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会计的基础知识范文

关于会计的基础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会计的基础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于会计的基础知识

第1篇:关于会计的基础知识范文

目前,高等院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都开设了基础会计课程,此方面的会计教学已成为高等院校教学的重要内容。但从现有的相关资料来看,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研究成果较少,针对高职高专院校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实验教学的研究成果更少。因此,开展高职高专院校管理类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实验教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明确教学的目标

高职高专院校管理类非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应用型管理人员;基础会计课程是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会计知识在管理类学生的知识体系中起支撑作用,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的重心应是管理,要从管理的角度来认识会计、学习会计。因此,基础会计实验教学的目标应是:缩短会计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了解会计的职能、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会计领域特有的理论和方法,理解财务资料的含义及其形成过程、懂得如何获取和使用会计信息,提高运用会计信息进行科学管理和决策的能力。

二、校内实验室及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会计理论知识与会计实际工作存在着差异,无论是对于会计专业还是对于非会计专业,会计实验通过模拟真实的、不同会计主体的环境,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能够缩短会计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使学生对会计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刻、全面。只有通过会计实验,才能真正懂得何谓会计,才能认识到会计对经济业务的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才能体会会计信息的产生过程,为未来的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会计实验教学必不可少。要搞好实验教学,必须要加强校内会计模拟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在校内建有必要的会计模拟实验室,实验室内要求使用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挂图等资料要齐全。校外实习基地可提供参观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够了解到企业内真实的会计工作组织形式、会计工作流程、会计的岗位牵制制度等。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可以充分利用各个专业的对口实习基地,比如:旅游管理专业可以到旅游实习基地的企业财会部门参观学习,物流专业到物流实习基地的企业财会部门参观学习,这样做既能节约经费开支,又能使会计实验落到实处。

三、实验教材的建设

教材规定了教学的内容,是教师授课的依据和参考,也是学生求知复习之本,教材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而目前尚无专门针对高职高专院校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实验教材,所以迫切需要大力加强教材建设。在实验教材内容的设置上,笔者根据多年的财务会计工作及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实验教学经验,认为应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会计基本技能;二是专题实验;三是综合模拟实验。

(一)会计基本技能。包括点钞与验钞、会计数字的书写规范。会计专业的学生有专门的会计技能训练,而高职高专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只开设一门基础会计课程,增加会计数字的书写规范是为后面的填制凭证与登记账簿准备的,是会计手工记账的前提条件,同时也能够解决学生今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开票等需要书写的问题,会计数字的书写规范安排在填制凭证之前。点钞与验钞是针对管理类专业学生毕业后常常与钱币打交道而设置的,点钞与验钞可以安排在学期初进行,虽然此项实验对会计理论的学习没有什么影响,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

(二)专题实验。围绕基础会计教材的内容而设置,主要有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简单的成本计算、账簿的登记、存货的计价方法、银行存款调节表的编制、编制会计报表、简单的会计报表分析,增加会计报表分析的重点在于培养非会计学生利用会计信息的能力,体现会计教学的目的。专题实验内容用于在相应的理论课讲解之后作为随堂训练使用,加深对课程的理解与消化吸收。

(三)综合模拟实验。模拟企业一个月的会计业务,会计业务的选取既要典型又要全面,业务量以50笔左右为宜。综合模拟实验安排在基础会计理论课程结束后,使学生完成从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会计报表分析这样一个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能力。在模拟材料的选择上要结合管理类不同的专业,使用不同会计主体的会计实务内容进行实验,体现专业特色。如旅游管理专业选择旅游企业的会计实务、房地产营销与管理专业选择房地产企业的会计实务进行实验,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专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还可以缩短学生的学校学习与就业后实际业务的认识距离,快速适应从学校到管理工作岗位的角色转变,对其未来将要从事的专业管理工作起到促进和提高作用,从而达到会计实验教学的根本目的。

四、实验教学应注意的事项

在实验内容的侧重、实验教学的组织形式、实验考核等方面应紧紧围绕非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来设计,要与会计专业相区别。

(一)实验内容的侧重。会计专业侧重于“生产”会计信息,侧重于使经济业务的核算得到正确的核算结果,非会计专业侧重于“消费”会计信息,懂得会计信息的产生过程,体会经济业务的核算特点与财务结果。在专题实验中,会计专业侧重于会计业务操作的训练,非会计专业侧重于验证会计方法的选择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如制造费用分配方法的选择对产品成本的影响,进而对产品的定价、销售决策的影响等;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对利润的影响等等。在综合模拟实验中,会计专业要求既要分工协作、又要岗位轮换完成对综合模拟资料的操作,非会计专业只需要通过小组分工协作来完成模拟资料的操作即可,不需要进行岗位轮换。教师在指导实验过程中还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组织管理方法等等。

第2篇:关于会计的基础知识范文

按照我部一九八七年九月二十一日的《关于发行国家重点建设债券、重点企业债券和其他债券有关财务处理的规定》,现对国营施工企业认购债券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规定如下,请布置执行。

一、会 计 科 目

1.将“441国库券”科目改为“441有价证券”科目。核算企业认购并已付款的国库券、国家重点建设债券、重点企业债券等有价证券。

2.企业认购国库券、国家重点建设债券、重点企业债券等有价证券,应于付款时,借(增)记本科目,贷(减)记“专项存款”科目。

收到归还的国库券、国家重点建设债券、重点企业债券等有价证券的本金,借(增)记“专项存款”科目,贷(减)记本科目。

收到国库券的利息,借(增)记“专项存款”科目,贷(增)记“专用基金”科目(按认购国库券时的资金来源,分别记入相应的明细科目);收到国家重点建设债券、重点企业债券等的利息,将按规定应交纳所得税的部分,借(增)记“结算户存款”科目,贷(增)记“应交税金一应交所得税”科目。交纳所得税后留给企业的部分,借(增)记“专项存款”科目,贷(增)记“专用基金”科目(按认购时的资金来源,分别记入相应的明细科目)。

3.企业将持有的债券转让给其他单位,应于收到款项时,借(增)记“专项存款”科目,贷(减)记本科目(本金),贷(增)记“应交税金一应交所得税”科目(转让收入超过本金部分应纳的所得税)和“专用基金”科目(转让收入超过本金的部分,纳税后留给企业的数额)。

转让收入低于帐面价值时,应按实际收入,借(增)记“专项存款”科目,帐面价值与实际收入的差额,借(减)记“专用基金”科目,按帐面价值,贷(减)记本科目。

4.企业接受转让的债券,应于付款时,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借(增)记本科目,贷(减)记“专项存款”科目。

5.本科目应按“国库券”“国家重点建设债券”“重点企业债券”等有价证券的种类设置明细科目。

二、会 计 报 表

1.资金平衡表(会施01表)

将“国库券”项目(56行)的名称改为“有价证券”,并在该项目下增设”其中:国库券”(57行)、“国家重点建设债券”(58行)、“重点企业债券”(59行)、“其他有价证券”(60行)四个项目。原“专项应收款”(58行)的行次号改为61行,该项目以下各项目的行次号依次后推。

第3篇:关于会计的基础知识范文

目前,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 “老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老师考,学生背”为主,而作为入门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各种凭证、表格较多,传统的教学方式既不直观又浪费时间,另外,教师把所有具体操作步骤都讲授给学生,学生是依样画葫芦,没有机会去探索、思考操作的方法和步骤,而且操作中发生的问题也不能及时反馈,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学生毕业后、就业时,不知道如何上手工作,遇到困难无从解决的现实问题。

随着现代科技和生产组织形式的不断发展,传统课程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迫切需要进行改革,于是,多种教学方法被教育界研究、探索或实践,这其中就有项目教学法。近几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出了“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作为高职高专《基础会计》课程教育来说,如何将学生带进专业大门,让学生为进一步学习各种专业会计和有关管理课程奠定基础,应是《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个人认为实施项目教学法对高职教学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

(一)确定课程的总体目标

确定《基础会计》课程的总体目标为:让学生具备会计工作岗位的基本素养。能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运用各种会计核算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等)完成企业日常会计工作。培养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胜任会计核算、出纳等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

(二)课程改革的特点及方法

本课程是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系统化,将会计工作知识序化,按照单元项目化的理念进行设计的,通过广泛调研、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以优化的知识结构和真实的职场氛围让学生形成职业能力。在课程设计时做到“四个”统一,即注重培养学生高素质和高技能的统一、注重培养学生专项操作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的统一、注重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和职业岗位的迁移能力的统一、注重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统一。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采用以职业任务和行动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模式。根据学生对后续会计专业课程学习的需要以及未来就业岗位(群),广泛开展调研,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技术,确定本课程学习领域目标和学习领域情境设计。紧紧围绕“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基于会计工作过程”来选择和组织课程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学习并掌握会计职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核算技能,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培养学生具有敬业精神、团队合作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在每一个学习领域情境中,均设计若干项目任务,重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通过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充分开发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课程实施时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过程,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融“教、学、做”为一体,并将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融入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实现“课证融合”。课程考核以项目为主,采用单元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下进行了课程开发,通过对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的广泛调研,对毕业生可能从事的岗位(群)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确定了学生所需的职业能力。

(三)课程内容改革

本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力求符合教育部提出的“注重基础、突出适用、增加弹性、精选内容”的要求,围绕会计基本理论、操作技能、会计工作过程来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其教学内容选取有以下四个特点:

1. 学习情境的设计来自企业真实工作任务

课程组以实际会计工作任务为起点,以某企业某月份发生的部分经济业务为背景,按照实际会计工作流程(建账、对经济业务填制凭证、登记账簿、期末结账、编制会计报表)采用与实际工作中完全相同的账、证、表、单,指导学生按实际工作步骤完成一个完整会计工作过程的各项会计工作,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能力。

2.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学资源

课程组和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了课程标准及所需的情境实训资料;根据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确定课程的学习情境,并出版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岗位项目化教材;通过课程网站,开发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借助能力测试系统,评价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从而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实践性。

3. 调研企业实际业务

根据地区、行业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两套业务项目,将其中一套分解为若干子任务.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分别完成这些子任务。最终完成这个完整的实际项目;另一套则由学生分角色独立完成。教、学、傲紧密结合。课本知识为项目任务服务。在任务(项目)完成后有知识和技能的系统总结。

4. 根据课程的特点收集整理相关的法规、制度、政策、案例、工具书、参考书、视频录像、历届学生优秀作品等,积累丰富的教学资料,以实物形式陈列于会计手工展示室。

三、课程改革中要解决的问题

编号 项目名称 拟实现的能力目标 相关支撑知识 训练方式及步骤 结果

项目1.1.1 划分会计要素 1.能正确划分会计要素

2.掌握会计等式

3.能正确使用会计等式 1.企业的相关概念和基本知识

2.企业管理基础知识

实际演练

1.模拟企业环境

2.找到会计的对象及职能

3.划分会计要素

4.验证会计等式 会计身份的形成

项目1.1.2 设置使用账户 1.能正确设置账户

2.能使用账户 1.管理基础知识

2.经济常识 实际演练

1.演示会计科目、账户

2.模拟企业设置账户

3.使用账户 设置出需要的账户

项目1.1.3 明确经济业务类型 1.能辨别经济业务类型

2.能验证会计等式

1.管理基础知识

2.企业基本知识

实际演练

演示企业各种业务

2.分析各种业务的特征

3辨别各种业务类型 确认经济业务类型

项目1.2 填制审核原始凭证 1.能识别各种原始凭证

2.能填制各种原始凭证

3.能审核各种原始凭证 1.管理基础知识

2.企业基本知识

3.数字书写知识 实际演练

1.原始凭证展示

2.填制原始凭证

3.审核原始凭证 填制审核的原始凭证

项目1.3.1 借贷记账法 1.能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要求,书写各业务会计分录的能力

2.掌握各种经济业务的核算 1.管理基础知识

2.经济常识 实际演练

1.演示借贷记账法原理

2.演示借贷记账法应用

3.书写各业务的会计分录

4.总结各经济业务的核算 各业务的会计分录

项目1.3.2 填制审核记账凭证 1.能根据业务的类型,选择记账凭证类型的能力

2. 能根据填制的要求,填写记账凭证的能力

3.能审核记账凭证

4.整理装订会计凭证 1.管理基础知识

2.企业基础知识

3.经济法知识

实际演练

1.记账凭证展示

2选择记账凭证仿真模拟

3.填制记账凭证仿真模拟

4.审核记账凭证

5.整理装订会计凭证 填制审核的记账凭证

项目1.4.1 登记日记账 1.能辨别需要登记日记账的业务

2.能根据要求登记日记账 1.管理基础知识

2.企业基础知识 实际演练

1.展示日记账

2.找出需要登记日记账的业务及示范

3.按要求登记日记账 登记好的日记账

项目1.4.2 登记明细账 1能辨别需要登记明细账的业务

2.能根据要求登记明细账

3.能熟练应用平行登记 1.管理基础知识

2.企业基础知识 实际演练

1.展示明细账

2.找出需要登记明细账的业务及示范

3.按要求登记明细账 登记好的明细账

项目1.4.3 登记总账 1.能熟练填写科目汇总表

2.能登记总账 1.管理知识

2.企业基础知识 实际演练

展示总账

2.填写科目汇总表示范

3.按要求登记总账 登记好的总账

项目1.4.4 对账、更正错账 1.能对账

2.能找到错账

3.能综合运用更正方法进行错账更正

4.能进行财产清查,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5.能对清查结果进行账务处理 1.数学基础知识

2.管理基础知识

3.企业基础知识 实际演练

1.对账模拟

2.演练找错

3.更正找到的错账

4.进行财产清查,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5.对清查结果进行账务处理 正确的会计账簿

项目1.5 期末处理 1.能熟练编制试算平衡表

2.能正确结账

1.管理基础知识

2.数学基础知识

3.企业基础知识 实际演练

编制试算平衡表

2.结账

结完账的账簿、试算平衡表

项目1.6 会计报表 能编制资产负债表

能编制利润表 1.管理基础知识

2.数学基础知识

3.企业基础知识 实际演练

编制资产负债表

编制利润表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

要解决的问题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基础会计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应该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要以未来职业竞争为导向,以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培养会计应用能力为根本

会计基础课程要培养学生的会计分析应用能力.树立“终生学习”观点;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法制诚信意识。从学生一生的职业生涯所应具备的素质来考虑,应该是每个学生终身学习或接受后续教育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联系学生能够感知的内容来组织教学,使学生在学完“基础会计”以后,对会计和会计职业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为学习后续会计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要利用动画视频,丰富教学内容

课程组要制作该课程的动画课件及视频,形象生动地演示了会计基本技能和基本业务操作的全过程。

(三)关于课堂教学一体化课程设计并不排斥其它有效的教学方法

本人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中要着重做好以下几点:突出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实践理论一体化;以引导启发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交流技巧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提高自学能力。

(四)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基础会计》是一门会计入门课程,应该介绍什么内容,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对于初学者在广度和深度上应该怎样把握,是一个颇费斟酌的问题,它关系到学生的入门难易和学习后续会计课程的兴趣。因此,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非常重要的。

第4篇:关于会计的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西方会计教育发展;我国会计教育;影响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1

引言

从国外发展会计教育的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成就,对我国会计教育可以起到有利的影响。我国高等院校在培育会计人才方面,需要学习西方的会计教育有益经验,包括重视基础教育,关注案例教学,以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逐渐拉近会计教育与实际工作之间的距离。通过国外的有益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办法,来促进我国在会计教育方面的改革进一步成功。特别是对于高等院校在会计教育方面的发展,更需要学习西方精华,为我国培育出水平更高的会计人才。

一、西方会计教育发展的现实情况

在外国许多国家,会计专业的人才主要是从高等院校走出来的。在会计就业市场中,高等教育为用人单位提供人才,如果高等教育希望自己培育出来的人才能够在激烈的会计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应该时刻关注会计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和要求,并且按照这些不断变化的需要和要求来培育适合的人才。所以,外国许多高等院校在会计专业的高等教育方面做了不少努力,制定完整的教学方案,科学安排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计划,让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理论,通过动手操作学习相应的会计技术,并且在不断的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的实际运用能力。

1.西方会计教育发展分析

具体说来,外国在发展会计教育时,重视加强基础教育。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逐渐从实际操作向着基础教育转变,会计专业的基础知识变得越来越重视。基础课程在所有课程中的比例越来越大,甚至可以把技术课程替换为基础课程,从而巩固学生的会计基础知识。关于人文、自然科学的课程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增加学生在相关科学方面的知识储备。同时,西方还注重培养学生在经济方面的非会计能力和素养,也就是说在经济领域与会计专业不直接挂钩的知识。虽然金融、投资等方面的经济知识并不是会计专业课程,但是作为选修课程,同样可以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考空间,从而在今后的会计岗位上更加胜任自己的工作。因为会计工作不仅仅是只关于会计知识的工作,而是要运用到金融、投资、会计、市场等多个方面的经济知识。除此之外,会计专业的课程包括会计方面的历史、世界会计发展等课程都应该列为基础课程,教授于会计专业的学生。这种转变主要是为了让会计专业学通过学习多个学科的知识来使得自己的视野变得更加宽阔。

2.西方教育注重改变教学方法

西方教育还注重改变教学的方法,来提供会计专业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学生不再是接收会计知识的机器,而能够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案例来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并且提出解决方法。许多案例都是会计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或者是不常出现但难度较大、不易解决的情况,学生通过案例的学习能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从而在今后的会计岗位上不会因为没有遇到过的问题而变得不知所措。最后,西方教育非常注重学生的会计实践环节,国外大学往往通过实地训练来实现。会计专业的学生可以与企业工厂或事业单位的合作,在会计业务的实际开展过程中,与会计工作者一起努力,增加会计实践经验。学生在毕业后进入会计岗位不再是新手,而是具有会计经验的好手。

二、西方会计教育发展对中国会计教育的作用

通过西方会计教育方面的发展情况来看,对我国的会计教育获得了一些启示,并且起到了积极的影响。通过建立会计教育方面的杂志,对会计教育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比如教学方法、教学材料的编制等。一些会计方面的杂志提供了一些优秀的案例,能够为会计教育提供教学案例。其他杂志也可以学习这种方法,通过提供一些从实际工作中采集到案例,为会计教学做有益的贡献。因为会计教师不可能跑到每个会计岗位上去了解和收集案例,主要就是通过其他途径来获得,而会计方面的杂志则是一个非常快捷而方便的途径。我国的会计教育方面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如何使其更加规范,并且具有创新性,从国外的发展经验来说,我国需要创立会计教育方面的杂志。但是我国不能直接把这种模式搬过来就用,而是需要结合本国的特色,创立符合我国情况的杂志。

其次,我国的会计教育缺乏案例教学,教师总是给学生教授基础知识、理论和技能,但是却很少用案例来锻炼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解决能力。案例教学中所用到的案例应该包括财务、审计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而如何收集到优秀的案例,并且从案例中发掘学生的潜力,就需要会计教师做出不少的努力。除此之外,我国会计教育需要重视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来提供会计教学的效果。多媒体已经成为现代各个学科教育常常使用的教学手段,使得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当然,我国会计教育在使用多媒体时,需要考虑到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是否有效结合了案例,并且通过反馈来了解教学的效果怎么样。

三、结语

我国越来越关注教育,而在会计界,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会计教育的重要性。会计教育遇到了难得的机会,但同时也会遇到很多挫折,以及急需克服的困难。随着会计行业的不断发展,市场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从国外在会计教育的发展方面来看,他们拥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因此,我国会计教育在融合西方元素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培育出符合市场要求的会计人才,从而为我国的经济事业做出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永泽,孙光国.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对策[J].会计研究,2004(02):75-76.

[2]许华丽,刘毅.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对我国会计教育改革的启示[J].北方经贸,2006(04):127-128.

第5篇:关于会计的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经济法基础知识 教学意图 教学过程

[作者简介]杨波(1969- ),女,辽宁海城人,鞍山师范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经济法学方面的研究。(辽宁 鞍山 114000)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0-0139-02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等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当突出职业性、行业性的特点;高职教育应直接为地方或行业经济发展服务,要面向地方区域经济的行业职业岗位的需要。把区域性作为高职培养目标定位的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地确定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高职教育主要是面向经济产业和行业服务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高职教育只有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的产业需求和社会服务需求来培养人才,才能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才可能解决一方面高职学生就业难而另一方面很多专业领域又紧缺技能型应用人才的矛盾。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等经济类专业开设经济法基础知识课程,并将其设为专业基础课正是针对以上培养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要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经济法基础知识始终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各有关经济方面法律的条文规定并能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在专业领域中运用经济法律的能力,同时通过经济法基础知识重点课程建设,使学生在学习掌握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经济法学科的理论研究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系统思维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创新能力。多年来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实践,经济法基础知识课程逐步发展出自己所具有的实践性、应用性等特色。

一、课程教学目标和意图体现高职高专的职业要求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重点掌握岗位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适应各专业经济法基础知识课程的培养目标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课程教学应重视“经济法基础知识”中基本理论与专业实践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经济法理论观察、分析问题,最终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此,把“教、学、做、练、用”定位为“经济法基础知识”课程教学的目标。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务求符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1.理论知识教学以“必需、够用”为标准。“经济法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占用学时为45学时,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两者的比例为2︰1。理论知识教学以“必需、够用”为标准,“必需”是指理论教学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教会学生按照这样的层次递进式学习;了解法律规定—查阅相关法律规定—会解读法律规定—运用法律规定;“够用”是指要与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水平相适应和相关专业需要相吻合,以实际课程占用的课时要求为标准。因此在“够用”的标准下,教师“教”的内容要“精”“准”。“精”的标准就要求选取精当的内容,“准”指选准法律规定,同时教师的讲解也要“精”“准”。

2.实践教学在案例的选取上务求“新”“简”。积极选取最新的案例,跟踪经济法发展的前沿,力求做到与现实同步,充实教学内容。“简”是指选取的案例既要简约又要符合考核学生综合知识的需要,要选用有递进层次和层层深入性的案例。

三、教学内容应具有的针对性与应用性

针对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法。“经济法基础知识”会计电算化等经济类相关专业开设,由于每个专业面临的岗位关键技能不同,决定了每个专业的教学略有不同。会计电算化专业本课程作为会计资格考试课程之一,可以设计考试系统;其他专业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相同的条件下,考核内容这方面就没有硬性要求而是主要采取了案例引导教学法。

针对课程性质不断增加新的教学内容。在完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实践教学体系的同时,根据经济法律的适应经济形势需求不断变动修改的特点,不断增加新的教学内容。

针对高职学生就业需求重点讲解相关内容。为了使教学内容更精练、新颖,更能反映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更能适应学生,充分体现与时代同步的精神,比如,在内容选取上我们针对当前就业形势,对于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和有限责任公司的相关规定详细讲解,为将来学生的自主创业做准备。

四、教学过程的层次递进性

“教”是指理论知识教学,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教会学生法律规定,解读法律规定,然后会查阅相关法律规定,即了解法律规定—查阅相关法律规定—会解读法律规定,采用这种方式理解和吃透教材的内容。

关于“学”,以前我们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生学”,采用案例引导教学方法实现的目的是“教师教学生学”,这二者之间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完全不一样的。其实,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师教会学生学”,当然我们的差距还是很大。

“教师教学生学”的案例引导教学模式即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在讲解某一个章节内容时,流程如下:

举具体案例实例(选取典型案例)—引出本章具体内容—指出问题。 教师讲解本章节具体内容—再进一步解决所举的具体实例—发散思维举相关案例,提高学生能力(根据具体教学状况可以选取教师举例和学生举例两种方式,实现互动)。

第6篇:关于会计的基础知识范文

1、要了解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账务处理的区别;

2、了解购进、存入、售出商品的相关分录处理;

3、了解月末损益结账和税务处理的相关知识;

4、要了解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填制方法。

出纳入门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有:

1、要会登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2、要了解各种支票的填写方法;

第7篇:关于会计的基础知识范文

本次培训班为时 3天 ,共计 24个课时 ;培训班采取集中面授、统一食宿、脱产培训的方式;统一使用财政部组织编写的培训教材: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财政支农政策、涉农会计法规与职业 道德 、会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等三个模块。培训班结束时进行了结业考试、教学评估与座谈。

一、 培训基本目标和教学安排

参加培训的学员以报账员和出纳人员为主.虽然学员们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但都是在职人员,对支农政策有一定的了解 ,对会计凭证、账簿 、报表等会计资料已有感性认识。考虑到培训时间的限制 ,教学按三个模块制定了培训目标并明确了具体教学内容 :

(一)财政支农政策宣讲。以了解、熟悉和掌握财政支农政策,提高财政支农政策实施成效,促进农村综合改革和新农村建设进程为目标。教学安排 8课时。主要参考《甘肃省农村财会人员支农政策培训教学大纲》和财政部总校师资培训班提供的 《财政支农政策与资金 管理 》教学内容,将财政支农惠农政策划分为三大类强化粮食增产及 农业 基础相关政策、发展农业产业及强劲农村发展活力相关政策 、提高农民节本增效及增加收入的相关政策.同时特别强调甘肃省财政支农惠农政策的具体内容及相关管理办法。

(二j涉农会计法规与职业道德。以掌握会计职业道德具体内容和要求,了解会计 档案 的管理、村集体 经济 组织会计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农财 财务 内部控制制度为目标。教学安排 4课时。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档案管理、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农村财务内部控制。其中: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档案管理根据授课教师本人在会计人员继续 教育 培训中的相关要点授课;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农村财务内部控制的教学 ,参考财政部总校师资培训班《村集体经济组织 财务管理 》的教学内容,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特点授课。

(三 )会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培训 目标是 :了解会计核算方法。了解会计核算从原始凭证取得和审核到会计报表的编制及村财务公开栏公布全过程,充分认识会计基础工作对形成会计报告的重要性.并掌握基本技能;按会计制度要求 ,进行会计核算 ,加强会计监督。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教学安排 8课时。教学内容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教材为主线,以针对性、实用性为原则 ,结合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阐明会计与出纳或报账员的会计分工 、凭证传递、会计核算 、对账等工作要点。其 中:用 4课时重点讲述如何建账 (包括总账和明细账 );原始凭证的取得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重点强调会计科 目的确认和使用);账簿的登记(分别强调了出纳人员 日记账的登记要点,会计人员总账和相关 明细账的登记要点 以及对 账工作要 点 );会计报表的编制。用 3课时以会计实务操作方式,讲述教材中第三部分的基本核算业务。用 1个课时 总结 《中华会计学习增刊》中关于村级三项资金 、村级组织征地补偿费、村级组织对政府补助资金的核算。

在 会计 教学中 。最大 限度 地将会计基础 相关概 念 、分类等理论知识依据教材做简要说明,以帮助学员 回去后 自学。在会计基本技能的讲解中,用 财务 软件将教材中第三部分涉及货币资金、往来款项 、经营收支、 财政 转移支付资金等核算业务制作了一套模拟账套 ,包括设 置总账 和明细账 ,记账凭 证 (26个 ),科目汇总表 ,账簿(总账 、日记账 、明细账)、会计报表。

二 、培训体会

(一)培训天数太短,课时安排紧张。学员们按时上课,认真听讲,在较短的时间内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国家财政支农惠农政策 。进一步提高了政策水平 ,强化了会计专业 素质 。但 由于培训 时间较 短 ,不能全面 了解 和掌握培训内容,特别是基础薄弱的学员 ,需要进一步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强化会计操作规范。

(二 )集中全脱产培训。深受学员欢迎。据学员反映,他们常年身处乡村,第一次到省城参加培训 ,聆听了高水平教师的授课,开阔了眼界,也感受到政府对基层财会人员的关怀和对财政支农政策培训的高度重视,增强了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培训十分必要。培训结束时,学校组织了结业考试。从卷面情况看 ,学员们能够基本掌握财政支农政策的相关内容、操作程序和基本要求,基本熟悉本乡镇实施的各项财政支农政策。但会计业务处理方面,发现有的学员总账科目使用不正确有的总账科目和明细账科 目分类不清,有的记账不规范,甚至不理解账簿登记项 目的内容,也有的会计分录对应关系不规范等等,培训工作显得尤为必要。

三 、教学建议

我们认为,要真正达到培训目标,需要在教学方面解决和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

(一 )需要加强调研,深入了解财政支农政策执行中的薄弱环节,了解 农村 财会人员在会计核算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找出典型案例 ,丰富教学 内容,把财政支农政策真正宣传解读到位。

第8篇:关于会计的基础知识范文

根据杭州市统计局、杭州市人事局《关于20*年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杭统[20*]26号)精神,现将我市20*年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报考条件、办法和时间

1、报考统计专业初、中级资格人员必须持有新换领的《统计从业资格证》。其他条件仍按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及其实施办法的通知》(国统字[1995]46号)规定执行。

2、考试报名以属地原则进行。先由本人提出申请,在“杭州统计信息网”“统计表式下载”模块处或在“临安统计信息网”“公告通知”栏下载“20*年统计专业资格考试报名登记表”,按规定填写报名表,经所在单位和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加盖公章(报名条件见附件1),并交本人近期免冠正面照片一寸二张。报名时,还需提交本人学历(学位)证书、身份证、已取得专业资格证书和《统计从业资格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原件审核后归还)。报名地点设在临安市统计局法规科(锦城街道城中街,中国人民银行旁)。

3、全市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时间为:5月5日—13日(双休日除外),逾期不再受理。

4、各单位对报考人员的资格要进行认真审查,并在报名表有关栏目内签署意见、加盖印章。

二、考试时间及考场设置

1、考试时间为20*年10月19日(星期日)。

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时间及及科目为:

上午:9:00—11:30统计学和统计法基础知识

下午:14:00—16:30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

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时间及科目为:

上午:9:00—11:30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

下午:14:00—16:30统计工作实务

2、全市初、中级资格考试考场设在杭州市区。

三、统计专业资格考试培训

为切实提高考生成绩,今年杭州市将继续协同杭州联信财经专修学校(皇诰巷2号杭十中分部〈原瑞金中学〉内,联系电话:87212362、87019873)组织统计专业初、中级资格考试培训工作。各考生以自愿原则参加统计专业初、中级资格考试的培训,培训报名时间截止于5月28日。

培训内容:中级班培训为六门课:统计学原理、经济学基础理论、国民经济统计、会计基础知识、统计分析、计算机基础知识;初级班培训为三门课程:统计学原理、统计法基础知识、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

第9篇:关于会计的基础知识范文

【论文关键词】:经济法基础知识 教学意图 教学过程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等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当突出职业性、行业性的特点;高职教育应直接为地方或行业经济发展服务,要面向地方区域经济的行业职业岗位的需要。把区域性作为高职培养目标定位的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地确定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高职教育主要是面向经济产业和行业服务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高职教育只有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的产业需求和社会服务需求来培养人才,才能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才可能解决一方面高职学生就业难而另一方面很多专业领域又紧缺技能型应用人才的矛盾。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等经济类专业开设经济法基础知识课程,并将其设为专业基础课正是针对以上培养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要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经济法基础知识始终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各有关经济方面法律的条文规定并能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在专业领域中运用经济法律的能力,同时通过经济法基础知识重点课程建设,使学生在学习掌握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经济法学科的理论研究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系统思维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创新能力。多年来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实践,经济法基础知识课程逐步发展出自己所具有的实践性、应用性等特色。

一、课程教学目标和意图体现高职高专的职业要求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重点掌握岗位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适应各专业经济法基础知识课程的培养目标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课程教学应重视“经济法基础知识”中基本理论与专业实践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经济法理论观察、分析问题,最终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此,把“教、学、做、练、用”定位为“经济法基础知识”课程教学的目标。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务求符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1.理论知识教学以“必需、够用”为标准。“经济法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占用学时为45学时,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两者的比例为21。理论知识教学以“必需、够用”为标准,“必需”是指理论教学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教会学生按照这样的层次递进式学习;了解法律规定―查阅相关法律规定―会解读法律规定―运用法律规定;“够用”是指要与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水平相适应和相关专业需要相吻合,以实际课程占用的课时要求为标准。因此在“够用”的标准下,教师“教”的内容要“精”“准”。“精”的标准就要求选取精当的内容,“准”指选准法律规定,同时教师的讲解也要“精”“准”。

2.实践教学在案例的选取上务求“新”“简”。积极选取最新的案例,跟踪经济法发展的前沿,力求做到与现实同步,充实教学内容。“简”是指选取的案例既要简约又要符合考核学生综合知识的需要,要选用有递进层次和层层深入性的案例。

三、教学内容应具有的针对性与应用性

针对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法。“经济法基础知识”会计电算化等经济类相关专业开设,由于每个专业面临的岗位关键技能不同,决定了每个专业的教学略有不同。会计电算化专业本课程作为会计资格考试课程之一,可以设计考试系统;其他专业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相同的条件下,考核内容这方面就没有硬性要求而是主要采取了案例引导教学法。

针对课程性质不断增加新的教学内容。在完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实践教学体系的同时,根据经济法律的适应经济形势需求不断变动修改的特点,不断增加新的教学内容。

针对高职学生就业需求重点讲解相关内容。为了使教学内容更精练、新颖,更能反映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更能适应学生,充分体现与时代同步的精神,比如,在内容选取上我们针对当前就业形势,对于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和有限责任公司的相关规定详细讲解,为将来学生的自主创业做准备。

四、教学过程的层次递进性

“教”是指理论知识教学,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教会学生法律规定,解读法律规定,然后会查阅相关法律规定,即了解法律规定―查阅相关法律规定―会解读法律规定,采用这种方式理解和吃透教材的内容。

关于“学”,以前我们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生学”,采用案例引导教学方法实现的目的是“教师教学生学”,这二者之间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完全不一样的。其实,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师教会学生学”,当然我们的差距还是很大。

“教师教学生学”的案例引导教学模式即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在讲解某一个章节内容时,流程如下:

举具体案例实例(选取典型案例)―引出本章具体内容―指出问题。 教师讲解本章节具体内容―再进一步解决所举的具体实例―发散思维举相关案例,提高学生能力(根据具体教学状况可以选取教师举例和学生举例两种方式,实现互动)。

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学习途径: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设立经济法基础知识教学网站进行教、学研讨,师生互动;在教学网站上将相关法规收集齐全提供给学生;每章案例资源上网;上传相关案例视频,如《经济与法》和《今日说法》的相关视频案例等。

“做、练”指我们采取的校内校外实践实训教学,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满足企业、社会需要。为此,我们在学习指导和校企交替环节设计了自拟案例、课前五分钟演讲、辩论赛、法院旁听、模拟法庭、10个实训项目等实践实训环节。针对测试知识掌握情况我们设计了考试系统。

“用”是指实际应用,这种应用需要根据学生的自身实际和在校条件的限制。“教、学、做、练”的最终目的是达到“用”。为此我们设计了调查报告写作、校园法律咨询平台、社区法律咨询等技能检验环节。

教学过程的层次递进性还体现在目前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高职院校“经济法基础知识”课程实践、实训环节教学情境设计模式,整体上按照授课环节设计教学情境如下:(1)课前:课程网页上的学习方法指导、课前五分钟演讲;(2)课中:案例引导教学;(3)课中+课余:自拟案例、10个实训项目;(4)课后:考试系统测试、“教、学”研讨与交流;(5)课余:辩论赛、法院旁听、模拟法庭、校园法律咨询平台、社区法律咨询;(6)毕业前:部分学生可以写经济法方面的毕业实践调查报告。

五、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经济法基础知识”课程组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思路,以专业岗位能力为导向,以创新性和实践性为特征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构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相互交融的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上突出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服务的思想,强化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理论教学以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以日常实践活动为纽带,采用探究性和创造性教学方法,积极与行业企业共同合作开发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实践教学部分鼓励学生在模拟职业岗位情景实训或在真实环境、条件变数很大的实际工作场所中获得所需的技能。

1.案例引导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为:讲授每章节之前先提出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提出重点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互动讨论,最后教师评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实施效果:抽象的法律法规具体化,学生学习兴趣提高。

2.阶段性课前5分钟演讲和辩论赛相结合。演讲题目和形式学生自拟自导;辩论赛先以小组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最后复赛利用课堂实践对抗进行。

3.个别教学内容师生讨论式。我们在教学中作了关于讨论式教学的尝试。具体做法是先把学生自动组合成小组,对授课教师所给出的案例或提出的法律热点问题进行讨论。然后写出集中书面意见,按照合议庭评议方式进行,不同意见执笔人均要在书面意见中体现。再由授课教师点评,请部分学生参与交流,这样的互动教学兴趣浓厚,教学效果好。

4.设计专业实训项目共10项,规定实训流程和考评方法。例如,讨论并制作一份企业设立策划书、进行公司审批申请及登记注册、签订并完成一份业务合同法律文本设计、订立劳动合同、书写诉状等。

5.模拟法庭。课题组和鞍山铁西人民法院、鞍山正大律师事务所长期合作开展此项教学实践。通过学生模拟审理案件的全过程,在检验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胆识,形象、直观地再现法庭审理过程,学生印象深刻,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6.旁听审判。每学期安排两次授课教师带领学生到鞍山市铁西区人民法院和鞍山市立山区人民法院旁听审判,使学生在熟悉程序法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掌握实体法的具体运用。通过直接参与法院审理案件的过程,学生亲身感受诉讼的步骤、程序,加深对法律应用于实践的感性认识。

7.专业实践活动:社区法律咨询、消费者权益日法律宣传,专业见习。利用寒暑假期到法院、检察院、证券公司、律师事务所等实习基地进行相关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的司法职业精神也得到培养。

8.多媒体教学和网络平台教学交流。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增强了教学效果。

9.考试方式多样化。期末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占总成绩的70%,题型以选择题、名词解释、解答题、案例分析为主,用于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案例分析题主要考核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各章节的内容给学生布置思考题或作业题(主要是案例分析),并组织学生针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形成文章,占成绩的10%,其余实践活动占20%,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课程考核的灵活性。

作为一门不同于经济系列课程的法律学科,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既保留经济法的特色和理论体系,同时又融入实践性教学,且能与其他学科相互衔接,融为一体,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是在教学中需要不断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只有在全面、准确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才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才能促使经济法教学与经管类专业的实际相结合,更好地发挥经济法教学的应有作用,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汉宏.关于“情境―达标”式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5).

[2]邓擎刚.浅议经济法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J].商场现代化,2009 (6).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