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德育学堂总结范文

德育学堂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德育学堂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德育学堂总结

第1篇:德育学堂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小结方法 应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130-02

数学教学是初中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其课堂小结是初中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归纳和整理,快速找到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和缺点,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的规律,从而进一步的促进学生搭建知识的桥梁。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课堂小结的效果,将课堂教学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

一、初中数学课堂小结必要性分析

目前,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课堂小结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并且被逐渐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课堂小结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其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当每节课或每章的教学完成之后,教师都可以通过文字、语言或表格的形式将所教内容归纳起来,这种课堂小结能够将教学前后有效的联系起来,形成清晰的教学层次,此外还可以将教学的内外在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之后进行课堂小结,也是发现教学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无论教师的教学准备有多么的完美,在教学中始终会出现一些问题,在进行课堂小结时,教师可以进行弥补。此外,在进行课堂小结过程中,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生疏的知识点,教师则可以根据这些点的特点,在课堂小结中进行重点的讲解,增加学生的印象。

(三)我国初中数学的课程比较复杂,数学内容具有较强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多数学生都不能在第一时间完全的掌握。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则应该通过课堂小结的方式,来大致回顾一下之前所学的知识,为后续的教学铺设道路,避免一些学生糊里糊涂的就进行接下来的学习。

二、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小结常见的几种方法及实践

(一)数字法

抓住教学中关键的字词,结合相应的数字就成为了数字法小结。例如,作者在教授“有理数”的第一课时,我就将课堂小结分为了三个部分,即:一个定义、三个分类、四个法则。一个定义是指有理数的基本定义,三个分类是指可以将有理数分为正有理数、零和负有理数,四个法则是指加减乘除这四个计算法则。数字法简单明了,能够帮助学生抓住数学中的重点。

(二)口诀法

在编制课堂小结时,可以将小结编制成为朗朗上口的口诀,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预料之外的效果。例如,在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教学时,建设就可以将教学内容编为:减正等于加负,减负等于加正;有理数乘法运算符号的法则可以编为:同号正、异号负、一项为零就为零。由此可见,初中数学中的大量运算法则都可以将其编为口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加使用口诀,让学生进一步的掌握数学的运算法则。

(三)兴趣激励法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数学的课程环节较多,而且多数内容又非常的抽象难懂,因此,教师的教学和课堂小结都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加课堂教学活动,勇于探索未知的知识。比如,在对“平面图形”进行认识时,教师则可以利用课堂小结,安排几个学生扮演不同的平面图形,然后让扮演平面图形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名字和自己所扮演平面图形的特点。这种新鲜又实用的课堂小结一下就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学生感到非常的有趣,都想扮演平面图形的角色,在学生扮演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学生的知识,而且还活跃了课堂,为后续的教学搭建了坚实的基础。

(四)扩展延伸法

扩展延伸是初中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通过扩展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一次高效的课堂小结,可以围绕一个问题点进行扩展延伸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积极探索未知的知识和更全面的数学理念。扩展延伸法主要是以一点思维,向周围可行的知识问题点上发展,以学生学习为核心,展开发散性教学。

三、结束语

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初中数学教学不应该只是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师充分认识到课堂小结的重要性,发挥课堂小结的最佳效果,掌握并实践课堂小结的各种方法,是新时代初中数学教学需求,同时也是初中数学未来发展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张源. 初中数学教学中结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2.

[2]张萍. 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小结的常用方法浅析[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03.

第2篇:德育学堂总结范文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对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现高效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南和方向,赏识教育的关键又是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适时地给予肯定与赞美,让其闪光点更亮,以带动其他方面的进步,从而获得对生活和学习积极向上的内驱力。赏识教育与翻转课堂相融合的教学,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如何使赏识教育与翻转课堂相融合,发挥孩子的最大长处和潜质?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主动自学的能力?结合学校提出的赏识课堂与翻转课堂相融合的1234体系,根据学生学习的特征,认知规律,自主学习能力等,结合“赏识利导,尝试探究”、 “展示交流,赏识优化”、 “练习巩固、当堂达标”、 “拓展延伸,赏识提升”、“归纳小结,赏识自我”五步教学模式,文综教研组老师们结合自己的学科不断探索、研究、实施,一学年来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成绩。

首先,通过多媒体平台向学生传输“微课”再鼓励学生结合学习任务先自主探究,把疑惑之处记录下来,然后小组交流,自主学习检测,再由小组长检查课前老师布置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完成情况并做出评价。鼓励小组协作解决任务单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自主学习成效检测。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的课前学习收获,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学习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其次,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内展示和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只要学生做到肯动脑,就给予肯定和鼓励,对表现优越的孩子及时鼓励并赏识,构建开放的课堂,大胆放手,将课堂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将提问的权利和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将学习、认识和习得的过程还给学生,构建了一个自主开放的课堂。最后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教师进行点拨,共同解决疑难问题。积极鼓励几位学生对照多媒体课件,指图交流各自对不同问题的看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给予肯定、鼓励或纠正,正确评价学生的优点与不足。同时对自学较好的小组及同学及时表扬鼓励。

最后、设置层次不同的当节学过的问题,让全体同学参与到学习中来,对敢于质疑的学生,老师要及时肯定和赞赏。因为质疑可以活跃课堂,调动学习气氛,让更多的学生从中产生新的思考。解决问题时强调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并获得感情和体验,强调学生全员参与。这样做,目的让所有的孩子能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正确回答问题,让所有的孩子在回答问题中尝到甜头,让优秀的学生更优秀,让一般的学生不要受回答失败的折磨和难堪,从而树立自信。日长月久,积少成多,他们就会在不断的“小胜”中获得“大胜”,最终摆脱后进,成为后来者居上的佼佼者。此外,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找出自己的闪光点。同时在再欣赏别人时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才华。

第3篇:德育学堂总结范文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减;血脂;代谢综合征

亚临床甲减是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简称, 其是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一种,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血液中单纯性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升高, TSH的升高可引发一系列诸如心功能改变、高脂血症、神经精神异常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等代谢性疾病, 因此毫不夸张的说, 亚临床甲减可作为冠心病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对我国人口进行了一份亚临床甲减调查, 其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 亚临床甲减患病率约为1%~6%, 其中尤以老年人、特别是伴有糖尿病的老年人和女性人群较为多见,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 本病在我国的患病率为7%~17%, 而在美国女性为13%, 男性3.7%;英国女性为11.6%, 男性为2.9%。

1 糖尿病与亚临床甲减的相关性

糖尿病是临床中均为常见的一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有研究显示, 糖尿病患者并发甲状腺疾病的几率较普通人群明显要高, 其发病率为4.8%~31.4%[1], 究其缘由主要是因为糖尿病患者中大血管并发症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高,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寿命。近年有研究认为亚临床甲减存在心血管疾病的潜在危险, 其主要通过影响血脂、凝血功能等机制使动脉硬化风险增加。1型糖尿病容易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机理与两者享有共同的遗传易感基因HLADR3、CTLA4、PTPN22有关[2]。而2型糖尿病中甲状腺疾病发生率增高的机制尚不清楚, 可能与2型糖尿病具有免疫异常特征有关。因此, 2型糖尿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也易伴有其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甲状腺疾病即是其中之一。伊朗学者对210例患者进行调查发现:30%患有甲状腺肿大, 13%存在亚临床甲减, 4%的患者有甲减, 0.5%的存在甲亢[3]。而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 亚临床甲减的患病率一般为7%~17%。美国的发病率女性为13%, 男性3.7%;英国的发病率:女性为11.6%, 男性为2.9%。现在医学界对糖尿病人群中甲状腺异常的患病率有一定的共识, 他们认为糖尿病人群中并发甲状腺疾病的患者是非糖尿病的2~3倍, 而这其中又以糖尿病甲减为主, 尤其是亚临床甲减[4]。老年人群特别是老年糖尿病患者, 由于本身体质的原因, 容易导致血糖升高, 而血糖的升高很容易带来血脂异常以及尿酸升高, 这是引起代谢性疾病主要原因, 而临床中老年糖尿病多以2型糖尿病为主, 且大多数会伴有脂代谢异常, 脂代谢异常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高胰岛素血症等症状[5]。国内学者张妮娅等[6]研究显示:亚临床甲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患病率约为15.53%, 其占到了老年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患者的56.67%, 因此可以认为老年糖尿病患者好发甲状腺异常, 而甲状腺异常的主要病种为亚临床甲减, 分析其原因可能与糖尿病老年患者均有一定的脂代谢异常以及糖代谢下降等代谢病。此外, 本病的发生也可能与老年糖尿病患者逐渐下降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老年患者由于年龄的增大, 其机体在面对疾病时抵抗能力也越来越差, 对身体内代谢产生的有害毒物的处理能力也逐渐低, 这些特征使得甲状腺滤泡细胞对能量的利用能力降低, 进而发生了碘代谢障碍, 碘代谢障碍导致了甲状腺对大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敏感性降低, 最终形成了甲状腺功能降低。另外, 杨曙辉等[7]对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亚临床甲减的患者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其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伴有亚临床甲减的患者与单纯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血脂相比, 其血糖水平虽然明显降低, 但患者的血脂多项指标均明显上升, 因此作者建议对于临床上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亚临床甲减的患者, 进行血脂功能的检测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血脂指标的判断, 对患者预防代谢综合征是非常有利的。

2 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减对脂代谢的影响

一般而言, 身体内存在适量的甲状腺激素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血脂的合成及代谢。而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OH)时, 其血清中总胆固醇(TC)水平显著升高, 因此, 甲状腺功能减退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在作者的临床观察中, 亚临床甲减的患者多数都常伴有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异常现象。这与国外学者Canaris等[8]的研究结果一致, 其在纳入的2336例亚临床甲减患者的研究结果中指出, 亚临床甲减患者血脂功能明显紊乱, 其血清中TSH水平每增加1.0 mIU/L, 就会造成女性患者血清中胆固醇上升0.09 mmol/L、男性患者血清中胆固醇上升0.16 mmol/L, 同时研究还发现, 血清中LDL-C水平也与TSH之间有着相似的关系。国内学者林雪等[9]对临床中经诊断为亚临床甲减、但没有治疗的患者进行相关性分析, 其研究结果显示在临床中常见的一些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控制良好的条件下, 血清中TSH水平与总胆固醇以及LDL-C呈明显正相关。因此作者认为亚临床甲减可能是血脂异常患者的高危影响因子之一。

3 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减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

老年人由于身体代谢能力降低, 其对于糖的耐量明显降低, 因此成为了代谢综合征的好发人群, 而甲状腺作为人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腺体, 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王佳妮等[10]研究认为即使是单纯的甲状腺功能轻度降低也可以明显增加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同时当前关于甲状腺功能轻度降低国内外有以下几点共识:①甲状腺激素是代谢激素, 其在血清中的浓度越高, 机体代谢能力越强, 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为甲状腺激素过量分泌的一种, 本病患者通常并发高代谢综合征, 同理若血清中甲状腺激素分泌过低, 则会造成机体的代谢能力下降, 当机体摄入过多的营养物质时不会被消耗殆尽, 最终导致BMI升高和肥胖。②甲状腺激素在血清中过低, 会导致冠心病相关死亡事件的增高[11], 这与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冠心病的发生率呈正相关, 而与心功能程度则呈明显负相关。因此当前临床中有用充甲状腺素来治疗心脏疾病的手段[12]。③甲状腺激素作为一种激素, 如在体内过量存在, 会造成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转录因子的活性受到抑制, 同时也会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再生, 还可以使得患者发生高血压。④甲状腺激素的降低, 可引起血清中血脂多项指标异常, 其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种独立的危险因素[13]。⑤甲状腺激素能够诱导肝细胞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的受体mRNA表达, 进而增加了血清中LDL受体的活性和数量, 而甲状腺素含量较低则会降低肝细胞表面的LDL受体活性和数量, 导致了LDL在血清中不能代谢、过度聚集, 最终引起了LDL-C水平升高[14], 进而促进了相关脂代谢病的发生。

4 小结

总结作者临床经验同时统计国内外文献, 可明显得出, 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合并亚临床甲减其血脂紊乱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患者, 同时其虽血糖明显下降, 但血脂发生了明显的异常及紊乱。因此建议, 今后对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减的老年患者, 因积极行血脂检测和监测, 这对预防代谢综合征是十分必要和有利的。

参考文献

[1] Kadiyala R, Peter R, Ok osieme OE. Thyroid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clinical implications and screening strategies. Int Clin pract, 2010, 64(8):1130-1139.

[2] Duntas LH, Orgiazzi J, Brabant G.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yroid and diabetes melitus. Clin Endocrinol, 2011(75):1-9.

[3] Uondra K, Vrbikowa J, Dworakova K. Thyroid gland diseases in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Minerva Endoclind, 2005, 30(4):217-236.

[4] Clubb SA, Davis WA, Inman Z, et al. Prevalence and progression of 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 in women with type 2 diabetes: the Fremanle Diabetes Study. Clin Endocrinol(oxf), 2005, 62(4):480.

[5] 王多英.老年糖尿病血脂异常30例治疗的报道.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7, 20(2):173-174.

[6] 张妮娅, 陆卫平, 刘影, 等. 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甲状腺疾病的现患调查.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8, 21(9):1010-1013.

[7] 杨曙辉, 谢培文, 沈闲茹, 等.老年2型糖尿病伴娅临床甲减患者代谢综合征的情况.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13(3):2725-2727.

[8] Canaris GJ, Monowitz NR, Mayor G, et al. The Colorado thyoid disease prevalence study. Arch Intem Med, 2000(160):526-534.

[9] 林雪, 金贝贝, 方理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血脂异常关系研究.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1(13):198-200.

[10] 王佳妮, 单忠艳, 腾卫平, 等.血清促甲状腺激素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的相关关系研究.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0, 30 (6):534-536.

[11] 周健, 常志文, 潘素芳.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6, 22(6):350-352.

[12] 佘耀鸣, 苗立羽, 李兰, 等.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与甲状腺功能相关性研究.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27):156-158.

[13] 马德佳, 李燕妮, 何新发.亚临床甲减患者血脂, 血糖含量变化分析.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1(21):2534-2536.

第4篇:德育学堂总结范文

一、做好德育工作计划,努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德育队伍的整体素质。

发挥德育处的核心作用。加强了德育工作领导,完善德育工作管理机制,由德育主任负总责,班主任和学生会具体抓,实行德育处————班主任二级常规管理的制度,形成了各部门密切配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承担的纵向连接的德育工作体系。德育领导小组成员增强了“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识,并能以身作则,努力工作,带领全员积极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注意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特别是班主任队伍建设。每学期坚持开好“四种会”即每周一次主题班会;每月一次班主任会议;每学期2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每学期1次家长会。多年来坚持开展主题班会观摩活动,让班主任在实践中互学互进,共同提高。定期举行班主任例会,通过学习和经验介绍等方式,努力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1、精心布置宣传阵地。加强对班级文化布置等文化阵地的指导管理,在把好舆论导向的同时,力求主题突出,图文并茂,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功能。

2、规范教室布置。各班教室的布置体现了各班的特点,营造了生动活泼、洁净素雅、健康文明、催人奋进的良好育人氛围。

3、积极做好了迎接“文明修身”、“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创卫”等迎检工作,使校园文化具备与教育要求相适应的吸引力和情感号召力,逐步形成了以“人文精神”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凝聚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精神。

4、大力推进“书香校园”进程,以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学校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

三、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养成教育。

1、丰富德育活动促进养成教育。认真学习贯彻《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同时深入开展了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等。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要求班主任积极思考,加强班级制度建设、班风和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班级形象,争创班级特色,争创“文明班级”。各班的班级文化布置精美、范实用、富有教育性。

3、加强后进生的教育与转化。德育处要求各班对后进生转化工作做到了有计划,有措施,并比较及时地了解掌握有关情况,协助班主任做好个别学生的帮教工作。

四、做好德育教学工作计划,拓宽德育渠道,发挥“三结合”教育优势。

1、办好家长学校,增进家校联系。我们坚持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听讲座、随堂听课等形式,丰富家长学校活动,家长参与率达80%以上。同时,坚持通过电话联系、家访、经常性地与家长沟通,充分利用有效的教育资源,推进家校联系,提高了家教水平。

2、我校一直注重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及时了解了国际、国内及校园大事;开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努力营造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教育的氛围。

3、我校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工作,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定期开展活动,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步调一致。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介绍学生基本情况、学校发展规划及对学生的要求和对家长的希望。希望家长和学校密切配合,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好孩子。提高家庭教育效果,转变家长中存在的不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存在的问题

1、全员育人方面,部分教师教育方法待提高。

2、家长对学生教育理念有待更新,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工作仍需加强。

3、需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今后工作设想

1、进一步加强“教师修身学堂”和“家长修身学堂”建设,突出全员育人观念,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和家长的育人作用,真正做到服务育人,教书育人的全方位育

人观。

2、加强德育科研,探讨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实效性。加强德育课题研究工作,进一步提升教育管理水平,把研究成果及时应用到学校教育工作中去。

3、继续抓好班主任德育工作,积极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树立全体教师皆为班主任的教育管理思想,使全体教师能共同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以严要求、高标准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

第5篇:德育学堂总结范文

关键词:中职院校;体育教学;德育渗透

G633.96

德育是各中职院校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部分之一。最近,因为国内高等院校及普通中学的招生扩张政策,中职院校面临着生源严重不足、教学滞后等严重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中职院校的生源路径变得更窄;与此同时,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大多数均为被普通高中抛弃的孩子,因此,W生们的综合素质相对偏低。所以说,德育教育关乎着学校的社会形象、办学规模甚至生死存亡。当前,在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理念,不仅可以迅速提升体育教学水平,更能够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前提基础。所以,教师们应当尽可能想办法将德育渗透到日常体育教学的各个方面。

一、在体育课堂常规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国内不少地方,为重塑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理念,一些院校参照《弟子规》开设了“道德学堂”,目的是更好的宣扬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职院校体育课堂常规可以借助这个好时机为学生提供更充分的品德教育,例如“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中心意思就是不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任意讲话,回答老师问题的时候要落落大方。所以,在面对诸多专业的学生时,老师可以有侧重点的将此类古代教育经典讲述给学生,令课堂常规规范和严格恪守教学纪律有效融合,从而令孩子们在古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慢慢形成遵守课堂纪律、热爱班集体的正确理念。

体育讲师将课堂常规教学主动贯彻到每堂体育课之中,有助于学校体育教育的顺利推进。同时,老师们借助课堂教学前准备场地,课堂教学后搬运并整理器材等行为,有利于使学生们更快树立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思想理念,对于他们热爱劳动、保护公物的良好品性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另外,在课堂常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应当要求孩子们上体育课时必须穿着运动鞋、运动衣,并且对整队集合、队列练习等进行严格要求,目的是保障更有序的纪律形成。还有,老师们在开展德育教育的环节中必须考虑全面,重视教学手段和模式。举个例子,在队列队形的练习环节中,如果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有小动作的时候,教师可以一个眼神、或者一个手势进行提醒,这要比直接批评教育效果好得多。

二、在体育教学内容中渗透德育教育

项目众多、范畴广阔、地域性强等是体育教学内容的基本特征,这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因教学内容中的运动项目繁杂,其带来的教学效果自然不同,老师们应当善于发掘他们的内涵和本质。例如,田径运动令人倍感枯燥,然而坚持练习却可以培养一个人顽强坚韧的品性;作为典型集体运动的球类运动,需要借助伙伴们的协助,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勇敢拼搏、团结互助的思想品质。老师们在选取教学内容的时候,应侧重教材特征,清晰德育目标,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用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教学形式将教学内容充分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学生们在学习各项运动技巧的时候,技术动作从生疏、僵硬到自然、熟练,直到形成自动化过程。经由多种体育运动的训练,最终学生们会清楚一切事情均不会一帆风顺,均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平时的体育课堂教学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老师们通常也会设定学生练习的间隔、次数等,同时要求孩子们在规定时间内做完。实际练习过程中,部分学生情绪较高、思维灵活、注意力长时间集中、非常出色的完成了学习任务;但也有部分学生由于胆小、运动天赋及技术较差等原因,无法完成任务。此时,老师必须及时地针对各个学生的表现进行指点、德育渗透,进一步保障基本教学任务的完成。像不少学生会出现耐力不足、意志品质不够顽强等状况,在耐久跑中难以完成规定任务。此时,教师可以向这部分学生灌输下的故事,目的是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培养其顽强的意志品质。

三、在一些突发事件中渗透德育

日常的体育教学中,一些突发状况在所难免。首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会不断观察每个人的行为及表现,及时对代表性事件作出处理,因势利导批评或者表扬学生,增强学生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其次,因体育课堂一般在室外,活动类型丰富多样,教学环节中可能发生一些难以预料的情况。这时,老师必须剖析这些突发事件的本质,化不利为有利,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保障课堂教学的质量。

除此之外,教师们还应仔细捕捉学生内在的闪光点能力,同时进一步进行诱导,推动其不断转化。例如,在篮球运动中,有学生在跌倒后继续爬起来继续比赛的情况,教师应进行激励和赞扬,这对于顽强坚韧、团队精神等意志品质的培养是十分有帮助的。再比如说,在三级跳远教学过程中,示范者滑倒会影响观战学生的士气和信心。这个时候,老师应及时停止练习,再次耐心地给学生们讲述技术要领,不断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克服困难。

四、在学校各项体育活动中渗透德育

因无需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中职院校课余活动不少。而这些体育活动的进行可以彰显学生们的个性特征,展现个人才能,深入发掘个人的潜力,增强了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另外,其有利于促进学生们对社会和人生的大胆探索,构建更好的道德体系。因为文体活动的开放性特征,推动了老师进行德育渗透教育的场所和时机,同时推动了文体活动和德育有机结合,进而促成了良好思想品质的养成。例如,定期开展校运会、广播体操、体育社团活动等,均有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体育活动是体育教学事业赖以生存的灵魂与根基,并且还是中职院校体育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体育活动中总会存在胜负,获胜者士气大振,败者接受失利,总结经验,培养抗打击的能力。在平常的比赛中老师们要求学生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尊重裁判等,培养了学生的自制品质;比赛环节中,教师要求学生克服困难、坚韧顽强、夺取胜利,有助于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的形成。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从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常规、教学内容、突发性事件以及各类校园活动等方面论述了德育教育的渗透,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并且为今后中职体育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第6篇:德育学堂总结范文

创业教育课程是中职学校一门新兴的课程,创业教育课堂是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渠道。本文通过观摩具有相同课堂内容但教学方法和学生情况不同的两堂同课异构课,对提高创业教育理论课的有效性进行初步的分析,同时对如何有效地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中职;创业教育;有效性

温州人有很强的致富欲望和创业精神。温州人肯吃苦、勤于创业,把生意做遍全国、做到海外,体现的是一种强烈的自主创业意识。当这种自主创业意识成为一种社会氛围、社会风尚的时候,也就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也正为此,以温州本地企业家创业史为主线的地方德育教材———《创业在温州》便应运而生。创业教育是通过教育,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参与意识和实干精神,激发学生强烈的创业意识,使学生具备创业的基本素质,掌握创业技能,以便未来在社会生活中能善于把握各种机遇进行创业的教育活动。中等职业高中的性质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中等职业高中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为学生各种创业素质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创业教育理论课课堂教学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的创业教育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以下素质:一是对创业活动深刻的理性认识,二是对创业活动丰富的感性认识,三是强烈的创业兴趣和动机,四是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五是在社会生活中进行创新的能力。这种教育强调的是学生的创业态度和实际创业素养的培养,强调师生互动、学生参与和团队合作。目前,中职学校中的创业教育课程都是德育教师承担执教,但德育教师缺乏丰富的创业经历和实践。同时,课程改革也要求教师要从原来的主导者、指挥者转变成服务学生的组织者、参与者,课堂应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必须坚持个性化表达、激发创造精神。如何让职高的学生在创业教育课堂上活跃起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同时又有秩序、合情理地自主学习,就成了大多数教师为难的一件事。

二、同课异构课堂实录与效果对比

笔者有幸观摩了两堂教学内容相同、运用案例相同,但教学方法和学生情况不同的同课异构课。

(一)第一堂课

教学对象:高三电子商务3+2班(该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已创办了“创业街”,进行了初步的创业活动和实践)。主要教学过程(片段):教师下发案例(“炎炎”烧烤的成功和失败),要求学生只看案例的前部分,先找出案例中创业成功的原因,给学生5分钟时间阅读思考并分组讨论。阅读完毕后,教师叫小组学生代表回答,要求其余学生注意倾听并准备补充回答。教师把学生所有讲到的原因进行点评概括并逐一写在黑板上,若出现无人补充“冷场”时,教师便极力调动学生进一步思考,适时激将:“真的没有补充的啦?那我把答案发下去了,到时候可别后悔噢!”“好的,女生表现不错,男生呢?男子汉大丈夫跳出来!”最后,学生在教师的调动下找出了12点原因。教师此时下发答案,师生一起校对黑板上学生总结出的答案和参考答案。首先小组间互评,然后教师总结、分析、评价。随后教师才让学生看案例的后部分,寻找创业失败的原因。同样的方法调动学生回答并分析后,教师让学生根据总结出来的经验来解决本班级创办的“创业街”在经营上碰到的一些问题。学生积极献计献策,相互讨论,气氛很活跃。班级中参加“创业街”创业实践活动的几位学生还纷纷做了笔记。此时,教师又适时地进行了爱集体、爱学校的教育。

(二)第二堂课

教学对象:高一数控班。主要教学过程(片段):教师下发案例,要求学生阅读全部案例并找出失败和成功的原因,学生边阅读,边回答。但教师只倾听没有将学生的答案总结罗列在黑板上,然后下发答案,就答案再详细分析。之后也让学生根据总结的经验帮校友创办的“创业街”出谋划策。个别学生反映不熟悉或不知道“创业街”,献计献策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又临时调换了案例。

三、启发与对策

听完两堂同课异构课,通过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笔者对如何提高中职创业教育理论课的有效性,有了新的认识和启发。

(一)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自主探索得出结论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教学应使学生从中产生发现的惊奇、自豪、满足、求知的愉快和创造的欢乐等各种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带着高涨、活跃的情感进行学习和思考,使教学成为一种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活动。创业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充分利用学生的主体精神,学生在未来的创业过程中能够进行自决、自控。在创业教育中应该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的意愿和个性,允许并鼓励学生对权威和成规进行质疑,形成自己对社会生活方面独特的见解、思路和风格,让课堂成为学堂。在这样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料;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营造支持学生学习的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第一堂课中,教师试着给了学生更多的发言权,首先采取小组间互评的方式,然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渐渐地课堂像被注入了活力,学生自己“动”了起来。这种学习方式不是被动、封闭、接受性地学习的一种补充,更不可能是传统课堂教学的“调料”和“兴奋剂”,而是一种学习的革命,一种学习理念的根本转变,融合了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教师的引导点拨为辅的教学思想。

(二)创设“仿真”课堂,让学生感知创业

创业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单靠理论的说教或逻辑的思辨难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第一堂课中,教师要求学生为“创业街”献计献策,学生积极性都很高,缘于“创业街”是该班学生创办的,学生有着初步的创业实践。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重在实践,学校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环境和条件,使学生在创业实践中磨炼创业意志、培养创业能力,得到创业技能训练。因此,让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得到创业教育的体验,通过体验使学生获得创业的感性认识,是创业教育成功开展的前提条件。学生参与的主要是实践性的创业,即模拟性的、练习性的创业活动,它突出自身的教育性,重视发挥在提高学生创业素质方面的作用,不太追求利润、荣誉等功利性的目的。实践性的创业易于组织开展且不需承担太大的风险。为贯彻实践性原则,学校应该将实践性的创业活动纳入课程体系,把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开展创业教育的基本途径,同时也为创业教育理论课程的实施做好实践铺垫。

(三)进行课程的校本开发和生本开发,让学生体验创业

新课程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了。随着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参对教师留有的余地加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师不仅会“教”书,还要会“编”书。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各种不同的教育情境,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课程实施不仅是学生凭借书本,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知识对象化,以获得客观、精确的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灵性等直观地感受、体味、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更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并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在第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直接选取该班学生的创业实例———“创业街”,让学生就“创业街”目前遇到的经验问题各抒己见,体现了体验式教学方法开放性的原则。知识的获得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堂课后面选取的“创业街”案例来自于学生自身经验,使学生容易通过“观念—身份—实践”的途径,从提高学生创业积极性和兴趣入手,帮助学生理解创业中营销和成本核算(本课内容)的意义,为创业打好知识基础。因此,师生取得了良好的互动,双方在互动沟通中相互启发,相互激发创业智慧火花,并从中领悟创业的真谛,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合学生专业特点,精选授课载体

在第一堂课中,教学对象是高三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营销和成本核算方面的知识。而选择的案例正是有关创业成本核算及资源整合方面的内容,结合了专业的自身特点,使创业教育与专业课教学实现了有机结合,提高了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材料的选取、活动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专业进行,取得“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效果,从而使接受式、体验式、探究式学习有机结合,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发挥德育课育人功能,在课堂中渗透创业素养

创业教育本身就是德育课程体系的一部分,中职阶段的创业教育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参与意识和实干精神,激发学生强烈的创业意识,使学生具备创业基本素质,所以创业教育中理应渗透着德育教育。第一堂课教师在课堂的最后让学生为班级的“创业街”一起出谋划策。通过材料选取、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关注集体的发展乃至学校的发展,有机渗透小组互助合作、爱校、爱集体的德育熏陶,达到了德育教育的效果。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创业教育理论课是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和主渠道,也是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第一课堂。创业教育课堂是否有效,直接影响了创业教育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等实践课堂的开展。创业教育在课堂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重理论灌输、轻启发探索,重知识掌握、轻知识创新的教学思想和模式,才能有效。而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对促进中职德育课课堂教学改革同样也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胡若 单位:浙江省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邢于仓,柳国强.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J].社会科学论坛,2011(2).

第7篇:德育学堂总结范文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德育

职业道德

师资建设

一:对中等职业教育现状的分析

(一)对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1.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及现状

福州船政局1866年附设的船政学堂,1867年上海江南制造局附设的机械学堂,形成我国职业教育雏形。1917年5月,由黄炎培先生联合教育界,实业界知名人士,梁启超,张謇,宋汉章等48人,在上海创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开创了我国职业教育新纪元。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也在相应调整其教学制度,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中等职业教育体制。进入21世纪,各国之间形成了无形的竞争,渐渐演变成为科技与教育的较量。作为社会与学校的“中间站”,中等职业教育具有其独特的作用与意义。

2.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共有四类:

(1)中等专业学校(简称“中专”)。这类学校以招初中毕业生为主,学制三年或四年。传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中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小学教师。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培养目标已扩大到各类技能型人才。

(2)技工学校。这类学校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培养目标是中、初级技术工人。

(3)职业高级中学(简称“职业高中”)。这类学校是在改革教育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部分由普通中学改建而成,一般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也有二年和四年的。培养目标与中专和技工学校类似,以生产服务一线的操作人员为主。

(4)成人中等专业学校(简称“成人中专”)。这类学校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最早定位是把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成年人(在职人员为主)培养成中等技术人员。由于形势的变化,其招生对象已经以应届初中毕业生为主。学制二年或三年。

21世纪后,传统的这四类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逐步趋同,办学形式也日益接近,国家已决定通过改革、布局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等方式,逐步打破部门界限,推动它们走向融合。

(二)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现状和教学现状的分析

(1)学生现实状况

从近年来职业学校录取的学生中考分数较低的情况看,结合学生进校后的实际来考察,可以说,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其原因,初步分析有以下几点:

1)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对象以初中毕业生和部分高考成绩不太理想的高中毕业生为主,这部分学生中考、高考成绩分数较低,生源锐减,生源素质差。

1999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滑坡。据统计,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占整个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的比例由1996年64.7%下降到1999年的33.4%,尤其是1999年比1998年下降了5.8个百分点。2000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形势更为严峻,很多职业学校报名人数不及计划招生的一半。劳动力市场形势的严峻,中专毕业生自身素质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就业观念保守,毕业生就业困难,到今年为止,此种状况仍未有一个明显的改进。究其原因可归纳如下方面:

首先:独生子女的父母对子女受教育程度要求提高,家长望子成龙成凤,并带有一种“补偿心态”,希望子女读大学,读好书。

其次:由于“普高热”的日益升温,使中等学校的生源锐减。为了维持生存,各中等职业学校面临“饥不择食”的境地。只要有人报名,就被录取入校。生源素质参差不齐,造成了上课睡觉,打闹,逃课等不良现象。

(2)部分学校教学状况

职业学校,特别是职业入学校中相当一部分中专学校,教学方法、内容上,由于中专的“专”字等历史原因的影响,比较偏重理论教学,注重知识的记忆,倚重书本教学,联系实际不够。理论教学内容多,强化职业技能教学不足,实用性的实训教学少。在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教育的同时,忽视了职校学生的德育。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办学指导思想还不够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是否端正,这是影响和制约职业教育道德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实事求是地讲,目前有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指导思想还不是十分明确和端正,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缺乏对职业道德教育在过去、现在特别是将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发挥的重大作用,以及职业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把举办职业教育视为一种“副业”。

其次,把举办职业教育视为权宜之计,把主要精力放在普通教育上,认为只要把普通教育的教学质量搞上去就行,而把职业道德教育看作是“次等教育”

同时,忽视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规律、性质、模式、特点以及专业设置、教材、教学目标等的深入研究,对教学的基本条件也不注重改善和提高。

2)师资队伍还不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

教育观念上存有错位和偏差。其主要表现是:只认识到职业教育与其它教育的共同之处,而对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及特殊性认识不够,因而习惯于过去的普通教育的思维定式,而不能适应职校教学;并且错误地认为职业教育是一种“不正规”、“低层次”的教育,因而从自身降低了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包括职业道德教育。

“双师型”教师亟缺。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十分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即成为“双师型”教师。一般来说,中等职业学校大部分现任专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职校,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难以完全胜任职业教育对技能培训的要求。

二:如何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

职业教育是职业学校的主要任务之一,科学的完成这项任务,是保证职教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上述种种情况都说明,如今的中等职业教育,特别是德育,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下面,笔者从学生和师资两方面,谈谈如何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

(一)德育的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应该包括以下部分:

1.基本理论教育

2.党的基本路线和形势政策教育

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常识教育

4.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

5.纪律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6.国情、厂(场、店)情教育

7.专业思想教育

8.劳动生产教育

9.职业道德教育

10. 身心健康教育

(二)德育工作思路

1.围绕一个工作目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打造德育工作品牌。

学校各部门要紧密围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打造德育工作品牌”的工作目标,形成齐抓共管、常抓不懈的良好局面,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宽基础,高技能,复合型,高素质”的新型技能人才。要认真总结本校德育工作的成功经验,积极创新德育工作的方法,走出一条适合本校德育工作的新路子,打造属于本校德育工作品牌。

2.建设两支骨干队伍:德育师资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

在学生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辅导员和德育课教师” 、“学生干部”两支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一系列教育活动的开展,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教职工要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担负起德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形成全员参与,言传身教的作用。

(1)建设一支以班主任、辅导员和德育课教师为主体的高素质德育师资队伍。

班主任是基层的德育工作者,是德育工作具体实施者。学生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教职工担任班主任。学生管理部门要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对班主任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积极帮助班主任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要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运用多种方法,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想,规范他们的道德行为。班主任要更新教育观念,采取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要深入学生,深入班级,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班主任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教育引导工作,及时发现、纠正和解决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德育课教师要发挥德育课主渠道作用,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等理论知识的讲授;要探索德育课教学新方法、新途径,工作务实求新。其他课程教师应结合课程特点,充分发掘德育因素,有机地渗透德育内容。

3.抓好三个层次教育:养成教育、成才教育、创业教育。

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决定了德育工作要分层次教育。养成教育、成才教育、创业教育等三个层次很好地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特点结合起来。

4.利用四种教育方式:灌输教育、模范激励、活动陶冶、情感凝聚。

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针对每个学校学生的特点,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和主题教育活动。要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通过灌输教育、模范激励、活动陶冶、情感凝聚等方式方法,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和卫生习惯,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灌输教育:通过开展“三观”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三德”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五心”(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

教育、法制纪律教育、艰苦奋斗教育、行为规范教育、诚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教育,塑造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模范激励:要运用各种方式向广大学生宣传介绍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道德楷模和先进典型,激励他们崇尚先进、学习先进,激励学生更好的开发自己的潜力。

活动陶冶: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和主题教育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的活动(技能大赛、田径运动会、球赛、文化艺术节以及通过各社团组织开展的日常活动)让学生增长才艺,陶冶情操。

情感凝聚:坚持以人为本,实施情感凝聚教育,着力培养广大学生尊重人、关心人、宽容人的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广大学生养成高尚的品格和健康的人格。

针对学生心理成长的需要,大力实施“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工程”,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健康发展、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提供坚强保证。

3.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全体教师的任务,因此,他们的职业德育的养成直接关系着职业德育工作的成败。

(1)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要求融入了以生为本的理念、终身学习的理念,使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落在实处。

(2)教师需终身学习,是学习性社会的基本要求,即使是相对稳定的职业道德规范,也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提出新要求,如电子商务,同样是讲求诚信的,同时也有了新要求—严格守时。自觉学习、掌握职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建立职业道德平台,要学习并且养成良好的师德,师德是教师职业的道德规范,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养成的。

职校教师要在终身学习的理念指导下,要把师德和相关职业的道德规范融合在一起,构建起教师的道德平台,以次作为起点,在教育学生中教育自己,自觉成为职校德育的对象。

综上所述,在我国现有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中等职业学校应该把德育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的任务来抓。教师与学生都是职校教育的对象,是德育新理念的新认识。教师既教学生,也教自己;学生既接受教育,也要影响教师;在教学相长和自己教育自己的德育氛围中,师生共同完善着自己的职业道德规范,促使自己成为一个职业道德高尚的职业人。必须明确职业德育的特点,使职业德育的预期结果,成为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的方向,以争取最优的教育效果。作为职业教育者,应摆正自己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思想认识,达到人教合一,为国家培养更多素质全面的全方位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职业教育学》 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合群 主编

2. 《北京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北京教育出版社 马学平 耿学超 刘志

第8篇:德育学堂总结范文

(一)对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1.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及现状

福州船政局1866年附设的船政学堂,1867年上海江南制造局附设的机械学堂,形成我国职业教育雏形。1917年5月,由黄炎培先生联合教育界,实业界知名人士,梁启超,张謇,宋汉章等48人,在上海创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开创了我国职业教育新纪元。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也在相应调整其教学制度,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中等职业教育体制。进入21世纪,各国之间形成了无形的竞争,渐渐演变成为科技与教育的较量。作为社会与学校的“中间站”,中等职业教育具有其独特的作用与意义。

2.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共有四类:

(1)中等专业学校(简称“中专”)。这类学校以招初中毕业生为主,学制三年或四年。传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中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小学教师。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培养目标已扩大到各类技能型人才。

(2)技工学校。这类学校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培养目标是中、初级技术工人。

(3)职业高级中学(简称“职业高中”)。这类学校是在改革教育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部分由普通中学改建而成,一般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也有二年和四年的。培养目标与中专和技工学校类似,以生产服务一线的操作人员为主。

(4)成人中等专业学校(简称“成人中专”)。这类学校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最早定位是把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成年人(在职人员为主)培养成中等技术人员。由于形势的变化,其招生对象已经以应届初中毕业生为主。学制二年或三年。

21世纪后,传统的这四类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逐步趋同,办学形式也日益接近,国家已决定通过改革、布局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等方式,逐步打破部门界限,推动它们走向融合。

(二)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现状和教学现状的分析

(1)学生现实状况

从近年来职业学校录取的学生中考分数较低的情况看,结合学生进校后的实际来考察,可以说,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其原因,初步分析有以下几点:

1)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对象以初中毕业生和部分高考成绩不太理想的高中毕业生为主,这部分学生中考、高考成绩分数较低,生源锐减,生源素质差。

1999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滑坡。据统计,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占整个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的比例由1996年64.7%下降到1999年的33.4%,尤其是1999年比1998年下降了5.8个百分点。2000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形势更为严峻,很多职业学校报名人数不及计划招生的一半。劳动力市场形势的严峻,中专毕业生自身素质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就业观念保守,毕业生就业困难,到今年为止,此种状况仍未有一个明显的改进。究其原因可归纳如下方面:

首先:独生子女的父母对子女受教育程度要求提高,家长望子成龙成凤,并带有一种“补偿心态”,希望子女读大学,读好书。

其次:由于“普高热”的日益升温,使中等学校的生源锐减。为了维持生存,各中等职业学校面临“饥不择食”的境地。只要有人报名,就被录取入校。生源素质参差不齐,造成了上课睡觉,打闹,逃课等不良现象。

(2)部分学校教学状况

职业学校,特别是职业入学校中相当一部分中专学校,教学方法、内容上,由于中专的“专”字等历史原因的影响,比较偏重理论教学,注重知识的记忆,倚重书本教学,联系实际不够。理论教学内容多,强化职业技能教学不足,实用性的实训教学少。在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教育的同时,忽视了职校学生的德育。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办学指导思想还不够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是否端正,这是影响和制约职业教育道德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实事求是地讲,目前有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指导思想还不是十分明确和端正,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缺乏对职业道德教育在过去、现在特别是将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发挥的重大作用,以及职业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把举办职业教育视为一种“副业”。

其次,把举办职业教育视为权宜之计,把主要精力放在普通教育上,认为只要把普通教育的教学质量搞上去就行,而把职业道德教育看作是“次等教育”

同时,忽视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规律、性质、模式、特点以及专业设置、教材、教学目标等的深入研究,对教学的基本条件也不注重改善和提高。

2)师资队伍还不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

教育观念上存有错位和偏差。其主要表现是:只认识到职业教育与其它教育的共同之处,而对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及特殊性认识不够,因而习惯于过去的普通教育的思维定式,而不能适应职校教学;并且错误地认为职业教育是一种“不正规”、“低层次”的教育,因而从自身降低了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包括职业道德教育。

“双师型”教师亟缺。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十分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即成为“双师型”教师。一般来说,中等职业学校大部分现任专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职校,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难以完全胜任职业教育对技能培训的要求。

二:如何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

职业教育是职业学校的主要任务之一,科学的完成这项任务,是保证职教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上述种种情况都说明,如今的中等职业教育,特别是德育,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下面,笔者从学生和师资两方面,谈谈如何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

(一)德育的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应该包括以下部分:

1.基本理论教育

2.党的基本路线和形势政策教育

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常识教育

4.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

5.纪律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6.国情、厂(场、店)情教育

7.专业思想教育

8.劳动生产教育

9.职业道德教育

10.身心健康教育

(二)德育工作思路

1.围绕一个工作目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打造德育工作品牌。

学校各部门要紧密围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打造德育工作品牌”的工作目标,形成齐抓共管、常抓不懈的良好局面,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宽基础,高技能,复合型,高素质”的新型技能人才。要认真总结本校德育工作的成功经验,积极创新德育工作的方法,走出一条适合本校德育工作的新路子,打造属于本校德育工作品牌。

2.建设两支骨干队伍:德育师资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

在学生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辅导员和德育课教师”、“学生干部”两支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一系列教育活动的开展,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教职工要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担负起德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形成全员参与,言传身教的作用。

(1)建设一支以班主任、辅导员和德育课教师为主体的高素质德育师资队伍。

班主任是基层的德育工作者,是德育工作具体实施者。学生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教职工担任班主任。学生管理部门要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对班主任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积极帮助班主任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要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运用多种方法,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想,规范他们的道德行为。班主任要更新教育观念,采取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要深入学生,深入班级,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班主任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教育引导工作,及时发现、纠正和解决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德育课教师要发挥德育课主渠道作用,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等理论知识的讲授;要探索德育课教学新方法、新途径,工作务实求新。其他课程教师应结合课程特点,充分发掘德育因素,有机地渗透德育内容。

3.抓好三个层次教育:养成教育、成才教育、创业教育。

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决定了德育工作要分层次教育。养成教育、成才教育、创业教育等三个层次很好地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特点结合起来。

4.利用四种教育方式:灌输教育、模范激励、活动陶冶、情感凝聚。

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针对每个学校学生的特点,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和主题教育活动。要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通过灌输教育、模范激励、活动陶冶、情感凝聚等方式方法,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和卫生习惯,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灌输教育:通过开展“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三德”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五心”(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

教育、法制纪律教育、艰苦奋斗教育、行为规范教育、诚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教育,塑造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模范激励:要运用各种方式向广大学生宣传介绍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道德楷模和先进典型,激励他们崇尚先进、学习先进,激励学生更好的开发自己的潜力。

活动陶冶: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和主题教育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的活动(技能大赛、田径运动会、球赛、文化艺术节以及通过各社团组织开展的日常活动)让学生增长才艺,陶冶情操。

情感凝聚:坚持以人为本,实施情感凝聚教育,着力培养广大学生尊重人、关心人、宽容人的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广大学生养成高尚的品格和健康的人格。

针对学生心理成长的需要,大力实施“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工程”,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健康发展、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提供坚强保证。

3.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全体教师的任务,因此,他们的职业德育的养成直接关系着职业德育工作的成败。

(1)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要求融入了以生为本的理念、终身学习的理念,使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落在实处。

(2)教师需终身学习,是学习性社会的基本要求,即使是相对稳定的职业道德规范,也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提出新要求,如电子商务,同样是讲求诚信的,同时也有了新要求—严格守时。自觉学习、掌握职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建立职业道德平台,要学习并且养成良好的师德,师德是教师职业的道德规范,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养成的。

职校教师要在终身学习的理念指导下,要把师德和相关职业的道德规范融合在一起,构建起教师的道德平台,以次作为起点,在教育学生中教育自己,自觉成为职校德育的对象。

综上所述,在我国现有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中等职业学校应该把德育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的任务来抓。教师与学生都是职校教育的对象,是德育新理念的新认识。教师既教学生,也教自己;学生既接受教育,也要影响教师;在教学相长和自己教育自己的德育氛围中,师生共同完善着自己的职业道德规范,促使自己成为一个职业道德高尚的职业人。必须明确职业德育的特点,使职业德育的预期结果,成为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的方向,以争取最优的教育效果。作为职业教育者,应摆正自己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思想认识,达到人教合一,为国家培养更多素质全面的全方位技能型人才。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也包括一部分高中后职业培训,其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教育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主要由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基本学制以三年制为主。这类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高中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教育和职业技能。这类学校由于生源的特性,决定了其学生素质,尤其是基本素质。因此,在为国家培养素质全方位的技能型人才这个大目标下,教育者在做好职业技能教育的同时,也应将加强学生的德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职业道德师资建设

参考文献

1.《职业教育学》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刘合群主编

2.《北京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北京教育出版社马学平耿学超刘志

第9篇:德育学堂总结范文

【关键词】音乐 政治课 运用

音乐是多数学生的共同爱好,内容健康的音乐,给人以智慧的启迪,情感的陶冶和美的享受。政治课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教学内容的理论性,严肃性。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音乐不仅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培养情感,达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

一、用歌曲创设情境,让学生快乐进入新课

著名教育学家巴班斯基认为:“一堂课上之所以必须有趣味性,并非为了引起笑声或耗费精力,趣味性应该使课堂上掌握所学材料的认识活动积极化。”运用音乐导入新课,创设教学情境,能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和热烈的求知欲,自然而然进入到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去。例如,在讲授初二上册《我爱我家》的时候,我没有直接开始讲解,而是让学生先来欣赏一首潘美辰的歌曲《我想有个家》并展示歌词:“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就会想到它;……永远都说没有爱整天不回家,相同的年纪不同的心灵,让我拥有一个家。”同时设问:

(1)家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2)家庭对我们有什么作用?从而导入《我爱我家》的学习。由此可见,用歌声拉开一堂课的序幕,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在歌声中进入学习角色。

二、用歌曲设置悬念,让学生愉快地解决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政治课本质上就是德育课,是中学德育的主要途径,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从而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但传统的徳育往往泛泛而谈,令学生昏昏欲睡,毫无感召力可言。利用音乐的教化功能可以增强教育的感召力,说服力,让学生在艺术的陶冶中,愉快地接受教育,从而提高德育实效。例如,在讲《同济携手共进》之一:“同学朋友”时,我播放了歌曲《朋友》———“朋友啊朋友,你可曾想起了我?如果你正享受幸福,请你忘记我。朋友啊朋友,你可曾记起了我?如果你正承受不幸,请你告诉我。朋友啊朋友,你可曾想起了我?如果你正享受幸福,请你忘记我。同时设问:(1)什么是真正的朋友?歌曲中表达的是真朋友吗?为什么?(2)朋友之间应如何相处?这样学生边欣赏边思考,很快达成了共识:真正的朋友应该是患难与共的朋友,即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朋友,也可以说,朋友是肩膀,可以让你依靠着哭泣;朋友是巨浪,让你热情高涨;朋友是一口井,可以放心地倾诉痛苦;朋友是一双手,可以把你从绝望中拉出来。接下来引导学生用“朋友是……可以……”的句型编写更多的句子。学生们劲头很足,编出很多好的句子,如“朋友是绳子,可以连着你我他。”

这首歌因为歌词的优美和节奏的铿锵而倍受欢迎,很多学生跟着唱起来。此时,教室里充满了这铿锵有力的歌声,显示出团结向上的力量和众志成城的决心。这样,把课堂教学内容与音乐有机结合起来,避免了平淡无奇的说教,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难点突破,启迪思维

政治课的教学难点是指学生难于理解,不易掌握的知识。教学难点是教学的暗礁,是学生学习的拦路虎,讲解不透就会给学生造成学习障碍,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可运用音乐,引导感知,理解教学内容。例如讲授初二政治“做友好往来的使者”时,对“如何认识文化的差异以及怎样加强文化的交流”很多学生难以理解。笔者首先请学生欣赏两段音乐,前一段是《斗牛士进行曲》,后一段是《蓝色夏威夷》。听完之后,学生多说前后两段感觉很不一样,于是我对学生说:“这两段音乐多是七个音符组成,但由于某种原因作曲家给予不同的组合,效果就发生了变化。前一段使我们感到碧血黄沙,万众平息的斗争场面向我们迎面扑来;后一段仿佛把我们带到了沙滩,蓝天碧海,带来的是陆地国家决然不同的悠然怡淡。这样,“文化会由于地域、国家、民族的引起的差异”这一道理在音乐的辅助下被学生愉快地接受。

接着播放迈克尔学摇滚的歌曲:“Take Me To Your Heart让我靠近你的心”,让学生了解加强文化交流要从心开始,尊重差异,。学习上的难题在歌曲的熏陶下迎刃而解。

四、结尾激情,推向

古人写文章讲究一个“豹尾”,课堂小结则是课堂教学的“豹尾”。如果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精妙的结尾就是画龙点睛,锦上添花。如果一堂课的结尾空洞死板,往往会使整堂课黯然失色,给人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从而降低了授课的效应。为了避免功亏一篑,可以运用音乐,使结尾生动活泼,充满韵味。例如,在讲“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时结尾播放萨克斯名曲《回家》,教师伴着音乐作结束语:回家,多么令人神往的字眼,可是当今世界有许许多多的人因为战争而无家可归,更有成千上万的人因贫困而无家可言。因此,维护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任务。同学们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人才,应该珍惜目前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努力学习,将来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使每个人都有家可回。这种教学结尾,在音乐声中总结和巩固了本课知识,陶冶情操,把政治课推向,收到余音绕梁,回味无穷之效。

冼星海先生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实践证明,音乐在政治课中的运用,是寓教于乐的好形式,也是提高政治课教学实效的有效途径。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根据教学目的来确定选择哪首歌曲,不能张冠李戴。内容不健康的歌曲绝对不能用;歌曲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不必局限于革命歌曲,流行歌曲,外国的经典歌曲也可以运用。

2.课堂上运用歌曲的数量不要过多过频,防止把政治课变为音乐课,同时运用过频就会失去新鲜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在歌曲的表现上,可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声,彩,图等感觉效应,增强对学生的艺术熏陶;也可由学生来演唱,当然老师要在课前预先布置,以提高即兴表演的效果;还可由师生共同演唱,增进师生情谊,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于上好政治课。

4.将歌曲欣赏的内容与教学内容相结合,避免单纯的艺术欣赏。在欣赏歌曲时,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通过思考与讨论,将学生由歌声唤起的情感深入到理性的思考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音乐在政治课教学中的独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