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校数字化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 要:学校精细化管理是提升学校内涵的关键。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使用,为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和支撑平台,高校要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契机,实现精细化与数字化的同步运行,最终实现学校管理的全面信息化。关键词:数字化校园 精细化管理 信息化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b)-0176-02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对教学、科研、学校管理、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传输和应用,使各项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随着数字化校园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学校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和支撑平台。通过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和应用,可以很大程度的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完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数字化校园为学校精细化管理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和高效的平台,两者系统、有机的结合,能够实现精细化与数字化的同步运行,使学校管理中的复杂问题简单化、信息化,提高各项工作的效率。所以,必须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提高学校精细化管理水平。1 高校精细化管理的内涵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是促使学校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简单化向精细化转变的重要手段。学校精细化管理要围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精心的态度,精致的过程,落实细节管理,实现学校管理效益的最优化。其内涵应包含:一是“精”,即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要突出,要根据实际确定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重点工作重点做,才能把握住方向;要从小处入手,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把每项工作的要求具体化、明确化,这样有利于实际操作和精细化管理。二是“细”,即学校管理工作的覆盖环节要全面、细致。在日常管理中,它要求每一个过程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成果都是精品。三是“化”,即学校管理工作要制度化,规范化,只有制定了一套完整而又详尽的规章制度,才能做到事事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才能把工作做精、做细。我校作为一所应用型为主的本科院校,坚持以师生为本,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推进“精细化管理,创新优化育人环境。”我校的校训是“守正出新”,就是要在坚持“守正”的基础上力求“出新”,要在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下,踏实做事,精益求精,不断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当前,精细化管理已渗透在我校各个部门和各方面工作中,形成为一种理念、精神、文化和动力,引导并推动着全体师生为把我校建成高水平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而奋斗。2 基于精细化管理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数字化校园是信息时代学校发展的目标,是校园文化发展的必然。数字化校园应该把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带入一个崭新的网络信息化时代,以数字化的方式来体现我们的工作与学习,是一种全新的交流和管理模式。2.1 营造校园数字化环境,加强应用管理平台的建设数字化校园建设不但包括硬件设施和网络系统的建设,还应该为教学科研、学校管理、生活服务等各方面工作提供数字化服务,它侧重的是虚拟大学的存在状态和功能。因此,营造数字信息化管理环境十分重要。从宏观角度看,它涉及到学校管理的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源建设等;从微观来说,它主要指教学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数字化管理环境的基本建设是指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具体实施,也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硬件设施建设,主要包括相关的网络设备、计算机、服务器等;二是校园网的应用平台,即软件建设。校园数字化环境的建设,在实践中表现为现代信息技术在校园中的广泛应用。这种广泛应用,在教学上体现在把信息技术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把教学模式从原来相对落后的教育模式下解放出来,放到信息技术教育的宏观背景下进行。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使信息技术教育真正的渗透到教师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之中2.2 创立数字化的管理模式,构建全程管理的校务办公平台建立数字化办公平台,把学校的常规管理,教学管理及学生管理等内容通过网络来实现,可以更好的实现学校管理的精细化和高效率。长期以来,受传统技术手段的限制,学校领导和教职工对各部门的工作情况的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管理大都是通过人工实现,比较笼统和模糊,实时性也较差。为了促进各部门的高效运作,把教师员工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从繁杂的校务活动中解放出来,我校用信息化手段营造了一个开放的管理氛围,构建了一个全程管理的校务办公系统。由于网络的高速快捷,使得学校的综合校务管理、教学常规管理、学生工作管理、总务工作管理等各方面在网络环境中得到了很好的协调,把校务公开的各项内容、上级的有关文件、学校的各类通知及工作安排等及时在网上公布,对各项工作的情况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实时的检查,反馈,从而实现了上下级部门之间更迅速、更便捷的沟通,保证了教师能在第一时间了解相关信息。借助网络办公平台,可以让领导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校和社会进行不断的沟通和联系,保证学校能够及时的把握教师和学生、社会和家长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分析和判断,为学校的管理提供准确有用的信息,使得学校的管理规范化、自动化、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决策水平。2.3 构建教育教学管理平台,促进师生的可持续发展我校运用数字化教学平台,积极探寻适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综合教务平台实现教学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为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构建了实时的网络环境,促进了师生互动,培养了学生主动、协作和研究式的学习习惯,形成了开放、高效的教学模式。通过积极探索互联网在教学中的应用,逐步形成了在网络环境下的布置作业、个别辅导、讨论学习、自主学习、问题反馈等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数字化平台,还可以实现教学管理的现代化。通过网络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生的日常表现、选课、成绩、鉴定、学籍等信息),教师的教学情况(包括授课、评估、考核、选拔、聘任等信息),教学资源,教学设备,教务信息(包括学科设置、课程安排、教学计划、考试安排、教学评估等信息)等进行全面管理,进一步数字化、智能化,为学校的重要决策提供依据,通过教学中的整合应用将带来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方式的深层变革,它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重点。利用互联网还可以促进教研活动资源和设备的共享,加快教研活动信息传播,促进校内校外、国内国际学术交流,可大大提高教研活动的辐射范围和创新水平。数字化校园建设还影响到教研活动的模式,提高了教师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师资队伍的学术水平和社会影响力,更进一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和科研打破了地域和时空的局限,实现了双向和实时的交流、快速的信息收集等多种功能,为主动探索、协作交流提供了平台。参考文献[1] 王钱永.高校基于精细化管理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129-131.[2] 李泽满.构建“数字校园”平台 推进学校精细化管理[J].浙江教育技术,2012(3):53-55.[3] 刘志雄,苏福全.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3(3):55.
关键词: 数字化校园环境 教务管理系统 建设
数字化教务管理系统是以后教务管理的主要形式,它解决了以前的操作存在的许多弊端,如重复劳动严重、效率低下、不能及时地提供所需的各种信息,等等。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务管理工作日夜繁重,以前的教务管理手段已无法满足现代化管理的要求。所以尽快实现教务办公的自动化、计算机化、网络化已成为当前教学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
一、学校数字化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
事实上教务管理系统是一项事务性强、涉及面广、重复性大且对准确度要求极高的工作,从目前的教务管理业务流程上来看:教务信息管理系统是由基于内部网和外部网组成的网络信息系统。内部网由教务处(控制中心)的各子系统管理员组成,通过专用客户端软件进行数据库操作;外部网由各教研组及实验室负责人组成,通过浏览器进行数据的提交和查询,内部网与外部网之间由路由器做网关构建防火墙。对于内部网来说,基础数据管理员将负责每一年的教研组,选课方向、课程、教学计划、教室,以及每一年级的入学信息、学年学期的数据添加和更新;学籍管理员将负责每一年的学生信息的添加和更新,教师管理员将负责每一年的教师信息的添加和更新;教学计划管理员将负责每一年级的教学总计划的制订和审核,并为排课管理提供每一学期的教学分计划的制订和审核;排课管理员将负责每一学期的排课约束条件的制订及课表的生成;考务管理员将负责每一学期的结业课程的考试时间、考试地点、监考教师的安排,以及学生成绩管理。对于外部网来说,各教研组及实验室负责人将负责向教学计划管理员提交本组的每一年级的教学总计划,补充每一学期的教学分计划,接受每一学期的教学分计划(教学任务)并提交任课教师,查询课表,考试安排,学生成绩的录入和查询,公告栏的信息查询和信息。除了对运行环境和功能的要求外,还必须在数据安全性、存储容量、事务处理的响应、数据维护等方面有所考虑。
总结上面的需求陈述,可以把系统分为以下几个主题(如图2)以实现一个学生从进校到毕业的流程(如图3)。
在具体解决这些问题时我的想法是要进行细分,首先要建立基础数据库和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所谓基础数据库是教务管理工作重要的公共数据来源和数据模板,是教务综合管理系统运行所必备的初始数据。实现基础数据的规范化管理,对于提高整个系统的灵活性和通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是系统管理员对教务综合管理各种基础数据进行各种管理工作的软件工具。基础数据的安全性与完整性是教务综合管理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和保证。为此,除了系统管理员有权通过“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维护这些基础数据外,对于系统其他用户,要根据其教务管理职能工作范围来分配相应的基础数据访问权限。基础数据库和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的结构如下图4所示。
其次,系统基本管理模式是以教务管理决策部门(如教务处、教导处、学工处等部门)为控制中心,对所涉及的所有数据进行集中的、统一的管理。其他部门(如各年级,班级,教研组等)作为工作站,在主管部门的授权下可以对数据进行录入、修改、查询、统计、打印等操作。这样就将教务管理部门的绝大部分工作(如学籍数据录入与变更、成绩管理、教师管理、工作量计算、教师评估、教学计划、考试报名计划、学生选课、成绩录入与查询、课表查询、考试查询等分解到各班级和教研小组,从而能及时、高效地进行数据处理。其数据处理模型是以教学计划为中心,结合学生学籍数据、教师数据自动生成开课数据、教学计划数据,并自动提交给学生进行选课、自动生成成绩录入清单、排课数据及考试安排数据。所以面向学生的部分,如:学生选课、学生成绩查询、选课信息查询等采用B/S模式,在用户端计算机上安装运行浏览器软件,基础数据集中放在较高性能的数据库服务器上,中间建立一个Web服务器与客户机浏览器交互的连接通道。本校学生可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进行访问。全校排课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采用C/S结构的排课子系统可以充分利用独占的硬件设备资源,尽快完成复杂运算。统一排课完成后,如果需要临时进行教室调整,就可以通过浏览器直接完成。除此之外,教务管理里面有大量敏感的数据(比如学习成绩和档案数据),也有大量敏感的操作(比如奖惩记录甚至是开除操作),这些数据和操作,如果被非授权者获得或使用,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为了保证这些大量敏感数据的安全性,系统可采用C/S模式,只有各教务处、学工处的教务管理人员和各管理员用户可以凭账户、密码访问,更好地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采用C/S与B/S混合模式的教务管理系统,充分发挥了C/S模式与B/S模式的优势。
在技术上本系统数据库的设计采用SQLServer2000,SQLServer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大型数据库软件,可支持大量用户同时访问,完全满足系统需求。系统数据库由学生信息表(Student―Info)、课程信息表(course―Info)、学生成绩表(Result―Info)、教师信息表(Teacher―Info)等构成。客户端的程序设计采用ASP程序设计语言,ASP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建立动态、交互且高效的Web服务器应用程序的首选。从一般的动态更新数据网页,到最常见的网站计数器、论坛、聊天室、留言板,再到电子商务网站、企业信息第系统和各种B/S结构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随处可见ASP技术的身影。简单、易用、成熟的特点,可以让程序员快速高效地完成Web应用程序的开发。
二、学校教务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学校教务信息化,就是在学校教务管理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把潜在的信息资源尽可能地开发出来,成为用户便于接受和利用的信息产品,并以之为媒介,实现学校教务信息资源共享。
(一)有利于实现数字化校园建设,符合学校的整体发展要求。
教务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一环,它反映和记录了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方面及建立、建设和发展的历史全过程,是反映和维护学校历史面貌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估和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办好学校的重要基础工作,已成为学校教育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务的信息化管理是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信息时展要求的重要举措,是各级管理部门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国家档案事业十一五规划的大事,又是促进教务管理信息化现代化的具体举措;数字化项目完成后,不仅教务管理和利用手段实现了现代化,教务系统利用效率和所发挥的作用显著提高,而且显著提升了学校形象,符合学校各项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整体发展要求。
(二)能安全有效地保存资料。
在教务系统的数字化管理下,各种资料一经转换成数字信息存入计算机就可永久保存,即使原件毁坏、遗失,也不会丢失宝贵的信息资料。由于所有档案的查阅都在网上进行,因而极大地降低了档案原始资料被损坏的可能性。
(三)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教务系统的数字化管理摆脱了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促进了教务系统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教务的数字化管理使信息的存储、查询、批阅建立在快速、高效、稳定的基础上,使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过去建立一份学生档案材料要办理一系列手续,管理人员查找起来也费时费力,加之有的人员借阅后忘记归还,因而档案遗失、档案材料经过多次借阅磨损情况很严重。实现数字化管理后,只要有相应的权限,在校园网上就可进行查阅,杜绝了档案遗失和磨损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龙登攀.Web应用框架的设计及其在数字化校园中的应用[M].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2004.
[2]仲炜.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络系统设计与规划[J].中国海洋大学,2006.
[3]万芳.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数字校园”建设规划设计[M]南昌大学研究生院,2007,(2).
关键词: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151-01
一、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内涵
中小学数字化校园首先是指一种依托现实校园而存在的,以网络为基础的教育平台;其次,这一平台通过信息化环境支撑,实现了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信息化,辅助完成校园活动的全部过程;第三,数字化校园并不只是简单地把传统学校活动数字化照搬到网络上,而是在这一过程中重新整理、设计和构造学校活动,优化并提高学校工作质量,以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包括两个方面:
1、基础设施建设:校园网络系统,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校园安全监控系统,校园广播系统,校园闭路电视系统和实验室数字化辅助设备。
2、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教学管理系统,一卡通系统,教学支撑系统,学习交流系统和资源应用系统。
二、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的现状
据统计彭水县有代表性的中小学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中主要取得了以下成绩:
(1)初步建成了百兆或千兆校园网,并接入Internet: 有38.3%(如下表)的学校
已完成学校 二期在建学校 总计(中学+中心校+完小)
12 24 94
已完成或正在进行二期工程建设,将教室、办公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微机室、图书馆、教工宿舍联成了一个网络,实现校园内部资源的共享,为学校管理、教学、科研的数字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师生可以通过校园内计算机访问Internet,查找资料,浏览新闻,了解时事和各种教育教学的信息,还可以进行校外交流。
(2)调查的学校基本都建成了校园一卡通系统,主要实现了食堂收费管理、机房收费管理、教师考勤管理等,有的学校正考虑拓展其功能。
(3)调查的学校中75%以上的学校都有大于120 G以上的教学资源,一些学校有200G以上的资源,一般通过自制、购买、下载、教学资源点接收等多种途径收集各种教学资源,并逐步系统化,以便更好地应用到教学中去。
(4)设立了网络信息中心,负责校园网络的管理和维护:该机构属于技术性的部门,主要负责学校网络安全的管理、设备的维护以及信息的等。
(5)制定了各种使用、管理和奖励制度:使得在管理的过程中有章可循,大家各司其职,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赏罚分明,激发大家的积极性。比如,电教人员工作职责、校园网络使用规则、微机室准则等。
二、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在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中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领导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不足:近60%的学校没做好长远规划,在数字化这方面学校每年没有进行经费预算,而是有资金就建设,使教育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
(2)重视技术应用,忽视理念转变:在目前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只重视技术应用,忽视教育理念转变的现象;
(3)重视内部资源的建设,忽视外部资源的利用:有很多学校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比较重视校内的教学资源建设,缺乏对校外的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
(4)教师信息素养整体偏低,信息技术培训有待加强:调查中了解到,70%的学校只是偶尔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很多时候都是靠教师自学的;
(5)重视硬件建设,忽视管理制度的完善: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硬件只是基础,管理才是保障。
三、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的实施策略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和管理中要讲究策略,以避免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发挥数字化校园的优势,将学校信息化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1、领导重视,保障有力:学校领导应借数字化校园构建的契机,重新梳理学校办学思路,可以到一些数字化建设示范学校参观、考察,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结合自己学校的情况,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
2、总体规划,逐步完善:从调查结果看,近58%的中学校长对学校信息化建设有详细的规划,并列入重点发展项目,19%的按上级要求去做,更有23%的觉得很难规划。
3、内外结合,资源共享:调查发现,50%的学校对软件的建设,特别是数字化校园建设比较成功的学校,很重要一条经验是:引进与开发相结合,优化利用资源,合理使用资金,避免低水平的重复性开发和造成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费。
4、健全制度,加强管理: 要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和设立专门机构进行安全管理与维护,认真履行职责和落实制度,确保各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展示数字校园的魅力。
5、加强培训,建设队伍:数字化校园中设施建设是基础,而加强师生的培训和教育,树立正确的信息化意识,是数字化校园发展的基础。通过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对学生的教育,提高信息素养,增强信息能力。
6、应用主导,以用促建: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来自教师需求的应用才是真正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孔繁之等.数字化校园构建之理论基础探讨[J].计算机辅助医学教育,2004,17(7):392~393.
【关键词】高校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校教学档案呈现急剧增加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导致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发生了较为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得高校教学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方式应运而生,但在实际的高校教学档案管理过程中,由于环境因素、人为因素、管理方式等导致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问题越来越明显及突出。
一、现阶段高校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档案的内容不完善。由于高校课程较多且文理学科的差异较大,教学效果由于各种因素可能存在一定的动态变化、分散现象及多样性等,这些不定因素会导致教学档案出现变化,教学档案属于教师教学成果的反映,因此部分教学会出现交教学档案不积极、材料不齐全及漏交等现象,导致高校的教学档案缺乏真实性及完整性。(二)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受到教学档案特点的影响。高校的教学档案由于涉及面广、档案数量多及周期性、专业性较强,导致在管理的过程中会出现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阻碍着数字化管理建设的进程,在教学档案的管理过程中对于教学档案的收集、分类及动态变化等较难掌握,导致教学档案管理方式受到档案特点的严重影响。(三)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方式较为落后。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高校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过程中拥有性能较好的硬件设备及技术,但由于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较低等原因,在管理过程中还会出现手工操作代替计算机操作的现象,原有的以案卷及纸张为档案收集、整理手段的管理方式依旧存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及工作强度,还影响了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旧沿袭利用自身经验进行教学,使用教学档案教学的实施较少,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教学档案的数字化进程。
二、高校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中存在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对教学档案的鉴定方式进行创新,提高教学档案的可信度。将连续性较强的教学档案相关信息进行适度的公开,针对教科书的采购、编写及教学经费的各项支出等进行适度的公开,针对教师团队的实结等进行公开,学校应对教师的实习内容进行确认及监督、判定,在管理的过程中一旦发现异常及造假现象及时给予指出并更正,深入挖掘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督促教师进行改进,提高教师的教学责任感,促使教师规范自己的教学活动及教学方式。将学生作为教学档案管理的监督人员,针对教学计划、教学总结及师生谈话记录等内容实施学生的参与及监督,让学生对教学档案的内容是否符合真实情况进行审核及检验,防止出现教师随意填写教学档案及没有将课堂教学过程中真实的教学活动反映出来的现象。采用不记名的方式让学生对教学档案内容进行反馈及评价,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防止出现随意填写教学档案的现象。(二)完善及优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针对高校内进行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相关的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及优化,主要针对档案管理室的计算机、路由器、服务器、存储器、交换机、复印机、打印机、扫描仪、数据库管理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系统、操作平台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的检查后,将一些已经无法使用的基础设施进行更新,针对软件及硬件设施较为落后的基础设施进行优化及升级。只有不断将教学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及优化,才能保障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水平的提高,高校教学档案的相关工作人员还应根据计算机的优化及更新进行相关使用方式、技术及操作技术等技能的学习及强化,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水平。(三)建立及完善教学档案数据库。在高校内部网站将学校的教学管理通知内容、下发文件的内容及教学管理相关规章制度等信息进行,全校的师生及管理人员能通过网站对学校相关事宜及管理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解及知晓,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效率。针对教学管理系统开设网络交流平台,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及互动的机会,赋予学生一定的知情权,让学生针对学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漏洞、不足之处及不完善的地方提出意见,并由学生进行监督是否按时完成,促进教学管理的个性化及透明化。建立相应的教学档案数据库,在进行教学档案的查阅过程中能根据相关的专业、课程、计划、实习及总结等内容查询相关的教学档案信息,实现教学档案统计、鉴定、查阅及编研的完整化及系统化。
三、结语
综上,针对教学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制约及阻碍着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发展及进步,因此在实际的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过程中,应实施针对性的对策将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针对高校教学档案实施数字化管理主要是健全高校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对教学档案的鉴定方式进行创新、完善及优化信息基础设施、建立及完善教学档案的数据库,提高高校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质量及水平,促进数字化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娟.浅议高校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史志,2014(15):139-140.
[2]程迎春.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6):43-45.
数字化图书馆,顾名思义是用数字技术构架出来的非传统型图书馆。它的一切技术的实现都基于多媒体技术所建立的分布式文献信息资源系统。数字化将图书馆由实体变成了虚拟化的场所,由纸质媒介变成了数字化的电子媒介,将读者的访问方式由进馆查找变成了可在任何地点通过互联网络进行访问,使读者能在相同的时间里搜索到比传统图书馆里存放的更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图书馆文献资源的使用率。对于中小型图书馆而言更是节约了文献资源的储存空间,使本馆的文献资源能够与其他馆互为补充和整合利用,避免不必要的文献资源重复建设。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在图书馆建设中的运用,图书馆数字化已然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方向。这项发展不仅仅是刺激着图书馆对文献资源保存与利用方式的改变,更是会对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带来冲击。按传统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要求,具有岗位多、分工细、工作重,却效率低下的特点。而数字化图书馆在专业工作的要求下,往往可以一人顶替多人的工作,实现多数工作在网上操作。因此,在图书馆数字化的背景下,可以考虑利用勤工助学的学生加入图书馆的管理,从而来减少图书馆人力资源的浪费[1]。
2 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的优势
2.1 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的专业优势
现如今,很多高校在图书馆人力资源不足的现状下,安排了众多的学生助理参与图书馆工作。从流通岗位到书库上架、整架,甚至有些已经参与到图书馆最为核心的编目工作中。传统图书馆的员工多数为图书情报学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但是对于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知识相对比较缺乏。计算机和网络等相关专业现在是每个高校必备的学科专业,尤其是在一些以此为重点的中小型独立学院,不乏许多技术能力很强的学生。他们对于数字化的操作得心应手,不仅会操作,还能从事维护工作,并且在帮助图书馆开发新型操作软件方面也能起到重要作用。这种优势是普通的图书馆工作人员渴望而不可及的。同时,像流通、书库等一些图书馆的基础业务工作,学生们经过培训后也是可以胜任的。这样一来,图书馆原有的多个岗位则可以合并为一个岗位,进而精简了图书馆人力[2]。
2.2 图书馆工作人员与学生管理员的对比
许多高校的图书馆已经成为了家属的疗养地。由于他们缺乏专业知识,多数被安排在流通岗位以及从事书库的管理工作。而流通岗位往往又是工作最繁杂、上班时间颠倒、被投诉最多的岗位。而图书馆工作人员由于工作心态的原因,使得图书馆服务育人的宗旨得不到体现。在有学生帮助的时候,往往许多工作都被交代给学生去做,工作人员自己则往往在一旁聊天、上网,给学生管理员也造成了工作态度不端正的影响。而图书馆的管理也往往因为很多客观原因不能行之有效,造成了图书馆工作开展缓慢且无效的后果。这样一来,招聘学生往往不是因为图书馆实际工作的需要,而是为了减轻图书馆部分人的工作。对比起图书馆工作人员,参与图书馆管理的学生多数家庭境况比较困难,在选拔时,图书馆除了要考虑其空余时间是否充裕,自身学习情况是否良好以及专业需求,也会通过简短的沟通考察学生对此工作的态度。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消极怠工的现象,经过教育批评还不能改进时,则应当及时予以解聘。实践证明,通过岗前培训后,多数学生都能在短时间内迅速熟练起来,可以热情地面对工作,积极地承担工作。学生们也会将在图书馆工作的经历作为自己职场的一次体验,在工作中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态度。
3 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的弊端及对策
3.1 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的弊端[3]
上班时间分散:由于是安排学生的课余时间到图书馆上班,因此不能像工作人员一样有固定的每天8小时。时间安排上就会比较分散。如果是安排值班,就需要安排流,如果管理跟不上,也会造成混乱。人员流动性大:学生可能由于课业,社团等原因,请假的事情时有发生,甚至有中途辞职的,不能长时期与图书馆保持合作关系。业务不熟练:有的学生被安排的工作时间比较少,业务不够熟练,容易出错。
3.2 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弊端的对策
制定有效的管理规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想要使用好学生,就一定要有章可循,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规定是第一步。此规定不仅要结合图书馆的实际要求,还要有一定的人性化,在不耽误学生课业的前提下,让学生工作能与图书馆的工作无缝结合[4]。招聘学生的方法:参与图书馆管理的学生招聘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图书馆在招聘前要向学校有关部门说明图书馆对学生的要求,让学生在咨询岗位时,对图书馆的工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正确的概念。在招聘过程中也要与图书馆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不能盲目只追求人数。岗前与工作中的培训。岗前培训:学生替代普通工作人员上岗,培训工作则是重中之重。首先要将招聘进来的学生,根据时间,专业特点,个性等先分配固定的岗位。再根据不同岗位的要求对学生进行专项培训。工作中的培训:对待学生助理要像对待普通工作人员一样的要求,不仅岗前要培训,工作中也要不断增强他们的技能,定时的培训与会议工作也是必要的。
4 本校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构想
关键词:校园网;数字化;教学管理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025-03
“教学是立校之本”,教学管理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一个高职院校综合水平的主要标准。对高职教学管理运用校园网进行数字化改造正是教学管理改革的有效方案,这种以校园网为平台的数字化教学管理是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理念和教育管理模式的变革和挑战,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慢慢渗透到高职院校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的各个层面,以及师生员工学习、工作、生活的每个角落。因此,如何使校园网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并实现对日常教学的数字化管理, 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将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运用校园网建设数字化教学管理平台的思路
运用校园网进行数字化教学管理,就是通过校园网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可以涵盖了教学管理的所有环节通过教学管理系统,教学管理人员能够完成所有管理的程序,包括学籍管理、制定和执行教学计划、课表编排、考试安排等工作。同时,用校园网进行数字化教学管理的这些操作都是通过数字化系统平台,增加了相关数据的可靠性,改变教务处和二级教学单位原有传统的纸质文件查找、审批模式,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那校园网的行数字化教学管理创造是怎么实现智能化的教学系统和教学环境呢?如果把信息化校园网比喻成“高速公路”,一个完整的信息化校园建设要紧紧围绕着“路、车、货、驾驶员培训”四大元素来进行,也即是物理网络、系统平台、软件应用系统和适应现代网络教学的技术人员培训。在这其中,“货”也即软件应用系统是重点,它是校园网建设的核心。
(一)“路”是指物理网络的搭建,包括四个方面:结构化布线、网络连通(网络设备的选择)、服务器的选择、终端的选择。
(二)“车”是指系统平台的建设,如教育行政管理平台、教学管理平台、资源库管理平台和校园网通信平台,其中,行政管理和教学平台主要针对教育工作,资源库平台将为这两个平台提供尽量详尽的资料。
(三)“货”是指软件(具体是指应用系统)的建设,它根据学校的需求选择一些应用软件和硬件,一般学校常用的应用系统有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媒体电子阅览室、网络多媒体课件制作系统、校园信息管理系统、视频点播、学校主页等。
(四)而“驾驶员培训”是指为适应现代网络教学的要求而对相关人员进行的培训。这是一个伸缩性比较大的工作,从人员角度,培训可分为四级:校长的培训、校园网管理员的培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训、全体老师的培训,这些人员在培训之后能够针对学校的具体、特殊需求或是未来需求而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以便能够更好地进行系统的二次开发。
二、通过校园网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以校园网为平台的数字化教学管理平台是教学管理改革应具备的载体和实践平台。笔者以所在的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在近年来已建成了数字化教学管理平台,其中包括教务管理、成绩管理、学籍管理、教材管理及考试系统等多类模块,通过平台可以进行相关内容的有效管理。例如实现课程设置、学分统计、课时统计、授课质量评价、学生成绩统计等各级各类教学活动的自动化管控。教务处、二级教学单位、教学设备和场地管理单位都能通过该平台,及时有效地进行相应职责内的管理工作。同时,校园网已覆盖全校所有学生宿舍,学生可通过网络进行选课、评教、考试报名等教学活动,一个开放式、交互式、多功能数字化教学环境已初步形成。由上面可见,校园网在教务、教学管理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其重要作用表现在:
(一)促进了日常教学管理的方便高效、实现了学籍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
教务管理员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繁琐,其工作涉及了教学的各个方面,如教学计划的安排和维护、课程开设安排和调整、按专业课程排课、学生网上自主选课等。传统的教学管理工作是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有了校园网之后,特别是教务、教学系统在校园网上运行之后,一切似乎变得既节时、又节力。同时,校园网的应用使学校学籍管理工作,包括学籍注册、学生成绩录入和维护、成绩统计分析等工作走向了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的轨道,改变以往学生的学籍管理工作条目众多、头绪紊乱的局面。
(二)促使课堂教学的变革,从灌输知识走向基于对知识理解的创造性学习
关键词:创新 图书资料 现代化管理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创新,影响着中专学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在当前网络信息平台下,可以有效实现对中专学校内图书资料的智能化管理,同时也可以在网络信息平台下实现对文献媒体的多样化应用,实现图书资料保藏文献数字化,提高中专学校图书资料文献的使用效力,实现图书资料检索的网络一体化,有效转换传统中专学校图书资料管理方式单一的弊端,实现未来中专学校图书资料管理的信息化跨越式发展步伐。
一、中专学校图书资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局限性
在当前中专学校图书资料管理中,对于网络信息环境下,中专学校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中,还是出现了弊端,且越来也越明显。读者在中专学校图书资料管理中的文献借阅方面,对于传统的借阅方式中,还在延续使用管理人员引导读者去查目录,并填写索书单的方式,最后由管理人员根据书单去拿图书,不仅借阅程序复杂,还会降低图书资料的借阅量与借阅价值。
2.现代化水平低下
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之下,中专学校对于图书资源管理工作,还缺乏一定先进的网络技术以及现代化的设备,导致图书资料管理形式中还在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在收集检索图书资料方面还停留在手工管理阶段,并且在日常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中,也比较容易出现图书资料存放误差,导致中专学校图书资源利用率低下,出现数量与内容对应中的偏失[1]。中专学校网络化建设低下,现代化设备配置低端,导致中专学校图书资料收集效率也较低,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不仅落后,而且也影响中专学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未来的发展。
3.管理人员素质问题
在中专学校对于图书资料管理之中,由于当前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必备素质,同时也有所欠缺在管理业务方面的技能,对于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平台应用方面,其实际应用能力还不够娴熟。在图书资料管理中,工作人员也不能有效主动的满足读者需求,降低读者对中专学校图书资料的阅读兴趣,大大降低中专学校图书资料的实用价值。
二、图书资料的现代化管理策略
当今中专学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中,正在发生着喜人的改变,实现基于网络信息平台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能够提升工作效率,也可以改进管理方式,同时也能够丰富馆藏资料信息,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1.优化了图书资料管理形式
在中专学校之中传统图书资料管理方面,还都是采取保藏图书实物型的方法,然而,在网络信息平台下,对于现代的图书资料,则是可以采取实物型与网络型并存的保存格局[2]。网络信息平台下,可以利用网上数据库存储数字化图书资料,并且可以应用电子图书以及电子期刊报纸、网上图书馆等多种途径,传播中专学校图书资料信息,为读者提供图书阅读服务。也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平善图书管理工作,降低纸质图书管理保存中的弊端,实现对中专学校图书资料的长久保存。
2.节约中专学校图书资料管理经费
资源同享的网络年代中,网络信息平台的数字图书馆,实现图书资料在网上的共享,可以节省中专学校图书馆建设面积,实现中专学校图书资料管理中实物与虚拟的交叉管理。在网络信息化不断发展的年代之中,基于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方式,已开始走向网络化电子图书馆管理形式,并且在数字通讯和电子存储发展的今天,构建网络信息平台实现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可以使得中专学校图书资源信息在网络中保存,降低实物管理经费,并且还可以多次利用网络平台中的中专学校图书资料资源,降低图书资料管理成本。
3.实现图书资料阅读贡献
提高图书馆图书资料为读者的需求效力,中专学校图书资料管理中,在网络信息平台下, 中专学校图书资料管理中,可以通过数字图书馆形式,为读者24小时敞开阅读,并且在文献借阅方面,也是由计算机系统来根据读者需求提供的,而且读者也可以自主通过手机、电脑、平板、电子书阅读等终端系统自动完成对图书资料的借阅程序,不仅借阅程序简便,同时也可以捅破时空的束缚。
4.优化中专学校图书资料的检索模式
中专学校图书资料管理中,对于图书资料的文献检索工作也更加的便捷,要知道在图书资料管理中,检索不仅是保存图书信息以及提供图书借阅服务的关键,也是优化提升图书资料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而网络信息化平台中,就可以实现对中专学校图书资料的数字型检索,不再需要通过索引卡片、填写资料的方式去检索中专学校的图书信息,而是可以通过应用网络平台,在网络环境中,应用查找、网络搜索等方式,就可以实现对图书资料的检索,优化中专学校图书资料检索的形式,提升中专学校图书资料管理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专学校图书资料管理中,构建网络信息平台,使得中专学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数字图书馆管理转换,严格规划中专学校图书资料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工作,降低弊端的发生,维护图书资料版权,实现对图书资料数据的集成管理,还可以有效提升图书资料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孙凤杰.关于图书资料管理现代化的思考[J].黑龙江史志,2014(7):29-31.
关键词: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应用;问题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4-0000-01
Computer Management Software Applications in Digital Campus Teaching
Zhao Ming
(Tianjin Transportation College,Tianjin 300110,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analysis the basis need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application,introduced and analysis against management system applocation,and proposes problems of the educational management software application should pay attention.
Keywords:Education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Application; Problem
一、教育教育教学管理系统概述
教育教育教学管理系统是利用计算机来实施教育管理功能,帮助教师及教育管理人员检测、评价、控制和调节教育管理过程,实施学校及整个教育系统现代化是一种新型管理手段,它是以计算机为主要媒介所进行的教育活动。
二、应用教育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首先,学校各级管理部门大量重复的数据处理工作通过教育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的使用,就可以变得更迅速、准确。计算机的特点是具有复杂的逻辑判断能力,能在程序控制下自动地进行工作,其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存储容量大、记忆能力强的特点,对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大有益处。
其次,先进的教育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即使了解教学信息,教育管理的目的之一是及时了解教学动态,调动一切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网络化的教育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可以很好地适应这一需求,为教育教学管理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三、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的应用
(一)教育教学系统在教学管理的应用
教学管理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包含学校以教学安排流程为中心的所有业务管理子系统,如基本设置(课程设置)、排课、选课管理、成绩管理、考务管理、实践课程管理、师资管理、教材管理等。
教学管理是实现对全校教务的基本信息的管理,是整个业务流程的起点,所有的基本信息在这里设置后可以在后面的子系统里调用,不用重复输入,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唯一性,这些数据包括专业、年级、班级、教室、课程、教研组信息等。
(二)教育教学系统在学生管理的应用
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都分。这部分管理包括了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生就业的招生就业管理、收费管理、学生注册管理、学籍管理、学生综合素质管理、学生毕业审查等很多内容。
1.招生就业管理。开学前,所有学生到注册中心注册。学生在收费学期注册前必须缴纳学费,不缴费不允许注册。非收费学期注册不检查学费,只要学生本人到校,即允许注册。统计注册情况时除统计注册人数外,还要统计报到人数。所谓注册人数是指成功进行注册的人数,而所谓报到人数则是指到了注册中心,但没有注册成功(因欠费或其他原因)的人数。
2.学籍管理。学籍管理包括学籍卡管理和学籍异动管理两个方面。学籍卡管理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如家庭情况、学习简历、奖励情况、处罚情况等。学籍异动管理是指留级、退学、转入、转出等学生异动情况的记录和查询。
(三)系统管理
完善的系统管理是系统安全运行的一大要素,应尽可能方便系统管理人员的管理和用户的使用。用户管理模块是把每个使用本系统的人员作为一个用户,并根据每个使用人员的岗年所确定的使用范围授予每个用户不同的权限,通过对用户和用户权限的管理保障系统数据的安全性。数据管理和完善的日志记录使管理员能够进行有效管理,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1.用户管理。用户管理模块提供了用户管理、所属角色、用户功能权限设定等功能。用户可以属于多个角色,在该模块中,可直接设置用户对某个单元具有权限,该项设置的级别同于用户通过角色所具有的权限。
用户分为全校用户和院系用户,不同的用户级别管理不同范围内的数据,从而避免了不同系别的用户管理其他系的数据的可能,形成了分级管理的制度。
2.角色管理。用户权限按角色分配管理,同一类权限,用户可以制定到同一角色,这样用户就具有了相同的权限设置(角色与用户组的概念类似)。管理员可以修改角色下属的成员和角色所具有的权限。如果角色或用户对某一个单元具有权限,那么缺省至少拥有读者权限。
四、应用教育教学管理软件应注意的问题
(一)抓好实施前期审查,确保学校具有应用教育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的能力
学校能否真正利用好教育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关键要抓好潜件、硬件、软件等三大件的建设,尤其是潜件的建设,并合理地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学校在开始应用教育教育教学管理系统之前,都必须经过制定实施计划,完成对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的培训等准备。为避免不具备条件的学校一哄而起、草率上马,相关的擅长管理机构必须按照相应条件,把好审查这一关,严格审查申请应用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的学校或申报表上制度的发展目标、研究项目、教学环境、师资培训等情况。
(二)必须应用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于教学管理过程的始终
众所周知,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的应用必须使用计算机,但是并非使用计算机就达到了管理教学的目的。目前,在一些学校,有些教师只将计算机这种教学媒体简单重复利用,并没有现代的教育理念进行教学管理。这完全背离了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目标。
作为校园数字化建设的一部分,教学管理应用软件的建设与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学校根据自身综合条件设计各种系统功能,同时,充分利用好教育教学管理软件使其最大化地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李亮.教学管理软件的研制与应用[J].江西煤炭科技,2006,3
一、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影响
1.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馆藏资源
高等院校图书馆中蕴含了丰富的图书资料,而且文献种类多样,其中涵盖了文法理工等各种学科,同样也蕴含了相关优秀成果。高校?D书馆会对学术界最新的动态进行实时关注,并且采购最新图书资料以及前沿科研成果。而针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大学生可以充分考量自身专业需求与兴趣,进行广泛地阅读,以进一步增强自身文化素质,为提升其文化素养提供丰富的资源保障[1]。现阶段,基于信息技术的大力支持,高等院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能够尽快转变成数字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计算机来检索馆藏资源并在短时间内获取,进而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除此之外,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充分展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图书馆建设方面需要始终遵循特定原则,彰显知识的重要性,体现高校办学理念。在高等院校中,图书馆位于核心位置,环境优美,能够使读者获取更为理想的阅读体验。基于此,高校图书馆的建筑设计也突显了人文关怀,内部装修都是根据大学生阅读特点而设计。由此可见,高校图书馆对于大学生而言是除课堂以外的学习场所,人文关怀设计可以为读者营造更为舒适的阅读氛围。
二、构建高校图书馆资料信息化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首先,大部分高等院校图书馆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工作正处于探索时期,所以管理水平不高。而实现馆藏文献资料的信息化管理,能够为文献检索提供便利,进一步实现共享[2]。然而,部分高校的图书馆受资金与技术条件的限制,亦或是传统图书馆管理思想的影响,在构建信息化管理机制方面的效果并不理想。另外,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整合系统并不完善,所以,学生在文献检索过程中的难度相对较大,对其阅读产生了负面影响。
其次,绝大多数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专业素养缺乏。而构建高校图书馆信息管理机制需要有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作为重要基础。作为专业管理人员,最关键的就是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对图书分类与整理的专业技能予以全面掌握,学习目录学与音韵学等多方面知识。然而,很多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都是非科班出身,所以专业水平不高,难以担任日常管理与维护工作的重任,也无法实现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目标。
最后,很多高校图书馆仍然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很难紧跟信息化管理发展步伐。而在互联网环境之下,衡量图书馆影响力的指标已经从图书数量、阅览室读者数量转变为资源特色及利用效率[3]。其中,高校图书馆始终采用传统管理模式,没有实现和其他图书馆的交流及合作。最重要的是,图书和文献资源的更新速度较慢,图书馆之间的合作效果不理想,难以和读者实现交流与互动,对图书馆资料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三、推动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的有效途径
1.全面建设图书馆设施并加强馆际沟通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料与舒适环境能够为学生提供阅读的平台,使其文化素质得以全面提高。基于网络技术的发展,高等院校图书馆也需要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
第一,高校图书馆需要对更多的文献信息进行采集,将顺应时展要求的文献资源引入到校园当中。值得注意的是,不仅要引进纸质图书资料,同时,还应当关注电子资源与多种类型数据库的合理引进。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为高校学生的阅读提供多样化选择,以保证大学生能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获取更丰富的知识,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全面提升[4]。
第二,高校图书馆应当有机结合自身馆藏和信息技术,进一步促进馆藏资源数字化与信息化的实现。其中,将科学技术作为重要基础,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图书馆馆藏资源数据库。另外,还应当积极引进高质量高水平的文献检索系统,以保证读者在检索图书资料方面更加方便。
第三,高校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像是微信、微博与博客等,通过视频与动画等多种形式,为读者推送图书馆的全新资源信息以及学术交流信息内容,有效地缩短两者之间距离。通过图书馆和读者间信息沟通与交流,能够鼓励学生进入到图书馆当中,实现广泛性阅读,增强自身文化素养。站在读者角度分析,高校图书馆应当对学生提出的图书馆建设意见进行及时处理,并且考虑大学生实际需求引入更受欢迎与认可的文献资源。
第四,高校图书馆应当实现馆际交流与协作,互相借鉴,确保取长补短,进而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同样也为提升学生文化素养营造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强化馆际之间的文献传递与互借。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方面能够实现全面共享,提高文献资源利用效率,更好地为学生营造更多阅读选择时间[5]。
2.全面强化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水平
现阶段,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档案学专业知识,基于此,还应该不断学习管理与信息化构建相关性知识。
第一,高校需要建立并健全图书馆工作人员选拔与考核机制。通过选拔与考试的形式,引进具备高专业素养与信息化管理专业技能的工作人员。
第二,高等院校应当定期组织并开展图书馆工作人员培训活动,以专家讲座或者是技能比赛等多样化活动形式,确保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地接受专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其技能水平。
第三,高校图书馆需要贯彻并落实学科馆员机制。其中,学科馆员需要在掌握图书情报学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学习与其相关学科的图书资料知识,以保证能够具备更为理想的信息技术能力。而工作的主要内容有资源的建设与信息服务以及宣传等多个方面。在新图书资源采购的过程中,大学生和高校图书馆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需要有学科馆员作为重要纽带,与此同时,学生在对图书馆丰富资源利用的过程中,也同样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学习并掌握专业知识,同样还能够扩大阅读量,全面提升自身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