贷风险管控不仅仅是靠技术和制度,更重要的是培育合规管理文化。使全员在同一种文化背景下,对风险有统一的认识,有统一的行为模式。能源集团财务公司多管齐下,稳步推进合规培育。一是通过公司内网、月度例会、法律咨询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活动。二是将公司领导干部法制讲座、中心组学法、法律培训制度化,确保公司领导、中层管理人员、法务人员每年集中学习培训法律知识的时间不少于40小时。三是充分运用新媒体手段开展多样化合规宣传。四是在公司内部通过高管授课的方式,让全体员工迸发出学习热情,增强员工合规守法的自觉性,培育合规文化。五是逐层逐级签订《案防责任书》、《合规承诺书》,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风险防控体系。

五、结束语

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作为与企业集团发展联系最为紧密、在企业集团金融产业中发挥至关重要作用的财务公司,如果能够有效防范信贷风险,不仅是对财务公司自身综合实力与风控能力的全方位提高,更是实现集团战略的重要保障。财务公司应随着实际工作的深入不断完善防控信贷业务风险的举措,为防范信贷风险擎起坚固的绿色屏障。让财务公司这一新生力量,实现安全有序稳健运营,在企业集团的发展壮大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资委、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央企业财务公司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资发评价[2014]165号》)

[2]何双喜,《财务公司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中国财务公司2012年第5期

[3]林非园,《从资金链角度看财务公司的金融功能对企业集团发展的作用》,中国财务公司2013年第2期

[4]代中平,《关于财务公司风险管理制度体系的设想》,中国财务公司2013年第2期

第8篇:电子合同管理规程范文

第一条为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个人贷款业务行为,加强个人贷款业务审慎经营管理,促进个人贷款业务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简称贷款人)经营个人贷款业务,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个人贷款,是指贷款人向符合条件的自然人发放的用于个人消费、生产经营等用途的本外币贷款。

第四条

个人贷款应当遵循依法合规、审慎经营、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的原则。

第五条

贷款人应建立有效的个人贷款全流程管理机制,制订贷款管理制度及每一贷款品种的操作规程,明确相应贷款对象和范围,实施差别风险管理,建立贷款各操作环节的考核和问责机制。

第六条

贷款人应按区域、品种、客户群等维度建立个人贷款风险限额管理制度。

第七条

个人贷款用途应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有关政策,贷款人不得发放无指定用途的个人贷款。

贷款人应加强贷款资金支付管理,有效防范个人贷款业务风险。

第八条

个人贷款的期限和利率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第九条

贷款人应建立借款人合理的收入偿债比例控制机制,结合借款人收入、负债、支出、贷款用途、担保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贷款金额和期限,控制借款人每期还款额不超过其还款能力。

第十条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照本办法对个人贷款业务实施监督管理。[2]

与调查

第十一条

个人贷款申请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借款人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或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境外自然人;

(二)贷款用途明确合法;

(三)贷款申请数额、期限和币种合理;

(四)借款人具备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

(五)借款人信用状况良好,无重大不良信用记录;

(六)贷款人要求的其他条件。

第十二条

贷款人应要求借款人以书面形式提出个人贷款申请,并要求借款人提供能够证明其符合贷款条件的相关资料。

第十三条

贷款人受理借款人贷款申请后,应履行尽职调查职责,对个人贷款申请内容和相关情况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调查核实,形成调查评价意见。[2]

第十四条

贷款调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借款人基本情况;

(二)借款人收入情况;

(三)借款用途;

(四)借款人还款来源、还款能力及还款方式;

(五)保证人担保意愿、担保能力或抵(质)押物价值及变现能力。

第十五条

贷款调查应以实地调查为主、间接调查为辅,采取现场核实、电话查问以及信息咨询等途径和方法。

第十六条

贷款人在不损害借款人合法权益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将贷款调查中的部分特定事项审慎委托第三方代为办理,但必须明确第三方的资质条件。

贷款人不得将贷款调查的全部事项委托第三方完成。

第十七条

贷款人应建立并严格执行贷款面谈制度。

通过电子银行渠道发放低风险质押贷款的,贷款人至少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确定借款人真实身份。[2]

第三章风险评价与审批

第十八条

贷款审查应对贷款调查内容的合法性、合理性、准确性进行全面审查,重点关注调查人的尽职情况和借款人的偿还能力、诚信状况、担保情况、抵(质)押比率、风险程度等。?

第十九条

贷款风险评价应以分析借款人现金收入为基础,采取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全面、动态地进行贷款审查和风险评估。

贷款人应建立和完善借款人信用记录和评价体系。

第二十条

贷款人应根据审慎性原则,完善授权管理制度,规范审批操作流程,明确贷款审批权限,实行审贷分离和授权审批,确保贷款审批人员按照授权独立审批贷款。

第二十一条

对未获批准的个人贷款申请,贷款人应告知借款人。

第二十二条

贷款人应根据重大经济形势变化、违约率明显上升等异常情况,对贷款审批环节进行评价分析,及时、有针对性地调整审批政策,加强相关贷款的管理。[2]

第四章协议与发放

第二十三条

贷款人应与借款人签订书面借款合同,需担保的应同时签订担保合同。贷款人应要求借款人当面签订借款合同及其他相关文件,但电子银行渠道办理的贷款除外。

第二十四条

借款合同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明确约定各方当事人的诚信承诺和贷款资金的用途、支付对象(范围)、支付金额、支付条件、支付方式等。

借款合同应设立相关条款,明确借款人不履行合同或怠于履行合同时应当承担的违约责任。

第二十五条

贷款人应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有效防范个人贷款法律风险。

借款合同采用格式条款的,应当维护借款人的合法权益,并予以公示。

第二十六条

贷款人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规范担保流程与操作。

按合同约定办理抵押物登记的,贷款人应当参与。贷款人委托第三方办理的,应对抵押物登记情况予以核实

以保证方式担保的个人贷款,贷款人应由不少于两名信贷人员完成。

第二十七条

贷款人应加强对贷款的发放管理,遵循审贷与放贷分离的原则,设立独立的放款管理部门或岗位,负责落实放款条件、发放满足约定条件的个人贷款。

第二十八条

借款合同生效后,贷款人应按合同约定及时发放贷款。[2]

第五章支付管理

第二十九条

贷款人应按照借款合同约定,通过贷款人受托支付或借款人自主支付的方式对贷款资金的支付进行管理与控制。

贷款人受托支付是指贷款人根据借款人的提款申请和支付委托,将贷款资金支付给符合合同约定用途的借款人交易对象。

借款人自主支付是指贷款人根据借款人的提款申请将贷款资金直接发放至借款人账户,并由借款人自主支付给符合合同约定用途的借款人交易对象。

第三十条

个人贷款资金应当采用贷款人受托支付方式向借款人交易对象支付,但本办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的情形除外。

第三十一条

采用贷款人受托支付的,贷款人应要求借款人在使用贷款时提出支付申请,并授权贷款人按合同约定方式支付贷款资金。

贷款人应在贷款资金发放前审核借款人相关交易资料和凭证是否符合合同约定条件,支付后做好有关细节的认定记录。

第三十二条

贷款人受托支付完成后,应详细记录资金流向,归集保存相关凭证。

第三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个人贷款,经贷款人同意可以采取借款人自主支付方式:

(一)借款人无法事先确定具体交易对象且金额不超过三十万元人民币的;

(二)借款人交易对象不具备条件有效使用非现金结算方式的;

(三)贷款资金用于生产经营且金额不超过五十万元人民币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的。

第三十四条

采用借款人自主支付的,贷款人应与借款人在借款合同中事先约定,要求借款人定期报告或告知贷款人贷款资金支付情况。

贷款人应当通过账户分析、凭证查验或现场调查等方式,核查贷款支付是否符合约定用途。[2]

第六章贷后管理

第三十五条

个人贷款支付后,贷款人应采取有效方式对贷款资金使用、借款人的信用及担保情况变化等进行跟踪检查和监控分析,确保贷款资产安全。

第三十六条

贷款人应区分个人贷款的品种、对象、金额等,确定贷款检查的相应方式、内容和频度。贷款人内部审计等部门应对贷款检查职能部门的工作质量进行抽查和评价。

第三十七条

贷款人应定期跟踪分析评估借款人履行借款合同约定内容的情况,并作为与借款人后续合作的信用评价基础。

第三十八条

贷款人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和借款合同的约定,对借款人未按合同承诺提供真实、完整信息和未按合同约定用途使用、支付贷款等行为追究违约责任。

第三十九条

经贷款人同意,个人贷款可以展期。

一年以内(含)的个人贷款,展期期限累计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一年以上的个人贷款,展期期限累计与原贷款期限相加,不得超过该贷款品种规定的最长贷款期限。

第四十条

贷款人应按照借款合同约定,收回贷款本息。

对于未按照借款合同约定偿还的贷款,贷款人应采取措施进行清收,或者协议重组。[2]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

贷款人违反本办法规定办理个人贷款业务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贷款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可采取《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的监管措施:

(一)贷款调查、审查未尽职的;

(二)未按规定建立、执行贷款面谈、借款合同面签制度的;

(三)借款合同采用格式条款未公示的;

(四)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的;

(五)支付管理不符合本办法要求的。

第四十二条

〖贷款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除按本办法第四十一条采取监管措施外,还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第四十八条规定对其进行处罚:

(一)发放不符合条件的个人贷款的;

(二)签订的借款合同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

(三)违反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

(四)将贷款调查的全部事项委托第三方完成的;

(五)超越或变相超越贷款权限审批贷款的;

(六)授意借款人虚构情节获得贷款的;

(七)对借款人违背借款合同约定的行为应发现而未发现,或虽发现但未采取有效措施的;

(八)严重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审慎经营规则的其他情形的。[2]

第八章附则

第四十三条

以存单、国债或者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认可的其他金融产品作质押发放的个人贷款,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发放的个人贷款,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给农户用于生产性贷款等国家有专门政策规定的特殊类个人贷款,暂不执行本办法。

信用卡透支,不适用本办法。

第四十四条

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申请个人贷款用于生产经营且金额超过五十万元人民币的,按贷款用途适用相关贷款管理办法的规定。

第四十五条

贷款人应依照本办法制定个人贷款业务管理细则及操作规程。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9篇:电子合同管理规程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项目档案 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一、水利工程档案的具体的特点

1、渗透性: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运用到各个方面的知识内容,其不仅仅是本专业知识理论的记录,也对其他运用到的学科知识进行描述。水利工程档案的渗透性表现在多项知识的融合,如:科研、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这就使得业务性文书与科技档案之间存在较大的联系,大部分文书除了作为档案的前期活动记录外,也是各项科技研究成果的集合。

2、局限性:这种特点主要是针对水利工程档案内容的时效性而言,由于工程项目实施所处的阶段不同,某一阶段记录的档案资料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失去时效性。此外,水利工程改造的同时也是人们在改变自然的过程,有的项目实施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给档案信息的记录带来阻碍。尤其是对防治洪涝灾害而抢做紧急工程的信息等,常会受到时间、季节等方面的限制。

3、差异性:由于各个水利工程项目大小不一样,给后期的档案记录工作带来变化,这些都会使得项目档案的周期差异变大。另外,在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下也会造成档案信息资料出现差异性。

二、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优化措施

1、建立项目档案管理组织架构

项目档案管理机构是项目档案工作的重要保障,没有相应的档案管理机构,档案工作开展必受影响。因此,在组建工程建设(筹备)处时的同时,就应考虑设立工程档案管理领导小组,小组必须由单位领导、有关科室负责人和专职、兼职档案管理员构成,形成层层把关的体系。一般情况下,由单位领导任组长,科室负责人任成员,专、兼职档案管理员具体负责工程项目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建设单位在完善档案管理组织的同时,要求勘测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参建单位,必须明确一位主要领导或负责人分管工程档案资料工作,并建立与工程档案资料工程任务相适应的管理机构,配备档案资料管理人员,统一管理工程档案资料。水利工程一般都是省、市重点建设工程,其建设规模较大、时间较长、要求严,在施工中还会创造许多新工艺、新技术,如果没有领导的高度重视,没有统一机构抓总,没有相关部门和施工一线技术人员的认真负责,没有档案管理人员的勤奋敬业,是不可能高质量完成这些工作要求的。

2、加强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联系,寻求密切的档案业务指导

要使工程项目档案工作获得持续、均衡、快速发展,就必须重视加强与档案行政部门的联系,接受档案业务指导。从工程建设一开始,建设单位就要及时取得当地档案局的支持,自觉将项目档案工作置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之下,确保档案工作在高起点、高标准的层面上展开,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由监理形成书面意见报当地档案局和建设单位备案。当然,业务指导是双重性的,作为工程建设单位,对上,要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档案部门的指导与监督,如省水利厅、省、市档案局等;对下,则负有对各参建单位档案工作进行监督与指导之责。可以通过到各参建单位调研、实地指导、办培训班和召开业务工作会议等措施、途径,了解各参建单位的档案工作情况,促进各单位业务工作的交流,从而提高档案工作水平,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本项目的档案工作规划。

3、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与工程项目建设同步

项目档案管理是建设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必须与工程项目建设同步进行,这既是国家相关档案法律法规的规定,同时也是保证项目档案完整、准确、系统归档的重要监控措施,通过同步进行,做到项目档案在形成的同时就能全部归档。因此,档案管理工作与项目提出、可行性研究、设计、决策、招(投)标、施工、质检、监理、工程结算、竣工验收同步进行,对各阶段形成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计算材料(含电子文件)进行收集、积累、整理,对立项、设计、施工中形成的报告、批复、图纸、合同、标书、备忘录、协调文件及领导视察活动等资料,在形成的同时悉数归档。如不及时记录、收集、归档,对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将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按照集中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设单位对工程档案工作进行统一领导,对项目档案实行综合管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档案人员负责工程档案的监督和指导,对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实行全程监控。坚持“谁产生,谁立卷”的原则,指导项目前期立项审批、招投标、合同勘察、设计、拆迁、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档案的立卷移交工作;定期到工地现场监督指导,督促监理人员对档案质量把关,提出整改意见,对档案进行复检,并把复检情况进行通报。

4、项目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纳入合同管理

项目建设单位必须在项目的招标和签订设计、监理、施工合同或协议时,设立专门条款,明确规定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对项目文件的收集、整理、移交责任和违约责任等;明确档案收集、整理、验收、考核、归档的份数、竣工图的套数、电子文件的格式、档案质量等等方面的要求。同时,要在合同中明确档案内容与质量达不到要求的,参建单位应负有的责任,以及相关的处理措施。珠海市的水利工程在项目档案同方面,主要规定了施工单位在未完成归档工作(办理移交手续)前,暂不返还其工程质量保证金;工程竣工档案没有通过档案行政主管部门及建设单位档案室的预验收,不能进行工程结算,并暂不支付施工单位的工程尾款;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在未完成归档工作前,都暂不支付设计费尾款。通过将项目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纳入合同管理的措施,强化各参建单位的责任,同时采用经济手段实施监控。

5、深入现场收集档案资料

水利工程项目档案的大部分原始资料产生于施工过程的现场,档案人员应亲临施工现场,收集资料。如果,建设单位只是坐等参建单位移交档案,而不深入现场指导和强调档案的收集,有可能丧失最好的收集档案的机会。因此,应针对性地列出需收集的资料名目,根据工程进度,与项目经理、施工员甚至领班密切联系,争取配合,做到该签证的就现场签证,该取样的就现场取样,该检查的就现场检查,该记录的就现场记录,能够做到边施工、边检查、边记录、边收集资料。在收集资料时,必须十分注意资料的精确度。为此检查后一定要核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检查复核的主要内容包括:施工阶段形成的文字资料签证手续是否完备;检查检测记录是否准确符合规范要求;隐蔽工程的记录是否详细、准确;原材料如钢材、水泥、砂子等的出厂合格证明和取样检测试验报告是否真实。

档案人员要积极与驻地监理工程师配合,充分发挥驻地监理工程师的作用。因为驻地监理工程师全天候在工地上监督管理,对工程的进度和施工人员的素质最了解,对使用的原材料也最清楚,同时几乎所有的进场原材料和施工资料均需经驻地监理的检验及签证才有效。所以充分调动监理的积极性是保证档案资料能有效收集的有力措施。

6、强化审查,严格验收项目档案

根据《国家档案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的通知》,项目档案验收是项目竣工验收的重要组成部分,未经档案验收或档案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得进行或通过项目的竣工验收。对项目档案的验收做到规范、严格把关是保证项目档案质量的重要环节。档案验收要坚持每个分部工程验收时,同时进行档案验收。每个分部工程验收前,档案人员、工程一线技术人员以及监理、设计、运行管理单位人员一起检查有关施工档案资料是否按竣工验收的标准制备。档案人员作为单位工程验收工作组成员,并在“单位工程完工验收鉴定书”上签字确认,无档案室人员签字,验收不予通过。档案正式归档移交前,成立工程档案审核工作小组,对按规定应该归档的资料进行归档移交前的审核,并邀请当地档案局有关人员对全部拟接收的档案资料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各单位核查后整改。在档案专项验收前,成立由建设单位分管档案工作领导、办公室负责人和监理单位总监组成的工程档案验收小组,通过对档案资料进行抽查、听取档案管理工作的报告、质疑答辩,形成自评意见和自评得分。

结语:

综上所言,工程项目档案有着重要的作用,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信息资料,对今后工程单位参加施工作业有着指导意义。对水利工程档案文件我们必须采取多项措施进行管理,以更好地为水利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GB/T503282001.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