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保险公司特色理赔服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财产保险理赔难的数量中90%以上是车辆保险的理赔难,这是由于车辆保险保费规模约占财产保险保费规模的75%以上和车辆保险的出险率很高产生的。车辆保险理赔难主要反映在:一是查勘人员到达事故现场时间过长,这里面固然有道路交通堵塞的因素,但主要的原因是部分保险公司配备的查勘定损人员较少;二是定损价格和期望价格相差较大,主要原因是正厂件和副厂件以及零部件是换还是修理造成的;三是理赔手续烦琐,需客户多次往返才能办妥;四是保险公司定损后的理算工作拖拉,造成赔款到帐(卡)时间较长;五是柜面服务态度冷漠,柜面服务时间与客户正常工作时间相同,特别不利于上班客户交接理赔资料;六是交强险到期未提醒客户,导致客户脱保;七是汽车4S店的有关人员和所谓保险经纪人误导客户;八是在没有找到事故对方的情况下车辆遭拒赔;九是投保时工作人员错录车辆信息,导至拒赔或赔款不足;十是个别保险人责任性不强,丢失理赔材料等。
二、理赔难形成的主要原因
理赔难在保险公司方面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受“以业务发展为中心”的影响。重保费轻理赔,重速度轻质量的管理倾向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保险公司的经营理念和理赔服务质量不到位。二是理赔人员素质较低。由于收入和编制等多种原因,保险公司的定损和理赔人员素质偏低,培训不够,技能不高,态度生硬,责任性不强。三是与客户沟通不畅。部分保险公司的理赔人员没有与客户及时沟通,有的保单信息录错和赔款计算出错,有的遇到特殊情况没有灵活处理,再加上个别核保人员操作失误,影响了理赔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四是后台服务不配套。部分保险公司的计算机管理跟不上理赔工作的需要,理赔各环节衔接不紧凑和跟踪监督不力等。五是定损网点少,技术设备落后。部分保险公司现有定损点远不能满足客户需要,现场定损人员严重缺编,加之远程定损不普及等;六是内控监督机制不完善。对影响理赔工作质量和出现差错的人员不能及时制止,奖惩不严明。理赔难在外部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汽车4S店零配件价格和部分保险总公司定损系统有较大的价格差异,引起客户不满。二是财务由上级公司集中和统一管理后,赔款支付缓慢。三是被保险人提供的银行卡的客户名称、银行名称和卡号有误,造成赔款不能及时到帐。
三、解决理赔难的主要举措
(一)理赔由管理型转变为服务型客户是保险公司的生存的基础和服务的对象。“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是保险公司健康发展的永恒的主题。因此要从服务窗口抓起,切实做到以客户为中心,达到服务“始于保户需求,终于保户满意”的目的。一是实行标准化服务,营业厅内公布投保和理赔程序、服务承诺,在窗口服务中,实行“一站式”和“首问负责”制度。二是丰富营业厅服务内容。设立大堂经理制,全面落实以大堂经理为联系纽带的快速信息处理机制。三是实施承保和理赔提速,全面推进通保通赔。四是开设理赔夜市,在工作日的17点30分至20点30分开设夜市。五是星期六和星期日不休息,把方便留给客户。
(二)制定和践行的服务承诺一是要推出异地通赔、小额车损快速理赔、人伤赔案24小时导航服务等差异化举措。二是拓宽服务功能,创新服务形式,推动“理赔无忧”升级,形成车险理赔便捷和人性化服务特色。三是创新服务手段,建立车险人伤赔案的专业化运行模式,通过“提前介入,全程跟踪,动态理赔”,积极主动介入人伤交通事故善后处理,为客户提供理赔咨询、陪同鉴定、协商调解、法律援助等服务,保证被保险人的合法利益。四是推出通过快递公司上门取理赔资料的服务方式,让客户省心省力。五是在查勘工作中严格执行行业规范,全力打造始终在客户身边的查勘模式,充当事故车主身边的排忧伙伴。认真落实“四个一”服务:即一条“安心”短信;一个“宽心”的电话;一瓶矿泉水或一句温馨话语;一份《车险理赔指南》,使事故车主在焦虑中感到温暖有助。
(三)实现全程服务时效化管理一是是整合力量,提供技术支撑。建立出单、理赔、服务支持三大平台,在实现出单、理算、服务支持集中化作业的同时,推进作业流程标准化建设,加强工作时效考核,以切实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客户界面的服务速度和市场向心力。二是科学布局,促进服务网络一体化。形成系统服务联动和区域服务互动机制,使客户在保险公司营业厅都能得到销售、承保、理赔一站式服务。同时增加集中定损点、分支机构远程定损点、合作4S店远程定损点,使客户无论在哪里出险,都能够找到定损点。三是明确责任,限定工作时限,实行内部服务承诺。通过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实现内外部客户服务需求的“一事一响应,一事一反馈、一事一考评、一事一问责”,确保及时响应和落实内外部客户服务需求。四是充分利用网络通讯技术,建立短信平台,使服务信息在客户与保险公司之间得到有效传递和管理,避免了服务信息遗漏,提高服务的信息化水平。五是对于涉及人伤的比较复杂的车险案,开设了人伤案件专用导航服务电话,保险公司派人定期拜访伤者、陪同伤残鉴定、参与诉前调解,协助客户处理事故。在案件处理前协助调解赔偿,案件处理中提供咨询服务、案件判决后开展司法援助。六是开展理赔延伸服务,提供拖车、送油、充电、更换轮胎、轮胎充气等服务项目。
(四)实现服务考核的常态化一是建立以客户满意度为核心的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并将服务考评结果与被考核对象的业绩考核挂钩,实现对主要服务指标的动态监控和对标管理。二是是依托第三方客户满意度调查机制,查找服务缺失,加强分析,制定并落实整改措施,确保服务缺陷不断改进。
关键词:保险 理赔 思考
一、导致保险理赔困难的原因分析
1保险公司角度
多数保险公司经营指导思想存在问题。当前,保险公司普遍存在重视业务发展,忽视客户服务的倾向。保险公司各级机构为超额完成上级公司下达的任务,会千方百计做大业务规模,抢占市场。对于理赔等客户服务工作由于和机构利益关系不是很大,各级机构对此重视不够,使理赔等客户服务工作流于形式。"保险公司业务前期管理的诸多环节存在问题。理赔作为业务环节的最后一个关口,业务前期埋下的隐患都会在这里暴漏出来。影响理赔的业务前期相关环节的问题包括:
条款制定中的问题。众多的保险产品满足了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对保险业务的蓬勃发展功不可没。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部分保险产品在条款设计上尚存在一定的缺陷,为理赔工作带来一些争议。例如某公司产品的责任免除条款中有“被保险人违反法律、法规或其他犯罪行为”一款,既可以理解为被保险人的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也可以理解为仅指被保险人的犯罪行为。
展业过程中的问题。目前,各大保险公司大都通过雇用保险人和保险兼业机构销售保险。销售人员在销售产品的时候往往没有动力去向潜在的消费者披漏对于自己不利的信息,因为这样会影响他们的销售利益。在这种销售机制下,加上对保险人职业道德教育、恶意承揽约束力不够;兼业机构人员签单不规范等原因,使消费者处于交易的不利地位。
核保环节中的问题。当前,在有业务就有一切的指导思想下,部分核保人员缺乏责任心,核保把关不严,导致进门容易出门难的现象较为普遍。由此引发理赔纠纷问题自属正常,当然有些保险公司缺少科学的核保技术和评点手册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核保质量。
保险公司理赔人员业务水平良莠不齐。保险公司理赔专业人才缺乏。现有的理赔人员,大多数不具备专业的理赔知识和能力,办事效率低下,每当出现复杂赔案时,往往难以做出准确判断。另外在少数保险理赔人员身上仍然存在“官僚”作风,最终只能造成保户对“保险”望而却步,影响了保险公司的声誉。
2客户角度
从客户角度来看,由于缺乏必要的保险知识,也会让客户感觉理赔困难。
客户不了解理赔流程,认为发生事故应该马上理赔。尤其是赔案中并存着诸多的道德风险,使得保险公司在处理赔案时不得不小心谨慎,要求被保险人一方提供详尽的单证、材料,客观上造成理赔时间较长。
有些客户的心里就是发生事故保险公司就要对损失进行全额赔付。其实,保险公司的赔付标准和具体的赔款计算方法都有具体的规定,这些内容会写入赔款计算书,所以客户可以索要,以核对赔款金额的合理性;如果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不属于合同约定的责任范围、保户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缺少必要的索赔单证等情形下,保险公司作出拒赔决定合理合法,客户就不能纠缠不清,一味要求保险公司赔付。
客户投保环节不谨慎,签约时草率、对条款理解不透彻,为日后理赔埋下隐患;对理赔程序及事项事先不太明了,或存在误解,也极容易在出险理赔时产生争议,引发赔偿纠纷。
3保险监管角度
保险监管部门存在重发展、轻管理的监管理念。由于当前国家发展保险业的思路是做大做强保险业,这种思想在具体贯彻执行过程中,做大保险业的思想被片面的强调了,以为发展保险业首先要做大保险业,或者做大保险业就是做强保险业。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保险监管机构重视对市场主体进入市场门槛的把关,却忽略了保险公司进入门槛以后的日常经营过程的监管,尤其是忽略了对保险投诉的监管。
保险监管透明度低。由于保险监管透明度低,对各大保险公司理赔服务监管无实质性标准,难以控制保险理赔服务质量。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保险产品审批情况不对外公布,社会公众难以了解他们准备购买的保险产品是否合法;第二,对保险公司的举报投诉电话不对外公布,社会公众难以比较保险公司服务水平的优劣状况;第三,对保险公司的经营情况和处罚情况不对外公布,经营不善的或违规操作的公司可以继续在市场中生存下去,不知情的公众也依然去购买其产品,无形中损害了业绩优良、守法经营的公司的利益,也侵害了社会公众的利益;第四,没有正规的信息披露渠道,社会公众无法及时、完整地从权威、中立的机构或媒体获得关于公司、产品和市场情况的重要信息,只能听信保险公司和业务人员的一面之词,助长了误导之风。
4保险行业协会角度
一般社会公众对保险认识不多,对保险行业协会来说自然也没有深入的了解,保险行业协会也并未向一般社会公众提供相关的服务;保险市场各个主体都忙于贯彻“做大做强”的指导思想,无暇顾及彼此之间达成的行业公约或承诺等,因为没有相应的奖惩机制,保险行业协会对此无能为力,这使得保险监管部门赋予保险行业协会的“促进保险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护保险行业利益和市场秩序、有利于协会自身发展为目标,积极进行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真正成为加强行业自律、维护公平竞争的监督体系……”等诸多职责无法很好地实现。因此,由于保险行业协会的行业自律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在保险公司理赔服务质量问题上,保险行业协会达成的行业公约或承诺显得苍白无力。
5外部环境角度
保险行业理赔难的言论泛滥。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只要一遇到保险理赔纠纷,就认为是保险公司的过错,社会舆论中“投保容易理赔难”的言论流传甚广,不能不说有这方面的原因。!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这一问题制约了我国保险业的进一步的发展,亟待对相关法律作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由于相关制度不健全,理赔涉及的很多机构、部门,如医院、公安部门等都没有法律规定的义务和责任为保险理赔提供证明,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理赔调查取证的难度,拖延了理赔时间。
由于《保险法》没有对保险人“及时”理赔的时限作具体规定。所以对于保险事故的理赔及时与否,没有公正的衡量标准和监督标准。保险人一方无论怎么拖延时间,也都可以用“没有达成协议”等理由应付保户,而且不受任何法规方面的监督、惩处,这使得极少数保险公司在理赔时的确存在钻法律空子的现象。
社会监督有待加强。社会监督是指社会上报刊舆论、审计单位、资信评级机构等对保险业的监督,对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的影响正在逐步加强,如果能够有效利用这种力量,对解决保险理赔难问题十分有益。目前,我国在利用保险评级机构、新闻媒体、独立审计等机构发挥监督作用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对保险公司的影响甚微,没有起到应有的督促作用。
二、解决保险理赔难题的对策
理赔难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同样,解决它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彻底解决理赔难的问题,除了保险公司自身应当克服其不足之处,还需要保险监管部门、保险行业协会、广大客户以致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1保险公司应采取的措施
从保险公司的角度讲,要解决理赔难题,就是要以客户为导向,提高理赔质量。理赔工作真正做好的标准是公正理赔,对于不该赔的情况用恰当的方式让客户给与体谅,对于该赔得采用简捷的手续让客户感到服务的周到,做到“主动、迅速、准确、合理”,以“优质的服务,一流的效率”赢得保户的信任。具体而言,当前为提高理赔服务质量,保险公司要抓好如下几个环节:
树立以客户为导向的经营管理观念。在保险公司整个经营过程中,牢固树立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并具体落实到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要以客户为中心来构建客户服务体系,不断改善和优化客户服务,树立诚心可靠的良好企业形象。
完善保险经营前期各环节的管理来解决理赔难的问题。首先,革除现有保险条款的弊端,在保持保险条款的严谨性和法律上的可操作性的前提下尽可能让保险条款通俗化。其次,加强展业管理,提高人的从业标准,提升人素质,建立执业诚信档案,完善对人的监管。再次,加强核保管理,严把“进口”关,最大限度地减少无效合同的产生,防范保险欺诈和或犯罪,把可能出现的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建立科学的理赔机制,提高理赔人员的素质。借鉴发达国家的理赔经验,让保险专业律师和其他中介机构的专业人士介入保险公司的理赔。加强现有理赔人员的素质培训,制定出一套详尽的理赔工作考核办法,加强对理赔人员在业务、服务等方面的教育和监督,同时可按不同职级给予专业津贴,以激励理赔人员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健全保险公司内控制度。保险公司要健全严格的理赔服务规程,实行经理负责制和个人岗位责任制,将保户接受服务的满意度纳入到考核指标中,做到职责分明、平衡制约、考核有据、奖优罚劣;加强对结案率和未决赔款的考核力度,并将其与岗位目标考核内容挂钩,以评定优劣。
2客户应注意的问题
从客户的角度出发,要避免自己在出险索赔时遇到理赔难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了解保险理赔流程。公司的保险条款中即由关于理赔流程的说明,客户可以通过阅读保险条款了解,当然也可以通过保险公司客户服务柜台或者热线电话详细咨询理赔的流程。在申请理赔时,可以向保险理赔人员了解保险理赔的具体步骤以及办理进度等情况。
正确地看待保险。树立正确的投保意识,正确看待保险的保障功能,实事求是对待保险索赔,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广大保户要进一步提高保险意识,树立正确的投保意识,避免侥幸心理和投机行为,在订立合同时讲求诚信原则,向保险公司提供全部实质性重要事实,并信守合同订立的约定与承诺。
注意投保环节的问题。客户在投保时应注意选择一家实力较强的保险公司,这样可以在客户服务方面有保障;选择一名从业时间长、无不良记录的保险人,并根据个人情况正确选择保险产品;注意仔细阅读自己所投保险的条款,特别注意对其中的保险责任、如实告知及理赔申请等条款的了解,并核实是否与业务员的讲解一致,避免以后发生纠纷。
客户在理赔环节要注意的事项。一旦出险,客户要自己或委托业务人员及时向保险公司报案,并在业务人员的协助下尽快收集好相关单证,办理相关手续。在办理理赔案件过程中,经常与理赔人员保持联系,如果需要客户提供相关信息时,客户应该及时进行反馈。另外,保险客户要不断增强法律维权意识,按照程序处理和解决双方就合同履行所产生的分歧或纠纷。
3保险监管部门应采取的措施
转变监管理念。保险监管不仅要结合我国保险业实际,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险发展道路,更要认识到保险最基本的“稳定器”、“助推器”作用,所以保险监管要紧紧围绕促进我国保险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一主题,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宏观调控、行业规划、政策引导、制定规章、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上来,其中要加强对保险投诉的监管,督促保险公司提升理赔服务质量,促进保险业的跨越式发展。
提高保险监管的透明度。当前,只有保险监管部门有能力和资源对公众进行全面的信息,因此应当及早解决监管透明度低的问题。比如公布各大保险公司产品审批和情况,让社会公众了解市场上的产品的合法性;对外公布保险公司的举报投诉电话,让社会公众真实反馈自己接受服务水平的优劣;对保险公司的经营情况和处罚情况对外公布,经营不善的或违规操作的公司给予处理,或让其退出市场;指定中立的信息披露渠道,让社会公众及时、完整地从这些机构或媒体获得关于公司、产品和市场情况的重要信息,改变保户只能听取保险公司和业务人员一面之词的现状。
4保险行业协会方面
加强保险行业协会自身建设。面对保险市场中众多的市场主体,保险行业协会的实力明显单薄,如不加强自身建设,很难保证其职能的发挥。今后要改善人才结构、提高人员素质;明确和完善协会职责。此外,还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推进保险协会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等等。通过加强自身建设,让各保险监管部门、社会公众、保险公司等经营机构充分认识到保险行业协会存在的意义。
协调与保险市场主体和保险监管部门的关系,充分发挥行业自律功能。保险行业协会是介于政府和保险企业之间的社会中介组织,其成员大部分是保险公司或保险中介机构,所以应充分的与保险市场各行为主体和保险监管部门沟通,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机制,一方面,可以代表协会会员向政府反映保险监管的意见和情况;另一方面,行业协会还可以通过监管部门牵头,制定行业公约督促会员共同遵守和相互监督,维护市场秩序,协调相互关系,充分发挥保险行业协会的行业自律功能。
5外部环境的培育
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检查和司法监督力度。加快对保险理赔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保险法虽然作过一次修改,但并不能满足保险理赔发展的需要。法律工作者应加快对保险理赔相关法律法规的研讨和修订工作,加强对保险业发达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对一些有益的立法精神、立法理念加以借鉴和吸收,准确预测随着保险业快速发展可能遇到的保险理赔法律问题。执法检查和司法监督是防范和化解理赔风险的有力武器。然而执法不严、司法不公导致赔款逐年上升,助长了保险欺诈行为的蔓延,严重损害了保险业的行业形象,恶化了保险理赔难的现状,导致理赔难言论泛滥。因此,应加大司法监督和执法检查力度,以解决理赔难问题。
加快保险中介机构的培育和发展。随着我国保险业的进一步发展,保险中介机构将会越来越多的参与到保险活动中来,其中犹以保险经纪人和保险公估人的发展更为迫切。首先,应大力发展保险经纪人制度,因为其代表投保人利益,帮助投保人选择其需要的保险产品、保险公司,同保险公司洽谈合同细则并代办相关手续。保险合同条款“晦涩难懂”的用语,往往因保险经纪人的参与而别有效过滤,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保险纠纷的发生。其次,根据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状况和借鉴国外保险公司的成熟经验,我国应该大力发展保险公估业,由没有利益关系的公估人负责查勘、定损工作,能够更好地体现保险公司合同平等的特点,使理赔过程公开、透明,能有效避免可能出现的争议和纠纷。
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当前,我们社会监督已经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对行为主体的影响正在逐步增强,如果我们能够有效利用这种力量,能有效解决保险理赔难的问题。比如通过报刊舆论披露保险公司理赔中存在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到保险公司的企业形象,从而影响到其市场份额,也会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力和必要的干预;或者通过独立的资信评估机构采用一定的评估标准对保险公司的资信状况进行评级,这种结果虽然不具有强制性,但社会影响很大,它可以直接影响到保险客户选择哪家保险公司,而且也为监管机构提供监管依据。
参考文献:
1周道许,中国保险业发展若干问题研究 (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2孙大俊,张永珠,保险“理赔难”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11)
3王新利,香港保险业诚信理赔的经验及启示(J)保险研究2005,(11)
【 关键词 】 车辆保险;移动终端;保险理赔;客户服务
Discuss the Vehicle Insurance Business in the Mobile Terminal Use
Jin Lei
(PICC Property and Casualty Company Limited Shanghai Branch Shanghai 200023)
【 Abstract 】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bile devices, to some extent, changed the way people access to information, transactions and habits, but also for insurance companies to bring insurance services provision, internal management and other aspects more efficient processing mode.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vehicle insurance business segment, and discuss how to use mobile terminals in insurance operations.
【 Keywords 】 vehicle insurance; mobile terminal; insurance claims; customer service
1 引言
基于移动网络终端的迅速增长,及用户消费习惯的改变,2014年8月,国务院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将“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促进保险业销售渠道和服务模式创新”列入“鼓励保险产品服务创新”一栏中重要内容。
如何结合移动终端的广泛使用,进行保险销售渠道和服务模式创新,提升服务质量和公司竞争力,各大保险公司近年在这方面都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
2 移动终端应用架构分类
2.1 B/S架构
B/S架构优点是无需在移动终端上下载部署应用,用户可直接在移动终端上浏览服务器上网站进行信息交换、业务办理,如WAP网站、微信企业账号等,均属于此类型。用户通过输入、连接或二维码扫描等方式直接打开网页就可以访问特定的信息资源,使用极其便捷。
2.2 APP模式
APP需通过移动终端下载后安装部署应用,相对来说其应用界面友好,安全性高、系统稳定性和可操作性均强于B/S架构,缺点是需在终端上安装软件,在保险公司实际内部经营中有广泛应用。
2.3 专用移动终端
专用移动终端是指根据某一特定应用,软硬件结合一体开发的移动终端设备,如各类车载信息终端、手持定额出单设备等。这类设备由于根据专项应用需求进行了优化,安全性、系统性能、电池续航能力等均最为优秀,但由于成本等因素,在各保险公司中使用相对较小。
3 移动终端应用方向
3.1 移动终端在车险营销中应用
移动终端在保险营销中的应用,可分为对内和对外两个方向应用。
对外指通过移动终端,向有车险投保需求的客户,进行公司和业务宣传及在线咨询服务,为保险客户提供从业务咨询、保险报价、保单支付到电子保单出具的全流程移动端自助操作,给客户提供用户体验。
对内指通过移动终端为保险人员营销活动提供信息支持:一方面,保险营销人员可以在和客户交流中,通过移动终端,对公司及相关产品进行宣传、交流和演示;另一方面,销售人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和公司进行交互,获得从方案设计、保险报价、营销费用管理等全方位的营销资源支持。
从实际应用使用情况,各保险公司为保险营销人员设计的移动保险营销中应用多为APP类型,部署使用情况良好。对外应用使用方面,几大保险公司虽均部署和实施了移动车险投保平台,但从移动端完成车险投保全流程的单量还是偏少。对外应用使用主要集中在宣传和报价咨询方面。
3.2 移动终端在车险理赔中应用
移动终端在车险理赔中应用中也可分为对内和对外两个部分。
对外是指在保险客户发生车险理赔事故后,用户通过移动终端进行车险报案、并根据事故情况在保险公司授权后,自助完成查勘拍照,理赔资料上传等环节。通过移动终端自助理赔,可以使客户缩短或免去事故现场等待公司查勘人员的时间,实现事故现场快速撤离,提升客户感受,同时也加快案卷处理速度。同时,客户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随时后续跟进理赔案件的进展情况。
对内是指,通过保险公司理赔人员移动终端上安装的移动车险理赔系统,提高保险公司在理赔各环节中效率,提升管理水平,主要可分为现场操作和后台支持两方面。现场操作环节主要包括查勘人员接受调度信息,通过GPS导航赶赴事故现场,在现场通过移动终端,移动查勘、移动定损、拍照及任务影像资料上传等多项工作;后台支持环节主要包括后台人员在接客户报案后,通过车载GPS(或北斗星系统)完成查勘人员的智能调度,在查勘人员赶赴现场后,后端人员对移动端提交任务进行核价核损并反馈至移动端,最大幅度缩短理赔员前后端出来时长。
3.3 移动终端在车险客户服务上应用
车险保险市场作为保险完全竞争市场,同质化竞争严重,行业普遍陷于微利或亏损状态。如何通过优质的服务,提高客户感受和对品牌的粘稠度,是各保险公司在车险经营上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各保险公司通过对原有资源的整合,都推出了各自基于移动终端的客户服务平台,主要分为基本服务和增值服务两部分。
基本服务主要有:客户基础保险信息查询,包括客户保单信息查询和管理,理赔流程查询、保险公司营业网点查询、特约维修站等基本查询服务;信息提醒,包括续保提醒、支付到账提醒等提醒功能设置;公共信息查询和推送,为客户提供及与保险相关公共服务查询和信息推送,如违章查询、路况查询、天气预报等。
在为所有客户提供基本服务的情况下,通过客户细化,采用通过积分换购或优质客户VIP等级区分的方式,各保险公司为客户提供各类特色增值服务,包括为客户提供及预约如代驾、洗车、拖车等各类增值服务,也包括各类积分商品换购和保险服务赠送。
3.4 移动终端在内部经营上应用
移动办公指利用移动终端上的信息化软件,建立移动终端与电脑互联互通的企业软件应用系统,摆脱时间和场所局限,随时进行随身化的公司管理和沟通,有效提高管理效率,推动政府和企业效益增长。各类移动OA系统、移动财务报销管理平台、移动信息统计分析平台等是最早在各大保险公司中广泛使用的移动应用软件,这些移动软件的使用,有效地提高了公司的运行效率。
4 结束语
从保险经营环节上讲,移动终端在从承保、理赔、财务预算、公司内部管理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各保险公司在推动移动应用部署,要综合考虑技术创新、信息安全、用户习惯等多方面因素,进而有序高效地推动移动终端在保险经营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9号) 2014年8月.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34次)2014年7月.
[3] 李琳,全民.打造移动车险理赔服务新利器[J].金融电子化,2013年第12期P42-44.
[4] 晏静.论移动电子商务给保险行业带来新营销模式及新机遇[J].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19期P167,
[5] 熊洁.电商时代下邮政保险业务创新发展策略[J].邮政研究,2014年1期 P18-20.
近日,短期意外伤害保险在京城市场上十分热销,各家保险公司也借势推出了其相关主打产品。其中,太平洋保险公司推出的“家庭保障卡系列”以其参保年龄广、保费低廉、保障高、无差别费率、投保手续简便等特色引起广大客户的关注。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在太平洋保险的“家庭保障卡系列”中,世纪行差旅出行保障卡、家庭太平吉祥卡、世纪太平如意卡、旅游安全人身保险、民用燃气用户个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卡式”保单形式的产品一经投放市场,备受客户青睐。据太平洋寿险北京分公司相关人员介绍,这种“卡式”保单产品不仅仅简化了客户投保手续,还简化了给付流程,使客户发生意外事故时,能够尽快得到保险公司的理赔服务。近期,他们先后为购买“卡式”保单产品的两位客户进行了理赔。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这种“卡式”保单产品的特色-“简约保险,理赔轻松”。2002 年6月23日,个体经商者唐先生购买了保险为期一年、保费为50元的“家庭太平吉祥卡”。按照条款规定,唐先生及其家人共获得30000元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1000元的意外伤害住院医疗的保险保障,并且享受太平洋寿险提供的全国40 个城市急难救助服务。2002年7月 7日,唐先生骑摩托车拐弯错车时,不慎将右肘关节挫伤,并住院治疗,共付医药费用342元。该司接到医院报告后,根据条款所列规定,立即支付唐先生医疗费用的80 %(273元)作为意外伤害保险金额。
文章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1美元=6美元的福利计划
来中国工作前,安迪在恒安标准人寿的外方股东英国标准人寿已经工作了8年,工作中接触过很多知名企业的管理人员,总结出一条经验,“在竞争环境下,企业要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必须懂得尊重和关怀员工。”依靠高薪来吸引和留住人才是一方面,福利计划愈来愈成为众多企业人力资源战略中重要的一环。在欧美企业,一个奇妙的等式成为共识:1美元=6美元,即在员工福利计划中每投人1美元,就能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增长6美元。
常见的福利形式有带薪休假、公费旅游、学习机会,还有一种方式逐渐流行,那就是为员工购买保险。保险,看似没有其他福利形式那样有直接的经济效应,但细细想来,都是挚情挚爱的人才会为我们买保险一一父母为儿女买保险是护儿心切,丈夫妻子为对方买保险是真爱体现,子女为父母买保险是反哺尽孝。企业为员工买保险,便是将员工看作自家人一般呵护、关爱,细思量,个中温暖如春风沐浴心田。供职于在业界首推“职员制”的恒安标准人寿,安迪更能感受“家文化”不但为员工营造出充满浓浓温情的归属感,也给企业带来了良性的发展。
182年的服务“6步经”
为员工投保团体保险初衷虽好,却难免会因为保单管理,理赔等提高人力资源部门管理成本,或者因选不到合适的险种起不到保障作用,甚至可能会因为出现保险公司拒赔的情形导致员工出现逆反心理。作为成立不久就为多家知名企业提供团体保障计划的恒安标准人寿,如何为企业解决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兑现“让企业客户实现”轻松管理、自主把握一的承诺的呢?
外方股东英国标准人寿作为欧洲久负盛名的团体保险提供商,曾连续10年(1996~2005年)被评为“英国年度最佳寿险和养老金公司”,经营了182年的成功客户服务经验,浓缩成一套严格的服务流程,在恒安标准人寿得以传承。
据安迪介绍,恒安标准人寿的服务流程包括:倾听客户需求、分析客户需求、提供量身定做的产品方案,实施方案、回顾及提高服务。6个步骤环环相扣,每个流程都有严格的内部控制规范。安迪在介绍服务流程时着重强调了客户关系的建立,“保险公司与客户的合作,不仅是买卖关系,更重要的是建立诚实、信任的基础。要取得客户的信任,首先保险公司要诚信经营。在恒安标准人寿,各部门同事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不能有‘不惜一切代价将产品卖出去就行’的想法。销售人员面对客户时,要坦诚地告诉客户,哪些要求我们可以满足,哪些问题不在保障范围。如果销售人员为了业绩而承诺客户其他部门无法做到的服务,就等于是欺骗了客户,这在英国早期寿险市场曾经出现过,我们要吸取经验不走弯路、不犯错误。”
回顾、改进,两个看似与销售无关的环节却占据了6个步骤的两个,而且从安迪的介绍中能感觉到这两个环节并非是无关紧要的过场。“每个月,客户服务部门会将客户的反馈信息汇总,进行分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另外,来自客户公司的员工的满意度调查也是帮我们反思,改进的好渠道。”据安迪介绍,恒安标准会给团险客户每年作一次员工满意度调查,去年的调研结果显示员工的满意度非常高。正是有了孜孜不倦提高服务满意度的诚心,恒安标准人寿获得了客户的认可,新客户转年便都成了继续合作的老客户。
赢得客户的秘诀
如果说坦诚、诚心是魂,那为客户提供的点餐式产品组合,快速理赔服务、高效的IT系统便是让恒安标准人寿博得客户青睐的亮点。
需求主导保障贴心
员工构成结构、现有保障状况、存在的风险缺口,都是企业在选择团体保险产品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可以说没有两个企业的需求是完全相同的。但市场上很多产品却是以套餐形式出现,看似优惠的打包产品,却可能因无法与企业需求完全契合而造成实际的浪费。“在恒安标准人寿,客户拥有自主选择、组合产品的权利。需要什么、想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就像点餐一样。个性化的贴心服务让客户的每分钱都花得值。”
IT系统领行业
HR管理保单、查询员工理赔进展,每次都要联系保险公司,等保险公司反馈数据,费时又费力。HR的这些疑虑,在体验了恒安标准人寿的团体保险网上查询系统后肯定会打消。“通过连通网络,HR可以轻松、快捷地实现包括查询员工保障计划、提交理赔申请、进行资料变更等多项服务。”让安迪引以为豪的IT系统的功能可不止这些,“企业员工也可以从系统中获得更多的健康服务,比如通过我们每个月的电子健康杂志获取保健知识,遇到健康问题还可以给‘张大夫信箱’写信,获得专家咨询服务。”
客户需要时站出来
一笔理赔款,可以让垂危的病人获得生的希望;一笔补偿金,可以让处境窘迫的家庭重新振作。“客户提出理赔申请时,就是客户最需要保险公司的时候。”这是恒安标准人寿的员工在培训时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公平理赔、快速理赔成为每个恒安标准人寿人心中铭刻的准则。
关键词:保险模拟实训室 教学平台建设 实训模块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2-257-03
保险模拟实训室是面向金融保险及其相关专业,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保险模拟实训室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建设思路,是服务于高职院校、保险机构的教育与培训基地,是与保险企业一致的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
依据市场需求,除了理论教学之外,实训教学是保险专业教学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实训教学平台深度分析保险业务流,以业务岗位需求为基础搭建教学平台,采用从单一业务流实训到单一岗位实训到项目实训到综合拓展实训递进式构建实训教学平台。从仿真业务环境建设到与实训软件相结合,从布局创新、专业优势展现两方面进行设计和突破,让学生进行保险业务实训,使其能全面了解保险的经营管理及业务拓展。因此在整体建设上,以模块化进行设计,分为展业、承保、理赔模拟实训模块,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一、保险展业模拟教学平台设计――岗位模拟
保险展业模拟教学平台提供互动式教学,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依据,实现无纸化教学需求,由呼叫中心以及互联网保险平台两大模块组成。同时设立保险客户接待和业务洽谈区。该平台培养保险营销人才,以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较熟练的金融营销流程系统化操作和常用商务谈判的能力为目标,使其具备独立完成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客户营销的能力,具备深层次挖掘客户价值、客户管理能力。
(一)专业课程设置
专业课程设置以岗位匹配课程为准则,培养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保险营销课程是整个金融保险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部分,许多院校在设置专业课程之前没有对企业岗位群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过度使用理论课程体系,忽视了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实践之间的差异性,无法使职业教育特色与课程设置、区域经济特点相结合,对教材内容取舍不当而使整个课程内容庞杂,专业培养范围模糊,缺少职业教育特色,学校的教学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学生无法充分通过实践活动以及实训活动锻炼其职业能力。
保险营销专业课程设置要在符合院校教学特点的基础上,从行业实际需求出发,依据行业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要求,确定培养岗位能力的主要相关课程,形成专业能力的知识框架;加强课程间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同时注重精选教学内容,不断充实反映最新成果,把体现保险营销研究和应用的前沿知识反映到教学中。
(二)教学环境设计
保险展业模拟实训将仿真业务环境模拟与教学相结合,分小组设计,提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交流平台。真实场景化的教学,能让学生体验到保险职场氛围与企业文化。同时,采用隔间的座位划分形式,利于呼叫业务的开展以及学生呼叫技能的培养。借助计算机互联网媒介实现保险全过程的网络化,引导学生注重客户体验,培养对新技术的敏感度。
(三)教学软件配置
教学软件资源配置上,根据学院现阶段对保险实务方面学科的培养需求,配备当前业界正在使用的保险综合业务模拟系统,以满足对保险公司财险、寿险业务模拟等方面的实战和教学工作的需求,同时配置保险行业研究数据库,便于师生对保险行业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
(四)实训项目设置
在实训软件配备的基础上,以案例形式对学生开展展业项目培训,在客户挖掘、客户需求分析、商务礼仪、客户管理、出具保险计划书、呼叫业务等方面选取不同的业务项进行综合项目实训,使其能更全面地了解与掌握展业过程中的知识与技能。
二、保险承保模拟教学平台设计――流程模拟
保险承保是保险人对愿意购买保险的单位或个人(即投保人)所提出的投保申请进行审核,作出是否同意接受和如何接受决定的过程。其承保业务环节包括要约、承诺、核查、订费等签订保险合的过程可以说,进入承保环节,就进入了保险公司双方就保险条款进行实质性谈判的阶段。承保是保险经营的一个重要环节,承保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保险人经营的财务稳定性和经营效益的高低。
在保险的承保环节中,核保人员具有重要地位。保险核保是保险公司降低逆选择和道德风险,严把风险入口的第一道关,也是公司控制业务风险的最后关口,保险核保需具备极强的专业性,一名合格的核保师或核赔人员除了要具有保险、法律、金融财务等方面的知识,还要求有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需具有保险核保师资格证书。目前,全面接受过核保专业技能培训的人才不多,人才需求量相当大。
作为一名核保人必须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提高业务技能,要善于观察和总结,运用经验与学识从事保险核保工作。同时,还需考虑到公司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和目前市场竞争环境,能将两者有机结合。业务政策要区别对待,突出重点。对于常规业务、续保业务,侧重规模的扩大,核保手续简明快捷;对于高风险的业务或特殊的投保标的,科学合理地通过控制保险金额、制定免赔额、限制承保条件等核保技能来分散风险,最终达到在风险控制的前提下,业务规模的发展。作为一名称职的核保员,不但要掌握承保技能,熟悉公司经营方针,洞察市场变化,而且要把握好“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把握好“质”与“量”的尺度,最大可能地促进销售。
三、保险理赔模拟教学平台设计――案例应用
理赔是保险服务的重要环节,保险的优越性及保险给予被保人的经济补偿是通过理赔工作实现的。专业保险理赔相关人员能保障保险投保人与保险公司双方的权益,对于保险公司的信誉建设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一)专业课程设置
此平台的课程设置,考虑到理赔人员对各岗位的知识均需要涉猎,以岗位定位进行课程设计,涵盖保险营销、保险理论知识与实务、风险管理、保险法律法规等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二)教学环境设计
保险理赔模拟实训室构造实际场景的工作气氛,搭建有利于教学的实践环境。基于理实一体化的设计理念,充分考虑教学需求,将理赔实训室做环形设计,提供便于师生互动的交流平台,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去。同时给学生进行角色演练,使其更好地理解、实践各种流程和技巧,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工作后快速进入角色。
(三)教学软件配置
理赔实训模块教学,除了情景模拟及案例教学外,也需结合相关教学软件,便于教师教学管理和考核等。教学软件在理赔业务流程处理等方面给予学生课堂内外全面规范性的实训练习,为教师提供教学平台,更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将理论转化为实践。
(四)案例教学应用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能更好的进行课程的开展。案例教学通过真实的或模拟的具体情景让学生置身其中,学生凭借案例素材所提供的信息和自身的认知能力,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相关理论,以当事人的身份去分析研究,寻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保险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繁杂性,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能更容易地将保险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进而提高学生正确处理事情的方法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提高其社会能力。
保险案例教学的实施,主要是在课堂内展开。将课件、仿真实训软件、实体教具车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三维一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走进情境,亲身体会犹如真实的事故场景,以通关形式让学生逐步掌握实操技能,达到学生熟能生巧的目的。
(五)实训项目设置
主要可分为查勘项目、定损项目和核赔项目。根据职业岗位、能力本位的要求构建基于工作流程的保险理赔实训体系,在实训教学中,学生完全以真实任务的承担者角色来完成学习和训练,使专业技能得到加强,增强学生从事保险理赔工作的信心和就业竞争力。
总之,保险模拟实训室是培养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校内实训基地。保险模拟实训室实训教学平台建设完全仿真保险公司的保险销售业务、保险承保业务、保险理赔业务等业务办理场景布置。通过实训提高学生展业、承保、理赔等业务技能。打造具有保险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为培养、培训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朱迪.保险营销专业课程设置浅析.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10)
[2] 宋晓青.关于高校《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经济视角(中旬),2011(12)
[3] 常兴华.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汽车保险教学中的运用.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1)
[4] 左立艳,张东辉.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析.中国城市经济,2010(6)
[5] 陈立辉,邵力,邢世.案例教学法在汽车金融服务课程中的应用.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1)
[6] 陈立辉.案例教学法在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4)
[7] 王叙红.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教育探索,2009(4)
[8] 李晓翠.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营销人才课程体系构建的探讨.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
[9] 王晓轩.商业银行业务模拟实践教学情景设计.北方经贸,2015(2)
[10] 段艳,陆吉康.政治经济学教学成功三重奏――关于政治经济学教学的几点体会.中国证券期货,2012(4)
理赔是保险服务的核心
光大永明人寿张敬臣总裁曾经说过:设立保险公司就是为了理赔。一直以来,理赔难都困扰着保险客户,也制约了保险业的发展。因而光大永明人寿一直秉持“诚信正直,以客为尊”的服务宗旨,将高效理赔作为工作重中之重,解除客户的后顾之忧。成立7年来,光大永明陆续推出多项人性化的理赔举措,包括推行全国通赔服务,方便客户异地申请理赔;小额案件快速赔付:为VIP客户提供理赔绿色通道;报案后理赔回访指导客户准备申请材料;重大赔案理赔服务前置;北分阳光花仙子慰问行动:理赔服务质量跟踪制度等。仅2008年一年,光大永明共受理理赔申请2229件,支付金额超过1008万元。
2007年3月2日,天津客户王先生的家属来到光大永明,将一面绣有“理赔高效,诚信为民”的锦旗和感谢信交到了公司执行副总裁田农手中。原来,王先生在2004年1月投保了光大永明大病无忧重大疾病保险B款,保额20万元。2007年1月,王先生患急性重症乙型肝炎,在天津市某医院住院治疗。2月9日,光大永明理赔人员赴医院慰问王先生,并快速为王先生准备好了完整的病历资料,核赔中心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了多名杈限人的审核批准工作。2月15日,20万元理赔金就划到了王先生的账户。从王先生提出理赔申请到理赔金划到他的账户,光大永明只用了6个工作日。2008年,根据对天津理赔客户回访结果显示,公司客户的满意度高达93%。电话中心,用心聆听
电话中心是光大永明客户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查询、咨询、投诉、报案、电话变更、新契约回访及离职人核查回访等各项工作,通过全天候,多渠道的专业电话咨询服务,电话中心使得投保人的各项服务更便捷、更可靠。
目前,电话中心有呼入和呼出两大技能组。呼入组的主要工作是受理各种查询,咨询,投诉,报案,电话变更等。2008年下半年,受全球金融海啸的影响,拥有投资类险种的投保人对自己持有的保单收益状况产生了忧虑,导致电话咨询、账户查询及投诉,变更等业务量出现了急剧增长,投保人大多表现出激动和不满的情绪。在此情况下,电话中心呼入组的员工不仅及时调整心态,站在投保人的角度换位思考,耐心解答疑问,协助解决问题,汇总并分析投保人所关注的问题,采取多种方式主动帮助他们消除疑虑。通过电话中心员工耐心、专业、细致、热情的服务,有效帮助投保人解决了账户转换需求,稳定了情绪,帮助他们树立了长期投资的理念。
电话中心的另外一项重点工作是保单回访。回访是投保后投保人在公司体会到的第一项售后服务。电话中心呼出组的员工们不断摸索沟通技巧,沟通方式,对座席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以提高整体服务技能。同时为了保证投保人利益,做好公司的风险管控,2008年,电话中心还对回访用语进行了多次完善,并将回访当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汇总分析,把潜在的风险向公司进行反馈。在2008年上海市保险同业工会组织的窗口服务互查活动中,光大永明专业的回访流程和回访人员优秀的工作能力被行业协会推荐为电话回访示范样本,在行业和社会上树立了健康良好的形象。
特色服务,真诚关怀
一张保单,完成销售、客户签字生效只是开始,在这之后数年甚至数十年的保障期内,对客户始终如一周到满意的服务才真正体现保险的价值和保险公司的承诺。因此光大永明强调将对客户诚挚的关怀融入到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和细节之处,以客户体验为主导,用专业和热忱树立光大永明的服务品牌。为了让客户享受到方便、高效,优质、专业的星级寿险服务,光大永明多次打破行业惯例,推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服务举措。
2008年11月,光大永明客户服务部工作流系统进入启动阶段。此系统整合原有的业务系统平台,实现了在一个系统下有效记录客户投保、核保、保单管理、回访,理赔等各个业务环节的全面信息,并且在一个系统下能完成客户服务所有环节的作业。例如,一个天津的投保人,在天津投保之后举家迁至上海,不久在上海他又投保了新的保单,最后在杭州出差期间住院,申请理赔。这位投保人的一系列业务,诸如投保,保单迁移、客户信息变更、理赔等业务,借助客服部工作流系统,不仅能够在其所在地的分公司就近申请办理,更能在业务流程,时效上得到相同的保证。这样一来,大大方便了投保人。
关键词:保险市场;服务体系;外部环境
从保险业的发展整体趋势来看,在保险产品与费率同质性逐步加强的情况下,保险服务将成为保险市场新的竞争焦点。保险公司必须从展业、投保、承保、理赔、防灾防损等各个环节为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从而得到客户的信任和依赖,最终创造企业价值,这正是保险服务体系建设的真正目标与归宿之所在。农村保险是农村金融对“三农”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保险服务体系的构建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保险公司自身成长都显得尤为重要。
一、安徽省农村保险市场发展现状
(一)农村保险市场发展加快
安徽省是一个典型的农村人口大省,总人口651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5147万人,占比78.99%,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8年,全省共实现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收入3.06亿元,农村人身险保费收入68.39亿元,同比增长48.18%,进一步提高了农村人群的保障水平。
(二)农村保险服务网点初步形成规模
目前安徽省共有1800多家县、乡级保险机构。以中国人寿巢湖分公司为例,目前已经在全市120个乡镇建立了50多个农村营销服务部,组建了以农村营销服务部发展为依托,以驻村业务员服务为主体,以地方政府、乡镇密切合作,以行政村为单位,建立基本完备的中国人寿农村市场终端服务体系。
(三)政策性农村保险发展较快
1、政策性农业保险成果显著。安徽省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近几年一直为近20%,作为农业大省必须重视农业保险。2009年中央财政补贴的9个品种安徽已经开展8种,并且实现了全省地域全覆盖,在已实现保费中,能繁母猪保险1805.62万元,小麦保险12387万元,水稻保险14789万元,油菜保险2190万元。2009年上半年已实现农业保险保费收入3.39亿元,同比增长了10.7倍,农业保险赔款已达9484万元。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安徽省合作医疗参合率不断上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已经初步建立了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8年,安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县为单位实现全覆盖,参合标准由每人50元提高到100元,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0.1%,全省每万人口专业卫生技术人员数达到30.7人,住院实际补偿率也明显提高(见图1)。
(四)传统养老保险出现缺陷,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亟待普及
安徽是全国12个较早进入老龄化的省份之一,农村养老形势十分严峻。现在采用村民年度缴纳的保险费总额与村民年现金纯收入的比来考察在没有其他补助情况下的农民缴纳养老保险费能力。
农村居民一般能接受保费是年收入的5%-10%。从表1中可以看出无论在哪种利率水平下,40岁以后开始投保时保费占纯收入比基本都已接近或者超过10%,这对大多数农村居民是难以承受的。较高的参保费用成了制约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的瓶颈。目前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主要依据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三方并进的筹资渠道。安徽省100多个县区仅有12个被列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试点,这意味着新农保试点明显存在面过窄、实现全覆盖时间过长的问题。
二、制约安徽省农村保险服务体系构建的主要因素
(一)农村居民保险意识淡薄
受小农经济的影响,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对居民的意识形态、消费习惯影响依然很大,形成了养儿防老、自担风险的习惯,农民较少考虑购买养老保险。农民保险意识是决定保险有效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保险有效需求不足直接影响保险服务体系的构建。
(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影响保险市场扩大
安徽是全国自然灾害最频繁的省份之一,农业灾害以旱灾和洪涝灾害为主。2008年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595.17欠公顷,绝收19498公顷。其中:旱灾受灾面积795.84千公顷,绝收面积达78.79千公顷;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458.97千公顷,绝收面积46.14千公顷。频发的自然灾害造成了农民收入水平低的局面。另外,长期以来安徽省农民人均生活费支出已经占据了人均纯收入的大部分(见表2),收入水平低是造成农村保险有效需求不足的直接原因。
(三)保险产品单一,不能满足农村发展需要
目前实施的保险险种还比较单一,保险公司普遍没有针对广大农
村的具体实际情况开展符合农村情况并为农民普遍接受的农村保险品种,而是简单地把按照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制度的保险品种直接投放到农村市场。由于险种不合时宜,导致广大农民对购买保险的积极性不高。
(四)保险公司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农村保险营销员文化程度普遍较低,队伍稳定性差,宣传服务工作不足,直接影响到群众对保险行业的信任度。同时农村保险宣传、保险咨询、代收保费总是在固定地点进行,其他保险服务的提供少之又少。在农村业务量大面广极度分散且以小额赔付居多的情况下,保险公司从报案处理到查勘理赔再到支付保费,服务难以及时到位,使农村保户在出险后得不到应有的服务,从而对保险失去信心。
三、构建安徽省农村保险服务体系对策和建议
(一)扩大农村保险宣传工作
保险机构可以通过保险移动宣传画栏、农村保险知识宣讲团、编发农村保险产品手册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走进乡镇和农村,深入开展农村保险知识普及和宣传工作。各级地方政府要动员农村基层干部投保期限短、保费低的保险险种,使他们及时得到经济补偿的实惠,并通过他们以自己亲身经历进行保险宣传教育。
(二)加强农村保险产品创新
保险公司要坚持长期经营、差异化经营的原则,提供具有农村特色的产品,树立以农民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形成完善的农村保险产品体系。在推广农民有支付能力的农村小额保险产品广覆盖险种的同时,适当开发一些中高档险种,满足不同收入层次农民的保障需要;针对农民所关注的问题,采用针对性的保险险种方案来增加农民对保险的兴趣;针对农民经济收入不稳定的特性,可以推出缴费方式更加灵活的保险产品。
(三)拓展农村保险营销渠道
1、培养营销队伍。大力发展驻村营销员,提升他们在当地群众的良好形象,并且在激励政策上给予适当的倾斜,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2、延伸保险分支机构。在市场有需求、发展有潜力、管控能到位的情况下,鼓励保险公司向农村地区延伸分支机构。
3、发挥农村社会网络优势。通过农村邮政、信用社、电力等系统的网点优势,对与各自业务相关的财产保险、人身意外险等产品进行销售。
4、发展农村保险中介机构。鼓励保险中介机构积极参与农村保险市场的分工协作,积极向农村地区延伸服务网点,逐步确立经营特色和品牌价值。
(四)加强售后服务,赢得农村居民信任
1、理赔环节。客户出险后,按合同要求及时理赔是保险公司赢得客户信任的关键措施。可以通过召开理赔现场会改变保险商品使用价值不直观的特点。2009年郎溪县遭受罕见的龙卷风等自然灾害袭击后,保险经办机构对投保午季农作物受灾情况立即进行了现场查勘定损,农户先后领到理赔资金共计278.8万元。
2、防灾防损环节。保险防灾防损是保险经营的重要环节。保险公司拥有众多防灾防损专家和丰富的防灾防损工作经验,可以向农村居民提供各种防灾防损服务。
3、提供富有特色的咨询服务。针对农村地区医疗条件较差的情况,定期对投保农民进行必要的身体健康检查,传授各种简易的自救、自检常识;经常深入农村,听取最基层的意见和保险需求;在每个机构网点设立免费咨询和投诉服务台,为农民提供贴心的保险服务。
(五)加强保险公司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保险公司要转变观念,加强内部管理。保险员工注意仪表端庄,态度友好,针对农村保险服务的特殊性选择适宜的交谈方式,做到条款解释通俗化,让农民真正感受到优质的服务。保险公司要结合农村保险具体特征,平衡展业、承保、理赔各个步骤的服务能力,使保险经营规范有序,并且在实践中注意总结和探索。
(六)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农村居民收入
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人们规避风险的偏好与其自身经济实力有关。一般而言,经济越困难的群体,越不愿意购买保险;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对保险的需求才会增加。保险公司应力所能及地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推动保险资金投资农村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项目,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从而提高农村地区保险需求,同时提高保险公司的社会信誉。
(七)政府出台相应政策,改善外部环境
1、加大补贴。首先,加大对农民生产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农机、农具以及农业基础设施等方面保险的补贴、优惠政策。其次,政府可通过立法来明确规定对农村保险的税赋减免。
2、加强保险人才的培养。可以以高等院校为依托,加强农业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目前,安徽省有六所高校开办了保险学专业,可以考虑以这些高校为依托,开展农村保险各项课题研究,为安徽省发展农村保险事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后备人才。
3、建立农村保险发展激励制度。各级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可以将农村保险事业的
发展情况纳入到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政绩考核体系中去,真正认识到农村保险的发展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文虎.中国保险市场转型研究[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2、张洪涛.发展保险事业 构建和谐社会[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刘子操,宗可正.保险服务论[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4、高柱,高岷.推进宁波农村现代保险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j].三江论坛,2009(2).
5、于永军,郭忠.农村保险营销新渠道[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9(2).
6、储叶青.安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济支持能力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11).
7、李霄震.农村保险存在的弊端及建议[j].浙江金融,2007(12).
采用波特的价值链理论,从保险行业价值链和价值网构成入手,分析财产保险行业的价值创造和分布过程,并对价值链所在的环境进行重新的组合、分配,构建保险行业价值链整合模型,为中小型财产保险公司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依据。
(一)财险公司内部价值链分析根据波特的价值链理论,财产保险行业自身就是围绕风险管理产品为核心的价值活动,总体分为基础活动和辅助活动两个部分。基本活动包括:产品开发、产品销售、承保筛选、再保安排、客户服务等保险行业特有的业务环节,这是保险行业最终实现利润的根本。与此同时,还配合有财务及IT技术支持、人力资源、精算、投资等辅助环节,这是保证保险公司正常运作不可或缺的支持性环节。基于以上财产保险各业务环节可以看出,在保险业务经营中,围绕着保险产品本身展开的“设计—销售—服务”业务是公司实现盈利的核心,要取得理想的经营效果,须从保险产品自身着手,优化产品、扩展销售渠道、提升后期服务的角度优化自身的商业模式,提高竞争力。而利用财务及信息技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运用精算技术、提升投资收益,也是财产公司优化商业模式的有效方法。中小型财险公司在竞争激烈的保险市场中,必须进行产品创新、渠道创新和服务创新,提升核心业务竞争力,同时,高效配置人力、财务、精算、投资、IT等基础设施资源,才能与核心业务运作成熟的大型财产保险公司竞争。
(二)财险公司外部价值链分布企业处在行业的价值链条之内,其外部会受到来自市场需求、内部资源禀赋、同业竞争者、相关产业支持、市场机遇、政府等六个方面的影响,除企业资源禀赋因素之外,其他五个方面的相互作用构成了财产保险公司外部的价值链条,并在此五方面发生相互的价值流动。其中,市场需求作为保险公司价值实现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在整个外部价值链本身处于核心地位。同业竞争者与保险公司自身形成博弈关系,通过相互的竞争和合作共同促进了行业的不断创新发展。相关产业是保险行业直接或间接服务的行业,是市场需求的落地点,充分利用相关产业资源,是保险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市场机遇则是保险市场的外部因素,是财产保险公司价值实现的重要条件,应顺应行业发展形势,抓住机遇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政府在价值实现中起到方向标的作用,财产保险公司应遵守政府的相关法规,顺应政府指导方向进行战略规划,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对于中小型财产保险公司而言,应该抓住财产保险市场需求广阔、涉及产业众多的特点,在政府监管要求的基础上,强化与保险行业内部企业的合作,寻找出自身的禀赋特长进行扩展。
(三)财险公司虚拟价值链的构成在企业的价值链构成中除传统的内、外部价值链之外,还存在着基于信息及信息传导的虚拟价值链。在这个链条中,通过信息的对信息的收集、组织、挑选、合成和分配等开展价值创造活动。财产保险公司基于客户的需求信息,通过信息中枢的分析处理,下发给具体的实体运营部门,在反馈信息之后,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以自身产品满足客户需求和推荐其他公司满足客户产品,进而最终满足客户需要,实现企业价值增值。财产险公司商业模式与价值链是不可分割的,价值链的形成是商业模式选择的基础。下面将对我国中小型财险公司采用的主要商业模式进行价值链的比对分析。
二、财产保险公司商业模式分析与评价
企业的商业模式主要指企业为达到盈利目的,在与各利益相关者在实际的接触中所形成的一些合作模式。现阶段我国中小型财产保险公司采用的商业模式各有特色,但归结起大体分为以下六种:
(一)以利润为中心的差异化发展模式外资财险公司大多采用这种商业模式。外资公司极少采用规模扩张的展业模式,而普遍采用以利润为中心的稳健模式,在细分产品与市场上取得优势,通过差异化的手段与中资公司竞争。例如,劳合社在中国设立分公司,其直保业务主要关注与珠宝、字画等高价值物品的保险产品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模式主要强调保险产品的承保利润,从价值链角度看,则是根据市场的需求,设计出差异化的产品,是着眼于产品开发的商业模式。
(二)以股东资源为核心的业务发展模式随着我国财产保险市场准入的逐步放开,许多金融行业或其他产业的市场主体也介入了财产保险业务的经营。此类公司总体规模不大,主要作为母公司在保险行业的延伸而存在,其业务发展的过程中,股东业务资源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如信达财险、中银保险、英大泰和等。以英大泰和为例,依托国家电网资源开拓市场,努力为国家电网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服务。该模式实际上是把股东业务作为重要的产品销售渠道,从而取得稳固的业务来源。
(三)以精细化管理为推动力的业务模式中小型财产保险公司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提升技术水平,强化公司风险控制能力,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华泰公司引进战略投资者ACE集团,在其指导下不断开发和引进区别于国内其他财险公司的产品,调整公司产品结构,加大前段核保与后端理赔的控制力度,提高公司业务的整体盈利能力。该模式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及公司数据对承保选择、再保安排、客户服务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减少价值损耗从而达到盈利的目的,是针对内部价值链各个环节的资源整合。
(四)以投资为核心的发展模式投资收益是保险公司利润的重要来源,在承保市场价格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通过高效的资金运作,可弥补直接承保业务的亏损。例如华安财险,通过发售理财性质的保险产品,迅速提升公司业务发展规模,同时又通过较好的资本运作能力实现了企业的盈利。该模式强调充分发挥辅助活动中投资的作用,通过投资创造的价值来带动整体企业的盈利。由于保险投资受政策及经济环境的影响较多,该模式不能作为保险企业盈利的主要手段。
(五)以细分领域为切入点的专业化经营模式部分中小保险公司采用了专业化模式,在车险、农险、责任险等细分开拓市场,通过专业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率,获得竞争优势,如天平车险、安华农业、长安责任等公司。其中天平车险公司认为,专业化经营的优势应体现为在风险选择和控制技术的领先地位,通过车险业务的仔细甄别和后期的理赔控制,该公司也实现了较好的发展。该商业模式也是基于产品策略,采用集中化的方式,集中公司资源优势,力图在细分领域取得局部的竞争优势,是运用价值链分析的典范。
(六)以规模化为支撑的业务模式很多财险公司采用规模扩张模式,通过设机构铺网点的形式积极展业,但在实际发展中,部分公司并没有把握好扩张的方式和速度,管理水平也未能实现匹配,导致承保业务发生大量亏损。以中华联合为例,公司保费收入由2002年的6.27亿快速扩张至2007年的183亿,但由于管理跨度及管理维度急剧膨胀,垃圾业务过多出现,当年即亏损64亿,给公司的稳定经营造成极大的影响。该模式主要基于产品销售环节,通过大规模的市场拓展行为扩大业务来源,从而实现规模化经营,达到降低固定成本的目标,实现盈利。综上所述,目前国内中小型财险公司采用的商业模式主要是基于企业内部价值链来进行的。因此,财产保险公司的商业模式运作机理为商业模式创新奠定了基础。
三、我国中小型财产保险公司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的切入点
结合财产保险企业面临的内外价值链和商业模式,可以归纳出保险公司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切入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品环节创新结合市场需求,把握市场机遇,进行产品创新。基于新的保险需求的产品设计需要中小保险企业有较强的市场分析和机遇把握能力,能够获得相关行业的支持,同时还应避免自身设计的产品被其他同行模仿,处理好企业外部价值链中相关企业和同业竞争企业之间的关系。例如中煤保险,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保险业务需求,开发矿井建设工程保险、煤矿安全责任服务保险、煤矿企业财产保险等近20个创新产品,填补了市场空白,形成持续的保费收入。
(二)销售环节创新采用新技术、开辟新渠道,进行销售模式创新,进而扩大产品销售规模,带来财险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特别是2013年底以来互联网金融概念的提出,也给中小财产保险企业在销售方面新的启发,选用恰当的销售模式,有利于企业迅速扩大业务规模。财产保险公司除电销、网销渠道外,行业也在实践多渠道元化的课题,保险企业内部的产寿险之间的交叉销售,中小保险公司联姻式的销售,保险企业与其他金融企业,保险企业与汽车等实体产业的跨行业合作都将是销售创新的可选路径之一。
(三)承保后管理创新通过新的技术手段提升业务辨识能力,优化再保安排,打造特色服务品牌。在承保环节,新风险控制技术的运用可以扩大业务承保范围,提高业务质量;再保环节与再保公司的纵向合作,有利于再保的顺利进行;客户服务环节,及时高效理赔方式的出现,也将提升客户满意度,提高客户的忠诚度。例如,车险服务中微信理赔的出现,车主迅速将事故现场照片以微信的形式传给保险公司,即可获得保险公司的赔付,大大减少了理赔流程时间,提高了理赔的效率。
(四)信息管理创新在中小型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通过变革信息流通传递的方式,有利于提高企业自身的运作效率,带来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互联网及信息管理系统的运用,对于保险企业的信息搜集、处理、分配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小财产保险公司中进行的财务集中、核赔集中等模式都是基于信息系统创新。
(五)管理体制的创新企业组织框架、治理结构是保险企业得以维持日常运转不可或缺的环节。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及制度安排有利于提升公司整体运作效率。依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及面临的市场行情,企业可以采用事业部制、条线垂直管理等组织方式,提升企业的组织效率。
(六)投资业务的创新中小型财产保险公司受制于自身的规模,往往忽视投资业务的开展,可效仿寿险公司,开发保障与理财相结合的保险产品,将投资与传统的风险保障结合起来。华安保险抓住财产保险在理财产品方面的空档,适时推出了家财险与家庭理财相结合的产品,迅速扩大了企业规模,获得了丰厚的收益,取得了较为成功的业绩。
四、中小型财产保险公司商业模式创新方式建议
通过财产保险企业本身价值链的分析,我们找到了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切入点。结合公司本身的管理结构,进行初步的组合,投资类创新均是建立在保险产品基础上可以归为到产品创新中去,销售创新主要依托渠道来进行可提炼为渠道创新,而承保、再保、理赔等基于产品本身衍生出来属于服务范畴姑且将此类创新统称为服务创新,而管理体制、信息管理等内容都属于公司管理层面的东西,把此类创新统称为管理创新。本文将从产品、渠道、服务、管理这四个角度,结合商业模式创新所采取的发掘、调整、扩展、全新四种方法,分析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方式。
(一)基于产品的商业模式创新基于产品的商业模式创新,实质上是以产品为核心,将市场需求、相关支持产业、竞争者、政府等要素有机的组合起来,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从而达到提升企业盈利的目的。对于现有产品须深入开发,分析机构客户的需求,推出“私人定制”的产品,增加公司与相关产业客户的粘度,进而获得持续的保费收入,并根据实际市场需求,随时调整并扩展产品内容。中小型保险公司可利用其在风险管理方面的专业优势,给客户提供风险管理咨询服务;还可关注市场的细分领域及最新市场需求动态,走差异化开发的道路,避开与大型保险公司在传统领域的竞争,进而获得成功。例如华泰保险推出的网络购物运费损失保险,在网络购物方面推出的创新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二)基于渠道的商业模式创新基于渠道的创新模式则是着眼于保险销售环节,通过新的技术手段或合作方式,改变财产保险公司与同业竞争者、目标客户、中介等机构的合作关系,达到提升销售质量的目的。这就要求中小企业利用最新传媒技术,改变以往信息传递的路径,通过渠道合作精细化、专业化的手法提高现有渠道产能,或者通过网络、电话等新的传媒模式建立与客户的直接联系促进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展。例如,深度发掘现有的股东业务渠道、车商渠道、银行渠道等现有业务来源,提高渠道的单位产出。根据公司业务具体发展形式及整体经济发展情况,对公司现有的渠道进行评估,并依据各渠道产能大小重新分配业务权重,对渠道进行专业化管理,提升渠道产能。对于中小型财产险公司来说,要扩展渠道宽度,可与战略目标相同的寿险公司展开交叉销售,积极推进与房地产中介、加油站、物业、超市等传统业态的保险业务合作;随着互联网及电子商务的兴起,很多公司开始在网络上设置直营网店、开设营销微博等,这种销售模式减少了中间环节费用的损耗,降低公司成本,从而促进公司业务发展。
(三)基于服务的商业模式创新这种模式创新更关注于客户的消费体验,通过便捷客户操作流程、提供新的附加服务内容等形式,融洽财产保险公司与目标客户的合作关系,增加客户忠诚度,进而使公司获取持久的保险收益。中小型财产保险公司进行服务创新,须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优化内部流程,运用新的手段丰富服务内容,便捷服务方式,保障从前端的开发、承保到后端的理赔、续保等各环节的顺利进行。例如,英大财险在拓展车险业务的过程中为合作客户提供免费的代验车、代保养等增值服务,提高客户的信赖度;并调整现有的服务内容,以微信定损、理赔的方式取代传统的现场查勘、定损模式,顺应了客户当前的生活习惯,增强了客户服务体验。此外,在现代金融生活中,客户不仅面临保险业务需求,也存在类似证券、信托等综合金融服务需求,因此,中小型财产保险公司可尝试打造综合金融服务团队,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不仅能够增加企业的收入,而且能够深化与客户的合作。