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才高八斗的故事范文

才高八斗的故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才高八斗的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才高八斗的故事

第1篇:才高八斗的故事范文

古来有多少才子,妄自才高八斗,仍不免仕途坎坷,命运多舛。就像蒲松龄,就像曹雪芹,像杜甫,像柳永……我们说很羡慕苏子,失意时常读他的词,我们

把他奉为榜样,以为他是个豁达的强者,可以什么都看透,那样的乐观。一直以来,我们总在这样解读苏轼。我们说,你看,他才高八斗却屡遭贬谪,然而每至一处

总有鼓舞人心的佳篇传世,还发明了东坡肉,东坡肘子,苏子,似乎过的很惬意。

就先不去探讨当时的他在惠州、黄州的生活有多苦楚了,太遥远的故事了,苏子应该不奢望我们能理解,我们不曾亲自体验过,怎么敢说理解。

宋哲宗绍圣元年,也就是1094年,苏轼被人告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被贬岭南,“不得签书公事”,苏轼不得以踏上了前往惠州贬所的路程。这一年,是苏轼丧

妻的第二年,这一年苏轼已是57岁的。贬谪对于苏轼来说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更何况是美丽迷人的惠州?更何况那历来被奉为美味的荔枝。于是,苏轼做了《惠

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我们禁不住赞叹苏轼的豁达。在这样难以适应的环境下,苏轼能够随遇而安的珍惜这里的一草一物,我们说苏轼是智者。每日有荔枝相伴,苏轼似乎有些乐不思蜀的说,真舍不得岭南了,要永永远远的做岭南人。

你或许会欣然的笑了,而我却要心疼的哭了。我看到一个皓首老夫憔悴的倚在荔枝树下,把荔枝一颗颗的填进嘴里,还不住的说真是享受。如画的景象,只是太过凄凉。

你也见过伤心买醉的人吧,一壶酒统统倒入口中,胸襟尽湿,仰着头看着月亮或过往的人群,哈哈大笑道,好酒,真是好酒啊。你当让不会以为他幸福,甚至会为他落泪,连痛苦与失落都不敢或不愿言说,却偏偏要装作洒脱,是不是比放声痛苦更令人心酸。

可是我们却偏信了这位老翁的话。

你的朋友遭遇贬职或被爱人抛弃,你问他最近过的好吗?他说,无官一身轻啊,真不明白当初为什么要去争取,你看那样多累,还不如现在洒脱快乐;被甩的则会

说,失去了她我又自由了,而且没准这次的失去就是为了下次更好的得到。他们会告诉你,说他们很快乐,甚至比之前更快乐。这样的话你会信吗?你会反而更难过

是吧。他们说的越真诚,我们反而更难过,我们说不要骗自己了,我知道你的苦楚。

可是我们却相信了苏子的话。

日啖荔枝三百颗。岂不知荔枝吃多了是要上火了。日啖荔枝三百颗,实际上是苏轼对“一啖荔枝三把火”的误听,更何况这样的情景下哪还有什么心情去品尝味道

第2篇:才高八斗的故事范文

循着淇河的歌声回家,

一缕诗风在心头涌动。

时而仄仄时而平平,时而又让我品尝

魂归故里的感动。卫国的臣民

不认得我,卫国的王室也不认得

我这个同宗同族的兄弟,只有

淇河不厌其烦地与我说话,说

家乡巨变。说,卫国的今昔……

循着淇河的歌声回家,历史的

古都,今天的鹤壁,都是我

梦中的故事,让我忘了自己

是尊是卑,是主是客。不管是啥

都会在淇河的歌声中把梦做圆

做成故乡的辉煌与繁荣

跟孔夫子求学

夫子,就收下我这个弟子吧

别嫌弃我的贫寒,好歹我也是

卫国的皇亲国戚。你知道吗

我本姓姬,只是被封到了吴地

才有了今天的姓氏。夫子

我会成为一个好学生,在故乡

跟您求学,是我多年的夙愿

夫子,您听见了吗?淇河在

叫我呢,他知道我也懂得关雎

是淇河的儿女。我是踏着关雎的

韵脚走来的。在家乡跟您学儒

就不用到世界的孔子学院了

跟您学儒,可以治疗我的偏激

跟您学好中庸,我会走得稳健

和踏实。夫子啊!别小看我

好吗?到淇河的岸边跟您求学

我的心也会像淇河一样清澈

我不只唱关雎,还会跟您一起

唱一首故乡的复兴之歌

中国的复兴之歌――

夜访淇县

今夜,我也来到了朝歌

不是为了拜谒纣王,那个昏君

没有这个资格。我是来拜访

鬼谷子的,想跟他学学军事

敌人在东海、南海闹得凶呢

让孙膑做我的学长,学好了

军事,就到东海南海去,那片海

也是我的祖国,我不能让他们

在那儿没完没了地N瑟

今夜来到淇县,我是含着泪

来的。鬼谷子先生,我的心

有多痛,你知道吗?看到东海南海

闹腾,我就寝食难安,我必须

学好军事,让我的祖国不受欺辱

曹植

我站在分水岭上读你,读八斗镇

读豆萁燃烧的火焰,幸好那七步

让你躲过了最毒的火舌,让那火

烧出来一首流芳百世的七步诗,

如今,分水岭依然,八斗镇依然

而你却躺在合肥的县志里哭泣

你哭同根相煎,你哭生不逢时

你哭才高八斗十斗,也躲不过

家兄心里暗藏的杀机……

躲过那一劫,多么希望自己

是个,那样家兄就可以

高枕无忧,不用再担心

因为你的聪慧而改写建安的历史

八斗岭依然那么高耸,那么险峻

而站在八斗岭下的我,用自己的笔

蘸着自己眼角擦也擦不干的泪水

写下你与历史同辉同璨的名字

――曹植

在曹子建墓前

来到你的墓前,并没想

为你烧些纸钱,我知道你不穷

一千多年前,就已经过上了

小康的日子。我是来瞻仰

你的尊容,看看你是如何

赢得七步成诗的美名

子建兄,你在那边还好吗

七步诗之后,没有谁再逼你

三步五步成诗了吧?家兄的

心胸狭窄,索性就把那些

都忘了吧!没事就狩狩猎

抓抓鱼,饮饮酒,赋赋诗

再为百姓多做点好事,不用

电视台跟踪报道了,那样

或多或少有点作秀的痕迹

来八斗镇,没有什么送你

君子之交淡如水,你是兄长

就收下这首小诗,权作纪念

不用刻字到此一游了,知道

你不会答应我的不文明之举

有一条河叫浏阳河

有一条河,从小就弯进了我的心里

我知道,从我的心到湘江并不遥远

有那首歌在,我就能一脚踏进

湘江,让湘江的波浪,一生敲打我

生命的故事

有一条河叫浏阳河。我是在

浏阳河的那首歌中长大。我顺着

歌声,就能听到湘江那边的

在说话。他用浓重的湘音告诉我

只有把人民真正地放在自己的

心里,才能真正为人民服务

有一条河叫浏阳河,只要你

靠近了它,就能走进湘江,走上

伟人为我们指明的路

浏阳河 梦中的河

浏阳河 梦中的河,浏阳河

跑几十里路之后,弯进了湘江

我在湘水之畔,听到一个

最亲切最伟大的声音,从湘江

流到北京,流到亿万国人的心里

中国人在这声音中站了起来

帝国主义在这声音之中

几十年不敢欺辱中国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是

我听到的最舒心也最感人的

湘音。这声音让中国人活出了

自己坚硬的骨骼和志气

浏阳河 梦中的河。它像母亲河

流进我的梦中,沿着它走进湘江

走进韶山,走进了

第3篇:才高八斗的故事范文

中华大地上出现了一部部骄傲史。伟大的浪漫诗人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无数精华之作,当他躺在床上,看见窗外的月亮,想起了自己的故乡:“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将个人的感情与自然融为一体。凝结成一股潇洒而柔美的情意。李白多情,白居易也多亲,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相爱,原本只是一个平凡的男女爱恋,但是经过巧妙的构思,变成了一段富于色彩的传奇故事:“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多么令人柔肠寸断的诗句!李商隐傍晚时心烦意乱,情绪不畅,诗人本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但终究不得施展。他由眼前的景色,想到时光易逝。实现理想的希望渺茫。因而发出深深的感叹“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祖国大地上佳篇千千,名作万万。中华民族是坚强的民族,中华儿女是一群龙的传人。他经过沧桑与悲壮,经过了血泊与动荡,但她依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这片乐土上有李白“斗酒诗百篇”的豪情壮饮,有岳飞精忠报国的豪情壮志,有苏轼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有李清照国破家亡的浓重哀愁,有范仲淹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您孕育了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经纶人士。

您那凹凸的轮廓,和那血液沸腾的长江,黄河。喜马拉雅山是您坚强的臂膀,泰山、华山、黄山、祁连山、峨眉山都是您的骨骼。您永葆那激情的岁月,燃烧了一代又一代的火种。

第4篇:才高八斗的故事范文

苏小妹的父兄都是赫赫有名的大文学家,这已经很厉害了。但据说,苏小妹比起父兄毫不逊色,甚至有过之。她的才情有多高呢?有民间传说为证。

传说一:与大哥斗诗。

据说苏小妹长得很俊俏,只是额头比较高,眼睛比较深。一天坡拿妹妹的长相开玩笑,形容妹妹的凸额凹眼:

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苏小妹嘻嘻一笑,当即反唇相讥:

一丛哀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杳然;

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这诗是在讥笑苏轼那把乱蓬蓬的络腮胡须。念完诗后,苏小妹再一端详,发现哥哥额头扁平,了无峥嵘之感,又是一幅马脸,长达一尺,两只眼睛距离较远,整个就是五官搭配不合比例,当即喜滋滋地再占一诗:

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

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未到耳腮边。

苏轼一听乐得拍着妹妹的头大笑不已。

传说二:堪破佛言。

坡喜欢参禅,有许多和尚朋友,其中佛印是与其关系最密切的一位。两人经常斗法,坡往往败北。一次坡和佛印和尚在林中打坐,佛印对坡说:“观君坐姿,酷似佛祖。”坡心中欢喜,看到佛印的褐色袈裟逶迤在地,就故意对佛印说:“上人坐姿,活像一堆牛粪。”佛印和尚微笑而已。

坡心想这回让佛印和尚吃了一记闷亏,暗暗得意,回家禁不住将此事告诉苏小妹,想不到苏小妹却说:“哥哥,你又输了。人心如何,看外物便为何,佛印看你似佛,只因他心中有佛。你见佛印似牛粪,那你心里装的是什么呢?”

苏轼算是才高八斗,而苏小妹此等见地比苏轼要高出许多了。

传说三:三难新郎。

传说大才子秦少游,对苏小妹的才华十分仰慕,在大书法家黄庭坚的牵线下,两人定了婚姻。选定吉日,秦少游带了财礼,亲往苏家求婚。苏老泉当即应允,但小妹不肯,提出要夫婿金榜题名后才可洞房花烛。秦少游只能依她,苦读圣贤书,参加了礼部大试,中了进士。

但在结婚当晚,苏小妹又为难秦少游,此即传说中的“三难新郎”。

丫环告诉秦少游:“奉新娘子命令,考你三道试题,全部答对,美酒三杯,请进婚房;二道答对一道答错,清茶解渴,直待来宵再试;一道答对二道答错,罚在外厢读书三月。”

秦少游想这有何难,笑着接题,马上答出了前两题,到第三道试题时却为难了。

该题是对联,上联为:“闭门推出窗前月”,要求续下联。秦少游起初觉得容易,仔细想来,实属不易。秦少游在院中左思右想,不得其对。前来打探消息的坡见秦少游走到庭院花缸旁边,灵机一动,想出了下联。但又不好直接说,于是在地上捡了个小石子投向缸中,秦少游当下领悟,提笔对曰:投石冲开水底天。

苏小妹十分满意,让夫君进了洞房……

苏小妹的故事听起来如此有趣动人,然而,历史上,苏老泉(即苏洵)、坡(苏轼)、苏辙、王安石、秦观,即秦少游等人在《宋史》中均有传,却独独没有苏小妹其人。

根据史书记载,苏洵共有两个儿子,三个女儿,两个儿子是苏轼、苏辙(即大苏小苏),大女儿八娘,是苏轼的姐姐,嫁给程子才为妻。二女儿是苏轼的妹妹,嫁给柳子玉为妻。三女儿既未留下名字,也不知其是否婚配。大概是这个三女儿排行最末,后人给她取名苏小妹。但这个苏小妹绝不可能遇到秦少游。

第5篇:才高八斗的故事范文

怪怪:我从这则材料中得到的启示是做人应该心胸开阔,不要睚眦必报。木工的徒弟心胸狭窄,受到师傅重责,不思己过,还进行报复。试想,如果不能顺利完工,皇帝会只处死木工师傅而放过徒弟吗?徒弟这样做害人又害己。

高瑾:这则素材充分说明了“团结就是力量”。盖一所好房子,需要一个好的团队,单凭一两个出色的匠人,难以承担这个重任。石匠明白这个道理,绞尽脑汁为木工解难,最终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哎呀呀:徒弟为泄私愤偷锉木尺闯大祸,石匠想方设法礅面改凸创新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高佳琪:由这个故事,我提炼出“竞争也需要合作”的主题。木工和石匠暗暗竞赛,胜负难分;二人合作,不仅让木工免除了杀身之祸,也为中国建筑做出了贡献。由此可见,竞争与合作不是水火不容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吕婧琳: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徒弟应该尊重师傅,虚心聆听师傅的教诲,起码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木工的徒弟却对师傅的责罚耿耿于怀,还想置师傅于死地,真是太缺德了。

邓钰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凡事不能强求,顺其自然就好。木工师傅在竞赛中不能摆正心态,求胜心切,重责小徒弟,结果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高格: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封建专制统治的黑暗与残暴。百工为皇帝造屋,稍有闪失,就会招来杀身之祸。劳动人民遭受的苦难由此可见一斑。

泥娃娃:这个故事给我的启发是机遇稍纵即逝,只有那些目光敏锐、勇敢果决的人才能抓住它。石匠并没有因为竞争对手的失败幸灾乐祸,而是抓住机遇,表现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也为中国建筑增添了一分姿采。

董冠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帮助别人其实也是在帮助自己。如果石匠不去想补救的办法,宫室难以如期落成,皇帝震怒,到时倒霉的就不仅是木工一个人了。所以,当我们看到别人有难时,一定要热情地伸出援助之手,不能坐视不管。

光荣榜

理性指数“”的“辩证”奖花落高佳琪同学之手。热烈祝贺哎呀呀同学喜获“才高八斗”大奖。乐于“赠人玫瑰”的董冠莹同学获得了“手留余香”奖。邓钰凡同学的超然为他赢得“昨日像那东流水”大奖加分不少。你说要是不把“乖小孩”奖颁给吕婧琳同学,是不太抠了?

下期素材:爱下棋的国王

第6篇:才高八斗的故事范文

诸葛亮,这个人们心中、眼中杰出的古代政治家、军事家、智慧的化身,难道也有懵懂的青春、年少的感慨和动人的爱情?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全新打造的新编京剧《诸葛亮招亲》,为这些问题给出了答案。

在深深浅浅的春色、清清爽爽的凉亭、淅淅沥沥的细雨之中,少年聪慧的诸葛亮遇到了阿丑姑娘。一场相会,一番误解,一番委屈,一阵心动,并不是“郎才女貌”的巢臼故事,而是“女才郎貌”的意外突围。主题内容虽属新编,但无论是创作还是舞台呈现,《诸葛亮招亲》还是最大程度上尊重了京剧本体。全剧情节流畅平稳,唱词简明易懂又不失文采,曲调饱满,节奏明快,坤生乾旦的出彩演绎,更是让观众在会心一笑中体验到原著的真意――这部戏的原作为小说,正如作者蒋星煜所言:“文学、艺术带来思考启迪固然很好,但给人娱乐也很重要。”

小制作的戏曲作品,在舞台、服装等元素上往往显得简约朴素。这正符合京剧艺术“以演员为中心”的审美特征。编剧、导演将创作精力集中于京剧表演艺术的展示,从而给了演员充分的表演空间。考虑到剧中的诸葛亮尚未出山,年纪很轻,因此女老生杨淼并不带髯口,扮相十分清新。演唱时,杨淼在苍劲雅正、韵味浓厚的老生唱腔的基础上融入了小生唱腔,以更贴近人物的年龄和身份。牟元笛扮演的阿丑以尚派唱腔为主,融入些许荀派味道。以往,丑姑娘的角色一般被划入彩旦这一行当,而牟元笛的表演基本定位于花衫,同时借鉴了青衣的稳重和花旦的天真、豪情与泼辣,在“做梦”一场中,牟元笛还运用了刀马旦的功底展现,水袖、圆场功夫干净利落,博得阵阵掌声。

“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发,唤名阿丑”。“阿丑”能书会画,心灵手巧,才高八斗,做得木牛流马,出头露面不苟礼教,只因那幅无脸自画像泄漏了心中的秘密。美、丑本无标准,取舍之间,映照的正是自身的修为与胸怀。当今社会一切都以视觉愉悦为审美标准,爱情与婚姻一次次地沦为感官的艳遇,而心灵的沟通与思想的交融却几乎被遗忘殆尽了。庄子曰“原天地之美”方能“明万物之理”,当我们渐渐远离自然万物之时,确实需要通过追溯古人的思想行为,找回真正的美的标准。

第7篇:才高八斗的故事范文

郑板桥听罢,决定先考考老先生的文才,就指着大堂上悬挂的灯笼出联:

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西南北;老先生对的是:

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

郑板桥一听二话没说,马上传唤那家主人,责令其加倍付钱,并留老先生在衙中做事,解决他此后的衣食。

故事二:祝枝山的故事

传说有一次祝枝山碰见了一个叫徐子建的师爷。这位师爷自命不凡,傲气十足,夸口说没有能难住他的对子。这回相遇,他提出要和祝枝山比对子。祝枝山问:“谁出?谁对?”“当然是你出,我对喽!”师爷满不在乎地说。祝枝山微微一笑,说出上联: 三塔寺前三座塔;

徐子建一听:就这个呀,有什么难的?张口对出:

五台山上五层台。

师爷正催促出个新对子时,祝枝山说 :“还没完,我能加字。”“这有什么?我也能添字。”祝枝山继续说:

三塔寺前三座塔,塔、塔、塔

徐子建想都没想,就说:

五台山上五层台,台……

他说不下去了,总不能说五个 “台”字吧?祝枝山说了句:“‘抬’不动了吧?”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故事三:唐伯虎的故事

唐伯虎同祝枝山因事到乡村,看到农夫车水。祝出对曰: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唐对道: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祝唐之对实属巧妙,传诵一时。

另有《笑笑录》云,唐伯虎为一商人写对联,曰:

“生意如春意,财源似水源。”

其人嫌该联表达的意思还不明显,不太满意。唐伯虎给他另写了一副,曰:

门前生意,好似夏月蚊虫,队进队出;

柜里铜钱,要象冬天虱子,越捉越多。

其人大喜而去。

蚊子、虱子,皆为嗜血动物,人人见而厌之。以此比喻生意和铜钱,形象不言而喻。此商人居然“大喜”,足见其无知与浅薄,联趣正在这里。此联除用比喻外,还用了重言(队,越)。

明朝大画家、大诗人唐伯虎,他风流成性,为了秋香,他自称是一个落泊的公子,卖身到华府为奴,改名华安,在华府他是书童,终日伴公子华文和华武读书。有一天,华太师带了两个儿子,还有教师爷和一群奴仆去春游,他游兴正浓,他想考一考自己的儿子学业学得怎样,他看见园里到处是蒲叶、桃树和葡萄,便随口吟出上联来: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谁知这华文华武兄弟俩是一对活宝,自然是张口结舌,对不出来。那师爷是奉承的高手,平日只知溜须拍马,他见自己的学生对不出来,马上恭维说:“太师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文才盖世无双,这上联虽然是信手拈来,但是这是绝对,蒲叶和桃叶的谐音组成葡萄叶,草本木本又指出了它的科目,这实在是一首绝联,任何人都无法可对,佩服!佩服!”

唐伯虎听了,独自在那里哂笑,华太师得到师爷的恭维,正在沾沾自喜,看见华安哂笑,勃然大怒道:“大胆的奴才!你为何哂笑?难道你能对此联?”

唐伯虎跪下禀道:“让奴才一试!”

他边走边观花园里的景致,目光在那两旁的花丛中观察,哦!有下联了,他随说出:“梅花、桂花、玫瑰花……”但念到此卡住了,

华太师说:“对下去!”

唐伯虎张口结舌,汗流浃背,尴尬非常,快要难住了,突然看见自己心爱的姑娘,秋香和另一个名叫春香的丫头站在华太师身旁,他脱口而出曰:“春香、秋香!”

华太师点头赞道:“梅花桂花的谐音是玫瑰花,春香、秋香又指出它们开花季节,‘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对得好,对得好呀!华安!回去可领奖赏!”

第8篇:才高八斗的故事范文

关键词:吴敬梓;儒林外史;讽刺;世态

吴敬梓作为清代讽刺小说的集大成者,其《儒林外史》中国讽刺小说的新高度。《儒林外史》对人性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对科举制度的腐朽与虚伪进行深刻的批判与嘲讽。对现实的批判成为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作者主要通过对比、夸张等手法来讽刺世态,揭示了封建社会统治下,人们的生活和精神面貌。

1.对比手法的运用

《儒林外史》中的最具表现意义的创作方式,就是对比的运用,通过人物形象的对比、情节的对比等来突出表现小说创作的意义。在对比方法的运用上主要首先是明比和暗比,对社会丑恶现象的描绘中,通常会采用明比,作品中范进中举、周生中举等前后所采用的就是明比。周进当童生时,虽然头发已经花白,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受尽了欺辱。但是当他中举以后,所有的情况都发生了变化,曾经那些欺辱他的人,都开始奉承他,那些无亲的人都来认亲,想要与他沾边,纷纷来向他送礼,最具讽刺意味的是薛家集在观音庵里,供起了“周大爷的长生牌”,前后的对比是十分明显的。周生的生存境况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的变化的强烈对比,凸显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其对人的残害,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

除了周生,还有一个比较典型的人物形象,就是范进。范进中举之前与中举之后也是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范进在中举之前,也是受尽了乡人的欺辱,人们都看不起他,他自己的生活也是穷困潦倒,甚至连饭都吃不上,还在一心想着科举中第。他常常忍饥挨饿,问邻居借米也借不到,换来的只是一场冷嘲热讽。但是他中举以后,首先是范进自己喜极而疯,他的疯痴,闹出了不少笑话。但是村里人对他却都开始另眼相看。情况却大为转变,人们都一反常态,“有拿鸡蛋来的,有拿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提了两只鸡来的”。于是很快范进就摆脱了穷困的生活。

2.夸张手法的运用

夸张是一种较为常用的艺术手段,是讽刺艺术的重要表现方式。《儒林外史》中就包含了一种夸张的艺术手法,作用通过夸张,使得人物与故事情节产生一种强烈的讽刺效果。例如典型的范进中举后的发疯,就是一种夸张手法的运用,这样的夸张,使得范进作为封建科举制度殉道者的形象变得即可悲又可笑。夸张让人们看到了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之深。小说中的范进的老丈人,胡屠夫的形象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加入了夸张的成分,他愚昧又势力,对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表现反差之大,令人咋舌。这样的夸张,让我们看到了世态炎凉。其中变化比较大的一个人就是他的老丈人胡屠夫,在范进没有中举前,时常辱骂范进,说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穷鬼”等,但是当得知范进中举以后,就开始变化,对乡人夸赞自己的女婿才高八斗。作者将胡屠夫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典型的势利小人的形象。前后鲜明的对比,突出人性丑陋的一面。

夸张手法的运用,不仅仅表现在对人物的刻画上,也表现在故事的情节上等,总的来说,夸张让作品讽刺效果变得更强。深刻而又生动的揭示了人性的腐朽过程,以及吏治的腐败和科举的弊端。

3.白描手法的运用

作品中白描手法的运用,使得小说变得简单、凝练,这样的白描能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在艺术效果上也能够打造出一种真实性,有现实主义之风的特点。作者通过白描手法,运用机智、幽默而又暗含讽刺的语调,来刻画不同的人物形象,使得这些人物形象变得活灵活现。在旧的封建制度中一些桎梏人心的东西,总是让人哭笑不得。吴敬梓笔下的人物就是这样,有时候他们的丑陋是如此的暴露与直接,白描的语言表现出这些暴露出的丑陋,让人们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巨大的讽刺,对于人性的讽刺。作者在作品中直接辛辣的描绘出封建社会伦理道德的丑恶与虚伪。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精神上逐渐开始迷失。作者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来对世态进行描绘,白描的精准而凝练。

吴敬梓是一位有着先进思想意识的清代小说家,他的这部《儒林外史》汇总对于白描手法的运用,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后世现实主义小说创作者时常从《儒林外史》中吸取创作的养分。白描使得整部作品富有了表现力,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曲折的故事情节、复杂的人性关系,以及腐朽的社会制度等。

4.结语

《儒林外史》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颇具代表意义的作品,作品中所蕴含的讽刺艺术,达到了中国讽刺小说的巅峰,成为后世模仿的典范。作品讽刺世态有多种表现手法,比较常见的就有对比、夸张以及白描等,这些表现方式的运用,让给小说中人物、情节等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1]王能杰.《儒林外史》文学语言的运作艺术[D].厦门大学,2009.

[2]傅毓民.“无我之镜”折射出的灵魂世界――论《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独创性[J].理论月刊,2005(09).

第9篇:才高八斗的故事范文

1.榜样引领,背诵古诗词。要当先生,先当学生。要指导好学生背诵古诗词,教师必须自觉背诵古诗词,经常吟诵诸如《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千家诗》或编入课文的古诗词,逐渐培养自己的背诵兴趣和背诵能力。教师在古诗词方面的积淀,必然会渗透到教学活动中来。如,教育学生刻苦努力,往往脱口而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描述早春原野,自然想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见桂花随风飘下,不禁吟诵:“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教师对古诗文的热爱不知不觉中会感染学生,机不可失,就教孩子们背诵吧:“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师生共爱,师生同背,书声琅琅。

2.零敲碎打,背诵古诗词。时间对任何人来说总量不变,但“具量”却是变化的。也就是说,三五分钟的空余时间人人有,经常有。学期初始,老师便要有个统筹安排,这学期要背诵多少首古诗词。当然不光课内的,也还有课外的。用除法细分到周,然后写上小黑板,摆放在显眼地方,让学生一进教室就能看见。谁先做完作业,就鼓励谁读背,谁到校早,就鼓励谁读背,课间不出去休息的学生也鼓励他们读背,晨读夕诵,见多了自然熟悉,读多了自然会背。这叫古诗词随身“带”,见缝插针,有空学起来。

古诗词背诵要持之以恒,在朝读夕诵中,诗词里那些精神理想、道德情操、儒雅书卷,会“润物细无声”,成为学生的思想底色。童年受到的诗教,会影响孩子一生。

3.方法多样,背诵古诗词。新颖有趣的方法才能激起学生背诵古诗词的兴趣。教学中不妨采用配乐吟唱、背诵擂台赛、诗词故事会、猜诗谜等形式来进行。

(1)配乐吟唱。学了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可用《阳关三叠》的曲调来吟唱:学了《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可用的《卜算子・咏梅》的曲调来吟唱;诵读了陆游的“湖上新春柳,摇摇欲唤人。多情今夜雨,先洗马蹄尘”,可用白居易的《问刘十九》谱来吟唱。教师还可以把当地的一些民歌曲调移植过来,套用在古诗词中进行吟唱,也可以自己动手来谱曲。

(2)背诵擂台赛。教师担任擂主,确定一个时间,让全班同学做好准备,全体参赛。学生背出一首诗词,教师相应背出一首。教师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才能打胜这个擂台。但从策略和教学角度讲,还是让学生赢,把奖品颁发给他们为好。

(3)诗词故事会。许多诗词背后,都有故事作背景。譬如《七步诗》,是哥哥曹丕为了王位之争而借作诗威逼弟弟曹植。如果不是弟弟思维敏捷,才高八斗,接下来就是血淋淋的谋杀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就跟“安史之乱”的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于谦的《石灰吟》这首言志诗,数十年后,“土木堡之变”印证了诗人高尚的气节。陆游的《钗头凤》词写的就是诗人和表妹唐婉凄美的爱情故事;《木兰诗》、《孔雀东南飞》本身就是故事。教师讲,也让学生到书报或网上收集了来讲。通过诗词故事会,进一步增进学生学习和背诵古诗词的兴趣。

(4)猜诗谜。猜谜是一项益智活动,很受学生欢迎。教师说诗谜让学生猜,学生也可说给老师猜。如唐朝李峤关于“风”的诗谜:“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还有关于“雪”、“画”、“梅花”、“雨”等的诗谜……这样做,谜也猜了,诗也背了,趣也生了,一举三得。

4.创设情境,背诵古诗词。许多古诗词,是作者受特定情境触动而作。尽管历史久远,但古诗词描写的情境仍然会穿越时空的隧道展现在我们面前,这就为我们创设情景学习古诗文提供了可能。例如,春日带学生漫步花园、蹊径观景,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的名句便会涌上心头:“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领学生秋游,来到田野,漫步垄陌,遍地染金,蛙声四起,此情此境和当年辛弃疾所见“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一般,我们的心也仿佛和作者融成一片。冬天,雪花飘落,银装素裹,让学生临窗眺望,雪入眼帘,情生于心,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此时可带领学生诵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只要留意,随时可以联系现实生活进行古典诗词背诵教学。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