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程项目智慧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矿产资源测绘;项目质量;管理控制;途径
1加强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的重要性
大量矿产资源测绘工程实例表明,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和矿产资源测绘的准确性和矿产属性有非常紧密的联系。科学合理的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不但可以为矿产资源测绘勘察单位提供相应的图纸资料、明确工程周围的地质情况。而可以根据矿产资源测绘的具体情况,提供真实有效的参考信息。从而为矿产资源测绘的顺利开展提供基础保障。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矿产资源测绘项目能否顺利开展[1]。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测绘工程技术越来越先进,促使测绘工程质量管理控制的内容越来越完善,对我国测绘事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在《测绘法》中有明确规定,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需要专业部门和生产企业联合合作才能提高跟管控的质量,也是测绘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开展的必备条件,二者强强联合可以有效提高测绘工程行业监督、控制、管理水平。总之,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能有效提高测绘单位管理决策和控制能力,也国矿产资源测绘事业持续的发展有密切关系,不但有利于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而且也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决策,更是我国工程测绘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2]。
2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要素
(1)测绘人员管理。实例表明在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中,测绘人员的管理控制是关键,主要原因是工程测绘项目需要相应的人员来完成,因此,测绘人员技术水平、受教育程度、综合素质等对测绘工程的质量有严重影响。虽然近年来,我国测绘单位在测绘人员结构管理中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模式和体系,但仍然存在一些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员配置不合理,没有因岗设人,导致很多工程测绘工作难以高质量进行。。②各个岗位人员对自己的责任认识不清,大大降低了矿产资源测绘的效率和相关数据传输的及时性。③缺乏经常性的质量教育培训,导致很多测绘作业人员的质量意识不强,这一点也是经常发展工程测绘误差较大的主要原因。(2)仪器设备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在矿产资源测绘质量管理控制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保证测绘质量的前提条件。通常情况下,测绘作用都在室外进行,测量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地理条件和天气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大大增加了保证测绘成果质量的难度,所以要切实做好测量仪器的检修和保养工作。同时,测绘人员对测绘仪器使用的熟练度和方法,也会对设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3)文件管理。文件管理在矿产资源测绘管理控制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为提高文件的质量,可以把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文件可划分为层次,A层为:质量手册;B层为:质量管理系统程序文件;C层为:其他质量文件。其中质量手册的内容为:根据相关规定的质量方针目标和适用标准描述质量管理系统;质量管理系统程序文件的内容为:描述各职能部门为落实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系统而开展的各项活动;其他质量文件的内容为:详细阐述各个工程项目的测绘工作[3]。
3优化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的途径
(1)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提供质量管控效率。为确保矿产资源开采能及时准确的获取矿产资源的各种质量信息,就需要科学合理的工作管理程序,对测绘工程项目的质量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并通过指令信息的方式传输到用户手中。为最大限度上保证测绘工程的质量信息,就必须构建科学、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并保证该体系时刻处于有效质量控制范围中。(2)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产品质量意识。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部门,要每个月开展2~3次产品质量专题研讨会,学习相关的测绘法规和技术知识,从而提高全体作用人员责任心和质量意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3)做好工程测绘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控制。在工程测绘开始前,需要对合同文件进行科学合理的审批,确保测绘部门有足够的能力可以完成次测绘任务。然后测绘项目进行设计,根据设计的标准和内容,开展测绘工作。不可在没有设计标准前,就盲目的进行测绘作业。对比较重要的测绘作业任务,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周围环境和水文地质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然后编写测绘设计方案,把方案内容和调查的结果上呈给工程进行申报,经批准后才能开始施工。为保证测绘工作能高质量完成,就先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并明确相关资料后,才能进行测绘作业。同时对参与测绘的各种仪器和设备,比如:全站仪、水准仪、计算机、GPS仪等进行全面检测,并调整参数,确保其能够满足工程测绘的实际需求。(4)工程测绘阶段的质量管理。先进行预测绘,对各项技术设计的可行性进行科学合理的验证,一旦发现问题必须及时解决,重新调整技术设计后,才能继续测绘。为降低各种因素对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控的影响,要编制完整有效的测绘质量管理流程。每测绘一个产品都要进行详细的审核对比,满足质量要求后,才能开始下一步测绘。(5)测绘产品运用阶段的质量管理。完善和改进售后服务体系,建立畅通的沟通方式方法,了解客户对测绘产品质量的要求及建议,并对这些意见及时做出响应,两天内给予答复,需要返工的,三天内提交返工方案,并及时解决产品质量问题,直至产品合格为止。同时,为用户提供各种咨询服务。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理论实践,深入分析了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得出如下结论:高质量的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对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我国工程测绘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需要从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加强教育培训、工程测绘准备阶段、工程测绘准备阶段、测绘产品运用阶段五个方面共同入手,才能保证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潘超,李永怀.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J].建材与装饰,2017,(35):217-218.
[2]刘竞达.试析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J].价值工程,2017,36(23):27-28.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工程(弱电)项目管理,工作体会
Abstract: the practice found, intelligent building elv project management goal is: use the modern management technology, using the method of system control, will all kinds of resources after management by the input into the output, and eliminate all sorts of interfere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ynamic management, discovered the error correction deviation to contract a limited amount of quality, time limit, cost requirements, supply good quality to the owners of the project.
Key words: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engineering (ba) project management, work experience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智能建筑弱电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它是高新技术在建筑领域应用的产物,其主要特点是:系统技术含量高、管理的对象复杂、以及综合协调要求高。因此智能化弱电工程的项目管理要有一个系统的考虑与统筹安排,在时间上、空间上、对各种资源进行科学的合理的综合利用,以保证项目的成功建设。
1、理论概述
1、1智能化建筑工程
智能化建筑工程,总体设计是龙头,是智能建筑功能与水平的体现;工程实施是智能建筑成败的关键;系统集成商(主承包商)的选择,确保以确定的工程界面实施为中心的工程项目管理以及严格按设计、产品技术标准、施工规范施工和质量控制是工程成败的三要素;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是智能建筑历史实绩或成果的基本保证。
1、2智能建筑弱电系统工程的项目管理
关键是:在整个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始终环绕着质量、工期、成本、安全来开展工作,并在各个阶段实施动态的管理,对管理对象,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对各施工阶段的节点进行优化控制。
2、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的实施
一项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的实施,必须要牢牢把握其工作程序中的各个环节的要点,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估与控制。
2、1功能需求分析和系统的总体设计
主要是应把握该工程项目的设计标准和系统的功能定位,也就是从功能需求出发,其总体设计能反映该工程的功能特色或者某些“亮点”。
2、2弱电承包商的选择是工程成败的关键
根据弱电工程的特点和目前国内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成败的分析表明,通常由系统集成商(主承包商)或者业主对各子系统进行总体协调、管理与控制的工程运作模式较多,选择一个称职的主承包商(集成商)是工程成败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讲,系统集成商是技术能力、工程管理、组织能力三者有机的“集成”。
2、3弱电工程的系统维护和管理
这是工程业绩和投资回报的基本保证,弱电工程的开通运行是工程实施成败的重要标志,而智能化建筑的业绩与成果、投资回报才是其最终目标。因此弱电工程虽然通过了验收、评估,但系统维护和管理是该工程取得成果的基本保证。
3、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的质量控制
弱电工程的质量控制应该是全方位的,这里着重根据弱电工程的特点强调在工程实施的三个主要阶段设计、施工、调试各环节的质量控制。
3、1设计阶段质量控制
检查并确认各子系统的系统设计、技术设计、功能描述、设备选型必须达到合同、业主及功能需求分析的要求;根据确定的工程界面要求,检查各专业、子系统之间技术交接互提资料是否达到要求,包括功能、信号匹配、设备配置、逻辑等;检查受控对象的设计管线到位,双方信号接口界面功能达到设计要求;对设计图纸进行全面审核,确保设备清单、监控点表与施工图三者完全一致。
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应注意:协助业主进行需求分析和功能定位,并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实现总体设计、分步实施。按照国家的有关标准和规范,使智能化系统的设计方案具备可行性、先进性、可扩展性;根据功能需求和设计方案,选择适宜的产品及设备。在设计质量控制中抓好设计方案制定、产品性能测试、设计方案评审、设计变更控制、设计的复查鉴定和图纸的确认、校核。
3、2采购过程的质量控制
采购过程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是到货检验。验收时应注意:(1)产品、设备的包装、封条是否完好无损;(2)根据货单清点产品数量,与合同附件的设备清单进行核对;(3)核对产品产地、厂商、型号、规格等,进行全部查验或部分抽查;(4)核查质量保证书、产品合格证、保修单及其它相关文件;进口产品还需核查进关单及完税证明等;(5)必要时对某些产品进行性能和技术指标测试。
3、3施工工程质量的控制
智能化工程的实施与建筑工程的土建、安装、配套工程、装潢等其他系统的实施交叉进行,工程界面十分复杂,一旦施工质量发生问题,不但智能化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对整个建筑项目的进度也会产生影响。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应注意:在施工阶段认真做好施工记录,若发现问题,必须写明所采取的措施以及最终效果;按施工工艺和相关的施工及验收规范分阶段进行质量控制;按图示的施工工艺框图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施工和质量控制;做好电管、线槽、电缆敷设及隐蔽工程的施工记录和验收;根据设计计划和项目策划,对子系统和系统进行阶段性的测试和验收,发现问题集有关方面分析解决,否则不得转入下一阶段;按施工工艺要点做好单体设备安装的质量检查表格;按设计和产品技术说明书的要求做好单体设备的测试和调试记录;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注意收集由分承包方提供的各种有效的证明产品质量的文件和质量记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若需变更,则应填写工程变更单(由双方签署),且将更改内容以书面形式传递到有关人员;每次协调会应有会议纪要,并分发给有关各方;等。
3、3系统调试
包括系统调试前文档检查;根据设计、规范、合同的要求编制调试大纲,经审查确认后组织实施;记录、检查、确认按上述要求的各项测试数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提出措施,并经相关部分确认;严格按规范和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检查。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设计计划和项目策划,对子系统和系统进行阶段性的测试和验收,发现问题应及时召集有关方面分析解决,否则不得转入下一阶段。设备安装、系统或分系统测试,均应按计划和规范进行,且应责成分承包方到现场配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项),现场人员应对其进行标识和隔离,填写不合格品记录单,并及时报告子系统负责人,由子系统负责人提出处理意见并及时解决,对重大不合格品(项),应由子系统负责人报该项目经理。
参考文献
1、王双平。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管理探究[J],科技传播,2010年第09期
关键词:智慧工地系统;工程管理;建筑工程
建筑行业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广大群众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现阶段,我国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互联网、信息化等先进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促使各领域的生产效率不断提升。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建筑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工程管理制度,合理应用智慧工地管理系统,有效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与施工效率,更好地推动建筑行业产期稳定发展。
1智慧工地系统的具体特点
智慧工地系统是在智慧理念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建筑工程生命周期安全管理系统。智慧工地系统具有专业高效化、数字平台化以及应用集成化等特点,能够有效提升施工现场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环境管理、人员安全以及经济效益,在建筑行业广泛应用。(1)专业高效化。智慧工地系统立足于施工现场生产活动,真正实现工程建设施工阶段与信息化技术的高度融合,集成管理工程项目各项信息资源,为其提供专业管理与决策支持,有效解决施工现场业务问题[1]。(2)数字平台化。智慧工地系统对施工现场进行全要素、全过程数字化管理,建立一个虚拟数字空间,使其与实体进行有机结合,形成映射关系,积累大量数据信息资源,通过深入分析数据结果,有效解决工程建设项目中的管理与技术问题。系统建立健全的信息收集和处理平台,切实保障数据的实时获取、共享,增强各部门协同工作能力。(3)应用集成化。智慧工地系统完成各类信息技术集成应用的基础目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引用目的,满足工程建设施工需求,确保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2智慧工地系统的关键技术
2.1大数据技术
随着互联网终端移动通信设备不断优化和改进,全球数据总量逐渐呈爆发式增长,人们每天可以从中获取海量的信息资源。对于现代社会,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建筑工程项目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工程建设地点不同,其施工方式也存在一定差异性,数据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更重要。在深基坑建设施工过程中,地下环境比地上环境更复杂,导致施工难度增加,地下周边环境较阴暗[2],一定限度地加大工程建设出错概率。合理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深基坑内信息,能够让设计人员更好地了解土体结构的稳定性,优化工程施工方案,有效避免塌方安全事故发生。建设地上建筑时,应注重保障高层建筑工程的安全稳定性,通过合理应用智慧工地系统,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数据,确保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
2.2智能化技术
智能化技术主要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及先进机械施工设备中,可以有效提升智慧工地系统自动化与智能化管理水平。建设单位通过智能化技术管理工程各项施工阶段,能够促使工程建设整体施工效率不断提升。针对目前发展情况,智能化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比较广泛[3],能够有效减少施工材料资源消耗,节省建筑工程造价成本,缓解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2.3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合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有助于管理人员严格把控整体施工进度和施工数据的精确性。建设单位可以结合工程建设施工情况,统一调配现有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促使工程各项施工环节有机契合,有效避免工程施工进度延长,减少资金成本消耗过多的不良情况,为施工人员人身和财产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3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3.1加强工程施工数据监控力度
施工安全作为建筑工程重要管理内容,是保障工程建设顺利施工的关键因素。在工程建设施工中,建设单位应加强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借助智慧工地管理系统,提升工程施工数据的实时监控效率[4]。全方位监控建筑工程的各个施工阶段,发现任何安全隐患问题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以此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相关人员应合理应用智慧工地系统,采取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及时收集与处理施工数据,切实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2严格把控建筑工程造价成本
建筑工程项目具有施工周期长,施工人员、技术和设备多等特点,会给管理人员开展工作带来较大困难和压力。成本管理作为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能够有效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推动建筑行业健康发展。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合理运用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提高施工材料利用效率。将传感器、人工智能等装置安装在施工人员防护设备或机械施工设备上,可以通过对工程建设整体施工阶段的全面管理[5],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对此进行有效处理,提高工程建设施工质量,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减少工程后期维修成本。
3.3建立健全工程监督体系
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具有科学性、全面性的优势,对建筑工程项目顺利竣工拥有指导与监督作用,能够有效减轻管理人员工作压力,促使建筑企业创新发展。(1)全面监督和收集工程建设项目相关资料,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以此满足信息化工程管理实际需求。(2)有效整合全体员工信息资料,确保其带证上岗。(3)建立科学、完善的员工评估系统,对建筑企业动态管理效果以及管理人员个人诚信进行评估,通过深入分析系统自主计算的数据结果,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促使建筑企业长远发展。(4)合理利用信息化管理技术[6],将工程施工质量和管理工作进行有机结合,实现施工的全过程监控,确保工程监控数据的准确性以及详细性,为管理人员开展工作提供数据依据。(5)管理人员可以借助智能化检测手段,全面掌握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以此减少施工安全隐患发生概率,促使建筑工程项目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完成。
3.4周界防范红外对射
建筑工程施工范围较大、施工工序较长,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可能会对周围生态环境、住宅区以及公路等方面造成一定影响。建设单位应积极做好周界防范工作,提高工程建设施工的安全性,避免非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对建筑工程造成破坏,延长工程施工工期。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相关人员应重点管理施工区域、材料和设备放置区域、员工生活以及办公区域。借助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在施工现场周边安装全方位的防范红外对射装置,管理人员可以利用红外电子技术实时监测防范区域内是否存在入侵行为,存在入侵行为时,装置会进行自主报警提示具置,确保工程能够在规定时间内竣工。
3.5电气无功补偿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通常会使用多种机械设备,部分设备结构较为简单,长时间运行容易出现运行效率过低的不良问题。建设单位需要应用电气无功补偿机械设备开展工作,并对其不断进行改良和完善,以此提高设备用电效率。电气无功补偿系统主要包括智能控制器和隔离开关,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设定控制器运行功率因素指标,并在后期施工中及时采集功率因素数据,在此基础上适当调整系统功率,使其与设定指标保持一致,促使建筑工程施工设备质量和运行效率不断提升。
3.6实时监测绿色施工进度
随着我国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各项施工技术不断深入,对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控制施工污染方面,我国相关部门提出了全新的绿色施工理念,在许多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智慧工地管理系统推动下,绿色施工监测技术能够实现对工程建设各个施工环节的污染监测,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符合相关施工标准,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灰尘、噪声、垃圾等污染对周边居民区及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的环保性和经济性。
4结语
将智慧工地系统合理地应用到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可以提升工程管理质量与效率,规范工程建设施工工序,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发生概率,确保建筑工程顺利。为了有效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及社会影响力,建筑行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构建科学、合理的工程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智慧工地管理系统效用价值,促使建筑工程质量和工程施工水平不断提升,更好地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韦超民.探究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建材发展导向,2021,19(15):208-209.
[2]张庆喆,贾培海,崔志磊,等.研究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建筑与装饰,2020(33):26,28.
[3]孟昊,张鑫,孙福强.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33):1322.
[4]黄赫.智慧化工地系统在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1(12):1934-1935.
[5]李江华.基于BIM技术的智慧工地系统在项目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河南建材,2021(5):66-67,70.
一、一套制度涵盖,创新监管体系新机制。严格把好入场关,解决出租或出让价明显低于市场价的问题,减少集体资产流失,阻止层层转包、违法分包行为的发生。不准违反资产资源交易程序,实行暗箱操作压低交易价格;不准利用自己的职权为自己和他人谋取利益;不准以各种名义出借村、社集体资产或用村、社集体资产为外单位和个人提供任何形式的贷款抵押、信用担保;不准乡镇干部,索贿受贿、玩忽职守。
二、一套系统管理,实行农村产权项目新系统。围绕项目注册、公告、合同、变更、支付等节点。通过规范、采集基础数据,形成项目库、合同库、变更库等,有效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杜绝规避招投标、不进场交易等现象。
三、一套新模式,打造三资管理程序预警。各村所有经营性资产、公益性资源,土地、山林、塘地等资产建立详细的项目信息库,包括出租承包时间、金额、出租承包人交易信息、合同信息等要素,按照各个项目交易时间,按规范程序进行公开交易。
为进一步推动工程建设和资产资源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宁海县交管办积极指导各乡镇街道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探索新方式、新载体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在阳光下运行。今年,宁海县以胡陈乡为试点,开发“胡陈乡村级小微权力清单36条智慧运行系统”,形成立体化监管手段,切实提高基层治理工作规范化水平,改善基层政治生态。目前,该系统已经开发完成工程项目和资产资源两个模块并投入试运行,采集工程项目信息8条,资产资源信息22条,发出交易整改单1份,开展微廉约谈8次,有效提升了各村社廉政意识。
一、一套制度涵盖,创新监管体系新机制。宁海建立完善《胡陈乡村级建设项目工程量变更管理办法》、《胡陈乡进场范围外村级集体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胡陈乡农村集体“三资”和财务管理实施办法》、《胡陈乡工程支付管理办法》等制度,形成一套静态监管制度体系。工程结算过程中,10万元以上工程必须委托第三方进行结算审核,改变了原来凭施工方结算书结算工程款的做法。实施预选承包商制度,择优选定5家中介机构,村级工程需要结算审核、招标时,在5家中介机构中摇号选择。建立资产资源出让“底价事前评议”制度,由纪检、财政所、招投标工作人员组成评估组,对资产资源项目进行现场踏勘,举行项目听证,严格把好标底关,解决出租或出让价明显低于市场价的问题,减少集体资产流失,阻止层层转包、违法分包行为的发生。制订资产资源交易廉政建设“四不准”制度:不准违反资产资源交易程序,实行暗箱操作压低交易价格;不准利用自己的职权为自己和他人谋取利益;不准以各种名义出借村、社集体资产或用村、社集体资产为外单位和个人提供任何形式的贷款抵押、信用担保;不准街道干部,村、社干部泄露秘密、索贿受贿、玩忽职守。
二、一套系统监督,实行工程项目新规矩。胡陈乡工程项目暨资产资源智慧运行系统依托“互联网+”,围绕立项、招标、合同、变更、验收、支付等节点,通过规范、采集基础数据,形成项目库、合同库、变更库等,有效提高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水平。如村级项目立项时,由村文书将“五议决策法”相关资料传输到该系统,由村监会主任、联村干部初核后,再由联村领导进行复核,对于未经立项的村级项目,农经站一律不得支付资金,杜绝小型项目规避招投标、不进场交易等现象。对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和隐蔽工程引起的超投资概算现象,实行先审核变更,后组织施工的制度,严格把好质量关、决算关、验收关、支付关,形成关口前移。同时,在系统中增加微廉约谈等模块,使乡纪委、村监会随时可采用有效手段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监督。
关键词:智慧工地;信息化;管理平台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是我国国民经济三大支柱产业之一[1]。建筑业也是一个安全事故高发的行业,在信息时代,如何利用新技术提高施工安全系数、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建筑行业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智慧工地是信息技术在建筑领域的体现形式,是一种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全新管理理念[2]。智慧工地管理平台融合了多种信息技术,辅助现场安全监督和管理,可以在提高安全性的同时有效缩短施工周期,使各部门的沟通更为顺畅,降低成本,符合绿色建筑的理念。
1当前我国智慧工地发展问题
随着建筑行业复杂度以及建筑体量增长,对现场管理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管理模式在管理准确度、经济性、可靠性等方面难以满足现代企业施工要求。智慧工地概念的提出标志建筑行业开始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转变[3]。信息技术使我国智慧工地建设进入轻量化应用阶段。各种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被应用到施工现场,集成智慧工地管理平台[4]。但智慧工地的发展处于探索阶段,必然存在多种问题,主要集中在政策、人才、技术三大方面。(1)缺乏政策引导,行业标准尚未统一。宏观方面,国家主管部门、各级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未对智慧工地管理平台指定统一的要求标准,法律责任界限不清,缺乏政府层面的有效政策引导。加大对智慧工地的宣传推广、为其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也是推广智慧工地管理平台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2)缺乏专业支撑,人才培养迫在眉睫。智慧工地管理缺乏专业产业人才,系统知识培训不足,导致管理盲点。人才是企业第一资源,培育产业人才、汇聚产业资源,是企业应用智慧工地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3)缺乏互联互通,集成应用面临阻碍。缺少顶层设计和统一标准,导致施工中的部分子系统间数据难以共享,形成“信息孤岛”,制约了智慧工地潜在价值的发挥。应进一步改进软件接口设置,完善配套设施,加强网络基础建设,解决集成应用瓶颈问题。
2平台总体架构
智慧工地监管平台借助大数据、云计算、BIM、GIS、物联网等技术,集成远程监控系统、BIM建造管理平台、塔吊安全监控系统、周界防范红外对射系统、劳务实名制信息化系统、智能化喷雾降尘系统、质量监控系统、安全教育系统等,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检测机构、监督部门等施工相关方进行有机集成。智慧工地监管平台的基本体系架构包括感知层、网络层、传输层、平台建设层、应用层以及信息安全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行业监管等部分。
3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在建筑施工中的实际应用
3.1远程监控系统
为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在工地出入口、建筑材料堆放处、材料加工区、塔吊上方、围墙位置等监控重点区域安装摄像装备,采用无线或有线的方式,将施工现场的视频影像实时回传到监控中心,加大监管力度,实现透明施工。
3.2BIM建造管理平台
BIM建造管理平台利用Revit建模及后期渲染等技术手段,实现施工的动态模拟,直观准确地反映施工进度,加强对施工进度的把控[5]。BIM在施工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贯穿施工建设,包括事前预控、事中控制、事后处理。BIM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项目的科技含量,实现绿色施工。
3.3塔吊安全监控系统
塔吊安全监控系统基于传感器、嵌入式技术、无线传感网络等技术,支持单机运行状态监控、区域保护实时监控、群塔防碰撞、智能报警(图片上传)、塔司身份识别等功能,从技术手段对塔机运行进行实时监管、远程报警和隐患告知,有效防范和减少塔机安全事故的发生[6]。
3.4周界防范红外对射系统
在施工危险区域安装红外对射报警器,施工人员靠近危险区域时,报警器的热点元件检测到人体存在或移动,可以进行警示报警,及时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提高警惕,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周界防范红外对射系统也可以用于盗窃事故易发区域,通过设置电子围栏,有效防止不法人员进入,减少盗窃事故的发生。
3.5劳务实名制信息化系统
2020年5月1日实施的《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明确规定,企业应与招用的工人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全面实行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制度。传统的劳务管理中,务工人员频繁更换会带来人员信息管理不规范、工资界定不清等问题,劳务实名制信息化系统能够对施工人员信息有效整合,保障劳务人员合法权益,降低企业劳务纠纷的风险。
3.6智能化喷雾降尘
智能化喷雾降尘系统装有自动感应装置,可以对施工现场的灰尘浓度进行实时监测,浓度达到设定值上限时,系统会自动喷洒水雾降尘;灰尘浓度低于设定值下限时,系统会自动关闭,可以24h不间断工作。系统喷洒的水雾为纳米级,能有效改善施工现场作业环境,省水节能、高效环保。
3.7质量监控系统
质量监控系统能够利用手机客户端进行现场拍照、工程监督记录,生成现场取证记录、监督整改通知书,通知各责任主体。系统具有现场整改情况复检、未整改预警、特殊岗位资格验证、行政处罚上报等功能,形成可视化验收的管理痕迹,为可能出现的管理纠纷提供证据。
3.8安全教育系统
安全教育系统通过搭建安全教育体验馆,成熟的VR软件技术配备专业的硬件产品(VR头盔、眼睛以及智能电视等),模拟高空坠物、消防灭火、触电、支模坍塌等项目,打造极致的安全教育沉浸体验。改变传统的“说教式”教育,能够有效提高管理人员和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和防范意识,更好地达到安全教育的效果。
4智慧工地管理平台的应用价值
4.1数据互联互通,提升决策水平
智慧工地管理平台通过应用先进技术,结合软、硬件实现现场基础数据的采集,有效加强施工人员、管理人员间的协同,使管理人员实时了解现场情况、互联互通;可以打通各部门、各业务板块间数据不共享的壁垒,实现施工信息集成化管理,大幅提高管理决策的准确度。4.2增强精益管理,保证作业效率智慧工地管理平台能够对施工现场的“人、机、料、法、环、测”六大关键要素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项目管理的精益化水平[7],对项目成本、质量、进度、安全的管控更科学严谨,可以减少施工浪费和人工投入,提高作业效率,有助于快节奏、高质量工程项目的成功实施。
4.3杜绝安全隐患,提升服务能力
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是施工管理的难点和焦点。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具有安全帽检查、危险区域红外对射预警、塔吊防碰撞管理、VR安全教育等功能模块,重点突出人的安全因素,能够及时发现安全隐患,规范操作行为,大幅提升施工安全,用科技筑牢安全防线。
4.4信息全面协同,团队高效运作
智慧工地管理平台以“中枢大脑”的形式及时收集施工现场的进度、质量、安全、物料等信息,发送给各相关方,方便各方积极配合、高效协同,可以实现一对一信息互动,确保施工指令到人、责任到人,为工地管理赋能。
5结语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工地与新技术的结合度将更高,施工进度、施工安全、成本控制将得到有效保障。基于“物联网+建筑施工大数据”的服务模式,可以对建筑施工进行全周期、可视化、可追溯管理,提高对施工人员、施工物料、施工设备的利用率,降低施工成本和施工能耗,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最快捷的智能响应,引领建筑产业新一轮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李启宇,吴海清.新时期智慧工地云平台的架构[J].价值工程,2020(18):243-244.
[2]刘振邦,李亮,张忆晨.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智慧工地建设研究[J].铁路技术研究,2019(4):86-91.
[3]于化田,王湘文,吕兵兵.基于智慧云平台的工程项目管理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10):194-195.
[4]温如冰.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施工技术,2020(1):42-43.
[5]雷静,于长虹,杨晓娟.BIM技术在智慧园区全生命周期平台系统中的应用[J].智能制造,2020(9):35-38.
[6]秦成龙.建筑工程智慧工地的构件探讨[J].智慧管理,2020(3):59-61.
关键词:BIM技术;协同教学;教学改革
1BIM技术在室内装饰教学中应用的现状
“十三五”时期,为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中国住建部将BIM技术提到了行业战略性信息技术的地位。2017年7月河南省住建厅也颁发了推进BIM技术在建筑业的信息化应用工作指导意见,这将有利于促进河南省绿色建筑的发展,加快其智慧城市的发展进程。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物理特征、功能特征信息的数字化承载和可视化表达,通过软件技术创建并利用数字化模型,对工程项目的前期决策、勘察设计、施工、运营全过程进行更加直观有效的管理和优化,具有建模可视化、协同性、实景模拟性、优化性、可快捷出图性等优点。当前建筑装饰业正值飞跃发展之际,高校作为建筑装饰人才孵育基地,更应积极探索及深入研究BIM在建筑装饰中智慧技术创新专业人才培养及管理、校企协同教学模式转化的新内容,运用信息化推动教育变革。经调研,国际上BIM技术已成为建筑业必需的建设技术和专业教育改革前沿。以英国BIM…academy为代表,它是世界顶尖的专门致力于BIM研究和咨询的机构,是融行业经验和学术专业知识为一体的应用中心,曾成功地为英国曼彻斯特中央图书馆、格林威治半岛酒店等项目提供专业的BIM解决方案,并提供最完善的BIM相关专业研究生教育机构。在近三年内,还有英国拉夫堡、诺丁汉特伦特等学校也开设了BIM专业课,诺森比亚大学培养BIM硕士等,以及WFG公司打造了系统完善的BIM软件培训课程供学校与企业学习使用等学历教育与培训并行模式。目前,我国发达城市建筑建设也已注重BIM在行业内的应用发展,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较早地引进建筑专业BIM教学,并培训人才参与国内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但室内装饰市场上高级应用型、管理型人才仍稀缺。与之相比,河南省建筑室内装饰BIM技术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院校中存在着专业师资短缺、课程体系不完善、实训体系不成熟等问题。随着河南省BIM技术在建筑装饰业中应用高峰的日渐临近,人才的培养虽有困难,但需求已迫在眉睫。目前河南尚未有完整系统化的建筑及室内装饰BIM应用人才的培养机制及教学模式,虽也有专家指出,BIM人才知识体系应按照“管理+专业”分级和分类,如工具类培训、普及类知识和持续性的升阶培训等。而综合考虑BIM以信息建模为基础的特性、协同性、发展性、标准化应用的国际化必然趋势,更应打造适应BIM的不断发展变化、对接国际知识与经验、符合国内用人需求的“知识管理链接+专业培训分级”、“协会+校企联合改革工作室”的室内装饰特色BIM人才创新培养体系。建筑及室内装饰BIM之路势在必行,省内企业与高校尚未探索出一条良好的促进建筑及室内装饰BIM智慧协同技术应用链条发展之路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2BIM技术在高校室内装饰中的教学改革思路
当前河南省高校室内装饰设计教学虽多以“干中学”的“理论+实践”教学模式为主,注重体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市场适用性与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也多以AutoCAD、3ds…MAX等软件应用为主,体现出具有较强动手能力(草图、模型制作、电脑制图等)、分析和综合能力、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特性。而BIM为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分析与管理,在推动绿色建筑和智慧城市的发展与创新中潜力巨大。为了适应时代和市场的发展与需求,高校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更应具有前瞻性思维,走在前沿。BIM技术致力于实现建筑的建造、装饰、使用、拆除、维修等全生命周期内不同阶段的集成管理。例如,可运用点云扫描技术通过BIM软件进行场地三维定位,通过BIM软件进行模型制作:运用archiCAD来创建二维平面图、立面图、三维视图,使用archiCAD图库中的各种参数化的3D屋顶、门窗、施工构件等各类模型营造。BIM软件还能记录施工过程和材料、工艺等详情,以备维修和翻新、拆除。BIM的可视化及参数化应用、精确统计及虚拟现实应用、BIM的云技术协同是对建筑及室内装饰设计更好的推进发展和完整表达。BIM是利用建筑物数字模型里面的信息,在设计、施工、运维等各个阶段对建筑物进行分析、模拟、可视化、施工图、工程量统计的过程,它既是过程也是模型,但归根结底是存放在其中的专业信息(建筑、结构、装饰、机电、热工、声学、材料、价格、采购、标准等)。…在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中,BIM不仅是一门技术的应用技巧,也是对整个专业体系的撼动。BIM在高校专业教学改革中,可以是通过“校企+协会”产学研融合、三方联合工作室培养人才,凭借专业协会和设计公司的信息指导和技术支持,以本校的软、硬件资源为研究基础,为高校教师及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室内装饰行业BIM培训项目和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体系中建立室内装饰BIM课程培训,主要是室内装饰BIM基础软件运用、室内装饰BIM建模(吊顶、墙面、地面等工程信息化模型的搭建技术)、室内装饰BIM之MEP模块、基于BIMcloud的archiCAD与Rhion的互联设计、基于BIMcloud的施工图深化与清单设置、基于BIMcloud的效果图及VR成果等。还应运用实训体系、行业师资培训、课程体系置换等教学方式,探索“协会指导、校企融合”的教学关系,导出建筑装饰BIM体系在室内设计教学、人才管理及市场输出中的价值体现与延续方式,做好挖掘BIM智慧体系在河南高校应用中的特质,整合数字化与信息化的教育资源。
3结语
这种改革有利于提升河南省建筑产业新型信息化人才供给水平,促进建筑装饰产业发展,为河南省快速实现智慧城市助力;有利于加强BIM智慧家装教育发展及人才能力建设,推动高校与行业产学研成果转化,促进高等院校环境设计学科建设升级,实现产教协同,培养信息化协同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建成.适应BIM时代的建筑教育对策[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4(12).
1.档案管理规范化意义
档案是相关人类文化成果的积淀,是连接古往今来的纽带。而工程项目的档案不仅是工程项目的智慧结晶,也是项目施工企业的历史记录。在未来出现问题时,档案管理能通过提供相关证据和凭证,准确判断出症状所在。工程项目档案真实准确地反映了施工过程中的详细流程,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工程的质量安全和人员安全,对于工程事故分析、责任认定以及管理办法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程项目的档案管理还能为日后研究提供借鉴和经验,增强工程项目人员的自身素质,实现对档案规范化管理。通过对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可将档案中所涉及的工程、科技成果转化成推动工程设计行业的实际生产力。
2.档案管理规范化办法
(1)加强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工程项目往往工期较长,工程人员较多,涉及专业范围较广,形成的档案材料内容不可避免地纷繁复杂,稍有疏漏,就对档案管理工作造成较大损失。为保证档案资料覆盖全面、资料内容准确规范,首先需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相关能力。因而,在日常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专业技术水平,经常补充学习档案管理工作的新知识新方法,并能应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对档案实行高效率的整理工作。其次是档案工作人员需要经常与各部门保持沟通联系,对各个部门需要收集的材料了然于胸,并熟悉各个部门的主要工作流程,了解不同部门档案管理要求,确保档案在归档时分类正确,并对各部门人员进行档案管理的培训工作,增强其对档案法律法规的了解和档案管理的责任意识。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图纸、文字等材料进行规范化操作培训,明确各部门档案收集、整理责任,优化档案管理模式,形成自上而下,从整体到局部的档案管理工作流程,确保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加快档案管理效率,提高档案准确性与真实性。
(2)建立健全档案管理规范化制度。工程项目档案的特点决定了档案管理的难度,首先是工程项目档案反映的是工程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工程详细数据的汇总,是在日后进行维护管理、改建拆除等所必须具有的参照标准,收集数据的详实程度与丰富程度都是海量的,并且在数据图纸等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要求都较高。其次是工程项目档案的形成过程与工程施工密切相关,在不同阶段档案管理方式又有不同,工程项目的施工由众多不同专业构成,如水电、机电、建筑、勘探、设计、施工等,这使得档案类别具有复杂多样性,档案管理需要各个阶段不同部门分工完成,这就要求各部门间的沟通协作能力有较高要求。因而必须形成一套符合工程项目自身特色的档案管理办法和制度,依照相关法律规范对档案实行规范化管理,并遵照国家档案收集要求,建立合理归档制度,明确各部门档案归档要求,实行全面交叉覆盖制,各部门档案归各部门分别收集,然后进行汇总,从而降低档案管理难度。
3.档案管理规范化措施
首先应明确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由单位主管领导直接负责档案管理工作,逐级向下实现档案管理责任制,把档案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办法的实行落实到个人。通过成立档案工作委员会的方式,指导、检查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情况,制定档案工作规划,确保档案管理工作与其他工作同步进行,为工程设计单位的档案管理日常运行提供质量保证。并设立专门档案室,由专业人员负责对整个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从档案归档、整理、鉴定工作到统计和保管利用方面全程进行管控,从实际出发,对档案的保管期限和使用类别等详细档案数据,编制索引工具。并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和先进软件技术对档案信息实现信息化、规范化管理,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对档案工作人员的规范化管理培训工作,使其能系统性地掌握专业技术和先进理念。构建一个利于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平台,注重对档案人员工作积极性的调动,通过组织交流沟通活动,建立起激励表彰机制,促进档案人员的积极性。按绩效对其进行考核,实行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晋升竞争机制,保证档案管理队伍的稳定和专业,使档案人员的工作更具成就感,以跟上单位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
结语
在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我国经济增长正逐步进入“新常态”的运行轨迹。在这一时期,经济发展态势的“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等特征更加明显。因此,既要看到党的十所确立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为建筑业发展带来的机遇,更要关注经济新常态环境对建筑业和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未来发展走势的挑战。
1.1增速下行的压力加大
建筑业的规模增速与经济增长状况密切相关。当GDP从过去持续多年10%左右的高速增长换挡、回落为7%~8%左右的中高速增长时,建筑业的规模增速也必然会随之下行。这一变化趋势已经显现在“十二五”前4年的增幅变动曲线上,2011年建筑业的增长率为22.6%,2012年为17.8%,2013年为16.1%,2014年为10.2%。增速下行趋势迫使建筑业企业改变片面追求高增长的规模扩张思路,转向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集约发展方式。
1.2结构面临强制调整
在产业结构方面,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主体和支柱产业;需求结构方面,消费需求逐步成为需求的主导力量;城乡区域结构方面,城乡差距将逐步缩小;收入分配结构方面,居民收入所占比重上升。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以投资结构的变动为基本导向,投资结构的变动方向必然会反映出对建筑业结构的强制性调整。
1.3创新驱动能力较弱
在较长时间内,建筑业的高速增长依赖于高强度的固定资产投资驱动。由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将从投资驱动和要素驱动逐步转向创新驱动,这就意味着建筑业规模增长的原有主要推动力将会逐步减小。对于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建筑业而言,本身所具有的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较弱,在短期内培育出创新能力并以此驱动建筑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难度。
1.4多重风险更加显性化
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一些不确定性风险,特别是楼市风险、地方债风险、金融风险等与建筑业关联度较大的多重潜在风险可能会渐渐浮出水面,一旦这些风险因素演变成为实际的危机事实,对建筑企业市场营销、施工生产的正常运行以及资金链将造成致命的影响。
2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的基本原则
随着知识、经济、信息的全球化,现代项目管理正在世界范围内逐步普及。中国正处于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大变革时代,项目遍布每一个领域,项目管理正在成为驱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型生产力。中国特色项目管理的生命力在于国际化、本土化、专业化的“三化融合”所迸发出的智慧和能量。在经济新常态发展背景下,“三化融合”应成为工程项目管理创新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2.1坚持国际化方向
以PMI、IPMA、ISO等为代表的国际组织先后了国际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格认证标准、项目管理指南等重要文献,这些文献是建立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管理实践的基础上,代表着国际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对于推动国际项目管理的实践应用和项目管理人才培养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工程项目管理创新只有坚持国际化方向,才能更好地学习先进的项目管理技术和方法,顺应现代项目管理的发展潮流,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2.2基于本土化国情
现代项目管理的体系构架来自于大量项目实践的理论提炼,具有基本原理的普遍适用性。因此,在面向国际化加快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应用、理论研究时,应当立足于我国国情,充分考虑民族文化、思维模式、行为惯性等本土化的适应问题,紧密结合本国发展水平和实际情况,特别要注意总结多年来国内项目管理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只有将项目管理基本原理与本土化国情相结合,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才能产生建筑行业发展的实际效果。
2.3反映专业化特色
在现代社会,从各种不同专业的角度,项目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且项目的范围、经历的时间、难易程度、涉及的资源要素等差别很大,从而出现了专业化的项目管理。由于不同行业的专业技术要求不同,也使得项目管理的专业化特征存在差异。因此,能够反映出专业化特色的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才具有现实的竞争力。
3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的思路
工程项目有两大基本特征:一是一次性;二是独特性。项目的一次性特征从基本概念上界定了项目管理区别于长期性组织的运营管理;项目独特性特征则表明,人们不可能面对两个完全相同的项目。在工程建设领域中的工程项目都是不一样的,因而都必须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难点,制定最佳的、不同于以往实践经验的项目管理计划并付诸实施,从而实现项目目标。这个过程必然伴随着创新活动,工程项目管理活动必然是创新活动的管理过程。基于经济新常态对工程建设领域挑战的思考,应从以下几个角度着力推进工程项目管理创新。
3.1以项目生产力理论创新指导项目管理实践
项目生产力理论是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的理论基础,其本身也需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更需要项目生产力理论的基石作用。近年来广大建筑业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经验,为项目生产力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基础。因此,要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角度,系统研究项目生产力理论对于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新内涵,深入探讨项目生产力理论对实现绿色建筑产品全寿命期管理的指导作用,着力探索项目生产力理论促进工程项目生产组织方式变革的范围、目标和路径。
3.2以项目管理模式创新推动企业发展提质增效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创新要高度重视先进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的引进和应用,在EPC、PMC、BOT三大系列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创造新型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发展动态和工程建设规律的表明,业主方更加青睐能够提供更全面、更高效、更广泛服务内容的工程承包商。因此,工程承包商必须适应建筑业与金融业、服务业相融合的趋势,建立项目策划、可行性研究、融资、工程设计、采购、施工、竣工、试运行的一体化集成服务体系,着力提升面向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的综合创新能力,赢得更加有利的市场竞争地位。通过加快转型升级,实现企业提质增效。
3.3以项目资源组合方式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
建筑产品的形成需要经过概念、规划、实施、结束等多个阶段,每一阶段有其对应的市场主体,每一阶段都需要对技术、人才、资金、设备等多种生产要素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组合。在一个开放的、全球化的市场空间中,资源的取得途径和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方式会创造不同的效率和价值。因此,要从提高建筑产业国际化竞争力的角度,在全球范围内整合优势资源,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积极引入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的最新组合方式、最佳配置方式,推动工程项目管理组织方式和过程控制的精益化。在建筑产品全产业链上进行上下游企业间的协同创新,以新型产业链形态打造新的产业竞争力,有效应对新常态的挑战。
3.4以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提升项目管理效率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技术是提升项目管理效率强有力的助推器。近年来,以BIM、云计算、虚拟现实、移动技术、协同环境、大数据为代表的各种新兴的信息技术不断涌现,这些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管理的影响程度日益加剧,能够大幅度提高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优化、集成效益、可施工性、安全性、专业协同性、目标动态控制精度和“智慧管理”程度。因此,要加大项目管理层面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力度,通过工程项目管理的数字化、可视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加快推进传统建筑业走向现代建筑业的步伐。
3.5以利益形成机制创新构建合作共赢新范式
评价现代项目管理成功的标志是利益相关者的满意程度。对于现代工程项目,特别是日益涌现的大型复杂项目、项目群,项目全寿命期内具有不同价值取向的利益主体增多,利益关系十分复杂。在一定条件下,这些利益相关者之间会产生较大的冲突和内耗,统筹兼顾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之间利益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从而影响项目的实施效率和绩效,甚至导致项目失败。因此,要创造性地应用制度经济学、现代组织理论、合作竞争理论的原理,促进工程项目管理合作共赢、和谐发展新机制的形成,积极探索新常态下多种形式的利益共享、分配公平的实现方式。
3.6以项目人才管理创新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为适应现代建筑业发展的需要,要不断改善建筑产业从业人员的整体智力结构,努力推动项目经理职业化、管理人员专业化、产业工人技能化。要结合建筑业工人队伍的实际情况,改进多元化的劳务用工方式,加强劳务分包作业层管理,创新劳务人员培养的长效机制,提高操作工人技能,打造适应新常态发展的建筑产业工人队伍。
3.7以文化建设创新支撑项目管理软实力
项目文化是除人、财、物等生产要素之外重要的项目管理资源。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应通过项目文化建设创新,使项目文化成为新常态下驱动工程项目管理引领时展潮流的软实力。首先,要注重用共同的企业价值观、愿景和行为准则凝聚员工的心智;其次,要注重培育员工的敬业精神、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融入项目团队建设之中;再次,要凸显劳动文化、安全文化、绿色文化的特质,使之融入项目的日常管理;最后,要把文化基因融入项目制度建设,强化项目部管理层与操作层两个层次以项目文化为纽带的一体化管理。
4结语
结合实践经验,分析了政府投资的公益性项目在全流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工期、质量、造价、安全文明等角度,提出了各种问题的改进措施,有助于优化项目管理流程,提升工程建设水平。
关键词:
公益性项目,项目管理,工程造价,施工工期
0引言
政府投资项目,一般是指公益性项目,如道路桥梁、市政基础设施、敬老院、绿地游园、医院、中小学等项目的新建和改扩建,这些项目的共同特点是度高,而在项目立项、设计、建设等诸多过程中,普遍存在审批手续繁琐、建设工期偏紧、管理部门交叉混杂、建设资金不到位等众多问题,为项目的快速有序推进设置了程序,不利于民生工程按期完成;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其服务型政府公信力更易受到挑战与质疑。研究该类公益性项目建设工程管理程序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建议,有较强的必要性及理论价值。
1公益性项目全流程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笔者所在的单位近百个公益性项目建设实践历程看,近年来,政府投资的公益性项目推进速度虽然不断加快,但与政府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项目前期准备时间过长、项目施工期偏长两个方面。
1.1项目准备时间过长
一是手续办理耗时长:部分项目因用地、规划等前置条件暂不具备,或因土地上清、下清工作未完成,导致取得国土、规划、施工许可等手续的时间过长。二是部门协调耗时长:部门项目因需协调省市相关职能部门,行政许可、项目评审程序复杂,导致取得批复结果的时间较长。三是取得成果耗时长:部分项目因咨询服务机构、特殊行业要求“先钱后事”与资金拨付偏缓的矛盾突出,导致“等钱取成果”的时间过长。四是事项议定耗时长:部分代建项目因业主单位程序多、反复大,导致确定功能设计、招标文件、合同条款等的时间过长。五是工作推进耗时长:因数量增加、类别扩展、人员紧缺、专业不全等原因,导致部分项目在内部运行的时间过长。
1.2项目施工时间偏长
一是资金到位慢:部分项目因资金到位滞后于合同约定时间,导致施工单位有意放缓施工进度、中途停工问题呈上升趋势。二是监管介入慢:部门项目因施工手续无法办全,安监、质监等部门不能依法及时介入监督管理,导致停工等待阶段验收、竣工验收不能完成的问题时有发生。三是变更确认慢:部门代建项目因业主在施工过程中提出变更的随意性强、要求多,导致施工进度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四是施工协调慢:部门项目因协调镇、村及农户等难度大、耗时长,导致施工进度缓慢。
2主要改进措施
2.1抓“智慧管理”能力建设,确保推进有序
项目工作流程图取得国土、规划、环保意见完成环境保护评估报告编制取得发改局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函取得发改局年度实施计划完成招标公司招标完成环境保护评估报告评审完成地勘、设计招标完成环境保护评估报告批复完成可研报告及节能报告编制完成施工、监理招标完成施工图设计完成招标预算控制价编制完成施工图审查取得项目规划红线图、设计条件等完成方案图设计方案通过规委会审查完成项目初步设计(含概算)及审查完成报建手续(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开工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完成项目竣工验收并整改完毕、项目移交完成可研报告评审,取得发改局正式可研批复及施工监理招标核准取得国土预审意见、规划选址和用地证书取得政府联席会会议纪要完成可研预评审完成招标预算控制价评审创新探索互联网+项目管理新模式,通过搭建智慧移动协管平台,构建集建设管控、大数据分析、物联网“三大应用平台”于一体的智慧项管系统,强化对项目紧张、施工现场、资金成本、管理人员、服务机构等的信息数据实时管控,提升智慧管理项目的能力。
2.2抓“工期管理”能力建设,确保工期加快
把施工工期计划安排到月、细化到周,并将项目推进计划录入互联网智慧项管系统。明确责任部门、职能职责及责任人,严格督查施工中的组织计划、项目人员、材料准备、设备机具等落实情况,及时反馈和处理施工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确保施工进度提速。
2.3抓“质量管理”能力建设,确保质量提升
将互联网平台接入施工现场,强化对施工工地的实时监控。试点运用“红外线三维扫描技术”,强化对隐蔽工程、结构工程、工程材料等质量要素的管控。强化落实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现场代表质量管理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确保工程质量优良。
2.4抓“造价管理”能力建设,确保投资增效
严把工程设计深度、清单编制准确的核心关口,强化工程造价事前控制。严把价格调整、工程量增加、经济签证等造价变动关键环节,强化工程造价过程管控。运用大数据平台,科学分析项目施工成本和管理成本走向,坚决不留结算高估冒估管控死角,确保工程造价合规合理。
2.5抓“安全文明管理”能力建设,确保施工规范
实行“挂牌整改”监管制度,斗硬违规处罚,强化安全设施配置、安全措施和责任落实、安全教育和日常监管,坚决守住安全施工底线。主动争取省安监局支持,借助省安科院技术力量,启动安全文明施工监管合作试点工作,不断提升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水平,确保施工安全零事故,文明施工有新进步。通过以上五个措施,实现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全域化、透明化,项目推进联动化、协作化;工程管理专业化、专职化,施工管理标准化、精细化;工作管理流程化、规范化,监督管理网格化、网络化目标。最终达到加强投资控制、提速推进效率、保证工程质量、坚守施工安全、强化风险防控,工程优质、干部优秀的目的。
作者:苟莉 王丁 林科君 单位:郫县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工程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王凯.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程项目管理指标评价理论文献述评[J].管理科学,2011(2):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