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校园信息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2016年里,我院信息化工作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广大同事的积极配合下,克难奋进,按时完成各项工作计划和建设任务,现简要总结如下。
基础建设确保校园网络畅通
在保障现有校园网基础设施设备稳定运行的基础上,2016年积极配合学院基建工作,完成新建、改造楼宇的校网接入和扩容工作,主校区弱电线路改道工作,并对主干弱电管网进行了统一的规划和重新部署,优化了管网的利用率和科学性,增强了网络的容载能力,保障了师生办公、教学和生活的用网需求。
为满足快速增长的移动互联应用,学院对校区WIFI网络进行了升级改造,补充了近个700个AP节点,建成一张实现统一网络标识和身份认证、覆盖主校区和两个实训基地、可同时容纳6000以上用户的内容可控的高速WIFI网络,全力助推学院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应用和普及。
在2017年,我院计划对网络平台、服务器虚拟化平台、存储虚拟化平台和信息安全保障平台进行升级、维护和拓展,查缺补漏、优化整合,为校园信息化建设打好坚实基础。
在2016年初,我院顺利完成了包含统一数据标准、统一身份认证和统一数据库在内的学院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项目的验收工作,并严格遵循和大力推广。该项目是学院数字化校园一期建设中的基础构成要件,实现了标准、数据和认证的三统一,是整体项目建设的重中之重。
2016年底,学院数字化校园一期项目的另一组成部分:《数字化校园教学业务软件应用系统采购与安装项目》也顺利通过验收,并正式投入使用。该项目包含学工系统、人事系统、招生系统、顶岗实习系统、就业管理系统、OA系统和邮件系统等7套业务功能系统,随着该项目的投入使用,并与前期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项目完成数据对接和业务联动,开创了学院信息化大系统应用的先河,提升了学院信息化管理能力,打破了部门间的数据壁垒,统一了校内数据标准,增强了教职工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并为学院今后的数字化校园二期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进一步拓展和完善数字化校园应用,补全信息化业务短板,建立健全数字化校园整体框架,我院遵循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并参照国家相关建设规范,启动了学院的数字化校园二期项目建设。该项目包括学生工作综合管理系统二期、协同办公管理系统二期、人事管理系统二期、招生管理系统二期、统一门户、综合服务平台、综合报表系统、后勤管理系统、教学及教学质量管理、在线考试与网络教学平台、毕业管理、CMS新媒体平台、虚拟化平台安全防护系统、数字图书借阅系统与在线课程和第三方接口等15个子系统组成,总投资280万元。
一卡通作为数字化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信息载体,在2016年,我院将全院师生卡片进行了复合卡升级,并拓展和完善了包含访客管理系统、校园车辆管理系统、考勤管理系统、会议签到系统、校园人员出入管理系统、自助洗衣系统和智能查询系统等多个子系统在内的一卡通应用,提升了学院行政管理能力和教学管理水平,推动了各项管理制度的细化和完善,方便了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学院数字化校园二期项目将是学院2017年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该项目包含学生工作综合管理系统二期、协同办公管理系统二期、人事管理系统二期、招生管理系统二期、统一门户、综合服务平台、综合报表系统、后勤管理系统、教学及教学质量管理、在线考试与网络教学平台、毕业管理、CMS新媒体平台、虚拟化平台安全防护系统、数字图书借阅系统与在线课程和第三方接口等在内的15个子系统,总投资280万元。它关系到前期项目建设成果的展示和数字化校园整体应用效果的呈现,是数字化校园全面功能综合展现的重要环节,我们将集全院之力,重点开展此项工作。
信息化应用水平稳步提升
在各类信息化系统的实施和部署环节中,我院对各级权限用户进行了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和技能培训,并广泛听取使用意见和建议,并迅速做出相应反馈,增强用户参与感,使其能够更好更快的融入新的工作模式或流程,有效减少了担忧和消极情绪,虽然加大了系统实施部署难度和周期,但大大提高了信息系统与业务流程的切合程度,并显著提高了全院教职工的信息化应用水平。
大数据探索智慧校园提升之路
依托“大数据时代下的技工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研究”课题的深入开展,结合校园物联网建设相关规划,我院计划以智慧校园为目标,采用大数据分析的方法,提炼相关有价值数据,一方面以此为依据对现有管理方式和业务流程进行修正或再造,减少数据链冗余和功能重复,使各业务系统运行更加简洁高效。另一方面争取变被动功能应用为主动行为感知,变信息静态采集为服务动态推送,探索一条符合交通中职院校发展特色的智慧校园建设之路。
关键词:数字校园 信息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1-0231-01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标志之一,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在这样的新形势下,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目前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都已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校园网络设施。学校信息化组织机构基本健全,信息化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管理信息系统在学校管理、教学、教研、科研等领域得到基本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初具规模。中职学校虽然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但大部分学校、特别是部分民办中职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需要加大建设力度。主要需要改善的是:
1、网络运行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需要加强硬件投入,建设更加先进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2、信息化管理系统需要进一步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需要进一步充实;
3、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需要进一步加强;
4、信息网络技术需要进一步推广应用。
一、中职学校数字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在“系统一体化、内容模块化、使用经常化”的原则下,紧紧围绕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服务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为重点,通过自主研发与购买等手段,搭建先进实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以校园网络基础平台、校园信息应用系统平台、数字化图书馆于一体的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建设彰显本校特色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并且全面提升学校师生信息化水平,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和扩大学校服务社会职能提供服务。
二、中职学校数字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思路
数字校园信息化建设应该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基础与应用并重服务教学、效益优先”的建设思路,有计划、分步骤进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学校的教学、科研、专业建设、管理、服务等活动移植到一个数字空间环境下,把学校建设成面向校内外的一个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虚拟校园,解决传统校园信息孤岛问题,从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水平。
三、中职学校数字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方向及内容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内容十分丰富,应该结合数字化校园的需求、目标、学校规模大小、财力和应用程度来确定。也就是说每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建设的内容也因此会出现同样基础的多样化发展。原则上一个完整的数字化校园由校园网络基础平台、校园信息应用系统平台、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校园网络安全系统建设、人才队伍和规章制度建设等组成。
1.完善基础设施,构建网络环境
为保证信息网络技术的顺利推广和应用,各中职学校应该加大硬件投入,更换或添置校园网络设施,规范网络布局,拓宽无线网络覆盖区域。建立先进稳定的硬件支撑环境,光纤到达校园内各主要楼宇,有线网络实现全部覆盖,扩大无线网络覆盖面积。将现有的网络硬件资源进行重新整合,补充校园网络服务器及存储设备,为校园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及信息化管理做准备。
2.校园信息应用系统平台建设
2.1教务管理平台
针对现代教学管理的需要,采用自主开发和对外合作的形式,建设有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网上选课系统、课表编排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学生网络考试系统、教学事务、教学考评、教材管理以及教学资源等系统,为学生、教师及管理人员提供简便、快捷的网络化信息服务,实现办公无纸化、自动化。
2.2网络教学平台
服务与支持学校各专业的多媒体课件库、实习实训视频库、虚拟实验室、远程教学、电子备课、课程教案库和精品课程建设等。学校信息化建设主要是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重点,搭建好公共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一个集网上备课、课件制作、教学素材建设、网络授课、网上交流、网上自学、网上考试等多种服务的综合教学平台,全面支持教学各个环节,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服务。
2.3数字化服务平台
主要功能是为教职工、学生在校内的消费、身份认证等管理提供全面的服务支持。”校园一卡通”可以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一卡通用,一卡多用。它可以作为借书卡、上机卡、就餐卡、医疗收费卡、洗澡卡、购物卡、门禁卡、乘车卡等。它的广泛应用,使数字化、信息化气息渗入学生校园生活中,让师生员工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利。
3.校园网络安全系统建设
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是指保证计算机系统自身的安全、保证计算机系统的不间断运行和保证计算机信息的安全。其主要目标是保护信息的机密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大多数学校对信息安全重视不够或者技术不到位,不能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运行。各中职学校可以通过信息保护的七层模式,构建安全的保障体系,即通过信息保护、管理操作保护、物理保护、硬件保护、通讯网络保护、软件保护和数据库保护等手段,加强计算机系统安全。但安全意识的提升和安全保护技术的提高,才是信息保护最有效的手段。
建立严密的数据安全服务体系,保证关键数据、关键应用以及关键部门的安全,根据实际需要新增网络管理系统、上网行为管理系统、认证系统、监控系统等,全网(内、外网)统一监控、报告及时,防范网络病毒、抵御网络攻击、故障隔离,保障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做到有网可用,且速度较快,实现数字化校园的安全高效运行。
4.中职学校数字校园信息化的推广是难点
数字化校园建设不单纯是技术问题,更是观念问题、管理问题、人才队伍建设和规章制度问题。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建网是基础,用网是目的,管网是保证,要建立职能机构,形成分工合作,完善制度很重要。通过项目建设本身的实践和锻炼、技术骨干培训、技术交流研讨等方式,培养一支基础扎实、技术实力强、网络运行管理经验丰富的人才队伍,为数字化校园的可持续发展和稳定可靠运行奠定人才基础。
首先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成立由校长为首的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成立由学校主管领导牵头的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工作组,负责建设方案的具体实施。其次健全制度保障,加强队伍建设,提供技术保障。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需要有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激励政策来规范,引导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各项工作朝着健康、快速的方向发展。
四、结束语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 教学资源 数字化校园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4.095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世界。信息化产品已经逐渐成为整个社会范围的最大产业,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产作业方式。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提高全体人民的信息化水平,加快网络普及各类基础信息化设备的建设,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力度,推荐社会经济各领域的信息化进程。教育规划纲要指出,信息化技术的教育对于教育世界有重大的影响。在推进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必须重视信息化教育对于整个教育事业的重大作用和巨大的意义。教育部鲁昕副部长进一步指出:改革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变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普遍推行仿真实训教学和模拟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技能打包教学等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1]。在此背景下,各市、各省,乃至全国层面都举办了职业技术教育的信息化教学比赛。从2010年起至今,已举办了三届。笔者作为本届参赛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比赛中的多媒体教学软件项目感受颇深。
众所周知教学软件与资源是教育信息化体系中举足轻重的要素,为了建设好教育信息化,就必须建设好教学软件与资源。目前教学软件与资源的建设思路不够科学,往往不是以需求为导向、以教育改革发展为根本需求,以服务广大师生的教与学为根本任务[2]。因此,多媒体软件项目的比赛要求教师自主研发或者参与开发,从教师的角度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
但是又带来新的问题。无论自主研制开发还是参与开发,教师作为教学软件开发的主体必须具备软件开发的知识,当然懂得越多越好。我们的职业学校的教师大多来自各类本专科院校,大多不是学计算机出生的。具备软件常识简单,要做到精就存在困难。软件公司的共同开发能解决该问题?答案依然是否定的。教师设想的教学情景和软件模拟出来的教学情景尚有区别,别说再经历软件开发人员的转述了。
笔者建议如果要全心全意搞好信息化教学(包括比赛和数字化校园建设),学校应该重视青年教师的软件开发能力提高。从根源上解决问题。青年教师的再学习能力强,大多数是研究生、本科生毕业,对软件有一定的基础。只是教学软件的神秘让一部分青年教师望而却步。学校如果给所有满足条件的青年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可以送出去学习也可以请专家到学校来授课),让每一位青年教师掌握开发教学软件的基本工具和要领。青年教师根据要求完全可以开发出自己学科领域内的具备特色的教学软件。当然这需要花费一定的财力和人力。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再请专家指导或者请软件公司开发人员帮助,效果要比直接请专家或者软件公司开发人员开发要好得多。这就是生活中直接去买鱼吃,还是去买鱼竿钓鱼吃一样的道理。
再来说一说数字化校园建设。我校是第二批国家示范校的成员,建设国家示范校的任务之一是就是数字化校园建设。到底什么是数字化校园呢?1990年由美国克莱蒙特大学教授凯尼斯・格林(Kenneth Green)发起并主持的一项大型科研项目“信息化校园计划”(The Campus Computing Project),使是数字化校园的概念最早出现。1998年1月31日,美国前副总统戈尔(AL GORE)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发表了题为“数字地球:二十一世纪认识地球的方式(The Digital Earth: Understanding our planet in the 21st Century)”的演讲,最先提出“数字地球”概念,全世界普遍接受数字化概念,引出“数字城市”、“数字校园”等各种概念。
总的可以概括为数字校园是以网络(校园网与Internet)为根本的,使用科学的信息化方法和设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学楼等)、资源(如课件、素材、实验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信息化,在传统的校园设施基础上创建一个数据库系统,从而提高整个校园的办公效率,优化校园的服务功能,最终使整个校园程序整体实现信息化。简单的说“数字化校园”是以校园网为基础而展开的一系列的教、学、娱和管理为一体的新型的数字化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
数字化校园建设主要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基本网络服务系统建设、网络应用支持系统建设、网络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等几部分。其中网络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校园网络以及工作在这些网络之上提供服务的服务器系统等。基本网络服务包括最常用的Internet服务和实现上层网络应用所依赖的基础服务。应用支持系统是数字化校园的核心部分,它包括综合管理自动化系统、数字化图书馆、网上教学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学资源库等。
综合管理自动化系统,数字化图书馆,办公自动化系统各个学校在三个系统的建设方面大同小异,有可借鉴甚至可通用之处。网上教学系统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往往是令人头疼的难题。这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更不是相互抄袭修改就能应付的工作。万丈高楼从地起,最最基本单元是砖头。多媒体教学软件恰恰是数字化校园建设大楼里的砖头。一门一门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是堆砌数字校园的基石。
建立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根本就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又回到根本问题上来了,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呼吁我们的教师开发丰富多彩的,图形声并茂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这一切归根结底要求我们教师有教学经验和制作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能力。
古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时代赋予我们职业教育人的使命,我们应该勇敢承担起来。一方面依靠学校提供机会,另一方面我们自己也要创造机会自学。机会来临时,可以紧紧握住。
参考文献:
[1]鲁昕部长重要讲话――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Z].2010.
东营市胜利第十三中学成立于1973年,是省级规范化学校,东营市教育现代化学校。学校现有49个教学班,学生2475名,教职员工190名。学校拥有实验室、功能室、图书室、阅览室、运动场、风雨操场等,场地、设施均按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配备。
学校信息化特色经验
1.数字化校园建设情况
学校于1986年开设计算机教育与学生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2003年建成校园网,至今所有班级配备了班班通设备(电子白板、一体机、多媒体、实物展台),教师配备高配置计算机,以学校网站为主的资源平台整合外接资源和教师自建的题海宝库、教案学案、课件资料、教研天地等,极大地方便了教学。学校有微机教室3个,学生机近226台。学校建有高质量的现代化视频录播室、视频编辑展播室、机器人室,校园监控含42个点,覆盖整个校园,满足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需要。
2.信息化应用的情况及成绩
(1)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方面
学校在从初中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七个年级共44个班开设了信息技术课。根据学生特点、学习任务,全体信息组教师团结协作,中考信息技术连续三年优秀率达95%,高中学业水平信息技术考试合格率居同类学校第一名。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第二课堂,在2013年全国青少年信息奥赛复赛中4人获奖,在2014全国青少年信息奥赛复赛中8人获奖,学校获山东赛区优秀参赛学校称号。
(2)信息技术辅助管理方面
学校的信息技术辅助管理已渗透到学科教学、教研、电教管理、学校宣传、资料管理、教育培训管理等各个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促进教师教育技术的水平更上新台阶。
(3)信息技术教研活动方面
在认真做好信息技术教研的同时,学校信息组执笔的“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第一批已结题,同时学校获得“第二届山东省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理事会”教育课题研究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学与教方法的研究》也已顺利结题。周爱红老师的论文获山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百佳论文”评比一等奖。袁红波老师的论文在第二届全国微课程优质资源展示会中获得三等奖。
学校近年来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1.资源建设(学科专题网站)
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上传教学资料,开展集体备课,最大化地发挥集体智慧,提高上课效果,实现师生互动,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进行最大化的有效学习。
2.视频新闻(德育)
学生的思想教育始终是学校的首要任务,把学校发生的重要事情、活动,通过视频、图形、声音的形式立体地展现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悟教育,开辟德育的新途径。
(一)管理体制问题。
在现行的高校管理机构中,档案管理部门一般处于附属或从属地位,有的隶属于学校办公室,有的隶属于图书馆;少数独立建制的也属于弱势部门。在这样的管理体制下,档案管理部门行政地位低,话语权不大,难以有效组织协调各部门参与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协同管理。而且,各职能部门或学院之间相互独立、各自为政,即使学校统一使用校园OA系统办公,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仍然相对独立,各自封闭,不能实现一体化,给数字化档案信息网络化、集成化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和障碍。
(二)队伍结构问题。
相对而言,高校档案工作者年龄普遍偏大,成分复杂,且以女性占绝大多数。她们实际档案管理经验较为丰富,但专业研究能力不强,对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环境比较陌生,更缺乏数字化、信息化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而囿于传统的档案管理认知与偏见,高学历、有活力且对数字化、信息化娴熟的年轻人一般不愿意到档案管理部门工作。因此,当前高校档案工作队伍在年龄、性别、学历、知识背景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问题。
(三)信息标准化问题。
近年来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数据规模急剧增加,且来源于校内各职能部门不同的业务管理系统软件,运行环境复杂多样,形式不一,从而导致生成的数字化档案信息数据格式纷繁多样,不利于档案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存储和迁移,也不利于后期的数据资源开发和利用。所以,当下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数据的非标准化问题是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点、难点之一。
(四)信息安全与凭证问题。
计算机网络和数字化信息给高校档案信息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高效与便捷,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和巨大的挑战。一方面,在复杂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中,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随时可能被恶意破坏、篡改,且不容易留下痕迹。另一方面,在异构系统环境下,各部门形成的不同门类、不同格式的电子档案在移交过程中难以保持其原始文件的结构信息及内容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在升级、转换和迁移等操作过程中,电子档案的凭证作用难以确保其有效性。
(五)信息公开与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蕴含着科技发明、文化创新、艺术创意等方面的大量优质信息资源,潜藏着无形的开发和利用价值。这些信息资源的公开利用,将对社会产生巨大、有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这些科研成果是高校教师辛勤与智慧的结晶,其产权与著作权是教师们的个人权利,应该依法得到保护。如何处理好数字化档案信息公开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摆在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面前的现实问题。
二、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困境的突破策略
(一)加强档案信息资源意识宣传。
在数字化时代,档案信息资源是重要的资源。高等院校是知识和人才聚集的高地,其形成的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更是重要而宝贵的资源。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及工作者不仅要宣传档案历史文化知识,而且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作为新兴资源的意识,以改变师生们传统的档案认知,使其重视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及其管理工作,为档案管理部门收集、管理和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二)转变管理理念与制定管理政策。
随着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档案管理已不是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和经验管理,而是现代化信息管理理论和技术相结合的管理。高校档案工作者应该主动转变思维,更新观念,用现代化的档案信息管理理念取代传统的管理思维。同时,应该强化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管理服务意识,并制定档案管理政策保护个人信息及知识产权。在档案管理政策允许的框架下,应该无限度地开放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为档案利用者提供便利,为社会创造效益。
(三)引进和培养档案信息化专业人才。
档案信息化人才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关键,是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因素。高校档案信息化人员是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主体,是推动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现代化的核心力量,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为此,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坚持“双管齐下”,一方面重视档案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发掘和引进,完善工作队伍的知识背景结构;另一方面加强在职档案工作人员信息化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应对档案信息化、现代化管理挑战的能力。
(四)推动档案信息标准化及其管理集成化。
合乎规范、统一标准的数字化档案信息及其技术是档案信息集成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协同各归档部门统一规划和布置,对档案信息数据及其运行环境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处理,其中应包括:压缩格式的规范化、数据交换的规范化、数据加密方式的标准化、水印技术的标准化、档案管理软件的统一化。同时,打破学校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藩篱”,将学校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与其他职能部门的业务管理系统有效对接,使档案数据资源由分散管理转为集中管理,从而实现全校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集成化。
(五)运用计算机网络与现代化信息技术保障安全。
网络环境与信息系统漏洞是数字化档案信息现代化管理最突出的安全隐患,是无法回避的威胁和挑战。关于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高校档案管理部门要联合学校有关部门(如学校办公室、计算机网络管理中心)运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对档案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和网络信息共享系统存在的漏洞进行评估、修复,完善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网络体系。同时,定期排查、更新和升级相关管理软件,确保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三、总结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信息标准化;资源共享
作者简介:王娟琳(1962-),女,江苏常州人,常州大学信息中心,高级实验师;封红旗(1967-),男,江苏泰兴人,常州大学信息中心,高级实验师。(江苏 常州 213164)
基金项目:本文系常州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数字化校园共享数据中心的构建与应用”(课题编号:GJY11020037)、常州大学怀德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信息技术在独立学院数字化教学公共服务中应用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12HDJY2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221-02
计算机网络、通讯、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着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从数字化校园到智慧校园承载传统并创新教育模式。2012年9月刘延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了“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和管理两大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
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如火如荼,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但高校教育信息“孤岛”问题亦伴随而生,并呈现出诸多不足,如学校没有一个统一的基本信息资源公共数据库,高校各个部门的信息管理系统能满足本部门业务管理的需求,但各种信息管理系统相对独立,没有统一的信息标准,缺乏相互之间的有机结合,无法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由此可见,信息标准化是整合高校教育资源、建设高校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关键所在。以常州大学为例,在数字化校园信息标准化建设研究与实践中,遵守国家及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行业标准》,采取保护原有信息管理系统资源的措施,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制定学校信息标准集,并对各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价,再进行系统整合;同时在原有信息管理系统功能满足部门业务需求的同时,工作人员亦能熟练操作驾驭。这样不仅节约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而且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国内外发展情况
高校信息化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1]美国率先提出Campus Computing(信息化校园)的概念,并开展了美国高校信息化的研究项目,即Campus Computing Project(信息化校园计划)。很多标准化组织正在积极致力于基于网络的教育信息化标准研究,并起草一些相应规范,如IMS的Learning Resource Metadata(学习资源元数据规范)、IEEE LTSC(Learning Technology Standards Committee、学习技术标准委员会)的LOM(Learning Object Metadata:学习对象元数据),等等。[2]而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应用统一规范中则采用“开源”,即开放源代码模式。美国开源促进协会(Open Source Initiative)认为“开源”指的是那些源代码可以为公众使用的软件开发方式,在这种方式下,软件的使用、修改和发行可以不受许可证的限制,[3]但这种方式不完全被高校接受。
在国内高校各部门中运行的信息管理系统大部分都是在不同时期购置或开发的,没有统一的信息标准作为开发指导,建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越早,此问题亦越严重。[4]中国高校在解决信息孤岛问题,使数据有序流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上付出了巨大的人力及资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育部颁布了《教育信息化行业标准》,学校在考虑建设新的信息管理系统时开始注重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统一身份认证、单点登录等已成为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项目,但要完全克服信息“孤岛”还将是一个十分漫长、艰巨的工作。
二、构建数字化校园信息标准化体系
数字化校园信息标准化建设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项目,它不仅涉及高校各个信息管理系统的硬件、软件资源,还涉及到职能部门的管理策略及模式、组织保障措施、人员信息素质等。如常州大学在信息标准化的建设工作中,以实现校园内信息资源共享为目标,树立信息服务的理念,坚持信息标准化的建设原则,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建立了学校教学教务管理单点登录系统、数据中心基本公共信息数据库、网上自助服务系统等。
1.制订高校信息标准集,规范信息编码
高校信息标准集是高校对拟建设的大类信息定义的管理信息标准,主要涵盖高校的基本情况信息、学生和教职工信息、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学科建设及科研信息、学校标准代码库等,并按具体内容分成若干类,同时按类分段列出,以便于查询,例如高校基本情况管理信息子集典型字段如表1所示。
高校通常是以教育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行业标准JY/T1002-2012》、数据标准集《CELTS-33高等学校管理信息标准》、代码标准集《CELTS-33高等学校管理信息标准》[5]为蓝本,结合具体学校实际情况制订学校级的信息编码规范,并以学院及各职能管理部门为单位,调查所使用的信息管理应用系统的数据结构、逻辑关系,规范各业务系统的信息编码。高校校级教育管理信息标准集结构如图1所示。
高校各职能部门使用的管理信息系统按国家、教育部教育行业信息及校级信息标准集建设与实施,数据统一规范管理以实现校内信息资源共享。以常州大学为例,学校在招生录取工作中就以考生的高考考试号作为录取学生的电子身份号,并将此电子身份号分发到各个学校级的信息管理系统中,如教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图书管理系统、校园上机上网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网络自助服务系统等,学生通过电子身份号可以查询各个系统中的相关信息。
2.构建数据中心基本公共信息数据库
高校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全校师生,分别定义人员的基本公共信息数据项及数据结构。在调查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组织各单位分管信息化建设的领导、相应的信息管理应用系统技术支持维护人员进行讨论与研究,确定必须有标准格式的数据内容,并列出数据项即数据元素。
教师(工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参加工作时间,进校工作时间,部门,手机号,身份证号,……)
学生(电子身份号、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班级,手机号,身份证号,……)
由于共享数据中心基本公共信息数据库的数据来源于各个部门的业务系统,各相关部门通过对每个数据源创建一个相应的WEB服务来维护本部门所上传到全校数据中心的业务数据。全校数据中心基本公共信息数据库完成数据集成,同时为上传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视图并创建数据库存储过程,当业务系统发生数据更新时,全校数据中心基本公共信息数据库的相应数据也同时进行更新,以完成全校数据中心的数据与业务系统数据的同步,从而有效解决数据“孤岛”现象。常州大学数据中心基本公共信息管理平台界面,如图2所示。
3.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保障信息标准化的实施
统一高校信息标准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为使高校做好信息化建设、共享与整合优质资源、率先实现高校内部跨部门之间的业务信息资源共享必须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制度。
首先,成立高校信息标准委员会。由于信息标准的不断发展与变化是一个需及时更新同步的动态系统,则需要高校有一个常设机构对学校信息标准化建设与实施提供有力地组织保障。高校信息标准委员会负责对高校信息标准的咨询解释、制订颁布、修订监管、协调督促,目的在于为学校制订和完善校级的信息标准集提供决策性建议,并监管、督促学校各部门执行相关的信息标准集,推进学校教育信息标准化。高校信息标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高校信息中心即学校信息化建设主管部门。办公室的主要职能如下:对学校信息标准建设进行规划并制订总体方案,指导与协助各部门开展信息标准化工作;负责信息标准的具体实施与后续修订等工作。
其次,对高校各部门信息系统应用进行规范。实施高校信息标准化后,对校内各部门新建管理信息系统或对已建成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软、硬件升级时,必须按照所制订的信息标准集进行规划与设计。各个管理信息系统在建设与升级时必须提供与其他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信息交换的接口程序。
最后,校领导重视,统筹规划。按计划、分阶段、有步骤的开展信息标准化工作。提高并强化全体师生的信息化意识与水平,从全局出发建立专职与兼职结合的高水平管理队伍,保障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实施。同时实施CIO机制下的信息标准化建设,[6]促使学校信息标准化建设与应用向纵深发展。
三、结论
高校信息标准化建设与实施是解决信息“孤岛”现象的唯一途径,从统筹规划到具体实施需要耐心、细致地工作,并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和管理制度实现信息标准化,促进信息管理手段的科学化、规范化,从而推进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步伐,共享高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安婧.美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对我国高校的启示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0:3-10.
[2]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CELTS-41.1[S].
[3]李理,李哲.新世纪美国信息化校园建设的环境与发展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09,(10):109-111.
[4]沈锡臣,蒋东兴.信息标准是一体化数字校园的基础[J].中国教育网络,2006,(7):10-11.
[5]黄富革,周晓芳.高校信息化数据标准的制定与实施[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2):89-91.
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和地方院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基本上是从上世纪90年代同步展开的。军队院校图书馆各系统通过采取自建、引进等途径,已经形成了海量的数字资源,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不间断的信息保障,并发挥了重大作用,得到了各界的认可,为今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在知识经济和网络环境下,读者衡量图书馆工作的好坏,不在于图书馆收集、保存和提供文献资料的多少,而在于图书馆提供实用性知识的多少,在于是否能满足读者全方位、多层次的个性化需求。军队院校图书馆应顺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步伐,抓住和利用互联网普及后网络信息空间无限扩大的的可能性,给读者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现代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既不是传统的咨询服务,也不只是从实际工作中总结出来的服务经验,更不能简单地概括为数学方法加计算机的应用,图书馆信息服务是一个系统。图书馆服务人员会尽可能的帮助读者找到他们需要的文献。如果是本馆没有收藏的,我们会帮助读者查询其他馆收藏的文献,采用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的方式满足读者的需求。一般来说,传统的图书馆信息服务主要是解答式服务,各图书馆根据自己的特点和能力不同程度地开展一些咨询服务。但是,这种服务一般都是零星的、被动的,而且大部分都是一些口头咨询。随着信息技术的的高速发展,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读者在获取信息的方式、要求呈现多样性和广泛性的特点,担负着教学和科研双重任务的军队院校图书馆如果仍然停在传统图书馆的存在方式、工作方式、管理手段、服务模式等就无法适应时展的要求。这就要求军队院校图书馆进行信息服务优化,为读者提供较层次的服务,图书馆员通过提供综述、述评、专题研究报告、动态分析、社会预测报告等三次文献服务,为各级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以及企业集团指定用户的发展计划、确定科学研究课题、提出技术攻关方案等提供决策依据。
“全军一个馆”的建设理念为优化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体系奠定了思想基础。信息服务就是传统的情报服务。信息服务的内容非常广泛,而这里的信息服务是指图书文献部门通过对信息搜集、处理和研究之后为读者提供的信息活动,图书馆的一切服务从广义上来讲都是信息服务,但从狭义上讲,信息服务是指信息交流与信息调研服务两种。
军队校园进行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优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需要全军的共同努力,这首先要求军队院校要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军队院校图书馆各系统在建设数字图书馆时,没有形成固定的经费投人制度,没有固定的投人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此外,经费的使用比较分散,造成了费用花出去,但实际效果并不显著的缺点。这就要求全军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体系,在统管机制的领导下,加大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统一采购和研制相关数字化软件,建立统一的数字加工基地,实现数字图书馆建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需要加强图书馆信息服务专业队伍的建设。数字图书馆在建设和信息服务过程中不仅涉及到高科技技术,还涉及现代信息技术(包括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等)、图书情报学、管理科学等许多专业技术和知识。对于一个长远发展的数字图书馆来说,优秀的图书馆信息网络系统管理人员比计算机设备更重要,所以,培养和选拔人才是当前军队院校优化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重要任务。一要有计划地从军队或地方院校选拔专业人才, 并适当加大专业人才所占比例。二要加强对现有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培训。可有计划、有目的选派人员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图书馆可以集中精力将有限的资源用于保持和发展自身的优势资源,,而将其他对本馆而言附加值低的功能虚拟化,扩散到联盟中借助外部力量予以整合,其目的就是在竞争中最大效率地利用资源。出去参加各种培训,可请专家、学者交流、讲学,组织专业骨干参加学术研讨会等。三要建立激励机制。将数据库建设单独立项,经费适当倾斜,解决专业人员的实际困难,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留住人才,更好地为军队信息化建设服务。
随着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步伐的加快,传统的存储技术已不能满足如今资源建设的需求。云存储技术为海量资源存储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式。本文在介绍了云存储的基础上,阐述了公共云存储面临的威胁,研究分析了私有云存储在校园数据信息资源存储的应用。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 存储技术 云存储 私有云存储
随着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不断推进,校园网内各类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日益丰富。校园网是教育信息平台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系统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校园教学和管理所需的系统应用多,管理复杂。其次是需要利用校园网进行传递和存储数据类型多,存储需求复杂。再次是用户多,需要较高的访问控制水平。面对日益庞大的信息资源和用户群,如何实施有效共享,减少重复建设,已经成为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面对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个灵活、易扩展、易管理的存储技术,云存储的出现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1 什么是云存储
云存储是在云计算概念上延伸和发展出来的一个新的概念,是指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一个系统。与传统的存储相比,云存储不仅是一个硬件,而且是一个由网络设备、存储设备、服务器、应用软件、公用访问接口、接入网和客户端程序等多个部分组成的复杂系统。各部分以存储设备为核心,通过应用软件来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服务。
2 公共云存储的安全威胁
云存储可分为以下三类:公共云存储、私有云存储和混合云存储。许多公司和机构经常需要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和检索,而云计算可以有效到以最小的成本、最短的时间和最大的灵活行来实施完成该项任务。按量付费、易于使用的服务和易于共享基础设施是公共云的优势,然而数据通过互联网在各层之间进行传输并存储,用户对于敏感数据存取时,无法对风险进行直接控制。可以说,公共云存储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在现有的技术方面存在一些安全问题。
近一两年来,随着云计算的应用不断扩大,安全时间频频发生。2013年3~5月,韩国多家银行和媒体遭黑客攻击。韩国民众还没有完全摆脱这些银行机构和媒体节目瘫痪的阴霾,6月25日,韩国政府部门约16家网站再次遭受一系列黑客攻击,导致多个政府网站瘫痪。在此次黑客进行的一系列针对性攻击中,韩国云端存储服务软件SimDisk Installer服务器漏洞被黑客所利用,成为其扩散恶意软件的工具。在这一轮攻击中,韩国云存储服务商SimDisk成为灾区的中心。 由于此次攻击手法是利用云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器漏洞,在取得服务器控制权之后利用自动更新机制快速而广泛地部署恶意软件,并分发到用户终端,因此,云服务提供商的安全策略是否行之有效,再次引发人们对公有云存储防护能力的质疑。
3 私有云存储在数字化校园信息资源建设应用
由于公共云建设中还存在一些当前条件下无法解决的实际难题和潜在风险,基于私有云的数字化校园信息资源建设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3.1 私有云存储架构
私有云(Private Clouds)是专门为一个企业或机构单独使用而构建的,因而提供对数据、安全性和服务质量的最有效控制。该单位拥有基础设施,并可以控制在此基础设施上部署应用程序的方式。该机构内的任何用户都可以从运设施处获取数据、服务和Web应用,但企业外部的用户则不能访问云。私有云存储架构主要分为4个部分,如图1所示:
终端访问用户:终端类型支持传统PC、手机和平板。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云端的网络地址,输入用户名密码即可登陆私有云平台,在平台里,可以随时上传和下载资源。用户甚至可以在PC上安装相应的程序,来自动同步某个工作文件夹的内容。
网络访问层:在这个层面,可以部署防火墙、网络准入设备、入侵防御等安全设备,来实现用户的授权访问和网络的安全防护。同时,还可以通过流控产品来优化链路的访问。
私有云服务器:服务器需要同时处理多个用户的访问,为满足这一需求,可以通过集群的方式来提高整体的运算能力,每个运算节点都能独立工作,当某个节点出现故障时,剩余的节点能马上接管其运算任务。在提高性能的同时,保证了平台的高可用。
分布式存储:与服务器的架构类似,多台存储集群工作,同时,可以借助存储虚拟化技术,把高校内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存储混合一起使用,通过存储分层的技术,把经常被访问的数据动态迁移到性能较高的存储上,长期不访问的数据则自动归档到性能稍低的存储上,合理分配存储资源。
3.2 私有云存储在教育资源共享中的优势
3.2.1 便于校园数字资源的统一管理,便捷分享项目资源
当数据量巨大或者涉及的管理面太广时,分散管理不能保证数据的一致性。用户自己管理自己的存储,导致大家都做重复性工作,这样效率低下,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并且很难进行对信息的有效控制,信息泄露以及安全性将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例如导师和学生共同做一个项目时,有许多的资料需要协同编辑,往往需要分享的文件都很多,数量很多,并且经常更新,通过传统的U盘拷贝、邮件传送的方式效率太低。私有云存储的出现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统一管理解决了上面的问题,数据在同一个管理界面下进行维护,用户无需再自己处理数据管理的繁琐工作,降低了成本的同时安全性问题也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我们只需要事先在云端建立一个团队文件夹来存放项目资料,并设定项目组成员电脑上的项目资源自动同步到云端,让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能透过同步的功能取得一致的档案,维持版本一致性。当某个项目文件被编辑后,云端也会把最新版本推送至各团队成员的客户端文件夹中。同时,也可以设定某个文件夹的内容为自动同步,且能仅针对数据差异的部分进行自动同步,减少带宽的使用。
数据同步期间若发生异常断线情况,在网络恢复时可以自动恢复续传,不须重新同步所有内容。同样,我们把一些教学视频上传到云端后,不需下载到本地,就可以在线进行观看。
3.2.2 数据可控性好,利于保护校园数字资源
私有云存储可以让用户主动控制数据。例如,确定谁可以访问,数据存储在何处,以及如何被转移。对于高校来说,学生信息、教学资源、科研资料等都是隐私数据,这些数据是不可能让第三方企业随意访问的,在这种需求下,采用私有云存储更加必要。
透过私有云,用户能通过分享链接来满足与外部人员分享档案的需求,与网盘的操作方式类似,外部人员只需要通过一个网页链接就能访问其共享资源,共享的资源也可以设置密码和访问期限。内部人员之前的共享也可以设置相关的权限,保证私有共享数据不被随意访问,甚至连后台管理员也无法查阅。
由于数据实时同步到云端,万一遇到客户端资料遗失时,用户也可以轻松地从私有云端快速将数据恢复回来。当用户修改现有资源并同步至云端储存时,云端能自动将其进行备份,并可依使用者需求随时恢复至修改前的内容,以达到版本管控的目的,同一份材料,可以保存多个版本。
在云端,可以架设防病毒系统,实时对上传的数据进行病毒查杀,保证内网的安全,防止类似“韩国SimDisk事件”的发生。
3.2.3 易于集中备份及容灾
存储设备并不保证时刻都是可靠的。硬件坏了可以重新购买,但是数据丢失,特别是关键数据的丢失,是任何一个企业都是无法承受的损失。因此就需要对数据进行备份冗余保护,并且在适当的时候以可接受的成本来实现业务的容灾,保证应用与业务的可用性。与分散的存储相比,私有云集中式地来处理数据备份与应用与业务容灾要更加易于实现与管理,并且更加高效。
3.2.4 降低数字化校园建设成本
私有云平台支持集群技术,可以对型号较老的服务器和存储进行充分利用,采取多个节点同时进行分布式运算,提高云存储的整体性能。数字化信息资源在后台集中存放,可结合后端存储的重复数据删除功能(一种数据缩减技术,以磁盘数据块为单位,相同的数据块只保留一份,旨在减少存储系统中使用的存储容量),整体上节省了存储空间。
由于私有云是集中存储,并且易于扩展与升级,因此可以结合相应存储虚拟化,对容量进行灵活配置,提高大容量,高效率地进行数据访问服务。同时可利用虚拟机技术对硬件设备进行虚拟化,充分利用硬件的效益。相比分散存储,减少了设备的投资,也减少了硬件设备能源消耗,达到绿色节能的目的。
4 小结
云存储是一项新兴的技术,是未来数据存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日益完善,云将成为数字化校园资源建设的主要存储架构。目前,公有云存储无法很好德解决数据敏感机构对安全性和隐私性的需求。而私有云存储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了转变目前数据中心投资的方式,可以按照所需性能实现数据的持续访问,有无限的空间进行存储,同时保证了用户体验和数据安全,在保持对私有数据控制权的同时,可以提供更高的扩展性和更为友好的用户模式,使得高校对私有云存储空间进行扩展、维护、升级带来了灵活性。私有云存储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在不久的将来,相信私有云存储技术能够在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高宏卿,汪浩.基于云存储的教学资源整合研究与实现[J].现代教育技术,2010,3:97-101.
[2]徐强,王振江.云计算应用开发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3]商存慧,聂艳明.云计算在高校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4):4-7.
[4]潘华,尹芝.云存储在高校数字资源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3,23:93-94.
作者简介
吕会红(1976-),女,广东省广州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教育信息化。
一、建设独立拥有的数字化资源体系
目前就我的图书馆改革进程来看,高职院校必须具备独立的数字资源库,也就意味着图书馆应该引入数字文献馆藏,可以自由地通过存贮设备及校内网进行共享和使用。文献种类多样,可以包括期刊、图书、报纸等。当然这些资源是付费使用,到年终由资源商供给全套当年购买了使用权的光盘,以便永久收藏。同时在进行高职院校独立化、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数字化进程中的图书馆》一书在第四章以海南省为例,介绍了海南教育科技数字图书馆的基本架构,笔者对其深入阅读,认为其对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在《数字化进程中的图书馆》一书中,独立拥有的或者共享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由于这些传统文献的知识产权问题可能尚未解决,图书馆要求只要能够覆盖大部分的传统文献就已经达标。另外,在处理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和国际期刊时应当优先考虑期刊资源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其他图书的使用频率,尤其是院校应该在不同数据库购买之前,就进行专业的论证。另外,在对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的过程中应当重点考虑购买和自建数据库之间的有效关联,考虑到建设自己的数据库过程中,如何省时省力,尤其是对于购买的数据库与自己的数据库之间,哪种方法节约高效,在图书馆数字化的过程中,地方特色和专业特色数据库需要与学科建设紧密相关。高职院校应积极自建数字化图书馆,另外,通过网络获取的资源和成果与现有信息能否快速对接的问题也要考虑。
二、加快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共享
编著者在《数字化进程中的图书馆》第三章“合作与共享:大学图书馆联盟的构想与实现”中认为,大学图书馆联盟的构想是非常可行的,图书馆联盟能够有效共享数字化资源,数字化资源共享可以节约人力、财力、物力。独立而大量的规模化数字化资源是共享体系的基础,高职院校积极地加盟可以节省不必要的支出。独立拥有部分资源,可以及时转化共享,应该建立好电子阅读室,并且广泛宣传,同时对部分服务进行收费,图书馆应该建立好镜像站点的辐射服务以应对不必要的网络堵塞,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对于图书馆的服务应该进行有效的资源选择,在使用期间应该认真调查和收集专家的相关意见,并且及时汇总到中心处理器。
三、加快传统纸质文献资源的建设
对纸质文献资源来说,虽然数字化的文献资源发展很快,但是它仍有自己的市场,国外出版的纸质书籍和期刊仍然在不断地增加,高职院校图书馆对纸质文献资源和电子文献资源,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处理策略,建立一个符合本校规则的数字处理资源体系,再结合本校特点,建立过程会事半功倍。关于高校的纸质传统文献资源维护,应当首先本着合乎本校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从学校性质、学科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比例、学校综合发展、收藏图书综合性建设等方面入手。专科学校,应对图书分类重点考虑,比如职业技术类学校、师范类专科学校等。在处理图书的品种和复本的问题时,把满足期刊的需求放在首位,对中文和外文文献的处理应优先处理中文文献的需要,图书馆在招标投标时,应综合考虑经费、需求、品种、时间限制、具体价格、主控因素等,不能只注重单一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