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近视眼的预防知识范文

近视眼的预防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近视眼的预防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近视眼的预防知识

第1篇:近视眼的预防知识范文

【摘要】 从光学角度介绍了近视眼的定义、成因、分类,进一步探讨了目前近视眼的矫正、治疗方法。

【关键词】 眼睛; 近视眼; 矫正与治疗; 预防

近年来,近视眼已公认是全球最严重的医学问题之一,全世界的近视眼患者不断增加,我国近视眼人数也增长很快,尤其青少年近视眼人数不断增长,显然,近视眼已成为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和新的研究热点。本研究将从主要从物理光学的角度去探讨和研究近视眼。

1 眼睛的屈光系统

图1是眼睛的剖面示意图。从光学角度来看,光的折射又称为屈光,眼睛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造像系统,又称为屈光系统。就眼的屈光系统而言:在眼球外部包有一层坚韧的膜,前面透明的部分称为角膜,其余部分称为巩膜,外界的光线由角膜进入眼内;角膜的后面是虹膜,虹膜中央有一圆孔称为瞳孔,瞳孔的大小通过肌肉的收缩而改变,以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通量;虹膜之后是晶状体,晶状体是透明而富有弹性的组织,形如双凸透镜,其曲率半径随睫状肌的缩张而变化;眼球的内层称为视网膜,其上布满了视觉神经,是光线成像的地方,其相当于像屏,外界光线经过眼睛所成的像只能成在视网膜上;在角膜、虹膜、晶状体之间充满透明液体,称为房水,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则充满玻璃状液体,称为玻璃体。简言之,物体射入眼睛角膜里的光线,经过晶状体(“凸透镜”)折射后,在视网膜上形成像,该像将刺激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种刺激效果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产生视觉,于是我们就看到物体。

通常情况下,眼睛自身通过睫状肌的收缩来控制晶状体的曲率半径,从而控制晶状体的折射本领(即焦度),使得远近不同的物体都能成像于视网膜上,这个过程称为眼的调节。眼的调节是有一定限度的。当睫状肌完全放松(即眼睛不调节)时,能看清的最远处物体与眼睛之间的距离称为远点;反之,当睫状肌收缩到最大程度(即眼睛处于最大调节状态)时,能看清的最近处物体与眼睛之间的距离称为近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无限远处(即平行光刚好汇聚成像于视网膜上),近点在10mm~12mm处。

若眼睛通过自身的调节,就能够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清晰像于视网膜上,这种眼称为正常眼(如图2所示),否则,称为非正常眼或屈光不正眼,常见的非正常眼有近视眼、远视眼和散光眼。

图1 眼睛的剖面示意图

图2 正常眼的光学成像示意图

2 近视眼的定义和成因

所谓近视眼指的是:通过自身调节,不能使远处物体清楚地成像于视网膜上,只能看清楚近处物体,无法看清远处物体;当眼处于放松状态(即眼睛不调节)时,从无限远处来的平行光进入眼后,将成像于视网膜前,在视网膜上得不到清晰的像,这样的眼称为近视眼(如图3所示)。由定义可见,近视眼的远点不在无限远处。

近视眼的产生存在诸多因素,就其本质而言,产生近视眼的原因主要有:

①角膜或晶状体的曲率半径太小(焦度太大),对光线偏折太强;

②眼球的前后直径——眼轴太长;

③复合因素,即以上两种情况同时存在。

图3 近视眼的光学成像示意图

3 近视眼分类

3.1 按程度分类

①轻度近视:屈光度在-3.00D以下(即300度以下);

②中度近视:屈光度在-3.00D ~ -6.00D(即300度~600度);

③高度近视:屈光度在-6.00D ~ -10.00D(即600度~1000度);

④重度近视:屈光度在-10.00D以上(即1000度以上)。

3.2 按屈光成分异常分类

①轴性近视眼;

②屈光性近视眼;

③复合性近视眼。

3.3 按近视的性质分类

①单纯性近视;

②病理性近视(又称进行性近视);

③其他近视。

4 近视眼的矫正与治疗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采用最多的治疗近视的方法主要有了3种:配戴眼镜、药物物理疗法和手术治疗。

4.1 配戴眼镜

眼睛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造像系统,从无限远处来的平行光进入近视眼后,将成像于视网膜前,在视网膜上得不到清晰的像,若佩戴一副由适当焦度的凹透镜制成的眼镜,使光线进入眼睛之前先适当发散.再经眼睛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上。即近视眼所佩戴的凹透镜能使平行光线成虚像在近视眼患者的远点处,这样近视眼在眼睛不调节的情况下即可看清无限远处的物体。

近视眼镜不但可以矫正视力,还具有减轻视疲劳、防治外斜、防治眼球突出、防治弱视的作用,比较而言,配戴一副合适的眼镜是近视眼的最好矫治方法。

图4 近视眼的物理矫正示意图

4.2 药物和物理疗法

尽管眼球近视性变化的机制尚不清楚,但目前有证据表明一些药物可阻止近视的进展,如阿托品和后马托品,这些药物目前尚在研究临床实验中。总的来说,关于近视的药物方面研究进展比较缓慢。

4.3 手术治疗

目前治疗近视眼的手术不止一种,而最为常见的是准分子激光手术。准分子激光手术是理想的高科技项目,其集计算机、物理、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与一体,利用准分子激光束能量高,穿透性极弱,切割准确、重复性好的特点,准确地切削角膜层组织,降低屈光度以到达矫正近视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准分子激光手术是选择性手术,它可能会导致一些并发症,要正确认识,慎重对待。

5 结语与展望

我国是世界上近视眼发病例最高的国家之一,党和政府非常重视近视眼矫治工作,开展了大规模的研究,取得了诸多成就,也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打下坚实基础,但是要想找出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来矫治近视眼,还有许多问题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目前国内外对近视治疗的研究,依然是一种"削足适履"的对症处理方式,人类真正解决近视问题还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潘志达.医学物理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 胡新珉.医学物理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第2篇:近视眼的预防知识范文

【关键词】金融;会计;风险

一、金融会计以及功能

金融会计,是我国会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是按照会计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金融机构的日常经营治理活动准确、完整、连续并综合的进行核算和监督,同时也对金融机构的财务信息进行衡量、加工和传递,帮助使用者在经营治理以及经济活动中能够合理、有效的做出决策。我国的金融会计通常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政府银行会计;第二类是商业银行会计;最后一类是金融公司会计。金融会计在经济体系中通常行驶核算和经营管理这两项功能。一方面直接负责财务管理、损益计算以及经济核算;另一方面通过对信息的分析预测来进行计划管理和资金管理,以此调节和控制银行业务的经营。

二、金融会计风险的产生

(1)理论风险。新时期金融行业的发展使得传统的金融理论不能很好的满足和契合现行会计模式,这种超前的金融业发展和稍显落后的金融会计理论的不匹配矛盾,导致会计制度不能全面、及时、充分的评估金融风险状况,进而不能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2)核算风险。核算是会计最基本职能,能够真实确切的反映资金使用情况,是银行业务活动的有效反映。当会计核算的方法和核算程序不当时,就会出现核算风险,进而导致金融风险的产生。在实际操作中,个别单位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因而会违反金融政策准则,提供不真实、不充分的会计信息,最终导致不能够正确、科学的评价银行的经营状况,增加风险的可能性,影响金融企业的经营和发展。(3)管理风险。金融会计同样也需要遵循必要的管理制度。管理风险首先是会计监督风险,由于目前金融会计的监督职能较弱,对于一些不合理、不合法的经营行为不能起到应有的监督控制作用,影响我国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其次是人员管理风险,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势必吸纳更多的从业人员,但是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在日常工作中不能严格执行规程制度、出现违规操作等现象,影响风险的控制和防范。

三、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1.建立正确的金融会计核算体系。会计在进行核算时,必须要依据银行的相关会计制度和结算制度进行,要正确运用会计知识,严格执行记账规则,并对密押、印章、凭证、帐表等严格管理。专属设备和表件要配备专人管理并追究其行使职责,以真实、客观、有效的凭证为依据,处理账务。对记账、结账等工作,要做到到账、账款、帐据、帐表等全部匹配。正确计算存、贷款利息,使其能够正确反映各项收入。同时,要推行会计责任制度,将责任具体到人,这样就可以从细节处预防和控制风险的发生。

2.构建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完善会计监督体系。首先,要将认识从防止会计人员差错为主转变为以金融会计风险防范为主,并结合管理操作,构建一个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以金融行业自身的特点和经营方式出发,制定相应的会计内部控制办法,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发生。其次,要完善会计监督体系,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事前与其他部门一同建立金融风险防范的动态监控机制对风险进行预防;事中要监督业务的规范性与制度法规的执行情况,避免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事后要针对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意见,尽量减少和防范风险的产生。

3.加强金融会计从业人员建设,运用先进科学的技术设备。一方面,金融会计人员金融行业的主要从业者,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会计人员对于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会计从业人员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加强思想和道德教育,使其爱岗敬业、遵章守纪;(2)加强其会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开展岗位培训以及技能竞赛,打造一支业务技术水平较高的会计队伍;(3)要严把会计人员准入关,选择有使命感、责任心和专业素质的人员;(4)做好领导示范效应,会计主管人员不仅要以身作则,还要通过自己的言行和能力为其他会计人员提供学习的榜样,发挥领导示范效应。另一方面,通过运用现代化的电算化会计核算系统,促进会计核算质量的提高,不仅能够提供及时有效、全面、完整的会计信息,也有利于实现业务处理、业务管理以及决策的有效融合,提高金融会计的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

参考文献

第3篇:近视眼的预防知识范文

一、回顾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实验研究方法

我国教育首次采用科学方法实验的肇端,当首推东南大学附属中学主任廖世承。他与1921年运用“等组法”实验,以比较道尔顿制与普通教学法之效率孰优。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实验在我国开始快速发展并有所取得进一步的拓展与成果。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提出了“素质教育”,即把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培养目标,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自此以后,教育实验变以“素质教育”为主题和行动目标。具体表现在:

(一)从教育实验理论探讨上,首先,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实验研究会多次开会研讨了教育实验的主要问题和报告了其主要成果。1987年,《教育研究》、《教育实验与研究》杂志社等单位连续六年召开学术研讨会,先后探讨了“教育实验的理论与实践”、“教育实验评价”、“教育实验设计”、“教育实验的科学化”等问题。之后,1994年在杭州大学成立了教育实验研究会并研讨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实验新思路和新方案”。1995年的研究会研讨了“教育实验的方法论问题”1998年的研究会进一步研讨了“教育实验方法论问题”并在某些方面达成共识;1999年的研究会研讨了,面向21世纪中国教育实验如何发展的问题。其次,许多专家学者在探索教育实验自身的规范性和科学性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王汉澜主编的《教育实验学》、陈社育、柳夕浪主编的《教育实验方法》、顾明远主编的《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丛书》。

(二)从教育实验实践运动上,1990年,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办事处实施的“提高中学生学习质量联合革新计划”项目的号召,我国有59所中学开展了该项实验,并在京、湘、鄂、浙等地的中小学开展相关实验。1991年,主要在中小学教学模式、心理素质及教师素质与学生能力的关系上实验探索。1992年,对教学模式进一步实验探索,并对课程结构,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的课程结构进行实验。1993年,“离合型”课程改革实验、“和谐教育”实验、高中课程改革实验、“乡镇小学艺术教育”实验、“中小幼一体化素质教育”实验、“学导式教学法”实验等得到尝试。1994--2000年,较为著名的并被推广的教育实验是: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主持的“目标教学”实验;四川省开展的“英语立体化教学法”实验;云南省“白汉双语文教学”实验;上海市开展的“成功教育”实验;东北师范大学主持的“农村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西南师范大学主持的“GX”实验;华中师范大学主持的“小学生主体性品质培养”实验;北京朝阳区职教中心主持的“集群式模块课程”。

(三)进入21世纪后,依据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我国新一轮的教育实验发展特征有了显著的变化。其特点是:以政府推动、理论研究者带动、广大中小学教师参与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实验。教育实验转入了一个更为广泛深入的创新领域,开始对基础教育课程材料、营造生命实践的活动课程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做实验探索。

二、总结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实验研究方法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这些成果促进了我国教育理论的传播和重构,同时,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在一些基本的教育观念上达成共识,即亦是教育实验为中国教育事业上总结出来的经验。主要表现在教育实验方法论问题和教育基本理论问题上的共识:

首先,肯定了教育实验方法是科学的和性质有效的,其方法论具有特殊性,主要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三论为主,并有自己的性质、规范及科学性标准。对于新一代的的素质培养立意于主体性,并沿着学制、课程、教学、德育、评价和管理等方面形成主要课题进行实验研究。

其次,树立实验学校正确的实验观,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处理好实验与学校常规教育之间的关系,注意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实验理论和方法,为我所用武装自己。同时,加强地区性、全国性的交流,避免实验经费浪费,重复实验。

最后,在育人观、师生观、教学观上,亦达成共识。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建立民主平等的交往合作关系,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三、反思今后我国教育实验研究方法发展的策略

(一)从教育实验方向的角度出发,要把教育实验的立足点在的中国化。立足于“中国化”就是要沿着中国的主流教育思潮,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相应的对教育实验的内容、结构进行改革发展。当代以来的中国,主流的教育思潮是“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倡导的是以人活动、需要为中心的新的教育思想,民主和科学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依据此主流思潮,国家提出了“素质教育”,但是没有结合21世纪的人才环境和社会状况是无法真正做到对教育实验的创新和改革。

第4篇:近视眼的预防知识范文

关键字:靠近施工的岩土技术;预测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一、靠近施工技术问题

(一)基坑挖深与既建工程的距离

众所周知,我国兴建高层建筑起步时间比较短,但是在后期发展中比较快,根据统计。我国在高层建筑中,有大量的高层建筑物已经林立而起,建筑数量越来越多。在200m以上还有300m以上的建筑物都超过预期计划数量。这些建筑施工中,基坑开挖深入在10m以上的建筑物数量越来越多,在10m到20m之间的深基坑,数量也越来越多,个别的深挖水平更高。当前,我国建筑物建设起步比较晚,而国外的工程基础比较深,尤其是日本国家。在基坑深挖深度上,具备大量的工程实例。从工程实例中进行分析,基坑深挖变化一般都在10m到40m之间,很多时候的深挖是在10m到30m之间。可以这样定义,这个工程距离会发生改变,而且是在最小距离的范围上发生改变。这个变化的距离控制在2m到3m之间,可以看出在日本国家。超深挖以及超短距工程非常之多。

(二)靠近施工遇到的工程类别

一般而言,靠近工程遇到工程类别中,一般类别都比较多,形式多样,这些类型具备不同的工程用途。根据现显示发现,靠近的工程施工中,遇见了常见的十种类型。这些类型主要体现在工厂上、地下建筑中、地面工程等等。一般主要是以大型工程为主,大型的建筑物为主。这些建筑一般都会汇集在人口密集的地方。因此,可以看出建筑物的保护性能以及技术实施难度。另外,在工程建设中,还会遇见工程地基问题,施工遇见的基础类型比较多,一般会有5种以上。在这些类型中,工程所占地基一般都是天然地基,其次是桩基不过这些都比较少见。

(三)靠近施功蝴响工法

在靠近施工中,该施工方法选择的加固方式是类型比较单一,单一的类型可以更好的改善地基性能,使得地基得到改良。一般在施工中,地基改良比例的选择比较大。其次是使用是预压工法和降低水位工法。究竟采用哪一种工法,应依据工程类型和施工场地的环境等综合考虑。不论哪一种工法,均应以确保既建工程及设施的安全正常运营为前提。

二、靠近施工的准备工作

(一)做好会审工作

在进行施工之前,需要做好施工准备工作,这个是保障工程安全之必要关键。因此,需要做好审理工作。审理的对象是承包工程使用的技术措施,查看该措施的可靠性以及可行性。一般而言,会审的内容都比较复杂,需要根据实际的工程加以确定会审内容,这个内容根据实际工程加以确定。在会审中需要明确的每个环节都应该落到实处,都应该进行认真会审。事先可以罗列出一个会审表格,这样才可以获得会审效果。在项目表格中,还需要确定出工程重点。

(二)掌握靠近施工的工作流程

以上已经详细的解析了工程会审环节,那么进一步便是工程工作流程。一般而言,靠近施工需要对建设环境进行周密的设计,需要做好相关的对象研究工作,还需要进行预测影响分析,这样才可以得出科学而完备的预防对策。在施工流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工作内容。第一,需要做好现场勘探工作,看附近的建设情况。第二,需要做好靠近程度判定工作。第三,需要进行变形值计算研究工作。第四,对策工法研究工作理当做到位。第五,做好现场计划工作。第一,现场调查。这个工作开展显得至关重要,现场调查应该确定出调点。一般而言,调点有地基方面的调查。当该地段的地基资料收集还比较缺乏时或者资料不全时,需要开展取样实验,开展土工实验以及钻探实验等等。这些工作开展对于获得资料提供依据。综合了建工调查发现,调查过程使用的方法比较简单,而且对于资料收集有重要作用,这些工作开展可以获得依据。在调查过程中,需要明确的是需要基于建设工程长期运营基础上开展工作,这样可以更好的降低工程问题出现。另外,靠近程度的判断,这个工作也显得非常重要。为了更好的分析工程建设,为了保障工程建设水平提高。这个时候对于施工距离的判断显得至关重要,当距离判断到位之后,才更好的开展施工技术,更好的组织施工。第一,在确定靠近施工时,应该划分成三个区域。第一区是为1区,可以在该区内进行施工,这个区内施工不能影响工程质量。第二,第二区开展工作时,应该加以注意。在这个区内开展施工,不会直接造成影响,尤其是对第三区造成的影响。最关键的考虑位移问题,这个应该加以注意。一旦出现位移导致的危害非常大。第三区,在该区内施工时,不能出现地基位移后果。

三、挖基坑安全性分析

进行工程分析时,需要从开挖的方法进行把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一般建筑建设需要避免的就是倒塌问题,因此,需要当前建设进行推测。第一,可以从支挡构筑物自身弯曲变形进行分析。第二,可以从撤出支挡设施引起的变形分析,这个分析需要准确,才能更好的预测出建筑问题。第三,基坑底产生隆起导致变形,这个分析工作显得至关重要。这是保障建筑质量之关键,一般而言,这个引起变形的因素比较多.需要进行实验分析,和堆导才可以得到实际分析结果。该分析过程还注意明确基施工对地基土带来的影响,这个影响可以从工程源头上影响施工质量,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带来影响。当新建的工程选择的是桩基础施工时,一般因为打桩振动导致影响出现,在一定的施工范围内会出现结构恶化,从而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对于一些挤密桩或预制桩施工时,需要将恶化的范围控制住,需要保障这个桩基的范围在10倍之内。根据相关提示,这个打桩的顺利还是有讲究可言。打桩的方向应该同施工建设方向一致,就是人们常常理解的需要侧向位移方向。需要建立在地基压缩性以及紧密状态下施工,这样可以更好的保障施工安全,才更好的提升工程质量。另外,在还需要把握住新建工程地基变形预测工作。一般而言,这个预测应该针对附近工程而言,新建工程导致的附加影响比较大,这个影响的程度一般都是由距离来确定。众所周知,进行开挖基坑时,会导致工程变形,这个变形是因为降低地下水位还有地基卸荷应力释放引起的。针对这类型的原因,应该确定出影响范围和程度,这样可以进行有效的预测。

结束语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大量建筑工程出现。我国高层建筑工程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水平比较快。相对于其他国家,我国新建高层工程能力还比较低,在实际开展工程时,需要借助和学习其他先进的工程。靠近施工工程,对于开展施工有严格要求,应该做好预测工作,应该严格根据施工要求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戴瑞奇.追逐岩土技术的新发展建立岩土工程的新思维[J]. 第四届中国岩石锚固与注浆学术会议-2011年1间

[2]郭峰.岩土掘削的数值分析新方法与新型装置的研究[J].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2011年11间

[3]梅国雄,宋林辉,梅岭,宰金珉.地铁隧道基础变形分析与计算[J]. 海峡两岸轨道交通建设与环境工程高级技术论-2010年2间

第5篇:近视眼的预防知识范文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RA);,基因治疗;,载体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RA); 基因治疗; 载体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 是一种病因尚不清楚的慢性全身免疫性炎症疾病, 其发病机制也不完全明了。常规的药物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等均不十分理想, 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最近研究表明, 基因治疗显示出了较好的前景。基因治疗是将正常基因或有治疗作用的基因通过一定方式导入靶细胞以纠正基因的缺陷而发挥治疗作用, 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生物医学高技术。基因治疗中表达载体的构建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 理想的载体应该是滴度高、 能转染大量的细胞, 制备方便且重复性好, 能定向进入目的细胞并整合到宿主染色体特异定位点, 能以附加体的形式稳定存在, 转录单元有可调控的操纵元件, 以及不含能激发免疫应答的组分。目前, 在RA的基因治疗中使用的载体系统主要有病毒载体系统和非病毒载体系统。

1 病毒载体系统

病毒载体是指以病毒为基础的基因载体, 是对病毒基因组进行操作和改造, 使之能携带外源基因和相关基因元件, 并被包装成病毒颗粒, 而构建的基因导入系统。目前在RA的治疗中主要有下列几种类型病毒载体:

1.1 反转录病毒载体 反转录病毒属于正链RNA病毒, 是最先被改造且应用最为广泛(>50%)的基因治疗载体。其基因组大约为10 kb, 含有3个最重要的基因: 即gag(编码核心蛋白)、 pol(编码反转录酶)和env(编码病毒外膜蛋白)。基因排列的顺序是5′gagpolenv3′, 两端存在长末端重复区(LTRS)用于介导病毒的整合, env基因中含有病毒包装所必需的序列。反转录病毒载体具有转染率高, 可稳定整合表达、 宿主范围广泛及对宿主的毒性小等优点, 在RA的基因治疗中, 以反转录病毒作为载体已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用编码MT1MMP反义RNA的重组反转录病毒转染RA患者的滑膜成纤维细胞60 d后进行定量PCR、 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得MT1MMP反义mRNA是对照组的15倍, 其蛋白的水平大大降低, 关节软骨的损伤和炎症也有很大的减轻[1]。用构建的能分解成纤维细胞中组织蛋白酶L(cathepsin L, CL)mRNA的核酶RzCL533和RzCL790的重组反转录病毒载体转染RA患者的成纤维样滑膜细胞[2], 与对照组相比较CL mRNA分别降低到44%和20%, CL蛋白的水平从16.0 μg/L分别降到4.1和8.2 μg/L, 并明显地减少了软骨的破坏, 关节的炎症反应受到很大抑制。其不足的是, 逆转录病毒只能转染处于分裂增殖期的细胞, 其与受染细胞的整合具有随机性, 有潜在的危险性, 因此, 若要将其安全应用于人体, 还需进一步改造。

1.2 慢病毒(Ientivirus)载体 慢病毒是一类免疫缺陷性病毒, 由于其可引起慢性转染而得名, 属于逆转录病毒家族的成员。慢病毒载体与逆转录病毒载体的主要区别在于,

前者既能转染分裂的细胞, 也能转染非分裂的细胞, 可用于神经细胞、 巨噬细胞、 造血干细胞、 肌肉细胞和肝细胞等[3]。但慢病毒不能转染G0 期细胞, 这是由于在G0 期细胞中慢病毒不能进行逆转录过程[4]。将能表达鼠血管他丁(angiostatin)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载体(HIVvector)注入RA鼠的右侧膝关节[5], 与对照组相比较该鼠此关节滑膜细胞的增生和血管翳的形成明显被抑制。经过改造的含有TNFα基因的有蹄类猫免疫缺陷病毒(FIV)载体也能高效转染SCID鼠膝关节原代滑膜细胞[6]。免疫缺陷病毒载体是基因治疗的一种有效载体, 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如需要获得产生高滴度和连续的载体细胞系, 制备重构高转化率和高整合率的载体等。

1.3 腺病毒载体 腺病毒是无包膜的线性双链DNA病毒, 其基因组长约36 kb, 含有早期转录区(E1、 E2、 E3、 E4)和晚期转录区(L1、 L2、 L3、 L4、 L5)。E1基因位于基因组的1.0~1.6基因图距单位(Mu), 为病毒复制的必须区, 缺失E1基因的腺病毒为复制缺陷的腺病毒载体。E3区位于基因组78~86 Mu, 是病毒复制的非必须区, 可作为外源基因的插入区。腺病毒载体通常缺失E1和E3区域。作为基因治疗的载体, 腺病毒载体具有以下显著优点: (1)基因组大, 可插入大片段的外源基因(至多可达35 kb); (2)可高效地转染不同类型的人组织细胞(体外实验转染效率通常接近100%);(3)可转染非分裂的细胞; (4)在细胞培养物中有高滴度的重组病毒产量(>1014/L); (5)进入细胞后并不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 仅瞬间表达, 因而安全性较高, 由于腺病毒载体具有上述优点, 故在RA的基因治疗中被广泛应用。将能表达凝血酶敏感素1(TSP1)的腺病毒载体(AdTSP1)的鼠关节内注射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模型[7], 与对照组相比较, 其CIA的严重程度降低,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生成量减少, TSP1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生成量增加, 滑膜肿胀得到抑制, CIA可得到很大的改善。用复制缺陷性编码ras显性负性突变体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xRasDN)转染RA患者的滑膜细胞和原代成纤维样细胞后, 检测结果表明AxRasDN可显著减少滑膜成纤维细胞的增生, 在转录和蛋白水平均可抑制成纤维样细胞分泌的IL1诱导的IL6生成, 使关节炎症得到明显改善[8]。能表达IL13的腺病毒载体在RA模型中降低促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 足肿胀体积减少, 骨损伤减弱,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和多形核细胞数量等关节炎症的指标明显下降, 炎症得到明显改善; 而腺病毒由于其基因组复杂, 难以构建包装细胞系因而使之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1.4 腺相关病毒载体 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 AAV)是一种缺陷型非病原性人类细小病毒, 是目前发现的最小、 结构最简单的DNA病毒, 含有1条线状单链DNA, 其复制依赖于辅助病毒(腺病毒或单纯疱疹病毒), 可转染分裂期及静止期的细胞。AAV载体虽然存在着不能插入较大的外源基因(

1.5 疱疹病毒载体 1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属于人嗜神经病毒, 可在神经元细胞内建立潜伏转染。HSV1可被改造成两类载体: 一是扩增子(amplicon)载体, 即仅把HSV1的复制起点和包装信号序列插入到细菌的质粒中。当其转染至包装细胞后, 用HSV1辅助病毒超转染, 便可获得含有扩增子的假病毒。另一类为重组的HSV1, 即删除了与复制相关的非必需基因, 以减少其对细胞的毒性, 可用于在宿主神经元细胞中长期表达外源性治疗基因。但如果宿主的神经元细胞中已潜伏了野生型HSV, 就很可能重新激活病毒而进入裂解期。松鼠猴疱疹病毒(squirrel herpes virus, SHV)是疱疹病毒家族中的一员, 为双连DNA分子结构, 比较容易转染哺乳动物的细胞。SHV 载体是第一个被应用的基因治疗载体。体内外的实验均证明SHV 载体携带的目的基因可在靶组织中长期持续表达。用编码可诱导抗炎性细胞因子生成基因的重组SHV 载体转染RA大鼠成纤维滑膜细胞, 可检测到IL10的生成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IL1β诱导的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生成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RA炎症得到明显改善[10]。

2 基因转移的方法

虽然病毒载体作为基因传递的工具已广泛采用, 但病毒性载体仍存在着不少的局限性: 如均可诱导机体产生某种程度的免疫反应, 具有插入突变致瘤、 致毒的风险, 载体的容量有限, 制备滴度不高等。而非病毒载体则具有无传染性、 不限制载体容量, 可大量制备等优点而受到亲睐。目前在RA的基因治疗中应用的非病毒载体主要是质粒DNA, 也可以是无载体的核酸, 如反义寡核苷酸、 核酶及siRNA等。而非病毒载体系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更多地放在了对其导入系统的组成和工艺方法的探索和发展上。质粒DNA进入靶组织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电转移法 体内电转移是适用于向各种组织和器官转运基因的一种物理方法, 也是最常用的一种非病毒载体转移基因的方法。电转移的效率和细胞通透性高度相关。体内电转移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 不仅是因为其是最有效的非病毒基因转移技术, 而且成本低、 最易实现、 安全性高, 其效率还可通过改善靶组织的生物扰动性、 质粒DNA的结构和编码蛋白的设计来提高[11]。用这种方法把质粒编码的3种人TNFα的可溶性受体(单体hTNFRIs型、 嵌合体hTNFRIs/mIgG1和hTNFRIs二聚体型[12])转移进CIA鼠模型, 其蛋白表达可持续6个月, 炎症表现和组织学特征都得到明显改善, 表明电转移是一种有效的转运抑炎性细胞因子或抗炎性细胞因子基因的方法。

2.2 基因枪直接注射法 基因枪是一种专门用于基因转移的高压枪, 可以把平均直径约为4 μm的钨等金属粒子射入细胞中, 若将目的DNA附着在金属粒子表面, 就可以实现基因的直接转移。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用细胞或组织直接操作, 给基因转移提供了便利。据报道, 用基因枪向CIA鼠模型直接注射能表达IL4的质粒[13], 可使该鼠炎症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明显下降。

2.3 脂质体转染法 脂质体特别是阳离子脂质体作为一种基因转运介质已得到广泛应用, 与其他非病毒基因转运系统一样, 其具有生产简便、 毒性低及无转染危险等优点。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技术已被广泛用于将外源基因导入哺乳动物细胞的研究。能表达抗炎性细胞因子(如IL10)的重组质粒, 用脂质体转染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原代滑膜细胞, 表达的IL10 mRNA和蛋白水平都比对照组有很大提高。把构建的含有IL18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secTag2BL18PE38)用脂质体转染RA小鼠的原代软骨细胞后[14], 用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鉴定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较IL18在软骨细胞中可成功表达。但脂质体/DNA复合物与病毒载体相比较其在体内转基因的效率低, 因为脂质体介导的转基因有赖于受染细胞的分裂增殖活性, 而即是在生长旺盛的肺癌组织中处于分裂期的瘤细胞也少于20%。

2.4 人工酵母染色体法 人工酵母染色体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载体, 具有克隆百万碱基对级(Mb)的大片段外源DNA的能力, 可以保证巨大基因的完整性; 即保证所有顺式作用因子的完整并与结构基因的位置关系不变, 保证较长的外源基因片段在转基因动物的研究中整合率的提高。由于基因的完整性良好, 目的基因上下游的侧翼序列可消除或减弱基因整合的位置效率。人工染色体表达系统(artificial chromosome expression system, ACE system)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非整合、 非病毒的基因表达系统, 像体内天然染色体一样发挥作用, 较其他表达载体的优点在于可长期稳定地表达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把编码LacZ和红色荧光蛋白标记基因的鼠人工染色体移植入佐剂性关节炎鼠的滑膜成纤维细胞中, 24~48 h后检测被移植的人工染色体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显著提高。

3 结语

基因治疗目前还处于发展的早期, 其在体外或动物实验中所获的结果尚不能在人体中完全实现, 在临床中的应用还面临许多困难, 包括: 选择更有效的目的基因, 确保载体的安全性, 将带有治疗作用的载体高效率的转移到人体内, 保持这些重组载体在人体内能长期、 稳定地高效表达出预定的基因产物, 有效地将基因治疗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应用, 以及更有效地减轻人体对重组载体的免疫作用等。目前在各种研究中, 病毒载体以其高的转染率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 但因其容纳外源基因的量少、 稳定性差, 会引起免疫系统的反应等缺点在应用上又受到一定的限制。用非病毒载体来转运基因, 虽然转运基因表达的时间短,转染率低, 但非病毒载体安全可靠、 稳定、 对外源基因的容纳量不限, 不会引起免疫系统的反应和易于生产, 因此, 将是很有前景的基因治疗载体。

参考文献

[1] Rutkauskaite E, Volkmer D, Shigeyama Y, et al. Retroviral gene transfer of an antisense construct against membrane type 1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reduces the invasivenes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synovial fibroblasts[J]. Arthritis Rheum, 2005, 52(7): 2010-2014.

[2] Schedel J, Seemayer CA, Pap T, et al. Targeting cathepsin L (CL) by specific ribozymes decreases CL protein synthesis and cartilage destruction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 Gene Ther, 2004, 11(13): 1040-1047.

[3] Bachrach E, Li S, Perez AL, et al. Systemic delivery of human microdystrophin to regenerating mouse dystrophic muscle by muscle progenitor cells[J]. PANS, 2004, 101(10): 3581-3586.

[4] Berns K, Hijmans EM, Mullenders J, et al. A largescale RNAi csreen in human cellsidentifies new components of p53 pathway[J]. Nature, 2004, 428(6981): 431-437.

[5] Kato K, Miyake K, Igarashi T, et al.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vectormediated intraarticular expression of angiostatin inhibits pro

gression of 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in mice[J]. Rheumatol Int, 2005, 25(7): 522-529.

[6] Lin YL, Noel D, Mettling C, et al. Feline immunodeficiency virus vectors for efficient transduction of primary human synoviocytes: application to an original model of rheumatoid arthritis[J]. Hum Gen Ther, 2004, 15(6): 588-596.

[7] Jou IM, Shiau AL, Chen SY, et al. Thrombospondin 1 as an effective gene therapeutic strategy in 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J]. Arthritis Rheum, 2005, 52(1): 339-344.

[8] Yamamoto A, Fukuda A, Seto H, et al. Suppression of arthritic bone destruction by adenovirusmediated dominantnegative Ras gene transfer to synoviocytes and osteoclasts[J]. Arthritis Rheum, 2003, 48(9): 2682-2692.

[9] Apparailly F, Millet V, Noel D, et al. Tetracyclineinducible interleukin10 gene transfer mediated by an adenoassociated virus: application to experimental arthritis[J]. Hum Gene Ther, 2002, 13(10): 1179-1188.

[10] Wieser C, Stumpf D, Grillhosl C, et al. Regulated and constitutive expression of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s by nontransforming herpesvirus saimiri vectors[J]. Gene Ther, 2005, 12(5): 395-406.

[11] Bloquel C, Fabre E, Bureau MF, et al. Plasmid DNA electrotransfer for intracellular and secreted proteins expression: new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and applications[J]. J Gene Ther,2004,6(Suppl 1): S11-23.

[12] Bloquel C, Bessis N, Boissier MC, et al. Gene therapy of 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by electrotransfer of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soluble receptor I variants[J]. Hum Gene Ther, 2004, 15(2): 189-201.

第6篇:近视眼的预防知识范文

【关键词】铝合金模板;通病;解决措施;模板体系

1.引言

铝合金模板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模板体系。最早在美国使用,我国的香港、澳门能过见到。近年来,我国的大陆地区也有所应用。例如在珠海某大型住宅小区新建的高层住宅。铝合金模板具有很多的优点而目前在我国建筑行业慢慢兴起。本文将介绍铝合金模板的优缺点,同时也结合本人近年来的使用铝合金模板所发现的通病,同时提供相关的处理意见,以供同行参考。

2.铝合金模板的优点介绍

1)周转次数高,平均使用成本低

铝合金模板初次投入比较大,每平米的购买价格为1400元左右,安装费用大概为每平米25元。最后回收价值很高,回收价格约为原价的1/4~1/3。一套模板大约可以使用300~500次,如果将铝合金模板使用于标准层多余30层的建筑物并且多次使用,那么铝合金模板与其他模板相比,其平均使用成本则有很大的优势了。与传统的木模板相比,木模板的采购价格低,但是是周转次数和铝合金模板相差甚远,而且报废后无法重新回收利用,尚需花钱处理废材。钢模板采购价格和周转次数和铝合金模板相当,但是其安装需要借助机械,安装成本高,同时钢模板的维护成本大,需要定期保养维护,同时后期回收残值小。所以,铝合金模板使用时具有很高价格优势。

2)铝合金模板质量轻,拼装快,周期短,周转快

铝合金模板是在工厂里根据设计加工成标准构件,在现场只需根据编号进行拼装就行了。铝合金模板由于其自重清,拼装的过程中毋需借助机械进行吊装,这就大大提高了其拼装的轻便性,提高了拼装速度。铝合金模板采用的是“快拆体系”,施工的过程中可以达到4天一层楼。

3)铝合金模板承载能力高,不易胀模爆模

铝合金由于其具有很高的强度和韧性,同时铝合金模板可以加工成各种形式,这就使得铝合金模板的刚度很好,目前铝合金模板的承载力能过达到每平方米3~5t。这完全可以保证混凝土在浇筑的时候产生的冲击力不对模板产生大的变形。同时铝合金模板系统拼装完成后形成的整体框架,稳定性好。混凝土在浇筑的过程中基本不会出现胀模和爆模的现象。

4)浇筑的混凝土外观好、质量高

铝合金模板采用金属材料,其表面光滑细腻、平整,同时其拼件都是采用机械统一加工,打磨平整,接缝严密,这就不会造成接缝处的漏浆,出现蜂窝麻面。所以铝合金模板施工的混凝土外观细腻,质量高。

5)铝合金模板绿色环保,无污染

传统的木模板采用是木材,需要砍伐大量数目,周转次数低。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边角料废物,而且报废后无法回收利用,产生大量的垃圾。而铝合金模板采用的是金属材料,在工厂加工,现场拼装,不需要裁剪切割。而且其周转次数达300次以上,报废后可以重新熔炼、循环利用,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符合国家绿色施工的规定。

3.铝合金模板的局限性

铝合金模板是一种新工艺,就目前来开其主要存在一下的局限性:

1)铝合金模板在工厂生产的都是一些标注构件,这就要求其形式比较局限,适合适用于标准层超过30层以上的建筑,这样才能体现出其经济性。

2)铝合金模板要事先进行设计,这就要求其建筑图和结构图要准确无误,同时施工中不能出现大的变更,否则将会大大加大对模板的投入。

3)铝合金模板的初期一次性投入大,同时不适合使用于一些非标准的构件支模使用,比如地下和转换层等。

4.铝合金模板的通病和解决措施

铝合金模板的优点显而易见,其必将会出现大量运用的现状。目前由于其技术还不是很成熟,就目前国内仅有几个工程实例来讲,铝合金模板在运用时也有它的一些通病,阻碍达到清水混凝土的目的。

1)铝合金模板是用铝这种主要材料加工制成的。当其在初期使用,在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和气泡现象,严重影响混凝土的质量进一步提高。铝合金的化学活性大,在新浇筑的混凝土作用,表面产生氧化腐蚀,从而造成麻面,但是当使用过几次之后,其表面会形成了致密的氧化物,形成一层保护膜,这就阻止了混泥土和铝接触,使混凝土表面的麻面现象逐渐减少。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可以采用预氧化措施,在新进铝合金模板表面涂刷水泥浆,使其氧化,然后刷除水泥浆并洗净模板。经过预氧化的模板,就可以减少甚至杜绝麻面的现象。同时为了进一步减少麻面现象,合理选用脱模剂。经过对比植物油脱模剂性价比高,植物油脱模剂使用成本低,而且效果好。

2)由于铝合金模板密封性好无吸水性,浇筑混凝土时,振捣产生过气体和多余的水分不易排出,最后形成气泡,使混凝土的表观质量大大降低。施工经验表明,混凝土的塌落度越大,混凝土的中水份越多,就越容易形成气泡。施工中减少这种现象可以从以下2个方面着手:一、采用外加剂,尽可能的控制好混凝土的塌落度,在满足各项指标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小混凝土的塌落度;二、强化混凝土的振捣的施工工艺,特别是重视混凝土振捣过程中的“快插慢拔”,在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前提下,尽可能把混凝土内气体带出混凝土体外。施工振捣过程中可以结合钢大模板的施工经验,振捣的过程中,管理人员专人监督,同时请有钢大模混凝土施工专业经验师傅把关,进行混凝土振捣的“快插慢拔”。

3)铝模板体系一般都采用早拆体系,所以竖向支杆一般都在易分离的部位,相应在墙板,或柱梁板等交接部位是没有支撑杆的,也就是说梁板与墙(柱)交接部位传力是通过模板直接传到楼面的。而且铝合金模板尺寸是定型精确的,故每层楼面标高平整度都应足够标准否则无法正常安装,比如楼面标高偏高,直接影响上层的楼面底标高过高,而楼面标高偏低,直接影响上层楼底面标高过低,而且当楼面标高过低时,为了保证上层楼面标高标准,势必需在模板根部增设垫块,铝模传递上面荷载于垫块,垫块如无法承受易被挤破,进而导致竖向铝合金板下沉,影响支模质量,严重的会出现质量安全部问题。所以在铝模板施工中,楼面标高与平整度控制是非常关键,具体应在楼面上特别是剪力墙或框架柱等竖向构件的根部等容易被忽视部位标高一定要控制好,并应进一步用木抹对这些部位混凝土表面仔细抹平理,以保证正常支设墙柱等竖向模板。

5.结论

铝合金模板由于其具有很多优势,目前在我国强势发展中。但是由于其材料和施工工艺的具有先进性和特殊性,从而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质量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具体的实践中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问题。铝合金模板目前已经开始具备专业的施工队伍,配套的生产加工厂家,下一阶段需要进一步提高铝合金模板混凝土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郭建伟.全铝合金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3,(04):26-29.

第7篇:近视眼的预防知识范文

【关键词】同理心;场认知风格;家庭教养方式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116-02

同理是社会认知的重要成分,它对我们合理地理解和回应他人的情绪、成功地进行情感沟通以及发展亲社会行为有重要意义。随着心理模式加入现代医疗模式,同理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出来。

1 对同理能力的研究进展

同理心一词于1906年由Titchener首先由德语‘Einfühlung’翻译引入,意为“神入”,在此后近一个世纪中,国外心理学界不断深入和拓展有关同理的研究,补充和完善“同理”概念的阐述和分析。

Alligood (1992)提出存在两种类型的同理能力:后天训练得来的与先天形成的[1]。Raile (1983)通过文献整理,提出虽然研究者们在叙述差异的时候所用词汇不同,但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存在两种类型的同理能力[2]。其他学者也有过类似的研究,如Zderad曾经确定了关于区别常态和临床同理心的需要,Forsyth提出有存在两种同理能力:常态的和专业化的。

与本研究相关且较具代表性的国内研究有台湾学者林秀华(2007)对护理人员进行的团体同理心训练[3]及山西医科大学邱玉芳(2007)对临床护理人员共情能力评价指标的研究等。

2 同理能力与场认知风格的关系研究

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的概念认为,当呈现一个具有支配作用的场时,比较独立的个体倾向于克服场的组织,或者重新构建场;而比较依存场的个体则倾向于依附于既定的场的组织(Wittkin 1977)。向来有观念认为,护生与其他健康相关专业的学生相比具有更高的场依存性。场依存性与同理能力和开放性人格这两个方面有关,场独立性的学生显示出较少的同理能力。

Stephen(1981)发现场依存性与同理能力和开放性人格有关。DeVore(1989)对认知风格与同理能力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场独立性的个体同理能力较低。

Arthur(2006)在一次研究中(Empathic Understanding scale, EUS)所得结果显示场独立性/场依存性的被试在同理能力上有差异,场依存性的被试同理能力要优于场独立性的被试。

3 同理能力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时,所采用的一贯的一系列方法,是家长在抚养、教育子女的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一种行为倾向,是对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最初场所,对个体的成长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Sally的研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同理能力的影响尤其重大[4]。

Eisenberg及其同事曾经做过一系列关于社会功能与儿童消极情绪性之间的相关关系的研究,结果显示,同理能力与一个人在怎样的父母教养方式下长大有密切关系[5]。

Barnett等人(Barnett, Howard, King & Dino, 1980) 的研究结果显示同理能力与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有密切相关。Helen Williams则认为父母适度的惩罚,可以教育子女学会自我保护、自尊、自控和同理他人[6]。其它一些研究也证明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同理能力有意义深远的影响(Dekovic & Jannsen, 1992; Berk, 2000)。

由上述文献资料可以看出,国外心理学界对同理能力的研究由来已久,在理论、测量及其与各心理维度的关系研究方面均已有所建树,而国内对同理心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方向较为单调,较少考虑到与同理能力有关的心理特质,对个体同理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并未闻及报导,在该领域尚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 Alligood, M. R. (1992). Empathy: The importance of recognizing two types. Journal of Psychosocial Nursing, 30(3), 14±17.

[2] Raile, M. (1983). The relationship of creativity, actualization, and empathy in unitary human development: A descriptive study of M. Rogers’ principle of helicy (Doctoral dissertation, New York University).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44, 449B. (University Micro? lms No. 83±13, 874).

[3] 林秀华.护理人员团体同理心训练成效之探讨.长荣大学硕士论文. 2007.

[4] 罗学荣,苏林雁,万国斌.儿童品行障碍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994,8(6):249、261-262.

第8篇:近视眼的预防知识范文

关键词:植物生理学实验 叶绿素提取 改进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061-02

1 引言

植物生理学是高等院校生物科学及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主要必修课程, 是现代农林业生产的重要理论基础。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至关重要[1]。由于受教材、教学环境和实验条件等多方面原因的限制,实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基本停留在以往的水平,导致实验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2-3]。

叶绿素的含量与植物光合速率,营养状况等密切相关,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生理指标之一,叶绿素的提取和测定也是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4]。但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一般采用的是Arnon法[5],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此法要经过称重、研磨、过滤等繁杂的操作程序,极易导致材料的损失、叶绿素的光解等问题,最终使各实验小组的实验结果极不稳定、差异极大,因此,又进一步挫伤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在研磨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丙酮具有极强的挥发性,对学生的眼、鼻、喉具有一定刺激性,同时,丙酮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还具有一定的麻醉作用,长时间接触会导致乏力、恶心、头痛、头晕等症状。为了便于实验教师的教学组织及学生操作,提高实验教学效率,改善实验效果,根据多年的实验教学实践,对叶绿素提取的实验方法进行了优化和改进。

2 实验方法的改进

2.1 取材方法的改进

按照传统的Arnon叶绿素提取法,第一步取材,是采用称重法称取一定量的待测植物的叶片。但由于实验室配备的电子天平数量有限,不可能做到学生人手一台,导致每位学生轮流称取待测材料,操作不但费时费力,而且还容易导致较大的实验误差。为此,我们将称量法改为“打孔”法,具体做法是,先选取一定规格的打孔器,并测量其孔径,计算出打孔器的孔洞面积,取材时,在叶片的相应部位,用打孔器取下3-5片圆形叶片,然后,将其剪碎后转入提取液中。

2.2 提取液的改进

在改进的实验方法中,我们采用80%丙酮s乙醇=2:1的混合液作为叶绿素的提取液,取代了原实验教材中的80%丙酮。教学实践证明,丙酮与乙醇的混合液对叶绿素的提取效率要高于丙酮。这可能是丙酮与乙醇混合液的协同效应所致[6]。而丙酮与乙醇的混合比例,则是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配比。

2.3 提取方法的改进

按照植物生理实验教材中的方法,是将取好的材料转入研钵中,加入一定量的80%丙酮充分研磨,然后,多层滤纸过滤,获得叶绿素提取液。此操作过程中具有诸多不利因素。首先,研磨法会使部分实验材料损失,从而导致较大的实验误差;其次,研磨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的丙酮弥漫于实验教室中,由于丙酮极强的挥发性和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非常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为了克服了Arnon法的研磨、过滤或离心的烦琐步骤,陈福明曾采用了混合液法[7]提取植物的叶绿素,这种方法快速、简便,而且获取叶绿素稳定性较高,而且其浸提液的叶绿素吸收光谱与丙酮提取液叶绿素吸收光谱相似,吸收高峰则完全相符,因此,可利用Arnon公式来计算叶绿素含量。之后,张等在其基础上进行改良,提出了丙酮、乙醇混合液法[8],其稳定性高于丙酮、乙醇、水混合液法,但提取时间较长,不适合用于实验教学。为此,我们在张的丙酮乙醇混合液法和冯瑞云的热醇法的基础上[9],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种稳定高效的混合液加热浸提法。并利用正交设计对丙酮乙醇的混合比例、反应温度和处理时间等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具体做法是,将用打孔器取好的叶片剪成碎条,置于盛有丙酮乙醇混合提取液的10ml刻度试管中,补充提取液至10ml;然后,将其置于温度为60℃的水浴中,处理10min;待叶片由绿色变为白色时,取出刻度试管上下摇匀,使溶液中叶绿素分布均匀后,即可用于光密度值的检测。

2.4 检测与计算

分别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待测提取液在645nm和663nm处的光密度值,并记录。然后,根据Arnon公式计算叶绿素浓度(CV, ug・mL-1)。由于采用了打孔器取材,所以,可按下列公式转换为以单位叶面积表示的叶绿素含量(mg/m2):CA =CV*1/1000*10*10000/S =CV*100/S[10]。

3 结语

叶绿素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基础物质,其含量的变化是植物生长发育、营养状况以及生理代谢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并且可作为环境生理研究的参考指标。通过叶绿素提取的实验操作,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中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与原实验教材推荐的实验方法相比,我们改进的实验方法,可使指导教师对实验教学的组织和安排更为有序,保证了实验课堂教学良好的教学秩序;其次,新的实验方法也有利于学生的操作,在一般实验室条件下,即可满足学生人手一份,人人动手的实验要求,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11-12];此外,该方法有效减少了实验操作导致的实验误差,降低了实验操作过程中丙酮对学生身体健康的不良影响;同时,改进的实验方法简化了操作过程,在保证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大大缩短了实验时间,显著提高了实验教学效率,从而保证了该实验在实验教学中的顺利实施和完成。

参考文献:

[1] 赵洪霞,鲍吉龙,丁志群,等.在实验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7(1):91-92.

[2] 鲁黎明,王西瑶,文涛,等.提高植物生理学教学质量的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919-13920.

[3] 敖红,张秀丽,王荣,等.改革植物生理实验教学加强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11):166-169. [4] 杨建伟,王小立,刘宗才,等.植物生理学课程体系及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农业与技术,2004,10(5):165-168.

[5] Arnon.D.I.Copper enzymes in isolated chloroplasts.Polyphenoloxidase in Beta vulgaris [J].Plant physiol,1949,24(1):1-15.

[6] 洪法水,魏正贵,赵贵文.菠菜叶绿素的浸提和协同萃取反应[J].应用化学,2001,18 (7):532-535.

[7] 陈福明,陈顺伟.混合液法测定叶绿素含量的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1984,(2):4-8.

[8] 张.植物叶绿素含量测定――丙酮乙醇混合液法[J].辽宁农业科学,1986(3):26-28.

[9] 冯瑞云.叶绿素的热醇快速提取法[J].江苏农学院学报,1985,

6(3):53-54.

[10] 舒展,张晓素,陈娟,等.叶绿素含量测定的简化[J].植物生理学通讯,2010,46(4):399-402.

[11] 辉.植物与植物生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12-15.

第9篇:近视眼的预防知识范文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7-237-01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在生活中更容易受到来自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在压力的影响下,人们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生活问题并最终发展成为精神疾病[1]。帮助人们摆脱精神疾病的困扰是社会各成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为探讨开放式病房患者的有效干预方法,展开本组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精神科开放式病房患者为观察对象,均为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就诊,随即平均分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如下:对照组50例患者,29例男性,21例女性,25例精神分裂症,14例抑郁症,11例狂躁?Y,平均年龄333±111岁,平均病程24±21年,文化程度不等;观察组50例患者,26例男性,24例女性,26例精神分裂症,13例抑郁症,11例狂躁症,平均年龄334±109岁,平均病程23±21年,文化程度不等;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征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

患者陪床家属一般资料如下:59名男性,41名女性,平均年龄43±131岁,父母54例,配偶42例,亲朋或好友4例,文化程度均在高中学历及以上。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精神病诊断标准。2)患者未出现严重的认知障碍,具备接受健康教育的基础条件。3)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在知情通知书上签字。

12方法对照组5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观察组5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对患者陪床家属展开同步健康教育,具体来说可分为3步实行:1)第一个阶段,患者入院就诊早期,需将精神疾病常识告知患者及其陪床家属,使患者及其陪床家属对精神病有个初步了解,包括早期症状、主要治疗手段及注意事项等。2)第二个阶段,患者病情基本得到控制,此阶段稳定患者情绪,调控患者精神状态是治疗和护理的重点,因此此阶段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以情绪调控方法、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常识为主。3)第三个阶段,患者精神并症状基本消失,无需继续住院治疗,患者可办理出院手续,因此此阶段帮助患者恢复社会能力是关键,健康教育的重心应以社会能力的提高、角色功能的恢复为主。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患者及其陪床家属展开同步健康教育的同时做好沟通和心理辅导工作,预防患者家属病情的加重与患者陪床家属心理压力的积累,临床中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这是精神并患者康复和重返社会的重要助力。

13评价标准主要从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和生活质量两方面进行评价。抑郁焦虑情况评价采用自评量表进行自评,量表为我科自制,共计18个条目,每项1-4分,18-36分为轻度焦虑、抑郁,37-54分为重度焦虑、抑郁,55-64分为重度焦虑、抑郁;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认知能力、情绪状态等四方面进行评价,百分制计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经x2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表示,经t检验,当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抑郁焦虑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抑郁焦虑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对比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