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会保险业务管理范文

社会保险业务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会保险业务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会保险业务管理

第1篇:社会保险业务管理范文

关键词:养老保险  社保业务  档案管理

        1 维护社会保险档案,保护职工权益

        随着群众养老保险意识的不断提高,沉寂多年的历史缴费日益显现出其重要性,断保多年要求续保的参保人员越来越多。由于社会保险历史缴费记录档案管理的不完善,一些参保人员的缴费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并在实践中产生了不少争议。

        我市自1987年就开始实行养老保险统筹工作,由于当时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加上对业务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参保人员原始缴费记录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保定市社保所在开展企业参保职工缴费工资和缴费年限确认工作的过程中,对一些缺少以往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记录的职工档案,通过查询企业职工花名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卡、补缴缴费分解表、历年缴费记录表等相关材料,确定缴费事实,重新整理、归集参保数据,真实记录每位参保人员的参保历史,保障了参保人员的养老保险权益。

        随着国有企业重组兼并、倒闭,职工下岗、中断劳动关系、中断缴费情况大量出现,如何记录、保存每一位参保人员的缴费资料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不及时开展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就会形成一种被动的工作局面。

        1980年参加工作的李桂兰,今年已经46岁。1980年11月,李桂兰成为保定市水泥厂的一名正式职工。按照有关规定,1987年1月李桂兰参加了当地的养老保险。1998年李桂兰离开保定去了新疆打工。2009年,李桂兰从新疆特地赶回到保定市社保所查询以往的养老保险缴费情况。离开企业十几年,社保资料会不会遗失?社保所这里是否完整保留自己过去的参保记录?李桂兰的心里忐忑不安。来到保定社保所,档案员根据李桂兰的身份证输入名字后,几秒钟就查到记载李桂兰详细缴费情况的职工养老保险卡。李桂兰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踏实了下来,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保定市社保所依据李桂兰的养老保险卡,重新为她补办了养老保险手册,恢复了缴费情况。

        2 社会保险业务规范化管理

        在保定市,类似李桂兰的情况非常的多,在养老保险手册丢失的情况下,保定市社保所通过历史资料的查询,为他们补办养老保险手册,保证其继续参保。

        社保业务档案对参保人员十分重要,但是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对社保经办机构来说还十分陌生。没有现成的样板,保定市社保经办机构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通过抓库房建设、文件材料收集、归类、整理、立卷,使业务档案整理和立卷从不规范到规范,社保档案库房从无到有;业务档案内容由简单到丰富;并把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列入长远规划、年度计划及有关人员的岗位职责中,把业务档案工作作为社保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年度目标,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组织、同考核。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档案目录全部实现电子化管理,从而使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为规范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维护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真实、完整和安全,发挥档案的服务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第3号令和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北省档案局《冀人社发2009(11号文件)》要求,我市社保所出台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办法》,同时对业务档案进行规范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推动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开展。

社保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不仅确定了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基础,而且有力地维护了参保人员的权益。保定市纺织厂等7家企业,由于在改制前欠缴职工养老保险费多。改制时,职工强烈要求其补缴历年欠缴的养老保险费,通过查阅历年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分解表,社保机构为职工提供了这些企业历年欠缴的准确数字。企业补缴了历年欠缴的养老保险,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

        3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统一与标准化

        社保业务档案是全面系统记录参保单位和参保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计发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凭据。实现社保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保证社保业务档案的完整、安全和有效使用,直接关系到参保单位和参保职工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社保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关键在于实现管理的统一与标准化。

        3.1 统一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根据我市社保所下发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办法》等七项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结合我所业务情况的实际需要,业务档案主要采取分级管理、便于查询、集中保管、确保安全的原则,做到有章可循、有制可依、有底可查,统一了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3.2 统一档案室标准。档案室是社保业务档案的“家”,统一档案室的标准至关重要。为此,保定市社保所建立了一个具有防火、防光、防尘、防盗、防潮、防高温、防污染、防有害生物等“八防”功能的档案室,基本实现档案库房、档案查阅、办公三分开,并配置与档案数量相适应的档案柜和档案密集柜、灭火器、温湿度计、空调、计算机等专用设备。

        3.3 统一规范整档。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第3号令,结合本所业务职责,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共分六类三十八项,以此规范全市社保经办机构业务档案的收集、积累、整理、保管、应用、查询服务工作。

第2篇:社会保险业务管理范文

一、社保档案管理体制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社保档案管理体制建设,若要实现规范化和信息化,必须遵循以下四点原则。第一,文档一体化。它也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文档一体化体现在对文件向档案的有机转换过程,它要求文件的数据能够在档案归档环节实现一体化,主要是管理规范与使用环节的一体化,进而实现保险业务与档案工作的有效无缝衔接,同时也能达到信息共享目的。社保档案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主要被规划到部门办公自动化体系当中,因此文件数据与档案的合二为一规范化管理是极其有必要的。第二,归档双轨制。这一原则要求社保部门在信息化文件与纸质文件两方面做到同步归档。现有信息化文件在法律效率上还无法取代纸质文件,因为它的原始性容易被质疑(是否被修改过),所以要同时为纸质文档与信息化文档实施归档双轨制。第三,前瞻性原则。社保部门应该基于信息规范化管理实现对未来社保档案体系的周密性构架。确保整体软硬件发展的可持续性与前瞻性,随时适应对系统软硬件的升级应用,避免设备软硬件升级进度跟不上社会发展节奏而造成不必要的管理工作延误。第四,协作性原则。要基于基础数据入库管理方面来对社保业务档案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例如,对各级档案部门的有效沟通、协调和配合,确保每个部门都将档案工作重视起来,并保持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顺利进行。

二、社保档案管理体制优化建设的相关建议

在本着上述社保档案管理工作原则基础上,要基于规范化、信息化来推进工作体制优化建设,提出有建设性的相关管理建议,希望为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更多有利因素,优化社会民生建设。

1.强化社保档案信息化管理法律依据性。我国社保档案信息管理工作量大且法律规范尚不够健全,因此在未来的规范化、信息化工作体制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首先强化其信息化管理的法律依据,为社保部门提出更优质人才培养机制,优化数据报送过程和财政投入规定。消除传统社保单位对档案数据管理与共享仅仅草签协议或口头协议的弊病,同时也要强化数据传输的法制化管制进程,将社保档案管理信息化章程纳入到法制化范畴之内,促进整体社保业务档案管理的健康向上发展。

2.丰富社保业务档案管理的科技化手段。社保部门要与时俱进,善用新科技技术手段,例如,云计算、大数据等等。以云计算为例,要将该技术合理纳入到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计算模式与网络应用服务体系中,为计算机信息处理终端提供大数据技术支持,强化技术人员从云端获取重要数据的速率,并做到统一服务界面标准,让用户享受到最好的数据服务体验。另外,也要基于用户社保档案信息价值来深度挖掘数据,要求在合理时间内达到对数据的有效采集、管理、处理与整合,做到对各种复杂类型数据的价值提炼和高效率传输共享,利用统计学、人工智能等等高端技术将它们分析整合起来,实现大数据规范化管理过程,确保社保业务档案信息化管理井然有序。

3.优化成本。社保业务档案管理不但要做到高效率化,也要做到低成本化,因为传统应用系统开发与维护会花费相关管理部门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这对当前信息处理量越来越大的社保部门而言显然不利。因此,要借助云存储、云计算技术来提高终端客户端服务质量及服务能力,借助优质服务提供商来提供维护软件,利用云存储技术来储存大量社保业务档案数据,并通过在线进行软硬件升级,最大限度降低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对信息科技专业档案部门的依赖度,在做到节约信息技术及专业人才投入的同时,也与用户建立了近距离服务体系,随时在线帮助用户解决疑难问题,体现云计算、云存储技术优势。

第3篇:社会保险业务管理范文

关键词:信息消费;社保档案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2

信息消费实质上是人们对信息使用的渴望和需求。高效的信息消费已经触及到了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领域之广前所未有。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从而引发了人们观念的深刻变化,人们渴望通过简便的信息处理就可以解决自己的想要解决的问题,查阅到自己所要知道的信息,办理自己所要办理的业务。目前突出的矛盾是大众对档案信息消费的需求和档案信息化管理远远不能满足这种要求的矛盾。因而大众信息消费的发展需要,对社保档案管理模式的转变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传统的社保档案管理的观念和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信息时代档案管理的需要,档案管理信息化及满足大众信息消费需求已经成为大数据时代的最基本的任务。

一、高效的信息化消费与社保档案信息管理的有着天然的联系

1、社会保险业务档案信息既具有档案的一般特性又具有自己的特点。社会保险档案信息涵盖了参保人、参保单位及政府办理保险单位合法的真实记录,是人们参加社会保险业务留下来的原始的真实凭证。随着信息消费时代的到来,人们都渴望通过简便的免费信息查询或购买信息查询来了解或保护自己的利益,社保档案记录的信息恰恰是参保个体最根本利益保障的信息。同时因其具有档案的内在特点:一是内在信息的神秘性。档案内容信息的基本部分,涉及到参保个体的基本信息具有保密性,查阅利用时具有一定的权限要求,进而影响到了参保个体信息消费需求的快捷和方便。二是信息有一定的存在形式,具有可知性。也就是档案内容的外在形式和特征,它依附于档案的内容,能够被人们所认识、所利用。三是有规律的二次加工,使信息具有规律性的组合。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和一般的档案一样,只有对所形成的业务文书进行收集、整理、综述、汇编,最终成为有规律的价值信息,按档案的要求进行管理,才变为档案,也可以成为二次加工。

2、社会保险业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信息技术的发展最终将人类联在一起,构成一个全球化的人和机器的共同体,形成所谓的“网络空间”虚拟社会。

3、社保档案工作改革是信息化消费的必然要求。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消费将成为加快社会信息化进程的源动力。在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各信息部门担负着掌握、存储、加工和传播信息的职责,有权利和义务对社会信息消费的需求作出反应,提供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这就赋予社会业务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内在使命,促使其信息化改革以满足信息消费的需求已成为发展的必然。

4、信息化建设可极大的提高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利用率。信息社会的特点是信息生产量大,信息内容丰富,带来的直接社会效益就是快捷方便,人们可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自己的社会保障信息,维护自己的权益,使档案的信息利用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二、信息消费对社保档案带来的直接变化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目前已经进入了全面的信息化整合期。无论是历史纸质档案,还是新生档案,都在加速数字化的过程,以尽快适应人们的日益增长信息消费的需要。

1、历史档案的数字化。大量的社会保险业务历史纸质档案,沉积库房中,管理极为不便,消耗巨大;利用已经成为巨大的麻烦;参保人、参保单位要通过复杂的程序才能了解到自己的权益,社保信息消费受到了限制,社保档案数字化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一项工作。社保部门通过对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建立信息库,极大的方便了档案的利用。加工完的纸质档案通过塑封的方式保存节省了管理成本。

2、新生档案的数字化。目前,因整个社会保险业务各个方面的限制,无法全面实施无纸化办公,无法一步到位使社保档案数字化,但信息消费的巨大需要,社保档案只能对新生档案进行实时数字化以便利用。现在多由外包公司来完成。

3、网上办理业务。实体档案库逐渐退出其重要地位,取而代之是简便的信息数据库的利用。通过网络可以查询,可直接在网络上办理业务,可以直接信息打印。档案管理通过数据的连接直接在网上就可完成。

三、加快提升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消费的新思路

1、加大政府投入,尽快实现档案信息化。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和政府强有力的支持。要保证档案工作信息化的实现,政府要加大财力投入,配置与档案信息化相适应的基础设施,改善档案工作软硬件环境,尽快促成社会保险档案外包加工。

2、改革档案信息服务方式。信息时代,传统的服务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档案事业发展需要。档案部门迫切需要运用当今高新技术和知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创新档案信息服务方式,为社会发展服务。

3、培养具有信息化素养的人才。目前,对信息素养的认识主要包括:对信息真伪进行准确鉴别、区别对待的能力;对信息的有效检索、评价和使用的能力;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方法和批判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等,信息化时代,一切竞争,最终都反映在人才的竞争上。社保档案的信息化管理需要具有信息化素养的人才。一是档案部门加大信息化培训的力度。在进行培训前,应做好需求调研,按需设计内容,将培训课程内容与工作相结合,也就是说,培训应该是因需产生的。二是制定科学的信息化培训制度。制定科学系统的培训计划,注重提高教学者层次,注重教学、自学、研讨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三是加强信息化交流。增加档案工作者之间、相关专业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为他们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使其拓宽知识面,借鉴优秀经验,掌握和运用现代技术的方法,更新知识储备。四是大力提拔和使用高学历人才,使之尽快进入领导层。高学历人才的共同特性,知识面宽,信息化能力强,具有较高的智商,一旦进入了领导层,就会带动一批人及整个单位进入信息化。五是加强对档案利用的法制宣传教育。档案法制建设是信息时代档案工作的重要节点,由于档案的凭证作用可以有效地证明信息产权的所有者,所以信息时代档案工作越来越多地涉到法律问题。进入信息时代,不但在理论上要解决“网络空间”、“虚拟社会”的法律约束问题,而且在技术上也必须尽快突破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问题。只有这样,信息时代信息产权的保护才能落到实处。健全社会保险业务档案信息化法规体系是档案信息法制化管理的前提,也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的重要条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充分运用档案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依法行使管理监督职能,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四、结束语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具有档案的一般特性,其信息和信息化有着内在联系,在信息消费大潮的到来之际,应加快档案的数字化,并建立与之匹配的硬件环境,加大培训的力度,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指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组织编写,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档案人员培训教程》主编,姜之茂,中国档案出版社

第4篇:社会保险业务管理范文

关键词:新时期;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问题;途径

社会养老保险逐渐受到社会以及群众的广泛重视。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中记录着参保单位、人员、缴费情况、享受保险权益等各方面信息的原始凭证,是社会保险办理以及服务工作开展的真实记载,是保险机构对参保人员终身服务、跟踪和保障的前提,更是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重要研究资料。通过对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有利于保证业务档案管理的完整性、客观性,进而更好地为参保人员提供高效的服务,加强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提升养老保险意识。随着新时期信息化技术的大力发展,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也逐渐趋于网络化和信息化,原有的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方式已无法满足当前保险业务档案管理需求,因此需要结合当前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中的问题,探寻新的工作解决途径。

一、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新形势下,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虽然不断在完善,但是其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会导致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受到限制。因此,需要结合我国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实际情况,加强对其中的问题进行研究,为之后问题的改善奠定基础。

1.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漏洞通过对当前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情况分析来看,在制度建设工作以及档案管理工作开展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和漏洞,虽然政府针对档案管理工作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但是这些法律制度对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指导作用并不明显,部分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不强。比如,对于档案管理中的档案没有进行明确分类,使得档案管理容易出现归类问题;同时对档案格式没有明确要求,使得档案管理缺乏规范性,纸张、形式、装订等不统一,这些情况都容易导致档案管理在收集、调阅等方面难度加大;此外,在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存储方面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不同人员在档案管理中存在不同的方式,缺乏标准化,这种情况容易导致档案管理中出现舞弊的情况,对保险业务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不利[1]。

2.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软硬件设施建设不完善通过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分析来看,档案管理的软硬件建设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大部分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软硬件建设中都存在设施不足或者不先进的情况,档案室管理设备落后,在防盗、保密等方面没有达到要求,甚至没有专门设置养老保险档案室。由于管理硬件条件不足,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能力的提升和改善难度进一步加大。在新时期,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档案管理工作在数据化和信息化建设方面却比较落后,未实现全面信息化管理,导致档案存储、调阅等方面都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此外,社会养老保险业务量比较大,这种管理模式必然会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效率降低。

3.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效率。但是从当前档案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情况来看并不规范,虽然当前档案管理人员招聘中开始注重专业对口性,但是仍然存在其他岗位调职以及兼职人员,而且对口专业人员的学历要求不高,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导致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无法保证高质量和高标准[2]。此外,社会养老保险业务的培训机会有限,而且单位很少为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人员提供专门的养老保险档案业务管理知识,导致保险业务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难以有效提升。

二、加强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为了加强对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完善,需要结合社会养老保险业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事业发展现状,勇于面对挑战,提升社会养老保险业务能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着手:

1.加强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制度标准化建设一是要加强档案管理制度标准建设,做好档案管理的规范工作。二是对档案管理中相关制度进行完善,对档案管理中涉及到的各个环节都做出详细规定,根据文件资料的来源和形式加强价值考察,并结合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办法,养老保险的业务流程等制定具体的管理方案。在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制度建设中,需要以《档案法》以及《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为基础,加强法律制度完善[3]。三是要建立档案室管理、归档、统计、保密、移交以及销毁制度,并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配套体系的完善,使档案管理工作开展中所有的环节都有相应的制度依据,保证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

2.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实现集中管理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软硬件建设对工作开展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中必须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并实现对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集中管理。在工作实践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和教育,提升大众对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并加大对设备以及资源等方面的投入,切实解决档案管理中的问题。一是要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经费投入,建立单独的档案室,调阅室。二是要加强档案管理中计算机、扫描仪、温度计、湿度计、灭火设备、防盗设备等各方面的建设,保证档案原件的安全性。三是要结合信息技术开展档案的集中管理,并实现档案的实体和数据共同管理。在信息化管理中需要加强软件的完善,不仅要发挥高效的存储、检索和查询优势,还需要做好软件的安全建设,完善档案管理软件的权限设定,防止发生档案泄露、丢失等问题[4]。比如,对于一些比较重要或者机密的档案,只有档案管理以及相关的领导具有查阅权限,要查看必须要输入密码或者进行指纹、人脸识别等。四是做好对软件的安全防护,定期检查和更新杀毒软件,设置防火墙,防止病毒和黑客入侵导致资料泄露等。

3.加强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具有直接影响,因此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显得尤为必要。首先,要把好人员的招聘关。在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人员招聘中,必须要保证专业的对口性,所招聘人员都需要是档案管理相关专业本科以上毕业生,并尽可能加大研究生学历的比例,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创新性。其次,要做好入职培训工作。比如本公司社会养老保险与工伤保险归属于同一个岗位,所以在培训工作开展中主要以这两种保险的流程、管理方式、管理标准等进行强化,同时还需要辅以职业道德方面的培养,提升保险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保证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要号召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人员自主学习,通过网络或者社会行业培训等方式不断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最后,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现代化档案管理业务培训。计算机背景下档案信息化管理成为主要形式,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具有良好的计算机操作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为档案现代化管理奠定基础。

第5篇:社会保险业务管理范文

成都市市、县两级社保经办机构按照《规定》的要求,通过制定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方案、档案管理实施办法、实施细则等措施,不仅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工作纳入了年度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之中,而且纳入了目标管理。市、县两级社保经办机构还成立了由局领导为组长、相关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组织单位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工作。根据工作方案和管理办法,结合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工作实际,各单位都配备了政治可靠、忠于职守、熟悉业务、相对稳定、文化水平高(大专以上学历)的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建立了档案管理网络和业务档案工作流程,明确了分管领导和业务档案人员的岗位职责,并将业务档案工作列入社会保险业务经办工作程序,与业务工作同布置、同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则由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和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对各处(科)室业务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各处(科)室兼职档案管理员负责对本部门形成的业务档案材料进行收集、整理。此外,成都市档案局、市社保局、市医保局联合成立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验收工作领导小组,由双方领导为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指导开展全市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

二、以制度建设促进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设施建设

成都市根据《规定》的要求,结合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等工作的需要,近年来加大了对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设备设施的投入,为业务档案的安全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档案用房配置上,市社保局业务档案库房250余平方米,做到了档案库房、档案查阅室和办公室三分开。大多数县(市、区)社保经办机构档案库房也达到了40平方米/万卷的标准,能够容纳近期应接收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其中,龙泉驿区人社局建立了档案管理中心,集中统一管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中心建筑面积达400余平方米,除做到“三室分开”外,还设置了档案整理等业务用房。在档案设备设施配置上,各社保经办机构均配备了符合国家要求的档案柜(架)和档案装具,并按照档案安全管理的“九防”要求,配备了温湿度计、空调、除湿机、灭火器、防盗门窗等设备设施;配备了计算机、打印机、刻录机、复印机、扫描仪等现代化办公设备。这些设备和设施,从物质上确保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

三、以制度建设促进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业务建设

为提升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专业化水平,成都市本着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的宗旨,按照《规定》和四川省人社厅、四川省档案局对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有关要求,市人社局和市档案局联合印发了《成都市〈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实施细则》,要求市、县两级社保经办机构通过建立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收集、整理、保管、保密、统计、鉴定、销毁、移交等制度,加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业务建设工作。在收集方面,该《实施细则》要求各社保经办机构定期对各种门类、载体档案和相关资料进行收集,确保各种业务档案材料归档及时、完整。在整理方面,按照《实施细则》的要求,全市统一制定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分类整理工作方案和具有操作性的整理流程,并通过市、县两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加强督促指导,严把业务档案整理质量关。在保管方面,《实施细则》要求全市各社保经办机构对各门类、载体业务档案材料进行集中统一管理,除了按照保管期限、年度、类别排列外,还要做到业务档案存放位置的指引标识清楚。同时,各社保经办机构档案管理人员还须定期对业务档案的保管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档案的规范、安全管理。

四、以制度建设促进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利用服务

为方便群众查阅利用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成都市市、县两级社保经办机构按照《规定》的要求,修订完善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查阅利用制度。目前,全市社保经办机构已全部使用统一的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对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进行管理,都建立了业务档案目录数据库,编制了规范的业务档案检索工具,实现了快速、准确查阅业务档案的目的。成都市人社局还开通了社会保险业务网上经办系统,参保单位和个人不仅可以在网上办理参保登记、信息变更、网银缴费等业务,还可以查询社保信息、历年缴费标准、业务办理情况等。

五、以制度建设促进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问题整改

第6篇:社会保险业务管理范文

关键词 社保档案 经办能力 收集 整理 服务意识 信息化

社保档案是社保经办机构在办理社保业务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记录,是参保人享受待遇支付的重要凭据。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人们,人的生、老、病、死都与社保息息相联。社保档案,相伴一生。当前加强和提升社保档案管理工作,使其不断科学化、规范化、数字化,为社会保险事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和支持,已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一、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社保档案工作是深化社会保险改革的必然需要。

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2020年要建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随着社会保险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保险在保障民生、服务民生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渐扩大,参保人数、范围向规模化方向发展,社会保险业务量和社会保险档案数量也在与日俱增,如此庞大的社保民生工程,需要规范、安全的档案管理工作来保障。

(二)加强社保档案工作是社会保险经办业务本身的必然要求。社保经办业务的办理,是以档案记载为依据,环环相扣。一名参保人从办理参保手续到离退休享受社会保险的各项待遇,要经过诸多环节。在办理参保时,首先要填写个人详细情况表、选择险种和缴费基数等,作为最原始的资料存入个人档案,其后要继续缴纳社保费、划拨个人帐户、对缴费比例、缴费基数进行调整。随着人才的流动,还要办理保险关系转移和基金的转入转出手续等,这些详细的个人参保档案记载,是今后支付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依据。社保档案的准确、完整与否,直接影响到参保人的切身利益及社会保险工作。

(三)加强社保档案工作是全面提升社保经办能力的有效途径。社保档案真实反映了社会保险业务运行的实际状况。社保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实际上是对社保业务工作进行有序的梳理和有效的归纳。在日常经办业务中,各种工作的不足和问题都会在相关的经办记录上有所体现,因此,分析、研究、总结这些经办记录上的内容,可以直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推动经办质量和经办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展开

(一)社保档案的搜集。一是文件资料的收集。重点做好办公室收发文件过程中积累的各种文件、函、请示、批复以及与企业签订的各种协议等资料收集工作。二是业务经办资料的收集。在参保登记、缴费申报、基金征缴、退休审批和稽核等具体业务经办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文件资料。三是基金管理和统计报表的收集。重点是基金管理过程中形成的财务管理凭证和各类统计报表、统计分析材料的收集工作。四是电子信息资料的收集。对电子文件和社保信息系统的数据、图表等及时进行备份、拷盘、编号、存档,确保电子数据的安全。

(二)社保档案的整理。1、质量要求:社保档案形成所使用的纸张、书写材料、装订材料及装具等应符合档案保护要求。严禁用铅笔、圆珠笔、彩色墨水作为书写字迹材料,装订件要去掉金属物。2、分类:按照社会保险业务经办的规律和特点,采用“年度―业务环节”或“年度―险种―业务环节”的方法对社会保险业务材料进行分类。3、整理方法:社保档案整理应当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之间的有关联系,可按《归档文件整理规则》进行装订、整理,众多的社保业务资料也可采用传统立卷方法整理归档。可视具体情况选择,符合保护要求,便于保管和利用。4、装订方法:可按件进行装订,装具一般使用薄型斜口无酸纸封套,特别厚的档案可用无酸纸档案袋。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符合档案保护的前提下,采用其它办法。5、保管期限:社保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类,各种社保业务档案的具体保管期限按照《社会保险业务材料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执行。

三、加强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举措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不断增强做好社保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各级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机构,要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对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以对现实负责、对历史负责、对参保群众负责的高度责任感,把社保档案工作,纳入社会保险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使档案管理工作与社会保险业务工作同步发展。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加大资金及人力投入,切实解决社会保险档案工作中存在的人员匮乏、资金短缺、库房紧张等现实问题,为建设和完善社会保险档案工作创造良好氛围和有利条件。

(二)健全制度,规范程序,理顺社保档案工作管理机制。

依据《档案法》、《保密法》、《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等法规政策,制定社保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对档案收集、管理、移交、保管、保密、利用、统计、鉴定、销毁等环节制定出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依法建档。明确工作人员和职责范围,做到责权分明。遵循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避免各部门间交叉重复管理,实现社会保险档案的集中管理。建立责任考核制度,制定档案“达标升级”工作目标,明确档案管理责任制,与其他日常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

第7篇:社会保险业务管理范文

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这为基层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建立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能极大程度的提高相关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使社会基层的保险服务工作变得更加便捷,也避免了一些骗保、漏保等不良行为的出现。

一、建立基层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的意义

(一)顺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

以我国某市为例:其区域面积约六百平方公里,下属有两个乡镇共八个街道。辖区内共有三十多万参保人员,而相关的社区经办机构却只有一个,其中仅有十名工作人员,这十名工作人员却要承担辖区内三十万参保人以及一万多家参保企业的各项保险工作的查询和办理,每天要面临着十分巨大的工作量[1]。这样的工作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社会济的高速发展,因此,建立基层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是十分必要的。

(二)顺应保险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保险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参保的人也越来越多,这就导致了保险服务人员的工作量不断增加,工作范围不断扩大,工作的内容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此时传统的服务体系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于保险事业的基本要求。对于保险人员的需求与日剧增,在不能满足大量的人员需求的情况下,就需要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进行分散式的服务,使保险相关业务的办理变得更加方便快捷。推动保险事业长期稳定发展[2]。

二、建立基层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的可行性分析

(一)服务型政府管理的要求

当前我国政府部门实行社会保险经办部门与人力资源管部门相脱离的管理模式,确立了社会保险经办部门在政府工作中的服务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保险事业的不断发展,遵循扁平性管理原则,服务下降,管理上升,大部分社会保险业务被分散到各个社区服务站进行办理。使群众进行保险业务办理时更加方便高效。极大的提升了业务办理的效率和质量。

(二)社会化管理对象的要求

通过建立基层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能够极大的方便街道单位和辖区内的群众查询和办理相关的保险业务,避免由于复杂的办理过程致使参保人来回奔波浪费不必要的精力和时间。通过对已经建立并投入使用的相关部门公共服务平台的研究和观察,我国当前的劳动保障及人力资源服务管理平台,主要是针对劳动者及退休人员的工作生活进行管理。结合实际我们不难看出,基层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是为了顺应当前时代信息化的发展要求,是十分必要的,基层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从根本上改善了原有保险经办工作中的种种不足,极大地提升了办理效率,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三、建立基层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的基本策略

(一)将平台的建立写入政府规划章程

把基层社会保险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工作写入政府的规划章程之中,将现有的各项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的信息进行共享,从而建立相应服务管理体系,实现保险事业规范化和高效化发展目标。

(二)建立相关组织,明确组织职能

建设基层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首先要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来建立辖区内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的相关管理体系。培养相关岗位的工作人员以及监管人员。明确社会保险服务机构的基本职能,做好日常个人及企业项目的办理工作。在社区内设立基层保险工作的服务站,使参保人能够就近进行保险业务的办理,降低不必要的时间投入。

(三)建立现代化网络服务平台

当前我国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和普及,基层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也应当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应用网络实现信息的管理。信息化的网络服务平台能够带动基层保险服务工作的科学化发展,有效的提高保险服务的效率。首先要借助已有的人力资源与劳动就业保障信息系统,发挥其在群众中的基础性作用,为社区内居民咨询、办理和查询保险业务提供便捷的渠道。相关的工作部门要定期的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各部门互相配合,充分发挥出基层社会保险服务工作的作用。其次要完善相关设施的配备,增设电脑和自动查询机等现代化的设施,培养技术型的服务人员,做好对电子设备日常的维护和管理,对于设备故障要及时的进行修护,确保信息查询工作的方便和快捷。并且要定期召开员工会议,加强服务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更好的做到为人民服务。

(四)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实行考核机制。

在基层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的运行过程中,根据保险的分级管理原则,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企业办理和个人办理;根据办理方式同样可分为两部分:线上办理和窗口办理。

因此对于服务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首先要加大对于日常岗位知识学习培训工作的开展力度,定期的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保险政策、保险业务办理和设备操作与维护的培训活动。其次要鼓励基层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的工作人员,积极参加政府部门开展的保险服务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尽可能的提升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建立一支合格的现代化基层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工作人员队伍。此外,还应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和奖惩机制,定期的对基层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考核,把考核成绩列入日常工作能力的评判中,利用先进的典型进行榜样教育,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充分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原本复杂的保险业务办理工作,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第8篇:社会保险业务管理范文

【关键词】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

社会保险档案是否保存完整、是否安全保存、是否有效利用等,都将直接和所有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相关,这对稳定社会和经济的意义也非常大。尤其是随着社会保险的不断变化,其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大,人数参与也越来越多,因此,规范化的发展需要迅速地建立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才能确保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科学、合理、规范,这也是建设法制化、社会化和规范化必然的选择。

一、新形势下提高社会保险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社会保险档案由于其针对的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其主要收集的是社会保险单位关于广大劳动者办理的养老险、失业险、医疗险或者生育险所涉及的所有文献资料,因此,其具备了一定的特殊性。为了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切实可行,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模式,这也是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档案管理体制的健全,才能促进社会保险业务的展开。社会保险档案中记录的信息尤为重要,倘若信息丢失将很难找回,这样的话也将导致后续的工作无法开展。因此,提高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尤为重要,特别是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如何在档案管理中运用信息化技术是确保档案管理信息化和标准化重要的工作内容,这也是为后续的工作奠定基础。

二、社会保险档案管理遇到的问题

社会保险档案是整个社会保障体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确保了社会保障信息交流和共享,是维护所有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证书,也是社会保障部门科学化和效率化工作的参考条件。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应该和社会保障体系协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社会保障行业的发展。然而,在我国,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的困难,这些困难制约着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其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管理形式不统一。虽然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已经受到很多的重视,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并没有取得预想中的效果,其存在的问题还没有完全地解决。最为明显的问题就是没有统一的管理形式,规范性非常弱。社会保险业务在受理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文献资料,这些资料不可能是由一个部门完成的,它需要很多的部门协同工作,有的时候还会造成工作上的重叠,这样的话不仅仅降低了工作效率,还造成了资源浪费,不利于社会保险工作正常运行。(二)缺少专业性的管理。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主要使用的是纸质的材料,但是,这样容易造成文献的丢失或者损坏,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比方说,如果档案管理科室出现了火灾或者水灾等事故,那么这些损坏的纸质文件将再也找不回来。虽然,目前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用比较普遍,但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还没有被广泛地运用,更不要说明确的制度限制,这也造成管理内容混乱、模糊、不确定,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质量。此外,随着社会保险业务的不断增长,对于档案资料的需求越来越频繁,这无疑增加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三)档案管理方式落后。档案管理是保障社会保险业务顺利进行的凭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档案管理方式并没有完全地落到实处,因此,无法满足现阶段社会保险业务的改革需求。目前,大多数档案管理科室的基础设施还没有健全,尤其是在重大事故中,资料丢失的现象比较普遍,又或者所处的环境不利于资料保存,造成档案损坏。

三、提高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

(一)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工作应该符合时代的需求,因此,要不断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是社会保险业务展开的重要凭借,所以,需要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去指导,特别是在社会保险业务需要大量文献资料支撑的时候,档案管理资料尤为重要。为了避免因为资料的丢失影响实际的工作,就需要科学、合理地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以此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二)提高制度标准设立,确保规范化管理。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以及制度化,因此,需要制定科学的管理方式。比方说,提高社会保险档案的资料收集、文献归档、信息整理和保管,以及查看、运用、转交等工作的开展,而规范化的管理方式可以有效保证这些文献资料的最大化运用。对于不同的档案,特别是社会保险档案中的会计档案、专业档案,以及保险类的档案等,要清楚地划分出来,载体和内容的不同,其对应的保管期限和归档位置也要有所变化。(三)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应当注重创新式管理。社会在进步,企业在发展,因此,档案管理工作也需要创新,比方说,坚持档案管理的统一性,也就是坚持档案管理工作领导、单位、机制、监管和指导的统一,实现档案管理最大化价值。此外,还应该采用无纸化自动办公,这样就可以将纸质文档转换成电子文档,提高档案管理的安全性。

四、结束语

社会保险档案对保险公司工作的开展意义非常大,这也是推动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总的来说,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应该向着网络化和规范化的发展方向,解决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符合时展的需求,确保社保工作的有效性。

作者:刘威 单位:松原市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吕建平.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J].城建档案,2017(02):57-58.

第9篇:社会保险业务管理范文

1.内部控制的原则及其特点

1.1内部控制原则

内部控制原则是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的基本指针。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五项原则,即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和成本效益原则。

1.2内部控制的特点

(1)内部控控制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完善的过程,它持续地流动于企业之中,并随着企业经营管理的新情况、新要求适时改进。

(2)内部控制由企业中各个层级的人员共同实施,从企业负责人到各个业务分部、职能部门的负责人,直至第一个普通员工,都对实施内部控制负有责任。

(3)内部控制在形式上表现为一整套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彼此联结的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有助于及时识别和处理风险,促进企业实现发展目标,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信息报告质量、资产管理水平和法律遵循能力。

(4)内部控制能够向企业管理层实现前述目标提供合理保证,但由于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管理层的逾越和串通舞弊等原因,难以确保每一个企业必定成功。

企业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要求建设与实施内部控制,必然要先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的设计,按照重要性原则,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抓住关键风险控制点。

社会保险作为关乎国运、惠及民生的行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加强和完善内控制度,优化业务流程,已成为防范和化解运行风险,保障社会基金安全完整,提升经办管理服务水平的有效手段,并最终实现社会保险有效管理。

2.社会保险业务流程优化

简单地说,社会保险业务流程优化就是要针对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社会经济环境和参保对象需要的变化,对社会保险经办流程进行重新思考和优化设计,形成新的业务流程,以求在效率、质量、内容、方式等服务绩效考核的关键指标上取得显著的改善。

2.1社会保险业务流程优化的基本内涵

(1)业务流程优化是一项战略性的进行组织重构的系统工程,实施业务流程优化成功的根本动力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对其各项运作活动及细节进行优化调整。

(2)业务流程优化的核心是面向服务对象满意度的业务流程或服务的需求,是社会保险经办活动的目标和中心。通过业务流程优化,减少经办环节,提高经办效率,缩短高层管理都与员工、服务对象之间的距离,更好地获取服务对象满意度和需求,及进进行管理决策调整,以提高服务满意度。

(3)业务流程优化成功的关键是要实现技术和人的有机结合。

2.2业务流程优化的基本原则

2.2.1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的原则

流程的优化要坚持事业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实出以参保对象为中心、更好地为参保对象服务的理念,以是否提高了服务效率、减少了工作环节、方便了参保对象为检验流程优化成败的关键因素,同时建立与扁平化管理和前后台分离相适应的绩效考核体系。

2.2.2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原则

流程优化要有利于防范和控制风险,并建立分工合理的内控机制。在流程优化的实施中,应注意防范过程风险,既要避免或减少对业务发展的不利影响,也要防止在管理上出现真空和漏洞,确保流程优化工作有序有效实施。

2.2.3扁平化管理的原则

根据管理跨度和信息化、电子化管理程序,通过流程的优化,逐步减少管理层次,减少管理的中间环节,提高管理效能。不仅要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审批审核层次的减少,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管理信息的扁平化,减少上下级间的信息不对称,实现不同管理层对经办状况和各项业务操作情况的实时监控和掌握。

2.2.4前中后台分离与管理集约化的原则

科学合理地划分经办的前台、中后台,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短期内具体经办操作的前中后台之分;二是长期来看全系统经办管理监督体系的前中后台之分。按照内控的要求,明确前中后台的职责权限,实现有关岗位和职务的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同时从管理有效性出发,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后台处理的集约化操作,管理职能的集中化运行。

2.2.5精简高效的原则

流程优化的重点是基层经办业务流程的优化。流程优化须防止组织机构和人员的盲目膨胀。应从保持稳定保持稳定和降低成本出发,在坚持组织架构精简高效的前提下,适当调整充实有关部门的职能,合理调配人力资源。

2.2.6因地制宜、积级稳妥的原则

流程优化既要遵循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正确的目标和方向,同时也要结合各地管理服务的实际状况,尤其要结合经营服务中比较突出的流程问题,总体规划,合理安排,做到有计划、有步聚地进行。实施流程优化工作,一是要密切结合各地的实际;二是要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全面诊断分析,分清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分析所需的投资和时间,兼顾成本、风险和效率;三是在具体的实施中把握“先核心、后外部、先局部、后整体,先服务、后管理”的原则逐步推进,最终实现全系统业务流程优化的总体目标。

2.3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业务流程

2.3.1信息技术在流程优化中的重要性

21世纪是信息经济时代。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日益更新的时代,谁能够率先使用新技术来处理信息,克服信息技术给组织发展造成的障碍,谁就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社会保险业务流程优化旨在改变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传统的分工方式——下放决策权给第一线人员,减少中间管理层的审查,实现专业知识与决策信息的共享。

社保业务流程优化应利用信息技术翻新业务流程,超越对信息技术初步的文字、数据、图表处理阶段,创造出耳目一新的业务流程。事实上,在社保业务流程优化中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从而使业务流程取得脱胎换骨的改造效果,是社会保险业务流程优化最具挑战性的内容。

2.3.2利用信息技术为组织结构“扁平化”提供技术支持

创选性地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社保业务流程,从长远来看就是利用信息技术为社保经办机构创造一个扁平化的、以矩阵管理为特点的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传统的社会保险业务流程是串联的层级管理的模式,存在着集权与分权的矛盾。在信息技术时代,社保经办机构,可借助信息技术使垂直管理的体制优势得到更充分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