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分制业绩考核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俗话说有动力才有效率,对于员工酬薪即为工作动力。因此在单位中薪酬管理非常重要,好的酬薪管理可以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源,推动单位更好发展,提升单位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然而事实上很多单位并不重视薪酬管理,对于各单位发展形成隐形制约,使单位得不到很好地发展。针对酬薪管理,现在很多的单位并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只是觉得你情我愿,支付酬劳,为我工作就可以了,甚至有的单位针对就现在的就业困难问题而故意压低酬薪,或是在正常工作时间外加班加点,故意让员工多工作,当廉价劳动力指使。在这样没有完整的酬薪管理下劳动人员的积极性不足,不能完全发挥出他们的工作能力。发现问题,完善管理体制,实现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单位所必须进行的。
1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现存问题
(一)员工福利缺乏可变性
员工福利发放在酬薪管理制度中,关乎着着每一个员工的利益,同时也是每一个员工最关注的。然而目前很多的单位就员工福利制度仍在延续着旧的分配模式,加班、住宅、医疗补贴等一些固定式福利惠通,缺乏可变性,没有人性化的体现。在整个福利管理制度中,呈现出一种古板,方格规矩式。在现在社会中,人们对于自身利益公平的重视,也就是个人经济待遇的重视,不再像以前一样有一份工作就非常好了,而是他们的机会有很多,在单位中因为福利待遇的原因完全可以辞职,寻求自己满意的工作待遇,而这可能就因为一点待遇不公使单位损失了一位优秀员工,使竞争对手多了一名优秀人才,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可能就意味着失败,被对手吞并。
(二)薪酬激励单一
酬薪激励是在原有的个人酬薪的基础上对员工进行的工作奖励,以此激励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为单位带来更多利益。虽然有一些单位就酬薪激励问题做出了一些调整,但是调整并不彻底,缺乏科学指导,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在酬薪激励的人员考核过程中,不能因酬薪激励方式单一,名额少的原因,员工在考核过程中对考核作弊,没有了真实性,员工与员工之间因激励考核可能会发生矛盾,引起员工之间的不和谐。甚至有可能是领导的一言堂,领导在员工的考核中失去公允,造成员工心中不平,对领导心中存怨,整个单位中充满着不和谐的音符,单位的发展无从谈起,酬薪激励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反而成为单位衰退的原因。因此,对于酬薪激励的管理应慎之又慎,重之又重。
(三)酬薪分配不公
薪酬分配是整个单位最重要的事,它的分配直接影响着员工在下一个季度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积极性。一些单位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针对员工的酬薪做出了一定的调整,针对员工的业绩进行考核,根据业绩对员工进行奖励,以此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但是单位的业绩考核不健全,考核的方式、标准等都只是一个形式,考核效果不尽人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只关注岗位,不结合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员工的实际业绩,在这种情况下,员工的精力反而不在工作和如何给单位带来效益上,而是在如何去博得更高的岗位,积极性的调动方向错误,单位发展无从谈起。在考核中,考核业绩的弄虚作假,领导的不公,都将在员工的心中留下不和谐的符号,员工对于领导不在信任,对同事不在交心,对工作缺乏热情,单位进入萎靡不振的状态,单位自身受害其中。
2 加强酬薪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针对员工表现给予福利
员工分发福利,这是在每个单位中都基本上有的,有的是结合在酬薪支配上。单位酬薪资源分配制度中对于福利的分发很少有规定,大多数都是对整体员工进行统一发配,就在岗位高低上做出区分,对于相同岗位都是相同的福利。这样对于一些优秀员工显得有些不公,做得好与做得不好都是相同的待遇,对于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是非常不利的。单位应在分发福利前针对员工业绩,工作态度等进行综合考核,对优秀员工进行特别福利分发,对于不是很优秀的员工仍进行原有福利分发,这样既调动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对于那些业绩不好的员工来说也有期望,不会心生不公,只会努力工作,希望在下次的福利分发中自己也能得到额外分发。单位员工的积极性,对工作的热情调动了起来,单位得以快速发展。因此,面对社会经济,单位有着一套自己的明确合理的福利待遇体制是非常必要的。
(二)针对员工特别表现给予多种奖励
单位对于员工的酬薪,决定着员工对于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一个单位的员工积极热情的投入工作会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单位将迎来高速良好的发展。同时在单位中有一批员工是非常优秀的,往往在工作中有着特别突出的表现,他们不光非常优秀的完成了自己职责内的工作任务,有时为单位带来意想不到的利益或是各种提高单位工作效率的方式,使得单位能够轻松快速地完成某项工作。这种对单位做出巨大贡献,有着特别表现的人才单位应针对其才能做出奖励,鼓励员工的这种积极性,大肆宣传,来鼓舞整个单位员工积极的应用自身才能,做出创新,让员工看到单位对于每一位员工的表现都会有着特别的待遇,不会白做贡献。针对不同的表现给予不同的奖励,表现再小也会有奖励,积少成多,单位的发展将是稳步快速的。
(三)按劳分配实事求是
在单位中酬薪分配涉及面广,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和单位的长远发展。然而事实上很多单位存在分配不公的现象,单位上下人心不齐,难以健康持续发展。因此必须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酬薪管理制度。按劳分配实事求是,制定考核制度,达到公平公正的分配。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制度,对员工的业绩,服务态度等进行综合考评,按考评情况对员工进行酬薪分配,能者多劳多得,保证每一位员工都能根据自己劳动所得获得合理报酬,避免单位因为酬薪分配不合理而造成人才流失。单位领导在考核中坚决秉持公正公平,为每一位员工切合实际的进行考核,杜绝弄虚作假,为整个单位肃清工作风气,端正员工考核态度,贯彻多劳多得的理念,使得员工之间存在工作竞争关系,但不存在嫉妒心态。单位上下团结齐心,互相竞争,充满对工作的热情,一心为自己工作为单位利益努力。
M公司的工资现状
M公司的工资实行工效挂钩分配方式,工资发放总量控制严格,每年的月工资发放总额依据上年度发放数确定,年末由省公司根据各市公司运营情况进行总量调整。公司领导层实行年薪制,由省公司根据企业年度考核情况决定发放水平,企业中层及员工的薪酬制度由市公司依据省公司核定的数额自行设计和制定发放政策,报省公司备案,接受省公司的管理和检查。
为保证员工绩效与薪酬收入挂钩,M公司建立了以“百分制”考核为主要内容的月度绩效考核体系。具体做法是:根据岗位职责制定关键绩效指标,再依据考核项目的重要性,对不同项目赋予不同的权重,进行量化计分,每个员工的标准为100分,部门主管保留每名员工的行为规范和工作表现记录,实施痕迹化管理。建立“八级六档”岗效工资制,对原来的工资项目进行打包,不再包括年功工资、各项津补贴,在进行岗位分析和岗位评价的基础上,每个岗位确定了月标准工资额,员工的月工资就由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两部分构成,岗位工资与绩效工资的比重为1︰1,绩效工资的起点基数为1000元,再根据每个岗位的重要性、劳动强度、劳动复杂度、专业要求等因素,确定不同的系数,员工的具体月度工资发放计算公式为:
个人绩效工资=1000×岗位系数×月考核得分/100=1000 × r × g/100=10rg
个人月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岗位工资+s+k=s+10rg
s为某员工岗位工资(常数);
k为某员工绩效工资;
g为员工个人的月绩效考核得分(100分为标准分);
r为员工个人绩效工资系数。
新的绩效考核和薪酬体系建立后,部门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工作标准细化,考核量化,科学规范的管理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但是,在企业管理中,这套绩效考核和薪酬设计体系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
考核制度不科学
M公司的人均工资收入水平普遍高于市场上同种劳动力的价格,薪酬具有较强的外部竞争力。但是,目前该企业在薪酬的公平性、激励性以及内部一致性上均存在问题,这从以下案例就可以看出端倪。
花科长是公司财务科科长,管理精细,坚持原则。每到月底绩效考核时,财务科的小张和小秦就很紧张,他们知道,花科长对员工的疏忽和任务完成情况了如指掌,且给下属打分时绝不手软,他们的得分从没超过90分。分就是钱,扣分意味着收入减少。
小张和小秦很羡慕营销中心的小杨,小杨和他们同一年进公司,工作能力、责任心和工作表现都差不多,但是小杨的部门主管基本上不扣小杨的分,而且小杨工作表现好时,还会得到加分,月考核经常在110分左右,每月的收入要比小张和小秦多出三百多元。小杨的部门主管曾经对花科长说过:“工作上,我对下属严格要求,但是在月考核的时候,我尽可能地给他们打高分,反正都是公司买单,不占用我部门其他人的工资,何乐而不为呢?”
案例中,打分严格的部门主管受到下属诟病,而
“老好人”式的部门主管却得到部门员工的认可和拥护。这种现象在企业中不在少数,如此一来,有的员工抱怨自己的主管领导过于严格,也有人质疑公司的分配制度。
因为公司未对部门进行整体考核,没有将薪酬首次分配量化到部门,而是一次性考核到员工,直接根据员工绩效考核得分测算绩效工资,业绩考核链断层,缺乏公平性和激励作用。笔者认为,M公司应该事先衡量各部门的整体绩效,测算出部门的月工资发放总额,然后根据员工的绩效得分,对工资进行二次分配。
有效薪酬管理重构工资分配
绩效考核为薪酬管理提供了公平合理的依据和执行标准,让管理者能够准确把握企业发展的效率和执行程度,而有效绩效薪酬管理能合理控制人力成本、提升员工满意度及企业管理的公平性。针对M公司绩效与薪酬的现状,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解决。
建立双级考核体系,明确考核单位,重构工资分配模型。建立企业对部门的月考核指标体系,公司对各部门主要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称为“企业一级考核”,一级考核分作为部门得分,决定该部门总体的工资分配额度。部门对员工的考核为“二级考核”,决定个人的收入水平,部门主管对员工的加扣分行为不会造成本部门工资总额的减少,扣分员工的工资流出部分会自然增加到本部门表现出色的员工身上,这样,“肥水不流外人田”,部门主管就可以放手进行严格管理。现对工资的测算方式完善如下:
员工个人绩效工资基数为1000元,即绩效系数为1.0时员工应拿到的绩效工资。每个岗位绩效工资系数不一样,如办事员绩效工资系数为2.0-2.5之间,科员2.5-3.0之间,副科级在3.0-3.5之间,正科级在3.5-4.0之间。
计算步骤一:某部门绩效工资总额=部门一级考核分×本部门全员系数和×绩效工资基数=G×∑r×1000
计算步骤二:某部门员工分值=部门绩效工资总额/部门全员系数化后的绩效分=1000×G×∑r/∑gr。员工分值,即考虑某岗位系数化后的员工月绩效得分中1分可以获得的报酬。
计算步骤三:k=员工月考核得分×员工绩效工资系数×员工分值=g×r×1000×G×∑r /∑gr
计算步骤四:个人月工资=s+k=s+g×r×1000×G×∑r/∑gr
注:s为某员工岗位工资(常数),k为某员工绩效工资,G为某部门的一级考核得分,g为员工个人的月二级绩效考核得分,r为员工个人绩效工资系数。
例如:人力资源科劳资管理员的绩效系数是2.0,人事管理员的绩效系数是3.0,科长的绩效系数为4.0,该部门1月份的一级考核分为100分;部门内的二级考核分为:劳资管理员是95分、人事管理员是100分、科长是100分,公司的绩效工资基数是1000元,1月份该部门的三员工绩效工资分别为1921元、3034元、4045元(表1为计算过程)。
在新形势下,县级烟草企业尽管不再是一级企业法人,但所肩负的市场监管和两烟生产经营任务的基本职能没有改变。县级烟草企业是国家专卖法规、政策的执法主体,是国家税利实现的主要力量,是建设“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烟草经济的重要支撑,是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如何加强烟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对于保证烟草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应该成为县级烟草企业领导班子面临的重要课题。
县级烟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
1、是企业普遍重视员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整体综合素质有了显著提高。
近年来,随着烟草体制的改革,县级局在上级烟草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根据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形势,广泛开展了多种载体如“创优评差”、“两个至上”烟草行业共同价值观大讨论、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等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员工思想道德素质的进步,企业精神面貌有了显著的变化,相继涌现出一大批模范党员干部和先进员工,不少县级局荣获市、县级文明单位、文明标兵单位,青年文明号标兵单位等称号。
2、是业务技能学习培训广泛开展,员工初步能够适应本职工作的一般需要。
按照业务分工,企业内部普遍建立了岗位业务技能学习制度,开展了必要的业务技能的学习、竞赛、测试、知识演讲、实地训练等活动,使员工普遍能够掌握岗位业务技能知识,可以应对一般工作的需要,基本上能够完成自己本职工作任务,这是应该肯定的主流。
3、是员工自觉严格规范,对人才队伍建设起到了助推效应。
这些年来,国家局组织大批力量,针对县级企业的实际需要,深入调研,区分不同职能、不同岗位研究制定了生产经营管理规范标准,形成了较全面的管理规范体系。通过县级局的贯彻落实,严格要求,逐步使规范变成员工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行为准则,无疑对于人才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4、是建立了生产经营业绩考核、督察体制,待遇与业绩相联系的薪酬激励机制初步推开。
县级烟草企业在市局的指导下,按照有关要求,已经建立了生产经营业绩考核、督察机制,尽管还在探索完善过程之中,但毕竟显示了一定程度上待遇与业绩挂钩的激励意向,为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人才队伍建设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县级烟草企业通过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的锤炼,无论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观察,还是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烟草经营市场的挑战,深感人才队伍综合素质还远远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形势要求,已经成为制约烟草经济科学发展的主要因素。
1、认识浮浅,综合素质教育处于低水平运作。
县级烟草企业在抓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方面并没有少做工作,但是从本质上来分析,多数属于一种临时需要的短期行为,或应景某种政治形势,或装潢门面之作罢了。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确失必要的有针对性的系统深化教育,不能够正确处理业务与思想道德教育的相互关系,普遍重业务而轻思想道德教育,其从事的教育活动只能是低水平的运作,因而收效微薄。
2、培训机制陈旧,难以适应新时期烟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要求。
目前县级人才队伍建设的培训机制大多依然沿袭过去几十年来的老做法,历史的原因导致培训机制陈旧老化。具体表现在:培训目标不明确、培训层次及相关培训任务不严谨;培训手段及条件相对落后;培训经费计划没落实;培训结果与业务技能考核、等级待遇相脱钩;培训体系没有形成,培训师资缺失;培训方式简单粗放,缺乏吸引力等等。
3、后备人才匮乏,严重影响企业科学发展后劲。
分析县级烟草企业人才队伍的整体形势,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人才逆向流动,加之一些业务骨干职工逐步到令离岗,现有员工中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越来越显得匮乏。特别是企业搞文字综合工作、有较高的组织领导能力的企业中层管理人才、专业技能骨干奇缺,从事专业技术创新研究的人才更是风毛麟角。面临当前这样的人才困境,随着时间的推移,严重影响企业科学发展后劲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后备人才的匮乏,已经是县级烟草企业持续发展最大的障碍。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这种局面应该引起各级烟草主管部门的高度注意和重视。
4、人才管理体制滞后,成为人才队伍建设的制约瓶颈。
一是人才管理链条相对脱节。自从烟草体制改革以来,县级烟草在人才队伍管理体系中只有用人和管人的职能,而对员工的引进、选聘、录用、处置权已经集中到市局。这就使人才管理的链条相对脱节,给县级烟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二是业绩考核、劳动贡献与薪酬待遇、职级晋升脱勾,难以全面反映多劳多得和有贡献 就应享受相应政治待遇的激励政策,影响一部分员工的积极性。三是一些单位用人制度的不民主,削弱了人才平等竞争的政治优势,挫伤了有一定潜能人才的发展。四是一些员工在职学历教育,自我要求起点低,有的弄虚作假,其综合素质与学历既不匹配。五是县级企业员工特别是聘用人员工资待遇偏低,没有实行同工同酬。凡是稍有一些技能专长的人才,大多被上级企业调走。员工反映强烈,亟待通过劳动用工制度改革予以解决,以消除负面影响。
新形势下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对策
县级烟草企业要充分认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立足企业员工实际,顺应形势,应对挑战,科学创新,使县级烟草企业走出一条良性发展的人才队伍建设康庄之路。
1、深刻认识人才队伍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增强提升企业综合素质的紧迫感。
加大解决人才队伍建设突出问题的力度,打造高素质烟草团队,关乎着县级烟草企业在建设“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烟草经济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重大课题,关乎着以人为本经营理念真正实现的大事,关乎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循序推进的历史使命。认识决定思路,思路决定成败。只有端正对人才队伍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了深化,才能解放思想,坚决摒弃那些过时的、迂腐的、错误的思想观念,自觉克服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做法,端正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方向,明确新时期县级烟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从战略角度研究、探索和创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措施,长期坚持下去,为提升企业综合素质,为烟草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积蓄强大的后劲。这是县级烟草企业在新形势下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基本对策的首要环节,绝不可忽视之。
2、强化综合素质教育,夯实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
企业综合素质,说穿了就是企业员工综合素质的整合。所谓提升企业综合素质,其基本面在于提升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水平。现代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这一客观要求,反映了强化综合素质教育,夯实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是人才队伍建设的一条基本规律。
当前,应该注意抓好以下四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是有目的、有组织的开展人才队伍建设的大讨论,帮助各级特别是县级烟草企业领导班子正确认识加强素质教育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作用,统一大家的意志,从而增强搞好综合素质教育的信心和紧迫感。二是推进创新,焕发综合素质教育的活力。三是健全完善综合素质教育体系,确保人才队伍建设的教育、培养、培训、管理、使用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四是落实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改善综合素质教育条件,努力提高人才队伍建设的质量水平。
3、创新培训机制,开辟提升综合素质的正确途径。实践证明,培训是人才队伍建设的最有效、最持久、最直接的教育途径。作者以为培训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务必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开辟出提升综合素质的正确途径。
在培训机制创新方面应从四个方面入手:在培训内容上突出针对性。确定培训内容前,要深入基础搞好调研,真正找到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对照有关规范拿出切实可行、适宜对路的培训教育方案,使员工经过培训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培训内容要分层次、多结构,彻底改变吃大锅饭、一揽子培训方法,使员工做到干啥、爱啥、学啥、精啥,成为业务技能的行家里手。
创建培训教育平台,实行县级企业培训职能共享。建议市级局以现在的培训中心为基地,建立新型培训平台,充实师资力量,编制培训教育规划,细化精化培训内容,落实培训经费,研究适应实际的培训方式,实行培训达标管理,形成培训实力,上下互动,左右兼顾,相互借鉴,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培训教育的质量,使培训工作由过去的难事、烦事、乱事,转变为实事、真事、好事。
转变培训方式,提高受训员工的吸引力。在培训方式上要下功夫,在抓好系统培训的同时,一定要搞活,反对过去那种吃大锅饭的培训,提倡多样化;反对形式主义的培训,提倡分门别类,因岗制宜;反对单一面授培训,提倡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技术比武、技术创新攻关相结合,增强吸引能力,加大吸收消化能力、拓宽适用操作能力。
培训与考核、激励机制挂钩,使培训工作的双方赋予责任压力,催生培训工作动力。
4、突出后备干部培养,拓展人才队伍建设后劲。要坚决克服县级烟草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培养后备干部工作上存在的错误观念,纠正在用人上的短期行为,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对待后备干部培养工作。考察一个班子,特别是一个企业的主要领导干部,不仅要看经济发展的快慢,更重要的是要看人才队伍建设是不是上了新的水平。后备干部的培养应该是必备的考核指标,否则就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
首先要规范选拔管道。建立后备干部培养规划,制定后备干部选拔、培养、配备、使用、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配套政策和相应的制度。其次要学习伯乐精神,胸怀宽阔,对有潜能的后备人才及时发现,排除干扰,大胆使用,多岗位锻炼,使后备人才在民主公开的大环境中脱颖而出,在第一线的实践中锻炼成长。
5、推进用人市场化管理,开发培育人才智能发挥的激励平台。
用人市场化管理,标志着企业融入到了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之中。自觉应用市场规律进行人才配置、人才管理,做到人尽其才,对于充分开发人才智能、培育人才素质,逐步形成科学的选人用人激励机制有着重要作用。
一是打破现行员工管理体制,逐步推行市场化用人模式。当前主要是集中解决好“进”的问题,补充新鲜血液,增强企业活力。向社会公开招聘企业急需的各类人才;坚持严格考试考核制度,适当招聘录用一定数量的高校毕业生或复退转业军人;实行新进人员合同制、试用制,适之大胆使用,不达标的及时清退,减少企业包袱。
二是实行阳光用人,竞争上岗。这是企业用人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它不仅体现了选人用人的民主公开,更从体制上排除了用人上的弊端,从源头上遏制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为人才智能的展现提供了有益的平台。
关键词:医院 管理会计 方法 思考
2014年8月7日,国家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全国财政厅(局)长座谈会上表示:争取在3-5年之内,建立起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体系,在全国培养出一批管理会计师,加快推动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资格认证制度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建设;通过5-10年的努力,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基本建成管理会计指引体系,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服务,为提高单位资金使用效益服务,实现我国管理会计跨越式发展,在较短时间内接近或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所谓管理会计,根据国家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的解释: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单位(包括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需要,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管理会计工作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在我国的医院管理中尚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医院领导对管理会计认识不足,或因忙于医疗管理而忽略管理会计工作,没有意识到管理会计也是科学管理的重要措施;二是医院会计人员自身掌握管理会计知识有限,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根本不了解管理会计,不会利用管理会计的一些方法如目标控制、成本管控、差异分析以及绩效考核等为医院领导的决策提供有效的服务。
一、医院实施管理会计制度的重要性
管理会计体系作为传统会计领域的一项重要分支,正日益受到国内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医院实施管理会计制度,对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院科学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推动深化医改具有重要作用。
(一)加强医院管理的需要
加强医院管理,主要是指利用管理会计的目标控制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有利于促进医院的持续发展。医院仅仅有内部管理制度,而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量化指标衡量,就难以达到控制的目的,容易造成医院内部控制管理不严、科室之间管理失衡,降低医院资源的利用率。因此,加强医院管理会计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对医院的所有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制定合理的工作目标,开展成本管控、绩效考核,使医院内部有限的资源发挥出较大的社会价值;此外,医院通过实施管理会计制度,财务管理部门通过对医院内部财务运行、外在的环境以及医院改革的实施状况等进行分析评估,为医院领导提供决策参考,使医院能更好、更主动地适应外在环境的变化,积极主动开展医改,促进医院的持续发展。
(二)加强医院对业务监督和业绩考核的需要
在现代医院管理中,必须对各业务科室和相关人员的业绩实施控制和考核,才能持续改进医院的运营,促进医院的发展。因此,医院领导层必须对医院整个运营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及时掌握体现医院业务运行、发展状况的相关数据,并与医院发展目标进行比较、分析、评价与考核。只有利用管理会计的预测支持、流程设计、成本管控、风险控制及绩效考核等理论与方法,建立起完备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控制系统,推行科主任领导下的目标责任管理,进行全面业绩考评,才能把更好地把医院绩效考核与职工分配制度改革相结合,有效激发出医院全体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医院有限医疗资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医院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医院管理者制定医院发展战略与决策的需要
医院管理的主要任务在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而医院的发展在于决策。管理会计是会计与管理的有机结合,医院实施管理会计制度的现实意义在于深化医院改革,缓解病人就医难、减轻病人就医负担,提高社会效益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医院管理层不仅需要掌握事后的财务核算信息,更需要掌握为医院未来发展、改进管理措施提供决策的信息依据。因此,医院财会人员应该利用管理会计特有的技术和手段,不但要对医院的事后的财务核算报表进行分析,还要掌握更多的相关的数据信息资料,并进行科学、系统地整理和编制,更要为医院的管理者提供业务预测的规划、流程的改进、成本的降低、收入结构的调整、风险的管控、绩效的评价考核、分配制度的改革等依据,供医院领导决策参考。
二、医院开展管理会计工作的内涵
(一)服务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目的对社会简单而言,就是缓解病人就医难、减轻病人就医负担;而对医院管理者来说,主要是调动好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为病人服务。服务于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就是要利用管理会计的绩效考核方法,结合医院分配制度改革,制定奖金的分配体系,做到目标明确、考核公正、控制准确、奖金分配公平,达到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目的,促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二)服务于医院发展的预测与决策
医院领导的责任是为医院的发展做出合理的、科学的预测与决策,管理会计师的工作职责是为医院管理者预测前景、经营决策等管理活动提供依据,使医院的人、财、物等各项资源得到经济、合理、有效的配制和应用,促进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服务于医院发展的预测与决策就是利用管理会计的方法来分析制定节约成本、效益最大的优化方案;利用当前的业务运营指标,分析医院的业务发展情况,结合有关部门的控制标准(如药占比、人均住院费用、门诊人均费用等等),为医院领导制定合理的业务发展预测目标,供其决策参考。
(三)服务于医院发展的规划与控制
服务于医院发展的规划与控制主要是为医院管理者反映和分析过去以及规划控制现在的经济活动提供依据。规划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控制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使发展更加科学,符合实际。如利用差异分析、目标分析的方法,对医院各科室的业务业绩进行客观、准确地评价,同时结合医院整体的业务状况,及时制定、调整医院及科室的未来发展规划。如医院大型设备的购置、病床的扩增等,都需要对财务收益、病床使用率以及平均住院日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三、医院开展管理会计工作的方法
(一)精细化的绩效管理
精细化的绩效管理包括科室成本精细化绩效管理,并与科室医德医风、工作岗位性质、工作技术难度、风险程度、工作数量与质量等业绩为主要依据的业务精细化绩效管理相结合。实施量化标准管理,把医院提供的各项服务项目借助管理会计差异的计算分析方法对其加以分类、计量,转化为可以衡量工作量和工作效率的数字指标,计算和分配奖励性绩效工资。
(二)奖励性绩效工资的精细化管理模式
利用管理会计合理组织并与奖励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医院奖励性绩效工资精细化管理的“分类目标考核控制”模式。该模式包含:①医院绩效精细化管理指标的确定与分类;②制定医院奖励性绩效工资精细化管理的制度;③制定绩效精细化管理的具体考核内容和考核办法;④制定医院奖励性绩效工资的计算发放方法;⑤建立医院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的控制机制。
(三)实施有效控制的方法确保工作目标的完成
利用管理会计事前控制、日常控制的方法,使医院的工作目标得到完成。医院工作目标的确定要紧紧围绕政府对卫生工作的要求、医院发展的实际、老百姓就医的需求,充分讨论征求意见,做好事前的控制,防止事后工作目标的失控。工作实施过程中必须开展日常控制,定期总结分析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及时分析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发放状况,找出目标完成状况不理想、绩效性绩效工资偏低的原因。积极指导相关科室实施业务工作的事前及日常控制,降低医疗成本,调整收入结构,如百元业务收入的成本比、百元手术收入的耗材比、平均住院日、病人均次费用等等,确保工作目标的完成,同时也保证了职工获得满意的奖励性绩效工资,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控制医疗成本,减轻病人就医负担,也使医院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使医院人人都成为医院、科室的“理财师”。
(四)开展评价考核并利用差异的计算分析方法计算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
医院成立成本考核、医疗质量、护理质量等9个质量管理委员会,根据各自的职能开展业务工作的评价考核。
各项指标的考核工作流程化、量化,利用差异的计算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指标考核的差异情况,依据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实施细则计算奖励性绩效工资,经领导审批后发放。
医疗科室绩效奖金=医疗服务质量指标奖金+政府目标考核指标奖金+工作数量指标奖金+成本精细化管理指标奖金
医疗服务质量指标奖金:各相关职能科室每月、每季、每半年或每年对各科室病人满意度、医疗质量、护理质量等方面实行全面或部分项目单项考核。每月对各科室各指标考核结果来计算医疗服务质量效率指标奖金。
政府目标考核指标奖金:根据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的考核要求,年初对各科室下达平均住院日、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等10个指标的目标数,每月根据各科室的指标实际完成情况来计算政府目标考核指标奖金。
工作数量指标奖金:每月对各科室入院或转入病人数,门急诊就诊人次等13个指标的数量进行计算奖励性绩效工资。
工作量指标的奖金=入院或转入等病人数×每入院或转入人次补贴标准+门急诊就诊人次×每人次补贴标准
成本精细化管理指标奖金:控制科室成本,减轻病人负担,对各科室每月收入、支出及收支结余等指标进行核算,根据各科室每月收支指标完成情况计算绩效工资。
(五)建立医院奖励性绩效工资精细化管理的监控机制
利用管理会计日常控制的方法建立奖励性绩效工资精细化管理监控机制。(详见图1)
监控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合理控制医院内的贫富差距。医院有别于其他事业单位,其内部运行机制、工作分工非常复杂,既有挣钱的业务科室和辅助科室,也有花钱的行政后勤部门,它们在医院工作中相互协作,缺一不可。因此,成功的绩效考核既要合理拉开档次,又要考虑部门间的平衡,能兼顾不同人群的利益,做到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而不是挫伤积极性。
(六)开展为医院领导决策服务
医院领导的责任是为医院的发展作出决策,正确的决策来源于对医院业务发展的预测与分析。管理会计师依据当前医院的业务运营指标,收集相关医疗机构的业务运营信息,利用管理会计的预测、决策分析方法分析医院的业务运营状况、预测业务工作发展目标,结合政府有关部门的医疗卫生工作控制目标(如药占比、人均住院费用、门诊人均费用等),以医院的人、财、物等各项资源得到经济、合理、有效地配制和应用为原则,制定节约成本、效益最大的优化方案,为领导的医院发展决策提供服务。
四、医院开展管理会计工作取得的成绩
(一)经济指标(成本考核)对比分析
2014年净资产同比增加增长13.54%。医疗收入11.29%。医疗成本支出增长10.86%。收入增长速度大于支出增长速度。收支结余增长8.63%;收支结余率10.13%。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总额同比增长率为23.38%,人均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总额增长率为16.31%。
(二)工作数量指标对比分析
2014年8月医院开放床位数由1260张增加到1579张;出院病人同比增长10.04%;手术台次同比增长16.84%。门急诊人次同比增长7.37%。
(三)政府行政部门目标管理指标对比分析
2014年平均住院日同比缩短了0.53天;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同比减少了6.08百分点;每住院人次收入同比增长0.69%;每门诊人次收入同比增长0.75%;百元医疗收入卫生材料消耗同比减少0.11元;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和强度,用血量等均符合相关规定,异体血用量下降3.41%,有效地加强了医院临床用血的管理,促进更加科学合理地用血,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五、医院实施管理会计制度的建议
(一)建立公开透明的医疗机构数据平台
在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公开透明的医疗机构的运行数据平台,给管理会计师提供良好的基础数据,便于各种数据模型和分析手段能够发挥作用。建立公开透明的医疗机构的运行数据平台是医院实施管理会计制度的一项基础工作,对于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更能够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起到积极的作用,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努力推进。
(二)卫生行政部门引导医院加强管理会计的应用
医疗市场是供方市场,病人就医后选择余地有限,决定了医院管理的特殊性。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的管理手段有限、影响力有限。在医院实施管理会计制度,逐步推行如药占比、住院人均费用、门诊人均费用、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等标准管理,医院有了这个“制约力”,就会建立自身的管理会计模式,也有利于政府对医院实施的管理,推动医改的深入。
(三)医院领导的重视
医院管理会计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医院领导重视是关键。医院领导要学习、理解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的相关知识,以提高对实施管理会计制度的意义和重要性的认识。医院领导应将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作为是医院加强科学领导、提能增效的有效管理措施来抓。医院领导对管理会计体系的理解与重视是医院建立管理会计制度并实施的前提。
(四)建立医院的管理会计工作组织体系
二级以上医院应该设置管理会计科,负责医院管理会计制度的组织实施。明确医院的管理会计部门与医院的会计部门、统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及相关的医院职能科室的关系。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信息报告、收集流程等等。医院领导应高度重视会计管理制度的建设,使管理会计工作行为有章可循。建立医院的管理会计组织体系是医院开展管理会计工作的基础。
(五)重视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
建立与实施医院管理会计制度,医院应切实加强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招聘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管理会计人员进行管理会计知识的培训。同时也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不断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以及思想觉悟,使管理会计在工作中能够遵守原则。医院领导要制定合理奖励措施,调动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管理会计的工作效率。医院管理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培养是医院管理会计工作开展的保障。
(六)建立对管理会计工作外部监督机制
要提高医院管理会计师的执行力,建立对管理会计工作的监督机制,对制度实施过程进行监管、审查。医院不但要对管理会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还要对有关管理人员进行不定期的检查、考核,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对于医院内部那些兢兢业业、工作能力强的管理会计人员要给予应有的奖励。建立对管理会计工作外部监督机制是医院管理会计制度持续、有效实施的保证。
(七)医院信息化建设中设计管理会计软件
医院信息平台的数据量越大,医院管理会计工作的作用就越大。管理会计师要掌握医院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医院运行数据,数据模型、计算模型非常复杂,如能设计完善的信息化软件,将为医院开展管理会计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八)医院绩效管理是开展管理会计工作的切入点
医院通过实施绩效管理,以点带面,耦合医院成本管理、预算管理、目标管理,推动医院建立管理会计制度,全面开展管理会计工作。医院实施绩效管理,首先要根据总体发展目标和政府要求的各项工作指标进行分类,如医疗质量指标、政府指令性指标以及业务专项指标等,然后将工作任务指标分解成若干具体工作目标,并落实至科室,由科室主任、护士长组织实施,最后依据目标的性质,分月或季、年度进行考核,根据目标执行完成情况,计算奖励性绩效工资。制定绩效考核指标必须兼顾政府、群众和医院三方的利益:一是该考核指标要符合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的考核要求;二是要能结合医院业务工作实际,切实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切实缓解群众看病难;三是符合医院自身发展、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具体说就是考核指标要有利于医院开展成本控制,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发挥医疗资源效益的最大化,降低病人就医费用,缓解看病贵的问题。
六、总结
总之,管理会计体系是深度参与管理决策的一种决策支持系统工具或方法体系。作为对内经营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其最擅长的职能是成本管控、绩效管理以及全面预算管理等。管理会计理论的应用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管控系统和组织架构设计的合理性。一个医院开展管理会计工作的前景与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医院领导对管理会计组织架构的设计及管控系统的建设与运行。
参考文献:
[1]高红海.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管理会计[N].中国会计报,2014-8-8(1).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Z].财会[2014]27号.
[3]方霞波.在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中实施管理会计[J].中国卫生经济,2015,(6):92-94.
[4]李俊磊.深化管理会计制度完善医院管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8):129-130.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 特点; 政府监督;有效措施
在建筑行业里,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的质量常常会存在着失真的缺陷。企业专业会计人员的专业岗位职业素质、工作的道德素养以及对会计准则法制观念的淡薄无知等等的因素全都是造成会计重要信息失真的关键缘由, 除此之外, 建筑企业公司的负责人不注意对财务进行管理控制, 没有关注到对企业内部的监督控制和对企业管理制度的更新完善也成为了造成信息质量的失真问题的一系列因素。由此看来, 为了减少建筑行业对于会计信息的质量失真问题的出现次数, 就要好好地根据建筑施工企业公司本身所具有的特色异处, 采取相对有效的一系列措施,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不会被损坏。
一、现在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特点
建筑施工企业作为政府拖动经济快速增长政策里传导角色的最重点的一个环节, 它的经济利润效益、管理监督控制水平、内部收入合理分工分配、收益效果。建筑型施工企业的会计就是以这个建筑施工企业单位作为了会计主体的一项行业内部信息, 完成工程项目的最优前提的建设。跟其他的企业行业的会计进行比较, 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拥有了以下不同的特点:
第一点, 建筑型的施工企业它们的会计一般都是分级来管理核算。由于一般建筑施工单位的生产实施具有较强的流动性、施工人员单位的生产也相对分散、施工的地点也不算固定等等的这些特殊点, 为了能够使得会计核算跟项目施工的生产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直接反映出建筑施工所带来的经济利润, 得积极采用分级地核算方法、分级地管理策略, 因为集中核算有较大可能造成会计的核算步骤跟施工生产的步骤脱节的后果。
第二点, 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会计要分开去计算每一项工程的成本和利润。建筑型企业的这个独特的特点严格要求从事会计人员必须要按照每一项施工工程分别去进行成本利润的核算。就是要求每位员工都采用订单成本法来进行计算 , 并且实现实际成本跟预算成本前后一致的目标的, 方便事后会计人员的分析与考核。
第三点, 在目前的建筑施工企业单位里, 都是把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以及工程项目价款的结算分开来作业的。由于建筑实施完成工程的时间比较久,如果企业等到所有项目施工工程全完成以后再去进行相关成本的核算的以及项目价款的结算的话,建筑施工企业就得要提前垫付大量的现金与材料购买金, 这样做就会给施工单位在资金的周转带来很大的不便, 并且也不利于准确反映各个项目工程的经营利润。由此, 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得要按照已经完工的进程分期地来计算相关施工成本跟实际的支出费用, 并准确计算出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工程所消耗的价格费用的结算。
根据上面饿三个特点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 施工企业会计内部信息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 建筑项目工程施工里所得的收入与消耗成本之间的确认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
二、政府对会计的实行职能, 加强内部监督管理
1.实行企业跟政府相互分离, 建立完善的实质健全的考核制度体系。目前的政府部门要及时变更转换自己的职能, 实行企业跟政府之间相互分离, 科学合理地去设计建筑施工企业单位的业绩考核评价制度, 适当地去增加一小部分涉及到企业稳定持续经营的非财务的核算指标, 建立起一整套全面得、标准的考核体系, 将企业的现在利益跟未来利益、社会成果跟经济利润结合到一起, 改变单位内部的激励手段, 防止经营者发生短期有效长期无效的行为, 使经营获得的利润跟建筑施工企业的长远目标联系在一起, 从而快速有效地提高单位会计的信息质量。
2.加大政府对企业会计的监督以及社会对企业的监督强度。新设立的会计法则虽然对此作了明确的有关规定, 但是如何正确地来落实这些监督的职能才是真实的关键所在。加强各个监督部门的检查,使它们在会计检查的信息里面互相沟通交流没有阻碍, 就避免了各自作业, 提高了对企业监督控制的效率。
3.强调施工企业对外部的审计监督。一方面说来财政部门、审计单位和税务机关要加强对建筑施工单位的外部监督跟查验,政府监督要围绕企业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它的质量是否有效合法,是否按法规来得。另一方面规章制度要求所属企业的业务素质比较高,要公开要公平要公正,严格遵循职业的道德规范,依法准确落实建筑企业每个年度会计报表报告作业,提高自身企业所公布的会计信息的可认同度。
三、确保建筑施工单位企业的会计信息的一系列有效制度方面的措施
1.加速建立并及时更新完善建筑业内部会计管理控制的制度
企业内部有关会计管理的一些制度包括了国家跟企业单位部门一同制定的相关会计管理的制度, 还包括了企业为了加强自己本身内部会计管理从而企业自身制定了在自己企业内部实行的管理章程。后者可以作为对前者的补充,更加的具体更加的有效, 但却不能跟前者发生相互制约,不能有相互抵触的地方。企业一般都是健全有关于投资资金、项目最终收入、施工消耗的成本费的用管理章程和内部会计的核算机制, 并要认真地落实并努力贯彻执行这些制度。在执行制度地时候既要坚持法定原则, 又要去灵活地运用相关原则。 对一些经营活动中的特殊状况, 应该要在法律制度的允许范围里实事求是地发现解决解决问题。
2.建立相对完善的企业内部对会计的控制管理监督制度
先上来第一步, 在企业内部整个建立制约的机制全过程里面, 要明确企业相关业务处理的角色权限以及各自的岗位责任, 对一些重要的会计管理业务必须最好实行双签制的原则, 并重点强调对那些授权批准工作者的监督控制,对会计数据具体记录的有效控制,以及对投资资产的保护措施等等。接着就的要设立工作前、施工时与竣工后这整个全过程的监督体系, 建立一个在内部相对独立的审计委员理事会,所做的工作就是定期进行内部常规的稽核检查, 监督并严格审核好企业内部的会计数据报表, 对企业部门的会计小单位实施整体内部监控;同时, 要单独新设一个专门的监控职位, 由那些责任心比较强、工作能力比较全面的员工来担任, 对企业内部的会计实施全方位地监督、控制。
3.完善在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的两项有效地责任制度
首先必须得是建立明确的有关承包经营的责任制度。要明确各级各单位之间的责任与权力限制, 加强对员工的激励机制以及束缚约束的机制。对施工项目里面需要签订目标管理完工成本的, 要及时地明确责任目标的成本,以及相关负责人等等, 根据各自所负责的成本完成结果,进行对他们的奖罚措施。在项目完工以后对所用成本的实际情况进行概括、分析、核算审计后进行有功者奖有错者罚的制度,保证成本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及时。再者就是要完善会计内部监督的责任制度。要进行有效地会计内部的监督,单单依靠会计人员的工作显然是不可以的, 必须要各个业务部门地工作人员都去参加到里面,共同来做好对会计信息内容的监督控制工作。
结语
我国目前正在对建筑企业进行结构性的调整, 为了建筑企业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可以更加真实、更加完整、更加充分、更加有效,我国必须加强建筑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体系,必须提高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的质量,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我国建筑行业可以稳定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志锋. 谈如何提高建筑行业会计信息质量[J]. 陕西建筑, 2008,(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