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态工程特点范文

生态工程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态工程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态工程特点

第1篇:生态工程特点范文

关键词:生态理念;水利设计;应用

0 引言

在我国社会经济得到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环境污染与气候问题,如沙尘暴、水体污染、全球变暖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让自然生态遭受严重破坏,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1]。水利工程作为合理分配水资源并保障人们正常用水的民生项目,在防洪救灾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水利工程设计中融入生态理念,不仅有助于减少水资源浪费,也可以降低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率,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在水利设计中需要做好与生态相关的评估工作,并合理引入生态理念,进而达成水利工程科学发展的目标。

1 生态理念应用于水利设计中的的特点与意义

1.1 生态理念在水利设计中的应用特点

(1)可持续发展的特点。水利工程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我国推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项目。在水利设计中不仅应该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应该从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分析,保障子孙后代的利益。在水利工程设计中应用生态理念,能够促进人与生态的和谐发展,并达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2)经济性的特点。水利工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当地的经济,水利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制定带动经济的科学方案,例如可以适当开发旅游业等。而引入生态理念有助于减少资源的消耗,促进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且有效保护当地自然环境,以更好地发挥水利工程的经济带动作用;

(3)自然性的特点。生态理念的主要特点就是自然性,即尊重基本的自然规律[2]。水利工程建设与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关系,而水利施工势必会影响周围环境。因此在水利设计时需要综合分析当地的自然因素,将对自然环境的损伤控制在可再生范围内,进而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同时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

1.2 生态理念应用于水利设计中的意义

我国近年来加大了对水利工程的需求,而水利工程在防火救灾以及发电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水利工程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用水、用电需求,在促进本地经济发展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在水利工程的设计阶段,应该充分了解施工场所的生态环境来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生态平衡被破坏的情况。而若水利工程影响到施工区域的生态环境,不仅会让这个地区出现环境恶化,也制约了水利工程各项功能的发挥。水利工程要想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就需要在设计阶段引入生态理念。生态理念在水利设计中的应用符合保护生态环境的需求,也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途径。此外,水利工程的设计将生态理念作为指标,并结合自然发展规律,有助于维护施工区域的生态环境,并促进水利设施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 将生态理念应用于水利设计中的具体策略

2.1 河道改造中生态理念的应用

河道改造作为水利工程的重要部分,在水利设计过程中应加强对该部分的重视,并且分析河道改造对整体工程的功能影响。同时设计人员也应该结合生态发展的要求,制定出合理的河道改造方案,在不影响水利工程整体功能的同时维持河道的安全运行。在进行河道改造过程中,也需要分析河道两岸的植被、水量疏浚等因素,依据生态平衡的理念,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改造工作。生态理念的应用不仅可以让水利工程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也可以拉动当地的旅游业,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参观,以建造优质的民生工程。

2.2 发挥水文工作的理论支持作用

生态理念在水利设计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发挥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也可以发挥水文工作的理论支持作用。水利工程中水文工作的开展可以收集多方面的资料,并为水利设计提供参考。而各类水文资料能够促进生态理念的应用,并在水利施工中全面贯彻这些理念。因此,水利设计者应该与水文部门密切配合,而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应该做好水利设计与水文勘察两方面的协调工作。随着我国各项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也让水文设施与技术不断得到完善[3]。水利工程中应该及时引入了多种全新的技术与设备,保障采集资料的科学性,进而更好促进水利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应用。

2.3 建设堤岸过程中生态理念的应用

水利工程中堤岸的建设作为关键项目,在该过程中引入生态理念,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水利工程的生态功能。在建设堤岸过程中应该改变原有的设计与施工理念,并结合与经济相关的指标,构建完善的经济与生态环境评估体系,重点对建设堤岸过程中的经济性与生态特性进行评估,保障两者的协调发展。建设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规范,避免出现以破坏生态平衡来提高经济指标的行为。此外,在建设堤岸前期设计者应该全面分析施工区域周围的环境,在设计过程中体现相应的生态指标,以保障堤岸建设的经济性与稳固性。

2.4 提升水利设计者的整体素质

水利设计者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最终的施工质量与安全性。要想将生态理念充分融入水利设计中,首先就需要提升水利设计者的整体素质。这就是说,水利管理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水利设计者自身素质对水利工程的影响,并制定科学的水利设计人员培训计划,并增强培训力度。同时多开展生态环境评估工作,进而促进水利人员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而水利设计者也需要加强学习,将生态理念合理应用于设计方案中,以保障水利工程中生态保护工作的切实落实。

3 结语

水利设计工作与水利工程的后期运营有直接关系,而生态理念在水利设计中的应用也引起了多方面的重视。在水利设计中设计人员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并且增强生态保护的理念,结合生态理念应用于水利设计中的的特点来制定水利设计方案,以促进生态环境与水利工程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立宣,杨清义,贾海滨.生态理念下的水利工程设计研究[J].科技资讯,2013(13).

第2篇:生态工程特点范文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原则;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功能

水利工程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且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它的建设具有时展的必然性。近年来,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不断增多,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进而引发一系列问题,这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要求是不一致的。要改善这一状况,就要保证水利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与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相符。

1生态水利工程对河流的影响

水利工程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生产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水利工程历史悠久,在产生的初始阶段,它的主要作用是灌溉、防洪和发电等,为社会生产的顺利进行提供支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水利工程的发展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从建设角度来讲,水利工程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有了明显的改善;从社会效益角度来讲,水利工程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重要,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得越来越紧密。但是,在水利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今天,生态环境破坏问题越来越突出,导致河流自身的多样性、连续性等特点遭到破坏,河流的水深、水温、流速等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当前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下,水利工程建设必须遵循节能和环保原则,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中心,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全面发展,并将对河流造成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尽可能地保持河流的自然形态,遵循自然规律,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完善。

2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现阶段,水利工程建设的最主要目的就是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问题和防止旱涝灾害发生。但是,相关部门过度关注上述方面,忽略了自然生态平衡的动态化特点。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是通过其自身的自我调节实现的,那么从这方面来讲,要维持河流的多样性,就必须加强对生态文明的调研和评估,对河流生物进行全面的调查,并将其纳入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方案的考虑范畴。在完成这一部分工作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提高河流周围土地的利用率,注重对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优化,尽可能地减少河流两岸的占地面积,并对河流流段水平流量的数据库进行合理分析,进一步优化水利工程的建设结构,从而提升水利工程的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另外,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河道破坏的自我恢复也是十分有利的。

3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3.1经济性和安全性原则

当前,虽然人们对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多种多样,且不同的河流有着不同的水利工程设计类型,但是,无论哪一种水利工程,在对其进行设计时,都要遵循安全性和经济性原则,这是水利工程发展完善的客观要求。在对生态水利工程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要深入施工现场,仔细评价河流总体水质,并对可能影响工程建设的因素予以充分考虑。此外,还需要了解河道的走势和水流所携带泥沙的搬运、堆积状况。只有掌握了全面的信息资料,才可以保证水利工程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不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才可以延长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进一步提升其安全性和经济性,且便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2水体内部环境的多样性

自然界的生物是具有多样性和相互性的一个循环系统。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如果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种类较多,那么生物的种类也必然很多,这一地区的生物食物链也就更加复杂多样。从这一层面来讲,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时,设计人员就需要掌握河流近期和未来的水文状况,并全面了解本地区生物种类与生态环境的具体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水利工程的设计方案进行生态影响评估,联合相关专家对设计方案作最后的评估和预测,分析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从而保证方案设计不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提升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效益。

3.3河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

与过去传统的水利工程相比,现阶段的水利工程除了要考虑最基本的要素外,还需要在设计过程中重点考虑河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人为作用所修建的水利工程对河流系统自我修复功能的影响十分有限,只有自然作用在经过了长期的选择之后所形成的河流生态圈才具备这一功能。基于此,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时,不能片面地夸大人为作用,要综合考虑水利工程建设、大自然的生态状况以及生物圈。这样,不仅可以对生态系统起到保护的作用,还可以大大降低工程建设成本,进一步提升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4从整体上把握景观尺度

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时,需要考虑水利工程自身的特殊性。这是因为大多数水利工程建设都是在河流流域开展的。因此,要从整体上把握景观的尺度,并且综合考虑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此外,还要依据水文系统合理地设计景观,不能单单从一个角度去分析,而要从生态环境的不同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4总结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多。水利工程是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在对生态水利工程进行设计时,需要结合河流特点、地形特点和水文特点等多方面因素,从整体上把握,遵循相关原则,确保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使水利工程在最大程度上发挥自身价值。

作者:霍华山 单位:酒泉市三木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赵灿.浅谈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方面的基本原则[J].工业C建筑,2015(21):43.

[2]侯东平.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设计原则[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5,6(06):200-201.

第3篇:生态工程特点范文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 河道综合治理体系 环境保护

在现代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水利工程是一个新的分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生态水利工程认为水利工程建设不仅要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需求进行满足,还需要保护好水生态系统,使得健康环保和持续性发展的水利工程得以建立。虽然当今社会科学在不断的进步发展,但是大家也明白了,虽然传统意义上的水利工程能够使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得以满足,但是,实际上这样的水利工程将重点放在了假设经济和促进社会发展上,但却没能很好的注意到河流生态系统自身也具备规律性和特殊需求的特点,这样由于水利工程建设使得河流生态系统功能得到退化,既不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还会对后世子孙的发展造成危害。在以后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用切实的重视起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着眼于全球,对生态水利工程、河流生态建设及河流环境立法进行考量,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中传统的防污染技术、循环经济模式及综合水资源管理都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

一、提高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原则及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在不断的开展,同时基础设施也逐渐得以完善,特别是大型工程的建设,近现代以来,这样的大型水利建设工程大量的得以运用,造成了很多自然河流渠道化和非连续化的现象,另一方面,河流的栖息地面积在不断的缩小,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河流生态系统,许多生活在河流中的鱼类不得不离开河流寻找其他合适的生活场所。因此,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其前提是必须要做到对生物群落多样性的维护,尽最大努力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所以,大家必须要认识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才是水利工程兴建的目的,绝非是破坏。要想实现对生物群落多样性的保护,具体的措施是在生态水利工程开展之前对生物群落动态和环境进行监测,事前生态系统监测一般情况下可借助下面两种方法得以进行:其一是对生态变量的最优值进行监测,其二是对生态变量的最低值进行监测。以得出的这两个生态变量值为基础,在二者间形成一个关于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后包络图。然后,将反馈调整式的设计方法用于生态水利工程中,不断反复循环的进行设计、执行、监测、评估、调整的操作流程,以保证生物多样性不被破坏。这是一种以监测为基础的反馈调整式的生态水利工程的总体方案设计,首先是对工程的设计、执行以及管理,再是评估工程以及周边环境影响变量,接着针对水利建设带给生物植被的影响进行定量评估,最后,针对上述情况进行调整。依据这样的水利工程设计方法,能够从根源着手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周边生态环境受到的生态水利建设工程的破坏。还有一种方法是直接引进鸟类、鱼和其他物种或是在岸边进行人工植被的种植。促使河流异构性形式的提高,在最大程度上使其与自然河流地貌学原则相符合,提供良好的条件以为生物群落多样性的保护提供保证才是生态水利工程的重点所在。

二、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性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我国传统哲学关注的重点,直到现在我们依然努力追求这一点,力图切实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为,这是对崇尚自然,遵循自然法则的哲学的建筑理念的反映,事物之间总是存在着互相牵制、作用的关系,这也是当今社会和谐共存发展理念的贴切反映。要在对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性做到切实遵循的基础上进行生态工程设计,也就是说在原有的生态系统中自然设计和组织功能以及自我修复功能的基础上,生态工程设计主要是发挥辅的加工作用,以尽量实现促进人力与自然力相互和谐得以实现的水利工程设计。

在设计生态水利工程时,设计师要对两个方面进行考量,一方面是流域的水质水文、土壤、地貌特征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是植被种类、生物种类及其密度等的生态价值。同时,设计时还要考虑到如何防止外来物种的引入,以避免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生态水利工程的建造不是为了对环境进行改造,而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所以,在建设水利工程时,工作人员切不可本着用“人类的力量去改造大自然,树立新工程”的概念。人们要学会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合理的利用,使其能够服务于人类社会,进而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赢。水利工程的建设,必须要对河流的自然属性做到尊重,因地制宜,以保护为前提对其实现生态开发。

三、景观开发的整体性原则

首先,大家应当知道水生态系统是一个大的系统,它包含了生物系统,一般水文系统和人工系统工程设施。

作为人类活动的一部分,一般的水文系统与生物系统相结合,最终形成天然的生态系统。形成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水域的生态系统。同时,还必须重视水栖息地的环境波动流动性和随机性的特点,河流淤积的变化和运动将引起侵蚀的运动,这些运动将对生态水系统造成严重的污染后果,人类的生活环境也因此面临巨大的挑战。所以,在进行对水利工程的景观开发时,要从长远的角度看问题,不能只着眼于目前的盈利而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即是,要注重景观开发的整体性。

在开发生态水利工程时重视整体性原则的具体表现为:(1)注重流域特点。由于河流不断流动,在不同的时间内河流的流量和水位等水温特点都呈周期性变化从而对生物的迁徙和群居都造成了不同的改变。(2)要注重生物包括植物和动物的分布区域和生存环境的变迁。(3)要准备好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周边环境进行长期监测、评估、调整的工作。因为环境的变化不是短时间内骤变的,而是循环渐进的。向蝴蝶效应般在时间上需要漫长等待,而对整体环境带来的变化又有可能是大家所无法想象的。因此,要基于以上整体原则进行水利生态工程景观的开发,不能以破坏环境为前提。

四、结语

由于传统的河道治理工程难免会加重环境负担,而且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水利工程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重目的。大家只要认识到生态环境与水利河道之间的关系,才能最终在河道治理中应用到生态水利。

参考文献:

[1]谷晓存,刘景春,吴庆伟.城区河道治理与环境协调共处的

第4篇:生态工程特点范文

水利工程是一项浩大的土木工程,工程建设涉及道路修建、场地平整、取土采料、大坝基础、岸坡开挖、弃土弃渣堆放、移民安置等项目。具有土石方量巨大、占地范围较广、施工周期较长、弃渣量多、点线布置等特点。例如北京市永定河生态治理工程,河段治理长度M.2km,土方开挖455.6万m3,回填种植土148万m3,绿化面积278万m2,整个工程区域面积达608hm2,充分体现了上述水利工程的各项特点。因此,在土石方量巨大,施工范围广的情况下,水土流失在水利工程中变得不可避免,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水土流失以点状、线状分布

水利工程场内外的施工道路线路长,道路布设多沿江河两岸布置,施工中土石方易滚落至下游,占压植被,甚至滚落入河,破坏沿线植被,形成边坡,造成水土流失。同时,大坝、料场、渣场及生产生活等设施呈点状布设,大坝坝基、岸坡开挖、场地平整、料场开采、弃渣堆弃均将扰动原地貌,破坏占压植被,形成面,引发水土流失。

1.2破坏占压植被,经扰动后增加植被恢复难度

水利工程占用林草地大,工程占地不仅破坏了原有植被,而且改变了其利用现状,而且水利工程中有大量的永久占地,永久占地被硬化或建筑物占压,难以恢复植被,使原有水土保持功能损失。同时,经施工扰动后的地表被压实,且多为土石混合,使土壤肥力下降,增加植被恢复难度。

1.3土石方量大、弃渣多,人为水土流失严重

水利工程的特点决定了工程本身会产生大量的土石方挖运。例如北京市通州区运潮减河治理工程,其土方开挖量为303.54万m3,土方回填量为28.42万m3,弃渣量为123.73万m3。大量的土石方挖填、堆弃不仅形成面,为水土流失创造条件,而且松散堆猹体成为人为水土流失的重要源头。

1.4工程项目多,水土流失形式多样

水利工程项目涉及道路、场地平整、土方开挖回填等众多施工项目,因工程施工可能引发的水土流失形式多样,主要表现为由水力和重力作用引发的滅蚀、面蚀、沟蚀、山洪侵蚀、崩塌、滑坡,甚至可能引发石洪、泥流。

1.5水土流失重点时段为施工前期

水利工程在“三通一平”等工程施工期为土石方挖填的高峰期,在项目施工的同时,水土保持措施尚未实施或未完全发挥固土保水的功能,地表面,是水土流失的重点时段。

2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几项技术

我国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建设主要以工程措施为主,措施布设先是满足主体工程的要求,对不稳定边坡、堆体、场地等扰动区多采用工程治理,导致水土资源保护、生态措施没有得到有效落实,防治模式难以满足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形成的要求。按照生态修复理论,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应注重保护、转变观念、重视改良、合理配置重建结构。下面通过北京市永定河生态治理工程这一案例,分析几种主要的生态修复方法和措施:

2.1保护表层种植土,确保生态修复植物重建旳土壤资源

土壤是生态修复措施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土壤资源的数量、质量同生态修复的效果密切相关。在水利工程“三通一平”等工程施工时,表层种植土往往同开挖弃渣堆至渣场,或被回填掩埋,因开挖、回填施工具有不可逆转性,在后期迹地生态修复植被重建时,短缺的表层种植土成为重要制约因素,直接影响到植物措施实施的质量,甚至能否实施也是个问题。因此,开展表层种植土收集储存是水利工程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重要前提。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历史悠久,河道经过长时间逐渐形成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沙坑,由于坑壁陡峭,大部分卵砾石地表,部分地段分布有杂填土,因此,在河道主体工程施工之前,特别区分了杂填土和原有种植土,将杂填土运弃后,留下了原有种植土,为后期绿化工程做好了准备。

2.2减少生态植被的破坏,维护其原有生态系统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减少对现有生态植被的破坏,维护其有生态系统是最有效的生态修复途径。水利工程施工扰动面大,原地表植被被扰动破坏后,将散失其生态功能,被施工地所取代,不仅造成水土流失,而且增加植被重建难度。水利工程施工虽然在征地红线范围内进行,但并非红线范围内可以随意进行施工扰动。施工中应避开植被良好区,控制施工占地,提高场地重复利用效率》在永定河河道治理过程中,由于工程的三家店水库段属于植被良好的地段,为了避开施工临时占地对现有植被的破坏,于是将施工临时占地往下游移动了800m,同时对土方开挖回填重新平衡,避免因施工临时占地位置变化造成工程投资的增加。

2.3转变治理模式观念,采用新型生态修复技术

边坡遍布水利工程施工现场,根据所处位置和其重要性多采用喷锚等工程措施防护,此类工程措施虽然保证边坡的永久稳定,但改变了土地利用类型,降水难以渗人,隔离了原边坡的水汽微循环系统,生态系统难以自我恢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喷混凝土、植生槽等新型技术巳成为开发建设项目生态修复的主要技术方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永定河河道生态治理采用了新型的护岸材料,主要以连柴柳枝与各种柔性护岸相互结合,柳枝可用作护岸中的栅栏、筑堤的材料,也可以当作附生海苔的材料使用,这些枝条也被称作“柳木"或“枝柴”,可形成连柴栅栏植物护岸的形式。加工连柴栅栏需要长度约为1.5?3.0m、直径10?25mm的枝条,并需要应用活木桩(长度约为0.8m)、死木桩(长度约为0.7?0.9m)和粗麻绳若干(直径5?30mm)对连柴栅栏进行锚固。这种新型的生态护岸,可促进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交换,滞洪补枯、调节水位,恢复河中动植物的生长,利用动植物自身的功能净化水体。这种护岸既能稳定河床,又能种植芦苇、菖蒲、鸢尾等高等级的水生植物和水柳等根系较为发达的树种等水边植物,形成自然的水陆过渡带,使河岸趋于自然形态,从而更好地形成河流生物链,同时,水边植物可以削减波浪对河道冲刷影响。

2.4综合恢复,重视土壤改良和植物配置

在传统的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建设中,人工植物措施类型和植物物种单一,缺乏多样性,同时,土地经施工扰动后,土壤板结,肥力降低,有机质减少,直接恢复植被将影响其生长效果,以至植被恢复后生态效益低下,易退化。如在水利工程网格梁植草护坡施工时,在网格梁完成施工后,未经土壤改良便散播单一草籽,其边坡生态效果极差。因此,实际施工中,应在网格梁内先进行除杂整治,然后覆盖种植土30?40cm,选择狗牙根、紫花苜蓿、三角梅、黄花槐等进行草、灌配置,效果会非常好。要注意的是,在植被重建前,应对施工迹地进行除杂清理,所有植物根系、种籽需建植在肥沃的种植土上,以保证植物生长效果。

2.5用于水利工程生态修复的植物物种

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植物物种的选择上,应遵循以下原则:植物物种应适合项目区的自然环境,同当地物种不互克;耐贫瘠、耐干旱、抗逆;速生、管理粗放,应优先考虑能固氮的物种;生态效益明显,兼具景观观赏性;在不同区域的建植时,应考虑植物根系对工程的影响。永定河河道生态治理工程的植物景观设计理念是形成以溪流湿地为主的生态景观带,故此在地被植物材质的选择上,主要选择了适合沙质土壤条件的地被植物,如紫花地丁、二月兰、麦冬等,这些地被具有耐瘠薄、生命力强等多种特点,便于后斯粗放式的养护管理。在植物材质的应用上,以混播为主,打造大色块的大地景观效果,形成单一色调,多种材质。同时,将河道根据三年一遇洪水线划分成多个区域,根据植物的特点合理布置,力求体现自然生态的设计理念。护坡覆土较厚,土壤条件干燥,故此以各种旱生草本组合搭配灌木,形成大面积单一色块的地被植物效果。三年一遇洪水线以上覆土相对较厚,且离水面有一定的距离,相对来说比较干旱,故此种植主要以灌乔为主。乔灌下较阴处,种植耐阴的单一品种,如麦冬、二月兰、白三叶等。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种植各种旱生草本组合,形成缀花草坪。三年一遇洪水线以内土壤条件比较湿润,种植以各种湿生组合为主,局部种植单一开花植物品种,如马蔺、鸢尾、花叶芒等。湿生组合以开红花植物为主,主要为红蓼、红花酔架草、沼生柳叶菜按2:1:1的比例混播。湖岸线高程1.5m内搭配多种挺水及浮水植物,丰富水面景观,形成了门城湖、莲石湖、宛平湖、晓月湖等几个重要湖面景观。主要的植物品种有荷花、荇菜、再力花、梭鱼草、凤眼莲等。

3结论及建议

第5篇:生态工程特点范文

关键词:林业;重点工程;意义

一、对林业生态工程的认识

(一)林业生态工程的含义

林业生态工程是随着林业发展战略转移、国家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需求而通过继承、交叉形成的一门新的工程。它是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科学与生态工程原理,针对自然资源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从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的以木本植物为主题,并将相应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群人工匹配结合,进而形成一种稳定而高效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过程。

(二)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的内容

林业生态工程包括以下内容:林业生态工程的总体布局与规划,生态环境与空间分布,立地划分与适地适树,不同区域环境、资源及林地利用特点,树种选择与林分组成,整地与造林方法,合理密度与密度控制,幼林抚育、防护林的林分定向培育,以山系、水网、流域等为单元的生态防护体系的构成与特点,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农林复合、农田林网、河岸道路防护、灾害地植被恢复、海岸防护等防护林的配置与构建技术,干旱、盐碱、风沙、干瘠、钙积层等技术问题。

(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的特点

从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林业生态工程的核心就是在对生态理论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根据生态理论,以生态环境改善为目标,通过工程措施即进行系统设计、规划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信息反馈关系及控制机构所进行的林业生态建设。此工程旨在坚持土地资源优化组合的原则,通过大力植树造林,全面保护和科学经营现有森林,合理调整森林的分布格局和功能结构,来充分发挥森林改善生态环境、抵御自然灾害的生态功能。

二、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一)系统论原理

人工生态系统的建造调控,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很多个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有机整体又具备特定的功能,这就是系统论的含义,这个含义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所提出的。

(二)整体性系统

一个稳定高效的系统必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要具有适当的量的比例关系和明显的功能上的分工与协调在各组分之间,只有这样才能对系统转换功能的能量、物质、信息、价值进行顺利的完成。

(三)有序性结构

有机的生态系统要具备对自然或者人为划定的明显边界,明显相对的独立性是边界内的功能所要具备的。

(四)综合性环境因子

很多环境因子在自然界中的计算单位都是独立的,生物中每个因子都能够对其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林业生态工程中,综合和单因子影响的作用有着很大的差异。在林业生态工程研究中,对多因子样进行综合评价是相当重要的。

(五)食物链原理

生态学的重要原理就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绿色植物作为“生产者”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于植株之中。以植物或动物为食的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是“消费者”,而低等生物作为“分解者”又会将植物和动物的残骸进行分解,吃和被之间的关系就形成了食物链关系。

三、实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的保障措施

(一)加快林业生态工程体系建设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必须以林业六大重点工程为依托,才能发挥其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在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中的独特作用。要按照建设好生态安全、国土安全屏障的要求,实施好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就黑龙江省而言,更要抓住《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规划与经济转型规划》实施的契机,争取扩大天保工程覆盖范围。同时,应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工程成果,在重点生态脆弱区和重要生态区位,适当增加安排退耕还林任务,并与林业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确保退得下、稳得住、有收益。防护林工程要落实规划、优化结构、完善体系、提升功能。同时,加快荒山荒地造林绿化步伐,加快速丰林、碳汇林、能源林、珍贵用材林等基地建设。

(二)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加强优良品种培育、困难立地造林、森林抚育经营、生物资源开发等科技攻关,尽快破解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中的技术难题,力争在林业生态作用发挥、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林业生态服务功能强化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启动“林业科技引领计划”,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地区间林业科技资源的优化整合,探索建立以提高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效率为核心的科技支撑保障体制。

(三)提升林业工程装备水平

研究制定有利于增加林业生态工程投入的政策措施,吸引多方资金进入林业工程机械制造领域,落实林业机具补贴政策,推动林业机械的广泛应用。 支持林业先进设备技术研发,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林业设备和技术,培育大型林业装备企业集团,提升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要求相适应的装备制造水平。

(四)提高涉林工程技术人员素质

林业生态工程项目不是由林业部门一家来实施的,而是涉及到农业、土地、畜牧、水利水保、公路、民政等多个部门;也不仅仅只涉及林业专业知识,还涉及到农学、农村社会学、环境保护学、水利工程学等多专业技术领域。因此,提高参与林业生态重点工程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显得非常重要。加强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乃至林区农民的培训,不仅能保障重点生态工程的顺利的实施,还能促进农民致富、林区发展。由此,不仅能实现林业生态建设的预期目标,而且使林业的发展真正融入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大潮之中。

结速语

生态林业是遵循生态经济和生态规律来发展林业,是充分利用适当的自然资源促进林业发展,并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创造最佳状态环境的林业生产体系。它是多目标、多功能、多成分、多层次,也是组合合理、结构有序、开放循环、内外交流、能协调发展、具有动态平衡功能的巨大森林生态经济系统。我国地域辽阔,气候环境多样,森林资源种类繁多、结构丰富,生态林业发展潜力巨大。

参考文献

[1] 臧晓英.浅谈生态林业的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J].新农村(CN23-1552/S),2011(12):66,77.

第6篇:生态工程特点范文

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主导思想是,通过加大林业的发展力度推动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时确保农业、牧业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满足现展需要的同时,又不能以损害下一代人的生存环境为代价;在林业工程发展的过程中使用科技手段,通过合理的区域性布局对林木的种类、树木的结构以及林业的经营方式等,以生态系统作为林业系统的发展核心、以自然环境的保护作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林业发展的潜力以及方式,逐渐完善生态系统,提升社会的稳定性。

1.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所谓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指持续、稳定、适度以及协调的发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加强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与使用;加强社会的管理秩序,最终达到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生态平衡之间的循环。同时在伦理方面要严格的遵守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主要包括有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主要是通过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对环境的保护,进一步达到社会的文明与公正,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1.2效益一致的原则

就现阶段我国的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目标来讲,主要是可以使林业拥有强大的自然在生产以及社会在生产能力。并且在生态效益等方面做到生态的在生产,尽可能的确保林业的资源的自然生长速度略大于社会发展对林业资源的利用速度;同时在经济效益方面也是要是经济的再生,主要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生产收入要大于社会发展的支出,这样可以有效的增加林业扩大在生产的实力。

2现阶段生态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对生态林业发展重要程度的认识

林业工程的建设是一项具有时间长、困难多的等特点的工作,但是相关的建设人员这种特点缺乏认识,更没有让人民意识到林业工程建设的重要性,这就造成了很多地区并没有将林业工程的建设列入到政府的发展规划中,导致林业工程建设工作进行速度慢、建设工作不扎实缺乏必要的支持,同时也没有得到全体人民群众的认可,经常会有毁林情况的出现。

2.2对于林业工程的建设来讲,这是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生态工程

但是由于进行林业工程建设的地区多处于经济落后、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这些地区的特点就是国家投入少,建设经费严重不足,同时补助成本偏低等,这就对工程的正常进行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并且随着林业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资金问题也会越发的突出。

3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策略

在进行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时,需要牢固树以生态经济思想提升林业工程建设的造林,防止病害等;同时也需要做好科学的发展规划,对生态林业建设做好全面的部署;重点加强管理职能,对已经建好的生态林业工程进行保护以及维护;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对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从而进一步确保林业工程建设的进行,保证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

3.1建立起生态经济的思想

对于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项目来讲,这是设计到自然、经济以及社会等诸多方面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生态林业工程进行的过程中如果使用某一领域的单一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法对其进行管理、指导,则是一定不会成功的。实践表明,只有从生态经济系统的综合性、整体性和协调性出发,追求综合效益最佳,才能既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又可在生态环境的改善中促进经济的发展,达到生态经济的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3.2要做好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总体部署

在对生态林业工程建设进行总体部署的工作中,需要根据不同区域内的工程建设规模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采用因地制宜的方式,选取最适宜更重的树种或是林种进行科学合理的耕种。

3.3全民行动进行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

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成功与失败的主要因素取决于人民群众。所以,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首要的任务就是做好宣传工作,加强整个社会对于林业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强林业建设方针、政策和措施的制订工作。充分调动各行业各部门的积极因素,按统一规划,协同共建的原则,实行“各负其责,各负其费,各受其益,限期完成”的政策,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实行“护、造、育、用”相结合,坚持多林种多功能的经营方向,林工商综合经营,给经营承包者以真正实惠。

3.4加强国际合作,积极争取外援

第7篇:生态工程特点范文

关键词: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问题

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中,生态环境在日渐恶化,生态环境的恶化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它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更加剧了社会发展和经济的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把生态环境问题放在首位,加强对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因为它对改善生态环境有重要的意义,林业的生态工程建设能够有效的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特别是对于一些沙漠化的地区,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更具备重要的意义,维持整个生态的平衡,让人们生活的环境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1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1.1生态工程规划问题

现目前,我国很多民众对林业的地位没有很好的认识,所以必须对林业发展的重要性进行宣传,让更多的民众了解到林业的重要性,在我国的生态系统中,林业生态建设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就现目前我国林业发展的现状来说,我国国民对林业的发展缺乏最基本的认识,这为国家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带来了阻碍,也让林业生态建设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所以为了提升林业的地位,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宣传教育,让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得到更多力量的支持[1]。

1.2林业生态工程质量问题

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质量问题是最严重的问题,同时也是备受关注的点。很多地区在实行林业生态建设的时候,想在短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效果,采取一些比较极端的措施,比如短期内退耕面积过大、退耕速度过快,这种状况会导致良种的生产供应不足,这给很多劣质种苗供应商提供了机会,提供一些质量不过关的树种,浪费了成本。有的地区在没有任何技术指导的情况下,盲目的进行种植,让造林的质量受到影响,这些种种现象都是;林业生态工程质量的问题。所以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严格把控建设的质量是非常关键的[3]。

1.3林业工程投入问题

现目前,我国在林业生态工程的发展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资金问题,只要资金充足了,林业工程就会更加顺利的开展下去。资金是任何项目的必要因素,缺乏资金的投入,任何项目的开展都会受到阻碍。特别是在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中,没有资金的投入整个工程将会面临困境,陷入停滞的状态。所以为了让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顺利的进行,相关部门应该采取措施加大资金的投入,并且把资金用到关键的地方,必要的时候建立一定的资金制度,防止资金的私自挪用等,实现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全面推广[2]。

二、加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措施

2.1科学规划,做好林业生态工程总体部署

林业生态工程具备许多独特的特点,比如工程的长期性、生产管理方式的特殊性、高风险性等,正因为它具备这些特点,让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更加细致认真,做好林业生态工程的总体部署。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各个区域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做好不同的规划和管理措施,让林业生态建设与其他板块相结合起来,进行配套使用,让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长期的持续下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2.2提高造林的质量

树苗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造林的质量,所以要想提高造林的质量,就要选择优质的树种。在选择树种的时候,应该根据区域的特点来进行选择,因为不同的树种适应的环境、土壤和气候不一样,针对性的选择树种可以提高造林的质量;另外除了选择合适的树种外,造林之后对树种进行维护也是很重要的防治各种病虫的侵害,对树种进行有效的防治。比如加强对病虫害检测的工作力度,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增强树种抗病虫害的能力。

2.3加强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投入

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经济投入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足够的资金才能促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所以加强对它的投入是有必要的。我们可以通过政府的拨款和社会的募捐来增加对林业生态工程的投入,同时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资金管理制度,让资金都用到关键的地方,实现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有效性。

三、结语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是一项非常系统和复杂的工作,它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已有了自己的技术,让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形成了一门新型的工程。在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中,必须遵循相关的原则,让整个林业生态工程规划实现可操作性,在实践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根据实际的情况探索出适应的改进措施,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其他因素相互结合,实现林业生态建设的顺利发展,同时也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效益。

作者:王维忠 单位:内蒙古准格尔旗矿区环境恢复治理中心

参考文献

[1]张宝义,文静.论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现状与对策[J].黑龙江科学.2016年10期

第8篇:生态工程特点范文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设计;遵循;理论;技术路线

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可以加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将水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以往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存在很大的弊端,更多地注重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能够获得的经济效益,忽略了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能够获得的生态效益。现代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需要融入生态学理论,从而满足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的可持续发展需求。生态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是未来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主流方向,在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可以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对周围生态环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需要中从技术和理论两方面出发,从而保证水利工程项目设计可以呈现出良好的生态特性,使得工程项目建设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对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应遵循的理论与技术路线进行分析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生态水利工程的特点

生态水利工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生态水利工程项目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系统性,生态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可以与流域内的单个水利工程项目紧密联系起来,相互影响、制约。需要特别注重的是生态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与其他利于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工程项目有着很大关联。生态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之间联系紧密。生态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不仅对社会经济建设发展有着较深程度的影响,同时对工程项目建设流域生态环境、气候环境发展也有着较深影响,影响不仅表现在积极层面,同时也会表现在消极层面。在生态水利工程项目设计筹划阶段,设计人员需要尽可能地消除生态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将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生态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施工难度性较高,工程项目建设资金投入量较大。生态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能够获得的效益是无法确定的。

二、生态水利工程的功能分析

生态水利工程的功能可以概括性的分为以下3个方面:第一方面,生态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水利工程项目可以在汛期预防洪水灾害的影响,为社会经济建设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提供所需求的电力能源,促进养殖产业发展等,所以工程项目建设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第二方面,生态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可以有效提河道的蓄水能力,为附近居民提供所需求的水资源,满足区域农业灌溉用水需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对水资源的需求程度也会不断提升,通过生态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可以更为良好地满足这些需求,为社会经济建设发展塑造优质的用水环境,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第三方面,生态水利工程项目具备防洪排涝功效。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毕竟是有限的,生态水利工程在汛期可以储存水资源,在干旱季节释放储存的水资源,避免区域经济发展因水资源短缺受到影响。从生态层面进行分析,通过对水量进行调节,合理调配水资源,从而使得河流可以长期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不仅可以避免在干旱季节出现断流情况,同时也可以避免在汛期出现洪水灾害,通过水量的合理调配满足人们生活、生产用水需求,使得工程项目建设更为良好的为经济建设发展而服务。

三、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理论路线

想要将生态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就必须要明确生态水利工程项目设计的内涵。生态水利工程项目设计就是保证水利工程项目具备原有功能的基础上,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不会对周围环境发展造成任何的负面影响,充分尊重了环境的整体性,生态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完成后会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对设计人员综合素质有着较高要求。生态水利工程项目设计前期,设计人员需要深入到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现场进行调研工作开展,对收集和整理的地质水文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加强自身对地理环境、气候环境的了解。根据收集和整理的信息资源,以生态学和水利工程学为基础,对生态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进行系统性的筹划,最终创造一套完整性的生态水利工程项目设计方案,保证区域生态系统可以和谐发展。生态水利工程项目设计中要坚固全局和局部,对宏观、微观等内容进行科学统筹。从宏观层面进行分析,要保证资源的优化配置,生态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要符合区域经济建设发展要求,在保障水资源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将生态水利工程项目整体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要结合生态学理论知识,对主体空间进行合理布置,密切关注工程项目建设周围环境变化。生态环境中种群配置要从垂直和水平两方面进行组合配置,强化生态环境的整体循环效果。四、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技术路线

(一)生态水利的构建思路

可持续发展理念是生态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必须要严格遵守的内容,设计人员需要对生态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区域环境的承载能力进行分析。水源本身只有具备良好的环境承载能力,这样才能满足区域经济效益获取需求,水源环境承载力也是评定区域环境污染承受能力的重要指标。在生态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要避免过度的应用水源环境承载能力,从而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要对安全体系进行综合评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安全体系构建是其中非常关键内容,安全体系建设程度需要满足整体区域对众多不良灾害的防护需求。

(二)生态水利的相关技术标准

以往水利工程项目设计中,设计人员更多考虑的是工程项目建设能够获得的经济效益,对工程项目建设的生态效益采取了忽略态度,没有将生态学理念和技术与水利工程项目设计进行融合,从而导致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针对这一问题,要将生态学理论和技术与水利工程项目设计高度融合,结合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特点,对生态水利工程项目设计指标进行完善,对工程项目设计进行约束和指标,从而满足生态水利发展的多元化需求。

(三)施工建设控制

施工建设是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技术线路的重要控制环节,因为如果生态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施工控制不当,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施工区域生态环境会造成严重污染,所以重视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技术控制。在生态设计阶段,要根据生态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区域环境特点,制定出合理的生态控制规划方案,避免施工工作开展对施工区域生态环境造成损害。为了保证工程项目建设施工呈现出生态化的特性,需要应用生态设计指标指导工程项目建设施工。在施工阶段需要对粉尘、灰尘扩散进行控制,可以在工程项目建设施工区域进行防护设施建设。做好工程项目建设施工材料的准备工作,定期地对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大型工程施工机械设备应用中会发出较大的噪声,所以需要对机械设备运行时间进行控制,特别是在夜晚施工时需要加强设备运行控制,避免较大噪声的出现对周围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第9篇:生态工程特点范文

关键词:衢江航道;生态护岸;应用

中图分类号:S891文献标识码: A

根据浙江省《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和生态环境特点,衢江流域属于浙西北山地丘陵生态区和浙西南山地生态区。该区域是我省重要的江河源头保护区和以森林为主体的绿色屏障,要严格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野生生物栖息地,以自然为主恢复退化的草、灌、林植被或生态系统,科学治理水土流失,积极防治地质灾害。

图1 项目示意图

衢江航道(衢州段)全长57.5km,从上到下依次规划建设塔底枢纽、安仁铺枢纽、红船豆枢纽以及小溪滩枢纽,四个梯级全部建成后水位将得到全线衔接,可通行500吨级船舶。该航道以发电和航运并举,兼顾防洪、发电、灌溉、排涝及旅游事业等,达到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目的。

在当前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及发展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内河水运运能大、能耗低、占地少、污染轻等优势已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识。衢江航道在构建生态型航道,实现护岸结构耐久性与生态型的有机结合,是航道设计和建设的发展方向。

1 生态护岸概念及其内涵

所谓生态护岸,就是综合考虑“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水景观”各方面的协调,在满足防洪、排涝等需求的同时,充分考虑生态效应,将河堤由过去的混凝土构筑物改造成适合生物生长的、水体、土体和植物(或生物)相互涵养的仿自然状态的护岸。生态护岸是一个体统,其含义包含两方面:首先是护岸的水运工程效益,其次是生态效益。顾名思义,通航、行洪、排涝功能是生态护岸的基本属性,要保证岸坡的稳定性、耐久性,以及防止坡岸的水土流失;其次,生态护岸是个开放式的系统,是介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地带,是典型的生态交错区,是连接水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等沟通和交流的桥梁与纽带。生态护岸作为水―陆交错带的一种类型,一般可以划分为3个区域:①陆向辐射区,该区域是指没有被水淹没,但是受水体影响,土壤水分间隙性饱和的地段,植物以中生或耐水湿的乔木或灌木成分为主,一般乔木是该区域的建群种;②水位变幅区,该区域是指水间隙性淹没的地段,土壤水分常年处于饱和状态,植物以耐水、湿生的草本植物、灌木与乔木成分为主,一般灌木或湿生植物为该区域的建群种;③水向辐射区,该区域是指长期被水淹没的地段,一般水深在2米以内,植物组成以浮水植物、挺水植物以及部分沉水植物为主,一般以挺水植物为建群种。

生态护岸设计的基本理念是与自然生态相作用和相协调,将生态设计理念引入航道建设中,能保证航道在满足航运功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保护水岸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营造自然、和谐的水岸环境,促进内河水运的可持续发展。

2 传统护岸

传统护岸工程是遵循用最经济断面输送最大水流量的原则。在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上追求断面渠化和较小的水力糙率,在使用功能上侧重防洪固岸,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河流的自然功能。传统护岸工程具有防洪、排涝、引水和航运等基本功能。目前,传统护岸工程结构型式可分为直立式、斜坡式或斜坡式与直立式组合的混合式结构型式。传统护岸大量使用石块、钢筋混凝土等直立式结构,虽然有助于保护岸坡的结构稳定、防止水土流失以及防洪排涝,但是却导致传统护岸被完全人工化、渠道化,同时也割裂了水体与土壤的关系,破坏了航道的资源功能和生态功能,同时也破坏了航道的生物链,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3本工程护岸设计原则

针对本工程的特点,护岸工程设计考虑以下原则:

⑴根据河岸动力作用和船行波特点进行防护;

⑵结构型式采用生态型、亲水性护岸;

⑶与邻近地区建筑物和环境相协调;

4本工程护岸的布置及结构设计

⑴ 平面布置

航道护岸工程的目的是防止船行波对岸坡冲刷、维护航道的水深、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护农田为出发点。护岸的平面布置必须因地制宜,综合考虑,既保护岸坡、减少土地损失,又要经济合理、方便施工,尽量少征地、少拆迁、少筑围堰。本次设计中护岸平面布置考虑以下原则:

① 根据衢江航道河面宽、边滩多的特点,对于岸坡距航道中心线大于100m,边滩发育好,船行波作用影响小的岸段,原则上不建护岸。

② 对河面宽较窄或航道靠近岸边的岸段,堤岸为自然土坡的岸段新建护岸。

③ 对不同地段因地制宜,采用合适的护岸型式。

⑵ 高程设计

根据船行波影响范围、护岸的使用情况和《港口及航道护岸工程设计与施工规范》(JTJ300-2000),确定护岸顶高程为高于设计最高通航水位1m,护岸基础顶标高一般设置在设计最低通航水位以下1.0m,新开挖航道护岸基础顶标高设置同设计航道底高程。

⑶护岸结构设计

按不同区域航道岸坡防护断面结构采用雷诺护垫护岸以及混凝土护岸两种结构形式。雷诺护垫护岸,用经过特殊防腐处理的低碳钢丝,采用六边形双绞合方式编制而成的结构,在内部充填卵砾石,薄片状斜护岸护底称为雷诺护岸。这种护岸材料本身是透水的,使得自然界中的水体依然能够相互交换。适宜自然生物的繁衍栖息,能迅速恢复被工程破坏的环境,同时又可根据河流水流速的分布和组成雷诺护坡卵砾石粒进行抗冲刷计算。使其有足够的抗冲刷能力保护岸、坡稳定。

雷诺护垫护岸护脚采用金属网箱,顶面高程放置于设计最低通航水位下1m,防止坡脚冲刷;对原河道岸坡进行坡面平整、回填,坡面采用金属网垫护面,坡比为1:2,下垫反滤土工布一层,护面顶高出设计最高通航水位1m。金属网箱及金属网格内回填粒径、级配较好的砂砾石(见图1)。

图2 雷诺护垫护岸

图3 混凝土护岸

衢江航道护岸建设长度为48.3Km,其中10Km考虑到汛期洪水的冲刷采用了混凝土护岸,其余均为雷诺护垫护岸。

表1 雷诺护垫护岸造价(1Km)

项目名称 单位 工程量 单价 合价

砂砾石回填 m3 9856 12.46 122806

生态格网护坡 m3 4020 310 1246200

生态格网网箱 m3 1000 310 310000

砂砾石垫层(厚20) m3 2680 66.17 177336

土工布300g/m2 m2 35574 13.93 495546

细部结构 m3 10567 0.65 6869

小计 2358756

表2 混凝土护岸造价(1Km)

项目名称 单位 工程量 单价 合价

砂砾石回填 m3 9856 12.46 122806

C20砼大方脚 m3 1000 425 425000

C20砼护坡(厚30cm) m3 4020 490 1969800

砂砾石垫层(厚20) m3 2680 66.17 177336

细部结构 m3 10567 0.65 6869

小计 2701810

比较上述两种护岸造价,每公里节约34万元。生态护岸实施长度为38.3公里,衢江生态航道建设节省造价约1300万元,生态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5 结语

生态护岸是在传统护岸基础上的改进,是护岸的基本功能的延伸。它不单纯局限于新型环保材料或技术的应用,也同样重视发掘传统人工材料和技术的生态功能和改进传统的护岸方法,在设计或施工中更多地顾及环境及生物的需求。随着我省“生态省”的建设,生态航道建设应逐步推广。

参考文献:

1.JTJ300-2000 港口及航道护岸工程设计与施工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