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在线学习计划范文

在线学习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在线学习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在线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纳税筹划;在线学习活动;五有五化

一、引言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技〔2018〕6号)提出,办好网络教育,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推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指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等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和学习平台在世界范围迅速兴起,拓展了教学时空,增强了教学吸引力,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正在促进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发生变革,给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E-Learning为在线教育、远程教育或者在线学习,是指在由通讯技术、微电脑技术、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所构成的电子环境中进行的学习。而随着5G时代的到来,在线学习已融入到每个人的生活,已然成为一种社会时尚。丰富又有质量的活动能最大程度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在线学习成效。

二、《纳税筹划》课程在线学习活动设计与应用

(一)“五有五化”概述。在线学习活动开展的初衷是为了学生的有效学习,其设计充分结合本课程的特点、目标、学生情况等因素。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活动设计之前,要重视开课前的准备,做到“活动有计划、活动有主题”,在运行过程中做到“过程有记录、活动有反馈”,在活动后期做到“活动有考核”。设计什么样的活动主题是在线学习活动的重中之重。借助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学习平台的各项功能,以“五有”和“五化”为在线学习活动设计指导原则,即:活动有计划、活动有主题、过程有记录、活动有反馈、活动有考核;活动内容职业化、活动主题项目化、活动环境模拟化、活动方法多元化、考核评价全面化。(二)在线学习活动设计。《纳税筹划》是各类高等院校会计、税收、管理等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中国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纳税人权利意识不断增强的形势应运而生的一门课程。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纳税筹划涉及税收理论与实务、财务管理、现代企业管理等多学科的内容,兼有综合性、学科交叉性、实务性等显著特点。本会计学专业科开设了该课程,其对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也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学习《纳税筹划》需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企业纳税筹划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随时追踪国家税收政策变化信息,并据此调整筹划行为与方案的习惯,为学生将来从事的财务规划与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本课程共设计了9个主题(见表1),在2020年春季病毒肆虐的特殊时期,线上学习成为了大家主要的学习方式,需要设计更加行之有效的学习活动,紧紧围绕设计原则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能力。表1《纳税筹划》学习活动设计表(三)在线学习活动实施。1.实施前期准备。在初步完成各项活动设计之后,与《纳税筹划》课程班的班主任充分沟通,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进行微调,最终确定活动设计方案。然后以任课老师的身份加入到班级各项联络群,与班长和副班长建立长期联系关系,一同进行活动安排的讲解与分析,动员所有学生参与学习。并且在班级联络群上详细指导网上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及时解答学习中遇到的障碍。学生在线学习活动主要依托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纳税筹划》课程讨论区开展,按照设计方案,陆续上传在线学习活动主题。学习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通过国开学习网课程讨论区留言,或者微信、QQ、手机等途径留言与沟通,及时解决困难。2.具体实施过程。根据“五有五化”设计原则,将九个主题落实到每一次的线上和线下学习过程中,按照一定要求和学习讨论主题与任务(见表2),分期上传学习活动主题到网络平台,逐步完成整个课程的在线学习过程。

三、《纳税筹划》在线学习活动应用分析

(一)学生参与程度较高。根据“五有五化”设计《纳税筹划》在线学习活动,在2020春季会计本科班进行案例实验,该班班级总人数为49人,实验统计数据截止到2020年6月24日,有49人参与回帖,占班级总人数的100%,1-9条回复为8人,9-20条回复为23人,20-30条回复为13人,30-40条回复为5人,针对9个主题进行的回帖总数达到688条。其中参与回帖的学生中,最多回帖数为40个,最少回帖数为1个,回帖数量在9-20个区间的比例最高,达到44.23%。(二)主题互动紧贴实践。从互动话题回帖数来看,回帖数量较高(80个回帖以上,含教师回复数量、学生互动等)的话题有:“主题一:走进税收,学习筹划”、“主题三:模拟岗位,深度理解”、“主题六:实践引领,贯穿课程”、“主题八:归纳反思,取长补短”等,其他主题回帖数量都在70-80之间。从中可以发现,学生对课程学习、实践岗位、模拟实训、总结归纳等方面比较感兴趣,这也和开放教育学生的学习关注点,自身具备的优势等密切相关,这类的活动主题设计,会更加吸引已有工作经验的开放教育学生。(三)活动考核综合评价。在线学习活动实验结束后,根据学生个人回帖总数量以及回帖质量,对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进行了相应比例的赋分,体现了参与课程讨论活动对形成性考核成绩的贡献,并根据学生个人回帖总数量排名情况评出《纳税筹划》“课程之星”。

四、在线学习活动反思与改进

本次《纳税筹划》在线学习活动实验,在课程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学习成效上面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互动和交流效果也十分良好,但是与一些做得出色的开放在线课程相比仍有差距,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和改进。1.更加注重互动质量。活动实验过程中,学生回帖数量远远超过预期的数量,但是学生对自身的理解和感悟内容回复较少,导致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在今后的在线学习活动中,要进行有效引导,及时与同学进行沟通,让学生明确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成效。2.更加深入理解主题。在线学习活动设计的9个主题,从回帖内容上来看,有很多同学对这几个主题的深层次意义理解不够到位,需要更加深入学习和思考,才能得到真正的帮助和成长。今后要针对每个设计的主题,制作一份活动主题说明和讲解,详细告知学生本次主题的主要用意和学习重点,有序开展学习,提高在线学习有效性。3.更加优化回帖方式。因上传学习活动主题的时间分布在前期、中期和终期三个阶段,时间上比较集中,会出现学生回帖很集中,教师来不及回复。今后实施过程中可以将主题上传时间安排在每周的某一天,固定时间上传,留足回帖时间,在下一个主题之前完成前一个主题回帖,可以确保及时有效的回复。同时及时肯定和评价积极回帖发言的学生,给予一些正确开展在线学习的方法。

五、总结

在线学习活动是解决学习者在线学习困惑的重要途径,教师负责对在线学习活动进行设计和组织,在统一的网络学习平台,师生共同参与在线学习活动,可以给学习者较好的学习指引,更是有利于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高等教育会计专业本科阶段的《纳税筹划》课程,是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在以网上学习为主的课程实施过程中,如何设计有效果、有吸引、有深度的在线学习活动,吸引学生目光,提高学生兴趣,强化学习效果,是助推本课程教学的有利手段。“五有、五化”的有效指导和深入融合下,通过实践教学过程中多思考、多总结、多分析,不断修改和完善该课程的在线学习活动设计,最大限度地提升课程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1]王蕾.高等远程教育学生在线学习行为现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2019年07期.

[2]费杨.引领式在线学习活动的构建设计[J].科技视界,2019年9月.

第2篇:在线学习计划范文

信息学奥赛在线测评系统的需求分析

1.系统题库设计要科学

NHOIJS系统的基础是题库资源,好的题库资源是最大限度发挥系统效能的关键,面向全区中小学校如此多差异的群体,更应在使用类型和适用水平上下功夫。类型分为三大类:语言类、算法类、赛题类,每类下面又分许多小类。适用水平根据学生年级和实际水平情况分九个层次:语言入门、小学初级、小学中级、小学高级、初中初级、初中高级、高中初级、高中中级及高中高级。某道试题可以归于多个层次。

2.系统题库资源建设效率要提高

原型系统是以在线网页的形式填写上传试题的项目内容,很多师生反映操作繁琐并且容易出错,效率较低。经过分析,考虑可以开发单机工具(使用Visual Basic开发),在本地生成试题包,再上传到系统上。

全区中小学的辅导教师是很多的,如何在共建资源的过程中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一个难题,尤其是出现重复试题上传时如何处理,如果人工筛选的话工作量会很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开发识别相同试题的功能模块,当上传的试题在题库中已经存在时则提示与哪一题相同并阻止上传。此外,还需增加统计教师上传试题数目和审核试题数目的功能,以及查看任意某位教师上传或审核的试题列表的功能,以显性的方式鼓励教师多上传或审核试题,并为评奖提供科学依据。

3.系统题库要满足辅导要求

根据对一线辅导教师的访谈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简单的做题测评无法满足师生的教学需求。系统需要增加在线讨论、个性化比赛、作业布置及排名等功能。

构建信息学奥赛在线测评系统的理念阐述

根据美国著名教育技术专家巴纳西的教学系统理念,我们构建出了NHOIJS系统,为系统的个性化应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1.机构层次的系统

此层包括用户和团队,用户对应教师或学生,用户组成团队,团队则归属某个学校,一个学校可以有多个团队,一个团队就像常规教学中的班级将学生组织起来。

2.管理层次的系统

对上述的用户和团队进行细化设计,构建出系统的管理层。系统用户按权限由大到小的顺序划分为六类:①首席管理员:教师用户,继承超级管理员功能,还有跨校团队管理和系统管理功能,如数据导出、升级等;②超级管理员:教师用户,继承题库审核员功能,还能管理所有团队,创建全区性比赛,公告等;③题库审核员:教师用户,继承团队管理员功能,还能审核上传的试题;④团队管理员:教师用户,继承普通用户功能,还能管理本团队成员,添加试题、本校团队和本校比赛;⑤普通用户:学生或教师用户,只有做题、讨论功能;⑥锁定用户:被管理员锁定的普通用户,无法使用系统。团队分为普通学校团队和跨校团队两种。图1是跨校团队组织功能图。

图1

3.教学层次的系统

在设计好管理层次的系统后,便要着手架设不同主体间的教学关系和模式。本系统中教学的主体是团队成员(学生)和团队管理员(教师),两者间通过布置作业、组织比赛、题解开闭、主题讨论和互发消息等系统功能建立在线教学模式。

4.学习层次的系统

教师与学生间的教学关系通过上述系统功能构建起来,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如何操作,这就涉及学习层次的系统问题。一方面,教师作为团队管理员要先学习系统的各项功能,灵活运用系统教学模块进行提前备课;另一方面,学生作为团队成员要有自主学习的理念,积极使用系统教学模块与教师或同学沟通交流。

在线互动教学有效拓展信息学奥赛辅导模式

NHOIJS系统中的在线互动教学则拓展了传统辅导的模式,师生可以在网上进行互动,从而解决时间和空间的冲突问题。

1.互动环节

有效的互动是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在真实的课堂中互动可以面对面的进行,同样在测评系统中也能及时实现这样的“显性互动”。

(1)消息中心

学生只能发送消息给所属团队的管理员,即向自己的辅导教师提问。团队管理员可以群发消息给本团队所有学员,这一般用于处理在教学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也可以单发消息给某一个学员进行单独辅导。超级管理员以上用户可以选择给多个团队发送消息,这主要用于事务性的通知。

(2)讨论板块

除了锁定用户外,其他用户都可以发起针对某一道题目的讨论,或者是自由主题的讨论,如学习方法,经验交流等。讨论板块类似于论坛,用户可以通过发帖和跟帖的方式进行充分的讨论,不管是课堂还是课外,都可以由教师或学生发起某一主题任务或某道题的讨论,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并跟帖发表见解。

(3)题解功能

教师可以某一道试题的题解(一般是解题的提示和指导),并设置该题是否开放题解。题解的设置既有利于教师备课,又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以控制题解开闭的时间,从而控制教学的进程。

2.做题环节

做题并不是单纯的做题,可以有我的作业包、自主做题和参加比赛三种方式。整合上述互动环节后,做题环节的教学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1)自主做题

学生可以按照水平级别和题目分类两种方式选择试题来做,水平级别可以定位自己的水平层次,题目分类可以查看和规划需要学习的内容,这样使学生能够较为科学的选题,而不是乱选乱做题目。学生在提交试题程序后可以即时获得得分、耗时、出错原因等测评信息,便于学生自查提高。

(2)个性化比赛

团队管理员以上用户可以创建比赛,包括设置比赛时段,允许提交的次数,提交后显示情况等,其中团队管理员或题库审核员只能创建校内一个或多个团队的比赛,超级管理员以上用户可以创建全区多校多年级的比赛。

(3)我的作业包

上述的比赛是为了在限定时间内考察学生的实战能力,而作业包则可以在平常辅导时使用。教师可以在系统中给自己团队的学生布置作业包,设置要完成的试题和作业完成的时间,并可以设置开放或屏蔽作业以外的试题。

3.反馈环节

教学反馈是指导师生深入学习的关键,在线测评系统也要根据学生在线学习的情况进行激励性的反馈,一方面教师可以掌握学生学习的进度和效果而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辅导计划和内容,另一方面学生可以看到自己一点一滴的进步,明了自己与他人的差距或优势,鼓励自己不断前进。

(1)排名功能

在排名页面可以查看全区学生和教师的做题排名情况,按照通过试题数和提交次数依次排序,也可以查看具体某一个团队里所有学员的排名情况。

(2)信息学奥赛明星榜

按照通过的试题数和提交次数以及时间段,分今日之星,本周之星,本月之星,全明星四类明星。每类明星榜都分年级(小三到高三,还有教师)列出每个级别的状元,点击具体的某一个级别,则会显示该级别的前十名。通过明星榜,可以使师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看到长远的发展,从而营造出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使得师生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3)比赛情况反馈

比赛中用户提交程序后是即时测评的,得分、耗时和出错等信息马上写入系统数据库中,显示给用户的信息要根据创建比赛时的设置而定。通过控制提交程序后反馈信息的多少来训练学生的纠错、调试等能力。

比赛结束后,比赛的创建者统计比赛结果,师生可以在系统网页上查看比赛成绩排名并导出比赛成绩的Excel表,便于统计和比较。

信息学奥赛在线测评系统的应用效果及反思

1.科学的系统开发模式是满足师生需求的有力保证

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我们引入软件工程学和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按照用户至上的原则,采用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主要分为六个阶段(如图3)。在NHOIJS系统开发中秉承上述信息系统六个阶段的周期规律,解决了许多师生反映的棘手问题,实现了系统的便捷使用,系统也在不断拓展中完善稳定。

图3

2.系统运行状况稳定,师生反馈效果良好

自2010年系统运行以来,注册人数超过1800人,全区130多所中小学校建立了近200个团队,题库试题达到1500道,组织全区或各校比赛50多场,做题记录近90000条,教师布置的作业包达到300多个。师生踊跃使用系统的各项功能,各校师生通过在线测评系统认识、交流、合作和竞争,形成了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团队。通过在线测评系统这个平台,全区信息学奥赛向着均衡优质的方向深入发展,一方面以前未开展的学校逐步加入进来,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信息学奥赛特长生涌现出来,全区形成了秩序井然的梯队式发展格局,在全国信息学联赛、广东省信息学决赛和全国信息学决赛中均取得不错的成绩。

3.实时跟踪师生需求,不断完善系统个性化应用

在系统的使用中,一线师生都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对系统的快捷使用、发挥最大效能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通过对师生的调查,我们发现系统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完善。例如,有教师说:“至于‘题库’,到现在为止已有上千题目了,涵盖范围也挺大的,而且有难度标识,有利于学生的选题。不过我在做题时发现,很多题目都是雷同的,试过一次同一段代码能原封不动就通过几道题了,叫人哭笑不得。”这反映出系统题库资源的量已经足够大,但是不够精,存在重复浪费的现象,下一阶段需要在“精简”上做文章。

第3篇:在线学习计划范文

一、创设愉悦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展示多样呈现方式

数学学科抽象,逻辑性强,特别是一些较难的数学公式如仅仅采用讲授这种传统的方式进行教授,就很容易使小学生感觉到数学内容过于严肃和枯燥,学习起来平淡无味。对于在思维方面还处在形象思维较具体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更期望教师所教的内容能够具体、形象、丰富。所以如果教师在展示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时,能够适度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或者在课件中能把重点、难点的内容设置成醒目的颜色,把一些固定不动的几何图形运动起来,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信息,就更加能够激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积极思考。

例如在教授“圆的知识”这一节时,上课一开始,教师就让学生看计算机演示的动画:小猴、小兔、小猫、小狗四个动物骑自行车比赛(小猴的自行车车轮是圆的,小兔的是正方形,小猫的也是圆的,但它的车轮的车轴没在中间,小狗的是三角形)。在演示这个动画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猜测“谁会最先达到终点”,“为什么”等问题,这样引入新课,就可以为教学创造生活情境,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可以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

二、组织数学活动,达成亲身体验,实现知识意义构建

数学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索学习。应用“几何画板”,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索,亲自去体验,更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更全面、更方便地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实现“意义建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我们就利用“几何画板”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做“数学实验”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发现、自主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我们在教学中利用几何画板能够动态地表现几何关系、交互性的特点,让学生自己去做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再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的“平移”、“旋转”的一些功能,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种动态的操作过程,给学生进行比较和抽象创造了一种活动的空间和条件。然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观察、发现、讨论、交流研究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与已学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大胆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最后可以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对计算公式进行验证,从而实现对知识意义的构建。

三、提供丰富资源,扩大信息交流,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许多学校建立了校园网。校园网的相继建立,给教育带来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和教师获取不仅仅能从书报杂志上获得知识,而且还可以在校园网、因特网上获得。但是现在网上信息泛滥严重,教师进行教学时,可先将学生所需的学习资源进行整理,提供相应文件夹或者是一些网址、搜索引擎,教师通过指导,组织帮助学生进行相关学习资源的搜索,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这一部分知识,教师制作课件时,可以设计一拟人化的小动物,咬着一根绳把它围成一个长9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问学生: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利用计算机动画和丰富的色彩,使它灵活地展示在学生眼前,让学生体会到周长的概念,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四条边的总和,此时,计算机屏幕上的小动物咬着绳子,把围好的图形重新展开,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周长的确是这四条边的总和.在这个案例中,丰富的网上资源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基础,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动者,充分表现出学习者的主动性;在另一方面,学生又通过交流、协作等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协作能力。此时学生已成了认知的主动探索者、发现者和建构者。

四,发展多向思维,揭示内在规律,提高学生整合能力

第4篇:在线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 化学实验教学论体系;存在问题;优化

[基金项目] 本文是西北民族大学2013年科研创新项目的研究成果,立项名称是:新课程理念下实验教学论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与思考,项目编号是ycx14161。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3-020-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化学教育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实验教学在化学教育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众多国家普遍重视并呈现以下趋势:实验已不仅仅只是一种直观手段来为学生提供感性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和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态度,成为训练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从事实际工作能力的一种极其重要的途径。由先前为主的教师演示实验逐渐演变成学生实验占主导,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且设计相关实验,要求学生亲自去动手、操作并观察、由所得的数据通过分析并且得出结论。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和主体性。与此同时,化学实验的设备、条件和仪器也日趋完善,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引入,为实验教学在化学教育中的作用充分有效地发挥提供了物质基础。为了优化实验教学的模式,在人们长期的探索和研究当中,一种用来指导实验的理论――化学实验教学论,便应运而生了。

一、存在的问题

“化学实验教学论”体系发展至今,虽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依然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首先,在教学理念方面,由于多数师范院校的目标是要把师范院校建设成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鼓励学生考研,对专业课尤其重视,却对教学论课程另眼相看,虽然同是专业必修课,并且还能够体现师范生的特色,很多老师把它当做副课,非常不重视。

其次,在教学内容方面,近些年来,新课改进行得如火如荼,此时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论教材内容便显得老化,所选实验都是传统的中学化学实验,或大学无机、有机实验的照搬照抄,过分强调学术化,强调实验技能的训练,验证实验偏多,没有创新,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生产、生活、社会联系较少。而且,关于实验教学论中的理论部分偏少,市面上的“化学实验教学论”教材基本上都是采用了大部分的基础实验操作作补充,这样就与普通的实验教材没有了区别。我们需要更详尽的理论来更好地指导实验教学。

第三,在教学方式方面,传统的高师化学教学论实验一般采用老师讲解实验原理和注意事项或演示实验、学生进行具体实验操作的方式,这种模式不能体现师范生的特色,也不利于学生实验创新能力、实验教学能力的提高。化学教学论实验应该根据不同的实验内容和培养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创新探究潜力,培养作为未来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第四,在教学评价方面,教学评价是对学生现有的以及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活动,它的基本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之前的化学教学论的实验成绩主要通过平时成绩加上期末考核两部分组成,而平时成绩一般是由实验报告来评分。因为学生的不重视,最后的实验报告也是毫无创新、毫无特色,给评价结果造成了严重的误差,也起不到激励学生的作用。期末考核也只是通过一次性的实验操作来定论,只注重结果,没有关注过程。以上这些评价都与新课改的理念背道而行,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二、优化的迫切性

“通过实验学化学”这样的趋势在化学改革中已经越来越明显,化学实验主要作为化学课的辅助手段和认知基础,通过改革,它已经在化学课程中变得无处不在,从始至终,不仅成为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和内容,而且成为学生掌握知识、学会技能、了解方法、领悟思想的重要平台和媒介。达到学生获取实验事实,了解化学概念,构建知识框架,提高科学方法和科学素养的目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从理念到内容、形式也随之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第一,实验教学目标方面,从基础知识掌握和培养基本技能到全面的学生科学素养转变,突出了通过实验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充分展示了创造性和探究性的教育思维,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更为关注;第二,实验内容方面,从注重学科知识向联系生活、贴近社会、体现STSE思想的方向转变,呈现实验内容微型化、生活化、绿色化等特点;第三,实验方式方面,探究性实验逐渐代替验证性实验,通过探究的形式,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还能够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并且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实验手段方面,从以前的玻璃仪器向核磁共振仪、质谱仪、红外光谱等现代化实验手段发展。不但提高了化学实验的形象性和准确度,还能够与时代接轨,了解最前沿的科技;

实验评价方面,从单纯的关注实验结果转变为注重实验过程,提倡评价方式、评价主体多元化,特别是学生的自我反思性评价。由于实验教学的发展改革,所以我们更需要一个有效的理论来进行指导,实验教学论体系就应该优化,以便让师生们更加容易去适应化学实验教学的变化。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现行的化学实验教学论体系根本不能满足当前的实验教学模式,特别是在我国,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师资、认知度等方面的原因,化学实验教学论的推广程度更有待提高。本文旨在归纳总结出现行的实验教学论的不足之处,希望通过实地调研,探究其具体的实践操作情况,发现问题,找出解决的对策,最后通过实践来实现对现有化学实验教学论体系的优化。

参考文献:

[1]郑长龙.化学实验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马建峰.化学实验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蔡亚萍.中学化学实验设计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4]姚如富.师范生“化学教学论”实验演说改革的实验[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5).

第5篇:在线学习计划范文

1 化解教学重点、难点

体育教学因其特殊性,有不少运动项目是要教师进行现场示范教学,是将许多“非常态”的行为动作经过组合、规范、连贯后最后才得以实施。有些结构复杂,技术性强的动作还必须在瞬间的快速运动中才能完成。例如:跳高中的“起跳――过杆――落地”动作;蹲踞式跳远中的“踏板――腾空――落地”动作;支撑跳跃中的“挺身跳下”动作等等,都是日常生活中很少出现的形态动作。这给教、学双方都带来很大难度。教师虽多次讲解、示范,但学生们中仍有关键要领难以掌握者,教师更不可能在空中长时间停留进行分段讲解。信息技术其特有的图、文、声、像同步,三维动画演示,模拟实物形成过程等特点,可以很好地将体育知识点活化成为一个个生动鲜明的场景,把难以理解的技术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将复杂的技术动作用“定格”、“慢镜头” 等方式逐渐展现在学生眼前,教师可逐次讲解各个分解动作,并针对重、难点进行演示、讲透,就能让学生在屏幕上,清楚地看到自己所难以掌握的各种动作中的关键性技术要领,增强理解深度,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最大的优点就是能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感受,通过画面、图片、声音等综合性多媒体技术,带给学生生动、真实的形象。例如:篮球教学中学习“原地双手胸前投篮”技术,在如何掌握好投篮瞄准点,用力大小,球的旋转和飞行弧度等教学重、难点时,日常教学中,教师不可能控制球让它按照科学的飞行弧度进入篮框,更不可能让它停留在空中来讲解其要领。而此时如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动画教学,先播放完整动作过程,再通过计算机的存储、调用或重放等功能进行分段讲解,既弥补了感性材料不足的缺陷,又避免了体育知识在单纯用语言描述时的晦涩和费时费力,可有效帮助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重点和难点。

2 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手段生动活泼,新颖多样,克服了过去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的传统教学模式,其在体育教学中的优化运用既符合学生求知、求新的心理特点,又能创设比较好的情境和情绪体验,这对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传统教学模式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它提供的许多可能性往往是我们普通教学手段所难以企及的。现代信息技术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刺激获取信息,带学生进入愉快的学习中,使学生对体育感到极大的兴趣,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设计编排中,我始终针对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而猎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注意运用多媒体的特点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跨越式跳高的第一次课教学中,怎样才能吸引学生?我首先在网上下载了几位获得世界冠军的跳高运动员整个跨越式跳高动作的完整过程,用在课中学习跨越式跳高动作之前给学生放映展示,同学们看到优美的动作,不禁摩拳擦掌,情绪兴奋,禁不住赞叹起来,再配上飘逸的慢动作示范,加上教师的导语配合,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在一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兴奋点不可能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这与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的特点有关,为了再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一堂课的尾声,放一曲优美的慢节奏音乐,把体育的动律感和音乐的节奏感融合起来,使学生耳闻其声,心如其境,这既提高了同学们的兴趣,又达到了全身心放松的目的。

3 克服教师自身局限,提高教学效果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学内容除受学校客观物质条件限制以外,教师的专业特长、教师的年龄、生理、健康状况、教学动作示范难度也是影响教学内容的重要因素。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化运用可有效帮助教师克服此类客观因素对教学内容的选择的限制,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

在体育教学中,有许多运动技术不仅结构复杂,而且需在一瞬间完成一连串复杂的技术动作,例如:田径跳跃项目中的空中动作;体操支撑跳跃的连续动作;技巧的滚翻等。还有一些非常态动作,如投掷项目中的最后用力顺序,跳跃项目中挺身式跳远的展体等,对学生来讲只通过传统的讲解、示范方式掌握这些动作有一定的难度,一方面教师的示范动作受多方面的限制,随意性往往较大,如教师对动作要领的领会程度、教师年龄、身体状况、心理等因素;另一方面,学生的观察角度和时机也有很大的局限,由于动作快、综合难度较高,因此学生很难清楚的观察到教师的示范动作。这必然对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课件,把教师自己很难示范清楚的技术环节,用课件中的动画或影象采用慢动作、停镜、重放等教学手段结合讲解、示范表现出来,化动为静,化抽象为形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看清楚每一瞬间动作的技术细节,教师就可以讲解各分解动作的要领,演示整个动作的全过程,进而抓住动作的关键部分,突出重点、难点、更快的建立动作表象,提高认知阶段动作学习的教学效率,有效缩短教学过程。例如:在教学一套完整的双杠联合动作时,可以说由于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很多体育教师已很难自如地完成动作,这样一来,教师就害怕上这方面教材的内容。如果我们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在课件的制作上,我们可以采用先从体操大赛中截取下来的一段双杠动作让学生欣赏,感受来自体操的美,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及信心。接着运用动画效果,把本套双杠的联合动作演示一遍,并穿插上重点、难点,再运用暂停,慢放等手段加强学生的记忆。这样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有效弥补了教师的自身缺点或条件的限制,从而为教学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4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第6篇:在线学习计划范文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能凸现演示实验的亮点

    化学课的演示实验,其目的是通过实验让全体学生观察到物质变化的全过程,在理性上有一定的认识,从而提出疑问,获得结论。演示实验可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体现实验过程的真实性、科学性,让学生信服,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也为引出课题、问题,进行讨论、探索、发现创造条件。

    因此,演示实验要真正起到演示作用,不能演而不示,不能使演示实验变成讲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变成讲实验现象。为了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传统的方法一般采用放大实验仪器,抬高实验装置,增加实验药品的用量,巡回展示实验结果等,然而实验仪器的放大是有限的,巡回展示实验结果又浪费时间,且有些现象是在实验中瞬间产生而不易观察到的。采用投影技术,可克服上述缺陷,大大提高演示实验的效果。例如:浓H2SO4稀释实验中,对关键性的观察点——温度计读数的变化,通过投影技术进行扩大,使验证性实验的验证更具科学性,凸现演示实验的亮点。

    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有些实验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和危险性,在课堂上无法实施演示,借助于录相教学,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录像技术还可以对实验中的错误操作引起的危害进行真实再现,引起学生的重视,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操作技能。例如:浓H2SO4的性质实验,课堂上一般演示的是正确操作。如要对不正确的操作进行讲解,可通过录像对浓H2SO4滴入水中放出大量热量使H2SO4液滴飞溅现象进行演示,使学生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正确掌握实验操作规则和正确认识实验装置。

    二、多媒体网络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能提高学生实验技能

    现代信息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操作规范都有一定的要求,一旦学生操作失误,不仅会引起实验失败,也可能引起实验事故,更会引起学生的恐惧心理,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采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典型的软件资料,对操作易出错的后果进行模拟。这样,让学生在计算机前先进行模拟操作,以掌握正确的操作和对不正确的操作的理解,再进行实验,将大大提高学生实验的有效性。例如:对点燃未检验纯度的氢气发生爆炸进行模拟,使学生加深对操作错误引起危害的认识,然后再进行正确的实验,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模拟,不仅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更深刻理解了正确操作的重要性。

    对于一些装置和操作较复杂的实验,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模块式实验环境,让学生先进行模拟操作,训练实验技能,然后再进行真正的实验。例如:酸雨形成的实验,在多媒体技术上,可以通过学生模拟实验,既掌握原理又掌握实验操作方法,不断促进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

    三、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能发展学生创新意识

第7篇:在线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现代仪器分析;环境无机分析;化学分析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9.199

1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如今在很多方面上现代仪器分析要优于传统的分析方法及仪器,因而能够更好地应用于更加复杂的环境无机分析中。相关人员应该要对现代仪器作用及意义进行充分认识,并在其中投入更多的关注,积极地探索环境无机分析化学中的应用效果,以促进现代仪器分析作用。

2 环境分析

(1)样品组分复杂。人类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具有种类繁多且排放量大的污染物,从而使得在环境中多大十几种甚至上百种的污染化合物,进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环境介质组成成分的复杂性。比如水,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也会导致其出现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完全不同的形态。

(2)样品组分缺乏稳定性。一般来说,物理、生物以及化学性质等多个方面因素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作用于环境污染物所具有的稳定性。但能够对环境污染物造成直接且最大的影响因素在于样本的本身,主要原因在于样本本身所具备的复杂特点与污染物之间会发生一系列的反应。并且,其他因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改变污染物的性质,如环境介质便会对污染物造成影响及变化,甚至还会导致迁移变化的发生。除此之外,勿污染物在收集、贮存及分离的过程中,试剂或者其他因素均会对样品组分构成造成一定程度上影响及作用。因此,实验者在对环境分析的过程中y以保障样品的稳定性。

(3)种类繁多。在实际分析的过程中会遇到复杂多样的样品种类,其种类的复杂与繁多性使得难以归纳污染物的来源。在分析检验的过程汇总具有形形的样品,且这些样品大多是紧密联系着与人们生活及日常有着极其密切关系的空气、水以及土壤等。根据相关的研究资料表明,如今空气污染源已经被检测出的类型高达三百多种,且多氯联苯也对环境问题造成很大的影响。

(4)含量较低。一般来说,在对污染物样品进行检测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较低的组分含量,在这个情况下,由于这个特点的存在从而便导致检测组的样品含量不高,进而影响检测组分的找到,也难以发现出检测组分,最终为了提高检测水平就不得不进一步提高检测方法以及检测相关仪器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够显著地提高仪器的精准性,才从而保证得到一个科学合理的化学检测结果。

3 现代仪器分析方法

(1)色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方法在现代仪器各种分析方法中属于一种非常常见的检测方式,此种检测方法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是借助将样品展开分离工作的前提下,再进一步开展更加细致的分析工作。色谱分析法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其主要的作用原理在于借助污染物中的不同成分所具有的不相容特点,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不同成分所具备的不同吸附效果及分配系数等,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工作后再对其进行准确地测量及分析。此种检测方法能够在一定时间内,针对所要检测的样品开展定性及定量分析工作。鉴于此,色谱分析检测方法在环境无机化学分析中得到了被较为广泛的利用以及推广。

(2)原子荧光法。一般来说,现代仪器分析方法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原子荧光法,而源自荧光法主要由三种类型构成,包括石墨炉原子吸收、氢化物原子吸收以及火焰原子吸收三种类型。在化学分析的过程中利用源自荧光法能够较为精准且科学的对检测与分析水里的金属元素。原子荧光法目前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环境分析中,对于水中的八种元素,通过原子荧光仪器也能实现对其的有效检测,此种检测方法在对容易转变为氯化物元素时,具有干扰机体程度低。灵敏且准确的特点。除此之外,相关研究资料表明,对光绪皇帝的死因分析的过程中,借助中子活化分析技术以及X-射线荧光光谱等技术方式对其遗体的相关部分的分析检测工作,得出其死因是由于As中毒而导致。

(3)质谱法及联用技术。目前在实际检测的过程中所采用的质谱法,其主要的作用原理便是将获取到的样本放置在离子源里,然后再通过电离的方式来获得带电离子,在此基础上再通过使离子高速运转的方式来穿过磁场,离子便会根据不同的质荷比而相应地产生出分离现象。质谱便由此构成,在实际分析与研究的过程中再结合最终形成的质谱线所处的位置及强度开展相关工作。根据相关的研究资料与实际工作状况来看,质谱法在分析与检测的过程中能够针对自然环境中的土壤、空气以及有机生物等各种物质,来开展相关的分析及测量工作,从而便能够获得科学可靠的检测结果。因此,在环境无机化学分析过程中,质谱法及联用技术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及推广。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环境的恶化,传统的检测仪器及方法从目前环境坚持标准角度而言已经不能满足当前要求,大部分检测分析工作为了能够得到更好的开展还是需要依靠现代仪器的辅助。结合现今的发展水平来看,传统分析方法已经很难满足现代环境无机化学分析的需求,而现代仪器分析的方法应用已经成为了必然的趋势,且连续自动化的方式也逐渐的取代过去的手动方式。除此之外,自动化现代仪器设备在现阶段的环境分析过程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并且还处于不断的推广中。

参考文献:

[1]张莉,郝敬宇.环境无机分析化学中关于现代仪器分析的应用与展望[J].价值工程,2014(35):291-292.

[2]李赞忠,乔子荣.现代仪器分析及其发展趋势[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37(21):1-4.

[3]马晓丽,勉强辉,孟磊等.现代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科教文汇,2012(01):64-64,84.

第8篇:在线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初中化学 情境教学

现代建构主义提出:知识不是一套独立于情境的符号,而是存在于具体情境和可感知的活动中,人的学习应该在情境化的活动中进行。也就是说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枯燥而单纯的知识讲授,而是要将知识寓于直观而形象的情境之中,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参与探究的热情,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来展开主动探究,才能达成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与掌握。这正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情境教学法。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创设情境,更是使得情境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更具趣味性、形象性与艺术性,学生学习兴趣更浓、参与热情更高、教学参与度更高,更能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正如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所说:“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创设教学情境正是运用这一系列的图文声像来创设真实而丰富的情境,从而使学生主体参与、快乐学习、自主探究,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利于学生整体素养的提高。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情境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来展开论述。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的种类

(一)创设生活情境

化学学科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割裂化学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只能让教学陷入无源之水的尴尬境界。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时空优势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以熟悉的生产场景与生活现象来唤醒学生内心求知的渴望,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热情,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如在学习“元素及物质组成的表示”时,我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向学生投放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药品包装盒、食品标签等,让学生认真观察与阅读说明,仔细思考来分析相关的成分及其含量的意义。这样的教学寓知识于特定的事物与场景之中,比起枯燥的讲解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设问题情境

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改变了以往单一的信息输出方式,运用其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问题内容更丰富,所呈现的方式更多样,避免了单一而枯燥的问题内容与形式,以图文声像等多种形式来呈现问题,这使得问题本身更具趣味性,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更为重要的是将原本抽象而枯燥的化学理论知识寓于真实的场景与活动之中,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如在学习灭火方法――清除可燃物时,我们可以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播放森林火灾的场景,让学生思考,如果你处于火灾中,如何来自救。这样将问题与特定的场景结合起来,更能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思考与积极思维,从而总结出可以把周围的草烧掉形成隔离带,清除可燃物灭火,从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创设实验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在整个化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验既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是主要的学习方法。而在现实条件下受各种条件的影响,并不能完成所有的实验,如一些有安全隐患、现实条件无法完成,或是分子原子等微粒的运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等,这一直是传统实验教学的瓶颈。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将现实生活中无法完成的实验直观而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对实验的认识,促进学生实验技能的整体提升。如关于氢气的制取和性质,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否则可能会引起爆炸,造成人身安全隐患。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动画模拟演示点燃不纯气体而造成启普发生器爆炸的场景,这样更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强化学生对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的理解,而且还能引导学生规范实验操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实验技能。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的原则

为了更好地发挥情境效应,在运用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一)化学的学科特色

现代信息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是为化学教学服务的。因此,在运用时要以特定的教学内容为中心,突出化学学科特色,具有浓郁的化学气息。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构建者,一切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实现生本教学观,使现代信息技术与情境教学法更好地为学生的主体探究服务,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堂。

(三)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

既要为特定的教学内容服务,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同时还要具有趣味性,能够激起初中生学习的兴趣、探究的激情,这样才能不断闪现创新与智慧的火花,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展开快乐而有效的探究活动,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其乐无穷,硕果累累。

第9篇:在线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中国画;美学观点;现代设计;指导意义

0 前言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中国画在思想艺术方面不仅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体系,而且创造出了许多经典的范例。在中国绘画中,人们对于审美有着其独特的想法,并且这种国画审美的观点对于引导现代的人们在设计中的设计思维,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启迪作用。

1 民俗画的成功对设计的启示

齐白石的画之所以能得到收藏界的高度认可和一致追捧,除了他在现代艺术史上无可争辩的大师地位以外,还有一些颇为隐秘的因素。比如齐白石作品的代表特征为红花墨叶,这种颇具喜气的图式十分符合民众的审美。齐白石常画民俗题材,如寿桃、鞭炮、寿酒等,题材大都吉祥如意,深得大众喜爱。这些不能简单地归之于迷信、庸俗,因为吉祥康乐的祈愿是人类万古共有的美好愿望,何俗之有?总之,称齐白石的作品雅俗共赏、举世公认,似乎是毫不夸张的评语。

画家的作品能够经久不衰,都是以大众的审美为标准来进行创作的,可见能被大众所接受是美的一个前提,如果大多数的人还没有理解这种美的内涵,也就不可能完全体现出它的美学价值,设计最终是要为人所使用的,一件产品的设计要考虑到是否能被大多数人多接受。包豪斯的第二任校长汉斯迈耶就认为,设计应该服务于人民的需要,而不应该为奢侈服务。在他看来,包豪斯的主要工作并不是改造资产阶级的设计文化,而是为人民服务,人民大众的需要是“一切设行为的起点和目标”。

在设计中,如何使设计出来的产品为大多人接受,笔者认为设计师应具有齐白石那种为人民创作的精神,要面向大众生活进行创作,设计师应当考虑民众生活、低碳、可持续发展以及关注弱势群体。这也正是说明了,设计是要体现大多数人的意愿和为大众服务的,这也正是设计要以人为本,方便人们的生活,达到设计让生活更美好的目的。

2 山水画的留白对设计的启示

我国的山水画特别重视疏朗和留白,有人甚至认为一幅画的好坏全在于留白。留白并不是虚无,正是画面的大片留白之处赋予了书画以无限的生命力和想象力,正所谓“无画处皆成妙景”。例如,齐白石所画的国画中,他画的虾活灵活现,生动形象,真实自然,而水却常常是大面积的留白,就那么寥寥几笔,简约而不简单,把那种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而这种简约美,也正是对“真”的诉求。国画中有一句话描述这种艺术形式的空间布局比较经典,就是“计白当黑”,表明了白也就是空的地方和着的墨一样都是国画整体的组成部分,如何利用空间中的留白是非常重要的,是提升艺术性的途径,有些尽管画得很不错,但是看起来不舒服,就是没有处理好留白,造成了画面整体上的失败。

在我国历史上,无论是文献记载,还是考古出土的各种文物,均证明了我国古代在设计艺术方面不仅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体系,而且创造出了许多经典的范例,令世人惊叹。这种简约美的说法在中国古代已经出现,并且被应用到很多地方。

在现代设计中,人们对于设计中所体现的美,也渐渐倾向于一种清新自然的简约风格。近年来,不难发现,在许多国际优秀的设计中,简约设计作品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有人说简约的设计就是什么都没有,其实并不简单,简约是一种理念、一种风格、一种心情,同时也是一种美德、一种美学。

在设计中,简约是对功能最好的形态化诠释,最少的也就是最多的。在一个产品的设计中,形式上的简约带来的不仅仅是外形上的简洁,最主要的是实现是对于人们生活方式的简约化,达到快捷方便的目的,同时也是满足了对于材料的最少利用,提高了材料利用率。

3 仕女画中的审美对设计的启示

在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发展历史中,女性绘画题材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仕女画中对女性美的界定从一定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心理特征,也体现了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

中国古代仕女画不同时期的差异是因为不同时期的社会审美标准不尽相同,魏晋时期以飘逸为美,盛唐时期以丰腴为美,由此也在绘画中应用而产生了诸多风格不同、时代特色鲜明的女性形象。法国哲学家丹纳曾说:“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

唐代画家们以积极入世的行乐观密切地关注着丰富多彩的现实社会。如周P的《簪花仕女图》,真实地刻画出嫔妃们的外貌形态,亦将她们因囚于枯燥的皇宫,生活懒散无聊的内在表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画家在造型上注重写实求真,女子脸型圆润饱满,体态丰腴健壮,气质雍容高贵,展示出大唐盛世下皇家女性的华贵之美。同时,也体现了唐代贵族妇女闲逸的生活方式,单调而悠闲的生活情调。

由此可见,美这个概念在每个时期都赋予了不同的涵义,因此,美的定义也是随着经济、文化、社会发展而变化的,正如汉朝的“楚王好细腰,后宫多饿死”。汉成帝宠妃赵飞燕“楚腰纤细掌中轻”,所以在汉朝以瘦为美是当时的一种风尚,但到了唐朝,却崇尚的是一种“丰肥浓丽、热烈放姿”的姿态。无论是汉朝的“掌中轻”的细腰,还是唐代那丰肥浓丽的女子,都是一个时期的美的象征,而如今,这些曾经是美丽的代名词早已渐渐远去,离开了我们的视线了,美的标准在发生着变化,所以我们对于什么是美,也就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了。

历史上,每个时期的美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消退或是改变,然而对于设计来说,怎样使设计的产品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而不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远离人们的视线呢?这个时代是体现个性消费的时代,在设计中运用丰富的色彩、美妙的曲线、独特的造型、新奇的构造方式和使用方法、较浓的个性化色彩,会激发起人们的情感反应,达到影响人、感染人和使人易于接受的目的。这就需要在设计中与时俱进,不断地创新,吸收每个时代的新的东西融入进设计之中。创新是设计本质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由于产品的创造来自于设计师的创新性思维,所以在设计中设计师要具备高深的综合素质,并且在科学理性的方法论指导下进行设计。

古人的这种在国画中审美的观点仍有它的现实意义,无论是美的通俗,还是美的自然,抑或是美的发展,不仅印证了古人对于美的概念和理解,也体现了美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在,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必将让生活更绚丽多姿。古代的一些美学观点如美是通俗的,自然简约和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对于设计而言,可以很好地指导在设计时面向大众。简约的设计风格和不断创新的设计理念有助于现代设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建军.中国山水画留白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