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化工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学资源建设是有中国特色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现的关键问题,也是长期以来中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我国教学资源建设仍然存在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共享困难、不能有效服务专业设置、课程建设、顶岗实习和学生就业等诸方面的不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把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作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保障措施。卓越计划结合自身规律开发数字化资源,加强以优质视频、教学素材、特色专题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有利于推动卓越计划相关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手段的不断创新,并直接关系到卓越计划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同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提出“通过多种方式整合校园资源,优化办学空间,提高办学效益,确保高校办学条件不低于国家基本标准。因此,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提高资源建设的规范性和利用效率、降低建设成本和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普及和共享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卓越计划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路
卓越工程师背景下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需要根据行业对化工工程师知识、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确定相关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将涉及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工程综合能力培养、企业以及工程项目管理知识的课程纳入培养方案中,增加工程教育相关课程,因此,必须按照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教材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为手段,改革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自主编写和完善系列专业教材,使教学内容充分反映新世纪化工实际生产和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总体建设思路如下:
2.1构建“新体系”
构建以培养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工程综合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新体系。按照基本技能层、知识应用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层、创新能力与工程综合能力层等“三层次”,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工程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基本技能层,主要通过课程实验、上机操作等实践环节加深对理论课程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在知识应用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层,主要通过课程设计、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等环节实现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创新能力与工程综合能力层,主要通过化工企业轮岗实习、化工企业项目设计与研究、毕业设计(论文)、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产学研合作开发等方式实现对学生的工程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2.2突出“厚基础”
本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分为通识教育,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大模块。通识教育包括数学与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体育、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等,其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47.7%,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47.5%;专业基础课包括相关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其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34.9%,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34.3%;专业课包括基本专业课和专业方向课,其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17.4%,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18.2%。突出了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厚基础,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2.3强化“宽口径”
本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专业培养方案设置了精细化工、能源化工和生物化工三个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其中,精细化工方向课程模块开设了精细化学品化学、精细化工工艺学、精细化工过程与设备、精细化工及分离实验等课程;能源化工方向课程模块中开设了煤化学、煤化工工艺学、洁净煤技术、煤化工实验等课程;生物化工方向课程模块中开设了工业微生物学、生物化工工艺学、生化分离技术、生物化工实验等课程。强化了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宽口径,以满足大化工行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
2.4体现“重创新”
教材建设也是教学资源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材的选用上,以“加强基础、精选内容、有所创新、有利教学”为原则,尽量选用国家规划教材或者比较权威的高水平教材。同时,组织教师立项编写或参编高质量教材,如普通高等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或精品教材;自编配套辅导教材和讲义,制作和充实各类声像教学资料,积极开发具有专业特色的CAI课件,录制网络教学视频。重点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争取获得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3门省级精品课程、4~5门校级精品课程,通过改革与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造出有扎实理论功底、掌握化工专门技能、有很强事业心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以满足现代化工业发展对化工专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我们将不断完善卓越背景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教学资源建设,确保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确保专业建设项目绩效。
3卓越计划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资源建
设存在的困难卓越计划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资源建设的内容相当丰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突破重重难关,其中最为突出的有校企合作、人才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化以及师资队伍建设三个方面。
3.1校企合作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我院不断探索和完善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机制,努力通过各种渠道与企业沟通,先后在多家大中型企业设立了教学实习基地并成立了一个工程实训中心,为学生营造了在企业进行实践学习的良好机会。但有些企业为了兼顾安全生产、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不能为学生提供在相应的技术岗位上动手操作的机会,这样一来学生的动手能力就得不到真正的锻炼。
3.2人才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化
不同的公司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均存在差异,如同样是培养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工程师,有些公司需要学生具有精细化工或生物化工方面的知识,而有些公司则需要学生具有能源化工方面的知识。因此,我们必须有的放矢地进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教学资源的建设,以满足不同公司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3.3师资队伍的建设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必须摆脱传统的大学生培养模式,为了实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和落实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标准,形成具有良好的学缘结构、知识结构和以中青年为主体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是顺利、高效进行教学资源建设的必要条件。而要改变目前师资水平不足,知识结构单一和学缘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
4结论
药学
(Pharmacy)
药学(包括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等学科)是生物医药行业的主体专业。药学科学与化学,生物学,医学紧密结合不断发展,为人类不断提供防病治病的新药,同时也为生命科学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新的概念、理论、方法和技术。由于近些年医药产业的迅猛发展,就业渠道广,药学毕业生一直处于供需两旺的状态,就业单位主要有政府卫生药监部门、药检系统、科研机构和高校、医院、制药企业、医药销售公司、连锁药店等。此外,医药卫生媒体、日化和精细化工行业也对本专业毕业生有较大需求。
美国是世界生物医药产业的龙头,拥有辉瑞、罗氏、强生、礼来等制药巨头。德国是欧洲制药业的传统强国,拥有拜耳、默克集团、勃林格殷格翰等知名药企。国外药学及相关专业大多是在医学院中开设,比较知名的院校有哈佛大学医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伦敦大学药学院,慕尼黑大学、海德堡大学、东京大学等。此外美国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下属的27个研究所与研究中心也有开展药学研究,招收本领域的博士和博士后。
中药学
(Chinese Material Medica)
中药学专业主要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药材饮片、中成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学科。目标是培养掌握中药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科研实践操作能力,能从事中药品种质量评价控制、有效成份分析、中药炮制制剂、药物有效性与安全性的评价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由于中医药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已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体系,形成了与辩证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中药文化,因此,即使在以“西药”(化学药)和生物技术药物为主导的今天,中药在中国仍然举足轻重,在世界范围具有广泛影响力。涌现出了一大批以“同仁堂”、“东阿阿胶”、“白云山”为代表的现代中药企业。现实表明,“大力发展现代中药”已不再是一句口号,现代中药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尤其是东亚地区有广泛影响力,开展本领域研究的高校和研究机构比较多的集中在东亚国家和地区。韩国的延世大学,首尔大学以及日本的岐阜药科大学、九州大学、近畿大学均开设了相关专业。此外,我国港澳台地区的香港大学、浸会大学、澳门大学也设有中医药学院。
制药工程
(Pharmacy Engineering)
制药工程是一个化学、药学(中药学)和工程学交叉的工科类专业,以培养从事药品制造,新工艺、新设备、新品种的开发、放大和设计人才为目标。尽管制药工程专业在名称上是新的,但是从学科沿革来看她的产生并不是全新的,是相近专业的延续,也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本专业的毕业生在医药、农药、精细化工和生物化工等部门从事医药产品的生产、科技开发、应用研究的工程技术和经营管理工作。
1995年,第一个全美范围内的制药工程研究生教学计划在制药工业最集中的州——新泽西州立大学Rutgers分校诞生,标志着制药工程教学的开端。全美排名前三的院校分别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和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为了培养优秀的学生,各校的制药工程专业聘请了很多从事跨许多领域的前沿研究者作为学生的老师,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学习,让学生更好更精的学习专业知识。为了让学生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学校还会经常召开交流会、座谈会等,并经常请一些大牛莅临,与医药领域的最前沿的机构共同培养出制药工程的专业人才。
生物技术
(Biotechnology)
生物技术也称生物工程,以生物学和化学为主干学科。生物技术药物以基因工程、抗体工程或细胞工程技术生产,源自生物体内,用于体内诊断、治疗或预防,主要包括基因工程蛋白质药物、疫苗、多肽和核酸类药物。近些年,基因科学、蛋白质学、生物信息学、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DNA生物芯片和药物基因学等领域中的突破,使对疾病的攻克进入“靶向治疗”分子水平。靶向药物较传统药物在特异性和安全性上具有优势。以单克隆抗体药物为例,2011年,单克隆抗体药物以480亿美元的销售额继续领跑全球市场,同比增长20%。在未来的5年中,专攻新药的生物技术公司和其合作的制药公司,有望推出数百种一类新药。
生物技术为应用型的宽口径专业,主要培养医药、食品、生物检测领域科技人才。由于生物技术属于新兴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产业特性,技术依赖、知识密集的特点突出。因此,对劳动者知识和技能要求很高,本科生就业较为困难,属于教育部公布的10大本科“红牌专业”。本科生往往需要进一步深造,最好攻读博士,并且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该专业知名院校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等。
生物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猛,各国政府投入了大量财力促进生物技术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发展。哈佛大学、杜克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加州大学、东京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在不同的研究方向均获得了显赫成果。除此之外,业内公认的知名研究机构还有冷泉港实验室和巴斯德研究所。
生物制药
(Biopharmaceutical Science)
生物制药是指运用微生物学、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从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综合利用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药学等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
生物制药专业(BPS)的专业名称非常细化,所以开展BPS教育的海外学校并不是很多。比较有名的是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具有专门的生物制药专业,提供硕士和博士课程。研究的范围涵盖了这个领域的方方面面,包括分子生物学、毒理学、癌症研究等等。其他提供BPS课程的大学还有University of Ottawa(渥太华大学),King's College London(伦敦国王学院),Okayama University(冈山大学)等。
中国药科大学的生物制药专业属于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能够受到生物技术方面的良好培训。专业侧重点在于生物化工及现代工业药剂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专业技能以及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原理和生物技术制药的基本专业技能。
武汉大学生物制药专业属于药学院。专业侧重点掌握生物学和药学及相关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关键词:精细化工;现状;趋势;看法
一、精细化工的定义
首先我们说精细化学品。中国和日本把产量小、组成明确,并且能够按照规格说明书小批量生产的化学品,或者产量小、经过加工具有专门功能,同时按照规格进行小批量生产的化学品称为精细化学品。而前者在欧美被称为精细化学品,后者称为专用化学品。精细化学品具有“工业味精”“工业催化剂”和其他特殊功能的作用。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精细化学品概念知道了,那么精细化工就是生产精细化学品的工业。精细化工的生产是由化学合成、精制加工和商品化等三部分组成,通过多功能装置和间歇方式小批量生产,与通用化工的生产方式有很大差异。其中化学合成经常采用液相反应,并且流程比较长,需要精密的工程技术。化学合成后,要想达到商品化,又需要精致的、复杂的加工过程。所以精细化工技术密集程度高,市场竞争激烈,其技术保密性很强。由于市场随时变化,要根据市场及时更新产品。
20世纪80年代,中国又把那些还未形成产业的精细化工门类称为新领域精细化工。它们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表面活性剂、水处理化学品、造纸化学品、皮革化学品、胶粘剂、生物化工等。后来用精细化工的产值在化工行业的占比表示中国精细化工发展的程度。这个占比叫做精细化工率。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精细化工率已达50%以上,日本的精细化工率最高,现已超过60%。
二、国内外精细化工的发展状况
1、国际精细化工发展状况
现在各个国家面对的主要问题就是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为此,国际上纷纷加大精细化工的开发和利用。世界范围内都在加大在精细化工方面的科技投入,希望生产出更多的能源替代品来解决能源危机,满足经济的发展需要。这方面在发达国家表现的更加突出,精细化率不断提高,科技投入规模也在不断上升。精细化工的发展在发达国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十分重视技术保护,严控技术外流,形成一定的技术垄断。部分发达国家在大力发展精细化工的同时也十分重视环境的保护,减少三废排放,重视污染处理。这点值得我们学习,环境保护是一切发展的前提,发展精细化工也能更好的减少污染。
2、我国精细化工发展现状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加大在能源、材料、信息等方面的投入。化工没有被列入优先发展的行业,很多人把它归为夕阳产业。实际并不是这样的,尤其是针对精细化工,它跟能源、材料等是紧密联系的,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近年来,精细化工的发展在我国越来越得到重视,已经成为化工行业的战略要点,同时也是新材料的重要组成成分。现在精细化工已经被列入多项国家计划中,得到了政策、资金的大力支持。精细化工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独立的化学分支,是化学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目前,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迅速,化学工业也开始向精细化转变,再加上新的科学技术不断投入到精细化工里,精细化工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含量将得到很大的提升。
随着近2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部分精细化工产品已经位居世界前列:农药世界第一、涂料世界第四、染料世界第一。我国的精细化率目前是40%左右,已经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精细化学品的生产国和消费国了。目前,我国的精细化品基本满足国内需求,部分产品在其他国家也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国家的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863计划和“火炬”计划里有多项关于精细化工的项目得到推进,对我国的精细化工产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国家推动经济体制改革,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民间科研机构投入到精细化工的发展中。精细化工产业目前是一个朝阳产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但是,我国由于精细化工的发展时间有限,部分产品和技术与国际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由于发达国家的技术管制,我们只能加大科研力度,赶超发达国家。
三、精细化工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精细化工的发展也发生着重大的变化。精细化学品的生产是由化学合成、制剂和商品化组成的,每一个过程又有各种化学、物理、经济等考量。所以精细化工是技术密集型产业。
传统的精细化学品是肥皂、染料、油漆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精细化学逐步进入市场,未来也会更具备科技含量。环保型新型农药,建筑、轻纺工业所用的特殊胶粘剂,还有各种环保型染料等。精细化工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环保、经济、高效等方向。以前由于技术限制,我们使用的很多精细化产品都含有一定的毒性,比如塑料袋。精细化工的发展方向就是要使得精细化产品更加具有安全性和便捷性。
由于精细化工产品跟很多行业有密切联系,随着科技进步,新材料、生物技术、能源、海洋开发等领域都是精细化工的发展趋势。例如功能型高分子材料就是精细化工的重要应用领域,还有感光产品、胶粘剂也有很多的应用。随着我国海洋战略的逐步得到重视,精细化工也开始进入这个领域,海洋里面资源丰富,为精细化工的发展提供丰富的新型原材料。生物技术被誉为21世纪革命性的领域,它涉及人们生活的多个领域,酶技术、细胞融合技术和基因重组技术,都给精细化工提供更多的发展领域。因此,精细化工的发展方向是高科技化。
四、总结
精细化工产业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的多个方面,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成分。它的发展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在精细化工方面持续大量的政策、经济投入,新型精细化产品将持续快速的得到发展,而且更加具备科技含量,更加多元化,更加环保。精细化工将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大全.精细化工和精细化学品:精细化工辞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487.
关键词: 生物工程专业 微生物教学 教学方法
1998年教育部将发酵工程、生物化工、生物制药、化学工程等专业统一命名为生物工程专业。截止到2015年,全国有309所高校开设生物工程专业,遍布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微生物课程作为生物工程专业必修的基础课之一,涉及面非常广、发展迅速,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学科。但是由于各高校生物工程开设的基础及定位的不同,微生物课程讲授的内容、侧重点及实验量都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本文主要侧重对我校发酵工程方向的生物工程专业中微生物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初探。
一、课程的定位
在建生物工程专业之前,我校首先跟多所开设生物工程的院校进行走访,包括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燕山大学,同时结合我院已有的基础,最终将我院的生物工程专业定位为工科专业,同时侧重点是发酵工程方向。因此微生物学是生物工程的专业基础课,开设理论学时和实验学时及实习实训课程,明确微生物在发酵工程领域的重要地位,从而在理论上和实际操作及实践上夯实学生的基础,使他们对工业微生物有明确的认识。在明确考核方式的同时,明确学生学习该课程的任务、程度。
二、专业建设目标
2015年4月16日,河北省教育厅官方网站正式公布我校为省内首批应用型本科试点高校。我校明确提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目标。结合我校应用型大学的定位,同时结合我院已有的酿酒工程专业,因此将我院的生物工程专业定位为应用型工科专业。确立我院的生物工程专业的建设目标为:依托河北省重点学科酿酒工程专业、依托我校重点学科发酵工程专业,面向酒类酿造、生物医药、粮油深加工产业,培养具有工业微生物基本知识,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过程及工程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该领域从事生产、管理、微生物资源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三、教材的选用
教材是联系学生和老师的桥梁,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现在微生物课面临教学时数少、学生知识体系不同、实验动手能力不强的实际情况,因此更应该重视教材的选择。目前国内出版的微生物教材较多,但真正适合工科院校发酵方向的不多。经过多重比较,最终选用周德庆先生编写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为理论授课教材,其中微生物的共性,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真核和原核生物有些细胞器的功能参考沈萍教授编写的《微生物学》)、病毒、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培养基,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共七章需要重点讲解。
在实验实践教材选用上,我们选用杜连祥教授主编的,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微生物学实验技术》为实验教材,要求学生掌握微生物操作的基本技能,掌握培养基配置的基本原理,掌握常见工业微生物的细胞特性,熟练掌握如何从自然界中分离筛选微生物,熟练掌握工业微生物的复壮方法,掌握微生物保存方法,从而使学生明确微生物培养在生物工程领域的重要地位,同时要求学生明确微生物培养条件对微生物产物的影响。
四、改革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一)首先注重绪论的讲解,激发学生的兴趣。
绪论在教科书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既讲述了历代微生物学者的研究过程和成果,又展望了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方向和作用。学生通过绪论的学习,可以对微生物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掌握微生物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绪论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任务,同时了解微生物的发展前沿。
(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方法运用得当,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穿插课堂对比法、启迪法、研讨法、角色转化法、故事法等新的教学手段。例如我们在讲解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时,就可以采用对比法,对比两种生物的主要差别。还有讲解不同的真核生物时,可以采用比较法,比较几种真核生物的菌落形态、培养条件等。
(三)加强微课、慕课建设,为学生搭建研讨的平台。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单纯地听,课后学生自觉复习,但是随着手机、电脑的普及,学生课堂兴趣逐渐被手机吸引。上课不听讲,玩手机成为普遍现象,有的学校上课时,由班委将同学手机统一收齐,下课再发还的办法,但是效果也不好,同时给班委带来负担。那么如何使学生很好地收心,同时又可以利用手机这个工具呢?那就是加强微课、慕课建设,使学生短时间可以集中注意力。同时,还应注意微课慕课平台建设,使学生带着任务预习复习所学内容,这样更有助于学习效果的增强。同时在增强实验室硬件建设的同时,搭建虚拟实验室平台,可以达到如同学生亲自做实验的效果。
(四)学习与实践结合,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
生物工程专业是工科专业,微生物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微生物要实现自身的价值,必须走工业化的道路。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工程、更好地掌握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必须让学生走进工厂、真正参与实际生产,在实际生产中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我们结合现有的资源,开辟多家实习基地,在学生实习时都配备实习教师,现场讲解实际生产中用到的知识,让学生在工作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总之,高校教育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微生物是生物工程中最关键的一门课程,是生物工程的核心,因此必须借助现有的资源上好这门课,使学生领略生物工程的精髓。
参考文献:
[1]薛林贵,等.生物工程专业微生物理论教学改革的探讨[J].微生物学通报,2006,33(3).
[2]兰时乐,等.生物工程专业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9;18.
湖南大学的土木学科全国闻名,尤其在交通土木建筑方面,其下属学科“结构工程”曾在2002年被评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化学化工也是湖南大学十分具有优势的学科,其中“分析化学”还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学科实力十分雄厚,已形成了理工结合,化学生物、材料学科交叉,化学化工理工融合,传统学科与前沿学科交互渗透的良好局面。
车辆工程学科是国家级特色学科,该专业在汽车设计与制造工程领域具有鲜明的特色,在汽车碰撞仿真及安全性设计技术、汽车车身现代设计技术等方面具有国内领先水平。
湖南大学的文科院系也发展得有声有色,如新闻专业,第一批就被纳入国家级特色专业;国际贸易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也是国家级重点专业。湖南大学起源于岳麓书院
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的文学院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是西北地区最有实力的文学研究基地,培养出众多知名校友。
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算是兰州大学最有特色的学院了,是全国部署重点综合大学草业科学领域内的首家学院。草业科学也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毕业生可在草坪与草业企业生态旅游、城市园林规划与设计和草原保护等方面寻找自己的机会。
兰州大学的化学院在国内化学界,尤其是有机化学领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其有机化学专业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与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等知名企业长期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此外,兰州大学的区域经济学、民族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自然地理学、植物学、生态学等专业也是非常具有优势的专业,并且都是国家级重点专业。
重庆大学
生物工程隶属于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是该院仅有的两个本科专业之一(另一个为生物医学工程)。
热能与动力工程是动力工程学院将原有的工程热物理、电厂热能与动力、热能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合并成为的,是全国最早的热科学与工程科研教学研究基地之一。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属于重庆大学机、电、动、矿、冶5个优势特色专业之一,在国内具有相当的影响,为国家培养了近万名机械工程的高级技术人才,属于国内一流。
工业工程学科实力雄厚,重大是全国最早的三个兴办该专业的学校之一。
美视电影学院是我国继北京电影学院之后又一所电影学院,经常会有一些明星来到这里亲自传授经验。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的档案专业最先提出档案信息技术课程体系的概念,并建有专供档案专业学生使用的计算机实验室。专门成立了“档案数字化研究所”,首开全国档案高校之先河。
法学专业中,行政法、法理学研究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拥有宪法、行政法学博士点。
汉语言文学教学非常注重基础学科研究与实践的互相结合,分三个方向:文科基地、师范方向与文秘方向。学院会经常邀请名家前来讲学,并逐步形成了完整的讲座体系。教学实习实行双向、多渠道的教学方式,不仅到实习单位实习,还会聘请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面授身传。苏州大学“可园”
纺织工程学科的主要特色是蚕丝生物工程,纺织系统工程与数字化纺织等,专业发展硕果累累
西北大学
经济管理学是西北大学最炙手可热的学科,在全国颇具知名度。如果被西大基地班专业录取,保研的机会很多,还有可能享受到每年学费减半的优惠政策。
历史考古类是西北大学另一张王牌专业,主要设在文博学院。考古学很强,全国第一个文物保护专业也设在该校。
中文也是西大的优势学科之一,培养了很多作家。文学院还兴起一大批新兴专业,如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是目前西北地区唯一的影视艺术类硕士学位授予专业。
生命科学学院被称为是西北大学“先富起来”的学院之一,因其多项研究经济效益特别显著。其中植物学是国家重点学科,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生物学研究在国内外素有盛名,基本确立了该专业在西北地区同领域的龙头地位。
暨南大学
生物学科中的水生生物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华南地区第一个城市湖泊水生态系统研究项目就在这里开展。
在国外暨南大学医学的名声是响当当的,学校的6所国家级三甲附属医院里就包括广州华侨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珠海市人民医院。
暨南大学还有很多具有特色的专业,如外语学院的日语专业,还是全国知识产权专业首批学科点之一。
华文教育专业以汉语言及中华文化知识为基础,同时又把传统教育学与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文化学等学科相通融,从而能够系统地掌握汉语专业知识和技能。
上海大学
上海大学目前拥有钢铁冶金、机械电子工程、流体力学、社会学等4个国家重点学科,其中力学不亚于任何名校。
此外,计算机、通信、微电子、自动化、电子信息材料、金融、国际贸易、管理、影视、编导、会展、知识产权和广告专业的就业比较好。
2011年上海大学首次按照大类招生,力推通识教育,如有兴趣,可查找该政策具体信息。
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的凝聚态物理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建设学科。学院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签订协议,联合培养博士生。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拥有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三个本科专业,是集教学科研于一体、功能比较齐全的学科基地。
水利水电工程隶属于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学科积淀深厚,是近几年来学生们报考的热点学院。
河南省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历史文化对于河南具有特殊的意义。历史学院创建于1956年,是郑州大学最早创办的7个系科之一。现有历史学、考古学、人文学科试验班3个本科专业,其中历史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考古学为校级名牌专业。
云南大学
软件学院是云南大学的招牌学院,毕业生能力非常强,不仅能在软件公司和技术公司担当技术类工作,还有一大部分人进入信息产业担当主管工作。
信息学科是当今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计算机、通信、电子工程等都是云南大学就业最好的专业。信息学院十分注重实践教学,多次组织学生参加竞赛。
生命科学学院是云南大学的传统优势学院,拥有生态学国家重点学科,凭借云南得天独厚的环境生态优势,随时收集到第一手资料。学生出国深造和保送研究生的比例非常的高。
历史学科是云南大学基础雄厚的重要优势学科,其主要研究方向是民族学,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学生就业领域也十分广泛。云南大学校园风光
由于云南地处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交通要道,所以与周边国家的国际关系与交往是十分重要的。国际关系研究院知名度较高,很多毕业生都进了东南亚和中国的跨国贸易公司,待遇十分优厚。
江南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不仅是国家重点学科,还是在全国第一个设立一级学科的硕士点和博士点,与科技紧密结合,在未来极具潜力,美国食品学会每年的年会都会邀请江南大学食品专业10位左右的教师和学生参加,可见它在国际上也受到高度的认可。
生物工程是江南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学院下设生物科学系、发酵工程系、生物制药系、生物化工系和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其中,发酵工程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其生物技术在发酵方面是一流的,技术广泛应用于造酒、粮食、食用油等领域。
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理念是讲究创新,很多教师都是来自设计行业的第一线,教学也是采取案例教学的方式,每上完一次课,老师都会给学生布置任务,去设计和本节课案例相同的内容,看是否有好的作品超越原作。亮点之二是它与轻工学科相结合,形成了最佳的优化组合。
南昌大学
材料学科是南昌大学历史悠久、实力很强的学科,其中的材料物理与化学施国家重点学科之一。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专业和方向。
化工过程机械是南昌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下设的一门学科,是一门横跨机械工程、控制工程、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工程热物理、计算机技术和智能信息技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新闻学专业是南昌大学颇为著名的优势专业,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新闻专业的各种技能,还要求掌握大量的社会科学知识和宽厚的历史文化知识,使学生就业更加具有优势。
食品科学与工程属于国家重点学科,拥有与江南大学合建的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食品科学重点实验室,师资力量雄厚,而且还集中了一批归国留学人员。
安徽大学
安徽大学现有汉语言文字学和计算机应用技术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对外汉语专业很有特色。
山东魔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魔肽生物)董事长戴丽,将预防医学与美容理念相结合,同时引进先进的生物科技,从日化线、专业线、美养会所、美养培训全面切入健康美丽产业,走出一条中国美容产业民族品牌的创建之道。
美丽产业的拓荒者
充满自信的戴丽与健康美丽事业联系在一起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学习艺术出身又在金融业浸润过的戴丽对美丽事业的独特思考。
美丽产业是给人们带来美丽,无论是化妆、整容还是发型设计,人们都是为了使自己变得更美。但传统美丽产业关注人们的外在美,而戴丽认为美应该是全面的,内外兼修才是真的美,同时美丽与健康更是密不可分。
为了推动健康美丽事业的发展,改善传统美丽产业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戴丽针对当前美丽产业重外在表现、轻内心修养,为了美丽牺牲健康的偏激做法,以“美是全方位的”为原则,结合预防医学知识,提出了“美丽道”理念,以探究美的本源和规律,并摸索出一套“美丽道”的艺术表现形式,推广美丽文化。戴丽倡导把中国传统的养生、舞蹈、太极与瑜伽、音乐欣赏相结合,内外兼修。
魔肽生物是中国500强企业山东大王集团中非常独特的一员,戴丽是大王集团14个子集团公司中唯一的女老总,同时她还是大王集团在结构调整、产业转型中的一个关键人物。
2003年,大王集团与美国盾轮公司合作,投资近1亿元的山东蓬巴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基地正式建成,公司还拥有美国加州国际皮肤研究中心和占地100亩的蓬巴杜生物科技园,作为生物化工与生物制药的研发基地和生产基地,公司的生产厂房全部按照国际制药“GMP”标准,采用全封闭无菌标准建设,现已导入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2005年公司又成立了一家销售公司─山东魔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是什么让大王集团愿意投巨资来打造一个陌生的产业,这一切源于全新的生物科技──肽技术的引进。
中美等国研究机构经过长达两年零四个月的研究发现:肽,富含有更具活性的AIF新生肽、TYR美白肽以及FT15爱肤肽。因此,肽被中外生物美容医学专家称之为“第五代仿生美容产品的新宠”,在生物美容医学领域则把AIT、TYR、FT15称为“魔肽”组合。通过对中、美、德、日等欧亚国家3万多名试用者的跟踪,专家发现来自海洋生物仿生科技的“魔肽”,其去皱效果比市面上的产品高出27%,美白效果高出32%,保湿效果高出32%。
先进的科技带来了产品的创新,同时也带来了环保概念和绿色产品的发展之路。
魔肽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从产品生产、配方选择到包装设计等各个环节都尽量使用环保和健康的原料,提倡绿色生产概念。因此魔肽的生产轻轻松松地拿下了国家GMP认证─这是药物生产必须拥有的质量标准。
环保更是“美丽道”理念的必然体现。前不久开始的“东方美丽道”工程,其提供的都是高科技环保产品:水,是经过特殊处理加工的能量活性水;护肤产品是可以食用的,甚至其清洁用品也是可以食用而无害的……
前不久,大王集团决定成立美丽道健康国际产业机构,下辖山东魔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美合资蓬巴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香港果芝工坊化妆品有限公司、香港美丽道健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东方美丽道商贸有限公司等。魔肽生物则成为核心企业,戴丽出任美丽道健康国际产业机构董事长。
高端切入,全线推进
对于大王集团来说,成立美丽道健康国际产业机构是其倡导环保、提升产业的必然选择;对于戴丽来说,有大王集团作支撑,强大的资本、技术支持可以使其环保健康的“美丽道”事业有一个更高的起点。
目前,国内的高端美容产品市场几乎为国外产品所垄断。美国宝洁的SK-II、日本的资生堂等等,这些产品占有国内美容产品市场份额的40%,利润却高达60%以上。而国内的一些美容产品大多集中在中低端。
魔肽生物一进入化妆品行业就选择了高端,其魔肽系统产品一入市就成为“第五代仿生美容”潮流的领导者。
2006年4月魔肽生物进军东北市场,短短三个月,便在市场掀起一股魔肽风暴。
魔肽生物采用省级、市级、加盟店三级营销网络,以高效、快捷的方式向国内市场进军。目前,魔肽生物已经和浙江、上海、福建等地的15个大客商签约,签约金额高达数千万元。这对于一个刚刚进入美丽产业的魔肽生物来说简直是一个奇迹。
在魔肽系统产品获得巨大成功后,魔肽生物以强大的资本实力进行了一系列并购扩张,丰富自己的产品线,并在科研方面加大了投资力度。目前魔肽生物在日化产品领域已经拥有生物科技品牌“魔肽”、澳洲自然萃取品牌“果芝工坊”、法国宫廷高端品牌“蓬巴杜”等系列产品,这些日化产品主要通过专卖店、超市专柜、商场专柜渠道销售。
在专业线产品领域,除了原有的魔肽系列产品外,2007年美丽道与台糖集团的研发机构─台湾聿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玻尿酸系列尖端产品,以充实魔肽生物的产品体系。
同时,魔肽生物还剑走偏锋,针对阿拉伯国家开发出专用洗涤产品“妮阿迈”系列,目前这一产品已经得了伊斯兰协会的大力支持,正在申报马来西亚的“HALA认证”。按照伊斯兰风俗,每个信徒一天要洗浴五次,而全世界有数亿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由此可见“妮阿迈”巨大的市场空间。
美丽无限,梦想无界
除了美容产品,美容服务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现在,美容消费已经成为中国居民继房地产、汽车、旅游之后的一大消费热点。据预测,2007年中国美容服务业的营业收入将达到2000亿元。在未来5年,这个数字还会翻一番。
戴丽认为,简单的美容服务已经无法满足高端消费者的需求,为此她推出了更为高端的美容服务──“美养”服务。
据了解,美养是预防医学的一个科目,是比美容更高级的美丽服务模式。美养改变了传统的由消费者单方面接受美容师为其进行简单的美容、按摩等服务方法,更注重美养技师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与沟通,整个服务过程为课程式的互动教学模式,需要双方更多的配合与学习。消费者在美养过程中不仅仅是感受服务,同时也是心灵释放与美的体验学习过程。
美养与美容更重要的不同在于对健康的重视程度,美容往往在消费者享受服务和向消费者销售一定的产品后便完成了,缺乏长久的后期健康指导;美养服务关注消费者健康心态的养成、良好习惯的培养以及为消费者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膳食配方,同时再辅以特定的产品,追求消费者健康美丽的长久效果。
资料显示,2004年,中国有美容院154万家,经劳动部门签发确认的美容教学机构为673家,每年培训各级美容师25万名;全国用于美容业投入和改造的资金大约为2000亿元,而其中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少得可怜。
戴丽认为,与国外美容服务企业相比,中国美容服务企业在管理、人才、品牌等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内美容服务企业缺少现代企业的规范管理与服务,也得不到金融机构的强有力支持。
而美丽道国际健康产业机构进入美养服务行业,可以以规范化的管理、高端产品等优势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从而建立强大的民族美容品牌。
2007年,美丽道国际健康产业机构联合海南中和药业、北京时针堂医药集团、北京同仁堂、北京物美等企业,共同致力于打造“美丽道养生会所”,标志着该公司正式进入美养服务领域。
戴丽对养生会所的定位是美养服务“4S”店。目前“美丽道养生会所”是国内首家医嘱式抗衰老中心,独创美丽道文化,提倡身心全方位美丽:在文化上倡导的是养眼、养肤、养肺、养脑、养神、养心;在功能上倡导的是塑肤、塑体、塑形、塑心、塑气、塑神;实行医嘱式美养服务,由医师对消费者进行诊断后根据消费者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美养课程和产品。
按照戴丽的设想,养生会所将以直接开店与连锁加盟的形式加速推广,预计2008年将开设40余家连锁店。
此外,戴丽还十分注重对“道”的理念传播和技术的研发,公司成立了“中国美丽研究院”,以此作为“释道”基地,不仅要从美丽事业的文化研究、形象重塑、骨干培训上着手,还要具备功能性研究的能力,聚集一批专家,探究更为先进的技术和产品。
针对国内美容人员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戴丽还想开办中国第一所“美丽”专业的本科大学,为中国培养高素质的塑造美丽的“美养师”。
“美丽道”让戴丽在美容界声名鹊起,人们常常拿戴丽和郑明明、靳羽西相提并论,她对此不以为意,她更看重的是“美丽道”能为更多的人接受,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
戴丽的设想还有很多,她认为,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美丽道”理念需要与现代文化艺术更好地融合在一起。2006年7月,美丽道国际健康产业机构在海南成立第一家美丽道画院,亚洲最大的画商郭洁源一下子便赞助了1000多幅名画,免费向公众展出,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关键词:高职 生物制药技术 核心技能 课程体系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处于初级阶段,一方面,随着“十一五”规划等政策出台,生物医药行业发展迅速,高素质产业工人的需求逐年增加,市场缺口大,人才匮乏制约着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与国外相比,我国现代生物制药业起步较晚,发展不完善,给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对口就业机会小[1][2],国家劳动部颁布的工种目录中有关生物制药的工种设置也不完善,甚至可以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现代生物制药工种。解决这一矛盾,就要求高职教育既要有“超前意识”,满足市场需求趋势,培养面向第一线的高素质现代生物制药产业工人,又要拓展生物制药技术的“内涵”,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行业内转岗能力;既要服务企业,又要对毕业生的出路负责。
高教部16号文件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这与本科教育是不同的,高职教育的立足点是培养技能型人才,技能是高职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本文拟结合浙江生物制药产业与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从生物制药技术核心技能的提炼入手,探讨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建设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而引出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
1. 核心技能
1.1 核心技能的提法
所谓技能,是指“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具体到本专业就是掌握和运用各项生物制药及相关技术的能力。核心技能最近提得比较多,但还没有形成一个专门的概念,这里可以理解为在各项专业技能中处于核心地位,对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养成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一项或几项技能。
1.2 核心技能的特点
生物制药技术涉及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药学及相关工程学的原理与方法,专业技能多且杂,从中提炼出能作为核心技能的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1) 代表性,要能够体现生物制药技术的特点,代表特定的生物制药工艺,核心技能的总和要能反映生物制药各项技术与工艺的总和。
2) 通用性,通用性有两方面涵义,一是要在生物制药生产中有一定的通用性,二是能作为单元操作技术,辐射相类似的其它行业工种。
3) 独立性,核心技能应相对独立、完整,平行设立,不能包含或包含于其它核心技能。
4) 对应性,核心技能应与相关的生产岗位或职业一一对应。
5) 有机性,核心技能之间应能构成一个有机的体系。
1.3 核心技能确立的意义
核心技能的确立必须建立在广泛的行业调研与专业分析的基础上,对专业定位和专业建设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关系到高职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的问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刚刚起步,以“岗位―核心技能”为着眼点来规划专业建设不失为一条“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之路[3]。核心技能的“通用性”,有利于我们立足生物制药产业,拓展相关行业就业岗位,部分解决人才培养的超前性与产业发展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即毕业生出路问题;核心技能的“独立性”与“对应性”,有利于人才培养的组织实施,在有限的学制中有目的地“分方向、有专攻”,进行特长培养,满足企业人才“多样性”与“专一性”的需求;核心技能的“代表性”与“有机性”,有利于打破原有专业学科格局,以技能教学为基本单元构建课程体系,以实训为核心,走“工学结合”之路。
2. 生物制药技能分析
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方向有[4]:中草药及其有效生物活性成份的发酵生产;改造抗生素工艺技术;大力开发疫苗与酶诊断试剂;开发活性蛋白与多肽类药物;开发靶向药物,以开发肿瘤药物为重点;发展氨基酸工业和开发甾体激素;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开发;血液替代品的研究与开发;人体基因组的研究。而生物药物的生产工艺技术可分为天然产物分离提取制药、发酵工程制药、基因工程制药、细胞工程制药、酶工程制药、蛋白质工程制药等6个部分[5]。
我们对浙江及周边地区第一线人才需求进行市场调研并作了岗位分析后发现,生物制药及相关企业中发酵车间、分离纯化相关工序车间、制剂车间、品控、化验、检验等科室部门的操作工、技术员、检验员、实验员、化验员、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QA、QC)等岗位,以及市场与售后服务部门的销售工程师、医药购销员等岗位,部分生物医药科研型企业的实验员等岗位,有大量高职层次的人才需求。
通过与企业进一步的交流,我们发现企业对上述岗位的员工素质有明确的、务实的要求,即具有一定的生物医药行业综合素养,且熟练掌握一项技能特长与上岗岗位相适应。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毕业生在具备一定职业素质的前提下,只要熟练掌握一项技能特长,就可以找到相应的工作岗位。这一技能特长,就是我们要从岗位职业技能中提炼出来的核心技能。
生物药物的制造过程比较复杂,跨学科、综合性强,涉及到的技能也较多,但类似于化学工程,可将各项生产工序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单元操作,从而提炼出相应的岗位职业技能。同时还要考虑到,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面向的是生产、建设、销售第一线的人才需求,我们在提炼岗位职业技能时则要针对第一线的实际需求,剔除不适合高职学生掌握的,在生产第一线中极少涉及的生物制药专业技能,如基因操作等上游技能,重点整合在各生产工艺中具有共性的技能。
2.1 专业基本技能
包括基本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微生物操作技能(灭菌技术、纯培养技术)、简单生化分析技能等。该部分技能是掌握生物制药其它技能的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一些实验员岗位上,亦可成为主要的岗位职业技能。
2.2 生物制药生产技能
1) 发酵生产技能
包括菌种的选育与培养技术、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技术、空气与管路设备灭菌技术、发酵设备与工艺控制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6],是劳动部颁布工种发酵工程制药工的主要岗位职业技能。
2) 生化分离生产技能
生化分离技术较多较杂,主要包括固液分离技术、细胞破碎技术、萃取和浸取技术、沉淀技术、吸附及离子交换技术、膜分离技术、层析技术、电泳技术、结晶技术、蒸发与干燥技术等[7],是劳动部颁布工种生化药品提取工的主要岗位职业技能。
3) 细胞培养技能
随着细胞工程的快速发展,生物疫苗与人源单克隆抗体企业的兴起,细胞培养技术人员的缺口越来越大,因此,细胞培养技能可以成为高职人才培养的一个岗位职业技能方向。
2.3 分析检验技能
包括制药及相关过程中的药物分析、生物医药分析、药物检验、微生物学检验、药品包装检验等,主要技能可归纳为滴定分析技术、光谱分析技术(红外、紫外)、色谱分析技术(高效液相、气相)、微生物学检验技术等,是劳动部颁布工种药物检验工的主要岗位职业技能。
2.4 拓展技能
以管理学、营销与谈判、药事管理学、药学综合知识为基础,主要满足生产管理、医药购销等岗位需求,是由于就业面的拓展而衍生的岗位职业技能。
2.5 分析
以上各项技能(包括生物制药各项生产技能)对应相关岗位群,通用性强,适用面广,相对独立而又有机关联,几乎囊括了适合高职生物制药技术毕业生就业的所有岗位技能,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专业核心技能体系。在这个技能体系当中,最核心的莫过于分析检测技能与生物制药生产技能,前者通用性最强,后者专业性最强。从专业口径与就业面的拓展分析[1][8],中药制药生产技能可以嫁接到生化提取制药技能之中,而化学制药中的分析检验岗位、食品生产中的发酵生产与检验岗位、生物化工领域则与生物制药技术有着天然的亲缘关系,生物药物的制剂生产工艺相对单一,以冻干与无菌制剂技能为要。由此可见,设立核心技能大大“拓展”了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内涵”。
上述为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核心技能体系,然而对于个体来说,在有限的学制中完全掌握以上所有核心技能是不现实也是不必要的,这就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就业意向以及个体的兴趣爱好,选取一到两项核心技能(生化分离生产技能仍需细分),进行特长培养,这也是核心技能培养模式的特色之一,即专业上的“宽口径”与个体上的“窄口径”相结合。
3. 课程体系设置
3.1 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路
本科教学的课程设置是以理论课程为主导,辅以实验课程;传统的高职工科课程设置是理论与实验合开一门课,教学思路还是学科式授课。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大力倡导“能力为本”,培养技能型人才,课程体系设置也必须进行调整[9]。新的课程体系要以技能养成为核心,以实训课程为主线,建立核心技能培养模式。在实训课程的开设中更要打破原有的学科界定,以核心技能为轴来组织教学的开展,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仍然要把握“适用、够用”的原则。
3.2 分段目标制的“工学交替”课程体系设置
目前,我院生物制药技术专业采取的是“2+1”的“工学交替”课程体系设置,每学期均以实训(课程)为主导,培养目标明确,辅以理论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程,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1学期,开设基本实验技能实训课程,辅以基础化学、微生物学等理论课程,使学生掌握基本化学实验操作技能与微生物操作技能。
第2学期,开设生化分析实验实训课程,辅以基础生物化学、仪器分析等理论课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化物质定性、定量分析技能。
第3学期,前1个月,开设制药分析与检测技术实训课程,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制药过程中所涉及的分析与检测技术;后3个月,学生进生产企业岗位实训,最后1周返校完成课程设计,对岗位实训进行总结。
第4学期,开设生物制药技术实训课程,辅以相关理论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程,对岗位实训中遇到的生物制药工艺的生产原理与技术(可包括发酵、生化分离、中药提取、合成制药中的生化环节、疫苗制备、制剂等)进行展开教学与实训,同时完成职业资格考证。
第5学期,前半学期以专业选修课强化学生专项专业知识,后半学期开设专项综合实训课程,实行小班授课、小组实训,实现专业内分方向、“准订单”培养、“特长培养”,同时养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业后可持续发展能力与行业内转岗能力,完成“人才的组装”,即核心技能的分化养成。
第6学期,开设毕业(设计)实习课程,学生进企业完成顶岗生产实习,同时完成毕业论文。
3.3 存在问题及对策
1) 课时大幅减少下的理论课程如何开
以“倒推”的方式确立理论课程的授课内容,即从核心技能出发,确立必备的技术支撑,然后确立专业课程的授课内容,进而确立专业基础课程的授课内容,将对核心技能养成不是那么重要,或者生产实践中几乎用不上的理论知识砍掉,还可以在实践过程中遇到时现场加以讲解,甚至可以结合实训项目引导学生自学。
2) 重视技能培养的同时如何搞好素质教育
依据核心技能整合课程后课时总量大大减少,学生自主支配的课余时间增多,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此外,重点抓好专项综合实训课程,搞好毕业设计环节,培养学生的“在岗学习”能力,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罗合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生物制药技术专业[J].文教资料,2006,(10):156-157.
[2]沈光涛,常灏,黄耀江.我国的生物产业状况与前景[J].生物学通报,2006.41,(10):15-17.
[3]刘南槐.论按岗培养问题[J].职业,2007,(3):22-23.
[4]雷利芳.我国生物制药业发展之我见[J].海峡药学,2007.19,(1):104-106.
[5]滑静,杨柳,张淑萍,王虹.生物工程制药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06.33,(10):25-29.
[6]熊宗贵.发酵工艺原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
[7]孙彦.生物分离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关键词】农业微生物学 教学改革 启发教学
【项目来源】土壤学自治区重点学科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223-02
农业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微生物在农业上的应用和相关理论[1]。农业微生物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对农业微生物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掌握农业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并对试验操作技术进行基本的训练。我校农业微生物学教学具有学时少、知识面广的特点。因此,如何在30学时的授课时间内让学生接受应该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 以及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学科的基本实验技能是这门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 在农业微生物学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与改革。
1.教材选择
当前国内本科层次优秀的微生物学教材较多,我校选择的是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袁红莉,王贺祥主编的《农业微生物学及实验教程》。该教材的编写参考了国内外的最新进展,围绕微生物形态、生理、遗传、生态和分类,对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做了比较系统的阐述,概念论述准确,叙述简明,兼顾了微生物学的系统性,特别是加强了微生物在农业上应用的内容。近几年学生反映较好。
2.优化教学方法
2.1启发式为主导的课堂教学
教学活动包括教与学,二者相辅相成才能得到满意的教学效果。要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使学生具备独立探索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2]。教学中以启发式教学式为主, 辅以讨论式和提问式,强化互动环节, 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相长。如在讲到细菌格兰氏染色的机理时,先让同学们回忆格兰氏阳性菌和格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结构及组成的差异,提示同学们乙醇对生物体细胞起的是脱水和溶解脂肪的作用,让同学们积极动脑思考,用五分钟讨论,然后以提问的方式让同学们回答,这时,同学们对该问题有了一定的思考,对正确答案有着期待,老师在总结大家的结论后,再补充同学们没有回答完全的部分。这样同学们延续自己的思考,加之老师的补充,就牢固掌握了该知识点。启发式教学不仅被恰当的应用在课堂上,同时也被应用到课堂外。因为该课程课时限制,微生物在具体应用方面的实例只能在课堂中点到为止,可同学们还对该应用领域抱有深厚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备课中提前准备相关知识在应用领域中的文献资料,可供同学们在课下阅读。例如在讲到古菌这一节时,课堂上老师会讲授古菌的细胞结构、主要类群,概括介绍对极端微生物的研究有助于人类对重大问题(生命起源及演化)和生命本质的认识。课下,布置文献《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及其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的阅读作业,既满足同学们对知识的渴望、扩大同学们的专业知识面,也加深了同学们对该课程学习的浓厚兴趣。
2.2辅以参观式教学方法
启发式为主导的课堂教学,辅以参观式教学方法,明显地提高了教学效果。所谓参观式教学, 就是组织学生到工作现场去看、去听、去观察、去感受、去总结提高。参观式教学是学生了解实际和认识专业的重要途径, 是教师深化课堂知识, 教好教活的一个补充形式[3]。在制定该课程的教学计划时,安排在课堂讲授结束后,组织同学们到新疆农科院微生物所进行参观教学。该研究所从事新疆特殊环境微生物资源及相关的生物制品开发等研究工作。设有发酵工程、基因工程、生物化工及微生物菌种保藏等专业研究室。请科研项目负责人讲解生产用菌种、发酵工艺、设备、原理等。把研究所作为课堂,将书本与现实联系起来, 使学生较好地认识并理解了各种仪器的结构、工作状态、工作原理、工艺流程, 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课堂上给同学们讲授重组DNA技术的实施环节时,因理论比较抽象,学生们很难将用于DNA扩增的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的原理与具体操作联系起来,通过参观教学,同学们在进一步听讲解及具体的观摩PCR仪的使用步骤后,掌握该仪器的基本操作,对PCR仪的工作原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又如在讲授微生物诱变育种的理论环节时,同学们认为诱变育种工作难以实施,可当同学生们亲眼目睹了科研人员现场进行紫外线诱变育种工作后改变了同学们起初的看法,缩短了理论与实际操作之间的距离。可见,开设参观式教学这个环节, 对提高大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教学质量具有实际意义。
2.3 引导学生参与相关科学研究
高校大学生的教学应该是以知识传授与探索相结合,形成师生良性互动,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性为教学目标。通过大学生普遍参与科研创新实践,让大学生充分体会到只有从基础实践做起,才能更好的理解什么是研究。通过搜索文献、制定计划、论证完善、制作调试、报告总结等系列训练,让学生真正感受实践研究带来的乐趣和收获。
我校从事农业微生物学教学的老师还同时做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为让同学们能深入贯穿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渗透微生物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在农业微生物学理论教学环节中穿插教师所做的相关研究。例如在讲授菌根菌知识的同时,教师可以把自己从事这一领域的科研意义、目的及研究内容传授给学生。感兴趣的同学还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相应的科学研究,这也是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具体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大学生今后的科研素质,启发创新意识定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3.利用现代化手段, 提高微生物学教学水平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多媒体技术作为先进教学手段,被广泛使用[4]。一个优秀的教学课件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化,图文结合更加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特别是在微生物的教学中,不仅内容丰富, 涉及面广, 发展迅速, 而且研究个体微小, 学生对它的认识远不如对动物和植物。再加上其营养方式、遗传类型多种多样、代谢机制错综复杂, 学生往往感觉其知识繁琐、抽象和难以理解[5]。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中, 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 参考从因特网上下载的优秀微生物教学软件, 结合教研室科研成果, 自己动手制作PPT 教学软件, 把优真和清晰动感的画面及图表转移到教室, 使微观世界宏观化、教学内容情景化。
在讲授微生物学形态知识时, 把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及具有非细胞形态的病毒所生存的显微世界以色彩丰富、直观清晰、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示给学生,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 而且可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加大教学的信息量, 提高讲课的效率[6]。同时在制作课件时,可以借助发达的网络视频资源,在课件中穿插相关的视频、动画。以立体的形式表现出鞭毛的运动、T 4 噬菌体的增殖、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基因转移和重组的过程等内容。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形象化理解。让学生能享受课堂时光。
4.合理安排实验教学
按照大纲要求, 学生在该课程的学习结束后,需要掌握无菌操作技术、纯培养技术和灭菌技术。结合实验教学6个学时数,本课程实验课教学是安排让学生完成一个综合实验:土壤微生物的分离与观察。实验安排为:首先让学生自己动手配制培养基, 改变以往培养基都是由教师准备的惯例;接着让学生对自己制备的培养基进行灭菌,掌握灭菌锅的使用步骤及注意事项;最后利用自己配制的培养基, 分离纯化土壤样品中的微生物并经培养一段时间后对培养物进行观察,将土壤中的主要微生物类群通过显微镜辨别出来。之所以这样安排实验课,是让学生在完成了这一综合实验后,对试验的设计形成系统的认识,将每一个试验有机的联系起来。避免以往实验教学实验内容结合不紧密的弊端。这也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尤其需要倡导的。
5.结语
农业微生物学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其适用广泛性决定了需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及教学目的进行合理的调整。让学生逐步提高专业水平是我们进行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在教学过程中, 虽然我们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对我们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只有顺应时代要求,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摸索出一套适合于新疆农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农业微生物学教学体系, 才能造就适应21 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龙中儿,黄云红,付学琴.高校微生物学实验课考核内容和方法的创新研究,微生物学通报[J]. 2007,34,(3)595-597
[2]梁如,玉陈强.农业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点滴体会,中国林业教育[J],1999,S1,93-94
[3]李庆华.抓好参观式教学环节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实践与探索[J],2000,08(10) 44-46
[4]刘仁华,黄小云,胡廷章等.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安徽农学通报[J],2007,13(9)220-221
[5]秦华,李永春,徐秋芳.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微生物学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安徽农业科学[J],2012,40(30)15067-15069
[6]章跃陵,黄通旺.推进微生物教学改革,培养合格人才,高教论坛[J],2005,6(3) 65-67
关键词:无机及分析化学 实验室 绿色 建设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针对人类所面临的化学污染(如酸雨、农药、粉尘、尾气、致癌物、温室效应等)的环境问题,科学家们提出了绿色化学的概念。绿色化学是指在生产、使用化学品时,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料,尽量避免使用危险、有毒的化学试剂和药品,消除废弃物的产生,建立环境友好的生产方法和工艺,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废气、废液、废渣的排放,达到从源头防止污染、根治环境污染问题的目的,实现化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多,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液、废渣亦随之增加。绿色化学是现代化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一趋势下,将绿色化学的理念融入实验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实现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室的绿色化建设,既能使学生和实验教学人员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又能使高校的新生一开始就在脑海中植入绿色化学的理念,并通过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潜移默化,形成绿色化学实验的习惯。这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俭美德,树立学生科学的环境观和资源观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一、将绿色化学教育融入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我校生物化工、食品工程、制药工程、纺织工程专业大学一年级新生开设的基础实验课,是学生检验无机及分析化学理论知识、获得和累积化学经验知识的重要手段, 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和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1]。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将环保意识、环境化学知识与实验教学联系起来,在实验室进行环保、安全和节能减排教育,加强化学实验废弃物处理技术教育,使得学生对一些常见的环境污染治理方法及防范措施有所了解,通过规范化的实验操作,节省试剂和药品用量,减少实验环境污染,引导学生探索治理环境污染的途径。加深学生对一些化学品的毒性、危险性以及给环境带来的危害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实验习惯及绿色环保意识。
二、结合绿色化学理念,优化实验安排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室绿色化建设必须从源头上减少有毒、有害废弃物的产生[2]。具体实施方案如下:A. 整体统筹实验项目,合理安排实验顺序,将相互关联的实验项目串连起来,实现产物、副产物的循环使用和剩余试剂的回收再利用;B. 合理设计实验教学方案,减少重复和浪费,减少试剂的用量; C. 优化每一个实验项目,尽可能达到:原材料廉价易得、副反应少、使用的试剂无毒无害、生成物无毒或毒害性小且易处理、节约能源、对环境无污染等。
此外,对于一些较时间长、毒性强、危险大的化学实验,可以采用仿真实验(计算机辅助教学模拟化学实验)的方式进行实验教学。仿真实验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实验过程进行仿真的特殊实验方式,其最大的优点是实现了化学试剂和仪器装置“零投入”和“废弃物零排放”。仿真实验将那些毒性大、危险性较大的实验变成了不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污染的绿色化学实验。
三、控制药品数量、保证药品质量、使用无污染药品
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为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实验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实验的指导和监督,严格控制实验试剂的用量。同时,根据最少污染的原则,实验员应结合学生实验人数、实验试剂用量, 精确计算出药品使用量。在保证实验效果的前提下, 溶液浓度就低不宜高,易挥发的试剂每次实验后必须回收密封保存,固体试剂用量宜少不宜多,严格控制贵重药品的用量并回收再利用,易氧化、易分解的固体药品随用随购。
同时,根据实验目的,遵循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原则,在取得同样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下,尽量用低毒或无毒化学试剂替代有毒化学试剂[3]。如: 用硫代乙酞胺代替有毒的硫化氢做阳离子沉淀实验;用煤油代替四氯化碳消除四氯化碳逸散到空气中生成剧毒的光气;五水硫酸铜的制备,用过氧化氢代替浓硝酸作氧化剂, 避免产物中有毒的氮氧化物产生等。研究表明:选择替代品后的实验效果非常好,现象很明显,在达到了实验目的的同时,而且减少了有毒物质的使用和排放。
四、妥善处理三废, 达到绿色排放
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气(如Cl2、NH3、 H2S、SO2、NO、NO2、CO等气体)、废液(如盐酸、硫酸、硝酸、磷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酸、碱废液)和废渣(如固体产物、剩余的固体原料、破碎的玻璃仪器、废纸等固体废弃物)。实验室产生的废气、废液、废渣,如处理不及时、不合理,将对实验室人员、居民的身体健康与环境直接造成影响[4]。如:若将酸、碱废液直接倒入水槽,会腐蚀、损坏排水管道;若将重金属废液直接排入水体,不但是一种浪费,还会污染实验室周边的水体,而且重金属一般不能被微生物所分解,甚至某些重金属能通过微生物作用产生毒性更大的金属有机物,经过食物链的传递,最终进入人体[5]。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三废一旦产生,应及时处理,如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有毒废气,学生可以通过自制的除尾气装置进行处理。而对于一些难处理的三废,由实验室管理员按照三废处理标准进行处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始终用绿色化学的理念来准备实验和指导实验,从源头上阻止污染,使传统化学实验变为清洁、无害、环境友好的绿色化学实验。
五、倡导节约、清洁实验行为
5 R 原则(即reduce,reuse,rejection,recycling,regeneration)是绿色化学实验的基本原则。绿色化学实验要求我们主动地减少和消除化学实验室对环境的污染,而不是被动地治理环境污染。因此,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师和学生应依据绿色化学、节省成本、循环利用、回收利用的整体思维方式, 结合所学的化学知识, 物尽其用、以废治废, 尽可能地减少实验室三废的直接排放。在保证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废弃材料和用品, 就地取材、变废为宝, 尽量节省资金。如利用青霉素药瓶制作试剂瓶、集气瓶,利用废电池制备碳电极,利用废弃的玻璃电极改造为银电极等。从5R 层面上积极开展绿色清洁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准备工作[6]。
六、结论
将绿色化学的理念渗透到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及实验室建设中,对实验教学过程进行优化设计、统筹安排;控制药品数量、保证药品质量、使用无污染药品;合理地处理废弃物等。这不仅可以节省实验经费、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提高实验安全,改善实验环境。建设绿色化无机及分析实验室,需要教师及学生共同努力来完成。要做到实验室的全面的绿色化,任重而道远。在实验室的绿色化建设进程中,教师、实验室管理人员及学生都要提高绿色化学实验的思想认识,增强环境保护的责任心和紧迫感,切实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绿色化学实验室将不再遥远。
参考文献
[1]南京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编写组.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1
[2]张秀云. 无机化学实验室绿色化建设探究[J]. 科技信息, 2010, 7: 355.
[3]张秀芹. 基于绿色环保理念的无机化学实验[J]. 内江科技,2008,8: 79.
[4]何丽君, 王永红, 李生英, 徐飞. 浅议无机化学实验室的绿色化[J]. 甘肃高师学报, 2011, 16(5): 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