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档案信息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中等职业院校学生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在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各大中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的市场用人机制背景下,大中高专院校学生档案作为学生就业过程中一份必不可少的重要凭证,是大中高专院校提供的毕业生在校期间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综合情况反映,是毕业生就业和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重要材料和依据。以创新的思路认真做好中等职业毕业生的档案管理主作,充分挖掘学生档案管理在促进人才培养过程管理中的积极作用,特别是服务中等职业毕业生成功就业的推进作用,使学生档案管理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需要,从而进一步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档案管理的整体质量和效益,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又具有现实意义的工作。但是目前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不足,需要创新管理工作尽快得以解决。
一、当前中等职业学生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l世纪以来,信息化浪潮的掀起以及现代化管理理念的深入,传统的管理模式就需要在急剧变革中寻求新的生存空间。加之中等职业院校各项改革的深入,学生档案管理也在这些影响之下,表现出如下值得思考的问题:
l、学生档案归档内容程式化,不符合时展需求。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与国际接轨的市场经济的形成,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传统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受到了冲击,首先反映在学生档案的归档内容上。学生档案中记载的许多内容已经失去应用价值,同时许多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内容却未被记载。如涉及高校招生录取材料、大学生入学登记表、学籍成绩总表、入党入团材料、毕业生登记表、学位授予通知书、报到证存根、体检表等比较多,而用人单位希望了解的个人素质、成绩、能力、诚信等方面的材料比较少,学生鉴定材料内容空洞、政治术语多,呈公式化、口号化,没有全面真实体现学生在校期间的全貌和个性发展特征,档案材料不完整,信息量不足,档案材料归档跟不上形势的变化。
2、档案作用发挥缺位。
在大学生就业进入市场用人机制的大环境下。学生档案作为记载大学生成长情况重要文本材料,发挥了它无法替代的育人和人力资源开发作用,然而,发挥这些作用的前提是,学生档案是否具备内容丰富的,能真实反映大学生整体情况的有价植的信息储量。目前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缺乏创新意识。没有真正从服务大学生实现成功就业的要求来实施管理。由此造成的学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信息不全,信息失真,缺乏过程管理。信息提供滞后于毕业生就业等现象,其服务就业工作的作用发挥也就缺位了。
3、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变革,带来新的挑战。
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变革,给中等职业院校的档案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具体表现在反映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材料没有及时的进入档案,规范性较差。有些中职院校主要注重《学籍卡片》、《考试成绩登记表》、《高中学生思想品德考核表》等反映学生学科成绩的材料。应该凸显的《考生职业技能鉴定表》、实习、实训等反映职业学校特点的内容还较少,难以保证学生档案的客观性与真实性。而且,学生档案材料质量不高,利用率较低。从中职院校的普遍情况来看,学生档案材料基本上是一些由个人填写的主观判断式材料为主,全面反映个人各方面素质的客观分析性材料,尤其是实践过程中的定量分析材料过少。如反映职业技能鉴定结果的材料,只是简单一句“同意以上意见”,“情况属实”等评语,没有给予客观的、全面的评价,使得档案材料较为粗糙。
4、电子档案网络化管理存在瑕疵。
档案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而档案网络化管理正是使这一目标得到实现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它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协调与职能一体化来实现档案管理资源的最佳配置和降低成本,为提高档案资源的使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现代化电子档案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以及相关管理软件的开发,为电子档案的出现提供了物质条件上的保障。但是,电子档案的管理也不是尽善尽美。一般系统软件都会存在一些技术性问题。另外,学生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安全性还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来作保证(如系统用户权限的界定、更改信息必备的条件、查询信息必须的手续),还有网络的不安全性、计算机故障问题、电子档案的长期保存、软件技术的完善,等等。这些都将随着电子档案的不断发展而亟待解决
二、加强中等职业院校学生档案创新管理的几点对策
1、强化意识,完善学生档案管理的硬件和软件。
主管档案工作的学校领导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重视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把其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事情来抓,强化师生的档案意识,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抓手之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校园网络硬件和数据库的建立。为加快学生档案信息化进程,学校应抓住中等职业院校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尽早完成校园数字化、网络化建设,配齐各种必要的硬件设施。这已成为当前高中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当务之急,也是使中等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的突破口。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者也应提高现代化意识,强化信息技术观念,同时要增强职业道德,敢于抵制不正之风,杜绝私自修改信息现象,坚持原则,确保学籍档案的真实性。在软件建设上,要丰富内涵,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针对学校办学特色建立、健全相应的现代化档案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这一切为学生档案工作趋向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营造良好的氛围,打下扎实的基础。
2、统一建档标准,明确归档内容与范围。
作为人事档案基础的中等职业院校学生档案,国家有关部门应制定适合高职使用的统一建档标准,统一的制表内容。同时,各院校要加强领导,高度重视档案建设,并建立健全收集、归档制度,使学生档案按照统一立卷内容和建档标准进行规范管理。根据统一的建档标准,做到归档材料收集齐全,保证不缺人、不缺项目、不缺页,确保每个学生的每份档案材料填写清楚、齐全,签字、盖章不遗漏。
3、以人为本,做好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档案工作者应切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摒弃重藏轻用的旧思想,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提高服务质量,使档案工作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就业,真正做到为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服务。结合以人为本思想,重新规范归档内容。学生档案的归档内容应该兼顾档案的全面和个体性。既要收集学生档案的常规材料,如毕业生登记表、成绩单等,也要兼顾学生的个性特长、知识技能方面的材料。在归档过程中,学生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以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扩大收集档案材料范围,充实档案内容。如反映学生特长的个人作品、发明创造等材料;还有反映学生道德水平方面的如诚信、助人为乐、道德作风、考试有无违纪行为等方面的社会评价材料;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班干部、学生会干部工作情况、学校大型活动的参与情况、社会实践活动、毕业实习与见习情况、毕业论文、参加各种科技创新制作和竞赛等材料,都可以归人档案,特别是对某些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将学生有关的“亮点”数据细致准确地归纳起来,如奖学金及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及各种奖励的获得情况,各种特长及在校对培养的情况(担任过干部、党员发展等)汇总成证明材料,使其在推荐就业中更具有说服力和竞争力。就拿上次周宁县纪委要录用我校一名往届毕业生为例,这位学生录取的笔试不错,但开始用人单位不了解其在学校的品德表现,由于录用单位有多人竞争,经过多方面思考,用人单位决定到学校了解情况,从档案中得知这位学生曾经获得市级、校级三好生后顺利将这位学生录取。可见,尽量全面客观地记录学生的在校表现,摆脱学生档案千人一面的程式化面目,为用人单位提供翔实、生动的档案材料,可以更好地为学生就业服务。
4、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
关键词:科技档案;管理模式;创新
在21世纪,人类的经济活动已经步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主流。新经济体制的出现,必然会引起各个方面的改革,其中档案管理模式的改革也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档案是记载一个机构的主要文件与内容,而档案管理效果会关系着整个机构的发展。如今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这个时代的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要对其进行改革与创新,使之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
1科技档案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性
在一个单位中,档案管理制度是衡量其业绩和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在单位的发展中,科技档案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不仅可以为研究单位的业绩与发展提供可靠的第一手资料,还可以为单位制定发展方向与计划提供信息资源。除此之外,一个与时俱进的科学档案管理制度还有利于促进单位的经济发展,提高该单位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因此在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的形势下,必须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要与时俱进不断地对科技档案管理制度进行创新与改革,要不断地对新的科技档案管理制度进行尝试,才能找到适合单位发展的档案管理制度。
2 实现科技档案管理模式创新的对策
2.1把科技档案管理纳入总体发展规划
科技档案不仅是单位进行科研生产活动的结晶,还可以反作用于单位的科研生产活动,为单位的科研活动提供有用的信息资源。科学档案不仅是单位重要的无形资产,其本身的发展潜力也是非常大的。因此单位领导要对科技档案的管理给予高度的重视,不仅要把其当做是科技管理部门的重要事情,还要把其纳入议事日程当中来。而在科技档案的人力资源与管理经费上,领导也要给大力支持,并且加强对其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从而使各个部门都重视科技档案的管理。
2.2把科技档案管理制度纳入质量管理体系
把科技档案管理制度纳入质量管理体系中有助于保证归档文件的完整性与准确性。除此之外,为了保证科技档案管理制度的质量,科技管理部门应该要直接参与到编制与修订科技档案管理制度中来。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科技档案的作用,从而达到转化成科研成果的目的。
2.3提高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意识
科技档案信息管理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服务工作,为单位提供相对完善的科技信息,保障其他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在今后的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确保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发挥其作用。一方面需要加强服务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在科技档案管理中需要树立“用户至上”的管理理念,确保科技档案信息的有效使用。另一方面需要了解用户的需要,不断改善服务手段。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中可以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完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不断完善档案信息库的建设,完善网络检索功能,保障用户能够第一时间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资源,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保证科技档案管理工作能够真正满足用户的实际需要。
2.4对其进行系统管理与建立完善的归档制度
为了实现科技档案管理制度的创新,档案管理部门必须在结合单位科技生产的具体情况的基础上,以《档案法》为核心,以科技档案工作法规为依据,制定出更加完善、操作性更强的规章制度。对于科技档案的形成、积累、归档、整理、保管与利用各个环节都制定完整具体的规定。对于那些违法规章制度,没有完整收集资料、没有及时归档资料与整理资料的工作人员要给予惩罚,并且要求及时改正。而对于那些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进行办事的工作人员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另外,要建立完善的科技档案搜索体系,为科技档案的利用提供更大的方便;要对科技档案给予一定的重视,同样要重视对专业档案管理人员的储备。除此之外,还要明确档案归档的范围,什么样的资料才可以进行归档,什么资料不可以进行归档。
2.5改善科技档案管理方式
科技档案作为单位的重要信息,对于各项工作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科技档案信息管理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科技档案的管理方式,创新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一方面可以对科技档案进行合理的科学的分类工作,科技档案比较复杂,要想提高科技档案信息的利用率,及时找到想要的信息,合理的分类是必不可少的,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建立科学的分类方式,对档案信息进行有效地整合。另一方面需要对科技档案工作进行合理的分工,提高工作效率。科技档案信息管理中合理的分工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合理分工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发挥每一个工作人员的作用。
2.7提高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
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承担着档案管理的重要责任,作为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不仅仅需要掌握详细的科技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提高服务意识,保障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由于科技档案信息十分复杂,工作人员面临的工作压力逐渐增加,工作效率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提高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另外还可以引进一些高素质的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通过加强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促进工作人员工作水平的提高,提高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结束语
科技档案对于一个单位与机构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对档案改革与创新给予一定的重视,也只有符合经济体制的科技档案管理模式才会促进单位或者企业的发展,所以对科技档案进行创新是顺应时展的需求,也是经济发展必然的结果。
参考文献:
[1]丁丽艳.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优化模式[J].城建档案,2011(8).
关键词:医院档案 医院信息管理 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4-0051-01
前言:医院的档案信息管理,记录着医院的重要数据和医疗信息。因此,医院的档案信息管理越来越受到医院管理层是的高度重视,随着医疗卫生领域的技术逐步提高,医院的管理力度不断加大,对医院的档案信息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医院的档案信息管理应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和完善。以此来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从而更好的服务一医院的各项工作。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针对医院的档案信息管理的改进措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一、医院档案概述
医院档案,顾名思义,值得是为医院服务的医疗文件材料、医院建设发展的历史资料,医院档案是医院在进行医疗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文献。例如,医疗工作记录表、图表、音频记录、视频影像等资料。这些信息资料记录了医院发展过程中的成熟医疗案例,在以后的医疗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医疗的进步是经过漫长一段时间的实践来实现的,医疗科学的发展方向是不断创新,医院档案是医院的宝贵财富。其能够对医疗活动后期的学术亚牛和法律纠纷等方面提供资料,发挥出良好的指导作用[1]。
根据现今时代的医院发展趋势,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是现今医院管理层组关注的话题。因此。当下应以新医学的发展为目标,研究医院的发展特点,加强医院的档案管理,使医院档案的管理信息化和规范化。
二、医院档案管理现状
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医院档案管理在发展和建设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在医院的档案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医院档案管理制度有缺陷
在很多医院当中,医院的管理层大多数都是医学界的知名专家,在医学界的成就令人瞩目,大师对于医院的管理经验较少,导致很多医院的管理者只注重特殊的医学研究和患者病情的探讨,忽视了档案管理的工作。很少把精力和实践放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对档案管理的制度制定更为随便。现今的很多档案管理的制度较为泛泛,没有从实际的角度出发,来制定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不完善,阻碍医院档案的管理工作。目前的医院档案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其一是行政方面,这方面包括额人事、财务、医疗设施、医药等综合性的信息资料。其二是医院各个科室自己保管的档案资料,这方面包括了患者的病例和处方等。这种分散型的档案信息,不利于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进行。影响了医院医疗信息的整合。同时还阻碍了医院科研成活的获得[2]。
2.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现今,大多数的医院关于患者的病历、相关有研究意义的资料都在医院的个股科室中保存,医院很少有专门的机构来对这些书籍信息进行收集和统一管理,及时安排了医院档案管理的管理人员也都是从各个科室调出来,进行重新调配的人员任用模式。导致了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较差,没有专业的业务能力。
3.医院档案管理安全性较低
前文中介绍了医院档案管理的管理模式,主要是由医院各个科室进行自行保管,这就很难保证医院档案管理的安全性。现今,医院档案管理不安全的主要有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不合理的管理模式导致档案丢失。在大多数医院的档案管理中,患者的第一手病情分析档案都存放在医院的各个部门中,时间较为久远的病历很容易丢失对医生的翻阅和研究不利。其二是,很做到患者病情的隐私的保密工作。基于医院管理档案的模式不规范,对患者的病历保护工作不健全,以至于患者的病历和隐私容易暴露[3]。
三、新医改下医院档案管理的改进措施
1.完善医院档案管理制度
要完善医院档案管理的制度,首先要提高医院对医院档案管理的意识。因此,要加强对档案管理意义和作用的宣传力度,使医院的档案管理人员和管理层,充分认识到医院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作为医院的管理层,在钻研医学的同时,也要注重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并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医院管理工作中,完善医院档案管理的制度,方面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和执行工作。
2.提高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业务能力
要提高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业务能力,要加强其对档案管理意义和作用的了解,医院的档案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医院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要根据档案管理的制度严格执行。医院也要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工作,并制定出奖励和惩罚制度,从而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业务能力。
3.提高院档案管理安全性
随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已经离不开高科技技术带来的便捷。计算机管理软件,不仅能高效敌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和存储,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安全性。所以,计算机技术被社会各个领域广泛地应用。在进行医院档案管理中,利用计算机先进的管理软件,不仅能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非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便捷,同时还增强了医院档案的安全性[4]。
结论:医院的档案管理,对医院在学术方面、医院管理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属于医院整体管理的一部分。但是,由于档案管理不属于医疗学术范畴,致使其不受医院领导的重视,在档案管理制度中存在一些问题。文章通过对目前医院档案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望本文的分析和研究,为医院档案管理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燕丽.新医改下医院档案管理的改进策略探析[J].办公室业务,2012,03(77):94.
[2]郑玲玲,潘慧.新医改下如何提高医院档案管理有效性[J].办公室业务,2014,01(19):91-92.
1.1医院档案管理设备落后,管理人员不专业
档案管理属于医院建设“软实力”的内容,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引起足够的关注。一方面,在档案管理规范化中出现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档案管理人员队伍不稳定的情况,转岗、工作轮换致使档案管理人员的随机性、流动性增大,带来许多问题与隐患。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匮乏,没有受到专业的训练,管理素质差异大,降低了档案管理的效率,延缓了档案管理规范化的进程。另一方面,档案室的设备落后,使档案检索复杂、耗时且检索方式单一,影响档案的使用价值,阻碍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发展。
1.2医院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档案安全意识不强
档案管理工作在医院管理系统中占有重要位置,但各医院的风险档案管理制度并不健全,例如,光片、财务及病例等档案资料分散于各管理部门,使档案不完整,缺乏系统性的安全管理。档案资料的分散,造成风险档案不能得到持续、全面的后期更新,因此,建立具有统一标准的档案管理制度非常必要,这对于医院“软实力”的提高以及质量安全的改进不可或缺。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降低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档案安全意识薄弱,从而导致档案信息滞后、档案管理工作落后于医院建设。
2医院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建立完整的风险管理档案工作组织
医院组建管理组织,成立以院长为领导的三级管理委员会,制定医院风险管理政策,对管理工作进行评审和改进;制定医院风险管理程序,处理与风险管理档案有关事宜;定期召开会议评估风险,并组织危险因素调查,根据问题发展的态势,制定出解决方法和改进措施。医院质量控制部要按照风险管理原则制定调查表或报告,按时向医院管理委员会报告。
2.2创新管理档案信息
根据大医院体系庞大、部门数量多以及科室林立的情况,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可以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具体化,具有开发性和实用性。为实现现代医院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价值性,信息化档案管理可以使档案资料准确、完整和可信。医院各部门要根据具体情况,结合自身条件,使用多元化的档案信息管理手段,使信息化管理既与现代化医学管理相连接,又形成独立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2.3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医院档案管理必须具有严格性,条理清晰,提高医院档案管理水平离不开系统完整的档案管理制度,要制定严格明确的规章制度,设立高效合理的管理程序,积极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查找现存管理制度上的缺陷,认真调查档案信息管理中的漏洞,做好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根据各个部门的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实行多种载体存档,档案统一监督,为后期信息档案的查找、利用与开发打下良好基础。
2.4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医院风险档案管理需要较高专业素质的管理人员,以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进一步推动医院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例如,在《档案法》中规定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尽职尽责,遵守纪律和规则,与此同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养的提高,可通过培训、实行高位责任制以及配合硬件设施建设等形式,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其责任心,并定期进行工作总结。
2.5加大资金投入
第一,改进档案管理环境,安排专门的档案室,建立独立的档案室、阅览室以及办公室,设置陈列室、微机室。关注档案保护,配备全套的保护设备,制定完整的档案资料保护措施。例如,防火,防潮和防虫等。档案管理人员要保持档案室的清洁、整齐,延长档案资料的保存时间。第二,更换档案管理硬件设施,配备计算机、网络、打印机、扫描仪;安装防盗门、铁窗栏、遮阳布;添加温度计、吸尘器、灭火器;配备档案柜、密集架等,做到“八防”。
3医院风险管理档案规范化的重要性
关键词:急救中心;档案信息管理体系;健全与完善
急救中心档案信息是以不同载体保存的历史记录。这些具有利用价值的资料是档案工作的基础,必须具备一定的完整性。但由于对其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急救中心档案基础工作还不够完善;人员操作随意不规范;资料收集不够及时;工作欠协调;借阅手续不严格;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致使档案资料分散,收集遗漏,以至导致一些资源的损失。因此,必须加以进一步规范与改进,从档案信息的内容要素、收集传递,到保存利用等,形成一整套科学严谨的管理系统。
一、档案信息资源收集范围的界定
档案资料的收集是档案管理的主要业务。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与个人的信息利用需求日益强烈。这就给急救中心有用信息的获取和收集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救过程中,急救中心客观地记录有病人急救全程实时全方位录像录音以及纸质数据信息,不仅是医患纠纷处理的法律依据,还是医院应急能力及专科特长的实际体现,是考核评价急救人员绩效的客观依据。档案部门必须将其无一遗漏地尽收囊中。1.急救中心历史沿革资料。急救中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分支到独立,整个发展历程全貌的信息资料是重要的档案信息资源。中心档案中必须如实记录反映。诸如中心的场地、设施、设备、规划、设计、建设等原始影像、视频、图纸资料,以及组织机构的变迁;印模式样的启用更改;文化、科技、制度、管理经验等传承资料都在收集之列。2.院前急救全程信息资料。院前急救全程档案所记载的内容不同于医院门诊与住院部门。急救全程档案必须从急救中心受理报警、调度员派车开始,到现场抢救,送达医院全部过程的信息资料无一遗漏地记录在案。大到病名病因、责任大夫护士、救治用药措施,小到出车车型、车速、行车公里数,细到调度员接警的对话语态、派车指令的录音资料,都要收集在案。病人姓名、地址、起止时间以及各项收费等信息资料也自然照收不误了。这些档案信息资料收集后,还应按照病种、发病年龄与地域、发病原因及时进行分类、整理、编目、归档。并通过计算机系统,实现档案统计、保存、检索及应用的系统而科学的管理。不仅方便卫生主管部门及科研工作人员的快速查询,而且在发病规律研究、抢救经验总结及预防方法的探索方面发挥着应有的作用。3.中心行政活动资料。在院前急救全程信息资料收集的同时,急救中心还要拓宽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收集开发工作。一是上级机关下达的决定、制度、通知等指导性文件;二是本中心上报的总结汇报材料、请示报告及相关批件;三是大型会议纪要、重大事件、学术研讨、医疗保健、人才培训,及其党办、工会、团委活动及各科室日常例行活动情况等材料的完整收集,以充实档案信息,实现资源共享。
二、收集方式的创新
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是做好档案服务工作的基础。新颖的信息资源收集方式,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收集效果。因此,很有必要打破按部就班的收集习惯,多管齐下,迅速及时地获取完整齐全的档案信息。1.主动出击收集法。急救中心档案工作人员可以改变坐等报送档案资源或被动接收的传统做法,采取积极采集方式,真正走出办公室,加强与各科室相关人员的联系和协调,确保档案信息能及时收集,了无遗漏。档案工作人员还可以自己动手,亲自进行中心召开的大型会议的拍摄,或参与重大事件与活动的拍摄,直接获得齐全完整的第一手照片与镜头资料。此外,为方便应急事件的处理,档案部门还可以主动建立以辖区户主姓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信息为内容的社区居民急救信息档案。并收集辖区范围内医院的地理位置、急救设施、专家优势、血量存储,以及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确立处置预案,为病人赢得更多抢救时间。2.档案组织网络收集法。急救中心可以成立自上而下的档案组织管理网络机构,在各科室设立兼职档案员,正式行文明确要求其负责本科室档案收集与报送,并对收集时间、归档内容及其目录编排做出具体规定。档案部门针对所收集报送的信息资料,在鉴别分类的基础上,整理归档,统一进行分卷编号,列出目录明细,以备检索查询。3.“非常规资料”的追踪催交收集法。“非常规资料”是一些临时性工作形成的文件资料。诸如赴外地参会的会议文件资料;同合作单位业务洽谈形成的合同或协议等契约资料;机关工作人员调离退休变动時需要移交的文件材料;上级部门授予的荣誉证书;以及一些专项活动的文字、声像、图片等。这些资料如不及时收集,极易散落在部门或个人手中,档案工作人员要主动提醒,及时追踪收集催交。4.电子文档网络上传收集法。随着办公自动化和档案信息系统计算机管理的普及,急救中心各部门对档案信息资源实现了联网互通。档案部门要充分利用网络功能,通过上传方式进行文件和图片资料的收集,形成电子文档,方便查询与共享。
三、档案管理制度的完善
急救中心档案信息管理体系的健全与完善,不仅要明确档案信息收集的范围,在收集手段方面还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和变化,建立一系列档案管理制度,用健全与完善的管理制度做保证。1.档案管理人员职责的制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为依据,结合院前急救医疗工作的特殊性,制定《专职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兼职档案员岗位职责》等规章制度,强调档案集中统一的管理原则,在明确专职人员收集、整理、归档、保管、保密、监督等方面的责任的同时,明确各科室兼职档案员的职责,要求将分散在各科室的文件、信息资料随时收集整理,送交归档。2.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通过《文件资料收集整理的规定》、《立卷和归档工作的具体要求》、《档案的保管条例》、《档案分类编号标准》等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明确文件信息资料收集分类、排序立卷、保管时间期限、查询借阅、档案保密、档案利用与销毁鉴定等事项及要求,所有制度以文件形式下达,确保档案工作的严肃性、规范性、科学性与条理性。特别是《档案借阅制度》,必须强调借阅登记手续的办理,借阅档案的及时归还,不得随意涂改损毁;若需卷宗拆线,必须获得档案室的同意。3.档案知识教育培训制度的制定。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组织档案部门专职人员,以及各职能科室兼职人员进行以档案知识与管理制度学习为内容的专题培训或短训。并通过专题会议、讲座、橱窗、板报等多种形式,进行急救系统档案管理重要意义、档案收集整理的基本操作流程与技能,以及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的宣传,提高大家的认识,丰富专业知识,激发其工作热情及主动性,从而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促进档案管理水平的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1]刘丽.大数据时代下急救中心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决策论坛——管理决策模式应用与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2016
关键词:人口信息质量管理制度;理论依据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的有效管理及利用,日渐成为提高各种社会活动的功能和效率的重要手段。在信息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建立适应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求的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的动态管理,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必要,转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机制,增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重要手段,更是准确把握人口发展变化的特点与规律,推进人口计生事业全面发展的具体实践。
一、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管理的背景,理论依据及取得的实际意义 。
1、建立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的动态管理,是信息时代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改革创新的重要途径。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城市的不断扩建,人口城镇化的速度加快,流动人口逐年增多,社会的发展致使人民群众的婚育观念和生育行为呈现多元化趋势,群众对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优质服务需求也不断增长,使得原有的静态管理体制的弊端和不足在实践过程中日益暴露出来,传统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方式、手段已难以适应新时期工作的需要。 在新形势下,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就是推动改革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建立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的动态管理,为解决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也为人口信息的管理各项工作提供了便利,提升了工作效率。
2、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的动态管理,是践行科学发展观,转变政府职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客观需要。
以人为本,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的动态管理,全面、准确、及时把握人口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科学分析人口的总体情况、构成、分布、人口素质等一些重要问题以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各项业务指标的运行情况,正确判断未来影响人口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规律,可以为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科学发展提供基础信息支撑,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依据,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的动态管理,对新时期稳定低生育水平,开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局面具有积极意义。 建立以信息化手段为依托的人口信息快速、动态采集机制,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管理,能够改进工作手段,整合业务流程,促进人口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与公安、民政、工商、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从而提高行政效率和决策水平,改善公共服务质量,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实现服务的优质化和人性化、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二、全员人口信息管理的主要内容、特点、
1、全员人口信息管理的内容。《陕西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是陕西省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管理一个成功的典范,《陕西省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等业务软件为其辅助,按照“应用主导、完善体制、优化管理、资源共享”的发展思路,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采集、录入、及时变更人口信息,形成了省市县乡四级人口数据库。通过数据库的查询、统计、汇总、分析等功能实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动态管理。它既包括育龄妇女的生育、节育信息,也包括所有人口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户口性质、流动状态等信息。
2、全员人口信息管理的特点。一是信息全面。信息采集的是所有人口信息,包括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录入的信息不仅包括育龄妇女的各项信息,还包括全部家庭成员的基本信息和计划生育信息。二是信息综合。《陕西省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和《陕西省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由人口信息、信息查询、报表查询、统计分析、系统管理五个部分组成,涵盖了人口基本信息、人口变动信息、育龄妇女婚姻状况、育龄妇女子女情况、妊娠信息、现孕信息、出生情况、独生子女光荣证情况、技术服务信息、引导信息、流动人口信息、统计报表及汇总分析等功能,涉及了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业务。三是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村级采集全员人口信息及每月的变更信息,乡级录入和变更人口信息,形成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上传到省市县三级人口和计生部门,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和公安、卫生、教育、民政、工商等相关部门之间都能互通、共享人口信息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查询、掌握和运用。四是信息呈现动态性。村级每月采集人口变动、出生节育、技术服务、流动人口等方面的信息,并及时录入数据库,实现人口信息的动态管理。五是服务性。利用数据库的各项信息如出生、孩次、性别、人口结构、节育措施等情况来服务人口计生业务工作,并结合人口理论来指导经常性工作;利用数据库的统计分析功能,对人口数据按照不同需要收集、整理、分类,并定期不定期地向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人口信息数据,服务经济社会。
三、全员人口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信息化是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管理,有效整合信息资源,对人口、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1、全员人口信息管理,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实行动态化管理,数据准确,变更及时,从乡、县、市、省到国家的各级计生部门利用数据库一是可以直接生成各类统计报表和各种需要的汇总资料,二是可以实时、有效监测人口计生各项指标的运行,根据各项指标的运行情况来评价一个地方的工作绩效,或是某一政策的实施效果,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
2、全员人口信息管理,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人口信息系统全面、实时的人口信息可以提供并预测人口数量、人口结构、发展趋势及地区分布状况,为应对人口变化对教育、城市建设、卫生、人员就业、社会保障、环境、资源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信息,加大科学决策力度,促进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利用数据库开展人口预警分析,预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趋势,为各级党委政府编制经济、社会“五年”、“十年”发展规划纲要提供可靠的数据,为综合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全员人口信息管理,提高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水平。 全员人口信息管理,是对全员先进行实际信息的采集,然后进行信息录入,对流动人口实行动态的跟踪管理、全程服务机制。利用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将访视或生殖健康检查结果与原籍进行平台交流,并对需要回复的信息及时进行预警。促进了流出地和流入地之间快速、便捷、高效联系,加强了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提高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率。
4、全员人口信息管理,使技术服务更加人性化和个性化。 各乡(镇)、街道围绕日常工作重点,利用数据库现有功能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流动人口管理、奖扶政策落实、社会抚养费征收等方面提供信息引导。每月利用数据库信息及时把应参加新婚培训、预计出生、应施术、应发生育证、应随访、应康检等各类名单分村整理,指导乡镇计生服务中心、村计生宣传员等有针对性的开展上门服务,使管理服务更加人性化和个性化。
四、加快推进全员人口信息动态管理的对策
准确、全面、及时的信息是实施全员人口信息动态管理的基础,这些信息也是人口和计划生育经常性工作的基础,信息采集者和信息应用者的素质是基础中的基础,加快推进全员人口信息的管理,网络的软硬件建设水平是前提,计算机操作员的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综合素质是关键,严格的规章制度是保障。
1、加强网络建设,及时对计算机网络的软硬件进行更新换代。
要进一步完善县级机关的计算机局域网建设,加强基层的信息化办公建设,充分保证各级计算机网络建设能够适应工作发展水平,紧跟时展步伐。硬件维护方面,要以主机房的硬件保障、更新为主,如PC及外设、网络设备、安全产品设备、主机系统等;软件维护方面,要以系统安全、数据备份、软件更新为主,包括系统及工具软件,应用软件以及针对人口信息化的应用需求所提供的咨询规划、系统集成、培训、运营维护等;网络建设方面,要进行整体远景规划、分布建设实施步骤、完善技术支持及服务。通过突出重点,分清主次,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进计算机网络建设。
2、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系统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信息应用水平。
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实施全员人口信息动态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当前虽然大多数人员参加了各种计算机操作知识的培训,或多或少地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知识,但是跟人口信息化对人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差距,精通或熟悉计算机知识及操作技术的人才还远远不够。这就需要加大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训力度和普及力度,在一个县最少保证一季度对计算机操作人员培训一遍,有培训教材、培训制度和考试成绩,使系统各级人员都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会利用计算机指导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人的创造性和计算机应用的潜力。
3、实行规范运作,健全信息化建设工作制度。规章制度是信息规范运作的保障。
要按照国家《县乡两级育龄妇女信息系统(WIS)管理规范》和《基层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引导工作规范》以及省人口计生委信息化规范建设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建立落实各项信息管理制度,如:以服务信息为主的乡、村两级和服务机构月变更、月反馈的机制,实现育龄妇女信息双向良性互动;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实现基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数据信息化管理以及服务站所与人口计生委信息的共享;建立微机室管理制度、网络中心机房管理制度、信息备份制度、工作日志制度、技术资料管理制度、病毒防范管理制度、微机操作员岗位职责、网络信息安全保密系统工作制度、网络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多媒体培训教室管理制度、微机信息引导服务项目、信息保密制度等。
4、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入库数据信息质量。
数据质量是人口信息网络的生命,全员人口信息管理的持续推进依赖于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录入,要通过检查、评估和考核,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要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及其工作职责,落实采集信息签字制度、数据核查制度、信息录入制度、统计上报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同时,落实奖扶平台工作制度,建立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信息库;落实流动人换信息分析制度、信息交换上报制度、流入及流出信息反馈制度和信息交换登网制度;落实对育龄人口优质服务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如妇科病的筛查档案、0-7岁领证独生子女健康检查档案、出生缺陷干预档案、新婚夫妇的培训档案、避孕药具的发放档案等。
5、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促进部门信息交流。
充分利用信息交换工作平台,实现计生、公安、民政、卫生、工商等部门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促进网络信息的综合开发,形成紧密、畅通的信息数据链,切实推进全员人口信息的动态管理建设和信息共享机制建设。
要想改变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就必须要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来改善和提高档案管理工作。利用计算机对人事档案信息进行检索、查询、比较及统计等,有助于对人员的素质状况、人才结构等进行及时准确的分析,为人才配置和预测提供各种数据,为人事工作提供及时高效的服务。
1、大力应用计算机技术,重视信息化建设。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档案进行管理,可以快速便捷的对档案信息进行存储和检索,实现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方便快捷的管理和更新档案资料,使档案管理工作操作使用方便,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工作效率,使档案信息管理更加透明,利于增强全体员工的档案管理意识,也方便单位选拔人才,员工自身也会受益,极大的增强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凝聚员工,为单位创造更多的价值。
2、加强员工对档案的重视。档案管理人员应该采用多种方法和方式来大力宣传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使单位中全体人员都能够清醒的认识。只有全体人员的共同参与,才能使档案管理工作开展顺利,才能使档案管理更加完整,这样也能够及时和准确的更新档案信息。
档案管理,在面临新环境下应当及时作出改变,将原有的模式进行创新。档案管理是企业重要的一部分,本文探讨了在信息化网络环境中如何做好档案管理,及档案管理中出现的缺点提出解决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企业中档案管理以参考。
1 目前在信息网络环境下档案管理中的缺陷
1.1 档案管理意识浅薄使管理水平下降
档案管理中,存在原有的传统模式,我国企业中仍然使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企业中各部门及领导没有对档案管理深入管理,缺乏对信息网络化档案管理的意识。(1)领导及部门没有对档案管理进行人员良好调配,使各个部门都能进行良好的信息化网络档案管理。(2)缺乏相应的档案管理设施,没有良好的档案管理设施就会大大降低了对于档案管理的重视。(3)档案管理设备投资小,使档案管理没有得到充足的资源。(4)档案管理人才的缺乏,有领导及部门因为不重视档案管理,导致人才严重缺乏,没有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是管理严重受限制。(5)对档案管理没有制定好的管理策略,使管理变得盲目。以上是目前信息网络化档案管理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企业的发展。档案管理与整个组织向结合,管理意识的缺乏直接导致整个组织,严重降低了信息网络化档案管理管理水平。
1.2 没有相应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
每个企业、每个部门、每项体系都有其相应的管理制度。在信息网络环境下档案管理由于网络化发展较快,但信息网络化应用在档案管理中的时间过短,导致档案管理体系没有相应的完整的制度,整个体系的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了信息网络环境下档案管理的严重落后,现在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越来越快,国家乃至国际都进行全面的信息化管理,而在档案管理中没有良好的应用信息化的这一大优势,是使档案管理落后的主要原因。电子档案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体系,来制约和引导其更好的发展,它不仅涉及到整个组织的数据流通、数据管理、数据共享,还涉及到整个组织保密工作的进行。一旦电子档案的管理不当,就可能会导致机密泄露给企业、组织造成严重的后果。为了社会的良好、安全、有序的发展起到了消极的作用。
1.3 缺乏专业、稳定的档案管理人才队伍
网络信息档案管理环境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素质要求。然而,由于电子档案的发展历史比较短,当前,很多单位还没有建立专业、稳定的档案管理人才队伍。首先,缺乏专业型档案管理人才。我国的档案管理人才在年龄上出现脱节。对于年龄比较大的管理人员,他们习惯了传统的档案管理,虽然有很多的经验,但是不满足当前网络信息环境下档案管理的需求。对于较为年轻的档案管理人员而言,他们虽然了解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但是缺乏档案管理的经验。然后,新的档案管理环境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更为严格。档案管理人员需要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如网络技术。需要熟悉基础的编程,如能够使用基础的数据库管理软件SQLserver等等。我国的档案管理人才培养体制还存在一些缺陷,导致社会及其缺乏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
1.4 信息安全保障措施不到位
档案信息化之后,相应的数据需要输入到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虽然当前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建立了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然而,安全保障信息措施,相应的保护软件等开发不到位。电脑黑客、计算机病毒对档案信息的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安全保障不完善直接阻碍了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得相关的硬件设施的优势不能得到充分发挥,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计算机的许多功能和特点均未被充分开发和利用。因此,档案信息安全保障措施的开发迫在眉睫。
2 当前信息网络环境下档案管理的有效措施
2.1 提高档案管理意识
为了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最重要的是需要提高档案管理意识。首先,单位的决策部门需要提高档案管理意识,认识到档案管理的战略意义。合理地进行档案管理的技术的投资,推动档案信息化管理。另外,在日常的档案管理中,特别是涉密信息的档案管理中,单位的最高决策者需要直接参与。然后,档案管理人员需要提高档案管理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进行档案管理,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逐渐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2.2 完善法规和管理制度建设
为了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政府与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可以有效地惩治对网络信息安全造成危害的行为和不法分子,有助于网络社区的稳定,有助于推动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另外,政府部门需要设置相关的管理部门,专门处理档案信息管理的相关问题。对进行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企业或组织单位进行资格审查,严格把关,促进档案信息管理环境的有序和健康。
2.3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各单位都应该重视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首先,相关单位应该定期组织专兼职档案管理员业务培训及外出学习,使档案管理人员能够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手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在档案管理人员的选聘方面,单位要严格把关,选择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人才参与档案管理,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在中职卫校人才培养中,将档案人员培养纳入学校人才培养计划。
2.4 加强档案管理技术建设,加强安全保障
数字化设备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础。然而,我国极其缺乏相应的数字化设备,针对这个问题,单位特别是类似中职卫校财政全额拨款单位,应争取政府的政策及财力等支持,推进档案管理技术的开发。单位要重视网络技术的开发,使档案信息共享的安全得到保证。例如,学校可以通过借助软件开发公司的技术力量,尽可能的为软件开发公司提供自身的组织信息,推动安全保障技术的开发。
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方面的应用,促进了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目前,我国各级别的档案馆(档案室)除了收到一些传统的纸质档案外,还会接收大量的数字档案。近年来,这些档案馆(档案室)每年接收到的数字档案的数量呈快速的上升趋势,数字档案系统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整个数字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也变得比以往的复杂。由于数字档案信息的管理涉及到信息采集、传递等多个操作,而影响这些操作的因素又较多,所以对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性管理十分重要。
一、数字档案信息化相关信息简述
1、目前我国数字档案信息化的发展。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逐渐使用,并呈现快速发展趋势。由于电子文件的大量产生以及档案馆(档案室)中纸质档案的数字化速度的加快,导致了档案实体与所包含的信息内容加速度地增长,档案工作本身也随之发生变化,实体档案信息管理与数字档案信息管理彻底分离。目前,数字档案信息管理已经逐步建立起全国、全省性的档案目录中心和真正意义上的数字档案信息中心,从档案实体中分离出来的档案信息更是惊人地增加,人们更多地将从网络中获取档案信息,而档案实体将会从直接利用中脱身,只充当原始凭证和信息法官的角色。
2、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目前,数字档案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因此对数字档案信息进行安全管理十分重要。通过对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除了防止信息丢失以外,还能够激发其有效性,对实现信息化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进行安全管理时,需要建立相应的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并联系实际制定规范的操作和管理体系。同时,对数字档案信息进行安全管理对技术也有很高的要求,良好的技术是保证数字化管理过程正常运行的前提。此外,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是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对人员进行合理的分配和管理也十分重要。
二、我国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目前,我国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整体上安全意识薄弱,对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并没有重视起来。很多工作人员在使用数字档案进行信息查询时,没有想过这些数字档案信息可能会由于一些问题消失,更不会去想如何能够保护这些信息的安全。作为数字档案信息的管理者,他们安全意识的缺乏,导致了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缺乏坚实的基础,不利于信息的安全管理。
2、管理环境较落后
我国数字档案信息管理的基础设施和运行的环境条件比较差,由于我国在该方面投入的资金较少,导致放置数字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机房安全等级低,条件差。在这种形势下,很多档案馆(档案室)的设施都设置在普通的办公室里,这便给系统留下了安全隐患,不利于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
3、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国当下的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缺乏完善的制度,导致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虽然我国大多数档案馆(档案室)都制度了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但是这些制度存在很大的不足,并缺乏执行力度。在现有的安全管理制度中,很多制度都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而制定的,互相抄袭的现象很严重,这便导致制定出来的很多制度都与本档案馆(档案室)的实际情况不符,出现了制度与管理工作脱节的现象,执行力度低。
4、管理水平落后
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水平落后,主要表现在工作岗位、操作人员和操作系统方面。工作岗位方面,由于缺乏明确的职责规划,导致业务操作的权限出现混乱的现象,工作人员越岗、代岗的现象十分严重。从操作人员的角度看,很多操作人员擅自使用计算机进行一些私人操作,他们在计算机上安装与工作不相关的软件等,造成计算机系统程序被更改,不利于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在操作系统方面,一些计算机系统没有进行密保设置或者设置的密码过于简单,使得很多非工作人员使用计算机,他们操作的随意性很容易造成信息的丢失,此外,一些工作人员的不规范操作,也对数据的安全性带来威胁,严重时会导致操作系统的崩溃。
5、专业管理人员缺乏
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前提是有一批专业的管理人员,他们不仅熟悉计算机知识,还能熟练地掌握档案管理工作,但是目前我国相关部门缺乏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我国目前的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比较低,他们所掌握的的知识都比较陈旧,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数字档案信息管理的需要。
三、完善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性管理的措施
1、提高档案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
首先,作为档案人员,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十分重要。档案馆(档案室)应该定期组织宣传教育,数字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维护需要所有档案人员的参与,因为每一个档案人员都有可能在不经意之间泄露档案信息,因此要对所有的档案人员进行安全意识的培训。其次,要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防护能力,数字档案管理人员要有相应的安全防护技能,要会对秘密信息进行加密、定期清理计算机、灵活运用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并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此外,档案人员还应该了解保证数字档案信息载体物理安全方面的知识。
2、健全相关制度
要保证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顺利进行,必须要有相关的制度来进行规范指导。首先,要健全确保安全的法律法规体系,目前我国已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法律法规来保证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维护国家的公共利益。其次,要完善管理制度,用规范的管理制度来约束数字档案的形成、归档、保管、利用等环节,在每一个环节上用技术和制度相结合的方式堵住信息失真的隐患。
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硬件设施的建设是保证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物质基础,没有优质的硬件设施做后盾,就不会有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完善基础硬件设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挑选优质数字档案信息的存储设备,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符合实际需要的存储介质,目前我国许多档案馆(档案室)基本上都采用光盘刻录技术;二是数字档案信息备份系统的完善,为了防止因操作失误、硬盘损坏、计算机病毒及自然灾害等造成的数据丢失,必须有计划地开展备份工作;三是数字档案信息传输设备的建设,网络的硬件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网络布线、交换机、集线器、网关设备等等,所有的这些网络设备都存在着因自然老化、人为破坏和电磁辐射所带来的安全威胁,因此要加强对数字档案信息传输设备的管理,定时检修、及时更新并由专人负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