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校教学课件范文

高校教学课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校教学课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校教学课件

第1篇:高校教学课件范文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课件;指标体系

1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被广泛应用于高等学校的教学中.并以其强大优势在教育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高校多媒体课件在使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深入探索、研究多媒体课件评价技术,正确评价多媒体课件对提高多媒体课件的质量与管理,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2制定课件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建立多媒体教学课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保证科学、全面、准确、有效评价的基础,因此制定多媒体教学课件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以下的原则:

(1)指标的完备性。完备性原则是指指标体系的全面、完整、整体性原则,它要求制定的指标体系能够全面、系统、本质地反映、再现和涵盖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目标,不遗漏反映目标本质属性的重要标准。指标如果不具有完备性,遗漏了一些重要指标,评价者就不能多角度、多侧面地观察、分析和评价,评价的结果也会有偏差,从而造成评价工作的失误。

(2)指标的独立性。独立性原则是指同一层级的指标不得出现重复、交叉、互推现象,从逻辑上讲,不得具有同一关系、交叉关系、因果关系,而必须是并列关系。如果指标不独立,在评价过程中就会出现偏差。例如:按照具有同一关系和交叉关系的指标进行评价,要么漏评、要么重评,而这都将影响评价的准确性:按照具有因果关系的指标进行评价,将会无意中给一些指标增加权重,影响评价的科学性。指标互不独立,有些标准重复或多余,这不但没有意义,而且会增加评价的工作量,影响评价的进程。

(3)指标的和谐性。和谐性原则是指各指标之间必须互相衔接、协调一致、和谐相容、不互相矛盾,并具有一定的比例性。比例性反映了指标体系量的统一性和配比性。从逻辑角度,不得出现矛盾关系,按照具有矛盾关系的指标进行评价,会造成人们思想混乱、无所适从。

(4)指标的可测性。可测性原则是指指标体系的内容具有可以用操作化的语言概括表达。通过一定的测量手段获得信息、取得结论的性质。一般具体、定量的指标容易测量,而抽象、定性的指标难以测量。因此,要善于运用抽象和具体逻辑的方法,努力把抽象的指标转化为具体的指标、定性的指标转化为定量的指标。

(5)指标与目标的一致性。一致性原则是指指标体系必须充分反映目标,并与目标一致,应是目标的具体化、可测化和操作化。课件评价既是软件质量的评价,也是教学质量的评价,因此既有软件目标,也有教学目标,但评价的重点应放在教学目标上,因为采用课件进行教学和学习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3多媒体课件评价体系的建立

在制定课件评价指标体系时要科学、严格,对共性的标准可以统一,而对特殊性的标准就应灵活掌握.绝不可以机械化、教条化。在制定出课件评价标准后,要反复运用指标对实际教学课件进行评价,以考察指标体系的信度和效度,收集评价结果数据和评价人员对指标指标体系的意见,再对课件的评价体系作进一步的修改.如此反复直至完善。

在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中。第十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的评分标准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出课件作为一种教育软件的主要特性.可以作为建立高校多媒体教学课件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参考(见表1)。

第2篇:高校教学课件范文

[关键词]大学物理 CAI课件 广西地方高校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4-0084-02

在高等教育中,大学物理作为一门理工科专业的必修课程,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其它学科的学习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广西地方高校在大学物理课程的建设和教学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然而,由于受地方经济的发展速度、教育投入和发展基础薄弱等问题的限制,使得广西地方高校的大学物理课程建设和教学相比中东部高校,特别是与211和985高校,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针对这种状况,科学制定和应用体现广西地方高校特征的大学物理CAI课件是解决这种困境的有效途径。

一、广西地方高校大学物理教学现状

广西地方高校相比中东部的211和985的重点高校,其课程建设和教学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既包括硬件,也体现在软件方面。

在硬件方面:主要差距是缺乏反映近代物理学重要进展的光学、电磁学和相对论有关的近代物理实验设备。如:桂林电子科大和桂林理工大学就没有近代物理实验室,这就造成理工学生在学习占物理重要部分的近代物理时缺乏最直接的实验依据,从而缺乏感性认识,进而降低了学生学学物理的兴趣。

在软件方面:包括思想认识和教学方法等,其中在CAI课件建设和教学方面也存在差距。具体表现在:其一,对大学物理课程重视不足:主要反映在课时设置偏少;其二,学生物理基础较为薄弱;其三,媒体运用单一和盲目;其四,CAI课件与教学要求不符;

二、科学制定体现广西地方高校特色的大学物理CAI课件

针对广西地方高校大学物理课程建设和教学面临的问题,科学创作体现广西地方高校特征的大学物理CAI课件并正确应用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而在创作过程中,高质量的CAI课件需要体现教师的教学思路,考虑学校和学生特征,其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点都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因而,在设计和创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内容:

(一)构建CAI课件的制作内容和结构

在课件制作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教什么”、“怎么教”和“怎么学”。而这些依赖于教师对学生特点的了解、对教材的掌握和对实际教育过程的总结,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不断完善的教案,是制作CAI课件不可或缺的文字稿本, 即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内容。针对广西高校学生物理基础较为薄弱的特点,在选取教学内容时要避免选取难度大的内容,如:光的衍射中的部分内容、相对论等知识等;在课件结构的构架中,可以采用分支型设计方法。先将整个课件分成多个模块, 每个模块再分成若干单元,逐步细分,每个单元都可以完成教学目标的一部分,从而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的结构构架,有利于学生进行层层深入的学习。

(二)根据实际情况制作CAI课件

大学物理CAI课件的制作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高质量的CAI课件制作需要学校和学院具备一套较为完整和稳定的开发班子,这在目前广西地方高校的绝大多数院校来说是不现实的。因此,根据这种现状, 较为可行的方法是教师自己制作适合学生特征的CAI课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 应用多媒体创作工具(如Authorware、Flash等软件)进行课件设计。这些集成化的多媒体制作工具,其动画编辑、视频编辑等功能可以在系统中实现可视化的界面,使其操作变得简便,进而较容易实现CAI课件的创作。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借鉴和吸收网络资源,通过搜集网络上的优秀课件资源,教师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的和学生特征,对这些资源进行选用、编辑和修改,使之成为体现广西地方高校特征的自制CAI课件,进而使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教学对象达到和谐统一,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三)在制作CAI课件时需要把握趋利避害的原则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多媒体 CAI 能方便地展示各种物理场景,突破教学难点,模拟稍纵即逝的物理现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建构师生双向互动的教学场景,实现“教学并重”和避免课堂教学乏味单调。然而,应用CAI课件教学也会带来一些负面问题,如:不分教学内容全部或者大量使用CAI课件教学,削弱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过多的华丽外观和形式化的CAI课件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冲淡教学主题。因此,在制作和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避免这些负面影响。

三、正确使用体现广西地方高校特色的大学物理CAI课件

使用课件应以能突破教学难点为原则:在采用CAI课件教学过程中,只有在用常规手段不能很好地解决教学难点时,才考虑使用课件,以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例如:在讲授振动和波、光电效应等内容时,用常规教学手段显得势单力薄,教学效益不高,可以考虑使用课件进行辅助教学;而对那些用常规手段就可以很清晰、完整地在课堂上演示或展示出来,又便于学生观察的,就让学生直接感知真实的物理现象,教学效果会更好。特别是注意能用实验来演示的,最好直接用实验来教学,使得学生能得到直接的感性认识。如:讲授电磁感应现象时,就应该直接用物理演示实验,不需要使用课件。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课件的适时切入:课件在课堂上的切入,应以不影响物理过程的真实性、完整性,且符合学生思维的递进性和连贯性为原则,不能随意切入。若课件过早切入,会使学生产生思维依赖性,只能给学生灌输一些既定的模式,学生自己没有认识过程,这样的学习仅达表层,无法深化。只有在学生已经分析了大致的物理过程,因感性材料缺乏而产生思维障碍时,切入合适的课件,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授分子力一课的时候,课堂上无法进行“分子间距离化与分子力大小变化关系”的实验演示,教学时可以在初步分析物理过程之后,切入相应的课件,给学生一个形象的感性材料。

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课件的操作技巧:在教学使用过程中,操作课应注意使用时间不宜过长,暂停的画面要突出教学重点,减少重复使用同一画面的次数,以免分散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同时要注意有序控制课件的展示速度,让学生的思维与课件的变化同步,以助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和准确性,顺利突破教学难点。

四、 CAI课件教学效果的检测与评价

从2012年以来,我们根据上述原则制作了第一期的大学物理CAI课件,并在四个工科专业班级中使用CAI教学,同时为了对比教学效果,对另外4个工科专业班级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选取过程中,这八个班级的学生物理基础大致相同,教学内容相同,教师均为中青年教师。在一年半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对教学效果进行了检测与评价。研究发现,使用CAI课件教学相比传统教学具有以下的一些特点:首先,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出勤率提高,在课堂和课后主动提问的学生增多,课堂气氛明显变得活跃;其次,考试成绩有较明显的提高,采用CAI课件教学,三个学期下来四个班的平均成绩为72.77分,优良率为26.86%,不及格率为3.1%;而采用传统教学的四个班三个学期以来的平均成绩为66.82分,优良率为21.2%,不及格率为7.2%。通过对比,很明显,采用这种体现学校特征和学生特点的CAI课件教学效果是比较明显的。

五、结束语

当然,尽管这种体现广西地方高校特征的大学物理CAI课件已经应用于实际教学,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定的教学能力,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然而,要使教学达到最优化,还受到许多因素制约,如:制作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课件界面的美观、操作的简易程度、多媒体综合应用等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科学化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制作出更高质量的符合广西地方高校特征的CAI课件将会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广西地方高校大学物理课程的建设和教学。

[ 参 考 文 献 ]

[1] 虞凤英.大学物理CAI课件教学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20).

[2] 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系.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3] 毕广吉,芦丽萍.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发技术丛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第3篇:高校教学课件范文

【关键词】高校 证券投资学 课程建设 比较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C-0074-03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证券市场在整个金融市场的地位日益重要。而作为专门研究证券市场的证券投资学课程,承担起了证券知识普及以及证券投资专业人才培养的重任,并已成为高校财经类核心课程、教育部确定的21世纪高校金融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然而,不同类型高校的证券投资学课程建设也不尽相同。高校一般分为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根据类型不同,大学的基本使命——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的侧重点也不同:研究型大学主要是以科研为主;教学研究型大学在兼顾研究使命的同时关注教学工作;而教学型大学则以教学为核心使命,兼顾科学研究,但研究层次和方向以应用为主。因此,证券投资学课程建设在不同类型的高校也就显示其不同之处。

一、研究型大学本科证券投资学课程建设

研究型大学主要是以科研为主,其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为社会作出较大贡献的精英人才。在国外,大部分著名大学的本科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哈佛大学本科生院具有至高无上的荣誉。哈佛大学文理学院院长亨利·罗索夫斯基描述得很直接: 在传统哈佛人的眼里,哈佛的真正儿女只能是本科毕业生,一个研究生学位顶多只能给予一种旁系亲属的地位,只是募集基金时另当别论。国内著名大学的本科生也同样如此,目前一些著名研究型大学非常重视本科生教育,让最有水平的教师上教学第一线,使最有水平的教师通过教学不仅传授知识,而且把自己进行研究工作的经验、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与方法渗透到教学中。如清华大学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南开大学的数学大师陈省身、北京大学的经济学家兼物理学家陈平教授都曾上过本科班学生的课程。

研究型大学与普通大学相比,拥有普通大学无法企及的科研优势和教育资源,如相对充足的办学经费、高水平的实验室、完备的科研设施、研究水平较高的科研团队、较优的师资力量、良好的生源等众多优势。特别是在教学资源方面,通常汇集社会名流、企业精英甚至学术大师到学校上课、举办讲座和参加活动,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国际视野、竞争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环境与条件,而这些有利条件为研究型大学提供优质课程,实施高质量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体现在证券投资学课程建设方面,该课程显示出以下特点:

(一)课程目标。在教学中,强调学生对证券投资基本知识的把握和对基本原理的系统掌握,并动态跟踪证券投资领域的最新进展,注重理论体系的全面完整,强调培养学生思考型学习与研究型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二)教学内容设计。证券投资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证券投资的基础知识、基本分析、技术分析、风险与收益等证券投资基本理论。研究型大学在本课程教学内容中,注重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等理论内容的教学,而对实践教学一般涉及较少或不涉及。如中国人民大学吴晓求教授主编的《证券投资学》授课的课时分配中(见表1),总课时为54节,基础知识、基本分析与组合管理分别占总课时的37%、24%与28%,三个部分的内容合计占总课时约90%,对实际操作起直接作用的技术分析仅4个课时,占总课时的7%。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理解,有些教师甚至不上技术分析,认为技术分析不需要在大学的课堂上进行教学,这在典型的研究型大学中持此观点的教师较多,如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吴晓求主编教材《证券投资学》课件。基本知识包括证券投资工具、证券市场及监管、资产定价理论的发展;组合管理包括证券组合管理、风险资产的定价及投资组合管理业绩评价。

造成这一认识的另外原因是,研究型大学的本科与研究生教育之间有紧密的联系,本科生读研比较较高,如中国人民大学本硕连读的比例就高达三分之一。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有机衔接产生了许多教学上的优势,使专业教育的重心上移,使得他们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

(三)理论课程特色。研究型大学在理论教学上,力求全面、完整、严密,使学生系统接受本课程的理论教育,注重理论分析的力度和深度。对涉及证券投资技术与技巧分析时,一般讲授较少,或略微提及,或在理论上只侧重于理论方法的阐释,在理论层次上体现出一门学科的特点和要求。同时,注意吸收学科最新成果,将国内外证券市场的发展动态及最新成果,及时补充到课程教学中,将传统理论与现论进展有机结合起来。相当部分的研究型大学还注意与金融相关学科如金融经济学、金融工程学、风险管理等理论知识以及数理统计方法的交叉融合。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式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和课后较高的作业要求。例如,针对证券市场出现的热点问题,课后布置的作业思考题通常具有一定的深度,需要学生查阅较多资料研究完成。通常教师会要求学生阅读国内外有关证券投资的文献资料,以及阅读投资大师的投资理念和方法;而有些教师会让学生根据宏观经济、产业发展和上市公司财务和价值分析等基本面撰写上市公司研究报告并在课堂上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体现了在本科阶段就开始锻炼学生的研究能力这一教学模式。但是,对实践教学则涉及较少或不涉及,一般由学生根据自己情况酌情而定。

二、教学研究型大学证券投资学课程建设

教学研究型大学应培养知识面宽、应变能力强、具有一定的复合知识、有开拓精神和研究潜力的专业人才,力求做到在开展本科层次的理论教学基础上,注重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重视对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据此构建体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编制体现“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潜能和协作精神”的人才培养计划,科学安排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合理增加实践性教学在教学计划中的比重。因此,其证券投资学课程建设显示出如下特点:

(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有关证券投资方面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证券投资与分析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运用于实践中。与研究型大学相比,提出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而理论要求则相对降低,力求做到本科层次的理论教学,没有研究型大学提出的在理论内容上要求全面、完整与严密。

(二)教学内容设计。在教学研究型大学此门课程教学内容中,既注重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等理论教学,也注重实践教学。以东北财经大学证券投资学精品课程为例,在课时分配中(见表2),理论课总课时为54节,基础知识、投资分析与市场监管分别占理论课总课时的52%、30%与18%。其中技术分析课时约4节,占总课时的7%,技术分析已真正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在理论课程开设的同时,开设了模拟实验课程。实验的方式主要以模拟操作为主,通过证券交易过程的模拟,了解进行证券投资的条件、步骤及主要的手续,运用理论课所学的证券投资基分析、技术分析、模型分析等方法分析预测证券行情。

资料来源:东北财经大学证券投资学精品课程网站。投资分析包括基本分析、技术分析、风险与收益、组合分析、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效率及绩效评价;模拟实验教学为6课时,学生模拟实验一个月。

(三)理论课程特色。教学研究型大学在理论教学上也基本要求全面、完整,使学生系统接受本课程的理论教育,但在理论分析的力度和深度上没有研究型大学的要求高。如作为教学研究型的东北财经大学,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投资分析部分除包括了基本分析、技术分析外,还包括了风险与收益、组合分析、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效率及绩效评价等投资理论,但其占理论总课时的比例也只有30%。而中国人民大学证券投资学课程中的的组合管理就占总课时的比例达28%,如加上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的内容,则这一比例将达到59%。在这一类型大学的理论教学中,鲜见提出要与金融相关学科以及数理统计方法交叉融合。

(四)实践课程特色。为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更多创新型、实用型人才,目前,全国许多财经类院校都已建立起以多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学环境。如购置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实验教学软件“世华金融家”、“国泰安”等教学系统进行实验教学,一改传统的教学方式,成为此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特色。实验教学软件“世华金融家”、“国泰安”等教学系统均可以通过卫星接收系统得到沪、深股市和国际证券市场的即时财经资讯,并可通过模拟交易系统实现股票、期货、外汇的实盘模拟交易。

教学研究型大学也基本都建立了多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学环境,在实验教学上均有一定量的课时安排,同时实行实验室开放或校园局网等。学生通过证券模拟实验,学会阅读分析证券资讯,正确使用证券分析软件,掌握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的要领,熟悉证券交易的基本流程。

为了使学生对证券投资业务有更直观的认识,有些高校还安排学生到各类金融机构进行实习,接受行业专家的指点,与行业工作人员进行交流。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与研究型大学一样,教学研究型大学也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但基于证券投资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的课程的特点,教学研究型大学本门课程的教学逐步改变了从理论到理论的做法,采用了案例教学、实验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实验教学的方面,利用证券投资实验教学软件进行模拟操作,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的证券投资基本理论的理解,对学生应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际动手能力提供有利条件。

不少教学研究型大学进行了证券投资学精品课程的建设,并使用精品课程网站资源进行了教学。如课程的教学课件、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思考题、重点难点、参考文献等均放到网上,由学生上网直接查阅学习。

三、教学型大学证券投资学课程建设

教学型大学的基本定位是,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本科教育为主,建设有特色的“教学型”高校。在办学特色定位上,综合考虑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服务方向、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特殊性,以及学校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学术背景。在培养目标定位上,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服务定位主要考虑有效地发挥服务社会的职能,解决基层第一线的问题,为基层第一线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教学型大学的证券投资学课程建设显示出如下的特点:

(一)课程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基本掌握证券市场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证券市场分析能力,能初步应用所学理论知识于证券实践中,解决证券投资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与教学研究型相比,更强调实践教学,提出了基本技能的培养,但其理论要求进一步降低。

(二)教学内容设计。在教学型大学的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内容中,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的教学,同时加大对实践环节的教学,“多媒体课件+原理与方法讲解+讨论与案例分析”的理论性、应用性教学与“实时行情接收+资讯分析+模拟投资+实地考察与现场观摩”的实践性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基本形成。以湖北经济学院证券投资学精品课程为例,在课时分配中(见表3),理论课总课时为54节,基础知识、基本分析,技术分析、投资理论分别占理论课总课时的52%、11%、15%、22%,其中技术分析课时增加到8节,技术分析已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的一个较为重要的部分。与教学研究型大学类似,在理论课程开设的同时,开设了证券实验课程。实验的基本方式仍是模拟投资,但安排的课时已明显增加,实验的项目更加贴近市场。另外,也组织学生到证券公司、期货公司或上市公司等实习基地进行实践。

资料来源:湖北经济学院证券投资学精品课程网站。基本知识包括证券投资工具、证券市场及监管;投资理论包括证券价格、收益与风险、现资理论。

(三)理论课程特色。给学生讲授较为完整的内容体系,阐释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使学生建立起证券投资理论思维框架。在理论分析的力度和深度上,比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要求又有所降低。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地方院校对收益与风险、组合管理等投资理论较少涉及,这是教学型大学在理论教学中应该补充的内容。

(四)实践课程特色。教学型大学普遍加强了实践课程教学。实践课程教学基本形成了通过实验课、建设校外实习基地以及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三种途径实现。在校内建设证券模拟实验室等,使学生在实习前便了解证券交易的基本情况,初步进行证券行业第一线所需人才实践技能的训练;在校外与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建立了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证券投资模拟大赛等课外实践活动。

而在实验教学方面,实验课时通常比教学研究型大学有相当大幅度的提高,湖北经济学院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实验课时只有10学时,相当多的教学型大学实验课时远不止10学时,如贵州财经大学为24课时,广西财经学院至少32课时。之所以安排大量的实验课时,是因为要培养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与基本操作技能,通过设计实验项目和证券实验室投资模拟操作,将课堂教学内容与证券投资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通过实践课程教学,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不少学生对于证券投资分析及投资实战操作,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兴趣。一部分学生具备了较强的市场研判和投资决策的能力,其中有些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证券模拟大赛取得良好的成绩,而有些学生通过考试取得了证券从业的部分资格。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型大学基本形成了“多媒体课件+原理与方法讲解+讨论与案例分析”的理论性、应用性教学与 “实时行情接收+资讯分析+模拟投资+实地考察与现场观摩”的实践性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实践性教学比教学研究型大学有了更为具体而丰富的内容,设计了跟理论课程相对于的实验项目,甚至紧密联系证券行情的变化,在实验项目上不断跟进和完善。与教学研究型大学类似,也积极开展了精品课程建设,利用精品课程网站资源进行了教学。

总之,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今天,必然要求大学的层次、类别和培养目标的多样化。既需要承担学术型的研究型大学以及教学研究型大学,也需要能够满足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提升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教学型大学。不同高校层次满足社会对人才的不同要求,并不代表其办学水平质量的高低。因此,对于数量较多的地方教学型本科院校,证券投资学课程建设应合理定位,从其所在地区的实际出发,以重点解决本地区证券业发展中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承担起提升所在地区证券业发展水平的重任。

【参考文献】

[1]赵文华,程莹.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质量的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02(6)

[2]张红霞.从国际经验看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J].高等教育研究,2006(12)

[3]高向东.教学型大学的责任与追求[J].中国高教研究,2006(9)

[4]郑祥江.教学研究型大学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构建[J].高教研究,2009(3)

[5]李炎生,周玉俊.教学型大学之学科、专业、课程与职业关系解析[J].九江学院学报,2008(1)

第4篇:高校教学课件范文

 

多媒体教学具有交互性和动态多维的效果,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对问题的理解;采用多媒体教学,可集中教师的教学智慧与经验,使教学内容更加规范有序,同时减少教师板书书写时间,而更多地注意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讲授,提高了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大大地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是解决高等院校学时与课程内容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

 

高等院校大力提倡和发展多媒体教学,但在多媒体教学环境建设和教学环境管理等方面缺乏控制,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负面效应,削弱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甚至阻碍教学质量。怎样更好地发挥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设备的各项功能和作用,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是每个高等院校在建设多媒体教室和配置多媒体设备之前,必须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本文从多媒体教学的技术环境科学建设、配置方案、教学设备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议。

 

一﹑多媒体教学环境建设和使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规划问题

 

目前大多数高校对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往往是根据教学的要求来建设,而无统一规划,并且每个院系都有自己的多媒体教室,这样,一方面造成多媒体教室利用率不高;二是导致多媒体教室分散,管理不便;三是导致设备的不兼容性。

 

2.设备选型问题

 

由于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根据学校的规划分期建设,设备的选型由于种种原因,往往是每一期建设中标的都是不同的设备,教师就必须适应不同多媒体设备的使用,这给管理者和使用者都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3.管理人员配置问题

 

由于多媒体教室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多媒体教室的分散,导致要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管理人员必须相应增加,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学校间接成本的投入。

 

4.设备使用问题

 

一方面由于多媒体设备众多和操作的复杂性,给教师的使用带来了不便;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对设备操作不当,以及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够,给管理者增加了工作量,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正常进行。

 

5.教室管理问题

 

大部分学校多媒体教室的管理主要采用的是封闭式管理,即没课的时候不开放。随着多媒体教室的增加,普通教室数量相应就减少,如果采用封闭式的管理模式,教室资源瓶颈问题将越来越严重。

 

二﹑多媒体教学环境建设

 

1.科学构建多媒体教室环境

 

在多媒体教室前期建设期间,教室建筑结构要满足多媒体设备的安装对建筑的需求。因此,在设计及建设新教学楼时均要对多媒体教学设备各种接口位置、管线预埋等统一考虑,在设计建筑施工图纸时都要预先标明,并根据采光的方向决定多媒体教学讲台、电动挂幕的位置。设备连接线在装修期间就穿管预埋。

 

教室光线的效果也需要注意控制。光线过强会影响投影机的投影效果;光线过弱,学生无法记笔记看课本,教师看不到学生的表情,长时间在不适合的光环境中学习,会导致学习者的视觉疲劳,影响教学效果。另外,还要合理设计灯光的位置等,避免各种眩光的影响,保证各个角度的视角需要,必要时增加遮光窗帘。

 

定期清扫多媒体教室的灰尘。灰尘是电器的最大杀手。机箱外面常常是厚厚的一层,更不用说内部的主板和其他部件了。为了避免部分元件散热不好造成显卡、CPU烧毁和在潮湿季节电路内部短路等问题,应坚持定期使用洗耳球、毛刷子等对机箱内部元件进行清洁。并且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来保障电脑室内部的清洁卫生,尽量减少灰尘事故的发生。

 

控制多媒体教室的温度。电脑的很多部件都要在一定的温度内才能正常工作。否则,频繁的死机、非法操作、元件的烧毁等将是不可避免的。一般,计算机的摆放不要太过密集,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开放空调,降低室内温度,保持一定的湿度,同时也能够带给人以舒适感。

 

2.构建人性化使用环境

 

按人机工程学的要求设计多媒体控制台,计算机显示器的安装角度和控制台的高度相协调,使教师能舒适地看清显示器屏幕内容。控制台盖板打开后,要给教师留有足够的操作空间。中控系统面板尽量简化,通过调整信号连接,让控制台的操作尽量符合多数人的理解和习惯,避免不必要的调整影响正常的使用,当然也可以考虑采用更先进的软件中控模式。要留有笔记本接口和预留电源插口,以备自带笔记本的教师方便使用。统一计算机运行环境,方便教师的课件准备,也利于多媒体设备维护人员的技术维护。我们对多媒体教室中的计算机预装统一的计算机系统,并进行统一分区,对操作系统区和应用系统区安装硬盘保护卡,保护方式为开机自动恢复型,保证了计算机系统的安全。

 

3.科学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强调实用性

 

多媒体设备的实用有效是我们主要的构建目标,只有操作简单、切换自如、效果良好才能最大化地发挥设备的效益。多媒体教学设备配置应该从设备少而精良、功能齐全、容易管理等方面考虑。(1)少而精,有利于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和发展。所谓少,是指设备配置要少。在满足教师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减少普通设备的投入。所谓精,是指所配置的设备必须精良,质量有保证,并且不易出故障。多媒体教学设备采用少而精的配置方案,能给教师带来极大的方便。不仅减少了教师对设备的操作,而且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进行。(2)功能全,才能实现教师的教学构想。首先,多媒体教学设备功能全,体现在教师使用设备时感到十分方便、快捷,使教师的教学构想得以实现。其二,教师在课堂上既可以使用笔记本电脑,又可以使用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和图片等,很轻松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其三,功能全体现在每个多媒体教室既可独立使用,又可将多个教室连起来使用。教师既可在校园网上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或调出自己制作的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又可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和答疑,以及进行网络教学或者召开网络会议等。(3)易于管理,才能实现管理现代化。首先,在科学的管理思想指导下,采用集中控制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管理模式,使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设备的过程中感到更容易、更方便、更快捷、效果更好。其二,设备少,损坏率就低,减少了设备的维修费用。其三,在少而精、功能全的设备配置方案中,多媒体教学管理人员只需在控制室里操作几个按键便可以管理多个教室。这样既减少了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又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钻研业务或者协助教师制作教学课件等。

 

4.构建多媒体教学的网络环境

 

构建多媒体教学网络环境的目的是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实现高质量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传播,通过各种网络服务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有效支持,促进师生互动,促进主动式、协作式、研究性学习,形成开放、高效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能力。多媒体教学网络环境的建设可以成为学生课堂和课外学习的联系纽带,从而更好地服务课堂教学。

 

多媒体网络教室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一个信息加工、探索和发现知识的环境,也为感情交流和集体协同解决疑难问题创造了环境。可以说是网络技术使得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功能更为丰富,应用更广泛,使其能更有效地支持课堂教学的变革,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开展新模式教学,从而成为高校机房以及现代化教室建设发展的方向。

 

多媒体教学网络环境的建设与维护需要随时满足教学需要的变化,应改变观念,提高认识。校园整体网络学习环境建设应将多媒体教学考虑进去,为多媒体教学有针对性地准备相应资源,对多媒体教学过程进行支持。新的需求需要网络服务的支持,新的网络服务可以产生新的教学应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服务包括文件服务、Web服务、FTP服务、远程连接服务等,多媒体教学需要全面的服务保障,包括一些传统的简单的服务,多媒体教学的实践者对此会有所感触。在网络管理方面,应及时识别、排除故障,以及恢复系统正常运行,应从网络建设、服务器的配置以及软件系统开发所采取的技术手段等多方面保证网络性能。

 

5.安装防盗监控系统,确保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安全

 

多媒体教室仪器设备精密、价格高,也应该是重点监控的对象,以保障教学设备的安全。防盗监控系统的安装,不仅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且省去了多媒体教室防盗门窗等设施的费用,还保证了教学环境的整体美。

 

三﹑多媒体教学环境的科学管理

 

1.加强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宏观管理

 

在准备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教学改革时,首先应做好学校多媒体教学环境建设的宏观决策。根据学校基本情况、实际教学需要和经费能力,对多媒体教学环境建设规模、层次等做好决策,避免盲目上马,好大喜功,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其次,要在行动上,一方面大力推广多媒体教学的使用,使其能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从各方面给予教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支持。教育教学部门对多媒体教学环境建设的宏观管理力度的加强将极大地促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2.提高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综合效能,实现全寿命、全周期管理

 

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阶段,管理的目的是尽可能减小使用中对多媒体教学设备固有效能的降低,其主要管理内容包括教师和维护人员的培训、使用管理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维护。教师培训的目的是减少因人为误操作而造成设备故障;使用管理是指多媒体教学设备要按照其规定的效能等级使用,不要升级或降级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升级使用会降低其效能,缩短其使用寿命,降级使用会增加使用成本,提高其全寿命费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维护是指按照规定的维护要求实施维护工作,如提供额定的能源、保障规定的使用条件、定期检查、更换备件等等,以保证教育技术装备的正常使用。在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的各个环节运用全寿命费用、全周期管理的科学思想,能有效地提高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的管理效能,节约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经费消耗,在教育信息化发展和教学模式改革的形势下具有深远的意义。

 

3.强化日常管理,做好多媒体教室的技术服务

 

(1)及时解决日常使用中的故障

 

多媒体教室的利用率很高,使用者又在不停地更换,每人操作设备的熟练程度又不相同。因此,日常使用中会出现各类故障,若不能及时处理故障就会对教学造成直接影响。为此,我们增强了多媒体教室的设备维修力量,提高了技术服务的水平,并建立了教室监管系统,以提高维修人员对多媒体教室故障的快速反应能力。一旦多媒体教室设备发生故障,维修人员就能及时处理,尽可能不影响课堂教学。

 

(2)贵重仪器设备的定期检查与维护

 

多媒体教室内的设备较多,其中不乏贵重仪器设备。做好贵重仪器设备的定期检查与维护可以延缓设备使用寿命,预防故障发生。例如,定期检查、清理多媒体投影机的空气过滤网有利于投影机灯泡散热,避免灰尘堵塞空气过滤网而造成投影机在使用中自动停机。

 

(3)常用配件及耗材的供应与更换

 

多媒体教室的设备故障多数是配件及耗材的损坏造成的,维修人员必须熟悉各种设备的配件及耗材的用量及更换周期,保障常用配件供应充足。有些常用配件的更换交给教师去做可简化中间环节,提高效率,例如,可在多媒体教室控制桌内放置一些无线话筒的电池。

 

4.完善对多媒体教室管理和使用人员的培训

 

(1)加强高校教师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技能培训

 

多媒体教室维修工作做得再好,教师不会用或者不善使用,也不能发挥多媒体教室应有的作用,甚至造成管理人员和教师之间的矛盾,阻碍多媒体教室的管理和发展。高校应该通过培训,调动广大教师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其掌握新理论、新技术,达到专业知识系统化和规范化,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2)重视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的培训

 

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是多媒体教室管理工作的主要力量,要求他们不仅具有奉献教育事业的思想境界,更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只能简单保管设备的管理人员,将很难适应多媒体教室的发展需要。因此,必须有计划地通过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素养,开拓视野,达到与时俱进的管理工作效果。多媒体教室管理中所需的专业技术比较广泛,涉及电子电路知识、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和网络知识等,目前要以此为培训重点,使管理人员能够完成多媒体教室各类设备的管理、保养维护、故障的判断和排除;能进行计算机基本的操作和软件安装;能了解各设备之间良好匹配的条件,并能对多媒体教室设计的合理性进行评估及提出合理化改进建议。

 

5.健全多媒体教室的规章制度

 

学校制定规章制度的目的,就是规范和指导管理人员及使用人员的行为,确立有利于多媒体教室使用的环境。例如,建立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工作制度、多媒体教室使用记录登记制度、设备检查维修制度,以及使用人员使用各种设备的规章程序等。通过这些制度使多媒体教室的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都明其理,知其行,有章可循,自觉遵守。

第5篇:高校教学课件范文

关键词:信息检索课 高职图书馆 检索能力 大学生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通过互联网提供的数据库及种类日渐增多,使得人们对于文献信息的查询、加工、存储、利用等方面有了更新的要求。据全国高校图工委统计,目前全国尚有部分高校未开设检索课,在开设检索课的院校中80%以上是以选修课方式授课,而且这些学校大部分把检索课列为一般选修课。因此,当前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实践中还应十分注重提高大学生的信息意识和检索利用能力,从而使其能够自觉地关注并置身于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

一、信息检索教育对高职院校的重要性

(一)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信息素质,是人类素质的一部分,是人类社会的信息知识、信息意识、接受教育、环境因素影响等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基本的、内在个性的心理品质。信息素质是高校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当代高校应顺应潮流,增强大学生的信息检索和利用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更好地适应时展的需要。通过网络数据库和搜索引擎检索高质量的信息,成为当代大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而拥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生存、发展的基础,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

(二)培养大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中国的高职教育是专业化教育,课程围绕专业学习的需要而设置,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知识的传授,新知识、新信息的获取往往落后于现实,很难实现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和个人发展。而当今社会知识更新速度惊人,通常在校大学生在学习期间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在他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就已经“过时”了。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那么如何让学生能够主动地、独立地获取最新的知识,信息检索教育就是培养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使大学生拥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能力。

二、高职院校信息检索教育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大学生信息意识缺乏

信息意识,即人的信息敏感程度,是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行为、理论观点等从信息的角度理解,感受和评价。通俗地讲,就是面对不懂的东西,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并知道到哪里,用什么方法去寻求答案。在我国大学生的文献资料借阅率仅为日本的1/10,美国的1/20,其情报信息意识和通用检索工具使用能力之低也相当令人震惊。尤其是在校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游戏、聊天、听音乐,只有极少部分学生会通过网络获取学习知识、寻找自己所需的信息。 转贴于

(二)教材建设难以满足高职院校个性要求

在网络环境迅速发展的条件下的信息检索课教材已远远不能满足信息时代对高校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要求。目前出版发行的信息检索教材普遍缺乏对现代最新科技知识、计算机信息知识、随书光盘检索、互联网络、外文联机信息检索等内容的反映。许多文理科或综合类高职院校的大学生都用同一本教材,缺乏专业的针对性。大多数高职院校检索课授课对象主要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提供其毕业论文资料方面的查询,而对获取与利用信息的检索方法、检索途径的教学活动并不多,往往在检索习惯还没有养成的情况下,就要离开校园,只学习了简单的初级检索,加之与其对应的信息检索教材几乎没有,成了信息检索教育的一块空白。

三、图书馆对提高大学生信息检索能力的措施

以下结合我校信息检索课的情况,提出了如何不断提高信息检索课教学质量,增强大学生的情报意识、信息检索和利用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更好地适应21 世纪发展的需要。

(一)教学队伍的建设

教学改革的大方向,注重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除具备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外,还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水平.我院图书馆为此专门成立的文献检索教研室以解决此项教学事务,分派具有丰富的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知识,且有对信息的深刻理解,具有系统信息检索理论知识和实际检索经验的老师从事教学管理工作。图书馆的领导也大力支持本馆教师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外出培训,同时还鼓励任课教师加强理论研究,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题,以科研促进教学与培训。

(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技术

依托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校园网、互联网、计算机检索工具,如搜索引擎、自制数据库等,为教学改革提供可靠保障。我院图书馆采用了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电子阅览室作为实习课堂,对学生实行分批分小班增加上机课时,使用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利用现代要素制作教学课件,使教学内容层次清晰、图文并茂、形象直观,教学手法通过自动演示和手动讲解功能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视觉效果和学习兴趣,增强了课堂教学气氛的生动活泼性。

(三)教材内容的改革

作为一门选修课,信息检索教学内容更应充实丰富,教学形式更应生动活泼,才能足够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愿意更主动地了解和掌握信息检索知识和技能。首先教材的编写不仅要注重实用性、适用性、逻辑性,还应重视综合创新。我院图书馆文献检索教研室参考各类信息检索书籍结合高职高专教学目标与我校具体专业分配等需求自行编制了适合本校学生的信息检索课教材,该教材能够做到结合本校学生的个性特点,理论联系实际,以实用为原则,操作性强,坚决地、大胆地砍掉不必要的理论介绍,对不必要的检索介绍精简化,准确地把握课程的深度和重点内容的介绍,不断根据学科专业需要更新新知识,随时补充讲义内容,保证了课程内容始终处在学科发展的最前沿。

参考文献

[1] 刘桂丽.高职高专“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教学探索.教育与职业,2009(27)..

第6篇:高校教学课件范文

关键词 整合营销传播 广告学 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Advertising Courses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Bilingual Teaching Practice

SUN Xiaoyun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He'nan 450001)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ake advertising specialty carrying out the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bilingual teaching as the background,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the creation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ers, students, textbook discusses three main undergraduate teaching bilingual education faced problems and solutions.

Key words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advertising; bilingual teaching

我国广告学专业大多开设于新闻与传播学院,作为一门强调实践性的学科,广告学专业开设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在2005年中国广告市场全面对外资开放以来进一步凸显。在此后的十年间,各大跨国广告集团成立独资外企广告公司强势入驻,并进一步拓展在华广告市场,朝着集团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广告行业的国际化和全球化浪潮让初出校园的大学毕业生倍感压力,同时也看到了机遇。为了帮助学生接近世界行业的最前沿,了解西方文化背景下的行业发展,并提前应对未来可能面对的文化鸿沟,在大学专业教学中加入双语教学课程具有明显的必要性,双语教学不仅可以开阔学生视野, 也是提高学生竞争力及发展后劲的一个重要途径。

经论证,我院最终选择整合营销传播课程实行双语教学。原因是,“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作为一种舶来的新型营销理论和模式,由美国知名营销学教授唐・舒尔茨创立,其基本的框架体系和学科理论均源自美国,且行业变动较快,新兴概念层出不穷,选择这门课作为双语教学有助于学生溯源营销学理论,并紧随学科的世界发展前沿。课程共54课时,针对我国大学生普遍读写能力强,听说能力弱的特点,课程的教学课件采用全英文;课堂授课开始以中英文混合进行,随着学生对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的熟悉,逐渐加大英文授课的比例;考核方式采取小组调研报告和期末卷面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期末成绩中40%为小组调研报告成绩,60%为期末闭卷考试成绩。期末试卷以英文命题,学生答题采取中英文结合的方式。

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对于教师、学生、教材三个教学主体的要求远远高于普通教学方式。其中,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是主导,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关键,教材的选取是重要因素。

1 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

许多开设过双语教学的学校和教师都认为,影响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师资。相对于其他课程,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体现在,教师对专业和对英语的把握两者之间缺一不可,不但要专业基础扎实,还需要用英语表述专业知识。而我国国内的师资现状是,一般的专业教师,英语具有一定水平,但深受传统教育培养形响,英语表述能力不足;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他们具备全面的听说读写能力, 却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①对于社会学科的双语教学,教师还需建立起对于文化间差异的辨别和把握能力。社会学科中很多操作和规程的形成都源于其独特的社会背景,只有在充分理解社会和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才能准确把握原版教材,并分析哪些内容符合我国的行业背景和受众心理,哪些内容专属于作者所处的国家。对于整合营销传播课程来说,营销行业在全球各地差异极大,而且发展模式和运作方式很大程度上与当地的传媒发展水平、市场背景乃至民众文化习惯密切相关,因此这门课要求教师摒弃不顾我国发展背景,一味“洋为中用”的思想,需要有辨别、有取舍地去看待原版教材的内容。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世界观得到拓展,分析思维能力也得到锻炼。

作为一门强调操作性的课程,要求教师不断充实自己的业界经验,在讲解理论的同时,需要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加入实践性知识。如可在“广告管理”一章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广告行业的状况、包括广告圈的人际生态、广告公司不同职位的要求和特点,以及不同部门的配合流程、广告提案的过程等。这些是他们在未来的实习和工作中作为职场新人的必备知识,而学生也对此很感兴趣,他们对象牙塔之外的世界充满探索欲和好奇心。作为教师,需要学过程中适当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借此引导他们对自己未来职业去向的思考。

2 学生对于双语教学的理解接受能力

在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体系下,学生总体上存在重读写,轻听说,各方面能力严重失衡的缺陷,尽管通过了四、六级考试,但仍很难熟练地运用英语读写听说。而专业课所使用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较学生以往接触到的英语教材更为繁难,原版教材直接考验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课堂英语授课更是对学生的听力提出了极高要求。由于我国大学生以往所接受的英语教学都以生活类材料为主,较少专业类的阅读训练,而且在专业课学习中,有些名词术语学生用母语尚且需要时间才能充分理解,出现在英文教材中,就会成为更大的障碍。一旦学生无法参透其意义,对于教材内容整体的理解就会大打折扣,对外文原版教材则会产生畏难情绪,感觉学习格外吃力。对于全英教材“看不懂”的情况使得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很强的挫折感,最终极大地影响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加强和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对于课程难度和进度的反馈信息,根据他们遇到的问题做出及时调整。另外在课程的进行中督促学生必须跟随课程进展及时完成复习,在下次课程开始前以提问的方式检查和督促课下复习的情况。期末考核结果证明,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远好于预期,也说明教师对学生的高标准严要求将转换为学生的学习动力。

3 教材对于学生的适合度

广告学专业是传统的文科专业,而整合营销传播从内容体系上更接近经管类专业课程。这对于广告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他们从未接触过的全新知识体系,而且整合营销传播课程内容本身较为庞杂,再加上使用双语教学,学生的接受难度大。

因此在开设本门课程之前,我们对市场上的类似书目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最终选用了肯尼思・克洛和唐纳德・巴克编著,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引进的清华营销学系列英文版教材:《广告、促销与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 Advertising, Promotion, an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选择此书的原因是:其一,出版和修订时间较新,对于时刻处于发展变革中的营销传播领域来说,最新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学生能接触到行业最前沿的知识。其二,知识系统全面,营销对于广告学专业的学生是一个全新知识体系,这本书的系统性有助于学生新知识体系的建立。其三,难度适宜,内容适合本科生教学。

尽管上至国家教育部,下至各个高校都在大力建设双语教学课程,但当下双语教学仍处于起步阶段,探索适合不同专业、学科的双语教学方法是任课老师的重要任务。虽然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开展有一定的欢迎度,但在教学实践中仍存在许多难点,需要我们今后不断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让双语教学从教学理论到教学实践愈加成熟。

第7篇:高校教学课件范文

【关键词】高效课堂 模式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56-01

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做出拙论:

一、高效课堂备课要“实”

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前要很好的预设生成,能力吃透教材,力求备课准确到位,做好课堂生成预设。因此,教师必须明确每节课的重难点,必须明确知识点及知识块在单元,在所编册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当然教材只是一种材料,具有片面性和单一性,教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合生活实际,挖掘乡土资源作为教材,达到优势互补。用贴近生活,而有血有肉的更加形象生动的教材与教法,激发、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高效课堂学情要“清”

课堂教学要始终围绕学生,根据学情备写教案,全面分析优秀生,学困生的知识结构特点,以中等生为备写标准,兼顾两头,让每位同学都能有所发展。教师要多深入学生,了解学情,认真参与倾听,捕捉生产点,寻找问题,寻找策略,让全体学生都有不同的最大收获――也就是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三、课堂显现一个“活”字

教师要在形式方法上把握有度,才能确保课堂的高效,带来教育质量的高效。

1.灵活的教法。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的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

2.活跃的教学状态,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的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一节高效成功的课。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学和练。目标由学生确立,过程由学生参与,问题让学生提出。结论让学生总结,方法让学生归纳。把整个课堂完全放心的交给学生,教师只能做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4.科学的学法指导。“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善于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产生质疑,发现问题。通过质疑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

形式和方法的多样化,开辟了课堂教师的心空间――高效课堂。但要真正实现高效,必须务实,不断寻求方式方法,探讨交流经验,集众家之长,和集体之力,尽可能的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

四、构建高效课堂对我们教师能力的要求

构建高效课堂,我们教师要多动脑多下苦工,多花时间,多出点子,教中研,研中思,思中提,做好以下几点:

1.要有高超的课堂导学能力。高效课堂中的教师更为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学了些什么和感受到什么等等。教师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板书也许是学生来写,总结也许是学生来说,评价也许是学生来议,但这依然是一堂好课,一堂学生“学”得好的课。

2.要有准确的教材把握能力。高效课堂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必定会引发学生形形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储备丰富的相关科学领域的知识,不能局限于教材范围的知识,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3.要有灵活的课堂管理能力。课堂管得死,就无法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参与欲望,但热闹又是课堂纪律的大敌,如何能让学生在“热闹”中“有序”地进行,取决于教师课堂管理能力,既要放得开,又要能收得起来。

4.要有机智的课堂环境把控能力。环节的设计能力要求教师不能完全按固定的设计环节进行,要富有弹性,以学生的表现来灵活调整,这取决于教师的随堂机智。

高效课堂规模的形成,还必须有相适应的应对策略,那么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学主阵地的作用,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呢?

第一,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以保障课堂有效。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的写教案,而是必须备教材,备学生,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琢磨教学中难点,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另外,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要设计高效课堂必须的质量较高的练习、教具课件、学具等辅助设施缺一不可。

第二,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是课堂高效的基础。

入会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佳状态。学生也只有在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才能有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教师要善于运用策略,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亲切的笑容,适度的幽默,鼓励性的语言,师生平等互动以及小游戏等都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气氛。教师要在课堂上态度和蔼,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不同的问题,敢于提问质疑,营造明主,平等,尊重,理解,关注,赏识的新型师生关系和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愉快,思想活跃,结出课堂教学高效率的硕果。

第三,求真务实,夯实高效课堂的基础。

第8篇:高校教学课件范文

摘要:本文就高校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以及强化实验教学等方面入手,提出该课程教学创新模式的一些构想,使得操作系统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从而提高操作系统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操作系统;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操作系统课程教学现状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学科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内容涉及理论、算法、技术、实现和应用等多个方面,主要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技术,是理解计算机系统工作、用户与计算机系统交互和设计开发应用系统等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传统操作系统教材大多是以抽象的原理叙述为主,缺乏理论与实际应用的融通,使得学生学完该课程后,难于把所学的知识与目前常用的操作系统联系起来;授课教师也因此普遍反映操作系统课程难教。此外,随着计算机技术、设备的迅速发展和应用需求的扩大,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的内容需要不断充实更新。

2构建先进的课程内容体系

按照教育部确定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理论教育的三个层次(内容取材、体系科学、突出知识点)教学体系的要求,应将国内外流行的操作系统Linux编入教材中,做到遵循教育和学习规律,优先注重内容在应用上的层次性,适当兼顾整体在理论上的系统性。以操作系统原理为核心,结合现代计算机系统软件构架的教学理念,将该课程拓展到其他相关课程中,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教学,并与实践环节相互配合,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做到有机的结合。

在本课程内容组织上,依据操作系统的资源管理功能,应将操作系统看作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的管理器。因此,课程组织在宏观上规划为CPU类计算资源对象、内存资源对象、设备资源对象和文件资源对象。其中每项内容的学习目标又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数据结构、算法和综合性问题几个方面。教师应该首先帮助学生大致认识操作系统的总体结构,然后再介绍各部分的内容。以计算资源内容组织为例:①基本概念:进程、线程、对换技术、响应时间、周转时间、截止时间、同步与互斥、死锁;②数据结构:PCB、进程队列、信号量结构;③算法:各种进程调度算法(FCFS、RR、SPF、HPF、HRP、FB)和实时调度算法(EDF、LLF)、避免死锁的银行家算法。如果在教学中能确定这样一条线路,学生的学习将更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和目的性,学习效果会有明显提高;同时,也使整个教学内容的组织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探讨各种知识的内在联系,技术的引入背景,使学生更加注重对知识的理解,而非简单的记忆。操作系统的理论课程体系结构见表1所示。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创新模式的研究中应注重改进教学方式、实验方式、教学辅导方式,实现课程教学多媒体化(多媒体课堂)、课程辅导网络化(校园教学网)的教学方式,保障对该课程教学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1) 多媒体教学方法。从传统的“粉笔+黑板”模式为主过渡到“计算机+大屏幕”为主的授课模式。授课的电子教案从静态文字为主的幻灯片方式到动态算法演示为主的多媒体课件,用形象的动画在大屏幕上展示各种抽象原理和算法的执行过程,例如,进程状态的转换过程、分页的地址变换等,辅之以板书交流,进而增加了从教师到学生传递的信息量和信息种类,有助于建立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以及相关技术的掌握。另外,在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中,要融入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内容相匹配,与教师讲解相呼应。采用动态网页方式框架,充分考虑网络方式下超连接使用的接口,有利于发挥立体化教材的作用。

(2) 类比教学法。操作系统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清晰讲解经典和抽象的设计原理、概念、数据结构及算法。为此,在课堂讲授中,将实际应用和生活中人们熟悉的事物与枯燥、抽象的操作系统概念、基础理论进行类比,有助于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操作系统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将进程死锁与交通阻塞联系起来,将进程调度与超市排队结账联系起来,将信号量方法与交通灯联系起来等等,以便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3) 自学探究教学法。由于传统的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强调的教学方法是讲练结合,忽视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忽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因此该课程的教学应采用自学探究教学法。学生的学习应该是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法的整合,通过这种学习可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情操目的。操作系统的教学中更应该贯穿能力本位的思想,目的不在于给学生灌输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 网络教学法。操作系统课程网络教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辅导提供一个完善的网络教学环境,它包括学生学习平台,教师的教学和教学管理平台等,提供在线课堂和视频交流,即用于教师实时授课和组织实时讨论交流提供虚拟课堂,在特定的时间段中,学生和教师同时在线讨论。在线课堂提供授课模式和自由发言模式,可由教师选择控制,在期末复习辅导时采用这种在线课堂的形式效果很好,师生互动的复习、答疑和讨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对整个课程学习内容的总结和提炼,从整体上建立清晰的知识结构框架。教学网络平台是一项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拓宽教学资源使用和学生受益范围的举措。也是让学生能更大程度地获得需要的信息和知识,了解整个课程教学过程,并参与到教学中来,形成师生共建、共促质量的模式。

(5) 案例教学法。在操作系统教学中,要涉及大量的算法实例,这些实例执行情况若以动态方式进行演示,可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为此,要构建典型的案例库,结合课程实验和综合实践加强学生系统编程与内核模块设计的能力。例如,系统内核调用、内核模块替换、操作系统补丁等。这些案例既可用作教学,也可以供学生自行设计,学生设计的优秀案例可收入案例库,使学生能即学即用,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对抽象概念通过实践环节理解,拓展深层次思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实践教学中的创新模式

操作系统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实践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熟练使用操作系统,以及在维护操作系统工作中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三大部分,即课程实验、应用实验和综合实验。并分成高、中、低几个层次。

“课程实验”主要解决操作系统学习后对原理、算法的理解和设计能力。课程实验主要通过五个典型的题目来完成。第一个实验是进程管理(要求在Linux环境),对于大多数只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的学生来说,这个实验对认识操作系统中进程的并发、同步、通信是很有帮助的。第二至第五个实验分别是单处理机的进程调度、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管理模块设计,这些实验侧重于实践技能训练和各种算法的模拟编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应用实验”主要介绍现代主流的操作系统(如UNIX/Linux等)及其系统编程技术。训练学生在操作系统平台下的动手能力,并与IBM公司大型主机操作系统的认证考试相联系。鼓励学生参加专业认证培训,并能取得专业认证证书。

“综合实验”(含课程设计)主要促使学生理解操作系统内核、开源码分析和应用模块设计等,通过案例复现和模块替换实验等,掌握技术实现和模块设计的方法与技巧。具体分为四种不同层次与难度的子项,参见图1所示。

在综合实验中,通过分类型和分阶段的实践过程,加强学生系统编程与内核模块设计能力,使学生对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都有清晰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刘乃琦等.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操作系统”精品课程建设[J]. 计算机教育,2006,(7).

[2] 滕艳平等.计算机操作系统[M]. 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3] 陈长海. 关于创新教学的几点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04,(04).

[4] 傅彦等. 计算机专业主干课程与教学改革[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3,(4).

[5] 王庭之. 计算机“自学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思考[J]. 黑龙江教育,2007,(5).

第9篇:高校教学课件范文

一、结合我市“活动单导学”模式,建构合理学习小组

1.我市推行的“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新模式,注重兼顾各类学生,尽一切可能调动每个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凸显师生在交往互动中真诚倾听、相互激励、共同感悟。要完成这一目标,首先在于交往互动学习小组的建立。随着新模式的不断深入推进,我们强调将分组灵活多样化。首先最基本、最常见的分组形式是异质分组,即将性别、性格、学业成绩、组织能力、学习能力等不同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使小组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同时各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使每个小组都可成为全班的缩影。这种组内的异质为互助交往合作学习奠定了基础,而组间的同质又为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我们又随时将学生进行同质分组,即将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相同、相近的学生分为一组,这种方法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分层教学时采用,比如,当教师设计了不同层次的说话训练、阅读与写作练习时,将相同层次的学生分为一组实施交往学习。对于学习能力强,基础好的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互相启迪,取得更大的进展;而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便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辅导,以达到师生交往的灵动性,以使他们也能获得相应的提高。

二、精心预设交往学习内容,提高交往学习的有效性

1.精心预设交往学习内容。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角色层面的交往互动行为往往围绕着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目的进行。因此,要提高交往互动的质量,教师应精心预设能给予交往者讨论教学内容的机会。

2.重视亲历体验,关注个体差异。交往互动意味着对话和参与,他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体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开展小组交往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全面观察小组活动情况,在全班巡视的基础上,参与某一小组活动,以帮助提高各小组群体交往互动的水平。学生进行小组交往活动,其步骤为:(1)交往讨论,由一人作中心发言(组内交流),再由组长领导全体组员共同分析讨论;(2)形成初步结论,由组长归纳总结整理讨论情况形成结论,并获得大家的共识;(3)检查核对,每人根据讨论情况检查核对自己独立思考的正误,修正结果,并检查思路优劣。教师在引导小组学生代表交流发言时,要组织各小组相互关注别人的讨论结果,略作评价指导、鼓励,学生在组际交流中,可补充新的意见,修正本组结论,以引起新的思考。

3.转变思想,提高交往互动的有效性。教师是学生的合作伙伴,起着指导引领的作用,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须提高思想意识,放下架子,关爱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生命个体的独特的想法,倾听他们的内心感受,构建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

记得著名的老一辈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教学《小稻秧历险记》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很好地理解杂草的蛮不讲理和小稻秧所受到的威胁,他从生词入手,要求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同时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然后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课文,接着采取表演的形式,师生共演,淋漓尽致地演绎这些生词。他问:“现在我当小稻秧,你们当杂草,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你们应该怎样站?”学生很快从四面把老师围住,并卡着腰,气势汹汹地说:“快把营养交出来!”接着“杂草们”一拥而上,抢起营养。“小稻秧”没精打采地低下了头。这时,学生的发言特别热烈:杂草非常的厉害,一副凶巴巴的样子,这就是“气势汹汹”;杂草还十分的野蛮,一点都不讲道理,这就是“蛮不讲理”……在这节课上,课堂的氛围始终十分的轻松和愉快,学生毫无学习的压力。教师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合作学习的位置上,在这种平等、和谐、交互的氛围中,学生对所学知识、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师生之间的自由对话有信息的传递,又有情感的交流,两者完全处于平等状态,从而更好地实现师生间的心灵沟通,使课堂成为创新思维的理想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